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2024-05-07

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通用7篇)

篇1: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一、所得税费用的概念

所得税费用是一个会计概念,所得税是指企业所得税。根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予以确认。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所得税费用是根据会计准则确定的。

从会计的角度来看,企业缴纳的所得税和其他费用一样,符合费用的定义和确认的条件,所以也属于一项费用,称为所得税费用。企业核算所得税,主要是为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按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两个部分组成: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从税法的角度来看,所得税是一种纳税义务,而不是一项费用,企业应该不把所得税作为费用的前提下,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缴纳所得税后,再对税后利润进行分配。《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成本、销货成本、业务支出以及其他耗费。第三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已经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除外。第三十一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所称税金,是指企业发生的除企业所得税和允许抵扣的增值税以外的各项税金及其附加。《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税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所以,税法上没有所得税费用之说。

二、当期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应纳税额,即应缴所得税。当期所得税,应以适用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为基础计算确定。

企业在确定当期所得税时,对于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同的,应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按照适用税收法规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出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按照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确定当期应缴所得税。一般情况下,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费用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收入之间的差额-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减免税额-抵免税额

三、递延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是指按照所得税准则规定,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期末应有的金额相对于原已确认金额之间的差额,即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发生额的综合结果。用公式表示即为:

递延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应予说明的是,企业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一般应当记入所得税费用,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一是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例如,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0万元,会计期末,其公允价值为1500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假设除该事项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

会计期末在确认50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500万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0万

确认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时: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125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25万。

二是企业合并中取得的资产、负债,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确认相关递延所得税的,该递延所得税的确认影响合并中产生的商誉或是记入合并当期损益的金额,不影响所得税费用。

四、所得税费用的计量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缴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仍沿用上述举例,另外,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见下表。

假定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也不存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该企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600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500×25%=1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100×25%=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125-25=100(万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600万元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600+100=700(万元)。

篇2: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A.提取股金分红资金

B.捐赠支出

C.提取一般准备

D.提取贷款损失准备 E.提取固定资产折旧

2、由省联社统一刻制的业务印章有(AB)

A.汇票专用章

B.本票专用票

C.业务公章

D.对账专用章

3、应收账款办理质押的登记部门为(E)

A.工商部门

B.税务部门

C.人民银行

D.银监局

E信贷征信机构

4、信用社2005年当年亏损5000万元,2006年至2010年前弥补4000万元,2011年盈利2000万元,弥补1000万元,2011年应缴纳所得税(C)A.250万元

B.300万元

C.500万元

D.600万元

5、会计凭证包括(ABC)

A.记账凭证

B.原始凭证

C.其他会计凭证

D.合同

6、在确定验资报告的类型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出具变更验资报告的有()。

A.被审验单位因吸收合并变更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

B.被审验单位将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转增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

C.被审验单位注册资本金额虽保持不变,但出资人和出资比例等发生变化

D.被审验单位因注销股份等减少注册资本及实收资本

【参考答案】ABD

7、某企业财务报表显示,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0%、流动比率为0.9、速动比率为0.4,按照该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可申请贷款期限为(C)

A.半年

B.一年

C.三年

8、在应对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下列各项程序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适当的有()。

A.确定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

B.测试甲公司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以及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C.测试与甲公司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并实施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D.作出点估计或区间估计,以评价甲公司管理层的点估计

【参考答案】ABCD

9、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可以转入本年实现净利润进行如下分配(ABCDE)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B.提取一般风险准备 C.提取股金红利 D.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E.转作资本(股本)

10、在识别和评估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了解的有()。

A.与会计估计相关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

B.甲公司管理层如何识别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交易、事项和情况

C.甲公司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

D.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参考答案】ABCD

11、某企业财务报表显示,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0%、流动比率为0.9、速动比率为0.4,按照该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可申请贷款期限为(C)

A.半年

B.一年

C.三年

12、开发商待售商品房闲置(C)以上的,国家银监会明确规定不得设定抵押品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13、在识别和评估验资风险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通常可能导致验资风险的有()。

A.验资业务委托渠道复杂或不正常

B.出资人之间存在意见分歧

C.家庭成员共同出资

D.验资资料相互矛盾

【参考答案】ABCD

14、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时,下列说法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A.未更正错报的金额不得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B.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方面确定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

C.A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甲公司更正未更正错报

D.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以前期间相关的未更正错报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未更正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累积识别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与更正的的错报。所以不需要再要求被审计单位更正了,选项C不正确;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积,所以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时不需要再考虑明显微小错报。

15、在确定实际执行的童要性时,下列各项因素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考虑的有()。

A.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B.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

C.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结果

D.甲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期望值

【参考答案】ABC

16、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时,下列说法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A.未更正错报的金额不得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B.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方面确定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

C.A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甲公司更正未更正错报

D.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以前期间相关的未更正错报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未更正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累积识别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与更正的的错报。所以不需要再要求被审计单位更正了,选项C不正确;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积,所以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时不需要再考虑明显微小错报。

17、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时,下列说法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A.未更正错报的金额不得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B.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方面确定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

C.A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甲公司更正未更正错报

D.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以前期间相关的未更正错报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未更正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累积识别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与更正的的错报。所以不需要再要求被审计单位更正了,选项C不正确;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积,所以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时不需要再考虑明显微小错报。

18、新的贷款操作流程是(C)

A.借款申请、受理与调查、审议与审批、风险监管员操作重点环节、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B.借款申请、受理与调查、贷款审查、风险监管员操作重点环节、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C.借款申请、受理与调查、贷款审查、审议与审批、风险监管员操作重点环节、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19、国家银监会对项目贷款规定受托支付额度为(D)A.1%或100万元

B.2%或200万元 C.3%或300万元

D. 5%或500万元

20、信用社2005年当年亏损5000万元,2006年至2010年前弥补4000万元,2011年盈利2000万元,弥补1000万元,2011年应缴纳所得税(C)A.250万元

B.300万元

C.500万元

D.600万元

21、开发商待售商品房闲置(C)以上的,国家银监会明确规定不得设定抵押品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22、下列情形中,A注册会计师可能认为需要在审计过程中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有()。

A.甲公司情况发生重大变化

B.A注册会计师获取新的信息

C.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A注册会计师对甲公司及其经营情况的了解发生变化

D.审计过程中累积错报的汇总数接近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ABC

23、在评价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时,下列会计估计中,A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有()。

A.高度依赖判断的会计估计

B.采用高度专业化的、由甲公司自己开发的模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C.存在公开活跃市场情况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D.上期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与实际结果存在差异的会计估计

【参考答案】ABD

24、由省联社统一刻制的业务印章有(AB)

A.汇票专用章

B.本票专用票

C.业务公章

D.对账专用章

25、融资平台贷款的承债主体是(C)

A.政府

B.财政

C.项目法人公司

D.承建公司

26、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在确定重要性及评价错报时,A注册会计师遇到下列事项,请代为作出正确的专业判断。

4.在运用重要性概念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考虑包括在内的有()。

A.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B.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C.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

D.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参考答案】ABC

27、银监会规定中长期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方式为(C)

A.整贷整偿

B.分期偿还,按年还本付息 C.分期偿还,每半年还本付息 D.分期偿还,每季还本付息

28、应收账款办理质押的登记部门为(E)A.工商部门

B.税务部门

C.人民银行

D.银监局

E信贷征信机构

29、会计凭证包括(ABC)

A.记账凭证

B.原始凭证

C.其他会计凭证

D.合同 30、融资平台贷款的承债主体是(C)

A.政府

B.财政

C.项目法人公司

D.承建公司

31、开发商待售商品房闲置(C)以上的,国家银监会明确规定不得设定抵押品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32、在运用区间估计评价甲公司管理层点估计的合理性时,下列说法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A.A注册会计师的区间估计应当采用与甲公司管理层一致的假设和方法

B.应当缩小区间估计,直至该区间估计范围内的所有结果均被视为是可能自勺

C.应当从区间估计中剔除不可能发生的极端结果

D.当区间估计的区间缩小至等于或小于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该区间估计对于评价甲公司管理层的点估计通常是适当的 【参考答案】BCD

33、在评价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时,下列会计估计中,A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有()。

A.高度依赖判断的会计估计

B.采用高度专业化的、由甲公司自己开发的模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C.存在公开活跃市场情况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D.上期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与实际结果存在差异的会计估计

【参考答案】ABD

34、房地产开发贷款应取得以下(ABCD)行政许可 A.土地使用权证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E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F商品房销售许可证

35、在识别和评估验资风险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通常可能导致验资风险的有()。

A.验资业务委托渠道复杂或不正常

B.出资人之间存在意见分歧

C.家庭成员共同出资

D.验资资料相互矛盾

【参考答案】ABCD

36、银监会规定中长期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方式为(C)

A.整贷整偿

B.分期偿还,按年还本付息 C.分期偿还,每半年还本付息 D.分期偿还,每季还本付息

37、在识别和评估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了解的有()。

A.与会计估计相关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

B.甲公司管理层如何识别需要作出会计估计的交易、事项和情况

C.甲公司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

D.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参考答案】ABCD

38、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可以转入本年实现净利润进行如下分配(ABCDE)A.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B.提取一般风险准备 C.提取股金红利 D.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E.转作资本(股本)

39、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应当拒绝出具验资报告并解除业务约定的有()。

A.被审验单位及其出资者未对非货币财产进行资产评估或价值鉴定并办理有关财产权转移手续

B.被审验单位减少注册资本时,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公告、债务清偿或提供债务担保

C.被审验单位由于严重亏损而导致增加注册资本前的净资产小于实收资本

D.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比例不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参考答案】ABD

40、在应对与会计估计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时,下列各项程序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适当的有()。

A.确定截至审计报告日发生的事项是否提供有关会计估计的审计证据

B.测试甲公司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以及会计估计所依据的数据

C.测试与甲公司管理层如何作出会计估计相关的控制的运行有效性,并实施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D.作出点估计或区间估计,以评价甲公司管理层的点估计

【参考答案】ABCD

41、县级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每股1元,1:1.2溢价发行10000股金,其中溢价发行部分计入(C)账户核算 A.实收资本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其他收入

42、重组贷款(B)以后方可以调整贷款形态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43、汇票专用章用于加盖在办理签发的(AC)等业务的相关凭证上 A.银行汇票

B.本票

C.银行承兑汇票

D.商业承兑汇票

44、新的贷款操作流程是(C)

A.借款申请、受理与调查、审议与审批、风险监管员操作重点环节、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B.借款申请、受理与调查、贷款审查、风险监管员操作重点环节、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C.借款申请、受理与调查、贷款审查、审议与审批、风险监管员操作重点环节、贷款发放、贷后管理、贷款收回

45、银监会规定中长期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方式为(C)

A.整贷整偿

B.分期偿还,按年还本付息 C.分期偿还,每半年还本付息 D.分期偿还,每季还本付息

46、银监会规定中长期融资平台贷款的还款方式为(C)

A.整贷整偿

B.分期偿还,按年还本付息 C.分期偿还,每半年还本付息 D.分期偿还,每季还本付息

47、县级联社组建农村商业银行以每股1元,1:1.2溢价发行10000股金,其中溢价发行部分计入(C)账户核算

A.实收资本

B.营业外收入

C.资本公积

D.其他收入

48、在评价未更正错报的影响时,下列说法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正确的有()。

A.未更正错报的金额不得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B.A注册会计师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方面确定未更正错报是否重大

C.A注册会计师应当要求甲公司更正未更正错报

D.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与以前期间相关的未更正错报对相关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以及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未更正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累积识别的且被审计单位未与更正的的错报。所以不需要再要求被审计单位更正了,选项C不正确;明显微小的错报不需要累积,所以在评价未更正错报时不需要再考虑明显微小错报。

49、在出具验资报告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按露的重要事项有()。

A.A注册会计师与被审验单位在实收资本的确认方面存在的异议

B.已设立公司尚未对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变更情况作出相关会计处理

C.验资截止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A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影响审验结论的重大事项

D.A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前期出资不实的情况以及明显的抽逃出资迹象

【参考答案】ABCD

50、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保管期限为(C)A.5年

B.10年

C.15年

D.25年

51、某企业财务报表显示,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50%、流动比率为0.9、速动比率为0.4,按照该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可申请贷款期限为(C)

A.半年

B.一年

C.三年

52、信用社2005年当年亏损5000万元,2006年至2010年前弥补4000万元,2011年盈利2000万元,弥补1000万元,2011年应缴纳所得税(C)A.250万元

B.300万元

C.500万元

D.600万元

53、在出具验资报告时,下列各项中,A注册会计师认为需要在验资报告说明段中按露的重要事项有()。

A.A注册会计师与被审验单位在实收资本的确认方面存在的异议

B.已设立公司尚未对注册资本的实收情况或变更情况作出相关会计处理

C.验资截止日至验资报告日期间A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影响审验结论的重大事项

D.A注册会计师发现的前期出资不实的情况以及明显的抽逃出资迹象

【参考答案】ABCD

54、可以设置为抵押物权的有(ABF)

A.航空器

B.半成品

C.乡镇建设用地 D.耕地

E.医疗器械

F.在建工程

55、我省农村信用社审计(稽核)原则为(CDEF)

A.客观性

B.公正性

C.有效性

D.及时性 E.权威性

F.独立性

G.准确性

56、重组贷款(B)以后方可以调整贷款形态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57、会计凭证包括(ABC)

A.记账凭证

B.原始凭证

C.其他会计凭证

D.合同

58、开发商待售商品房闲置(C)以上的,国家银监会明确规定不得设定抵押品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59、农户评为AA级的客户,办理抵押贷款的,抵押率不得超过(B)A .66.7%

B. 60%

C.50% 60、信用等级为AAA的农户,超出授信额度外的贷款可采取以下用信方式。(ABCD)A .担保一证通

B.整贷整偿 C.分贷分偿

D.整贷分偿 61、重组贷款(B)以后方可以调整贷款形态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D.二年

62、在评价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时,下列会计估计中,A注册会计师通常认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有()。

A.高度依赖判断的会计估计

B.采用高度专业化的、由甲公司自己开发的模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C.存在公开活跃市场情况下作出的公允价值会计估计

D.上期财务报表中确认的金额与实际结果存在差异的会计估计

【参考答案】ABD

63、可以设置为抵押物权的有(ABF)

A.航空器

B.半成品

C.乡镇建设用地 D.耕地

E.医疗器械

F.在建工程 64、离任稽核的主要内容是(BCDEF)

A.廉政情况

B.主要经营指标可持续增长情况 C.风险控制能力

D.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E.诚实报告情况

F.未了事项 G.履职情况

65、离任稽核的主要内容是(BCDEF)

A.廉政情况

B.主要经营指标可持续增长情况 C.风险控制能力

D.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E.诚实报告情况

篇3:浅析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一、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概述

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 一般可分成以下六个步骤:

1. 确认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是指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2. 计算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 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 分析其性质, 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 计算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包括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3. 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 末余额

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分别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 确定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

4. 计算递延所得税

将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与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相比, 确定当期应予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 作为构成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的一个组成部分———递延所得税。计算公式如下:

递延所得税 =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 -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5. 根据税法规定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以此计算 本期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 =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一般情况下, 应纳税所得额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 考虑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 + 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计入利润表但计税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计入 利润表的费用与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抵扣的金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利润表的收入与按照税法规定应 计入应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 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

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当期所得税。

6.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

所得税会计的账务处理:

借: 所得税费用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注: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 即发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注: 递延所得税负债减少, 即转回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注: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 即发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注: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 即转回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首先要理解上述六步的先后顺序, 最后再确认本期所得税费用 ( 不包括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 。

二、所得税费用确认与计量基本原理解析

上述会计处理中“应交税费”是站在税务的立场按照所得税法计算出来的企业应交所得税, 这个数据不会因为会计所得税核算方法的改变而改变, 特定时期应缴纳的税金是唯一的、确定的。从税法的角度来看, 所得税是一种纳税义务, 不是一项费用。而所得税费用是一个会计概念, 是站在会计立场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应列入利润表中的费用。根据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即可计算出所得税费用, 即:

所得税费用 = 当期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

实际上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 应交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计算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所得税税率计算的, 而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经营利润应交纳的所得税, 它是将会计利润加减永久性差异后得到的金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下面以某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 取其前三年的资料为例, 对列入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原理进行推导:

设某企业所得税税率为R ( 各年税率不变) , 第一年度会计利润为P 1 , 永久性差异为E 1 , 有A、B两项资产, 其取得成本分别用A 1 和B 1 表示, 第一年度该两项资产在生产经营中因耗费或减值而计入利润表中费用的金额分别以a 1 和b 1 表示, 该两项资产的第一年度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以Z 1 和Y 1 表示 ( Z 1 = A 1 - a 1 、Y 1 = B 1 - b 1 ) 。资产在初始确认时, 其计税基础一般为取得成本, 即A、B两项资产取得时的计税基础分别为A 1 和B 1 , 第一年度A、B两项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抵扣的金额分别用t 1 和k 1 表示, 该两项资产的第一年度年末计税基础分别用T 1 和K 1 表示 ( T 1 = A 1 - t 1 、K 1 = B 1 - k 1 ) , 如果t 1 > a 1 ( 即A资产的账面价值Z 1 大于其计税基础T 1 ) 、k 1 < b 1 ( 即B资产的账面价值Y 1 小于其计税基础K 1 ) , 则:

即: 第一年度所得税费用 = (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接第一年资料, 设该企业第二年度会计利润为P 2 , 永久性差异为E 2 , 第二年度该两项资产在生产经营中因耗费或减值而计入利润表中费用的金额分别以a 2 和b 2 表示, 该两项资产的第二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以Z 2 和Y 2 表示 ( Z 2 = A 1 - a 1 - a 2 、Y 2 = B 1 - b 1 - b 2 ) 。第二年度A、B两项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抵扣的金额分别用t 2 和k 2 表示, 该两项资产的第二年末计税基础分别用T 2 和K 2 表示 ( T 2 = A 1 - t 1 - t 2 、K 2 = B 1 - k 1 - k 2 ) , 如果t 2 > a 2 且 ( Z 2 - T 2 ) > ( Z 1 - T 1 ) ( 即A资产的账面价值Z 2 大于其计税基础T 2 且其差额大于A资产上年末的账面价值Z 1 与其计税基础T 1 的差额) 、k 2 < b 2 且 ( K 2 - Y 2 ) > ( K 1 - Y 1 ) ( 即B资产的账面价值Y 2 小于其计税基础K 2 且其差额大于B资产上年末的账面价值Y 1 小于其计税基础K 1 的差额) , 则:

将式 ( 8) 、 ( 9) 、 ( 10) 、 ( 11) 代入式 ( 7) , 得:

将式 ( 2) 、 ( 3) 、 ( 4) 、 ( 5) 代入式 ( 12) , 得:

第二年度递延所得税 =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 -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即: 第二年度所得税费用 = (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接前述资料, 设该企业第三年度会计利润为P 3 , 永久性差异为E 3 , 第三年度该两项资产在生产经营中因耗费或减值而计入利润表中费用的金额分别以a 3 和b 3 表示, 该两项资产的第三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以Z 3 和Y 3 表示 ( Z 3 = A 1 - a 1 - a 2 - a 3 、Y 3 = B 1 - b 1 - b 2 - b 3 ) 。第三年度A、B两项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税法规定可抵扣的金额分别用t 3 和k 3 表示, 该两项资产的第三年末计税基础分别用T 3 和K 3 表示 ( T 3 = A 1 - t 1 - t 2 - t 3 、K 3 = B 1 - k 1 - k 2 - k 3 ) , 如果t 3 < a 3 、 ( Z 3 - T 3 ) > 0且 ( Z 3 - T 3 ) < ( Z 2 - T 2 ) ( 即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将转回) , k 3 > b 3 、 ( K 3 - Y 3 ) >0且 ( K 3 - Y 3 ) < ( K 2 - Y 2 ) ( 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将转回) , 则:

将式 ( 14) 、 ( 15) 、 ( 16) 、 ( 17) 代入式 ( 13) , 得:

即: 第三年度所得税费用 = (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以后年度以此类推。

根据以上推导, 可得: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费用 = ( 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以上对所得税费用计量的推导是在所得税税率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 如因税收法规的变化, 导致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发生变化的, 企业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按照新的税率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 相关的调整金额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以外, 其他情况下因税率变化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调整金额应确认为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 或收益) 。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 [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篇4: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关键词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 权益法 递延所得税

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是否能可靠计量等划分为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基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税法所规定的计税基础不一致导致了暂时性差异的出现,因此需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本文将按照长期股权投资的业务流程对其中的递延所得税进行探讨。

一、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和税法的差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CAS2)第三章第五条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企业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

(一)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和税法的差异

1.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税法的差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应当按照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初始成本,企业所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初始成本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企业发生的审计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发生时列入管理费用。而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一条规定企业的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

(一)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

(二)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企业在转让或者处置投资资产时,投资资产的成本,准予扣除。

因此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企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以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账面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而与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从发行的溢价收入中扣减,不足扣减的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29号)第二条规定企业为发行权益性证券支付给有关证券承销机构的手续费及佣金不得在税前扣除,因此根据税法要求应以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因此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税法的差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控股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以所支付的现金、转让非现金资产、发生或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成本,企业发生的审计等中介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发生时列入管理费用;由于税法要求发生的相关费用也应列入成本,因此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其计税基础之间存在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企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做为合并对价的以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做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但发行权益性证券的直接相关费用在发行溢价中扣除,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的成本符合税法要求,不存在暂时性差异,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3.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与税法的差异

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时,以支付对价的账面价值作为初始成本,此时由于投资的公允价值无法取得,所以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的成本符合税法要求,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和税法的差异

由于成本法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此 时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符合税法要求,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成本法下在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需计提减值准备,且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转回,需处置时方可转出。计提减值准备会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根据CAS18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二)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当企业管理层意图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不会转回,因此不需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待企业管理层处置该长期股权投资时予以确认,同时调整所得税科目。

(三)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和税法的差异

当企业管理层决定出售该股权投资时,企业要确认计提减值准备时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和税法的差异

根据CAS2第三章第八条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采用权益法核算,既对合(联)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一)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和税法的差异

权益法下投资企业以所支付的现金、债务重组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其初始投资成本,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等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企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做为对价的以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做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但发行权益性证券的直接相关费用在发行溢价中扣除,此时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的成本符合税法要求,不存在暂时性差异,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企业以非货币性交换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有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和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两种情况。当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且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时,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由于此时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时虽然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此时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因此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等于其计税基础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当交换不具备商业实质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做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此时若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时其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存在暂时性差异,因此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二)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和税法的差异

1.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时必须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当合(联)营企业出现亏损时,投资企业需根据投资比例分担被投资企业的亏损,此时会导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减少。由于税法规定资产以历史成本做为计税基础,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因此在合(联)营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调整所得税科目。

2.后续计量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不一致时需根据企业意图确认的暂时性差异。

当投资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投资企业将该差额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根据CAS18第四章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一)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因此如果投资企业管理层意图长期持有该长期股权投资时该递延所得税负债不需确认,当企业管理层意图近期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时,应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当合(联)营企业实现盈利时,投资单位需根据投资比例享有被投资企业的盈利,此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会增加大于其计税基础,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企业管理层拟近期出售时方能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当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和利润时,投资企业减少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企业管理层意图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无法预测在可预见的未来转回,因此不需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资产,当企业管理层拟近期出售时方确认。

同理在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时需计提减值准备,且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可转回,需处置时方可转出。计提减值准备会导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当企业管理层意图长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时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不会转回,因此不需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待企业管理层拟近期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时予以确认。

被投资企业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时,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形成暂时性差异。当企业管理层意图长期持有时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定不会转回,因此不需确认该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待企业拟近期出售该长期股权投资时予以确认,同时调整资本公积科目。

(三)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处置时和税法的差异

当企业管理层拟近期出售该股权投资时,企业已不再符合在该股权后续计量期间不确认暂时性差异的条件,因此此时要确认暂时性差异。

三、案例分析

例1、2011年3月2日甲公司为取得乙公司25%的股权,专门发行1000万股本公司的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该批股票的公允价值为4000万元,另外为发行该股票甲公司向证券承销机构支付手续费等相关费用200万元。取得投资时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假定甲公司取得该部分股权后,可参与乙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且意欲长期持有,甲乙双方的所得税率均为25%.

(1)取得投资时甲公司应进行如下账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4000

贷:股本 1000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3000

支付的手续费等从发行溢价中扣除

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200

贷:银行存款 200

此时由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和税法要求的历史成本相同,因此不需确认递延所得税。

(2)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进行调整

甲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4000万元与可享有的乙企业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18000×25%=4500)的500万差额应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500

贷:营业外收入 200

由于甲企业打算长期持有该投资,因此此时不必确认大于计税基础的500万暂时性差异。

(3)假设乙企业2011年3-12月产生净利润1500万元、资本公积增加500万元,此外未发生其他所有者权益项目变动,且未和甲企业发生内部交易。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375 (1500×25%)

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125 (500×25%)

贷:投资收益 375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25

由于甲企业打算长期持有该投资,因此此时不必确认大于计税基础的500万暂时性差异。

(4)2011年12月31日甲企业对该股权投资进行减值测试,确定该投资的可收回金额为4700万元,低于账面价值需计提减值准备。

截止2011年12月31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为

4000+500+500=500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 (5000-4700=30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0

由于甲企业打算长期持有该投资,因此此时不必确认小于计税基础的300万暂时性差异。

(5)2012年3月1日乙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900万元

借:应收股利 225 (900×25%)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225

由于甲企业打算长期持有该投资,因此此时不必确认小于计税基础的225万暂时性差异。

(6)2012年4月2日甲企业管理层决定拟于2012年6月出售该股权

由于甲企业近期将出售该股权,因此需确认(2)-(5)项的暂时性差异。

调整所得税的递延所得税资产=(300+225)×25%=131.25万

调整资本公积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25×25%=31.25万

调整所得税的递延所得税负债=(500+375)×25%=218.75万

借: 资本公积 31.25

所得税费用 8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118.75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编.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07.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2009.

篇5: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一、类比法。即参照同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收入额和利润率核定。计算公式为: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同类业户年营业额×(1±可比因素)

例:某集体商业企业的同类查账征收户每年营业额150万元,该企业与查账征收户同处一条街,经营品种大致相同,但该企业比查账征收户门脸大20%,则: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150×(1+20%)=180(万元)

二、保本测算法。即利用财务分析的盈亏临界点来测算纳税人经营不蚀本,营业利润为零,而必须实现的最低保本营业额。其计算公式为: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本期发生各项费用÷(经营毛利率-综合征收率)

上式中,费用总额应包括企业实际缴纳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不随营业额变化而变化的税收以及其他合理费用等等。

例:某大酒店全年支付人员工资150万元,水电费20万元,运杂费10万元,其他合理费用30万元。已知同行业经营毛利率为20%,营业税税率为5%、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3%,则,综合征收率=5%×(1+7%+3%)=5.5%。于是,核定年应税收入额=(150+20+10+30)÷(20%-5.5%)=1448(万元)

三、推算法。所谓推算法即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人工等诸要素中一种较为合理、可靠的要素测算营业额的方法。

1.以耗定销法,即按照核用的原材料、燃料、劳务等推算核定。计算公式为: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当期耗用原材料、燃料、劳务等)×(耗用单位原料、燃料、劳务的产成品数量)×产品销售单价

例:某不锈钢拉丝厂全年耗电40万度,根据以往经验,同行业一度电生产产成品4公斤,销售单价30元,产品无积压。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40×4×30=4800(万元)

2.局部测算法,即根据局部营业额测算当期全部营业总额。

例:某五金商店当年度开出销售发票金额21万元,经调查分析该店开具发票的销售额约占全部销售额的70%,则: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21÷70%=30(万元)

3.以机核销法,即以单台机生产的产品数量,测算多台机的产量及其销售额。

例:某煤球生产企业,共有5台煤球机,根据调查,每天每台机可生产煤球15吨,每吨售价为220元,估计全年共有100个工作日。则:

核定年应税收入额=5×15×100×220=165(万元)

4.以人核销法,即根据生产工人人数和人均月产量测算销售额。

例:某皮鞋厂现有生产工人30名,每人每月平均生产皮鞋60双,每双售价50元,则:核定年应税收入额=30×60×12×50=108(万元)

以上核定方法对于核定无账个体户的营业额同样适用。

篇6: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规定:第五十九条 固定资产按照直线法计算的折旧,准予扣除。

企业应当自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起计算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当自停止使用月份的次月起停止计算折旧。

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税发[2009]88号

第五条 企业实际发生的资产损失按税务管理方式可分为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和须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下列资产损失,属于由企业自行计算扣除的资产损失:

(一)企业在正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因销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存货发生的资产损失;

(二)企业各项存货发生的正常损耗;

(三)企业固定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报废清理的损失;

(四)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而正常死亡发生的资产损失;

(五)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证券交易场所、银行间市场买卖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等发生的损失;

(六)其他经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不需经税务机关审批的其他资产损失。

上述以外的资产损失,属于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才能扣除的资产损失。

篇7:所得税的确定与计量论文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基础

(一)计税基础

计税基础是2006年发布的《企业新会计准则》中提出的概念。 它分为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础两方面内容。 计税基础的含义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缴纳所得税的剩余金额。

(二)资产的确认基础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 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所谓“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通俗的讲,就是现在多交了税,将来可以少交税。

【例 】某企业一台机器设备原价为18元,假设其净残值为0,假定会计上是按照3年的使用期限来计提折旧, 而按照税法规定是按照4年使用期限作为计提折旧的年限,假定计提折旧的方法均为直线法。

这样,在该项机器设备使用的第一个会计年度末,该项设备的账面价值应为120(180-180/3)万元,而按照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计算的计税基础则是135(180-180/4)万元,则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120万元就小于其计税基础135万元,产生了15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该企业当年度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为200万元,所得税税率为33%,企业从会计所得的角度应确认其所得税费用应为200万元 Х33%=66万元; 而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 企业当年度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应为(200+15)万元 Х33%=70.95万元。 二者之间的差额4.95万元就可以作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来处理。 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660000,借:递延所得税资产49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709500 。

二、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当以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度。

【例】假定宏志公司2008年发生亏损1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用企业以后5个年度的税前会计利润弥补亏损, 假定该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25%, 若该公司有足够的的证据可以证明本公司在未来5年期间的盈利最多只有80万元,即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该公司在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只有80万元, 那么宏志公司在2008年发生亏损时就不能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5万元(100×25%),而只能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0万元(80×25%)。

税法规定企业本年度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的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加以弥补, 如果在以后连续五年内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尚不足以弥补该项亏损,超过五年尚未弥补的亏损则应由税后利润加以弥补。 该项金额的确定必须要等到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内, 本企业是否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这个可以抵扣的款项, 不足以抵扣的金额则不应当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根据税法规定,企业本年度发生亏损, 可以在未来的5个会计年度内用其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来弥补。 从这点来看由于发生了这部分亏损,可以使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的应税所得额减少,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相当于企业得到了一部分所得税的收益。 在会计处理上,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例 】假定某企业当年发生亏损1 000万元,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结转以后年度并且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亏损, 假设该企业适用所得税的税率为33%, 则发生亏损时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330万元,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当期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330万元, “净利润”项目应填列的金额为-670万元[-1 000- (-330)]。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当年实际上取得了330万元的所得税收益。

在企业重组合并过程中,根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将其确认为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并因此相应地调整在合并过程中应当予以确认的商誉等等。

企业除了因为重组或合并以外所发生交易, 如果该交易某项的发生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那么在此项交易中所产生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会计上一般不会将其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比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方法是: 根据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比较租赁开始日租赁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该项资产的入账价值;而根据税法的相关规定,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应当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 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两种不同的计价方法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如果企业将这一差异额确认为是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这样便会违背“历史成本”的计量原则。

例如,某企业以融资租入方式租入设备一台,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确定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 但按照税法的相关规定确认其计税基础应为120万元,这样就会产生20(100-120)万元的差异,也就是说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20万元, 如果将这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就会使该像融资租入设备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而这20万元既不是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准,因为它改变了该设备的初始计量,也违背了历史成本的计量原则。

依据税法规定,企业可结转以后年度的亏损,如果其数额较大,并且又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该企业在未来会计期间将会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供其递减时,同样地也不能将其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发生的可以结转到以后年度的亏损, 依据税法的有关规定可以用本企业以后年度的税前利润来弥补, 但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期限最长为至次年起连续5年,这样,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企业只有在未来会计期间的税前会计利润抵销了以前年度的亏损以后, 未来期间企业应当缴纳的所得税费用才会减少, 也只有这样企业才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入,而这恰恰是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即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适用税率的确定

企业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时, 应估计相关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转回时间, 并且要依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基础计算确定转回差异额。 如按税法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某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由原来的25%改为20%。企业在计算2011年的应交所得税时采用的是25%的税率,但2011年底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则应采用20%的税率。 这是因为2011年底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只能在2012年及以后会计期间加以转回。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确定

企业在会计报表日期间, 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确认。 比如企业在2008年确认了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33万元(100×33%,假定所得税税率为33% ), 到2009年底发现在该项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内,企业最多只能取得应纳税所得额80万元,这种情况表明,企业在2008年多确认了6.6万元[(100-80)×33%]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此时就应减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分录为:

(三)一般地,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应相应减少所得税费用

例如,宏志公司2011年末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150万元, 已提坏账准备20万元。 假设宏志公司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3%,宏志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均无期初余额。 经分析,2011年年末宏志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为130万元(150万元-20万元),而税法规定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不允许税前扣除, 因此计税基础仍然为其发生时的金额150万元,这样就形成乐20万元(150-130)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33%=6.6(万元)。

宏志公司的账务处理结果如下所示:

综上所述,由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可以选用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 这将导致某些会计信息数据的差异性, 直接影响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正确性, 由于某些成本费用在计算口径上与税法规定有明显的不同,因而导致企业应交所得税的计算方法不一致。 企业发生的某些暂时性差异可在未来期间转回,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的计算等等;而对于永久性差异则是不可以未来转回的,如罚款支出就不可以税前扣除。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杨冬梅.2010年浅谈新会计准则下的企业所得税处理[J]现代商业,2008年21期

[3]王晓萍.浅谈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的相关策略[J].现代商业,2010年23期

[4]刘东辉.高级财务会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上一篇:小学语文名言对联等练习题下一篇:新编英语教程6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