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

2024-05-12

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精选8篇)

篇1: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

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

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平利县大贵镇中心小学胡洪成从教育实际层面来看,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原因很多,例如: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环境、教师的工作态度和知识技能及教学艺术、学生的认知基础、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教学质量的评价方式等等。我今天单从营造学习氛围,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层面谈几点粗浅的个人看法。

一、提升校长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是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舵手,又是学校发展的规划者和推动者,这就要求校长是学校多个层面的引领者。首先,校长在学校一定是学习和理念的引领者,只有校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渊博的知识和先进的办学理念,才能正确把握学校发展的方向,科学地规划学校的发展。更能给教职员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有利于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校长在学校应该是精神的引领者,也就是说,校长在学校应该具有领导者的魅力,即:校长能够以诚信、真心对待教师,关心教师,鼓舞教师;校长有远见卓识,能够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校长具有开阔的心胸和幽默感。有魅力的校长可以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工作氛围。所以说:提升校长的影响力,充分发挥校长的引领作用是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教育方向是引导

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常言道:“不怕速度慢,就怕方向有问题”。价值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过就学校而言,简单地说就是旨在使师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价值理性等的教育。现在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我国传统教育价值教育导向有问题,过分推崇西方一些所谓“高深”的价值教育理论。其实,我认为,我国传统教育本来就有很好的价值教育取向。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以“四教”(文,行,忠,信。)的原则,教弟子学习“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艺”,而且他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他在当时就是把道德和道德教育放在首位的。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是把“德”放在了教育的首位,而且进一步强调“全面发展”。但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在相当程度上忽视了文化与价值体系的建设结果,片面的经济增长消解了人们丰富的价值意识和高尚的价值追求。加之新时期新的文化帝国的渗透和侵蚀以及西方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腐朽生活的影响导致我国现阶段价值教育导向不太明朗。不过在十七大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价值教育问题,把“怎样培养人”和“培养怎样的人”提上了议事日程。确立了新的教育方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所以,学校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教育方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认真打造健康向上而且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氛围,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价值教育的精华,全面贯彻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使学校中的制度、行为、语言、人际关系等都体现正确的价值原则,引导师生建立正确高尚的价值观念,力争高质量地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三、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师队伍和班子队伍,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是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有效地落实校长的教学理念和有能够不断学习进取的教师队伍和班子队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实基础。那怎样才能得到这一基础呢?我认为是在学校构建学习型组织,如: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处室、学习型教研组、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学习型教师队伍等。学习型组织是一个能熟练地创造、获取和传递知识的组织,同时也要善于修正自身的行为,以适应新的知识和见解。学习型组织最初的构想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佛瑞斯特教授。他的学生彼得?圣吉指出现代企业所欠缺的就是系统思考的能力。它是一种整体动态的搭配能力,因为缺乏它而使得许多组织无法有效学习。本来学习型组织是就企业管理方面提出的,但就其实质“建立自我学习机制”、“团结、协调及和谐”、“系统的思考能力”、“整体动态的搭配能力”而言,适用于社会各行业的管理和组织,对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意义更加深远。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给教师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教师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学习成为工作的新形式”。逐渐形成自我学习机制,养成教师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提升教师的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通过学习型组织内团结和谐的各种学习、研讨,能够有效地把校长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识,并且自主地落实到教育教学等工作实践当中,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四、加强学校校本教研和教研课题的开发与研究,给教师成功的体验是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障。

教科研即教育科学研究,指的是对教育科学的各门学科以及教育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所遵行的研究活动。学校重视教科研:有助于转变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勤学、好学的习惯,养成教师严谨治学的态度;有助于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增强教师成功的体验,实现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价值。如:我校在2010年春,申报了县级教研课题《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有效研究》,并于年初顺利启动研究活动。参与研究的8名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他们不断看书、上网查找相关资料,不断走访调研,不断完善研究方案,不断组织研究,始终表现出极高的研究兴趣。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大量单纯在课堂教学中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养成了勤学、好学的良好习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逐步尝到了成功的体验。这次教研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教师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极大地调动了全校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热情,学校几个教研组都向学校提出参与教科研的申请,并且拿出了研究方案,要求学校向上级教研部门争取立项研究。事实告诉我们,加强学校教科研课题的开发与研究,给教师成功的体验,能够极好地调动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热情,是引导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总之,我认为引领教师自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动因是很复杂的,但是,其中以下四点至关重要。那就是:校长的正确引领是前提,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教育方向是关键,构建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

自主发展是基础,加强学校教科研课题的开发与研究,给教师成功的体验是保障。

篇2: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

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给学生一个严肃有序的环境。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爱好一门学科,不仅仅是学科的魅力,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这样才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营造轻松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不妨开门见识直接入题,有时不妨由上篇课文直接引入下一篇,有时候不妨卖个关子,七嘴八舌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再引入课题。在其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例如:《燕子》一课,第一自然段只是介绍了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却没有介绍燕子的嘴巴、眼睛、鼻子之类的外形描写。我就让学生先根据文中的语句在草稿纸上画出燕子,再根据自己对燕子的认识,画一画自己的燕子,并且把手中的两只燕子作比较。说说作者为何只是说出了几个部位。从而引导学生知道写物的关键在于抓住特点描写景物。2.教师要重视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也不能对学生冥思苦想出来的答案草草评价。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并且鼓励其他的学生可以向这样的学生学习,踊跃举手,勇于表达的精神。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要充满信心,。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的人,对老师的敬畏之心常驻于心。一般情况下,上课的注意力程度会随着时间增加而减少,在三十分钟左右学生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做小动作。我会停顿两秒钟,首先让学生集中注意,再请有待提高注意力的学生表演一些动作或者做一些表情,看看谁最能表演的惟妙惟肖。此时我会配音朗读,学生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所有学生的注意力以及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也会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学生永远对于动感的动画,鲜艳的颜色、灵动的声音、等等奇异的世界产生好奇。电教手段中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二、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堂语文自习课上,一名小女生懒得做练习册上的那些机械重复的题目,只对造句和看图作文感兴趣。不知什么时候教师突然来到她身边,并抽走了她的练习册。霎时间,她惶恐不安,如临大敌。然而教师并没有因为练习册上大片大片的空白而大发雷霆,却对小女孩造的句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句子是这样的:“花骨朵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教师看了以后,轻柔的朝小女孩一笑,夸赞道:“非常好,很有想像力,多有灵性啊!”随后又问道:“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夸奖,心头一暖,胆大了起来,反驳道:“有时候春天来时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教师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头,走上讲台,她的练习成为讲造句题的范本。欣赏和鼓励带给小女生无穷无尽的动力,在以后的日子里,她学习热情特别高涨,特别用功,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第一名。由此说明:十次说教不如给学生一次表扬,十次表扬不如给学生一次成功。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

三、在质疑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动脑思考的结果,也是学生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例如《第一朵杏花》一文,在讲到竺爷爷回答小男孩的话语时的一个句子:“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有个细心地孩子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习惯的问’后面不是冒号加双引号而是逗号加双引号呢”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我马上就开始讲解标点符号里面一种特殊的用法。把一整句拆成俩部分时候,该如何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让学生去根据动作提示体会“是啊,杏花开了”和“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这两句在竺爷爷说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生很快就能够发现:在说到后一半的时候有动作以及习惯性的语气,强调竺爷爷对杏花开放时间很是关心,突出竺可桢爷爷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这时学生会感觉到他提出的问题自己能够找到答案,其中的乐趣无穷无尽,大大增强了学习的积极兴趣。

篇3: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

爱心是教育的前提, 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不仅仅是一个领导者, 还要成为学生们的朋友, 与他们一起克服困难, 分享成功的喜悦, 一同感受喜怒哀乐。作为一名教师, 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好的关系, 营造愉悦、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可以敞开心扉、促膝长谈;可以成为知心朋友, 相互尊重。教师要走入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听听他们的心声, 乐于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赶走内心世界的烦恼与忧愁。只有师生之间在同一平台上, 才会做到情感的交融, 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 从而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好基础。

二、以身作则, 严于身教

孔子提出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观点, 如果教师“身不正”, 即使是命令学生们也不会去遵从。优秀的教师就是优秀的管理学家, 班级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个教师的形象。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教师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学生的品德、礼仪、思维, 甚至价值取向。可以说, 教师的形象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盏明灯。人们都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完美的偶像, 可见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 这也是教师工作艰苦和神圣的体现。我们相信, 只要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 一定会创建出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三、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榜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也是无可代替的, 在班级中树立榜样可以形成无形的指明灯, 照亮学生们的心田。以他人优秀的品质、优良的道德和先进的思想来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 使学生在榜样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是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常用的办法,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 榜样引领班集体的奋斗方向。良好的班集体应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提出“班荣我荣, 班耻我耻”的口号, 使学生们形成集体荣誉感。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 教师要注重发挥榜样的作用, 重点栽培, 将其设立为班级骨干, 起到带头作用。另一方面, 培养良好的班风。事实证明, 学生身边的榜样更加具有教育作用, 关键是如何发现和培养。发挥榜样作用, 是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一个班集体中, 由于学生们的爱好和特长各不相同, 因而在各方面各科目都会形成各种榜样, 通过这种榜样作用, 带来“一花引来百花开”的教育效果, 通过榜样作用, 学生们还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四、关注后进生的转化

合格的班主任在教学管理中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 甚至对后进生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是很正常的现象, 人和人的发育不可能同步进行, 学生本身也会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事实上, 学习较差的学生更希望得到班主任的关注与爱护, 希望班主任能够善待自己、启发自己、诱导自己。实践证明, 班主任如果厌烦“差生”, 那么任凭他多么严厉的批评都不会引起学生改正错误的愿望。如果班主任能够给予他们真诚的爱, 给他们信心和勇气, 以情育人, 耐心地培养他们, 鼓舞他们, 平时多与学生沟通, 相互了解, 建立相互信任的桥梁, 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情感效应, 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不断改正。对于学生的不足之处, 班主任如果及时点拨, 指明方向, 多鼓励、多表扬, 用慈母般的爱心关注每一位学生, 就可以完美地完成后进生的转化, 使其成为优秀的学生。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教师良好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可以促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各种积极的情感, 让教师以良好的人格素养和高尚的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例如, 有的学生意识较为成熟, 教师则应该尊重他的个性, 适当给予更多的指导。同时, 教师要讲究教育艺术, 群策群力, 才能管理好班级。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想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严于身教, 在班级中树立学习榜样, 注重后进生的转化, 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个人素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习氛围,尊重,心理健康,严于身教

参考文献

[1]江兴代.班主任是学生精神成长的引路人[J].人民教育, 2007 (Z3) .

篇4:浅谈如何营造学习氛围

关键词:营造 信息技术 学习氛围 创新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计算机作为一个进行相互探讨交流的平台,沟通与合作是一直贯穿的主题。在计算机上的知识,开放性非常大,学生通常也很喜欢信息技术课。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的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快速地推出了很多的新软件,但是学生现在学习的几乎都是关于一些比较实用的软件。如何使用和计算机基本的操作方法,这根本无法满足计算机快速发展的技术需要。

这主要是在告诫我们,不可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中,让学生们都掌握好每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只有让孩子们学会了进行学习的一些方法,才可以使孩子们举一反三,不停地探索,获得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假如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没有给同学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给他们进行自己实践的机会,也就无法探讨学生的创新了。由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能通过书本上间接的经验和老师的讲解而获得,一般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在体验和探讨中获得。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起的作用是启发、引导、达成共识。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留充足的思维空间给学生,而不是替学生做所有的一切。要给学生留下更加充足的时间,在实践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创新带来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能够并且愿意去进行创新的学生。让学生去进行总结和交流,教师在一旁进行一些点拨,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很深刻地掌握超链接的方法。在学生的学习中,采用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激发起求知欲,还使学生愿意主动的进行思考、创新,在学习中更加活跃。

二、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兴趣能将学生具有的学习上的潜能进行有效的挖掘,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兴趣可以说是进行创新的向导,是学生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动力,也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计算机作为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的学习工具,具有了太多的奇妙东西。在计算机领域中,信息的更新达到了惊人的速度,完全能够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满足;计算机作为一个虚拟的环境,充满了太多的幻想,学生完全能够在这里尽情的想象,更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创新的意识。

当使用计算机教学时,教师需要对体现和挖掘信息技术上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进行重视。按照学生年龄的特点与心理的特点来进行情景的创设,通过非常生动的学习软件把教材中的所有内容活泼、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计算机的原理构造和功能以及在社会中广泛的作用进一步了解,使学生们对计算机具有的神奇功能产生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和进行动手创新的想法,让学生能够从小就树立起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思想。

三、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所谓创新就是要求新求异,不愿意雷同,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时,要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尽量鼓励学生要敢于大胆地尝试,有不怕困难的胆量和创新的意识,同时还要对学生在创新中的亮点进行积极的发现并且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比方说,学生在使用画图软件进行创作的时候,学生在面对这个功能非常强大的画图软件时,可能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而且进行模仿的要多一些,进行创新的非常少,所以制作出来的作品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新意,在进行制作的时候也很少看到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在这个时候,要想培养学生去自己动脑来创作出属于自己设计风格的作品,就需要进行仔细的观察,把学生的作品里那些与众不同的亮点寻找出来,哪怕就只有一点点,也要进行表扬同时将其向其他的同学进行展示,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路,还要让其他的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鼓励所有的同学一起去进行尝试。而那些受到表扬的学生一定特别高兴,其创作的劲头就会更足,这样下去,时间一长,学生在创作上的思维就会更加大胆,想法就更加新颖,也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作品。大部分的学生也就会愿意去动手进行尝试了,他们也就会体会到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就可能走向成功的道理。

四、促进学科的整合,使学生乐于创新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了非常新的设备、信息、技术与科学方面的知识。在计算机的世界里,充满了灵感和智慧的结晶、色彩和声音的交响,随时都可能激发出创新思维上的火花。可以说,信息技术是动手能力很强、操作性也很强的一门课程。通常情况下,没有哪一门课程比信息技术还强调学生在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了,同时,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来改变其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非常丰富的资源,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把学到的所有的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进行应用。

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需要结合其他的学科,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做到学以致用。比方说,在进行Word的学习时,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语文学习的情境中,让同学们在进行作文的创作时,利用计算机为其设置插图;在进行画图软件的学习时,可以让同学们利用在美术课上学到的东西,在计算机上进行绘画。这样下来,学生就可以学习计算机的同时也将其他的学科中学习的任务完成了,让同学们体会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愿意去进行实践和创新。

五、结语

在进行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时,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的能力,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其面向的是未来的教学,是要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满足新时期新阶段和新环境的教学需要的;是进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的迫切需要。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不断地激发起思维,既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的灌输和如何去进行灌输,还要引导他们如何进行思考,教会学生们勇于发现,积极创新。总的来说,就是要提升观念,扩展思维。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思考、勇于行动,激起他们进行探索的欲望,让他们以主人的身份进行学习,让他们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卢军.教师成长关键词——教师专业技能成长普及读本[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3.

[2]迪尔奥.师生沟通的技巧——当代西方教师教育译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

[3]凌波.基于对等计算的计算机检索技术[M].北京:北京科文图书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7.11.

篇5: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一、目标引领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作用。今天的生活状态不是由今天决定的,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也不是由未来决定的,它是我们今天目标实现的结果。目标对每个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可是很多学生至今却没有目标或只有一些无效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做到事半功倍,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不在话下了。

学生,首先要弄清为了什么而学习,也就是学习的动机和目标。有的学生很茫然,认为那是父母的要求、老师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目标引领。这个目标,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长期的。可以是下次考试的成绩、可以是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改进、可以是自己的理想或者人生目标。可以说,有了目标,才会有为之奋斗的勇气和决心。

从哲学角度来说,学生树立目标、树立理想从而为之努力属于“内因”。我们经常说要内外因结合,那以下三点就属于“外因”了。

二、文化建设

俗话说:“环境造就人。”一个班级的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它对学生的成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谓班级文化,通常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可以说,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教育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各种活动对人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的。班级文化团体包括班内组建的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角、编写班刊、组建班级文学社、增设宣传栏等。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人际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人与人的交往,群体舆论的监督来实现的,班级人际环境是班主任、任科教师、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环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班级文化,良好的人际环境能使人心旷神怡。如果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理解、团结、帮助甚至能平等地友好相处,那么就能形成一种使人奋发向上的气氛。

良好的人际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奋发向上,而且可以使班级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良好的集体意识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班主任要充分发挥协调功能,积极处理好五种关系:即班主任与学生、任科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任科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使班级形成了一股齐心协力,积极进取的良好班风,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

三、班干培养

一个班级中,培养一支高素质,有能力,有担当,分工明确又具有合作精神的班干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促进师生情感上的认同,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必要保证。从现代教育理念看,无庸质疑,班级管理工作中唱主角的应是班干,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能否取得卓越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干部的能力与作用,取决于他们能否把全班同学凝聚在这个核心的周围。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当好导演,引导方向,梳理矛盾,让班干部们在一次次实践活动中培养能力,学会相互信任,并逐步树立威性,展现自我才能,为班级和科任老师服务的同时又形成团队合力,最终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升班级凝聚力和班风。

班干在一个班级里面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尤其是纪律方面,一定要严于律己,而班主任更应该对其严格

管理。一方面注意定期召开班干会议,总结以前的工作成绩和在工作中的失误,强化纪律要求,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讨论今后的工作目标与重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促进班级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则通过民主评比的方式对班干进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帮他们认真分析同学们给予他们的肯定及指出的不足,定期评选出“班级优秀班干”。

四、奖惩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除了班规之外,我们还要适当地建立健全班级奖惩制度。奖惩制度最好由班集体讨论产生并严格执行。如果有了赏罚分明的班级制度,学生们一定会有所顾虑。只要他还是一个明事理,求上进的学生,他都应该会争取奖励,而不是寻求惩罚。

篇6:浅谈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

高县四烈中学:李远芬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提高课堂效率成为摆在每个教师眼前的关键问题。学习氛围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环境,对教师的“引”和学生的“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赞可夫的教学实验证实:学生在课堂上高高兴兴地学和愁眉苦脸的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当前,政治学科在中考中仅仅40分的总分,政治学习越来越被学生轻视。作为一名政治学科教师,营造良好的政治课堂学习氛围,是我们取得政治教学高效的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营造良好政治学习氛围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压根儿没有兴趣,那就根本谈不上要去认真学习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兴趣影响效果,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树立理想,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科学习兴趣。中学生“一半是成人,一半是孩子”,思想不成熟、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特别是刚入初一的学生,还未能完全从小学的学习中转变过来,政治在他们的心目中被认为是“副科”,思想上不够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中学学科多、课程重,加上环境陌生„„很容易出现不适应、成绩下降、心理负担重等诸多问题。一个优秀的政治教师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现象,树立理想,克服困难,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因此,在教学中,从接触孩子的第一堂课开始,我与他们谈论的第一个重要话题就是政治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对于上进的、希望考上高中的孩子,我告诉他们政治学科在中考中必考,“7减1等于零”,丢了政治,也就丢了中考,断了自己的升学梦;对于差些的孩子,混日子的孩子,我则向他们鼓吹即使不考学校,学好政治也好处多多,步入社会,与人交谈,说上几句政治话题,在他人心中格外会增添几分人格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政治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2、建立恰当的教师期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影响。恰当的教师期待,能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从而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期待过高或过低,则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或停滞不前,或自暴自弃,从而造成学习越来越差。教师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鲜活个性的能动的人,存在差异是必然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教师,会因材施教、因生而异,利用恰当的教师期待,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几乎年年接手政治差班教学。对此,我首先从各方面了解孩子具体学情,根据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并激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照着目标奋进。

3、运用高超的个性教学魅力,实现师生互动,稳定学生学习兴趣,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常常会出现一些突发状况,脱离教师的课前教学设想;学生是能动的,周围的事物常常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教师熟练的教学技能、高超的教学机智、高尚的人格魅力,能促使教师灵动的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新生成的状况,保持平衡的教学心态,饱满的教学热情,保持教学过程的平衡连贯,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永保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教师保持沟通,减少课堂学习中的“听众”、“旁观者”,消除课堂问题行为,从而创造最佳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实现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习实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课堂的导入,多变的、精彩的导入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能有效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对营造良好的政治学习氛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一国两制》的教学中,我下载了“七子之歌”的音乐,利用音乐导入,鼓励孩子们随音乐声一同歌唱。在深情的歌声中,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设计《剖析从众》教学时,我选取了创设情境法,我利用课件为孩子们展示了4幅反映从众现象的图片和“指鹿为马”的故事,让孩子们在观察与思考中愉快进入学习。

课堂教学中,及时的鼓励、深情并茂的精彩语言对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非常重要。学生毕竟是孩子,自控力是有限的,40分钟的课堂,期待他们一直专注于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是不可能的。在孩子出现学习疲惫、开小差、情绪低落时,优秀的老师会用鼓励的眼神、及时的赞扬、激情的演讲、幽默的陈述......引发学生注意力,敲开学生心灵,调整、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再次起航,开始学习。

第二,减轻课堂高压。

减轻政治学科课堂高压,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1、俯下身子,做学生学习的同路人,形成正确的“师生观”。人们常说“顾客是上帝”,试想:没有学生,又何来教师?学生又何尝不是教师的“上帝”?有了这层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就会从真正意义上蹲下身去,变课堂教学的“领导者”、“权威者”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行为的榜样者、情绪的疏导者、心灵的引导者,和学生真正成为朋友,减轻课堂高压,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善意,从而建立对教师的信任,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促进对知识的接纳、融汇、贯通,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实现课堂高效。

2、教給学生良好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好,效果自然更佳。在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巧记知识,不死记硬背,而是理解记忆;掌握解题思路、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得分率。

巧记知识,理解记忆是根本。通过观察、交流,我发现不少孩子不喜欢学习政治,兴趣不浓、成绩不佳,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觉得政治学科知识点多,难背,即使背了,考试时又忘了;或者没忘,但由于对题意理解有误等其他原因,还不一定能答对得分。在实践工作中,对于知识句子长、要点多的知识,我会引导学生划分要点,抓住重点词语记忆知识。此外,我还引导学生通过编顺口溜、联想、比较、归类......等方式巧记知识。如:记忆基本路线核心时,我让学生联想歌曲《一二三四》,“一”是“一个中心”,“二”是“两个基本点”,三是此知识点有三句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句,“坚持改革开放”一句),“四”是“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方法减小了学生背诵知识的难度,提升了识记速度,而且延长了记忆时间。减轻了学习负担,改变了“难背难记”的心态,孩子们的政治学习兴趣也就一天天浓厚起来了。

高超的解题技能,对帮助学生提高考试得分率意义重大。在教学中,我根据理念政治学科试卷,将其分为三大类:选择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根据提醒教方法,如:选择题三大方法,分别是:直接选择法、排除法、辩证理解法。又如:辨析题,基本步骤“两步四环”,两步是指“一步判断二步分析”,四环是指“指明观点对错、写出正确观点、阐明判断理由、明确正确做法”。当然,我还告诉学生:这只是基本步骤,对于语言、行为类材料,我们还要联系材料对其语言、行为进行简要分析,指明其性质、危害’;对于涉及教材中名词解释的,还要写出名词含义。

第三,相信学生,创建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师生间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氛围,进而影响着课堂学习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

篇7: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摘要: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 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氛围,激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 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 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专家认为: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 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 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 情操,优化教学效果。因此,新课标强调学生要在愉快中学习。

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 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设身处地 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接纳 性宽容性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无拘无束 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教师争论。只有这样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才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 问题、启动思维、驰骋想象。

新课标要求教师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 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 生愿学、乐学,笔者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中作了以下五方面的探究:

I. 宽松和谐激趣法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 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课改的一项重要任务。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 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 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 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 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 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 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 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同一问题,由 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 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 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 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 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 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学生与众不同 的想法,特别是与老师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敢于 不屈从于教师,不迷信于权威,不盲从于教材,敢说“我认为”。学生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 间,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往往能产生一种宽松、新奇、愉悦的心理体验,学习兴趣高涨,从而诱 发潜在的创造智能,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展现语文 课堂的无限活力。

2. 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肯定自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清代学者 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 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 源泉。课堂上笔者采用多种表扬方式:或用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 象力真丰富!”;或用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我尽量多赞赏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有了赞赏这一“添加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 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 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 生。通过赞赏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创造热情,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能力养成 起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赏识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又要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及 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 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 教育工作者:“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精 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 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 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 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 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 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 倾听学生的发言。笔者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 解学生。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 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 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 生。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 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 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 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 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 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 ‘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 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力迸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 力与魅力。

4.平等评学激趣法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 具有最高裁定权,却忽视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实 质上也漠视了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一种表现,尤其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篇8:如何营造好小学语文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营造学习氛围

气氛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群体所表现的情绪和氛围, 传统教学模式并未对此加以应有的重视, 现在教育理论的发展证明, 气氛十分重要, 它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让课堂生动活泼。一般来讲,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师生之间平等合作等。心理学家认为:积极的情绪 (即愉快) 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思维变得敏捷顺畅, 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有鉴于此,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加以论述。

一、课前的准备工作

以前语文教师在上课之前, 一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 但大都是写生字读课文等, 对学生来讲, 显得很枯燥乏味。学生往往很机械的去完成, 甚至应付了事。这样课堂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方式, 探索一些新型的方法。诸如教师可以将预习任务分类, 将全班学生进行对应性分组, 提高生字和课文预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引导性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即融合相应的知识点, 又带有趣味性,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都可以使学生认真去准备、对课堂充满渴望和兴趣。

二、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融洽的师生关系决定着学习氛围的营造。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的权威为前提构建的, 带有很强的强制意味, 只有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重新定位自己, 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努力转变, 不仅仅强调自己的权威和尊严, 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建立合作型的师生关系。因此, 教师要尊重学生, 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树立新型的学生观。教师的权威不仅仅靠强制和威压来实现,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和技巧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尊重和爱戴。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就自然形成。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 而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都需要学生心理活动的配合。如果学生从内心有抵触情绪, 教师所预期的效果便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做一些改变。首先, 要把微笑带进课堂,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教师总是摆出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和严厉的表情, 这样在无形之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树立了一堵墙, 这样导致教师不能掌握学生的内心状态。教师应改变这种做法, 当学生面临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一个鼓励的微笑就能让学生释怀, 因为学生从内心深处是想亲近教师的。 (2)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与区别对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 然后以不同的任务为导向, 充分倾听学生的观点, 让他们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想法, 然后教师对他们给与鼓励和认可, 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努力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他们存在的问题, 教师要在倾听并对他们的努力给与认可的前提下, 让他们发现自己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想法, 让他们在成就感中弥补自己知识所存在的问题。这样, 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充分参与, 教师也能明白学生知识上的不足和薄弱环节。

2.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传统教学奉行填鸭的教学模式, 教师仅强调结论, 让学生去死记硬背, 整个教学过程晦涩而沉闷, 这是与良好的教学氛围相背离的行径。教学不仅要强调知识结论的重要性, 更要引导鼓励学生去探究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有时候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就掌握了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去探究知识的推演过程, 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既能充分掌握结论, 又能在探究过程中获得其他相关知识, 还会体会到探究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因此, 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首先, 通过自己的学识来引导学生, 创设相关的情境, 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使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魅力和有趣, 激发他们内心的好奇心和发现精神。 (2) 心理学研究证明, 学生学习的效果取决于其内心的驱动, 这就要求教师去激发学生需要的火花, 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我们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 揭示矛盾, 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 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 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 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 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三用轻松地方式营造良好的氛围

1改变以往师生问候方式为“闲聊”式。

一堂课的开端就像人们见面一样, 是通过相互问候来建立交际情感的过程。传统的上课问候形式是:老师说一声上课, 班长喊一声起立, 然后老师说一声同学们好, 所有学生喊一声老师好, 最后班长喊一声坐下, 周而复始, 这种公式化的问候形式显得机械、呆板。长期如此, 只会使师生用苍白的、毫无生气的语气应付了事。因此, 双方的问候应体现一种和谐和沟通, 而不是机械化的重复同一方式。如果在上课开始时结合学生实际和即将要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进行适当地即兴地“闲聊”几句, 即拉近双方距离,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对安定学生情绪, 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进入课堂情况会大有好处。

2教师充满殷切期待的提问方式。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之一。一般在课堂上, 教师往往用命令式的语气进行生硬的提问, 显得晦涩而无趣;或对学生的提问作出生硬、相暴的回答, 只要不符合自己期望的回答, 不去探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 甚至粗暴的打断学生的回答。长此这样, 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显得缺乏亲和力, 学生在情感上就会与教师拉开距离, 表现出一味地从众与退缩的状态。他们多半会以模式化或机械化的方式来服从与迎合教师的提问和苛责。在这种课堂氛围下, 学生的交际能力、语文素养和课堂参与积极性是无法形成的, 更不用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这样就导致整个语文课堂教学机械呆板, 老师滔滔不绝的讲, 学生机械呆板地去听去记。

四用游戏的方式做到寓教于乐

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就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学研究证明, 小学生天性是好奇心强、爱玩, 对游戏有很强的兴趣。小学生虽然记忆力分散, 但对他们感兴趣的事却很专注。因此寓教于乐是最好的方式。教师要寓教于乐, 把知识点融入到游戏当中,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自己的知识。教师不用苦口婆心的去讲, 学生不用被动地去死记硬背, 这样克服了传统教学的弊病。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 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 获得亲身体验, 寓教于乐, 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和熟练, 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寓教于游戏很重要, 但游戏的创设十分重要, 既要有乐趣, 又要与所教授的知识点相结合。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在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的前提下, 把知识点融入游戏。游戏的设计既要生动活泼, 又要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对于生字词、拼音的学习, 一般用找朋友这种游戏。将相应的字词和拼音制成卡片, 诸如反义词的结合、近义词的结合、声韵母的结合等, 将对应的知识点设计成相应的朋友, 由不同学生结合。 (2) 逛超市。教师让学生把搜集到的标有汉字的商标、广告和自制的卡片放在桌子上, 学生分组去的柜台逛, 比比谁的收获多。游戏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桌上的识字材料, 这个游戏检查了学生的课外识字情况, 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 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 看口型猜字母, 讲故事猜谜语等。

总之, 基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教学的规律, 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至关重要。要想创设语文学习的良好氛围, 教师的角色转化和作用十分重要, 教师在此种模式下是一个设计者、引导者。通过教师的努力和转变, 语文的学习氛围融洽而互动。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 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 长此下去, 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增强,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变被动为主动, 教学效果也会极大改善, 学生的成绩提高也水到渠成。这样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去和学生相处, 充分了解他们的内心状况, 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既提高学生的成绩, 又遵从孩子的天性,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 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0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 (教育学术) , 2011, (0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 2009, (0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 2010, (01)

[5]胡娜.对如何改善高校英语大班教学课堂气氛的探究[J].考试周刊, 2011, (11)

上一篇:打印纸领取报告下一篇:苏州中学小升初面试内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