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餐桌礼仪文化论文

2024-04-10

中德餐桌礼仪文化论文(精选6篇)

篇1:中德餐桌礼仪文化论文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探究论文

摘 要:文章介绍的是中西餐桌礼仪文化上的差异,比如饮食观念、饮食习惯及餐桌气氛和就餐话语等方面,以及产生的原因和障碍消除的方式,并以此为框架对宴客吃饭进行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介绍,分析差异性存在的原因以及对对策的了解,有助于提高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合作的成功率,促进双方的发展。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餐桌礼仪; 文化差异;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1]。在交流中,人们常常喜欢以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以自己固有的文化习俗来与他人交际,因此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常常感到困惑、不自在,甚至产生不少误解、冲突和障碍,从而导致了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俗话说:“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2]礼仪,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3]。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所以交际礼仪作为联系沟通交往桥梁和纽带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以宴请的方式来交际成为国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由于跨文化的存在,为了保证对外交往和接待服务工作顺利开展,避免唐突和失礼,就必须了解和熟悉各国餐桌礼仪习惯和特点。因此,知晓中西方的餐桌礼仪文化,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

二、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表现

中西方餐桌礼仪在饮食观念、饮食习惯方式及餐桌气氛和就餐话语等方面有着重大的差异。以下对几点加以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第一,饮食观念的不同。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中国人请客吃饭,注重饭菜本身,追求“美味”——色、香、味、形。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条件差一点的话,也有鸡鸭鱼肉,否则很难称得上请客[4]。同时,表达出对对方的尊敬。

然而,西方的饮食观念却完全不同。他们重视“营养”,力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实,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 其他皆在不足道中。因此,西方的饭菜会显得比较单调些。因而,中国人在英语国家做客或是进行商务宴请时,常常会产生误解, 觉得对方饭菜过于简单,缺少诚意。甚至出现个别人吃不饱的经历。

第二,餐桌上交谈话语的不同。说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一个人以不同的身份在不同的场合说话能够得体、恰到好处,不仅能够增进双方感情、促进合作的顺利进行, 而且还体现一个人的涵养。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得掌握中西方交谈的习俗。

中国人在宴请时崇尚“劝”礼,主人总是频频地向客人劝酒劝菜,口中不停地劝他们 “多吃多喝”,而且还不断地给客人夹菜。同时,主人常常说“粗茶淡饭,你们就将就着吃吧”,或者“菜做得不好,请多多包涵”之类的话。然而,外国人通常感到费解,明明满桌的美味佳肴,怎么会说没菜呢?因此,中国人的“谦虚”,可能被外国人视为“虚伪”;中国人的“热情”可能被外国人视为“繁琐”。 当然,西方人宴客也很热情,也劝酒劝菜,但只劝一两次就打住了。他们更多是使用 “问”礼。例如,主人常说:“Make yourself at home.”“Help yourself please.” “Do you want something?”等等。因此中国人对此会很不习惯,常常觉得主人不够热情、诚恳。

三、影响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因素

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存在着如此多的差异,必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正常进行。而文化是一个民族通过若干代的努力而获得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语言模式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以及这个民族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所以跨文化交流差异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那么是什么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呢?

第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中,很多人都倾向认为对方也与自己用同样的方式进行思维,事实上中西方在思维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 西方人偏好分析思维。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holistic)优先;而西方人偏好分析,导致了思维上部分(par- tial)优先的思维习惯特点[5]。而且,中国人重视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因此,在交际中常常以自己的经验感觉去“以己度人”。

第二,缺乏文化差异意识。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认为,认识上的误区是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障碍。由于缺乏文化差异意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易犯的一个毛病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什么两样,常常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去揣度其它文化背景的人。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就会感到困惑、失望,甚至恐惧、愤怒,从而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四、如何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国文化交流之频繁更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外交、外贸、旅游等涉外工作部门,更是频繁地与各国各民族以及各阶层的人们打交道。如果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风俗和传统习惯, 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也就是说中西文化礼仪上的差异将会严重影响跨文化交际,所以尽量消除、避免文化差异显得越来越重要。

第一,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和认同感。文化是多元化的,它包括了文化背景、社会生活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等。通过对不同国家、民族、种族、地区的文化习俗的深入了解、学习,甚至研究,树立文化差异意识和认同感,在理解自己文化的基础上善于文化移情,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自身的文化约束,从另一个文化的角度去理解、接受、吸收其他国度的文化。以正确的价值观去看待文化差异,深信每种文化的存在都有他的价值, 不能狭义的认为当前自己的文化都是对的、比别人的优越,而进行文化歧视。要去粗取精、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进步。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达到交际的目的。若是交际双方对彼此的文化一无所知或是知之甚少,往往导致交际的失败。

第二,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交际不仅是听说活动,人的整个身心都要投入其中。信息不仅靠词语传递,也靠非语言交际系统,包括手势、体态、目视行为、体距、服饰、触摸等都参与传递信息,在语言交际中,一般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这种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统称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交流的共识。在生活和交际中,非语言交际常常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的含义。例如,要是中国人信奉“沉默是金”,认为沉默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甚至“此时无声胜有声”。而英语国家的人对此却颇感不舒服。西方人交谈时,听者常常会长时间注视对方的眼睛,以示听者的认真和对说话者的尊重。可是在中国人眼里,这是一种极为不礼貌的行为,因为中国人不习惯于对方长时间地盯着自己看,这样觉得不自在,容易让人产生误会。

五、结束语

每一种传统礼仪都反应了他所代表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代表了一个国家、民族、区域特色。不同文化背景孕育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对礼仪有不同的诠释;不同的礼仪又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要求,这必定影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中西方交流日趋密切,当前要正视中西方文化礼仪存在的差异性,以客观、宽容的态度对待异国文化,端正沟通交流的心态,求同存异。同时,不断吸收西方优秀的文化成果,丰富完善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样有助于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完善自己;有助于提高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减少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提高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李晓军.中西礼仪文化的差异与融合[J].高校论坛,(3):11-16.

[3]伊雯.《礼仪文化概说》[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

篇2:中德餐桌礼仪文化论文

中国人在各种交际中都喜欢喝酒,甚至把各种各样的事都搬到酒卓上去谈,所以学会酒卓文化酒卓礼仪十分必要,下面酒介绍一下一些酒卓上的礼仪诀窍: 酒桌上虽然“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但喝酒的时候决不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

韬光养晦,厚积薄发,切不可一上酒桌就充大。领导相互喝完才轮到自己敬。

可以多人敬一人,决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领导。自己敬别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视乎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态度,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自己敬别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度。自己职位卑微,记得多给领导添酒,不要瞎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还要装作自己是因为想喝酒而不是为了给领导代酒而喝酒。比如领导甲不胜酒力,可以通过旁敲侧击把准备敬领导甲的人拦下。

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垫杯底,记着自己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自己如果是领导,知趣点,不要放太低,不然怎么叫下面的做人?

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时针顺序,不要厚此薄彼。碰杯,敬酒,要有说词。转自转自诀窍11 桌面上不谈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里面了然,不然人家也不会敞开了跟你喝酒。

不要装歪,说错话,办错事,不要申辩,自觉罚酒才是硬道理。假如,纯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够的情况,酒瓶放在桌子中间,让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啦叽地去一个一个倒酒,不然后面的人没酒怎么办?

最后一定还有一个闷杯酒,所以,不要让自己的酒杯空着。跑不了的~

注意酒后不要失言,不要说大话,不要失态,不要唾沫横飞,筷子乱甩,不要手指乱指,喝汤噗噗响,不要放屁打嗝,憋不住上厕所去,没人拦你。

不要把“我不会喝酒”挂在嘴上(如果你喝的话),免得别人骂你虚伪,不管你信不信,人能不能喝酒还真能看出来。

领导跟你喝酒,是给你脸,不管领导要你喝多少,自己先干为敬,记着啊,双手,杯子要低。

花生米对喝酒人来说,是个好东西。保持清醒的头脑,酒后嘘寒问暖是少不了的,一杯酸奶,一杯热水,一条热毛巾都显得你关怀备至。

中国餐桌礼仪人们总是以为,家居讲的只是装饰、家具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实,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变缘于生活态度与观念的转变,体现国人素质。同样,餐桌上的礼仪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与品位。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对中国人繁杂的餐桌礼仪了解一二,才能不愧对我们数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才不至于贻笑大方。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一张典型中式

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中国古今餐桌礼仪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

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

筷子———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设宴原因有喜有悲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灶君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由於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用餐俗例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 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中方——据文献记载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至今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西方——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当时因着拜占庭文化启发,制定了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到了罗马帝国的查里曼大帝时,礼仪更为复杂,甚至专制。皇帝必须坐最高的椅子,每当乐声响起,王公贵族必须将菜肴传到皇帝手中。在十七世纪以前,传统习惯是戴着帽子用餐。在帝制时代,餐桌礼仪显得繁琐、严苛,不同民族有不一样的用餐习惯。高卢人坐着用餐;罗马人卧着进食;法国人从小学习把双手放在桌上;英国人在不进食时要把双手放在大腿上。欧洲的餐桌礼仪由骑士精神演变而来。在十二世纪,意大利文化流入法国,餐桌礼仪和菜单用语均变得更为优雅精致,教导礼仪的着作亦纷纷面世。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若你前往朋友家做客,须穿上得体的衣服,送上合宜的礼物,处处表现优雅的言谈举止西方家庭素

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他们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帮助孩子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西方孩子一般两岁时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四岁时就学到用餐的所有礼仪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餐前摆好所有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事。在儿童的餐桌礼仪中美国人还注重进行环保教育。五六岁的孩子应知道哪些是经过再生制造的“环保餐具”哪些塑料袋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永久垃圾”。外出郊游前他们会在家长指导下自制饮料。尽量少买易拉罐等现成食品并注意节约水电因。3为他们懂得“滥用资源即意味着对环境保护的侵害” 对于这种餐桌教育美国一位老师说:“文明礼貌对个人事业的成功极有帮助。大的商业交易或爱情往往是从餐桌上开始。”中国和美国在餐桌上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异并各有特色体现了不同的餐桌礼仪。一 座次安排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中: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如果你是主人则以和缓的动手指向某张椅子并对客人说:“请坐这里。”如果你是客人等主人示意你坐下时才坐下。如果主人径自坐下而没有示意你坐在哪里你就坐在最靠近他的位置。要是坐圆桌子对着大门的是主座。档次高一点的饭店会用餐巾予以区分餐巾最高大的位置不能随便坐除非你打算好请客。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 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门边面对主人的自然是跑腿招呼的陪客坐的。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在西方的餐桌礼仪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后男主人便会引领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也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示座次如果没有这项安排那么座位安排原则一般为: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座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在男主客右边其它夫妇则以对角方式就座。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了美式宴会的开放及活泼希望能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来增进彼此间的熟稔同时也可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入坐原则是客人先入坐长者先于年轻人入坐已婚者先于未婚者入坐陌生人又先于熟识客人或家人入坐。二 上菜顺序中餐上菜顺序是:先上冷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后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热。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冷菜→汤斗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冷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然后是咖啡或红茶。至于水果可上可不上。三 餐具中餐的餐具主要包括筷子、碟子、调羹、碗、调盘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放在菜盘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与汤匙可放在

专用座子上或放在纸套内。公用的筷子和汤匙最好放在专用的座子上。西餐餐具主要有刀、叉、匙、盘子、玻璃杯等。在摆放方法上中餐较为简单而西餐就比较复杂。世界上高级的西式宴会摆台是基本统一的。共同原则是:垫盘居中叉左刀右刀尖向上刀口向内盘前横匙主食靠左餐具靠右其余用具酌情摆放。酒杯的数量与酒的种类相等摆法是从左到右依次摆烈性酒杯葡萄酒杯香槟酒杯啤酒杯。西餐中餐巾放在盘子里如果在宾客尚未落坐前需要往盘子里放某种事物时餐巾就放在盘子旁边。上述 材料来自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685669.htm四 表示停餐方法中方:筵席中暂时停餐,可以把筷子直搁在碟子或者调羹上。如果将筷子横搁在碟子上,那是表示酒醉饭饱不再进膳了。西方:略事休息时,刀叉的摆法。如果吃到一半想放下刀叉略作休息,应把刀叉以八字形状摆在盘子中央。若刀叉突出到盘子外面,不安全也不好看。边说话边挥舞刀叉是失礼举动。用餐后,将刀叉摆成四点钟方向即可。

(五)手机:在吃西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你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要给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出去听电话。这一条吃中餐的时候也适用,在用餐的时候听电话走到哪里都是让人唾弃的。讲到吃的礼节,不同的国家或文化常存在着许多差异,亚洲人认为挺礼貌的举动,欧洲人见了可能感到很不文雅;中东国家餐桌上特殊的用餐礼仪,到了美国人的餐桌上使用起来就变成了粗鲁的动作了尽管有着许多不同。换个角度来看,西方的宴客形式,从正式到非正式,远远多于中国。大致说来,他们有以下八种宴请形

式:有席位的宴请(seated dinners),自助餐(buffet dinners),正式午餐(luncheons),招待会(receptions),鸡尾酒会(cocktail parties),聚餐会(BYOB and BYOFBring your own bottles and bring your own food)野 餐,(picnics),茶会(tea parties)。而从传统习俗上说,中国人请客,不论按长、尊、主、次围桌而坐,满桌丰盛的酒菜,主人频频劝酒,客人谦让礼到。中国人觉得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体现主人的热情和诚恳。另外宴客时崇尚热闹欢快的气氛,讲究面子排场。排场之大,气氛之热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较随便的形式则是主人邀上三五知己,到家中由女主人炒几个菜,小酌一番。这种随便的宴客形式不讲究礼仪,不讲究坐次,不讲究饭菜,只讲气氛的和谐、主人的热诚、主客谈话的投机。当然,近年来西方的一些宴客形式,如酒会、招待会、自助餐或冷餐也会传到中国,但这些多是官方或单位出面组织的宴请形式,平民百姓还少有实行。其次,中西在宴客的观念上有较大的差异。而中国人请客吃饭,重在饭菜本身。宴席上的酒菜一定要丰富多彩。如果做得到,一定是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否则,很难称的上是在请客。中国人宴客时重视饭菜本身起源于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民以食为天;食色性也。在衣食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食为首。西方人的饮食观念不同于中国人,林语堂先生说,英美人仅以“吃”为对一个生物的机器注入燃料,只要他们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的结识,足以抵御病菌的感染,其他皆再不足道中。由于这一点,英语国家的饮食文化,尤其在烹饪方面不但逊色于中国,也远不如法意等国。他们的传统饭菜比较单一乏味。但比较注重营养,力

求口味的清淡和膳食的均衡。中西宴客方面的另一大差异,也就是餐桌气氛上的差异。总的来说是西方餐桌上静,中国餐桌上动。西方人平日好动,挥手耸肩等形体语言特别丰富。但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中国人平日好静,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所以,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反映出了中西饮食文化上的根本差异。中国人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所以餐桌上人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味佳肴。餐桌上的热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西方人以饮食为生存的必要条件,他们自然要遵守某些规范,以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通过中西餐桌礼仪的比较,不仅仅反映了各地的文化传统,还折射出不同民族心理、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即西方文化主张个人荣誉、自我中心、创新 精神和个性自由,而中国文化主张谦虚谨慎、无私奉献、中庸之道和团结协作;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家庭结 构简单,由父母以及未成年子女组成核心家庭;而中国人等级观念较强,家庭结构较复杂,传统的幸福家庭多 为四代同堂等。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善意的言谈会使对方尴尬无比,礼貌的举止会被误解为荒诞粗俗。因此,研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研究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另外——用餐俗例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 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

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餐桌摆设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差异:中国与西方在饮食文化方面有不同之处,中国人比较喜欢大伙儿到茶楼,因可品尝更多款的点心及菜肴,虽然茶楼都备有二人饭桌,但大多数是供四位或以上食客用的饭桌。茶楼通常很噪吵,气氛不像西式餐厅浪漫,若二人吃饭,可考虑不选择去茶楼。China table mannersPeople always think household decoration furniture speak just such as the element just.HomeIn fact our house is our life household includes all aspects of life the change of attitudetowards life due to the household with the changes of ideas reflect compatriots quality.Alsoon the dining table etiquette can also reflect personal quality and grade.And the Chinesepeople must to Chinese multifarious table manners not to know just a little to the thousands ofyears of our history and civilization will not then.Table manners in Chinese complete life order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y think is not only meet the basic meal

篇3:从就餐礼仪看德国餐桌文化

关键词:德国,就餐礼仪,餐桌文化

一、引言

从俗语“民以食为天”、“人是铁, 饭是钢, 一顿不吃饿的慌”到如今将喜欢吃各类美食的人, 并对美食有一种独特的向往、追求, 有品味的美食爱好者褒称为“吃货”, 可以看出中国老百姓的世代人生哲学都体现在了一个吃字上。同样, 在德国, 人们对饮食也是相当重视。德国人常说:Essen hält Leib und Seele zusammen. (饮食使灵魂和肉体结合在一起) ;Man lebt nicht, um zu essen, sondern man isst, um zu leben. (人活着不是为了吃, 人吃是为了活着) 。在中德日益交往频繁的今天, 对于德语学习者及研究者不仅要知晓德国饮食文化, 更要了解德国主要的就餐规范, 入乡随俗, 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烦和窘境的出现。由此, 本篇文章从餐前, 餐中, 餐后三个方面带领大家了解德国的就餐礼仪。

二、就餐座次

同中国一样, 一般在德国家庭餐桌上, 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 德语中称为Stammplatz。在一些非正式场合, 譬如家庭宴请, 朋友聚餐等日常聚餐中, 就餐的座次没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通常人们喜欢男女交叉混坐, 即德语中的bunte Reihe, 如果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如胶似漆, 难舍难分, 可以向主人表达不分开的愿望, 主人一定乐意关照[1]。如果是几桌客人的大型宴请, 据笔者观察, 德国人通常会主动离开家庭成员, 分散坐到其他的位置上。在德国, 男性一般走到女性的左边并坐下, 即左边入座的习惯[2]。在女主人和其他在场的女士入座之前, 男士先就坐是不礼貌的, 一定要等所有的女士都就座了, 并帮助她们推好椅子之后男士才入座[3]。这里特别不同的一个就餐习俗是, 在德国, 就餐前的聊天并不是在餐桌前自己的位子上进行的, 而是在会客厅里进行的。根据笔者的观察, 客人到了以后, 主人会先把来客介绍给已到客人认识, 然后大家在会客厅里一起交谈。在正式用餐之前, 主人总会给客人准备些小点心, 例如自己烤的小饼干或者蛋糕, 搭配咖啡, 果茶, 或者开胃酒等饮品, 加之客人之间的攀谈, 从而营造一种餐前愉快的氛围。在主人或其委托的司仪将客人引领到指定位置就座时才能入座[4]。

三、就餐礼仪

1. 言谈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德国, 致辞都是一门交际艺术, 它对于宴会活动的成败, 往往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在正式的官方宴请中, 祝酒词 (Tischrede) 须简明扼要, 措辞应恰当得体, 其中避免使用易引起误解或是争议的刺激性言语或敏感话题[5]。笔者在德国参加的宴请多是非正式、非官方的家庭聚餐, 朋友聚会。在这一类宴请中, 主人的祝酒词纯属盛情好客的流露, 以博得客人的热烈掌声。即使这样的场合祝酒词也是以简明为贵, 正如德国的一句俗语说的那样, 饿着的客人不是好的听者 (Hungrige Gäste sind schlechte Zuhörer) 。

正式开始用餐之前, 人们都会说一些祝福的话, 例如德语中Guten Appetit!Gute Mahlzeit!Wohl bekomms。与中国人在餐桌上谦虚礼让, 热情好客不一样, 德国人在餐桌上会避免不必要的客套话。他们常会说Bitte greifen Sie tüchtig zu!Bedienen Sie sich bitte!Kosten Sie etwas davon[6]。因此, 在笔者的经验来看, 去德国人家做客, 最好将自己的喜恶大方的表达出来, 这样就不会出现喝到不想喝的饮料, 吃到不想吃的食物的尴尬场面了。令不爱饮酒的人士感到高兴地是, 在德国没有劝酒文化, 因为人们不应该强迫别人做超出其能力的事 (Man sollte niemanden zu Dingen zwingen, dieüber seine Kräfte gehen[7]) 。

在德国用餐过程中, 餐桌的聊天话题最好是中性的, 比如国际新闻、旅游经历、电视节目等[8]。只要是有助于消化和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话题都可以围绕展开。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不要窥探别人的隐私;不要只和旁边的女士谈话, 要同两边的邻座攀谈;不要高声同桌子对面的人交谈[9]。

2. 坐姿

“坐如其人”, 一个人坐姿也是他的教养和风度的体现。端庄文雅的坐姿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也能使精气神得到显现。餐桌上, 入座后, 身体放松, 正坐, 不前仰也不后倾。脚放平, 手关节放在盘子旁边, 用餐时两臂应尽量贴近身体, 少占桌面, 如果将整个手臂或手肘放在桌子上, 将被视为没教养, 正如幼儿园里小孩被教导的那样:Ellenbogen, Ellenbogen, sei doch nicht so ungezogen, auf dem Tisch sollst du nicht sein, alle Kinder essen fein (手肘, 手肘, 不应该这样没礼貌, 你不可以将它放在桌子上, 所有的孩子都吃的好) 。席间客人不应频频站起身, 也不应动辄离开饭桌, 不然, 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3. 吃相

汉语方言中有“吃相”这个词, 意味吃喝时的姿态和样子。德语有一个对应的词叫die Tischsitten。虽然在吃相上德国没有中国的这些繁文缛节, 比如民间的“筷礼八忌”[10], 但德国人对于吃相也是有其说法和讲究的。

在德国, 吃东西的姿势应当是, 基本不低头凑食, 而用手举叉或匙把食物送入口中, 既不端碗吃又不欠身低头吃, 而是靠手持餐具于半尺距离内“运输”[11]。德国的餐具不仅种类繁多, 而且不同大小, 形状的餐刀、汤匙的功能也不尽相同, 由此不可混用, 或是为了偷懒, 只用一个勺或刀完成进餐全程, 是不可行的。据笔者观察, 很多初到德国的留学生, 还不习惯这样的姿势, 而用叉叉住未切好的猪排, 举起, 一口口的啃咬, 这是很不符合德国以及西方餐桌文明的, 会造成他人对中国人的成见, 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么方法只能是, 既来之, 则安之, 入乡随俗, 练好使用刀叉的方法, 不给别人留下笑柄。

除却正确的吃饭姿势, 就餐时的一些禁忌人们也需知晓。禁忌一:当自己在餐桌上够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 可以请身边的人帮忙, 而不是自己起身去够。禁忌二:当众打嗝、咳嗽、剔牙, 嘴里含满食物说话, 放屁, 挖鼻孔, 抠耳朵, 抖腿等不文明的习惯动作。禁忌三:餐刀发出响声, 酒杯发出叮当声, 喝饮料时发出吸溜声。禁忌四:夹取超出自己食量的餐食, 而导致浪费, 将饭菜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然而值得一提的是, 在德国人并不介意刺耳的擤鼻涕声, 相反, 这在中国人的眼中不甚雅观[12]。

四、餐桌收拾、餐后付账、道别

在德国, 餐后收拾餐桌时, 通常将餐具递给主人或是服务员, 主人或是用洗碗机, 或是用手清洗餐具。德国人一般会拒绝客人的帮忙。

与中国不同, 大多数餐馆通常是顾客自己找座位, 只有极少数的餐馆会专门有女服务员引领顾客去座位。如果是请朋友或是被朋友邀请去餐馆就餐, 餐后付账有两种方式:一起付或分开付 (Zusammen oder getrennt) 。通常结账时会给服务生相当于用餐费用的10%左右的小费 (Trinkgeld) 。一般低收入人群或是没有收入的人群, 如学生, 也可以不付小费, 因为15%的服务费已经包含在账单里。通常, 账单最好付整数, 如果账单是78.50欧, 那么就付80欧[13]。

在道别时, 出于礼貌, 客人总会说写感谢的话, 例如Danke für Ihre Einladung. (谢谢您的邀请) ;Der Abend war wirklich schön (这真是个美妙的夜晚) 。主人也时常会礼貌性的问:Wie schmeckt es Ihnen bei uns? (吃的怎么样?) 通常都礼貌性的赞赏到:Sehr lecker (非常可口) ;Schmeckt sehr gut (很好吃) 。

五、结束语

本文分三个时间段, 即餐前, 餐中, 餐后循序渐进的介绍了德国的就餐风俗文化。随着中德学术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与深入, 德国人的就餐礼仪和风俗是德国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 在与德国人打交道时, 对德国的文化不能全面知晓, 面面俱到, 但一般的风俗礼仪都应事先了解掌握, 以便应付自如。

综而观之, 德国人的饮食社交习俗与西方其他国家的基本相同, 具有规范性, 传承性和限定性等特点。因而只要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即可, 即举止高雅、尊重妇女、积极交际。

参考文献

[1]埃克哈德·伯恩斯坦.理性德国[M].长春:长春出版社, 2012.

[2]蔡玳燕.德国饮食文化广州[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黎东良.中德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实践[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4]刘芳本, 叶本度.莱茵浪花-德国社会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5]姚宝, 过文英.当代德国社会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篇4: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对比

关键词:餐桌礼仪;文化差异;跨文化交流

一.共同点:中德两国人文地理和思想观念的差异导致两国的礼仪区别交大,但在餐桌礼仪方面,优雅得体却是共同的礼节习惯。无论是在中国餐桌还是在德国餐桌,宾客们用餐时都应坐姿端正,上身正直,昂首挺胸,切勿低头凑食,或者在够不到食物时起身取食。双腿不要交叉或翘腿,餐巾布应对折放于膝上。身体应与餐桌约一拳距离,两臂向内收且不要置于桌上,以免影响他人用餐。女士们出席宴会,常把自己打扮得亮丽动人,但也应该注意过浓的化妆品和过浓的香水味道会影响菜肴的香味。在喝东西之前,女士应用餐巾纸擦去口红,以免在杯子上留下痕迹,给人以不洁之感。当主人或宾客敬酒时,应遵循先长后幼,先宾后主的原则。敬酒词后,与其他宾客轻轻碰杯,辈分低者或地位较低者碰杯时杯子要低于年长者和地位较高者。出于礼貌,至少要喝一口不可直接放下酒杯。

二.不同点:1.就餐座次。在比较正式的宴请活动中,中德都非常重视座次的安排。中国人自古讲究等级制度、英雄排位,所以宴请的时候也是请年长者、主宾和地位高的人坐正对门的上座。其他宾客依次坐偏座。男女主人因为要接待客人和提供餐品,所以常坐靠近上菜位置的下座。德国是一个典型的西方绅士国家,谦恭礼让,女士优先。德国人宴请时使用长桌,女主人坐主位,男主人则坐餐桌另一端下位。主人为了方便大家相互了解,常把宾客们男女穿插着安排入座。但如果有情侣如胶似漆不舍得分开的话,主人也是很乐意关照的。德国绅士们总是最后落座,他们在帮女士们挂好外套,推好椅子后,才走到女士左边坐下。同时,从左入座在西方是最得体的入座方式。这体现出了德国“女士优先”和“右为尊,左为次”的礼仪观念。当宾客们都落座完毕后,在中国通常是由男主人宣布宴席开始,在德国则是以女主人打开餐巾布为信号宣布宴席正式开始。2.上菜顺序。中餐菜式多样,种类齐全。宴席中一般先上凉菜,后上热菜、主食和汤品。这样先凉后热、先淡后咸地循序渐进,让宾客既不会在刚开始就吃饱,也不会因为上一道菜的味道而影响下一道菜的口味。最后主人会提供茶水和水果。西餐则先是上头盘,也称为开胃品。顾名思义,开胃品目的在于开胃,用咸酸唤醒食客们的味蕾,刺激他们的味觉。然后是汤品,西餐汤品营养价值高,很符合德国人对营养价值的追求。接下来的副菜一般选择鱼类菜肴,因为鱼肉肉质鲜嫩且易消化。肉、禽类菜肴作为主菜,是西餐的重头戏,热量高,能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最后用沙拉和甜品来调节肉食给人带来的些许油腻感。至于餐后饮品,咖啡和茶是再好不过的了。当然根据客人意愿有时也可以是葡萄酒或白兰地。3.饮食观念。美味与营养,谁更重要?这是中国人与德国人在饮食观念上的一个重要差异。中国人注重菜肴的色香味俱全,认为给人以味觉、视觉、嗅觉等全方位的感官享受的菜肴才是真正的美食。所以中国人在菜色和烹饪样式上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追求舌尖上的美味。经过历史长期发展,中国就区域特色形成了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其独特的美味誉满全球。相对而言,德国人更注重食物的营养成分与搭配,不像中国人这么讲究烹饪技艺,菜品也相对缺乏特色。为了保持食物的自然属性,不破坏食物的营养,他们经常生吃各种新鲜蔬菜。德国人把精力更多地关注于科学营养的餐饮搭配,来为身体提供其所需的维生素。德国人的饮食观念属于比较科学理性的饮食观念。4.餐具的使用。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德国人习惯用刀叉,这是中德餐桌礼仪的最基本差异。这种差异与中德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刀叉和筷子表现出的不仅是中德进食工具的差异,还反映出了中德的生活观念。中国自古便是血缘社会,家庭观念根深蒂固。通常都是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用筷子合餐,一团和气。中国人也因此很注重人际关系与情感交流,是比较感性的民族。而刀叉经过不断改进与完善后,形成了复杂但分工细致的一套体系,各式刀叉各司其职,反映了分析哲学的思维。德国餐桌上,每个人都优雅地使用自己手中的餐具,这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分食制。这也使德国人学会逻辑理性思维,讲究独立、强调自我,而且有探索新世界的勇气。5.就餐氛围。会餐时,中国餐桌好热闹,而德国餐桌喜静。6.礼仪习惯与禁忌。中国传统家庭认为饮食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如果犯了禁忌,就会带来厄运。德国人在用西餐时,当需要暂停用餐时,无论是要停下来短暂休息,还是聆听别人说话,抑或是离席去打电话,都应该把叉子和刀子稍向内,呈八字,一左一右的斜放在盘子上。如需离席,还应在起身时把餐巾布搭在椅背上,表示一会还会回来继续用餐。在西餐结束时,要将叉子的下面向上,刀子刀刃向内与叉子并拢,平行放在盘子上,而且要把柄放在盘子内,以便于服务员收拾。用餐完毕后,应把餐巾布从中间拿起,随意放到盘子的左侧,不需要叠整齐,以免服务员误认为是未使用的。

三.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原因。中国古代长期保持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以血缘关系组合成家庭为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劳作,重视協作配合,深刻意识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中国人喜欢聚餐共食,也是为了加强群体联系、人情往来和感情沟通而德国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和独立,宣扬个人力量,看重个人价值,强调个人主义。中德不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餐桌礼仪的差异。

结语:通过中德餐桌礼仪文化差异的对比以及原因分析,人们加深了对中德不同的文化传统的理解, 而且对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也有很大帮助。学习德国的餐桌礼仪文化能使中国在跨文化交流中多一份自信、多一份从容,更是多一份对彼此的尊重。这样才能继续传播“礼仪之邦”的美名,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蔡玳燕.餐桌上的德意志:饮食文化与德国人的民族性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 张文娟.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J].现代商业,2009

[3] 刘芳本,叶本度.莱茵浪花:德国社会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于博(1988—),女,现供职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德国历史与文化;

作者简介:邢月(1995—),女,现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本科生。

篇5:最新餐桌文化之餐桌座次礼仪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范文《最新餐桌文化之餐桌座次礼仪》。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3、“三陪”位置: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

4、“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5、“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6、“三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篇6:婚宴餐桌文化礼仪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

注意事项

1、入座后姿式规矩,脚踏在自个坐位下,不行恣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沉着安静,不能烦躁。

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别的来宾方可离席。

4、口内有食物,应防止说话。

5、自用餐具不行伸入共用餐盘夹取菜肴。

6、有必要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进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进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个手上持刀叉,或别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防止跟人说话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行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进口, 不然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观。

12、切忌用手指掏牙,使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防止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如果不由,应说声“对不住”。

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停止,切忌劝酒、猜拳、呼喊。

15、如餐具坠地,可请仆人捡起。

16、遇有意外,如不小心将酒、水、汤计溅到别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惊惧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

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别的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助传递, 不行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18、如系主人亲身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欣赏。

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行吞入,应将进口食物,轻盈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少见多怪,宜侯仆人走近,轻声奉告仆人替换。

20、食毕,餐具必须摆放规整,不行杂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

西方餐桌礼仪

席前准备

西方人就餐确实非常讲究礼仪,首先我们讲一下西式餐桌礼仪中关于的餐具摆放的知识。西方的餐具以刀叉为主,实行分餐制。

1、刀、叉、汤匙等摆放在盘子旁边,餐桌的中央一般会摆放一些小盘,称为摆饰盘,用来装一般料理。

2、左手边是面包盘和奶油刀,装饰盘对面则放咖啡或吃点心所用的小汤匙和刀叉。

3、餐巾一般置于装饰盘的上面或左边。

4、玻璃杯类的餐具摆放在右上角,便于拿取。一般情况下,不同形状大小的杯子,其用处也各不相同。最大的高脚杯是用来装水的,次大的玻璃杯用来喝红葡萄酒,略显瘦长的玻璃杯用来喝白葡萄酒,喝香槟或雪利酒所用的杯子又有所不同。

入席礼仪

1、西餐入席礼仪十分讲究,宴席的位置一般都早已安排好了。一般情况下,和你同去的先生或女士不会被安排坐在你身边,因为在欧美人看来宴会是结交朋友的最佳时机,而熟人聊天的机会很多。

2、长方形餐桌的上、下方分别为男女主人的座次,男主宾一般安排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的座位则在男主人的右边。其它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

3、男士在入座时要发扬其绅士风度,帮右手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

上一篇:感动中国晚会观后感下一篇:排毒养颜活动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