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赏析

2024-04-09

作文赏析(通用9篇)

篇1:作文赏析

为了让金小同学们养成良好习惯,我校在开学初便举行了“百日毅力风暴”活动!

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远大的理想,渴望有朝一日梦想成真,而毅力风暴则是实现理想的桥梁、是驶往成才的渡船、是攀上成功的阶梯。本学期,毅力风暴已经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

自从学校发了毅力风暴行动手册的那天开始,我就下定决心要把毅力风暴坚持到底,可是,好景不长,我只坚持了60多天,那天我们出去吃饭,回来的时候都9点多了,那天就偷懒没有进行毅力风暴活动。从那天以后,我觉得不做也没有什么损失,况且期间妈妈因为一些事情也不给我拍照片了,以后几天里我就偷懒了,只是偶尔做一次毅力风暴的相关项目。

没过几天,那天上午,老师在课堂上突击检查毅力风暴行动手册,并让坚持每天毅力风暴活动的同学们举手,我看到了许多同学都举手了,我心里涌起了一丝愧意和不甘心,并暗自下定决心,我必须把毅力风暴坚持下去!

晚上回家,我把课堂上发生的事情和我心里的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鼓励我说:“以前因为个别原因我们没有坚持下去,吧但是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克服一切困难坚持下去,努力养成好习惯。”

现在我还在坚持毅力风暴的每一件事情,从好的习惯中我发现并理解了“忍耐虽然痛苦,果实却最香甜、”“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含义。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的道理吧!在成长的道路上,让我们努力坚持,做更好的自己吧,加油!

篇2:作文赏析

蔡淇乐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从来不会半途而废。他在书法上下的功夫比我们班所有人都深。从三年级开始练书法,到今天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三年来,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从不耽搁,每周都会去练。

其实,他在练习的时候也遇到过许多困难和瓶颈,内心痛苦时,他也曾想过放弃,可最终还是打消了这种念头,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了现在,他说,当自己突破某个阶段的局限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说。

正因为长期的刻苦练习,所以在班上他被称为“大书法家”。只要老师给他一张字模,他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出来,并且写的非常好,就像一台“印刷机”一样。他经常说,做事情要心甘情愿,认定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这样才会有收获。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书法班里,来的最早,走的最晚,那个人一定是蔡淇乐。暑假里,他还获得了一次全国性的软笔字金奖。

蔡淇乐有毅力不仅表现在练习书法上,日常学习中也是这样。他读书的时候,那种投入劲是让很多同学非常钦佩的,他常说“今日事今日毕,勿将今事待明日”,有一次他在读书,大家喊他出去玩,他摇摇头:“我一定要在今天之内把这本书读完。”很多课外书就是他在这种韧劲中读完的,所以,每次我们写作文,大家抓耳挠腮,只有蔡淇乐如鱼得水,写得毫不吃力,这就是他长期坚持读书的结果。

今年秋季运动会,蔡淇乐参加了跳绳项目。为了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他坚持每天晚上练习跳绳一小时,本来他的跳绳成绩不太好,可是一星期苦练下来,有了很大的长进。正式比赛时,他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篇3:作文赏析

题目:你是我的太阳

要求:1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600字左右。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导引】

河南的中考作文是一篇命题作文, 写好本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析题目。作文题目:你是我的太阳。其中的“你”可以指人, 也可以指事物。“太阳”在文中既可实指, 也可虚指, 我们分析“太阳”的特征——珍贵、纯净、明亮、多彩、温暖、导向、不停地散发光与热, 可象征自由、圣洁、纯粹、光明、希望 (乐观、自信) 、多彩的生活、爱、理想、奉献等美好的事物, 从而表达赞颂之情。

二、巧妙立意。“你是我的太阳”考生可以这样去写:我是一名差生, 我把自己封锁在自我的小世界里, 心里一片阴暗。初三下学期, 来了一位年轻的女老师, 注意到坐在角落里神情阴郁的我, 她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差生就放弃我, 多次找我谈话, 打开了我的心结。她温柔的笑拂去了我心头的阴云, 她暖人心扉的话语点亮了我……从此, 我的世界不再黑暗, 我的人生将掀开新篇章。老师是我的太阳。也可以这样思考:为父母的唠叨而厌烦, 为父母的关心而烦躁。看到父母给我写的成长册, 回忆与父母之间的点点滴滴……走进父母的内心深处, 去感受, 去领悟, 父母是我的太阳……

三、文体选择。如果你写成记叙文。要选择其中一个角度立意, 提取生活中最触动心灵的故事。如写母爱如温暖的阳光驱散我心底的阴霾, 可突出我的心理描写, 母亲的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 把我心理的变化过程与母亲的关怀写细腻, 并结合“太阳”的景物描写, 围绕话题, 展现母爱的伟大力量;也可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 先写对母亲严格要求的不理解, 甚至反感, 再写隔膜消除后的感动, 使文章叙述有波澜;亦可写几件事, 从不同方面, 突出母爱的伟大。如果你写成散文, 不能止于对“太阳”的热情赞颂, 要联系现实深化意蕴, 可运用对比, 突出主题。如描写讴歌阳光的纯净, 可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唯利是图进行对比, 表达对和谐简单的人际关系的向往。

【佳作赏析】

你是我的太阳

⊙河南一考生

你, 未出茅庐, 便知天下三分;你, 谈笑间, 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你是我的太阳, 永远不灭的太阳。

——题记

小时候, 在妈妈讲的故事中, 你是一个神话一般的男人。我想, 你一定可以帮我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那时, 你, 就在我的心里扎下了种子。

长大后, 才慢慢明白, 你是多么伟大: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 火烧赤壁曹操八十万大军。羽扇纶巾, 是多么潇洒的一个人。

试想, 有谁能在官场中, 保持着自己当初的理想, 有谁能在乱世中, 保持对自己当初的信念, 有谁能在一夫多妻制的封建社会中, 与中下之姿的妻子举案齐眉?

没错, 我是很崇拜你。

崇拜你在未出茅庐知天下三分的沉着;崇拜你在火烧博望坡时的冷静;崇拜你在江东舌战群儒中的不凡气度;崇拜你在火烧赤壁时的沉稳;崇拜你在白帝城托孤时的坚忍;崇拜你在《出师表》中的坚定信念;崇拜你六出祁山的执着;崇拜你在劝诫刘禅时的苦心;崇拜你七擒孟获时的大气;崇拜你在街亭失手、挥泪斩马谡时的强忍悲伤;崇拜你在五丈原仙逝时的万古凄凉。

也许有人会说你的功绩被罗贯中给美化了, 也有人会说你根本没有这么多战功。但“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是你说的, 句句苦心的《出师表》是你写的, 死后留给后人子孙八百株桑树, 也是你说的。单单这些事情也能说明你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放去这些战功, 你仍然是一个可以被称之为神的人。

没错, 你就是我的太阳, 永远在我心间发出闪亮的光芒, 照耀着我, 让我有前进的动力。

你不仅是我的太阳, 也是我的偶像, 时刻激励着我。

是你, 给我的人生一个梦, 给了我梦的一个方向。给了我人生的一个梦, 一条路, 一个方向, 一个坚持不懈走下去的动力。

你, 是我的太阳!

【简评】

本文作者从听故事中了解了诸葛亮, 长大后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了解了其人格魅力, 作者由浅入深, 对诸葛亮人格精神进行刻画, 层层深入, 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赞美。文章叙述线索清晰, 首尾呼应深化文章的主题。同时作者以历史人物作为写作中心, 选材深厚, 作者文化素养高, 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考场作文。

你是我的太阳

⊙河南一考生

你用太阳的光辉笼罩着我迷茫的心灵, 给予我无限温暖。

——题记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念着你的恩情, 我总想起这两句诗。你对我点点滴滴的爱一直积聚在我的心里, 从来没有遗忘过。

春风细雨

你的出现, 使我的眼里充满希望, 使我的世界温暖如春。

在我蹒跚学步时, 是你用你宽广的手臂在我的身后形成了一个“保护罩”, 保护着我幼小的身躯。在我笑的时候, 你似乎比我笑得更开心, 比我还要高兴。那时, 你的喜怒哀乐似乎是随我的喜怒哀乐而变化的。

你的爱如春风化雨, 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 呵护着我稚嫩的脚步。

那时, 你是我的太阳!

默默守望

豆蔻年华的季节到来了, 我不再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步入初中, 我便增添了些许烦恼。

周末回家时, 你对我的变化洞若观火。整个白天, 你一直默默看护着我, 用你温暖的眼神驱散我心头的阴霾。天黑了, 夏夜的萤火虫照亮了寂静的夜空。你在我睡熟的时候, 轻轻地推开门, 慢慢地走向我的床边, 为我掖好蹬开的被角。你用小心翼翼的动作为我抚去花季的忧伤。

你的默默守望给了我最大的希望——当我浪费时日时, 幡然悔悟, 感动由之而生。

你的默默守望给了我莫大的安慰——当我抱怨劳累时, 蓦然回首, 总有你的身影。

现在, 你仍是我的太阳!

前途有你

未来的日子里, 我知道你定会一直守候着我的, 等我长大。当我哭泣时, 是你第一个给我安慰和呵护。当我喜悦时, 是你第一个给我加油和鼓励!

前途有你, 我一定不负你的期望。因为你曾告诉我人定胜天。

未来, 你还是我的太阳!

“花开花落花满天, 情来情去情随缘”是我们父女之间缘分的写照;“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对你无私忘我的赞扬。

你永远都是我的太阳!你的爱不含一丝杂质, 你的爱让我不断温习, 你的爱让我感恩一切!

你永远都是我的太阳!只此一个, 独一无二!

【简评】

篇4:作文赏析

一、写作课文赏析作文的意义

(一)促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写课文赏析性的文章就体现了这条原则。上课之初,老师学生集中考虑的是如何疏通字句,熟悉内容,把书读“懂”。这个要求是必要的,但应该说是不够的。陶渊明提倡“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课文的疑点、难点,佳处、妙处,应当加以欣赏分析,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读写能力。写课文赏析作文,要求学生发掘课文重点、难点,品尝课文佳处、妙处,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一般性读“懂”上,而力争把书读“活”,达到心领神会。课文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风格等写作技巧烂熟于心,在写作其他作文时就能应用自如了。同时,写课文赏析作文也就促进了读,并且能真正把课文读“懂”,从而使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

(二)解决无米之炊

中学生作文有一个无米下炊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广泛阅读,积累资料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写作课文赏析作文应当说也是变“无米”为“有米”的办法之一。课文赏析作文,赏析对象就是课文,基本材料来自课文,而我们的课文大多是传统名篇或应时佳作,是探之不尽、采之不绝的“富矿”,小到绝句小令,大到长篇节选,春兰秋菊,各尽其妙,可供赏析的东西是很多的。学生不会感到无话可说,通过赏析课文,还可以深入领会课文作者们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本领,有助于学生自己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收集资料、积累素材,从而获得更多的写作材料,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无米为炊的苦恼。

(三)符合学生心理

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能做到以作文为乐,那么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指日可待的。这就要求作文训练要切合教学特点,符合学生心理。中学生一般喜欢阅读词藻瑰丽的文章,写作时也千方百计想增加点文采。这应当说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据说人们写文章有一个由文返朴、从华到实的过程。写作课文赏析作文,由于赏析的对象是文美情真的名篇,写作面对的是诗情、画意、哲理,所以笔墨所及多半是清词丽句,或摘抄、或转述、或概写、或赞美、或评论,洋洋洒洒。学生写着顺手,看着满意,满纸文采斐然,这类作文写作是比较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

(四)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高中阶段以写议论文为主。写记叙文,侧重在训练形象思维能力,写议论文则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能力,它们中间有一个衔接过渡的问题。写课文赏析作文,可以为此搭桥铺路。无论是赏析形象性很强的诗歌、小说,还是赏析一般的杂文、政论,都要提炼赏析要点,安排赏析层次,进行分析综合。实际上,这类课文赏析作文就是一种别具一格的议论文,经常写作这类文字,能够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枯燥无味的、外加的,它是在轻松愉快的课文赏析过程中自然而成的。

(五)开拓知识领域

为了写好课文赏析作文,学生必须广泛涉猎知识,多方吸取营养。首先他们需认真听课,还要仔细研究课文,特别是课文后的思考练习,看对课文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何提示,以期找到赏析点或突破口。其次,学生一定会对古典诗词赏析、优秀散文赏析、电台、电视台的文学欣赏节目及各种报刊上的文艺鉴赏文章产生强烈的兴趣。因为他们希望从中找到范本或受到启迪,这样就大大扩展了课外阅读范围,学生求知的触角不拘限在几篇课文内,而是伸向了广阔无比的知识海洋。

(六)有助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空洞说教理论报告,它应该既使人感到情感的愉快,又使人得到理性的满足。写作课文赏析作文,学生的想象活动极为活跃。课文中的具体形象在学生的意识中栩栩如生,真正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艺术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经常写课文赏析作文,就会受到课文里面的好人、善事、真情、美景的感染。有时还会写着写着不能自已,衷心喜悦乃至灵魂陶醉,情操因之得到陶冶,心灵为之更加沌洁。不能说陶情淑性主要靠写课文赏析作文,但写课文赏析文章无疑是有助于美感教育的。同时,赏析就是要鉴别、要品评。这对于辨别美丑、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从而去追求美、创造美,也是不无裨益的。

二、写作课文赏析作文的思路

写课文赏析作文,应当由易到难。先可从诗词歌赋一类形象性强、笔墨技巧集中的课文赏析开始,再逐步过渡到赏析其他文章,甚至杂文、政论、科技说明文,可以先只赏析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把这一点赏深赏透,以达到窥斑见豹,再逐步过渡到大综合。对全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进行全面赏析。写作课文赏析作文,应当先定格后独创。教师要提供一些较好的范文,确定基本格式,怎样引入,怎样总提,怎样分析,怎样收束,都要有规矩绳缰。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写课文赏析作文,教师还可适当地给学生补充一些文论常识与文论资料,比如说古人、今人文论名句,像“文似看山不喜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之类,学生把最深为喜爱的抄在本子里,嵌入作文中,会增色不少。写课文赏析作文可安排在课内,也可安排在课外。随着知识的丰富、技巧的完善,学生赏析的笔触还可以从课文扩展到其他诸如小说、戏剧、电影之类的艺术作品,向报社投稿,为刊物撰文,使作文产生社会性效益。

(张金泽 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 221421)

篇5:精选高考作文赏析

漫画中,第一个孩子先因考100分得到一个吻的奖赏,后因考98分得到一个耳光的责罚;第二个孩子先因考55分被赐一个掌印,后因考61分被赏一个吻。看罢漫画,不禁深思,仅因一时分数升降便或奖或罚,实在失之偏颇。其实,孩子就像正在成长的树,他取得的成绩就像一片片的叶子,实在不必因孩子之树上长出一片好看的叶子而欣喜若狂,更不必因长出一片不太好看的叶子而全盘否定甚至大打出手,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孩子的成长中,不只有学习,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诗和远方”。但在唯分数论的大语境下,孩子被要求拼命追求分数的提升,不能有丝毫退步,甚至被苛求次次满分。这和饲养速成鸡有何区别呢?让鸡不会生病,只在激素、饲料的作用下疯长速成,这是违背规律的。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幸福,更需要经受困难挫折,他在学习过程中要懂得付出汗水,也要懂得不是每一次努力之后都能立刻进步,懂得进步未必能立刻体现在成绩上,懂得成绩起伏本就是正常现象,只有持续努力,不断积蓄力量,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从而开出人生之花,结出人生之果。父母作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怎能如此随意地唯分数而无视对孩子全面的评判?孩子似树,成绩如叶,家长勿因一叶而障目。

与此相似,在中国,拥有升学压力的中小学学校,很多时候也会因成绩这一叶而障目。比如在评价教师上较为片面,常只看教师所带班某学期某学段末尾的考试成绩来评判一个教师,往往看不到教师平时的努力付出与血泪辛酸,更难以理解绝大多数挣扎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之苦。同样的,教师的教学不只有分数,还应该有理解与赏识,还应该有“诗和远方”。教师似树,成绩如叶,学校勿因一叶而障目。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再如,过分注重GDP数值的成绩单,而忽视国民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道德素养的丰富等更重要的问题。这些都是因为太看重利益成绩单而导致的容易一叶障目的结果。成绩、利益如叶,切勿因一叶而障目。

当然,人不免受局限为外物蒙蔽,任何事物也都需要有一定的量化的衡量标准,但不能光看到数值而看不到全面与整体,而可以有更全面多元的评价标准与评判方式,方能更好地避免一叶障目。

高考作文赏析::勿以好恶论断之

人有七情,自有喜好与厌恶之情,然而,当这种好恶之情掺入对真理的认识时,又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也许腊梅讨厌冬风的肆虐与无忌,却依然在寒冬中吐露芬芳;也许鱼儿讨厌巨浪的汹涌与狰狞,却依然与巨浪为伴,成全生命的真讳;也许落叶对这个天地无比依恋,然而,当秋风吹来时,它毅然地飘落,告别那个美好的世界,成全来年萌发的草芽……

勿以好恶论断之,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这是一种何等的明智选择!

当一个人可以将对事物的判断游离于感情的亲疏之外,那他必是明哲之人了!

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

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为天之骄子。

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臣,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感情的亲疏可以蒙蔽你的双眼,让你看不清事物的真面目,阻碍你对真理的认识,成为你求知路上的绊脚石。

勿以好恶论断之,楚王不听信郑袖之辞而疏远屈原,自不会为秦国所吞并。

勿以好恶论断之,李存勖不宠幸伶人,重用伶官,不谈国事,自不会因1人之乱而七庙隳,为天下苍生所笑。

勿以好恶论断之,诸葛亮不听信马谡的信誓旦且,自不会痛失街亭,1败千里,死不螟目。

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对真理的探求是独立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能掺杂上感情,“做学问就是做学问”,陈景润的话也许揭示了这个真理。

自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必苛求,不过,不可不求。

勿以好恶论断之,也许你会发现,狗尾草也会开出美丽的花。

高考作文赏析::诚信与善良

父亲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他10岁丧父13岁丧母,14岁独自从老家宁乡动身,一路打零工,历时近一年来到湘北。先是帮人看牛,后作区乡通信员,再到公安派出所当干警,最后调供销社工作。

老人又是一个命硬的人。1976年患颈部恶性肿瘤,死里逃生。1978年因血吸虫病引发肝硬化腹水,奇迹般康复。1986年从家里新房子的二楼摔下,至脊椎骶骨骨折。74岁,患带状疱疹等病,以为阎王有请,但最终化险为夷。现身体状况不错,经常骑着一辆除了铃子(没铃)全身都响的旧单车在城里穿行,买菜或者购些日用品、药品等;在家则承担他与母亲老两口的炊事工作。

家父不善言辞,但他的三句话,我没齿难忘。

第一句话,“必须分清公家与私人!”这话说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那时,我经常到父亲单位上去玩。父亲是多年的商店经理,几乎每天打烊后,都要带领大家一起点数钱币及粮票、布票、油票、糖票、火柴票等有价证券。我总担心钱和有价证券会出问题,谁弄(在我们小镇,“弄”有乘人不备非法谋取的意思)一张到腰包岂不拐了?我好多次都想提醒父亲。有一天与父亲一起回家,我终于把问题提了出来。不想我话一出口,从来性情温和的父亲脸上突变、雷霆大发,全然不顾是在小镇的大街上,“只有你有那样的坏思想!弄钱弄票是犯罪!你要好好地改造自己的思想,以后参加工作必须分清公家与私人,

不然以后会成为国家的罪人!”当时不到16岁的我被骂得措手不及、乌龟不眨眼睛,然后是泪眼婆娑。幸亏是在街上,父亲才没动手教育。父亲这么教育我和兄弟姊妹,也是这么做的。父亲工作期间多与钱物打交道,从未出过差错。

第二句话,“老实人不会吃亏的。”1984年起,父亲改任基建仓库保管员。1986年我们家做房子,没占单位半点便宜;借用仓库十多根杉木支撑模板,工程结束及时归还。在将杉木从二楼撤下准备运还仓库时,父亲从楼上摔下。记得有个亲戚从仓库买几包水泥,想多拿几包回去,被父亲严词拒绝。单位上一些人认为我们家建房肯定占了公家的大便宜。仓库就父亲一个人管理,要作弊确实不难。但在父亲因伤病提出提前退休、对仓库进行盘底交接后,一切_大白。仓库账目清楚,实物齐全,升溢16万多元。16万元的升溢,这在当时的一个基层供销社可是天文数字。后来供销社主任亲自上门慰问父亲,说差点冤枉了一个好同志。父亲笑道,“我建房借了一大半。我宁可欠账,也不能拿公家的一包水泥、一根钢筋。一个是图个心安,二个是为崽女带过好头。”主任走后,我小心地问父亲,“您一生清白、老实。您说说,做老实人好吗,划得来吗?”父亲望着已是高中语文老师的儿子,语态出奇的平和,“做老实人好啊,划得来啊!我一个外地人,独自到异乡生活,能够扎下根来,在一次又一次的_、经济整顿中能不受挨跘(本地方言,意为打击、伤害),靠的就是老实。你想,我管基建仓库,要弄些建筑材料并不难。但是那太危险了,小则受处分、

被开除,大则坐牢。何苦啊!亏点账,慢慢还,我不行还有你们兄弟姊妹嘛。老实人不会吃亏的!我几次大难,你贺伯伯都预言说,‘像老聂这样的老实人、大好人,死不了!’这次从楼上摔下,刚好落在沙子上,稍微偏一点必死无疑。你贺伯伯听说我受了重伤,来看望我,不是当着你们_的面说,‘那么几娘母不要急,老聂绝对不会死!’你贺伯伯跟我同事多年,关系很好,对我十分了解。他为什么一次次坚信我不会早死?是因为他坚信‘老实人不会吃亏的!’”

第三句话,“把我的骨灰洒到洞庭湖或长江喂鱼!”看到城郊大大小小的山丘和农村的一些良田里,墓碑林立,父亲很是反感:“死人为什么要跟活人争地?这么争来争去最后我们的后人种什么,吃什么?”他要跟_或者温总理写信,建议中央重视殡葬改革,在所有党员和养老金享受者中强制推行火葬,而且不留骨灰、不建墓地。老人非常赞赏一些佛教群众的做法,死后把骨灰洒到江湖与水族众生结缘。他强调他死后,“把骨灰洒到洞庭湖或长江喂鱼!”

父亲的话,让我读懂了他平凡而多舛的一生,更让我有了人生的标杆。

第一句话时时警醒着我,公私分明,清白一生;第二句话时时鼓舞着我,脚踏实地,老实一生;第三句话则时时鞭策着我,无私无我,豁达一生!

篇6:小学作文赏析送别

送别

开学了,我要去县城念书。爸妈多少有些放心不

下,毕竟我从未独居在外。走之前,妈妈给我准备了行李,爸爸千叮万嘱要我在学校好好学习,一切自重。

篇7:母鸡作文赏析

那天,一群乳毛未干的小鸡出壳了,小鸡共有十二只,毛茸茸的,可惹人爱了,当上妈妈的黑母鸡,更是高兴得格格直叫,每天都看见小鸡们在黑母鸡的带领下嬉戏,觅食于墙角边,院子里,每天都可以看见小鸡们,在它的翅膀下钻出钻入,在母鸡的抚养下,小鸡一天天长大了,可他们母亲,却一天天消瘦了,记得它没有抱窝时,身体胖胖的,身上的羽毛乌黑发亮,可是现在,身上的羽毛却稀稀疏疏的.,抱起母鸡掂掂,分量也轻了许多,显然,它是累极了。

小鸡的食量渐渐地打了起来。每当喂食时,黑母鸡总是先让小鸡吃个饱,自己却在旁边,吃一些被小鸡扒散的小米粒,我怕黑母鸡这样下去,会被饿坏,有一天,我抓了一把米,放在他面前,想让他吃个饱,可是,出乎我的意料。它却不吃,嘴里发出咯咯的声音,这下,把我急坏了,因为分散在四周的小鸡,听到母亲的声音,都争先恐后的跑来,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我一边骂母鸡,一边挥手赶小鸡,没想到,母鸡反而赶来啄我的手,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我无可奈何的退到一边,这些小家伙,看到蠕动的蚯蚓,都探头探脑,叽叽的叫着,却不敢上前吃,只见黑母鸡啄起一条蚯蚓,又放下去,又啄起一条,又放下……。这样反复好几次,好像在说,孩子们,这东西可好吃呢!你们快来吃吧!小鸡们这才一拥而上,一下子把蚯蚓吃了个精光。

篇8:作文赏析

像往年一样, 高考试卷一出炉, 作文题便成为人们评议的焦点。笔者发现, 较之往年, 人们对2013年各地高考作文题评论的言辞尤为尖锐, 其中不乏偏激之词, 由此引发笔者对高考作文设题的再思考。笔者参加了2013年江西高考作文试评和阅卷工作, 想结合江西高考作文考题, 侧重谈一谈有关一道高考好作文题的标准的看法, 以求教于方家。先看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 按要求作文。

一段时间以来, “中学生有三怕, 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 有些同学有这“三怕” (或其中“一怕”“二怕”) , 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 (含喜欢) 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

要求: (1)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 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4) 不少于700字。

这是一道具有时评特色的文题, 要求考生在材料给定的范围内“就事论事”, 命题意图主要在于引导考生善于发现并深入思考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问题。笔者认为, 从设计意图和测试效果来看, 一道好的高考作文题起码应该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合理的“开阖度”, 二是有较高的区分度, 三是有较强的导向性。2013年江西卷的设题基本上满足了这些条件———

一、有合理的“开阖度”

这里所说的“开阖度”, 主要指写作“开放性”与“限制性”的有机结合, 这是衡量一道作文题目设计是否成功的重要依据。开放性主要是解决考生可以“写什么”和可以“怎么写”的问题, 限制性则刚好相反, 要求考生不能“写什么”和不能“怎么写”。一道好的作文题, 应该在开放性和限制性之间寻找合理的平衡, 或者说, 要让两者之间形成合理的“交集”———其“交集”即为考生“做道场” (写作) 的“螺蛳壳” (空间) 。2013年江西作文题在这方面可谓是成功的, 首先体现在该题多方面和多角度的开放性上———

从写作内容上看, 可写“怕”, 也可写“不怕” (含“喜欢”, 后同———笔者注) ;可写“三怕”或其中的“一怕”“二怕”, 也可写“三不怕”或其中的“一不怕”“二不怕”;可写“体验”, 也可写“思考”, 还可两者结合起来写。从写作体裁来看, 可写记叙文, 也可写议论文。

若把上述写作条件进行“排列组合”, 可选择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式可谓是难以胜数的, 这无疑给考生的写作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和施展的空间。

当然, 该题目的限制性也不小, 而且就“依附”在开放性的写作要求上:

从立意上来说, 可以自由选择, 但只能限于“三怕”或“三不怕”, 而且不能抛开材料“空谈”;从内容上来说, 可选择写奥数、写英文、写周树人 (及其作品) , 但不能任意扩大概念的外延, 如不能把“奥数”等同于“数学”、把“周树人”放大到“语文”;从文体上来说, 虽然有选择, 但并非“文体不限”, 只能是二选其一———要么写像模像样的记叙文, 要么写中规中矩的论说文。

换言之, 考生构思必须围绕“奥数、英文、周树人”这三个关键词;行文必须紧扣“怕”或“不怕”这两个题眼;记叙文要具体地叙述和描写“怕”或“不怕”“奥数 (或其中的两者或三者) ”的体验过程, 议论文则必须揭示“怕”或“不怕”的逻辑关系或由此生发的意义。

综上所述, 在有效平衡写作过程中“开放性”与“限制性”关系的基础上, 2013年江西作文题为考生个性体验的描述与理性思考的表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有较高的区分度

与评估性考试不同, 高考作文以选拔性为主, 其目的并非要“考倒”学生, 而是要让所有考生的写作水平能够得到正常发挥。因此, 其在考试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方面则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区分度, 这是衡量试题科学性的重要指标, 也是高考作文选拔性功能能否正常显示的重要依据。笔者发现, 2013年江西卷作文题在这方面尤为成功,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优秀者脱颖而出。从笔者所评试卷和所了解的情况来看, 一些以形象思维见长的考生大多通过具体可感的事例来感染人, 一些以逻辑思维见长的考生则大多通过缜密的思维或新颖的见解来说服人。尤其是那些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强的考生, 一般都作难度较大的选择———或揭示“怕”奥数 (英文、周树人) 背后的原因;或由“怕”的现象生发联想, 质疑当今教育制度所带来的问题;有些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思维和表达水平, 获得高分。

二是让取巧者“原形毕露”。一直以来, 高考作文套押、宿构之作屡禁不止, 一些考生为备“不时之需”, 备考时背诵大量名人事例甚至整篇文章, 考场上一旦发现这些“内存”跟高考文题能沾上边, 便毫不犹豫地“套”上去。2013年也不例外, 不少空话、套话、甚至抄袭2007年江西高考作文“语文, 我心中的一泓清泉”范文的文章不时冲击着阅卷老师的视觉神经。而2013年江西作文题似乎就是专为此类作文“打造”的“照妖镜”, 任何套押、宿构之作在它面前几乎都难以“遁形”———这无疑给了那些热衷套押、宿构的考生当头一棒。

当然, 对于众多其他考生而言, 题目也适于让他们作难度适中或较小的选择, 之后统计的数据和分析也表明, 2013年的江西作文题真正做到了让不同层次的考生各显其能———可谓是“深者得其深, 浅者得其浅” (江西高考语文命题人于稳语) 。

总而言之, 合理的区分度就是, 让那些平时语文整体素养非常好的考生能够获得高分, 让多数考生能够正常发挥, 使那些平时学习投机取巧的学生在分数上付出惨重代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2013年江西作文题是值得肯定的。

三、有较强的导向性

高考作文套押、宿构之作之所以屡禁不止, 原因固然很多, 但跟我们的教学是绝对分不开的。一些教师平时只热衷于给学生传授文章写作的“万能公式”以及套押、宿构的“方术”。例如写议论文, 只是要求学生按照一种套路:开头提出观点;主体部分作三段安排, 每段各一个分论点, 每个分论点列举或古今或中外的名人事例论证;结尾归纳点题。本来, 作为议论文三段式, 这种模式未尝不可, 但致命的是教师只让学生注重文章“形”的架构, 而无心或无意引导学生对事物“质”的思考, 学生得此“秘传”, 写出的文章只会是连篇的空话、套话、假话或事例的堆砌, 根本没有自己的主张, 更没有自己的思想———只会写如此只具“外壳”, 没有“灵魂”的文章, 是当今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流行病”!

为扭转这种不正常的现象, 多年来, 江西高考命题专家采取的有力措施是, 通过精心命题及制定“配套措施” (如合理的评分细则) , 来对其“回归语文能力本位, 回归教材, 导向读书, 丰富人文积淀”的命题理念加以落实。2013年的作文命题和阅卷要求在这方面的体现也是一以贯之的, 且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从材料选择来看, “三怕”或“三不怕”的“校园流行语”贴近当今高中生的思想与生活实际, 容易引起考生共鸣, 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淡化考生对高考作文的神秘感与恐惧心理, 这无疑有利于他们在考场上正常展示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

从立意的导向来看, 题目要求考生或谈切身体验, 或“就事论事”, 即紧扣“事例”谈“事理” (而非空谈事理) , 这给了那些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生一展才能的机会, 更是有利于引导学生平时要多关注生活, 思考生活, 感悟生活———这正是当今语文教学最为欠缺的内容。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从测试效果来看, 那些有积累 (喜欢阅读, 有丰富的知识积淀) 、会思考 (有质疑精神,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善表述 (基础扎实, 有较强的表达能力) 的考生大都能获得应有的高分, 而套押、宿构之作则几乎无处“藏身”, 只能得到应有的“差评”。

因此可以说, 在人们对高考作文命题期望值愈来愈高, 而争议甚至非议则愈来愈多的背景下, 江西卷的这种命题思路, 对解决长期存在的写作“低效、无效乃至反效教学” (孙绍振语) 的老大难问题无疑开出了一剂良药, 因为在这样的命题面前, 那些投机取巧的招数极易败露。而作为教学者, 是否也该好好反思:自己有必要费尽心思去传授那些无用而有害的东西吗?

引导学生多读书广积累、善观察勤思考, 提醒我们的教师重视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和训练, 扎实推进学生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迁移、从语文知识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这是江西卷的作文命题思路及具体行动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优秀作文赏析】

别让奥数压垮孩子

江西考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奥数却是思维的杂技。当下, 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奥数班, 希望能够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殊不知,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接受这样一种“杂技”训练。如果硬是赶鸭子上架, 万一从高空中跌落而受到伤害的, 肯定是这些无奈而又可怜的孩子。

教育, 应该循序渐进。早在古代, 人们便懂得做事应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古人的话还犹言在耳, 《揠苗助长》的故事更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因为想要快速让庄稼生长, 农夫就人为地去拔高禾苗, 最终的结果就是庄稼全部死亡, 颗粒无收。同样的道理, 如果一个孩子还没具备学习奥数的思维能力, 便强迫他们去接受其能力范围之外的奥数教育, 就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对整个数学乃至所有学科失去兴趣, 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怕”。

庄稼是农夫的希望,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 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迫切愿望就“强行”加快孩子的生长脚步, 否则, 这和扼杀孩子有什么区别?

教育, 应该因材施教。孔子作为一名伟大的教育家, 极力主张因材施教, 他根据弟子的不同品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 每个人的个性不同, 兴趣也不一定相同, 作为家长, 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让他们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 千万不能因为看到奥数比赛上中国参赛选手的优异表现, 就“一窝蜂”地强迫自家孩子去学奥数。作为家长是否应该好好想一想, 盲目地把孩子送进奥数班的行为是不是理性的行为?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 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位置的过程———让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才是家长对孩子最大的帮助, 最真实的爱。

我们的孩子可以是舞蹈家, 为我们献上一支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巴西桑巴;我们的孩子可以是钢琴家, 为我们弹奏一曲优美动听的《欢乐颂》;我们的孩子可以是美术家, 为我们描绘出他们天真灿烂的笑脸———只要他们能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一路顺利前行, 我们就应该替他们感到欣慰。

别让奥数压垮孩子。强求孩子学奥数, 不仅不能成为推动他们发展的动力, 甚至可能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育!

【点评】作为老师, 是否曾为自己的学生在奥数竞赛中的“没出息”而“怒其不争”?作为家长, 是否曾为自己的孩子在奥数学习上的“不长进”而“哀己不幸”?是也罢, 非也罢, 看了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 是否也应该好好接受一次特殊的“教育”?是否应该好好想一想, 我们的教育, 是不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是不是“因材施教”的教育?

思维严密, 说理充分, 比喻贴切, 阅卷者面对如此佳作, 不给高分, 定然有愧!

我爱周树人

江西考生

中学生有“三怕”, 其中一“怕”, 便是周树人。然而对于鲁迅先生, 我却是喜欢的, 先生身上有一种莫名的魅力吸引着我, 令我敬佩不已!

先生为人, 我十分敬佩!

初识先生, 还是在初中课本中描写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里, 先生家庭富有, 而后家道衰落, 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言:“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 我以为在这路途中, 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早年的他留学于日本仙台, 他学习医术, 渴望用医术来救治像他父亲那样的病人, 然而在仙台的经历也改变了先生, 先生如是写道:凡是愚弱的国民, 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 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我们的第一要著, 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后, 先生弃医从文, 在文章中找寻到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先生三易其志, 深明大义, 身躯微弱, 却以天下为己任, 如此大智大勇之人, 我十分敬佩, 正如毛泽东所说,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先生行文, 我十分敬佩!

常常想起民国, 自由之风多出猛狷之士, 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 有风趣幽默、造诣深厚的钱钟书;而鲁迅先生作为前辈, 亦开一代文章之风。

犹记得孔乙己, 身世不幸, 自己却又“不争”;犹记得祥林嫂, 身世凄惨, 世人却毫无同情;犹记得阿Q, 常遭恶打却精神胜利———这些鲜活的人物像是那么真实地存在过, 观先生之作品, 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是那么发人深省。先生对国人性格弱点的剖析, 着实深刻, 着实令人难以忘却。先生的杂文亦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他的文章似利剑, 似匕首, 直插敌人心脏———反动派甚至被他描述成“叭儿落水狗”, 语言干脆利落而又常令人忍俊不禁。

先生的一生几乎都是以一位医生的身份出现的, 中国病人, 先生的望闻问切, 他在纸上书写着密密麻麻的小楷, 他要为中华开良方, 而先生, 的确做到了!

上个世纪的一天, 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全国来吊唁先生的人不计其数,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先生身上盖的大幅白绸上, 写着“民族魂”三个醒目的黑色大字。

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先生为人, 深明大义;先生行文, 果敢大胆。如此中华之侠士周树人, 怎能让人不爱?

【点评】阅完此文, 笔者敢言:作者是鲁迅的真“粉丝”!以下为证———其一, 引用鲁迅作品词句, 信手拈来;剖析鲁迅作品人物, 准确到位。其二, 无论是毛泽东的评论, 还是鲁迅对反动派的嘲讽, 抑或去世后身上所盖白绸及上面的三个黑色大字, 作者无不“如数家珍”。其三, 就连鲁迅的语言风格, 作者也深得个中“韵味”, 你看, “然而对于鲁迅先生, 我却是喜欢的”“着实深刻, 着实令人难以忘却”, 不就是活脱脱的周氏文风?其四, 也是最重要的, 是作者对鲁迅品性的把握:“先生的一生几乎都是以一位医生的身份出现的, ……他要为中华开良方, 而先生, 的确做到了!”真可谓入木三分!

作者对鲁迅的爱, 是真的爱!作者的文章, 是真的好文章!

在“怕”的背后

江西考生

“奥数、英文、周树人”, 不少中学生谈之色变。

我们因为奥数高深难寻的解题方法而畏惧, 因为英文和母语体系的截然不同而害怕, 因为周树人作品晦涩难懂的文字而恐惧———之所以产生这样一些心理, 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然而, 学校和当今教育体制也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怕”的背后, 有你我的懒惰。

学习, 往往是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 但如今的中学生早已被家庭、社会“圈养”成一个个“只知享乐、而不思考”的“沙发人”, 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极端娱乐化的节目不断销蚀着我们的好奇心和上进心———想想古时“闻鸡起舞”的士人, “凿壁偷光”的读书人, 他们抛却惰性, 勇于向书本中艰深难懂的知识发起挑战, 终将难以降伏的知识收入并消化于囊中。“奥数、英文、周树人”确有其难以接受之处, 但如果我们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 世上还有什么事干不成?

“怕”的背后, 有老师的失责。

“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一语点破老师的作用。著名英语教育专家俞敏洪在开创“新东方”时, 便坚持“新东方式教授方式”, 并规定, 所有新进教师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这是因为俞敏洪知道, 只有正确的教学之道, 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英语, 并学好英语。与此不同的是, 现如今一些老师只知道照本宣科, 不注重教学方法, 不懂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此以往, 学生在寻求知识的道路上迷失方向, 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而对难度较大的“奥数、英文、周树人”产生心理恐惧更是理所当然了。

“怕”的背后, 有教育体制的缺陷。

在德国, 青少年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更需要将文化知识不断运用到生产实际中, 也正因为此, 他们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知识, 也乐于应用知识。相反, 在我们国家, 教育体制制造出来的只是一部部眼睛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扫描仪”, 而非真正四肢健全、有想法、会思考的人类。因为学习方式的过度单一化, 以及应试教育体制引导的目标绝对化, 消磨了我们探索知识和世界的兴趣, 甚至让我们对当今的学习产生厌倦、恐惧的情绪。

其实, “奥数、英文、周树人”并不可怕, 真正可怕的是我们自身的懒惰、教师的失责和教育体制引导的不当!

【点评】面对一些学生患上的“奥数、英文、周树人”恐惧症, 作者通过一番“望闻问切”, 查找出了致病的原因:“学生的懒惰, 老师的失责, 教育体制的缺陷。”然后对症下药, 开出药方。

鉴于作者“出道”不深, 所开药量偏轻, 笔者再添加“猛药”一味:最可怕的是, 作为病人, 明知有病却讳疾忌医!

篇9:作文赏析

在今年“2009‘绿城之春全国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我们有幸聆听了年届七旬的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的一堂“续写童话”作文课。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听这样的课如沐春风一般,心情非常舒畅。下面我就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与各位同仁分享。

一、 感知童话特点

贾教师首先讲述1984年一位美国小学生所写的在沙滩上挖出的蛋最后孵出了美国总统里根的离奇故事,引出了童话的三个特点:1.生动的故事;2.鲜活的形象;3.做人的道理。以此引出本课的童话写作。

二、 引出写作材料

教师出示本次童话习作内容的主人公——松鼠,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课文说说松鼠的生活习性,听写下面散乱的句子(四位学生上台板写),共同讨论其逻辑顺序并加上序号,最后师生交流评价。

1. 小松鼠一家忙着采集松果。

2. 冬天快要到了,枯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下来。

3. 仓库里堆满了小松鼠最喜欢吃的核桃。

4. 小松鼠高兴地说:“哈哈,今年过冬,咱们不用愁啦!”

师:下面听写一段话,要求写得又快又好。我先念两遍,待我念完再写——(声情并茂地)一天早晨,小松鼠到仓库里去,想尝尝新鲜核桃的滋味。没想到,它发现仓库里的核桃一个也不见了!它连滚带爬地喊着:“不好了!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全被偷走了!”

师:如果让你接着写,你觉得核桃会是谁偷走的?

(学生交流,有的说是狐狸偷走的;有的说是别的松鼠偷走的,因为有的松鼠很懒惰,自己没有储备过冬的食物,没吃的了就去偷拿别人的,等等。)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一件真实的事情,时间是2007年的一天,地点就在北京景山公园里。公园里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他们为过冬准备了很多的核桃,可是有一天发现一个也不见了。是谁偷走了呢?一个星期以后,全国各大媒体和互联网上发了这么一条消息,说小松鼠过冬的核桃竟然是被游客偷走的。

三、 引导想象结局

师:松鼠准备过冬的核桃被人偷走的情况你们知道了,最后松鼠会怎样呢?

生1:我觉得松鼠会大反攻。

生2:我觉得松鼠会请我们班的大侦探王园去破案。

生3:我觉得他们会跑到遥远的地方再也不会来了。

生4:小松鼠会找到报社,让编辑把这事报道出去,让人们知道它们的难处。

四、 提出写作要求

教师提出写作要求:大胆想象,用400字左右把故事的发生、发展和最后的结果写出来,尽可能写得生动、有趣;题目自拟。

(学生约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写作)

五、 尝试修改习作

学生写好后,老师强调“文章不厌百回改”。为锻炼同学们的修改能力,老师在黑板出示了这样的句子:“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腿,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提示说,这是一个四年级学生写的句子,体现他们家庭互相关怀、敬老爱幼,但这句话里有多处错误。于是让一位学生朗读,教师通过即席插话的方式提醒学生发现错误所在。

生:我最喜欢的老鸭汤搬上来了(师:大动干戈),妈妈扯下两条腿(师:多恐怖啊,血淋淋的),一条放在我的碗里,另一条放在奶奶的碗里。(师:没大没小,没规矩)

经过教师的插话提示,学生作了如下修改。

我最喜欢喝的老鸭汤端上来了,妈妈扯下两条鸭腿,一条按在奶奶的碗里,另一条放在我的碗里。

师:改动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夏衍先生临终前说“请”医生而不是“叫”医生,一个字的改动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古人说“语不惊人死不休”。文章写好以后要反复诵读、反复思考、反复修改,这样才能把文章改到最好。

六、 师生共同评改

教师让全班学生都念读了自己拟的题目:《啊,居然是这样!》《为什么拿走我的粮食?》《贪婪》《核桃与官司》《松鼠总动员》《动物大反攻》《地下的核桃交易》《心灵的忏悔》《谁动了我的核桃》等,教师逐一点评,而后先后让三位学生念读了自己的习作。以下是一位女同学读自己写的《松鼠找核桃》的童话故事,教师即席穿插式地进行点评。

生:一天早上,小松鼠想到仓库里吃几颗核桃。然而,它来到仓库里一看,发现仓库里的核桃竟然一颗也不见了。

师:“竟然”这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生:因为松鼠觉得很突然,感到很吃惊。

师:说得好。把这句话再读一遍。(生读)

生:它连滚带爬地喊着:“不好了!不好了!仓库里的核桃全都不见了!”

师:大家听到了吗?“全都不见了”,她读时强调了一个“全”字,读得多好啊!很有灵气,听她读书就好像听广播里面的小演员在讲故事一样,好听!

生:松鼠爸爸和松鼠妈妈闻讯赶来。

师:“闻讯赶来”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听到消息马上赶过来”。

师:对了,这9个字就可以用“闻讯赶来”4个字代替,多简洁!你词汇量很丰富!

生:松鼠爸爸一看到空空如也的仓库——

师:“空空如也”这个词用得好啊!

生:气得捶胸顿足。

师:你做个“捶胸顿足”的样子给大家看看。(生演示)哟,表示非常气愤!这个孩子的词汇量真是太丰富了!

生:松鼠妈妈竟然晕倒在地。

师:“晕倒在地”这个词语用得好,因为过冬的粮食没了,可怎么过冬呀?想到这儿,怎么会不“晕倒在地”呢?

生:他们立刻报了警,还通知了左邻右舍。

师:“左邻右舍”——这个小朋友写文章洋洋洒洒,真好。

生:黑猫警长和邻居立马赶来了。

师:“立马”这个词她用得真新鲜。

生:松鼠爸爸对黑猫警长说:“今天早上我家宝贝发现仓库里的核桃被偷窃一空。”

师:为什么用“我家的宝贝”而不说“我家的小松鼠”?

生:这样表现出父母对孩子的爱。

师:说得好。“偷窃一空”没这个词,换一个词。

生:洗劫一空。

师:改得好。

生:请警长明察!

师:对!“明察”是仔细、认真地查清楚。这个词你用得很好。

生:周围的几只松鼠也叫道:“对呀对呀,我们家的核桃也被偷了。”警长立刻感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展开调查。

师:这里的“调查”应改成“勘察”。

生:从山羊的口中得知,核桃是被游客们偷走的。警长对天长叹——

师:“对天长叹”这个词用得太好了。

生:“唉哟,现在的世道真乱啊!那些人不仅偷人类的东西,还偷到动物世界里来了,成何体统!”

师:鼓掌,鼓掌!“成何体统”——你看他的书面语言多丰富啊!

生:一只公鸡在一旁叫:“喔喔喔,讨厌,人!喔喔喔,讨厌,人!”“山雀,你飞到城市中心去,看看是哪个兔崽子干的缺德事。”黑猫警长严肃地说。

师:“兔崽子”是骂人的话,做了这样的坏事就该骂,骂得好!

生:两天后山雀回来报告说,有好几户人家的核桃都被偷了。于是大家商量要把核桃要回来。许多松鼠来到偷核桃的人家里,把核桃一个不少地搬回了仓库。

师:你为什么用“搬”而不用“偷”?

生:因为这些核桃本来就是松鼠自己的。

师:说得好!这个“搬”字在这里用得准确极了。

生:第二天,人们发现偷来的核桃竟然不翼而飞,个个呆若木鸡,瞠目结舌。

师:“呆若木鸡”和“瞠目结舌”这两个词语哪个表示更严重些呢?

生:“呆若木鸡”比“瞠目结舌”更严重些。

师:所以这两个词语的位置要相互调换,把程度严重一些的放在后面。

生:当他们知道这一切是松鼠干的,一个个都羞红了脸。

师:用“羞红了脸”当然好,你的词汇量是很丰富的,再换个词语。

生:“惭愧不已”。

生:也许是良心发现,他们买了一大袋核桃,放在松鼠窝前,还附上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们再也不干这种缺德的事了,请原谅我们的无知吧。”

师:这个孩子很成熟啊!这里她为什么重复用“缺德的事”?因为前面用过,所以后面用“再也不干这种缺德的事”与前面照应,使得文章更加严谨。很好。

生:从此,人们和松鼠和睦相处。

师:文章戛然而止。鼓掌!这篇文章,上上等,满分!童话不是作家的专利,我们小朋友都可以写。我建议这位小朋友把你写的作文输到电脑发给我,贾老师设法帮你发表,我还会向大家介绍你这位南宁小朋友。我给你的评价就是:未来作家。

(全场响起掌声,送给学生,送给老师。贾老师最后送给念读作文的同学一颗核桃。该生表示自己不会吃掉这颗核桃,而要留作永久的纪念,以后一看到它就会想起今天的满分作文。)

【总评】

作文指导对许多教师而言都是一件比较犯难的事,写纪实性的记叙文如此,写想象性的童话作文更是如此。然而,这节课中,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指导学生作文切实有效,水到渠成;学生想象丰富,表达流畅,教学过程精彩纷呈。贾老师以下三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仿效:

一、 科学的指导方法

上一篇:六年级班班级介绍下一篇:朱自清散文《冬天》阅读训练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