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2024-05-01

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通用6篇)

篇1: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绍兴文理学院《应用文写作》练习(8)

一、选择题

1.应用文体的格式大多要求具有______。A.程式化 B.个人化 C.随意性 D.独创性

2.《关于××厂进口SD6型自动车床的请示》,作者是______。

A.××厂 B.××厂的负责人 C.起草文件的刘秘书 D.签发文件的董厂长 3.公文格式中,属于主体部分的是______。A.发文字号 B.成文日期 C.注释 D.份号

4.消息报道的事实要快,如果迟缓拖延就成了“旧闻”,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因此消息具有特点______。

A.时效性 B.客观性 C.权威性 D. 预见性

5.单位、团体、个人邀请有关人员参加或出席某些重要活动或会议的一种告知性礼仪文书是______。

A.欢迎词 B.请柬 C.申请书 D.慰问信 6.产品说明书最基本的特点是______。A.知识性 B.真实性

C.说明性 D.实用性 7.简报报头部分约占全页的______。

A.约二分之一 B.约三分之一 C.约四分之一 D.约五分之一

8.根据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现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文种有_______。A.11种 B.12种

C.13种 D.14种

9.《××广播局关于向××县土地局申请划拨建设电视转播台用地的请示》,该标题主要的错误是______。

A.违反报告不得夹带请示的规定 B.违反应协商同意后再发文的规定 C.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函 D.错误使用文种,应使用报告 10.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使用______。

A.通报 B.请示 C.报告 D.通知

二、判断题: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合同一经签订就是合法的,受法律的保护。()

2.有正式文件版头的文件,发文字号应写在公文标题之下,居中排列()3.函、通报、会议记录、意见都是行政公文。()

4.通报也可以用于传达重要情况,所以也可以是上行文。()5.会议纪要可以不加盖公章。()6.讲话稿也就是发言稿或叫演讲稿。()7.公文中的标题,一律不用标点符号。()8.关于转发科委两个《通知》的通知。()

9.在公文写作中运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主要是写“人”,而不是写“事”。()10.请示可以写多个主送机关。()

三、根据下列内容提示,拟写公文标题

1.替某高校拟写一份关于任免xx和xx干部的公文。2.就关于查禁赌博事宜,替某市公安局拟写一份公文。

3.××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会后要制发一份会议文件。4.就天地实业有限公司抗灾自救情况向上级拟写一份公文。

5.代重庆市人民政府拟写一份关于表彰2007年度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先进责任人的公文。

四、改错题

1.指出下列公文文稿的错误之处,并根据公文写作与处理的要求改正。(10分)

关于申请减免所得税的请示

开发区税务局领导: 我公司是经汀经留**[2006]10号文批准成立的中外合资企业,在第一年的经营中实现利润1000万元,应交所得税300万元,根据<<经济法>>规定:中外合资企业从开始获利的年代算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我公司特申请免缴第一年度300万元所得税。

妥否,速批为盼

营利公司 07年6月9日

2.根据合同写作的有关知识,指出下面合同的错误并修改(可据需要补充部分内容)。(20分)

合 同

xxxxx局办公室(甲方)立合同单位:

xx县建筑公司办公室(乙方)

为扩大商品储存量,促进商品购销,xxxxx局决定再新建一座大型仓库。经双方协商,订立以下条款,以资恪守。

一、甲方委托乙方建造xx大型仓库一座。

二、全部建筑费(包括材料、人工)30万元。xxxxx局在订立合同后先交一部分建造费,其余在仓库建成后抓紧归还所欠部分。

三、工期待乙方筹备就绪后立即开始,力争5月中旬开工,争取12月左右交货。

四、建筑材料由乙方全面负责筹备。

五、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立合同人:

xxxxx局(公章)

办公室主任:钱隽 xx县建筑公司:

办公室主任:谭颖

2007.5.5

五、写作题

1.为做好2008年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我市将在春节期间举办2008年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届时用人单位将于市人才中心召开就业供需信息交流会,提供毕业生需求信息,考核接收毕业生;毕业生持学校推荐表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落实就业单位,请各校转告毕业生踊跃参加。请你以xx市教育局的名义拟发一份公文。

2.请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1)以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放飞梦想为主旨,写一则演讲稿。(500字左右,25分)(2)根据下列材料写作一则消息。要求符合文体结构,字数在250字左右。(25分)

“苟老师来了,孩子们别怕!”

——记北川中学废墟上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新华网成都5月27日电(记者史春东)一个个孩子在他的帮助下逃了出来,究竟救了几个他已经记不清了。不过,有一个情节他还记得,他和学校几个老师合力把一大块水泥板撬起来,6、7个孩子爬了出来。他叫苟义国,羌族人,是北川中学体育教师,这个县里的幸运儿——绵阳北川县唯一一个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5月12日下午14点28分,脚下的大地猛然翻腾起来——8级大地震瞬间爆发。强震波把楼里的很多人击翻在地不得动弹,开门逃生更是比登天还难。在一楼宿舍的苟义国原本厄运难免,但震波偏偏把他的家门震开,他和妻子被莫名其妙的力量推出家门,重重跌倒在5、6米开外的场地。他趴伏在地上眼看着教学楼轰然瘫倒,惨叫声、哭喊声、呼救声四起。

“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我教了9个班的高二学生的体育课,塌了的楼里是我的学生呀!我的篮球队、田径队的孩子们全在里面呀!”苟义国这样描述那一瞬间的感觉。

苟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力量、阳刚的化身。33岁的他,身高1米82,参加过四届全省民族运动会,两夺银牌,是校篮球队、田径队的教练。

被埋在下面的孩子让他揪心,他边救边向下边的学生喊:“苟老师来了,孩子们别怕!我救你们来了!”余震又来了,有的孩子声音越来越弱了。他拼命地喊叫着刨石堆。

一个多小时以后,救援队来了。他瘫坐在地上,手上、腿上的鲜血把衣服染红了。这个时候,逃生出来的妻子找到了他,哭喊着要他去看看在幼儿园的儿子川川。他转身跑去那里,当他在垮塌的房子中看到穿着橘红色衣服的儿子时,3岁的川川已经脸色发青,没有了呼吸。苟老师边哭边跑,转回学校,但是对着妻子,他只说孩子被别人救走了。

他又站到废墟旁边,高喊着:“苟老师来了,孩子,救援的叔叔们来了!”那一夜,天下起了大雨。在冷雨中,他不停地叫喊着、鼓励着孩子们,尽管声音已经嘶哑。

记者问:“你后来见到儿子了吗?”苟老师低下头,说:“再没有了,13号中午,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们要把救出来的孩子转移到绵阳。我要护卫这些从生死线上跨过来的学生,这个时候,生者更重要。” 地震让苟老师失去了儿子,妹妹一家三口也被埋在了滑坡中。所幸他的父母当时正在地里收麦子,逃过一劫。

篇2: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讨论稿)

根据我院事业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和教育部2号文件精神以及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经学院研究决定,在我院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现就实施该工程提出如下方案。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意义

(一)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既是我院教育发展形势需要,也是办好让社会、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实施质量工程,是提高办学能力与水平的需要。几年来,经过本科教学基本建设,使我院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教育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需要,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三)实施质量工程,是我院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文件和教育部2号文件精神 以及教育厅、财政厅冀教高[2007]28号文件的重要举措。质量工程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推进改革和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手段,按照“鼓励特色、重在改革”的原则,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我院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整体实力。

(四)实施质量工程,需要调动学院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上。各单位各部门要提高认识、积极服务于教学中心工作,切实解决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实际问题,为教学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和教育部2号文件以及教育厅、财政厅冀教高[2007]28号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目标

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使我院专业结构和专业设置更加合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深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明显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结合更加紧密;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院在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 需要。

三、建设内容

(一)专业建设

1、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课程体系优化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拓展专业内涵,构建专业链、专业群平台为目标,充分整合、集成各方面优势和资源,统筹协调加强专业建设,重点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资源共享、优势特色鲜明的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全面启动品牌特色专业建设,通过重点投入、重点建设、精心打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和辅射作用的品牌特色专业,带动学院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将建设院级品牌、特色专业5-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3个,力争全国重点建设特色专业有所突破。建设省本科教学创新高地1-2个。

2、积极做好专业评估及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十一五”期间力争使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学专业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通过专业评估,其他工程技术专业加快做好专业评估和专业认证的准备工作。

3、加强专业整合。积极调整和优化现有专业或专业方向。积极申报新专业;对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要做大;对具有明显特色和学科优势的专业要做强;对竞争力不强且贡献力不足的传统专业要加以大力 改造和调整;对某些建设不力而办学质量难以保证或具备条件但市场需求状况不好的专业,要限期整改,或暂停招生,直至撤消;对学科相近、重复建设的专业要进行整合。

(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网络教学资源建设

1、继续推进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按照“全面建设、突出重点、注重应用、强化特色”的建设原则,在保证全部开设课程达标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带动全院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十一五”末院级重点建设课程将建设到60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到40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到6门,争取建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加强教材建设。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制定教材建设规划,鼓励教师编写新教材,有计划地组织编写一批反映学术发展前沿,适应新世纪教学改革要求,内容新、水平高、特色突出、实用性强的精品教材。完善教材评审、评价与选用机制,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等的过程管理。“十一五”期间学院将着力建设院级、省部级规划教材40-50部,国家级规划教材5-10部。力争有2-4部教材能进入教育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

3、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加强实施数字化学习的平台建设,创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多样化的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使我院的校园网建设成为面向全院乃至全省高校的精 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国家、省、院级精品课程及重点建设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实验教学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并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1、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全面规划和设计本科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合理设置和布局实验室,突出实验室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以学科或学科群为基础的跨系跨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和完善实验室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创新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实验课程体系,构建由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院(系)与行业联系,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化的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对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初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实验实践平台管理体系和实验实践技能评价体系;“十一五”末建设3-5个左右院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成各类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100个以上。

2、继续开展各类大学生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对应于国家、省组织的各类大学生竞赛活动,积极组织院内的预赛和培训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在落 实好已有奖励政策的同时,在场地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3、鼓励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学院每年将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基金,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支持大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支持大学生利用自己的成果进行创业,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

4、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根据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修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和调整学分、课时,强化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加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加大实践教学时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完善本科培养方案的管理,切实保证培养方案的执行。最终形成符合教学规律、适应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培养方案;形成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5、英语教学改革和双语教学。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英语教学模式,推动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研究。坚持以教学研究推动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实践的教学改革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改革研究管理模式,激励广大教师从事本科教学研究与改革实践,全面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确立与建设高水平建筑院校相一致 的本科教学的定位、思路和特色,力争在各级教学改革立项、教学成果评奖均有较大幅度增加,院级及其以上教改立项超过100项,院级及其以上教学成果奖超过50项,省级教学成果力争有所突破,在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四)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严把教师队伍质量关,完善和落实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到我院工作;开展院级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大力表彰在教学和人才培养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有效的团队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与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完善中青年教师的培训与培养机制;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严格执行教授、副教授每年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实施教师职称评定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十一五”末我院将建设10个左右的优秀教学团队,并有2—3个左右的教学团队成为省内一流的团队。培养院级教学名师15名,省级教学名师1—2名。

(五)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

1、优化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方法与机制。将网络技术引入教学质量控制环节,实现对教学活动的动态评价和动态调控。完善已有的教学检查、听课、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院级督导等制度。强化教学质量过程控制,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质量监控与保障,实现全过程的质量调控与管理。形成包括教学目标监 控体系、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信息监控体系三部分的一个完整闭合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初步实现对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

2、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教学质量评价的组织机构,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的政策机制,落实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措施。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专项检查评价和社会用人单位评价有机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等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与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质量标准,健全严格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六)教学管理体制的创新

在总结我院2004年以来试行学年学分制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吸纳国内外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学分制运行体系和实施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按学年注册,按学分选课、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位”的教学管理模式。

优化教学管理人员的结构,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建立奖惩机制,定期组织教学管理干部培训,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学管理队伍。

四、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由院长任组长的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决定质量工程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质量 工程的日常工作。各系(部)要成立由系主任牵头的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统筹负责本系质量工程项目的规划和实施。

(二)质量工程由学院拨专款进行建设。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院质量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检查和评估。

(三)各部门要强化教学质量的“一把手责任”,把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作为各部门工作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根据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并结合我院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围绕影响学院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明确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措施,扎实推进质量工程。附件

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领导小组名单

主 任:王海龙 副主任:李延涛

委 员:翁维素、郭秀云、马立山、白润山、陈忠海、梁建民、桂

篇3: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关键词: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循环运行

课堂教学是学校质量运行管理和监控的关键环节, 在本科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开展课堂教学检查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强有力的支撑点。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每学期均组织院系领导听课, 加上学校组织的督导听课及学生评教的数据, 可以客观并比较全面地反映教师的授课质量, 真正体现了数据的全面性, 评价的客观公正, 总结分析的科学性, 反馈改进的有效性, 真正实现了教学质量检查、监督的目的。

一、研究方式

(一) 数据采集方式和范围

本研究主要采集的数据是基于同济大学教务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采集的范围包括学校督导、院系领导的听课记录, 学生的评教情况。时间跨度为三学年六个学期。学校督导和院系领导的听课指标见表1, 学生评教的指标见表2。各项指标共有五个等级, 优、良、中、合格、不合格, 通过加权平均得出最后结论。

从表1可以看出, 学校课堂教学考评中权重最大的内容讲课思路以及科学使用教学手段, 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以求得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要求每位同学对每个学期的所有任课老师进行评价, 学生评教的参与率纳入学校对学院的本科教学优良状态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二) 研究的技术路线

采集的数据取自2010年到2013年三学年共六个学期, 通过分析、比对, 对全院每个学期开设的每门课、每位任课老师按学校督导、院、系领导的听课分别统计, 直观地描述出什么类别的课程, 哪些指标被肯定, 哪些指标存在问题, 需要改善和提高等, 并对被听课的老师的职称分布等进行分析, 找出其中的差异或规律。

(三) 数据采集

本文中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学校本科教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块。

1. 听课基础数据统计。

从图1可知, 近三年来院系领导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比较满意, A (优) 等级评价基本保持在70%以上, B (良) 等级在30%以下, 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状态, 没有中以下的等级出现。

相比于院系领导, 学校督导的听课情况略有差异:从图2可见, 学校督导的评价涵盖A (优) 、B (良) 、C (中) 和D (合格) 四个等级, 各等级的曲线波动变化相差不大, 优和良在30%~70%区间, 中和合格维持在10%以下, 评价更接近于正态分布。

2. 听课分项评价统计。

在学校和院系领导的听课评价中, 大多是优、良等级, 中和合格只占学校督导评价的很小比例, 因此, 本研究中, 将评价为良的各项指标单独进行分析, 所占比例较高的, 代表该项存在不足, 需要提高和改进。

从图3看出, 各位领导认为大部分被听课的老师在“备课充分、思路清淅”、“教学手段科学合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少, 但在“引导学生联想创新”和“内容充实, 信息量大”的分布比例比较大, 这说明院系领导认为在课堂教学中, 这两方面存在着不足, 有提升的空间。

但在图4中, 各项指标存在类似的比例, 分布更趋均匀, 只是在图4中在“内容充实”点有更大的比例, 说明院系领导和学校督导, 对这部分工作的评价都比较相近。

3. 被听课老师职称分布情况统计。

因为工程师、研究员、实验师等其他职称, 主要承担实验教学, 且被听课的频次相对较低, 因此合并为其他项以柱状图显示。比较表3和表4, 从听课总数来看, 学校督导的次数总体均高于院系领导, 但从听课涵盖各职称等级来讲, 院系领导的选择更均衡一些。但无论是学校督导还是学校督导, 听课主要为副教授, 这与院系的职称分布相似, 与教学任务的安排情况有关, 开设课程主要以副教授以上为主, 但都有教授、讲师等其他职称的纪录, 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院教师的授课情况, 确保评价的全面性、综合性。

4. 学生评教数据统计。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每届学生约170人左右, 四年制共有将近700人, 学院的教学任务主要面对三、四年级的学生, 但各年级的学生要对各类课程进行评教, 对其他学院开设课程的评价, 均由各开课院系采集。

从表5 (见上页) 来看, 我院学生参加学校的评教比例相对较高, 三年六个学期中均保持在87%以上,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从表6可以看出, 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给予了相当的肯定, 优秀率均在98%以上。

二、结果分析、讨论及建议

(一) 结果分析

从各图表可以看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课堂教学的总体情况优良, 无论是学校督导、还是院系领导的听课, 都给予了相当的肯定, 对备课充分、课程内容以及讲课的激情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尤其是学生的评教, 三年六学期学生的参与率在87%以上, 评教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对教师的评价均为优。同时也从中可以看出, 教学手段的合理性还有待提高, 该评价指标占权重为0.2, 是所有评价指标中最大, 可见其重要性。

(二) 讨论和建议

同济大学从2006年起就实行新教师考核上岗制, 新入职的教师, 不管学历、职称及教学经历, 只要是从事教学岗位的, 都要分别参加学校人事处及教务处组织的入职培训, 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并且要通过试讲, 才能获得授课的资格。从学院的层面讲, 可以结合上述评价的结论, 对本学院的任课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 强化青年老师的助课制度, 以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篇4: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81-02

1999年以来,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200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约382万人,约占普通高中毕业生的83. 4%,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是1998年的3.5倍和3.2倍。2013年各种形式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3460万人,比2012年增加135万人,增长4.1%。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缩短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提高了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其在产生了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由于生源素质较低,高校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下降的问题[1],新建地方院校尤其突出。

大学扩招之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在目前教学管理的局势下,必然进行校院两级管理[2],自然导致学校教学管理的工作重心逐步向二级学院下移。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的模式,虽然不同程度地拓展了学科专业建设的空间和提高了管理效益,但是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却因为教学管理重心的下移,反而出现一定的松懈和弱化,这就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并发征。[3]

目前,二级学院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4],如何科学、有效地监控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学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具体工作的焦点。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关注的大事。

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工作中,二级学院是教学管理、质量保障、质量监控的前锋和主力,是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直接监督者,是教学效果的直接检测者。[5]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二级管理,最终要让二级学院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的监控职能,学校最大限度地赋予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具体职责,使二级学院成为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6]

一、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现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由于教学管理面广权宽、涉及教学方方面面等诸多原因,存在一系列普遍的问题。[7]主要体现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不全和不合理、质量监控内容和手段单一、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善和不系统、教学监控缺乏常态化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教学质量信息采集时效性差和技术手段落后等。现就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不全和不合理

校院两级管理中,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主要由教学督导督查组来完成,人数偏少,职能单一。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权威专业机构人员涉及教学质量监控少,没有很好地将学风建设纳入教学质量的监控范围,缺少对学生学习投入情况以及家长、校友对教学质量问题及意见的监控。目前学院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导督查小组,成员大部分为教学管理工作者,缺乏第三方来参与督导督查工作,存在教学管理工作者自己监督自己的不合理之处。

(二)教学质量监控内容和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规范、课堂纪律、试卷命题是二级学院监控必须考虑的环节。但是,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不止这几个方面。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仅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上入手,很少涉及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学风建设、实践实习等,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教学督导听课成为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唯一手段。仅在听课、查教案、查授课进度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控,没有对监控进行放大、放宽、加深。

(三)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善和不系统

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善和不系统,各项监控措施彼此孤立,没有覆盖到所有教学环节。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中更多的是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监控措施,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措施不多。在监控内容方面,更多的是对形式上的监控,对内涵方面的监控较少。在监控体系的构建上,制度建设和运行保障不够完善、不够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应该覆盖备课、课堂、作业训练、实验、考核、见习、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不仅要有教学行动准则,教学过程结束之后,还要根据各个环节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进行考核,最后要有教学反馈及改进措施方案。所以,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也是制定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前提条件,致使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四)教学监控缺乏常态化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校院两级管理,二级学院的教学监控缺乏常态化。上级管理有指令,二级管理才有行动。这样致使二级学院的教学监控长期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整体教学管理不成系统。二级学院停留在依托上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务处的各类教学比赛、培训、督导、整改、评比、教师针对性的指导等活动上。虽然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初步构成,但在操作方面存在不足,运行缺乏监督管理,不能实现常态化,运行一段时间后不了了之,缺乏保证监管工作持续有效运行的机制。

(五)教学质量信息采集时效性差和技术手段落后

二级学院应重视各种终端信息的采集,关注教学管理过程中发展性或是潜在的信息,及时进行预防处理。但是,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的信息收集不全,由于技术手段落后,对信息处理缺乏有效分析,调控纠错能力差,尤其是跨院和跨部门的反馈信息更是难以跟踪,导致反馈信息处理较慢、偏差较大。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教学质量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工作。

二、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要点

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除了要了解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和问题外,还要明确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要点。

(一)对教学质量监控的正确认识

因为教学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所以正确认识教学质量监控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监控本质就是对教学质量形成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控制。具体过程为分析判断、措施干预、教学工作完善、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学质量监控应该包括教学管理、教学过程和教学对象等方面的内容。教学管理方面的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教学过程方面的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对象方面的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

教学质量监控的指导思想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二是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力度的关键在于科学的思想、观点、方法。因此,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其次要用全面、发展和科学的思想、观点、方法指导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三)构建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构建系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该具有多元化、长效性、时效性等,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即具有多元化的质量监控机构、标准的评价体系、科学的监控制度、合理的反馈体系。

三、结束语

本文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现状,发现其存在教学质量监控机构不全和不合理、教学质量监控内容和手段单一、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不完善和不系统、教学监控缺乏常态化和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教学质量信息采集时效性差和技术手段落后等现状与问题。要明确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要点。对以上问题的认识、分析和总结,能使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者清楚看到教学质量监控的问题所在,进一步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目的,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作用,构建规范、系统、科学和实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参 考 文 献 ]

[1] 纪霞,高成.二级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监控作用及意义[J].机械管理开发,2008(5):154-155.

[2] 吴虹.建立健全高校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2):110-112.

[3] 王小燕,梁生旺,戴华芳,等.建立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教育论坛,2008(5):83-84.

[4] 赵梅链,阴亚芳.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究[J].新西部,2015(2):120-121.

[5] 马玉涵,金光明,董杰,等.加强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安徽科技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01-202.

[6] 倪艳波,刘凤,张立霞,等.地方医学院校二级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3):45-48.

[7] 倪景峰,耿晓伟,贾进章.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24-326.

篇5: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毕业论文是大学教育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大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实践知识获取、科研思维训练等全面衡量的环节。俗话说:“编织筐篓,全在收口”。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的总结,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比如: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学术思考与创新、逻辑推理与辨析等方面的能力。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许多学校由精英式教育转向大众式教育,师生比越来越失衡,加上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学校与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断减弱,老师指导论文也采取“放羊式”管理,论文质量逐年下降。因此,国内不少专家建议取消毕业论文或者用其他形式代替毕业论文。那么,作为大学生毕业综合考察环节的本科毕业论文是否有必要撰写、怎样写,或者以其他形式来考核,又如何去考量,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问题分析

(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比较大;二是教师科研教学任务重,在论文指导中投入精力偏少;三是学校采取严进宽出的教学模式,不为难学生。学生四处打听历届毕业论文通过率等相关信息,心里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底线,相信校方会“放自己一马”。本文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12级毕业论文的完成时间调查得到,毕业论文在2周之内完成的有21.4%,2-4周内完成的有42.7%,4-8周内完成的有26.8%。超过8周的只有9.1%,大多数学生投入论文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左右。这说明学生花在论文上的时间较少,论文质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再从论文的类型来看,今年工商管理专业的110篇毕业论文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实证研究型论文、案例研究型论文、方案设计型论文,分别占23.4%、69.7%,6.9%。要写好这三种类型的论文都需要搜索大量的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证研究型论文需要建立模型、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工作量相当大。方案设计型论文需要去企业实施调研,为他们设计出更有成效的实践操作方案,投入的精力也不少。因此大多数学生(69.7%)就直接从网上搜索一个企业作为论文素材进行案例撰写而草草了事。可见,在毕业论文撰写的环节上,大多数学生还未从思想上、行动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教师指导投入不够

由于师生比达不到国家要求的1:14,目前高校教师任务普遍较重。以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每位教师需要平均每年承担4-6门课程的教学,申报课题数项,撰写科研论文多篇。学院一般根据职称的不同每年安排一定量的本科论文指导数:教授指导7-15人,副教授指导5-10人,讲师指导4-8人;还有部分老师需要指导成教学生的论文。总体来说,任务量还是比较大的。另外一个方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工商管理教师指导一篇论文只算6个课时的工作量,指导时间一般是从9月份申报选题开始,到下一年的6月份答辩结束,其中需要完成任务书、文献翻译、文献综述、开题报告、论文撰写等一系列的指导工作。指导的时间跨度有9个月,其他没有任何补贴与激励,就连“优秀指导教师”也很多年没有评了,况且这些荣誉已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去指导论文也是不太现实的。

(三)毕业论文监管不严

在毕业论文监管方面,我院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比较长,但是论文与毕业实习交织在一起,很难做好监督工作。有些论文的素材与毕业实习完全脱节,学生只是应付了事。毕业实习期间大多数学生处于离校状态,校方和指导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监督。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方便教师及时指导,提高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我校启用了“绍兴文理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网络平台”(见图1)。

虽然通过毕业论文流程来进行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学生能按时完成毕业论文的各个步骤,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很难如质如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比如论文抄袭率检测系统与毕业论文网络平台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就有可能存在检测论文与平台提交的论文不一致。据反映,某些学生为了降低论文抄袭率(我校规定低于30%),故意删除抄袭内容或者替换部分内容,达到蒙混过关的目的。而作为教师或教学管理方,一般是难以察觉的。这样的论文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三、毕业论文改革探索与路径思考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的看法大多数是走过程,并没有扎扎实实地去做,论文质量大打折扣。若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说教式的动员学生要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口头督促指导教师加强论文的指导工作、完善论文监管机制等程序性工作,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学习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另外不同的院校,定位不一样,因此培养目标也不一样。有些院校定位于国内一流大学,培养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那么毕业论文环节就需要加强学术思维的训练,力求写出高质量的论文。还有一些院校培养就业型人才,毕业论文就更需要注重实践性。因此,我们不妨可以对毕业论文撰写进行适当改革,而不是一刀切。

(一)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

建立导师制论文管理机制,目的是长期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下面我们以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为例来进行说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从大二第一学期开始就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导师,大二第二学期开始写学年论文,大三写文献综述,大四正式撰写毕业论文。不过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做研究。因而在此训练过程中需要增设一些课程或讲座,比如“文献检索法”、“文献综述撰写方法”、“统计方法的应用”、“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等。在学习过程的同时可以申报校内学生科研课题以及省内学生课题,加强学生学术思维的系统训练,从而为大四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实践作品代替论文

另外针对那些不太热衷做学术性研究,而喜欢从事实践应用方面的学生,可以用实践应用成果来代替毕业论文。从2016年开始,我院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了改革试点,部分学生可以把省级大赛获二等奖或以上的作品代替毕业论文。省级大赛包括电子商务竞赛、案例分析大赛、ERP沙盘大赛、财会电算化大赛等十大竞赛。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能够获得省级二等奖或以上的作品,需要学生在平时大量阅读资料,分析整理数据,并且要有一定的独创思想。这比学生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内东拼西凑形成的论文要有价值得多。不过在实施过程中为防止学生搭便车,我院只对团队负责人免于毕业论文的写作。但是这种做法也有弊端,建议可以实施积分制。学生参加大赛获奖、大型社会实践活动、申报课题并结题、发表核心论文等,可根据贡献的大小分别给予学生不同的分数,当学生累计一定分数之后就可免写毕业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举措。

摘要:本文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目前毕业论文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改革探索思路,建立导师管理机制和丰富毕业论文考核形式,以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最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探索

参考文献

[1]颜姜慧.关于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深入思考[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5(09).

[2]张瑜,郭伟.公共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思考——以北方民族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03).

[3]程芳.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商业经济,2010(07).

篇6:得 分 -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首页

1. 大学教学促进与支持的国际潮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引人注目的高校评估运动;二是特别值得关注的本科教学改革专业化运动。由于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的学生具有更广泛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需要得到及时的支援和帮助,因此,本科教学需要建立特殊的渠道来保障其质量[1]。20世纪90年代以来,本科教学质量日渐受到各国政府和高等教育界的重视,西方发达国家对本科教学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990年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耶在《学术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Scholarship Reconsidered:Priorities of the Professoriate)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教学是与研究并行的新型学术,即教学学术,从而为大学教学促进与质量提升奠定了理论基础[2]。1991年,加拿大大学教育咨询委员会发布的斯密斯报告《加拿大大学改革咨询委员会报告》(Report:Commission of Inquiry on Canadian University Reform)指出,“加拿大大学严重忽视教学,有待重新审视大学教学职能”[3],并引发了“大学以教学为代价,过于重视研究的广泛争论”[4]。1991年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博克(Derek Bok)在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上发表题为“教学提升”(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的演讲,认为“对美国大学最熟悉的抱怨就是它对教学的忽视,现代大学必须对卓越的教学承担更大的责任”[5]。1997年,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迪灵(Ronald Dearing)爵士领衔的英国高等教育咨询委员会发布的《迪灵报告》(Dearing Report)指出“我们应该认识到高等教育包含了教学、学习、学术和研究等多重内涵”[6]。1998年,卡内基教学促进会发表《重建本科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蓝图》(Reinvent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A Blueprint for America’s Research Universities),由此掀起了本科教学促进与质量保障的新高潮。

基于上述背景,大学通过内部组织变革来回应社会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质量下滑的批评。各国高校纷纷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形成优良教学文化为宗旨的专业化教学支持服务机构。从1962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率先创建的学习与教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Research on Learning and Teaching),到1997年英国政府先后资助成立的由74个教学与学习卓越中心和24个学科教学中心构成的教学支持网络,类似的“教学研究中心”、“卓越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纷纷在西方大学建立。与此同时,我国港台地区也着力发展一流的本科教育,非常重视教学中心的建设。香港各大学基本都设立了类似的机构。台湾于2005年实行“教学卓越计划”,瞄准世纪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全面提升教学品质。建立教学中心是台湾各大学实施“教学卓越计划”的重要举措,目前台湾已有60多所高校建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我国教育部亦于2012年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中重点资助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建设。

2.教学促进系统折射出教学质量保障价值观的转型。

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从中世纪大学诞生到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的兴起;从教育测量运动到40年代教育评价学的诞生;从教育评价学的诞生到80年代初期质量保障的出现;从80年代后期开始,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了质量的促进与提高[7]。伴随着全球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的兴起,世界各国相继建立了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如盛行于欧美国家的认证、监控和评估等制度。

虽然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在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教学质量的内部关注才是解决教学质量问题的根本出路,因为校内质量保障体系以自身提高为导向,具有强大的内驱力,大学自身才是教学质量保障的最终决定因素。这恰如欧洲大学联盟(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在2005年度大会上所表达的主旨:“真正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并不在于外部评估和监控,其起点在于大学内部在促进与提高教学质量上所做的持续性工作,这需要大学自身发展出一种良好的内部质量文化”[8]。

大学教学支持机构正是基于教育质量保障从外部监控到内部促进价值观转型后的产物。大学教学内部促进系统的兴起与繁荣所折射出的内部质量保障价值观,体现的是激活大学教学主体功能、完善大学内部教学促进机制、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理念。这是一个让大学开始重视教学的契机,专业性的教学支持机构通过协助、支援、咨询等策略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改变了校园的教学文化。这种基于大学自身建制的旨在提升‘教’与‘学’的教学支持机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覆盖全校的内部教学支持系统遂成为“改进大学教学与学习最普遍的方式”[9]。

二、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促进系统的组织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MIT)是美国乃至世界公认的综合性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具有“理工大学之父”的美名。2013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的世界大学排名中,MIT名列第5[10]。MIT非常重视本科教学工作,以高质量和有特点的教学而倍享盛誉,建立了专业化的教学促进系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机制,在支持课程设计、促进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保障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清晰的使命与目标。

MIT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价值。MIT的教学支持与促进服务于教学改革,其使命是:第一,培育教学卓越,促进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第二,支持教师开展持续的课程创新,为学生将来成为全球化的创新者和领导者做准备;第三,开发和推广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技术支持。根据这一使命,MIT为教师教学发展工作设定了三项目标:促进课程设计创新、促进教学方法创新、促进教育技术创新[11]。

2. 明确的机构职能定位。

MIT的教学促进系统由相对独立但又保持紧密合作的三个机构组成:教师支持办公室(Office of Faculty Support,OFS)、教学实验室(Teaching and Learning Laboratory,TLL)、教育创新与技术办公室(Office of Education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OEIT)。这些机构均归属于教务长统一领导。教师支持办公室负责帮助教师开发和协调本科生课程和其他教育项目;支持教师管理教学过程,提供与本科生教育相关的信息;提升教师与高层管理者、职员、学院等教育共同体的沟通层次。教学实验室的创建宗旨是促进学生课内和课外的教学卓越,在教学方法、课程开发、教育技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机构的职能体现在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开展课程创新以及关于新教学法和学习技术等方面的咨询;为研究生助教、新教师等群体提供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方面的培训;对国际工程教育、跨学科教育等开展应用性研究,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教育创新与技术办公室履行三个方面的职能:第一,搭建研究与学习的桥梁,将教师的研究通过技术手段与学生学习相结合;第二,在课程中融入数字化内容,支持教师获取数字化教学内容;第三,培育教学创新实践的团队,通过可视化、虚拟实验等技术方案以及主动学习等教学策略激发教学创新。

3. 专业化的工作队伍。

MIT教学促进系统的工作队伍配备彰显着专业化的价值观。首先,从人员的配备数量上看,三个子系统都配备了充足的人员,构成了40人的工作队伍,其中教师支持办公室11人,教学实验室10人,教育创新与技术办公室19人;其次,从人员的学历层次来看,工作队伍均拥有研究生学历,超过半数的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再次,从人员的专业结构来看,可谓是多学科和跨学科的合作团队,其专业来源除了教育学、教育技术、信息技术外,还有来自数学、化学、机械、电子等专业学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不仅有高等教育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专家,更有文学、管理学、戏剧表演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最后,从岗位职责来看,各机构设有主任1人,副主任1-2人,行政管理人员2-3人,课程与教学的专职研究人员2-3名,沟通与活动策划1人,项目开发与技术支持的专业技术人员若干名。

综上,MIT教学促进系统组织机制的特点是分散设立、职能明确、协调运作。三个机构虽然分散设立,但是各自的定位明确,职能清晰。教师支持办公室围绕教学奖励和课程支持开展工作,教学实验室主要是围绕教学开展研究并组织教学培训、研讨和支持活动,而教育创新与技术办公室则着力于引入最新的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技术创新的试验和推广。这三个部门均服务于教学工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运行效果良好。

三、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促进系统的运行经验

1.重视教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与生成。

MIT在1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一贯重视教学尤其是本科教学,积淀了浓郁的教学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教学理念并引领着教学改革实践。MIT的教学文化以促进高质量的“教与学”为核心价值观,激发了教师对教学工作的高度关注和持续热情,为本科教学的大胆改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使MIT在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始终保持着锐意进取、持续创新的势头。恰如MIT教育基金会前任主席Arbeloff所言:“MIT已经在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教育创新方面著称于世;在新技术的视野下,我们还有巨大的机会向前推进;我们将通过激励教学创新来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增值。”[12]

MIT的教学促进系统除了强调教学文化对教学质量保障的基础作用外,还试图传播最新的教学与学习理念,全力打造一种高品质的教学与学习支持环境。教学实验室有专职的教学研究专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前沿研究将教学理论付诸教学实践,使得MIT的教学改革得以在丰富的理论中健康发展。重要的是,教务长也亲自参与到教学理念的生成与传播过程中,教务长教育对话(Dean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alks)项目就是典型的活动案例。该项目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接触教育教学理念与研究前沿的机会,以提升学生的课堂和网络学习质量,其内容聚焦于当前学习、认知心理学、教育技术和教育评价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此外,MIT还通过各类工作坊、研讨会、宣讲会等形式,自然地渗透教学文化,有效地推动了教学理念在校园文化中的生成。

2.珍视教育教学研究的价值,为教学改革实践提供学术支持。

在MIT,对教育和教学的研究得到尊重和推崇。教学促进系统担负本科教学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根据研究人员兴趣和特长开展的研究,如教育心理、教育技术、心理测试、沟通和历史等,当前正在推进的研究项目有全球化能力的直接方法开发、电子化学习材料的使用、运用视频将工程主题与基本概念相连接;第二类是与学校当前开展的课程与教学评价相关的研究,这些研究涉及的主题有主动学习(Active Learning)、课程设计、跨学科的教学、基于项目的学习、实验课程、服务或经验学习(Service/Experiential Learning)、小组学习、教学助理发展(Teaching Assistant Development)[13];第三类是为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提供研究方案。在MIT,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课程是本科通识教育课程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位学生需完成8门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的课程。此外,学生还需完成4门口头或书面沟通类的课程。教师支持办公室负责研究和跟踪该类课程的革新,其研究内容有:建立课程标准、开发程序和课程设计原则,评估各学院提出的新课程设计是否符合学校的课程标准,评价并改进这两类课程的体系结构和修学要求,监控课程政策的执行情况,采集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意见,提交对大一和大四学生对课程调查的报告等[14]。这些工作内容与形式将确保这两类课程的教育目标与MIT高标准的教育协调一致。上述研究的成果主要有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工作论文以及内部出版物等。研究成果立足于学校的教学实践,为教师开展教学改革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3.强调对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支持,提供多种教学促进服务。

支持本科课程与教学工作是MIT教学促进系统的重点工作之一,由教学实验室(TLL)负责,其他部门配合。TLL提供的教学促进项目与服务形式多样,主要有咨询服务(Consulting Services)、工作坊(Workshops)、习明纳(Seminars)、引导性介绍(Orientations)等,这些形式灵活地应用于以下服务项目[15]。其一,课堂视频记录与咨询(Classroom Video Recording and Consulting)。该项目可为教师提供若干堂课程的视频记录,并提供专业教学咨询人员的评论。该项目独立于院系开展,评论结果不作为对教师的评价依据。教师只需决定是否需要课堂摄像,但他们最终都发现,专业教学人员的评论和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对改进教学质量很有帮助。其二,基于院系的工作坊(Department-based Workshops)。该项目面向教师或研究生,能够满足不同学科的需求,时间安排灵活。工作坊的内容丰富、多样,和教学、学习领域相关。其三,促进有效的研究讨论(Facilitating Effective Research Discussion)。该项目不定期举行,旨在帮助教师或研究生更好地指导本科生开展研究。鼓励教师表达自己的指导与咨询风格,讨论不同行为如何影响导师关系。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也提出关于指导情境的不同视角。其四,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微格教学为教师实践教学技能提供舒适的环境。参与者就某门课程中的内容进行短时间的教学,其他参与者扮演学生并在讲解结束后给予反馈。每次微格教学都有视频记录,仅供教师本人获取,并可和同行教师、研究生助教或TLL的教学咨询人员进行回顾。

上述服务项目表明,MIT的教学促进工作立足于对课程与教学的帮助。一方面,MIT全校本科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设计、评价和修订工作,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工作之重任由教师支持办公室承担;另一方面,教学实验室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教学促进项目和活动可谓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基于院系的工作坊和微格教学等都是引领全美的教学发展活动。这些教学支持项目真正把学校对教师的支持落实到了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微观层面,有助于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4. 关注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为教师成长提供培训、基金和荣誉。

麻省理工学院认为,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优秀的教师需要通过专业化的援助来促进他们的成长。基于此,MIT的教学促进工作特别关注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发展需求,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支持与帮助。综合来看,教学促进系统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新教师引导性培训(New Faculty Orientation)。在MIT,每年秋学期一开始,教务长办公室会为新进教师提供宣讲会,而教学实验室(TLL)则单独为新教师举办引导性培训。该培训旨在帮助教师战略性地思考教学,学习更多的“主动学习”和“互动教学”方面的知识,并有机会和其他教师交流MIT的教学。TLL也可根据某一学院的需求单独举办此类培训。二是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基金。教师支持办公室(OFS)每年为教师提供教学改革项目,如通过校友捐资设立的教育卓越项目基金(Fund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来提升和转化本科生的学术和生活方面的学习经验。项目内容紧紧围绕教与学,如“基于网络方法提升室内设计学习”、“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本科教学革新”等[16]。这些项目作为“新种子”基金,鼓励教师“冒险”地利用技术及其应用来进行课程革新和教学革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并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三是为教学表现优秀的教师授予荣誉称号。OFS负责管理“荣誉教师项目”(Margaret Macvicar Faculty Fellows Program)。该项目由校友玛格丽特(Margaret Macvicar)设立并以其命名,旨在表彰对本科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教师。自1992年该项目设立以来,共有90名教师通过年度提名与评审获此殊荣[17]。除此之外,MIT把研究生助教视为教师的重要补充,为有志从事教师职业的研究生提供专业训练,储备潜在的教师资源,通过教学学分课程(For Credit Teaching Courses)和研究生教学证书项目(Graduates Teaching Certificate Program)为未来的教师提供专业的教学培训。上述策略与措施使教师感受到学校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反过来促进了教师对教学的认同与投入。

5. 构建整体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生成教学改进的意识与行动。

MIT的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学习结果和知识增值(Learning Outcomes and Value Added)为导向,形成了整体性的评价体系,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归纳起来,MIT有两种评价活动类型。第一大类是间接评价,按评价主体不同又分三小类:一是教育研究者开展的评价,如新生和毕业生问卷调查、校友调查、毕业率和升学率调查等;二是教师开展的评价,如课程成绩评定、期中和期末的学生评教,以及利用反馈表(Feedback Sheet)和模糊卡片(Muddy Cards)进行随堂式的评价[18];三是教师和研究者联合开展的评价,如学生对新教学法或新课程态度的反思调查、退学学生的面谈等。第二大类是直接评价,也分三小类:一是教育研究者开展的评价,其形式有通识教育能力的标准化测试和出声思维法(Think aloud Protocols),后者要求学生大声描述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之后的感想并对这些定性数据加以分析;二是教师开展的直接评价,如课程评分、跨学科知识的标准化测试等;三是教师和研究者联合开展的评价,如教学的前测和后测、作业促进概念理解的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分析、学生作品的分析、本科生课程学习的档案袋等。这种日趋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监控和诊断教学过程的各种问题,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形成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支持。MIT教学促进系统开展的各类评价,其动机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从而改进教学质量。这样的策略为教师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提供了多元化的实证数据支持,从而有更多的机会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生成教学质量改进的课堂行动,反过来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6.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资源,为教学技术创新提供孵化平台。

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极大地改变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一方面,MIT的教学促进依托教育创新与技术办公室(OEIT),与教师、职员和学生通力合作,在教育技术的创新与推广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OEIT通过项目、硬件设施、研讨会、培训和技术试验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创新活动,每项技术创新都经历实验、孵化、转化和服务四个阶段,其内容包括:提供互动学习的设施与环境,开发多媒体集成网络环境,培育教育技术的学术社区,支持学生参与教育技术项目,为教师教学技术创新团队开发新的组织网络等[19]。另一方面,MIT提供的技术先进、种类丰富的数字资源使得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变得更为多样,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保障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OEIT提供的资源库包括了教师教学必需的各类教学文档和规章性的资料,如课程评价数据、考试评分规则、教学原则与引导手册、互动教学和主动学习策略、教学哲学等资料,也引入了先进的学习工具软件、丰富的媒体资源、电子文献库和教学案例库等。这样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资源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与方法,提供了教师开展教学技术创新的孵化平台,加速了教育技术转化为教学手段的进程,最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四、结论与建议

进入21世纪后,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备受重视。世界发达国家的研究型大学近年来都陆续创建了专业化的教学促进机构,作为大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促进系统的兴起与发展历程体现的是教学质量保障的价值观从外部社会评估向大学内部支持与促进的转向。本文分析的麻省理工学院的个案经验彰显了这种价值观的转向,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运行机制,在支持教师教学发展、促进高质量的学生学习、保障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由此,笔者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促进系统的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价值观念层面,应树立教学与科研平衡的整体教育观,认识到“教学学术”[20]观念对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真正价值。一方面,一流的教育是立体的教育,只有始终坚持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研究才可能打造最好的本科教育。教学与科研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它们是互为“源”与“流”的整体。大学教学不仅是一种活动,也是探索“如何传播知识”的一门学问,有其自身的知识体系、探究方法和社群。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可以借鉴世界高水平大学保障本科教学质量的“回归之道”,重新定位教学工作的优先级,自上而下地鼓励教师更多地研究“教学生什么”、“如何教学生”、“学生如何学习”等问题,宣传、尊重并奖励教学卓越的教师。

第二,在机构建设层面,应加快建设专业化的教学支持性机构,促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支持服务的系统化和组织化。MIT教学支持系统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无论是单一的机构,还是分散设立的多个机构,只要功能定位明确,运行机制良好,就能发挥有效作用。尽管我国研究型大学近年来陆续成立了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但毕竟才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应该强调的是,教学支持性机构应体现专业化的特征。虽然我国研究型大学目前也设有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部门,但这些机构是以管理为导向的,而不是为教学提供专业化的支持与服务。我国研究型大学应破除传统体制和制度的壁垒,建立专业化的教学支持与服务机构,确保在促进和保障本科教学质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在实践策略层面,应超越传统的“评价”和“奖励”维度,弥补“协助”维度的缺失。比较美国研究型大学教学支持机构发展的历史背景后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支持的工作实践还局限于评价和奖励两大策略维度。评价和奖励固然能够从外在因素反映教师的教学表现,但对于教师如何改变教学现状并没有提供切实可行的措施。MIT教学支持系统的运行经验启示我们,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加大对教师的教学协助,通过工作坊、微格教学、教学档案袋、反思与研讨会、教学社区等方式,开展研究、培训、咨询、反馈、资源提供等工作,使得“协助”维度在教学促进系统中不再缺位。

第四,在政策制度层面,应健全教学促进的长效机制,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MIT所制定的教学评价、学习支持、教师奖励、基金资助等政策制度日趋成熟,其教学促进系统的运作也依托于这样良性循环的制度系统。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支持工作的根本问题是要建立促进教师教学发展的制度体系,并把这些制度与教师薪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教学奖励的标准相关联,凭借内在长效机制来激励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我国研究型大学应充分认识到,机构建设和实践策略只是教学促进工作之“表”,更为关键的是,应在观念更新的基础上,更多地触及制度重构之“里”,从而使教学促进系统成为本科教学质量的强有力保障。

摘要:大学教学促进机构的兴起与发展体现了教学质量保障价值观从外部评估到内部支持的转向。麻省理工学院教学促进系统的组织机构分散设立、协同运作,具有清晰的使命与目标、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专业化的人员队伍。该系统在教学理念、教学研究、课程与教学支持、教师教学发展、教学评价和教育技术应用等六个方面积累了成功的运行经验。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学促进工作可借鉴国外大学的成功经验,在教学观念、机构建设、实践策略和政策制度等四个层面加快本土化的发展。

上一篇:怎样阅读记事文章下一篇:人教版二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