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2022-08-06

第一篇: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最终版)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文言文教学

【摘 要】中考文言文阅读得分率一直处于低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如何提高?本文试图从师生两方面来探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学习主体;有效课堂

新课标《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1]针对这一要求,对应的中考文言文考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积累运用,即文言文的背诵默写;一是阅读一篇课外文言文,即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运用,以此来考察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综观历年中考,这一部分的得分率比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低。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问题就是应如何来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强调“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2]所谓教学,包含着教与学两个方面。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收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以下就师生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我省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又是一个教育强省,然而从执教多年的情况来看,农村中学的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却呈削减之势。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爱做作业,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课堂上无所事事,把主要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的活动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缺乏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认为读书用处不大,反正混到初中毕业,就可以在工厂找到工作,就能赚钱;有的认为家里有产业(养殖业、种植业)可以继承,家里正缺帮手呢。加上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只顾赚钱,对孩子缺乏管理,对学习不重视,助长了这种情绪的滋长。另一种是厌学。有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加上中学的学业负担比小学来得重,没有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导致成绩下降,与小学相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以致对学习失去信心,进而产生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由于娇生惯养,吃不了苦,认为学习太苦了,倒不如玩耍轻松自在。他们只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勉强学习。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这些学生本来就对学习缺乏兴趣,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现代语言有着明显差异,就更提不起干劲了。面对这样的学生,文言文能力的提高从何谈起?当务之急,就是要调整学生的心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两种症状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学习兴趣、缺乏自信。对此,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调整学生的心态。首先,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知识的重要性。利用主题班会开展“读书有用吗”的论辩,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得出共识:不管从事何种职业,就是当个种地的农民,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知识,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哪来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通过这样的活动来纠正学生“读书无用论”的认知偏差。其次,开展以“名人成长史”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收集有关名人成才的历程,从名人的成长中感受到兴趣对一个人成才的重要。例如:一张曝光的胶卷底片,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进而研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一颗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引发了牛顿极大的好奇,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沸腾的壶水顶起壶盖,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对史学的酷爱,促使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语不惊人誓不休”,最终造就一代“诗圣”杜甫;对医术的执着,李时珍完成了惠及后世的《本草纲目》„„ 这些真实的事例,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充满好奇和求知的心弦,在心目中树立起学习的榜样。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学生的求知欲被激活了,但是如果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星期又会消失,所以接下来要增强学生的信念,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对于他们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以此来鼓励 1

学生,增强自信。最后,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外部条件。在班级形成一股浓厚的学习文言文的风气,利用早读课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感受古文的音韵美,并逐渐形成语感。文言文蕴蓄着华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着中华灿烂的文化,引导学生课外收集一些文言小故事,在口语交际课上进行交流评比。这样既可以提高兴趣,又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几种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进而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罗杰斯认为“主动、自发、全身心地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好的效果”,“只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才会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才能启发学生心智,提升求知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从而喜爱知识,而且会因获得成就而更加努力。”[3]小学阶段,学生学的文言文主要是一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进入中学,学生才真正接触到文言文,七年级课本所选的文言文较为浅易,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或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学生能够读懂,获得成就感,进而逐渐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可以说七年级是学生养成学习文言文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这样阐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4]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陈旧、死板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更有效地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体现在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上,可以归为三步:一读二译三背。长期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采用这教学“三步曲”。教学一篇文言文,首先让学生读,旨在指导学生正音;接着便是一字一句的翻译串讲,学生忙于记译文,哪里还有时间思考;最后,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把文章死记硬背下来。这样一来,老师一堂课下来,讲得唇焦口燥,再看学生,个个俨然成了“复读机”、“录音机”、“复印机”,累得够呛。而且本来一篇文质兼美的古文被当成一堆文字处理,索然无味,失去了原有的美感。学习认真的同学尚还能接受,而那些不爱学习的同学,那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丝兴趣,恐怕就消失殆尽了。这种“一言谈”、“满堂灌”的做法,老师一手包办,惟恐学生这不会那也不会,忽略了学生自己的能力和已有的知识储备,最后弄得教师累、学生厌,吃力不讨好。在毫无兴趣的情况下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我们有必要去探求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学习能力。

“教无定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出发,不同的篇目教学方法应是有所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切实学到知识,掌握文言文的阅读要领,逐步形成自主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以下的几种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1、情境创设法。生动、直观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能利用原有的知识储备来认知新知识、学习新知识,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课堂情境创设主要是设置一些巧妙的导语进行学习导入。有些文章可以结合历史背景、历史故事,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学生熟悉的内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学习《迢迢牵牛星》,可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对这首诗的意境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劳山道士》可结合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或电视剧《聊斋》,那些神奇诡异的故事深深吸引了学生。再比如学习《愚公移山》,可以播放江涛演唱的歌曲《愚公移山》。歌曲好听,又能引发学生的好奇:愚公何许人?为何要移山?移山成功了吗?后来人为何赞叹?带着这些疑问,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中去,从而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诵读感悟法。初中语文课本选入的文言文大多文质兼美,其中不乏经典名篇美文。这类文章,非常适合朗读,而且准确的把握朗读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美的体验,加深 2

对文章内蕴的感悟。比如《陋室铭》、《爱莲说》、《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可让学生自读,扫清文字障碍,再听录音配乐朗读,学习朗读技巧,品味语言美和意境美;然后小声跟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句意,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逐层背诵下来。如《醉翁亭记》,通过诵读,若能准确把握文中21个“也”字的语气,就能把握此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寄寓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思想感情,而且文中一个“也”体现一层意思,读出韵味的同时就能把文章背诵下来,既轻松又愉快,既学到知识又得到审美愉悦。以读促悟,以悟促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比较阅读法。通过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进一步探究,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运用,使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上升为能力。比较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古文与现代文比较阅读。古文与现代文的比较主要是同种文体的比较。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游○记,第六单元是文言文游记。教学文言文游记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已学的现代游记的写法特点和阅读技巧来指导该单元的学习。现代游记的特点主要有交代清楚游踪、抓住景物特征、寓情于景等。而这些特点在文言文游记中也体现出来。如《小石潭记》,让学生根据现代游记的特点来学习,同学们很容易就找出了游踪,明确了第一段是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交代了小石潭的发现过程。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小石潭的特点,思考文章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而深入去探究作者的情感世界。课文寓情于景,通过对景的理解分析,去洞察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温故而知新”,学生学起来就不觉得难了。学习论说文也可利用已学议论文的阅读技巧来指导,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可以用这种方法。○2内容相关的文言文之间的比较。如《小石潭记》与《记承天夜游》,同为游记,写法也有相同的地方,可那同为被贬之人的柳宗元和苏轼在文中所流露的情感一样吗?这一比较,可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加深对文章的感悟。同时,苏轼的作品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较,如《记承天寺夜游》与《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比较。用《浣溪沙》中所流露的旷达、乐观的情感,就能更清晰地理解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的感情。○3课内文言文与课外同类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这一比较主要是知识迁移运用,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学以致用。这类文章在练习册中经常出现,要重视这些练习,让学生课后去做,并及时讲评。

4、古为今用法。结合现实,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探究文言文中所蕴涵的道理古文内承载着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闪耀着先人们的思想光芒,其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优良传统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对我们为人处世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如《世说新语》中的《期行》、《乘船》,告诉我们要守时守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体现了做人的诚信,这对于今天的社会来讲,仍是非常必要的精神品质。还有一些古代寓言,如《孙权劝学》、《杞人忧天》、《杨布打狗》,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帮助。象这类课文,一般篇幅短小,学生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或结合课文注释完全能读懂。字词的学习让学生自主进行或小组合作进行,重点放在对文中所蕴含道理的探究,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会,并从中获得心灵的陶冶。

5、归纳复习法。这一步骤非常重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通过对所学知识系统的整理、归纳,把知识积累巩固下来,就可免去“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才能顺利地应对考试。一篇课文或一单元学完后,进行归纳整理,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如一词多义、通假字(教材提法“现在写作„„”,但实际仍用此称法)、成语、佳句妙语等。教给学生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归纳。归纳的过程实际上又是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把每个知识点落到实处。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逐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把枯燥的文言课堂变成人人喜学乐学的文学审美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实现了课堂的有效利用。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重新审视古文教学课堂,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学习者,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合作”、“探究” 3

精神。教师应转变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新课标的理念,为中国多出现创新型人才,我们将不断地探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注释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2. [2]《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 [3]《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0. [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5.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九年级(全套六册),语文出版社,2001. [3]《现代教育技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美)纳卡穆拉,《健康课堂管理:激发、交流和纪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5]《青少年心理障碍个案与诊治》,广州出版社,2004,52-66.

第二篇: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

摘要: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但对于学生来说却存在一定的年代感和距离感。本文旨在从提高兴趣入手来引导学生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些新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文言文学习中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1-0017-01

文言文是我国深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流传积累的标志,有必要予以不断的传承。初中教材涉及到文言文的内容非常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言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学生天生对文字不敏感,对语文课无感,更不用说文言文,古文课上昏昏欲睡;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不少语句晦涩难懂,且同字不同义或一字多义的情况也常有,对各种语境下的“之乎者也”、“呜呼哀哉”理解起来更是如坠云雾;一些文章自学有难度,导致部分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敬而远之”的态度,部分教师甚至表示自己的班级陷入老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的恶性循环。

上述现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够,二是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还存在差距。基于此,结合实践经验,我建议针对初中学生的文言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无论什么时候,兴趣都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对于学生不喜欢的事物和内容,应对以“玩”的方式来吸引学生,使其产生兴趣,消除学生抵触心理之后才能被学生所接纳,因此文言文更适合采用寓教于乐的方法。这里先介绍两种以供参考:

1.1 使用直观影像教学增强学生代入感。古人距我们年代久远,对学生来说存在一定距离感,从而产生一定的抵触,而消除距离感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例如,我在教授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一文时,先播放了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述《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古风古韵的场景以及饱含情感的诵读一下将学生拉回到了那个年代,学生的表情逐渐随着剧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而变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慷慨激昂,可以看出非常投入。视频观看完毕,我再用精简的语言进行延伸讲解,用“三顾茅庐”等事例说明了事件的来龙去脉,阐明了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出师表》的兴趣。接下来的学习,学生的专注度有了明显的不同。

1.2 运用角色扮演教学增强学生参与感。对于无法使用影像资料的内容,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自己演”。角色扮演的好处在于可以做到寓教于乐,角色扮演也是一种表演形式,是通过学生自己扮演文中角色来演绎课文的一种方式。看似对表演没有要求,但为了不“出丑”,学生都会力求表现完美,对课文的内容反而会更加重视。例如,九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学生们都耳熟能详,非常适合进行角色扮演。在教授这篇课文之前,我提前告知学生课上会选择几个学生上台表演,各自扮演文中不同角色。允许带上课本诵读,但要求必须投入感情,将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表现出来。凡参与表演的学生根据表现给予1-5分积分奖励,期末考试的时候可以用来作为加分项。当堂课学生表现十分踊跃,表演共进行了五轮,台上表演者自得其乐,台下学生看得津津有味,课堂气氛非常欢快。其真正的作用是以游戏的心态,来让学生自己参与进来,使表演者和观众融为一体共同学习。学生的表演如同电影一般生动活泼,在一遍又一遍的台词重复刺激下,很多学生基本就能背过了,对文章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比起教师单纯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2.一定要设定预习重点

预习可以帮助学生提前对文章有一个认识,特别是文言文,在遇到障碍时学生可以标注出来,课上学习的时候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但有的学生预习没有侧重,只是泛泛地翻看,这样的预习效果会不太明显,因此,教师应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例如八年级下册《公输》一文,在教授之前,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这一课文可以分为四部分来阅读:第一部分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第二部分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第三部分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第四部分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前引导,提前知道了文章的大致结构,阅读起来也更有层次性,理解文章内容也更容易些。

3.鼓励学生提高阅读量和独立思考

语言的能力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和读写才能提升,文言文更是如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从阅读带有注释的文言文书籍开始积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再尝试提高阅读难度。我国的四大名著都是鸿篇巨制,其中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都很适合初中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积极阅读。特别是央视版《三国演义》电视剧采用文言和白话相结合的方式,很多对话采用原著中的原话,古风浓郁,可以建议学生适度观看。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一定要多读才能参透其意,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多读,还要鼓励学生多思,自己领悟的效果要远胜于他人的讲解。作为教师一定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和领悟的能力,鼓励学生自行查资料或学会结合上下文进行猜测,最后再向老师求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做学生的“拐杖”,还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行走”,才能促进学生文言文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胡惠琴,江晓峰.浅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5(18).

[2] 徐红华.?谈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6(03).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文言文教学可以更美的

文言文教学可以更美的

文言文是古代先贤哲人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理当学好用好。文言文教学的成败,关乎着学生们能否受到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浸染,并有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文言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诵读“多重奏”,力求“其义自见”。

古代的经典文言内蕴深厚,言简意赅,非读无以明其志,非读无以取其华。诵读应该贯穿文言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角度的读,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入文言字句创设的精致殿堂,撷取文言文特有的芳华。

一读感知。要求学生放开声音,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整体了解文章大致内容。

二读会意。可以指导学生放慢速度,根据积累疏通文意,注意常见的文言词汇和惯用句式,并记下疑难之处以备大家一起探究。

三读品悟。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语气、声调、节奏、顿扬、轻重等,甚至可以开展变式诵读,指导学生品味作者的情感,领悟文本的主题思想。

四读明慧。对文本的研读咀嚼赏析之后,还要让学生们再读。一是加深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再次梳理回顾,通过学习,自己都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智慧,并做好整理。

学习一篇文言文,言语的推究,语意的揣摩,情感的熏染都应该建立在诵读的基础之上。通过铿锵悦耳、跌宕有致的诵读把文言文的意旨情趣烙刻在学生们的心海里,让中国文字的芳醇久久萦怀!

2、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质疑探究的能力,力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老师们可以放开些,给学生们合作探究,互相提升的空间。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我疏通,找出疑难,集体讨论交流,老师点拨,明确解释。让他们在质疑探究中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训练语言思维能力。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老师们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填鸭式”地硬塞,而是要相信学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自己只是在学生们思维“最困顿”处给予点拨和启发,指导学生根据已知求未知,根据语境推词义,根据字句析情感。

3、巧妙设计问题,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

文言文教学时,我们要立足文本远视角、高角度设计问题,问题设计不可太琐碎,否则,文本整体感被割裂,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分析起来也会索然无味、学生们在讨论探究之后,整理答案,集中发言。学生们有了宽阔的思考空间,有了自我展示的舞台,课堂中一定会多出几份精彩!

4、要理顺“文”与“言”的关系,力求“相融相长”。

“言”是基础,要抓实抓牢,“文”是精华,要品出精妙。教学中,要把“文”与“言”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已知的“言”来悟其文意,根据读懂的文意来究其“言”的释义。二者皆不可偏废,脱离了“文”,文言文教学就会变成枯燥的古文字课,脱离了“言”,文言文赏析就成了“空中楼阁”。

5、要注意文言知识的积累和落实,力求“学以致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文言文学习应该是由少到多,由粗到精的渐进过程。只用不断地积累,夯实基础,才能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一些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得多,阅读时障碍自然会少一些,遇到困难解决起来也会顺畅些;积累得少,阅读和理解时必然力不从心。积累不能局限于文言字词句上,一些出色的写作技巧也应是积累的重点

学到的知识应该指导学生及时落实,落实重点突出,不一定面面俱到,每一课可以突出几个知识点,必要时可以把几篇文章做一个梳理,最好的落实方法就是迁移和运用,我们可以根据课堂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训练写作,体会收获的快感,激发学习文言的兴趣和热情。

带领学生共同品味文言的墨香,体会文言的俊美,把握文言的精髓,收获文言的智慧,这是怎样的一种美啊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四篇:谈初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方法

摘要:文言文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当前的文言文教学结果却并不理想,由于教学方法陈旧,而且文言文是古代语言,理解难度比较大,所以,学生们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也不利于新课标的改革。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同时提高审美素养和文化积累,所以,我们必须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前言:

语文是初中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也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都比较难掌握[1]。学习文言文有利于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化,了解古代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文学情操,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进行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文言文的学习,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学好文言文。

一、课前预习,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文言文是古代语言,与我们的现代汉语有比较大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起来总会感到有些困难,甚至力不从心。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必须要采用创新的方法来让学生主动爱上文言文的学习。所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开始讲课之前,老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把课文中的一些比较特殊和常见的字词和句型提前告诉学生,让他们做好准备,自己去查阅资料,提前进入状态。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上网查找上课所需的资料,例如课文中没有提到的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以及当时的历史现状的等,做好这些课前预习工作,学生们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和兴趣,这就达到了预习的目的,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学习,另外还可以讲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和典故,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响应,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消极抵触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伤仲永》一课时,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查阅一下课文中的一些难词难句,查阅一下历史上有没有仲永这个人,“伤”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猜测一下仲永为什么最后变成了一个普通人?同学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等等,通过老师设置的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提前带入到这样的情境中去。

二、多读多想,领会文章含义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因而,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去通读课文,并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仔细品味,体会课文的内涵和意义。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盲目的去读,首先要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来制定一个合适的阅读计划,仅仅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所以,在课下老师也要安排学生去阅读课文,只有多朗读、多理解,才能消化所学内容,老师在开课时期就应该做好计划,明确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按计划去诵读文章,把课外和课堂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其次还可以进行多样化朗读训练,分小组或是分男女来进行朗读合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把握所学的知识[3]。例如在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分别扮演邹忌、齐王以及旁白等人,通过进入角色进行朗读,深刻体会人物当时的内心和情绪,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格调和主旨,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文章故事改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加深印象。

三、主动探索,加深课文印象

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课文翻译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所以,翻译文言文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理解所学内容。

但是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通常采取的是一字一句进行讲解和翻译,老师说、学生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高,课后只能是自己不停的死记硬背,效率也不高[4]。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文言文,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老师可以采取一些阶段性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去理解文章,通过查阅一些课外书和字典等的工具书,自己解释字词和句子,去翻译全文,不需要全懂,只要译出文章的大体意思就可以;其次是等到学生们都大体翻译出文章的意思后,可以分组让他们进行交流学习,互相讨论;最后让学生分小组翻译全文,对于学生存在争议、理解不准确的地方,老师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指导,并且对于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例如一些特殊字、特殊句式等。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训练,不仅能够对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学会翻译课文,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结语:

总之,老师要积极探索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学意识,降低文言文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学好文言文,体会其中的文化底蕴,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袁晓玲.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1:162. [2]黄玉芳.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J]. 学周刊,2011,02:182.

[3]张爱玉.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05:111. [4]周成荣. 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0:82+219.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文言文的背诵

【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一部分老师轻视甚至放弃了背诵教学一味地传授机能,搞题海战术,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背诵最重要,老师应指导学生一些背诵的方法。

关键词:

文言文

《岳阳楼记》

《蒹葭》

《钱塘湖春行》 修辞手法

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各册文言文比例都较大。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既不能投机取巧,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还能形成能力。我认为背诵最重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实践一再证明,如果在学生时代忽视背诵训练,势必造成“根底浅”、“腹中空”的后果。如果让学生多背诵,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先前不太懂的地方。就会无师自通。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借表达方式助记。如《岳阳楼记》共五节,第一节记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即作记原因),第二节描绘“巴陵胜状”、“岳阳大观”(洞庭湖之壮丽景色——实景)。

三、四节借想象联想的两个画面,抒“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第三节写浑浊虚景以抒“悲”情;第四节以明媚虚景而抒“喜”情)。第五节则论“古仁人”(实则作者)那阔大情怀和高远的政治抱负。岑参的七言歌行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亦如是:前十句描写北国奇丽雪景,后八句叙述为友人武判官归京饯别。这样,学生就在总体把握、眉目清楚的前提下较容易的背诵全文了。

第二,借修辞手法助记。如《诗经》中的名篇《蒹葭》就是运用反复咏叹的句式。记住第一节,第

二、第三节就容易记了。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等等,其中皆含有对偶的修辞手法,可帮助学生记忆。

第三, 利用课文画面助记。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

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第四,可根据关键词语助记。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第五,可根据作者行文的思路助记。如《岳阳楼记》第五节,非常重要,必须重点诵记。但整段都是议论,妙记就需要理清作者思路。我是如此指导的:作者先用比较设问引起议论,次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偶佳句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之一端,显示其阔大胸襟,以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再设问为卒章显志铺路;最后点出千古名句(“古仁人”高远的政治抱负),让读者历久不忘。

第六,化整为零,长文短学。即分部分背诵,这是针对篇幅长或难于速背的文段而言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即使注意力容易集中的人,而指向在一点也难于持久。而对诸种情况,我导背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出师表》、《论语十则》等文,如是指导,效果很好。

第七,确记名言警句。以句带段,以段带篇。背散文或诗、词、赋体文用此法收效甚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司马迁《陈涉世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上述种种,我认为仍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良好的记忆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可率先做示范,对学生背诵的指导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上一篇: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下一篇:初中生学生会演讲稿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