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社区管理工作

2024-04-15

新时期的社区管理工作(通用6篇)

篇1:新时期的社区管理工作

新时期应做好社区统战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阶层、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内部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统战工作的基础化、社会化、群众化趋势日益明显,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一环,统战工作从基层做起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加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社区统战正成为统战工作的一个新的重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社区中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区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建设也日新月异,这些新变化为我们的统战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新的环境要求我们把加强社区统战工作作为镇街统战的重要立足点,要求我们不断向社区统战实现跨越。在具体工作中要求我们审时度势,打破“瓶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社区、大统战、大团结、大协作,从而形成条块结合、联系紧密、共同参与的社区统战工作新格局。

一、强化三种意识,推进社区统战工作

随着单位型体制的逐步剥落和社会型体制的逐步发育,传统镇街统战工作形成的条块分割、工作脱节等问题逐渐显露,大量统战对象、民主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滞留在社区,突现了镇街统战工作的“空白点”,统战工作领域、工作方法、活动方式和运行机制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变革与发 1

展的要求,需要加以改革和创新。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着力强化“三种意识”,着力于向社区统战的重心转移,进一步解放思想,在思想观念上不断破除旧的思维定势,树立新的工作理念。

一是强化社区意识。要把社区统战工作作为社区建设一项重要内容,只要是在社区之内的统战对象和非公经济组织,无论是个体户、私营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还是自由职业人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都是统一战线团结的对象。通过社区组织,广泛接触各种类型的社区成员,了解他们工作、思想方面的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把社区组织团结、服务、教育、引导等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形成健康向上的、能够统领社区思想主流的理念、观念意识,把绝大多数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路线和任务而奋斗。对社区成员产生的不同观点和利益要求,本着求同存异、体量包容的原则,多做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工作,从而实现和维护最大范围的团结,巩固党的群众基础。

二要强化共建意识。在计划经济时期,专家学者型人才主要集中于国有企事业单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有制和分配方式的调整,人才市场的开放和人才流动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大量人才由国有企事业单位流向非国有企事业单位,而社区的集聚效应使各类人才资源最终集中于

社区,回归到社区。通过社区组织建立社区人才库,为社区各类人才搭建舞台,搞好服务,从关注社区中的代表人士入手,整合社区人才智力优势,带动社区成员共同关心、关注社区建设和发展。发挥统战工作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与社区周边的厂矿、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引导其自觉自愿地为社区建设提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推动社区建设走上新台阶。

三要强化民主管理意识。社区成员的复杂多样性和社区功能的日益扩大,使得社区管理工作的难度加大。充分发挥统战工作优势,营造浓厚的社区民主氛围,使社区成员在社区中能以主人翁的身份和责任感对社区管理提出建议、意见和批评,发表新的看法和观点,甚至直接参与社区管理,从而使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社区成员加深对社区管理和社区管理者的理解,自觉共同遵守和维护社区管理,并自觉调整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规范,促进社区管理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条块衔接,不断夯实工作基础

从“以条为主、条块联系较少”到“条块结合、共同协作、共同参与”的局面实践证明,加强社区统战工作,既要充分发挥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垂直领导作用,又要强化社区内统战组织与其它组织之间横向协作、相互联系、共同参与的作用。我们要以社区为主要空间,通过建立和完善统战组织网络,来深化统战工作。加强镇街统战网络建设,要把社区统战纳入党建工作的总体目标,切实加强统战组织建设和统

战队伍建设,加强统战干部和统战重点对象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监督,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骨干作用。以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和社区统战结对共建制度为有效形式,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动态的统战对象管理档案,加强社区统战工作组织建设。注重选配一批年龄相对年轻、政治素质好、热心社区工作、统战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统战专干和统战联络员队伍,加强相互间情况通报、学习培训、探访服务等,保证和推进统战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加强非公经济统战工作,镇街党委为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抓住向部分私营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契机,加强非公经济统战工作,并结合工商联组织建设,扩大统战工作覆盖面,发挥工商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重点要掌握区域内的“两新”组织基本状况,从而有效地开展统战工作,摸清区域内统战对象和统战资源,通过社区这个载体和平台,拓展和延伸统战工作领域,形成社区统战工作的网络体系。

三、找准载体创新机制,提高社区统战工作实效性 从仅仅“依靠行政化手段推动工作”到“利用社区优势,整合社区资源,实现双向服务”传统的统战工作在活动方式上不可避免带有行政化的倾向,有的活动方式就是行政方式的嫁接。统战工作活动方式必须适应社会化的要求,把握与社会化的合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封闭走向开放。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的优势作用。各社区通过全方位做

好服务工作,增进与统战对象的交流和感情,凝聚人心,增强其对祖国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一方面可以采取温馨式服务,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依托社区积极为统战对象开展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积极发挥统战对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区建设服务的作用。开展一些诸如送“送温暖、献爱心”等扶贫助残、爱卫大扫除、植树造林等活动以及各类座谈会。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活跃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和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和谐及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基层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镇街这一层面直接面对的是社区,如何及时、主动地适应这一要求需要进行全新思考和有益探索。

篇2:新时期的社区管理工作

2010年1月11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在传达上情、反映民意、服务民生、密切干群关系、构建社会和谐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成部分和主要力量,已经越来越成为城市社区居民、群众的依赖和需求。下面,结合工作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认识。

一、社区党组织在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发挥情况

应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融和,社会结构正在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原来作用发挥不十分明显的社区正逐渐成为社会的重心,居民、群众的需求也正通过社区这个基层组织反映出来、汇报上去。具体讲,社区服务的群体可以概略分为以下两个群体。

一类是高收入群体。这类群体工作或工资收入稳定,享受社会保障、保险制度完善,绝大部分居住在高档或者设施比较完善的小区,涉及到的水、电、气、暖等问题需求,一个电话,物业就会上门解决和处理,因此,在这些群体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社区党组织,而是社区。但是,当这些群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解决时,那么他们首先想到了上访途径,因此,这里建议党的基层支部、党小组进驻社区,以搞好社区服务为主题,以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为 1

突破口,理顺社区党组织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共驻共建,形成社区共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另一类是低收入群体。这类群体工作或经济收入不稳定,享受的社会保障、保险制度不完善,绝大部分居住在设施不够完善或者没有物业管理的小区,平时生活相对困难,并且孤寡、低保、贫困人口相对集中,日常需要社会救助、救济的时候比较多,遇到困难时投诉无门,这个时候首先想到的是社区党组织,同样,社区党组织在这个区域作用发挥的也比较明显,党群、干群关系相对密切。

二、社区党组织在社区的作用发挥空间

当前,社区党组织在服务群众上,无论是能力、水平还是效果都是比较好的时期。例如:xxxxx,居住环境条件较差,人口文化素质偏低, 辖区面积xxxx平方公里,近xxx户居民,人口达xxx人,驻社区单位xxx个,我们在该社区设立了党委,同时下设x个党支部,党员xx人,设有党员联络站一个,有在职党员20人,党员志愿者协会会员达xx多人。因为该社区党员作用发挥好,邻里关系融洽、社区建设和谐,曾得到来该社区检查指导工作的市领导好评。这是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比较好的单位,当然目前在发挥党组织作用,提高服务效率上还有空间可以拓展和延伸。这里不妨以“三全”为主要突破,体现社区党组织的功能作用发挥问题。

一是搞好全人群服务。以往,我们提到社区党组织服务,更多地是想到低收入群体,而实际上,现在最应该倡导的是全人群服务,应该讲,低收入群体有柴米油盐之困,高收入群体也有水电气热之难,这就需要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以民生服务内容为载体,全方位搭建服务平台,在社区成立民生服务站,全面整合社区资源,积极完善民生服务体系。解决社区虽小,但服务项目一点也不少的问题,突出在“全”字上下功夫,搞好对全人群的服务。

二是搞好全方位服务。要引导社区党组织把搞好服务作为第一追求,第一责任。以党委或支部名义牵头开展大排查、大救助、大就业、大帮教、大调解等活动,除此之外还要多层面、全方位的建立服务平台,一改原来单一对弱势群体服务为全体居民提供服务。搭建民生帮扶平台,积极协调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培训、低保补助、扶持创业等救助救学问题;搭建法律援助平台,为居民提供正当的维权信息,提供医保宣传、民事调解、职业介绍、权益保护等服务;以及教育转化平台、家政服务平台等内容。

三是搞好全时空服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离群众最近、懂群众最多、帮群众最快”的优势,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注重社区党组织功能发挥,走出8小时模式,避免8小时之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8小时之外人人有责、人人无责的现象。要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如:送医送药上门、老人

看护、家电维修、卫生打扫等家政服务,要保障社区服务热线24小时有人接。

三、提高社区党组织工作人员素质的基本途径

一是加强调配,加强年轻化。当前,社区党组织成员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成员年龄结构偏大,4050甚至60人员较多,这部分群体虽然责任心强,经验丰富,但是体力、精力受限,因此,要加强人员的调配,改善年龄结构,提升服务水平。

二是搞好培训,强调知识化。社区党组织扮演的是走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的事情,是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楼栋居民个体家中的细节,即需要专心,更需要专业,对此,要通过各种方式开办培训,提高党组织服务群体的专业技能,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注重技能,加强专业化。可以讲,现在的家政服务还属于粗放型服务,还缺缺乏专业素质和能力,有时在服务上依靠的还只是热情,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强化技能,加强专业化。

四、保障社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方法手段

一要加大经费投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体都是以志愿者组成,这些群体没有特别的经济收入,各级政府也没有专门的财政支持,如果依靠社区党组织成员个人掏腰包解决服务问题,这条路行不通也不现实,因此提倡对低收入群体,要通过政府

加大投入、社会保障政策倾斜、社会各界赞助等多方筹集资金加以解决;对高收入群体要适当收取服务费,解决成本问题。

二要完善服务功能。要倡导社区党组织服务做到“四季恒温”,内容丰富,在形成服务工作的网络化、动态化,社会化上下功夫,常抓不懈,形成长效机制,确保群众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人解、事有人办,坚持群众无小事,把群众的问题解决在基层一线,确保各项惠民行动真正落到实处。可以设立楼栋工作点、党员服务站等,不定期开展“入户看一遍、电话问一遍、邻居访一遍”活动,及时掌握服务对象的生活状态,力求达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服务全覆盖。

三要拓展服务内容。要解决服务内容单一的问题,不能简单地重复修修补补的工作,要不断更新服务理念、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手段、提高服务实效,做到社区党组织服务与时代同拍、与需求共振。

篇3:新时期加强社区规划管理的探讨

一、新时期加强社区规划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 随着改革的深化, 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管理体制正在发生整体的深刻变化, 社区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而社区规划是社区形成的物质准备, 是新社区形成的开始, 科学和高效的社区管理是落实社区规划、实现社区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社区规划的管理, 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一) 加强社区规划管理是促进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社区规划是社区建设的龙头, 也是影响社区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通过加强对社区规划的管理, 在社区建设中综合考虑和协调全局与局部、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地上与地下等各个方面的关系, 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 实现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保证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把社区规划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二) 加强社区规划管理是促进社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经过我国多年的社区规划实践, 我们发现规划再合理, 建设再好, 没有良好的管理作保证, 社区秩序和面貌无疑不会有很好的改观。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社区的规划管理,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具体体现。

(三) 加强社区规划管理是实现以人为本社区规划的有效途径

社区规划的出现是人类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伟大进步, 它标志着城市建设从“重物”向“重人”的方向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区规划的本质属性。社区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的物质环境, 充实“人”的精神生活, 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通过加强对社区规划的管理, 建设一个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紧密结合的、充满阳光和希望的社区, 既能促进社区发展, 使居民生活状态能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又能使居民的自尊和自由得以充分的实现。

二、我国社区规划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我国的社区规划起步晚, 但近几年来各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加强了对社区规划中的“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在规划过程中贯穿着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以改善社区环境为主的设计, 这的确是社区规划的一大进步。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 一些政府领导人以及规划师在利益驱使下, 打着社区规划的旗帜, 做出与规划本质相背离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特别是由于社区居民对规划的社会性认识还不到位、政府监管中出现“缺位、错位、越位”、以及城市人口的聚集性, 空间有限, 加之长期以来历史积累的原因, 使社区规划受到很大制约。在社区的规范过程中, 一些与居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娱乐设施, 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真正建立起来, 甚至有的还没有被纳入社区规划之中, 使社区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造成当前社区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政府缺乏对社区规划预见性

我国城市社区组织虽然正在经历行政化向市场化改革的过程, 但由于整个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进展迟缓, 使改革迟迟未能达到实质性的突破, 而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 “小政府、大社会”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目前我国社区规划主要还是实行一种政府主导行为, 政府掌制着社区太多的规划权, 居民缺乏参与的规划意识。政府在进行社区规划时, 往往把社区建设当成自己追求政绩的垫脚石。由于受短期利益的影响, 难以做到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从而使社区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受到限制。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政府领导人长期偏重经济建设的片面发展道路, 在社区规划中注重社区设施和社区的基础设施硬件的建设, 而忽视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软件的建设。

(二) 社区规划工作队伍薄弱, 素质较差, 难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建设工作的要求

社区规划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管理, 需要一批长期注力于社区规划的高素质的专职工作者, 良好的社区规划队伍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然而长期以来, 我国的规划师, 由于受知识结构的影响, 他们看待社区问题的视野不是很开阔, 在实践中一直只注重城市规划的整体发展, 却忽略了社区规划建设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涉及到社区发展的专职规划工作者很少, 而且业务水平也不高, 部分社区规划工作者对社区规划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缺乏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有的甚至仅仅把社区规划工作看作是一种谋生手段, 在规划过程中容易受到开发商利益的影响, 以至难于形成他们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 社区规划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我国社区规划理论的时间还不长, 长期以来在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往往是由长官说了算, 他们追求立竿见影的政绩, 看不到社区规划工作的长远性和重要性, 缺乏科学制定社区规划的观念, 于是在社区规划和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日常生活中, 社区规划工作难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规划工作缺少透明性, 社区居民缺乏对规划的了解, 使得在社区规划中不按规划进行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 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的案件不断出现。不少社区的规划质量水平较差, 难以适应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指导社区中的各项建设, 导致社区规划的运行缺乏良好、有序的制度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规划的深入开展。

(四) 社区规划中的公众参与严重不足。

社区规划的出发点是基层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 所要实现的是社区绝大多数居民的利益要求, 因此在规划中需要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然而在我国目前的社区规划中, 存在着单位参与以及自上而下的规划手段问题, 这种“单位参与意识”阻碍了居民在社区中参与意识的发展, 致使其对社区规划的认识和参与不足。同时, 社区居民委员会的职能错位与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方式, 社区规划的行政性色彩浓厚, 使居民的参与机会严重不足, 社区居民的参与力量也极为薄弱, 不仅在参与渠道上缺乏合理的机制, 在法律和制度上也缺乏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社区规划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 进一步健全社区规划管理各种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 使社区建设走向法制化、制度化

针对我国社区规划过程中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社区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社区法律、法规的制定:一是应重视加强社区规划的立法工作, 使社区规划建设“有法可依”。国家立法机关应该根据社区建设发展的需要, 尽快制定或修订社区规划专门的法律、法规, 并增强其操作性力度。二是加大对社区规划工作者贪污的监督, 严惩社区规划中的腐败分子, 杜绝规划工作者为不顾社区居民利益为开发商服务的现象, 严格贯彻执行违法必究。

(二) 政府加快职能转变, 加强对社区规划的前瞻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要不断强化自己,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把哪些不该自己管、管不好的事情转交给社区。要认识到社区建设是一个综合性强,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把社区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总体发展的体系, 无论是公共空间等硬件设施的规划与建设还是社区活动等软件项目的规划与发展都要从规划的现实条件出发。政府要有一种前瞻性的规划魄力, 在制定社区规划方案时, 要面向未来, 不能仅局限于社区发展的现状, 既要考虑到未来社区人的结构、素质、规模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又要考虑这些变化所引起的居民对社区生活新的需求和期望, 前瞻性的规划十年不过时, 百年也可以用, 为社区长远发展和建设留下足够的空间。

(三) 社区规划管理应积极倡导公众参与

社区规划本身是一种社会运动, 同时也是一种政府管制行为, 但规划编制和实施的过程, 绝不是政府独家能够包揽的, 在社区规划的管理过程中, 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体, 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社区发言权, 他们的广泛参与是社区规划的生命力, 是实现社区发展的根本动力。通过加强社区规划的管理, 使规划的过程从“自上而下”的命令式、强制式的行政管理方式转变为“自下而上”的推进, 使规划方法从单元的、线性的、理性决定转变为多元的、竞争的、多层次的综合。我国在社区规划管理中通过引入公共参与机制, 要立足我国社区发展实际, 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机制, 实现“自治”与“善治”相结合。

(四) 培养新时期社区规划师, 加强对社区规划师的监督管理

社区规划师是致力于社区管理、更新和复兴等事项的管理型规划人员, 也是城市街道机构的政府规划师。社区规划师的职业目标是在不侵犯其他社区发展机遇, 不妨碍城市整体利益的基础上, 为本社区建设谋求长远利益和最大利益。社区规划师进行社区研究和公共政策制定时, 必须提供可靠和真实的材料, 社区规划师不仅要有公益心、公正心外, 还应具备劝说、谈判、协调、综合等技能, 以便能达成社区共识, 创造有归属感、人情味和富有活力的社区。社区规划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杜绝在规划过程中发生腐败现象的问题, 同时要动员社区的各种力量加强对社区规划师的监督管理。

总之, 我国的社区规划刚刚起步, 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它需要社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政府、规划师等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在新时期加强对社区规划组织管理模式的深入探讨, 可使大部分社区建设少走弯路, 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步伐。

篇4:议社区统战工作新时期的新挑战

关键词:社区统战工作;和谐;统一;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9-00-01

一、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的现实意义

(一)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密切党群关系的需要。社区环境复杂多样化,社区中住着不同经济基础、不同身份地位和不同价值取向的成员,融入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使得社区中的统战成员呈现数量不断增多、构成日益多样、影响不断扩大的发展趋势。

(二)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社区健康发展实现和谐社区的需要。社区成员分别属于不同阶层、群体和行业,必然存在经济利益上的差别;这种经济利益上的差别,使得社区成员站在各自的价值观念和利益立场来做出各种言行上的反映,其中就有可能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协调这些利益关系,将这些矛盾和冲突化解在社区最基层,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各阶层人士的力量,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把社区成员的认识和行为引导到自觉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上来,确保社区管理的规范有序,进而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

(三)做好社区统战工作是研究新问题、解决新情况发挥阵地作用的需要。随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社会、政府之间的分工越来越明确、细致,许多原由企业和政府担任的社会管理职能纷纷分离出来,转化为社区管理。在社区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势必发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而社区统战工作的优势在于涉及范围广、直接与各界统战人士接触,便于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同时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尊重和照顾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利益,有针对性地加以研究,随着新问题的解决,社区统战工作会不断地创新。

二、社区统战工作的新挑战

(一)社区社会环境复杂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区成员接受信息的渠道宽,接收到的内容广,容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减弱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这对社区管理提出了挑战。生活在同一社區的人们,由于所属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必然存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社区居民群体的复杂多样性。

(二)社区成员利益诉求多样化。社区成员中,无论是个体户、私营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还是自由职业人员,都有着各自的诉求,越来越对保护自身利益“很在乎”,而且由于利益诉求多元化,利益协调过程中遇到的情况也日益复杂。

(三)社区统战机制与社区新形势要求断层化。目前,在大部分社区都存在党务之中轻统战的观念,对统战工作不重视、不落实现象存在;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没有新的约束机制和考核办法来促使社区干部搞好统战工作,难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牵头。在社区复杂多样化的环境中,如何能够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如何能够使社区与统战工作实现双向服务,如何能够使社区统战工作走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上来,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社区统战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社区统战工作的重要性。社区是社会的构成细胞,是国家与社会的接口;和谐社会的基础就在社区。社区统战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力军,重视社区统战工作就尤为重要。

1、要争取党委领导重视,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形成大统战的工作格局,街道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社区统战工作协调小组每季度至少要研究一次社区统战工作,同时处理好领导支持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2、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各部门分工协作,统战部、台办、民宗委、侨办、工商联、侨联、台联的部分干部可担任社区统战工作联络员,按照就近原则,在街道、镇党委领导下,负责联系和指导一二个社区的统战工作;组织部门调整人事,组织交流学习,宣传部门搞好统战宣传,培训部门搞好相关业务培训等,处理好中心工作与统战工作的关系。

3、争取工作主动,社区干部身上肩负着社区居民的期望和愿景,要处理好抓点与带面的关系,通过抓点对面上的工作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统战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与时俱进,把工作的触角伸向基层伸向社区,以实现新时期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目标。

(二)社区统战工作要注重老经验与新方法相结合。社区统战工作是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扬基层民主的重要载体,开展社区工作有好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1、创建和完善社区统战工作载体。依托同类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分别建立由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参加的联谊组织。

2、建立统战成员信息资料库。建立健全统战成员资料库,是开展社区统战工作、加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依托。

3、调动社区统战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三)建立新机制,把着重点放在完善制度上。社区统战工作要立足于社区建设的实际,建立必要的工作制度,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网络化的工作模式和条块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共同做好社区统战工作。

1、推行统战工作目标考核责任制。将目标和任务分解到社区,到相关单位,责任到人,将统战工作与其它党的工作一起安排布置、一起督办检查、一起评先评优,使统战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出台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层层签订统战工作责任书,形成区委考核街道、街道考核社区的有效机制。

2、建立健全统战工作例会制度、统战对象定期走访制度、协商制度、座谈制度、领导干部与统战对象联系交友制度等。建章立制,以克服社区统战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使统战工作的开展有计划、有安排、有章可循,使社区统战对象服务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篇5:如何做好新时期社区工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目前,XX党委、政府已经把社区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区工作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事关社会治安稳定、文化繁荣、环境卫生、劳动就业等多层次的、系统的、全面的工作,尤其是在XXX的新时期、新形式下,怎样做好社区工作也是一个新的话题。从事社区工作三年来,回首过去的点点滴滴,从当初的迷茫,到现在的理解,社区工作很平凡,但正是因为这平凡,才更体现了工作的价值,用“平凡之中见伟大”来形容也不过分。对这份工作,我曾经失望、提不起劲,但渐渐地我明白了,只有端正态度,明确方向,就可以放下包袱,体会到社区工作的乐趣。从事社区工作至今,对如何做好当前的这份工作,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协调好内部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气氛 目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和谐社区,我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创建和谐社区应从我做起。社区是一个整体,仅靠一己之力办不成事,需集思广益、分工协作、密切合作,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如:为了迎接省计生委对我镇计生工作的验收,我们社区全体工作人员一道加班加点准备资料,在检查组到来之前圆满的完善各类迎检台帐。因此,要做好社区工作就必须和同事们多沟通、理解,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实现社区这个大家“家和万事兴”。

二、作好表率,树立班子成员良好形象

领导班子团结与否,直接影响社区整体工作。我们两委班子成员提出:“与时俱进站排头,团结协调作表率”。即“勤奋工作,作社区工作人员的表率;发挥作用,作党员的表率;创先争优,作同行的表率”的工作原则。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作为社区党总支委员,在工作中要发扬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来创先争优。为人表率,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去感召大家、影响大家,凝聚大家。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社区的凝聚力。

三、要努力强化社区服务功能

社区工作综合性强,涉及到党务、行政、财务、统计、双拥、老年工作等方方面面,工作效率的高低和服务质量的优劣,从某种程度上将对社区的形象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社区工作者加强理论学习,了解、掌握专业知识,以便向居民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同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的疾苦,把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及时向上反馈,并作为社区制定工作预案的依据。

三、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社区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外延更加广阔,因此,对社区工作者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近几年的社区干部录用制度可以看出,每个社区干部都是经过党委、政府的深思熟虑、层层选拔,都具有不低的学历,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社区工作者,要想做好社区工作仅凭学历是不够的,而应该以科学的发展观看问题,锐意进取,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政策法规,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逐步完善自己的行为规范。

其次,要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树立谦虚谨慎、不耻下问的工作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实际工作中,居民不仅是我的服务对象,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应深入社区、贴近群众、以民为师,理论联系实际,养成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学以致用的工作作风;同时,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重握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

再就是,在日常工作中多自我批评,学会“回头看”。现实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不足,有了问题就要勇于面对,不能应噎废食,要时刻剖析自己、勉励自己、充实自己。

篇6:新时期的社区管理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管理体制的不断深化,尤其是全面完成“镇改街”、“村改居”后,新形势、新任务给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创出鲤城党建特色,增强党建活力,推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当前我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课题组通过深入的调研并结合近年来我区街道社区党的建设的实践,就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作了一番探索与思考。

一、看变化,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新成效

我区现有6个街道党工委,77个社区党支部,1083名街道社区干部,3193名社区党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城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1、组织设置有新突破。紧跟城市发展的需要,撤销江南、浮桥镇党委和开元、鲤中、海滨、临江街道党委,相应成立六个街道党工委,较好地理顺了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的关系,强化了街道党工委的领导核心地位。积极开展社区整合工作,先后把全区104个行政村、居民区整合为77个社区,并建立健全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社区组织,在全市率先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加快辖区内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组建步伐,共组建61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11家新兴行业党组织(其中民办学校党组织5家),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灵活设置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机构,在全市率先探索成立诸如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络站、社区青少年工作协作促进会、社区少先大队和社区党员楼幢(片区)联络组等组织机构,有力地加强了对社区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了社区单位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2、队伍建设有新加强。大胆选拔一批素质高、作风硬、年纪轻、能力强的干部进入街道领导班子,特别是选准配强党政“一把手”,班子成员的年龄、文化和专业结构有明显的改善。目前,街道党政正职中35岁以下的干部有3人,占全区街道党政正职总数的25%。以社区整合为契机,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机制,大力推进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如江南、浮桥两个街道39个社区230名新一届社区“两委”中,平均年龄42.3岁,比上届下降了1.6个百分点;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3.04%,比上届上升了7.5个百分点,基本达到了“降低年龄、优化结构、增强素质”的要求。严格按照“16字”方针发展党员,稳步推进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试行党员目标管理量化考评等,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

3、制度建设有新突破。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摸索健全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实际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制度。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明确规定联席会的工作任务、工作方式、工作经费,使各成员单位真正“动”起来,较好地推动了联席会正常运作。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社区干部选拔制度,出台公开招聘城市街道社区干部人选的暂行规定,努力营造“凭本事上岗,以实绩服人”的用人环境。推行“二榜二队三卡”即设立党员先锋榜、荣誉榜,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治安联防队,建立党员志愿者联系卡、党员活动登记卡、党员表现反馈卡和楼幢(片区)党员联络组等社区党员管理制度,有效地管好社区党员尤其是在职党员的“8小时以外”。

4、党建内容有新丰富。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拓宽活动渠道,不断丰富党建内容。组织38对、114家区直机关、老社区和新社区党支部签订联建责任书,扎实开展“三方联建”活动,促进了联建三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提高”。出台开展城区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全区党建创先氛围更加浓厚。各街道党工委因情制宜,切实加强党建规范化建设,讲究实效,独具特色地开展活动。例如,海滨街道开展“讲奉献,起表率,共同创建文明安全精品社区”活动,试行社区志愿者“服务储蓄”;开元街道大力实施“五民工程”,并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触网”;临江街道开展“服务在聚宝,满意在新城”活动,组织进行企地共建;鲤中街道开展“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系列活动,浮桥街道开展“民情日记”活动,探索“一居一特色”工作,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党建的生机和活力。

5、三个文明有新进展。各街居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把为民服务、为民解难、为民办实事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动员、协调、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共同建设文明社区,有力地推动社区三个文明的健康发展。如海

滨街道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党员活动室、中小学“三大教育阵地”,对广大居民群众进行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开元街道与泉州市第一医院为社区老病号提供“家庭病床”上门服务,对孤、寡、老、弱、残等群体实行送医、送药上门,组织义诊,召集离退休专家开辟“门诊一条龙”服务,做到“小病足不出社区,医疗卫生有保障”,提供了优质卫生医疗服务。鲤中街道通过牵头组建治安联防小分队、治安和民事调解小组及帮教小组等工作队伍,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社区治安案件、突发事件和民事纠纷得到了有效控制,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增强居民群众的安全感,提供了优质治安工作服务。

二、找问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亟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取得明显的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社区建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念意识不够到位。对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存在四种误区:一是社区意识不强。“村改居”后,江南、浮桥街道新区一些干部尚未走出传统的农村工作模式,思想观念未完全“进城”,对社区工作还不适应,同时,居民素质也参差不齐,影响了工作效果。二是主动意识不强。一些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认为,现在社区任务重,难有精力抓党建,要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对社区中属于条条管理的党组织进行协调、指导,工作难度更大。三是创新意识不强。本本主义、经验主义普遍存在,缺乏开拓精神,探索力度不大,工作模式单一,流于一般化,特色不突出。四是典型意识不强,未能对先进经验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提高,并培育成典型加以推广,导致典型“亮度”不够,档次不高,面也不广,典型的示范、辐射、导向作用不明显。

2、协调机制不够完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协调议事机构,存在被动性的特点,还不能有效地发挥整合社区资源、调动社区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党建的优势。如联席会对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缺乏约束力,运作不灵、效果不佳;有的社区单位负责人只愿意和街道党政一把手打交道,街道主要领导不出面,很多事情就无法协调;社区单位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在挖掘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活动场所、宣传街道社区工作、督促在职党员参与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等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尚未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等等,未能形成持久的推动力。

3、作用发挥不够明显。个别社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驾驭全局能力较低,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一些社区干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开拓进取精神不强,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社区建设、管理、服务工作;社区党员队伍老化问题比较突出,后备力量不足,一些社区党员活动形式和内容单调乏味,参与社区建设积极性不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

4、经济实力不够强大。一些社区由于受城区规划的限制,经济发展空间狭窄,街道社区经济发展缺乏有效的招商引资载体,新的经济增长点难以形成,社区经济发展的后劲不大,居财收入偏低,办公经费不足,在进行社区管理、服务和为民办实事等工作上存在资金缺乏的问题,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

三、谋发展,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必将跃上新台阶

各级党组织要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站在巩固党在城市的执政基础、促进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创建党建工作先进区和社区党建工作示范区的标准和要求,努力探索街道社区党建的工作方法和实现形式,牢牢把握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主动权,不断开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为我区三个文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作风保证。

(一)提高认识,更新思维,从树立新观念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树立“进城”的观念。针对“镇改街”、“村改居”后,新区一些干部存在思想观念滞后的这一实际,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尽快缩短村居混合型社区过渡期,重新调整工作思路,切实做到由考核农村各项工作向城市社区各项工作转变,由提高农民素质向现代市民转变,由开展农村文体活动向社区文化活动转变。要按照分步实施、层层推进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对新社区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教育,培养他们的社区意识和共建意识,使他们的思想和工作习惯逐步向社区转变,走出传统“三农”的思维定势,逐步形成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融于城市的发展思路,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准定位,谋求未来发展空间。

2、树立创新的观念。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街道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内涵也必然随之不断向前拓展,我们必须坚持以创新的观念来思考街道社区党建,以创新的观念来谋划街道社区建设。要不安于现有的状态,不满于现有的水平,敢于瞄准更高的目标,不断推陈出新,克服“走老路保险、走新路冒险”的思想顾虑,摆脱直线、惯性思维的定势,敏锐地发现、把握机遇,在实干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在实干中不断突破创新,争创一流新业绩。

3、树立典型的观念。典型是工作的导向。要加强调查研究,善于发现、培育和推广那些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中先行一步、探出路子、创出特色、做出成效的先进单位,及时总结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正确把握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健全组织,完善机制,从构建新格局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构筑健全完善的社区组织构架。一是建立健全社区组织。要根据我区城市化建设的形势任务要求,认真搞好社区体制改革,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居民自治的原则,并考虑地域性、认同感等社会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和调整社区规模,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就近就便的原则,采取新设、改设、单设、合设相结合的方法,灵活设置社区党组织,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区居民委员会自治组织,同时要加强社区工、青、妇群团组织配套建设。二是明确社区组织的职责。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和社区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主要职责是: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执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领导、支持和保障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及各自章程履行职责、开展工作;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居委会是党领导下社区居民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拓展社区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治安。社区工会、团支部、妇代会、民兵营(连)等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社区企业职工、青年、妇女、民兵的桥梁和纽带。其主要职责是:担负着教育引导和团结带领导群众在社区基层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社区经济和维护社区稳定的任务。三是理顺条块管理关系。重点是处理好社区党组织与居委会、社区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社区党组织是社区组织的领导核心,与居委会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政府部门与社区居委会是指导、被指导的关系,要特别注意防止把社区居委会变成一级小政府或行政机构,使社区失去自治的性质。要建立街道党工委对区有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及单位负责人实行双重领导和双重管理制度,进一步探索和建立街道党工委协调社区各类党组织支持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机制。

2、构筑良性互动的党建工作网络。一是区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会。由区委牵头,驻区较大型或影响较大的机关、企事单位、部队等党组织参加,负责对全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协调,研究区域性党建共建、齐抓共管工作。二是街道成立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活动共建、工作共担”的目标和“平等、自愿、协商”的原则,由街道党工委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成立党建联席会。三是社区成立社区党建联席分会、联络站。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围绕社区的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问题开展工作。通过三级社区党建工作网络及其互动,形成在区委统一领导下,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内各类党组织联动为网络、社区党员为主体、各类社会团体、社区组织及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3、构筑科学合理的社区自治体系。推进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题中之义。健全科学合理的社区自治体系,构筑起由领导、议事、执行三个层次的社区治理机构,能有效保证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一是领导层。建立社区党组织,作为社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二是议事、决策层。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作为最高的民主决策机构。与此同时,建立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作为社区成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设的议事监督机构。三是执行层。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作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执行机构。通过三个层次的社区治理主体机构,有效保证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社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三)把握关键,强根固本,从夯实基础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狠抓社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个与城市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坚强社区领导班子,是加快城市发展、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社区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干部“四化”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顺应群众的致富愿望,严格标准,采取群众推荐、党员推荐、考试考核等公开推荐选择的办法,扩大民主,拓宽视野,切实把品德好、能力强、作风正、威信高、年纪轻、能带领群众谋发展的优秀人才选进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特别要选准配强社区党支部、居委会“一把手”,努力优化社区领导班子结构。要本着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从各社区角落分布、人口与党员数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实际工作需要的实际出发,科学核定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的职数,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四个提倡”,实行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社区党政正职“一肩挑”,减少职数,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发挥社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要加强对社区领导班子的管理和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区委、街道党校等教育培训场所,对社区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基本知识以及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社区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作用。在工作中做到:坚持从社区党建工作特点出发,更新思想观念,实现从抓街居党建向社区党建转变,从侧重抓党务工作向对社区建设的全方位领导转变,从抓组织关系在社区党员为主向充分发挥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转变,从抓管理为主向管理和服务一起抓转变,从以往“替人民当家作主”向“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转变,切实加强对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要针对社区自治组织、驻区单位、社区内新生的各类组织的具体情况,坚持直接领导和统筹协调并重,采取不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方法,切实加强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和依法自治相结合,从制度上明确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范围,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正确引导党员和居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充分发扬民主,切实加强对社区民主自治建设的领导。

2、狠抓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队伍是城市繁荣和稳定的重要力量。要立足我区长远利益和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严格遵守发展党员工作方针,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工作票决制、预审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尤其是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确保发展党员工作质量;建立定时学习、定点活动、定期反馈“三定”制度,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联系卡、活动卡、反馈卡为主的“三卡”双向反馈制度,切实加强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坚持党员目标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相结合,切实加强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的教育管理,抓好党员教育,规范党员管理,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壮大党员队伍力量。要从城市工作的实际出发,要不断拓宽渠道,因地制宜,寻找适合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活动形式和载体。要建立健全社区党员楼幢(片区)联络组制度,善于发挥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工程、党员奉献日、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群共建文明社区等载体的作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挥街道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新途径,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构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对居民党员,要通过实行党员责任区、建立党员联系户和推行党员目标管理等方式,引导他们立足本职作奉献;对离退休职工党员,可通过建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和关心下一代协会、文明劝导队等,发挥他们的余热,老有所为;对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及其他党员,要通过加强8小时以外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活动,在社区服务、社会治安、计划生育中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狠抓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壮大党建工作物质基础。要牢固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想,做到经济工作与党建工作两项工作一起抓、两个责任一肩挑、两个成果一齐要。要大力发展服务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产业,特别是扶持发展为居民提供养老托幼、家政服务、教育培训、人才中介、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业要坚持无偿、低偿和有偿并举,福利性、互助性、经营性相结合,推进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大力发展加强城市基础管理的产业。对环卫、园林、环保、保安等行业,逐步将政府管理职能同企业行为分开,引进市场机制,努力培育起点高、管理好的专业性服务公司。要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物业管理市场化,推进物业管理健康发展。要从我区社区经济发展空间有限、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等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发优势,因情制宜,选准社区经济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社区特色产业,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以巩固和发展企业为基础,以城区改造为契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的社区经济发展格局,推动社区经济特别是集体经济实现量的扩充和质的提高,增强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后

劲,夯实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

(四)共驻共建,增创特色,从增强活力上加强新时期街道社区党建工作

1、从激发内在动力上增强街道社区党建活力。一要坚持社区共建的指导思想,以共同的目标激发内在动力。社区党建从工作的任务上讲,有明显的综合性、社会性;从工作的对象上讲,有明显的多样性、复杂性;从工作的关系上讲,有明显的横向性、自主性。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坚持社区共建的原则,突出共建共创,用“搞好社区建设,建好共同家园”的共同目标来激发各自内在动力,凝聚各方合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带动搞好社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二要开辟共同投入的渠道,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要进一步打破社区条块分割的传统工作模式,努力形成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工作格局。街道党工委要进一步提高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责任意识和牵头协调能力,在抓好街道各项工作的同时,投入更多的精力抓好社区党的建设工作。同时,社区党建成员单位也要加大对社区党建工作的精力、资源和活动“投入”,通过扩大共同的“投入”,形成各方联动的工作机制,进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三要通过有效的共建活动,取得共建互利的工作成效。社区党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如何,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共建互利的工作成效。从现实情况看,社区党建工作要从社区居民群众和社区单位迫切要求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人手,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咨询、文化娱乐和社会公益性共建活动,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共建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进一步增强共同搞好街道社区党建的信心和动力,推动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开展。

2、从加强载体建设上增强街道社区党建活力。一要加强组织载体建设。要总结已有的做法,借鉴外地的经验,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社区党建工作联络站、社区党建工作指导站、社区业余党校、社区志愿者协会等各种组织载体,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工作网络。二要加强活动载体建设。要充分利用辖区机关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中介和服务业,为街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共同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丰富社区群众的业余文化活动,以健康向上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共同研究社会治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防范措施,完善联防机制,建立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共保一方平安。通过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活动,组织社区单位共同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共创美好家园。三要加强服务载体建设。各街居党组织要把党的工作参透到各项任务中去,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民办事等服务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社区纠纷调解、中小企业服务、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事务托管、困难援助等功能,逐步完善信息、培训、就业和帮困四大网络。

上一篇:PS制作抽象光影海报下一篇:××××学校班子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