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2024-04-20

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精选10篇)

篇1: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一、建立师生关系的两个“和谐”

1.生活中的师生“和谐”。生活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心存感激,十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甚至对立,那么教师善意的批评、提醒就不会被你的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甚至会导致师生冲突,这样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和谐”。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教师应由一个课堂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课堂的参与者。无论是学习问题的提出,学习问题的设计,学习方式的选择,还是学习小组的组成,学习结果的预想都要贴近学习的实际,充分参与到学生中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不能在每一次的学习过程中,都让一群毫无准备的学生去面对一个经过充分准备的教师,要将学习当作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并共同完成的.一个过程;再次,教师应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仅是一个知识的拥有者和信息的传递者,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教师还应该是一个顾问、参谋和引导者,真正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要实现“减负增效”,就必须把握数学课堂的高效率,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数学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我们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打破正统的教学方式,有人甚至是专家认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就得非常的精炼,不能说一个与教学无关的字,本来就单调枯燥的数学,如再加上有的教师平淡的语言,处于初中阶段的我们那些活泼好动的学生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如语言的抑扬顿挫、肢体语言的形象生动、甚至搞笑,这些都能及时唤起学生注意力集中,一些重要的话语往往在语言的波峰或低谷时说出。

三、采取适当、有效、多样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中没有固定的、万能的教学方法,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看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情,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教学方法都是失败的。如概念教学、计算题教学、几何教学、应用题教学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1.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1)有些课上概念多、定理多、解题格式、注意事项多,老师边讲边写比较困难,一堂课很难按时完成任务,学生课堂学习得效果也会相当差。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讲清楚,并可以用不同颜色文字进行区分,突出重、难点。如苏科版八上内容“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图形较多,概念的区分较多,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示图形的特征,以及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果。

(2)对于要由一个运动的图形得出规律的题目,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教学软件制作的课件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生动手实践教学:如讲中心对称图形时,我就让同学们自制平行四边形的学具,让同学通过实物找到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对角线都具有哪些性质?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指导学生反思的教学反思。教学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例行公事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帮助他们学会数学学习;可以使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有目标、有策略的主动行为,可以使学习成为探究性、研究性的活动,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可以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提高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是适合学生的学情,必须符合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必须是学生想听的、爱听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

四、布置合理、有效的数学作业

作业布置要讲究“活”:布置作业时,将要做的题先整理一下,设计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总之“,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效”,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全面地得到发展。“减负”并不是要把学生应知应会的学业负担中的某些部分减去,不等于不要质量。相反更要求我们的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加强教学方法改革,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2: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西苑学区杨莹

《给教师的建议》源自《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作者是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具有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为了解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于1965年—1967年间,专门写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是苏霍姆林斯基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写成的最著名的教育遗产之一。后来教育科学出版根据我国实际,选择了其中的精华部分,另从苏氏的其他著作里选译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一百条,改称《给教师的建议》,在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虽然这是一本写于四十四年前的教育著作,但是其散发的思想光芒丝毫没有因近半个世纪的光阴而退却。

当前,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重要问题,严重损害了儿童少年身心健康,“减负增效”已成为当下教改亟待解决的课题。谈到“减负”老师们首先抱怨监测压力大、评价体系不科学、教学大纲教科书不完善„„这一切确实都是事实,但学生负担的奥妙到底在哪里?怎样克服负担过重的现象呢?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有观点向明的阐述,他说:“罪过的根源要在教学过程本身去找”,这就是“治本”。

知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着:第一,把在实际中和在掌握新知识时常常要用到的那些概念性的真理(规则、定义、依存性等等)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第二,理解作为这些概括性真

理的本源的一般规律。掌握知识的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但是它们所要求的却是不同的脑力劳动。

一种不好的做法是,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死记硬背重复练习。结果使得记忆负担过重,以致在学生头脑里,连那些为了进一步顺利学习而必须记住的材料,也无法保持。

例如:某教师教学“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认为内容非常简单,学生只要记住“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可以了,上课没多会儿,有一学生说出了这句换,老师很高兴,要求学生记住。然后就是一道一道的习题。学生看似题做对了,实际上根本没有理解这简单背后蕴含的丰富内容。老师没有给学生创设理解概念,深入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因此,一定会造成学生后续学习、解决问题的困难与负担。

其实,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的识记,实质上就是知识的运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又在运用的基础上掌握它。学生的脑力劳动成为创造性劳动,因而就变得大为轻松了。知识不再是死的“行装”,它们始终处在运动和发展之中。只是对于学生,好比是一种工具,借助它而去不断的掌握新知识。

老师们还抱怨比较多的是“时间不够”,我同意这种说法,强大的工作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是老师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然而一定得补充说明一点:有时候,时间是白白浪费的。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没有像在学校里、课堂上这么滥用和浪费时间这么可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课堂上浪费时间而无所用心,只能培养出一批懒汉。

“效”无从谈起。

再如:很多课堂上老师们喜欢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时为了联系生活会播放视频动画以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看似热热闹闹,气氛活跃,但很多时候学生的过渡兴奋会很大程度上干扰对知识的学习,思维很长时间停留在刚刚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原本宝贵的学习时间无声流逝。

篇3: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一、案例片段一

1.教师投影展示资料, 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材料和书本上的内容很快作答, 教师板书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教师投影展示地图, 提问:如图所示,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同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由东南沿海向内地进伸, 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3.题目练习:马克思曾经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有一个国家不花一文钱, 不出动一兵一卒, 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个国家是 () 。

A.英国B.日本C.美国D.俄国

在本课中, 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因此在备课时, 通过材料分析和题目练习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呈现出来, 强化学生的认知, 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内容, 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案例片段二

1.教师过渡:中英两国远隔重洋, 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的中国必须绕过非洲的好望角, 耗时数个月。相隔如此遥远, 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爆发战争?

2.教师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 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 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 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 所以, 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 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教师提问:从这份材料中, 我们可以看出, 英国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我们, 那么, 材料中“英国人的财产”是什么?所谓的“战争罪行”又是指什么?学生回答:英国人的财产指鸦片;战争罪行指中国的禁烟运动。教师板书: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3.教师提问:在书本上我们可以注意这样的细节, 鸦片战争第一阶段后清政府已经表示愿意惩办禁烟运动领导人林则徐, 为什么英军还要兵逼广州, 向清廷施加更大压力?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以下材料作答:

(1)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 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 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2) “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 (指中国) 的商务, 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提问1:材料中哪些关键词句能够反映英国侵略的根本目的?提问2:英国侵略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

教师板书: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 英国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4.教师追问:如果没有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至此, 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定会爆发。

三、教学反思

(一)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多种角色, 帮助学生“减负”

首先, 在备课阶段,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处理, 精化教学内容, 成为即将上演的这幕“剧”的“总导演”。其次, 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要充当好学生思维的“引路人”。我们既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 但也要认识到,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教师的引导, 所以, 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 逐步诱发学生的思考过程, 既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 又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知识。否则, 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由发挥, 那么, 这堂课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堂看似热闹实则没有任何意义的课。

(二) 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增效”的坚实基础

教师不管充当什么角色, 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所以, “减负增效”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 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了, 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有很多学生早就习惯了充当“被灌输者”的角色, 习惯了课后的死记硬背, 而不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教学时, 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的思考中, “跳一跳, 摘果子”。实践证明, 学生是愿意由课堂的“被灌输者”成为“主动探求者”的, 通过探究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其学习效果会提高很多。

篇4: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的感悟反思

【关键词】反思     初中数学     减负增效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罔”即迷惑而没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习题教学为什么要进行解后反思了。事实上,课后反思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收获希望的过程。习题讲评中的题后反思是初中数学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也应该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些探究。

一、力求一题多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例题:已知函数y=(3-k)x-2k+18是一次函数,求k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考查一次函数的定义,y=kx+b中k≠0。

一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的图象经过原点。

设计意图:考查点与图象、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象过原点等价于 x =0, y=0满足y=(3-k)x-2k+18。

二变: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设计意图: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问题,并能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表示交点的纵坐标,即-2k+18(一般式中的b)大于0。

三变:当k为何值时, 一次函数y=(3-k)x-2k+18的y随x的增大而减小(或点(a,b)(m,n)均在一次函数y=(3-k)x-2k+18的图象上,且an,求k的取值范围)。

设计意图: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

四变:当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图象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设计意图:学习一次函数的最重要方法是数形结合。结合图象,将问题转化为解关于k的不等式组。

五变:当k为何值时,一次函数y=(3-k)x-2k+18图象平行于直线y=-x。

设计意图:考查决定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因素,这里只涉及简单的情形,两条直线平行等价于3-k=-1(即一般式中的k相等)。

六变:直线y1=(3-k)x-2k+18与直线y2=2x+12交于点P(-1,a).

(1)求k的值;

(2)当x为何值时,y1>y2;

(3)求直线y1=(3-k)x-2k+18、直线y2=2x+12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1)交点的意义:点P(-1,a)同时满足y1=(3-k)x-2k+18与直线y2=2x+12,从而求得a,k;(2)解决第二问时有多种方法:解不等式,数形结合;(3)第三问需要借助图象明确所求的图形,弄清点的坐标与线段长的关系(这是学生的易错点,补充强化练习:如果直线y=-2x+k与两坐标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9,求k的值)。

一题多变教学收获反思:

1.在本节课中,通过对一次函数y=(3-k)x-2k+18的多角度变式,将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含而不露地加以应用,学生的思维、能力均得以发展。

2.“一题多变”教学容易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3.长期受教师的影响,学生也会逐渐养成对题目进行变式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一节时,我给学生提供的一道题目是:在△ABC中,∠A=70°,BP、CP分别平分∠ABC、∠ACB.求∠BPC的度数.

本题应用角平分线的意义、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整体的思想容易求得。可喜的是,一部分学生做完后试着将其变式,呈现了下面的题目:

(1)∠BPC是否只与∠A有关系?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式?

(2)如果BP、CP分别平分△ABC的一个内角和一个外角,∠BPC与∠A的关系又如何?

(3)如果BP、CP分别平分△ABC的两个外角呢?

只有我们教的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的欲望与能力,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学生通常会在考试中出现知而不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当、当而不精的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从此切入,进行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某次考试结束后用多媒体展示某些同学的试卷进行典型的错误剖析,之后进行反思总结:(1)该同学的卷面出现哪些方面的错误?(2)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3)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同学们各抒己见,针对各种“病因”开出了有效的“方子”。实践证明,这样的习题教学是成功的,学生对这样的错误剖析印象深刻,下次碰到类似的题目时的准确率、答题速度以及规范表达这三个方面都将会有极大地提高。

三、在探究规律方面反思

对每个问题都要寻根问底,能否得到一般性的结果?是否有规律性的发现?尤其在解决无机推断题和有机推断题这两种题型的时候,要储备哪些知识、规律、特殊的反应现象、特征?归纳做推断题通常有哪些方法?如何快速有效地寻找题目中的题眼突破口?对于某些题能否形成独到的见解?在“互教互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有点滴的新的发现?……这一切都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长期地积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的形成,并增加知识的存储量,提高自身的能力。

四、在情感体验处反思

因为整个解题过程并非仅仅只是一个知识运用、技能训练的过程,而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他既品尝了失败的苦涩,又收获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独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过合作协同解决,既体现了个人努力的价值,又无不折射出集体智慧的光芒。课后反思,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地培养。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就指出:反思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总之,解题后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规律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长此以往,要使学生真正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精心备课,把握好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积极探究的习惯,从而切实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

【参考文献】

[1] 何本南. 对浙教版七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认识与建议[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06).

[2] 曹嘉兴. 浙教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的使用与建议[J].上海中学数学,2009(05).

篇5: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既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使学生学得轻松而不至于厌烦呢?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永久的课题。作业布置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意识,反之则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从而降低预期效果。

布置高质量的作业是门大学问。作业布置得太少,达不到巩固的目的;布置得太多,又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出现抄袭作业、敷衍了事或者干脆不做等现象。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作业布置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如果还坚持题海战术,收效就微乎其微。我常年工作在茅山老区的农村中学,这里没有什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理念也相对弱后。我的两位前辈一直是我的楷模,他们对教学工作的认真程度、敬业精神及教学效果是我追随的目标。他们一位是以布置抄写作业见长,另一位则以印发大量的讲义见长。开始的时候效果还不错,但是随着新教材的改革及年轻教师的崛起,这种题海战术的劣势马上就凸显出来,很快被年轻教师超越并取代。吸取了两位老前辈的教训,我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绝不重蹈他们的覆辙,一定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在作业的布置方面我尽量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布置作业要适量

能力是训练出来的,但若让学生整天泡在题海中,重复做一些机械单调的习题,只会导致学生厌学,产生逃避的心理,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作业布置要适当,尽量缩减一些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练习,增加一些课外活动的小制作来引发学生的作业动机,让学生真正做到劳有所获。

为了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精选题目。初中英语每周四课时,学生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5小时,那么英语学科的作业量要控制在15分钟内,否则会给学生带来过重的作业负担,既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会影响学生的活动和休息,从而危害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作业布置要有趣、形式要多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过程,而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方面的独特作用必不可少。有趣的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比如:在讲授牛津版9A Unit 1“Star Sign”时,教师就可利用学生对星座和生肖感兴趣这一心理,让学生课后讨论星座和人的性格之间的关系,并收集一些名人星座的资料,说明这些人的个性形成与星座的联系。这些趣味浓厚的作业不仅能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而且能激发学生内在智力潜能,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英语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布置英语作业时,教师不仅要布置一定的笔头作业,而且要布置一定的听力作业和口头作业,让学生养成课后听英语和说英语的习惯。要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尝试各式各样的充满乐趣的活动、任务,从而避免让学生感到单一乏味。

三、作业布置要有选择性

授完一堂课后,适当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完全必要的。但作业量须适中,需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便于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和快乐,从而激发动机实现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作业量适中是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精心选择,选择的题目应与课堂上的重点难点相关,学生通过对作业的处理可以达到巩固课堂内容的目的。同时,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选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题目,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大部分学校都会选择一些教辅,细心的英语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课时作业实际上与所授课内容关系不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做个有心人,选作业时要精挑细选,因此布置作业一定要有选择与所授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及知识点的延伸,这一点在授新课时尤为重要。

四、布置作业要有层次性

作业的布置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别差异,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确保“优等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饱”。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的差异,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也要有所差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布置要求较高的作业,学习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这样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通过做作业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我们应改全班统一,忽视个体差异的作业为层次性作业。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外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个体差异,设计适宜各类学生的难度不同的作业,引导他们去自主选择。

如:关于对话教学,我向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力较差的学生只要能听课文录音并跟读即可;能力中等的学生要能熟读并背诵课文;能力较强的学生要能进行表演对话及仿编对话。这样就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要,使他们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凡是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权利、有机会去思考、选择、实践、创造和应用。作业的自主性并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听之任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指导”“参谋”或“顾问”。

五、作业布置要有实践性和延伸性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具有实践性的英语作业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多元认知能力。因此,英语教学不能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可要求学生借阅一些图文并茂、幽默诙谐的趣味读物,便于学生在轻轻松松的阅读中得到提高,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用英语进行交际。

总之,作业的布置要以《英语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论为先导,围绕教学要求,从听、说、读、写等多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永久的课题。

摘要:本文就目前减负增效背景下, 如何进行有效的作业布置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而达到最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篇6: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关键词:减负增效;课堂教学节奏;信息容量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究条分缕析,字斟句酌,与之相匹配的必然是一套呆板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节奏也必然是缓慢的。

那么如何适度加快教学节奏,有效控制课堂节奏呢?

一、加大课堂信息容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信息为载体的,教师和学生必须借助于这一载体进行双向交流。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有效信息越多,课堂教学目标达到的程度就越高,课堂效率也就越高。为此,要恰当运用教学技术手段。新世纪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将这些教学技术手段引入教学系统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增加了课堂传播信息的窗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还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益。

二、加强课堂训练密度

教学要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训练密度,通过精心组织的强化训练达到教学目标。在强化课堂训练时应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保证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教师要在继承传统成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课程改革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把握“精讲”和“多练”两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实现师与生、教与学的互动共进。

“精讲”,就是要求教师用尽量少的时间把课程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讲清楚。

“多练”,就是要求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的能力差异,精心设计优化习题,既保证数量,更追求质量和效果。“多练”要在三个环节上做文章。

“多练”应与“精讲”紧密结合,而不能离开重点搞题海战术,加重学生负担,教师应在讲练结合上多下工夫。“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气氛紧张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抓住了重点和关键,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有利于培养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

三、加快课堂思维节奏

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教与学的共同活动,缺乏一方的配合,教学任务都不能圆满完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主体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节奏与整个课堂节奏相协调。要使学生在课堂上呈现高效的思维节奏,就需要调动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多采用激励手段,帮助学生创造经自身努力后获得成功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亲自去研究和发现了某种东西,亲自去把握具体的事实和现象,那么驾驭知识的情感就会更加激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质疑、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任务,与课堂教学节奏相合拍,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避免时间的浪费。

四、加增课堂作业,减少课余负担

课后布置的作业,学生虽然完成了,但有一部分学生只是抄抄了事。老师修正后不能得到真实信息,学生也没有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课后作业成了一道虚设的工作,费时费力无效果,且形成恶性循环,不交作业、厌学者应运而生。如今,为了真正地反馈出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水平,同时为了真正地减负增效,老师可以留5~10分钟的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教师同时巡视、视察学生当堂的作业情况,得到准确反馈并实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学生也会最大限度地开动头脑思量题目,独立完成作业,真正做到“学有所获,做有效果”。课堂上完成作业后,课外可以少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没有那种课后作业包袱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引发他们再学习、再探索的兴趣和

热情。

在注重课堂教学节奏的同时,注意适度,宜快则快,宜慢则慢。做到把握好度,有机调控。

1.根据教学对象实际调控

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智能发展水平,不宜长时间使用一种教学节奏。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有意放慢一点节奏,或由慢变快,呈现渐变过程。“欲速则不达。”如果忽视教学对象实际,一味求快,学生就会出现启而不发、促而不动的被动局面。首先问题要难易适中,即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太难,学生望而生畏,百思不解,抑制探索的积极性。太易,学生不假思索,随意回答,如课堂上大合唱一般,貌似活跃,却没有韵味。反之,提问过少则难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调动其参与意识,就犯了“满堂灌”的教学大忌。此外,提问还要注意优差生兼顾,使其各有所得,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如发现学生疲备紧张,则以舒缓的节奏加强调节;如学生情绪松懈,则应加快节奏,让其情绪高涨。同样,构成教学节奏的疏与密,将影响学生心理感受的变化。疏,给人以轻松的感觉;密,给人以紧张的感觉。

有时,节奏控制预设的方案再好也不及课堂教学的瞬息万

变。课堂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发学情,教师务必要灵活调整。措手不及的新难点,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诱,逐步突破出乎意料的疑难之处,要言简意赅,加速推进;当学习情绪低落时,要妙语连珠,激情飞扬,慷慨激昂。

2.根据课堂气氛、情绪变化调控

学生的学习情绪与课堂气氛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察言观色,当发现有学生情绪低落时,思维不够积极时,应通过提问、观察等手段有机调控,加快节奏;当多数学生神情迷惑不解,觉得难以把握时,教师应放慢节奏。教师的语言应该准确精当、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因为教师只有用准确无误、一语破的的教学语言,有层次地表述信息,才能使学生听起来不会走神;只有用引而不发的语言,才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根据课堂教学重点难点调控

有些老师侃侃而谈的内容恰恰是学生已经懂了的,或者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而那些学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或者自己领会不深、理解不透的地方,老师反倒不讲了;或者本来想讲一讲没有时间讲了,这种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矛盾是课堂教学中比较普遍的现象。解决的办法是精心安排授课内容,做到把握要点,化解难点;强化基础,适时重敲;温故知新,深入拓展。达到这个水准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吃透两头”。只有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始终保持“和谐共振”,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讲授教材内容时,还应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和“节拍”,声音抑扬顿挫、神色庄重典雅,使声神融会,相得益彰。做到随境而迁、为义而变、因人而异。如:讲到重点时,加强语气声调,满腔韵致激情;讲到难点时,缓和语气声调,言词委婉清晰;阐述成功经验时,语气宜庄重、生动、铿锵有力;解剖失败教训时,语气应严肃、沉稳、诚然有理。这种声情并茂、师生共鸣、教学相长的氛围场景,无疑会将知识的甘泉自然和谐地注入学生的心里。课堂教学过程各个环节都要受教学目标的制约。在进行课堂节奏调控时,必须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在重点把握、难点的突破上必须花大力气,重笔黑,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教学这部分,节奏宜缓慢,从而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重点突出。

总之,积极地把握课堂节奏,把握好度,有机调控,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也会减轻,对学习更感兴趣;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力明显增强,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篇7: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一、现实状况分析

长期以来,中学教学中存在“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累”的突出问题,机械重复高耗低效的作业训练模式,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题海”战术有得吗?肯定有得。———至少巩固了所学知识,也能提高某些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成绩。有失吗?必然有失———失却了多少宝贵的休息时间,失却了有益的兴趣与爱好,失却了本应该得到发展的个性和潜能。这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教育目标更是背道而驰的。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给学生“减负增效”的强烈呼声中,科学课堂教学现状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充分体现布置作业的重要意义,需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我通过观察、统计,认为现行的教师布置作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 重复性作业多。

如果一项作业既新颖又适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背景,那么学生通常会觉得这项作业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学生对于他们自以为有意义的作业,往往会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富有创造性地完成。而对于那些他们觉得没有意义的作业(如将一个欧姆定律公式写30遍)常常草草从事、敷衍搪塞。不少教师主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却不能精心设计题型,而是“拿来主义”,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做得越多,记得越牢,解题能力也越高,从而导致已做过的作业再次布置,有的甚至反复做了几遍。

2. 随意性作业多。

有的教师认为,布置学生课外作业是老师的个人“教学行为”,可以随心所欲,想怎样布置就怎样布置,想布置什么就布置什么,根本不考虑“得法”与否。却不知如果布置的作业与所期望的教学目标缺乏相关性,也就无法体现作业能够为特定的知识、技能的学习提供适当的运用和练习的效果,同时也会使学生的努力白白浪费。当学生认识到作业与他们的学习目标缺乏联系时,就会不愿意付出努力去完成,就会对作业产生消极的态度。

3. 惩罚性作业多。

在一些学校,教师处罚学生的拿手方式就是抄写课本知识点或做习题,这些简单粗暴,近似变相体罚的做法,在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的同时,也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恶化。

4. 提高性作业多。

作业的难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常常随学生的年龄和能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同一作业,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能易如反掌,但对那些能力低的学生却可能极为困难。不少教师认为,作业的难度高一些,多练了学生的水平自然就会提高,却不知如果作业的难度过大,学生往往感到迷惑不解,望而却步,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就会大为降低。这样只会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二、作业优化设计

1.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增加作业题本身的趣味性、现实性。

影响初中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有学习的吸引力、学习的内驱力、学习的情动力、学习的意志力等。学习的吸引力强度由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从主体方面讲,初中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兴趣越强,客体越容易成为吸引的对象。从客体来讲,只有符合初中生需要和兴趣的客体,才能吸引学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引导,逐步产生高层次的心理动力。很多时候学生往往将作业作为一种负担,疲于应付。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可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特点的、能应用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

如学习了溶液的质量分数知识后,让学生在农业生产上病虫防治时配制一定浓度的农药。学习了植物茎的结构和营养物质运输的知识后,可将这个知识与果树生产上的环割技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己的果园里进行环割试验,探索环割深度宽度与增产效果的关系。

类似的作业既能让学生及时享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2. 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特点,分层次布置作业。

分层次布置作业包括完成作业时间的层次和作业难度的层次。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作业的量与作业的难度应该宏观上加以控制。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初中生的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的要求,每天完成科学的作业的时间应控制在0.5小时左右。由于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向全班学生都布置同样的题目,就会造成学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对学优生来说,就造成学习能力与学习资源的浪费;对学困生来说,一次又一次的困难与失败使他们对作业失去了信心,造成抄作业现象的普遍出现。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清楚地了解每道题的难度系数,一般的学生完成这道题所需要的时间。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不妨题量稍增多,或难度稍增加,或强调多角度进行一题多解;对能力较差的学生多布置一些基础性作业。

在作业的分层次布置的操作上,可从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完成的质量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如要完成某一项调查研究的报告,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能自行设计调查的方案,独立完成调查工作,完成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在报告中能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学习能力不大好的学生,教师可帮助他们设计调查的方案,帮助他们整理调查数据,帮助他们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然后完成内容。

3. 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设计探究型的开放性作业。

科学教材上很多知识点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是一个一个知识小点组合起来的,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个条件适当地改变,往往会出现另一现象,所以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这方面的探究。

例如:CO2的制取是个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在课堂中或课后让学生完成如下开放性作业。

(1) 为什么要选用盐酸而不能选用硫酸?———因为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的Ca Cl2易溶水,而石灰石与硫酸反应产生的CaSO4微溶于水,很快在石灰石表面形成保护膜,阻止硫酸与石灰石的进一步反应。实验演示证明只有开始时有零星的几个小气泡,而后便不再反应。

(2) 盐酸的浓度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点好?———盐酸浓度太大,易产生酸雾;浓度太低,原料不够,一会儿就反应完。

(3) 为什么要选用块状的石灰石而不选用粉末状的纯碱?———后者反应太快,来不及收集。

(4) 为什么用粉末状的纯碱与盐酸反应速度会太快?———粉末状纯碱与盐酸液体接触充分。

(5) 如果把石灰石研成粉末状, 是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实验证明可行。

(6) 纯碱与盐酸反应速度太快, 有什么用途吗?———酸碱式灭火器。

(7) 如果实验室只有盐酸和纯碱,要制取并收集少量CO2有什么办法?———改进装置,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用以控制酸液的加入速度。

本实验可让学生直接参与设计和讨论,通过这个探索过程,学生对反应的原理及其中的科学思想会透彻掌握,同时告诉学生,发明创造和科学创新就在一个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的过程之中。

4. 优化作业评价方式,及时反馈,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在教师辛苦批改作业后,有些学生往往连看都不看一眼,不能及时订正,导致作业有效性低。更有相当多的学生,作业本做得相当清楚与规范,可以说无可挑剔,但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像作业本上反映的那样,究其原因是作业过程中存在抄袭现象,这种弊端导致的后果相当严重:学生学习态度差,教师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信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旦发现有抄袭作业现象,就应严厉制止。教师在作业批改后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及时矫正。

另外,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妨告诉学生作业的意图,这道题主要考查大家哪一方面的知识点,如果学生做正确了,说明自己这一知识点已经掌握,学生能及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如果这道题做错了,学生会去钻研这一知识点,直到搞懂为止。可以让学生组成作业互助组,除了对有些研究性、开放性题目能协作完成外,还能让他们将做错的题目在组内相互交流,一定要求学生能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订正。只有真正订正过来,以后才不会再出类似的错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中,鼓励性评语比批评性评语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更大。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特别是平时学习基础不大好的学生,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与鼓励是很有必要的。

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通过对“作业的优化设计”和“学生的减负增效”两个方面的认真研究与实践,我在教学中更加重视作业环节,对作业进行改革,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了各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从苦学转为乐学;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高层次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了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科学作业过程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习题的选择、布置的形式、作业的批改、反馈的策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推敲。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共同探讨,尽可能地优化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以便最终达到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6.

[2]余自强.科学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04.

[3]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篇8: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一、案例片段一

1. 教师投影展示资料,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根据材料和书本上的内容很快作答,教师板书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2. 教师投影展示地图,提问:如图所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同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学生回答:由东南沿海向内地进伸,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3. 题目练习:马克思曾经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一个国家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个国家是()。

A.英国B.日本C.美国D.俄国

在本课中,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因此在备课时,通过材料分析和题目练习的方式将重点内容呈现出来,强化学生的认知,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时间。

二、案例片段二

1. 教师过渡: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的中国必须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耗时数个月。相隔如此遥远,为什么这两个国家会爆发战争?

2.教师投影展示相关资料:

“中国政府对陛下官员与臣民已经犯下突然而残酷的战争罪行,用最近这样的方式强迫缴出英国人的财产就是一种侵略,这在原则上是如此的危险,在实行上又如此的不能容忍,所以,为每一件损失要求完全的赔偿,已成为文明的高尚义务了。”

教师提问:从这份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英国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我们,那么,材料中“英国人的财产”是什么?所谓的“战争罪行”又是指什么?

学生回答:英国人的财产指鸦片;战争罪行指中国的禁烟运动。教师板书:直接原因——禁烟运动。

3. 教师提问:在书本上我们可以注意这样的细节,鸦片战争第一阶段后清政府已经表示愿意惩办禁烟运动领导人林则徐,为什么英军还要兵逼广州,向清廷施加更大压力?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以下材料作答:

(1)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2)“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指中国)的商务,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

提问1:材料中哪些关键词句能够反映英国侵略的根本目的?

提问2:英国侵略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

教师板书: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4. 教师追问: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是否会爆发?

至此,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所以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定会爆发。

三、教学反思

(一)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扮演多种角色,帮助学生“减负”

首先,在备课阶段,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处理,精化教学内容,成为即将上演的这幕“剧”的“总导演”。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学生思维的“引路人”。我们既要充分信任学生的能力,但也要认识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靠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引导,逐步诱发学生的思考过程,既培养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又保证学生能够学到必要的知识。否则,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由发挥,那么,这堂课很有可能会成为一堂看似热闹实则没有任何意义的课。

(二)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是“增效”的坚实基础

教师不管充当什么角色,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减负增效”的主体始终都是学生,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了,他们的学习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而有很多学生早就习惯了充当“被灌输者”的角色,习惯了课后的死记硬背,而不注重课堂上的学习。教学时,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时刻处于积极的思考中,“跳一跳,摘果子”。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由课堂的“被灌输者”成为“主动探求者”的,通过探究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其学习效果会提高很多。

由此可见,“减负增效”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没有学生参与的“独角戏”和没有教师有效引导的自我探究,都不能达到“减负增效”的最好效果。

篇9: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导学案”的设计使用, 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学案导学, 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 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用导学案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建英语有效课堂, 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减负增效的关键, 上课时间能够最大地利用课堂时间, 确保每分钟都能发挥作用, 就是对于学生的一种减负。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 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 精心设计, 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 做到因材施教, 才能真正地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真正做到给学生减负。

导学案注重“导”与“学”, 导学案的制订要依纲靠本, 因学定教, 使之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更要适应师生的实际教育环境。

一、“导学案”应注重“学”

导学案中的“学”在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几乎整个活动过程都在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一系列有效的训练活动, 对于学生方面, 要做到认真全面了解学生, 有可能的话, 对他们进行分层次教学。对于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 提问的难度可以高点, 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 问题的难度可以低点, 但都要是有针对性的提问, 做到有的放矢。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他们来自不同的环境中, 生长经历不同, 心理承受能力不同, 对于学习的接受度自然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不同学生侧重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感觉英语课是充实的。因此, 在设计学案时应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 本节课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 发展他们那方面的能力, 以及他们目前的水平与教材之间的差距, 准备一些适应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活动和带有自主性的活动。注意设计的层次和梯度, 让差一点的学生“吃饱”, 好一点的学生“吃好”, 优秀的学生“跳一跳”, 为实现课堂教学的立体交叉互动创造必备的训练条件。

二、“导学案”应注意“导”

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 教师是学生的得力助手, 绝对不能替代包办。既然有了学案, 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注意自己的角色, 注意自己对时间的支配权利, 在英语教学中, 一定要坚持一个观点, 就是不断地进行互动, 包括“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等。不要一个人老是在讲台上拼命地讲, 老师讲了一大堆, 学生台下依旧是一片茫然。这和以前有了天壤之别, 不要无故干涉学生的活动, 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他们远远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拙”。在课堂上, 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旦你给了他们足够的机会和时间, 他们潜力的巨大会让你瞠目结舌。在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注意教学环节安排的合理性、教育手段的多样性、教育方法的艺术性, 使我们的教学有戏剧性的境界。对学生大可不必担心, 放开他们的手脚, 大胆的施展自己的才华, 教师在巡回的帮助他们时, 学生绝对不会“冷落”了你, 你自己会参与的忙不过来。

篇10: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

关键词:降幅增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数学一直以来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科目,数学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并且通过数学的学习,学生还可以学习到数学科学中的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精神。但是,我国的中学教育受应试形式的影响,使数学学习一度成为学生的压力,在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减负,要求数学课堂在减负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目前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走向。

一、中学数学课堂的减负增效状况

1、数学作业的数量减轻。减负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观察目前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以往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之后都要布置大量的习题使学生通过练习去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意识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数学练习题的类型变化得到快速提高之后,大部分的数学教师将学生减负的第一个目标放在减轻数学作业的数量方面。目前中学数学课堂作业的数量已经明显下降了。

2、差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目前大多数中学数学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差异教学的方法,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细致的划分以激发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差异教学模式的使用直接减轻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压力,直接促进了中学数学教学整体效果的提高。

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除了减少课堂作业、使用差异教学模式之外,中学数学教师还重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等。这些新颖的教学方法使原本略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轻松的、充满问题的课堂上更容易产生多数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也更容易主动接受数学,较之以往的填鸭式输入知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减轻,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

二、中学数学课堂减负增效中的问题

1、数学教学目标与减负增效的要求不符。即使减负增效成为母校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但实际上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仍在于使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够满足升学的要求,因此大多数学校和数学教师存在着对减负增效的困惑,即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对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要求却没有降低,甚至没有意识到并非所有学生都天生适合学习数学。数学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仍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从根本上减轻。

2、差异教学课堂效果有待加强。差异教学能够使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直接实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但差异教学的课堂效果始终没有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好,因此,差异教学也只能应用在那些层次分明的数学知识教学上,一旦课堂目标被设定为较为复杂的数学思维形成的时候,差异教学的课堂效果就比较弱。

3、教学手段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中学数学教师倾向于使用现代教学方法来达到对数学课课堂减负增效的目的,但新颖的教学方法需要新颖的教学手段作为其效果发挥的介质,而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手段使用方面还存在不足,其中明显的表现是能够提高新式教学方法的效果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并没有被所有数学教师接受,课堂中的多媒体常常只被当做板书的代替品。

三、中学数学课堂减负增效教学的有效策略

1、教师精心准备教学内容。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备课环节排在第一位,它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老师和学生知识交流的主阵地是课堂,而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必须下工夫、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和钻研新课程标准,理解和吃透教材内容,找准教学重点、难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分解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2、将差异教学推行到课堂之外。对于那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数学课堂对于他们的压力最主要是数学学习的目标超出他们的接受水平,因此,要从根本上达到减负增效,教师就必须将差异教学推行到课堂之外。例如,布置弹性作业使学生理解到数学学习并不只是为了考试;和学生家长勤沟通,请家长少对学生施压,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等。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中学数学课堂的减负增效。目前中学数学课堂多具备多媒体设备,数学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这些设备,使数学课堂的气氛真正变得轻松愉快。例如,在“平移”、“多姿多彩的图形”等教学时,用多媒体展示变幻的画面,精美的图案,使学生在享受数学之美时其乐无穷,情绪高昂地投入其中。

综上所述,减负增效是目前中学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目的,而这一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中学数学教师从教学内容的安排到教学手段的更新等一系列改进才有可能达成。相信通过各位教育同仁的共同努力,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最终会发展成为学生们所喜爱的、教学效果显著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庄江辉.立足于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策略之我见[J].课程教育研究,2014(06):225-227.

[2] 朱占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减负增效[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2):220-222.

[3] 王国芹.减负增效形势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反思[J].科学大众,2011(05):220-22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试议减负增效下的数学教学感悟论文】相关文章:

减负增效教学05-01

减负增效论文范文05-11

减负增效素质教诲论文04-18

学校减负增效论文题目05-07

课堂教学增效减负07-08

语文教学如何减负增效05-03

中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05-27

小学语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策略09-10

物理减负增效05-24

增效减负方案04-30

上一篇:首山白酒经销协议下一篇:尚书召诰全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