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2024-05-23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难点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教学手段、方法

多媒体课件、各种文化图片,情景讨论法、课堂探究法、分析讲授法

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它对中华民族起的支撑性作用,民族精神的丰富与发展,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问题。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文化特别是民族精神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学情分析

同学们面对各种文化侵润,很难把握住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修养,提升青少年的思想素质,都需要从民族精神中吸取有益的精华,这样对于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本课的教学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社会各界为纪念长征胜利将满80周年,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2015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9周年。长征是一部壮美的史诗,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前无古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浓缩了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不怕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艰苦奋斗为基本内涵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今天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满怀着革命精神,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环节二:基础梳理,新知自学

【自主学习】请大家自主看书,完成学案基础梳理部分,并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

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什么重大意义?

3、怎样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清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教学环节三:结合材料,自主探究

1、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丰富和发展(板书)

课堂探究一:

【展示资料】请学生欣赏几组图片,火眼金睛找“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雷锋精神、神十对接、抗震救灾)

学生思考问题:(1)图片展示了我国怎样的民族精神?

(2)结合一组图片说明它的时代意义。【学生展示成果】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时代的变化而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从中国历史上看,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最强大力量。

如: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难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教师提问】这些精神所具有的共同内涵是什么?

【学生集体回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教师总结提升】这些精神对于我们来说,起着一种激励、引导的作用,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且同学们是新时代的建设者,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

教学环节四:理性认知,突破重难点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板书)

第二目“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火炬”,即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这一目是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安排的时间较多。通过以下三个活动来突破重难点:

课堂探究二:

【多媒体展示】

活动一:播放视频资料:“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活动二:关于搞好经济建设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有以下两种观点,选择一种并说明理由。

(观点一:既然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那么,弘扬民族精神可有可无。

观点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如果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就谈不上搞好经济建设。因此,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活动三:阅读材料 材料:美国的价值观输出攻势„„美国著名电影导演达利尔·柴纳尔更明确地指出,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这些圆盒子里装有卷得很紧的一卷卷印着美国电影制片者思想、想象和创作才能的走遍世界的影片。我相信,美国影片是对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

【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通过上述活动和材料分析并总结: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展示成果,得出结论 【简要实录】学生思考讨论后小组展成果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它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它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过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此紧迫和重要,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该怎么去做呢

教学环节五:提炼升华,实现意图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板书)

第三目“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这是本课的落脚点。【多媒体展示】播放两张舟曲泥石流救灾图片,抗震救灾取得的伟大胜利与国家、社会各界人们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谈启示】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抗震救灾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师总结】这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新的历史时

期谱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实际拓展】阅读课本81页,你觉得作为一个中华儿女应该如何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请结合其中的某一个方面举例说明 【归纳总结】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课堂小结

通过本框的学习,我们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确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堂达标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达标训练部分。(略)

板书设计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洛阳市高中优质课比赛

参赛课题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参赛选手 28号

篇2: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王微

【课题】: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第二框

【课标要求】: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内容分析】

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中华世纪坛的熊熊圣火引申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教材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二目,主要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任务。分别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说明要求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本课时重点。第三目,从当前现实出发,说明要立足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理解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教学重难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既是本课教学重点又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讨论法,PPT辅助教学 【知识结构】

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必然要求

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强基固本的需要

时代的课题

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青年要做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全班预习,探究4个主题,做到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并汇报交流: ①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及其主要内容; ②探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表现及其主要内容;③为什么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中学生如何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教学过程】

(师引)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请大家回忆一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生齐答P7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那么,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有何意义?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又该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呢?让我们共同进入第二课时《弘扬民族精神》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博大的中华文明沃土之中,五千年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它正如火炬一样,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展示名言及图片)

总结: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人重义轻生的思想,或是红军的万里长征,还是今天的载人航天事业,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断传承的民族精神。

设问: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吗?

老师: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和表现形式往往有差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一直在不断地充实发展和创新。

1、民族精神是变化发展的

老师:从课本上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那么,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哪里?

2、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奋斗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探究交流:

请同学谈一谈新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的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哪?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结: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这些精神体现了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压倒一切困难的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探究交流:

请同学谈一谈这一时期民族精神的主要体现及主要内容? 总结:这些精神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启发拓展:

议一议:上述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不同的,但它们是否具有哪些共同的内涵和意义? 总结:这些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既体现时代特征和意义,又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动力。教师升华: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正是依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人民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正是依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民族精神的伟大支撑,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必要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过渡探究:出示两段材料思考材料体现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不遗余力的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他们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以达到文化霸权主义的目的。对我们来说,面对这种局势,我们更应该永远高擎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二、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

1、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1)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激荡,要使全体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高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意义)

【问题探究1】——增强我国民族综合素质

(创设情境)在我国经济实力飞速增长的今天,各项建设成绩斐然,但同时一些传统精神和优秀品质也正受到冲击。展示:反映国民素质的图片

(设置问题):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评归纳)从图中我们看到一些国民素质低下,提升民族综合素质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板书、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问题探究2】——国际竞争力

出示两种观点,让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打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弘扬和培育好民族精神,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那种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忽视或否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民族精神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提高竞争力。(板书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问题探究3】——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展示材料:美国中央情报局关于对付中国的《十条戒令》

(设置问题:我们要警惕什么?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如何应对?

(思考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角度,西方敌视社会主义,加紧西化渗透,我国应加强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培养,筑起抵御文化侵略长城等角度。

(点评归纳)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板书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问题探究4】-----强基固本的需要

(引用总书记的话)设问:习总书记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总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自尊、自信、自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弘扬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的需要。(板书

4、弘扬民族精神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承接过渡)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国际国内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尤为重要。那么,这一历史使命现在该谁来承担?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年轻人应不断以青春和热血报效伟大祖国,不断以忠诚和执着继承民族文化,不断以行动和付出弘扬民族精神。所以,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该——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如何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 同学总结并作答

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1)时代课题和要求: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2)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四、课堂总结

【本课小结】利用框架图表进行总结

篇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一、在学校注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重大

在今天, 无论世界还是中国, 都处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 只有具备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民族精神, 才能成才。而当代青少年学生是社会的精英, 是先进文化、先进知识的接受者和传播者, 他们能否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

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如讲个人道德修养和搞好工作关系的“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 关于抵御诱惑的“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以及勤劳节俭、诚实守信、廉洁奉公、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 对于今天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 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 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要紧密结合实际, 在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必须从新的时代要求和新的实际出发, 而不能将其作为一朝一夕的事情, 一蹴而就的成果。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 还应该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1. 学校的党团组织应通过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 让其充

分意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学校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党团组织建设紧密结合。学校在规划、决策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中, 要注意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民族精神在学生教育的各个阶段得到继承和发扬。

2. 加强对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使教师真正成为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直接引导者

学校要通过继续抓好师德建设, 即进一步开展职业道德建设, 使教师时刻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 以培育人才, 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同时,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将教书和育人相结合, 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疏导和清理青少年学生在各种利益关系调整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与消极倾向, 为培育和建立进步思想和道德观念提供更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3. 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各种活动, 将其真正落到实处

(1) 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不断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离不开对民族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离不开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树立与加强。尤其近代以来, 中国人民为争取独立解放、实现民族振兴的奋斗历程, 能让学生从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高尚品格和感人事迹中汲取力量。因此, 教师要以鲜活的事实、亲切的话语、生动的形式,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2) 要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团的工作, 积极探索适合其特点的教育形式, 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 以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 以各种活动如体验教育、知识竞赛、演讲赛、歌咏赛等为载体, 大力加强中华民族光辉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 要继续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活动, 成为新形势下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载体, 同样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载体。

三、在学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1. 民族精神是具有实践和发展性的

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理想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共同信念凝聚起来的民族精神, 不仅包含传统意义上的民族精神, 更融入了新的价值观、新的共同理想和现代行为准则。各民族为建设小康社会所焕发出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新的民族精神内涵, 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内涵, 成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2. 民族精神是具有开放性的

我们要用世界的眼光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内涵, 因为脱离时代发展和世界文明大道的民族精神, 只能导致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任务, 同时要有世界眼光, 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文明成果, 贯彻“洋为中用”方针, 善于汲取别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积极吸取先进的科学的东西, 坚决抵制有害的东西。并且, 在学习中不能妄自菲薄, 不能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能丧失我们的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篇4:《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教学案例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因此,在整个政治课教学中都应始终贯穿这一内容,而且民族精神也在近几年中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重要作用及各时期的具体表现。

2.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伟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凝聚各族人民的巨大精神力量,愿意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案例描述

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渲染气氛,

(一)创设情境,话题导入

1.播放歌曲《红旗飘飘》,配以视频“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瞬间,通过播放这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对我们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师:看到这样的场景,听到这样的歌曲,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生1:心情很激动,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生2:中国真了不起,中国真棒,我爱中国。

生3:很激动,很兴奋,感到非常自豪。

师:我和大家的心情是一样的。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感到无比兴奋。其实,中国的伟大成远不止这些,请大家再举一些例子。

生1: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生2: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生3:奥运会在北京举行。

…….

师:成就使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大家可曾想过:中国是靠什么精神支撑才有今天的成绩呢?

学生齐回答:是靠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

(二)课堂情境,活动设置

合作学习,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1.多媒体投影课件:主要从中国的服饰文化、戏剧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饮食文化、中国的传统节日等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师:想一想,为什么中国文化能够源远流长,不中断?

生:中华文化中深深熔铸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并且在组内讨论“什么是民族精神的内涵?”

师:哪位同学可以回答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活动:填写下表,共同感悟民族精神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讨论交流,补充下面表格:

学生交流完成后,各组派一名代表本组展示,由全班进行评选,选出3名做得最好的同学。

【教学思路:通过情境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的更深入,引导学生思考,认识民族精神的特点;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2.交流讨论,共同感悟民族精神的作用

播放视频: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片段。让学生思考,而后提出问题。

师:抗震救灾的精神内涵是什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生:是因为有中华民族精神作支撑,中华民族精神是积极的、向上的,为我们国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师:既然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呢?

(一分钟讨论时间)

生: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师: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如何弘扬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只有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才能明确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应该抛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也在于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导入达到了预期效果,播放了歌曲《爱我中华》,利用汶川地震救援视频,给人震撼的力量和振奋的精神,顺势导入课题,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明确学习主题。

2.对于本课的重点解读的到位,让学生收集名言警句,历史典故,通过收集和交流,对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

3.材料的选择具有代表性,2008年“地震”、“抗日战争”、“神舟七号”无一不展现着民族的伟大精神,学生历历在目,恰恰能加深对民族精神内涵与作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节课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1.课前可安排学生搜集更多体现民族精神的事例;

2.引导学生思考民族精神作用时,语句欠斟酌;

篇5: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标要求]

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非典”精神等,显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伟大力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理解: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分析: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①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②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③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

[重点]

①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难点]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手段]

以为链接形式。

[教学准备]

前,布置全班预习,并分成4个小组,分别探究4个主题,做到简明扼要,实事求是,用简易的形式汇报交流:

①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

②探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

③为什么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④中学生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时]

[教学过程]

互动复习: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探究导入:

通过展示本框的第一个探究活动——“欢腾的中华世纪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世纪坛熊熊的圣火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之火越燃越旺。那么,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板书)

(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板书)

启发迁移:、中华民族精神是怎样形成、发展和丰富的?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总是随时代的变化而推陈出新,丰富和充实着自身的内涵。

从中国历史上看,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民族精神的价值取向就已基本形成。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族人民经过不断充实、发展和创新,逐渐成为一种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最强大力量。

2、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

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探究交流:

第一组学生展示外探究成果,教师适时以历史背景知识引导:

井冈山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的革命信念,自力更生,英勇奋战,百折不挠,艰苦奋斗。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容: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红岩精神的主要内容: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胜利,艰苦创业。

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

启发拓展:

想一想:联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谈谈继承革命传统对民族精神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革命传统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精神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探究交流:

第二组学生展示外探究成果,教师适时以历史背景知识引导:

大庆精神的主要内容: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的精神,讲求科学的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主要内容:“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两弹一星”精神的主要内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抗洪精神的主要内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的主要内容: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同舟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载人航天精神的主要内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启发拓展:

议一议: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具有那些共同的内涵?结合时代背景,就其中一种精神说明它的时代意义?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财富,也是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巨大动力,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二)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板书)

为什么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探究交流:

第三组学生展示交流外探究成果,教师进行简要归纳: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它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它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它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三)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板书)

必要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重要性: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中学生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探究拓展:

第四组学生展示交流外探究成果,教师结合实际归纳拓展:

一是立足学习,重在实践,贵在坚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二是发挥“主心骨”的核心作用。

三是充分吸收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四是充分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营养。

探究活动:

毛泽东“今天是进京‘赶考’„„”同胡锦涛来到西柏坡学习,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启发总结:

这节,我们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同时,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一步理解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我们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练习巩固:

辩一辩:你赞成那种观点,阐述你的观点?

观点一: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中心,弘扬民族精神是可有可无的。

观点二:弘扬民族精神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弘扬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

①经济建设是所有工作的中心,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经济建设展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

②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篇6: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山东沾化二中政治教研组

郭艳丽

邮编:256800 课程标准

3.11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识记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和分析说明今天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二)能力目标: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提高辨证思维能力。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内容分析

今天,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本框分为三目,第一目,从中华世纪坛的熊熊圣火引申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教材分别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两个阶段进行论述。第二目,主要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任务。分别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三个方面说明要求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本课时重点。第三目,从当前现实出发,说明要立足新的实践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教学活动:

一、情景导入

长征胜利70周年了,让我们再一次重温毛泽东的《长征》,感受一下光芒四射的长征精神。(出示长征图片,播放歌曲《长征》。)听完歌曲,提出问题:是什么让这支部队一次次从近乎毁灭的打击中转危为安?是什么照耀了两万五千里漫漫征途,将一段段千难万险的路途化为地球上最绚丽的红飘带?

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正如同学们所说,是一种精神,一种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凝结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情感历程:感受中华民族精神之薪火相传,越燃越旺 长征留给我们的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源之水,它是中国共产党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凝结形成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永恒的民族精神是否意味着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吗?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是怎样的过程?(学生回答略)

除了长征精神,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还有哪些突出表现?(学生踊跃回答)根据同学们所说,以时间为依据我们把这些表现划分为两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表现除了长征精神以外还有: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出示图片)。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有: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出示图片)。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这些精神有什么共同内涵?

学生回答,教师升华:这些精神具有共同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些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下的彰显,也反映出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让我们再次聚焦长征精神,现在我们弘扬长征精神有何价值?(学生回答略)。正如同学们所说,每逢重大历史转折,每遇艰难挫折,人们总以长征作比“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就这样长征成为积淀在亿万人们心中的集体记忆,成为彪炳史册的精神特征。长征精神非但没有过时,反而更显其强大力量。正是依靠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撑,中国人民才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正是依靠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民族精神的伟大支撑,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由此可见,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越燃越旺。那么,现在我们有没有必要继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情感互动:探究为何高擎中华民族精神之火炬 活动1:唇枪舌战,放飞思维

出示两观点,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决定的。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单打一,经济建设与其他各方面的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弘扬和培育好民族建设,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那种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忽视或否定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观点是片面的。

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十分必要的。正因为如此,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活动2:镜头聚焦,深化认识

放映视频:各地开展“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思考为什么我国重视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强化?(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视频说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要把握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民族精神在民族素质中的地位及其巨大作用。

出示两镜头,思考两个镜头阐明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何意义?(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当今世界,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之间的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斗争的一种重要表现就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的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策略。因此,通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来坚定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由此可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尤其重要,我们必须永远高擎中华民族精神之火炬。

(三)情感升华:书写中华民族精神新篇章 出示图片,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些,将今日之中国放在五千年文明古国发展进步的大视野里,放在中华民族寻求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下,放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格局下,我们可清晰的看到身处的位置——那段始于70年前的伟大征途还未结束。如何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丰富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80页两个镜头,思考: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京“赶考”与胡锦涛到西柏坡考察学习有何在联系?(学生回答略)教师归纳:两者尽管所处背景不同,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是一致的。也能表明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特别重视结合时代发展赋予民族精神新的内涵。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人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学生回答略,出示课堂小结)。

三、知识拓展

教师引领: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人民的心头之痛,“团圆”曾经普通的字眼如今是,永远的乡愁迷茫,是割不断的血脉,是翘首盼望的山高水长。让我们聚焦连战的大陆之行,思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实现祖国统一有什么意义?

篇7: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揭阳市真理中学

许洪珊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时内容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课时的内容。从教材编写的位置和目的来看,这部分知识是在讲了中华文化之后,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可以说是进一步深入,并对第六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课时既属于知识课型,又可以从中渗透责任感和国情教育,因此教学中要以详实的历史史实、民族文化为依据,以社会现实和学生的生活为认识基础,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和历史典故、名言警句的收集归纳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作用,感悟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认识到当今时代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从而自觉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由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本课成为第五课的重点内容。

2、学情分析:

(1)学生在通过学习第五课第一课时,看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对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的伟大意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这一课时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透过我们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进一步探究其内在的本质,这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需要学生从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提高分析文化的水平,具有正确看待文化的本领。同时,在 现代社会中,学生面对的文化,有历史的和现实的、外来的和本土的,各种文化相激荡,一些中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有所减弱,而对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盲目认同。如果不能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了解民族精神的伟大作用,就会导致一些学生盲目迷信外国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本节课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3、整体思路:

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本课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从校园文化生活资源入手,围绕“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基本内容开展活动,通过“创设情境---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知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与播放视频资料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完成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同时为了体现新课标对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三位一体的要求,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知道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表现;懂得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掌握在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如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感受民族精神巨大力量的能力;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的能力。

(2)能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感悟民族精神对于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作用;从古典史籍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验中华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巨大作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作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这是由它在本节课的地位决定的。只有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支撑性作用,才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精神对我们国家的重大现实意义,才能激励青年一代肩负使命,传承民族精神,其历史和现实意义决定其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难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由于“民族精神的作用”这一问题的理论性强,较抽象,距离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现实生活水平较远,使其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内容。

(三)教学方法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学习方法主要为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归纳法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 设疑激趣

1、创设情境

利用多媒体展示系列图片(2010年校文化艺术节文艺汇演节目图片)

2、教师设疑

(1)请说出这些节目的名称?

(2)这些节目虽然内容不同,但围绕哪一个共同的主题而展开?

(3)长征精神是否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

(4)这里涉及的精神与我们前面学习的中华文化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3、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这个课时内容属于知识课型,较为抽象,通过创设情景,从上一课时知识的基础上进入新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点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为下个内容做好准备。

环节二:思考探究 民族精神我知晓

1、通过鲁迅关于“中国的脊梁”的话,引导学生思考探究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教师点评并利用多媒体展示民族精神内涵。

3、学生例举所知道能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和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的内容。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谈谈英雄的故事,加深认识和理解。(注意可以先从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谈。)

4、让学生欣赏《神舟七号发射》的视频,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中感悟民族精神。认识到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核心内容。民族精神是战胜困难,永往直前的不竭动力。民族精神生生不息。

5、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民族精神在不同时期具体表现的相关信息。教师通过图片按照历史时间的线索来加以展示和简要说明。

设计意图: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举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本重点的认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完成教学目标,又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科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感悟民族精神的同时,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表现,充分体现出思想品德科在德育教育上的主要作用,寓情于景,顺理成章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环节三:寻找英雄 感悟民族精神

1、观看视频《汶川地震》

2、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问题

(1)同学们,看来这段视频后,你最想说点什么?(2)有人说:中华民族越挫越勇,你是怎么认为的?

(3)是什么让中华民族能够历经磨难而信念越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这种精神又有什么作用?

3、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4、设计导思:如果各个时期缺乏民族精神我们的社会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讨论反思,由此强化对教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的认知。

5、我的感受:从视频中寻找英雄,并由学生谈谈自身是否具备民族精神所要求的品质。

设计意图: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一问题理论性强,较抽象,通过视频资料的视觉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从身边发生的事情来感受中华民族精神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事实是最好的证明材料,通过设置逐渐深入本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并通过反思来强化对教材知识的认知,通过体会让学生由人及己,认识到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个人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为下个内容学习做铺垫。

环节四:学以致用 为民族精神添光彩

1、联系实际,说说学校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开展了哪些活动?

2、说说自己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中可以做些什么?

3、学生完成“我为民族精神添光彩”倡议书内容。

设计意图: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践,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将责任教育、民族精神的传承真正落实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使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

环节五:畅所欲言 巩固新课

1、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教师点评讲解。

2、学生提出存在的疑问,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3、布置作业:提出希望:用实际行动去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用爱国之心去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教学反思:

1、知理统一。本课涉及的内容都是比较抽象、理论性强的,这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能不能通过学习,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课时内容多,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而生成知识就非常的关键,这就要求各环节都非常的紧凑,因而事先一些活动的设计意图应该让学生了解,并做一定必要的准备。同时,知识的学习是教学的重头戏,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同样不能忽视,这也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个特点,因而如何设置情境、设置问题就非常的关键,因为这是一个导入,引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和参与,从而在知识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

2、重视能力培养。本课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为主线,以“分析民族精神内涵和作用,增强青少年责任意识”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方式,以质疑解疑衔接各个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的意识,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注重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并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能够善于分析问题。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对民族精神的认同感;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真正达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的要求,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

篇8:弘扬中华武术 培养民族精神

关键词:中华武术,武德,民族精神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的时代,随着“地球村”的日益突显,各国呈现出以文化竞争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在世界范围的文化竞争过程中,以强势的西方文化略显优势。目前,加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党和国家在新格局时期的重要目标。因此,在现阶段,面对日益开放的环境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特别是加强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长期屹立于世界之林,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和精神,有着五千年光辉历史的中国,历来重视人文精神、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兼容气度和和谐处事的灵便智慧的健康历史文化。在现阶段,摆脱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在文化竞争中将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发展,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基本条件,是现当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时代重任。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项特殊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它具有技术和文化相统一的特色。武术不仅是体育,是技击术,更是一种文化。在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武术的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润。人们在长期习练武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能通过武术训练体悟中国的文化内涵,尤其是能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在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复杂局面,弘扬中华武术对现当代青年人在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有着重要的历史性意义,对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促进作用。

1 民族精神的含义

哲学上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根本观点,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核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受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以“中庸”、“谦让”、“和合”为主,是注重和谐人际交往,形成以伦理道德为主的文化体系。中华民族在世界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仁人志士,都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勉。中国人民经过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培养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格局》)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

2 培养民族精神的意义

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在1993年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未来国际政治斗争的主线,主要不是军事冲突、意识形态的冲突,而是文明的冲突。”文化的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在现阶段更是比较尖锐的。在世界范围的文化竞争过程中,以西方的强势文化在世界各国渗透,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影响。我国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道德失范、价值丢失、文化失衡、人文精神失落等现象。尤其是青少年对拜金主义的倾向以及人身观、价值观的迷茫和人文教育的缺失、民族精神的淡薄等方面。这种现象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杨叔子院士指出:“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一打就垮,没有精神和文化,不打自垮。”中华民族能够延续五千年历史,就是依靠中国优秀的文化做支撑。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连绵不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面对西方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冲击,面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实行“分化”,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期,加强我国文化建设是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十七大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化中起主导作用、处于核心地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和思想基础。培养民族精神能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能加强过人的爱国主义热情,能增进民族团结,能对祖国的繁荣昌盛树立坚定信念,能对祖国主权和尊严坚决捍卫等。因此,培养民族精神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民族的成长壮大,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 中华武术与民族精神

武术属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武术在中华大地绵延几千年,它植根于民间,源于实践,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蕴含着深邃的文化意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是中国的国宝。通过武术的训练可以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武术体现民族精神主要表现在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伟大民族精神上。

3.1 武德是武术的核心

中华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一项特殊的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它具有技术和文化相统一的特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武术由一种简单的生存格斗技能,吸收儒、道、阴阳、人文哲理等思想,形成富有浓厚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拳术运动。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结晶。历代武术拳师都注重道德规范和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德”字放在个人修炼武术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逐渐形成了以“德”行为主线和核心的道德规范。武德是尚武与崇德的统一。千百年来武术界把“崇尚武德”作为一种民族的优秀传统不断发扬光大,形成武术界共同信仰的一种行为准则。习武者按照武德来修养身心,规范言行举止,品评社会的善恶。它的形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指导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武德主要表现为“仁、义、礼、信、勇”等方面。“仁”的基本含义就是要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它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同样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性的最高境界。“仁”是通过“义”的环节过渡到人的道德行为。“义”是依“仁”而行的方法、途径和标准,是一种强调人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规范准则的伦理观念。它根源于羞恶之心,是羞耻与否、善恶与否的“应该”标准。同时,“义”也可理解为秩序、等级,要求习武者的言行举止要与自己的身份相符。“礼”来自人的恭敬辞让之心,是仁义道德的节度及由此产生的待人接物的礼节仪容。“信”是指诚实可靠、信守诺言。守信用,重然诺是武林中人的传统与俗尚。“勇”指的是通晓仁义道德,明辨是非善恶之后,果断采用的举止行为,即勇往直前,敢于斗争,有胆量,不畏惧的道德品质。因此,在武术的发展中,武术界非常重视尊师重道、谨慎择徒、除恶扬善、勤修苦练、重义轻利的儒家仁学精神。而现代所提倡的武德要把习武同弘扬祖国文化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形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武术教育事业,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要求习武者树立理想,为国争光,爱国爱民,见义勇为,尊师爱生,团结互助,修身养性,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举止端庄,自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2 武术能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即是人们对于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武林历来注重惩恶行善,各个武术门派均有相应的要求,例如:“不得恃强凌弱,任意妄为”,“济危扶倾,忍辱度世”,“为人正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些规范、戒律要求习武者主持正义,扶弱压邪,集中体现武术人维护人民利益的高度责任感。其次,武术界高度提倡“忧国忧民,匡扶正义”的主张。在武术的发展历史中,不乏像南宋民族英雄岳飞这样的楷模,他是尽忠报国,救国家于危难,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的武林英雄。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兼备、德高望重、有胆有识的民族将领。在抵抗倭寇的侵略时身先士卒,率领四千余精兵力战疆场,保家卫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维护祖国尊严,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热情,对祖国前途怀有坚定的信念。武术界把个人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对其他国家的入侵和本国的腐朽反动势力,为祖国和民族的繁荣富强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英雄人物大有人在。在这些武术民族英雄的影响下,通过武术道义的教育,可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3 武术能培养“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在中国社会人际交往过程中,深受儒家“和为贵”思想的指导,历来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武术拳师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在择选徒弟时,在道德品质方面要求很严。例如,中国少林寺戒约中说“传授门徒宜慎重选择,如确系朴厚忠义之士,始可以技术相传”;《蛾眉枪法》也明确提出“不知者不与信,不仁者不与传”;黄百家在《内家拳法》中也有“五个不可传”即“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露者、骨柔质钝者”。中国古代理想上的和谐社会就是一种大同社会。武术人提倡“中和”为上的思维方式,受中国“中庸”思想的影响,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与人”,其中国武术的技术特征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胜大力,以弱胜强”,强调“拳打人不知,出手不伤人”,“胜固可喜,败亦欣然”。正是在中国和谐思想影响和“中和”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武术人才有了“撵人不过百步”,“穷寇勿追”之说。强调武术人之间进行武艺交流时,要以“和为贵”的思想互为表里、要以“以武会友”加强武术人之间的技艺交流和密切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的指导下,习武者与人交手时,双方先敬抱拳礼,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作为武术人,必须理解抱拳礼在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国际武术联合会规定的抱拳礼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武术礼节,本着当代武术为和平与友谊服务的宗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屈左拇指,寓意虚心求教,永不自大,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是一家。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武术的训练可以培养“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3.4 武术能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儒家经典《中庸》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之道,主张刻苦学习,不甘落后”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思想。在中国几千年发展过程中,深入人心,让全社会所接受。其主要指中国人在人生态度上要“发奋忘食,乐以忘忧”,是人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总原则,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在武术的训练中,训练者都以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作为自己的精神动力,形成了经典的戒训。如少林武术强调:“习此技术者以强体魄为宗旨,宜朝夕从事,不可随意作辍。”(《少林十戒》)。“吾辈研习武事,期在深造,必须持之以恒心,刻苦练习,勿要以求速,勿半途辍业”(《武士须知》)。同时在练功过程中,常以孔子的“诲人不厌,学而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名句,作为武术人士的座右铭。另外在民间还流行“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欲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要练武,不怕苦,要练功,莫放松”等等武术谚语,激励习武人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武术训练过程中能培养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3.5 武术能体现“天人合一”的崇尚自然的民族精神

张岱年先生说:“中国哲学有一个根本观念,即天人合一。认为天人本来合一,而人生最高理想是自觉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物我本属一体,内外原无判隔。”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充分体现中国思想家对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性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中国人在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协调。“天人合一”问题就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高度统一。在这种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武术习练者们特别注重自己与自然界的统一,精神、行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从而把“天人合一”作为自己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武术家在武术练功时,有针对性地选择天时、地形、气候、季节、方向,这都是武术家注重自己和自然的和谐。武术家在练习武术时,不仅注重武术技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同时还应注重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手段和方法的提高。历代武术家都强调拳法自然,拳法合于道法,拳法通于大道。再有,拳法模仿飞禽、走兽、昆虫、鱼类、图腾崇拜,寓意就是在于天人合一的指导,即武术家们认为这些生命生灵为自然之精髓。像其形,取其意,也就获得了自然的精华,体现了追求“天人合一”接近自然的本质。

4 结语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当今以文化竞争为主的新形势下,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先决条件。武术是中国文化的缩影,人们通过练习武术能培养民族精神,武术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它同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因此,在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武术对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温力.中国武术概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郭建宁.当代中国文化选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郭志禹.以武术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回顾与教育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6.

上一篇:幼儿母亲节的诗歌下一篇:电力工程项目管理复习及考试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