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

2024-05-09

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精选9篇)

篇1: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

如何使孩子非常勤奋努力的学习,绝招分享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勤奋努力,但是哪些东西能使孩子走上勤奋之路呢?文章从七个方面做了分析论述:聪明、理想、兴趣、自信、自尊、责任、意志。每一方面的论述具体,对我们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懒字当头万事难,勤字当头万事易。春天播种秋天收,少年勤奋壮年酬。植树不一定结果,但不植树就一定不会结果;勤奋不一定成功,但不勤奋就一定不会成功。一般人只要勤奋努力,大都会成为不一般的人。

人的容貌大都一般,谁美心谁就是美男(美女);人的智力大都相同,谁勤奋谁就是天才。人只有勤懒之分,没有灵笨之分。高山之宝,只属于那些勇于攀登之人;深地之藏只属于那些勇于挖掘之人。

只要勤于耕耘,到处都有收获;只要勤于请教,到处都有老师;只要勤于学习,到处都有知识;只要勤于思考,到处都有问题;只要勤于发现,到处都有美丽;只要勤于写作,到处都有素材;只要勤于探索,到处都有真理。

心勤就有想不完的问题,体勤就有干不完的事情。多问问题多,多经经验多,多学学识多,多思思想多。勤奋无可有,懒惰有可失。勤奋的人创造财富,懒惰的人抛洒财富。

古今中外,关于勤奋的经典名言成万上亿条,其中的许多大家都耳熟能详,此处我就不再累述了。上边所述,是笔者对勤奋重要性的一些认识和感言。

勤奋是多么地重要呀!可就在这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教育,非常舍得在教育上投资的今天,许多孩子却不知道勤奋努力地学习,这令孩子的家长非常无奈和头疼。那么,什么可使孩子非常勤奋努力地学习呢?

一、聪明使孩子勤奋。

愚蠢的人相信天才,聪明的人相信勤奋。愚蠢的贪图安逸,聪明的人努力勤奋。真正聪明的人,都是酷爱学习之人,都是特别勤奋之人。

因为,他们深知读书学习和勤奋努力的重要性。大家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不知道学习,不知道勤奋努力。”当我听到这样的话时,心里在想:你的孩子不是聪明而是一个十足的“小傻瓜”。

为什么呢?读书学习、勤奋努力的重要性世人皆知,关于它们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数不胜数,一个连读书学习、勤奋努力的重要性都不知晓,而不务正业、贪玩贪耍、浪费比金银珠宝还要贵重得多的宝贵时间的人,能说是聪明的吗?

我认为,智商高不等于聪明,深知读书学习和勤奋努力重要性而勤奋努力学习的人才是真正聪明之人。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清醒地明白这一点,要对孩子进行有效的“聪明教育”,使我们的孩子真正地聪明起来。只有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了学习和勤奋的重要性,他们才会真正热爱学习,真正去勤奋努力。

二、理想使孩子勤奋。

理想是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每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智力、精力、体力等潜能,这种潜能一旦被理想的火焰点燃了,其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有时连自己也会吃惊。

如果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他就会为此理想永不言败、勇往直前地勤奋努力,拼搏奋斗,甚至为之献出生命也义无反顾、在所不辞。那些模范人物、英雄人物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据我观察,小学生就有理想的不多,中学生中的一些人已经有了理想的意识,大学生则许多人确立了未来的奋斗目标。

作为家长,要及时进行健康的理想教育,让孩子尽早地拥有远大理想。“伟大的理想产生钢铁般的意志。(斯大林)”“一个人的目标越远大,他的潜力就发挥得越大。(高尔基)”这些经典的至理名言,都深含“理想使人勤奋”之意。

三、兴趣使孩子勤奋。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事的热爱心里。其实,理想是人们勤奋努力的间接动力,直接促使人专心致志、勤奋努力的巨大力量是兴趣。牛顿、道尔顿由于痴迷于物理学,一辈子不结婚而为科学事业拼搏奋斗了一生,一个人成为了物理学之父,一个人成为了化学之父。

爱因斯坦由于对罗盘的好奇,深深爱上了物理学,为科学事业勤奋努力地探索了一生,成为继牛顿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那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孩子,那些痴迷于打麻将的成年人,都是兴趣的巨大力量在驱使着他们,只不过那是很低级的害人兴趣罢了。

每一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一个很好的心里品质——好奇心,它是产生兴趣的前提。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呵护、利用、保持、优化孩子的这一优良心理品质,使他们产生对科学、对学习、对发明创造等的浓厚兴趣。

兴趣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一种是间接兴趣。事物本身饶有趣味而引起的兴趣,称之为直接兴趣,它是兴趣的低级形态,如游戏引起的兴趣。

建立在对事物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而产生的兴趣,称之为间接兴趣。儿童对事物的兴趣,大多属于直接兴趣,成人对事物的兴趣大多属于间接兴趣。

由于间接兴趣建立在对事物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它比直接兴趣稳定、持久,也比前者更重要。

我们应当据孩子的年龄,尽早地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儿童期要多表现学习对象的趣味性,以激发他们的直接兴趣;青少年期要多展示学习对象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间接兴趣。兴趣有着强大的推动力,你若激发起了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你就是不想让他们勤奋努力学习都不行。

四、自信心使孩子勤奋.只有相信自己经过奋斗能成功的人才会去勤奋努力,自卑心理严重,事事对自己不信任,认为自己努力也是白费劲的人会去努力吗?自信使人勤奋,勤奋使人成功,成功使人更加自信,更加的自信使人更加勤奋。

这就是自信与勤奋的良性互动与良性循环,可以称之为自信——勤奋循环。我们只要把孩子们引导到这个良性循环中去了,他们自然就会非常地勤奋努力。

有的家长,经常人前或人后把“你咋这么笨”这句话挂在嘴边。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就是个聪明娃也要被他们说成小笨瓜。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指责,就是为了使他们有成就感,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越自信越易成功,越成功就越自信。这是自信与成功的良性互动与良性循环,可以称之为自信——成功循环。

没有这个自信——成功小循环的实现,上述自信——勤奋之大循环就不会实现。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把孩子引到这个循环中去。要是让孩子进入了自卑——失败——自卑之恶性循环之中,那孩子必然会越来越自卑、厌学、懒惰。

五、自尊心使孩子勤奋。

人人都有自尊心,就是年幼的孩子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在人格上一定要把孩子当大人看待,要像尊重大人一样尊重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小学生一般不会产生远大的理想,其学习动力主要就是自尊心在起作用。

因为学习好了,老师喜欢,家长待见,同学高看,自尊心就得到了很大满足。人一旦失去了自尊心,破罐子破摔,不要了脸皮,就失去了教育的前提,就失去了积极上进、勤奋努力的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倍加珍爱孩子的自尊心,要在此前提下,以此为原则对孩子进行教育。

例如,多表扬少批评,人前不说孩子笨、不学习、不懂事等有伤孩子自尊的话。那些好给孩子发脾气,甚至动不动就恶语相伤、棍棒相加的家长,实在是太没有一点教育知识和水平了。要想教育好孩子,必先教育好自己!

六、责任心使人勤奋。

责任心又叫责任感,是指人们要求自己做好应该承担的事情的自觉心理意识。责任心强的人,会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所应该承担的事,尽责尽职、勤奋努力以达到精益求精。

因此,我们应早些对孩子们进行责任心教育,让他们知道:作为学生就应该或者说必须勤奋努力地学习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作为孩子就应该尽其所能地体谅父母,为父母分担忧愁,为父母争光,让父母为自己感到自豪。这对孩子的勤奋努力很有帮助。

穷人的孩子所以早当家,就是由于贫寒的家境迫使他们早早地为父母分担家庭责任,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智则国家智。若让孩子知道国家对他们所寄托的殷切希望而有忧国忧民的责任心,那么,就会对孩子的勤奋努力产生无穷无尽的力量。

七、意志力使孩子勤奋。

做任何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若做得出类拔萃更是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因而,一件事情要想勤奋努力地一直做下去,必须得有十分顽强的意志,否则,就不会去勤奋去努力。没有恒心和毅力,既是意志不坚强的表现,也是不勤奋的表现。

试问,真正勤奋努力的人会半途而废吗?许多人渴望长寿,却不想清心寡欲地生活;许多人渴望成功,却不想刻苦刻难地努力。只思努力不想结果,往往会有好的结果;只思结果不想努力,往往会有坏的结果。

贫家子弟所以多良才,就是由于他们的窘困家境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优化了他们的性格,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穷则思变的积极进取向上的精神。

我们县里,北部地少人多,办厂经商的人很多,所以北半县家庭的经济状况比南半县好许多。南半县家庭的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滴禾下土地正在帮大人干繁重农活的时候,北半县家庭的大部分孩子,则正在空调屋里打电脑玩游戏呢。

繁重的劳动,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够刻苦努力地学习。所以,每年考上重点高中的初中生,考上大学本科的高中生,百分之八十是南半县家庭的孩子。

女儿上高中时离家较远,每逢周末我都要骑自行车去接她。我暗中做了调查后发现:凡是自行车接送(或自己骑自行车来回)的孩子,学习成绩大多较好或很好;凡是小轿车接送的孩子,学习成绩大多较差或很差。

以上两个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一、贫家子弟多良才,纨绔子弟少伟男。

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现在提倡的“苦难教育”,就是为了磨练孩子们的意志。所以我们要有意识给孩子分配较重的家庭任务让他们去“苦干”,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艰苦的社会实践活动去锻炼。在家事事照顾,在外事事担忧。太心疼孩子,就是娇惯孩子。要知道,娇子如杀子!

不勤奋努力的孩子,或是“小傻瓜”,或是由于没有远大的理想,或是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由于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不强,或是由于意志力薄弱。

要想使他们非常勤奋努力地学习,我们做家长的就必须——使孩子充分认识到勤奋努力学习的重要性,拥有远大的理想,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有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祝每一个家长都有一个真正聪明的孩子!盼每一个孩子都能非常勤奋努力地学习!!

篇2: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

对于健忘或较懒的孩子,父母可采用“帮助促进法”,促使孩子劳动。如帮孩子洗一只鞋、一只袜,给孩子收拾柜子,整理书桌时。留下一半工作,也让孩子感到别扭而不得不动手干。

让孩子做家务当作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给孩子分配家庭卫生责任区,家长定期检查,总结表扬。孩子除了自己韵事情自己做之外,应按年龄大小,负责部分家务,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完成工作后的成功感。

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让孩子明确劳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长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介。或身边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成才的必要条件,如果缺乏最根本的劳动锻炼,当他必须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于社会时,情况就很糟糕了。

奖励激励法。当孩子自觉完成家务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对孩子提前认识劳动价值很有帮助,还能提高孩子的劳动热情。

不要无止境地驱使、呵斥。“快一点”,“你再不吃饭我就把你的饭倒了”,“赶快穿上衣服,要迟到了”,“我对你说过几遍了,怎么还不动”,“赶快上床睡觉去”,这些不停的同时又是不奏效的催促,使孩子变得对父母的话毫不在乎。不论轻重都心不在焉了。

有的父母说,如果他们不唠叨,孩子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事实上这样唠唠叨叨只会造成恶性循环,而此种循环就是由家长(大多数是母亲)造成的。

他们可能不太有耐心,却又很乐意管孩子,管教时又要求得不严,结果这种唠叨会大大削弱孩子的主动性。正确的做法是:不要过多地重复同一要求;要求一经提出,必须监督孩子执行,并检查他们执行的结果。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自然会变好的”,因此放松了对独生子女的要求。俗话说得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虽然不是绝对的,但说明了从小就开始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从小就采取良好的教养方法,因势利导、耐心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反之,待到不良的性格养成后,再去纠正,不但孩子受苦,家长受累,其效果也往往是事倍功半。

独生子女在家里跟其他成员一样,可以享受一定的权利,也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切莫把孩子置于只享受权利,而不肯吃苦的特殊地位。家长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教会孩子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学会洗手帕等小衣物,饭前摆餐具,饭后帮助大人把桌子收拾干净,准备好明天的衣服和文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还要为孩子规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让孩子生活得有规律。

篇3: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符号化”的世界。

培养小学生的符号感很重要, 但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需要一个由实物感向符号感的转化的渐进过程。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熟悉事物认识开始, 逐步积累, 从而由量变达到质变的一个飞跃。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数学“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的关系和变化的规律, 并用符号来表示。数学符号是数学的一种特定语言, 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尤其特殊。多年的学科教学的不断摸索, 我对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有了一些自己粗略的认识, 现分享给同行。

一、挖掘学生潜在的生活中的符号意识

在现实生活中符号无处不在。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的把学生从课堂再带回到“符号化”的现实世界中,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 感受符号存在的现实意义, 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的学科语言去表达这些符号。

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 对符号的教学往往注重运算, 忽视了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很难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究其原因在于以往的教学总是不承认学生经验中“符号世界”, 总认为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是一张“白纸”, 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表现时间或空间, 也就无法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概念的学习过程;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二、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引入符号的必要性

学生“符号感”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一,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一目标, 我认为学生对“符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具体问题的适时引导学生, 让学生感受引入数学符号的必要性。要让学生知道, 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数学符号的重要的一步, 从而使学生实现从具体事物“个数”抽象出数这个认识上的质的飞跃。其实, “符号感”与学生的生活息息想关,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这些“数学化”的符号,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由具体的、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抽象的、可变的数的过程, 充分体验数学符号对解决问题所带来的便捷, 从而感受字母代数的优点。

三、让学生更多地亲历和感受符号

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做的是: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可以用做游戏的方法, 比如运用头、手、脚等肢体动作创造规律, 使学生身体运动的同时智能也有所提高。这样的游戏情景也是孩子乐于接受和喜欢的。2.亲身探索发现规律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 不经过学生自己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要想把已有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的闯关游戏, 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还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教师要为学生留下思维空间。周玉仁教授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 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体会成功的愉快。”这些“多一点”就是要教师为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的空间, 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里会变得思维开阔且极富创造性,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四、引导学生追寻符号的历史

适当介绍数学符号产生和发明的故事, 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发展史。要使学生感受到, 每一个数学符号的出现, 往往就意味着新的知识、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降临。

五、操作实践, 感受符号化

引导学生观察实物, 并通过摸、描绘等具体操作, 从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感知几何图形与实物的区别。通过多种形式的、不同的符号的相互变换, 让学生掌握其本质特征, 体验“符号化“在提升学习效率中的作用。当然, 要建立学生的符号感,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创设一定的情境, 让学生鉴赏符号和使用图形描述现实生活, 体验符号表达的简约性, 感受符号的转换性, 领略符号的通用性。

六、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去感知、去顿悟

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符号”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注重解释“数学符号”的涵义和本质, 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即要求学生:1.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2.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3.要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示的问题。

此外,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 还应尽量避免学生在数学题目的演算过程中对“符号”机械地练习和单一记忆, 而应当注意语言文字的表达、符号的具体运用、图形绘制中的互译等等;通过增加教学中的实际背景, 拓展教与学的探索过程, 加深几何解释等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符号”。

七、解决问题, 发展符号感

篇4: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艺术感

——(美)丹尼尔·平克

由于长期受到偏科学、技术、语言、理性教育理念的影响,“右脑技能”可以说是大多数中国成年人的短板,所以家长们常常会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带孩子接触艺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身为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以及一个4岁孩子的母亲,我很能体谅父母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面对一个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的那种彷徨,所以给大家准备3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艺术、启发美感、开发右脑技能的方式,这也是我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共同编织起来的美感生活记忆。

“艺术感的日常”:让孩子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

提到“艺术”,大家就会联想到绘画、书法、钢琴、小提琴、芭蕾舞等艺术类型的活动。我要说的是,“艺术感”才是所有艺术类型背后共通的感知法则,那是“艺术”之所以是右脑技能的关键所在!所以,学艺术项目不等于培养艺术感!送孩子去上艺术课之前,你必须要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不要用成果评价孩子!不要用功利心来对待孩子的任何创作!

3~7岁各阶段艺术创作特点:

3~4岁:

孩子还在涂鸦期,如果你用自己以为看得懂的符号来理解孩子的画,他会以为这就是你对他的期待,最后他就只会复制你的逻辑。我常常听到一些爸妈(特别是爸爸)看孩子画的时候会说:“你在画什么呀?我怎么都看不懂啊……”

这个世界的图像表达,应该有无限的可能性。身为照顾者,你的态度很容易会成为阻挡孩子创意的障碍。试问,如果你看得懂的都是“左上角的太阳和一棵貌似棒棒糖的树木”那样的画,而可能你画出来的图形也都是这样,怎么可能会开启孩子的创意?!

5~6岁:

孩子有了更好的逻辑组织和手部控制能力,会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奇幻想象,而且开始能把那些脑海里的想象做出来,可以说到了“创意无限爆发”的时期。

你如果给他基本的材料,而不是设定好有固定功能的玩具,他的世界将有各种各样神奇的事情发生。

6~7岁:

孩子开始上小学了,这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变化期,习得各种知识的同时,有时候反而显得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如从前了!这时候,你必须要帮他保持对世界的开放态度,这是学校教育最难达到的部分。因为学校里同学之间的压力会让孩子习惯或者依赖采取相似的回答模式。另外,学校必须用考核来评量孩子的学习成果,这是群体教育的必然导向,如果连父母都无法提供有创造力的开放学习空间,他们很快就社会化,并且失去了想象和创造的勇气。

可以这样实施——

买大型家电拆下来的纸箱、饮用水喝完后的水桶、卫生纸用完以后的卷筒、鞋盒……日常生活很容易累积这些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果你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在周末选定一段时间,用胶带、剪刀把这些“干净的垃圾”进行组装,孩子就能慢慢学会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

我的实操案例——

选定一个主题,最好与你们最近共享的特殊经验有关。我儿子刚满3岁的时候,我带他去旅行。回来之后我对他说:“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度假村吧!度假村有什么特点呢?”儿子说:“有又大又舒服的浴缸;有弹性很好、可以滚来滚去的床;房间的小冰箱里,放了很多好吃好喝的……”然后我们一起用纸箱、水桶、盒子、瓶瓶罐罐把度假村的回忆做了出来,旅行的记忆突然就变成了创作,日常就变得非常有艺术感了!

这种做法形成习惯以后,等孩子再大一点,你已经不需要亲自跟他一起做了,他自己会在这些日常垃圾中寻找到乐趣,甚至再创作出可以解决他收纳问题的小手工。你也不见得一定要好好保留这些东西,因为那些本来就是垃圾,就算玩腻了丢掉了也不可惜。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可以以一种很放松的心态把这些创作当作游戏,这比画一张所谓“漂亮的画”更有创造的潜力,更能发挥艺术感!

“艺术感的陪伴”:让孩子感受人与人的交往充满了故事

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大部分都在“陪伴”。在漫长的陪伴时间中,你都在做什么呢?

可以这样实施——

强烈建议用一些“故事”来丰富这些陪伴的时间。

我常鼓励父母们,要多练习如何对孩子讲故事,并且用故事和戏剧来解决你们之间的情绪问题。我说的“讲故事”,并不是指拿一本故事书念给孩子听,而是时时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有故事感的经验。

我的实操案例——

我喜欢和儿子一起去公园走走,采集植物标本、感受四季的变化。儿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出题目让妈妈讲故事。他会说:妈妈你讲一朵白色小花的故事吧!讲一个落叶的故事吧!讲一个云朵的故事吧……随处看到什么他就要我说什么。接到题目的我,必须要马上即兴发挥故事的内容。我说故事常用的方法是把孩子出的题目拟人化,然后给故事主人公一个需要面对的难题,故事的发展,就是主人公如何解决他心中的难题的过程。例如:白色的小花羡慕其他颜色鲜艳的花朵,它怎么看待自己天生的颜色呢?一片落叶在想为什么他会掉下来,如何才能再回到树上呢?天上的云朵是怎么变成的——原来是起因于一个小水滴的旅程……随着孩子的出题和发问,我可以把我想要让他知道的世界,慢慢讲给他听。其实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出题的主动权,就会养成求知的欲望,并拥有能创造世界的信心。

“艺术感的穿搭”:让孩子对美感的世界充满编码的想象

时尚与艺术的亲近关系,已经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美感经济的生产模式。其实,2岁左右的孩子就可能开始对妈妈给他穿的衣服有自己的意见,我儿子3岁开始就会表示对我的穿着的看法。德国哲学家康德说:关于“美感”的重点,并不是你从别人那里学会了“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的判断标准,而是你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自主的“判断”和“选择”。所以,当发现孩子开始判断和选择,不要总是为了赶时间随便忽视孩子对选择的兴趣。

可以这样实施——

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判断和选择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分享更多与穿着搭配有关的艺术故事。比如,为什么村上龙、草间弥生等这些前卫派的艺术家们总能在时尚领域里掀起一波波的风潮?因为艺术是一种编码(coding),所以能让简单的服装形式通过不同的编码得到一种有故事的神秘感。因此,有艺术感的人,并不是在学习技术,而是在养成一种“解码”(decoding)的能力。反过来说,具有“解码”能力的人,才可能有朝一日成为有“编码”能力的人。从很多知名设计师的人生故事里不难总结出来:能够自由穿梭于艺术与日常穿搭之间的编码活动,肯定是父母能为孩子铺垫的最好基础。

我的实操案例——

时下坊间已经有很多品牌推出了“艺术家主题”的设计款式,比如安迪·沃荷、巴斯·奇亚、凯斯哈林等,我会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当然,普通的爸爸妈妈不一定非要急切地让孩子认识所有那些“时尚·艺术家”,尽量让孩子自主选择,一旦你发现某些东西抓住了孩子的眼球,就尽量通过各种途径讲些这个艺术家的人生或创作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原来时尚的形式背后,有那么多可以分享的事情!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中对美感的世界充满编码的想象!

作者简介:卢崇真,中山大学艺术管理研究院艺术硕士,东海大学社会学博士,台湾NSC科学委员会特聘讲师、NTMOFA台湾美术馆推广教育讲师、台湾国艺会专案研究员,拥有20年艺术创作经验、15年儿童艺术教育经验。现任精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蕃茄田艺术夏季学校校长。

篇5:如何培养孩子的勤奋感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授课内容:《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授课时间:2017年3月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初中学生家长知道造成孩子懒惰的原因。

2、通过教学,使家长明白培养孩子勤奋好学的好习惯的几个着眼点。

3、通过教学,使学生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勤奋程度并设法改正。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勤奋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路是一名初二学生,在学校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上由老师推着走。学习凭兴趣。在家里从不主动学习,要家长盯着才肯学习。由于学习不主动,无计划,小路在临近考试时,得花费比别人多出几倍的时间备考,效果不尽人意,成绩长期处于中下游。以下摘录小路和母亲的一段对话我们可以从中找出他成绩差的一些原因。

妈妈:“儿子,放学回家后要先写作业哦!” 小路:“我知道了!我休息一下就去写。” 过了很久,妈妈发现儿子还在 妈妈:“你怎么还没开始写作业呢?”

小路:“等一下,有姚明的比赛!看完了,就去写。” 妈妈:“你已经看了一个多小时了!”

小路:“好了马上就完了,等我吃完饭一定写。” 妈妈:“小路,你每天都这样,不到最后不写作业!” 小路:“我保证!明天不会这样了,明天一放学就写!” 妈妈:“唉!你都保证过多少回了!”

案例二:在王女士看来,上初中的儿子脑子里一定钻进了一只懒虫,因为孩子做事总是慢吞吞的,特别不喜欢上学,不喜欢读书。不上学的日子里,早上能睡到十来点。老师留的作业,如果没有大人看着,一般不做。王女士觉得孩子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无所事事地做白日梦。据班主任老师反映,孩子在学校精力不集中,几乎每节课都会“开小差”。老师问他想什么,他说什么也没想。就这样,一节课听不了三分之一。听课效率低,又直接影响了学习,日积月累,学习成绩严重下滑。为此王女士多方求助,看谁能治治孩子的懒病。

案例分析:《颜氏家训》中说:“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所谓懒惰是因主观原因而无法按照既定目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他常常表现为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在学习上表现为缺乏学习兴趣,不爱做作业,还常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只满足于一知半解,不爱思考,自控力差,遇到难题就放弃。上述两个案例中的两个孩子基本上就是这样。

二、造成孩子懒惰的原因:

1、家庭条件优越或家长过度呵护造成孩子懒惰的性格

2、家长“陪读”,使孩子习惯于依赖

3、学习评价过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

4、没有时间观念,事到临头瞎忙乎

5、孩子没有目标,做事自觉性差

6、家长没有树立勤奋的榜样

三、了解孩子 小测验:

1、喜欢长跑、爬山等体育活动,并能坚持到底; 是 否

2、可独立制定学习时间表,每天有固定的学习时间; 是 否

3、能够主动并独立地完成作业; 是 否

4、一般能在完成作业后才出去玩; 是 否

5、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会主动请教别人; 是 否

6、能坚持长期做一件事,比如按时起床、写日记等; 是 否

7、能够在每天晚上睡觉前自己整理好第二天上学的用品; 是 否

8、一般能整理自己的房间、床铺、书桌; 是 否

9、节假日放假在家时也会给自己安排固定的学习时间; 是 否

10、下决心想做的事情一般都会积极争取做好; 是 否

11、喜欢阅读并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书; 是 否

12、即使不喜欢,必须做的事情也会去做; 是 否

13、在学习中有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是 否

14、孩子兴趣广泛,至少有一项文艺或体育方面的特长。是 否 在上述14个小题中,如果您的孩子的回答至少有7个“是”,表明他已经是一个勤快的孩子了同时具备了较强的生活与学习能力。否则,大家要继续努力哦!

四、建议

1、关心但不溺爱孩子

2、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少参加学习竞赛或考试,让孩子快乐学习

4、教孩子学会制定日程表,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5、对孩子既要信任,又要督促

6、鼓励孩子劳动,塑造勤快的个性

篇6:如何才能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

要培养孩子的广泛兴趣,鼓励孩子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从而获得“广博的知识”。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孩子的特殊爱好,使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当孩子做出选择后,要鼓励他保持恒心,不使他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如果孩子对读书并无兴趣,可以试着以他的其他兴趣为桥梁,把他的兴趣引向书本。例如,让他看一些与他的嗜好、所喜欢的运动有关的或某个有个性的人物的书籍。如果孩子的兴趣很罕见,也不要失望,书籍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只要下工夫,就能找到合适的书籍。

篇7:龚琛晨钢琴教学法:孩子音感培养

学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由其是对于初学钢琴的孩子,能否找对一个好的钢琴老师,能否得到一套正确的钢琴教学法是钢琴启蒙的关键。龚琛晨脑神经钢琴教学法,独创的教学模式,从孩子的音感开始,从接触音乐的方方面面全面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

龚琛晨教授历经15年,独创脑神经钢琴教学体系,适合全世界孩子的钢琴教学法。

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音乐道路上,显得尤为重要,龚琛晨教授指出:“音乐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门语言,用学母语的方式学习音乐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龚琛晨艺术中心儿童钢琴启蒙课程

以欧美音乐学院的大纲作为基础,结合儿童成长的身心阶段,以儿童的需求为核心,通过教材让儿童系统地学习音乐的基本理论、基本读写和钢琴键盘认知,充分开发音乐潜能,让儿童在启蒙教育阶段通过意识形态,为学习演奏乐器做准备。

系统的课程设计

每个课堂都用游戏的方式,包括音乐基本读写、钢琴键盘、古典音乐盒音乐舞台表演是个学习环节,每一个音乐知识点,都会有一个相应的动物歌曲去帮助儿童掌握,让儿童学会吧音乐盒表演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创新的学习方式

通过听、唱弹和创意舞蹈等,引导孩子主动的进行音乐学习,让孩子在家长陪伴的愉快气氛中学习音乐。

龚琛晨艺术中心百老汇音乐剧课程

将音乐、歌曲、舞蹈、戏曲、表演、特技和中意结合的儿童音乐剧表演,对而他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儿童音乐剧表演,使孩子的语言、潜能、自信、社会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树立自信:表演训练让孩子的学会欣赏自己,提升舞台表现力。社会体验:揣摩角色让孩子体会百态人生与大千世界。想象力的开发:创编的参与形式让孩子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表演能力:内心情绪的自然反映让孩子逐步形成表现能力。语言能力:生活化的故事情节,让孩子从中学会恰当的表达。肢体能力:舞蹈训练让孩子的肢体与心理巧妙的相互结合。

量身定制学习计划

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详细的学习计划,并在官网上建立孩子的独立个人空间,方便学员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帮助孩子完成课程内外的学习目标。细致入微记录课堂

用照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记录每位宝贝的爱好、个性及学习状况,家长可以通过登入官方网站的学员中心,细致入微的了解每一堂课上孩子的表现及老师的评价情况。

龚琛晨钢琴教学课程,强调提高孩子学习钢琴的兴趣,全面发展其音乐才能,不仅关注孩子钢琴演奏能力的提高,还注重发展孩子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运用钢琴整合多科学知识的能力。

篇8:如何加强小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

一、再现符号演变过程, 感知理解符号意义

数学的显著特点是形式化、符号化。每一个概念或关系都有相应的符号表示, 成为表达特定思想的载体和诱导思维的刺激物。儿童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的符号对他们来说较枯燥、空洞, 难以激发兴趣, 教师要创设情境, 再现符号演变的过程, 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如在记数史上, 阿拉伯数字据说是印度人发明的, 后来传入阿拉伯国家, 经阿拉伯人改进后使用, 并因其简便性而传遍整个世界, 成为通用的记数符号。再如乘号的演变, 现在通用三种。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像拉丁字母“X”, 不赞成使用, 而赞成用“·”号。到了18世纪, 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 把“×”作为乘号。他认为“×”是“+”斜起来写, 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而在计算机运用上则用“*”表示乘, 这是“·”的一种演变。把这些故事告诉给我们小朋友, 加深他们的印象并能提高他们对数学符号的兴趣。不仅拓宽了小学生对数学符号发展与运用的了解,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符号的兴趣。

二、在情境中使用数学符号, 规范符号书写表述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 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对问题中出现的符号不能正确地加以表述, 从而对问题束手无策或解题不清。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符号进行直观认知, 在情境中使用。

如教学大于号和小于号时, 老师说, “>”的大嘴巴在左, 表示左面的数大、右面的数小;“<”的大嘴巴在右, 表示右面的数大, 左面的数小, 总之, 大嘴巴朝哪边, 哪边的数就大。学生一听, 就懂了, 马上就会做了, 而且不会出错。看来只有理解了符号, 才能运用好符号。

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观念, 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表述能力, 如加法、乘法等的一些运算定律的字母公式的表述, 让学生多读多记, 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运算定律。另外, 数学符号大多是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 成为通用的符号, 一般是不能随意变动的, 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47;2, 梯形面积公式S= (a+b) h&#247;2等, 对这些用数学符号来表示的一些计算公式都要严格按要求、按标准书写。

三、正确理解数学符号, 强化数学符号意识

数学符号是经过数学界约定规范化的, 它是交流和传播数学思想的媒介。使用统一的、大家认同的符号, 更有利于思想的交流, 产生智慧的火花。如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时, 需要学生理解“一个字母就表示一个数, 但它可以表示任意的数”。然后才能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还能表示一个量。又如, 在学习自然数时, 课本上说任何自然数都可以用n来表示。有位老师在举例时说, 假如有三个连续的自然数, 中间一个为n, 那另两个分别是 (n-1) 、 (n+1) , 看似回答得很好, 实际是不严谨的。因为这里的n不能为0, 老师应该不断启发引导学生, 师生共同把条件补充完整。所以小学生数学符号感的培养需要小学生正确地理解并使用数学符号, 从而强化数学的符号意识, 作为老师, 更要扮演好引领者的角色。这不仅是数学交流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符号感的需要。

四、深化数学符号意识, 实现数学思维突破

学生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 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 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在开放拓展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我们要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 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练。对于易于混淆的内容和难点内容, 一讲一小练, 全部讲完后再做综合性练习题;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 新课讲完之后做综合练习, 并设法融入其他相关的内容, 既巩固新知又复习旧知。让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基础上, 根据自己对数学符号的感悟, 加深对概念、定理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在使用数学符号时, 学生最能体会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 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 形成符号意识。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帮助学生理顺数学概念、规律等符号化的一般关系, 从体验到理解应用, 再从理解应用到创新, 步步为营, 螺旋上升, 逐步建立“符号意识”, 实现学生思维上的飞跃。

篇9:试论小学生努力勤奋感的培养

关键词:努力;努力管理策略;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110-01

学业成绩是指学习的课业的成效,通常用数字表示。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质量。学业成绩是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最为关注的评价指标,也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能达成共识的最大追求。众多研究指向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方法。许多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很多,有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社会、学校、教师、家庭;内在因素包括个性因素、学习动机、学习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学习策略、努力等因素。目前,许多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努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但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不能教给学生努力管理策略,培养学生努力勤奋感,许多学生表现出明显的自我妨碍低投入学习及学业拖沓等学习惰性倾向。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导致学业下降,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感,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一、获得努力勤奋感,克服自卑感,是小学儿童发展的重要任务

努力,尽量的使出自己的力气来做事。努力指用尽力气去做事情,后来指一种做事情的积极态度。

埃里克森认为,小学儿童面临的心理社会挑战是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了解了毅力与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喜悦之间的关系。儿童在家庭、邻里间和学校的适应能力和他们处理课业学习、小组活动和朋友关系的能力,将导致他们胜任感的增长;但如果儿童难以应付这些挑战,将会产生情绪上的自卑感。儿童必须掌握新的技能,为新的目标努力,但同时他们会被拿来与他人作比较,可能会体验到失败。

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6—12岁的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儿童必须掌握重要的交往和学习技能。如果孩子足够努力勤奋,他们在这个时期就能掌握大量的交往和学习技能,并将因此而感到自信。如果不掌握这些技能,孩子就会感到自卑。学生成人后对于学习和工作的态度都与这个阶段所获得的勤奋感有密切联系。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勤奋努力的学习态度,引导他们体验通过认真努力而获得好成绩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儿童了解努力与完成工作所带来的喜悦之间的关系。

二、小学生努力勤奋感的培养

(一)教给小学生努力管理策略。

有效的学习既需要付出时间,也需要付出努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学习者需要运用一些策略来保证自己有效地将精力用于学习。这一类策略称为努力管理策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教给小学生掌握努力管理策略,科学使用努力管理策略,有效控制自己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1.情绪管理。

学习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消极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厌烦等。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运用一些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例如,在紧张焦虑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放松训练,遵照放松训练程序对身体进行放松,可以使用想象性放松法,也可以使用深呼吸放松法。对于应付紧张、焦虑、不安等消极情绪,放松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振作精神、稳定情绪。另外,个体还可以给自己一些言语的暗示,比如说“这个问题不难,以前讲过的,肯定没问题的”、“时间还很充足,不要着急,慢慢来”等。

2.动机控制。

我们做某件事的动机可不止一个,而且在同一时间内,我们可能会有好几件想要做的事情。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处理好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要考虑和学习有关的动机,尽量避免其他事情的干扰,防止其他无关事情的动机占据优势。学习者可以预期一下自己完成学习活动的结果,以此强化自己的学习动机,或者利用一些言语指导来维持自己既定的意图。

比如用一些关于努力的名言警句:“停止奋斗,生命也就停止了——卡莱尔”;“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毛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无论做什麽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牛顿”。等等。

3.环境管理。

学习者既可以通过情绪管理和动机控制来促进学习,也可以通过选择或者改变周围环境来促进学习。比如说,在学习时尽量避免接触电视、收音机、手机之类的音乐设施;选择安静的简单的空间,如教室、图书馆,这样,可以帮助学习者集中注意力,排除分心的刺激;还可以和成绩好的、效率高的同学一起学习,在互不干扰的前提下,互相监督和促进。

4.自我强化。

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中自我强化的解释,人们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并且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由此来强化或惩罚自己。自我强化可以帮助个体形成自律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好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进行自我强化时,首先要在学习之前安排好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和相应的奖励: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习,并记录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完成后,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在这一过程中,自我强化可以是评价性的,也可以是实体性。例如,“今天的学习效率真高。看来只要积极努力,自己是有能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就是评价性的自我奖励。而当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给自己安排下、休息和娱乐的时间,或者从事一些有趣的活动,就属于实体性的自我奖励。

(二)如果可能,尽量给学生提供多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例如,当学生出现问题行为或表现不佳时,一定要让他们清楚该行为的后果——对自己和他人如何造成不良影响。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标准答案或其它学生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将自己的作业与好的榜样进行比较。

(三)给学生展现独立性和责任感的机会。

容忍学生放错误,但坚定地要求他们诚实承认错误。同时,经常委派给学生一些小任务,诸如浇灌班级植物,收发作业,管理班级公物,互相给家庭作业评分等。此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还要注意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多表扬学生的努力,少表扬聪明。可以批评学生的行为,但不要否定他们这个人。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上一篇:小学生足球友谊赛总结下一篇:以好吃为题目的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