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课

2024-04-13

赏析课(共11篇)

篇1:赏析课

课,课杜甫,课的意思,课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病枕依茅栋,荒I净果林。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篇2:赏析课

课伐木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长夏无所为,客居课奴仆。清晨饭其腹,持斧入白谷。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人肩四根已,亭午下山麓。

尚闻丁丁声,功课日各足。苍皮成委积,素节相照烛。

藉汝跨小篱,当仗苦虚竹。空荒咆熊罴,乳兽待人肉。

不示知禁情,岂惟干戈哭。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

萧萧理体净,蜂虿不敢毒。虎穴连里闾,堤防旧风俗。

泊舟沧江岸,久客慎所触。舍西崖峤壮,雷雨蔚含蓄。

墙宇资屡修,衰年怯幽独。尔曹轻执热,为我忍烦促。

篇3:诗词赏析课教学内容的重整

[案例一]

《课外古诗词背诵》是人教版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所设置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课外古诗词背诵》这一教学资源没有得到最大的开发和有效的利用。通过对古诗词的赏析, 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滁州西涧》是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古诗词, 作为一次古诗词赏析课的教学试验, 我就把这首古诗词作为鉴赏来安排教学内容。《课外古诗词背诵》教学参考资料没有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我查阅了有关的文献资料, 制定了以下课时目标:

1. 诵读诗词, 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 读准字音, 领略诗词的艺术魅力。

2.查阅资料, 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等资料库获取信息, 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研读文本, 结合解题、注释等解说词, 品味语言, 概括诗词的语言特征。

在这节课, 我布置了几道练习题:

1. 直译这首古诗词。

2.辨析这首古诗词的景语和情语。

3.概括这首古诗词的语言特征。

课后, 我检查了学生的作业, 第一道题除了几个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做, 其它两道题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做。由此可见, 学生还没有能够学会赏析古诗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和作业的分析, 了解到造成这种原因是没有顾及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的积累程度, 教和学相互背离。这就促使我反思, 作为教师的我不能只关注教学内容, 还要关注学生的现状。那么, 我怎样教才能有效?学生不会赏析古诗词, 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教学论思想的核心。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应该考虑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要科学设计学习过程, 要利于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在知识学习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为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就要提供一部分与文本相关联的背景资料。

我通过对另一个班45位学生的调查, 只有8位学生阅读过“唐诗宋词鉴赏”这类课外书。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做练习题时学生为什么对古诗词赏析感到茫然无策, 最根本的原因是知识积累少, 获取的信息量小。

从前面做练习题的情况发现: (1) 大部分学生都能将古诗词直译成现代汉语; (2) 分辨古诗词中的景语和情语有困难; (3) 凭学生现有的知识积累程度无法概括这首古诗词的语言特色。由此可见: (1) 需要“一般学习”; (2) 需要“强化学习”; (3) 需要“重新学习”。因此, 品味语言, 感受意境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读懂古诗词的语意, 评析作者的创作风格是学习的难点;而直译或意译学生自己学习就行了。根据以上学情, 我首先调整了教学内容, 把古诗词的注释, 语言的品味, 风格的赏析三个内容整合在一起, 然后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断:

1. 用投影展示相关的背景资料。

(1) 韦应物诗。韦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 部分作品对安史乱后社会乱离、人民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其诗语言简淡, 绝去雕饰;而风格秀朗, 气韵澄澈。

(2) 前人评价。前人对韦应物的诗, 多有好评, 如白居易说他的五言“高雅闲淡, 自成一家之体”。张戒《岁寒堂诗话》云:“韦苏州诗韵高而气清, 王右丞诗格老而味长, 虽皆五言之宗匠, 然互有得失, 不无优劣。以标韵观之, 右丞远不逮苏州;至于词不迫切而味甚长, 虽苏州亦所不及也。”可见前人对他作品评价之高。

(3) 解题参考。他的名作《滁州西涧》则寄情于景, 寓意含蓄隽永。他不仅把春雨中荒山野渡的景色写得优美如画, 而且传达出行人待渡的怅惘心情。

2. 教师点评, 学生交流, 共同概述这首古诗词的语言特色。

3. 引导学生阅读背景资料, 辨析这首古诗词的景语和情语, 对文本中的解题提出质疑, 并将文本中的解题不当之处进行改写。举例:将“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改写为“寄寓诗人孤独、失意的心情”。

4. 通过创设呈现学生做练习题不规范等情景,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做古诗词赏析题的方法。

两次教学设计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根据教材提供的现有材料, 按照教师的预设来安排教学内容, 以“教师”为中心, 在学生需要帮助时, 没有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教师没有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学生的学习难度大, 学生的解题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后者是在了解学生的知识积累程度的现状后, 给学生提供了相关的背景资料, 重新整合了教学内容, 以“学生”为主体, 他们自己在阅读过程中, 通过分析、比较、质疑、探究, 初步学会了对古诗词的赏析, 教师适当点评、疏导, 起到“引路人”作用, 学生解题能力得到提升。

[案例二]

教学片断:利用诗词赏析, 提高品味水平

展示《竹里馆》的赏析语言,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文献资料, 并结合诗词前的赏析语言, 要求学生说明应从哪几方面去赏析这首诗词。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交流, 教师的引导, 学生感悟到赏析一首诗词在一般情况下, 可以从诗词的内容、语言、意境等方面去赏析。这一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般的赏析方法, 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出示《竹里馆》诗词前的赏析语言, 查找相关的背景资料, 找出这则赏析语言中有哪些不当之处, 并加以改写。举例:第三部分语言表述不当, 不符合诗词的原意。应将“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改为“以幽静、空灵、凄清的意境, 表现诗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这一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环节主要是通过查找资料, 分析、比较, 加深对诗词语意的理解, 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

为了检验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情况, 我在课内设计了两道古诗词赏析题:

1.仿照《竹里馆》诗词前这段赏析语言, 将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按照内容、语言、意境三方面来赏析。

2.通过想象, 将《天净沙·秋思》的“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三个句子进行描写, 呈现一幅完整的画面图景。

通过检查, 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这两道题。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掌握诗词的赏析方法, 我在中国文学史有关文献资料上搜索了有关赏析语言, 并以投影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资料一:马致远擅长于描写自然景物, 这方面的作品也最能代表他的风格, 如被前人称为“秋思之祖”的[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秋思》

它描写旅途中傍晚的景物, 烘托出一个萧瑟苍凉的意境, 并以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气氛, 反衬出沦落天涯者的彷徨愁苦, 确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 之作。

资料二:马致远的写景之作, 往往寓情于景, 创造出深幽的意境。其小令[越调·天净沙]《秋思》, 可谓此类作品之最受称赞者。短短的二十八字, 写出了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及游子组成的一派苍凉的秋景。而景中之人, 正是漂泊天涯的游子, 他那无限的愁思, 正与此景融为一体, 浑然天成, 正如王国维所说:“纯是天籁”。

为了让学生诗词赏析语言表述更加准确, 我对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了适当的点评:

作者通过一幅秋郊夕照图的描绘, 表达了旅人飘泊的情怀。前三句用九个并例的实词, 把九种不同的景物组合在一个画面里, 渲染出一派凄凉、萧瑟的晚秋气氛, 烘托出旅人无限的愁苦。语言凝练传神, 画面色彩鲜明。

从学生解题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发现, 案例一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解题能力差;案例二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质疑、探究各个教学环节, 掌握了一定的赏析方法, 并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 能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

这两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对一线的中学语文教师来说, 古诗词赏析课我们该如何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呢?

1.根据学生实际, 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片段, 安排教学内容要进行学情分析, 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积累程度, 教和学要相互联系。学情分析是准备教案和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当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状不相符时, 就要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在《滁州西涧》赏析课中, 正是因为没有了解学生的现状,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 学生不会解答赏析题。

2.利用课程资源, 调整教学内容

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 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延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以教材为主线, 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组织和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笔者在《滁州西涧》《竹里馆》两首古诗词赏析课中, 引导学生利用文本的背景资料, 组织学生深入研究, 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问题的解决更加透彻,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疑问中学会探究。

3.依据课程目标, 调整教学内容

篇4:如何上好音乐赏析课

【关键词】初中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欣赏的含义就是对音乐美的欣赏,它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的。音乐作为“美”的听觉艺术,是其构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作为外在的音乐美,体现在音乐创作时所采用精美流畅的结构形式以及在表演时所传递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全面的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要素,如音色、音高、力度、音乐结构等等。正如古代论中所说:“六律具存而莫能辩者,无师旷之耳也。”要想更好的感知音乐之中存在的美以及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启示,音乐音响与形式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音乐的外在美,它往往以简单易懂的直接因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是对非专业的人员外,其美的欣赏也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相反,“纯音乐”欣赏方式往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去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别样美。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不仅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而且为听众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但是“纯音乐”欣赏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单一的“纯音乐”欣赏并不能全面、有深度的懂得音乐,它应该与想象联想、自身经历与社会状态等要素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完美境界。

二、情感体验式的欣赏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作品素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包括甜蜜的、伤感的、回忆的、安静的、激情的,这也是音乐独特魅力的所在。

三、欧洲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有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这首由万人齐声同唱、人人都能朗朗唱出一小段的曲子,正是亨德尔所谱写的。从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了。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做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四、中国古典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我们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用唢呐表演的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等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爱。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形式是Rap,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代表。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菊花台》,这首曲子结尾用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

五、教材简析

1.选择教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3.教具准备

VCD、投影、磁带、黑板等。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

(2)欣赏伏尔加流域的风光图片,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提问: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是哪一条河流;

(4)播放VCD。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语言,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新课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5.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大胆表现作品

(1)视觉启示:看图讨论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声音表现画面情景:①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表现船工们的劳动;②老师创编,引出动机。

(3)引出“劳动号子”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号子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从事古典的音乐创作,有人从事现代的音乐创作。每一种音乐都有它的听众群体,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研究古汉语、文言文,为什么?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但更多地还是要学习现代语言,使用现代语言。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我们对待音乐也应该像对待语言一样,可以欣赏古典音乐,研究古典音乐,然后取其精华,创作出更好的、符合更多现代人口味的现代音乐。

参考文献:

[1]方芳.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

篇5:散文《春风》赏析课

散文《春风》赏析课

以“学”论教话《春风》――评高少泽老师散文《春风》赏析课

以“学”论教话《春风》――评高少泽老师散文《春风》赏析课国际部DP学段 杨琳琳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那么评课也必无定法,但有一点我想是达成了共识的,从前的以“教”论教,已被现今的以“学”论教替代。因此我对高老师这堂课的点评就从两个方面来把握标准:一是学生活动,二是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应。先从学生活动这方面来说。我想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学生动起来了(注意少数与全体的关系);(2)自主地动起来了(个体与群体的关系);(3)内心里动起来了(思维与精神领域)。从这堂课来看前两方面做得比较好,主要体现为:1、课前演说为赏析作品蓄势,改传统的老师导入为学生导入,也表现出学生对所学作品思考过程中的可靠合理的文学领悟能力,这同时是IBDP中文课程的`第四项主要目标2、精心挑选的图片与课文内容的完美结合。此处以图片与若隐若现的音乐带领学生回味或体味课文的内容与重点句段,一方面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既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又能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情语”与“景语”通过画片被潜移到学生的内心,默化为赏析的依据。3、为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评析散文的方法,教师从五个方面进行细化,目标明确,易于操作,使学生有能力对作品做出独立的评论,并以清晰、连贯、简洁、精确而流畅的写或说的交流方式表达观点。这同时也是一个参与度非常高的环节。从广度上来说参与学生数众多,从深度上来说,学生的发言能以准确和相关的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与论据,展现个人对文学的反应。这是自主地发自内心的表现。4、学生活动形式单一是本堂课的缺憾,重视师生单线交流,忽视学生群体活动,容易使学生思维受阻,同时使课堂缺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波澜。其次从教学活动的质量与效应来评,高老师的课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一是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DD图片的选取,音乐贯穿整个课堂,赏析方法的明确,同类作品的比较等,在对比中赏析,在想象中赏析,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二是实践过程能够充分展开,善用提问来保证有用信息充分摄取,提问不多,但恰到好处,如比较《春风》与《春》时的提问将旧知、新知与扩展有机融合。对语言特色分析时的提问一方面准确指引学生找到相关的文辞,同时也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维。这一环节老师仅提供平台,学生成为主角,效果良好。事后,我读过个别学生完成的评论文章,学生基本掌握在语言、内容、结构、艺术手法和意义方面进行独立评论的能力。当然这不仅仅是一堂课的功劳。不足之处是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这篇散文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朗读最能让人体味生动的语言,可惜这堂课忽视了这一点。

篇6:艺术赏析课论文

学号:12132110 姓名:金露东 班级:自动化121

1.请写下你课外自主学习本课程内容的方式、途径以及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

王老师你好!我是工学院的一名学生,因此平时学习和赏析本课程内容的机会不会很多,所以课外自主学习的方式与途径自然少得可怜。我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网上搜索阅读与图书馆里相关书籍的查阅,不过依旧还是有深刻的心得体会。

设计艺术是视觉及造型艺术,具有可视的形象特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我们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大大地增加信息量和科技量。从而使设计艺术形成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激发大家学习兴趣,满足大家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审美理念的形成和发展的目标。

我认为设计艺术欣赏课在欣赏名作过程中,就应该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上课过程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我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大家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我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大家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大家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有人总认为“欣赏”就是拿美术作品给学生看,或者认为美术就是教学生画画。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了解画者思想情感,与艺术家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

总而言之,我感到很庆幸我在这学期选了这门选修课,给我的价值观,艺术眼光及个人品味都提升了一个空间。我真的学到了很多!

2.请选择你见过的或了解到的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至少三件)加以赏析评析,不少于1500字。要求:思路清晰、语言通顺;格式清晰统一;图文并茂;欣赏评理合理,有自己的理解。严禁抄袭。

作品赏析一:《条形码设计》 作品类型:平面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条形码是一个产品的重要标识,我们平时看到的条形码都是黑色的条纹状,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包装的触角应该无处不在,但是为什么包装上的条形码始终一成不变?”直到有一天一群日本设计师设计的条形码作品,并且了解到他们也曾这样发问过。

学习有关条形码的技术知识外,这群生活在东京的日本设计师开始对条形码进行有趣的设计。他们根据产品的特点,把一些相关的设计要素与条形码合成一体,让原本枯燥无聊的符号变得生动有趣,并成为整个包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给苹果汁的条形码加上了半个带叶的苹果;他们给啤酒的条形码设计成一个啤酒杯的形状;牛奶的顶部加上了牧场,甚至在条码的中间嵌入了一头奶牛;他们给广岛的博物馆设计出蘑菇云状的条码„„

我的点评:条形码做得如此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小细节才能体现一个产品包装的完美性,这样的条形码必然会给产品的包装加分。旦愿日本条形码设计,能够点亮我们中国包装设计师的灵感。

作品赏析二: 《蜡烛香皂包装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LUCIA 的灵感来自总裁 Lucie Bernier 纯净的生活方式。她经常到欧洲、亚洲等地区旅游,带回了文艺复兴时期各式各样的设计,有佛罗伦萨人的面料,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家的陶瓷。她希望创造一系列的专业香皂(现在的蜡烛)反映这些丰富纹理的设计。每个设计体现旧世界魅力与现代风味。LUCIA 用黑白色的标签体现了清洁的肥皂产品,同时抵消了丰富、令人眼花缭乱的旧世界设计的纹理。所以,这是一个在当代的产品设计,标签必须体现这个。该肥皂盒设计与制作的设计灵感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战前旧的肥皂设计。蜡烛盒制作的灵感来自在意大利发现的Pannetone蛋糕。

我的点评:LUCIA用过去和未来满足目前市场对美的追求。Lucie灵感来自过去传统的难忘回忆,未来感性的现代性。在这里,目前罕见的芳香气味、美丽的颜色和迷人的纹理,使这些小奇迹看起来像珠宝般珍贵。我们已经建立了能够反映奢侈品的真实本质、精神和内在美的产品线。这些精美的包装,让人无法忘怀。

作品赏析三:《弯腰的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丽但是又很脆弱,稍微划痕。现在,新科技的本身变得更好打理。设计时的人体工学,一适度大大增强。高高矮的人拿上面的书就一个简单的变化,就为利。从造型上来看,普通的书架相比更具

书架》

以往的家具经常是外表美不注意表面就会留下一些应用,使得皮革、木质家具体贴的另外一个层面来自点点尺寸的调整,都会令舒的书架非常实用,但是个子很费力,弯曲的设计,只是大部分人带来了信心和便整个书架的设计很现代。与美感。

我的点评:这个书架放在家里,给人一种空间与时间的扭曲感,深动形象的给人一种线条的柔和感,令人感到舒适。

作品赏析四:《急救呼吸机》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结合了呼吸机主机、氧气瓶、附件包于一体,在野外救护、多途径转运、急救等使用环境下,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无需电源支持,同时又具有同步通气和手动通气功能,大大的扩展了急救呼吸机的使用空间。气源接口采用两种方式,不仅与自身携带的气瓶连接,还可与气站方便连接。

我的点评:这是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金奖产品,作者很好的将呼吸机主机、氧气瓶、附件包于一体,不仅方便小巧,而且很好的体现了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与节约空间的思路,既环保有高效的产品。

作品赏析五: 《Yeo Valley酸奶标志设计》 作品的创意思想分析: Yeo Valley 发布新标识并推出新的系列包装。大罐装(Big Pots)有三种产品系列——全脂牛奶、脱脂牛奶和希腊酸奶。品牌标志的设计把 Yeo Valley 包裹在一滴牛奶里,诠释了 Yeo Valley 作为世界上新兴乳品的偶像地位。包装设计则突出了大罐装(Big Pots)是 Yeo Valley 酸奶的主打产品,并强调了产品每种味道的天然品质和有机成分。

篇7:戏曲赏析课论文

红袖一甩,环佩叮当,饶是那花旦登台,巧笑嫣然间,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玉指勾花,红唇轻诉,时而羞怯如情人耳语,如泣的胡琴余音袅袅;时而犀利却指天骂地,震天的锣鼓回肠荡气。——题记

我虽然是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同很多与我同龄的年轻人一样,对于这门博大精深的国粹艺术—戏曲,了解的还不是很深,所以先自我忏悔。

这篇论文我主要想就我自己比较浅薄的学识和看法,来探讨一下中国戏曲的前景,作为自古流传下来的国粹,它是应该保持着原本的古香古色样板套路,被供起来远观而不可亵玩,还是让它逐渐脱掉那层神圣不可接近的外衣,进入到我们的生活呢?

用文邹邹的话来说,中国戏曲的滥觞应于汉代,千年之后发展到清朝前期时,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从阶级地位来讲,不再是一种官宦富贵人家才会欣赏的艺术了。小至市井茶馆,大至天子明堂,都有各式各样的戏曲上演,民俗性和地方性也更加的明显,中国的戏曲也进入了一个盛大辉煌的时代。

但好景不长,随着鸦片战争,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渐被瓦解,时代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不到几个个世纪的时间,现代的生活已经在这个古老了几千年的民族里迅速开始,而中国的戏曲在过了那段最辉煌的岁月后逐渐走向了低谷,商品化的生活充斥在我们的周围,有心情去欣赏戏曲的,除了专业的人士外,也只有老一辈的爷爷奶奶们了。这种一句话要说三分钟拐好几个调的艺术,我们已经无法去消化了,纵然尝试去接近,方圆十里却也没有一个戏场子,接触稍多的也就是CCTV十一套了。

提到中国戏曲,大家的反应都是摆手,“这种高深的艺术,咱理解不了的。”在清朝都是大街小巷相传,脍炙人口的词儿调儿,为什么到现在大家会觉得接受不了?在我看来,是它的形式太古。古在哪里,古在它张口闭口都是陈年旧事,无论是《西厢记》《黄梅戏》还是风靡一时的《霸王别姬》,剧情自然不用说了,大家已经看电影看小说,都了解的十有八九了,那我们看戏看什么,看它的美,对,它作为一个艺术,融合了舞蹈音乐朗诵诗歌,呈现给大家的就是一个美,大家看了,都说美,可是美在哪里呢?人美?曲美?词儿美?有个成语说的很是恰当,叫“曲高和寡”,中国戏曲的美,太过专业,太过高深,大家看不出来,自然也就欣赏不了。而与它相类似的西方歌剧,依然有大量的观众去捧,去附和,甚至拥有很多国内的热爱者。同为几个世纪前的文化,流传下来却是这么不同的境

况,原因在哪里,我来研究研究。

中国当今的戏曲传播有个很大的弊端,由于它的出身就是为了取悦于王侯将相知识分子,发展至今依然免不了这个因素,所以就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这种“大雅”不是大多数观众能够接受的。经过漫长的发展,中国的戏曲一直保留着当时的唱腔、表演模式和剧本形式,这种保留是两面性的,一方面是保护了国粹的传承,另一方面,却很容易走向拟古守旧的误区。

现在大力支持着中国戏曲的,也只有官方和少数的专业研究人士,但是有一句评论人士说的话,我很赞同:没有大量观众的戏剧,是不能称为戏剧的;在获得官方话语和高位话语的同时,却失去了民间话语。殊不知,这个社会并非是官方和专业人士的社会,而是老百姓的社会,光凭官方的支持,只能越加的使戏

曲在我们心中显得如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一样,出现了一道越来越高的坎,也让广大的观众不愿意去欣赏去接近戏曲,更不用说去深入的了解了。戏曲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与博物馆里的古董不同,古董最需要的就是还原成古代的模样,让大家来轮流参观,感叹一下,啊,当年人们的技术是这么的高超精妙啊。可是戏曲它是个文化,文化是要流传的,要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里,这样的传播才叫文化的传承。而中国戏曲已经开始和我们的生活思想格格不入,这样僵持下去,中国博大精深的国粹文化,只能落下个曲高和寡无人问津的下场。

在我看来,这种局面只有创新可以解决。

创新不是随便说说一周一个月就能做到的,还是要进行漫长的探索和反复的实验。当下最重要的,就是摆脱掉中国戏曲那套让人生畏的“古”,古腔、古调、古样板、古剧本,要让戏曲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看了之后觉得那是一种真实的美,可以扎根在心里的美。

除了革新戏曲的古,还要抓住媒体,提到媒体,总让人想到一些世俗的花哨的新闻周边,觉得和高雅的戏曲非常的不搭调,可是现在的商业化社会,正是要顺应这种潮流,才能走进人们的生活里,让我们发现它的趣味,它的吸引力,也让它能够深入人心,俗话说的好,得民心者得天下么。

但是这些也并不代表戏曲就要像商业电影、像大众流行音乐一样只为博得观众的一笑,它还是要保留它最重要的—文学性。我在这里说的文学性不是单说剧本要写的有多好多内涵,也不单是说戏角要表演的多入味多深奥,文学性是一部戏曲的精髓和主干,其他的唱腔舞蹈模式什么的都只是需要装饰它的花边,一部成功的戏曲,是应该如一篇娓娓道来的文章,不管它讲的是爱情还是战争,我们要看能到它甜言蜜语里的警示,或者刀光剑影里的影射,不能太浅,不能太深,要刚刚好我们琢磨琢磨能看懂的那个层次,这么一部戏曲就有味道了,越琢磨越有味,越有味越琢磨,这样的戏,也就算是深入人心了。

篇8:赏析课

一、从外貌的自我调侃导入

【案例】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 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 看得远嘛!

生:你的头很小。

师:头小, 智慧多。

生:你的牙齿有点凸出来。

生:眼睛小小的。

生:脖子很长。

师:脖子长好啊!天鹅的脖子多长, 那是高雅! (众笑)

生:你有点驼背。

师:这是我向骆驼学习的结果。当然, 我只能成为单峰骆驼。 (众大笑)

生: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师: (与学生握手) 谢谢你, 只有你夸奖我!要不然, 我真的会感到很自卑。

【分析】

拿自己的外貌来说事, 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勇气, 更何况是近乎难看的外貌。看来, 只要对学生的学习有利, 薛老师不怕暴露自己外貌上的先天不足。这样导入新课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更巧妙的是, 外貌的评论实际上与课文的学习联系很紧。《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 骆驼虽然外表不美, 但在沙漠中, 那些不美的地方恰恰是很有用的, 是应该感到自豪的。从这个新课导入也可以看出教者有很强的资源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教者把自己的外貌作为资源, 充分利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从学生的心理变化导入

【案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新课导入)

师:有人说了这样一个观点,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并且说这个观点也是一个真理。你相信吗?

生: (纷纷答) 相信!

师:没人有疑问吗?

生: (纷纷摇头) 没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别人已经证明过了的。

生:因为课文中已经有结论了。

师:真的没人有疑问啦?

生:没有! (众笑)

师: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你们一个问号都没有, 真理怎么这么快就诞生了呢? (众大笑) 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没有经过质疑的真理不一定就是真理, 而可能是———

生:歪理。 (众大笑)

生:谬论。

师:对啊!所以, 你要敢于怀疑这个观点。有疑问吗?

生:“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生:真理一定要在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能诞生吗?

生:是不是所有的真理都是在一百个问号之后诞生的呢?

师: (高兴地) 你们这么想, 这么问, 就迈出了发现真理的第一步!打开课文, 作者在提出这个观点之后是怎么解释的呢?

【分析】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经历了从无疑到有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别之处就在于, 借助于课题, 学生的心理发生了变化。学生开始没有疑问, 因为“课文中已有结论”。教师借助于课题, 引导学生思考“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学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未来社会需要这种精神, 创造精神离不开批判性思维, 正像薛老师指出的, “敢于怀疑别人的观点, 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是发现真理必不可缺的精神!”这个教学环节, 还使学生对课题表达的意思有了初步的直观体验。

篇9:《鸟语》一课教学片段赏析

[关键词]鸟语 文本 解读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9-072

《鸟语》一课语言生动、内容较散,人文的东西过于强烈,教什么、怎么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笔者与同组教师共同研读、设计、试教,确立了第一板块: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情境;第二板块通过鸟语教对话;第三板块拓展想象“我”与鸟的不同动作、神态、心理。

一、公冶长的故事究竟怎么教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了公冶长与燕子对话的故事,有老师为了体现高效(一课时教完)而弃之不教。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犹如引子一般,使“我”对鸟语产生了浓浓的兴趣。但是,既然是引子就要教得轻巧,不能花时太多又要奏效。

片段一:

引读:“是呀,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爱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师:说起鸟语,有个好听的故事,想听吗?(老师把第二自然段改编成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

生:我也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人。

师:你和文中的“我”想一块去了,请读一读!

引读:“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能跟鸟儿谈谈心、聊聊天,结为好友,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也是很快意的。”

赛课时,面对尚未充分预习课文的学生,笔者认为应遵循文章的脉络教学。以讲故事的方式处理公冶长的故事至少有三个作用:一是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二是铺设了情感的基调;三是文末的排比句蕴含着对鸟的喜爱,学生可以得到启发。

二、重在教鸟语还是对话过程

第四、五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讲述的是“我”与布谷鸟交谈的场景。这里有个问题:重点是教鸟语,还是落脚到怎样谈心,怎样交朋友?其实,仔细读文就会发现,“鸟语”本身只是个寄托点,主要应体会作者是如何写人物对话的。

片段二:

师:(播放布谷鸟的叫声)布谷鸟是怎么叫的?明明是“布谷布谷”,怎么在作者眼里就变成“种田织布”“勤劳刻苦”?

生1:“布谷布谷”和“种田织布”“勤劳刻苦”读起来很像。“谷”“布”“苦”都押韵了。

师:老师也想和布谷鸟对话,谁来当布谷鸟?(生答略)我们和“布谷鸟”尽情交流,一问一答交谈着,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2:很自由,很开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师:这种感觉就叫“无拘无束”。“我”和布谷鸟对话时就是这样的心情,能再想象一下他们对话时的动作、神态,并加一加提示语吗?(交流)

上述教学,引领学生与布谷鸟对话,感受押韵的作用,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师生进一步对话,进而以加提示语的方式建构场景,关注到了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变化,怎么说、怎么对话被强化了。

三、怎么拓展

在经历了与布谷鸟、喜鹊的对话后,笔者概括了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想象“我”与其他鸟交谈的情景。那么要拓展什么呢?只是单纯想象练说“鸟语”,还是练习用语言表达对话的过程?答案是后者。

片段三:

引读:“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师:这样的句子叫排比句。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生1:句子的前半部分写的是鸟儿的特点,后半部分写鸟儿给人的启发。

师:能不能把前半部分的这些词语都去掉?

生2:不能。去掉就不能体现出鸟儿的特点,所得到的启示也就没有针对性了。

师:除了燕子、大雁、苍鹰,我们还可以从哪些鸟儿身上获得精神的启示呢?

生3:从催人奋进的布谷鸟那里,我认识到勤奋的可贵;从给人希望的喜鹊那里,我学到了信心的重要;从通宵达旦工作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忠于职守;从保卫树林的啄木鸟那里,我学到了助人为乐。

鸟语离学生较远,从鸟身上得到启示也很抽象,因为教师全情投入,开展了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对话有了质量。

篇10:英语美文赏析课感悟

大三上学期我幸运的选上了“英语美文赏析”这一极具英语趣味特色的选修课。还记得在上第一节课时,老师就跟我们念了一篇以往同学上这门课所写的感悟。感悟中写道:通过上这门课,我的英语口语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语法能力也大有提高,让我爱上了英语。并且老师有提到另一位同学因为上了这门课而转成了英语专业,并深深地喜欢上英语,最后在英语学术上也大有建树。当时,一听我还挺惊讶的,我从来没有听过因为上了一个选修课而转专业甚至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规划,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但随着每次的课程,我渐渐体会到了那位同学所写的感悟和他们为何要做出的改变。

每一次的课堂中,老师都会在PPT中播放出一篇名人的著作或是文章的中英文,让我们反复推敲其中的语言趣味,以及中文与英文的区别,并逐渐琢磨其中英文的语法结构。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讲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漫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么优美的中国式散文,怎么翻译成英文呢?这是以中文语言的特点写的呀,那些修辞手法就更不容易译成英文呢!我抱着满脑的疑问听着老师的英文翻译。“As far as eye could see, the pool with its winding margin was trim leaves ,which rose high out the water like the flared skirts of dancing girls.”听着老师缓慢地朗诵,英文版的《荷塘月色》浮现在我的眼中,原来英文也可以这么美。我蓦然对英语产生了另一翻认识。以前的我认为英语就是要记无数的单词,读百遍的短语,看枯燥的语法,它只是一种外国的语言罢了。而通过这次的英语美文赏析我清楚地认识到,英语除了一个个单词、一串串短语外,它还是一种优美的文字、语言,也是讲究押韵的,那些单一的单词短语组织在一起也会构成华丽的句子、文章。那些看似枯燥的语法,也退去离开干枯的外表,散发出优美地内在,使我深刻认识到语法是任何一种语言的骨架精髓所在,我要好好学习语法,它是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缺少的,是必不可少的。

赏析讲解完文章之后,老师会点几名同学朗诵这篇文章。有些同学读的很优美,但有些同学却吞吞吐吐的,许多单词都读错或者不会。但老师没有生气反而一遍遍重复地教我们朗读着,并教我们朗读文章的技巧,让我们懂得哪里该停顿,哪里该降调等,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口语能力,使我们每位同学说英语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通过学习英语美文赏析,提高了我朗诵英语诗歌的能力,口语能力有所增强,在朗读解析美文时,也让我获得了许多语法知识,同时纠正了许多我未发现的语法错误。在我读文章时,也增强了自己的英语词汇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提升了自己的英语综合素质,如果能一直坚持英语美文的朗读,还能使自己的英语语感能力有所提高。

篇11:从一堂电影赏析课说起

-----浅谈英语教学的多重功能

近几年,随着英语教学的发展,随着高职的不断扩招,随着大学新生入学英语水平的不断下降,面向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智能化手机的大量使用正在与课堂争夺学生,学生缺乏互动式交流学习的动力。那么在大学公共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供启发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学习语言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参与度,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阶段过渡到实际交流。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互动机会,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英语学习环境?将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途径与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授课手段。尽管在课堂上,教师实行的是全英文教学,但学生们听的是单纯的语音材料或教师的陈述、讲解,说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讨论或与之相关的有限制性的话题。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教学内容和形式又比较单一,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二、电影赏析课的教学途径

电影是以形象为主,将人、景、物、声、光、色相结合的艺术体,在其百余年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英文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通过电影可以使学生直接了解到国外当今以及历史上的语言的发展,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的社会状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全面真实的情况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场面感染着英语学习者,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电影赏析课在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同时展示文字、图表、声音、动画音像和其他信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电影赏析课兼具多种功能

(一)、语言功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英文电影以视、听、说为媒介,充满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是西方英美国家文化生活的最直接体现。同时,电影中呈现的具有文化特征的真实场景常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教学效果绝对不是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进行讨论或对话可以媲美的。例如,在看了好莱坞电影中人们打招呼时说的最多的“Hi”或“Hello”之后,学生心中不免打了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不是他们最初学的“How do you do”?相信他们一定有兴趣去了解这和美国人民的日常用语习惯和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平等、自由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借助电影这一形式,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与愿汁原味的英语成为朋友,促使学生练就地道的口语。

(二)、文化功能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文化的

了解。英文电影以视、听、说为媒介,充满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是西方英美国家文化生活的最直接体现。同时,电影中呈现的具有文化特征的真实场景常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教学效果绝对不是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进行讨论或对话可以媲美的。例如,在看了好莱坞电影中人们打招呼时说的最多的“Hi”或“Hello”之后,学生心中不免打了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不是他们最初学的“How do you do”?相信他们一定有兴趣去了解这和美国人民的日常用语习惯和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平等、自由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

(三)、道德功能

课程目标:

1.2.让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用英语表达个人的观点和评论的习惯。3.借助电影这一形象,生动的形式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英美文化。课程特色:

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意义,健康,政治导向好。影片人物的语言地道,非常贴近生活,影片长短适中,内容广泛并适合分解。学生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能够很好的了解背景知识(影片的创作背景,故事梗概,获奖情况,演员简介和影片类型等)。学生有侧重的进行欣赏,并就所观看的片段给出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通过分析难懂的句子,总结段落大意,就各自印象深刻的片段和最喜爱的剧中人发表评论并阐述理由等环节可以大大的提高英语水平,为形成英美文化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文名著电影赏析》选修课总结

龙泉一中 聂荣 通过这学期的选修课教学,让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教学理念:针对目前高中课改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展开针对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学生情况总结

班上共有67个学生,他们都是对英语名著电影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其中部分学生只是喜欢电影但对英语不太感兴趣。

二、上课内容形式概括和总结

对于每节课的英文影视作品我都要进行精心的选择,以确保大多数学生都感兴趣。每节课我们都会重点鉴赏一名作者的成功经典作品,在欣赏作品片段的同时,了解作品的创作背

景,作品的故事内容。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宽了英文的知识面,而且还能学到很多英语的有用表达。由于电影和文学的诸多相似性,使得大量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这也促进了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电影可以使学生直接了解到国外当今以及历史上的语言的发展,历史、文化、建筑等多方面的社会状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全面真实的情况提供一个直观的场景,拉近国与国之间的距离,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电影艺术的声情并茂,情景交融的场面感染着英语学习者,实践证明,这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学习形式。在英美文学欣赏课的教学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更自然而友好的人机界面技术,利用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提供文字、图表、声音、动画音像和其他信息。比如,在教学中,我制作了作者的照片,介绍作者生平的动画片,还配上声音等,这就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提高了教学效果。新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效果,但永远不可能替代教师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正确处理和运用现代化手段,使之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

三、学生学习成果总结

通过这学期的学习,很多学生不仅对经典的英语名著电影,著名的作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心得体会经验总结

欣赏类课程的开设关键在教师。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关键仍然在教师。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但不能削弱,而且应该进一步加强。这就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首先,应该利用各类师范类院校的资源优势,分期分批对教师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工作。培训应该系统化、制度化,为中学教师开设欣赏类课程创造条件。其次,应该积极制作有关欣赏类课程开设必需的教学软件,提供课程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第三要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制作欣赏类课程所必需的教学材料,也为促进个性化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四,英语欣赏类课程的开设要建立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上,应防止开设课程的盲目性,对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以及学习英语并无兴趣的学生不应一概要求选修。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选修课的设计必须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既要有新内容、新发展,又不能超出学生可接受的实际水平。不能把选修课开设成应试的复习课或必修课的补习课,也不能简单照搬大学层面的选修课。因此,要针对一部分英语基础较好且对英语学习有较浓厚兴趣的学生的需要,适当选修欣赏类课程才能达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英语欣赏类课程的开设是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它是世界英语学习的发展方向,也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开好欣赏类课程必将会加快我国英语教学的改革步伐,真正实现通过英语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目的。

浅谈英文电影赏析课中的西方文化教学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各民族独特的文化背景知识都蕴含在自己的语言之中。对于广大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文化背景的了解,所以英语教学应该将语言教学与文化认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英文电影是对西方国家

文化生活的生动再现,因此作为大学英语辅助课程之一的英文电影赏析课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了解西方文化知识、跨越文化障碍、培养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关键词:英文电影;英文电影赏析;西方文化

电影是以形象为主,将人、景、物、声、光、色相结合的艺术体,在其百余年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有力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和生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英文电影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但人们对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应用多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或练习听力等方面,而影片所反映出来的文化现象,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差异往往被人们所忽视。美国语言学家Sapir(1921)曾提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另一位美国语言学家Kramsch(1993)则认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不仅代表文化、体现文化,而且语言是文化的象征。因此,英文电影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应只局限于教授语言知识的层面,还应包括介绍西方文化知识和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事实上,大量的实践证明,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辅助课程之一,不仅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跨越文化障碍、提高文化修养以及对电影的鉴赏能力。

一、传统大学英语教学途径与效果

长期以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采用的是以语言教学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授课手段。尽管在课堂上,教师实行的是全英文教学,但学生们听的是单纯的语音材料或教师的陈述、讲解,说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讨论或与之相关的有限制性的话题。即使教师偶尔会播放一些经典英文电影片段,也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或提高听力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过于刻板,忽视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教学内容和形式又比较单一,学生的听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久而久之,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产生焦虑情绪。

二、英文电影运用于文化教学的可行性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学设备不断更新,电脑、幻灯片、投影仪等已广泛用于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普及使大学教学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模式,也使大学英语教学突破了教学场地和设施的限制。

其次,一直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教学为主,文化教育为辅。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使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从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英文电影是对西方国家文化生活的生动再现,影片中的人物对白、行为、风俗等无一不是真实生活中的精华。英文电影集声、光、形于一体,内容翔实,节奏紧凑,语境真实生动,这使得学生们在欣赏原声电影的同时能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深刻认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跨越文化障碍、牢记语言知识。

三、英文电影运用于文化教学的优势

相对于以语言知识讲授为主,文化教育为辅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集多种信息资源于一身的英文电影赏析课无疑能更全面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一)提供直观真实的语境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也在学习一种文化,英语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对英语文化的了解。英文电影以视、听、说为媒介,充满了大量鲜活的语言,是西方英美国家文化生活的最直接体现。同时,电影中呈现的具有文化特征的真实场景常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教学效果绝对不是学生在传统课堂上进行讨论或对话可以媲美的。例如,在看了好莱坞电影中人们打招呼时说的最多的“Hi”或“Hello”之后,学生心中不免打了大大的问号,为什么不是他们最初学的“How do you do”?相信他们一定有兴趣去了解这和美国人民的日常用语习惯和他们心中根深蒂固的平等、自由的观念是密不可分的。(二)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学习为主,文化教育比较少。在反复的机械记忆中,学生难免会因为枯燥、单调的学习而产生压力。加上外部环境的生活压力、升学压力、求职压力等,学生感到不堪重负。英文电影综合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其美妙动人的音乐、丰富多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情节为学习者创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极大地缓解学生因繁重的学习所产生的压力。大量事实证明,英文电影赏析课不仅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单纯的语言学习又比较枯燥,久而久之,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英文电影作为一种视频材料,画面真实,内容生动,语言丰富且贴近生活,能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同时获得感官上的享受。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四)帮助学生牢记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当中,靠听觉记忆的占15%,靠视觉记忆的占25%。但若同时使用这两种手段,学生能记忆的知识可达到65%!电影融合了文本、字幕、声音、音乐、图像等各种素材,把视、听、说糅合到了一起,可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同时能充分地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去接受信息,使其全方位地感受语言信号的刺激,从而很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大量实践证明,学生从电影当中获得的知识,往往比从书籍上获得的既深刻又牢固。

四、通过英文电影赏析课进行西方文化教学

在英文电影赏析课上,广大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引导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认识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一)人物对白

在英文电影的人物对白中有很多富含文化信息的谚语、俚语等,对于学生理解语言、提高口语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经典爱情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有这样两段对白: 1.Rose:Paris?You took it around for poor……well,a per-SOn of limited greens……

Jack:A poor guy,you call say 2.Jack:Let me try t0 get this out.You,you’re amazing,I’m not an idiot,I know h

ow the world works,I’ve got ten bucksinmy pocket,I have nothing to offer you,andI knowthat,But(原作者:邵琳娜 刘寅齐)I’m too involved now,You jump,I jump,remember? 其中“greens”“bucks”都是美国人生活中常说的表示“钞票、现金、美元”的俚语,而学生们在书本上了解的最多的则是“dollar”“change”和“money”。生活中一些人们熟知的事物在俚语中也常常会有多种说法,这在电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阿甘正传》中,阿甘在描述自己的好友珍妮时曾说:“Jenney and I ate like peas and carrots”在美国,豌豆和胡萝卜总是被做菜的厨师一起放在主菜上作点缀,因此被人们用来比喻两个人关系好。这就有点像汉语的“焦不离孟,孟不离焦”,都是用来描述朋友关系亲密。(二)人物行为

电影中的人物的行为同样也能反映出西方文化。例如在美国人看来,人生来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观念已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思想、生活中去。大量的英文电影中,父母与儿女直呼其名,勾肩搭背,嬉戏玩乐,完全是好朋友的模样,根本没有东方文化中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等级界限。《老友记》中,钱德的母亲在一次脱口秀中甚至语出惊人,说儿子的第一个安全套是她买的。《刮痧》中许大同打自己的儿子以示对外国老板的尊重,却没人领情。如果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对于独立平等的注重之后,就不难理解东西方在子女教育上的巨大差异了。(三)风俗礼仪

英文电影中时常穿插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风俗、礼仪等。例如在《阿甘正传》中,有一幕珍妮和伙伴在街头唱歌,路人给了钱的镜头。其实在西方的大城市中,有很多的街头艺术家或音乐家,他们与中国大城市中随处可见的乞讨者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人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在街头卖唱或卖艺与其说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如说是他们的一种创作方式。这一点在很多英文电影当中都能看到。而通过观看《公主日记》,人们则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许多西方传统礼仪。(四)历史事件

历史是文化的关键所在,所以具有一定历史背景的英文电影因其含有文化信息的特点往往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例如反映13世纪末、14世纪初苏格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勇敢的心》和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南方**的社会现实的《乱世佳人》。而有些电影本身就是历史事件的真实或浪漫再现,比如《刺杀肯尼迪》《珍珠港》等。而其中涉及历史事件最多的影片就是《阿甘正传》。这部奥斯卡获奖电影汇集了60~80年代美国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历史事件,包括性解放、黑人民权斗争、越战、肯尼迪被刺、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等。如果想要理解影片的主题思想,就一定要了解这些历史事件和牵涉的人物。(五)社会价值观

社会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是文化教学中较深层次的内容。例如美国文化强调自由、平等、诚实、守信。《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诚实、守信、勇敢等美德的化身,他反映了美国人敢于追求梦想、实现个人价值的精神。这个深受美国人认同和喜爱的形象的塑造正是该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而水门事件中因窃听丑闻下台的尼可松总统正是因为一开始就掩盖真相,并欺骗他的顾问、公众、国会甚至自己的家庭而导致众叛亲

离,不得不中途下台。在《老友记》中,朋友之间的坦诚相待、直言不讳也充分反映了他们的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五、结语

上一篇:以项目为载体 加快园区经济建设下一篇:迷彩服般的脸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