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2024-04-12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精选11篇)

篇1: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学生已通过整数的.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小数的加减法正是在此基础上教学的,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改变了以课本为主,以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主动者的位置,整堂课的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的讲练。学习显得很被动,情景创设比较成功,奥运会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这个情景也比较自然的贯穿了整节课,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

2、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不是很难,这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很比较明显,当学生提出了问题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地计算出,这时课才开始,在老师还没进行计算方法的教学时,这时老师不是就此而止,而是趁势引导:你是怎么计算的?数位对齐就是什么对齐——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过程中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中感受方法。

3、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是本课的重点。而整数减小数也是该部分中的难点,注意这方面,强调数位对齐,注意引导学生先把整数写成小数再进行计算,突出了计算中的难点。

4、对于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应该进行加强。

篇2: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课前的购物活动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的在教学与生活中架起一座桥梁。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不仅完成了对新课内容的建构,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于是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我选取“购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在课堂上,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购物清单,提出数学问题,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发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发挥学生购物付款的经验,对小数加减法作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篇3: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片段一:新旧碰撞强化算理内化

教学4.75+3.4

尝试练习: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计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是多少。

比较分析:(教师展示学生的做法,估计有三种)

引导质疑:同一题,怎么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会不会是算错了,生复查计算过程。

互动交流:(1)辩一辩:各抒己见,亮明自己的算法及算理。

(预设方案:可能会从估算、转化成整数计算、小数的意义等方面解释)

(2)比一比:对比算式,竖式不同在哪?你认为哪种方法正确,为什么?

(3)想一想:②③两种算法,可能是怎样想的?与整数加法计算有矛盾吗?

算法强化:请是②或③做法的同学再次板演,师提醒生用直尺打横线。

归纳算理:小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

实践延展:如果把3.4改成3.45,你会算吗?算之前先估一估结果。展示两种做法,督促学生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对结果进行化简。

关于已有知识经验的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能简单地由老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它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事实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仅是建构新知的必要基础,而且也是智慧生成的“源泉”。

学习“小数加法”前学生已有了较多的相关知识经验。比较有利的是学生掌握了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明白了算理:数位对齐,低位加起,满十进一。教学现场表明,正因为学生合理调用了这些知识储备,才促成了个人智慧的生成,成就了课堂的精彩。

以往的经验对新内容的学习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心理学称之为“倒摄抑制”。备课前我就在思考:在没有任何提示的前提下,学生是怎么解决小数的加法计算的?随机调查显示:20名学生中有10人看到4.75+3.4时脱口而出“7.79或5.09”,这说明学生已习惯做加法直接把相应的数字相加或囿于末尾对齐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今天的学习是对加法计算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是颠覆后的传承。

尝试计算4.75+3.4,恰如课前调查,出现了三种迥异的算法。教者顺势推波助澜把学生的这种元认知充分放大,引导学生通过检查计算过程,激发学生从估算、转化成元角分用整数算、从相同计数单位相加等角度质疑反思,进行深层次的探究,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去理解、分析、判断,在学生不同的“算法”比较中,突出“相同数位对齐,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即小数点对齐”的算理,从而建构小数加法的正确计算方法。

片段二:多样练习扎实技能训练

1.说一说。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它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算一算。

3.改一改。

4.用一用。

(1)在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三种姿势射击决赛中,我国选手邱健以99.5环的成绩获得冠军,乌克兰选手以98.4环的成绩屈居亚军,请算出他们的成绩相差多少环?

(2)

从射阳到盐城走哪条公路比较近呢?

5.填一填。

□+□=10

6.赛一赛。

友情提示:小组接力,各人确保计算正确,后面同学要先检查前面的计算是否正确再算。

(1)学生接力(2)检查评比(3)情感反思,通过比赛,你有什么感想?

关于计算技能训练的反思

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算理、算法、技能训练是计算教学的三大要素,技能训练主要解决“算得又对又快”。传统教学片面追求练习数量而不太考虑形式,用枯燥的练习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不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下,一节有实效的计算课需要适当的、多样化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增进算理理解,训练技能技巧,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量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

本节课中的计算技能涉及小数点对齐、小数化简、口算、估算及计算法则的熟练运用。教者设计了一组层次分明的练习,由浅入深,动静结合,螺旋上升,不断引发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注重计算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建构生成。如让学生说一说小数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算一算”中17.56-7.56以强化学生对小数性质的自觉应用;“改一改”中选择了相同数位不对齐、得数忘记点小数点、整数部分为“0”三类题进一步内化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用一用”中精心选择奥运会射击成绩、射阳至盐城路线选择;“填一填”中开放的问题答案强化了学生的口算和估算技能;“赛一赛”中小组接力不仅有效提高了计算正确率和速度,同时也提升了小组合作能力。

篇4: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P71-73。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游戏,老师做动作你们猜猜是哪个数字。如果猜到了就请大声说出来,好吗?

生:好。(老师做动作,学生猜数字。1、9、4。)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快速地猜到答案,而且声音很洪亮。我相信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一定很优秀,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将9和4这两个数字请到了课堂,如果在9的后面填上1个9就变成了99。这两个9表示的含义相同吗?(出示图片。)

生:不相同。

师:红色的9表示什么含义?

生:红色的9表示9个十。

师:蓝色的9表示什么含义?

生:蓝色的9表示9个一。

师:现在让我们计算一下99+4的结果是多少,同学们看这个竖式列得对吗?(出示算式。)

生:不对。

师:哪里错了?

生:4应该和蓝色的9对齐。

师:4为什么要和蓝色的9对齐呢?

生:因为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啊,在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时候,我们要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字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生:9加4等于13,进1写3,9加1等于10,99加4等于1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看看它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板书:小数加减法。)

三、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1.初步探索,理解算理。

师:相信同学们对于小数加减法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了,例如0.9+0.4,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吗?

生:能,0.9加0.4等于1.3。

师: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你能说说是怎么算的吗?

生1:0.9元等于9角,0.4元等于4角,9角加4角等于13角,13角等于1.3元,所以0.9加0.4等于1.3。

师:这位同学是把小数带人具体情境进行计算的,谁还有其他方法?

生2:0.9表示9个十分之一,0.4表示4个十分之一,9个十分之一加上4个十分之一等于13个十分之一,也就是1.3。

师:这位同学是利用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的。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了,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多位小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和算理上是否一样。

师:多位小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前几天我到书店买书时就见到了。大家看,这本《爱的教育》的单价是多少?(出示图片。)

生1:6.45元。

师:对,它的单价是6元4角5分。这本《小王子》的单价又是多少呢?

生2:4.29元。

师:对,《小王子》的单价是4元2角9分。《夏洛的网》的单价是多少?

生3:8元3角。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生1:《爱的教育》和《夏洛的网》一共多少钱?列式是6.45+8.3。(师板书。)

师: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2:《夏洛的网》比《爱的教育》贵多少钱?列式是8.3-6.45。(师板书。)

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课件出示问题。)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3:《爱的教育》比《小王子》贵多少钱?列式是6.45-4.29。(师板书。)

生4:买《爱的教育》《小王子》和《夏洛的网》这3本书一共多少钱?

师:你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我们下节课解决好吗?

生:好。

师: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5:《小王子》和《夏洛的网》一共多少钱?列式是4.29+8.3。(师板书。)

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课件出示问题。)谁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你来说一说。

生6:《夏洛的网》比《小王子》贵多少钱?列式是8.3-4.29。(师板书。)

生7:《爱的教育》和《小王子》一共多少钱?列式是6.45+4.29。(师板书。)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以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出4.29+8.3的和是多少。(生讨论,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选个代表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选学生到前面讲一讲是如何计算的。)

生1:4.29元是4元2角9分,8.3元是8元3角。4元加8元等于12元,2角加3角等于5角,9分加0分等于9分,4.9.9元加8.3元等于12,.59元。

师:他是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元角分的知识计算出了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

师:这位同学是利用列竖式的方法,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吗?(边说边用手指竖式。)

生2:我这样列式的理由是数位对齐。

师:既然是数位对齐,那3和9能对齐吗?

生2: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2:9表示9个百分之一,3表示3个十分之一,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计算。

师:那么3和2又为什么能对齐呢?

生2:2表示2个十分之一,3表示3个十分之一,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能直接进行计算。

师:由于它们的计数单位都是十分之一,在列竖式时要把它们写在相同的数位上,也就是写在十分位上,然后就可以直接进行计算了。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认为之前说的数位对齐这个说法可以吗?

生2:不行。

师:那么怎样说更严密一些呢?

生2:相同数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个列竖式的方法吗?

生:同意。

师:列竖式的方法我们找到了,既然是相同数位对齐,那么4.29中的9应该和8.3中的哪一位对齐呢?

生2:百分位。

师:百分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办?

生2:可以填O占位。

师:现在你能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吗?

生2:9个百分之一加0个百分之一等于9个百分之一,2个十分之一加3个十分之一等于5个十分之一,4个一加8个一等于12个一,4.29加8.3等于12.59。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请回。这位同学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来了4.29+8.3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竖式,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让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小数点对齐。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我们列的竖式,小数点对齐之后,其他相同数位是否也依次对齐了?

生:对齐了。

师:那就是说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老师将这个方法记录下来。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计算小数加法的。(播放微课。)

2.迁移到小数减法,深化算理。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呢?下面让我们根据计算小数加法的经验,自己独立尝试计算8.3-6.45的差是多少。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生计算。)

师:你是如何快速列出竖式的?

生:把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就是确保了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8.3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减?

生: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8.3的后面填0占位。

师: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O减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10减5等于5。

师:向十分位借一个十分之一,到百分位就变成了——

生:10个百分之一。

师:这时就变成了10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等于——

生:5个百分之一。

师:你能像刚才这样继续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3个十分之一借走一个还剩2个十分之一,2个十分之一减4个十分之一不够减,到个位借1个一,12个十分之一减4个十分之一等于8个十分之一,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一,然后点上小数点。

师:结果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不点小数点结果就变成了——

生:整数。

师:也就是说点上小数点是为了区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

师小结:通过之前的学习,你认为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1:列竖式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生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生3: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师:下面请大家利用我们掌握的知识任选4道题中的一道来完成。

6.45-4.29= 8.3-4.29= 6.45+4.29= 6.45+8.3=

(让计算8.3-4.29和6.45+8-3的2名同学分别说一说是如何列竖式计算的。)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够准确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再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4道题计算是否正确。(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很高兴能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我们知道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确保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在数学的很多知识里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有联系的知识融会贯通。

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生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能够猜测出小数加减法可能也是相同数位对齐。但是学生对小数点对齐就能够保证相同数位对齐不是很明白,因此我对例题进行了重组,直接进行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引发认知冲突。

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结合具体数量思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学习,然后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让学生知道列竖式时,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最便于计算。最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会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设计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首先让学生将4道算式计算出结果,使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之后出示4道判断题,通过对小数加减法几种特殊类型题的改错,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的填空题既考验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掌握情况,又提醒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从低位算起,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本节课以学生上台板演为主,让学生自主发挥,学生竖式写得不够整齐、端正,没用直尺打横线,今后应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二道题的判断对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导致讲授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评价语言和方式过于单一。

评析:

一、找准学习的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执教本课之前,在我校进行了一次教学前测,结果表明:学生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猜测出小数加减法也应相同数位对齐,从形象上感知到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小数点对齐就能够保证相同数位对齐不是很明白,所以我们对例题进行了重组,直接进行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引发认知冲突。利用生活情境引出3本书的名字及单价,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计算,使学生明确算理,通过生活经验抽象到数学算式,一步步明确计算时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全课始终围绕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算理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减法正确的计算模型,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二、处理好算法与算理的关系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教师努力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地凸显计算教学的特点,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会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巩固算法的计算练习、提升算法的应用练习”的过程,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算法算理并重,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的练习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让学生将4道算式计算出结果,既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计算例题中的其他算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之后出示的4道判断题是以后学习计算小数加减法容易出现错误的几种特殊类型题(连续退位、小数点不对齐、结果忘记书写小数点、写横式时小数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省略不写、整数减小数相同数位如何对齐);最后出示的填空题既考验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掌握情况,又提醒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从低位算起,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篇5:《小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1、《小数的加减法》这节课是在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用竖式计算是较常用的方法,如果基础打不好,会直接影响后面的小数的计算。因此,我认为可以在竖式列出后,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去解决。让学生在尝试中可以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说说是怎样思考的,最后进行一些必要的练习。这样,既落实用竖式计算退位减的问题,为后继学习小数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有利于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个性化教学又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计算课对孩子们来说,往往是枯燥无味,怎样的教学过程能吸引学生,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能让学生始终带着饱满的热情思考解决问题,是我们始终思考的问题。

2、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3、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就是仅完成了课本上的练习题,没有适当进行拓展和延伸。

篇6: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我设计了到文具店买文具这一情境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小数加法时,我让学生们人选两种文具自己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并且为自己的方法找理由和根据,并且对探究出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小数加法结束后,探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的环节中,我完全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独立研究,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们不仅找到了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且还把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的介绍: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减法中也就是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的思维在这个开放的空间里被激活了,真正做到让学生乐学善思。

篇7:小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教学反思

白沙小学:赵朝美

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1、提高课堂效率。班上的学生对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减法的性质已熟练掌握,并能正确运用于加、减简便计算。

2、实现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教学情境是直接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服务的,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小数加减简便算法的探索活动,融入新知识的学习中。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构建数学模型。结合学生原来的生活经验,大胆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4、练习设计层次性。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反应或拓展,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课让学生通过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新知的应用、开放题思维训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

1、连续减13.7+2.3-4.9+5.1

=16-10

=6

这样的错误还是比较多,4.9和5.1虽然相加等于10,但是,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注意运算的顺序。

2、连续减5.6-(3.6+1.82)

减去两个数的和,可以依次减去这两个数,有部分同学还不会算。

3、本节课复习时间过长,用时10分钟,可以压缩复习的时间,多用在新授知识的练习上。

4、检测题分析:

试一试(用简便方法计算)

3.74-0.26-1.74

5.6-(3.6+1.82)

5.1+0.9-5.1+0.9

部分学生反复出错,计算的时候没有运用简便运算,是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运用简便计算方法,但计算出错。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这三道题目,灵活的运用了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有的同学解决问题缺乏灵活性。

篇8: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95~96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一家文具店要招聘几位营业员, 你们有兴趣吗?

生:有。

师:要想成为营业员必须完成五个任务才行, 有信心吗?

生:有。

评析:学生听说完成五个任务能成为文具店的营业员, 学习兴趣一下被激发, 为后续高效学习奠定基础。

二、任务驱动, 逐个击破

1.完成任务一。

师 (出示第一个任务) :在图1中寻找数学信息, 并解释它的意思。

生1:书包25.8元。表示一个书包的价格是25元8角。

师:说得真棒!此时应该有…… (学生掌声响起)

师:谁接着汇报?

生2: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6.8元, 表示6元8角。

生3:一本笔记本的价格是0.6元, 表示6角。

生4:一个卷笔刀的价格是0.8元, 表示8角。

生5:一支带橡皮的铅笔的价格是1.2元, 表示1元2角。

师:你们真厉害, 任务一已经顺利完成了, 我们再来解决任务二。

评析:清楚的任务能让学生迅速集中智慧完成, 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2.完成任务二。

师 (出示) :一本练习本0.9元, 一块橡皮0.5元, 一共要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将解题过程完整地写在练习纸上。要求先列出算式, 再列竖式计算。 (师巡视)

师:完成了吗?我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做。

生1:9角+5角=1元4角

答:一共要1元4角。

生2:0.9+0.5=1.4 (元)

答:一共要1.4元。

师:生1,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0.9元就是9角, 0.5元就是5角, 求一共要多少钱, 就是9角加5角, 等于1元4角。

师:你先把元转化成角, 很有道理!生2, 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2:求一共要多少钱, 就是把0.9元和0.5元加起来。9加5等于14, 就是1.4元。

师:1.4中间的小数点不写行吗?

生2:如果不写, 就变成14元, 相差太大了, 不行。

师:所以, 1.4中的小数点千万别掉了。

师:请看下面这个竖式, 0和0, 9和5为什么要对齐?请4人一小组展开讨论, 并将讨论结果写在作业纸的表格内 (如图2) 。

师:哪一组来汇报?

生1:两个0都表示0元, 元和元应该对齐。9和5都表示角, 角和角应该对齐。

师:此时应该有…… (掌声响起。师在竖式个位的顶部写上“元”, 在小数点后第一位写上“角”。)

师: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生2:0和0都在个位上, 个位应该和个位对齐;9和5都在第一位小数上, 应该对齐。

师:谁听懂他的话?

生3:个位和个位对齐;第一位小数应该和第一位小数对齐。

师:对, 也就是相同的数位必须对齐。 (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师:除了相同数位对齐, 还有什么要对齐?

生4:小数点也应该对齐。

师:为什么?

生4:如果小数点不对齐的话, 相同数位就对不齐了。

师:对, 相同数位对齐, 小数点也就对齐了。 (板书:小数点对齐)

师:比较上面的两种解法, 哪一种更加简便?

生5:第一种要先转化, 感觉比较麻烦, 因此第二种简便。

师:有道理!

评析:任务二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事先教师没有任何暗示, 因此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展示, 通过解读、讨论、交流、说理, 学生渐渐意识到相同的数位必须对齐, 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再通过比较, 让学生意识到小数加法的简洁。

3.完成任务三。

师出示:一支圆珠笔1.4元, 一块橡皮0.5元, 圆珠笔比橡皮贵多少钱?

师:请同学们将解题过程完整地写在练习纸上。要求先列出算式, 再列竖式计算。

师:谁来把解决过程写在黑板上?

生1:1.4-0.5=0.9 (元)

答:圆珠笔比橡皮贵0.9元。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先把数位对齐, 4减5不够减, 退1做10, 14减5等于9, 个位上0减0等于0, 再添上小数点。 (生纷纷表示同意)

师:1上面为什么加小圆点?

生1:这表示退1做10。

师:观察黑板上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你有什么发现?

生2:一个是加法, 一个是减法。

生3:这两个算式正好相反, 第一个算式的和正好是第二个算式的被减数。

师:对, 这两个算式正好相反, 因此, 数学上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评析:有了任务二的思考过程, 任务三的解决比较顺利, 学生对不够减退1做10能够理解并运用。最后, 让学生寻找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 可以加深学生对加减法之间联系的理解, 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这一细节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4.完成任务四。

师继续出示图1:请同学们根据图1中的信息, 先提出一个问题, 再把它解决掉。 (学生开始提问并解决)

师:谁来汇报学习成果?

生1:买一本练习本和一支没有橡皮的铅笔, 需要多少钱?

答:需要1.5元。

生2:买一个卷笔刀和一块橡皮, 需要多少钱?

答:需要1.3元。

生3:一个卷笔刀比一块橡皮贵多少钱?

答:一个卷笔刀比一块橡皮贵0.3元。

师:刚才, 同学们的学习都很有成果!今天老师也去超市购物了, 请你们帮我算一算好吗?

生:好!

师出示任务:老师今天买了两样商品共花了2.3元, 老师给了售货员3元钱, 请问售货员要找给老师多少钱?你能用竖式帮老师算一算吗? (生开始解决)

师:谁来展示一下?

生1:3-2.3=0.7 (元)

答:要找0.7元。

师:3为什么要和2对齐?

生:3表示3元, 2表示2元, 元和元应该对齐。

师:3上面为什么加小圆点?

生:表示退1做10。

师:还有不同的吗?

答:要找0.7元。

师:在3后面为什么要添上小数点和0?

生:这样, 数位就对得很整齐, 计算起来不容易错!

师:你说得真棒!同学们, 这两种做法, 你们认为哪一种妥当?为什么?

生:第二种妥当, 因为第二种数位对得非常齐, 不容易错。

师:我也认为第二种妥当, 不容易错。

评析:任务四既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也是为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让主题图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出示的这个问题, 通过展示、比较, 学生一致认为第二种比较妥当, 因为3.0和2.7数位对得很齐, 不容易错, 从而使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5.完成任务五。

(1) 我会算。

(2) 我会治。

(3) 我会解。

(4) 我会填。

评析:第 (1) 题重在技能的落实;第 (2) 题重在方法的巩固;第 (3) 题重在能力的提升;第 (4) 题重在思维的培养。

三、适时总结, 完成评价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小数加减法。 (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师: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计算时, 小数点要对齐。

生2:计算时,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生3:数位不够的, 用0补齐。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多!这节课的五个任务都能自己完成的同学, 请站起来! (大部分学生站起来)

师:恭喜你们成为老师文具店里的营业员!掌声鼓励! (宣布下课)

评析:此环节重在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做一简要汇报, 从学生的汇报中可知本节课的效果较高。最后的评价, 重在与开始呼应, 以激起学生成功的体验。

【总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及方法是本节课教学的本质追求。

1.任务驱动。如何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任务驱动。有任务, 才有压力。本节课以五个任务贯穿教学的始终, 当学生完成了这五个任务, 教学的目标也就达到了。当然, 这五个任务并非平均用力, 任务二和任务四是本课的重点, 因此, 在完成这两个任务时所用时间较长, 使得教学重点得以突出, 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2.整体建构。整体意识是数学教学的应有意识。本课教学首先构建了一个整体情境, 即文具店要在学生中“招聘”营业员, 学生只要完成五个任务, 就能成为文具店的营业员。最后对顺利完成的同学表示祝贺, “聘任”他们为营业员。通过这样一个整体情境, 可以较好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 任务二中的算式和任务三中的算式互为逆运算, 使得整个新知教学融合为一个整体。使得学生在掌握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同时, 明白加减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而让学生建构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

篇9: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熟练地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能够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增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超市购物情境图,显示几种东西的价格。问:“同学们,你们经常到超市或商店买东西,那么,你会算钱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出示的这几种商品价格,任意提一些加法和减法问题。”学生在相互问答中交流,了解不同物品的价格差别,并且由一个同学提问题,另一个同学解答,这样交换进行,巩固对小数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理解,同时掌握住哪些学生已能熟练计算,还有多少学生有待加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问题的兴趣。)

二、指导做题,加强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题是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其中,加法3道,减法3道。可以让学生口算,直接写出得数,也可以列竖式计算。计算前,老师要帮助学生回顾计算要领:小数加减法与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从最低位算起,而且同样是“满十进一”或“退一当十”,但小数加减法要特别注意小数点对齐,只有那样,相同数位才能对齐。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写两道整数加减法竖式复习,再让学生做第1题。做完后,如果觉得6道题达不到训练的效果,教师还可以适当补充几道题,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异同点,让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要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这对于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有直接的帮助。)

第2题是比较两本书的价格,让学生准确算出《动脑筋》比《童话故事选》便宜多少元?

因为学生只是初步认识了小数,所以算第(1)小题的时候,要注意两点:一是算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便宜多少元或者贵多少元都是用减法,用价格高的减去价格低的;二是注意钱的读法以及弄清楚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右边第一位小数表示“几角”,第二位小数表示“几分”。计算第(2)小题可以估算,或者口算,如果估算有困难,就让学生列竖式计算,算出得数再做比较,得出10元钱不够的结论。

第3题是操作题,即让学生测量自己和邻座同学的身高。做这题时,仪器上显示的读数可能是厘米,需要把“厘米”化成“米”,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帮助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的换算,比如100厘米是1米,以及如何把小单位化成较大的单位。例如,如果测得学生的身高145厘米,可以问学生等于几米?并启发学生思考换算过程:100厘米=1米,40厘米=4分米=■米=0?郾4米,5厘米=■分米=■米=0?郾05米,所以,145厘米就是1米+0?郾4米+0?郾05米等于1?郾45米。然后再计算出自己的身高和同桌的相差数。

第4题是由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3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数提出一些问题并解答。做题时,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你们还记得哪些面积单位?这道题的单位是什么呢?(平方米)你会提出一些加法或减法问题吗?然后要求学生提出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问题,并解答出来。另外,应提醒学生,在提问题时,要注意与“面积”搭配的词语应该是“大小”,比如:“天津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比上海小多少?”还要注意比较数的大小和“大多少”与“小多少”的关键。本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可提的问题较多,因此不要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某几个问题上。

第5题是算坐车时车票要多少钱。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如两站相距约1千米,10千米以内要1元,坐十几站就要1元加几个0?郾5元。然后请同学们仔细数数她坐了几个站。粗心的同学可能看到“光明街”在第13站,一下子就说出小姑娘坐了13个站。引导学生想想说对了没有,也可以实际数数站数,找出规律并提醒学生“起始站”不应该算在里面。

第6题是条形统计图与小数加减法计算的结合。让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第(1)小题主要弄清求哪两个数的差;第(2)小题可采用目测,让学生看着统计图,目测哪两段的差距最大,就可以算出哪一年龄段的体重增加得最多。另外还要提醒学生不能看到“增加”就用加法。

(设计意图:本练习的第2~6题针对性都很强,题材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充满了生活气息。教学时可利用学生熟悉的情境或经历,如买东西、坐车、比身高、比体重等,把抽象的小数及小数加减法具体化、形象化,达到化难为易、由浅入深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培养他们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练习中的“思考题”是要学生用指定的数字按要求写数。第(1)小题的小数要“小于1”,那么小数点前面只能是“0”;第(2)小题的小数要“大于7”,那么小数点前面就是“7”。小数点后面的三位数可让学生按要求自由组合,写出多少都可以。

作者单位

宣威市务德镇茨嘎完小

篇10:《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第一,课前准备不足

做为一名教师,认为这节课以前已经讲过,在备课时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只简单考虑了这节课的整体思路,而在如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环节,并没有具体设计。在讲课时创设的情境是喜洋洋早餐店招收银员,条件是先计算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数学成绩的和,谁能计算出来才能成为一名收银员,想通过这个情境复习一下整数的加法,然后再引出本节课的早餐店买早餐的例题。由于准备不足,导致由这个情境引入小数的加法有点牵强,联系不紧密。

二,课堂语言需要精炼

一节好的优质课,精炼的语言是必备的。学生听后便明白意思,知道怎样做。教师要对每一个问题设计出怎么问,学生会怎么答。由于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准备不足,导致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在提问时总是说得啰嗦,学生还是不懂。启发性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比如在问:一杯豆浆和一个馒头一共要多少元?启发学生用整数加法来计算,然后再得出小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我就引导得不好,啰嗦问了几遍0.5元等于什么?0.7元等于什么?看着学生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只好直接讲0.5元=5角,0.7元=7角,导致浪费了很长时间。

第三,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我们的数学课堂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衡量一节课是不是成功,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我们提倡小组合作。今天在课堂上,我认真观察了几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学生不会自主学习,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好些学生都是抄书上的算式,自已并不明白。在小组合作时,不知道怎样讨论、探究,组长没有起到引导作用,基础差的学生就不参与。

思考后,我决定要上好这节课,必须做到如下改变:

第一,进一步钻研教材,写好教学设计,把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考虑进去,包括教师怎样问,学生怎样答,怎样引导学生。

第二,继续锤炼课堂语言针对写好的教学设计,我会自己在课下先试讲多次,把每一个环节都说一遍,同时考虑学生的回答,制定自己的引导语言,起到启发学生的作用。

第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切实落到实处一节优秀的高效课堂一定是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同时要和同伴搞好互助,组长起到引领作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11:《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师:谈话:这是小红、小丽和小芳三个朋友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生: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小明比小芳多用了多少元?

随着学生的提问、回答,师板书算式: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片断二:

师:请大家观察以上这些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算式中都有小数点)该怎样计算?请大家试做第一题。语音刚落,学生兴趣盎然,立刻行动起来。

师: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先把4.75元和3.4元改写成用分作单位,然后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结果是815分,也就是8.15元。

师板书:4.75元=475分3.4元=340分475分+340分=815分,815分就是8.15元。

师: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数学头脑!

生:我的想法是:4.75元就是4元7角5分,3.4元就是3元4角,把相同单位对齐相加,结果是8元1角5分,即8.15元。

生:我是列竖式计算的,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4.75+3.48.15

师:你真聪明!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生: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单位对齐,即分别把元、角、分对齐。生:因为计算整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对齐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根据小数数位顺序表,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同学们能采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反思:

1、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的问题。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学生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2、学生能利用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计算问题,然后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了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祸不单行造句下一篇:水泵工培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