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抒情的作文300

2024-05-02

以月抒情的作文300(精选16篇)

篇1:以月抒情的作文300

今天,是四月的第一天,说实话,还是听不一样的,于平常一样的是每年的四月一号都是愚人节,这一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只是今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正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下。是的,疫情在四月初还是没有彻底的消失。只不过好消息是大家慢慢的都回复了,开学的时间也都提上来日程了。

对我而言,今天真的是打不通,已经四月份了,按道理来讲不说特别的热,也基本上差不多到了暖和的温度了,冷什么的是不应该会出现的啊。但是今天,偏偏那就不一样,其实前几天也是差不多的天气,只是没有今天那么冷,天气那么的阴沉。一大早上起来的时候,天就安安的,让我元气满满的心情也不复存在了啊。因为春天确实已经开始了很久了,所以一些比较厚重的,暖和的衣服也已经不传了,放起来了。单薄的衣服现在穿,在这个环境下可以说是刚刚好,只不过这几天温度下来了,还是有一点凉凉的感觉,但是绝对的是区别于冷的感觉。而今天,明显的感觉的到了冷了,风有点秋天的感觉,其实更不如说是冬天的感觉,寒风刺骨一点也不为过。

天一直都是很阴沉的,之前的时候虽然温度也降低了,但是到了中午的时候,还是ui出太阳的,也能感觉到温度的回声,从而感受到一丝温暖,今天没有,反而要下雨的感觉愈来愈浓烈,心里一直在想,在期待着什么时候会下雨,感觉一定是会下的,天已经音了这么长的时候了,温度也不是很高,下雨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终于,下了,反而内心有什么东西送了下来,到了下午的五六点钟的时候,雨点开始慢慢的下落了,地面也开始渐渐的湿润了起来,终于下了。感觉温度又低了极度,空气的湿度也增加了很多,有一种奇妙的感觉。

篇2:以月抒情的作文300

“九点半。”看着手机的时间,我走出房间,爸妈逛街还未归。我把单车搬下楼,迎着夜晚的微风,骑车兜风。凉爽极了,和被禁锢在房间,吹着空调却不能活动好多了。来到江边小道,风变大了,微微刺骨,让人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一股淡淡水腥味自江边散发而来,并不刺鼻,反而让我感觉更多了点自然的味道,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中,能有如此安静且放松的地方也是不容易。

骑上自行车道,离开江边的那个小道,四周是环绕的树与竹,风一吹起,便“沙沙”作响。景色也倒是不错,只不过一条大马路倚靠着自行车道,不时传来喇叭声,刺耳至极,怪煞风景的。我骑车至一停歇点,坐在石凳下,望向被黑所笼罩的夜,一轮皎如明镜的白月,高悬于一片漆黑中,也很是出众。白月散发着光,努力照亮着这片黑夜,在自己的圆形轮廓外加多了一层朦胧,更增添那么一丝神秘美。仰头了许久,脖子也是微酸,按了按脖子,再看看时间,也不知觉过了一个小时,该回家了。便踩上单车,破风似的向前去……

回到家门口,本想麻烦地拿出自己的钥匙,但犹豫会后,还是按响了门铃。一道开门声传出,灯光也是溢出原本黑暗的走廊,一张熟悉无比的笑脸出现在眼前。“去哪了啊,恩?”“嘿嘿,老爸你和老妈逛完街了?”“恩。来来来,吃我们刚买的月饼,很好吃的哦!”“恩恩。”我心中重新浮上一股暖流,嘿嘿的傻笑起来。老妈见了,白了我一眼,再递给我一块月饼,“中秋快乐,小子。”“恩。”我大口把月饼吃完,迫不及待的又去吃水果……

篇3:学生作文的抒情写法

作文中的抒情写法有各种各样的方式, 并无定法, 毕竟人的感情各不相同。如看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 有的人热泪盈眶, 甚至从头哭到尾, 但有的人却表情严肃、神情凝重。因此, 如果作文中要写出抒情语句的话, 每个人尽可以按照自己的感情方式进行, 没必要去区分哪种抒情形式最

一、直抒胸臆法 (直接倾吐作者或人物的爱憎感情)

这是采用最多的直接抒情写法, 好处在于能直露情感, 让人明了。如《羚羊木雕》结束部分中“我”的自责:“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 冷冷的, 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忽然, 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 我回过头, 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 咱俩还是好朋友……’我呆呆地望着她, 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可是, 这能全怪我吗?”———没有多少隐藏和限制, 直接表露了“我”的自责和不满, 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反思, 这情就抒得真挚感人。

二、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借物咏怀是间接抒情的常用笔法。狗、猫等宠物, 与主人建立深厚的感情;缤纷百花, 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可爱的布偶, 成为倾吐心声的知己;浩瀚的大海让人体会人类的渺小。这些表面虽不能与人交谈, 或静止不动, 甚至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物, 却可以沟通心灵, 与心灵交流, 而发生触发某种感情, 或寄托某种感情的作用。

如冰心的《小橘灯》, 以“灵巧”状小橘灯之形, 以“朦胧”“橘红”摹其光, 以“实在照不了多远”写其光线之微, 以“黑暗潮湿”描述其周围环境, “我”却能倚借“小橘灯”之微光平安、顺利走过, 作者的坚定信念———冲破黑暗迎来光明世界, 也就寓于其中, 令人感动。在这里, 物与心灵沟通融洽, 情也就抒得有根有据了。

三、借景抒情

景是人物活动的天地, 往往能从景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触景颇能伤情, 当景物依旧而“人面不知何处去”时, 就颇为感伤。如果那个人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而今天人永隔;或是最亲密的朋友, 而今却形同陌路。当你旧地重游时, 那儿的一花一草、一景一物, 无不轻易勾起你锥心的回忆。抒发为文, 一定感人至深。课文接触到的写景文章大都使用了这种手法。

如《金黄的斗笠》一文, 结尾的景物描写:“远看, 斗笠像个大蘑菇, 是那么美。阳光照着它, 雨水润着它, 它是那么有生机。”通过这一幅充满勃勃生机的远景图, 使人感受到热爱生活的欢笑之情和纯真活泼的童趣, 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四、借事抒情

这种写法特点在于写事中灌注情感, 使事情的描述与情感的抒发并行不悖。日常生活中, 自己或他人不断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事情不管是喜悦的, 还是不幸的, 都会激发感情。例如:车祸的发生, 令人惊骇、同情、悲叹;球赛的获胜, 令人兴奋、爽快、欢喜。事情愈大, 愈是扣人心弦;对自己的关系愈密切, 情绪愈是激荡。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表面看来, 只是写“我”小时候发生的与蔡老师有关的七件小事, 似是纪实而已。然细品味, 作者写事时, 无不倾注思念、依恋蔡老师之情。字里行间虽无一情字, 但却让读者无处不感有情。这种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情感, 正是有了事情作充填, 才不致成为空洞的“皮囊”, 才具备了富足的情感内涵。

五、借人抒情

这是依附于人的描述的抒情, 作者看见某一个人的形象, 或听见某一个人的声音, 都可能引发某一种感受, 从而表现自我的感情倾向。例如:看到一位拾金不昧的同学, 可能会激发钦佩及效法的心情;亲睹衣衫褴褛的乞丐, 可能产生同情及救济的心情;如果离开家乡, 远离亲人, 心里一定更多怀念, 更多感叹。观察别人的言行举止, 或怀念熟人都容易产生深刻的感受、浓浓的感情。

又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 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 盘得平的, 除下帽来, 油光可鉴,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里心地狭窄、有民族自大狂的日本学生:“有一天,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 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 却只翻检了一通, 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 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 拆开看时, 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 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 托老先生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 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 爱国青年也愤然, 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 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 我预先知道的, 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 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 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 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 但是毫不介意, 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虽然没什么煽情语句, 但可以感受到作者无不在他们身上倾注了鄙夷的感情, 让读者都能感受得到鲁迅当时的无奈和悲愤, 大有“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的共鸣。

六、“点染”生情

“点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 在现代文写作中也一样是很好的抒情技巧。所谓“点”, 就是点明, 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 一语点明, 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 就是渲染、烘托, 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 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点出了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入曲, 酿造意境, 渲染了浓烈的气氛, 增强了抒情色彩, 以此挑动读者的心弦, 以情动人, 让读者和自己同感同伤。

在运用“点染”时,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前面的铺垫一定要丰厚, 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情感的真挚自然。如果铺垫不够, 就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之感。二是要合情境。一般来说, 欢情要以乐景“染”之, 悲情要以哀景“染”之, 这样才能使“情”与“景”和谐统一。

七、细节生情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在写作中重视细节描写 (包括语言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 , 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 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 有利于感情的流露。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 作者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的描绘, 细节的描写充分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 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我们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仿佛我们当时也在场, 也看到了一位仁慈的父亲对儿子的关怀和体贴的情境。

在写作中, 适当地抒情是使文章主题升华的好方法。依我看, 要想抒情, 一定要有情才可抒。心中有情, 再加上适当的写法将情感表现出来, 自然而然地“喊”出自己的心声时, “抒情”就出现了。只有写法, 而心中无情, 只是为“抒情”而“抒情”, 是不会成就一篇好文章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以课文为实例, 教导学生在写作中采取适当的写法, 在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发, 宁缺毋滥来抒情, 使文章以情动人, 方可有效帮助学生走出“无情可抒”、“有情不会抒”的困境, 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秦兆基主编.初中语文精讲作文 (第十三讲)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

篇4:以月为话题的作文

记忆随月飘洒着光辉……那夜,在熟悉却已不见的老屋。一本书,一杯牛奶就会给我带来踏实的睡眠。月光清清的,淡淡的,如水。而如今,老屋已不见了,转成了新房。但是一切都被那扇坚固的防盗门封锁。于是,记忆开始破碎,残缺,消逝。只有仅有的一点记忆了,却也是我刻意留下的———那些不想忘了的记忆。此刻,我翘首望着那月,月光惨淡,透着丝丝凉意,我的愁绪也浓了些。

不知是谁将这一轮满月推上夜空,望着这寂静的黑夜,如镜的圆月,我无比惆怅。我对着月诉说我的故事,诉说我的忧伤,我的痛。初三的日子里,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个又一个的分数击打着我的心,在不停地给我敲响警钟。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将光凄凉地洒向大地,我的愁绪又浓了。几滴泪在眼眶里打转,打转,最后滑落了……

月光更淡了,几乎成了透明的,却更凉了。有次和朋友聊天,她很唐突地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你真正高兴过,为何你总是带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即便笑的时候,也附在你的眼角眉梢。”我愣愣地注视着她,因为她是第一个直逼我心底秘密的人。我不喜欢,甚至能够说是厌恶,只因我不喜99.欢别人太了解我。以月光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依旧凝望着月,我问道:秀丽之花会属于我吗?但奇迹终究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吧……忽然我听见一个声音:就这样,走下去吧,带着记忆与忧伤,秀丽之花不是奇迹,会出现的,只要你……

再次望着月出神,耳边萦绕着那些话,久久的。突然,我明白了。月不正是经历了弦月才赢得此刻的满月的吗?在无数个黑夜,她不停地奋斗,带着忧伤默默奋斗,用自己的行动和秀丽叙述着满月的故事。我细细端详起这满月来,明亮而又端庄,清爽而不妖媚,这才是月本来的色彩吧!我的心潮荡漾,愁绪也烟消云散了。月光更浓了,我坐在书桌前,嫣然一笑,我明白我又要重新上路了,带着记忆与忧伤地走上梦中那久违的路……

篇5:以月为话题的作文

那是一种怎样的白呢?典雅而又不失矜持之姿;圣洁,又有一丝好像不属于任何人的微弱气息在空气中弥漫……

再过一会儿,就一小会儿,就要开始了。

月光透过斑驳的树隙,在地上铺上了一层碎银。

昙花开了!在海带状的绿叶坳口间,一支娇嫩的花蕾正在微微颤动,筒裙似的花托,拢不住丰腴的白玉般的花苞,渐渐地裂了开来;雪白的花瓣从花托中间轻轻地探了出来,一片,二片,三片……接着,成束成束的米黄色的花蕊徐徐绽出,中间一根柱状的白蕊高高翘起……花瓣一层层地分开来,最外一层花瓣使劲往后翘,开成一朵圆形的大白花。

月光跑进湖面,倒映在花底。那些银色的时而跳动着的波纹,照映着昙花的纯洁,溅起一阵妖娆的蓝色雾气。

只见它那白净的花瓣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多么娇媚,多么诱人,多么可爱!真比白牡丹还要美上n+1倍呢!它那一丝丝白嫩的雄蕊头顶着杏黄色的花粉,好似佛手一样地勾着,卷着。它那又粗又长的雄蕊,把龙爪般的柱头伸出花外,在花蕊中独具风姿。

篇6:以月为话题的作文

在昨日的晚上,我正在观察月全食,月全食就是月亮会转成红色,是因地球挡住了太阳光,而月亮也正好躲在地球的后面,没有光照耀着月亮,所以月亮就转成红色了的。

因为深圳的云很多,所以云挡住月亮,这些云很多,密密麻麻的,我猜似乎这红红的月亮就躲在云的身后,就像是在捉迷藏一样,月亮仿佛在云的后面藏的不耐烦了很想出来透透气儿,但是,这些云很顽皮,总是不让月亮显出真面目,云你挤我,我挤你,仿佛谁都很想坐到红月亮的这个位置,但是谁也没抢到。

最后,我在一块薄云里到了微弱的红光,再仔细看看,我发现这就应就是我要找的红月亮吧,我真是太高兴了,最后找到了!为了再清楚的看清,我用天文望远镜看了看,看到一点点红色的光,这道光里面就是月亮,月亮上有许多月壤,坑坑洼洼的。最后在8:45时月亮恢复到了原先的样貌,换回了白色的衣裳,还是有几朵云还在月亮身旁,就像是被她的秀丽吸引住了。

篇7: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一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

小学期间一些语文教师机械的作文教学致使部分学生对作文厌烦, 甚至惧怕, 这些情况不利于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地调整学生对作文的消极情绪。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借物抒情类作文的美感, 我在教学中, 会首先朗读一段优美的范文。如使用《青青草》一文让学生感悟借物抒情的意境。“美丽的草原上, 铺设了人世间美丽多彩的绿绒毯……荒漠上孤独的小草以及都市城墙上纤弱的小草向人们展示生命的意义。”此时, 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小草的世界, 感受着小草的自强不息、倔强和坚持, 领悟着小草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坚强地笑看世界, 即使只是一棵小草。

另外, 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借物抒情作文教学中。在进行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中, 让学生对“物象”有自主选择权。让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话说自己心中最喜爱、最熟知的“物象”, 学生们会争先发言讲述自己最喜爱的物品, 并且用语丰富地描绘形态、神色, 进而使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出来, 形成一种强烈的写作欲望, 成功地使学生的写作心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这样作文课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写作氛围, 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愿意把作文写好, 把学生的写作心理调整至最佳状态。

二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由于初中学生对借物抒情文章的写作手法还不熟悉, 所以教师运用模仿的方法开展教学很有必要。

1. 以课本为载体, 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

语文教师在开展抒情作文课之前, 要有意识地对课文中的抒情式散文进行分析, 让学生了解抒情式文章写作的脉络特点。如在初三上学期的教学中, 第一单元《白杨礼赞》对白杨的描写和《井冈翠竹》对翠竹描写等特点。在描写白杨时, 文章以白杨的不平凡精神为主线。作家茅盾在文章开篇点题, 抒发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 接着描写白杨树是如何不凡、伟大, 从而将由对白杨的赞美转为对抗日军民的歌颂。让学生随着教师的引导, 感受茅盾进行借物抒情创作的思路, 即开篇引物——由物绘神——由物及人, 抒发深层的感情, 解释“物”象征的含义, 通常在借物抒情文章中会有一条主线引领全文。这样通过上述的教学, 会让学生对借物抒情作文有一个基本的写作思路, 因此在以后的作文指导和写作中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 以课本为载体, 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的要素

在文章中立意要深刻、鲜明并且贯穿全文之中成为文章的“主心骨”, 并且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在抒情文章写作过程中正确掌握这一技巧可以更好地抓住文章的立意。

联想是文学创作的来源, 在借物抒情的作文中要将物象与表达的情感相连, 联想要恰到好处, 避免过分的雕琢。

三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反面典型更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借物抒情散文写作技能, 从而使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地书写借物抒情文章。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立意、描写、联想方法使用不当的借物抒情文章, 让学生通过文章的修改, 从不清楚如何写向应该怎样写的方面转变。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改错练习, 可以快速发现文章中的不足, 吸取他人的教训, 避免类似的错误在自己文章中出现, 努力使自己的文章变得更加完美。另外, 学生通过对文章的修改, 成为学习的主体, 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改变以往教师占据主角的情况, 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进行科学的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教学中, 首先要调整学生对借物抒情类作文的喜爱;其次, 引导学生掌握借物抒情作文的写法, 要从以课本为载体建立抒情式作文的写作思路和以课本为载体领会立意、描写、联想等要素;最后引导学生从修改中巩固借物抒情作文的写作手法。在新课程目标中, 规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更多的是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办法, 使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通过本文对借物抒情作文的教学指导中, 可以看出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为文章写作提供正确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改变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手段, 避免空洞地教授学生写作技巧。

摘要: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 教师习惯于用条条框框的写作方法束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慢、语言格式化、缺乏创意的弊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 教师应将课堂交还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作用是引导学生, 进行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教学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田彦臻.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初中作文教学设计分析[J].科技创业家, 2013 (12) :166~175

[2]张桦.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作文教学探讨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16) :119~120

篇8:以月为话题的作文

月光透过树枝,照在那朵凋零的野花上。野花微微泛着白光,枯黄的落叶散落左右。它也没有往日的生机,色彩也不那么鲜亮。我坐在阳台边,用心地倾听着落花与月的对白。

“从你枯萎的那刻起,我就意识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离别,但,哎!”月无意中露出伤感的神情。落花艰难地抬起头:“你看这所学校的人们,他们终有一天也会分别,但他们能忘却对方吗?”说着就笑了,那是一种勉强的笑。

月和落花整整聊了一晚上,聊到那初升的太阳露出笑脸。黎明的到来,折散了落花与月,与它同来的,是瑟瑟的秋风。

我的心空了一个晚上,不知怎的,我忽然想起我的班主任来。他是一个幽默而又严谨的数学老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他的写照,我们这群不懂规矩的初一新生刚开学就为他增添了不少麻烦。他是月,我们就如同落花,是月以皎洁的光辉照耀着落花,伴随左右。

是啊,总有一天,我们会分别,会离开可爱的同学,会离开可敬的老师,会离开多彩的校园。红色的跑道,明亮宽阔的运动场,傍晚时分,我正在草坪上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看着这个美丽的校园。它用怀抱温暖着我们,用心培育着我们,它的美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校园是我们仰望的月,我们就是落花。月牵着落花的手陪伴在左右。内心忽然就无法平静下来,想着想着,走进了教室,又看到老师亲切的笑脸和同学们爽朗的笑声。

篇9:以月为话题的作文

太阳是生命的象征,云朵是纯洁的代表,而月则是明朗,美润的象征。

我喜欢夏夜的月,那时的月仿佛是在宣纸上用墨汁浸过,很自然。记得去年5月,我们临近小考作业得写到很晚,我总爱仰望夜空,仿佛那儿有灵感,新想快写把作业写完还可以欣赏欣赏月。在时间的推移中,我感受带月光轻盈的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揪起裙角,镊着小脚,从我的书桌前走过,而后又静静地离去。"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我更喜欢中秋的月。中秋的月格外朗润,它被岁月的金沙打磨,被施加的泉水洗涤,被阳光浸润,被异华人的情思温存着。红罗书院依稀听带梁山伯与祝英台朗朗的读书声,冰清玉洁的广寒宫里嫦蛾与玉兔快乐地嬉戏着,李塑雪夜入蔡州的撕杀声渐渐化为轻歌曼舞的音响在池边缠绕徘徊。

明月高悬,玉光沉沉,举一杯月光,赏一下秋色,品一口清雅朗润液,伴着醉人的月魂如眠。

篇10:以月为话题的作文

黑色,傍晚的夜空是黑色,它无边无际,海阔天空,本身很无聊的它,在月亮阿姨的安慰下变得坚强,快乐,在星星们的陪伴下变得开朗。星星们手牵手,一圈一圈围着月亮阿姨,倾听好听的故事,不知不觉,柔美的光轻轻的抚摸着树丫子,落下了细碎的菊花酒般的黑影,给人一种温馨之感。

月儿醒了,可月儿圆脸右边不知闯进了一个什么黑东西,像被天狗咬了一口,月亮不圆了,黑东西越来越厉害,月亮的缺口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了一把梳子,又变成了一把镰刀,星星们见了,就把哈雷彗星叫来,万点繁星,星云际会,灿若明珠,谁知月又恢复了原样。

篇11:以月抒情的作文300

摄物组景

景是物构成的, 物是景的主体。当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时, 我们要想恰如其分地选景, 用摄物法很有必要。此法在美术上叫构图, 在摄影上叫摄物。也就是我们要把眼前的一幅景或一幅景的某个局部锁定。在锁定的景中, 以物为主, 找出此景中的物。找出景中物也就抓住了景中的主要元素, 就廓清了此景与彼景的区别, 学生就有景可写。景中物也不能随意堆砌, 一幅美景的景中物之间的位置、布局都是协调搭配的。物与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有主次、有重点地排列、组合, 从而初步勾勒了景之骨。简单的摄物, 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景之源, 也引导学生走上了通向审美大门的台阶。

审质探美

景中物是撑起景的主体框架, 而想要表现景之美, 就要审视物的质感, 探究物的美感, 有形有色的物才能构成美景。探究物之美, 就要抓住物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外在美包括物的形状、颜色、态势以及质感, 这需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内在美其实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精神渗透在物中。比如, 冬天的白杨树枝, 没有春天时的妩媚, 夏天时的繁茂, 却有直指天空、努力向上的神韵。指导学生抓住物之特质、景之美感, 学生才能写出景的特点。写景作文, 难在挖掘景之美, 因而探美是必要的。

积累绘美

在物与美的支配下, 绘美是很重要的。干瘪的词语, 呆板的语句, 只能描绘出一幅灰色的图画, 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积累。积累分平时的积累和有目的的积累。对平时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佳词妙句, 要要求学生加以分类, 如分为写花、写草、写建筑物等。当要写作时, 教师在课前要布置有目的的积累, 让学生整理、积累与作文中景物相关的词语、句子。然后, 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运用。

如, 我在指导学生写题目为《家乡的田野》的作文时, 先让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积累, 然后在课堂上加以指导。学生就小草一物, 写得活灵活现。如, 在春风的吹拂下, 小草打了个哈欠, 直起了腰, 钻出了地面;小草撩开了土地妈妈的臂膀, 伸出了头……。平凡的小草, 在学生笔下犹如一个小孩, 健康、活泼, 让人喜爱。可见, 给景中物置形、设色、拟态是写景的关键。

整体把握

有形有色的物构成一个景色后, 还需要进行整体布局, 把物与物之间的那种协调性表现出来。这就需要理清景中物的主次、位置和相互的联系, 充分发挥想象力, 纵横联系, 合理搭配, 表现一种和谐之美。联系与搭配的过程中, 学生就会把个人的情感渗透进去, 从而勾画出一幅精美的图画, 使读者也会为之一动。

篇12:以月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题记

“我寄愁心与明月”是诗人淡淡的忧愁;“湖光秋月两相和”是沉醉在美景中的依恋;“月有阴晴圆缺”是浓浓的思乡情。从古至今,又有多少诗人把忧思寄托在一轮明月上呢?

月,从来都是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

一轮弯月,很清、很淡,犹如菩提树叶,轻如细纱,薄如蝉翼。在被墨色渲染的夜空上,些许紫色的雾气,显得它尤其神秘。月光在云上淡淡地弥漫开来,浸出一圈月晕。月晕淡淡的,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新月似钩,与竹阴共话,与荷塘同醉。窗前凝眸时,它万千风情在溪流,花下吟唱时,它百般柔媚又远在江湖。

中秋圆月,它明亮、皎洁。在密布如珍珠般的星斗中,显得白里透黄,有着说不出的舒适感,仿佛还有在广寒宫翩翩起舞的嫦娥。望着这完美无缺的月亮,我仿佛升到了空中,看着这清辉似薄纱撒向大地,笼罩整个天空。

莲花丛中,它是最靓丽的一道点缀,莲花悠悠地吐着香气,圆月与它共舞。

岸堤上,它摇动着柳条纤柔的腰肢,追逐着飘飞的柳絮。

映照在水里,它荡漾着泛成阵阵涟漪,把游鱼的呼吸都变得如丝绸般细腻,那鱼戏莲叶间的灵动,早已跃上你的心头。

篇13:以月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寂静的夜里,仰望着墨蓝的天空,我陷入了深深地遐想,忘了一切,忘了自我,跟月亮一样,它圆圆的,像纺车,也在纺着她浪漫的遐想。星光点点,缀成黑天鹅绒上的花火。这一切,是多么美妙,多么的梦幻。犹如童话故事一般,让人不禁神游在了其中,不禁幻想着美妙的一切。

渺远而清澈的天空,笼罩着凉如水的夜,但就是这一刻,因为一轮圆月的冉冉升起,那银色的月光映着几丝羽毛般的轻云,就变得如此美妙。人生不也是这样吗?在自己感到天空黑暗的时候,如果有件能使自己快乐的事的时候,就感到有了希望,有了光明。

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离合悲欢。在月残缺的时候,她依旧是那么美,并不会因为残缺,而伤心。夜空挂满了星星,月亮像一只钓鱼的小船,仿佛航行在宽阔的银色长河里。弯弯的月亮并不会输给十五的圆月,她依旧美丽。

可人不会像月亮一样拥有好心态,在自己伤心时,仿佛天空蒙上黑布,垂头丧气;而月亮却积极向上。这不就是人与月亮的最大区别吗?月亮告诉我们:不管遭遇怎样的挫折,都要展现完美的身姿,不可能永远美满,所以更要保持好的心态,微笑面对生活。因为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可能永远地爬不起来……

回过神来,依旧夜阑人静,万籁无声,重新仰望着天空,只有月在陪伴着我,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整个世界都被月色浸成了梦幻般的银灰色。

篇14:以月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畅游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海洋里,你一定会被一些琳琅满目的咏月诗词所吸引。“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李白与明月作伴的美好愿望;“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形象写照;“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这又是李白的迷雾般的梦境!

皓月当空,一泻千里,给人以广袤深邃的意境。于是乎,诗人常常寄情于月。亲情,乡情,友情,爱情都可以借月抒发。“花好月圆”是美满婚姻的颂词;而“月缺花飞”、“晓风残月”则是爱情不幸的曲笔。宋代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词句,表达了黄昏后月光下情人约会的欢快心情。诗仙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表达了游子怀乡之情。宋代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咏月词,更是被誉为千古绝唱,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句,反映了作者胸襟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因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后人远别互道“多加保重”的代名词。

对着同一轮明月,各人情感迥然不同。李白的《把酒问月》诗中写道:“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如果仔细琢磨,你会发现这既是李白“明月长在,人生如寄”感情的流露,也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愤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又是张九龄对月思乡的情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确是东坡对人生的思索。

篇15:以月抒情的作文300

一、审清题意,突出文眼

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形式,至今仍存有特殊的价值,具有客观性、统一性和限制性等特点。大千世界精彩纷呈,写景作文取材广泛。教师应指导学生审题时要紧扣题意,抓住重点词语;写作时突出习作重点,确定写作中心,明确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如写《早晨》,四季的早晨、城市和乡村的早晨各具特色。又如写《美丽富饶的家乡》,就要突出家乡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也可以写党的富民政策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只有根据题意确立写作中心,才能使文章立意深远、主题鲜明。

二、贴近生活,慧眼捕捉

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观察是生活的前提,是学生认识社会和自然、洞察人生的重要途径。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常见的观察方法有:定点观察法、移位观察法和移步观察法。观察自然景物时,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可以以位置的移动或空间的变换为序,也可以以时间为序。其次,根据时间、地点、季节的变化重点观察,突出自然景致与人文景观的统一,彰显地方特色。另外,要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细致观察,求新觅奇,发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三、精心选材,巧妙构思

写作就是将收集到的素材加工提炼,进而抒发真情实感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写作前积累材料。自然界的景物千姿百态,不能一一罗列、简单堆砌,教师应指导学生围绕一定的主线安排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根据游览路线、观察顺序、时间推移、季节变换或景物类别来合理安排材料;还要根据景物特征和中心思想安排段落层次,对那些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景物进行重点描写。好的开头和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可以直接点题,结尾要直抒胸臆、自然流畅,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也可以开头总述全文,然后按照“总—分—总”的形式自然结尾,令文章一气呵成,如《桂林山水》;还可以开头巧设悬念,结尾照应开头,自然点题、意味深长,如《迷人的张家界》;等等。

四、生动描绘,借景抒情

好的写景作文不仅是一篇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的文章,更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精美图画。写景文章不仅要语言美,更要意境美。因此,写作时要抓住景物特点,运用精练优美的语言、巧妙的构思,使作文妙趣横生、如诗如画。在表情达意上,还应多运用比拟、比喻、联想等修辞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此外,写景作文还要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文质兼美、形神俱备。

五、反复推敲,精益求精

文章不厌百回改。贾岛“推敲”的故事留下了千古佳话,许多“一字师”美名远扬。世界文豪鲁迅先生的文章态度严谨、文风务实,值得学生学习。写作时,学生应在布局谋篇后不断推敲,可以采用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改、旧文新作等形式,不仅从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立意构思、材料选择、主次详略等方面进行细致的修改,还要从标点符号、表现手法、情感抒发上反复推敲,力争使文章精练简洁、情真意切、独具匠心。

篇16:以月为话题的作文700字

要说哪个季节的夜景最美,我想应该是夏夜的夜景最美了。还记得第一次赏月正直夏天,那时在爷爷奶奶家住着,夏日的乡下小村庄总是那么宁静,远离城市的喧闹,每天呼吸着带有泥土气息和思思丝丝清香的空气,我觉得这真是再好不过了。傍晚常常会看见爷爷坐在竹子编成的大摇椅上,手里扇着大大的芭蕉扇,哼着一些不知名明目的小曲。在门口的老槐树下,月光静悄悄的洒下来,将爷爷与老槐树的影子连成一片,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我天真的问爷爷为什么每天都要坐在这看天啦,夜夜笑呵呵的对我说:“夜景是很美的`,你看那月亮上住着嫦娥和云朵那”。爷爷的声音在这样的夜下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有种置身于仙境的感觉。我学着爷爷的样子仰头看着天空,原来天空并没有那么黑,仿佛只是披上了曾薄薄的黑纱;皎洁的明月显得格外显眼,它不停地散去淡淡的白光;幽幽的清风吹起淡淡的水气,一层薄雾边从空中洒下。

月,在这雾气中更显朦胧。怪不得古人说:看着明月会思乡,这样朴素迷离的景象,何尝不会怀念家乡呢。“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爷爷轻哼着诗句,我知道那是白居易写的一首诗,题目很长,包含了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他一定是望着这样的明夜含泪写下的吧。

上一篇:小班水果下一篇:11涉密会议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