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2024-04-29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通用12篇)

篇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初中语文教研论文:

谈谈初中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主要是靠文化来维系。纵观当今世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就越珍惜。未来社会将越来越强调人才的文化素养,加强文言文的学习,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有效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感悟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认为应该“咬定‘根本’不放松”。以下是笔者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现代学生而言,文言文属于陌生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将枯燥的内容放置在生活之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轻松、愉快而又严密、系统的氛围中学习,最终达到教学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美读法。古人云:“读古人文字时,便设以此身代古人说话,一吞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教师范读时必须美读,读出神韵,读得摇曳生姿、回肠荡气,让学生不仅听出语气、情感,还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2.表演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进行即兴表演。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使楚》《郑人买履》等课文都可以运用。

3.绘画法。许多优美的文言文都可成画。如《记承天寺夜游》《爱莲说》等文章都可以让学生用手中的笔画出精妙的图画,在挥洒自如中,让陌生的语言真实地展现面前,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尽情地翱翔。

二.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

正确朗读文言文是学习文言文的关键。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必须要求学生学会朗读方法及注意点,如:正音、停顿、语速、节奏等,必要时可适当加入体态动作。

不少学生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会读就行。其实不然,学习文言文一定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言文要求掌握的知识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了。更重要的是,通过诵读和背诵可以学到古代名篇的构思立意、布局谋篇、语言修辞等方面的要义,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加强诵读和背诵,指导诵读时要求学生要读出抑扬顿挫和感情,而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学生诵读的文言文多了,对文言的语言感知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文言文的阅读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

三.教师要解疑答惑,指导方法

古文化浩如烟海,教师永远讲不完,这就要求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其学习能力,使之借助工具自己探索历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指导学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例如学习《马说》《爱莲说》之后,要归纳说明,“说”是古代文体名,跟现在的杂文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文言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如:一词多义,特殊的文言句式等。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类化和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以学习文言词语为例,文言词语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等。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学会归类和积累。考试时不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题,但题目答案在课内,要想考出好成绩,就一定要牢固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方法便是分类归纳,加强积累。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文中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多。如“以”、“之”、“而”等等。这些文言词句很容易记混淆,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该词有几种用法,分类记忆,这样就能事半功倍了。日积月累,收获是非常大的,天长日久,效果将更可观。

四.联系生活学习文言文

“文言”和“白话”二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血缘联系。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学文言。

以学习《幼时记趣》一文为例。文中“以丛草为林”中的“以„„为„„”是常用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把„„当做”。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接触,“八荣八耻”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媒体宣传的主题,被配曲传唱,学生早已理解并记忆。本文中的“以„„为„„”与其中“以„„为„„”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教师把文言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加强了记忆效果。

总之,笔者认为学习文言文,离不开文言基础知识这个根本,只有“咬定‘根本’不放松”,在此基础上活学活用方能学好文言文。相信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文言文教学将成为语文教学园地里的一枝奇葩,绽放异彩。

篇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一、课前预习,引导学生发挥自主性

预习在整个文言文教学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课堂的学习扫清障碍;另一方面,充分的课堂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跟随教师讲课的脚步,良好的吸收课堂知识。针对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教师可以在预习阶段起就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改变以往一味灌输的做法,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查阅资料,学会独立解决阅读中的难点和重点。布置预习作业时,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提出一两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去思考,并标注出疑点难点,留待课堂一一回答。

二、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习,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文言文篇目的数量很多,涉及的文学体裁也非常多,字词句知识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的教师老担心学生不懂,讲课时采用传统的“灌鸭式”教学方法,其效果非常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上新课前的一个星期,教师可以编写每篇文言文“导学案”,指明每篇文章的学习目标、重难点、特殊句式、重点文言词语、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的问题给学生,让学生自读的时候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初步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及主要学习内容,提高自习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传统的录音机、小黑板、投影仪辅助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学新课改也不能局限于简单的声音和图象辅助。所以,在教案设计中应当充分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多媒体来辅助教学。

四、善于引导,以教学提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提纲只是主线,很多知识都是通过归纳以后才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文言文词语的。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也成为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所以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结合教学提纲去归纳是文言文教学方法的一大课题。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加深对字词读音、字形以及作者的感情的掌握

教师范读、听录音机,让学生在“三读”(早读、午读、晚读)的时候能多次、反复朗读文言文,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和强调朗读的语速、语调,让学生能在准确朗读是基础上感受作者的感情。

2.让学生查阅文具书,翻译课文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进行简单翻译,训练学生边朗读边理解意思,这样学生对文言文的.字形、字音、字义,甚至一些重点的文言词语都能掌握。

3.引导学生在掌握本篇课文知识的同时,联系学过的文言文的一些词语进行知识点的归纳、积累

文言文的实词、虚词非常繁杂,想要学生能系统的掌握文言文的词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归纳,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讨论,教师在讲解练习的时候可以表扬学生,纠正学生归纳知识点时出现的错误或不足。

4.让学生分析文章,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根据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是文章的主要提纲,让学生据此去分析文章,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纠正后再让学生自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外作业,把归纳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课堂内、外一条龙。

5.加强当堂训练和课外训练

文言文的训练主要有理解内容、翻译字词句、掌握重点的词类活用、背诵默写、读后感等。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去训练,内容容易理解,翻译也比较简单,词类活用也能互相结合运用,背诵默写也能迎刃而解。读后感可以利用作文训练来完成,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写作、教师讲评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读后感的训练效果。

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应该多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辅导,通过作业训练、作文训练、单元测试或月考等形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争取能“日日清”(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月月清”(当月的单元测试或月考发现问题当月解决)。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也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可能永远停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的浅见只代表我个人观点,相信会有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加入到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大潮中,让文言文的芳香能飘散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周成荣.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0:82+219.

篇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一、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关键

由于文言文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难懂, 因此对于教师来说, 在学习文言文之前, 就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上一堂名为欣赏课, 实质是让学生入门的课, 老师在上课之前多收集一些趣味性强的关于文言文的资料, 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比如, 在学习《论语》之前, 可以让学生先搜集孔子的箴言, 上网了解孔子生平。由老师制成课件, 利用多媒体教室展示孔子的图片, 配上老师的讲解介绍, 让学生了解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打开学生喜欢文言文的大门, 让学生看关于文言文知识的光盘, 另外, 老师还可以搜集关于文言文的趣味知识, 介绍给学生。

二、把握基础知识

对基础知识的把握是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 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老师在指导学生掌握时第一步是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作者的写作动机是什么, 又是在什么样的情感基调上写这篇文章等。写作背景只要能被学生掌握, 它必然会引领学生去分析体会, 对阅读理解很有帮助。如在学习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 我们如果从写作背景入手, 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因被贬谪, 致其心中抑郁, 无法解脱, 末了只能寄情山水, 用以排解心情。这样我们后面的教学就能驾轻就熟, 学生也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何将小石写得如此的清怆幽邃及作者又为何觉此不可久居了。第二步是熟悉课文内容, 了解重点字词和语句的意义。老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识记以上知识点。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往往会走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试想我们整个初中阶段要学的文言文字词句数量如此多, 谁能达到要求?在句子理解上我认为我们应教给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 对于一句话主要应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 其次在对字词的理解上我们要给学生进行分类讲解:1.通假字;2.一词多义字;3.古今字;4.实词的活用;5.虚词用法。这几类字是中考的考点, 要在讲解时给学生归纳, 平时要他们去运用, 加深理解。第三步是背诵, 就背诵而言, 要讲究侧重法, 老师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背, 应给他们提出重点, 引导其体会掌握。如在《出师表》中要让学生记住的应是作者给后主的几条建议和作者陈述身世及谈出师目的那一部分。当然课本要求背的文章都是美文佳段, 我们在侧重记忆时别忘了要让学生先对全文细细品味一番。第四步是语法知识的讲解, 对于初中生来说, 古文中应掌握的语法是修辞、句式。在修辞上, 老师应对互文、对偶多做提示, 句式主要掌握省略、倒装、判断等句型。

三、班级交流, 化解疑难

学生在对课文有了基本了解之后, 仍会有疑难问题或是认识偏差, 这时教师不应马上给他们答案, 而应先让学生自己解决, 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学生分组互相交流, 提出各自遇到的疑难问题, 讨论得出结论。在班级交流中,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同时其他学生倾听, 找出和发言的同学不同的内容, 教师组织学生辨析, 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 学生不仅学会纠正了错误, 而且能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讲解帮助学生解决, 引导学生感悟文言的魅力。

四、分析写作手法

古文的写作手法和现代文相比大同小异, 老师要根据实例多给学生讲解。如, 对比: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用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览物之情作对比, 体现自己豁达的胸襟;衬托:周墩颐的《爱莲说》中作者用世人对菊花的爱和世人对牡丹花的爱反衬出了作者洁身自好和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借景抒情:郑谷在《淮上与友人别》中通过依依的杨柳抒发了与友人惜别之情。准确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五、切合实际, 教会方法

文言文教学应该教会方法, 让学生受益。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是采用“满堂灌”, 是教师逐字逐句的翻译, 对号入座, 学生则一字不漏地记下, 使得文言文教学枯燥乏味, 导致原文、译文的分离, 其结果必是事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我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懂规范语言。要求学生看懂课文注释, 借助工具书, 联系语言环境, 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学生模糊的地方, 则由教师答疑点拨。在此基础上, 用现代汉语语法要求, 引导学生增补、调配, 达到疏通文意的目的。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 首先对照注释, 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 适当调配调序;最后按照语言规范要求, 作出增补。

篇4: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关键词】初中 文言文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6-0187-02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令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极为头疼的问题,文言文晦涩难懂,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提不起兴趣。学生对文言文望而生畏、敬而远之。下面,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以期能与诸位同仁共享。

1.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明白这句话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往往会忽略这句话的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更加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不理想。特别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更多的是注重对基本知识的传输,而没有顾及学生的想法,比如,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好处是什么等等,造成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甚至有学生产生厌学等情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初中时期由于学习科目的增多,学生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大,许多学生都想去看课外书来缓解压力。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途径:我国文学的发展是由文言文—半白话文—现代文这样的顺序发展的,而我们接触比较多的就是现代文,想学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半白话文这一媒介,比如推荐学生阅读通俗小说《水浒传》《西游记》等章回小说,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汉语知识,还能慢慢转换他们的观念,让他们对文言文不再恐惧。长期以来,就可以推荐他们阅读《古文精选》或是教师选一些经典的文章让他们练习阅读,让他们发现古文的经典,并逐渐爱上古文。初中生的思想正处于英雄主义泛滥阶段,对好的事物就有崇拜的观念,我们也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多找些好的例子,比如,某年中考一个学生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点点技巧,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随时随地地引入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如此一来,教学的效果就会好很多。

2.重视诵读,打好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诵读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文意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诵读要以理解为基础,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情操上受到了陶冶,心灵上产生了共鸣,这对他们的朗读、背诵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会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朗读、背诵中去。而缺乏理解的朗读、背诵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这个效果的,只会事倍功半。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带。字音读准确,是诵读的起码要求,让学生认真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如不先解决这些字词的语音问题,那就根本谈不上诵读。在进行诵读时,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诸如:化整为零,分段背诵;相互背诵,查漏补缺;反复背诵,突破难点,以及理解记忆法、尝试记忆法和协同记忆法等,来提高学生背诵的实效。同时要注重启发、诱导学生掌握文言文所特有的语言规律、思维规律和表达规律,如: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的使用,古今词义的变化,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一些特殊句式等。在朗读时就要注意语气和情感的变化,通过语气和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

3.以今度古,拉近距离,强化教学有效性

来自遥远年代的文言文,其文字和说话习惯都与学生生活中接触的语言文字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陌生、难理解、不好掌握、费时多而收效甚微等原因,使很多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望而生畏,从而严重影响到文言文的学习动机。心理学认为:“经常失败的体验,最终将引起回避和退缩反映,让学生丧失学习信心。”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从细小的成功中获得学习的信心。

美国著名教育家西尔伯曼在《教室里的危机》中指出:“所谓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指教师并不是全部知识的源泉,教师不包办代替,而是采取使学生的学习变得容易的形式。”在文言文教学中,笔者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例如:在教《两小儿辩日》时,笔者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笔者找出四位学生,分别扮演小儿甲、小儿乙、孔子和懂得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初中生,围绕“太阳究竟是初出时距离我们近,还是日中时距离我们近”这一问题,各持观点进行辩论。活动中,形象生动的表演代替了教师单一形式的讲解分析,吸引了学生,从而成功地让学生们的表演带领大家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久远的古代,亲身感受文章所描述的人、事、物,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得来的理解印象深刻,不易忘记。

其实,角色扮演的形式非常多,除了扮演角色进行辩论外,还可以让学生排演课本剧,扮演导演给同学们说戏,扮演说书人讲文中的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堂既气氛活跃,又能帮助学生在表演与观赏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解读文本,从而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4.积极引导学生体味文言文的美,优化教学效果

4.1听读探寻美。教材配套的朗读磁带效果较好,课堂上可采取这种配乐听读,特别是教学那些短小优美的抒情小品,更是适宜。以《陋室铭》为例,在幽雅的古乐曲中,声情并茂的朗读,聆听此铭,更觉情与景会,事与心谐。听着听着,不觉此室之陋,但觉此室之雅。眼前浮现:环境之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人文之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心境之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全文抒发了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俗的可贵气质。为了强化这种感受,可重复播放,并让学生闭上眼睛,默默地体会,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像,与作者“心灵沟通”。

4.2议读体验美。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读并相互讨论来感受美点。具体可用说、读、论、评等方法。如上《口技》,告诉学生描写的方式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对口技表演的精彩描写,由于文字浅显,完全可采用“说、读、论、评”方法。第一阶段:要求学生把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字找出来并把阅读的初步感受告诉同桌,然后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第二阶段:由每个讨论小组推荐一至二名学生上台陈述小组的审美体验结果;第三阶段:学生审美信息评述。由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讲评,或由学生进行评点。在这里,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课堂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鉴赏、自主审美活动。

4.3品读再现美。“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通过语言文字,看看那充满诗意的画面”,人们欣赏文学作品,是从形象感受开始的,形象作用于读者的感觉和感情,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于潜移默化中逐步体会到包含于其中的思想。在对文言文精彩片断的欣赏上,尤其要加大对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让他们有品读的意识和方法,具体可从文字语言、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

只有放手让学生试着去体验文言文的美,融入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并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

5.加强文言文知识的归纳积累,做到融会贯通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一样,都是我们民族的语言,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言文教学应以人为本,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其中。

5.1传授方法,学会翻译。教授文言文的时候,如果一字一句的翻译会使学习变得枯燥,须教会学生自已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为重,意译为辅,翻译要忠于原文而又符合当代汉语的规范。但总体而言,翻译都应做到流畅、准确而又有文采。传授翻译的文法,让学生自已去译文,并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去查找词义,而教师只需对一些疑难句式等做一些点拨。在此过程中,如遇到一词多义等特殊情况时,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和探究,并及时总结文言文语法。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学生对文言知识的巩固,并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5.2重视基础知识。对于文言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语文教材所重视的方面之一。如在文言文的作业中,《晏子使楚》对四个“之”字进行解释的题目(苏教版教材),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关注“之”字在文言文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懂它的各种用法就无法正确解读文章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对文章的理解。

5.3让知识更加系统化。在学习掌握文言文的知识要点时可采用符号笔记法,使用统一的符号在课文中圈画等,以不同的符号来做标识,便于课后的归纳和复习。通过日常的积累,学生们可以把新老知识加以联系,并深入理解和吸收,做到融会贯通。这样的归纳和积累,使学生们感到条理清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探求新方法,让学生有兴趣、主动地去学习,并在学法加以指导,逐渐打好文言文知识基础,使学生们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中国古代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刘花存.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05期

[2]杨勋.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J].学周刊,2011年29期

[3]王瑞霞.初中文言文教学浅探[J].科技资讯,2011年15期

篇5: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读懂文言文,并且掌握其中的语言规律和思想内涵,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文言文学习策略。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师引导学生夯实基础,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及采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掌握文言文中的字词、句型、思想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实现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掌握。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夯实基础;自主探究

文言文是一种比较简练的语言,它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和写作意图,可是很多学生对文言文是望而生畏,把它看做是难懂的天书,面对文言文学生不知所措。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领路人和指导者,为了增加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在思考中掌握词汇的用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潜能。文言文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文章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思想和认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探究中,通过自主思考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理解文言文内容,并借以传授中华民族积极的思想文化。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发挥其对学生的愈合美育教育作用。下面谈一下本人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夯实基础,帮学生把握好字词关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发展演变为现代汉语,既有不变之处,也有变化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变化之处,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和根本。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些语言基础在学习和探究中才能够灵活应对,轻松理解。为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好字词关,让学生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以及一些常用的虚词和实词的含义。这些词汇是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词汇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它的用法,在运用和理解中才能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在具体的理解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实词和虚词的翻译,促进学生能够掌握词义,理解文章。在翻译实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语境分析法来探究。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很常见,要确定一个实词的词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作分析,要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阅读过程中可以利用上下文来求解。还可以采用词类活用法,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具备了另一种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这样一类语法现象。当文中的实词按其本义、通假等都无法解释时,学生可以从此类活用来考虑。

在理解句子中的虚词时,教师要关注有些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某种语句中可能不再是虚词、而是实词,因此,学生必须要根据其具体语境加以区别。如“佯狂不知所之者”中的之为动词,意思是“往”。再如“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是动词,意思是“亲附、亲近”。多数情况下,虚词与实词的意义相去甚远,根据词语的意义就可以区别。学生可以理解这些词的用法,理解起来文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掌握文言文基本句型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学生的探究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思考,促进学生能够在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地积累语言知识。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在思维上会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够把自己的理解运用到阅读文言文文章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学生的思考,学生会认识到一些文言文中经常会出现的基本句型,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成分省略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

学生要通过自主探究掌握根据语法功能辨别句式的能力。要想正确理解并翻译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必须掌握现代汉语语法及句子结构的知识。倒装要以现代汉语主谓宾定状补的常规顺序作标尺来判定,如果宾语跑到谓语或介词前面去了,就教宾语前置。被动句指谓语动作的承受者是句子的主语而非宾语,翻译时要注意加被动词。与此同时,学生要分析语境,根据语感辨析。有些被动句,语句上没有特殊的语音标志,就要凭借语感,即意念上的被动句,必须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如“戍卒叫,函谷举”,可依据上下文的理解,“举”的前面加“被”,函谷关不能发出动作行为,只能解释为“被攻克”。有些判断句式既不用判断此,也不用语气词,也可以通过上下语义直接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

三、合作学习,提炼文章思想和中心

新课改倡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在思考中掌握文言文知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彼此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分享知识,开阔视野。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会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思想,进而形成全面的理解。学生的交流会让学生对知识不断地进行加工和处理,从而提炼出重要的信息。

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时间,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通过合作的方式去理解文章的含义并体会文章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感,促进学生在讨论中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和信心。学生通过合作分析会深入文章的主题,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会畅游在文本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体会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学生的沟通讨论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久久难忘。

四、师生互动,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苏霍姆林提出:“教师要把人类的智力财富传授给学生,并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点燃求知的欲望和热爱知识的火种。”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课堂互动和探究,促进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交流下成为学习的主体和课堂的主人。教师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路,帮助学生进行探究会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会轻松地找到学习思路,产生灵感和探究动力,进而深刻地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写作目的。

在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时学生可以采用析意图的方式,有关历史的文章或多或少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时代的烙印,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因此学生要认真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分析时学生要抓关键,在文言文中,大多有对人物、事件的评价性语句以及一些抒情、议论性语句,抓住这些体现文章中心而又分散在文章各处的关键语句是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共同去讨论文章三、四两段写了什么内容和上文有什么联系?他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体会,形成师生互动。通过对于文章的探究和讨论,学生会探究出文章中描写了洞庭湖景色阴晴的变化以及迁客骚人登楼时不同的心情。文章先写了霪雨霏霏,迁客骚人会“物悲则己悲”;后写了春和景明,迁客骚人“物喜则己喜”。学生在互动分析中透过了文本中的现象,看到了文中本质的信息,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总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探究,不断地积累,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础,提高语言技能。学生也可以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在互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和进步,让学生文言文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年05期

篇6: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语文课程的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使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我们必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凸显“语文味”。

何谓“语文味”?程少堂先生在20xx年就作了阐释: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共存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简言之,“语文味”就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及其带来的愉悦。

然而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执教者对于语文本体把握不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产生了非语文的体验,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自然科学课、活动课。那么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文本的类别进行课堂“语文味”的规划,因为学生是主体,文本是媒介,而执教者只是主体通过媒介获得体验的引领人。基于以上认识,我尝试抓住初中文言文本的特点,去探究“语文味”的构成要件。

新课标对初中生阅读文言文本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由此可见,初中文言文本在内容及作者写作主旨上并无多大难度。如果把凸显“语文味”的立足点放在这里,显然会让学生觉得太小儿科了,从而有索然无味之感。那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语文味”立足点在何处,或者说它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初中文言文教学“语文味”的构成要件。

一、文本朗读,融化“语文昧”

“语文味”源自文本,固于文本,唯有朗读,方能融化。文言文本的精炼,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言简意赅,并将其内核全浓缩在寥寥数语之中。而朗读则是一项最基本、最经常的言语活动,也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叶老曾说,学习课文的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文章之大概”。这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总体印象。在学生初步了解文本的基础上,抓住文本中的关键之处让学生反复读,并在朗读中穿插引导、讨论等活动,使学生从朗读中得到体悟。这样学生就能内化文言文本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感知“语文味”。

我在教授《三峡》一文时,抓住文中描写三峡两岸之景的四字“清荣峻茂”做足文章。先指导学生把握该句的节奏“清/荣/峻/茂”,而后要求他们反复朗读,并在朗读中领悟要旨。通过读和悟,学生认识到这四个形容词分别写的是四物:“清”字写水,“荣”字写柏树,“峻”字写山,“茂”字写草。通过引导,学生能感受到三峡两岸之景的美丽诱人,也能触及“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一“语文味”的内核。

古人语:“熟则能悟,悟则能化。”熟读文本,辅以感悟,定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文言文本的“语文味”。所以,对于文言文本,我们应该反复地读,饶有兴趣地读,直到在朗读中获益。

二、词句品味,酿造“语文味”

人选教材的文言文本文质兼优,语文教学不但要关注文本“言语内容”,更要关注“言语形式”。品味词句,也就是品味词句的.表现力,品味遣词造句之妙、谋篇布局之美……文言文本词句精炼,意蕴丰厚,如果在授课过程中不引导学生品味词句,学生收获的仅仅是识文知意而已。那么如何品味词句呢?可以将品味的立足点放在精彩的词句上,可以放在写法的独特之处,可以放在句式的变化上,也可以放在词句别具一格的修辞上。运用增删补换的方法,通过对词句的比较、分析、理解,从而感知、领悟文言词语丰富的生命活力。

例如,《咏雪》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一句中,“寒雪日”“内集”就值得品味。“寒雪日”意指:(一个)下着大雪寒冷的日子;“内集”意指:召开家庭集会。原本简简单单叙事的句子,一下子因“寒雪日”“内集”而内涵丰富。细细品味这两个词,我们似乎能够感受到谢太傅一家人在飘雪的日子里围着火炉讨论诗歌的其乐融融。如果将“内集”改为“集会”,就没有这样的效果了。品读“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神似胜于形似的道理。通过品味词句得到感悟,再将种种感悟糅合起来,语言就不只是静止的符号,而成了立体的、具体可感的画面。“语文味”就像一杯曲酒,由“五谷杂粮”酿造而成,品之醇香绵长。

三、丰富想象,升华“语文味”

凸显“语文味”,还需要丰富的想象。无论是朗读文本还是品味词句,均离不开想象。想象可以使深奥难懂的内容通俗易懂,令人回味无穷。如我在教授《湖心亭看雪》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运用白描手法时,要求学生根据原句展开想象描述出“我”所见之景。学生听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够用铅笔在白纸上勾勒出所“见”之景,并且能够理解白描“不加雕饰,不作渲染,朴素简洁”的特点。想象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领域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对《公输》中墨子、公输盘、楚王之间的语言描写展开想象,学生就会置身于那场千年之前机智的雄辩中,仿佛看到足智多谋的墨子在义正词严地阻止阴险、狡诈的公输盘帮楚王攻打宋国,亦能看到公输盘、楚王理屈词穷的窘态。

在引导学生想象的时候,千万不要固化学生的思维。某位教师在讲授《与朱元思书》时,可能觉得文本对于富春江美景的描写不够直观,而向学生配以音乐展示几十幅富春江景图。学生在课上是活跃的,对美图赞不绝口。然而课后,他们只记得定格的画面,损失的是文本带来的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教师在解读初中文言文本时,一定要充分为学生考虑,不要为了图省事而扼杀学生的想象力。

四、节制拓展,凝固“语文昧”

篇7: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体会论文

摘 要: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个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的难点。初中所学的许多文言文,对于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有很大帮助,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观。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重点抓好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才能提升我国中学生的总体语文水平,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文化。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方法;初中语文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增加广大中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初中文言文一直都是教学过程中备受争议的模块,我国以往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都有点差强人意。文言文实词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想要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就必须了解和掌握好实词的翻译和解释方法。为了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方面的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加以合理化的指导,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文言文的有关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初中生现有知识的局限性。

一、着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文言文的学习是比较晦涩的,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此,相对于教师而言,必须要培养起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找好让学生正确入门的方法,在课前收集一些比较有趣味性的资料,教师讲课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在学习《论语》前,教师可以制作课件,也可结合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孔子的照片,再加以富有趣味性的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到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而且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热情。

二、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阅读理解以及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基石,同时也是中考中的重点。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及顺序,要先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动机,还要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体会,对于阅读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一部分教师会在教学时进入误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讲清侧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教给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正确思路和方法。

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提供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结合,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信息,但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真诚地对学生,理解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师生之间平等民主相处,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给学生一个自由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出疑问,并且适度地进行表扬,对于学生说错的问题要委婉的指正并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要告诉其今后应努力的方向。长此以往,课堂会形成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素养,通过发挥自身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做好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反思者、促进者、指导者的角色。在传授文言文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经验以及知识,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需要,充分准备,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五、班级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基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还会有部分疑难或是认识的偏差,教师不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应该让他们自己考虑,积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学生可以划分小组互相交流,讨论各自的疑难问题,从而得出结论。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要勇于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他同学认真聆听,教师可以组织他们答辩,不仅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学生学会了纠正错误,而且在沟通交流中获得了新的知识。如果有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并协助解决,积极引导学生去感悟文言文的无穷魅力。

在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不仅是一大重点,还是一大难点。怎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以及水平,已经成为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话题。文言文经过了几千的不断传承,已经成为了我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它拥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莘莘学子学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优秀素材。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应主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和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挥文言文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连为强。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版,(10)。

[2]胡艳梅。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版,2012(07)。

[3]张爱玉。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版,2012(05)。

篇8: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探析

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传统的语文教法因为过分注重分数, 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提高, 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作为语文教师, 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把学习兴趣调动起来, 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众所周知, 文言文且语言大多简约、精深, 学生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有一定的积累, 读起来枯燥无味, 不知所云。产生厌恶情绪, 而出现谈“古”色变。所以, 在文言文教学中, 提高学生兴趣, 挖掘有趣东西就非常关键了。如教《岳阳楼记》一文时, 可先通过多媒体技术, 利用媒体的声色形兼备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美丽的图画, 动听的音乐, 动人的画面, 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声觉, 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风景中。特别是视频配合的朗诵, 把洞庭湖的开阔, 岳阳楼的四个时节不同的景色展现出来, 不但先入为主, 而且学习的效率是非常明显的, 在上完新课后, 我检验过学生学习的效果, 大部分同学可以背出文章的一半, 少部分学生可以把文章背出来, 而且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非常有感情的, 配合画面, 真是身临其境。带着愉快心情, 很快进入学习的角色, 效果非常明显。

二、品味体验, 读出美的享受

文言文的诵读, 最基本的要求是读准字音, 句读正确。这和词的理解、句的理解都有紧密的联系。仅仅如此还不够, 还要能读出文言文的情味, 在读中发现问题。要读出情味, 就要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揣摩语言的运用;要在读中发现问题, 就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就要在读中有自己的发现。如“五十步笑百步”“庖丁解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这些成语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又如“窝里斗”“鸿门宴”的学习, 形象生动, 因此教师要发挥文言文美的一面, 潜入文本, 深入开掘, 开阔美的视野, 发现语文美的风景, 引导学生去展开审美鉴赏。

三、质疑问难, 讨论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 共同参与,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善于质疑, 共同讨论, 在文言课文教学中, 疑难问题特多, 培养学生自己要有主人翁态度, 遇到问题不是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加强自身修养,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篇9:探析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方法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一两个单元的古诗文课程,而且在初中语文考试试卷中,文言文考题的分值也不少,不管是在课本中所占的比重,还是考试中的分值,都说明了文言文的重要性。另外,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即学生要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了解文言文的表达风格,以及领悟作者在文本中流露出的情感。因此,探索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方法,是初中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文言文的特点,采取有效方法开展教学,以期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加强对学生古文诵读的指导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有效方法,反复诵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而且对他们培养语感和想象力、积累文学知识有着很大的帮助。此外,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言文内容较为浅显,注释比较翔实,而且可读性较强。因此,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教师可以从诵读入手,首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通假字、古音字(人名、地名、官职、器物等),如果学生不能够了解这些字的真正读音,就不会流利正确地诵读课文。其次,采取各种诵读方式。诵读的方式有好多种,比如,教师范读、教师领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等,对于文言文的诵读,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试读一遍,发现学生读错的地方,并予以纠正和指导,接着教师范读,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读音、停顿、语气等,然后再让他们反复诵读,通过文言文构词造句的特点、声调、节奏等深化字词句义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和情感。比如,在教学《醉翁亭记》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从醉翁亭周边环境的描述中,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文章的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意境美和人性美。

二、夯实基础,教给学生理解词句的方法

虽然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学习的难度较大,因为他们的知识积累有限,对工具书的使用不够熟练,因此,文言文教学应当先从基础入手,由侧重于翻译课文、分析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转移到基本字词句的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日积月累地培养他们文言文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这些字词句是经过作者精心打磨而创作出的,掌握这些重点字词,对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以文言文的重点字词句为主线来组织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展开教学,并及时帮助学生总结,进而使字词句讲解和训练落到实处。其次,文言文中的关键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常常有一词多用、一词多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比较来确定其具体含义,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词汇的用法。此外,当某个字或词语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其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和意义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并找出规律,进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视积累是学习语文知识的有效方法,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广泛,离不开平时的积累和训练,尤其是文言文学习,积累的作用和重要性更加突出,可以说,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如果平时不注意积累,没有打好基础,学生会越学越吃力。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查资料和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大包大揽;第二,教师要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不要逐字逐句地讲解文言文,面面俱到的灌输只会使学生的思想更懒惰,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第三,教师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习得的知识要比从老师那里得来的知识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

以上只是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对初中文言文教学总结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还有很多缺陷和不足,当然,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方法也远远不止以上几种。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对文言文有足够的重视,就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离.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

[2]刘甦.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新探[J].考试周刊,2012,(46).

[3]王玉追.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探究[J].文理导航旬刊, 2014,(6).

篇10: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反思

回顾本周的文言文教学,有如下的感受:

1、文言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直到可以达到背诵。诵读训练是文言文教学需要非常重视的,只有诵读,才能合理断句,弄清意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好早读,唤起了同学们的诵读热情。利用了各种诵读方式,比如听名家阅读去模仿,从而揣摩文章感情;大家齐读,读出气势;个人领读,感染全体……调查本阶段的学生的诵读情况,发现熟练诵读的课文知识掌握比较好。

2、掌握课本知识,重在迁移。

古文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是一重头戏,但文言文历史久远,与现代汉语在词义、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别,学生难以理解掌握。文言文复习费时多,收效慢。成为学生的一大难题。我认为文言文学习重在课本。课本熟悉,知识点就掌握了。再加上技能技巧的训练,文言文做题的收效会很大。因此,文言文教学时一定给学生讲清“熟悉课文,灵活迁移”的原则。本阶段讲课时我就着重强调学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的前提下,重点掌握词语句式。一个月下来,学生也就形成了学完每篇课文后整理重点的习惯。为学习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3、文言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亟待解决。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老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感情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成涣散状态,说到哪里算哪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这种课堂教学导致文言文的美感丧失殆尽,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篇1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初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

一、重诵读更重理解,采用固定程序阅读法

可以对文言文采取固定的阅读法,(1)标题;(2)作者;(3)出处;(4)基本内容;(5)文中涉及的重要史实;(6)文章特点及有争论之处;(7)文中的观点及可取之处。由于这七项内容中,不单要有一般记忆,还需要有思考;要边读边思索,取其有用的信息、资料,同时也略过其对自己用处不大的内容。所以用这种方法去教学生阅读文言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而且对学生理解文章的能力也能有效提高。

二、重讲解更重理解,采用讨论式阅读法

新大纲、新课改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文言文讨论式阅读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强调基本阅读方法的自由选择和灵活多变的指导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操作中,可经采用“通读全文--初步感知--互动感悟--局部突破--鉴赏创造”的策略步骤。其基本形式如下:

(1)通览全文,初步感知:以学生的习惯、情趣和对课文的熟悉程度选择朗读、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获取初步印象--题材、内容、思想情感、艺术手法。

(2)互动感悟:把阅读所得以及产生的联想和想象在课前或课始向大家宣示,生生、师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对文章内容、结构等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能通过复读印证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或提出更新更深的感悟。

(3)局部突破:教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针对学生异议或重难点,对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突破口进行引导分析,可以抓住时机,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这既是阅读技巧的指导,又是阅读能力的练兵。(4)鉴赏创造: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达到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的,而且还应该学习文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写作知识、领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以至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三、重课内也重课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所谓“立足课内”就是采用“分层阅读法”进行教学。教师实施这种阅读法时,课前要给予明确提示,明确阅读要求;课堂要教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具体操作法是:

(1)第一遍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明白它的音、形、义;

(2)第二遍细读全文,疏通文章大意,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初步把握文章中心;

(3)第三遍精读全文,试找出文章中的重点句,并将自己理解中的难句梳理出来,准备在课堂上提出来并解决,再试着说明文章的写作特点;

(4)第四遍速读全文,把课文内容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所谓“向外延伸”就是教师让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环节的教学任务之后,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一点拨、讲解,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使之能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

篇12: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论文

文言文在初中教学之中作为语文重要的组成成分,不论是在考试还是在书本中文言文所占的重要性都是非常大的,本文中将针对文言文的开展对于学生们的好处以及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教师教授学生课程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将文言文细细的领入到我们的语文学习之中,接下来的本文中将针对文言文教学做出一些分析与阐述,使得我们更加了解文言文。

1.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1.1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起辅导作用

对于文言文学习来说,朗读是提高其相应能力的最快速方法,因此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为学生安排朗读任务可以使其对文章大意有一个较为整体的认识,另一方面,自主朗读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文言文学习能力,真正做到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注释进行理解并时时对学生的朗读理解情况进行了解与个别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集中注意力,能够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另外,教师应当提醒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及时对自己进行提问,以减少其学习中的问题,避免低级错误,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1.2课中慢慢的品读文章,体会其本层含义

对于每篇文言文短文来说,都具有它的表面意思,基本上按照注释解释出来的就是表面意思,表面意义十分简单,只要将所有的解释按照语句的顺序排好序,就是表面意义,在结合语法与使用的特点便能够解释出来,但是每篇文章不仅仅有它的表面意思,还有一层深层含义,这就需要读者根据作者所处的背景以及作者的性格特点做出分析,结合文章的表面意思,然后再根据一些文章中给出的线索,将文章的表层含义加以探索出来,使得学生在文言文学习的路上更提高一个台阶。

1.3课下使得学生们锻炼自己的平时摘抄习惯

对于文言文来说,它其中包含的词语中大多数都是身处在不同的文章中表现出来的含义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就需要学生学习时对于词语相同但是文言文含义不同的字体加以区分,在区分的基础上还要加以总结,记录清楚词语所出现的句子,结合语境记忆它的多层含义,使得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词语的使用方法、辨析知识点以及其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现的不同词性。因此,指导学生使其多加锻炼其课下的语文能力,养成摘抄文言文的习惯对于初中文言文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4师生合作,加强沟通

以往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教学实际往往是教师课上满堂灌式的讲授知识,照常下课,然后学生课下忙于别的科目或者自己其他事情,师生之间交流甚少。这种教学模式有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其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因此,现代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合作型的文言文学习模式,加强彼此之间就文言文学习的沟通,促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动力提升,减少其压力与厌倦,同样地,也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2.改变教学的氛围,使得课堂更加活跃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多是呆板的,尤其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上,学生们也会容易提不起精神,使得效率大大的降低,而且课堂的秩序也很难维护,由此可见,传统的初中教学对于初中生们接受文言文是很有挑战性的,因此,一定要改善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的速度越来越快,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极大提升。提高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与自主性,离不开良好而活跃的课堂氛围的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获得积极好学的学习态度,对文言文学习来说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与激情。因此,文言文学习时即便学生遇到些许问题,也能够积极地自我解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中一定要重视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文言文教学现状。

3.结语

上一篇:西学东渐下一篇:读夏明翰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