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赏析

2024-04-26

弟子规赏析(通用9篇)

篇1:弟子规赏析

《弟子规》赏析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影响

“《弟子规》赏析” 这一门选修课使我们学到更多,思考更多。《弟子规》的学习只是作为一门大学生的选修课来上,尽管我们无法深究其中太多的哲学和道理,但是其给大学生带来的教育意义是极其重要且不可忽视的,至少它或多或少地使我们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们大学生的自身学习与修养,而一个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学习和修养恰恰会给将来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这正是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必要的教育。

给我们上《弟子规》的田老师教导我们:“上《弟子规》的课程,我们尽管可以不带书不带笔,但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耳朵带来。”带耳朵来指的即是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耳朵去认真听老师讲课,若果我们认真听了,我们就会去进行相关的思考,最后无论我们思考的正确与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去作了相应的思考,因为学会如何思考比学会知识本身重要!我想爱因斯坦的一句:“想象力比知识本身要重要”就是要表达这样一种意思,因为我认为如果我们有很好的想象力就证明着我们懂得如何思考。老师这样的做法会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得到较好提升,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教了之后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这应该会是一种比较高的教育境界。

像《弟子规》这样一种注重家庭教育并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生活的规范的文学文章是特别需要我们真正用耳朵去听并且积极思考的。因为当听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思考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无论是家里或者学校都好,我们对于长辈是否都能够做到是父母叫我们的我们就应该行动迅速地去回应父母,而且是听到父母的命令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很好地按吩咐去把事情做好;因为当听到“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思考我们有没有好好地聆听父母的教诲,当我们犯错误时,我们有没有很好地去承受父母的责备并虚心改过;因为当听到“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的时候,我们就会去思考我们自家的兄弟或者跟朋友有没有彼此尊敬对方,彼此是否和睦相处。

当我们真的去思考了并且积极在这些方面做改进的话,我想我们的家庭肯定会更加融洽和谐,我们的人际关系会更加好上加好。所以,弟子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通过学习和落实圣贤教诲而获得幸福人生乃至成圣成贤。

作为一名大学生,《弟子规》赏析选修课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思考,尽管不特别深刻,但至少我明白了一点,如果想让自己的生活(包括学校,家庭,社会)更好,无不是得先让自己有个更好的态度去面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即是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有个更好的态度那就得从自身的修养说起,如果一个学生没有一定的自身修养,就一定不会有良好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事物。这与是否受过《弟子规》知识的熏陶有很大的关系。例如,一个学生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那么他学到再多知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我们都必然会认为一个懂得做人的人才会更好地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去服务家庭和社会,否则只能起相反的作用。而学生是把学习作为事业的一个群体,所以我们在顾着学知识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自身修养的培养和提高。如果我们能两者兼顾,那我想我们的家庭会更幸福,我们的国家会更加昌盛,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稳定、和谐。

2012-5-12

篇2:弟子规赏析

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译文】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

2、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译文】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

3、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译文】穿衣服需注重整洁,不必讲究昂贵、名牌、华丽。穿著应考量自己的身份及场合,更要衡量家中的经济状况,才是持家之道。

4、事勿忘,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译文】做事不要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因为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苦怕难而犹豫退缩,也不可以草率,随便应付了事。

5、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译文】借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事先讲明,请求允许。如果没有事先征求同意,擅自取用就是偷窃的行为。

6、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弟子规》

【译文】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7、见人善 即思齐纵去远 以渐跻《弟子规》

【译文】看见他人的优点或善行义举,要立刻想到学习看齐,纵然目前能力相差很多,也要下定决心,逐渐赶上。

8、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眦《弟子规》

【译文】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如果别人有能力,不能轻视,更不能妒忌。

9、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弟子规》

【译文】只要是人,不分族群、人种、宗教信仰,皆须相亲相爱。同是天地所生万物滋长的,应该不分你我,互助合作,才能维持这个共生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10、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弟子规》

【译文】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坏朋友就会来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渐疏远退却了。 “勿自暴,勿自弃”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原句为:“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训致”《弟子规》用古代先哲的事例,教育年轻人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在家庭生活中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在社会生活中做一个正直勇敢的“君子”。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 “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 “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学《弟子规》,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他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谁学的?小孩学的。

篇3:弟子规赏析

现实让我不得不思考和寻找有效的班级工作的切入点和方法。我忽然想起曾经有一位学生家长送给过我一本《弟子规》和几张相关的光盘, 平日工作太忙, 我还没顾得上认真看。利用周末时间, 我把书和光盘都找出来, 进行了认真的研读。这一读让我觉得眼前一亮, 《弟子规》中既有为人子女的礼仪, 还有为人弟子的规矩;不但有做人的道理, 而且有求学的方法。这些不正是老师所需要教给孩子们的吗?这不正是学生应该遵从的行为规范吗?我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诵读《弟子规》的活动。

熟读只是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理解。学生手中的《弟子规》小册子里面对每一句的内容都做了详尽的解释, 我想, 如果让学生自己去看, 那么学习《弟子规》就有可能是走走过场, 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决定在读报时间举办“班级讲坛”, 让同学们仿照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的形式来解读《弟子规》。但是由谁来讲, 如何讲得让同学们既爱听又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呢?和班委们一商量, 孩子们一致同意由同学们“轮流坐庄”, 这正合我意。同学们轮流讲不但能使他们和大家一起分享对《弟子规》的理解, 而且能锻炼他们的组织、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何乐而不为呢?

首先, 班里的学习委员和宣传委员把《弟子规》按照内容进行了划分, 安排好每天要讲的语句。然后, 进行“招标”, 也就是让学生们自己预定将要解读的内容。说实话, 一开始我是有一些担心的, 因为毕竟初二的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平时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人都寥寥无几, 会有人来“投标”吗?然而, 出乎我的意料的是, “招标”工作非常顺利, 很快每天要讲的内容都有人“中标”了。但是毕竟《弟子规》的篇幅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走上讲台。于是, 我们安排没有“中标”的同学负责搜集资料等辅助工作。

如何在短短的十几分钟里把自己负责的《弟子规》的内容讲好、讲透、讲出自己的风格?经过一番讨论, 我和同学们商定了“班级讲坛”的“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规定内容”有:提前在黑板的左侧书写出自己要讲语句;带领全班同学诵读;讲解语句含义;讲述自己的理解。“自选内容”包括:引经据典、播放视频等。

篇4:《弟子规》“总叙”赏析

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译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成的。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并且与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其次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讲求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还有余力,更应努力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

赏析:

《弟子规》是儒家经典学说的具体引申。“圣人训”所指的圣人是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孔夫子教育我们,做人应该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孝”。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应该知恩感恩。孝,是“老”字的上半部,再加一个“子”字,也就是指儿子背负着父母。我们能孝顺父母,才能禀承父母的志节、父母的志向。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也应该好好去落实。竖心旁的“悌”由一个“心”,再加一个弟弟的“弟”组成,意思是做哥哥的心里有弟弟的存在,懂得照顾好弟弟,做弟弟的也要友爱哥哥,尊敬哥哥。在家庭里头,父母之外,就是兄弟姊妹最亲。圣人告诉我们,人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就是要行孝,要行悌。

如果这两样你做到了,接下来要学习如何修身养性。修身就是要修正自己的行为,修正自己不对的言行举止。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态度、我们的行为、我们的言语,所有这一切都要谨慎,要遵循礼节。如果谁都不服谁,就会造成家庭不和,家里的成员往往没有办法和睦共处。可见,懂得约束自己,懂得礼貌,懂得对一切都要有恭敬心是多么重要!《三字经》开篇就讲“人之初,性本善”。人,刚出生时都有善良的本性。懂得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之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去帮助、去爱别人。我们有能力的时候,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也不要吝啬自己的财物,要及时行善。能行善的人是最有福的人,不但自己得到快乐,同时还让更多人得到快乐。

有这样开阔的胸襟之后,我们还要再接再厉,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有道德有修养之人,他的言语、行为都足以成为后人的典范。所以当我们碰到良师益友,一定要好好珍惜,向他们学习。在当今,我们如果找不到良师益友,圣贤的典籍可以说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了!“学文”有多种含义,学艺文也是学文的一种。生活的品质提升了,人生才过得更有意义,更幸福,更美满。如果有多余的时间,不是放在学习上面,而是放在玩具上,或者看无益的电视节目,只会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这样,我们就很难获得古圣先贤所遗留下来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或者宝贵的智慧。人应当活到老学到老,能学习的人,是最快乐的。

篇5:弟子规全文解释—弟子规全文翻译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四、《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谨”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译文】: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

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

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

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五、《弟子规》信(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

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

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文】: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文】:

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

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篇6:弟子规赏析

指导教师:程贤胜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学〈弟子规〉,做文明人》

沐浴在柔和的晨光中,耳边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听着这亲切的声音,我不禁停下脚步,轻声地跟着读起来。

“弟子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礼仪精髓,是文明素养的灵魂。是《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做文明人的道理。

以前,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孝。

百善孝为先。以前,我总是认为父母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甚至,有时父母关心我、多叮嘱了几句,我还嫌他们啰嗦。有时父母要我做些事,我总是拖拖拉拉,能躲则躲;即使做,也总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事。我们至少要做到《弟子规》里所说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才能不辜负对我们有养育之恩的父母。这就是文明。

以前,我从不懂什么是文明。学了《弟子规》,我知道文明就是:信。

诚信是三月的春风,是五月的花海。商人说,诚信是宝贵的信誉,是无价的财富;长辈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我说,诚信是两根小指拉钩后的百年不变、千年不悔。

也许,有朋友会安慰自己说,诚信是大人的事,我还没有长大呢。如果这样想,那你就错了!大错特错了!当你把果皮扔到干净的操场上时,你诚信了吗?当你看见有老人上车、假装闭目养神时,你诚信了吗?当你为了一时的虚荣、考试舞弊时,你诚信了吗?„„我们真的会惊讶地发现,自己有太多的不诚信!这就是不文明!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诵读并牢记“弟子规,圣人训„„ ”吧。我深信,有了它,我们就一定会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里!我深信,有了它,我们一定会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篇7:弟子规赏析

一直感觉传统文化似一座巨大的宝库,丰富且深邃。而今看了《弟子规》的光盘后使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能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的话,那就是道德。成为一个有德人的必须外在上,能够获得众人的支持与帮助;内在看,可以收到得到心灵的安宁。即:外德于人,内德于己。这一幕持久的执着,让我止不住地品味生命,同时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坦荡。

学习传统文化,学会快乐地生活,做胸怀坦荡的人,以平常心对待人生,对待功利,对待追求,淡泊致远,心底无私,构造幸福人生。看了弟子规的盘后,对我感处挺深的有两个地方,一是人与自然方面。今天,我们拥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的生活,但也面临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水被污染`浪费,大量的野生动物被猎杀……水龙头里那清澈的水再流多久就会干呢?多少濒临灭绝的动物朋友还正在挣扎?人类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呢?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已处于主动地位。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有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说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打个比方,我们砍一棵树就要栽一棵树.要尽我们一切力量来补偿以前的过失.善待身边的一草一木,更不伤害我们的好朋友—动物……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以,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对自然进行涵养保护。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应是共生、共赢、共荣的伙伴关系,必须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克服目光短浅、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并进的科学发展观。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人们普遍认识到,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人与自然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但是人类绝不可能退回到被动适应自然的道路上去,只有依靠科学发展,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要想长久地生存在这美丽的地球请记住世界地球日的主题: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还有一方面对我感处挺深的就是孝顺

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有一句俗:〔百善孝为先〕,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孝顺是最基本的基础。人要学会孝顺,学会了孝顺,便学会了爱自己和爱他人。孝顺的人,他是绝对可以和周边的人和洽相处的。而一个不会孝顺的人,他必常与人合不来,因为一个连自己的尊长都不知道爱的人,你叫他如何去爱他人?

孝顺是一个人的本份,父母花了心思养育了我们、教育了我们,才把我们安全的抚养长大,父母的深情,跟高山一样高,如海水一样深,这一种恩情,我们是永远也报答不完的,到底我们该怎样孝顺父母呢?在生活上,物质的需求已不成问题,主要是精神上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忙或者是个人的原因而忽略了父母,在外打拼的同时,不要忘记家中的父母。回报父母,其实很简单:平时多打电话问候一下,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不要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在”时感到后悔莫及,等有些事你懂了,但已没有去做的意义了。因此,我们现在能做的,就尽力去做。做一个孝顺的孩子,让自己无愧于心。要知道:我们过得幸福,父母才会快乐。

入则孝,出则悌,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篇8:弟子规赏析

一、“山穷水复疑无路”——烦恼篇

1. 幼儿对于语句的理解存在“囫囵吞枣”的现象

《弟子规》这本书, 教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 要做到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姊妹。因此按照教学内容, 我们一开始教给孩子的便是那句经典的“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

一天早上, 绚绚的爷爷送绚绚来上幼儿园, 对我们说绚绚在家“父母呼”了就立即答应, “爷爷呼”就不答应, 当作没听见。爷爷和她说道理, 她还不听, 说老师没有这么教。一番玩笑话之余多多少少看到了老人的些许无奈。“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命, 行勿懒”是出自《弟子规》中的“入则孝”这一篇, 意思是说“父母呼唤, 应及时回答, 不要慢吞吞很久才应答, 父母有事交代, 要立刻动身去做, 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虽说绚绚是班级里比较能干和聪明的孩子, 但是显而易见, 她对于《弟子规》的领悟还不是很到位。之后, 我告诉孩子们, 在家中除了尊敬爸爸妈妈还要尊敬爷爷奶奶, 如果是“爷爷呼”“奶奶呼”也要做到“应勿缓”, 这样才是一个好孩子的表现。

2. 幼儿对于音词的认读存在“盲人摸象”的现象

在教孩子“冠必正, 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的时候, 我告诉孩子们这是出自《弟子规》中的“谨”这一篇。没想到, 几个孩子竟然以为是一口井的“井”, 于是我告诉孩子们, 所谓“谨”, 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我们做人要谨慎小心才不至于犯错误。“谨”这部分的教诲可以培养一个人三方面的能力:第一是自制力, 第二是独立生活的能力, 第三是做事的能力。虽然“谨”和“井”读音一样, 但是它们不是一个字也不是一个意思, 在中文里有很多字都是音同字不同, 这叫同音字。

对于中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 虽然他们的理解能力相比较小班的时候有所提高, 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些欠缺的, 更何况是《弟子规》这样的古文教学。但我想, 只要慢慢地渗透, 慢慢地学, 别小瞧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孩子们总会懂得其中的含义, 并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 付诸行动的。

3. 幼儿对于语句的应用存在“张冠李戴”的现象

在《弟子规》中“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的意思是说:穿的衣服贵在整洁大方, 而不在于华丽。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有一天子谦妈妈告诉我, 她和子谦逛商场, 当她想买一件衣服的时候, 子谦却不让她买, 并将“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这一句搬了出来, 让她很吃惊。之后细细想了一下觉得不对, 她想买的衣服很得体, 价格也很合适, 并非是那些昂贵的奢侈品牌衣服。而子谦只是个中班的孩子, 对于物品的价格与价值完全没有数的概念, 子谦用这句话说她妈妈存在语句应用上的“张冠李戴”现象。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喜悦篇

如今回想起来, 《弟子规》教学这一路走来虽坎坷, 但也是趣味无穷, 我也在教孩子的同时不断地反省自身言行。下面就着重从一些孩子们的具体事例来说一说通过学习《弟子规》, 孩子们是如何践行“孝悌”的。

1. 故事之“兄弟睦, 孝在中”

《弟子规》中“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意思是说: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 做弟弟妹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 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相处、互相尊重, 父母自然欢喜, 孝道就在其中了。

班级里的杨凯雯小朋友是个小人精, 因为表姐上学不方便就住在了她家, 于是两个女孩子总是会发生一些争吵, 杨凯雯总是不许姐姐这样不许姐姐那样, 更不许妈妈对姐姐比对自己好。作为同是老师的杨凯雯妈妈也多次和我们聊天说不知如何是好, 每次家里总是吵吵闹闹, 协调了好多次都效果甚微, 让她很头疼。可自从学习了“兄道友, 弟道恭;兄弟睦, 孝在中”这一内容之后, 她说杨凯雯主动向她表明要和姐姐和睦相处了, 而事实上杨凯雯也是将学到的知识落实在行动上, 让她感慨到《弟子规》的魅力, 着实让她很欣慰。

2. 故事之“人有短, 切莫揭”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切莫说。”意思是说:别人的缺点、短处, 不要去揭穿。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 我们就不要说出来。但是我们常常在班级中能听见这样那样的告状, 一点点的小事情都喜欢告诉老师, 希望老师“惩戒”那些“坏孩子”。自从学了《弟子规》, 孩子们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但是依然有人时不时地跑来告状, 这时候我就会以“人有短, 切莫揭;人有私, 且莫说”这十二个字来回应孩子, 孩子立刻明白了。时间久了, 告状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了, 我想这正是《弟子规》的魅力所在之处。

3. 故事之“兄道友, 弟道恭”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 是家中的“宝贝”。在家里由于老人的宠爱, 让孩子养成了娇气、霸道的坏脾气。我们班上有个男孩子, 名字叫子谦, 五官清秀, 看上去斯斯文文的, 却是个“打人大王”, 面对这样的孩子, 曾几何时也让我束手无策, 可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 我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子谦身上的变化。

一天, 我正在组织孩子们活动, 突然我听到了一阵笑声, 放眼望去, 原来是佳佳和晨晨这两个孩子在那里打闹, 全然不顾我在组织活动。平时这两个孩子也是肆无忌惮, 我想趁此机会好好教育他们一下。当我一番教育之后, 爱哭鬼佳佳不出所料地哭了起来……我一边轻言安慰一边想拿餐巾纸给他擦眼泪时, 没想到子谦不声不响地抽了一张纸巾, 转而跑到佳佳面前帮他擦起了眼泪!

我瞬间被这个男孩子的行为给惊呆了, 班级里三十四名孩子, 唯独子谦去给佳佳拿了纸巾, 用行动安慰佳佳, 希望他不要再哭了。虽不能说子谦完全做到了《弟子规》中“悌”的一面, 但是他这样的行为已经让我很是欣慰, 他真的在改变, 这足以让我感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子谦就不是“打人大王”了。

篇9:《弟子规》“事虽小”片段赏析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译文:

“擅”即擅自,“亏”指缺陷、不完美,“苟”是假使。事情即使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或他人私藏起来,否则,父母知道了,心里一定会十分难过。

赏析:

事情即使很小,也不可以不经同意就擅自去做。古人常说,人要“慎独”,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我们内心也要很恭敬,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自己想要怎么做就擅自去做。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这句话是说,我们眼睛看见的,就是心里想要的。所以,切不可过分关注我们不该关注的事物。人要经常怀有这种警戒之心,即使是没有人的地方,也要光明正大地做事。孔子也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一个人对自己要有所节制,同时也要懂得尊重别人。你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为人父母的更期望他的子女都是很优秀的,不但课业要好,品德也要非常优秀。所以做任何事情,无论大小,不经过同意,都不可以擅自去做,做了就会让父母感到难过,也损害了我们自身的品德。

所有的物品,不该你吃、不该你用的,你都不可以私自把它藏起来,变成自己的。凡是不属于你的,都要在征求别人的同意后,才可以拿。如果没有经过同意,你就私自把它藏起来,那就等于是偷,这些既有损我们的品德,又会让父母感到伤心难过。所以我们凡事应该请示父母,可以拿的,才动手去拿,不能拿的,就不应该去碰它。

运用:

1. 有些小朋友趁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像造反一样,什么都碰,到处乱翻,这些都是不对的。小朋友应该懂得“事虽小,勿擅为”的道理。还有一些小朋友看到按钮,不管是什么就随便按,结果闯出了大祸,他们不知道“苟擅为,子道亏”呀。像电器开关之类的,更是非常危险,所以小朋友要时刻听从父母的告诫,凡是不能做的或是没有经过父母同意的,都不可以去做,如果擅自去做,不但是不礼貌的,还可能会有危险。

上一篇:健康是什么的作文下一篇:助人为乐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