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2023-02-06

第一篇: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企业与企业管理人之间的关系

企业与企业管理人之间的关系——李嘉诚的成功之路李嘉诚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发展到今天拥有一个多元化业务的商业帝国不是偶然的。他在初初创立塑胶厂时,就全身心投入,除了做企业的管理外,还承担了设计、推销、采购等多种职能,勤奋刻苦优于常人。

但真正让他事业发展壮大的,是他深谙小型企业的发展之道:找到独特的市场定位;诚信无欺,迎难而上;知人善用;不断累积企业声誉,赢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独特的市场定位李嘉诚开办长江塑胶厂时,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与当时其他业内企业并无明显的差异。为了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李嘉诚日夜思索,发现了塑胶花的商机。他于是飞赴意大利参观塑胶花工厂,并应聘进入工厂学习塑胶花的生产、制造工艺。

回到香港后,他确定塑胶花为公司业务主攻方向,召集业务骨干在一个多月内开发出适合东方人审美标准新品塑胶花,并以低廉的价格快速上市,迅速占领了香港的塑胶花市场。诚信为首,迎难而上长江塑胶厂开发的塑胶花,款式新颖,价格便宜,因此接到了大量定单;但也遭遇扩张时通常遇到的资金短缺的困难。

故事起因于某欧洲批发商希望大量订购塑胶花,准备预付订金,但希望李嘉诚提供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保证产品可以按时供货。李嘉诚遍寻亲友、银行,都没有获得担保。但他没有放弃,与设计师连夜奋战,设计出了9款新样品,提供给客户选择。欧洲客户非常满意他们的产品,在获知李嘉诚没有财务担保后,依然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危机变成转机,长江的产品迅速打入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

知人善用创业时,李嘉诚需要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他选择了两员干将——盛颂声和周千和,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后,李嘉诚提升优秀的管理人才,霍建宁就是典型。

他擅长理财和财务策划,长实全系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35岁时已经被委任为长实董事副总经理。

远见1958年,香港当时的房地产并不被世人看好,李嘉诚果断进入,先后在北角、柴湾兴建工业大厦,后又在1967年香港地产低潮时,购入大量廉价地盘物业,在随后的香港经济复苏中,他成为香港最大的地皮所有者。

利人利己,赢得企业发展的契机。1977年,长实参与地铁遮打站、金钟站的上盖兴建权竞投。竞投前,李嘉诚细心研究了地铁公司的情况,提出了以现金支付为主,竞投地铁车站口的上盖物业的发展权。最后,在30多家竞争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胜出。

获胜源于李嘉诚利人利己的策略。他执掌的长江实业公司提供现金做建筑费,满足地铁公司急需现金的需要;上盖商厦建成后,利益由地铁公司与长江实业分享,并打破对半开的惯例,

地铁公司占51%,长江实业占49%。

1978年,长实开发的地铁上盖物业海富中心和环球大厦销售理想,地铁公司主席唐信公开表示:“中环、金钟地铁车站上盖地产发展,将为本公司二期、三期工程的车站上盖合作,树立了样板。”此次合作,李嘉诚获得了商业界的声誉,为日后取得银行的信任,参与其他大型项目 李嘉诚1950年创办长江塑胶厂,发展到今天拥有一个多元化业务的商业帝国不是偶然的。他在初初创立塑胶厂时,就全身心投入,除了做企业的管理外,还承担了设计、推销、采购等多种职能,勤奋刻苦优于常人。

但真正让他事业发展壮大的,是他深谙小型企业的发展之道:找到独特的市场定位;诚信无欺,迎难而上;知人善用;不断累积企业声誉,赢得更大的发展契机。

独特的市场定位李嘉诚开办长江塑胶厂时,主要生产塑胶玩具和塑胶日用品,与当时其他业内企业并无明显的差异。为了使企业赢得更大的发展,李嘉诚日夜思索,发现了塑胶花的商机。他于是飞赴意大利参观塑胶花工厂,并应聘进入工厂学习塑胶花的生产、制造工艺。

回到香港后,他确定塑胶花为公司业务主攻方向,召集业务骨干在一个多月内开发出适合东方人审美标准新品塑胶花,并以低廉的价格快速上市,迅速占领了香港的塑胶花市场。诚信为首,迎难而上长江塑胶厂开发的塑胶花,款式新颖,价格便宜,因此接到了大量定单;但也遭遇扩张时通常遇到的资金短缺的困难。

故事起因于某欧洲批发商希望大量订购塑胶花,准备预付订金,但希望李嘉诚提供有实力雄厚的公司或个人担保,保证产品可以按时供货。李嘉诚遍寻亲友、银行,都没有获得担保。但他没有放弃,与设计师连夜奋战,设计出了9款新样品,提供给客户选择。欧洲客户非常满意他们的产品,在获知李嘉诚没有财务担保后,依然对他说:“你的真诚和信用,就是最好的担保。”

危机变成转机,长江的产品迅速打入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

知人善用创业时,李嘉诚需要忠心耿耿、忠实苦干的人才,他选择了两员干将——盛颂声和周千和,盛颂声负责生产,周千和主理财务。他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辅助李嘉诚创业。事业发展壮大后,李嘉诚提升优秀的管理人才,霍建宁就是典型。

他擅长理财和财务策划,长实全系的重大投资安排、股票发行、银行贷款、债券兑换等,都是由霍建宁策划或参与抉择,35岁时已经被委任为长实董事副总经理。

远见1958年,香港当时的房地产并不被世人看好,李嘉诚果断进入,先后在北角、柴湾兴建工业大厦,后又在1967年香港地产低潮时,购入大量廉价地盘物业,在随后的香港经济复苏中,他成为香港最大的地皮所有者。

利人利己,赢得企业发展的契机。1977年,长实参与地铁遮打站、金钟站的上盖兴建权竞投。竞投前,李嘉诚细心研究了地铁公司的情况,提出了以现金支付为主,竞投地铁车站口的上盖物业的发展权。最后,在30多家竞争中,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公司胜出。

李嘉城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而在确保现金流同时,他还努力将负债率控制到一个低位:“自1956年开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从没有负债,就算有都是„假贷‟的,例如因税务关系安排借贷,但我们有一笔可以立即变为现金的相约资产存放在银行里,所以遇到任何风波也不怕”。此外,他永远采用极为保守的会计方式,如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开采油井时,即使未动工,有开支便也报销——这种会计观念虽然会在短期内让财务报表不太好看,但能够让管理者有更强烈的意识,关注公司的脆弱环节。

第二篇:销售人员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销售人员,而销售人员的不负责任又将企业搞垮,那么

一、 低工资高绩效的销售政策是基于销售人员的工作价值是通过销售业绩体现出

来的,而

二、 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考虑销售人员的价值体现在何处?除了销售业绩外,

三、 据不同的经营阶段会有不同的情况,可以适时灵活调整优化。据此调整后,可以有效避免销售人员工作绩效过度依赖销售业绩,

四、 总之,销售是企业发展盈利的命脉,但一味的销售,不把市场基础打牢,即

便盈利,也是昙花一现,经不住市场的考验!

第三篇:企业战略之间的博弈与协同关系

双赢

供应链上企业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为了共同的利益与目标,企业间应该合作与协同,以达到产品供应链安全、可靠、高效,保证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共同利益;二是在尽可能公平的环境下,各企业应争取自己应有的地位与权益,同时,承担自己应担的责任。各企业之间也存在博弈问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抨击。

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协同学的创立者,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aken),提出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发表了《协同学导论》,还著有《高等协同学》等等。协同论认为,千差万别的系统,尽管其属性不同,但在整个环境中,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其中也包括通常的社会现象,如不同单位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部门间关系的协调,企业间相互竞争的作用,以及系统中的相互干扰和制约等。协同论应用于生物群体关系,可将物种间的关系分成三种情况:1,竞争关系;2,捕食关系;3,共生关系。每种关系都必须使各种生物因子保持协调消长和动态平衡,才能适应环境而生。 当今企业与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顾客的合作关系越来越密切,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原来那种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长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和取得长期效益。企业要想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就必须与不同组织和企业进行合作,形成各种社会关系来获取和交换各种知识、信息和其它资源,实现优势互补、知识和信息共享、风险分担、利益共分,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显然,战略合作关系必然要求强调合作和信任。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就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市场机会共享和风险共担。在供应链合作关系环境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选择能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进行良好合作的供应商。供应商为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供应各种生产要素(原材料、能源、机器设备、零部件、工具、技术和劳务服务等)。

如今的竞争已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较量。制造商与供应商传统的那种对立关系已经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障碍。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合作博弈是指在人们的行为发生相互作用时,当事人能够谈判协商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它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对于制造商和供应商来说,如果企业单纯从自身利益的理性出发必会使自己陷入″囚徒困境″。为此,双方必须以一种协调的方式运作,将链上的其他企业看成是合作伙伴,而不是视为竞争对手,通过设计一种新的机制——合作模式,只有合作模式才有可能创造双赢的局面,为企业带来更高的收益,维持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才能实现供应链合作双方的共赢。

所以,我认为企业供应链上的关系是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网《如何构建供应链联盟中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刘红丽20008-08-072.《协同学导论》 哈肯 德国 1976

3. 张鹏,云庆夏.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博弈分析与评价选择[J].情报杂志,2005

第四篇:论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

学号:0961 001461299 姓名:韩冰

摘要:以行为心理学为依据阐述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管理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对一个企业来说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用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和价值观将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人性化地激发企业员工的行为动力由此可以指导我们设计出有效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自我行为;集体行为;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引言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不难看出我国经济落后首先不是技术的落后而是管理的落后。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中也普遍存在同样的问题。例如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常常出现下面的情形:刚创业时只有三五个人,“两三把枪”,工作环境艰苦,职工待遇低,也没有什么福利可言,可大家的工作热情很高在没有什么奖励和加班费的情况下,却能常常加班加点员工们谈的都是工作,想的都是企业的发展,很少议论待遇问题。然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项管理制度建立起来了,奖惩制度也完善,职工的各种福利待遇都有了,鸟枪也换成了大炮,但管理者却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东西,那就是员工的奉献精神却渐渐消失了,甚至一些创业的元老也慢慢跟公司斤斤计较起来了。事实上,在单纯靠“制度”管理职工的企业中,职工斤斤计较的现象很普遍,而且管理制度越多,这种现象就会越严重;但是,我们也发现在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建立了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例如国内知名企业海尔集团,尽管企业制订了各种管理制度,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要求很同步,集体主义价值观和主人翁精神能够得以充分体现。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和理念在员工的心目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形成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同朝着企业的既定目标前进。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切记一味地依靠严格的管理制

度去管理员工,一定要不断探索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即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良性的作用于员工身上,并且有必要不断地去探讨它们的相互作用机理,以便用这种机理指导企业的缺席度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激发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一、企业员工自主行为的形成

一个人生来就有求生的原始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成年人融入集体大家庭后的自我行为动力会相应发生很大变化,并因不同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对企业员工而言,其行为动力主要是依靠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激发产生的:一是基于“自我需求”所产生的动力,即为了自身的生活、交际、个人发展等而产生的动力;二是基于“集体需求”而产生的动力,对企业员工而言,即在企业管理因素的影响下,“自我需求”的形式部分或大部分发生转变,由直接利己转变为间接利己,即所谓的集体互利。前者,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如果单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人的一切行为首先是以“自我”利益为出发点对员工而言,工作积极性首先体现的是满足自我利益与需求而发生的“自我行为”;而对于后者来说,自我行为在“制度”的约束下已发生转变,人则会以社会组织、企业等为中心,对员工而言,行为的目的是实现企业集体价值、集体理想,维护的也是集体利益,我们称之为“集体行为”。事实上,每个人的自主行为都是由“自我需求”与 “集体需求”共同影响的结果,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人的需求动力体系。然而我们要注意的是“自我需求”与“集体需求”的形成机理虽有所不同,但却浑然一体。对企业员工来说,其自主行为的形成就是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相互交织、良性互动的产物。因为自我需求是人的本能,它的功能是制造需要,满足的原则是快乐原则;也就是说“需要”一旦产生,即渴望得到满足,但这种自我需要一开始往往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当这种愿望强烈到一定程度后,人就会在自我需求动力的作用下,通过行动来满足需要,最初要实现这种满足的行为,只能是自我行为,而这种行为又必然要受现实原则支配,因为我们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每个人都生活一个即定的群体中,个人的一言一行,必然要影响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这就使得行为者必须按原则行事。

就企业员工而言,在工作中为满足自我需要所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必然对所在

企业,即集体产生影响。因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为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要制订各种严格的管理制度,当这种影响与企业利益和价值观相一致时,代表企业利益的权威部门或领导就会以“制度”对这种行为给予肯定或奖励当这种影响与企业的利益和价值观不一致或相反时,代表企业利益的权威部门或领导就会以“制度”对该行为给予惩罚这种反复的奖励和惩罚会促使员工个体不断地总结经验,并逐渐使其自主行为中的自我需求趋向朝集体需求趋向良性转变,即由自我行为向集体行为良性转变,从而使员工自主行为的形成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分析企业员工自主行为形成的原理,看到了借用企业制订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对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奖励或惩罚,能够迫使员工自主行为中的自我需求趋向朝集体需求趋向良性转变,即由自我行为向集体行为良性转变,同时感受到了文化理念对员工行为影响的意义。事实上,在企业内部,如果不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理念,员工个人便会自然地在“自我需求”的作用下产生“自我价值观”,并以是否“利己”作为判断现实中一切的标准,这便使人极易产生自私自利行为。因为自我需求会形成员工自主行为的基本动力,通过工作行为得到某种个人利益的满足。同样,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一规律,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就可以根据员工自我需求产生的“利己性”特征给予员工行为的有效管理,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这一特征入手,我们首先要考虑管理的目的性,即在管理措施上要充分尊重员工的利益,让每个员工都能感觉到企业的这种管理事实上并不是跟自己过不去,而是有利于大家的自身利益;其次,是要考虑管理的手段性,即管理者如果控制了员工在企业的利益,就能够利用员工利己性心理达到对其行为的控制。这就是说,企业制订的管理制度,假如能对企业员工的行为根据有利于企业和不利于企业分别给予奖励或惩罚,就必然会使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尽可能地遵守这些管理制度,那么企业就达到了通过控制员工心理来控制员工行为的目的。然而,当管理者只重视管理制度的控制手段,完全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员工时,其结果是只能激发起员工的自我行为动力,无法有效地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从而使员工变得越来越自私,出现本文前面提到的斤斤计较现象。

有时候从表面上看起来员工很“听话”,殊不知这完全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并没有真正考虑企业利益。这种情况也许短期内看起来对企业有利,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一旦遇到企业没有制度规定的领域,或者管理制度一旦有任何漏洞,或者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员工就会受利己动力的支配想方设法钻企业管理的空子,做出利己但不一定对企业有利甚至有损于企业形象的行为。当然,企业为避免这种情况,必然又会增加更为严格的制度进行监管,甚至实行所谓的铁腕政策,管理制度也许会做得天衣无缝,但这反而又会使员工想方设法更加小心地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假如管理者在这种严管之下一味强调企业利益、企业价值观,强调员工的奉献精神,员工也许能够在这种“高压”下把企业的价值观和核心精神勉强认同下来,并且也能够按照这种精神的要求去为企业辛勤工作,很少想甚至无法去想自我需求,这样员工的自我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被压抑的员工自身就不可获得良好发展,久而久之,要么变成没有头脑的机械人,要么为了自我解脱而跳槽,最终将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的枯竭,从而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同样,企业所制订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管理者本身也有极大的压抑感,受利己心理的支配,他们时不时也会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决定某种制度是执行还是不执行,真执行还是假执行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就没有人真正关心企业利益了,就会使企业逐渐丧失发展动力,陷人困境。

如果企业在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同时,能够注重优秀企业文化的建立,也就是在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中,能够把企业员工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将会使员工从根本上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只有当员工对所在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从思想上产生认同时,员工才会心服口服地产生“集体价值观”,“集体需求”动力系统才会发生作用,才会以是否“利于集体”作为自主行为的判断标准。而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的作用核心就是,用企业的利益观、价值观、核心精神与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价值观、精神与理念,人性化地引导员工用企业的价值观指导自己的言行,从而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从事对企业有利的行为。只有这样,企业的管理制度才能良性地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管理体系

我们通过深入探讨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理念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可帮助我们设计出“自我行为与集体行为结合、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并重”的企业管

首先,企业高层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综合素质制订出企业的长远发展规划,并精心筛选出明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与核心理念,在其指导下,形成企业内部网络式的企业理念和价值观体系。在这方面,国内已有许多优秀企业涌现,知名企业海尔便是其中的典范。海尔集团的企业理念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由这种精神产生的价值观,使海尔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一跃成为世界知名企业。究其根本其中奥秘一目了然海尔的企业理念体现在质量管理上,就是“零缺陷,精细化”体现在销售上,就是“先卖信誉,后卖产品”体现在产品开发上,就是“创造需求,引导消费”体现在服务上,就是“零距离,零抱怨,零投诉”等等。企业将这些核心理念和价值观自上而下进行宣传,并让企业员工进行反复地学习体会,进而产生认同,并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我们看到了举世瞩目的今天的海尔集团。

在实际操作中,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企业高层应保持清醒头脑,要知道百人百姓,企业刚开始提出自己的理念或价值观时,总会有一部分个人理念和价值观与企业比较接近的人能够直接受下来,而这部分人很可能就是企业的骨干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及时地发现这批人,并把这部分骨干的行为树立为典型,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使企业理念形象化。这时我们就会慢慢地发现,一开始没有马上认同企业理念的员工,一部分会模仿企业“典型”,并发生直接认同行为还有一部分员工可能会从典型人物的行为中逐步理解,加之企业的不断宣教,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一定影响,使这部分员工逐步认同企业理念与价值观,并付诸实际行动。当然,典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能出现负面的,虽然有了正面的典型人物与事件,但也还会有一部分人不容易接有客观存在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特别不能忽视个别“刺头”的反面典型效应,他们可能既以自我为中心,又留恋大锅饭,只计较眼前的个人利益,并会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一部分员工。这时,在宣教无效的情况下,就需要制度的强制措施。对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肯定并给予奖励,对不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否定并给予必要的惩罚,在制度的强制下,这部分员工中一部分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但由于期望奖励和害怕惩罚,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还是“趋利避害”按企业的规则行事还有一部分从制度的强制中有所“觉醒”,最终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选择了企业需要的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要善于及时发现并树立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正面典型,通过典型的宣传,会使更多的员工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企业提出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观,并制订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得到了绝大多数企业员工的认同与支持,但难免还会有极个别我们称作“刺头”的员工,无视企业理念与制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屡犯制度。这些人一般是企业的特殊人物,要么有些“老资格”,要么有“一技之长”,自以为企业离不开自己,离开自己地球就不转了。事实上,如果严格按照制度对其进行惩罚,则会得罪这些人,短时间可能会对企业的某项工作造成影响,许多管理者为了息事宁人,或为了企业当前的一些利益或安宁,不去得罪这些人,宁肯自己受点委屈,也不对其进行真正惩罚。如果这样的话,管理制度就会在这些人身上失败。殊不知,这种失效现象就会象瘟疫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迅速蔓延,并很快波及到整个制度体系的有效运行。实际上,很多企业的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就是这样失败的。

所以,企业在制订和执行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真正使制度的执行公正、公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制度的执行,使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不断得到内化,最终变成员工自己的理念与价值观。企业就可以形成“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管理体系,在这种管理体系中,对个人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同或接近的员工,“自我行为”转化为“集体行为”的动力自然受到极大激励,作为管理者引以自豪的企业“劳模”便会层出不穷对个人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不相同的那部分员工,由制度规定了员工行为的“底线”,员工可以不认可企业理念,但是不能违背制度规定。一旦发生违背制度的行为,或不按照制度提倡的方式行事,要么受到惩罚,要么得不到奖励。于是,出于自我利益的考虑,就会在日常工作中尽可能去做利己同时也利于企业的事。这就使得企业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如果一个企业在建立并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同时,能够注重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用企业文化的核心精神理念统一员工的利益观和价值观,也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制度与优秀的企业文化紧密结合,人性化地激发企业员工的行为动力,使员工从思想上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并使“集体需求”动力系统发生作用,从而使

员工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自愿地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以企业利益为重。只有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良性均衡地激励员工的自我行为动力,才能真正使员工自主行为指针始终指向员工个体目标与企业组织目标共 同构成的企业目标,并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一起朝着企业既定的宏伟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华锐.企业文化教程[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2]田娜海尔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王益明,耿爱英.实用心理学原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4][美]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M].孙建敏,李原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五篇:浅谈秘书工作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摘要:现代的秘书工作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逐渐走向以调查研究为方法为企业提供相关资讯,同时以信息工作为基础,以参谋咨询为方式,以辅助管理为根本内容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其最大职能。本文目的在于探究现代秘书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及秘书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前景,并提出秘书工作与企业发展是提供智能型服务的关系,以及企业发展对秘书的培养关系,进而提出辅助管理企业发展的观点,希望对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应用有实质性帮助。

关键词:秘书;现代秘书;企业发展;智能型服务;辅助管理

一、 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的演变

在现代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刺激下,目前几乎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公司企业出现,作为企业内部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秘书工作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与改进。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我国传统的秘书工作中文书工作占据相当大部分的比重,处于绝对主体的地位。但是,文书工作具体包括的是对各类文件的审查、登记、撰写、立卷和归档等工作,而作为主体的撰写可以称得上是秘书的专利了。而文书的撰写又是与文字、文章、写作密切关联的,传统秘书特别强调秘书的文学修养和写作的能力,因此衍生出了诸如“笔杆子”之类的称谓。而另外由于传统秘书缺乏正规系统的职业教育,文化层次整体偏低,再加之改革开放前及初期我国各项事业的落后局面等历史原因,传统的秘书工作除文书撰拟算是比较高级的服务外,其它的服务总体呈现为低级、繁杂琐碎,事务性服务的特点,亦即跑腿、办事、打杂这样一个层面。因此,秘书在以往被大众当做是没有思想或重复别人思想的工具和处理机器。到了八十年代初,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企业环境,摆脱传统秘书的窠臼,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新形势,更好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发展,秘书工作在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上出现了四个转变。第一个转变是,从偏重办文办事转变为既办文办事,又出谋献策;第二个转变是,从收发传递信息转变为综合处理信息;第三个转变是,从单凭老经验办事转变为实行科学管理;第四个转变是,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这四个转变的实质其实就是秘书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开始了智能型的服务职能。这四个转变开启了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新方向,同时也揭开了现代秘书工作发挥新职能的序章,从此,智能型服务职能作为一项新的重要职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二、 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的辅助管理作用

从现代秘书理论我们也可以明确了解到,现代秘书工作的范畴是在传统的基础服务职能之上,进一步加强秘书的智能型服务。智能型的服务职能是以调查研究为方法为企业提供相关资讯,同时以信息工作为基础,以参谋咨询为方式,以辅助管理为根本内容为企业的发展发挥其最大职能效果。其中辅助管理是现代秘书为企业发展提供智能型服务的根本内容,这是因为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中进行辅助管理具有客观现实性、可能性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首先,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中进行辅助管理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随着我国各项事业逐步走上正规,我国的现代管理理念开始确立并不断走向成熟,管理已成为现代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这就赋予了现代秘书对企业的发展进行辅助管理提供了一个社会大环境。其次,随着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组织管理活动中的决策风险日益增加,组织管理活动也日益复杂化,企业的领导个体的智慧是有限的,现代领导工作不仅需要秘书时间、精力、体力上的事务性辅助,更需要智力上的智能辅助,需要秘书在方案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创新等管理职能方面参谋咨询,出谋划策,做领导的参谋和智囊,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辅助管理是作为上级工作开展乃至现代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赋予现代秘书工作的更高层次的职能要求,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

其次,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中进行辅助管理是具有可能性的。随着我国的秘书专业人才教育从无到有开始进入大学教育体系并且得到迅速发展,秘书经过系统的本专科专业教育,素养在不断提高,秘书专业人才已具备了管理学科方面的专业知识,秘书已成为不可多得的智力资源、管理资源,从而为秘书发挥他的辅助管理智能服务提供了前提条件。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在秘书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秘书工作中所应用的办公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秘书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得到一定解脱,从而使秘书有更多的时间,更好地为公司高层的决策等管理活动出谋划策提供智力服务。这样就使得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中进行辅助管理已成为可能。

最重要的是,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中进行辅助管理占据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秘书工作的辅助性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供全局性的综合辅助。其工作特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同于其它独立的职能部门去从事单一的业务或者技术辅助。可以这样说,领导工作涉及到哪里,秘书工作的范围就延伸到哪里。秘书可以从领导角度出发,站在领导的高度,运用领导者的思维,站得高,看得远,从而可以为领导提供全局性的辅助管理智能服务。同时,秘书在领导近身工作,秘书最清楚领导工作动态,是领导常备的智能资源,从而使得秘书的辅助管理具有随机性。更重要的是,秘书的工作是贯彻一个组织的信息枢纽,是沟通上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这样就使得秘书在工作中能够掌握的全面的信息,相比其它职能部门和普

通员工便具有了很强的信息优势,这也从而使得秘书人员可以为领导提供更好的辅助管理服务。这些都为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中进行辅助管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秘书工作与企业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

从上述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化的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辅助管理作用成为了大势所趋。而同时,秘书工作与企业发展关系的改进与完善也深刻地反映出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秘书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关系。企业想要发展,就其自身来说,只有参加市场竞争,才能生存,才能得到发展壮大;如果不参加竞争,那只有被淘汰。而企业参加市场竞争的内容,从表面上看,无非是产品的品种、式样、质量、价格、营销方式、服务态度、市场领地等方面,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要做好这些方面并非容易,这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比如在企业生产经营之中如何做好降低成本、减少消耗、节约能源、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信息公关、经营谋略等一系列工作,保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而这许多工作,离不开秘书部门的帮助决策、组织协调、检查督促、落实措施、化解难题。因此,可以说,秘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和发展的空间有着较大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某公司总裁在召集各分公司负责人开营销大会时,该公司销售总监给总裁的秘书打来电话,说有某证券公司的陈总想要拜访总裁,希望能和总裁一起吃个饭。总裁的秘书立即在电话中通过详细了解,问清楚了该证券公司的背景还有来访意图,并做了详细记录。散会后,总裁的秘书又通过互联网将该证券公司的相关信息和有用资料记录下来,然后再将财务总监的话转达给了总裁。总裁想了一会后反问秘书有必要见证券公司的陈总。总裁秘书立刻将所收集的资料提供给该总裁,并就里面的重要信息发表了自己的一点看法,最后该总裁非常满意秘书的表现,并且很快做出了选择。这件事为我们可以看到,因为该总裁对证券公司的陈总并不是熟悉,因此在做见于不见这个罗总的决策前必然缺乏相应的依据。所以,作为现代的精英秘书,在每次汇报之前都非常有必要去收集相应的信息以提供领导参考。所以说,无论是内部员工向领导反映情况或请示裁决,还是外单位来宾找领导联系工作上的事务,一般都会先经由秘书部门来安排。而秘书的工作则是向上级请示之前尽可能地收集并整理相关有用的信息以供领导决策。现代企业需要作出快速应变市场的决策,而提供重要资讯的便是秘书的信息收集工作了。

当然,企业的发展也标志着企业规模壮大,品牌做强,经济实力雄厚,同时所需要的秘书人才也就多了起来。企业的发展在企业内外沟通、纵横联系、信息汇集、强化管理、具体指挥等诸多方面都需要秘书的辅助管理。从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来看,企业规模越大,品牌越

强,所需要聘用的秘书也越多,可以说,秘书行业的高速发展也是势在必然。因此,秘书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就某种意义说,也可以说是秘书工作使企业发展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高速发展。

(二)企业发展对秘书工作的作用关系。企业秘书工作的发展,也促使部分企业从家族式的管理、传统式的管理,迈向了现代企业管理的道路。从深层次看,意味着民营企业经济实力的壮大和雄厚,是国民经济的强大和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平台,锻炼出许多出类拔萃的企业家、秘书人才。作为秘书在企业发展中为上级出谋划策,鞍前马后,文武兼备,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其自身实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很多知识,学会处理实务的本领,而这些知识、技能、本领在书本上课堂里是得不到的,只有从实践中去领悟、体验、观察,细细回味,不断总结,才能够掌握。许多著名企业的秘书人员,经过几年的锻炼,大有长进,常有被提升到办公室主任、部门经理、总裁助理、副总裁等高层管理岗位上的,最后成为企业的重要骨干。因此,企业发展与秘书工作的关系,就某种意义说,也可以说是企业在培养高管人才,培养未来的企业家。

四、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的存在问题与前景

秘书工作在企业中真正应用新的辅助管理作用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仍属于较新的秘书工作服务种类,在发展过程中,尽管不断自我完善,但是仍有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企业缺少统一规范,执行没有章法可循。在每个企业的发展中,秘书发挥辅助管理作用的工作程序各不相同,自行其是,规范性较差。由于缺少统一的规范,暂时也没有明确性的章法可以遵循,所以导致了部分企业的秘书工作执行紊乱,无章可循。

第二,辅助管理创新精神不够,模式程序照搬硬套较多。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创新之路,这样才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可是,目前仍有些企业的秘书对企业内部工作的辅助管理创新精神不够,所有的一套方法、制度照搬。有的是套用大型国营企业的,还有的是套用国外企业的,自己独创的却很少。其他企业的内部辅助管理经验是可以学习借鉴,结合民营企的特点,进行融化吸收的,这样比较适用,而不是生硬地照搬硬套。因此秘书在辅助管理工作上,既要结合实际,借鉴吸收多方面的好经验,又要有所创新,形成自己特色。

第三,行业管理缺乏完善,工作成效难以提高。秘书已是一个职业性的群体,从业人数众多,但目前仍未有较完善的行业组织,许多工作是“摸着石头过河”,自发性盲目性较多。所以,在很多目前管理、执行上都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甚至在工作上得过且过,这在发挥秘书的智能型作用是相当不够的。

综上所述的问题必须引起企业领导和有关方面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不断完善和解决,使企业秘书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我们必须看到,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只要企业需要发展,它就存在,企业在发展,它也必然在发展,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持续稳定地增长,企业发展达到一个高速发展的水平,在这种形势下,秘书为求生存,为了顺利进行各项工作,,在思想观念上也得到很大的进步,不断地更新工作方法,更新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将会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慢慢地适应这种新形势。与此同时,企业各方面也开始着重培养辅助管理型的专业人才,相信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不就的将来也必将解决,各个方面将会步入正轨,从完善趋向完美,进而出现企业秘书工作的“黄金时代”

五、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根据收集资讯得到的秘书专业毕业生的反馈信息来看,现代秘书的辅助管理工作在企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开始得到了充分而完整的体现,现在秘书的工作不再停留在传统的抄抄写写、跑腿办事、打杂这样一个层面,秘书也不再是从事的传统秘书的单调色彩。相信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企业对秘书工作也将提出了更多、更新、更高的职能要求,秘书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已不再是定位于传统的“笔杆子”和“综合的服务人员”而是提高到专业的辅助管理上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念的改变与进步,秘书的工作亦应是如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让秘书的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得到最有效的辅助和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 廖金泽秘书行政指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

[2] 罗春娜,张智秘书实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3] 吕维霞 刘彦波 现代商务礼仪(第二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 姜桂娟公关与商务礼仪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5] 宋学军商务礼仪九州出版社2004年9月

[6] 王守福秘书礼仪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7] 王水华公关与商务礼仪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8] 吕定禄浅谈秘书工作中的体态语言秘书工作2004年3月

[9] 廖金泽秘书培训教程海天出版社2003年5月

[10] 范立荣现代秘书礼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上一篇:企业网络招聘问题研究下一篇:企业迎新主持词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