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24-04-1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精选8篇)

篇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试论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摘要: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 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各自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对于正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强烈的问题意识出发,以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核心,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以达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目的。本文主要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化过程、政府与市场的作用与缺陷、现状分析、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市场、政府、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引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经济学界,依据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认识和答案,形成了不同学派。我国30多年改革发展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合理定位并履行好政府职能,才能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两者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既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经验的总结,也为今后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和重点。

一、我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化过程

改革开放前,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国内国际社会政治的影响,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全能政府模式, 政府主导国家一切经济社会活动。政府的权力无限大, 政府包揽所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活动。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政府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按计划进行, 社会资源在国家的统一分配下实行计划配置, 不允许有国家计划外的经济活动, 社会功能完全处于一种被弱化的状态。这一时期, 严格地说不存在真实意义上的商品市场, 只存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品市场, 商品的价格不能反映其价值及市场供求状况。当然,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并且为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迅速走上工业化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社会历史作用是不可否认的。

改革开放后, 在国内国际新经济的推动和影响下, 我国的政府与市场的职能逐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慢慢从“全能政府”中淡化, 市场机制逐渐在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政府与社会关系逐步从国家主义模式中走出来开始还权于社会, 政府开始从一些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撤出, 市场机制开始在一些社会经济生活领域中发挥主导作用。改革开放 30年的伟大成果雄辩地证明了, 在中国, 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合理转换,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显著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 目前的中国还处于一种经济转型时期, 政府与市场的职责划分还不十分明确, 同时,还存在市场失灵等诸多问题,这些还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深化改革中进行有效地规避和完善。

二、我国政府与市场的职能以及二者关系的现状分析

(一)政府职能及政府干预存在的大量误区 1.政府的职能

政府的职能宏观层面上,主要负责具有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社会性的义务,进行宏观调控。具体看,保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制定战略目标与实施步骤;根据社会水平调整产业方向与结构,制定产业规划与产业改革;制定、实施税收与金融政策,并调节个人、地区等经济间形成的非有机性结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国家安全和提供社会服务设施,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和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2.政府干预的误区大量存在

①政府越位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实践表明,凡是行政力量过强的地方,市场力量就较弱;政府干预过多的领域,市场作用就难以发挥。政府的越位行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政府与市场间合理的分工与合作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市场机制功能的正常发挥,造成资源低效配里和严重浪费。同时, 政府越位给政府自身且滋生了寻租和腐败现象。

②政府缺位问题普遍存在。即应该由政府承担起来的职责, 政府却没有很好地承担或力度不够。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在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制定市场规则, 提供公共服务等领域, 政府的作用与功能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政府在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能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甚至缺位的现象, 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

③ 政府干预的方式存在不合理性。在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市场经济内在地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和干预手段,应该采取以法律、经济手段为主,宏观调控,间接管理,指导性计划等行政手段。在我国现阶段, 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呈弱势状况;从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角度看, 则呈现出政府的一种弱势状态。可以说,“ 弱政府、弱市场”共存是目前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非理想的状态。

(二)市场的职能和市场的实际状况 1.市场的职能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高度重视政府的作用,也要高度重视市场的作用。积极完善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市场是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合理配置资源,使其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不必要的闲置和浪费,在市场机制自动配置组合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合理化。市场是国家对社会经济实行间接管理的中介、手段和直接作用对象。国家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直接调节市场商品供求总量及其结构的平衡关系,通过市场发出信号,间接引导和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向,从而实现对社会经济活动全面、有效的控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2.市场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上升和加强, 但市场的弱势表现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市场机制不健全。通过改革,我国在市场机制的完善方面已取得一系列成就, 但是, 目前总体上仍是不健全的,主要表现在价格信号的逼真度仍然不高, 很难真正反映商品价值和市场供求状况,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现象仍然存在,价格信号的灵敏性仍然不够,不能尽快调节市场供求关系。

②市场法规不完备。首先,体制转换中产生一些新事物、新矛盾, 而经济立法较慢, 于是经济运行中无法可依的情况屡见不鲜。其次,原有的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需要进一步修订。再次,对市场经济的误解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淡薄, 加上我国司法制度和法律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往往使法律在实际中难以起到规范、约束、制裁的作用。

③市场体系的残缺。主要表现为: 消费品市场发展较快, 而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发育缓慢;有形市场发育较快, 而无形市场明显滞后;初级市场发育较快,高级市场发育缓慢;区域市场分割,全国统一大市场还未形成;国内市场与国市场尚未完全接轨。不完善的市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

三、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对策

(一)正确划分政府与市场的功能边界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在于矫正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的问题,寻找市场决定作用与政府调节的最佳结合点。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确立“有限政府”理念。“法无授权不可为,法不禁止即自由”。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经济职能就是稳定宏观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市场秩序、调节分配不公,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政府必须减少其盲目性的干预,增加其服务性、社会性的职能,用 “有形之手”保障 “无形之手”。

(二)以市场为中心, 建设服务型政府

市场是社会基础性的内容, 国家是从社会产生的上层建筑, 只要国家政府存在, 它就必须履行其作为上层建筑的职能,为社会服务, 为市场服务。因此在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时, 必须首先明确政府职能, 应该在经济领域中寻求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的最佳结合点, 使政府更恰当、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说, 可以通过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高水平的公共服务, 为政府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提供合法性基础。

(三)引入竞争机制, 重视市场内在规律,提高政府服务的效率

自由、平等而充分的竞争是市场经济能够提高效率的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出现了许多可以提供公共服务的“ 第三部门”,它们的出现为政府竞争机制的引入提供了前提, 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还要重视

市场内在规律,提供公平竞争环境,重视自由竞争环境的创造。

(四)完善市场机制及市场体系的建设

完善市场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其价格能够充分反映供求关系并且真实合理。健全市场的法律法规,填补法律法规的空缺,并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法律法规,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我国监督机制的作用,使法律真正起到规范、约束、制裁的作用,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

(五)采用多种手段, 改变政府管理方式。

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社会管理职能的消失, 事实上政府 正是通过管理的方式来实现服务的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政府必须改直接的微观调控为间接的宏观调控, 给市场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必须改变单纯依靠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的方式, 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对经济生活进行灵活多变的管理, 使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与政府效能的提高能够相互促进。

结论: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转型期, 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处于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过程中, 因此寻找和确立政府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将是一个动态的艰难的过程。有限且有效的政府,以市场为基础的政府,才有可能实现繁荣富强。市场保障于政府,以市场为基础来界定政 府,用足市场,和谐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把政府能力用在最迫切的事务上,这才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同时也能够发挥政府的作用,用足市场,也用足政府,从而实现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素梅,论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年 12月,第6 卷第 4期

【2】尹盼秋,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连日报,2013年12月23日

【3】鲍盛刚,政府与市场的真实关系--中国改革与转型的方向,中国改革网,2011年8月19日

【4】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云南日报,2013年1月8日

【5】沈双逸,从西方经济思想到经济法——浅析 “政府”与 “市场”的地位关系,理论研讨,中国市场2012 年第 26 期(总第 689 期)【6】刘诗凯,丛 阳,浅谈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7】 陈铁英,试论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8】郑传璋,赵荣,试析经济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太原大学学报,2011年 3月,第 12卷第 1期总第 45期

篇2: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浙江省杭州第十一中学郑玉群

【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加快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市场配置资源。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调节的优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市场秩序。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2.政治生活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哲学生活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20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根据实践拓展和认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我们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

社会发展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命题角度】

1.从市场的决定作用角度。

结合当前的金融市场改革,价格改革,特别是资源价格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产能过剩,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等热点问题,运用价值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相关知识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其必要性,或者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知识从《哲学生活》分析改革的原因。运用影响价格的因素、市场秩序、市场规则、诚实守信等知识,为如何更好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出建议、、措施。

2.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角度。

《经济生活》角度:主要是结合前面热点问题,分析什么是宏观调控,即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为什么要宏观调控,即市场的弱点和缺陷、宏观调控的意义和作用。怎样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重点要把握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即结合具体事例分析,怎样健全以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为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的宏观调控体系。

《政治生活》角度:结合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问题,核心关注如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特别是如何发挥政府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如何打造服务型政府,解决以往存在的政府职能“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从而达到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的目的。

3.从政府和市场关系角度。

从哲学上看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两者有同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两者又有斗争性,两者的地位、作用、范围都有不同,相互排斥相互对立。要用辩证的方法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既要防止出现否定市场化改革方向的倾向,又要防止只讲市场化、忽视政府作用的倾向。

4.从改革的角度。

不管是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还是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都必须通过改革实现。金融市场改革,价格改革,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的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也是改革。从《哲学生活》角度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目的、内容、作用,从《经济生活》角度要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有自己的鲜明特征。

【专题训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回答1-3题

1.《决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与以往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基础性作用”的提法有了明显区别。两字之变意味着

①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更加明确

②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微观干预和市场的监管

③将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

④市场的作用得到更大发挥,政府作用削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对市场的作用的认识由最初的“基础性作用”重新定义为“决定性作用”,体现了

①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界限②发展着的认识是真理

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

3.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下列关于政府和市场定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要遵循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

②强化政府职权才能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③要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宏观事务的管理

④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推

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政社分开,实现政府由“养人”向“办事”的转变,凡是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原则上不再直接举办。2014年,河北省政府共向社会力量购买13个领域的88项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 ①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②规范政府直接经营企业的方式

③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转变政府职能④减少政府权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2014年工信部将深化重点行业改革,开展民资进入移动转售、接入网等竞争性业务

市场试点,完善电信资费市场化形成机制。这一改革

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②工信部将减少对电信行业的直接干预和市场监管

③使电信行业竞争更加激烈,不利于行业发展

④有利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6.2014,资本市场迎来改革年,除市场制度规则的市场化改革外,证监会自身的监管转

型和市场化改革也将紧密贯穿其中。随着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有限的监管资源越来

越难以适应繁重的监管任务,“人盯人”、“当保姆”的模式难以为继。因此,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切实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证监会要把该管的事情管住管好,必须

A.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树立政府威信

B.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建设服务型政府

C.协调政府与企业关系,减少市场监管职能D.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扩大政府职权

7.台州,大银行做起“小生意”。当地小微企业贷款申请满足率连续多年达到90%,金融专家认为,台州市委市政府对待专营小微企业服务的小法人金融机构的政策值得借鉴和推广。台州市政府坚持做“有限”政府,在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同时,不派驻董事长和行长、不摊派项目、不干预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形成了健康有效、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台州样本”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之困带来的启示有

①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②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越位问题。

③作为有限政府,做到能不管的都不管。④政府职能应逐步市场化,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加大政府自身改革,既要“减”,减政、减行政审批、减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同时也要“管”,把该管的事情管好,为市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里“减”和“管”的关系是 A.对立统一的关系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

9.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有利于 ①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

②避免市场弱点和缺陷,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③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国务院决定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把企业年检制度改为报告制度,放宽市场

主体住所登记条件,经营场所登记由地方政府规定等。国务院采取的这一创新型监管方式

①有利于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

②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民间融资

③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市场的监管,促进企业发展

④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材料一:截至1月23日,全国31个省份已有28个省份已召开地方“两会”并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平均每份政府工作报告要提及“改革”约50次。“改革”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政府自身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等,如上海的“简政放权,重设政府边界”,湖北的“权力清单,减瘦更要减肥”,二是经济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提出,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所谓目标价格制度,是指由政府设定农产品的目标价格,当实际市场价格高于目标价格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而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则按差价补贴生产者。而目标价格的形成则完全是由市场的供给关系决定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府的职能和政府依法行政有关知识,说明政府要加强自身改革,简政放权、重设政府边界的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规律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更好地落实目标价格制度。

【参考答案】

1.B2.C3.D4.C5.D6.B7.A8.A9.B10.A

11.答案(1)①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必须加强自身改革。②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要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应当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避免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所以政府要简政放权、重设政府边界。③要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篇3:新形势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在我国未来的“三位一体”改革中, 如何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改革的关键。政府发挥作用的合理范围是随着经济增长阶段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在经济发展的较低阶段, 政府在外部性突出、确定性较强的领域, 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支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当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时期结束, 更多依靠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时候, 政府就应当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 主要致力于培育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把本应由企业和市场来办的事情交还给企业和市场。但从目前情况看,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明显偏多, 政府的职能存在一定的错位。主要表现在:

——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 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现象严重。当前, 政府部门仍然管了太多不该管, 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 政府职能越位现象严重, 政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比比皆是, 政府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政府是国有企业的出资人, 同时又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管理, 政企不分、政资不分, 与政府为社会组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承诺大相径庭。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许多政府工作人员分不清哪些事务该政府管, 哪些事务不该管。政府“越位”现象主要表现在: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盛行地方保护、追求短期政绩、包办社会事务。而政府“缺位”现象则主要表现在: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不到位、环境资源保护不力、统筹协调作用发挥不够、四是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分配不公。

——过于注重经济建设, 指导思想上存在一定偏差。一直以来,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GDP为衡量标准一直是我国各级政府工作的主导思想, 这种“唯GDP”论的指导思想下, 政府的工作重心都倾向于经济建设, 导致各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政绩, 不惜竭泽而渔、劳民伤财, 大搞形象工程。这种指导思想上的偏差会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政府官员的考评等都只注重经济建设, 忽略了公共医疗卫生等社会问题, 从而暴露了政府公共服务意识不强的弱点,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长期利益。

——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行业腐败加剧。在我国, 行政法有相当一部分是由相关政府部门或行业利益集团起草的, 因此它们势必带有浓厚的部门利益或行业利益。部门利益政策化、法制化, 使法律被部门利益化“绑架”。主要表现为部门权力化、权力政策化、政策利益化、利益法制化。政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 通常根据部门权力而使得部门利益最大化, 而政策则成为它们实现利益的制胜法宝。它们通过权力制定某一方面的政策, 再通过这种政策为其谋取利益, 而法律则成为它们实现手段的途径, 即利益法制化。在政策执行过程中, 它们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时甚至会牺牲公共利益来谋取部门利益。追逐地方和部门利益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这些政府部门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 甚至导致整个部门乃至行业的体制性腐败, 社会公共权力沦为谋取个别部门和行业特殊利益的工具。

——政府过度承担行政主体职能, 低水平重复建设普遍。我国投融资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体现在投融资的主体比较单一, 仍然存在政府主导和国家垄断, 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不少部门和地方政府花费大量精力争资金、争项目, 且投融资管理部门职能交叉, 资金使用和管理分散, 难以形成整合效应, 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的现象比较普遍, 以行政审批替代投资决策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

转变政府职能, 其核心是减少审批, 理顺事权, 提高透明度, 促进财税体制的重要转型, 使政府能够更好地提供公共产品,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

——强化宏观管理职能, 弱化微观管理职能。各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全国统一的产业政策, 结合本地实际, 制定区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战略和规划。弱化微观管理职能, 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更高的效率;政企分开, 简政放权, 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凡能由市场调节、企业自己决定、中介机构能提供服务的事项, 政府坚决退出不再审批。能取消的坚决取消, 能下放的坚决下放, 杜绝“错位”、“越位”、“缺位”现象的发生。政府的职能要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 为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 热心服务, 提高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

——强化市场监督职能, 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 应该建立现代化市场监管制度,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新秩序。第一, 应加快关于市场规范的法律法规建设, 采取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 切实保护销售者的利益;第二, 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 严格执法、有法必依, 采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打击各种违法乱纪、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第三, 在政府垄断领域, 要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设立拥有明显独立性的监管机构, 对某个特定的政策目标负责, 建立公平、公平的竞争环境。

——着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建设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是社会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前提。要建设廉洁政府, 就是要充分认识政府在反腐败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搞好自身廉洁建设, 真正树立廉洁行政的形象。要在制约行政权力上下功夫, 建立起有效的廉政制约机制。同时, 要建立一个广泛而又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 确保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建设高效政府, 首要的是精简机构, 建设精干的强有力的政府系统。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集权和分权的关系, 既要加强宏观调控, 又要调动地方积极性。同时还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尽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根本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体现行政效率的提高。

篇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提到,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而不断深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基础性”到“决定性”只是几个字的改换,不过这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为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打下一个非常坚实的制度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再次强调“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论断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本质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的不断升级,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发达国家的技术,从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成本和风险比发达国家低很多,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数倍于发达国家。从十九世纪中叶到现在,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年均增长3%。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善于利用后发优势,经济增长速度可以达到8-10%。

可是从经验事实来看,从“二战”后到现在,全世界180多个发展中经济体中,只有两个经济体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然后进入到高收入(台湾与韩国),只有十三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变成高收入,其中只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是西欧周边和发达国家原本差距不大的欧洲国家。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 关系。

“二战”后的发展思路的主流是第一版的发展经济学,即结构主义,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克服市场失灵,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也就是高度强调政府在资源动员和配置上的作用,忽视了市场。结果以对市场的各种扭曲建立起来了一些先进的产业,但是,资源错配和寻租、腐败盛行,经济发展的绩效很差,跟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世界发展中国家都在改革开放,盛行的是发展经济学的第二版,即新自由主义,强调市场,忽视了政府的作用,主张采用休克疗法,推行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结果是推行新自由主义所倡导的华盛顿共识的国家经济普遍崩溃停滞,危机不断,发展的绩效比改革前还差。

在同一时期,有少数经济体取得了成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经济发展和转型中既有“有效的市场”,也有“有为的政府”。为什么有效的市场很重要?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技术、发展产业是一个国家在国内、国际市场形成竞争优势的前提。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只有在充分竞争、完善有效的市场体系之下形成的价格信号,才能使企业家按照当时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进行技术、产业的选择,从而使整个国家具有竞争优势。为什么有为的政府也同样重要?经济发展是一个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和制度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基础设施和上层制度安排也必须随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上层制度的完善不是一个企业家单独所能推动的,必须要由政府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来组织协调相关企业的投资或由政府自己提供这方面的完善。另外政府还需补偿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先行企业所面对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样技术和产业才能根据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顺利进行创新和升级。所以,一个发展成功的国家必然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再加上一个有为的政府。

对于转型中国家,有为的政府尤其重要。一方面,转型中国家因为过去所采取的战略,遗留了一批违反比较优势、没有自生能力的资本密集型的大型企业。对这些企业的保护补贴不能一下完全取消,否则会带来大规模破产、失业,造成社会和政治不稳定,需要政府给予原有的产业一些转型期的保护补贴。另一方面,转型中国家由于过去政府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去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导致基础设施非常差,同时存在很多制度扭曲,需要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地创造条件逐一去克服。

我国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采取的是一种务实的渐进双轨制,即一方面对原来没有自生能力的大型国有企业给予必要的保护和补贴,另一方面放开符合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准入,让市场发挥作用。这样一个转型方式使得我们能够维持稳定和快速的发展,但是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最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断恶化,腐败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原因在于,为了保护、补贴没有自生能力的大型企业,我们保留了一些对价格信号的扭曲,比如通过金融抑制人为压低资金价格,将金融资源主要分配给国有和少数非国有的大型企业。这相当于给大型国有企业和这些比较富裕的群体提供了补贴,而补贴这些大企业的是把钱存入金融体系,得不到金融服务而且相对比较穷的中小企业、农户和一般家庭。对于能拿到资金的企业来说,因为资金价格相对便宜,所以投资的是资本相当密集的产业,这样的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相对少,从而也会抑制劳动需求和工资,进一步恶化收入分配。此外,资源价格也偏低,谁能拿到资源开采权谁就能马上致富。这些扭曲都创造了租金,有了租金就有了寻租的行为,导致腐败贪污。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是一个极端贫穷的国家,资本十分匮乏。当时以对市场的干预、扭曲给这些资本密集型大型企业保留一些保护、补贴是维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必要,属于“雪中送炭”。经过34年高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是中等偏上收入的国家,资本已经不再那么短缺,很多原来不符合比较优势的资本密集型重工业现在已经符合比较优势,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在这种状况下,继续保留那些保护补贴就从“雪中送炭”变为了“锦上添花”,导致的结果只能是收入分配恶化和腐败蔓延。

十八届三中全会与时俱进地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意味着需要消除对市场所遗留的一些干预、扭曲,让资源由市场进行配置,这样一方面能够让经济更好地按比较优势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改革开放以来遗留的社会、经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应该发挥好的作用,保护产权,维持宏观稳定,克服市场失灵,因势利导地推动技术、产业、制度等结构的变迁。

如果能这样做,中国经济还可以持续、稳定、健康而且比较快速的发展。

(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篇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勾画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为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使改革有章可循。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严峻的外部和内部挑战,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避免“中等收入陷阱”,为新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经济结构化发展的思想是高度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则强调市场作用,认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各个利益主体自然会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也正是因为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根本性的调节作用,那么任何政府和个人都不应该通过单独的力量来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这两种经济观点都没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成功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也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一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要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这就需要理论创新和改革突破。

《决定》把政府与市场关系恰当地描述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这有利于激发市场的活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其最大的贡献是,明确市场与政府作用的对象不同,在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上市场必须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的作用主要将限定在公共领域或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就是,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调动生产要素积极性、资源能够实现有效配置的就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或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地方,就需要政府干预。也就是说,资源配置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不能脱离开市场机制过度强调政府干预,当然,也不能离开政府实行无政府主义。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全面破除各种市场壁垒,进一步加快要素市场化进程。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基础就是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一方面,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决定》首次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因此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取决于政府管哪些事和怎么样管,着力解决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地管好、管出水平,要从事前的项目审批,加快向事中、事后的监管转移。

篇6: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013年春季公务员考试即将举行,针对申论复习冲刺,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张小龙对十八大报告中的申论出题点做出全面深度解读。本文为张小龙老师系列解读之一“论政府与市场暧昧关系”,供广大考生复习参考。

【历年话题】

“政府与市场的暧昧关系”,广东公务员考试曾经考过。【深度解读】

论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与作用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口号提出二十年,政府与市场关系如何协调,如何定位,仍旧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比比皆是:既有物流行业中该管不管的不作为,也有出租车行业中政府过度限制的乱作为;还有公路收费上瘾的乱象„„。

出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政府观念保守,自我革新力度不够;也有制度设计不科学政策制定不合理的因素;还有市场本身不成熟,市场主体素质低下。如何找准政府在市场中的位置是对我们政治智慧的考验。政府对于市场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根据市场类型和不同的变化有所调整,对于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府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尊重市场规律,做好市场的服务员。对于市场,政府要从监管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从以审批为主到以监管为主改变。政府的服务主要体现在:要减少审批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咨询,减少税费,减轻市场主体负担。简政放权好像政府可以什么都不管,只要收钱就可以了,这是无政府主义的极端错误观点——面对市场的问题,政府不能逃避责任。

政府应该主动规范混乱市场行为,政府要维护好市场秩序,做好市场的守夜人。对不同行为,规范方式不同。以物流行业为例,由于准入门槛过低,政府要做就是适度的提高准入门槛,降低恶性竞争,合理配置资源。出租车行业正好相反,过于严格的审批制度导致审批权本身成为资源,政府要做的是下放权力,降低门槛,促进竞争。对于一些扰乱市场秩序的,必须依法重拳出击,维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对于市场混乱的地区行业展开专项整治,重点,全面,系统的打击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商业贿赂等行为。

合理调整市场分配格局,使分配更加合理,做好市场的协调员。首先,政府要减少行政收费,尽量避免直接参与市场经营活动,避免直接从市场活动中收取费用。其次,对市场中不合理分配格局要进行调整。以油价为例,政府要通过宏观调控适当打破垄断,努力建立更加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定价机制。要提高劳动者在市场分配中的比例,减少通过权力,资格等方式权利寻租的现象。

汪洋同志指出:“我们要以自我革命的勇气,坚决打破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利益格局。要按照“放权、简政、服务”的要求,着力建设精简、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还在路上„„

篇7: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主讲人:曹建萍

2014年5月

汇报框架

三中全会公报概览

核心问题

为什么改?

改什么?

怎么改?

侧重点: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核心问题

一、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为什么改)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和重点难点(改什么)

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障(怎么改)

一、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为什么改)

回头看历史:

奋斗的历程分外艰辛

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

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放眼看世界

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发展机遇稍纵即逝

竞争格局瞬息万变

低头看自己

未富先老

未强先大

未兴先懈

回头看历史之奋斗的历程分外艰辛

回溯明清之际,西风东渐,引起中西文化正面冲突的开端,西方文明,历经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工业革命,气焰万丈,其文哲、科技、经济、军备、地理知识、及造船技术,皆有空前的发展。西欧诸国以雷霆万顷之势东来,强行打破了闭关自守的满清帝国的大门。中华民族面临史无前例的冲击和生存危机,有识之士,确认自强更生之道,继而投身民族振兴的大业,并进入国际社会中奋斗,争取独立与保持国家尊严。经百余年之努力,今日中国已成世界大国之一。

回头看历史之改革的成就举世瞩目

回头看历史之存在的问题依然突出

十八大原文:

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

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放眼看世界之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笨猪五国:笨猪五国(英语:PIIGS),也叫作“群猪五国”或者“欧猪五国”,是国际债券分析家、学者和国际经济界媒体对欧洲五个主权债券信用评级较低的经济体的贬称。这个称呼涵盖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爱尔兰(Ireland)、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特别指各国的主权债券市场,这些国家的公共赤字也都超过了3%。

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人民论坛杂志在征求50位国内知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放眼看世界之发展机遇稍纵即逝

重要战略机遇期:

能源民主

生产民主

放眼看世界之竞争格局瞬息万变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和重点难点(改什么)

全面改革的总体布局——“非常6+1”

1、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3、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4、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5、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化军队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三、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保障(怎么改)

(一)解放思想是法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二)成立全面改革领导小组:

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三)坚持正确的改革逻辑:

顶层设计与摸石头过河辩证统一。

(四)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

(五)必成的勇气和决心: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侧重点研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核心词: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决定性”

1、历史脉络

Stage1:“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80s)”

Stage2:“要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4 “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6

“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7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8

Stage3:“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2、内在机制:三大决定机制(供求、价格、竞争),三大自由(企业自主决策自由、消费者选择自由、商品和要素流通自由)

3、市场决定性面临的挑战

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老子《道德经》)

当前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着力点

摆正政府的位置(一场革命)

加强三型政党的建设(一次修炼)

走好群众路线(一种回归)

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什么?

政府的职能(30年回顾)

政府的职能(亚当·斯密的观点)

“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人们的这种行为,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本意要达到的目的,即公共利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实现自我的利益,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

国家的职能:

一、公共安全

二、法律秩序

三、其他公共品,如教育等

地方政府职能(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原文)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5)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

公共服务:教育、社保、廉租房等服务项目

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和食品监管

社会管理:促进社会自治

环境保护:空气质量、水源保护、土壤、植被等

市场的逻辑

市场的逻辑是你如果要想幸福,你首先要使别人感到幸福。

如果别人不幸福,你不可能幸福。这就是市场的逻辑。

有没有特例?

为什么政府不再起决定性作用?

考虑投入产出比:

自己的钱为自己花效率最高

(市场模式)

别人的钱为别人花效率最低

(政府模式)

政府如何退出?

简政放权:简政放权须跳出“放收循环”的怪圈。

对于市场主体,“法不禁止即可为”;对于公权,法不授权不可为。途径之一,就是实行“两个清单”制度:

一是突出市场规则,统一市场准入制度,建立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并与国际规则接轨。

二是推行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详细规定权力究竟应该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到底怎么干,等。权力越透明,权利就越有保障。只有厘清权力的边界,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或以权谋私等乱象,才可能使权力得到有效监督)。

《决定》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设计就是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是“取消”: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

2012年8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广东省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11月23日,《广东省“十二五”时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方案》印发。全国人大也授权广东在行政审批改革先行先试,突破部分法律法规限制

第二个是“下放”: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更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

审批权下放是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上级政府和下级政府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中央政府宏观战略管理能力、增强地方政府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经营和群众生活方便度的一大举措。

相关论点

“我任内三公消费只减不增,我任内财政供养人数只减不增”

关于产权:公、私财产权均不可侵犯

国有与民营都该看成共和国的亲儿子

国有企业的红利上交数字到2020年要提高到30%

关于自贸区:境内关外

关于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单位的行政级别(小学与大学)关于户籍改革:全面放开、有序放开、合理确定、严格控制

小岗村的经验:收入分配体制&要素结合方式!

篇8: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从市场经济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可以看作是二者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职能的边界问题, 通俗来说是谁多管谁少管的问题。

第一, 二者是互补的关系。二者是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调整变化, 不同的历史时期政府与市场分别发挥了各自不同的作用。在经济学理论中, 市场经济环境下, 市场是“无形的手”, 其职能主要是通过“价值规律” (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 对市场起基础调节作用, 目标是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并促进经济发展。政府是“有形的手”,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最大的功效是弥补市场缺陷、促进市场发育、维护市场秩序、企业平等竞争、为市场发展的自由度与广度提供最优的服务。第二, 二者是博弈的关系。在市场与政府是一对矛盾共生体, 各有其发展规律, 二者都是为实现市场经济共同目标的两种手段。市场经济的运行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而政府的存在与转变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市场经济影响的。市场的隐性弊端在短时间是不会凸现出来的, 而市场经济的变化速度与广度始终是快于政府节奏的。这两对矛盾体始终是处于循环的追赶与改善, 或者是阻碍的过程中, 市场机制新因素的增加要求政府释放或者改善其职能, 而政府的保守性延缓或者阻碍了市场的发展, 或者说为了利益的得失会压制市场的扩张性, 这样就会出现市场与政府的博弈。在不断博弈与较量中, 二者的矛盾推动经济的缓慢运行。

二、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角度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政府功能过多、市场化不足的问题。经过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改革, 各种生产产品的价格基本完成了市场化改革, 要继续改革剩下的少量的能源及公用事业的价格;收入分配不公, 劳动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过低, 生产要素的价格需市场化;物价过高, 货币超发, 通货膨胀严重, 投资渠道不畅, 金融市场需进一步自由化;国企垄断阻碍市场的发展及贫富差距。政府审批手续漫长而繁冗;司法环境不公;长期以来政府人为压低资源的价格, 造成当今中国经济畸形发展, 对资源与环境的损害已经到了临界点。

其次, 市场化过度、政府功能的缺失的问题。由于过度的市场化, 商业利益的追逐侵蚀了社会公正和人文价值, 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 社会诚信及道德缺失;由于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对产业发展的危害;现代市场制度得以确立的产权保护、契约强制履行、损害赔偿等规则的尚不健全。公共产品提供不足, 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亟需提高。

三、如何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与政府的问题

面对中国市场经济中的问题, 我们要选择适合国情和适应经济发展阶段的政府与市场的恰当的关系。

首先, 理清政府与市场的各自职能。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目前的情形, 在微观领域或在私人物品的供求中, 主要发挥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在宏观领域或公共物品的供给中, 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物品的提供、社会管理及环境污染、破坏等外部性等市场失灵的领域应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加强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制度供给, 完善市场规则的制定、市场秩序的规范、社会诚信的建立, 使得市场则在制度下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其次, 建立权利对政府权力的制约。要顺利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必须加快政府改革。推进以行政体制改革为主线的政府转型。历史和现实证明, “市场经济”一定是与有限政府和责任政府相联系。要改变以往政府职能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成为有限政府、法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改革的关键之一, 政府和市场之间应遵循适宜的边界, 是政府要逐步“让位”, 市场和企业能做而且政府不容易做好的事, 政府应该让位于市场。第二,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法制型政府。要建立起约束市场和政府自身行为的制度机制, 既要注意预防“市场失灵”, 又要预防“政府失灵”。之三, 是创建服务型政府。将政府由管制型主体逐渐转变为服务型主体。政府部门要关注社会管理, 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的公共职能,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多地向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政策倾斜, 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更好地发挥政府公共服务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再次, 国企的退出。现在经济改革攻坚面临的真正挑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是否就是国企, 而国企又如何与市场经济相并存。因此国企从根本上说不是改革, 而是退出问题, 或是私有化问题。国企应仅仅保留在个别自然垄断或公益性的领域, 从所有竞争性行业退出。

上一篇:《帮帮残疾人》教学设计下一篇:大项目交付特点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