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2024-04-25

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通用12篇)

篇1: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新授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7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从四个角度去描述图意,并列出四道算式,会计算与6和7相关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描述图片减法的含义,理解减法算式中6表示的意义,并正确列出两个减法算式。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熊出没”的故事引入,结合“熊二喜欢吃蜂蜜和熊大熊二植树”引出加法和对应练习,“光头强也想尝尝蜂蜜的味道和光头强的职业是砍树”引出了减法和对应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在习题的设置上,通过将“小棒图”的两道减法算式的总数和得数挖空,让学生思考,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表示什么意义,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本节课仍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教师的引导语言和数学术语

有些数学知识或知识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衔接语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的。例如:在课前学生通过游戏练习了6和7的分与合,教师在引入新课时一开始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而更好的说法是“我们一起利用之前学习过的数的的分与合来学习6和7的加减法”。同时,要时刻注意课堂上使用的数学语言的规范性,“本来”≠“原来”,“总数”

2、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

在教学时,我将一图四式的“加法”和“减法”分开教学,先通过“蜂蜜图”让学生说图意、列算式、说解法,接着小结,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植树图”,本来是设计“学一题,巩固一题”的,但这样似乎切断了“一图四式”的整体性。在教完每一个环节我都进行了小结,反而将知识切得太碎。在讲完一图四式以后,我的总结没有做得很到位,部分学生还是结合了故事背景,例如“总的有7棵树,光头强砍掉了3棵,还剩下4棵”,而更好的做法是,我应该在讲完一图四式后,不管教学过程有没有延误,都带领学生总结列一图四式的方法,而且总结要精炼,压缩思路,留下最精华的部分:①左边有5个,右边有1个,合起来是6个,5+1=6,②右边有1个,左边有5个,合起来是6个,1+5=6,③总数有6个,去掉1个,剩下5个,6-1=5,④总数有6个,去掉5个,剩下1个,6-5=1。在学生掌握了列一图四式的方法后,再呈现“小花图”,让学生列出四道算式,再通过讲图意,巩固列式的方法。

3、从动态开始,应该回到静态中去 在减法的教学中,我通过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但应该在静态中总结列式的方法和列算式。

4、按物点数

一年级的小朋友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在数数的过程中要要求学生举起手指,点一个,数一个;在课本上数数时,应该要求学生拿起铅笔,数一个就打一个勾;在数比较多时,还应该写下一部分物体对应的数字,培养学生正确数数的习惯。(“小花图”有一个数数环节)

5、设计要结合学情,注意分配时间,切勿做到“平均用力” 本节课的课题虽然是“加减法”,但相对于加法来说,减法是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要调配好时间,在重难点处慢下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交流练习。例如,若我能在讲“减法”时引导学生理解清楚“是从总数6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能够在讲完一图四式后做足够好的总结,也许学生就能够掌握好列式的方法,那么很自然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当6分成3和3时,只能列一个加法和一个减法算式,可能也可以避免学生出现“3-3=0”的情况,而我却花费了将近5分多钟的时间去讲为什么只能列一图两式。

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抓得太紧,自己讲得很多,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在低年级,学生往往是由足够的知识基础去理解新知识的,而我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一样去教新知识,这样有时会弄得学生学得很累,觉得老师讲的太简单,降低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而更好的做法是,在备课时,紧紧结合学生的学情,积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设计更好的引导语言,而这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地方。

6、调整时间,务必进行“计算能力检测与反馈” 由于时间的分配不当,在课堂最后没有时间进行学生集体计算能力的检测,使得整节课计算课不完整,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6和7的加减法计算的掌握程度。“计算能力检测与反馈”的做法是:学生独立完成一定量的练习,完成后,教师批改或同桌互改,然后举手,统计全部完成的有几个,全部做对的有几个,错一道的有几个。

7、板书的规范性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应该是科学的教学内容与完善的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杰作,是引导学生通向智慧的桥梁。我的板书只从我的角度去考虑了,我以为通过其中一些小箭头的辅助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特点,但有时候可能会增加了学生理解的困扰,这个我应该好好继续研究。

8、备课要参照课标,而不是教参

教参只是教学参考书,而真正写明学生在哪一阶段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是课程标准。

篇2: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1、对于5+1和1+5的同一幅图,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事实就是一种摆法而已,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掌握,清楚的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为了做好铺垫,应该在复习6和7的组成时,不仅让学生复习分成,还要复习组成,并引导学生联想,看到一组还能想到哪组,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看到1+5=6的时候马上可以想到5+1=6。还可以让学生举例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得数是6的“好朋友算式”。

篇3: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不一会儿, 课代表芳芳把课堂作业按时送到办公室, 我照常批改起来, 改着改着, 一道“看图列式”题, 渐渐引起了我的重视。 (如下图)

同学们就和商量好的一样, 答案大致相同:“4+3=7 (只) ”, 批改到最后也只有2人做对, 几乎“全军覆没”。

“咦!这是为什么呢?”上课时, 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空前高涨, 正确率极高, 怎么会出现那么多错误呢?我越想越感到疑惑, 于是, 喊来几位学生问个究竟。几位学生连连说, 老师你不是说了吗, “跳下、摘掉、拿走”等就用减法;那么这题是小鸟飞来呀, 所以用加法计算:4+3=7 (只) 。

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片段:

树上有7只小猴, 跳下来5只

师:谁能把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一说?

生:树上有7只小猴, 跳下来5只, 树上还剩几只小猴?

师:板书:75 (板书)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1:7-5= (板书)

师: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算吗?

生1:从树上跳下来, 所以用减法算。

生2:跳下来就是减少了, 减少用减法算。

师:对!同学们理解很到位!像从原数里“跳下、摘掉、拿走”等具有减少的意思, 就用减法计算。

原来学生是这样想的呀?只利用个别词语“飞来、又来了”, 就判断用什么法计算?我一时哭笑不得, 陷入深思。

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理解、应用与拓展”,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 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于是, 我重整旗鼓, 推翻原来的教学思路, 重新备课、上课。

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

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7只小鸟, 飞来3只。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

师:你能把发现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吗?

生:飞来3只鸟, 现在一共有7只, 树上原来有几只小鸟?

师进一步说明:7只是原来树上的小鸟只数和飞来小鸟只数的总数, 飞来3只是其中一部分, 树上原来有几只是另一部分?

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 求另一部分?用什么法计算?

生:用减法呀!

师:怎么列式?

生:列式为:7-3=4 (只)

于是, 我顺势引导学生重新建构模型, 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 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也就是说“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

此时, 学生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一名学生总结说:凡是求部分数, 就用总数减去另一部分, 这时, 学生这才真正明白了减法意义。

篇4:“6和7的加法”教学纪实与反思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和7”这一部分在教学6和7的数概念之后,根据数的组成介绍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6和7的加减法由直观体现加减含义的情境图分别出现“一图两式”,进一步扩展到“一图四式”。紧接着,教材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介绍“大括号”和问号的作用,同时以“图里有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让学生继续体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了思想方法的指导。这部分内容中,解决问题的情境图提供的信息较为单一,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导入

师:(课件出示1+4=   )你能大声地说出这道题的答案吗?

生:1+4=5。

师:你的声音真洪亮,你真棒!

师:你们能用图形来表示“1+4=5”吗?

生:我在左边画1个圆形,在右边画4个圆形,再画一个大圆把它们围起来,这样就能表示“1+4=5”了。(学生一边说一边在电子白板上画。)

师:你不仅画得好,而且说得清楚、明白,你真了不起!

二、新授部分

(一)6的加法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能大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真为你们自豪!看老师的白板上有什么呢?通过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大声地说一说吗?

生:我获得的信息是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

师:你的回答我们听得真清楚,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你能完整地说出这道题吗?

生:左边有5根小棒,右边有1根小棒,一共有几根小棒?

师:同学们,你能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吗?

生:5+1=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5+1=6。)

师:你仔细观察现在白板上的小棒有什么变化吗?

生:我发现现在白板上的小棒,左边有1根,右边有5根,和刚才的图反过来了。

师:谁能用算式表示,一共有几根小棒呢?

生:1+5=6(根),答一共有6根小棒。

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出示1+5=6。)看白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第一个算式是5+1=6,第二个算式是1+5=6,虽然它们前两个数的位置掉换了,但是它们得数不变。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的孩子,能发现这么大的秘密。通过你们的回答,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两个算式“5+1=1+5”。(教师一边说一边在白板上板书。)

师:你可以用不同的画图方法表示“5+1=6”吗?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今天老师有一种特别奇特的画图方法来表示“5+1=6”,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生:想!

师:老师在黑板的左边画5个小三角形表示5根小棒,在右边画1个小三角形代表右边的1根小棒。老师在它们的下面画了一个大括号,大括号的下面又写了一个问号,你能看明白老师的大括号和问号表示什么吗?

生:大括号和问号表示左边和右边合起来一共是多少的意思。

师:你们真聪明,那你们想不想也画一画这个神奇的大括号?

生:想!

师:别着急,老师一会儿给你机会。请同学们看,老师又带来了什么?从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生:左边有4只鸭子,右边有2只鸭子,我提出的数学问题是一共有几只鸭子。

师:谁能回答他的问题呢?

生:4+2=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你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还可以写2+4=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那你能用大括号来表示4+2=6或者2+4=6吗?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一画,一边画一边小声地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一边画一边说。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到前面来汇报?

生:我能。我在左边画了4个圆形,在右边画了2个圆形,在它们下面画一个大括号,再写一个问号。这样就表示4+2=6,也可以表示2+4=6。

师:你们真是小精灵。不要骄傲,再仔细观察白板上的鸭子,你发现了什么?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怎样列式呢?

生:我发现左边的一只鸭子走到了右边,要求一共有几只鸭子,列成的算式是3+3=6(只),答一共有6只鸭子。

师:现在,我们为什么不能列成2个算式呢?

生:因为前两个数是相同的,即使调换位置也是3+3=6,所以只能列出一个算式。

师:你们真让老师大吃一惊,老师为你们点“赞”。

师:你们发现刚才我们学习的加法算式的得数都是几呢?

生:都是6。

师:你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6的组成,并写在白板上。

(学生一边说一边写,6可以组成1和5,或者是5和1……)

(二)数学游戏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轻松一下好吗?老师来变一个魔术。

(教师把52张扑克牌按单数和双数分成两个部分,让学生从单数的牌里抽出一张,并同学们看是什么牌,再把这张牌放在老师手中的牌里,让老师猜一猜是哪张牌。)endprint

师:老师猜的这张牌,对吗?

生:对呀!您是怎么知道的?

师:只要你认真学习,聪明的你在后面的学习中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7的加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7辆汽车,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这7辆小汽车可以怎样分吗?同桌之间交流交流。

生:我把7辆小汽车左边摆6辆,右边摆1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6+1=7(辆),或者1+6=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摆7辆小汽车,左边摆5辆,右边摆2辆。我们的加法算式是5+2=7(辆),或者2+5=7(辆),答一共有7辆小汽车。

生:还可以这样分……(学生利用白板功能一边摆一边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出示算式。)

师:同学们,你能通过这些算式写出7的组成吗?

(在白板上写出7的组成。)

师:我们刚才在白板上写出6的组成和7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6可以分成3和3,但是7就不能分成两个同样的整数。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6是双数7是单数,双数就能分成两个相同的整数,单数就不可以。

师:同学们都是小数学家呀!你知道哪些数是双数?

生:因为8可以分成4和4,所以8是双数……

三、巩固练习

第一题:连线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这还有一些有趣的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孩子。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朋友,你们认识他们吗?

生:是喜羊羊!

师:你能帮助喜羊羊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把得数相同的羊连在一起)看看谁的朋友多。

第二题:看图填数

师:你们能猜出大括号上面的盘子里装着几个苹果吗?(巩固大括号的运用,为下节课用大括号表示除法做铺垫。)

四、总结归纳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我可以用大括号来表示加法。

师:用大括号可以表示加法,用大括号也可以表示减法,你们想学吗?请大家回家先自己预习怎样用大括号表示减法,下节课我们来共同研究。

师:(总结)现在老师就要揭晓魔术的奥秘了,老师从双数的牌里找你们抽出的单数的牌,当然一找就知道了。老师并没有特异功能,就是运用了单数与双数的特点来找出那张牌。所以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思的。同学们努力学习数学吧!让我们共同发现数学中更多更有趣的奥秘吧!

反思:

这节课学生学得很开心,表现也让我有很多惊喜。教材内容先是引导学生学习6、7的组成,再利用摆一摆学习6、7的加减法,然后再学习用大括号来解决加减法的问题。由于我班的学生对于10以内的加减法已经掌握得很好了,我就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6、7的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比学习知识更重要。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积极、踊跃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多说、敢说,激发了学生兴趣,树立了自信心,也有助于数学思维的形成。同时只有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才能敏锐地抓住他们似懂非懂的关键点有的放矢地引导。

在学习6、7加法时,让学生自己整理6和7的组成,并引导他们用大括号独立解决加法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渗透了加法交换律和利用小魔术初步感知双数和单数的特点,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篇5:6和7加减法的教学反思[范文]

亿合公小学

张悦芬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学生的闪光点

这次课,我觉得刘欣荣同学,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他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二、需改进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在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①直接数 ②运用分与合 ③加减法的含义,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2.习惯培养方面

①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篇6: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本单元10以内加减法的第二部分内容的第2课时,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数字6和

7、比较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大小、6和7的组成以及5以内的加减法等内容基础上进行教学的,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系统学习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熟练和巩固计算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教学环节,首先教材呈现一副“小朋友放风筝”的情景图和“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呈现教材的问题“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目的是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由于学生已具有了“5以内加减法”的知识基础,在体现算法多样化方面重点是通过三种途径引导学生掌握的: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算一算”,教材设计两个集合圈,左边集合圈表示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在前面已经出现过,学生都能理解。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

在巩固练习部分教材安排了“练一练”和数学游戏。练一练第1题是读示意图,列式计算的练习,通过理解图意,巩固6的加减法。第2题是6、7加减法的口算练习。课后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学游戏,目的是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情景图,发现、交流图中数学信息的过程。

2.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情景图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集合圈列出相就的算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复习说一说6、7的组成。

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可能会发现:

有7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天上有5只风筝,地上有2只风筝。

有3个男生,4个女生。

有一棵大树,6棵小树。

……

(设计意图:复习6、7的组成,为6、7的加减法学习做准备。通过看图发现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

1.提出“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算式计算。

大家观察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提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能列式计算吗?试一试!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算法,教学反思《

6、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与反思》。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把自己不同的算法讲给大家听。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3个男的,4个女的可以列式3+4=7或4+3=7。如果有人从放风筝的情况想,列式2+5=7或5+2=7等,应给予肯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生可能会出现:

3个女的,4个男的,列式为3+4=7;

4个男的,3个女的,列式为4+3=7;

两个小朋友的风筝掉下来了,5个小朋友的风筝还飞着,列式2+5=7;

……

如果从放风筝的角度计算不出来,可不必强求。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和了解图中数学信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计算,并列出不同的算式,培养学生观察情景图和交流数学信息的能力。)

3.启发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教师作为参与者,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提出来,大家一起解答。

学生提不出,老师先提一个引导,生可能会说出:

空中还剩几只风筝?7-2=5

一共有多少只风筝?5+2=7

一共有多少棵树?一棵大树,6棵小树,列式为1+6=7;3棵墨绿色的树,4棵淡绿色的树列式为3+4=7

地上落了几只风筝?7-5=2

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4-3=1

……

(设计意图:引导鼓励学生从树的棵数,风筝的状态等不同角度提出用加减法计算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三、尝试应用

1.出示算一算。左边的图让学生列式计算后交流。

2.出示算一算右边的图,指导学生理解图意。使学生明白中间的虚线表示把6只蝴蝶分两部分,从6中去掉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用减法计算。

(1)出示右边图。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有6只蝴蝶,画了一条线,把它分成4只和2只。

师:说的对!这条线把6只蝴蝶分成了两部分。那么如果从6只中去掉一部分2只,怎样列式呢?生可能在以下列法:

有6只蝴蝶,去掉2只,用减法计算:6-2=4。

6只蝴蝶,去掉4只,剩2只,列式6-4=2。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左、右边两个集合圈的意思,特别是右边集合圈里那条虚线的意思。并能根据集合圈的意思列式计算。)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明确图意,再计算。

学生说图意后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练一练第2题,口算,全班用口算卡的形式完成。(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列式、加减口算中巩固6、7的加减法。)

五、数学游戏

1、游戏规则:任意翻过一张卡片,说出和这个数字有关的算式。说得越多越好,要记下每个人说出的算式。

2、学生游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练习加减口算。)

六、课堂小结: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了6、7的加减法。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会计算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根据情境图列出相应的加法或减法算式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以情境图为媒介,提问题、列算式、说算理。

认识集合圈学生第一次接触,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这部分的学习应该多给学生说的机会,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题意,再列式计算。但是从学生描述图意、提问题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学生能看图说出图的意思,但在表达时语言不够通顺,词不达意。因此语言的训练还是非常艰巨的。通过各自语言的叙述,学生能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的实际意义,体会相应算式的内在联系。还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应加强,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整个课堂都变的能动起来。

篇7: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仙游园庄中心小学

林丽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能够提高计算能力。教学内容

第45~46页内容和“做一做”,练习七的第4~8题。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教学设计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动物乐园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动物乐园玩一玩!(课件:一片草地,音乐响起)动物乐园里有一片美丽的大草地,上面还有美丽的秋千呢!在你们的桌子上也有这么一片美丽的草地!拿起来看一看,美丽吗?现在就让我们请小动物上去玩一玩,行吗?

新授课 1.加法。

请1只青蛙和5只小鸡上去玩一玩,把它们请上去吧!(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操作,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到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不同的加法算式)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该怎样列算式呢?赶快记在纸上(学生写算式)。b.你们草地上有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课件出示)c.读一读你的算式。板书:5+1=6 d.谁和他不一样?板书:1+5=6 咦!都是这些小动物,为什么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小结:由于同学们看的方向不同,所以根据一幅图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2.摆一摆。(让学生在情境中,独立应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广阔思考空间。)a.你们还想请几只青蛙和几只小鸡来玩一玩?动手摆一摆。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你能列出几道加法算式呢?写在练习纸上。c.谁想说一说请了几只小青蛙和几只小鸡?(学生到前边展示)d.怎样看图列式的?

e.有和他们摆的不一样的吗?(展示小鸡、青蛙)f.怎样列式的?板书:3+3=6 g.为什么只能写一道算式? 3.看图列式(出示课件)。

a.一共有几只猫?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b.说给同位听一听。板书:5+2=7 2+5=7 4.减法。(出示课件:草地)

a.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它们累了,想回家,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回家? b.小青蛙走后,还剩几只小鸡?你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板书:6-1=5 c.如果小鸡先走,还剩几只小青蛙?算式怎样列?板书:6-5=1 d.(出示:虚线)虚线是什么意思?

小结:6里面去掉1还剩5,去掉5还剩1,所以,根据这幅图,我们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5.摆一摆:你们的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a.那你们想让哪种小动物先走?用小棒表示虚线,看着它们,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写在纸上(学生展示)。

b.你们草地上一共有几只小动物?怎样列算式的?板书:6-2=4 6-4=2 c.你是怎样看图列式的?

d.谁和他们不一样?怎样列式的?板书:6-3=3 e.为什么只列一道算式? 6.看图列式。(出示课件)a.一共有几只山羊? b.你能列出两道减法算式吗?板书:7-2=5 7-5=2 课中操 练习

1.看屏幕:(课件出示)根据图意,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2.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张练习纸,上面有四幅画,每幅图下面有两道算式,你喜欢哪幅图就把下面的算式写完(学生说算式,老师板书),这些都是6、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a.谁想当小老师,指算式,领大家读一读。b.如果把得数擦了,你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吗? c.5+1等于几?怎样想的?1+5呢?6-1呢?6-5呢?

3.下面,我们来一个小竞赛(出示口算卡片)。看算式,报得数。4.在小组内玩一玩。总结

篇8: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 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 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一、利用数数与读数, 关注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数数、读数和写数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一旦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了清晰的概念, 学生对6~10数字的读、写, 以及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基数) 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序数) 就轻松多了。这就是说, 我们要在建立数字与数量的表象上多下工夫。

正确地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开始。初入学的儿童, 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一样, 因而数数的能力也不一样, 根据学生实际, 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而且在培养学生数数能力方面, 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主题图, 排除非本质属性, 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数量的共性上, 尽量从主题图上的人数、桌子数、蝴蝶数、鸽子数以及主题图下面的点子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6~10的数。如, 教室里有6个学生、6把椅子, 6张桌子, 这种数与量的对等性都可以用6个点子图来表示, 这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开始。同时, 为了方便记忆与书写, 我们就用数学符号“6”来表示。接着, 再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字“6”像生活中的什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 学生将会说出“6”字像个哨子、“6”字像个小茨菰……。同样, 认识7、8、9、10的数时也可如此。如, “7”字像镰刀, “8”字像葫芦、“9”字像气球, “10”字由“1”和“0”组成。当学生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数后, 继续组织学生把这个数再次回到摆一摆的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巩固所建立起来的数的表象与数的概念。最后,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数量, 说一说。如, 6本课本, 6个玩具, 6辆轿车等。要注意的是, 在数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序的数数。如, 从上数到下;从下数到上;从左数到右;从右数到左。在数物品时, 每件物品都必须数到, 并且只能数一次。如果每件物品都数到, 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物品的总数量。

二、利用直观教具与学具, 加强数序教学

数的大小比较首先是建立在数的顺序基础上, 教材编排无论是“6、7的认识”还是“8、9的认识”, 首先安排的是老师和学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然后是数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学符号, 即数字;接着安排摆小棒、摆●、▲或摆小花;再接着是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直尺上认识数序;最后抽象出的点子图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的大小比较。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从活动中、从图形中、从表象中抽象并建立“6和7”、“8、9”以及“10”这些数的概念,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添上1是6, 6添上1是7;6比5大1, 7比6大1, 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 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 让学生感悟这些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比如,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 让学生边观察, 边数一数, 这是几颗珠。然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拨到5颗时, 问学生:“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也可以先拨出几颗珠, 问:“去掉一颗珠是几颗珠?”学习直尺上的数也一样, 0、1、2、3、4、5后面依次是几, 讲完之后可以安排找“数”的游戏:6的前面是几, 后面是几?与6相邻的数有哪些?从而加深学生对“6和7”, “8和9”以及“10”的数序和大小方面的强化。

为了突破本节教材难点, 区别“6和7”, “8和9”以及“10”, 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即区分几个和第几。在解决教材提供的第40页“金鱼图”的问题时, 可以先进行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 帮助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如, 请每个小朋友伸出5个手指, 让学生从大拇指开始数, 数到第5个手指头时问:第5个手指是什么手指?这里的5个手指和第5个手指相同吗?请第一横排的7名学生站起来先报数, 然后让左边的第6位同学举起手, 再让左边的6位同学举起手。提出问题:“刚才两次举手的人一样吗?”都是6, 为什么不一样呢?使学生体会到第几是表示次序, 指的是一个人。几个表示的是数量, 指的是6个人, 即总数。在此基础上, 再来解决第40页“金鱼图”中的问题, 这样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动手操作, 掌握数的组成方法

教学6~10数的组成时, 教材安排给小圆片涂色, 在涂色过程中体验6的组成, 然后填出6的五种组成形式。而7和8数的组成教材编排则是把“7个8颗☆分成两堆, 有几种分法?”用引导语引发学生思考:“看到每一组, 还能想到什么?”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联想6的组成说一说, 完成7、8数的组成。对于9、10数的组成, 教学起点明显比6、7、8数的组成有所提高。在教学9的组成时, 教材要求学生“用●摆一摆”, 完成如图:

10的组成则直接放手让学生“先用摆一摆, 再填数”, 如图:

其“放”的过程体现在直接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后直接填数。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时可以不用教材安排的给圆片涂色, 直接让学生拿6个圆片摆一摆、分一分, 分完后汇报交流, 在汇报时, 引导学生说出怎么分才不遗漏?比如说:“首先拿出要分的总数, 然后移动一个圆片, 观察分的结果并且写下来。再移动一个圆片, 观察分的结果并且写下来, 一个一个地移动圆片, 引导学生观察数的组成并一一记录分的结果, 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总结记忆分摆方法: (1) 按顺序分。如:1和5、2和4、3和3、4和2, 5和1; (2) 看到一组想另一组分。即, “一图二式”。如:1和5与5和1;2和4与4和2;3和3, 这种方法要更为简单些, 学生只要记住三组就行。随后, 教师再组织一些游戏, 帮助学生记忆。如:对口令, 拍手、学猫叫、猜一猜等。

四、遵循认知规律, 建立加减法算式的表象

学生在学习“1~5的认识”中的加减法时, 已经对“一图一式”具有初步的感知与经验。教学“6、7的加减法”时, 如何引导学生从“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呢?教学时应该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 让学生进行直观操作, 如第42页的图:让两个小朋友分别坐在课桌的左右或前后两边, 然后各自从左边和右边两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 列出算式, 即:左边的小朋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列出5+1=6, 而右边的小朋友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则列出1+5=6, 很自然地得出:5+1=6、1+5=6和7-1=6、7-6=1两组算式。因此, 教学“6、7的加减法”时, 可以让学生像教材主题图那样, 两人一组对着坐, 摆小棒和圆片, 根据摆的过程一人写一个算式。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同一幅图, 不同的摆法, 能写出2个不同的算式, 得到同一个结果, 从中明白一幅图可以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接着用一根小棒从中间隔开, 再引导学生写出两个减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摆一摆学具, 学习计算6、7的加减法。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通过情境图向学生说明, 用摆学具的方法计算有关6、7的加减法, 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巩固“一图两式”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要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列算式。

五、引导学生由“一图二式”向“一图四式”过渡

教学“6、7的加减法”时, 学生的视角已经从“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教学“8和9的加减法”时, 课本上8、9的加减法主题图已没有画出虚线, 第一次将“一图二式”向“一图四式”过渡。

1.教学“8的加减法”时, 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情景图, 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完成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的学习。如, 出示小花图, 让学生观察, 并提出问题:根据图画, 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先让学生小组讨论, 写出算式, 然后汇报交流所写的算式,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幅图可以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两道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 结果一样;两道减法算式中总数没变, 两个减数交换位置后, 结果变了, 从而引导出“一图四式”。

2.教学“9的加减法”时, 可让学生摆学具, 通过操作, 一方面得出5+4=9, 4+5=9, 9-5=4, 9-4=5的结果, 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摆学具发现计算方法, 从而引导出“一图四式”。

3.教学第53页有关8的加减法时, 重点要突出学生计算过程“想一想”中“想”的活动。

六、注重“大括号”和“问号”的指导, 引导学生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大括号”和“问号”的学习, 是学生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基础。教材在学完“6~7的认识”后, 指导学生观察第46页的主题图, 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运用所学的6、7的加减法知识解决问题。这里第一次出现了“大括号”和“问号”, 教学时, 要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 让学生正确理解画面的意思, 配合学生的观察, 引导学生理解:“大括号”表示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问号”表示:求一共是多少?再引导学生说出题目里告诉的条件是什么?提出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根据条件和问题进行列式计算。一开始学生可能说不好, 所以做练习的时候, 应该多让学生看图形、说图意, 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当学生在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图意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学生表达得是否清楚、叙述得是否完整、是否简练, 要适时加以指导。

篇9: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学生在系统学习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后,又一次集中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一、利用数数与读数,关注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

学生在数数、读数和写数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数学符号的抽象过程,一旦学生对数学符号有了清晰的概念,学生对6~10数字的读、写,以及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基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序数)就轻松多了。这就是说,我们要在建立数字与数量的表象上多下工夫。

正确地数数是学习数学的开始。初入学的儿童,由于接受学前教育的状况不一样,因而数数的能力也不一样,根据学生实际,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正确、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而且在培养学生数数能力方面,应立足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主题图,排除非本质属性,把观察的重点放在数量的共性上,尽量从主题图上的人数、桌子数、蝴蝶数、鸽子数以及主题图下面的点子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6~10的数。如,教室里有6个学生、6把椅子,6张桌子,这种数与量的对等性都可以用6个点子图来表示,这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开始。同时,为了方便记忆与书写,我们就用数学符号“6”来表示。接着,再让学生观察这个数字“6”像生活中的什么?充分让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将会说出“6”字像个哨子、“6”字像个小茨菰……。同样,认识7、8、9、10的数时也可如此。如,“7”字像镰刀,“8”字像葫芦、“9”字像气球,“10”字由“1”和“0”组成。当学生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数后,继续组织学生把这个数再次回到摆一摆的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巩固所建立起来的数的表象与数的概念。最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与之相关的数量,说一说。如,6本课本,6个玩具,6辆轿车等。要注意的是,在数数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序的数数。如,从上数到下;从下数到上;从左数到右;从右数到左。在数物品时,每件物品都必须数到,并且只能数一次。如果每件物品都数到,最后数的那个数就是物品的总数量。

二、利用直观教具与学具,加强数序教学

数的大小比较首先是建立在数的顺序基础上,教材编排无论是“6、7的认识”还是“8、9的认识”,首先安排的是老师和学生打扫教室的情境图;然后是数点子图、最后抽象出数学符号,即数字;接着安排摆小棒、摆、▲或摆小花;再接着是计数器上拨珠子以及直尺上认识数序;最后抽象出的点子图与相应的数学符号的大小比较。这样编排不仅让学生从活动中、从图形中、从表象中抽象并建立“6和7”、“8、9”以及“10”这些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5添上1是6,6添上1是7;6比5大1,7比6大1,让学生直观地发现5和6、6和7之间的大小关系。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感悟这些数的顺序及大小关系。比如,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让学生边观察,边数一数,这是几颗珠。然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拨到5颗时,问学生:“5添上1是几?6添上1是几?”也可以先拨出几颗珠,问:“去掉一颗珠是几颗珠?”学习直尺上的数也一样,0、1、2、3、4、5后面依次是几,讲完之后可以安排找“数”的游戏:6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与6相邻的数有哪些?从而加深学生对“6和7”,“8和9”以及“10”的数序和大小方面的强化。

为了突破本节教材难点,区别“6和7”,“8和9”以及“10”,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即区分几个和第几。在解决教材提供的第40页“金鱼图”的问题时,可以先进行一个“我说你做”的游戏,帮助学生区分基数和序数。如,请每个小朋友伸出5个手指,让学生从大拇指开始数,数到第5个手指头时问:第5个手指是什么手指?这里的5个手指和第5个手指相同吗?请第一横排的7名学生站起来先报数,然后让左边的第6位同学举起手,再让左边的6位同学举起手。提出问题:“刚才两次举手的人一样吗?”都是6,为什么不一样呢?使学生体会到第几是表示次序,指的是一个人。几个表示的是数量,指的是6个人,即总数。在此基础上,再来解决第40页“金鱼图”中的问题,这样既直观又容易理解了。

三、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数的组成方法

教学6~10数的组成时,教材安排给小圆片涂色,在涂色过程中体验6的组成,然后填出6的五种组成形式。而7和8数的组成教材编排则是把“7个8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用引导语引发学生思考:“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这样充分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联想6的组成说一说,完成7、8数的组成。对于9、10数的组成,教学起点明显比6、7、8数的组成有所提高。在教学9的组成时,教材要求学生“用摆一摆”,完成如图:

10的组成则直接放手让学生“先用 摆一摆,再填数”,如图:

其“放”的过程体现在直接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后直接填数。

篇10:6和7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萸江学校 方向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情感与态度:利用“一图四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探索操作法,游戏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4朵红花和3朵绿花,3个蓝色的三角形,3个粉色的三角形,学具圆片。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6和7的组成,我们先来玩一个有关6和7的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师:注意看,我说1,我对5,1和5组成6。看来小朋友们前面的知识学得非常好。

(二)探索新知

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地里,多么高兴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1个白萝卜和5个红萝卜。)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那么小朋友们看到这幅图,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一共有几个萝卜?)把问题板书出来

师:很好,谁能解答这个问题呢?怎样列式呢?(1+5=6)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一个白萝卜加上5个红萝卜一共有6个萝卜。)肯定学生说的,然后教师再重复一次。

师:1+5=6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我是想1和5组成6,所以1+5=6)哦,你是通过6的组成算出来的,你们想法非常好。

师:小朋友们,同一幅图怎么就列出了两个算式呢?小朋友们,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萝卜,既可以用白萝卜的个数加上红萝卜的个数,也可以用红萝卜的个数加上白萝卜的个数,结果是一样的,都是6个。你们知道了吗?

课件演示小白兔拿走了一个萝卜。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原来有6个萝卜,小兔拿走了一个萝卜)

师:你观察得可真仔细,谁能根据你刚才看到的,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还剩多少个萝卜)板书问题

师:老师也来提个问题,小兔拿走了几个萝卜。板书问题。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多少个萝卜呢?(5个)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小兔原来有6个萝卜,拿走了1个,还剩5个)怎样列式呢?(6-1=5)

师:小兔原来有6个萝卜,拿走了一个,也就是从6里面去掉1个,还剩5个。

师:谁来说说6-1=5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是想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你是通过6的分成算出来的。

师:接下来我们解决第二个问题。小兔拿走了几个萝卜?(1个)师:说说你的想法。(原来有6个萝卜,去掉剩下的5个萝卜,就是小兔拿走的1个萝卜)

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重复。原来有6个萝卜,去掉剩下的5个萝卜,就是小兔拿走的1个萝卜,你们知道了吗?

师:我们来看这两个算式,从6里面去掉拿走的,就是剩下的,去掉剩下的就是拿走的。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看黑板。(在黑板上贴:4朵红花和3多绿花),看着这幅图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呢?请先思考,然后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最后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开始吧!师:谁来说说怎么列式。(4+3=7 3+4=7 7-4=3 7-3=4)同学们,你们都是这样列式的吗?你们是怎么想的呢?谁来说说第一个算式是什么意思。接下来说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得可真好,下面听听老师是怎么说的。加入一个小微课。

师:请接着看黑板。(在黑板上摆三角形,左边摆3个,右边摆3个)仔细观察,然后列出算式。(3+3=6 6-3=3)还有吗?(没有了)为什么根据这幅图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个算式呢?

师:对了,如果图中两部分数量相等,我们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减法算法。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加法算式的结果分别是6和7,减法算式是6减几或者7减几)

师:你们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呀,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就是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6和7的加减法。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师:下面请小朋友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学具—小圆片。请同桌合作,一人摆,另一人根据摆的情况列出四道算式。谁听明白了老师的要求?(请一到两人说说老师的用意),大家都明白了吗?好,开始吧!学生操作,老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完成好了的小朋友坐端正。大家都坐好了,看来都已经完成好了,下面请一组同桌的同学上台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师:你们是谁来摆谁来写的?好,请你先来摆。根据他摆的情况,你列出的算式是,你能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吗? 师:谁还想上来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上台操作。

(四)回顾与整理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两部分的知识,第一是,我们知道了根据一幅图片,通常情况下可以列出四道算式。第二是,学会了有关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七:作业设计

做教材第42页的内容。八:设计思路和意图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6和7的组成,我们先来玩一个有关6和7的对口令的游戏,好吗?

这一安排让学生感受到是在游戏,而不是枯燥地学习。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你看,小白兔站在自己的地里,多么高兴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小朋友最感兴趣的小动物来引入新课,随即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怎么列式呢?再说说算式的意思。2:课件显示小兔拿走了一个萝卜,让学生根据图意再列出算式。使学生知道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同时,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两个数相加时,调换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一样。为“一图四式”做好铺垫。

3:在黑板上贴4多红花,3多绿花。

师:看着这幅图你能列出几道算式呢?请先思考,然后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最后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引出“一图四式”,等学生一一说完这四个算式的意思后,为了规范说法,这里加入了一个小微课。微课的加入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通过微课的播放,学生按需学习,既能查漏补缺,还能巩固所学知识。

4:继续在黑板上贴三角形,分别是3个蓝色的三角形,3个红色的三角形。让学生根据图意来列式,列完后学生发现这种情况只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通过这个题目让学生明白:如果图中两部分数量相等,我们只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一道减法算法。

5:根据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引出今天的课题——6和7的加减法。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师:下面请小朋友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学具—小圆片。请同桌合作,一人摆,另一人根据摆的情况列出四道算式。学生在操作的时候,老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然后请小组上台来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摆的,怎么列式的。进一步强化所学的知识。

(四)回顾与整理

篇11: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篇12:6和7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出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2.掌握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3.初步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从生活中玩耍中学到的知识,要比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更多更重要。教学应尽可能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创设喜闻乐见的情境和游戏,使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中自主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体验数学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入境质疑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数学乐园,和聪聪、明明一起学习新的数学知识,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知道我们的手有什么用吗? 其实我们的手不仅有这些用途,而且还能做数学游戏呢。你们想用手和老师做游戏吗?(想)

师:那请你们伸出右手做好准备。我出“4”,你们出“1”,(很好)那现在谁能用这两个数字说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

预设:1+4=5 4+1=5 5-1=4 5-4=1 师:你们都好聪明呀!能列、能算5以内的加减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5+1和1+5。

师:观察图中的小女孩,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生:小女孩摆的小圆片:左面5个小圆片,右面1个小圆片。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几个小圆片?

师:你能完整说一说图意吗?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5+1=6 为什么5加1等于6?(学生可能这样想:5和1组成6,所以5+1=6)师:从小男孩的角度来观察,请问你又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左面1个小圆片,右面5,一共有几个小圆片? 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列式:1+5=6 为什么1+5=6,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可能会说:1和5组成6,所以1+5=6)③视频演示。师: 这是我们的想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小男孩与小女孩是怎样说得吧?播放视频。

三、分享反思:

(1)师:为什么同一幅图能够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交流。

总结:刚才我们看的是同一幅图,由于观察的方向不同,小圆片的排列顺序就不同。从左往右看,小圆片的排列是5和1;从右往左看,小圆片的排列是1和5。正是由于观察方向的不同,所以同一幅图,我们写出了两个算式。

(4)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生:在这两个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相同,相加的得数相同;两个数在算式中的位置不相同。

小结:从这幅图中,我们知道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在加法算式中,相加的两个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

2.教学6-1和6-5。(1)师指导学生摆圆片列算式。

让学生动手先摆出6个小圆片,然后用手分出5和1。

师: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左往右看,6分成了哪两部分?从6里面去掉被分出去的部分,还剩下多少个小圆片?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算式? 列式:6-1=5。

师:如果我们从右往左看,情况又是什么样的?你能列出算式吗? 列式:6-5=1。

(2)计算6-1时,怎样想最快?(6可以分成1和5,所以6-1=5)(3)6减5为什么等于1?你是怎么想的?(6可以分成5和1,所以6-5=1)③视频演示。

师: 这是我们的想法,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小男孩与小女孩是怎样说得吧?

播放视频。

师:为什么同一幅图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减法算式?

学生讨论并交流。

(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顺序不同,所以能列出不同的两个减法算式)小结:从小圆片图中,我们知道从总数去掉部分,求另一部分,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总数里去掉左边的部分,就得到右边的部分;从总数里去掉右边的部分,就可以得出左边的部分。

3.教学4+2、2+4、6-2和6-4。

(1)出示教材42页小花图:左边4朵小红花,右边2朵小黄花。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2页,仔细观察。一共有多少朵花?从左往右看,你能列出什么算式? 列式:4+2=6。如果从右往左看呢? 列式:2+4=6。

(2)比较4+2=6和2+4=6。

师:如果不看图,怎样想4+2等于几呢?怎样想2+4等于几呢?(师从6的组成讲解)(3)师:如果去掉2朵小黄花,还剩下几朵小红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2=4。

现在,老师去掉4朵小红花,还剩下几朵小黄花?怎么列算式? 列式:6-4=2。(4)比较:6-2和6-4。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两道题目的?

小结:同一幅图,观察角度不同,我们不仅可以列出两个加法算式,也可以列出两个减法算式。教学3+3与6-3.师:我们先摆了什么? 在摆了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生:我们先在左边摆了3个三角形,又在右边摆了3个三角形。

师:怎样列算式呢? 生:3+3=6; 6-3=3.师:为什么这幅图只能列两道算式呢? 生答。

小结:当左边的数量与右边的数量相等时,这幅图只能列2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

四、拓展运用 1.摆一摆,填一填。

1)出示情景图一。左边摆了2个三角形,右边摆了4个三角形。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吗?

2)出示情景图二。左边2只蝴蝶,右边5只蝴蝶。(1)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写出算式吗? 2.看图填一填(一图四式)。

出示情景图三。左边3个苹果,右边4个苹果。你看到了什么?你能快速写出4个算式吗? 应该注意什么? 可以怎样列算式?

▲ △ ■ □ □ △ △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分别列出4个算式。从颜色角度:有2个黑色图形,有5个白色图形。从形状角度:有4个三角形,有3个正方形。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1:今天我知道了一幅图能列四道算式。

生2:6和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上一篇:融雪剂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下一篇:小学三年级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