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2024-05-01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通用12篇)

篇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项目名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 审批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规则》

4、《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 审批对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审批期限:10个工作日

联系人:省国防科工委经济运行处 汪明华 联系电话:0371—65907153 审批程序:

一、受理

● 申请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1、法人资格;

2、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和经济实力;

3、相应等级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

4、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5、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6、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申请从事武器装备总体和系统科研生产的,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 申请单位需提交的材料: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五份和电子 版文件。

2、相关证明文件及材料一式二份:(1)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保密资格证书;(4)消防达标文件;

(5)安全生产达标文件或者安全生产评价报告;(6)环保验收达标文件;(7)其他辅助证明材料。● 职责分工:

1、国防科工委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公室(简称许可证管理办公室,设在经济协调司)负责第一类许可(包括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受理工作;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第二类许可的审查受理工作。

省国防科工委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审查要求》,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第七条规定提交的证明文件和材料,进行审查。

1、在接收申请材料后,应即时向申请单位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

2、经审查,申请单位所申请事项不属于武器装备许可范围或不符合《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工作指南》要求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单位不受理,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不予受理通知书》。

3、经审查,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单位当场更正。

4、经审查,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规定标准的,应当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材料补正通知书》,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5、经审查,申请材料齐全、规范、有效的,或申请单位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在5日内做出受理决定,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申请受理通知书》。

6、经审查,发现申请单位申请的许可专业(产品)属于一类许可的,告知申请单位直接向国防科工委许可证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并开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事项告知书》。

二、审查 ● 职责分工:

1、国防科工委有关司负责第一类许可(包括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审查工作,并提出审查意见;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第二类许可的审查工作,并提出审查意见。● 现场审查:

省国防科工委在对申请材料审查完毕,做出受理决定后,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现场审查规则》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工作规程》的要求,组织开展现场审查。

1、原则上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组成专家组。将专家组成员名单报许可证管理办公室备案。

2、制定《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现场审查通知》发至有关单位和专家组组长,同时抄报许可证管理办公室。

3、由专家组组长制定现场审查计划,在开始现场审查10日前将现场审查计划发至许可申请单位。

4、根据专家所在地等情况,根据有关财务管理规定编制现场审查费用预算表。

5、组织专家组进驻申请单位,开展现场审查。在审查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专家组将审查意见及相关审查资料送交省国防科工委。

三、提出是否准予许可的意见

1、现场审查完毕后,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提出是否准予许可的意见,填写《许可证申请书》中“地方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意见”栏。

2、将签署专家审查组审查意见和地方国防科工委(办)意见的《许可证申请书》报许可证办公室。

四、国防科工委批准

1、根据专家组审查意见和地方国防科工委(办)的意见,许可证办公室出具意见,拟写签报,与委内有关部门会签。

2、报请委领导批准。

五、许可决定的送达

1、国防科工委做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后,由许可证管理办公室制发许可证发放通知,并将许可证发至地方国防科工委(办),地方国防科工委(办)通知许可申请单位领取许可证。

2、国防科工委做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后,许可证管理办公室制发通知,由地方国防科工委(办)告知申请单位。

【说明】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的“10日”,是指自许可申请受理之日起,到地方国防科工委(办)提出是否准予许可的意见并将有关材料寄出的日期止,专家现场审查应在受理后60日内完成,其时间不计在内。

篇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对于申请单位来说,在提出申请前应当首先认真查阅许可目录,确认自身从事的军品科研生产活动是否列入许可目录,列入许可目录的才需要申请许可,未列入的无需申请许可。

<二> 问:到哪里可以查阅许可目录?

答:许可目录为秘密级,申请单位在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后,可到上海市国防科工办查阅。

<三> 问:许可项目有分类吗?是如何分类的?

答: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重要程度,许可项目分为第一类许可和第二类许可。

第一类许可为对国家战略安全、社会安全有重大影响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主要是重要的武器装备总体、关键分系统和核心配套产品;第二类许可为武器装备重要分系统和反映武器装备技战指标的重要配套产品。军民通用型专业产品不列入许可目录管理范围。

<四> 问:申请许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对列入许可目录的专业(产品),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

/ 6 许可管理条例》第七条规定,申请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法人资格;

2.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3.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和检验检测、试验手段;

4.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技术和工艺;

5.经评定合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6.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7.有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保密资格。

<五> 问:许可申请单位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答:申请单位应当提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单位可在国防科工局网站下载申请书格式文本。

符合条件的许可申请单位应如何向哪些部门提出申请? 答: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提出申请:

1.申请第一类许可的,或者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向国防科工局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

/ 6 盘)。

2.申请第二类许可的,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上海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提出申请,并提交申请材料一式三份(含电子版光盘)。

第一类许可、第二类许可的申请材料(含电子版光盘)应当同时报送总装备部许可协同管理部门一份。

上海市国防科工办负责受理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单位提出的第二类许可的申请。

<六> 问: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1.质量证书上的单位名称与申请单位名称一致;

2.证书在有效期范围内;

3.对于初次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申请分系统及以上专业(含)的应提供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或通过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申请分系统以下的可提供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或通过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或者按国家标准认证的质量体系证书;

4.对于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单位,申请许可延续时应当提供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或通过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原材料研制生产单位除外)。

5.单位提供的质量体系证书应该覆盖或适应所申请的专业(产品)。

/ 6

<七> 问:保密资格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1.保密资格证书上的单位名称与申请单位名称一致;

2.保密资格证书在有效期范围内;

3.如申请单位暂不能提供保密资格证书,可提供保密资格批准文件或通过现场审查的证明文件也视为有效。

<八> 问:消防达标文件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申请单位提供下列文件之一的,视为有效:

1.申请单位提供所在地消防队出具的消防达标证明文件,视为有效;

2.申请单位如有近2年消防管理评比证明材料且合格的,视为有效;

3.申请单位如有自行管理的消防队,提供消防管理情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视为有效;

4.申请单位如有近2年内的消防检查记录,并且检查结果合格,或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消防检测报告,均视为有效;

5.对于租赁场地的申请单位,应提供租赁场所的消防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消防管理情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视为有效;

6.对于不能提供上述文件的申请单位,单位可提供能覆盖所有军品科研生产场所的单项消防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消防管理情

/ 6 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可视为有效。

<九> 问:安全生产达标文件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对于从事危险化学品、军用火炸药、弹药、矿山和放射性核材料类申请单位,必须提供《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生产评价报告。对于其他不属于《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所列范围的企事业单位,可自行说明安全生产管理情况,加盖本单位公章后作为附件材料。

<十> 问:环保验收达标文件的受理标准是什么? 答:申请单位提供下列文件之一的,视为有效:

1.申请单位提供所在地环保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证明文件,视为有效;

2.申请单位书面说明整体环保管理情况,并经环保管理部门确认盖章后视为有效;

3.提供近1年内环境监测结果合格文件,视为有效;

4.对于租赁场地的申请单位,应提供租赁场所的环保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环保管理情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视为有效;

5.对于不能提供上述文件的申请单位,单位可提供能覆盖所有军品科研生产场所的单项环保验收证明文件和单位环保管理情

/ 6 况说明文件,经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本单位公章的,可视为有效。

<十一> 问:其他辅助证明材料主要有哪些?

答:1.财务状况:申请单位应当提供最近三年的审计报告和资产负债表。

2.土地使用证明:土地使用证明和房屋产权证明或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场所的租赁合同。

3.证明申请专业(产品)能力的有关材料:如:军品或类似产品的合同、任务书或科研成果证书等;每项申请专业(产品)应提供一份证明材料,如合同和任务研制协议书过多,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封面和签字页或列清单。

4.其他证明材料

a.对于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调整范围内的单位,应提供国家有关部门下发的军工科研方向或生产纲领的批准文件。

b.非国有独资企业应提供公司章程,并说明各出资方的经济性质。

篇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关键词:装备,科研生产,激励,约束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谋划装备建设长远发展刻不容缓, 建设军民融合式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已经摆在装备建设的突出位置。众多非公有制主体已经参与到装备科研生产中来, 军民融合取得了长足发展, 科研生产效率总体大幅提高。但是, 该科研生产体系依然存在众多的问题, 影响装备发展大局, 主要是激励和制约机制不健全, 导致国家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实施, 应有的市场效率和管制效率得不到实现, 应有的科研创新潜力得不到激发。本文重点讨论研究了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过程中, 因激励与制约不足产生的系列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中激励与制约不足引发的问题

1、监督机制不健全, 各部门行为得不到制约

首先, 为了保证装备的生产质量, 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 向负责装备生产的企业派驻军事代表。军事代表承担着军队装备的科研生产的监督工作, 其监督职能是否有效发挥对装备的军民融合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军事代表身在企业难免受制于人, 无法对企业形成完全监督, 再加上其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 监督质量很难提高, 进而装备科研生产效率无法保证。其次, 我国装备科研生产的监督机制比较单一, 从总装部门到军代室再到科研生产企业。在这种体系之下, 权力监督部门本身的行为得不到有效制约, 监督效率根本无法保证。

2、对科研生产单位缺乏制约, 大量产生道德风险

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 其设立目的就是获得巨大的利润和回报。出于对利益的追逐, 企业可能利用一些机会将利益内在化, 同时将成本和费用外在化。科研生产企业与军代局 (室) 之间信息存在不对称, 企业会有目的有策略地利用信息, 或按个人目标对信息加以筛选和扭曲, 并会违背对未来的承诺, 而军代局 (室) 无法核实信息的真实性或者核实成本过高, 从而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民融合的实质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而只要有市场经济环境存在, 道德风险就不可避免。军民融合过程中, 科研生产单位尤其是私营企业作为军队的代理人掌握着科研成果和产品质量的完全信息, 极有可能在利益的驱动下与委托人展开博弈, 从而降低装备科研生产的质量。

3、制约不足导致寻租活动大量存在

哪里有管制、特权, 哪里有信息和流动性不对称阻碍资源流动, 哪里有利益竞争, 哪里就有租金, 寻租活动就会存在。寻租活动是市场的产物, 但是制约机制不足则是其加剧的重大因素。企事业单位集体寻租一般情况不会发生在装备科研生产中, 但某些不具备科研生产能力要求的主体通过寻租、行贿方式获得科研项目资金支持以及生产准入许可, 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给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带来不利影响。

4、科研创新激励不足, 科研主体创新积极性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发明专利的期限为20年,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10年, 在有效期限内享有受益权。但是我国有关法律规定, 用于国防目的的技术成果一律归国家所有, 关于国防知识产权的责任、权力和利益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这使得科研人员的智力成果得不到认可, 继续进行国防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大为降低, 这已不能适应我国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民融合的发展大势。国防知识产权归属问题在理论界已经展开激烈争论, 但是无论其产权归属何方, 提高科研效率, 促进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5、环境激励严重不足, 民营企业无法发挥真正实力

2010年,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允许民营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承担军工生产和科研任务”, 解决了“能不能进入”的问题, 但是由于进入环境对民营企业的激励不足, “如何进入”的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目前, 非公有制企业仅仅在法律上获得准入资格, 明确的准入机制和更广泛深入的政策支持依然缺乏, 使得有幸进入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军工企业相比处于非公平非合理的竞争地位, 在市场机会、资金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依然处于不利地位。比如, 军工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均享受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减免优惠政策, 而民营企业只有在枪炮、类、弹、军用舰艇、飞机、坦克等11种特定产品的总装环节减免增值税, 明显存在政策缺陷, 无法激励民营高技术企业完全发挥其技术优势和潜力。

二、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中激励与制约机制设计

1、监督监管制约机制

第一, 设立全面多重监督机制, 做到无处不监督。首先, 中央军委及审计部门要对总装相关进行监督, 从源头上进行把关。其次, 国务院和总装相关部门要对国防科工局进行监督, 保证其对科研生产经费高效分配, 对企业准入资格严格把关。再次, 总装有关部门、国防科工局和审计部门对军代局 (室) 进行监督, 促使其对科研生产单位任务的质量、进度和经费进行监督。最后, 各部门对科研生产单位严格管控, 保证经费得到有效使用, 提搞装备的质量。这样监督成本短时间内会变高, 但有利于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长期健康发展。

第二, 实行全程监督机制, 取消免检企业与产品, 做到无时不监督。装备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和国家的安全, 必须对装备科研生产全程跟踪管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必须关注科研生产经费最大化利用, 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这也是军民融合的目的。

第三, 采取独立的第三方监督。从地方和部队各单位抽调专家组成第三方监督团队, 由于没有利益关系, 对科研生产单位的准入资格、成果质量和经费使用的审查比较真实, 将审查的结果与军代局 (室) 的监督进行对比, 形成对军代局 (室) 的制约。

2、法律与道德相结合的制约机制

第一, 以法律机制克服道德风险。道德机制不具有强制性, 必须配合法律机制, 才能发挥巨大作用。针对科研生产企业的投机行为, 制定详细的法律规定。对因道德产生的违规行为, 只要不利于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并获取不当得利的, 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第二, 发挥道德机制的外在制约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主体具有天然逐利的特征, 仅仅依靠人的道德觉悟是不够的。但是道德一旦外化为社会舆论, 就会变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强制力, 通过舆论压力唤起社会主体的羞耻感、罪恶感而起作用, 作为法律机制的辅助力量, 影响强大而深远。在军民融合式装备科研生产中, 对损害军队和国家利益的主体进行舆论谴责, 并降低信用等级。

3、奖惩机制

第一, 实行轻罪重罚原则, 加大寻租活动的机会成本。一是对个别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的人加大惩罚力度, 增加违法成本。二是对隐蔽违规的科研生产企业, 一旦发现, 永久取消其在装备领域的准入资格, 并加大经济处罚使其一次性破产。

第二, 树立典型, 进行表彰奖励。对积极参与国防建设并做出突出贡献的科研生产单位, 加大表彰和扶持力度, 提高信用等级,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并对没有创新成果的单位取消资金政策支持。

4、科研激励机制

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关系到企业、科研院所和个人进行国防知识产权自主创新积极性, 我国必须通过立法明确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分享, 应当坚持激励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率、维持利益平衡的原则, 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益的前提下, 充分鼓励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成果的市场转化, 充分保障研发单位与知识产权完成人的合法权益, 给予知识产权发明人以明确的经济与精神权益保障。可参照《国家863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办法 (试行) 》等相关规定, 研发方从使用或者转让国防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报酬等政策, 但是国家必须保留为国防目的无偿使用的权利。

5、环境激励机制

军民融合式装备科研生产是一个战略工程, 必须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从而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 规范各行为主体的行为。还必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科研生产环境, 才能真正激励各行为主体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 引入竞争机制, 继续完善投招标制度。竞争是实现自身进步发展的动力, 通过竞争能够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的运用, 提高核心发展能力。减少行业保护主义, 真正打破垄断, 建立公平合理的竞争格局, 使各科研生产单位机会均等, 是装备科研生产军民融合的必经之路。

第二,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对从事科研生产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投资政策, 解决科研生产单位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国防科工局对有实力的单位进行部分资金支持, 鼓励其进行科技创新, 并依据科研成果决定后续资金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为进行装备科研生产的企业提供商业贷款, 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第三, 实行税收政策优惠, 对从事军品生产的企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税收政策, 同军工企业一样, 在生产军品 (包括总承和配套产品的各个环节) 时均享受增值税、土地使用税等减免优惠政策。

我国已经着手建立和完善军民融合式装备科研生产体系, 改变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的传统发展模式, 尽可能依靠市场机制依托社会力量组织保障。国家已经进行战略规划, 但是诸多问题却不可避免。只有激励与制约问题得到解决, 各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才能得到克服, 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正真调动, 装备军民融合的优势才能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庞博文:对我国国防知识产权保护的几点思考[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10 (8) .

[2]宁伟古、先光:装备研制委托代理问题分析[J].中国国防经济, 2005 (4) .

篇4:食品生产许可优化办理程序文章

食品生产许可制度实施十多年来,对食品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食品行业的发展水平,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也稳步提高。但生产许可制度确实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品种范围、换证审查、有效期限等方面,必须进行进一步改革创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工作部署,北京市食药局按照市局工作会议精神以及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的要求,更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和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经过梳理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食品生产许可事项意见。意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简化食品生产许可办理程序。一是简化新建企业许可检验要求。对于新设立企业,在按照新办程序要求申请时,按照对应产品细则要求提交所申请产品的合格检验报告,经实地核查合格后,直接予以发证。对于增加申证单元、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等需要实地核查的企业,在按照变更程序要求申请时,按照对应产品细则要求提交所申请产品的合格检验报告(一个申证单元对应一份检验报告),经实地核查合格后,直接予以发证。二是取消换证企业许可检验要求。对于期满换证的企业,取消许可检验的要求,经实地核查合格后直接予以发证。对于在申证单元内增加新品种的企业,直接提交申请材料,不再需要提交与增加新品种的每一品种相一致的检验报告,直接经审核后在附页中载明。三是保留换证企业许可证编号。对已获证企业,只要该企业在所持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期满前提交申请并受理,可按照期满换证办理程序要求执行,在原有证书到期之前审批完毕的,保留其原有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对撤回、撤销、吊销和注销的食品生产许可证,其编号不得再次使用。

第二,细化获证产品品种明细要求。一是明确获证产品品种明细。食品生产许可目录仍按照总局确定的28大类食品分类实施,企业申请继续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工作标准》中的《食品生产许可目录细化表(五级目录)》要求填报,但在具体品种明细(第五级目录)中不再要求具体的不同风味馅料以及不同口味等内容。二是明确品种明细变更时间。对于在申证单元内增加新品种的变更事项,经审核后在附页中载明,载明内容除了具体的品种明细之外,增加每次变更审核时间。

下一步,北京市食药局还将进一步优化食品生产许可审批事项,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进一步更新理念、完善政策、创新方法,研究许可和监管配套的方法,把重点放在对企业和生产过程的监管上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作者系:北京市食药局食品生产监管处 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

篇5: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

(20 )

单位名称:(盖章)许可证证书编号: 填写日期:

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办公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

填 写 说 明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可以打印,或用黑色或者蓝黑色钢笔填写,字迹必须清晰,不得涂改。

2.在报告封面单位名称处应当加盖与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名称一致的单位公章。

3.单位名称应当填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中的名称,或者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核发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的名称。

4.军工单位代号应当填写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单位代号。无代号或者已经撤销代号的单位填写“无”。

5.注册地址应当填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者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中的住所。

6.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场所地址,应当填写本单位进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地点,有多个场所的应当逐一列出。

7.经济性质应当填写本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和单位类型,例如,“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国有事业”、“非公有制企业”等。

8.在“上级主管单位”一栏中,无上级主管的持证单位填写“无”。

9.联系电话应当填写本单位负责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工作人员的电话。固定电话按区号、总机号、分机号的顺序填写。

10.《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自查报告》用A4纸填写,一式两份(公章复印无效)。

篇6: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中规定,许可证申请人应提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和其他证明文件资料。许可申请受理机构应按下列要求,对申请单位提供的相关证明文件资料进行审查,确定申请单位是否符合许可受理条件。

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

申请单位应按规定填写、提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并根据申请许可的类别(科研或生产)和申请单位的情况,参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评定标准与评分指南》提出需要删减的审查内容,并说明理由。主要审查: 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填写是否符合要求;

2.申请的许可专业(产品)是否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目录》相符;

3.删减内容的合理性。

二、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申请单位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主要审查:

1.法人名称与申请单位名称相符性;

2.证书营业范围与申请许可专业(产品)的包容性; 3.证书的有效期。

三、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申请单位应提供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相关报告。主要审查:

1.证书的有效性(单位名称、认证依据的标准、产品覆盖范围、发证日期、是否属于国防科工委认可的认证机构);

3.认证机构近一年的监督检查或复评报告。

2.申请的许可专业(产品)是否在认证证书的覆盖范围内; >

四、保密资格证书

申请单位应提供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机构出具的保密资格审查认证文件。主要审查: 1.认证文件的有效性(发证机关、单位名称、保密资格等级、发证日期、有效期);

2.保密资格等级是否与申请的专业所要求的密级相符。

五、消防达标文件

申请单位应提供政府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消防达标证明文件。主要审查:证明文件的有效性(批复机关、单位名称、结论、批复日期)。

六、安全生产达标文件或者安全生产评价报告

申请单位应提供政府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安全生产达标文件或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生产评价报告。主要审查:

1.证明文件的有效性(批复机关、单位名称、结论、批复日期); 2.是否与申报专业(产品)相符。如果申报专业涉及军用火炸药、推进剂及其制品,应提交由国防科工委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委托的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安全生产评价报告。

七、环保验收达标文件

申请单位应提供政府环保部门出具的验收达标证明文件。

主要审查: 证明文件的有效性(批复机关、单位名称、结论、批复日期)。如申请单位通过了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可提供认证证书复印件。

八、其他证明材料

其他证明材料包括:最近两年的资产负债表,用地证明或厂房租赁合同,能够证明申请单位能力、与申请许可的专业(产品)有关的能力、任务或产品证明材料等。

申请单位如有下列证明文件,请提供:

一、军工科研方向批准文件

在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调整中,国家有关部门下文规定军工科研方向的批准文件;国家批复进行研制或条件建设的项目文件。主要审查:

1.证明文件的有效性(批复机关、批复对象、方向任务、批复日期); 2.申请的许可专业(产品)与单位的科研方向是否一致。

二、军工生产纲领批准文件 在军工科研生产能力调整中,国家有关部门下文规定的生产纲领批准文件;国家批复进行批生产、试制生产而进行条件建设的文件。主要审查:

篇7: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年月日至年月日),审查专家组对(被审查单位规范名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延续)申请进行现场审查。就审查工作中的保密事项,专家组成员做出以下承诺:

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依法履行保密义务。对于审查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查单位的商业和技术秘密,不以任何方式向外泄露。

违反本承诺,专家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或被审查单位秘密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专家组成员:

年月日

篇8: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关键词:工业产品 生产许可证 企业

中图分类号:D922.1;F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2-0000-00

1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概述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从事工业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的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生产条件,是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质量监督部门制定的实施。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许可证目录产品必须要办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对于列入许可证许可目录而没有获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可生产与销售无证产品,否则将没收产品并罚款警告。

2企业办理工业生产许可证满足条件

根据我国《工业产品生产管理条例》规定,企业想要申请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企业需要有经过国家注册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覆盖申报的产品;(2)企业要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专业的技术人员、产品生产条件以及检验手段;(3)企业要有生产产品的技术文件与工艺文件;(4)企业需要有完善的产品生产质量管理制度与检验监督制度;(5)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行业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财产安全;(6)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不存在国家禁止生产与淘汰的浪费资源与污染环境的情况,要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产品行业的其他法律法规等。

3企业申请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程序

企业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要经过以下程序:

3.1申请准备

企业可以网上下载或者是向质量技术监督局索要申请书,企业按照申请书的内容进行填写,并准备齐全产品生产申请的其他资料,如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等。

3.2提交申请

企业将填写好的申请书及其他申请资料提交质量技术监督局,并提出申请。

3.3受理申请

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收到的企业申请书及其他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对企业的申请材料满足产品实施细则要求的,给予批准受理,并在收到企业申请的五日内向企业发送《生产许可证申请受理决定书》。对于企业所提交的申请材料不符合产品实施细则要求但可以通过补正达到要求的,可以告知企业补全申请资料或者在收到企业申请的五日内向企业发送《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对于补充材料满足产品实施细则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受理,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及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发出《生产许可证不予受理决定书》。

3.4产品抽样与检验

对于符合生产条件的企业,审查部门应在现场进行及时审查,并按照产品《实施细则》要求进行产品抽样与封样。企业将审查部门所封样的产品在封样之日起七日内送到相关的检验机构。相关的检验机构应确保产品的检验符合产品《实施细则》的要求,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产品检验工作。

3.5审定与发证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符合发证条件的,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在作出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颁发生产许可证;不符合发证条件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有关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按行政许可有关规定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和申辩,听取申请人的意见。

4企业在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期间如何销售产品

企业在申请获得国家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后,向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收到企业的申请材料做出受理决定,并告知企业可以试生产申请取证的产品。企业在获得试生产后,必须将所生产的产品提交生产许可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根据产品《实施细则》对于检验合格的产品在其包装或者说明书中标明“试制品”后,企业才可以进行产品销售。

5企业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所需费用

企业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所需费用根据《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向有关部门进行缴纳。所需费用如下:(1)企业需要缴纳申报材料审查费2200元,每增加一个申证单元则需另加400元的审查费,以此类推;(2)企业将产品封样送到指定的产品检验部门,需要缴纳产品检验费,费用额度依产品而定,上缴至相关的产品检验机构;(3)对于一次没有通过审查的企业,则需要缴纳重新申报的审查费用;(4)对于企业更名更项所需要缴纳公告费400元。

6结语

通过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是保证企业产品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所以对于企业办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来说,是对企业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把关,有利于提高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促进企业产品生产质量长期稳定的发展,是企业产品生产管理走向成熟化与规范化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陈锡蓉.防伪技术产品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要性[C].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2009.

[2]广驰.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水泥产品审查部成立并设在中国建材工业协会[J].中国建材,2009,11(05):1-6.

[3]王慧敏.橡胶制品企业申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概述[J].橡胶科技,2013,11(10)13-16.

[4]鹿志民.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建设问题探析[J].东北大学,2009,13(12):8-10.

篇9: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军民融合是系统工程,涉及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也可能就在你我身边,也可能你就是参与者。但是,很多人对军民融合无认知、不了解,军地网将带大家从政策法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军队招投标、军工资质、退役军人双创、国防专利、产业园建设等方面走近军民融合,认识军民融合。

上期带大家了解了装备承制单位资格的相关知识,本期介绍另一个军工资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军工资质篇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

为了维护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秩序,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家对列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实行许可管理。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适用范围广,军地网接到的咨询也比较多。最近办理该资质可以拿政府补贴以及申请条件等问题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民参军服务网军工资质辅导专家通过下面两个案例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此类问题。希望对意向申请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一定的帮助。

案例一

客户:我们公司是做ups电源的,公司成立十多年了。近几年民参军市场越来越火热,我们领导也很关注民参军市场,想参军却一直找不到方向。最近他听朋友说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可以免税,让我赶紧了解一下。军地网专家:您的情况了解了。办理武器科研生产许可证确实是有免税的政策,但是申请该资质对企业的条件审核比较严格。

首先您要在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查询许可目录,确定您的产品是否在许可目录内,产品在内的才可以申请这个资质。一般只有军队专用的产品才有可能在这个目录内。请问,您的产品是军民两用的吧?

客户:是的,之前一直在民用市场销售。

军地网专家:产品是军民两用的企业是不符合办理这个资质办理条件的,无法办理该资质。如果贵公司想要参军的话建议办理B类的承制单位资格认证。

案例二

客户:我公司是做军队专用产品的,并且我们产品在许可目录内,目前打算办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我想了解一下办理这个资质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军地网专家:办理这个资质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先取得相应的保密资格证书并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查,再就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与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相适应的科研生产条件、技术和工艺、检验检测手段、专业技术人员等,需要满足的条件比较多,您可以去民参军服务网上进行对照查看。

客户:好的。目前我们已经办理下来了保密资质,并已经通过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审查。您说的另外几个条件我们也是满足的,那么我们要去哪儿申请呢?

军地网专家:首先您要先弄清办理哪一类生产许可证,如果是申请第一类或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向国家国防科工局递交申请;如果是申请第二类许可的,向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递交申请。

客户:那我们如何确定自己应该申请哪一类许可?

军地网专家:根据《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实施办法》规定,按照武器装备的重要程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分为第一类许可和第二类许可。其中,第一类是指武器装备的总体、关键分系统、核心配套产品科研生产许可;第二类是指武器装备的一般分系统及其他专用配套产品科研生产许可。

客户:明白了。我们应该是属于第二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认证一般多久可以申请下来呢?

军地网专家:一般需要10-12个月。

篇10:生产许可证办理程序

1、企业申请

(1)领申请书

企业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到当地市质监局或区质监局监督处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工作人员向企业了解有关情况,向申请企业宣贯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关规定和要求。

(2)提交申请材料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每个申证单元均须提供如下书面材料:

①按照规定要求填写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一式两份;

②企业营业执照、食品卫生许可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两份;

(3)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两份;

(4)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标注有关键设备和参数)两份;

(5)企业质量管理文件两份;

(6)如产品执行企业标准,还应提供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的企业产品标准两份;

(7)申请表中规定应当提供的其他材料。

《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封面应当加盖企业公章,复印的印章无效。

2、材料审查

(1)持国家或自治区工商行政部门颁发营业执照的企业,到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处递交《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及有关材料;持市、县工商行政部门颁发营业执照的企业,应到所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递交《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受理的质量技术监督局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应当立即检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材料不全的,应明确告知企业所缺材料,退回企业补充;材料齐全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组织审查组对申请材料进行书面审查。

(2)企业书面材料审查符合要求的,发给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书面审查不符合要求的,通知企业在20个工作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

3、现场审查、抽样和检验

对书面材料审查符合要求的企业,受理部门安排审查组对企业的生产条件和检验能力进行现场审查。现场审查合格的,由审查组对其生产的食品按规定进行抽样,交由符合条件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现场审查存在问题或不合格的,企业可以采取纠正措施或整改,经确认或复审符合规定要求的,对其生产的食品按规定进行抽样,交由符合条件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现场审查、抽样和检验工作应当在70个工作日内完成。

审查组开展现场审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5个基本程序:

(1)召开首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人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介绍审查组成员,说明审查的内容,审查计划,并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协助。说明审查组的工作纪律,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交企业负责人,明确企业有权对审查工作组的廉洁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企业领导介绍企业情况。

(2)现场审查。现场审查的内容:按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求表》中的内容进行审查。审查组成员按照分工同时开展工作,并记录审查情况。

(3)产品抽样。产品应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要求进行抽样。抽取的样品应是企业的待销产品,一般在成品库内进行。样品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应按各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进行。填写产品抽样单,样品封好后,由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安全送到指定的质检机构。

(4)审查组会议。确认审查记录,核对审查记录的完整性、对分歧意见的讨论和处理;草拟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通过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

(5)末次会议。现场具体审查工作完成以后,召开末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人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与企业就审查情况进行沟通,指出不符合(或不合格)或有不足的项目,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同时要提出对不符合(或不合格)或有不足项的纠正措施以及要求完成纠正措施的时间。

4、审核、汇总、上报、发证、统一公告

(1)审查组完成审查工作后,应当尽快将审查情况报办理部门,办理部门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将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基本条件并产品发证检验合格的企业名单及有关材料上报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处(自身不具备检验能力的,必须与检验机构签定委托出厂检验合同)。

(2)审查组作出不符合必备条件结论,或产品质量检验不合格且企业没有提出异议的,办理部门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对审查报告进行审核,确认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应当向企业下发《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同时收回

《食品生产许可证受理通知书》。企业自接到《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之日起,应当认真整改,两个月后方可再提出取证申请。

(3)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处审核上报的材料,在15个工作日内统一汇总符合发证条件企业的材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批,国家质检总局在10个工作日内核准批复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名单。区局监督处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批复在15个工作日内向符合发证条件的生产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对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发给《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不合格通知书》,并说明理由。

篇11: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程序

一、许可机关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部门: 仙桃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科

二、办理依据:

1、《行政许可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

3、《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用)》

三、办理条件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应当符合下列必备条件:

(一)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有卫生部门颁发的食品卫生许可证和工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

(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环境条件和相应的卫生要求

(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安全相适应的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

(四)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含食品加工助剂,下同)等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反规定使用过期的、失效的、变质的、污秽不洁的、回收的、受到其他污染的食品原材料或者非食用的原辅料生产加工食品。使用的原辅材料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必须选购获证企业的产品。

(五)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生产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防止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污染,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半成品、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有害物品或者其他不洁物品。

(六)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依据企业标准生产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食品的,其企业标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不得降低食品质量安全指标。

(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和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其他疾病,并持有健康证明;检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产品的检验能力,取得从事食品质量检验的资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食品质量安全知识,负责人和主要管理人员还应当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八)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安全检验和计量检测手段,检验、检测仪器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或者经校准满足使用要求并在有效期限内方可使用。企业应当具备产品出厂检验能力,并按规定实施出厂检验。

(九)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的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出厂检验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国家鼓励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获取质量体系认证或者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认证(以下简称HACCP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十)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者使用其他形式的包装。用于包装的材料必须清洁、安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具有标签标识。食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十一)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洗涤剂、消毒剂必须安全,保持清洁,对食品无污染,能满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十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严禁下列行为:

(1)违反国家标准规定使用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

(2)使用非食用的原料生产食品;加入非食品用化学物质或者将非食品当作食品;

(3)以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食品;以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等生产食品;生产含有致病性寄生虫、微生物,或者微生物毒素含量超过国家限定标准的食品;

(4)在食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5)伪造食品的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质量标志;

(6)生产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食品及相关产品。

四、办理程序:

(一)企业申请

1、领申请书

申请企业持工商营业执照(副本)到办理部门领取《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工作人员向企业了解有关情况,并告知有关要求。办理部门负责向申请企业宣贯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关规定和要求。

2、提交申请材料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申请《食品生产许可证》,每个申证单元均须提供如下书面材料:

(一)、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3份

(二)有效期内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企业代码证(不须办理代码证的除外)的复印件各3份;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四)企业生产场所布局图复印件3份;

(五)标有关键设备和参数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图复印件3份;

(六)企业质量管理文件复印件2份;

(七)企业标准文本复印件3份(执行企业标准的企业);

(八)已获得HACCP人证证书出口食品卫生注册(登记)证的,提供证书复印件3份;

(九)审查细则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封面应当加盖企业公章,复印的印章无效。

(二)材料审查

(1)企业向办理部门递交《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及有关材料,办理部门收到企业申请材料后,应当立即检查申请材料是否齐全,齐全的予以受理;材料不全的,应明确告知企业所缺材料,退回企业补充,不予受理。

(2)办理部门对收到的企业申请,应当在5日内完成对申请材料的审查。企业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的,发给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企业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受理部门应当发给行政许可申请材料补正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通知企业在20日内补正;逾期未补正的,视为撤回申请。如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或者不属于本部门受理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发给行政许可不予受理决定书,或者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3)自受理企业食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之日起,办理部门应当在60日内做出准予许可或者不予许可决定。

(三)现场审查、抽样和检验

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决定书发出后,省级或者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组成核查组,依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在20日内完成企业必备条件和出厂检验能力现场核查。现场核查时间一般不应当超过2日。企业所在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派观察员监督核查工作质量。核查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审查组开展现场审查工作主要包括以下5个基本程序:

(1)召开首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人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介绍审查组成员,说明审查的内容,审查计划,并要求企业进行必要的协助。说明审查组的工作纪律,将“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工作廉洁信息反馈表”交企业负责人,明确企业有权对审查工作组的廉洁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企业领导介绍企业情况。

(2)现场审查。现场审查的内容按“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内容及要求”表中的内容进行审查。审查组成员按照分工同时开展工作,将审查结果记录在“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必备条件审查内容及要求”表中。表达方式为“符合”、“基本符合”、“不合格”、“暂不考核”4种。如果有的项目审查结果是“基本符合”或“不合格”,就要填写“食品生产企业必备条件现场审查不符合报告”表,在表中写清楚是什么项目不符合或有不足,并由企业负责人签字认可。同时要提出对不符合或有不足项的纠正措施以及要求完成纠正措施的时间。

(3)产品抽样。对现场核查合格的企业,由核查组按照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通则和审查细则的要求在现场抽取和封存样品,并告知企业有资格承担该产品发证检验任务的检验机构名单和联系方式,由企业自主选择。

产品应按审核单元进行抽样,每个审核单元均要抽取样品。抽取的样品应是企业的待销产品,一般在成品库内进行。样品抽样方法、数量等要求应按各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中的规定进行。填写产品抽样单,样品封好后,企业应当在封

样后7日内将样品送达检验机构。检验机构收到样品后,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检验,在15日内完成检验工作(检验项目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企业对检验的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检验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组织检验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上一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在5日内做出是否受理复检的书面答复。除国家标准规定不允许复检等客观情况外,对符合复检条件的,应当及时组织复检。

复检应当采用核查组封存的样品,按照原检验方案进行检验、判定。承担复检的检验机构由受理复检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有资质的检验机构中确定。

(4)审查组会议。确认审查记录,核对审查记录的完整性、对分歧意见的讨论和处理;草拟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通过审查报告和审查结论。

(5)末次会议。现场具体审查工作完成以后,召开末次会议。会议由审查组全体人员及被审查企业的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会议由审查组组长主持,与企业就审查情况进行沟通,指出不符合或有不足的项目,向企业提出改进建议。

(四)审核、汇总、上报

由市(地)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受理审查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统一汇总审核企业材料,按有关规定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审批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自受理企业申请之日起40日内将企业申请材料、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材料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有关规定做出是否准予许可的决定。

(五)发证

对现场核查和产品检验合格的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准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副本。

对现场核查或者产品检验不合格的企业,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做出不予生产许可的决定,并自做出决定之日起10日内,向企业发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书。

(六)统一公告

国家质检总局或者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对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进行公告,并将食品生产许可证的发证情况及时通报卫生、工商等有关部门

五、办理时限:

自企业领取受理通知书之日起,80工作日完成审查汇总上报工作。

六、收费标准及依据

根据《财政部、国家计委关于调整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等收费项目归属部门等问题的通知》财综[2002]19号的规定,《食品生产许可证》收费包括审查费,产品质量检验费和公告费。

审查费:每个企业为2200元。同一次审查每增加一个申证单位增收440元。审查费由企业在申请时向受理申请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交付。

产品检验费:

由企业按国家收费标准向检验单位交付

《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查费实行预算管理

七、办理结果

符合发证条件的6个月即可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办理地点及联系方式

办理地点: 仙桃市质量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督科

联系电话:0728-8230391

篇1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办理程序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三级保密资格审查认定的依据。

2实施要求

2.1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严格标准,依法管理。2.2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促进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

2.3规范定密,严格按照工作需要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2.4健全保密管理体系,提升系统防范能力。

3保密责任

3.1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责任 3.1.1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3.1.2贯彻党和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提出明确落实要求;

3.1.3了解和掌握单位保密工作情况,及时研究解决保密工作重大问题;

3.1.4为保密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保障; 3.1.5监督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落实。3.2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责任

3.2.1对本单位保密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 3.2.2组织研究和部署落实保密工作;

3.2.3协调解决保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2.4监督、检查保密工作落实情况; 3.2.5为保密工作机构履行职责提供保障。3.3其他负责人责任

3.3.1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保密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3.3.2将保密管理要求融入分管业务工作;

3.3.3组织制定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保密管理制度和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

3.3.4在分管业务范围内为保密工作开展提供保障。3.4涉密部门负责人或者涉密项目负责人责任

3.4.1对本部门或者本项目的保密工作负直接管理责任; 3.4.2明确部门或者项目内人员的保密职责,按照工作需要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

3.4.3将保密管理要求融入业务工作制度中; 3.4.4采取具体措施组织落实单位保密工作部署; 3.4.5开展日常保密教育和监督检查。3.5涉密人员责任

3.5.1对本职岗位保密工作负直接责任; 3.5.2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识、技能和要求; 3.5.3遵守保密法规制度,履行岗位保密职责; 3.5.4及时报告泄密隐患,制止违法违规行为。4归口管理

单位科研生产、人力资源、信息化、新闻宣传、外事等职能部门,应当明确职责,结合各自业务工作实际,归口负责业务工作范围内的保密管理工作和相关工作制度制定。

5保密组织机构

5.1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

5.1.1单位应当成立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为单位保密工作领导机构,应当明确职责并制定工作规则。

5.1.2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并明确职责分工。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主任(组长)由单位负责人担任。

5.1.3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实行例会制度,对保密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和总结,重要问题应当及时研究解决。

5.1.4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当每年向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履职情况。

5.1.5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设立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

5.2保密工作机构

5.2.1单位应当确定负责保密管理工作的机构,在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独立行使保密管理职能。5.2.2保密工作机构主要职责

5.2.2.1组织落实保密委员会(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部署;

5.2.2.2组织制定保密基本制度,拟制保密工作计划,对落实保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5.2.2.3监督指导各部门保密工作;

5.2.2.4组织确定和调整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5.2.2.5组织开展保密检查;

5.2.2.6组织查处违反保密法律法规的行为和泄密事件; 5.2.2.7提出保密责任追究和奖惩建议。5.3保密工作机构人员配备

5.3.1涉密人员100人(含)以上的,专职保密工作人员配备不得少于1人;涉密人员1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兼职保密工作人员。

单位应当确定一部门负责人担任保密工作机构负责人。5.3.2专职保密工作人员2人(含)以上的,应当配备1名保密技术管理人员。

5.3.3保密工作机构人员条件 5.3.3.1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

5.3.3.2熟悉保密法律法规,掌握保密知识技能,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5.3.3.3熟悉本单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情况; 5.3.3.4经过保密知识技能培训。

6保密制度

保密制度应当全面、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内容应当包括保密责任(含归口管理责任),定密工作,涉密人员,保密教育培训,国家秘密载体,密品,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新闻宣传,涉密会议,协作配套,涉外活动,外场试验,保密监督检查,泄密事件报告和查处,考核与奖惩等方面基本要求。

7保密管理

7.1定密管理

7.1.1单位应当根据定密权限依法开展定密工作。7.1.2单位应当明确定密程序,制定国家秘密事项范围细目,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

7.1.3单位对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及时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7.1.4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对单位定密工作负总责。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指定定密责任人,明确定密权限。

7.1.5定密责任人应当接受定密培训,经考核具备上岗能力。

7.1.6定密责任人在职责范围内承担有关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7.1.7单位应当每年组织对本单位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进行审核,做好国家秘密变更和解除工作。

7.2涉密人员管理

7.2.1单位应当对岗位和人员的涉密等级作出界定。涉密岗位和人员的涉密等级分为重要和一般两个等级。7.2.2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应当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7.2.3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应当通过审查和培训,签订保密承诺书,并定期组织复审。

7.2.4单位应当对在岗涉密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培训,每人每不少于8学时。

7.2.5涉密人员严重违反保密制度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7.2.6单位应当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7.2.7单位应当根据涉密人员的涉密等级,给予相应的保密补贴。

7.2.8单位应当及时将涉密人员在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备案。涉密人员出国(境)应当履行审批程序,出国(境)前单位应当对其进行保密教育,返回后及时进行回访。擅自出国(境)或者逾期不归的,单位应当立即向上级机关、单位和有关部门报告。7.2.9单位应当对涉密人员的出入境证件实行统一管理。7.2.10挂职返聘借调、学习实习人员从事涉密工作以及临时参与涉密业务的,由用人单位按照涉密人员进行管理。

7.2.11涉密人员离岚离职,应当在离岗离职前清退保管和使用的国家秘密载体、涉密信息设备、涉密存储设备和密品等,并与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明确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和具体脱密期限。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其实行脱密期管理。

7.3国家秘密载体管理

7.3.1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相对集中管理,建立台账,做到账物相符,追溯期限不少于3年。

7.3.2国家秘密载体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国家秘密标志,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7.3.3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维修和销毁国家秘密载体,应当符合有关规定。

7.3.4单位应当根据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持有国家秘密载体或者知悉国家秘密,应当履行审批程序。

7.3.5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存放在密码文件柜中。7.3.6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禁止以下行为: 7.3.6.1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7.3.6.2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 7.3.6.3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7.3.6.4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7.3.6.5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7.3.6.6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7.4密品管理

7.4.1密品应当确定密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出国家秘密标志,并在有关技术文件中注明。

7.4.2密品应当建立台账,做到账物相符。

7.4.3对外形和构造容易暴露国家秘密的密品,在研制、生产、试验、运输、保存、维修、使用过程中应当对其采取遮挡或者其他保护性措施。

7.4.4密品禁止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渠道传递。重要密品运输应当制定安全保密方案,落实安全保密措施,并做好记录。

7.4.5密品销毁应当履行审批程序,选择符合保密要求的部门、单位、场所进行,指定人员监销。

7.5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

7.5.1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并采取出入口控制、入侵报警、视频监控等技防措施。

7.5.2非授权人员进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履行审批程序、登记,并采取监督管理措施。

7.5.3未经批准,不得将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和具备拍摄、录音等功能的电子设备带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严禁将手机带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

7.5.4对进入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工勤服务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管理措施。

7.5.5涉及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工程建设项目要符合安全保密要求,所采取的保密防护措施应当经过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审核,与工程建设同计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7.6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管理

7.6.1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包含各类应用系统、服务器、计算机、网络设备、外部设施设备、存储介质、办公自动化设备、声像设备和安全保密产品。

7.6.2涉密信息系统应当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或者授权的保密测评机构进行系统测评或者风险评估,并经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合格,取得《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使用许可证》。许可证涉及事项发生变化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申请系统测评或者风险评估的拓扑结构应当与网络实际情况一致。

7.6.3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禁止以下行为:

7.6.3.1将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

7.6.3.2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7.6.3.3使用非涉密信息系统、非涉密信息设备和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

7.6.3.4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或者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7.6.3.5未经安全技术处理,将退出使用的涉密信息设备、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

7.6.3.6擅自卸载、修改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的安全技术程序、管理程序;

7.6.3.7擅自访问、下载、存储、传输知悉范围以外的国家秘密;

7.6.3.8擅自扫描或者检测涉密信息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密产品以及应用系统等。

7.6.4单位应当明确部门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负责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安全保密管理和运行维护,根据工作实际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策略、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的安全保密要求。

7.6.5涉密信息系统应当配备系统管理员、安全保密管理员和安全审计员(简称“三员”)。未建立涉密信息系统、仅使用涉密计算机的单位,至少应当配备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员。

7.6.5.1“三员”的配备和权限设置应当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安全审计员不得兼任系统管理员和安全保密管理员。

7.6.5.2单位应当组织“三员”参加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其他部门组织的培训,具备岗位所要求的专业能力。

7.6.6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应当根据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涉密等级和责任人,并按规定程序进行变更和调整。

7.6.7应当建立信息系统、信息设备和存储设备台账,做到信息要素完整、账物相符。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应当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7.6.8信息设备、存储设备应当具有标识,标识的信息要素应当完整,涉密的标明密级,非涉密的标明用途并粘贴保密提醒;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涉密信息应当具有密级标志。

7.6.9测试、调试、仿真、工控、数控等专用系统或者设备应当明确涉密等级和保护要求,采取管控措施,保证信息流向安全可控。因特殊工作需要,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工业控制系统连接实时进行特定信息交换的,应当制定专门的安全保密方案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7.6.10外出携带的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应当专人集中管理。携带外出应当履行审批程序,带出前和带回时应当进行保密检查,外出期间应当按照保密要求管理和使用。

7.6.11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应当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维修和报废。维修中应当对存储过涉密信息的硬件和固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对外来维修人员履行审批程序并全程旁站陪同。

7.6.12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使用的安全保密产品、具有安全保密功能的信息设备、虚拟化产品,应当通过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授权测评机构的检测。使用中应当按照安全保密要求设置相关策略。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涉密存储设备和传输线路的电磁泄漏发射防护,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7.6.13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不得具有无线通信功能,不得连接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因特殊工作需要采用无线方式接入的,应当采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检测合格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和国家密码管理部门检测合格的密码设备,并制定专门的安全保密方案报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

7.6.14涉密服务器和涉密计算机重装操作系统、安装或者拆卸软硬件应当履行审批程序;涉密信息系统使用的各种软件应当统一管理。

7.6.15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设备的身份鉴别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用于身份鉴别的物理装置应当严格管控。

7.6.16涉密信息系统和涉密信息设备应当建立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的访问控制措施。

7.6.16.1应当采取管理或者技术措施,防止信息设备、存储设备的非授权接入以及信息的非授权输入输出。

7.6.16.2多人共同使用一台涉密信息设备或者涉密存储设备时,应当控制每个用户的访问权限,确保涉密信息不被他人非授权访问或者获取。

7.6.17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的信息导入导出应当履行审批程序,指定人员负责。

7.6.18涉密信息系统机房应当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采取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要求的安全控制措施。

7.6.19应当对涉密信患系统中关键业务数据采取备份措施;对数据库服务器、磁盘阵列中集中存储的涉密信息,应当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实现安全可控。

7.6.20应当定期对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进行审计,并对审计内容进行综合安全分析,形成审计报告,报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分管业务负责人。

7.6.21应当定期对涉密信息系统、涉密信息设备和涉密存储设备进行风险自评估,查找脆弱性和威胁,确定风险和隐患,及时采取整改措施,并报信息化管理部门和分管业务负责人。

7.6.22应当建立互联网接入审批和登记制度,严格控制互联网接入口数量,并采取符合有关规定和标准的监管技术措施。

7.7新闻宣传管理

7.7.1涉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事项的宣传报道、展览、发表著作和论文等,应当经合同甲方单位审批。

7.7.2涉及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事项的参观、采访,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审批程序,提出保密要求。

7.8涉密会议管理

7.8.1涉密会议应当确定密级,在具备安全保密条件的场所召开。

7.8.2应当严格控制与会人员范围,对进入会场人员进行身份登记确认。

7.8.3会议涉密载体发放、清退、保管和销毁应当指定人员负责,履行相关手续。

7.8.4会议使用的音像等技术设备应当符合保密要求;会议场所禁止带入手机等移动通信工具。未经批准不得将具备拍摄、录音功能的设备带入会议场所。

7.9外场试验管理 7.9.1外场试验单位应当制定保密方案,指定保密负责人。试验现场的保密管理工作由牵头单位组织协调,参试人员应当遵守试验现场的保密管理规定。

7.9.2外场试验数据交换和通信应当采取保密措施。7.9.3对涉密载体和密品的管理应当符合安全保密要求。7.10协作配套管理

7.10.1分包涉密项目,应当选择具有相应保密资格的单位。《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之外的应急或者短期生产秘密级项目,选择非保密资格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有关保密规定和程序对承制方进行保密审查,签订保密协议,提出保密要求,履行保密监管责任。

7.10.2严格控制分包项目的涉密内容,不得提供项目研制必需之外的涉密信息。

7.10.3与协作配套单位签订的合同中,应当有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保密协议,明确界定合同文本和项目的密级、保密要求和保密责任,并监督执行。

7.10.4涉及军工单位的涉密信息系统集成、国家秘密载体印制、军工涉密业务咨询服务等业务,应当从取得相关涉密资质的单位中选择。

7.10.5承担涉密协作配套任务的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合同保密条款,遵守保密协议。

7.11涉外管理 7.11.1对外交流、合作和谈判等外事活动应当制定保密方案,明确保密事项,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执行保密提醒制度。

7.11.2接待境外人员来访,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对来访人员进行身份确认,明确活动区域,采取必要的安全保密防范措施。

7.11.3对外交流内容、谈判口径、提供资料和产品应当经过保密审查;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履行审批程序。

8监督与保障

8.1保密检查

8.1.1单位应当每半年组织一次保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书面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

8.1.2涉密部门应当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自查及整改情况报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8.1.3单位应当根据工作情况组织开展专项检查。8.1.4单位应当根据日常管理和检查情况,对单位存在的保密风险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落实。

8.2泄密事件查处

发生泄密事件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和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查处情况。

8.3考核与奖惩 8.3.1保密工作责任落实情况应当纳入绩效考核。8.3.2单位应当每年对保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8.3.3单位应当严格执行保密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保密规章制度或者不履行保密责任的给予处罚,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8.4保密工作经费

8.4.1保密工作经费分为保密管理工作经费和专项保密工作经费。保密管理工作经费用于单位日常保密管理工作;专项保密工作经费用于保密防护设施的建设和设备的配备。保密管理工作经费应当列入单位财务预算。

8.4.2保密管理工作经费以5万元为保证基数,不足部分按实际工作需要增补。

8.5保密工作档案

8.5.1单位应当建立保密工作档案,档案内容应当完整真实,反映单位保密工作开展实际情况。

上一篇:在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523互联网范文下一篇:竞争性谈判会议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