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2024-05-03

中法礼仪文化区别(共5篇)

篇1: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以礼待人,这是所有家长教小孩子的话。法国也是一个讲文明重礼貌的国家,日常生活中随处都能见到。中国传统的礼仪是对长辈叩首请安,平辈中拱手作揖或打千问安,现代礼仪则是握手问好。西人则是拥抱亲吻,已人人习知。但比较一下中西在公共场合的不同礼仪,仍能见出一些文化传统的分野。

法国人重视社交礼仪。无论购物办事,不相识的人,总要先互道您好,笑脸相向,离开时道声“再见”。开门出地铁口,前面的人出了门,总要继续侧身用手撑着门让后面的人出来,后面的又重复同一动作,以方便他人。进电梯出电梯亦如是。如遇女士,男士会侧身请女士先进或者先出,这已是公共场所的礼貌习惯。下班换班,下班的人总要一一向同事道声再见。接班的人也会依次与正在上班的同事先打招呼。笔者有次去卢森堡公园的上议院参观,亲见一男子换班,即先与其他值班同事一一握手,然后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样的礼仪无疑加强了集体观念,我以为是值得仿效的。这或许是西方人独到的礼仪,中国人也有独到的礼仪,那就是尊老爱幼。无论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如遇有老迈的人或年幼小孩,中国人大多会自然起立让座。稍留心你就会发现,如是老太太,会欣然接受,并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你。若是老先生,则摆手婉拒。也许是老太太理解成“女士优先”的礼仪。公共汽车上有给老弱病残的专座,空间多些。你可常看到一些年青法国人坐在那儿,遇有老弱病残,并不理会,旁若无人。这种场合,中国人一般是看不下去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家人聚会,中国人习惯是先请老人坐下,方才落座。遇有出行,或请长辈先行,或前呼后拥。敬老尊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世代相袭的礼仪。西人在这些方面并不考虑,满屋子人,各人自择座位。一家三代人出行,也并没有长辈在前在后的问题,各人随性。

篇2:中法礼仪文化区别

无论购物办事,不相识的人,总要先互道您好,笑脸相向,离开时道声“再见”。

开门出地铁口,前面的人出了门,总要继续侧身用手撑着门让后面的人出来,后面的又重复同一动作,以方便他人。

进电梯出电梯亦如是。

如遇女士,男士会侧身请女士先进或者先出,这已是公共场所的礼貌习惯。

下班换班,下班的人总要一一向同事道声再见。

接班的人也会依次与正在上班的同事先打招呼。

笔者有次去卢森堡公园的上议院参观,亲见一男子换班,即先与其他值班同事一一握手,然后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样的礼仪无疑加强了集体观念,我以为是值得仿效的。

这或许是西方人独到的礼仪,中国人也有独到的礼仪,那就是尊老爱幼。

无论在地铁或公共汽车上,如遇有老迈的人或年幼小孩,中国人大多会自然起立让座。

稍留心你就会发现,如是老太太,会欣然接受,并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你。

若是老先生,则摆手婉拒。

也许是老太太理解成“女士优先”的礼仪。

公共汽车上有给老弱病残的专座,空间多些。

你可常看到一些年青法国人坐在那儿,遇有老弱病残,并不理会,旁若无人。

这种场合,中国人一般是看不下去的,因为这不符合中国人的礼仪。

家人聚会,中国人习惯是先请老人坐下,方才落座。

遇有出行,或请长辈先行,或前呼后拥。

敬老尊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世代相袭的礼仪。

西人在这些方面并不考虑,满屋子人,各人自择座位。

一家三代人出行,也并没有长辈在前在后的问题,各人随性。

餐桌上的礼仪,中法也很不相同。

吃西餐要讲究仪态姿势,但法国人在餐桌上的礼仪并不仅止于此,主要还表现在交际中。

如宴请客人,主人应安排座次。

其基本原则则是男女宾客杂坐。

如主客共八人,长方餐桌,则男女主人两头对坐,宾客六人、两边各三人。

一边可将女宾置中间,两边各为男宾;另一边则将男宾置中间,两边各为女宾。

这样每个人的左右对面都是异性,以便相互交谈。

鲜少夫妇坐在一块,据说以避免夫妇窃窃私语。

灯光下。

觥筹交错,男欢女笑,很有些气氛。

赴宴就餐,女士着装要讲究,打扮要漂亮。

朋友间邀宴,一般都不带小孩,席间以交谈为主,总有些广泛的话题,有趣的故事,以谈话为乐。

此风习或许为宫廷和贵族沙龙遗风。

中国餐桌上并无多少礼仪,如是家庭聚会,先安排老人上座,以示尊敬;余下依辈分,或者男客一边,女客一边,有敬酒劝菜的习惯。

如是朋友、同事间邀宴,则一般并无安排座位的习惯,客人自择。

以吃饭饮酒为乐,即有猜拳行令,也是为助酒兴。

寻根究源,这或与中国农业社会传统分不开。

法国人在礼仪方面,重视情意的表达。

比如去亲友家作客,叨扰了几日,回去后总要即时写一封措辞美好的感谢信。

如去远方旅游,总要给亲朋好友寄张风光明信片,与之分享旅游的快乐。

回来时总要带点礼物分赠亲友,一枝当地的铅笔、一张小画片、一对富有异域风情的吊耳环等等,都会带来惊喜与快乐。

中国人一般并无这种习惯,即使有,也多限于家庭成员之间。

中国自古有入乡问俗,随乡入俗的习俗,这就是异邦风气之影响了。

篇3:中法文化之恋

出席活动的有:法国国家电视台 (France Televisions) questions pour un champion的主持人:Julien Lepers于连·勒佩尔斯先生。法国调频音乐广播RMC Rock的创始人、著名历史学家Gérard Puyôou杰拉尔·布约先生、孟繁佳老师、著名主持人芮成钢、中国MBA联盟主席照日格老师、中国文化专家、银行分行长、亚洲博鳌论坛、商务部、外交部、法国驻华使馆、中国具象法则创始人李红茹老师等众多知名人士。

诸多文化界名流相聚东方红酒窖, 讲红酒, 品文化, 现场演绎了一场精彩的中西文化对碰。

作家、北大教授、孟子第74代玄孙—孟繁佳老师首先以国人熟知的普洱茶开讲, 以中国茶和葡萄酒的种植历史、酿制工艺、品茶品酒的相似境界和奥妙之处, 以一位对国学造诣极深的学者文化角度, 诠释了两者带给大家的精神享受。

央视著名主持人芮成钢说:红酒不是越贵越好, 对自己而言一款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能表达自己心情的酒才算好酒。颠覆国人对酒的认识, 树立了积极的消费观念。

篇4:中法公路施工部分规范的区别简析

关键词:法国规范、DURIZE、沥青混合料级配、级配碎石基层

中图分类号:U41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 06(a)-0000-00

引言:

多哥位于非洲西部,面积56785平方公里。东邻贝宁,西靠加纳,北接布基纳法索,南部濒临几内亚湾。国土南北长600余公里,目前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公路是其国内主要运输方式,壹号公路是境内唯一一条贯穿南北的等级公路,南起首都洛美,北与布基纳法索接壤,公路全长近700公里。该公路建成年代较早,但最近10年多数段落委托法国公司进行了改造,路况较好。我公司设计施工总承包的几个项目在其首都附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中法施工规范的冲突和差异,下面就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差异作以简单介绍并分析两国规范的不同点和适用性。

1.冻融劈裂试验和DURIZE试验

国内规范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中沥青混合料冻融劈裂试验适用于在规定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冻融循环,测定混合料试件在受到水损害前后劈裂破坏的强度比,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温度为25℃。制件采用马歇尔击实法成型的圆柱体试件,击实次数为双面各50次。制件至少8个,分两组,第一组室温保存。第二组真空饱水,在98.3kPa—98.7kPa(730mmHg—740mmHg)真空条件下保持15min,然后打开阀门,恢复常压,试件在水中放置0.5h。之后取出试件放入塑料袋中,加入约10mL的水,扎紧袋口,将试件放入恒温冰箱,冷冻温度为—18℃±2℃,保持16h±1h。随后将试件取出,立即放入保温为60℃±0.5℃的恒温水槽中,撤去塑料袋,保温24h。将第一组与第二组全部试件浸入温度为25℃±0.5℃的恒温水槽中不少于2h,两组试件均进行劈裂试验,得到最大荷载。冻融循环后的第二组试件劈裂抗拉强度与未冻融的试件的劈裂抗拉强度比值得到沥青混合料的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TSR。

法国规范NF P 98-251-1热沥青混合料上的DURIZE试验详细说明了用于18℃通过将试样浸水与不浸水的两个抗压强度之间的比例,来表示热沥青混合料的耐水度。制件的设备为专用设备,两边可以加压。模具为12个圆筒形金属模具,内径80毫米,最小高度190毫米。混合料在每个试样上施加60KN±0.5%的负载,负载时间5分钟。试样在试模中至少4个小时,直到恢复室温,然后对试样脱模。分别测体积参数后分为三组,第一组在空气中放置24小时测得其抗压强度,第二组在空气中在放置24小时+7天浸水后测其抗压强度,第三组在空气中放置8天后测其抗压强度,三组均需保证环境温度及水温为18℃。其中第二组空气中放置24小时+7天浸水的抗压强度r与第三组空气中放置8天的抗压强度R比值r/R为最终结果。

两种测试方法均为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对于潮湿地区的结果要求均为不小于75%。但从试验过程中可以看出,DURIZE试验的沥青混合料测其抗压强度,而冻融劈裂试验测其劈裂强度,两个测试结果而言明显劈裂强度对比抗压强度更能反应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同时DURIZE试验中,试件只是在18℃的水中放置了7天,并没有像冻融劈裂试验中经过低温(—18℃±2℃),高温(60℃),常温(25℃)的循环,而只是单纯的在18℃的水中存放了7天,其反应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非洲这种温差不大的区域可以使用,但是对于国内这种一年气候变化较大,甚至每天温差都很大的情况就不能很好的反应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然而冻融劈裂试验中,试件在成型之后没有经过空气中的短暂放置,直接就进行了高温低温常温的循环,DURIZE试验中即使需要放置在水中的试件也事先在空气中放置了24小时,经历了短期的老化,从在空气中放置8天的抗压强度与放置1天的抗压强度比较,明显放置8天后的强度高于放置1天的抗压强度。所以对于冻融劈裂的试件在制件后在空气放置一段时间使其经历一定的短期老化,这样更能模拟施工现场的实际状况。综上对比两个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更能反应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DURIZE试验中的短期老化过程也值得借鉴。

2.沥青面层级配对比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级配对于沥青混凝土有重大影响。下面是国内规范AC-13和相应当地公司的BBSG 0-14的级配范围(通过百分比):

对比两个级配范围明显可以看出,第一、当地的法规总的来说级配范围较窄,对级配的要求比较严格;第二、当地法规要求整体级配较细,细料部分多,尤其是对于小于2mm的粉料要求用量大,0.075以下至少7%,这也导致当地沥青混凝土沥青用量普遍在5.5-6%之间,沥青用量较大;第三、当地法规每个筛孔的级配上限总是比国内规范要小,说明法规还是重视粗集料的骨架作用,这样明显会导致中间部分较少。

综上可以看出当地法规级配总体偏细但是同样重视粗集料的骨架作用,这样的好处是空隙率较小,渗水情况好,防水并有一定的骨架保证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抵抗车辙,比较适合当地高温多雨的气候状况。细料多使得混合料有一定的变形能力,在道路等级不是很高,路基结构层强度不高的情况下,如果下部结构出现一定的变形,面层亦可以随之变形,如下图所示。

同时缺点也很明显,细料较多导致面层构造深度不足,抗滑性能不好,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同时抗车辙能力不足,容易变形,如下图所示。

所以,当地法规的级配范围对于道路等级低交通量小但是天气炎热雨水多的地区比较合适,但是作为高等级道路明显抗车辙能力不足。而国内规范如果混合料在调整级配时,适当减少靠近最大粒径的粗集料和细集料中较细部分的比例,控制矿粉比例,适当增加中间档次的粗集料(如5-10mm),构成规范中所提倡的S型级配嵌挤密实型级配,不仅具有适宜的空隙率,渗水性好,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并且能够保证较大的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

3级配碎石基层要求

首先对于一级公路基层级配碎石级配范围两种规范要求如下表(注:项目开始早,使用F02 JTJ 034-2000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0.08210

国内规范要求级配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26%,而法标要求洛杉矶磨耗值小于30%,微型狄发尔磨耗试验(简称湿磨耗试验)小于28%,洛杉矶磨耗值和湿磨耗试验值之和小于55。国内规范对于级配碎石的液塑限有相应的规定,法标则规定了级配碎石与ES填料10%等量的砂砾大于50,即级配碎石5mm以下部分的砂当量要求大于50%。

由此可以看出法标级配碎石的范围相对于国内规范要求大料部分较少(大于25mm部分),细料部分较多。但是对于石料的基本性质要求较高,且要求较细,对于细料部分要求砂当量大于50%是防止细料过多的情况,要求细料部分中砂部分占大部分。所以法标对于级配碎石的要求值得我们参考学习。

4结束语

本文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面层混合料的级配范围、级配碎石基层要求三个方面对比了国内规范和法国规范在这几个方面的异同和优劣势,第一、对于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比DURIZE试验实用;第二、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有所区别,当地规范更适合于等级低天气炎热雨水多的地区;第三、法国规范对于级配碎石基层的要求更细,更高,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1].JTJ 0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2].NF P 98-251-1热沥青混合料上的DURIZE试验

[3].JTG F40-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4].XP P 18-540 Granulats Definitions,conformite,specifications

篇5:中法饮食文化对比

世界上最懂饮食的意义,并用它来充实生活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民族只有两个:中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的美食史不仅和他们的文明一样悠久,而且还成为本国文明的一个部分。一道菜肴,或一种烹饪方法似乎就能让人嗅到一个民族文化悠久和深远的味道。而中国和法国一个响当当代表东方饮食文化,一个是西方饮食文化的神奇,要谈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就从这两国的食文化比较说起吧。

一、味觉盛宴:百味中国VS原味法兰西

中国烹调的核心是“五味调和”即《文子〃上德篇》所称之“水火相憎,鼎鬲其间,五味以和”。《吕氏春秋〃本味篇》称赞“五味以和”是“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史书另有记载,南北朝时,梁武帝萧衍的厨师,一个瓜能变出十种式样,一个菜能做出几十种味道,烹调技术的高超,令人惊叹。

原料的多样,刀工的多样,调料的多样,烹调方法的多样,再加以交叉组合,一种原料便可做成数种以至十数种、数十种菜肴。譬如最常用的原料鸡,到了粤菜大厨师手中,做出数十道以至上百道菜式都不在话下。其他原料也是如此。因而在盛产某种原料的地方,常常能以这一种原料做出成桌的酒席,如北京的“全鸭席”,延边的“全狗席”,广东 的“全鱼席”、“全蚝席”,长沙李和胜的“全牛席”,北京一些清真饭馆的“全羊席”以及北京砂锅居的“全猪席”。可谓一种食材,千般做法,百人百味。

传统的中国菜有八大菜系,系系菜色口味各不相同,除了主食米面比较一致,各地人所中意的食物五花八门。

法国料理的精髓在于尽可能真实体现食材的原味,当法国师傅在做料理时,他所加入的调味料、配菜甚至于搭配的酒,都只有一个目的:把主要食材的原味给带出来。其料理以精致豪华的高尚品味,风靡全球食客的胃。因为菜肴要体现食材的原味,法国料理十分重视“食材”的取用,“次等材料,做不出好菜”是法国料理的至理名言。而法国料理就地取材的特色,使南北各地口味不一,因此”到什么地方吃什么菜、什么时令吃什么菜”也很重要。

法国料理的精华在酱汁(SAUCE),因为对食材的讲究,法国人使用酱汁佐料时,以不破坏食材原味为前提,好的酱汁可提升食物本身的风味、口感,因此如何调配出最佳的酱汁,就全看厨师的功力了!此外,法国菜也被喻为最能表现厨师内涵的料理,每一道菜对厨师而言,都是一项艺术的创作。

法国人最爱吃的菜比较固定,是蜗牛和青蛙腿,最喜欢的食品是奶酪,最名贵的菜是鹅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丝。

二、酒文化:杜康VS葡萄酒神

美酒配美食,食文化大国必定是酒文化大国。中国酒多以谷物酿制,有清酒、烧酒、汾酒、白酒、黄酒、沽酒…品种丰富口味繁多。闻名于世的茅台、花雕、女儿红、二锅头等都是谷物酒。法国酒多以水果酿制,象是法国人最爱的苹果酒、茴香酒等。但法国最富盛名的还属葡萄酒,依产地和酿造工艺不同又有红葡萄酒、白葡萄酒、气泡酒、波尔多酒、勃垦第酒、博若莱酒、香槟酒,XO等。其中包括闻名遐尔的勃肯地产葡萄酒酒、波尔多餐酒、酩悦香槟。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

法国葡萄酒的守护神是圣-文森 Saint-Vincent,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国的艺术家从酒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中国的政客从酒桌中广结人脉,中国的文人在酒精作用下创造出惊世骇俗的名著。

法国的艺术家为美酒留下许多不朽之作,自古法国的军政要员都向酒庄致敬行李,法国的文人墨客纵情书写葡萄酒的有亚于高贵。

中国宴会上,祝酒是一种礼节,喝多少代表对对方的尊重程度,醉的程度表示尽兴的程度。俗话说“不醉不归”“一

醉方休”,所以中国的餐桌上人们通常只喝一种酒,但会喝很多,甚至烂醉如泥。

法国宴会上,喝酒是一种传统,餐前有开胃酒,佐餐吃肉要配干红、海鲜配白葡萄酒,餐后有烈性酒,配茶点还有气泡酒和香槟,但喝多少则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喜好,通常大部分人不会喝太多。

三、纯净的茶文化VS自由的咖啡馆

我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的一种反映。古代的齐世祖、陆纳等人曾提倡以茶代酒。唐朝刘贞亮赞美“茶”有十德,认为饮茶除了可健身外,还能“以茶表敬意”、“以茶可雅心”、“以茶可行道”。唐宋时期,众多的文人雅士如白居易、李白、柳宗元、刘禹锡、皮日休、韦应物、温庭筠、陆游、欧阳修、苏东坡等,他们不仅酷爱饮茶,而且还在自己的佳作中歌颂和描写过茶叶。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中国茶文化的关键不在于茶叶的本身,而在于茶文化的内涵上。从茶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其“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最为重要,它是一种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将饮茶与人生处世哲学相结合,上升至哲理高度,“茶是人生”便由此而发,若再品出更深的境界,就成了“吃茶去”公案的禅宗开示以及茶道的精神之源。茶

文化由于有了中国儒、释、道思想的加盟,形成了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等等,这就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部分。但是它又不是完全脱离物质文明的文化,而是两者相结合。先前,中国老百姓不太注重茶文化,因为每天要饮茶,方知青、红、黄、绿茶之类,这多半是和自己的饮茶习惯有关。但是,真正喜爱和关心茶文化的人,并不注重茶类之分,茶品之分。茶类、茶品他们早已烂熟于心中了。比如龙井、碧螺春、铁观音、君山银针、毛尖、毛峰、云雾等,谁人不知?而是注重着这些茶的“味”外之音--感兴着一种民族的审美趣尚,浸润着一派清雅的文化氛围,涵养着一个廉净的精神境界,充溢着一缕优美茵蕴诗意,提升着一种道德的精神素质。

法国人的血管中流淌着拉丁民族热烈奔放的血液,他们热衷于高谈阔论,张扬自我。中世纪封建王朝年代,法国宫廷是法国政治文化生活的中心,上流社会的沙龙一直引领着法国的大众文化和生活时尚。皇宫贵族轻松优雅、浪漫多彩的生活方式影响了大众的生活情趣。咖啡馆在百姓,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社交生活中传承的是贵族沙龙的某些交际功能。

法国人去咖啡馆不单单是为了喝咖啡,他们更多的是去那里放松身心。普通百姓喜欢凑热闹,聚会或聚餐,哪里人多就喜欢去那里。无怪乎在法国的普通餐馆中,服务生大多会把第一批客人安排在靠窗的桌边,然后点上一支小蜡烛。夜色降临时分,外边的客人会不由自主地被餐厅内摇曳的烛

光、隐约的人影所吸引,去分享厅内温馨的空气。

不论你是一个学问深邃的哲学家,还是失意文人,潦倒的艺术家,放学下课的学生,只要要一杯热咖啡或其他饮料,你就可以在那里放松自己。当然,邀上几个朋友、同事或同学坐在那里谈天说地,交流思想,讨论功课,书写作业也无不可。一些孤独落寞的人,常会来此消磨难耐的时光,寻找心灵的慰藉。法国人崇尚的自由、平等、博爱常被浓缩在这不足百米见方的咖啡馆中。

四、饮食方式:随性的中餐VS考究的西餐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也有自己的特点,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至后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筷子,古代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曾说:“饭黍无以箸。”可见至少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

在菜色上中餐的前后道菜之间没有必然的联合,吃什么与喝什么酒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很有些像中国多元的文化

观念和不断改变的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包容、同化、为我所用是基本特点。

在吃正式的法国餐馆吃饮,餐具、酒具的配合使用都是一丝不苟的。法国的菜单通常都只有区区两三页,还包括甜品和饮料。每道菜都有特定搭配的点心、酒水。

吃甚么样的菜用甚么样的刀叉,也很有讲究的,所以每人面前都选了两三套。酒杯也是一样,因为在这里吃食与喝品配搭是一艺术。习惯上,餐前要喝一杯开胃酒;用餐过程中,如果吃肉要配干红葡萄酒;吃鱼虾一类的海味,要喝干白葡萄酒;餐后有些人还喜欢喝一点白兰地地一类的烈性酒。每种酒所用的酒杯都不同。看着高矮胖瘦好几个酒杯放在跟前。席问大家边吃边聊,酒只是起到助兴和调节气氛的作用,却频频举杯,却都浅到即止。保持餐桌上愉快的气氛,但又不至于过分喧闹。

上一篇:丈母娘的幸福生活下一篇:展现巾帼风采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