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的故事读书笔记

2024-05-11

渔夫的故事读书笔记(共14篇)

篇1:渔夫的故事读书笔记

今天我们学习了《渔夫的故事》,被渔夫的勇敢和机智深深的感动了。

故事里讲了一个渔夫有一天打前三次网一无所获,第四次的时候打上来一个黄铜瓶,打开锡封后跑出来一个魔鬼。可是,魔鬼不但不谢渔夫,而且还想吃提渔夫。勇敢的渔夫不但不害怕,而且把魔鬼骗回了黄铜瓶,封上了锡印,把它封到了海里。

渔夫和魔鬼相比,力量差得太远了,可是他并不慌乱,而是积极开动脑筋,想出制服魔鬼的办法。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许多类似的情况,虽然世界上并没有魔鬼,但作者却告诉了我们:正义的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的凶恶敌人,不能抱有幻想,施加仁慈,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也要常常动脑筋,遇到什么困难就应该像渔夫那样要镇定、冷静,然后想办法消除危机,不要慌乱、紧张。并且,无论在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智慧可以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在学习上也不能每次都依靠父母和别人。不但日常生活要动脑筋,上课的时候也要多动脑筋。头脑就像机器一样越转才会越灵活。

智慧可以让一个矮小的人打败一个高大的人;智慧也同样可以使人化危机为转机,化转机为安全。我们不能失去智慧,不能没有智慧,我们应该让智慧之花永远盛开在我们的心间!

篇2:渔夫的故事读书笔记

这学期我们读了一篇课文《渔夫的故事》,它选自阿拉伯民间的童话故事《一千零一夜》,这篇文章非常有趣,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故事里面讲述的是有一个渔夫,家里非常穷,他靠打渔为生,但他有个规矩,一天最多撒四次网。有一天,他撒了三次网但什么也没捞到,当他撒第四次网的时候,他捞到了一个沉甸甸的黄胆瓶,他很高兴,觉得把这个瓶子拿到市场上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当他把撬掉瓶子的铅封时,突然从瓶子里冒出了一缕青烟,青烟飘到天空突然变成一个凶恶的魔鬼,魔鬼想要将救他的渔夫杀死,但聪明的渔夫没有慌张,他跟魔鬼周旋着,最后用了一个漂亮的计谋把魔鬼又骗回到瓶子里,并迅速的把瓶子又封住了,然后又把瓶子重新扔回大海,并告诫人们永远不要把这个瓶子捞起来。渔夫终于逃脱了魔鬼的魔爪化险为夷。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都深受启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慌张,冷静地想出解决的办法,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拥有智慧的人才是最强的,不可战胜的”。

篇3:有关读书笔记的写作教学

读书笔记有多种多样的写法, 在小学阶段只要求学会摘录好句子、编提纲、写体会。阅读一篇好文章, 随手把优美的句子和精彩的片段摘抄下来, 就是摘录式笔记, 其作用在于积累知识, 储存语言, 为作文奠定基础,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勤记的习惯。编提纲就是分析原文的纲目主次, 概括段落的意思和文章的思想意旨, 这样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又便于借鉴原作谋篇布局的经验。如果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的要点简要地复述出来, 那就是一则内容提要, 和缩写差不多, 接近于作文了。

上述两种笔记固然不算作文, 只是读书纪要, 但已经具有积累材料、巩固记忆、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学风的多种功能,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因此, 学写读书笔记, 应先学会写摘录和提要, 养成随读随写, 手脑并用的好习惯, 为进一步学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打好基础。

体会式读书笔记通常称为“读后感”。它与摘录式、提纲式笔记的主要区别, 就在于它是作文形式, 以抒写自己的读书心得为主。写读后感, 是一种综合训练, 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能提高学生的摘要能力、感受能力和评论能力, 对学生的读写训练更为全面, 更有效益。所以, 我们强调写体会式的读书笔记, 要求学生写读后感。

那么, 怎样写读后感,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第一, 形式上把握三个要素, 结构上构建大体框架。一篇读后感一般包括读什么文章, 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也可以说是读后感的三大要素。至于其他内容, 比如怎么读, 遇上什么问题, 有什么不同的看法等, 也可以如实记述下来, 但要根据写一篇读书笔记的命题意思来决定取舍, 确定详略, 与写作用意有关的就写, 无关的就不写或少写。因此, 对于次要内容也可以顺带写一些体会, 不写也不会影响它的完整性, 但是, 主要的三个方面是不可或缺的。由此可见, 写读后感, 跟阅读一样, 也要分辨主次, 抓住原作的主要内容不放。每篇读后感都必须具备读什么, 概述要点, 抒写体会这三要素, 这是写作前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

第二, 以表述感受为主, 以摘要引用为辅。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注意处理概述原作内容和抒写个人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即通常所说的“读”与“感”的关系。写读后感, 读是前提, 心得体会来自阅读实践, 是由原作引发的。所以, 写作时务必根据原文来谈感受、体会, 绝不能脱离原文内容而东拉西扯, 无的放矢。这一点学生较容易做到, 一般不会凭空而论, 往往是运用摘录、提要等方式引述原文要点。常见的问题是学生往往复述过多, 述感太少, 不懂得读后感应以写体会为主, 也不善于引申自己的阅读感想, 写出来的读书笔记几乎变成了原文的复述或提要, 喧宾夺主, 详略失当。因此, 要继续引导学生分辨主次, 使他们确立述感为主, 引述为辅的写作原则。

第三, 引述要准确精练, 述感要思路开阔。要写出一篇主次分明的读后感, 必须在引述和述感方面下功夫。就引述而言, 力求摘录准确, 提要精练, 三言两语就能把原文的要点说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 摘录式、提纲式的读书笔记对于写读后感很有帮助。就述感而言要扣紧原文, 联系实际, 开动脑筋, 生发感想, 力求想得深广一些, 活络一些, 切不能就事论事。教师应当抓住文章的主旨加以引导阐发, 但是, 切不可一味地强调一种思想, 一个体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的学生可能就文章的某个非主要的思想观念有独到的见解, 独辟蹊径往往出奇制胜, 这是难能可贵的, 教师应作出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然而, 这就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此方面应该努力做一些探讨和研究, 笔者以为首先应认真研读范文。研读范文是上好课的前提, 对于范文读得要广博, 要精深。广博就是尽可能多做些相关阅读, 平日要勤于积累资料, 或做资料索引, 或制作卡片。切忌只凭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上课。把范文理解得“厚”了, 上课才能游刃有余, 左右逢源。精深就是在广泛占有资料、对范文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抓住精华, 或思想内容上的, 或表达形式上的, 掌握教学的重点, 千万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心中没有重点, 什么都讲, 学生到最后不知所云, 什么都写, 到头来文章平平, 缺乏节奏感和详略主次。其次, 要精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应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进行读写教学, 组织学生讨论, 进行精辟的讲解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的过程也是激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 因此, 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好教学, 还要写好教案。教案的体例、格式没有特别的规定, 但教案一定要实用。“江始出于岷山, 其源可以滥觞”, 青年教师从认真备课做起, 能够尽快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篇4:渔夫的故事

时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

地点:大海边

人物:渔夫(机智而善良)、魔鬼(凶恶而愚蠢)

从前有一个渔夫,家里很穷。一天早晨,他到大海边打鱼,前三网什么也没打着,第四网重得却拉不动。结果打捞上来一个胆形黄铜瓶,瓶口封着锡,盖着所罗门的印。渔夫摇摇胆瓶,觉得很重,就用小刀撬开瓶塞,可里面什么也没有。渔夫正奇怪,突然,从里面冒出一股青烟,变成一个巨大而又狰狞的魔鬼。渔夫不知所措,魔鬼却开口说话?。

魔鬼(大声地):所罗门啊,别杀我,以后我不敢再违抗您的命令了!

渔夫(奇怪地):所罗门已经死了很多年了,你还找他干什么?咦,你是怎么钻到这个瓶子里的呢?

魔鬼(狞笑着):你选择怎样死吧,我立刻就要把你杀掉!

渔夫(气愤地):我犯了什么罪?我把你从海里捞上来,又把你从胆瓶里放出来,救了你的命,你为什么要杀我?你怎么能忘恩负义呢?

魔鬼(冷笑着):你听一听我的故事就明白了。

渔夫(愤愤不平地):说吧,简单些。

魔鬼:你要知道,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凶神,曾经跟所罗门作对,他派人把我捉去,装在这个胆瓶里,用锡封严了,又盖上印,投到海里。

渔夫(不解地):可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魔鬼:别急,听我慢慢对你说。在第一个世纪,我常常想: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救我,我一定报答他,使他终身享受荣华富贵。100年过去了,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二个世纪开始时,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把全世界的宝库都指点给他。”还是没有人来解救我。第三个世纪又开始了,我说:“谁要是在这个世纪里解救我,我一定报答他,满足他的三个愿望。”可是整整400年过去了,始终没人来解救我,我非常生气,于是我决定:从今以后,谁要是来解救我,我一定要杀死他,不过准许他选择怎样死。渔夫,现在你解救了我,所以我叫你选择你的死法。

渔夫(冤屈地):啊!我好倒霉呀,碰上我来解救你!是我救了你的命啊!

魔鬼:正因为你救了我,我才要杀你啊!

渔夫:好心对待你,你却要杀我!这真是恩将仇报啊!

魔鬼(凶狠地):别再啰唆了,反正你是非死不可的。

(渔夫冷静地想: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住他的妖气,我要想办法对付他。)

渔夫(镇静地):魔鬼,你真的要杀死我吗?

魔鬼:不错。

渔夫(机智地):我问你一件事,你必须说实话。

魔鬼:可以,问吧,要简短些。

渔夫:你不是住在这个胆瓶里吗?可是照理说,这个胆瓶连你的一只手都容不下,怎么能容得下你庞大的身体呢?

魔鬼:你不相信我住在这个胆瓶里吗?

渔夫:我没有亲眼看见,绝对不能相信。

魔鬼:那我钻给你看。

(魔鬼摇身一变,变成一团青烟,钻进胆瓶,渔夫连忙拾起锡封,把瓶口封上。)

渔夫(学着魔鬼的腔调):告诉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样死?

魔鬼(懊悔地):渔夫,刚才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渔夫(厉声地):下流无耻的魔鬼,你这是在说谎呀!你以为我还会相信你吗?我要把你投到海里,你说你在海里已经住了400年,这回我非要你在海里住一辈子不可。你这个坏家伙,我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的事告诉世人,叫人家当心,捞着你就立刻把你投回海里去,让你永远留在海里。

[画外音]从此以后,没有谁再捞起胆瓶。魔鬼就是魔鬼,他改变不了凶残的本性。我们决不要相信那些像魔鬼一样的恶人,对他们不能有丝毫的同情。

篇5:渔夫和金鱼读书笔记

这是格林童话中一个故事,主要讲了一名渔夫在一次捞鱼时,捞着了一条会所话的比目鱼。比目鱼说:“善良的渔夫,我是让人施了魔法的一个王子。求你放我回大海里吧。”于是善良的渔夫把比目鱼放了。回家后渔夫将此事告诉了妻子。妻子逼着渔夫向比目鱼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第一次,要一间石头房子;第二次,妻子要当国王;第三次,她要当个教皇,这些要求比目鱼都一一满足了。唯独第四个要求是要当上帝时,比目鱼又让她住进了原来的`破房子。

知恩图报的比目鱼愤怒了,它受不了渔夫妻子的贪婪,收回了他们的一切财物。

篇6:渔夫和金鱼读书笔记

回到家后,渔夫的妻子听了,就让小金鱼不断的满足自己的要求。开始只是要一个木盆,然后又要一幢别墅,接着又要做一位女皇,最后还想当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上帝,并让金鱼侍候她。结果适得其反,不但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反而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绝不可以象渔夫的妻子那样贪心,不可贪得无厌,不要拥有了一些东西还要更多的东西。比如,我们有好吃得东西,吃了饱了还要拼命吃,吃坏了自己的肚子上吐下泻,上医院看医生还得吃药打针,结果由于我们贪吃,自己受苦受罪,何必自讨苦吃。

篇7:读书笔记100字小渔夫和公主

走进《玫瑰与教育》,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她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对教育人生的塑造,更多的则是感受到窦老师的独立思考、独家发现和独特表达等个性特征的彰显。这本书中我想提及最多的词语就是“读书”二字。“读书-思考-实践”是这个时代的老师应当静下心来要做的一件事,这也是要成为一个有专业尊重的教师的必由之路,作为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更要读书,我理解学生读书贵在培养兴趣,所以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即可。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固然是应当的,但更应当多读一些名著、专著等等,“修身养性、净化心灵”不敢说!但多多少少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培养我们的爱好。从窦老师的这本书中我理解,教师应当是要培养读书的习惯的。

从《玫瑰与教育》中我体会到读书的重要,作为教师更应做好“读书-思考-实践”。窦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书中写的都是她教学生活中的随笔和感想,从书中我看到了她那淳朴、自然的人格魅力,心中盛满阳光,怀着一颗感恩心为人处事的窦老师。这本书中,窦桂梅并没有讲大道理,也没有罗列出许多原则和规律,而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从研究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入手,从一些我们常常熟视无睹的“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让读者自己去悟出“规律” 读了《玫瑰与教育》后,我想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勤奋地阅读成就了她的美丽和深刻。请看她是怎样看待阅读的:

“读书,使精神高贵而丰富,亦使生命深刻而阔远;读书,让我在限的从教时间内,实现自身的无限。” “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读书,是我精神的呼吸。”

“读书虽不能改变人生的物象,但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 “外在的形貌基于遗传,是难于改变的,但人的精神却可因读书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读书是最高档的营养品、最名牌的抗衰老剂??一个人,只有在读书中才能体验生命的滋味。在读书中身体自然得到运动,大脑自然得到运转,心灵自然被酬劳。”

读书让我们有专业的知识,思考让我们有了独立的思维,实践是将我们的思考实施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的实践我想一定是具有教师独立特色的教学活动,窦老师强调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个性,教学活动应当有自己的特色,反思自己在每次外出听课之时,所获得的那些老师们表扬、鼓励的技巧,调动情绪的方法。回来以后便照葫芦画瓢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现在想起来在课堂我们反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常常为自己语文课堂缺乏生动、灵性、激情、思想??而苦恼、烦忧、惭愧、自责。或许这就是我不断买书读书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吧,是的,“唯有读书”才能让自己长“高”啊!人,读书与不读书肯定是不同的。身为教师,读书与不读书,就更不一样了,这可以在你的学生那里得到验证。就让我们在这读书的季节里,来开始我们自己的阅读吧,相信在阅读中,我们也一定会变得美丽、优雅。教师的一生或许就是一个不断翻阅书籍,行走于学生中间以及文字之间的生命过程吧!篇二:读书笔记大全100字

读书笔记大全100字 女生贾梅读书笔记(一)女生贾梅是一个天真活泼、性格开朗、热心肠的小女孩,她与伙伴经历了一段段酸甜苦辣的成长>故事,她的生活丰富多彩,非常有趣。

像坚持给爸爸戒烟,为了看演唱会娇小姐却坚持到饭店打工挣钱买门票,和伙伴一起去自然保护区芦荟乡旅游,但发现父母跟踪时立即改道走向桃园在野外搭起帐篷住宿,而原本意想不到值班的两个女孩都睡着了,唯有那把菜刀在值班,最总被民警发现送回家。贾梅的这些有趣的成长故事不由得让我们万分惊叹!兔子坡读书笔记(二)前几个星期,我读完了一本里面装着好多童话小屋的书——《兔子坡》。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小兔子——“乔奇”,我特别喜欢它,刚开始读的时候,我就被小乔奇的那种聪明、机智、给感动了。

读完这本书,我要学习小乔奇遇到困难从不退缩的精神。

丑小鸭读书笔记(三)星期三,我学习了丑小鸭这一课,故事主要讲的是:有一只鸭子,长的很丑,大家都欺负它。所以,它离家出走,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雨,最后,它变成了白天鹅。看了这个故事,我非常感动,因为小鸟讥笑它,哥哥姐姐咬它。公鸡啄它,猎狗追赶它,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它。可是,它仍然追求美。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只要不放弃,任何事情都回有转机!

窃读记读书笔记(四)《窃读记》这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读了这篇文章,我发现文中的小女孩虽然没钱买书,但没有因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仍然想尽办法,拼命阅读。这使我百感交集。

从现在开始,我要让每一本好书都发挥出它的价值;珍惜每一本书,并把林海音读书的精神用在学习上,好好学习,奋发向上!

爸爸保姆读书笔记(五)《爸爸保姆》这本书讲述的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幸福又感人的故事。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天早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收到了来自一个小城市的邀请信,信上写要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过去当市长,那他们当然乐意啦,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当上了市长。大头儿子用非凡的想象力创造了:遥控厕所、动物公寓、哈哈笑儿童医院??小头爸爸也做出了令人不敢想象的巨大贡献。

这本书与儿童的日常生活与丰富的想象串联在一起,通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围裙妈妈充满乐趣的日常生活映射出大人与儿童共同的成长与快乐。这本书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幸福,品尝温暖,感知爱意,学会感恩。我被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大头和小头所吸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个头大一个头小。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迷糊豆和小人精读书笔记(六)这本书有趣的不得了,讲了一个迷迷糊糊的小朋友,他特别淘气,有一天他遇见了小人精,小人精带他飞上天空,给他炒棉花吃,棉花软软的、甜甜的,真好吃。晚上他们一起去偷梦,偷了一个健康的梦,送给了迷糊豆的小同桌,小同桌的心脏病好了,穿着蓝色丝绸裙子,跳啊跳,转啊转,好开心。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要乐于助人,别人开心了,自己更开心。小雨点读书笔记(七)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雨点>,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小雨点很可爱,它就像从白云妈妈的船上落了下来,好像去各处旅游,小雨点先到小溪里旅游,它在小溪里散布;然后去江河里旅游,在江河里奔跑;又到海洋里去旅游,这回可大了,居然在海洋里跳跃,我想小雨点这次旅游一定玩的很开心。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雨点可爱吗?

白雪公主读书笔记(八)星期天我读了《白雪公主》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新王后想杀掉比她美丽的白雪公主,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白雪公主逃到了森林里和善良的小矮人一起快乐的生活着。恶毒的王后知道后千方百计的毒死了白雪公主。最后被王子救活了白雪公主。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美丽的地方。只有心灵美才是真的美。我们要做个善良的人。篇三:100字读书笔记 《伊索寓言》相传是古希腊一位曾经是奴隶可是因为具有聪慧才气而被释放的人——伊索所著的,正是拥有了这种历史,才使我开始看上这本书。伊索内容的人物设定很有特点,绝大多数是以动物与人或者全都是动物为主角的,这样的优势是很明显的。作者不用再去费时间来描述主角、配角的独自性格。只要写出一种动物就会马上使人们联想到其本质,从而很好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对于寓言的寓意。而且这种用动物代替人的手法也十分地生动典型,狼代表奸诈、狐狸代表狡猾、牛代表老实、兔子代表急躁或机智、老鹰代表有志气的人。伊索寓言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练,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了,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百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和对话,去更给了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所谓“横看成林侧成风”,在不同的人眼里对于同一个寓言里都会自有一番见解。简单的构造使得读者可以自由地深掘故事的本质。伊索的故事往往是以某些主角(动物)在悲惨的下场下来京时告诫人们,如:《乌鸦与狐狸》、《鹿的脚与角》、《羊与狼》等等,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给于了人们强而有力的说服,使人不得不点都赞同。由于《伊索寓言》是否确有其人现在仍有争论,并且由于在中世纪的一些寓言也被冠于了“伊索”之名,因此现在的《伊索寓言》的版本不尽相同,其中的故事也有些良莠不齐。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我在看《伊索寓言》时,发现往往在《农夫与蛇》等故事中的寓意很深刻简易,可是有部分的寓言实在难以理解,不知作者在讲什么,甚至有一些寓言荒诞极了,有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而编者的一段话解说了原因:因为《伊索寓言》中有的故事良莠不齐,因此不必一定要从一个寓言中获得什么教训,仅仅作为消遣的小故事略读一番即可。看完后,我也觉得的确我太钻“牛角尖”了。而《伊索寓言》中有些寓言可能只因为作者怕读者太难理解,所以在最后添上一句:“这说明xxxxxxxx”,看上去实在是把我的想法给抑制住了,反而不太合适,有了画蛇添足之感。总的来说,《伊索寓言》值得学习牢记在心的教训是很多的,故事内容也相对比较精彩,而2分钟就能看完、看懂一篇寓言了,所以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很不错的。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说的是唐三藏为普渡众生,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在路上,他收下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位法力高强的徒弟,他们一路上为唐僧降妖除魔,尽心尽力保护唐僧西取真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终于到达天竺雷音寺,取到真经,德道成仙。

这本书真是把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其中的故事小的时候在一些电视剧里已经了解了一些,现在一看,才突然觉得古人真是了不起,居然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这本书的前言里说西游记的故事情节是根据以前人们的不断丰富完成的,由各个时期人们的想象,由此我看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孙悟空这个人物简直是写活了,有的时候我甚至觉得他不像是一个神仙,而是一个真实的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猪八戒的种种毛病好像也变得可爱了许多。这本书真能吸引人。

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 带着这个思考,我与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如果说爱是一次旅游,也许有人会有异议.但爱正是没有尽头的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童年》读后感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 》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骆驼祥子》

读了《骆驼祥子》这本书后,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基督山伯爵》

我觉得整部小说都强调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复仇”,因此人们有时把它翻译成〈基督山复仇记〉,我觉得也未尝不可。它向我们揭示了命运的相差,从天堂到地狱,再走坟墓走向人间的辉煌殿堂,也许正是这种命运的强烈反差才造就了这部小说的文学成就!!

读《丑陋的中国人》有感

篇8:读书笔记写作中反映的问题

一、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阅读和写随笔随意性,缺乏一个完整体系。一方面没有专门教材 , 另一方面 教师没有 系统安排。

2.学生不会阅读和写随笔,不知读写什么,怎么读写。教师也没有对其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读写内容,读写方法,并进行有效训练。

3.教师未能培养学生读写习惯,读写流于形式。老师只是一味要多读,对学生的随笔也不看,极大地挫伤了学生读、写热情。

二、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从教师角度说,学生在读书笔记中反映的问题首先是教师随意化造成。没有具体教材的指导,没有一个详细的教学安排与计划。再加上缺乏有效指导,读书笔记流于形式。每周甚至每月收一次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而不是以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学生角度说,受我国传统普通教育的影响,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理科学习和外语学习上,没有养成学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很多学生畏惧写作文,就是良好写作习惯的缺乏。平时不多阅读,不去观察,不进行反思,不练笔等等。

三、解决高中生读书笔记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一) 构建完善的读书笔记训练体系

虽然教材没有给教师有效的指导与安排,但教师自身也不能随之无序随意。读书笔记要结合读书要求,结合必修教材制定好相应计划。这个体系,宏观上要建立三年的读书笔记的读与写安排,同时兼顾到与必修教材形成互为补充的功效;微观上,要具体到每学期、甚至每次写读书笔记怎么安排,读什么,写什么,怎么读,怎么写。

另外,每学期,各年级组围绕三年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如一周上一次赏析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等,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点拨为主;一月收一次读书笔记,老师总结反馈。这样三年下来,学生不会再对读写抱着畏惧的心态,也能调动起写作热情,不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衰退,写作水平也由最初的模仿、借鉴到最后的运用自如。

(二) 学会阅读,为写随笔做好素材储备

林语堂先生说,读书能“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见识,养灵性”。首先,通过赏读,借鉴模仿,学习写作技巧。如鲁迅的论说文,他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首先从反面论证,而后笔锋一转提出正面观点自信力。接着,又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论证。分析发现,他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法,这样的写法与我们教学中一贯议论文写作 结构模式———提 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比,共同处结构模式相似。其次,利用品读,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深化自我认识。如李密的《陈情表》,围绕“情”“孝”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在上任与留下照顾祖母两难之间反复纠结,最后表白先尽孝后尽忠的意愿,将亲情文章与国家尽忠联系在了一起,更加突出了亲情的伟大。废黜黄州的苏轼,在困顿的处境中、失意中,写下了《赤壁赋》,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还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

(三) 指导写随笔,为乐学乐写乐思做好铺垫

阅读中、生活中,面对种种现象和观点,我们不能避免有自己的认识,所以要养成随时写随笔的意识。首先,将书本知识由课内向课外链接 ,如必修一 奥尔多·利奥 波特在《像山那样思考》中揭露出了深深的忧虑意识,让我们不由想到,自私的人类如果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物质文明的进步,结果不仅不能为子孙后代建造美丽家园,反而会留下了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最终走向毁灭,我想这是人人都不愿看到的一幕。其次,透过现象看本质,兼顾两面性。对于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能透过表面看清实质,看到其具有的两面性,既要看到问题所在,也要看到反映出来的闪光点,态度上要保持既不消极、悲观,更不能骄傲、自满。如汶川大地震、洪水、地沟油、三聚氰胺等事件,既暴露出社会的弊端,管理的不完善,人性的险恶,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些事件过程中国人表现出来的众志成城,团结互助,人性的善良。

篇9: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

第八十五天,老人终于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上了钩的大马林鱼拼命逃窜,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三夜才筋疲力尽。老人趁机鼓起力量,用鱼叉杀死了那条大马林鱼。但那条大马林鱼实在太大了,老人只好把它绑在小船的一边。让老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条死去的鱼——老人称之为“我的财产”——在归航中一次又一次遭到鲨鱼的袭击。

为了保护他的“财产”,勇敢的老人与鲨鱼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搏斗。当他杀死第一只灰鲭鲨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后来成了奋斗者的哲理名言,被广为流传。他告诉自己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鲨鱼们还在前赴后继地向着他的“财产”发起进攻。他已经竭尽全力,他孤立无援,他再也抵挡不住,他只得承认自己的失败。于是,他放弃了搏斗,让自己活了下来,回到阔别已久的海岸。而那条被他捕获的大马林鱼,最终只剩下了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骨架。

这是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根据这个故事,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这个名叫圣地亚哥的老人,用一种孤身奋斗的艺术形象,感动着它的每一位读者。1954年,海明威因为这部小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它反映了渔夫在这个“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和勇气”。

我承认,《老人与海》的确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它的伟大,不是因为渔夫的勇气,而是因为它提供的某种让我们心领神会的暗示。《老人与海》有理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它当年的获奖理由错了。

没有人能读懂《老人与海》,甚至海明威自己也不懂。他只是这个故事的描写者,他描写了它,却又对其中隐约透露的神秘的暗示迷惑不解。如果他领会了这个暗示,他就会恍然大悟,就会轻松、快乐地活着,就会继续创作出一系列比《老人与海》更杰出的作品,就不会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七年之后饮弹自杀。

作品比作者更伟大,作者死了,作品却还活着。它活在字里行间,好像被季风吹送而来的咸湿的海洋气息,又好像是一朵菊花的芬芳,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生命的寓意。

篇10:汉字的故事读书笔记

这本书中让我感受到特别有意思的就是每一页下面的故事,这些故事有长的有的短,有的故事可以让咱们学到一些诗句的意思和词语的翻译,有些故事故事则是一则成语故事。

中华文明是一种共同的文明,其文字也是十分共同的。汉字是由最早的甲骨文演化至今的,是古代文学中仅有的一种,也是国际上仅有运用至今的表意文字,我国由于其民族文明强壮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没有间断过文明传承,这使得“汉字”成为国际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方式,而这本书就带领了咱们去探究了汉字的宿世此生。

篇11:汉字的故事读书笔记

汉字是古代人根据现实事物演变而来的。现在我来说一下《汉字的故事》中的一些小故事吧。例如:“一壶酒”与“一活鹅”的故事。因为“壶”和“湖”同音,所以地主要穷人还给他一“湖”酒。后来,王羲之用一“活”鹅和一“河”鹅反击了他。这个故事讲了汉字当中的同音字,很多汉字还是多音字。

还有一个故事“仓颉造字”,讲的汉字是怎么造出来的。仓颉每日俯瞰鸟兽山川,观察日月星辰,不就仓颉就把“人”、“手”、“日”、“月”、“星”、“牛”、“羊”、“马”、“鸡”、“犬”这些字造出来了,他通过观察事物,模拟事物造出了文字。后来,人们也学会了这种造字方法。还有“徐孺子解字劝邻人”,讲了两个字只差一个笔画,但是意思差距非常大。

篇12:《汉字的故事》读书笔记

有一天晚上,熠熠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爷爷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说的是在一个古老的地方,有一座城池叫做“汉字王城”。城的中央是一座巨大的王宫,由地位最高的“皇”统治着整个王城。由于“皇”爱民如子,又善于治理国家,所以汉字城民们都过着衣食无忧的太平日子。也不知过了几世几代,汉字王城里的城民们人丁越来越兴旺。但大家仍然过着相敬如宾的快活日子,整天很开心。谁知有一天,全城内外的汉字都传染了一种奇怪的病,使生存在汉字王城里几千年之久的汉字变得奇形怪状了。这些汉字不但外貌个个不同了,而且性格也千奇百怪,有的喜欢微笑,有的喜欢哭泣,有的喜欢打架,有的喜欢劝和。反正每个字都很有个性。 有一次汉字们在草坪上玩耍,大家互相看了又看,都觉得对方很新鲜。“又”好奇地对“叉”说:“你怎么比我多一点呢?”“长”仰起头对“弓”说:“大叔,你什么时候背了一张弓?”“日”心疼地对“曰”说:“儿子,你看生病多么可怕啊,你的身子都缩掉了。”“木”揉了揉昏花的眼睛,对“林”说:“你会变身有什么了不起了啊?”“兵”忧郁地对“乒”和“乓”哥俩说:“要是这场病能快点过去该有多好啊,瞧你俩只剩一条腿了。”一时间,只听草坪上叽叽喳喳,大家议论纷纷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场疾病终于被治好了。汉字们都很高兴,他们又不约而同地集中到草坪上来了,大家清点了一下字数。哈!数量不仅没减,反而从两三千增长到了五六千。大家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熠熠听到这里,也跟着高兴地笑了起来。这一笑不打紧,熠熠睁眼一看,才发现自己正躺在床上睡觉呢,熠熠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心想,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痴迷于探索汉字了,所以梦爷爷才会出现在他的梦里呢。

篇13:渔夫的故事读书笔记

关键词:工业,生产力,经济

一、历史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一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历史, 通过比较来批判经济自由主义。通过对第一章的阅读, 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对于国家的繁荣, 工业的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总结来说有四点, 即国家的统一, 地理位置, 交通运输和国家的经济政策。

首先是国家的统一, 因为只有国家统一了, 才能凝集更多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发展工业, 进行国内外贸易。李斯特也是竭力维护“国家”政策, 并以此为他的理论体系的建构基础。有些地区靠着其他的条件也许能繁荣一时, 但终归是维持不了长久时间, 终会由于社会制度和环境的不协调而衰退, “因为个人的生产力大部分是从他所处的社会制度和环境中得来的。”威尼斯、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就是由此从繁荣走向衰落。

其次谈到地理位置, 土地是一切发展起来的基础, 无论是发展农业还是发展工业都离不开土地, 而土地所处的位置决定着它是否具有发展工业的条件。最好的地理位置是温带地区的沿海、沿河地区。这一位置有利于发展农业, 更有利于发展工业。威尼斯, 汉撒商人以及英国的经济发展都得益于此。

再次就是交通运输, 便利的交通能够使得国内外贸易顺利进行, 使交换价值得以实现。有些国家尤其是纯农业国家如位于大陆内部, 且没有便利的交通, 它所生产的农产品无法运往国外进行贸易, 也无法购买所需的基本工业产品, 它就会在不适合的土地上为了自己的生存种植不适于其土地的植物, 这就形成了一种浪费, 其经济可能会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会倒退。西欧这些国家大部分都是有由于交通的便利而发展起来的, 尤其是沿海地区。

最后谈到的是国家的经济政策, 就是采取世界主义的自由政策还是保护政策。李斯特主张保护主义, 但并不是绝对的保护主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一些国家由纯农业国家转型为工业国家, 这时为了保护国内工业的发展, 采取适度的保护政策是应该的, 否则国内的工业会随着自由贸易的进行而被吞噬掉。对于农产品以及原材料的进出口应实行自由政策, 这样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当这些条件都具备时, 这个国家将会发展到很高的程度。如英国。英国的工业发展到了别的国家难以企及的程度, 它的航海业, 国内外贸易, 甚至农业本身都得到了发展, 国家的繁荣富强起来。

二、理论

这一章囊括了十七个章节, 内容精彩而丰富, 其中最核心的观念便是生产力理论。他分别以国家经济和工业为基本点来展开论述, 条理清晰分明, 其中还贯穿着他的基本观点即贸易保护理论。

1、有关国家经济的理论

李斯特首先区分了国家经济和世界主义经济, 在他看来, “领先的总是政治联合, 跟着发生的才是商业联合”, 只有当国家的工业、农业、政治等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世界的同盟才会出现, 在这样的条件下实行自由主义, 各个国家才能获益。国家的经济状况主要由国家的生产能力总和决定, 因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到多少倍”, 而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首先依靠的是劳动生产力, 而精神生产力也不容忽视, “国家对于物质资产势必多少有所牺牲或放弃, 借以获致文化、技术和协作生产的力量;就是说, 必须牺牲些眼前利益是将来的利益获得保障”。如何运用生产力呢, 这就需要那个自然法则, 即“若干个人之间不同商业活动的划分, 同时也是各种活动力、智力和力量为了共同生产而进行的联合和结合”, 并将劳动的分工与联合不止运用到个别工厂企业, 且运用到整个的国民经济中去。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有时还要去限制个人经济的发展, 甚至不得不去用权力对个人商业加以约束和限制。国家经济的发挥也离不开民族精神,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传统历史和法律制度, 它需要这一切来求得它的生存、独立与存在。从经济角度来看, 国家的发展阶段主要经济了这样几个时期, 即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在这几个时期中, 得到发展的不只是生产力, 精神文化方面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2、有关工业有关的理论 (1) 工业与生产力

随着工业发展, 个人的能力得到尊重与发挥, 工业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使工业国家的个人找到与自己的天赋兴趣相适合的工作。而工商业的分门别类与生产力的联合作用, 使得不同行业的工业者们联合在一起, 随着人们在商业、社会、科学和政治上的频繁接触, 社会制度越来越完善, 人们所享受的自由的范围也越来越大。工业可以使无数的自然资源和天然力量转化为生产资本, 是国家的自然生产力得到发展。

(2) 工业与农业、商业以及交通费运输业

工业对于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工业的发展, 他所需的原材料和自然资源越来越多, 这就促进了农业生产, 同时能够有效地利用土地, 提高土地的价值。商业是处在工业和农业之间, 促成商品的交换, 它本身也是说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交通工具的改善而发展的, 工业是大规模的国内外贸易的基础。工业同时是大量的商运船舶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 工业发展了, 有了建立海运事业的基础, 海军力量越来越强大。

(3) 工业的延续与保护

工业的发展需要稳定与持续, 这就需要一连几个世代都要为了这个目标而共同的努力, 如果期间又中断, 则会产生严重影响。工业生产的主体是人, 人不仅能够直接从事生产, 还能够创造生产力, 同时人也是生产消费和生产力形成的诱因。人为了生存, 需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甚至是奢侈品, 这些资料的产生来自于工业, 通过商业来完成交换。要保护国内工业并促进其发展需要建立关税制度, 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 关税是建立和保护国内工业的主要手段, 实施关税制度是在为国家谋福利, 在一定的阶段一定的条件下有实施的必要。

三、学派

第三章介绍了几个重要的经济思想学派, 包括意大利的国家经济学派、重商主义、重农主义和交换价值理论。通过比较来论证经济自由主义的荒谬以及保护主义的正确, 同时为学习的理论提供思想史的根据。

四、政策

第四章主要讲述了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 这是理论的外化, 是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这一章主要介绍了英国、法国、美国、德国和一些其他的欧洲国家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一些政策, 主要是目的在于说明保护政策的正确性, 为其提供一定的论据。

五、小结

篇14:因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结缘

我虽然不熟悉戈宝权先生,但内心十分崇敬他,感谢他为儿童翻译了这么一首优秀的童话诗。我喜爱儿童文学,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尤为偏爱。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将自然物(大海、金鱼)拟人化,颂扬了正直、善良的品德,斥责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和不劳而获的思想。虽为独立阅读课文,我却把它当作讲读课文来教,甚至在课堂上将该诗以小剧本样式呈现,由学生分别扮演老头儿、老太婆、金鱼和大海,同学们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的学生提问:“大海的五次变化,为什么第一、第五两次描写大海的变化没有用括号,而第二、三、四次描写却用括号呢?”问题提得好,说明学生阅读课文十分认真,并善于思考。我在给学生解释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关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括号的使用”,寄给了《江苏教育》编辑部。在我不知晓的情况下,编辑部把我的文章寄给了人教社小语编辑室。后来,当我的文章和人教社小语编辑室给江苏教育编辑部的回信,同时刊发在《江苏教育》(小学版)1982年第1期上,我才知道。人教社小语编辑室的回信较长,其开头有这样一段话:“江苏教育编辑部:你们转来的车大敬同志的‘关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括号的使用’一文我们读过了。我们认为车大敬同志的理解是正确的。……”拙文得到人教社小语编辑的认可,我很高兴,因为我没有误导学生。

过了两年,我离开了十分热爱的小学语文教学,调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担任文化编辑、记者,时过境迁,上文所说之事慢慢淡忘了。

生活中往往会出现你意想不到的事情。1987年底,戈宝权从北京迁居南京,住在后半山园。我特别兴奋,一心想去见见这位著名的学者和翻译家。后来,我先后两次去戈先生寓所拜访了他,并撰写《早春时节·金陵访戈宝权》《戈宝权先生二三事》《养生三法得高寿——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戈宝权养生之道》等文章,发表在不同的报刊上。

古谚说得好,机遇往往是相连的。还是因为《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我第三次拜访了戈宝权先生,并获得了他的藏书票。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江苏教育》编辑部储继芳老师对我说,我省有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写信给她,说他看到一篇题为《可敬的老太婆,伪善的小金鱼》的文章。文章里说,“从表面上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真像是讽刺一个贪心的老太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曲笔’。”这位老师还说,“普希金在诗的结尾写道:谁要认为我是在讽刺一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那他就比那个老太婆更愚蠢。”储继芳老师说,这位老师看到的文章的观点与我们的理解大相径庭。《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中心思想到底何在?储老师知道我与戈先生熟悉,于是约我一同请教戈先生。

1989年1月16日,这天正好是“三九”的第九天,天气十分寒冷,我们赶到戈先生家时,温暖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照在一楼的会客室里,室内生起了炉子,屋角大花瓶里插着几支芦苇,显得儒雅而温馨。

一会儿,戈先生从楼上下来,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他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原文没有那样的话,他没看过那样的资料。戈先生的话是有权威性的。因为1987年苏联文学基金会授予戈先生“普希金文学奖”,这是苏联最高的文学奖。继而我们问起诗中括号的问题,戈先生拿起1987年他翻译出版的《普希金诗集》给我们看,说:“这是我译文集的第一本,里面有普希金的50首抒情诗,后面有6首完整的童话诗,童话诗里就有《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他随手翻到这首童话诗说:“文字和标点符号我都是按照最新的、最正确的版本翻译的。我忠于原文,我不能动它,原文和形式也没动,字句的排列都未动。我翻译的诗可以从中文重新回到俄文。诗中写到大海的变化,三次出现括号可以不要。”戈先生的释疑解惑,令我们恍然大悟。戈先生随手将夹在《普希金诗集》中的藏书票取出,对我说,藏书票已经没有几张了,这张送给你。说着,便在藏书票的背面写上:戈宝权 1989年1月16日于南京。

藏书票是干什么用的?中国人对它比较陌生。其实它就是西方人的私人印章。西方人不会刻印章,没有在书籍上盖印章的习惯,因此,他们制作了精美的小版画贴在书本上,证明自己对书的所有权,这张小版画就是藏书票。后来,中国的藏书票慢慢也多了起来,如三毛、艾青、钟南山、张海迪都有自己的藏书票。藏书票和邮票类似,已演变成收集和收藏的珍品。1986年,戈宝权将毕生收藏的两万册图书捐给了南京图书馆,南图为他特设了“戈宝权藏书室”。“戈宝权藏书票”就成了南图“戈宝权藏书室”书票。

“戈宝权藏书票”长9厘米,宽6厘米,用淡绿色做相框,相框内戈宝权肖像系著名漫画家小丁(即丁聪)所画,其线条简练流畅,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位面带笑容、宽额浓发、慈颜善目、睿智博学的学者形象。肖像上方“万卷书斋”系黄苗子书写;肖像下方“戈宝权藏书”系钱君匋书写。

我因教《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与戈宝权先生结缘,“戈宝权藏书票”成了我永久的珍藏。今年5月15日是戈宝权先生逝世16周年纪念日,撰此小文权作对先生的怀念。

上一篇:项目经理管理发展优势下一篇:英文祝酒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