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2024-04-10

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通用15篇)

篇1: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诗词大全

子规

作者:吴融朝代:唐体裁:七律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篇2: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秋闻子规

作者:吴融朝代:唐体裁:七绝 年年春恨化冤魂,血染枝红压叠繁。

篇3: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一、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杜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如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西卷) 的诗词鉴赏题是陈与义的《送人归京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 (1) 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2) 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子规”意象的含义是: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门外子规鸟叫个不停,日落时分在山村中幽梦不断。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吴融《子规》:“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该句意为:傍晚杜鹃的凄切之声,使湘江上尚未归家的游子更加忧愁悲伤,更加归心似箭。

再如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二、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三、表现环境之凄凉

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就是借“杜鹃啼血”来渲染江州的荒凉,表达自己被贬江州的哀怨之情。而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则是借愁鸟子规的哀啼来烘托山的高峻奇险,渲染环境的阴森恐怖,从而达到强调蜀道难的目的。再如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从正面实写词人羁旅郴州客馆不胜其悲的现实生活。一个“馆”字,已暗示羁旅之愁。说“孤馆”则进一步点明客舍的寂寞和客子的孤单。而这座“孤馆”又紧紧封闭于春寒之中,置身其间的词人其心情之凄苦就可想而知了。此时此刻,又传来杜鹃的阵阵悲鸣,就更增加了环境的凄凉和词人无穷的愁绪。此情此境,当然只能以“可堪”道之了。

四、比喻忠贞之情

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的那首《金陵驿》了。写这首诗时,南宋政权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欠。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经过金陵,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尤其是诗中的那句“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不知感动和激励了多少代的仁人志士。在诗人看来,尽管当时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那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本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誓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五、表达送别、怀人之意

白居易《江上送客》:“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杜鹃声声鸣啭,哀怨、凄凉,似哭;娥皇、女英二妃千里寻夫,泪洒斑斑湘竹,如血。鹃声似水,斑竹成泪,送别的凄苦表达得淋漓尽致。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句,写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 (杜鹃鸟) 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渲染并烘托了暮春的特定节令和环境,也象征着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六、寄寓征人未归之意

杨万里《杜鹃花》:“泣露啼红作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恐是征人滴泪成。”

暮春时节,杜鹃花开,杜鹃声起,声声不歇,啼血不止。满眼满耳尽是思人之事。诗人从对方切入,杜鹃泣血不停,征人滴泪不止,表达对征人的无限思念。

韦应物《子规啼》:“高林滴露夏夜清,南山子规啼一声。邻家孀妇抱儿泣,我独展转何时明。”

在夏夜,“南山子规啼一声”格外凄清而悠远,细节之一是,征人未回,孀儿抱泣;细节之二是,诗人不归,辗转反侧。杜鹃夜啼,既引人之思,似乎又是诗人自身的投影与写照。

从以上几点可见,或有冤屈、或是哀怨、或客居异地,或是伤春,或是谪居,都因为杜鹃啼至血流还不止,都寄托了诗人的伤感和哀怨,因而强化了杜鹃的悲情感人的意象。所以中国几千年一代代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清人张潮在《幽梦影》里写道:“物之能感化者,在天莫若月,在乐莫若琴,在动物莫若鹃,在植物莫若柳。”杜鹃是一个感化人心、骚人独钟的鸟类意象,更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艺术形象,鹃声凄凄,晨鸣暮吟,表达了诗人丰富的心灵世界,表现了古典诗词丰富多彩的审美意韵。

参考文献

篇4:子规夜半犹啼血 不信东风唤不回

出精品,出畅销书,尤其是做几本精品畅销书,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奋斗目标。一本书能成为精品畅销书的关键环节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策划选题、组稿(即找到最适合写作本书的作者)、编辑加工、装帧设计。近年来,我一直想策划出版一本有关毛泽东同志的图书,但如果没有新的角度,不另辟蹊径,就难以吸引读者。从哪里着手呢?

今年5月份,我同孔祥涛闲谈时,他说他们正在编写一本有关领袖家风的书,初稿已经写成,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毛泽东的家庭,在很长时间里,曾是一个谜。战争年代,被笼罩在战火硝烟之中,新中国成立后又隐迹于红墙深院之内。人们在关注毛泽东的同时,也深切地关注着他的家庭,渴望了解他的家庭生活。如果说,30年前,人们关注毛泽东的家庭,是出于对领袖的崇拜和好奇,那么,今天人们更多是希望从这位令人尊敬的前辈和他的家庭身上,寻找人生的启示和参照。因此,我认为,这本书会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祥涛是历史学博士,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文笔很好,很适合写这种书。我表示,只要观点新颖,史实精确,出版社可以出版。我们很快就本书的内容完善、如何插图达成了一致意见。其中插图一事为重中之重。人们常说现在是“读图时代”,一本书的插图直接关系着它的成败。毛泽东同志留存下来的照片很多,不少照片都为大家所熟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量照片,不但为人们熟知,随便使用还会存在版权问题。我们商定,除了新中国成立前的照片使用一部分外,书中多数照片由我们自己拍摄。我们精心拍摄了大量毛泽东旧居、故乡和曾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的照片,祥涛又请朋友分赴湖南、湖北、上海、江西、陕西等地,拍摄了大量照片。前后拍摄的照片共有三百多张。经过认真挑选,我们选用了133张,约占全书图片(共210幅)的三分之二。事实证明,这些照片,大大提高了本书的品位,既引人入胜,又深化了主题。

祥涛把书稿送来后,我浏览了一遍,文笔流畅细腻,史实准确;视觉独特,别具一格;图文并茂,相得益彰。作者将毛泽东人生各阶段的家庭、家人和家事融会贯通,放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中,以一条红线贯穿,再现毛泽东家庭在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和20世纪时代浪潮共同熏染下所具有的斑斓底色和革命领袖家庭独特的韵味和风采,系统性、深度和高度在同类书籍中很少见。作者力避炒冷饭、神秘化或庸俗化,以既严肃认真又贴近人性、贴近生活、贴近当代人的方式,深入挖掘和适当运用大量细节,生动再现、诠释不同历史阶段的毛泽东家风,既充分展现其与千百万普通中国家庭一样美好的情感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又突出体现革命领袖处理家国关系的不平凡一面。使人在娓娓道来之中情感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对一些敏感问题,也做到了到位而没有越位。

由于本书涉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需要中央文献研究室审读,专题报批能否尽快出来结果便直接影响到出书时间。让我们万分高兴的是,新闻出版总署和中央文献研究室给了我们全力支持,一个月内就审读完毕,并下了同意我们安排出版的批文。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同志赞扬我们工作踏实,说他们经过认真审读,只发现了几个用法不当的标点符号。这是客气话,实际上改动了12处包括标点、语法、史实方面的错误。

与此同时,中国书籍出版社的总编辑李晓晔同志也加班加点,仔细审读了全部清样,进一步提高了它的编校质量。

装帧设计作为最后一个环节,我们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对于封面与用纸,我们反复斟酌。封面设计公司在我们的建议下,先后设计出了十多个封面。至于用纸,我们选择了黄胶纸,这样显得大方、庄重。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我们终于在8月底前把书出来了。书出版后,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首印的10000册在几天内便被征订一空。

篇5: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子规

作者:杜甫朝代:唐体裁:五律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篇6: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子规

作者:李中朝代:唐体裁:七绝 暮春滴血一声声,花落年年不忍听。

篇7: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子规

作者:顾况朝代:唐体裁:七绝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篇8: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摘要 日本明治时代著名诗人正冈子规一生所作汉诗多达两千首。尔后,他亲自挑选、出版汉诗集《汉诗稿》。纵观子规的汉诗,不乏有取材于中国古典,进行再创作的诗篇。本文通过对正冈子规汉诗的考察,从汉诗中的中国典故·成语、中国诗人、庄子思想三个方面解读正冈子规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受容。

关键词:正冈子规 《汉诗稿》 中国古典文学 受容

正冈子规(1867-1902)是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俳句诗人、和歌歌人。虽说长期活跃于俳句和歌界,但其汉诗修养亦不可忽视。自十二岁起开始创作汉诗,一生有两千首汉诗遗存于世。他亲自从中挑选,整理編撰了自己的汉诗集《汉诗稿》,在近代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陈生保《森欧外的汉诗》(上)中提到,夏目漱石的汉诗共二百一十四首,同时期的森欧外有二百零七首。相比较之,正冈子规的汉诗数量竟是两人的十倍之多。然而,学术界对正冈子规的汉诗研究却不像对夏目漱石与森欧外那样,遍地开花。本文拟从讲谈社版《子规全集》第八卷收录的《汉诗稿》中考察其汉诗,通过对其中所出现的中国典故·成语、中国诗人、庄子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分析,解读正冈子规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受容。

一 正冈子规汉诗中的中国典故·成语

正冈子规《汉诗稿》包含的中国典故·成语故事枚不胜举。例如,发表于1881年的《孟母断机》和《见学校女生有感》中分别出现了“教育最思三变迁/家家必见段机人”等诗句。便是借用了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这一典故。此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孟母姓仉氏……三迁为教……因以刀断机,以及《三字经》“昔孟母、択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为使年少的孟子潜心学问,三次搬迁/自断机杼,最终成就了孟子的千年盛名。作为强调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学问重要性的孟母三迁,在正冈子规的两首汉诗中亦体现了他对孟母严谨治学的赞扬。19世纪末的日本,随着战争休止,社会渐渐稳定。国民开始逐步迈入学习知识的时代。诗人偶遇女学生们,有感而发。希望她们长大后,会成为像孟母那样治学严谨的母亲。因为只有一心一意的努力才能提高自我,做出一番成就。另外,他还在《游寄席》一诗中,借用“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对比突出日本民间曲艺人精湛的话术和场内热闹场景。“不绝如丝口便々/三寸舌头世情穿/半言只句皆觧/楼上如震人暄然/当年若使褒姒聴/一笑何用百狼烟。”曲艺人仅凭一张嘴便能演绎世间万事,人生百态。引得看客连连称赞,笑声不断。如果当年褒姒若看过这等演艺,便无需再点燃烽火了吧。同时,《病中作》(1889年)引用“窗雪囊蛍”等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病犹乐的积极心态。“未成窗雪囊萤业/且作蓬头垢面人/镜影自惊吟骨痩/笑言白鹤是前身。”窗雪囊萤出自唐代李翰的《蒙求》“孙康映雪、车胤聚蛍”,记载了晋代孙康、车胤二人曾经借雪的光亮和萤火虫的光芒,寒窗苦读,潜心学问的故事。

事实上,1895年正冈子规作为随军记者参加了中日战争。但因肺病恶化,在归途中咯血。此后一直到死去的7年里,他深受结核病痛的折磨。而在《病中作》发表的1889年,病情恶化,大量咯血。病榻上的子规,静静地听着窗外的虫鸣,仿佛忘记了病痛。有书相伴,远离尘世的日子,让人无比欢喜。虽想要效仿古人,治学于勤。无奈自己缠绵病榻,干脆就蓬头垢面。即使镜中的自己骨瘦如柴,但亦可笑称自己的前世是只代表长寿与平安的白鹤。寥寥几句,作者当时的心态便跃然纸上。虽然饱受病痛折磨,却鲜少有伤感灰暗的色彩,充满生机。同年,因肺结核病咯血,取义杜鹃啼血,改号子规。

其实,早在12岁时,正冈子规就写下了自己第一篇五言绝句的汉诗习作《闻子规》。“一声孤月下/啼血不堪闻/半夜空欹枕/古乡万里云”。承句与杜鹃啼血重叠,与结句故乡的松山遥相呼应。句末的“闻·云”亦严格遵守了七言绝句的平仄规律。由此可见,少年时的正冈子规,汉文造诣如此之高,令人惊叹。“啼血”取义杜鹃啼血,表达无限伤感和哀怨之情,却出现在了十二岁少年的诗篇里。然而十年后,同是取义于杜鹃啼血,但作者的心境却早已是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此外,出现在正冈子规汉诗中的中国典故还有很多,比如四面楚歌、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由于篇幅原因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二 正冈子规汉诗中的中国诗人

正冈子规在随笔《书目十种》中介绍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其中,在汉诗方面,列举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1895年春,正冈子规在阅读了《杜工部集》之后,连作《秋兴八首》《石壕史》《新婚别》等三十首汉诗,后均被收录在《竹乃里歌》。他还模仿杜甫的《三吏三别》,创作长篇汉诗《三寒》——《寒园》《寒芦》《寒厨》。除此之外,正冈子规还对王维、苏轼、陆游、韩愈等诗人的作品抱有极大兴趣,其中最为推崇苏东坡。不仅在《赖山阳诗抄后》留有“山阳是神国的苏东坡”,还在摘抄手札《杂记》第三号,抄录了《东坡诗句拔萃》和《陆放翁诗句拔萃》。正刚子规对这些诗人的作品不仅限于阅读和仿作,更将自己的心境同中国诗人的性格和命运交织在一起,抒发自己的情感。在此,列举三首有关中国著名诗人的汉诗,试解读诗人的内在情感。

《武陵桃源》(1884年):“鸡犬数间屋/衣裳似外人/桃花别天地/不识晋邪秦”,描述了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广阔、美丽、无拘无束,甚至让人遗忘世间尘世的时间。《醉李白》(1885年)“满斟芙蓉殿上筵/笑挥醉笔坐君前/数行浇出磊块气/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潇洒自如,才华横溢的形象跃然纸上。全诗不仅直接用中国诗人李白做题目,末尾结句更是直接引用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疑是银河落九天”。由此可见,正冈子规对李白不一样的情怀。

《感怀》(1886年):“老大飘零志未成/江湖何处寄残/辽东落日烽烟絶/台北浮云杀気横/忧国少陵空病/多情杜牧尚谈兵/枕戈死难将军在/樽俎谁能开泰平”。《感怀》一诗中,出现了两位中国诗人——杜少陵(杜甫)和杜牧。由于二者生存年代和人生经历不同,虽都有忧国忧民之作但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风沉郁顿挫,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杜牧则生活在社会政治相对稳定的晚唐时代,因此诗风虽豪迈俊爽,却又充满绮思柔情。因此子规才会用“忧国少陵”“多情杜牧”来形容这两位诗人。

以上三首汉诗,生动地展现了四位诗人的个性形象。过着隐居田园生活,悠然自得的陶渊明、才气满满却不屈服于权力的潇洒李白、身染沉疴却依旧忧国忧民的杜甫、豪放又多情的杜牧,四位诗人的个性形象跃然而出,无比鲜活。正冈子规将这四位诗人的个性同自己的情思巧妙地糅合在一起,钩织了一篇篇汉诗佳作。正冈子规的汉诗透露着他不服输的强烈自尊心,又显现出疾病缠身无法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无可奈何。

三 正冈子规汉詩中的庄子

庄子的思想主要是自然、无为,主张远离甚嚣尘上的世俗世界,畅游在无为世界的海洋。其中代表作之一的《庄周梦蝶》以短小精悍的篇幅描述了一个深奥的哲学命题。庄周梦到自己化为蝴蝶,徜徉天空。梦醒,惊觉到底是庄周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里变成了庄周。庄子通过《庄周梦蝶》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庄周梦蝶》也因此成为了庄子诗化哲学的代表。正冈子规在明治十七年前后,离开家乡开到东京。来到东京后,接触到《庄子》并表现出对庄子思想的兴趣。《汉诗稿》中与庄子有关的汉诗分别是《庄子梦蝶图》(1882年)、《题小说后似著者某》(1888年)、《偶成》(1889年)、《送夏目漱石之伊予》(1896年)四首。其中前三首均是引用庄周化蝶的典故。相关诗句依次如下:“化蝶梦魂贪喜乐/庄周毕竟是多情”。“彩笔生花真可羡/虚心化蝶亦徒为”。“为周为蝶梦中梦/作佛作仙人外人”。从内容来看,第三首汉诗的基调显然于其他两首不同。庄子提倡自然无为,庄周梦蝶亦在强调世界的虚无缥缈。但在《庄子梦蝶图》中,庄子却是一位多情贪喜乐的人。由此可推测,这时的正冈子规只是单纯借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的是欢快愉悦的心境。同样,《题小说后似著者某》中亦是生气勃勃,抒发积极入世的心情。然而,《偶成》却散发出对世事的悲伤和无奈,想要摆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态。1889年,正冈子规健康状况恶化,深受肺结核折磨的他甚至无法继续文学创作。生理的疼痛加之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使他从立身处世的儒家思想逐渐向无为隐遁的道家思想转变。《送夏目漱石之伊予》一诗中“去矣三千里/送君生暮寒”则是引用《庄子·逍遥游》中“鹏之徙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的词句。但此句中完全没有《逍遥游》中大鹏扶摇而上,展翅高飞,自由翱翔天地间的寓意,只是单纯的表示友人相隔遥远,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心情。1895年正月,夏目漱石从伊予的松山会东京省亲结束,返回松山时,正冈子规将此诗赠与他送别。诗文朴实简单,却流露出对朋友点点滴滴的关心,溢于言表。

通过以上考察,可以看出中国古典文学对正冈子规的影响颇为深远。他博览汉文典籍,至少熟读《四书五经》和《二十四史》。关于这一点,渡部胜己曾在《子规全集》第八卷中指出,有正冈子规亲笔的《左传》等课堂笔记。而且,也曾出席过八大家和近思录的授课、讨论过四书的内容。正冈子规阅读过大量的儒家经典,喜欢引用正统的教训型典故。例如,孟母三迁、孟母断机、囊萤映雪等,激励人潜心学问的名人名言。大体是因为这样的中国典故较为符合当时明治社会重视教育,出世意识强烈的社会氛围。另外,虽说子规少年起就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却在后期逐渐转向道家的无为。但是就数量上看,取材于儒家著作的汉诗还是占有较大比重。加之,与庄子思想有关的汉诗几乎都集中在被病痛折磨,卧床不起的人生后期。怀才不遇和疾病缠身使得他无法完成儒家立身处世的理想抱负,渐渐转向无为自然的道家思想。这一变化,也使正冈子规踏上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宿命般的轨迹。此外,正冈子规不仅喜爱《三国志》、《史记》类的历史书籍,更是对李白、杜甫、王维等诗人抱有极大的热情。他向自己崇拜的中国诗人学习,尽量避开政治性、思想性的内容。因此,受到白居易、王维等的文艺观的影响,正冈子规的汉诗呈现出重视抒情的特征。

以上,是对正冈子规汉诗中中国古典文学受容的考察。他一生好学,涉猎广泛。大量的汉文书籍培育他极高的汉诗素养,留下了许多名诗佳作。同时他的汉诗素养亦对其俳句和歌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正冈子规俳句和歌中的汉文因素的考察,将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 正冈忠三郎、司马辽太郎、大冈升平:《子规全集》,讲谈社,1976年版。

[2] 加藤常贤、水上静夫:《中国故事成语词典》,角川书店,1982年版。

[3] 《新译汉文大系》,明治书院,1973年版。

[4]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2001年版。

篇9: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闻子规

作者:李山甫朝代:唐体裁:五律 冤禽名杜宇,此事更难知。昔帝一时恨,后人千古悲。

篇10: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闻子规

作者:杜荀鹤朝代:唐体裁:七绝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

篇11: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夜闻子规,夜闻子规王建,夜闻子规的意思,夜闻子规赏析 -诗词大全

夜闻子规

作者:王建朝代:唐体裁:五绝 子规啼不歇,到晓口应穿。况是不眠夜,声声在耳边。

篇12: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杏山馆听子规,杏山馆听子规窦常,杏山馆听子规的意思,杏山馆听子规赏析 -诗词大全

杏山馆听子规

作者:窦常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篇13:子规翻译及赏析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译文翻译

杜鹃放弃了繁华的故园山川,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

在异乡鸣叫,鲜血染红了山上花丛,可春天来到,老花园依然草木茂盛。

雨后凉风,它藏在绿树丛中声声哀啼,夜幕初开,它迎着欲曙的天空肃然鸣叫。

天色渐晚,它在湘江边凄凉鸣叫,使归家的船只行人悲愁之至。

注释解释

子规:杜鹃鸟。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国:故国。

委:舍弃,丢弃。

他山:别处的山,这里指异乡。

苑:古代养禽兽植林木的地方,花园。

草似烟:形容草木依然茂盛。烟: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小颗粒。

雨暗:下雨时天色昏暗。

离:分开。

长:通“常”,持续,经常。

吊:悬挂。

欲:想要。

湘江:长江支流,在今湖南省。

日暮: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凄切:凄凉悲切。

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创作背景

作者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此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

诗文赏析

旧时有蜀国国王化身杜鹃悲啼的传说。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此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

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也不可能有什么结果。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草似烟”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第二联中,“他山”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不同的地方,持续的鸣叫,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著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不能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

篇14:子规,子规吴融,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朝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篇15:思念的诗句——《子规》

不论南北与东西,

但是春山有子规。

啼到日边啼未了,

何尝劝得二人归。

《子规》作者简介

上一篇:2022年运动会活动策划方案下一篇:千淘万漉虽辛苦 一波三折有收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