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丰饶永恒的安全

2024-05-22

永恒的丰饶永恒的安全(精选六篇)

永恒的丰饶永恒的安全 篇1

食品工业协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之后成立的第一家跨行业跨部门的行业协会,其历史背景和宗旨始终围绕着“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回首往昔,曾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处于计划经济的严格控制中,老百姓天大之事的吃与喝,自然而然成为改革开放道路上的首当其冲,这从当年新华社一篇《解决新长征路上的吃饭难问题》的文章在社会引起的强烈反响和共鸣就可见一斑。如今,经过三十多年艰苦努力,我国的食品工业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品市场的琳琅满目和极大丰富,不但让人们有今是而昨非的感慨,更让人们切身体会到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这句话背后的深刻内涵!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我国食品工业的现阶段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工业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特别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食品企业规模更小,有的至今还处于作坊式生产状态;二是食品工业的机械自动化和工业化程度低,新产品的产值率仅为4%左右,先进装备60%靠进口;三是食品工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低,新产品开发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亟待加快,食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大,四是食品安全隐患仍然突出。

所以,对于“食品工业是永恒的产业”这句话,我们也必须予以辩证的理解:所谓永恒,其从本质上属于生命产业的范畴,只要人类在地球生衍繁息,它就有存在的必要;但人民的生活水准和质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工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事实证明,食品工业的发展目标早已不再局限于当年解决温饱和克服供应短缺,而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紧跟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特别是食品安全方面的种种领先做法,让食品工业、食品安全成为人民心中真正折服的永恒产业。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 篇2

在我们中国有一个非常吉祥也非常诱人的成语叫做:“五福临门”,到底什么是“五福”呢?第一福是长寿,二是富贵,三是康宁,四是好德,五是善终。这五福加起来呀,就是我们每个老百姓心中永远向往的最美好的境界。然而,这一切都是由生命的安全作为载体的。

那么什么是安全呢?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家庭的幸福,是工作是快乐,是单位的效益,是职工的福祉 ;是平安,更是一种珍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安全上班,安全回家,会让亲人少一份牵挂,父母多一份宽慰,家庭多一份快乐。

在每个人的人生旅途上安全伴着我们同行,当从离开了父母亲的臂膀,摇摇晃晃地开始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以后,我们一直拄着„安全‟这个拐杖,要用矫健的步子行走在大千世界里,没有它我们可能会摔跤,走不出人生的风雨旅程,更不可能达到人生的顶峰。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翻阅报纸等各种媒体时可以看到一起起,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安全事故。安全知识的贫乏,安全知识的淡薄总是能让我们看到听到血的一幕幕教训:吉林一禽业公司大火致百余人遇难,让人揪心。谁也无法忘记曾

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一起起、一幕幕的血淋淋悲剧……这些无一不是因为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安全意识的淡薄及违章作业造成的。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从事矿业的我们,如果没有“安全第一”的意识。那么不仅没有“安全、稳定”的社会的可能,而是渎职失职,是对企业和员工的不负责,是对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不负责,甚至会是犯罪。

安全的现代意义在于它伴随着人类的稳定、繁荣、发展、进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发展,国泰民安”,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强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不管做什么事,我们地首先考虑安全,因为安全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关系一个家庭的圆满与残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和谐温馨与悲切痛心的大事。安全问题在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疏忽或失误,都可能损害人的精神、财产、甚至生命。虽然说企业的财产受到损失犯可亡羊补牢,但对于那些不能复苏的生命呢,对于那些死亡亲人所遭受的无法弥补的身心创伤呢,我们又何以向处?这难道不以让我们深思,深思再深思吗?

安全工作是实实在在。来不得半点马虎,稍微的粗心或敷衍了事,是发生事故的根源,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对待安全问题要严肃认真,不讲情面,不搞形式主义,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这样事故是可以避免的,自己的生命只是自己去爱惜。安全是生命的护身符,在生活工作中麻痹大意,一失足成千古恨。重视安全就是善待生命。安全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只有绷紧安全之弦,才能弹奏出动听的美妙的生命乐章。

在这人海如潮滚滚红尘的现实社会中请问你最需要什么?是金钱美女,还是功名利禄?如果让我来回答。我就说:我最需要安全。因为安全是人生幸福的基石,安全是欢乐的阶梯,安全是效益的保障。安全工作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快乐。朋友们,让我们把每一刻都当作生命的起点,每一时都不能松懈对生命的关爱,重视安全,珍爱生命。用“三不伤害”(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的行为约束自己,同一切不安全的现象作斗争。把安全带上岗,把幸福带回家。让我们永远牢记安全责任,警钟长呜,在安全的呵护下,共享人生的天伦之乐。

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永恒的主题 篇3

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相关报告中指出,“粮食产需缺口扩大”已成为我国保障粮食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而国际市场粮食供求总体偏紧,将导致粮食供需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的难度加大。预测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11450亿斤。按照粮食自给率95%以上测算,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达到10800亿斤以上。

尽管中国粮食实现“八连增”,但由于2011年遭遇夏粮减产、西南干旱、南北方洪灾,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仍十分脆弱,能否确保粮食供求平衡很难预料。从全国来看,近期云南地区出现了连续3年干旱,东北地区入冬后的降水也偏少,发生春旱的概率增加。

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在增加、强度在加大,对此不可掉以轻心。据《中国水旱灾害公报》公布的数据,1950年至2009年,全国农业平均每年因旱受灾3.26亿亩,年均因旱损失粮食158亿公斤,占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的60%以上。

气象灾害的轻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粮食的收成、品质优劣和成本高低。其中,干旱、水涝两大类气象灾害是制约世界粮食稳产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旱灾粮食损失更占气象灾害损失总量的60%左右。干旱是造成我国粮食减产的最大“元凶”。

现在有一种声音称,即使国内出现粮食短缺,价格信号会很快传递到国际市场并增大供给,所以粮食自给自足政策不一定坚守。我们不禁要问,靠进口粮食就能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

这里有必要提及1994年美国学者莱斯特·布朗撰写的《谁来养活中国》一书。当时,这本书震动了中国和世界。该书认为,全球粮食价格的不断攀升,引发的世界粮食危机,再一次向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敲响了警钟。从2000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9年出现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目前,中国主要通过进口大米、小麦、大豆等来弥补这一缺口。

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该省粮食年产量和亩产量都逐年下降。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已从1980年的近597万公顷减少到2008年的约440万公顷,减少157万公顷。相对于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每年2000多万吨的粮食缺口必须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仅2009年,广东省就进口粮食539.8万吨,比2008年同期增长39.7%。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仅是我国历朝历代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还是当前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根本保障。对于随时可能发生的粮食安全危机,我们宁可信其有,并带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万无一失。

面对国内外粮食安全形势的新变化,政府只有把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的“口粮农业”上升为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战略产业,才能真正掌握我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

确保粮食安全是政府工作中的永恒主题。鉴于国际和国内粮食供给的减少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国内粮食政策确保粮食供应。

“安全”—— 一个永恒的话题 篇4

俗话说“严是爱,松是害”,不错,贯彻执行《安全法》就要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加大考核的力度,对那些无视法纪,敢于顶风违纪的人就应该严肃处理。决不姑息迁就,让敢于违规违纪者悬崖勒马,决不能讲人情,顾面子,将执行安全纪律当成感情交换的筹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唱响“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一主题,才能真正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在实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上我们都应该有严密细致的分工、周密的部署以及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的充分准备,出现问题时才会泰然处之,将事故范围控制在最小,有效避免流血和伤亡事件。

“安全”

奉献——生命的永恒 篇5

读完这篇文章,我不禁想起这样几则小故事:厨师将一条鳝鱼下到一口烧热的油锅里,下了油锅的鳝鱼极力弓起身体,厨师不解,拿出鳝鱼用刀剖之,才知其腹内怀有一条小鳝鱼,鳝鱼是为保护腹中的小生命,竭力弓起了自己的身体。到南美洲考察的科学家,在风雪中常看到成千上万的企鹅,面朝一个方向站着。仔细观察后,考察队员们终于发现,每一只大企鹅的前面,都有着一团毛绒绒的小东西。原来这群“母亲”因为自己的腹部太圆,无法俯身在小企鹅之上,便只好用自己的身体遮挡刺骨的寒风。在一旅游风景区,一辆高空缆车正在快速行驶,突然,意外的灾难发生了,缆车从高空迅速坠落,就在落地的一瞬间,一双手臂向空中高高举起。那是一位母亲用手臂托起了自己幼小的孩子,在死神面前,母亲创造了一个奇迹,在这次灾难中,仅有.一条生命生还下来,那就是这个被托在空中的幼小生命。

不同的故事,相同的主题。母爱的延展与深化,即是本文作者对人类所怀有的真挚深沉的爱。

作品一开始,用白描的笔法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生命终结时的画面。作者面对死亡,没有惧怕、留恋、遗憾、痛苦,而是冷静地说,“请把我的躯体从这张生命之床上拿走,去帮助他人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因为对人类怀有真挚的爱,作者在“死”来临前,通过奉献自己的躯体,使人生命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至。正是对人类怀有真挚的爱,作者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双眼、心脏、鲜血、肾脏奉献给那些需要这些的疾病患者,甚至自己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束肌肉,每一丝纤维。”乃至自己大脑的每一个细胞,自己躯体所化成的灰烬。在这里,死亡绝非生命的结束,而是以另一种形式奉献自己的开始。通过自己的“死”,盲者能够复明,跛者将会行走自如,病者也因此拥有美好的生命——这就是作者的追求,在奉献中使生命达到永恒。

永恒的瞬间 篇6

久闻昙花一现时,天地都会为之变色。为了一饱眼福,我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料它,给它浇水、施肥、拔草、松土。终于有一天,我惊喜地发现,它长出了花骨朵,娇嫩,丰盈,柔柔地在风中颤动,仿佛一触即开。

一个毫无征兆的黄昏,羞答答的它拉下了半边面纱--翠绿欲滴的花萼柔柔地舒展开,露出洁白无瑕的花瓣。不久,屏息凝视的我清晰地听到"啪"的一声脆响,不久,金黄的花蕊也露了出来,在瑞雪般的花瓣衬托下显得格外端庄、动人。它美而不俗,雅而不酸,纯得叫人心疼。一阵阵幽幽的暗香沁人心脾,让我目迷神醉,如东阿王梦中遇到了洛神。几小时后,窗外已是月明星稀,淡淡月光洒在秀美的花瓣上,如穿着轻纱的纯情少女盈盈地笑着,淡淡的歌声仿佛也轻轻地飘过来!

正当我忘情于这亦真亦幻的景致时,最外层的一个花瓣猛然一颤,跌落在地,她刚把短暂的美丽留给人间就悄然隐退了。

多美丽的容颜,多么美丽的一瞬啊!

望着渐渐凋零萎败的花朵,思绪飞上了无垠的夜空:扑火的飞蛾,为了冲破黑夜的束缚,寻找温暖与光明,义无反顾地把生命投入到了熊熊烈火中。

再把目光放远一些,纵观中华五千载,秦末农民起义,在今天看来不也是昙花一现吗?为了自由,为了生存,他们揭竿而起,结束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何其壮观,何等气魄!在漫漫历史长河中,能有几个这样瞬间?

洪秀全金田起义,十四年不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吗?轰轰烈烈,金戈铁马,只为了实现理想的大同世界。历史也记录下了这辉煌的一瞬。

闻一多面对特务的枪口,拍案而起;布鲁诺捍卫日心说,在烈火中,无怨无 悔……

他们的生命何其短暂,但他们的精神却光耀千秋,永垂不朽。

收起思想的翅膀,突然明白过来:瞬间凝成千古的永恒,只因为它们太美太有价值了。

上一篇:高中生音乐兴趣培养下一篇:排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