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2024-05-25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

⑴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

⑵本课时主要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尤其重点阐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2.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通过学习第六课,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⑵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

3.设计思想:

⑴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从校园文化生活资源入手,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时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播放视频资料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通过学生朗诵或合唱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体验,从而在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

⑵学习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主动学习法、活动参与法等。

4.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②能力目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⑵过程与方法:

①围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时事,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

②学习方法主要为合作讨论法、主动学习法、活动参与法等。

③教学方法主要是设疑法、创设情境法、引导总结法等。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②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与核心内容

6.教学过程

篇2:《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邢文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把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2)识记、理解中华民族的内涵

(3)深刻的理解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树立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提高辩 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使是学生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 爱国主义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理性爱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难点: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

三、教学方式

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动漫、图片资料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合作探究法。围绕本课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探究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导入):2016年8月5日,第31届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在巴西里约开幕,相信很多同学都在家中观看了这场属于全世界人民的体育盛会,哪些比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回答

教师: 有些同学对中国奥运首金咱们济南姑娘张梦雪印象深刻。有些同学对洪荒少女傅园慧的表情包、羽毛球的林李大战、国乒男女队的全部包揽、飞人博尔特等印象深刻,但更多的是被女排的强势逆转感动的热泪盈眶。中国13亿多人口有近10亿人观看了女排决赛。“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中国女排连克劲敌,时隔12年再度折桂,凭的不是运气,而是一种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女排精神的力量!

(播放视频)

教师:中国女排四个字看似平凡普通,但在国人心中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可以说女排精神浸透了中国人丰富的民族情感和价值认同,中国女排就是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我们的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 学生回答(讲授新课)

一、中华民族之魂

1、含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

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3)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

教师过渡: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党中央的机关报,在我国报纸中有很高的权威性,35年《人民日报》记载了中国女排的成长。曾多次在头版刊登报道。1981年11月17日,世界杯夺冠后用整个头版庆祝中国女排的胜利,刊登《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1982年世锦赛女排再度夺冠。9月27日,头版又以大篇幅报道了这一喜讯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次奥运夺冠。头版头条《奋勇拼搏直落三局战胜美国队赢得“三连冠”》为女排庆祝

1985年和1986年,女排又蝉联世界杯和世锦赛冠军 1986年9月14日,头版报道中国女排连续第五次夺冠。

2004年雅典奥运会,时隔20年再夺奥运金牌。8月30日发表评论《把光荣写在共和国的旗帜上》并重提女排精神。

2014年10月14日,体育版报道了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亚军的消息,发表评论《为年轻女排点赞》,称赞她们“打出了老女排的精气神” 2016年里约奥运,第三次夺得奥运冠军。8月22日,头版《中国女排王者归来,超越金牌,不忘初心》。在头版评论《壮哉,女排精神!》

学生合作探究:

1、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女排精神?

①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产生、发展、发扬光大的? 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现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抗日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女排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教师过渡:我们常说多难兴邦,灾难为什么能够兴邦,不是因为灾难本身,而是在灾难中所涌现出来的民族精神的力量推动着我们。2015年8月12日,天津塘沽开发区一带发生爆炸事故,死伤人数非常多,生命在这一瞬间显得那么脆弱和无力,但我们也看到了一场灾难下所绽放的中国精神,让我们通过一首歌曲来致敬那些再也没有回来的消防官兵们!

播放歌曲《那些再也没有回来的弟兄》

学生谈观后感

教师总结:灾难虽然是不幸的,但灾难却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过渡: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中华民族精神有着怎样的内涵呢?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团结统一

2、爱好和平

3、勤劳勇敢

4、自强不息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举例说明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教师总结:以上我们学习了民族精神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无一不体现着一个共同的主题:爱国主义。

教师:你知道哪些爱国主义的诗词格言?(学生举例说明)有一句诗是这样说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是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一代伟人邓小平一生“三落三起”,在蒙受冤屈时,从不怨天尤人、心灰意冷,而是沉着坚韧,对祖国和人民无限忠诚和热爱。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革命烈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视死如归。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与同代人相约“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于世界之时!”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身在异国他乡刻苦钻研,学成之后不为国外荣华富贵所动,毅然回国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

无论何时何地在中华儿女心中价值的天平上,祖国永远是最重的砝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爱国主义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回答)

1、地位:

2、作用

但是爱国是不是只是一种情感,一个口号?(学生回答)

教师:我们应该把爱国主义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事实上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的内涵。

(1)古代的“投笔从戎”,“闻鸡起舞”;

(2)上个世纪初“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抵抗外国侵略;(3)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

(4)到改革开放后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以及现在的构建和谐社会。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教师:今天我们青年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展示图片,这样的行为是爱国的表现吗?(学生回答)

教师: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做好自己就是爱国。比如在周一升旗仪式上高唱国歌,对国旗行注目礼;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节约粮食和水资源;努力学习,掌握知识将来有更好的本领建设祖国等等,这些都是爱国的具体表现。

总而言之,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课堂小结: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全部内容(见课件内容)

教师总结:最后,希望大家学习了这节课后能够树爱国之心、尽爱国之责,行爱国之举,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爱国主义,因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

播放《少年中国说》

评测练习

1.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它扎根深,抗干旱,迎风沙,耐盐碱,生命力极强。人们赞美它“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称其为“英雄树”,誉之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胡杨树所寓意的中华民族精神()①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特质,是中华文化的结晶 ③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胡杨树生长在中国西北浩瀚的沙漠中,因其生命力极强而被称为“英雄树”,所以被誉为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这说明胡杨树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既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之魂,①④正确;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中华民族精神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②③错误。故答案选D项。2.某地通过电视、网络、短信开展“城市精神”征集提炼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共收到网络回复、短信数万条,受到数百万网友的关注。活动主办方也及时通过网络将所征集的提炼表述语进行选登。征集过程和结果得到良好的社会反响。该市的“城市精神”最后凝结为二十个字,其中的四个字是用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来解释。下列诗句与戴叔伦此诗句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①③正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可选;②④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选A项。

3.从南北朝岭南冼氏夫人平叛,到明朝广西瓦氏夫人年近花甲率兵抗倭;从清朝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落万里东归,到锡伯族等万里西戍新疆;从内蒙古草原母亲收养上海等地的“三千孤儿”,到云南鲁甸地震中各地志愿者赶赴地震灾区为拯救同胞奔走……材料表明()①团结统一精神在中华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 ②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宝贵传统 ③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延续的血脉 ④文化的相互传播和认同,成为各民族亲近与交融的强大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4.纵览中华民族的历史,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超强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各民族的共同追求和精神依归。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①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④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并统一于社会发展的实践之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5.2014年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缅怀为追求和平正义作出重要贡献的人们,告慰在抗日战争中不幸遇难的同胞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的文化价值在于()①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③保障人们的文化权益 ④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习主席缅怀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过程中英勇献身的烈士们,有利于唤醒人们的民族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①②说法符合题意;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公民文化权益,③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④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故答案选A项。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下列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有()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②集毕生之精力以赴之,百折而不挠 ③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①体现的是奉献精神,不选;②体现的是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不选;③的意思是,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应选;④的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体现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应选。故答案选C项。7.“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下列观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与这句话不一致的是()A.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A、B、C三项排除,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8.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多数城市举行了相关纪念活动,以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捍卫人类的尊严。这启示我们应当()①珍惜民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 ②捍卫人类尊严,主导世界发展 ③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世界和平④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民族精神、爱好和平。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举行国家公祭日活动,目的是让人们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捍卫人类的尊严。这启示我们应当弘扬民族精神,维护世界和平,树立忧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权利,排除①;②中的“主导”说法错误。

9.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怀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爱国主义。优秀的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其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歌曲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表达了一种爱国主义情怀,②③正确;①中的“积淀”说法错误;④中的“普遍认同”说法错误。

篇3:《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民主科学精神:精神家园中的理性基础

延安时期的科学民主精神, 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共产党人政治生活的永恒主题, 它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灵魂, 也是党的精神家园的灵魂。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 理论联系实际的彻底唯物主义科学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中,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时又不拘泥于马列著作的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结论, 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 在全党范围内通过整风运动, 克服了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束缚,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创造性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并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严肃科学态度的体现, 也是最锐利最有效的武器。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 共产党不靠吓人吃饭, 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 靠实事求是吃饭, 也就是靠科学吃饭。延安时期, 抗日统一战线的确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以及“精兵简政”、“三三制”政策的实施等等, 都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而做出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重大战略决策。同时, 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应用于党的全部工作, 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即群众路线, 坚持一切工作从“从群众来, 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来”, 就是作为群众利益代表者的领导干部, “放下架子, 扑下身子, 深入实际、深入基层”, 与群众打成一片, 将群众分散、无系统的意见收集起来, 经过分析综合, 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从而形成科学的决策。“到群众中去”, 是指党员干部把集中的、系统的意见, “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同时接受群众的检验与批评,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予以纠正。通过“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领导干部能够直接与为之服务的群众相接触, 对于防止干部脱离群众, 抵制自私自利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和人民打成一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 是中国共产党科学与民主精神的又一生动体现。实践证明, 党正是靠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求真务实的性格作风, 在延安时期才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历史伟业。也正是继续靠着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 才制定出了一系列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保证党领导的事业和人民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二、“以人为本”:精神家园的人文情怀

在政党精神家园中, 有了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还不够, 它还需要以人为目的的人文精神。精神家园最终还是人的回归, “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则满足了这样的要求。“以人为本”的精神就是强调人是目的而非手段、工具,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一切为了人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也是延安精神在价值层面的根本展现。“为了谁”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 就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但这一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还是初步的。延安时期党的这一宗旨随着党的成熟而最终完备, 毛泽东同志相继在《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 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内涵作了充分的论述, 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就是“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同时, 把这一精神写进了党章, 确立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高价值取向。从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了党的唯一宗旨, 成了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中的永恒价值追求。

毛泽东之后的历届领导集体, 都坚持并不断弘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最终落在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上, “三个有利于”标准归根到底是人民利益标准。所以, 他时刻强调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则树立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高标准。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发展的核心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倡导“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 人民期盼, 提出了“中国梦”这一中国风格、中国气派重大战略构想, 强调“中国梦”的实现, 就是把人民的期望落实到一件件惠及于民的实事中, 就是让人民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使孩子们成长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以上这些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新时期集中体现。实践证明, 90多年来,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之所以能执政60多年, 在世界风云变幻中岿然不动, 正是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 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爱戴和支持, 从而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家园的依托

延安精神简单地说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就是相信自己, 依靠自己, 独立自主, 艰苦奋斗, 这是延安精神人格意志层面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文精神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 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则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强大意志和动力。当年的延安, 不是冒险家的乐园, 也不是投机者的藏身之所, 在延安的艰苦岁月里, 一度军民的物质生活十分困难。“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 没有纸、没有菜, 战士没有鞋袜, 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 企图把我们困死, 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面对极大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聚集在宝塔山下的中国共产党人, 愈是困难愈向前。他们住着土窑洞、穿着草鞋、吃着小米饭, 经受着艰苦生活的考验和磨炼, 却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崇尚节俭、戒奢倡廉, 励精图治、锐意进取, 正是凭借着这种独立自主、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党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延安变成了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 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我们今天所推崇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兴国之举相得益彰, 是延安时期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后, 这种精神与力量的延续与发扬, 使我们战胜了很多来自外部与内部的各种困难, 并由此使共产党的形象进一步高大, 威望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个传统, 从毛泽东同志到习近平总书记都讲了很多话, 也做了很多事。但今天, 传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是挑战, 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也是挑战。于是很多人对艰苦奋斗的理解就出现了偏差, 如有些人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落后时期国家提倡的一种精神, 现在我们国家的实力、人民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需要艰苦奋斗了。还有人认为, 搞改革开放,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再提艰苦奋斗与时代精神不合拍。的确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们时代变了, 社会发展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这绝不意味着我们就不再需要艰苦奋斗了。延安精神所体现出的艰苦奋斗是一种工作作风、生活作风, 更是一种不畏艰险, 积极进取, 勤俭创业, 奋发图强的伟大精神。从历史到现在, 艰苦奋斗都是我们创造辉煌走向成功的“传家宝”。在革命和战争年代,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 在建设新中国的岁月里, 也需要这种精神,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仍需要继承和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是我们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家园, 自诞生以来, 一直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前赴后继地奋斗。当今, 我们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 国内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意识形态交锋激烈, 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员, 共产党人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必须责无旁贷地坚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 并不断将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2]有林.论延安精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张荣臣.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3.

篇4:民族精神不朽 爱国主义永恒

中国听众对于格里格的作品并不陌生,特别是作曲家1875年为剧作家易卜生话剧《培尔·金特》配乐、1886年重新配器改编的同名组曲:在一片静谧的田园风光和生机勃勃晨曦中颤动着的《早晨》,哀伤犹如长眠前最后呼吸的《奥塞之死》,狂暴粗野、甚至咄咄逼人的《在山妖的洞窟中》,以及配器晶莹、纯朴、善良的《索尔维格之歌》等段落更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挪威舞曲》虽是首演于中国,但其充满清丽脱俗、色泽浓烈的斯堪第纳维亚情调的民间旋律与作曲家匠心独具的和弦配置,以及轻妙新颖的节奏音型,引起了所有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英国钢琴家汤姆·波斯特(Tom Poster)娴熟、精湛的演奏技巧以及恰到好处的力度控制与细腻的音乐表现,完美地诠释了作曲家创作于1868年、修订于1907年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通过波斯特在该曲华彩乐段中自由、奔放的宣泄与其后末乐章中大气磅礴、势不可挡的主题再现将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对于格里格,西方音乐史学界有批评家认为他的音乐只会对称式地平铺直叙,尤其在长句子的写作中没有节奏的持续和曲式的统一,同时也缺乏音乐内在的矛盾冲突,所谓的民族特点,仅仅是他青年时代在莱比锡音乐学院学到的正统风格上的叠加。但在近年来音乐文化人类学和民族音乐学更加开阔的研究视野中,我们看到,以格里格为代表的挪威音乐以及以易卜生为代表的挪威文学与戏剧中,为摆脱外国文化对挪威文化的排斥与垄断,为民族文化与民族独立所做的不懈努力才是他们建构民族音乐、民族文学以及民族文化之魂的内在精神。正如格里格自己所言:“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是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了我的手臂和双腿”,“因为给我指引道路的是我们挪威的民歌”,“巴赫和贝多芬都是在高处建立了殿堂,而我只想像易卜生的最后一出戏中所表现的那样,为人们寻找几所住房”。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怎样看待格里格,如何理解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先后在东欧、北欧,以及俄罗斯兴起的民族乐派及其音乐艺术上的成就,将涉及到能否在一直以来以西欧音乐家为主的西方音乐史中,给予民族乐派一席地位,同时不再将其视为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

篇5: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一、课标导读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内涵

二、问题导思

1,中华民族精神以什么为核心?其基本内涵是什么/

2.你知道哪些可以提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成语或词组吗?

3.爱国主义的地位?作用?特点?主题?

三、例题导练

1《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D.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6.战争年代驰骋战场、奋勇抗敌是爱国;和平时期捍卫领土完整、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也是爱国。这说明()。

A.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B.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最深厚的感情

C.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往往具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D.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0.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论语》《孟子》《韩非子》以及四大名著中,在鲁迅的《狂人日记》、茅盾的《白杨礼赞》、冰心的《致小读者》中都凝聚着民族精神,只要认真阅读它们,都能受到它们的熏陶。下列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 ②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体现了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篇6: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教案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案

一、【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对

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运用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如何理解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4.“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会真进”

四、教学方法

材料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课堂讨论法、讲授法、角色扮演法

五、【新课教学】:

(一)中华民族之魂——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教材用3个“精神”来概括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所起的重大作用:始终是系ll|华符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节1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注意: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敷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课堂练习:

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②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是从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认识中华民族精神l③④是从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的角度来认识。故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2.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伟大的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因为它熔炼于辉煌的古代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并打上鲜明的时代烙印。

◇点拨:“专家点评”全面介绍了民族精神的含义及民族精神对一个民族而言的重要性。

◇课堂练习: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折射出

A.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泯灭,贯穿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B.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

c.中华民族精神是世界}二最可贵的精神

D.不同的民族精神有不同的时代特色

答案:A

解析:A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团结统一

教材共讲了两点:第一,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第二,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拓展延伸: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进发出强大的力量。

◇课堂探究: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

◇探究提示: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

◇课堂练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方;可展示出来③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产物④是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D

解析:团结统一的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进发出强大的力量,故②说法错误;团结统一,中华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并普遍认同和升华,故③说法错误。①④正确,故选D。

2.爱好和平

为论证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教材分为两个层次加以说明。首先,指出中华民族素来以热情好客、睦邻友好、崇尚交流著称于世,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其次,在当代国际社会中,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课堂探究:世纪宝鼎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品格,结合历史和现实的?撵蘼事例,你能对此作出自己的说明吗?

◇探究提示:历史上,可结合中国与日本、印度等国友好往来的史例来说明;现实当中,可结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朝核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来说明。

◇课堂练习: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中国政府一贯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坚决反对诉诸武力相威胁,这说明

A中国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放弃使用武力

B.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

c.世界各国都是热爱和平的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答案:B

解析:A、c项说法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答案为B。

3.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正是这种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点拨:“专家点评”阐释了勤劳与勇敢内在的统一性。

◇课堂练习:勤劳勇敢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富、生死于度外②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③奠定了④就是为了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置个人荣辱、贫富、生死于度外。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c

解析:中国共产党人在自已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将勤劳勇敢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故②说法错误;④说法片面,也应排除。正确答案为c。

4.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的这句话,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活力。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并用它们来说明白强不息的精神吗?

◇探究提示: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弄清这些典故和名言的来历,结合它们的寓意来说明其蕴涵的自强不息精神。

◇课堂练习:“大禹治水”是孺皆知的故事,大禹一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小息的典范。这说明

A.自强不息精神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梢神力

B.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

c.只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D.自强不息这一概念最早出自《周易)

答案:A

解析:B、c项说法均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正确答素为A。

小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点拨:“文化名人”介绍了古代伟大的爱固诗人-一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伟大民族精神。

◇课堂探究:你能说出它们的来历吗?你还知道哪些表达爱国情感的名言警句?

◇探究提示:“苟利固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爱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的爱国名句。

◇课堂探究:结合其中的一点,淡谈自己打算如何做。

◇探究提示:结合高中学生的实际。来谈自己的打算,不要脱离实际泛泛而谈。

2.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建设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就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注意:考查一种言行是否爱国。必须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点拔:“专家点评”结合邓小平同志的语录,感悟爱国主义的具体性.体会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的一致性。

◇课堂探究:你认为,不同时期班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哪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探究提示:尽管所处年代不同,但他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的热情是相同的,折射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核心——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水远的精神火炬。

◇课堂练习:

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这说明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②爱国主义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③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④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②说法错误;④的说法抹杀了爱国主义的时代性,也不准确;①③说不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答素为B。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六.[板书设计]: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题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Ⅰ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伟大民族精神的作用.Ⅱ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Ⅲ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篇7: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_教案

高二(1)班 吴建川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民族精神的含义;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3.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懂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4.能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能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3.结合新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典型案例导入

(课件播放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师: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触?

生:听了这首歌,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

师: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时,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板书课题:第一课时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推进新课 问题情景1(课件展示字幕)

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中华文明走到了今天,其他三大文明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湮灭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也不是一帆风顺,我们无数次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特别是近百年的历史中,西方列强几乎把中国变成了他们的殖民地,日本几乎奴役了 1 半个中国,但,我们最终取得了胜利,中华民族重获生机;新中国的成立,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并不平坦的61年,这61年中,我们医治了战争创伤,经历了大跃进、文革、改革开放,我们振奋过,我们跌倒过,我们迷茫过。61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问题探究1

是什么让中华民族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生: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师:民族精神永不泯灭。伟大的民族精神,熔炼于辉煌的古代中华文化之中,也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前仆后继的奋勇抗争之中,更彰显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之中。

中华民族为什么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那么,什么是民族精神呢?

【知识拓展】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它渗透在整个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整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独有的精神特质,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过渡)师:每个国家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都形成自己的民族精神。我们今天所要谈的民族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其基本内容是什么呢?

板书: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问题情景2

问题探究2:抗震救灾的视频中,社会各界的行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体现什么样的中华民族精神? 师:在抗震救灾中我们能看到爱国主义精神在他们心中燃起了熊熊的火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问题情景3

(课件展示材料)在河北承德普陀宗乘之庙的碑亭里,竖立着《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这块巨大的石碑。碑文记叙了土尔扈特蒙古部族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的过程。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史册中,展现民族凝聚力的光辉篇章。

问题探究3 请你说说“土尔扈特东归”所展示的是什么精神?这种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什么作用?说说它的表现。

生1:土尔扈特在远离故土一百四十多年之后,经过万里跋涉,重返祖国,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希望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团结统一精神的形成源于先民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中华民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团结统一精神。

生2: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团结统一精神不仅表现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板书:团结统一

板书:

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问题探究:今天,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生1: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来略。

生2:投身建设全面小康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生3: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入常。„„

师:同学们的热情很高,观点也很鲜明。但我们要知道,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既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爱我们的国家,就要爱社会主义。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明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我们要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在实际行动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把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统一起来。

篇8:《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历程主要经历了三分发展方面, 一是专业舞蹈教育, 二是师范舞蹈教育, 三是全民舞蹈教育。然而在全民舞蹈教育方面所做的普及工作还是过少, 导致目前全国群众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了解非常之少。在专门的舞蹈教育高校里, 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舞蹈教学效果并不匹配, 对民族舞蹈的学习热情也不够, 一部分原因来自与课堂教学的模板化, 公式化。再者, 舞蹈教育是一门艺术性教育, 结合了形体语言的表达与艺术形式上的审美, 并且也是传承民族文化意识的一种载体, 是丰富人们精神世界, 丰富人们爱国主义情操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科教兴国的教育理念的今天, 民族民间舞蹈不应当再只作为小部分人群的欣赏之物, 而应扩大受众广度, 使之传播于全国人民群众之间, 丰富社会大众的民族情感和人文情操。

二、关于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几点思考

1.增强学生对民族舞蹈的兴趣, 重视文化与舞蹈的融合

在教学方式上, 不能只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方法, 教师自己讲个不停, 会封闭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产生很大的被动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优秀的教师往往会与学生们进行良好的沟通, 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看待课堂上的问题, 在课堂中要尽量让学生们感到喜悦和新奇, 挖掘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学习欲望。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首先, 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意识, 民族舞蹈不仅仅是一种通过人体动作表达情感的视觉性艺术, 更是一个综合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审美观念以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的民族民间舞蹈风格。一名舞蹈教育工作者只有充分对这种舞蹈有了深刻认识, 对其的形成以及所表达的含义有着深刻意识才能更好地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学生。因此这需要民族舞蹈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以及教学能力。教育者不仅需要自身有优良的舞蹈水平, 更需要进行良好的教育学心理学习, 如何将舞蹈的艺术审美和民族文化意识传承给学生才是重中之重。

2.提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能力, 不断丰富教学风格

民族教学课程与情感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民族舞蹈的魅力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 能够让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增进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 如一个新鲜的比喻, 一个时髦的词语都可以让学生们觉得老师亲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 是对民族民俗文化的传承, 因而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需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作为首要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 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有教师的架子, 舞蹈教育作为一种形体艺术审美教育, 更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平等交流和学习, 才可以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达到使学生真心喜欢并欣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教学目的, 进而在舞蹈教育中使学生更好地传承民族历史文化。

3.实施情景教学, 增强民俗文化氛围

实施情景教学的培养能够增强民俗文化气氛, 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学生是我国未来的希望, 老师要通过对学生性格的了解, 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当学生有了新的想法的时候, 老师应该多鼓励他们, 表扬他们, 让他们有自我发挥的空间, 或者经常搞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 传统的舞蹈教育模式也需要一定程度上的改革, 丰富民族民间舞蹈的上课内容以及形式。例如在情境中教学, 充分考虑到民族舞蹈的民俗特性, 给学生带来情景体验, 引发学生共鸣, 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传统民族文化从而引起更深刻的思考, 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现民族民俗舞蹈的魅力。再者, 舞蹈文化修养课也是必不可少的, 增设舞蹈文化故事的背景介绍以及舞蹈文化内涵的传递, 都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背景,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学习民族民间舞蹈。

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历史的产物, 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是优秀历史文化的沉淀。在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发展历程中, 尽管有一些问题矛盾的出现, 但整体上仍然是一个持续发展进步的过程。只有舞蹈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培养自身艺术修养, 提升教学能力, 丰富教学手段, 在对学生进行基础形体技能训练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民族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 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当代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不断发展, 使我国的优秀民族舞蹈文化得到传承, 不断推动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事业的进步。

摘要:民间民族舞蹈教育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乎民族文化的传承, 而且它在审美教育中也担当着重任。然而在人们逐渐浮躁的今天, 我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就目前的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现状展开讨论, 并对其出现的几点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措施, 以期不断促进我国当代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民族文化意识,思考

参考文献

[1]侯晋芳.浅谈高等综合院校舞蹈学专业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高等教育版) , 2010 (S2) .

[2]黄斯.当代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13 (01) .

篇9:读《永恒的民族精神》有感

读《永恒的民族精神》有感

在抗战时期,我们中华儿女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被我们称之为民族精神,就因为有这种精神激励才有我们今天的胜利。在我们幸福生活的今天,老师总教育我们要爱国,要发扬民族精神。但是爱国是什么意义?民族精神又指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爱国,是民族脊梁的支柱,复兴民族大业的基石。一洗百年屈辱的抗战胜利,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品格,高贵的民族气节和不灭的抗战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中华有着巨大的精神宝库和极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这民族精神里,爱国就是这光荣精神的核心精髓。我们有这么伟大的民族精神,就应该把它发扬光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我们中华儿女世世代代记住当年抗战英雄的丰功伟绩,让我们为他们自豪。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不畏险阻,不言败北的民族品格,支撑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维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我们一定发扬民族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繁华,让老一辈以我们为荣,以我们为豪!

篇10:永恒民族精神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框有三目,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身上的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讲了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因此,它回答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2、教材编写的意图和该部分的地位 从教材编写的意图来看,该部分知识是在讲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之后,将我们的民族精神,因此,不难看出,这体现了我们的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而本课的第二框与综合探究,讲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如何弘扬,它回答的是为什么和怎么办。因此,本框的内容可以说是第六课的深入,又是第二框和综合探究的基础,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历史、政治生活等科目的知识储备,需要我们我们充分挖掘这部分资源。

2、由于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我国在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工作上的欠缺,我们的部分学生民族观观念国家观念淡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基本内涵、核心,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能力目标:从历史和现实的事例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感受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作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弘扬民族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教学重点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确定的依据:学生只有理解了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才能为第二框和综合探究打下基础

五、教学难点

从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确定的依据: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把爱国主义思想贯彻到具体行动中

六、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讨论、阅读、分析归纳法

七、教学的整体思路

通过情景导入,引发学生在情感态度上的共鸣,进而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过程中展示、识别、确认、提炼观点,从而形成正确的理念,最后落实到行动中。

八、教学过程

导入:听了这首歌曲,同学们有什么感触?生: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我们。师:每当我们唱响这首歌时,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精神就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时: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中华民族之魂

探究: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1.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2.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

设问:中华民族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哪?(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归纳: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团结统一:

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精神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畏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得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爱好和平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为贵的思想孕育了中华民族崇尚团结、热爱和平、宽容豁达的胸怀。

与和平相对的是战争。中华民族崇尚自由,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国家的自由。她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原则,反对通过侵略、掠夺来谋求自己的利益。对此,许多西方思想家都有深刻的洞悉。(幻灯片展示)3.勤劳勇敢 引导学生认识到: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中国共产党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使艰苦奋斗成为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4、自强不息精神。

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三).永远高扬爱国主义的旗帜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探究A:屈原的身上折射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有什么作用? 探究B:在新时期,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

结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他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使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由此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 2.爱国主义特征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是具体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1)古代的“投笔从戎”,“闻鸡起舞”, 2)上个世纪初“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抵抗外国侵略, 3)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 4)到改革开放后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以及现在的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教师点拨:考察一种言行是否爱国,要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审视,否则,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使学生感悟邓小平同志的语录,体会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历史性,体会在当代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探究:P75-76不同时期归来的海外学子身上折射出那些共同的精神追求? 结论:爱国主义

探究的目的:感悟模范人物的爱国情感,产生思想的共鸣。总结: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九、教学反思:

《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这一框题,正如大家所说的,教学内容简单,但要有亮点不太容易,稍不留神,很容易陷入说教的境地,让学生心生乏味。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上我力图以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将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搜罗的具体事例来解读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四个具体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具体事例、名言、成语、典故等来加以验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口,让自己的内心有所感悟,这远远比通过老师的口来告诉学生,来得更为有效。

在“爱国主义”这一核心的突破上,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认为什么才是爱国?”“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行动来爱国?”,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他们能够列举出一些具体的爱国的人或事,以及一些关于爱国的名言名句,以此来感悟爱国的榜样的力量。在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上,我认为更有价值,爱国并非是空的,是要具体实践的。课堂中学生谈到爱国的具体方面的行动:如升旗集会时的表现、反对藏独疆独分子的分裂活动、好好学习,充实自己等等具体的方面。再者,探究课堂离不开问题,问题的设计考验的是教师的功底,问题在课堂中的展开,考验的是教师的临场应付,而问题之后的小总结、小提升考研的是教师的智慧。因此,一个适当的问题能够激起学生的情绪,能够让他们开口表达,顺利表达,能够让他们思有所获。

通过本节课,我发现自己原有的缺点仍然存在,虽然我一直在有意识的去改正、避免,但很多时候我仍然像个“保姆型”的老师,担心我可爱的学生们不懂、担心我可爱的学生们说不好,于是我便“滔滔不绝”,为他们“代言”了。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中华民族精神是 ①中华文化力量的表现

②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④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使中华民族之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考察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一起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个体必须结成整体,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这种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

3、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享誉于史,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卓名中华民族具有---------的精神。A团结统一 B爱国主义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

4、勤劳勇敢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②奠定了中华文化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③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典故,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神。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热爱和平2—5考察民族的精神的基本内涵。

6、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团结统一 B自强不息 C勤劳勇敢 D爱国主义

7、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B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个民家的爱国情感 C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 D自强不息,奋发有为

8、邓小平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哪?”这说明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C每位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都必须拥护社会主义 D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6—8考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如何爱国。非选择题:

1、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斗志更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

回答:(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考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

2、材料

一、新中国初升的太阳,召唤着海外赤子。钱学森、彭桓武等一批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在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大彭桓武被问到为什么会过时,他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会国才需要理由。“ 材料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派出大批访问学者、留学人员,加上自费出国留学人员,已经有一大批海外科技人才。如今,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已形成热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什么精神?如何理解这种精神的积极意义?新时期如何发扬这种精神。

上一篇:XX武装押运安全月总结下一篇:男生空乘专业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