商人与渔夫故事的启示

2024-04-30

商人与渔夫故事的启示(通用8篇)

篇1:商人与渔夫故事的启示

管理故事:商人与渔夫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一个到海边度假的商人站在一座小渔村的码头上,看到载着一个渔夫的小船靠岸。船里放着一些看起来很新鲜的大鱼,商人夸赞渔夫说他的鱼很大很新鲜,并问他捕这些鱼要花多长时间。

渔夫回答说:“先生,用不了多长时间,我才驾船出海几小时而已。” 商人有点困惑地说:“显然你捕鱼的工夫非常好,你为何不多捕一点呢?” 渔夫笑了起来:“我干吗要那样做呢?我需要多余的时间做点别的事。” 商人又问:“那多余的时间你用来做什么?” 渔夫说:“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跟孩子玩耍,陪老婆睡午觉,每晚到村里跟朋友喝喝小酒,唱唱歌。我的生活过得美满又充实。” 商人嘲笑地说:“哦,你实在是目光短浅。”他抛出名片:“我能帮助你。依我的看法,你应该每天多花一点时间打鱼,用赚的钱换一条大一点的船。不出多久,你又可以卖掉大船,再买了几艘船,最后你可以自己做生意。你必须雇更多的渔夫,当然,这你不用担心,我刚好认识人能帮你招聘渔夫。”

这时,商人忙拿出笔纸画着图表。“几年后,”他继续说:“与其把鱼卖给中间人,不如直接卖给加工厂,最后你可以自己开罐头厂。这样,你就能控制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当然,你还必须撤离这个小渔村,在市中心找个合适的地点,你知道,你必须扩大你的市场占有率。也许你会搬到更大的城市,在那里你可以完全掌握成功且不断扩大你的生意。” 商人说得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他稍微停顿一下,等着渔夫对他的意见表示采纳和感激。渔夫思考了一会说:“先生,这要花多久时间呢?” 商人忙着按计算机和在纸上做笔记,然后回答说:“哦,大概„„十五到二十年吧。”

“先生,这然后呢?”

商人笑着说:“问得好,当时机对了,我会很高兴给你建议,你可以把公司上市,然后出清你手上的股票,你就会变得很有钱。你可以赚上几百万,甚至上千万。”

“先生,几百万几千万吗?”渔夫揉着脸颊问道:“那么,接下来呢?” 商人说:“恩,最后你可以很有钱的退休,选择一个你和家人想要的生活环境,比如说,你可以搬到你喜欢的小渔村住下。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可以陪孩子玩,中午陪老婆睡觉,每晚到村里和朋友喝个小酒,唱唱歌,你可以有个美满又充实的生活。”

渔夫性了一会儿说:“先生,谢谢你给我的建议,不过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想我还是省下这十五年,过我现在的生活好了。”

点睛:

很多人都知道,我们的一生若要活得卓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而,有许多的人为自己设定了种种的目标,也非常努力地去完成这个目标,但当他一旦达成这个目标以后,却发现这个目标并不能真正地让他满足,那份成就感也就无法延续,为了追求这种满足感及成就感,所以他们不断的设立新目标,而仍然无法让他们真正地觉得满足、成功、快乐,什么原因呢?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这些事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也不清楚做这件事对他的最终意义是什么。在这里送给所有正在职场上奋斗的人几句话:目的比目标重要;要你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享受过程,快乐富有过一生。

篇2:商人与渔夫故事的启示

德国作家伯尔在一篇小说中刻画了这么一个老渔夫形象:他躺在海滩上,半睁着双眼,悠闲自得地晒着太阳。有位年轻游客问他:“这么好的天气,你为什么不出海?”他回答道:“我只要能养活自己就行了,那么辛苦干吗?”那人说:“你每天都去打鱼,鱼打多了可以拿去卖,卖鱼的钱可以购置一些更好的工具,钱再多了可以买一艘机船,然后组成一支船队——”老渔夫反问:“那又怎么洋?”年轻游客说:“那你就发财了,不用自己干了,就可以在海滩上悠闲地晒太阳了。”老渔夫说:“现在我不就在这儿悠闲地晒太阳了吗?”

而在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笔下,《老人与海》中的那位老渔夫却是另外一种“活法”:他出海打鱼84天都徒劳而归。第85天,他仍犟着出海,结果打到一条大鱼。但在返回途中,遭到鲨鱼群的袭击。老人经过不屈不挠的顽强较量,终于“鲨口脱险”,人和船皆安全地回到小港,可拖回来的却是一条从鼻子到尾巴足有18英尺长的死鱼骷髅。

从上面两个老渔夫身上,可以看出两种人生观。前者与世无争,安于现状,贪图安逸,追求享受;而后者积极乐观,不信天命,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其实,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就蕴藏在不断奋斗进取中,用勇敢去攀登险峰,用顽强去攻克堡垒,用坚韧去战胜逆境,用执着去拥抱胜利,用辛勤去换来丰收,用血泪去孕育快乐,用奉献去体味幸福,用创造去开辟通途——人生的快乐不在于终极的目的,而在于奋斗与追求的过程,“活着是美好的”、“活着就要奋斗”、“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让青春燃烧,让生命闪光,“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不惧怕坎坷,不屈从挫折,不诅咒逆境,扼住命运的喉咙,心存高远,勇往直前。

篇3:喜鹊的“故事”与教育的启示

一.喜鹊的“故事”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义:喜鹊,鸟,嘴尖,尾长,身体大部分为黑色,肩和腹部白色,叫声嘈杂。旧时民间传说听见它叫将有喜事来临,所以叫喜鹊,也叫鹊。从词典的解义我们对该鸟的形体和传说有个初步感知,予以褒或是贬不予评说,就笔者粗略的观察和联想,喜鹊尚有诸多优良品格和精神,需要我们人类学习和借鉴。

1.故土故乡的坚定守护者

两只喜鹊对视语,笑送候鸟迁飞忙。你追你的漂洋梦,吾辈忠诚守故乡。在鸟类世界中,有候鸟之说,就是随着季节变化而迁徙的鸟,比如杜鹃、家燕、鸿雁等。其中候鸟又可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而喜鹊不属于候鸟系列,与候鸟相比它就是“恒鸟”,坚守故土故里故乡,坚定不移,永不放弃。喜鹊一旦选定居住地,就会与当地人们建立起永久的邻里互惠关系,无论夏暑冬寒,无论春华秋实,它都会与居民同甘共苦,同享四季,同饮同食,共同经受自然界的挑战和考验。晴末喜鹊无穷语,雨后寒花特地香。它不像一些机会主义者或投机取巧的鸟类,有利益时就来分享,有艰难困苦时就起飞跑路,有担当责任与追责时就规避和畏缩乃至溜之大吉。离人背水去,喜鹊近家迎。喜鹊选择“永久”恒居,早晨起来报喜,呼唤人们起来锻炼或劳作,中午叫晌告知人们该午餐和午休了,傍晚又会招呼人们该归家晚餐和休息了。我们当地曾有谚语歌颂喜鹊:早报喜,晚报忧,正当午时报酒肉。由此可知喜鹊和当地居民的共生互助关系。

2.生活生产的辛勤创造者

小喜鹊造新房,小蜜蜂采蜜糖,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勤劳的双手来创造。这是笔者这代人在小时候唱颂的儿歌,从中显示出对创造者、创业者、创新者的崇敬之情。的确,喜鹊还是热爱生活勤于生产乐于创造的知情鸟类。小喜鹊造新房,谈何容易?我们人类修房盖屋还要脱皮三层呢;而只能靠嘴叼衔的喜鹊“盖新房”的工程量和难度可想而知了!喜鹊夫妇欲盖新房,首要任务是选址,其次是建造。在建造过程中要寻觅和衔回无数根小木棒,依照建筑原理予以搭建,可捡到木棒就会就地取材,捡不到就会在树上选枯枝折枝找“建材”。日月羡渠双喜鹊,自跳自掷树梢头。鹊巢完工就是生产了,这有包括产卵、孵化、哺养几个环节,异常的艰辛。喜鹊选择春天繁殖和养育。我们当地谚语:豌豆角皮货板,喜鹊儿睁开眼;豌豆角饱背,喜鹊儿落地。这其中既表明喜鹊趁着春天好时光快速成长,又饱含喜鹊爸妈育儿的辛苦和勤劳,更显示出喜鹊顺应规律的生活态度与其创造生活的本质品性。

3.愉悦心灵的不怠造势者

京剧《红灯记》中李玉和“出门前”的唱词大家可能还会耳熟口诵,他叮咛女儿李铁梅“烦闷时等候喜鹊唱枝头”。喜鹊喜鹊,从名称可知它是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喜庆的神奇精灵之鸟。苏轼《喜鹊》赞中说:“喜鹊翻初旦,愁鸢蹲落景。终日忘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牧童弄笛饮烟起,采女谣歌喜鹊鸣。繁星如珠撒玉盘,喜鹊梭织喜相连。”清代乾隆帝也有歌颂喜鹊的诗句: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情。喜鹊欢跳和优美叫声,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和愉悦,疗补人们心灵的创伤和唤起人们心灵的期望,给人们生活以悠闲舒畅和正效应、正能量,治补人们心灵的伤痛和郁闷压抑。闻喜鹊鸣就兴致勃发,闻乌鸦叫让人凄凉悲伤。宋代李觏释义人们喜欢喜鹊而厌恶乌鸦的缘由,喜鹊“天然却会报人喜,愚儿幼女唯尔求。千声千噪几曾验,闻者终是轩眉头。”而乌鸦又是怎样呢?“告之愈验愈见恶,共云灾患鸦之由。弹丸瓦石相驱逐,名园佳树难依投……”,鹊鸣与鸦声而异也,其生存环境和人们的好恶程度也迥弃也。

4.生态环境的公正裁决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养一方鹊。择良土而居,择良树而栖。在火车上你会发现,有的地方一棵树上鹊巢叠加而建,两层乃至三层者有之,而有的地方走上几分钟难觅一个鹊巢。究其原因,与其当地的风俗人情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不无关系。从自然生态环境而言,必须有清洁的水源,有充足的食物,又必须拥有涵养蕴育水源和食物的气象地理条件。另者,还必须有爱鸟护鸟、人鸟共存共生互赢互惠的乡土人情,如若今天毁鸟巢,明天掏鸟蛋捉雏鸟,喜鹊还会与你为邻与你为伴与你为友吗?如果你这里毁山毁树,放火烧荒,农药化肥除草剂统统撒向田间,使喜鹊失去赖以生存的客观条件,它们还会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里吗?人类活动鸟先知,人类善恶鸟明晓。一个地方喜鹊巢多而密,映衬出生态环境优良;一个地方喜鹊窝稀疏或者难以觅见,说明这个地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应是差劲甚至相当糟糕。你再注意观察,山清水秀,青山绿水,生机盎然,民风纯朴之地,喜鹊窝甚多,喜鹊也乐意与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生息与共。所以说,喜鹊乐居之地也是人类的幸福之地,可谓好山好水好风光,人善鸟跃乐融融。地域鹊巢多寡是当地生态文明的一面镜子!

5.报喜不报忧也遭致文人诟病

世间的任何事物的优劣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哲学上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世间普通的鸟类之一的喜鹊,也大概如此。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予以肯定乃至点赞颂扬,它自然是名正言顺名副其实,但也不乏尚有反对与质疑声。如有诗云:得意高枝占,忘形尾翅天。瞒忧惟报喜,可是为升迁?这是借鸟来喻讽那些得意忘形、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一心向上爬的官场小人或世俗小人。在这里喜鹊在为那些“小人”当靶子或是背黑锅而已。再如宋代李觏写到:从来鸟鸟爱反哺,孝慈情性谁可俦。其间於是最先见,告人凶货令人忧。忠言逆耳世罕用,属镂曾割伍员喉。莫笑后来司马公,事事称好真良谋。他在这里说喜鹊孝慈反哺,先知先觉令人忧;又说乌鸦敢于直言,忠言逆耳谁人听。他是借助《闻喜鹊》而抒发内心对官场的不满而已。喜鹊只是鸟类,似乎不懂人间的“意识形态”,拿喜鹊拟人化抒情可以理解,但把其神化和“全然正确”似乎期望值过高了,人无完人,何况仅是喜鸟而已呢?!

喜鹊的故事暂且讲到这里,对于喜鹊的评价,再说什么略显烦冗,就用几句组合来作个小结吧:窗度凉飔残午梦,闲听喜鹊啅斜晖。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今明喜鹊先知得,来晓飞鸣闹屋山。

二.喜鹊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西方理性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该事物的因果关系。任何结果都有成因,任何原因也都有可能会推出结果。我们讲述喜鹊“故事”,我们可以从中读出点什么呢?或者说它能告诉我们点什么呢?

其一,遵循天地人合一的整体性原则。地球生物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反映着世界生命活力的运行规律和运行机制,人这个高级灵长类动物,也只是这个世界生物多样性的一个有机部分,是地球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独裁者或独占者。人类的活动,更应该自觉遵守事物发展和运行的规律,顺天理,节人欲。在天地人三者之间构建起整体观和全局观,一损俱损,全荣共荣。

其二,遵循绿色发展的平衡性原则。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和政府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一切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今年1月5日,习近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确如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是人类、动物、植物的共同生存目标,在这个生态链中,人类承担着保护和修复的主体责任。

其三,遵循共享发展的永久性原则。“千里书信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又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是桐城六尺巷的故事。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负责等等,这些理念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其根本症结在于社会风气的浮躁和社会生活的功利化实用化,导致人们短期行为,“立竿见影”。莫言在“哪些人是有罪的”中说,当富人把地球折腾得空气不能呼吸了,水不能喝了,粮食不能吃了,人们无法生存了,钱再多又有何用?中央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切中时弊的英明决策。人类的行为和活动必须纳入整体生态环境中循规良性而动,以保持人类社会永久和可持续性地良性循环、良性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和净土蓝天,使中华民族后继发展充满生机活力,千万不要把发展的“潜能”断送在这一代人的手中。

三.喜鹊“故事”的教育启示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晚上,央视做专题节目追记中华历史名人,其中专设了纪念陶行知片段,颂扬陶先生“爱满天下”的“真人”教育思想。这其中给人们一个警示:当今社会虚假、欺诈、寄生等现象有相当的市场,欲借“真人”教育培养真人以诊治当下的一些“社会病”。陶行知认为一个真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人,完整的人需要三要件,即有健康的身体、有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的职业。塑造真人需要“手脑并用”,是“真善美”、“知情亲”、“智仁勇”以及拥有责任担当的和谐发展的人。喜鹊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教育启示呢?笔者仅以此为依据进行略述。

1.引导学生成为真善美的人

以学科价值上分析,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喜鹊固守,真切;喜鹊与人共享生态环境,映善;喜鹊报喜除忧,追美。那我们培养真善美的一代新人,首先要学科齐全兼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和领略到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并以此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和处世态度,养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品质与方法。其次要有静心定力。心燥难以成学,无定力难以立业。静下心来从事学、思、行,才能有所得有其获;具有稳固的定力人才不盲动不盲从,选择目标长久坚持,一心一意干事业,全心全力谋发展,其成功人生成就事业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再次把国家命运与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有点眼光有点境界,有点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切忌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敢于担当勇于开拓进取,为民族复兴付出自己的心血作出贡献。这样,离真善美也就不远了。

2.引导学生成为知情意的人

知情意既是心理学中的论题,也是教育学中德育论的基本概念。笔者在此侧重于德育论的视角加以略述。分析中我们便知,喜鹊也是具有知情意的生灵,择善而居,怡情报喜,无论春夏秋冬意志顽强地守土有责。鸟且如此,我们人呢?我们该怎样培养人呢?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是十八大以来提出的人才总目标和教育的总任务。近期讨论并即将出炉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的九大素养:社会责任、国际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三个层次九大项二十五小项,试图全面解决中国学生成长成才中的有关问题。若从知情意分析,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若再加上行,即道德行为,就构建起了一个道德养成过程的完整链条,贯穿于学生成人成才立业的各个方面,解决人生的德性和品性问题,这也是奠定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心理基础和道德修养基础。借鉴喜鹊品质,国家认同,赤子爱国当下最为重要,防止培养犹如胡士廉、薛峰、高杏欣(格蕾丝)之流国家的背叛者或叛国者。

3.引导学生成为智仁勇的人

智仁勇,在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教育思潮中是个响亮的口号,也是军事教育和意志培养的行动指南,更多地强调民族担当和社会责任。陶行知先生把它作为培养完人真人的重要内容加以倡导。再结合主题回头看看小精灵喜鹊,它又是智慧的、仁义的、勇敢的人类朋友。在当下的教育现状下,只求分数而刻意去塑造神童或什么状元,忽视全面和谐发展和青少年一代智仁勇优良品质培育,且教训深刻惨痛。据报载:这是一个有关神童和他母亲的故事。魏永康1983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母亲为了打造神童,在他居住的房间墙壁上,贴满了“打油诗”,数学公式,名言警句,日语、英语等。在母亲悉心教育下,4岁时基本上学完了初中课程,8岁考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991年开始,湖南省内的媒体发现了本地的“神童”,进行了报道。由华容神童进一步提升为“湖南神童”、“天才少年”。至此,这个历史上的伤仲永虽穿越了时空,竟如出一辙!

1996年13岁的魏永康以总分602分考入湖南湘潭大学物理系,成为当地年龄最小的少年大学生。而在生活中,母亲曾学梅全程保母和全程陪读,每天早上把牙膏都挤好,洗衣、端饭、洗澡、洗脸全有母亲打理。到了高中,母亲还亲自为儿子喂饭。不让儿子出门,只能埋头读书,儿子养成不爱说话不会交往,同学也就疏远了他。大学期间,在母亲强烈要求下,母亲住校陪读。至2000年5月,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名考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魏永康,完全“失控”了,没有办法和能力应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甚至连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都忘却了。2003年7月,不但硕士学位没拿到,却被学校劝退了。曾学梅到京城接儿子,痛恨地说:“我当时恨不得他死了才好”,并指着大楼让儿子跳楼,指着车水马龙的车流让儿子撞车,“这么好的条件不争气,你去死。”其后的母子生活和母子情感就可想而知了。母亲为了总结育儿经验,“我曾经写过一本教育孩子的书,希望能在永康毕业的时候发表,已经写了三四万字了。”在儿子退学后,她一气之下将书稿全撕掉了。

故事长了点,但笔者精选表述,是想把时间定格和把故事保留下来,以示后人。这是个案,但与时代教育病症相关联,虚荣虚名浮躁,违背规律,急于求成等等,那好了,看你的“伤仲永”能走多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这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培养智仁勇的人完全背道而驰啊!在魏永康身上,有知识而无智慧,有学习而无仁义,有书读而无勇敢担当也不懂得担当。这样一个犹如母鸡抱小鸡式的“抱着长大”的“神童”怎样应对现代化的这个社会,个人怎样生活,潜能在哪里,而母亲恰恰又是这一悲剧的编剧和导演。

综上所述,喜鹊是一面镜子,映衬着生态环境、世态炎凉、人间温情;雀巢高耸树间,任凭风吹雨打,恰似冰天雪地里的一盏盏大灯笼,反映着人间生活和天地人的和谐相处相依。喜鹊给我们的教育和育人活动提供了诸多启示,引起人类的反思与自省。笔者提醒诸位,当你乘坐在时代列车上心情闲怡想思考点什么时,请你不妨关注一路两行喜鹊窝和生活在其中的喜鹊,它不仅是我们人类忠诚的益鸟良友,同时也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一个思考和反省的参照!

摘要:喜鹊喳喳叫,定有喜事到。民间把喜鹊看作吉祥鸟,在于它的创造性、坚守性、灵敏性和欢乐性。喜鹊与灰喜鹊相比既美观又善唱,喜鹊与乌鸦相比既知情又和安。人们喜欢喜鹊这样的欢乐鸟,如果你认真去观察和审视,一定有其缘由在其中,而不被常人所发现。在讲述喜鹊“故事”的同时,又会给我们的教育和今天的育人事业带来点什么启示和借鉴呢?这也是笔者正在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喜鹊“故事”,教育启示,立德树人

参考文献

篇4:探险家、商人与巧克力的故事

1519年,以西班牙著名探险家科尔特斯为首的探险队进入墨西哥腹地,到达目的地时队员们个个累得腰酸背疼、精疲力竭,大家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不想动弹。

正在这时,从山下走来一队印第安人。友善的印第安人见队员们无精打采,立刻打开行囊,从中取出几粒可可豆,将其碾成粉末状,然后加水煮沸,之后又在沸腾的可可水中放入树汁和胡椒粉,顿时一股浓郁的芳香在空中弥漫开来。

科尔特斯尝了一口,“哎呀,又苦又辣,真难喝!”但是,考虑到要尊重印第安人的礼节,科尔特斯和队员们还是勉强喝了两口。

没想到,才过了一会儿工夫,探险队员们好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又感到浑身是劲儿了!惊讶万分的科尔特斯连忙向印第安人打听可可水的配方,印第安人得意地说:“这可是神仙饮料啊!”

1528年,科尔特斯回到西班牙,向国王敬献了这种由可可粉做成的神仙饮料。考虑到西班牙人的饮食特点,聪明的科尔特斯用蜂蜜代替了树汁和胡椒粉。

“这饮料真不错!”国王喝了后连声叫好,并因此封科尔特斯为爵士。

从那以后,可可饮料风靡了整个西班牙。一位名叫拉思科的商人,因为经营可可饮料而发了大财。

一天,拉思科在煮饮料时突发奇想:调制这种饮料,每次都要煮,实在太麻烦了!要是能将它做成固体,吃的时候取一小块,用水一冲就能吃,或者直接放入嘴里就能吃,那该多好啊!

于是,拉思科开始了反复的试验。最终,他采用浓缩、烘干等办法,成功地生产出了固体状的可可食品。拉思科将这种食品叫作“巧克力特”。

拉思科发明的巧克力特,是巧克力的第一代。

西班牙人严格保密巧克力特的配方。直到200多年以后的1763年,一位英国商人才成功地获得了这个配方,将巧克力特引进到英国。英国生产商根据本国人的口味,在原料里增加了牛奶和奶酪,于是,“奶油巧克力”就这样诞生了。

篇5:战争中的安全故事与启示

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现象, 将其称为“虚假安全”。高度紧张后, 一旦外界刺激消失, 人的心理会产生“几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倾向”。飞行员在枪林弹雨里, 精神高度集中, 虽外界环境恶劣, 但由于大脑处于极度兴奋状态, 反而不容易出差错。返航途中, 飞行员的精神越来越放松, 当他们终于看到熟悉的基地, 飞机离跑道越来越近时, 顿时就有了安全感。恰恰是这短暂的放松, 会酿成大祸。

这些数据对我们的安全管理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一些项目的前期和中期, 或执行危险性较大的任务时, 管理者和员工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会非常谨慎, 但在即将竣工时容易松懈, 这时就要采取措施, 预防“虚假安全”可能带来的事故。第一, 要坚持常态化的安全管理, 日常的管理措施不能减少或省略, 如安全巡查、安全培训、隐患整改风险分析等。第二, 作业节隙, 可通过轮流安排, 让员工放松紧张状态。总是紧绷神经, 也容易引发事故。例如, 可在员工休息期间, 安排娱乐活动、体育活动等。第三, 上岗前或作业前, 进行安全提醒, 强调注意事项。第四, 注重对员工身体状况与精神状态的观察, 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倒班制生产的企业, 要注意员工交接班时的安全管理, 非倒班生产的企业, 也要警惕员工下班前的“虚假安全”。对此, 要加强班组长下班前的现场巡视和提醒。临近节假日放假时, 也存在“虚假安全”现象, 企业应注意这个时期的安全管理, 警惕由于“虚假安全”遗留的设备或环境隐患, 影响后期生产。

篇6:渔夫的故事

时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

地点:大海边

人物:渔夫(机智而善良)、魔鬼(凶恶而愚蠢)

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一天早晨,他到大海边打鱼,前三网什么也没打着,第四网重得却拉不动。结果打捞上来一个胆形黄铜瓶,瓶口封着锡,盖着所罗门的印。渔夫摇摇胆瓶,觉得很重,就用小刀撬开瓶塞,可里面什么也没有。渔夫正奇怪,突然,从里面冒出一股青烟,变成一个巨大而又狰狞的魔鬼。渔夫不知所措,魔鬼却开口说话?。

魔鬼(大声地):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抗您的命令了!

渔夫(奇怪地):所罗门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你还找他干什么?咦,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魔鬼(狞笑着):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渔夫(气愤地):我犯了什么罪?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你怎么能忘恩负义呢?

魔鬼(冷笑着):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渔夫(愤愤不平地):说吧,简单些。

魔鬼:你要知道,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

渔夫(不解地):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魔鬼:别急,听我慢慢对你说。在第一个世纪,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时,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还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三个世纪又开始了,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个愿望。”可是整整400年过去了,始终没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于是我决定: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渔夫(冤屈地):啊!我好倒霉呀,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魔鬼: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渔夫: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这真是恩将仇报啊!

魔鬼(凶狠地):别再啰唆了,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渔夫冷静地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住他的妖气,我要想办法对付他。)

渔夫(镇静地):魔鬼,你真的要杀死我吗?

魔鬼:不错。

渔夫(机智地):我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魔鬼:可以,问吧,要简短些。

渔夫: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可是照理说,这个胆瓶连你的一只手都容不下,怎么能容得下你庞大的身体呢?

魔鬼: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胆瓶里吗?

渔夫: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魔鬼:那我钻给你看。

(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钻进胆瓶,渔夫连忙拾起锡封,把瓶口封上。)

渔夫(学着魔鬼的腔调):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

魔鬼(懊悔地):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渔夫(厉声地):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在说谎呀!你以为我还会相信你吗?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住了400年,这回我非要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你这个坏家伙,我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人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

[画外音]从此以后,没有谁再捞起胆瓶。魔鬼就是魔鬼,他改变不了凶残的本性。我们决不要相信那些像魔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不能有丝毫的同情。

篇7:商人与渔夫故事的启示

仅就思维方式而言, 要不断克服传统的、惯性的以及随俗的思维方式, 而逐渐养成实效思维、聚焦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新型的思维方式, 才有可能在惯常的事务中, 产生创新的精神, 走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之途!

这些理念, 对实现创新, 非常重要, 但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需要另外学习、深入探究。不过, 还有些成功人士的名言或有关创新思维的小故事, 会让人获得巨大启示, 引出许多新的想法, 对提升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信条

成功的企业家王永庆,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精心经营, 不仅缔造了一个“石化之国”, 号称“石化大王”, 而且从中总结出许多有益于中国式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理念、思想, 号称“经营之神”。

他的关于企业发展动力 (“依靠”) 和企业成功信条的理念, 很有深度。

他说, 什么是企业发展的依靠 (内生动力) ?

第一是靠不断演进的领先理念带动企业员工行动;第二是以实践为本, 不断探讨实践, 发现新理念, 引领企业的进步。企业的文化, 就是在理念与实践持久互动中形成的。

这让人想到原乐凯杜昌焘总经理说的话:“中国企业家我最佩服张瑞敏, 只有他能做到不断总结实践, 提新理念, 再贯彻到员工群体行动中去, 以形成同心同德的新企业文化氛围。”

王永庆发展企业依靠的是创新文化, 而创新文化的灵魂是持久执著的“创心”。

他还提出了“企业成功的信条”:

第一条, 是尊重知识, 对“知识就是权力”这个铁律深信不疑。表现在王永庆身上, 他不只是尊重有知识的人, 而且有炽热的求知欲。他相信, 知识是工作前进的动力源。有了这一条, 就能做到遇事有“三预”:一是预感 (感性) , 二是预见 (悟性) , 三是预谋 (胆识) 。有了这“三预”, 就有了应变决策的能力。王永庆50年的巨大成功在此一条。

第二条, 追求“合理化原则”, 一切遵守“止于至善”的严细要求。实现“合理化原则”与“止于至善”的要求在于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王永庆在管理上几乎永不改变的目标, 就是把企业引向永无休止地追求合理化的长河之中。

强化企业员工的能动力和创新力

众所周知, 提高企业的软实力, 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同目标。何谓“企业软实力”?

在企业, 与设备、厂房、资本、人员、盈利等硬实力相应的管理架构、研发创新、文化理念、品牌形象等称为企业的软实力。软实力要求企业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 (包括硬实力) 整合起来, 形成核心能力, 因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力的强弱和生命力的持续。具体而言, 企业的软实力就是企业理念、文化彰显出的实力和竞争力。企业软实力也包括许多方面, 其中与创新精神直接相关的是执行力与能动力、学习力与创新力。

关于执行力与能动力。

先从一个小故事读起。

甲乙两人在同一个公司里从事着相同的工作, 可是公司老板对甲却总是高看一眼, 经常给他加薪, 而对乙却不然。长此以往, 乙忿忿不平起来, 去找老板讨说法:为什么同工不同酬?老板笑了笑说, 你先到商场买10斤土豆回来, 然后再说。于是乙就犹犹豫豫地去了商场, 买回了10斤土豆交给了老板。老板问:除了有卖土豆的还有卖什么菜的?乙根本没注意, 摇了摇头。老板又问:买10斤土豆是一个价, 买多了是否优惠呢?乙答:不知道。这时老板拿起电话给甲打过去:你到商场买10斤土豆回来。过了一会儿, 甲提着土豆回来了, 老板问甲:还有卖别的菜的吗?甲说:有, 有卖白菜的, 1元1斤, 有卖西红柿的, 1元6角1斤, 还有……老板与甲的对话, 乙在旁边听得清清楚楚, 老板就对乙说:你能明白我为什么总是给甲奖励了吗?乙面红耳赤地嗫嚅着点了点头, 讪讪地走开了。在这个例子里, 甲比乙细得多, 其能力高低立现, 不能不使乙心服口服。乙只能说具备了机械的、简单的执行力, 交给他办的事情他会不折不扣地去办, 但是他却不具备能动力, 而甲则具备, 他会联想, 能触类旁通, 工作主动, 有创造性。所以我们提倡提高执行力, 这是能够开展工作的起码条件, 若想把工作开展得更好, 只有简单的执行力是不够的。执行力理所当然地包括执行中的能动作用, 包含能动力, 而能动力则是积极的、灵活的, 能够结合实际创新地开展工作的能力。

关于学习力与创新力。

学习, 狭义地讲就是了解和掌握各种知识, 从广义上说即了解、掌握自己所不知道的或从未接触过的一些事物, 包括科学、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学习力指的是能够掌握这些知知知识识的能能力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思而而不学学则则殆。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起来来来, , 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不断地学习习和掌握新的知识, 就为创新打下了基础, 创新就是知识的重新排列组合, 创新力就是指能够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通过思考使它们重新叠加、交融、嬗变, 产生新的知识的能力。“温故而知新”。善于思考就会善于创新。只学习不思考, 学了也不会用;只思考不学习, 没有知识的补充和积累, 就会缺少能够排列组合的元素, 也就不可能有创新力。

跑不了的两只螃蟹和煮死的青蛙

■乱争乱斗要不得, 规则不容破坏

抓螃蟹的渔民往往会携带一个有小盖子的竹篓。捉到第一只螃蟹后, 他们会把盖子盖严, 以防止螃蟹逃走。捉到第二只螃蟹以后, 渔民就不再盖盖子了。

这是为什么?原来当有两只以上的螃蟹时, 每一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口处拥去。但是, 竹篓口很窄, 只能允许一只螃蟹通过。于是当一只螃蟹爬到篓口时, 其余的螃蟹就会用那同样威猛的大钳子抓住它, 最终把它拖到下层, 由另一只强大的蟹踩着它往上爬。尽管篓口一直敞开着, 但却没有一只螃蟹能够幸运地脱离牢笼。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那就是在竞争面前, 规则是不容随意践踏, 因为规则是约束, 更是保护。如果破坏了共同遵守的竞争规则, 有序就会变成无序, 竞争就会变成乱争, 那么在无规则的混乱状态下, 每一个个体都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不择手段的攻击, 这样一来, 就会出现如同螃蟹那样苦苦挣扎到篓口又再度被拖回深渊的状况。

■麻木松懈是要命的缺陷

把一只青蛙直接放进热水锅里, 由于它对不良环境的反应十分敏感, 就会迅速跳出锅外。如果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 慢慢地加温, 青蛙并不会立即跳出锅外, 水温逐渐提高将最终导致青蛙被煮死。因为等水温高到青蛙无法忍受时, 它已经来不及, 或者说没有能力跳出来了。

煮青蛙理论告诉我们, 一些突变事件, 往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 而易致人于死地, 但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 对实际情况的逐渐恶化而没有清醒的察觉, 却会导致失败。

要善于从各种角度想问题

在职场中, 头脑清楚、逻辑思路清晰的大有人在;但是, 却也有些人说话老是抓不住重点, 讲了老半天, 大家还是听不懂。碰到后者, 就算是提醒他们说得“更准确一点、更具体一些”, 也没什么用, 因为所谓的“准确”与“具体”, 并非只要改变措辞或提升表达能力就能做到, 而是要看当事人对于议题了解多深入、能够分析到多细。换言之, 对于问题不够敏感, 或是根本看不出毛病, 其实与平时就不善于提问大有关联。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知道如何问问题,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训练。而在所有逻辑思考方法中, “5W2H分析法”可说是最容易学习和操作的方法之一。这种分析方法是在二次大战时, 由美国陆军的兵器修理部门所提出, 之后广泛应用于企业决策和管理议题上, 有助于工作者在思考问题时不会有所疏漏。

“5W2H分析法”包括:Why (为什么做) 、What (做什么) 、Where (在哪里做) 、When (何时做) 、Who (由谁做) 、How (如何做) 、How much (成本是多少) 。更详细地说就是:

What就是确立问题, 了解“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Why是说明背景或提出问题, 也就是“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

When指的是时间, 设定“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Who是对象, 指明“由谁来做?谁来完成?”

Where是地点, 确认“在哪里做?从哪里人手?”

How是方法, 提出“怎么做?如何做会更好?如何实施?做法是什么?”

How much则是花费或成本, 计算“要花多少预算?金额是多少?”

任何工作如果缺少了这7个层面, 即使提出了方案, 也不会有具体进展。举例来说, 如果只传达“下礼拜四要开会”, 却未事先说明“从几点开到几点”、“在什么地点开”、“开会目的是什么”等讯息, 与会者就无法安排自己的时间表。

下次, 当你再接到工作指令时, 不妨试着用“5W2H分析法”去思考, 相信做起事来更能事半功倍。

坚持“再来一次”

什么东西比石头还硬, 或比水还软?然而软水却能穿透硬石, 坚持不懈而已。

有个年轻人去某大公司应聘, 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 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 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 破例让他—试, 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 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 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 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 年轻人再次走进这家公司的大门, 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 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 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公司的大门, 最终被公司录用, 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篇8:一位老渔夫的故事

Our house was directly across the street from the clinic entrance of Johns Hopkins Hospital in Baltimore. We lived downstairs and rented the upstairs rooms to out-patients at the clinic.

One summer evening as I was fixing supper, there was a knock at the door. I opened it to see a truly awful-looking man. “Why, he’s hardly taller than my eight-year-old,”I thought as I stared at the stooped1), shriveled2) body. But the appalling thing was his face ... lopsided from swelling, red and raw.3) Yet his voice was pleasant as he said, “Good evening. I’ve come to see if you’ve a room for just one night. I came for a treatment this morning from the eastern shore, and there’s no bus ‘til morning.”

He told me he’d been hunting for a room since noon but with no success. No one seemed to have a room.“I guess it’s my face...I know it looks terrible, but my doctor says with a few more treatments...”

For a moment I hesitated, but his next words convinced me. “I could sleep in this rocking chair on the porch. My bus leaves early in the morning.”

I told him we would find him a bed, but to rest on the porch4). I went inside and finished getting supper. When we were ready, I asked the old man if he would join us.“No thank you. I have plenty.”And he held up a brown paper bag.

When I had finished the dishes, I went out on the porch to talk with him for a few minutes. It didn’t take long to see that this old man had an oversized heart crowded into that tiny body5). He told me he fished for a living to support his daughter, her five children, and her husband, who was hopelessly crippled6) from a back injury.

He didn’t tell it by way of complaint. In fact, every other sentence was prefaced with a thanks to God for a blessing. He was grateful that no pain accompanied his disease, which was apparently a form of skin cancer. He thanked God for giving him the strength to keep going.

At bedtime, we put a camp cot7) in the children’s room for him. When I got up in the morning, the bed linens were neatly folded and the little man was out on the porch. He refused breakfast. But just before he left for his bus, haltingly8), as if asking a great favor, he said, “Could I please come back and stay the next time I have a treatment?I won’t put you out9) a bit. I can sleep fine in a chair.”

He paused a moment and then added, “Your children made me feel at home. Grownups are bothered by my face, but children don’t seem to mind.”

I told him he was welcome to come again.

On his next trip he arrived a little after seven in the morning. As a gift, he brought a big fish and a quart of the largest oysters I had ever seen. He said he had shucked10) them that morning before he left so that they’d be nice and fresh. I knew his bus left at 4:00 a.m. and I wondered what time he had to get up in order to do this for us.

During the years he came to stay overnight with us, there was never a time that he did not bring us fish or oysters or vegetables from his garden. Other times we received packages in the mail, always by special delivery...fish and oysters packed in a box with fresh young spinach11) or kale12)...every leaf carefully washed. Knowing that he must walk three miles to mail these, and knowing how little money he had made the gifts doubly precious.

When I received these little remem-brances13), I often thought of a comment our next-door neighbor made after he left that first morning. “Did you keep that awful- looking man last night?I turned him away14)!You can lose roomers by putting up such people!”

Maybe we did lose roomers once or twice. But oh! If only they could have known him, perhaps their illness would have been easier to bear. I know our family will always be grateful to have known him. From him, we learned what it was to accept the bad without complaint and the good with gratitude to God.

Recently I was visiting a friend who has a greenhouse. As she showed me her flowers, we came to the most beautiful one of all...a golden chrysanthemum15), bursting with blooms. But to my great surprise, it was growing in an old dented, rusty bucket16).

I thought to myself, “If this were my plant, I’d put it in the loveliest container I had!”My friend read my mind.

“I ran short of pots,”she explained,“and knowing how beautiful this one would be, I thought it wouldn’t mind starting out in this old pail17). It’s just for a little while, until I can put it out in the garden.”

She must have wondered why I laughed so delightedly, but I was imagining such a scene in heaven. “Here’s an especially beautiful one,”God might have said when he came to the soul of the sweet old fisherman. “He won’t mind starting in this small body.”

All this happened long ago...and now, in God’s garden, how tall this lovely soul must stand.

1.stooped [stu:pt]

adj. 弯曲的

2.shriveled [5FrIvld]

adj. 起皱纹的

3.可最令人恐怖的是他的脸——因为肿胀而倾向一边,红红的,还裂着口子。

appalling [E5pC:lIN]

adj. 令人震惊的, 骇人听闻的;lopsided:adj. 倾向一方的;swelling:n. 膨胀;肿胀

4.but to rest on the porch:但只能搁在走廊上

5.an oversized heart crowded into that tiny body:在他瘦小的身体里藏塞着一颗巨大的心;形容渔夫尽管面容狰狞、体形矮小,但却有一颗溢满爱的心。

6.crippled [5krIpld] adj. 残废的

7.cot [kCt] n. 轻便小床,帆布床

8.haltingly [5hC:ltINlI]

adv. 犹豫地

9.put sb. out:打扰某人

10.shuck [FQk] v. 剥掉……的外壳

11.spinach [5spInIdV]

n. 菠菜

12.kale[keIl] n. 甘蓝菜

13.remembrance

[rI5membrEns] n. 纪念品

14.turn...away:不让……入内

15.chrysanthemum

[krI5sAnW7EmEm]

n. 菊花

16.an old dented, rusty bucket:一个凹陷、生锈的桶

上一篇:日周月工作总结下一篇:药店培训考试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