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2024-05-07

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共18篇)

篇1: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孩子快乐性格咋培养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注意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如何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呢?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一、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在培养快乐性格的过程中,友谊起

着重要作用,所以父母要加深与孩子的感情,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让他们学会愉快融洽地与人交往。

二、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权利。养成快乐性格与指导、控制孩子行

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其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

三、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要使孩子明白,有些人一生快乐,其

秘诀在于具有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这使他们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可为他指出前途总是光明的,使他在恢复快乐心情的环境中寻找安慰。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

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应使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画等号。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

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就拥有了快乐的性格。

六、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家庭和睦,也是培养孩子快乐性

格的一个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成年后能愉快生活、健康成长的,比不幸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多得多。

 

篇2: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孩子不合群,性格孤僻,不仅脱离周围的小朋友,而且明显地影响孩子的进取心,甚至损害身体健康。孩子不合群,跟先天气质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封闭式的教育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把电视机当保姆,与玩具、游戏机和小人书等为伴,不让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接触玩耍,担心与别的孩子一起会产生矛盾,甚至会染上坏习气,有个孩子在日记里写道:“我没有兄弟姐妹,爸爸妈妈又不让我和别的小朋友玩,唉,我只好把养在笼子里的两只小鹦鹉作为我的伙伴了。”这样下去,天长日久,孩子也成了笼中之鸟了。

孩子不善交往的原因在父母

引起孩子不合群的原因与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家庭环境有重要关系。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切,事事代为安排,往往令孩子失去发展合群性的机会。例如当孩子学习自己玩的时候(约六个月大),父母常过分注意他,拿东西给他、抱他,令孩子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兴趣。这样的孩子很少向人打招呼,因为总是父母先开口,教他叫X叔叔或X姨姨。父母常喜欢拿他来向人炫耀,次数多了则令孩子感到尴尬。孩子生病时,父母总是不眠不休的细心照顾,同样,当孩子顽皮时,父母也往往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以致小题大做。凡此种种,使孩子太少练习出口得其乐之道,不懂如何合群与讨人喜欢。

入学以后,这类孩子也难以适应学校生活,不容易结识朋友。与同龄的伙伴玩耍时,也不能相安无事,不是争吵打架,便是畏缩,最后被群体孤立。

正因为以上原因,使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能力普遍发展较缓慢。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孩子便逐渐养成孤僻、内向、软弱怕事、沉默寡言的性格,没有一般小朋友的天真活泼气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做事非常认真,追求完美,以至容易钻进“牛角尖”。

篇3:家长如何能够培养健康快乐的孩子

首先, 家长需要给孩子的身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并要用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孩子是一份宝贵的、未来的礼物, 而不是给我们带来头痛和困惑的“问题”。要是我们天天带着兴奋的心态来打开这份礼物, 享受这份礼物, 他们将会在我们的接纳与欣赏里成长。这样的孩子就会有弹性地面对挫折, 而且跌倒的时候能够轻易地爬起来, 重新开始, 因为他拥有在父母赞赏眼光里成长的自信。我认为孩子是一本父母和教育者需要学会读懂的、独一无二的书, 而不是一张按照我们自己的心意而画的白纸, 更不是一个可以按照某个公式来批量生产的机器。成长的环境能够塑造一个孩子对人生的反应。用积极的心态来培育孩子, 能够造就一个拥有快乐童年和积极人生的孩子;而在消极的心态和批评的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 他的内心缺乏阳光, 重建自信和自我肯定将会是他一生的难题。

其次, 要摆正配偶和孩子在家庭里的位置, 孩子绝对不能成为家庭的中心。美好的婚姻关系才是家庭的主要关系。孩子需要成长在一个父母相爱的环境里来培养安全感, 父母的快乐需要配偶而不是孩子来满足, 孩子无法为父母的快乐而承担责任。父母要是为了孩子的成就而牺牲一切包括婚姻关系, 只会成为孩子的心理重担。美好的婚姻是家长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幸福未来的最好礼物, 也是培养孩子情商的主要模式, 比名校文凭或事业成就更重要。

再次, 我们要拒绝抢跑。现在全国很多家长、老师和孩子们都在疯狂地、焦虑地、恐惧地抢跑, 但却没有人愿意停下来思考一下大家这么着急跑向哪里?为什么要这样跑?我的二儿子凯恩多次被老师要求跳级, 但我们也多次拒绝, 因为我们不愿意把成人对他高智商的期待凌驾给他, 而是更愿意他拥有一个正常的童年, 给他的情商和社交能力足够空间, 使之能够跟智商一起平行成长。我在麻省理工读书时认识一些从小是神童的同学, 但是他们都不快乐, 因为他们只有学习, 却缺乏知己的朋友, 也无法跟身边的异性朋友约会。

最后, 快乐不是孩子的目标, 而是一个副产品。一个孩子从小就需要学会延迟满足, 控制自己的欲望, 考虑别人的需要。他也需要家长允许他经过失败而成长, 而不是禁止他失败, 恐惧他失败, 因为失败是人生里一定会发生的过程, 也是一个成长的好工具。

一个快乐的童年最重要的成分就是家长的陪伴, 而不是物质的充裕。孩子的童年不需要贵重的玩具或高级的衣服, 而是家长的接纳与关爱;他不需要排得满满的周末, 而是家长用心的管教;他不需要五星级的假日酒店, 而是经过长期用心地承担家务而获取一颗包容全世界的责任心。他不但需要被尊重, 也需要学会尊重别人, 才能真正地获得别人真心的尊重。

篇4: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

由于遗传、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可能已经形成了诸如易怒、抑郁、爱撒谎、注意力不集中等许多不良性格。针对这个问题,夏洛特·梅森以生动形象的故事为依托,以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向我们揭示出不良性格的成因及解决办法。文字生动鲜活,方法具有可操作性。例如,贝尔蒙特夫妇的儿子有一个致命的缺点:爱发脾气。他经常反复的暴怒令家人烦恼不已。贝尔蒙特先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自我反思并积极求助。当他意识到儿子的易怒与家族遗传有关时,就首先对自己的坏脾气加以控制,同时听从好友弗斯尔医生的建议,采取了如下措施:

★坏情绪爆发前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向他喜欢的事情,比如帮爸爸去花园干活,或者帮家人准备晚餐等,从而减少他发脾气的频率。

★不要纵容孩子发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要表现出疏远和拒绝,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孩子感到后悔、难过的时候,给他讲清楚道理,鼓励孩子自己打败坏脾气。

★及时记录孩子发脾气的频率。由开始一个月爆发一次到两个月一次,然后一年一次,再后来两年一次,直至最后孩子具备了温和的性情、率真的性格。

夏洛特·梅森对于矫正孩子不良的性格有一个核心理念:以一种好习惯克服另一种坏习惯。当一种好的习惯和思维建立起来后,相对的坏习惯自然就被取代了。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基蒂的反复无常、阿格尼丝的多愁善感、多萝西的抑郁等不良性格,都一一得到了克服。

夏洛特·梅森还为我们提出了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方法。她以父母联合会的家长发言为蓝本,以讨论的方式向我们阐明了一个原则:向孩子灌输有益的知识是陶冶孩子性格的有效途径。知识对性格养成的作用,古今中外学者多有论述。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字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同,有所学,皆成性格。”夏洛特·梅森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向孩子灌输知识应该在生活与自然中、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例如,父母可以利用孩子对夜晚星空的好奇,趁机扩大孩子的知识视野,激发孩子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假期带孩子旅行,使孩子增长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孩子只有乐学好学,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经验的一部分,知识才能陶冶孩子的性格。这种知识传递方式向父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父母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修养,有与孩子一起学习的愿望和决心,更重要的是要对孩子有耐心,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无论是夏洛特·梅森所处的二十世纪初,还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以考试为中心、以成绩论优劣的学校教育,容易磨损孩子的性格。针对这个难题,梅森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出路:“我们要做的是,直面现实,吸取学校所提供的精华并心怀感激,弄清楚学校所不能提供的文化或道德训练是否可以由家庭来提供。”她从智力、道德、体育、审美等方面阐述了家庭训练应怎样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在智力方面,父母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业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给孩子以学业上的支持。在道德方面,父母要培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感激、体贴和礼貌,这是孩子全部道德的基础。在体育方面,父母要帮助孩子妥善安排时间,确保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保证身体健康。另外,父母还要在家庭中通过读书、绘画、音乐等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夏洛特·梅森向我们传达了家庭训练的要旨:父母要保持对家庭的控制,使孩子处于稳固的家庭管理之中。不稳定的生活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夏洛特·梅森还给出了保持家庭控制的秘方:“让孩子处于接受者的角色,父母则处于给予者的角色。给予者的角色要做的不纯粹是身体上的关心和照顾,还有对孩子的有责任心的培养、有规律的训练。”

最后,夏洛特·梅森通过分析乔·尤尔、彭德利斯、歌德等人的成长经历,向我们揭示出环境对人的性格影响,读此书后会使我们掩卷深思:我们应该为孩子的性格成长营造一个怎样的环境?

《如何培养孩子的性格》是家庭性格教育的经典之作,它使我们看清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真谛,正如夏洛特·梅森所说:“当一个人了解了每个人应该知道的知识时,当他在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时,他就已经接受了教育。我们已按照你的要求将他交到你的手中,而且我们已在你的面前展示了其中一种可能的成就的情形,那就是性格的养成。没有达到这点的教育,都将一事无成。这就是我们所做的。”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幽默性格

宝贝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最真实的镜子,潜移默化中,父母的许多特点在宝贝身上都得到再现。所以,家长在培养幽默感时,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宝贝,同时也要关注到自身的修炼。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下整天学这个学那个,不爱开玩笑,变得死板。家长也往往忽略了幽默性格将来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天艺乐童分析幽默感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家长的精心培养。

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家庭游戏

1、可笑的衣物箱

材料:一个装有奇装异服、滑稽帽子或鞋子等物品的箱子。这些滑稽物品,需要一段时间的精心收藏,如生日帽,贝雷帽等等。

玩法:在特定的时间,家长或宝贝随意选出服装进行搭配,表演各种动作,宝贝会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和愉快。另外,也可在宝贝生病时或情绪不好时,穿着特殊服装,比如,宝贝不愿意吃药,可以化妆成消防员,用带有皮管的针管把药物当成灭火器,来个灭火游戏。

2.、观看滑稽可笑的录像

平时在家里准备一些滑稽可笑的录像或影碟。如:“憨豆先生”和其他一些来自生活中真实镜头抓拍的滑稽片子。全家人一同观看,并一起开怀大笑。

3.、倒着说话

妈咪说一句话,然后让宝贝倒过来说。比如:“我吃饭”倒过来就变成了“饭吃我”这个游戏在培养宝贝幽默感的同时,还能锻炼宝贝的记忆力,在一开始的时候,宝贝还记不了太长的句子,就从短句开始。渐渐加长,在说句子的同时,妈咪要尽量去选择有趣的搭配。

4、表演笑话

当家庭成员看到笑话时,就把它收集起来,大家可以定期开一个笑话会,把彼此知道的笑话讲给全家人听,并且用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演出来,大家轮流表演,表演完由其他家庭成员给打分,看谁演得最好,大家也可以共同配合表演一个笑话。

篇6:如何去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

美国心理学家威蒙曾对150名有成就的智力优秀者做过研究,发现智力发展与3种性格品质有关:一是坚持力,二是善于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三是有自信,不自卑。可见,坚强的性格对人生十分重要,那么爸妈们应当如何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制定合理目标:

爸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其制定短期和长时间两样目标,短期目标要具体明确,让她懂得只要努力一定会达到。而长时间目标要定得高、远,最好有具体榜样,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更易理解接受,以促使她为之努力。当孩子心中有了目标,她就会为实现目标去努力,表现得坚毅、顽强和勇敢。

给予自由空间: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经历失败,她需要爸妈给予她不断尝试的.机会。因此要尽可能地让孩子独立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会遇到外部艰难和障碍,让她自己去解决。当她最终达到目标,会认为来之不易,从而获得一分与众不同的满足感。她会因此而骄傲,增强克服艰难的勇气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

设置必要障碍:

坚强的意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艰难中磨练出来的。爸妈要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更要让孩子学会凭借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它。

鼓励自我训练:

自我禁止、自我命令、自我激励都是锻炼意志的好形式。您可以教给孩子在长跑的艰辛时刻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坚持到底”、“再坚持一下”等。

适时激励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特别是对幼儿,爸妈要注意她们在活动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赏。温存的微笑,亲切的抚摸,友好的合作,对于孩子都是鼓舞。

篇7:父母应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文章来源:聪明象空中幼儿园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可是有科学根据的。研究指出,人格特质从幼年到老年基本上一样,关键期出现在小学一年级。根据最新研究,零到六岁除了是脑部发展的关键外,更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因此,充分把握幼儿时期,给予最正确的教育方式,将造就出孩子长大后是自信或是自卑、乐观或悲观、主动或被动、合群或孤独、富同情心或无情,都与这时期的发展有关。

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将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否知道如何和别人好好相处?如何和自己好好相处?

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将影响我们的孩子是否身、心、灵都能健康。

 养成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这将影响我们的孩子当遇到挫折时,是否能勇敢面对并正向处理。

 非常喜悦的做自己想做的工作,这跟发掘自己的潜能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的性格与其日后成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聪明象空中幼儿园认为,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性格的最佳时期之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1、教育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A、给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

幼儿模仿性强,家长平时的言行对孩子诚实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B、正确对待孩子的过错。

孩子做错事是很自然的,家长要态度温和地鼓励孩子与出事情的真相,承认错误,帮助孩子找出做错的原因,鼓励孩子改正错误。美国正大力推动人格教育。“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如何读写,更要有勇气教他们分辨对错”。英国从2002 年开始,更把公民教育纳入课程,来促进孩子心灵、人格,以及社会与文化的发展。澳大利亚教育当局特别要求学校,把公民教育放在跟英语、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日本的教改报告书也指出,“能否培养出人品情操和创造力,是日本年轻一代决定未来、命运的关键,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学校的人格教育”。世界许多国家已警觉到:有好人格,才有好未来!

C、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与愿望。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家长要尽量满足,如一时无法满足,也要向孩子说明原因。相反,如一味拒绝或迁就,容易造成孩子说谎和背着家长干坏事。

2、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创造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家长可以参与小朋友的游戏或者与小朋友一起观看喜爱的节目,如聪明象空中幼儿园视频教学,与小朋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时,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帮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可以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家庭的爱护和自信心的养成。

家长还应提供能发展孩子独立能力的练习机会,为使小朋友更容易养成独立不依赖,家长可以引用动画片或者教学视频里的片段来引导孩子独立做事情,如“聪明象空中幼儿园里的小猪在妈妈生病的时候可以自己做饭打扫卫生,它们是不是很棒呢?宝贝你今天可以试着自己系扣子,搬椅子等”。

3、培养孩子勤奋的品质

多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根据孩子身体发育的情况安排简单的劳动,让孩子逐步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荡起,懂得新生家长和他人的劳动成果,避免孩子养成无所事事的不良性格。

篇8: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情绪有良好情绪和不良情绪之分。许多心理专家对情绪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作过研究证明:当一个人心情愉快时, 他的胃酸分泌会增多, 食欲会增强。反之, 当一个人心情悲伤、惊恐不安的时候, 会抑制胃酸分泌, 而没有食欲。

幼儿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幼儿期是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和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情绪经常 处于良好状态的幼儿, 对成人的各种要求一般都会乐于接受, 并且愿意完成成人布置的任务。这样就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形成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独立活动等良好的行为和习惯。相反那些情绪低落、烦躁的幼儿往往会无理地拒绝成人的要求, 这显然会不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心理学家曾对某幼儿园部分幼儿作了调查, 发现那些性情温和、心情经常很愉快的幼儿深受小伙伴的喜欢, 各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 而那些脾气暴躁、经常发怒的幼儿则行为散漫, 不能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幼儿良好的情绪能促进其智力的发展。近年来, 我国在培养幼儿智力方面, 忽视以培养优秀情绪、良好意志和性格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 因情绪变化而影响幼儿求知欲及智力发展的情况屡见不鲜。我曾与几名学画画的幼儿家长聊起孩子的情况, 一名孩子的家长较多地采用鼓励法激发幼儿兴趣, 因而学习效果好, 另一名孩子的家长求成心切, 经常批评孩子, 结果孩子常常处于紧张状况, 因而学习效果不佳, 甚至不来画画了。

由此可见, 良好情绪对于幼儿体智徳美全面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 怎样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呢?

一、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良好情绪

(一) 细心了解幼儿的生理和社会心理需求, 并给予恰当的满足。有一个男孩, 吃了早餐还要求妈妈买一点零食, 嘴馋是孩子的特性, 可是妈妈不答应并且强行把哭闹的孩子送去幼儿园, 结果情急之下那个孩子居然从电动车上跳下来了, 把妈妈吓了一大跳, 最后还是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提醒家长不能无视孩子的需求, 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 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 就应当给予满足, 使幼儿情绪稳定和愉快。

(二) 给幼儿有“情绪准备”的时间。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幼儿时, 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 要求幼儿立刻听从, 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 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 甚至出现对抗情绪。因此, 教育者在教育幼儿时必须尊重他们, 说服他们, 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例如要组织全班幼儿去户外活动, 出发之前孩子们的情绪都很兴奋, 交代他们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和遵守的规则, 比如不能擅自脱离集体去水边、高处、远处;不听教师口令推推打打;不能好好排队出去等, 如果没达到老师的要求的, 就把他留在幼儿园里不参加活动。这样就给孩子留有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 使幼儿愉快地接受要求。

(三) 注意保护幼儿的隐私。人们总觉得“隐私”是成人的事, 但幼儿往往对某些“丢人的毛病”诸如尿床之类的十分敏感, 因为他觉得这些“毛病”会使自己在小伙伴面前“没有面子”。幼儿不好的情绪及经常发怒, 基本上都是受家庭的影响, 家长对孩子溺爱、迁就的错误行为是导致幼儿情绪不好的根源。

(四) 让无助感多停留一会儿。这样能让孩子多体会一下坏情绪, 进而采取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 不让坏情绪持续下去, 体验到“成功”的欢快情绪。不要让幼儿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的情绪, 还要让幼儿在完成学习、劳动任务中, 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尤其对年龄较大的幼儿, 更要注意这一点。我班有个叫小韬的小朋友, 总喜欢打别人。比如在游戏过程中因为棒棒对小韬的动作有点重, 小韬就打了棒棒, 棒棒又打了小韬, 像这样孩子间的小打小闹, 我一般不会管, 只是后来小韬认为自己受了欺负而哇哇大哭, 他想得到我的安慰。于是我走过去, 摸摸他的头, 问道:“棒棒打你, 你是不是觉得委屈? ”小韬点头, 他体会了坏情绪。“可是你打棒棒, 棒棒也会不高兴, 是不是?”小韬含着泪水低下头。后来类似的事又发生过几次, 现在小韬明白了:先打人有可能被人打;打人会让对方不高兴。于是他打人的次数越来越少。这个做法有人会认为太狠心, 但最终结果却令人欣喜。

(五) 让幼儿多接触外部环境, 多和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不要让孩子将爱集中于家里一两个人身上, 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婴儿对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 这是正常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大, 应该引导幼儿对更多的人产生信任和爱, 这样他们不至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二、注意防止幼儿产生恐惧、愤怒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一) 注意防止产生恐惧情绪。幼儿的恐惧情绪, 往往是由客观环境和成人不正确的对待形成的。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 幼儿一般都比较怕医生、警察及本班的老师, 原因是当他们不听话时, 成人总是用“叫医生给你屁股打一针”、“警察把你捉走”、“叫老师让你罚站”等话吓他。我就亲耳听到有位家长带孩子在户外玩耍, 当孩子不听话时, 家长随口说:“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去, 让老师来管你。”而这个孩子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 这样从小在心里就留下了老师是个可怕的人的印象, 今后等他上幼儿园时肯定是哭着闹着不敢上幼儿园。防止和消除幼儿的恐惧情绪, 必须从幼儿的实际出发, 一般的做法是:不要给幼儿精神威胁。如用幼儿惧怕的东西或以某些易引起他们害怕的故事吓唬他们, 让孩子知道世间并无可怕的事物, 只要避开危险的事情保护好自己就好。此外, 不要随意打骂幼儿, 尤其不能用突然袭击的残酷手段打孩子, 因为幼儿的心智还不成熟, 对外界的事物缺乏判断能力, 做错事情是难免的, 家长应该耐心引导, 而不是粗暴对待。

(二) 防止产生愤怒情绪。幼儿的愤怒情绪往往由成人与幼儿或者幼儿与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产生, 也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溺爱, 习惯在成人迁就下生活,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不能很好地适应, 以致出现愤怒情绪。还有些幼儿受家长脾气不好的影响, 也会产生暴怒情绪。产生这种不良的情绪, 虽然一般来说时间较短, 但经常发生, 就会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 以致“盛怒伤身”。怎样防止和消除幼儿的愤怒情绪呢?成人要经常以愉快的心情及柔和的言谈对待幼儿, 平时不应满足幼儿的不合理要求, 并教育他们讲礼貌、守纪律, 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习惯。要帮助幼儿转移不满、不悦的心情, 避免产生愤怒情绪。

(三) 防止产生紧张情绪。具有耐心且宽容的心态不仅是孩子的福气, 而且是家长的福气。对孩子要求过高的家长, 不仅会给孩子压力而且很容易把这种压力转嫁到自己身上。曾经有个陪孩子练琴的妈妈向我诉苦:“你不知道, 我陪他练琴气得我自己乳腺增生。”作为陪练琴的家长, 她多么不容易啊, 再细细想想, 家长气到自己乳腺增生, 孩子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挨多少骂。紧张情绪的产生往往与惧怕情绪的产生相联系。如果孩子紧张情绪持续时间较长, 就会表现为经常性地焦虑不安。如, 幼儿经常想到父母或教师的斥责而心绪不宁, 学习时甚至游戏时也会惴惴不安, 这种情况如果严重而持久, 就会发展为精神恍惚。怎样防止和消除这种情绪呢?家长不应该在学习上不恰当地持续施压, 这样容易引起幼儿的情绪紧张。对于已经出现情绪紧张的幼儿, 成人要及时加以抚慰或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其他方面。

篇9: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经常有孩子大吵大闹地被家长拖拽进入幼儿园教室;经常有孩子因胆小、怕生,不爱说话,而找不到游戏搭档;经常会发现孩子书包里乱七八糟,书本被弄得一塌糊涂;经常发现孩子畏难情绪重,学什么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遇到困难就往回缩;经常看见孩子吃饭、整理、如厕时拖拉疲沓、丢三落四,得要大人跟在屁股后头提醒;孩子经常撒谎,明明知道做错了事情却不愿意承认,总是找理由推脱责任或者做出一副别理我的表情;经常会看见孩子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倒在地上打滚让家长感到手足无措。

以上种种情况均属于幼儿行为教育方面出了问题。我认为,幼儿行为教育至关重要,在幼儿园里应以塑造孩子的优秀性格,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主。而目前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堪忧:家长重幼儿认知教育,轻行为教育。由于幼儿园的盈利性,家长作为顾客就成了上帝,所以办园者得听“上帝”的。我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在经常和家长沟通时,会听到这样的要求:“多教写字、多教算算术题、多布置一点作业,我们布置的作业娃娃不愿意做。”这是家长们受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枯燥的认知教育,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使幼儿没有游戏时间,没有和家人交流沟通的时间,没有户外运动时间,更没有自理生活的时间,他们失去了很多行为学习的机会。

幼儿家长、众多的幼教工作者把幼儿的认知教育、智能开发看成是幼儿教育的硬任务,而把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行为技能的训练看成是软任务。导致幼儿发展中的认知能力与行为能力的不和谐性、不同步性较为突出。不少幼儿尚未初步形成用餐、如厕、倾听、阅读、玩玩具以及交往、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行为习惯,却在回答自然常识问题,背诵唐诗、讲述故事、猜谜语、数数时头头是道。一些简单的求知行为、记忆行为、注意行为、协调行为等方面的行为技能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相比,对竞争、攻击、挫折、失败、荣誉、表扬时的适应行为以及创造行为、实践行为等方面的行为能力的开发,存在着明显差距。如果任由重幼儿认知教育、轻幼儿行为教育的倾向蔓延和发展下去,幼儿行为方面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多,不利于幼儿的终生发展,有碍于幼儿独立人格的形成,还可能会诱发幼儿的厌学倾向,对进入小学以后的学习也很不利。游戏是孩子们学习的基本方式,孩子们在玩耍这种隐性教育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能力、意志力、创造力、想象力。幼儿园对知识的强化灌输和强制学习的做法淡化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部分幼儿对学习产生不同程度的害怕乃至恐惧,导致一些孩子还没有上小学就出现畏学、厌学情绪。幼儿期的这种不良心理还有可能会造成其一生厌学的创伤。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中国及整个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社会各子系统平衡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全人类公平平等地发展、当代人的发展与后代人的发展等不同层面的关系,以应付当今社会面临的种种矛盾、危机与挑战。幼儿教育是为人的毕生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必须进行深刻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要通过启蒙教育,培养人才,实现人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直接、间接地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作贡献,幼儿教师需要做的很多。

1.转变传统幼教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思想

2.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幼教观,树立体、智、德、美全面、整体、协调发展的现代教育目的幼教观

幼儿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可塑性,短期效应显而易见,但最终要受到生物性规律的制约,如果一味追求幼儿的智力开发,牺牲儿童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是得不偿失的。

3.放飞童真的心灵

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发展只有一个法则,就是爱。我们爱孩子就要放飞孩子童真的心灵,让孩子有独立的思想,獨立地成长。

可持续发展的幼儿教育,既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又要优化幼儿的个性,发展其非智力因素,如,活泼、开朗、愉快的健康心理,勤奋、好学的习惯,勇敢坚强、吃苦耐劳等性格品质;既要培养强健的体魄,又要塑造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教会他们做人。

参考文献:

[1]丁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分析及相关建议.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意大利]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教育法全集.

篇10: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0-2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2-4岁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学龄前儿童的性格培养又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0-2岁、2-4岁、4-6岁,每个阶段的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

(1)0-2岁

这个阶段是培养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如果发展得好,在性格中就能有希望、乐观、自信的品质;发展得不好,则会形成悲观、多疑、敏感、自卑的性格特点。

(2)2-4岁

发展得好,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负责,自控与自豪感。发展得不好容易使孩子产生失控、害羞感、自我怀疑、苦恼,自尊低等。

(3)4-6岁

如果孩子表现出的主动探索行为受到鼓励,孩子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目标的人奠定基础。

怎样培养孩子好的好习惯、好品质?

0-2岁是培养孩子的信任感、希望感的关键期,母亲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不是靠语言,而是行动。孩子饿了,母亲能及时喂奶;孩子大小便了,母亲能及时更换;孩子想动了,母亲也跟着动。总之,此时的孩子能心想事成,不长时间感到痛苦,他就会信任世界、母亲和他人。如果他的需求总不能及时得到满足,渐渐就会产生绝望感、悲观感、多疑、自卑等。2-4岁培养自主性和主动性的方法原则一样,就是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任何事,同时设置底线,就是什么事可以做,做得什么程度可以被接受。让孩子为所欲为的目的是让他们的天性得到释放、潜能得到发挥、心情愉快、幸福,感到这个世界是美好而又可控的。当然,父母也要设置界限,哪些事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如玩火、闯红灯,那些事是不能过度的,如吃东西不能吃太多、看电视不能看太久。于是,孩子们也学到了有很多事是不可以碰的,但大多数事情是可以干的,但必须有节制。如果对孩子限制过多,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孩子就会觉得这个时间很可怕,陌生人很可怕,以后注定是个宅男宅女;相反,对孩子的欲望如果没有任何限制,那他就不会尊重法律法规,不尊重长辈、权威,长大会遇到大麻烦。4-6岁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掘兴趣和天份,培养孩子的能力感,为勤奋、韧性和自尊奠定基础。如果孩子的探索心、独创行为和想象力被家长笑话,那么孩子就会形成内疚感,逐渐失去自信心。如果孩子被管教控制得太严,孩子会逐渐失去开创幸福生活的主动性,欠缺创造力和目标。

篇11:培养孩子的合群性格

家长要引导孩子与亲人平等相处,切忌以孩子为中心,处处围着孩子转,让孩子凌驾于父母之上。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切忌随意训斥和打骂,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性格。

(2)家长应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让孩子从小生活在同龄孩子的群体中。托儿所、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世界,在与同龄人一起生活过程中,孩子会相互教会怎么生活,怎么相处,怎么玩耍,

资料

孩子在家里,父母往往处处都依着他,可在群体之中,就得平等相处。这实际上克服了独生子女本身的不足。

可是,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许多家长生伯自己的孩子会在集体生活中“吃亏”,一味要求孩子自顾自,不要与其他小朋友来往。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爱孩子,实际上,使孩子得不到群体生活的锻炼,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3)家长要教育孩子在平等的原则上结交朋友。凡是心理健康的孩子,都有自己比较要好的朋友,孩子和朋友交往过程中,家长要教育孩子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互相信赖,彼此尊重。对于爱捣乱、爱逞能、惹事生非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要教育他:“你这样下去,没有一个小朋友会和你一起玩了,老师也不会喜欢你的。”

篇12: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孩子都是非常单纯而直接的,他们希望自己能讨好身边多有的人。对于一些看似有“双重性格”的孩子,其实他们只是为了讨好性格有所差异的两个人所作出的表现而已。所以,如果要避免孩子形成“双重性格”,首先家里有机会教育孩子的成年人要好好沟通,统一教育标准。对于妈妈、爸爸、奶奶、爷爷……无论每个人的性格有多大的差异,在小孩面前,最好尽量的统一一下标准,避免孩子为了讨好而人前人后一个样。对于孩子而言,他们没有太多的是非观念,他们的出发点全是依据家里成年人的标准,所以只有统一教育标准,才是避免孩子形成“双重性格”的有效方法。

(二)教育孩子要客观,孩子做对了称赞,做错了批评,绝无例外。

作为家长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要就事论事,绝对不能让孩子左右自己。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欺善怕恶,在严厉的家长面前,他就会表现得十分乖巧,而在比较慈善的家长面前,他们就会表现得比较任性。为什么这样?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孩子知道有什么人面前哭闹会起到作用嘛!所以,如果要避免孩子在不同的人面前有“双重性格”,那么家长就要订立一个价值标准,然后客观的执行这个标准,不给任何机会孩子钻空子。家长教育孩子,一定要对事不对人,不能让孩子左右自己,孩子做对了就给与相应的称赞,孩子做错了就给与批评教育。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自然的就事做人,而并非就人做事了。

(三)孩子还是尽量由爸爸妈妈带,避免隔代教育。

篇13: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故乐行则伦清, 耳目聪明, 血气和平, 移风易俗, 天下皆宁。”两千多年前古代先哲的这句话, 深刻地道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课标准》认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 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因此, 音乐教育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过程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就应以优良的性格品行和高尚的职业素养, 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师良好的性格会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

教师良好的性格对学生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 教师必须加强自我修养, 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教师要想教好学生, 就应该具备良好的性格和高尚的师德。

有一次, 我在四年级的音乐课中, 用两分钟的等待呵护了一个怯弱的心灵。那天, 教学进行得严谨而浑然一体, 在接下来的随意提问中, 我点到了一位学生, 这位学生站起来后脸红红的却不说话, 当时教室里静极了, 然而我并没有草率地让他坐下, 以结束这种尴尬的场面。时间一点点过去, 后来这位同学终于开口了, 原来, 他是一个结巴。当时, 如果我断然让他坐下, 他失去的将是下一次在大家面前开口的信心和勇气, 所以, 我庆幸当时为他等待了两分钟。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当教师用火一般的热情, 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特殊学生, 做他们的贴心人, 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坚冰时, 教师的教育意图才会被学生轻松地领会和接受, 从而起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民主的教学态度能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情感、能力和行为特征等各方面比较持续的倾向。对于音乐课程来说, 其主要教育效应不在于知识和技能的习得, 而是体现在熏陶、感染、顿悟等情感层面上。所以, 音乐教育的关键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 净化学生的心灵。

有次, 学生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 我感觉到歌声中缺少点什么。学生对歌中一些细微节奏掌握得不好, 于是我让学生讨论怎样能使我们的演唱更加完美。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地方要唱得轻一些, 有的地方要唱得很连贯, 有的地方要有强弱的对比”等等。参考他们的意见一遍遍唱下去, 还真挺见效的。我和孩子们都陶醉在歌声中, 就在这时很突兀地冒出一个声音, 于是我脱口而出:“是哪位同学出错了?举一下手吧!”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刚刚还沉浸在音乐中的孩子们你看看我, 我瞅瞅你, 可就是没有人承认自己出错了。我不禁懊悔自己的说话方式, 孩子们的自尊心都很强, 现在唱错的那个同学一定既害怕老师批评, 又怕同学笑话, 怎么还会承认错误呢?短暂的尴尬后, 我说:“孩子们, 其实老师并没有责怪你们的意思, 让你们举一下手是想让你们重视一下自己的错误, 下次就不会重复错误。这样吧, 刚才唱错的同学, 就在你的心里举一下手吧!好吗?”说完, 刚才还紧绷着的一张张小脸即刻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庆幸自己的“灵光闪动”, 我们应该改变过去对待孩子“犯错误”的态度, 适当地给他们一个台阶, 给他们一次机会。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教育与教学过程, 是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在音乐课教学中, 常存在这种现象:音乐教师往往对某些学生产生偏爱, 并有较高期望, 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常有激励之词, 结果这些学生期盼上音乐课, 课堂上情绪饱满, 在歌唱或弹奏练习中信心十足, 对老师的指令心领神会, 成绩提高很快。这种现象被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音乐课堂上, 音乐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们的表现。

篇14:让孩子拥有快乐性格

生活中,家长不妨多观察、多询问孩子:你快乐吗?和孩子—起发掘快乐!

让孩子享受“不受限制”的快乐

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的热情与活力,以及他们的“发呆”,当他们调皮的时候,就允许他们尽情地玩耍吧!当他们“发呆”的时候,让他们“享受孤独”,不要去打扰他们。

让孩子体验关心他人的快乐

孩子也需要他人对其价值的肯定。因此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设接触社会、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机会。当他们在帮助别人后得到了赞美时,让他们大大方方地接受表扬与赞美,并从中感受快乐。从小就让孩子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是培养阳光孩子的重要举措。

不要吝啬你的笑容,尽情地笑吧

有许多家长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严肃的形象,以为这样才有尊严。其实不是那么回事,笑出声来,并不会失去你的尊严。所以,敞开心扉把看到的,听到的,自己参与的好玩与好笑的事说出来,让你的家中充满笑声吧!

每天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

我和育儿专家友童在一起,好几次都目睹了这样的情景:友童拥抱着女儿好好,用眼睛望着她,对好好说:“亲爱的,妈妈是很爱你的,但是妈妈因为现在要和赵阿姨说一件重要的事,所以,你能够不打搅我和赵阿姨说话吗?”“那好吧。”好好说完就很乖地自己看书或玩东西了。虽然那段时间好好需要自己单独打发时间,但她的内心是温暖的,她知道,妈妈很爱她,只是让她不要去打搅而已。

不要做一个苛求完美的父母

“最完美的是天使,但如果是天使,那就请到天堂去吧,为什么还要在人间呢?”过多的不满和批评,只会伤到孩子的自尊,让他失去自信。莫扎特、歌德、莫泊桑等在他们童年时代,都曾一度因为情绪忧郁而导致健康状况非常糟糕。后来,他们的父母在医生的建议下,想出了让孩子情绪快乐的办法,使他们度过了人生中的第一道坎。

所以,当抱怨的时候,请先想一下,这个过错是不是跟孩子的年龄有关?10年后,他们还会这样做吗?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就别再抱怨。你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永远比他把玩具放在哪里要重要得多。

篇15:怎样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

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碱厂镇中心小学 刘金利

心理学家指出,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性格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与智力因素组成心理活动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方面。坚强的性格有利于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强化脑细胞的活动,使智力活动呈现积极的状态,从而使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产生超乎寻常的高效率。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在各种各样的性格当中,最优秀的性格是坚强的性格。具有坚强性格的人,自尊、自信、自强,有坚持力、自制力,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取得成功。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呢?

一、注意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习惯。

家长或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孩子现在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如单独活动,与别的小朋友来往,自己完成作业等,即使有一定困难,也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学骑车时,父母不要一直挡在他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嚷“小心小心”。当孩子喜欢自己做饭时,你别尽说:“妈妈来帮你”,也别说:“危险,危险”。只有启发孩子的主动性,扩大容许活动的圈子,才能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当孩子能外出了,应尽早让孩子到社会、大自然环境里玩玩走走。孩子跌了跤,手上出点血,家长千万别咋咋呼呼,忙个不停。因为只有孩子经常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他才能体验克服困难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自信心,变得坚强起来。

二、相信和尊重孩子,委派孩子在班级(或家庭)中担负一定责任。

比如,教师(或家长)可以委托孩子负责监督班级(或家庭)的卫生工作,对班级(或家庭)成员的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和提出要求,这样可以培养锻炼孩子的自我要求能力和坚持力。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让孩子担任一定的“角色”,可以使孩子的性格向这个角色靠拢。例如,日本心理学家长岛真夫等人曾做过一个实验:从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中挑出8名在班中的地位较低的学生,任命他们为班级委员。一个学期后,发现他们在班级中的地位显著上升,并且这些孩子在自尊心、安定感、活动能力、协调性、责任心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这个例子说明,孩子性格的形成受家长、教师和社会期望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或教师)应当把孩子当作坚强的孩子来教育和培养。

三、加强对孩子独立性的教育。

独立性强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并用这个目标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不指望别人的帮助,不受别人的暗示,能够主动的做事,有想把事情做好的热情。对孩子来说,需要发展两种独立性:一种是日常生活中的独立性,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另一种是精神活动方面的独立性,如人际交往的积极性、自信心、创造性等。许多孩子都具有第一种独立性。但是从培养坚强的性格来说,孩子更需要第二种独立性。首先应该让孩子不事事依赖大人,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父母过度娇宠,让快上小学的孩子或者已经上小学的孩子,还要依赖爸爸妈妈穿衣、洗脸,那就难以想象,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会坚持不懈地为完成一项事业而不停顿地努力呢?依赖本身就是滋生懒惰,使人产生精神松懈,不愿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所以,父母应该明白,让孩子从小事事依赖父母,并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溺爱他。其次还应该给孩子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比如:当孩子摔了一跤后,勇敢地爬了起来,父母应及时给予奖励,强化这一效果。当然父母同时也应该注意孩子是否受伤,以免万一受伤,耽误治疗。因此,家长(或教师)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除了要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外,还应当给孩子设置力所能及的目标,为发展孩子精神方面的独立性创造条件

四、保持和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

保持和增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培养孩子坚强性格的重要基础。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没有信心,心情不好,必然会怕这怕那,对人、对事积极不起来,性格就很难坚强起来。相反,孩子的身体素质好,有信心,有勇气,就容易培养起坚强的性格。

五、发展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智力。

发展孩子的良好品德和智力也是培养孩子坚强性格的重要基础。良好的品德受人喜爱、尊重,知识和智慧使人有信心。人的各种心理

品质是相互影响的,培养孩子各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品质,都能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性格变得坚强起来。

我们如此强调坚强性格对孩子成长的必要性,并非毫无根据。许多具体事例都证明,当一个复杂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时,需要人们明确而及时地作出决定。如果是个性格坚强的人,往往能够冷静地分析问题,设法排除各种不利因素,做到当机立断。性格软弱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往往犹豫不决,以致坐失良机。由此可见,培养坚强性格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重要。

篇16:培养孩子活泼大方的性格

有的孩子很害羞,见到陌生人就躲,不能大胆地参加集体活动,不敢当着许多人的面大声说话,缺乏独立性,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安静、谦让、犹豫,不惹麻烦。很多人认为这是乖孩子,容易带,而忽略了其消极的一面。这种孩子确实有许多优点,如懂礼貌、好管教等,这是应当鼓励的,但也应当纠正他胆小害羞的性格,以使他将来更能适应社会。

培养孩子活泼大方的性格,首先要消除孩子的胆小害羞心理,鼓励孩子多与同龄小伙伴交往、游戏,甚至可以请邻居或亲戚家的孩子来玩,或带孩子出去串门。

有客人时,可以请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一些节目,当然不要强迫,只能提出建议。如果他是被迫去表演的,这对他来说会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以后每逢表演时他便会觉得害怕。

父母对孩子不可要求过高,避免过分严厉地指责和批评孩子,使他失去信心。

4岁的孩子本性是很活泼、很爱说话的.,有的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唠唠叨叨,就严厉斥责孩子,结果造成孩子不敢说话,死气沉沉。

4岁正是练习说话的好年龄.如果不让他说话,他怎能学会流利地表达呢?所以只要顺其自然,不吓唬、不压制、积极的鼓励孩子,便能使孩子养成活泼大方的性格。

篇17:教育日志: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

乐观开朗是新一代创造型人才的性格特征,是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的体现。

那么,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呢?

1.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开朗乐观的孩子心中的快乐源自各个方面,一个孩子如果仅有一种爱好,他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快乐,试想,一个只爱看电视的孩子,如果当晚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看,他就会郁郁寡欢。有个孩子是个书迷,但如果他还能热衷体育活动,或饲养小动物,或参加演剧,那么他的生活将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他也必然更为快乐。

2.父母要成为乐观开朗的人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在家庭中父母就是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遇事要客观冷静。父母努力做到乐观开朗,那么孩子也会模仿成为一个具有乐观开朗性格的人。

3.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一个自卑的孩子往往不可能开朗乐观,这就从反面证实了拥有自信与快乐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

对一个智力或能力都有限,因而充满自卑的孩子,家长务必多多发现其长处,并审时度势地多进行表扬和鼓励。来自父母的肯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4.父母要建立民主的家庭氛围

篇18:如何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一、创设宽松的课堂

首先, 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 富有感染力。试想猫爪下的夜莺又怎能唱出动听的歌声?所以教师要用灿烂的微笑为学生送去阳光, 带去雨露, 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有一种“心理安全感”, 这样学生才会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才能够产生情感的迁移, 使之“亲其师, 信其道, 乐其学”。既而师生建立起朋友式的关系, 教师才有机会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 课堂和学校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其次, 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古人云:“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也许这是古代老师的职能作用。在新课改中, 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 还要考虑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圣人”, 而要走下三尺讲台, 走近学生, 走进学生, 与学生一起探讨, 共同研究, 彼此交流, 尊重、关心和信任学生,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 学生学习兴趣就会大增, 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 畅所欲言发表意见。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 才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最后, 教师要发挥民主的教学作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不但是师生交往的基础, 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该学科兴趣的关键。对学生尊重, 自然赢得学生的爱, 自觉向老师靠拢。在课堂上, 要不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或在必要时予以帮助, 让他们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悟和见解顺利准确地表达出来, 只要言之有理, 教师就予以肯定, 千万不要轻易否定。要让学生感到你在发表意见时与他处于平等地位, 就像朋友一样, 这样就会形成一种宽松、活跃、师生平等的民主学习气氛, 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就会极大地发挥出来, 同时培养了他们勤于思考、勇于质疑的好习惯。反之, “下达命令式”“强调重点式”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所厌烦的, 紧张恶劣的师生关系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极大地挫伤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愉快的情绪

没有良好的教学情感的参与, 教学永远不会取得成功。在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 不仅不是负担, 反而成了一种乐趣。所以人在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时, 会产生愉快、满意、兴致勃勃的情绪, 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我的体会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 “情中激趣”“乐中激趣”。

1. 看一看。

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 在观察活动中给学生认识事物、学习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如学习《秋天到》时, 根据本地的实际, 让学生说说天气、植物等的变化, 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气候的宜人和丰收的喜悦, 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 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口头和书面表达。

2. 听一听。

在学《手捧空花篮的孩子》时, 教师由讲故事引入新课:看到每个小朋友都精神抖擞, 奖励你们一个故事, 想听吗?学生顿时情绪激动, 精神为之一振, 很自然激起了学生愉快的情绪, 同时逐步培养边听边思考、听中质疑问难的习惯和能力。

3. 唱一唱。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启迪、美的享受, 用音乐营造学习的情景, 可使学生入情入境, 愉悦了精神, 升华了情感。在学习《春天的手》时, 我选用《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来创设轻松、欢快的情景, 表现形式为播放乐曲和学生哼唱。学生对这首歌的旋律和歌词都比较熟悉, 听到这欢快的音乐, 情绪高涨, 学习兴趣盎然。

4. 画一画。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 愿意用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在教学《我有一盒彩笔》时, 引导学生把诗句语言在头脑中还原为形象的图画, 同时拿起彩笔, 把自己在阅读中想到的画出来, 最后再画画自己心中的美好世界。此环节的设计不但激发学生拓展想象, 而且充分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5. 编一编。

根据新教材中大量诗歌韵文朗朗上口的特点, 让学生及时尝试将从课文中学习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从而使语文学习和生活对接, 同时学生在愉悦的写作中获得情感内化, 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尽情展示。孩子们那天真无邪的笔触, 玲珑剔透的童心, 常常让你陶醉之:

学习《贺年片》, 学生写下了:

粉色的贺年片,

是桃树送给我的,

那是一盘香甜的桃子,

桃树嘱咐我,

把最大的一个送给爷爷。

三、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育家说:“一个人只要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 就会激起无休止的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小学生好奇心强, 处处想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 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便能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 就会燃起学习的欲望, 从而增强自信心, 使学生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促进他们产生新的学习需要与强烈的学习兴趣。“成功———喜悦———兴趣”, 可使学生产生自主的学习愿望, 在成功之乐中发现获取知识的趣味。

一位特级教师说:“要学会‘哄孩子’, 要准备一百顶高帽子给学生戴, 要真心实意地给他们戴。”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 认真对待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即使是看起来十分幼稚的问题, 甚至是“不可思议”的错误, 也不能求全责备, 简单生硬地驳回, 更不能训斥挖苦, 以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所以, 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激励, 提供尽可能多的尝试成功的机会, 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一些简短而有激励性的语言:“你说呢?”“你认为怎么办?”“你说得真好!”“很好, 掌声送给他!”等等。

学习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更非易事。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 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 如在教学中可设计不同类型、难易相间的提问, 易的让基础差的学生回答, 难的让优等生回答, 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 所问学生都能回答提问, 会产生自豪感, 尤其对学困生来说, 成功的体验会调动他们学习知识的主动性。所以教师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意境, 使之尝到甜头, 哪怕学困生有“一瞬即逝”的“闪光”, 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

四、组织丰富的游戏

小学生爱说、好动、喜玩, 如果在教学中忽视这一点, 一味平铺直叙地去讲, 必然使他们觉得疲劳乏味, 自然丧失学习信心, 所以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特别重要。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而游戏活动是“寓教于乐”的具体表现, 在教学中应妥善地把他们喜欢做游戏的兴趣迁移到课堂, 寓学习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愉快的笑声中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1. 玩一玩。

在教学《绒毛小熊》时, 让学生将与课文中“绒毛小熊”相仿的玩具带入课堂, 首先说说自己玩具的样子和与它做过的游戏, 度过的快乐时光;然后玩耍玩具, 相互交流评议, 在游戏中感受玩具带来的乐趣, 并学会与人合作;最后鼓励学生为自己喜欢的玩具写上几句话, 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 同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觉得学习就像游戏一样快乐, 自觉自愿地去做, 而不视为一种负担, 可谓一举多得。

2. 演一演。

小学生易模仿, 也会异想天开。《特殊的考试》全文没有人物对白, 所以可以超越文本展开合理想象, 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在分角色表演时, “演员”和“观众”全都进入角色, 在注意力十分集中而有异常兴奋的情绪中深入理解了“小白兔当选为主持人”的真正原因。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又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苦学”变为“乐学”, “不学”变为“愿学”。

3. 赛一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 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 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 有利于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 可结合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进行查字典比赛、开火车识字、成语接龙、猜字谜、讲故事、诗朗诵等游戏, 让学生们看到, 语文不仅仅是听讲、作业、练习这简单枯燥的过程, 而是丰富多彩, 充满情趣的。

五、利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兴趣是保证学习的直接动力, 根据儿童个性心理的发展, 直观兴趣是儿童的一种本能兴趣。由网络提供的文本、图像、动画、影视等视频信息与解说、拟音、音乐等音频信息, 可以引起这种本能的兴趣。诱发这种兴趣,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节约教学时间, 而且整堂课还能给学生留下一个“色、形、味”俱佳的感觉, 从中找到无穷的乐趣。不过多媒体的运用也要注意适度、适时、得体、实用, 不可滥用, 反之, 适得其反。

如在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时, 在品读理解、体会感受春天的美丽可爱这一环节, 多媒体出示春天里大地新绿、小河解冻、小鸟欢歌、小朋友户外活动的声响和画面, 形象的动画牢牢吸引着小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观其境。教师随机引导:看看你的眼前还出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回答:我看见花儿笑了, 青蛙醒来了;我看见小兔和小猴在捉迷藏;我看见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我听见小鸟在唱歌……学生既感悟理解了课文内容, 又欣赏了春天美景, 同时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多媒体课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性材料,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学生的疑难处再现情境, 使学习趣味不减。如《达尔文和小松鼠》一课教学目标中有一条要求是让学生初步学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方法, 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重点理解“捉弄”“观察”“粗糙”“树干”等词语。通过让学生看画面, 仔细观察达尔文的动作、神态、穿着, 很快就说出了“捉弄”指“耍弄、欺负”, “观察”指“仔细地看”, “粗糙”指“不光滑”, “树干和达尔文外衣的颜色像”等。运用多媒体, 开发了学生右脑, 集中了学生注意力, 避免了用干瘪语言叙述的枯燥无味, 学生学起来轻松, 老师教起来容易。

上一篇:重阳节旅游活动策划下一篇:供热公司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