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2024-04-22

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共18篇)

篇1: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律,如果孩子们不能够牢固掌握运算顺序,做题的时候不遵守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在计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去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当孩子们记不住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我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一位几何老师就喜欢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一些图形的关系。比如他说:“平行四边形是爷爷,长方形是儿子,而正方形是孙子。所以正方形属于长方形,长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

当我给孩子们讲四则运算顺序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加减法是爷爷奶奶辈的,乘除法是爸爸妈妈辈的,小括号是孙子辈的,计算的时候要先让孙子先走,而中括号是小括号的大哥哥,所以计算的时候要让小弟弟先走,大哥哥再走,然后再让爸爸妈妈行,爷爷奶奶年龄大,走得慢,所以爷爷奶奶最后走。”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一会就理解了,也掌握住了。

我对孩子们说:“当你计算想不起来运算顺序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个比喻。”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计算,很多孩子都能够按照运算顺序去进行认真计算,但是也有个别孩子遇到比较简单的小数就直接口算,三步的计算习题两步就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孩子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样的计算习题,运算顺序和步骤很重要,不能够图省事一步到位,要体现运算的过程,考试的时候这样的习题都是按步给分的,三步占三分,少了一个步骤就少了一个得分机会。

然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中括号: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根据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探索使等式成立的推理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是不够用的,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引发孩子思考: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进行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探索任务:

(1)、试着添上小括号,使结果等于1;

(2)、讲一讲你的思考过程;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反复试一试的时间。如果你遇到困难要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和小组讨论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推理的思路。可以这样想:9÷3×5-2,如果画横线部分等于9,等式就成立了;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因为小括号使用了一次,不能小括号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产生了引进中括号的需要。顺理成章因此中括号,让孩子们对中括号有一个直觉的初步认知。

然后全班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篇2: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巩固练习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于“贰圓、贰角、壹角、壹分、贰分”小面额的人民币不认识,其原因:一是因为学生对汉字的“壹、贰、叁……”不认识,二是因为有些小面额的人民币目前已经很少见了,有的已经不流通了,学生不认识。发现问题后,我及时把“壹、贰、伍、拾”这几个汉字写在黑板上,并在字上注上了拼音,让学生读一读,这样学生在完成第三页“练一练”第一题:用小数写出具体的几张钱币为几点几元时错误就少多了。我还要求学生这样表述:“几个几元几个几角几个几分合起来是几元几角几分,写成几点几元。”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用“合起来”的回答方式可以帮助他们今后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

总之,全课围绕着价钱的两种表示形式认识小数及小数表示的意义,较好的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文具店》教学反思2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运算顺序是关于运算的一般规律,如果孩子们不能够牢固掌握运算顺序,做题的时候不遵守运算顺序的一般规则,将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在计算中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去计算,如果既有加减又有乘除,就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方法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当孩子们记不住的时候,我就想起了当我上师范的时候,我们的一位几何老师就喜欢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比喻来形容一些图形的关系。比如他说:“平行四边形是爷爷,长方形是儿子,而正方形是孙子。所以正方形属于长方形,长方形属于平行四边形。”

当我给孩子们讲四则运算顺序的时候,我对孩子们说:“加减法是爷爷奶奶辈的,乘除法是爸爸妈妈辈的,小括号是孙子辈的,计算的时候要先让孙子先走,而中括号是小括号的大哥哥,所以计算的时候要让小弟弟先走,大哥哥再走,然后再让爸爸妈妈行,爷爷奶奶年龄大,走得慢,所以爷爷奶奶最后走。”这样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感到很有趣,一会就理解了,也掌握住了。

我对孩子们说:“当你计算想不起来运算顺序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个比喻。”然后我让孩子们进行了计算,很多孩子都能够按照运算顺序去进行认真计算,但是也有个别孩子遇到比较简单的小数就直接口算,三步的计算习题两步就做出来了,这样就导致了孩子急于求成的心理。

这时候我对孩子们说:“这样的计算习题,运算顺序和步骤很重要,不能够图省事一步到位,要体现运算的过程,考试的时候这样的习题都是按步给分的,三步占三分,少了一个步骤就少了一个得分机会。

然后我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初次认识中括号:你能添上括号使9÷3×5-2=1成立吗?这个问题很有趣,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根据掌握的混合运算顺序,在探索使等式成立的推理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是不够用的,引起认知冲突,从而感受到引入中括号的必要性。

引发孩子思考:按照左边算式现在的顺序进行计算,结果是13,等式不成立,怎么办?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提出探索任务:

(1)、试着添上小括号,使结果等于1;

(2)、讲一讲你的思考过程;

(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反复试一试的时间。如果你遇到困难要和同桌商量,也可以和小组讨论进行解决。

组织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推理的思路。可以这样想:9÷3×5-2,如果画横线部分等于9,等式就成立了;而3×5-2等于13,要想等于9,需要把5-2添上小括号先算,变成9÷3×(5-2);而使横线部分等于9,要先算3×3,还需要括号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因为小括号使用了一次,不能小括号外面再套一个小括号,产生了引进中括号的需要。顺理成章因此中括号,让孩子们对中括号有一个直觉的初步认知。

然后全班总结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只有加、减运算或者只有乘、除运算时,一般按照从左往右依次进行计算;既有加、减运算,又有乘、除运算,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如果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文具店》教学反思3

《买文具》这节课是在认识了“倍”之后解决有关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题意,恰当地选择解题方法,难点在于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解题方法,买文具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创设了袋鼠阿姨的文具店开业的情景,很多小动物来买文具,分别买了不同数量的笔,然后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找出要求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这点在以后的学习中,特别是解决问题时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在众多的数学信息中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的能力。

学生在找准信息解决时,因为是求倍数关系的问题,所以在让学生理解上没有让学生充分感知是哪两个数量在进行比较,所以学生分析问题时没有找准应该选择用乘法还是除法来进行计算,有的孩子能正确列式解决但是说出的理由却是和算是意思完全相反的,由此看出,在这节课上,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在讲解是可以配合画图或者摆小棒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难点应该能比较容易突破。

在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上,我认为要教给学生分析题意的方法,比如勾画出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比如画图、摆小棒等。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

《文具店》教学反思4

《文具店》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二年级认识了元,角,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小数。日常生活中元角分是一种常见的直观的,广泛的现实模型,初步认识小数主要就是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环境来应用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环境,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习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再好的课前预设也不如课堂生成的精彩。的确,此次师生的学习活动远远超出了我的预设。如在练一练环节中学生提出来51.50元和51.5元的不同写法。哪一种写法是正确的呢?如果此时就用小数的基本性质来解释,显然为时尚早,我灵机一动,想到了借助中国货币单位的组成来解释两个数字相等,但是在正式场合通常用51.50元,至于51.50末尾的零为什么可以去掉?有待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研究发现,这样激发了学生兴趣,为学生深入研究小数埋下了伏笔。

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文具店》教学反思5

《文具店》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乘法,教学时我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进行了复习巩固,希望达到小数乘法的充分掌握,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课时,找出图上的数学信息以后,如何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如提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孩子们提出的问题肯定绝大多数都是用加法和减法计算的。不一定会涉及到乘法的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有向导性的进行点拨一下。小数乘法时学生说小数乘法的意义,我虽然讲了,但强调的不够。教学中,比较发现了这四个算式都是用乘法计算,都是小数乘整数,表示的意义都是求几个几相加。这样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得更深刻。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我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我留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和其他同学交流和探讨不同的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尽可能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做图时学生做图的速度是我没有想到的,速度有点慢,特别是画阴影,经过我的点拨后有所好转,这是我备课是没有估计到的。教学中,我能及时把握课堂资源的生成,能及时抓住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决办法,进行有效的引导。

篇3: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一、激趣, 开启学生乐写的心智

1.猜谜语, 调动愉快的情绪

猜谜, 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又不失趣味的游戏。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猜了两个谜语:“像糖不是糖, 有圆也有方, 帮你改错字, 劳累不怕脏。”这是橡皮。“上学背肩上, 上课放一旁, 整天不吭声, 学问满肚装。”这是书包。你看, 这两则谜语多有趣, 从语感上来说, 读起来朗朗上口, 富有节奏;从内容上来看, 特征明显, 易懂易猜。课始, 就激活了学生思维, 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2.推介会, 创设乐写的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程序, 应该是我认识的事物, 我心中有感, 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 有说话的欲望, 这时, 我就要倾吐。”叶老这是在告诉我们:心中有情, 方能言之有物。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了一个文具推介会的情境, 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活泼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中,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种情感:对文具的喜爱之情、急于推销的迫切之情, 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 就促使学生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文具介绍好, 这样就有了倾吐的欲望。起步作文阶段, 强调“我手写我口”, 有话可说了, 当然也就有话可写。特别是对于书面语言并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 习作前的口头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 教师一定要腾出时间, 让学生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 并按一定的顺序口述习作,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 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师生, 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说出情趣, 说出新意。

二、导法, 磨砺学生会写的“利器”

1.观察方法的引导, 轻描淡写, 无痕渗透

写文具, 属于状物类文章, 写这样的文章, 尤其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在课上, 可以通过一些过渡的语言、评价的语言, 看似轻描淡写, 实则渗透观察的方法。如教师出示了铅笔刨刀图片, 跟学生聊:“你喜欢它吗?觉得它怎么样?”简单的话, 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 让学生说说刨刀像什么?从哪里发现它的漂亮?由哪几部分构成?就是在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有序地观察, 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细致地观察。观察有了顺序, 写作也就有了顺序, 这不仅仅是观察方法的指导, 更是观察习惯的培养, 观察能力的提升, 还是写作顺序的引领。

2.写清特点的引导, 浓墨重彩, 方法多样

(1) 猜谜法。课始的猜谜, 并不是简单的导入, 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兴趣。在学生猜出谜底后, 老师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说因为谜语里说“有圆有方、帮你改错字”, 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谜语里写清了这个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如果学生应用得灵活的话, 还能将这些谜语或者自己编一则谜语作为文章的开头, 使文章更有情趣。

(2) 演示法。为了让学生写清铅笔刨刀的用法, 老师演示了铅笔刨刀卷笔的方法, 演示的时候, 老师将动作做得很夸张:将铅笔插进孔中, 用力地顶, 费力地卷, 通过演示, 让学生明白:写用法, 是要将这些动作写具体的。学生在介绍自己文具的时候, 就像老师一样, 比较夸张地向同学演示了这种文具的用法, 做清楚了每一个动作, 介绍的时候也就自然用上了比较丰富的动作词。

(3) 赏析法。习作怎么写, 教师不能简单地讲授技法, 尤其是起步阶段, 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精彩的例文是学生学习借鉴的典范, 但是如果让学生就一篇例文去模仿, 学生很容易依葫芦画瓢。真正的模仿应当是一个感悟、创造的过程, 举三而反一, 从众多的例文中悟得习作的规律。老师很巧妙地、有创意地用好了例文。

三、评改, 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

1.创新评价方式, 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作为一种内驱力, 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 对第二学段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 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文具推介会上, 采用了星级评价的方式, 老师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 对于全班交流的同学, 请学生给予星级评价;对于没有交流的同学, 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评价标准自己给自己进行星级评价。同学有的评定自己是三星, 有的是四星, 有的是五星。老师充分地相信学生, 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 在这里, 学生评定的等级是否符合标准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了星, 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让每个学生都很自信地给自己的习作作出了评价。

2.修改注重实效, 关注每个学生的提升

《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 取长补短, 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 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修改的策略是评议。老师要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 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交流的同学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 也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互改等, 进一步强化本次习作的要求, 为学生课后的自改提供方向。

篇4: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一、激趣,开启学生乐写的心智

1.猜谜语,调动愉快的情绪

猜谜,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又不失趣味的游戏。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猜了两个谜语:“像糖不是糖,有圆也有方,帮你改错字,劳累不怕脏。”这是橡皮。“上学背肩上,上课放一旁,整天不吭声,学问满肚装。”这是书包。你看,这两则谜语多有趣,从语感上来说,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从内容上来看,特征明显,易懂易猜。课始,就激活了学生思维,激起了学生表达的欲望。

2.推介会,创设乐写的情境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的程序,应该是我认识的事物,我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有说话的欲望,这时,我就要倾吐。”叶老这是在告诉我们:心中有情,方能言之有物。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了一个文具推介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活泼的口语交际的情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多种情感:对文具的喜爱之情、急于推销的迫切之情,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就促使学生要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文具介绍好,这样就有了倾吐的欲望。起步作文阶段,强调“我手写我口”,有话可说了,当然也就有话可写。特别是对于书面语言并不丰富的小学生来说,习作前的口头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上,教师一定要腾出时间,让学生说说自己习作的内容,并按一定的顺序口述习作,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传递给师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说出情趣,说出新意。

二、导法,磨砺学生会写的“利器”

1.观察方法的引导,轻描淡写,无痕渗透

写文具,属于状物类文章,写这样的文章,尤其需要学生细致地观察。老师在课上,可以通过一些过渡的语言、评价的语言,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渗透观察的方法。如教师出示了铅笔刨刀图片,跟学生聊:“你喜欢它吗?觉得它怎么样?”简单的话,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让学生说说刨刀像什么?从哪里发现它的漂亮?由哪几部分构成?就是在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有序地观察,按从上往下的顺序细致地观察。观察有了顺序,写作也就有了顺序,这不仅仅是观察方法的指导,更是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能力的提升,还是写作顺序的引领。

2.写清特点的引导,浓墨重彩,方法多样

(1)猜谜法。课始的猜谜,并不是简单的导入,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兴趣。在学生猜出谜底后,老师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说因为谜语里说“有圆有方、帮你改错字”,实际上就是告诉学生:谜语里写清了这个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如果学生应用得灵活的话,还能将这些谜语或者自己编一则谜语作为文章的开头,使文章更有情趣。

(2)演示法。为了让学生写清铅笔刨刀的用法,老师演示了铅笔刨刀卷笔的方法,演示的时候,老师将动作做得很夸张:将铅笔插进孔中,用力地顶,费力地卷,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写用法,是要将这些动作写具体的。学生在介绍自己文具的时候,就像老师一样,比较夸张地向同学演示了这种文具的用法,做清楚了每一个动作,介绍的时候也就自然用上了比较丰富的动作词。

(3)赏析法。习作怎么写,教师不能简单地讲授技法,尤其是起步阶段,让学生在自读中自悟才是最有效的途径。精彩的例文是学生学习借鉴的典范,但是如果让学生就一篇例文去模仿,学生很容易依葫芦画瓢。真正的模仿应当是一个感悟、创造的过程,举三而反一,从众多的例文中悟得习作的规律。老师很巧妙地、有创意地用好了例文。

三、评改,点燃学生习作的激情

1.创新评价方式,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作为一种内驱力,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意作了强化,对第二学段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在文具推介会上,采用了星级评价的方式,老师把评价权交给了学生,对于全班交流的同学,请学生给予星级评价;对于没有交流的同学,请同学根据刚才的评价标准自己给自己进行星级评价。同学有的评定自己是三星,有的是四星,有的是五星。老师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会,在这里,学生评定的等级是否符合标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得了星,让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很自信地给自己的习作作出了评价。

2.修改注重实效,关注每个学生的提升

《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而修改的策略是评议。老师要根据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评议中自我提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交流的同学习作进行评价和修改,也可以组织学生同桌互改等,进一步强化本次习作的要求,为学生课后的自改提供方向。

习作教学是一扇虚掩着的门,只要有勇气去推开它,迎接你的便是阳光和鲜花,带给孩子的便是自信和快乐。■

篇5:三年级数学《文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

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前置性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生活中的`数学。(解决问题)略

2、请你举例说明什么是小数

3、我会读写小数。

7.85 读作: 32.46 读作:

13.05 读作 100.76读作:

三十七点六二 写作:

四十五点零三 写作:

4、我来当小老师(组内出题考一考)

课前3分钟内容:

1+2+3+ ..... +97+98+99+100 = ?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 尺子1.06元 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 水彩笔16.85元 钢笔8.00元 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说说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板书设计 买 文 具(小数的意义)

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16 . 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小数点

篇6: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

课题

买文具

计划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际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能力目标

2.在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小数。

情感目标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小数的写法。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导入

(一)创设情境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去调查了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的价格,并制成了标价牌,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不能把这些标价牌中的数分成两类?怎样分?

板书:元、角、分与小数。

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

学生上台展示标价牌,并交流商品的价格。

3

设计意图

用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已有的经验。。

探究

二1、认知小数。

(1)出示课本插图。

(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在学生都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有几个)

观察小数,发现有什么特点?

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怎么重要法?

2、小数的读法

4)说明小数读法的要求。

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左边的数按整数来读,小数点右边的数按数字顺序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

3、小数的写法。

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统一结果)

小数有无数个

小数都有一个点

举例说明

学生自己读。

7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读写数,自主独立完读写数和同桌之间互换读写、互相反馈,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读、写简单的小数,还培养了学生独立完成和合作探索的能力。。

巩固与探究

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

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

3、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1)、(2)两个问题,然后进行反馈交流。最后,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组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0

设计意图

创设买文具的购物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根据问题正确选择信息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

谈一谈这节课你都学到哪些数学知识,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发言

5分

作业布置

1、找小数。

2 3.2 0.02 1.00 50 5.0 18.01 0.7 1.11

2、填空。

2元1角= 元 7元5角2分= 元 50元5角= 元 2元5角1分= 元 51元2分= 元 1角5分= 元

设计意图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也为后续学习埋下了伏笔。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元、角、分与小数

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篇7: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南留完小 曹胖胖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小数的有关知识,对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将进一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并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较快地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学中采用为获奖同学买奖品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提出与情境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在学生充分感知、交流后得出结论,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的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将小数转化为整数来解决问题,还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法的意义的理解。

3.部分后进生掌握不够好,对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还不够灵活,需课后辅导。

篇8:三年级《加和减》的教学反思

先分析学生情况, 仔细想想其实在二年级时, 学生刚接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 我们利用横式的口算来帮助学生理解竖式。毕竟竖式的进位加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 所以在计算时为了避免错误, 需要学生利用竖式来辅助保证计算的正确性。我们也常常发现学生也会因偷懒而不列竖式进行口算, 但是错误率较高, 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达不到这个程度, 需要直观的竖式才能提高正确率。但是三年级从作业中我们也发现学生口算的能力提高了, 错误率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同时也发现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会偷偷列竖式。其实孩子自身也知道当他的口算能力还达不到时, 会不自觉地用竖式来帮助, 我们也不必强求, 等孩子的能力达到了那一步自然而然就不再需要竖式而选择快速地口算。

其次学生会的是口算方法, 并初步具备口算技能。但是, 学生的口算偏向是重视精算、忽略估算。对算理并不知晓或者知晓得不够清晰, 学生也很难抓住知识间的联系去构建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在解决问题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 学生需要有快速感知的能力, 也决定了他们的口算程度, 但是口算真正的要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快速和正确, 快速又渗透着简算, 如:23+39我们可以用23+40-1来口算, 既快正确率又高。

所以在教学上我们还是要坚持先估后算的理念, 让学生有估算的意识, 同时渗透简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能用”向“会用”过渡, 发展学生思维。教材习题的编排可以清楚地看出从技能训练向实际应用过渡的思路, 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不应只是简单地思考应完成哪些习题, 更要思考教材习题编排的意图是什么, 只有如此, 自己在拓展设计练习时才能把握好方向。

以下是本人的教学设计, 希望同行批评指正。

摘要:在三年级主要集中学习乘除的阶段增加了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口算单元, 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简单, 但是教学目标具体是怎么定位的?学生又为什么要在这里学习?如何来设计教学才不至于失去其真正的意义呢?本文主要对三年级上学习加减进行了具体的剖析, 并呈现了一个有价值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加和减,口算,估算,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篇9:三年级:我心爱的文具

特邀撰稿教师: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 熊 伟

要求:

文具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学习伙伴,它们毫无怨言地为大家服务,我们来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吧,看谁能把文具的特点和用途写清楚。

快乐导航:

同学们,写作前请先仔细观察文具的外形、颜色、用途,按顺序把它们写清楚,写明白。如果能展开想象,把文具介绍得生动有趣,那就更棒了。

词语加油站:

描写文具盒的词语

三层小楼 温馨的家 一尘不染 小巧玲珑 画图逼真 造型生动

我心爱的文具盒

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三年级 高天航

开学了,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崭新的文具盒,特别好看,我很喜欢它,连睡觉也舍不得放下。

我的文具盒是用硬纸板做的,全身都是蓝色的,长约19厘米。盒盖上印有一个阳光帅气的男孩儿,穿着深蓝色的衬衣和浅蓝色的长裤,大大的耳朵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显得很睿智,他就是我崇拜的名侦探柯南。

一打开盒盖就能看见课程表,它会提醒我每天的课程。紧挨着的是一排乘法口诀,如果我背不出来的话,就会悄悄地瞄它一眼。每当我偷看它的时候,它仿佛在对我说:“不要每次都看我哦!”我的文具盒就像一座三层小楼,最上面一层住的是铅笔弟弟,中间住的是橡皮妹妹和钢笔哥哥,最下面一层是尺子姐姐的房间。如果铅笔弟弟在纸上淘气的话,橡皮妹妹就会用它雪白的身体擦掉铅笔弟弟乱涂乱划的痕迹,帮我完成最美丽的作业。

我的文具盒就像一个温馨的家,容纳了我所有的文具伙伴,陪伴着我一起成长。我爱我的家,我也爱我的文具盒。

指导老师 熊 伟

老师点评:

小作者对文具盒的外形描写很细致,尤其是对盒盖上那阳光帅气的男孩儿的描写,深蓝色的衬衣、浅蓝色的长裤,大大的耳朵上戴着一副黑边眼镜……可谓“活灵活现”。更值得称赞的是,习作中,小作者尽情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文具们的天真、率直、知错就改等品性在小作者的笔下尽情地展露出来了。

教师简介:

熊伟,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18年,所带班级学生活泼、进取、乐学、善思,在集体活动中频频获奖。熊老师寓教于乐,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展现课堂的无穷魅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她多次参加市级教学竞赛,均获一等奖;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论文评选中获奖并发表;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多次获奖。她用心经营着教育,用爱温暖童心,引领孩子沐浴阳光,引导孩子浸润书香。她相信,生命因阅读而幸福,教育因执著而精彩!

篇10: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小学

李秀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使学生能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正确地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结果。

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

教学策略:小数乘法的意义要借助整数乘法的意义上,学生有经验支撑,能达到顺利的迁移。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给同学们买奖品,发现小博士文具店正在做特价销售活动,想不想去看看?

请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哪些文具,单价分别是多少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用相同数相加的数学问题吗? 今天,我们继续解决买文具当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钱?除了用加法外还可以怎样列

式?列乘法式,怎么计算呢?

2、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方法一:化为小数加法

方法二:用元、角、分化为整数乘法

方法三:画图,直观的看出。(其实质是小数的意义)

3、回顾以上三种方法,加深印象。

师:大家都非常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在这些方法中,你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只要正确就可以。

4、合作探究

师:三把尺子需要多少钱呢? 先独立解决,再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总结评价。

5、小结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巩固应用

1、课本练一练4题

2、大家一起来抢答

3、课本练一练5题

(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既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

篇11:小学生三年级数学日记文具店

文秘助手()之小学生三年级数学日记:

文具店

阳光明媚的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买文具。到了启路文具店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书套,有兔小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蓝熊的……我一看价目表:小书套每包5.00元,大书套每包6.00元,我就立马拿了5包小书套和4包大书套。走着走着,我看见一个漂亮的笔袋,标价是6.00元一个。妈妈说:“笔袋都好几个了,还买呀!”“就最后一个嘛!”我恳求地说。“好吧,就最后一个了啊!”“嗯!”说着,我就拿起了那个我挑中的笔袋放进了篮子里。

篇12: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文具店教案

郫都区崇宁小学

罗志贵

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和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进行互化。

3、使学生在探索化与分享交流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积极性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难点:

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和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进行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屏幕上三个大字是什么?我们今天就到文具店学数学。生:文具店。(板书)

2、听故事:小马虎和妈妈去文具店买文具,他看了一眼文具的价格,便对妈妈说,笔记本315元一本,铅笔50元一支,妈妈听了,笑了„„ 师:你为什么也笑了? 生:他读错了

师:为什么说他读错了,这些数字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

师总结:真仔细!像3.15,0.50,1.06,6.66„„这样带有小数点的数叫做小数。小圆点叫小数点,它就是小数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1、认识小数的组成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小数,有的数字在小数点的哪边?有的在? 数学上是这样规定的:小数点左边的是整数部分,右边的是小数部分。

2、小数的读法 师:谁能准确读出文具的价钱?(板书:三点一五„„)师:小数的读法与整数有什么不同?读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小组分享交流,全班汇报

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小数点左面是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右面的小数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写成几元几角几分

师:出示PPT,小马虎读错了,那笔记本是315元吗?

师:那你知道这些文具具体是几元几角几分吗?请大家完成数学书80页的填一填,说一说指名汇报文具笔记本,它的单价是多少? 生: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思考:3元15角对不对?(如果学生没有这样说,老师要问一下)其他文具的单价是多少? 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师追问:太棒了!老师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3.15元和0.50元中都有5,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谁像老师一样,也有一双发现问题的眼睛呢?引导学生找并说出1.06元、6.66元中的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4、建构小数各个数位上的数与元角分一一对应模式。你有什么发现吗?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师小结:以元为单位,点前面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元,后面第一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角,第二位上的数是几就表示几分。

5、逛超市:认读几元几角几分。

三、放手探究,达成共识

1、引导改写(出示人民币图1)

师:这支钢笔一共几元几角几分?你能用以元为单位表示吗?这个小数每个数位上2表示什么?(以2元2角2分写成小数形式为例。注意元角分与数位一一对应)

学生在问答互动中,掌握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2、放手探索(出示人民币图2.3)师:请同学们大胆填一填,完成下面两幅图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汇报反馈)

3、师:2元0角4分能写成2.40元吗?8角1分能写成8.1元吗?说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写。特别是有0的情况,要强调。师强调:2.04中的0表示什么?0.81中的0表示什么?

4、小组讨论:我们是怎样把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 全班汇报,教师小结

小结:把几元几角几分写成用元作单位的小数时,几元就在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写几,几角就在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写几,几分就在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写几。

5、议一议:售货员阿姨把2.04元写成了20.4元,会造成什么后果?

6、听故事《一个小数点与一场大悲剧》,师:飞船为什么会坠毁,告诉我们什么?

三、大胆尝试,练习巩固。

师:现在就要检验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敢接受挑战们? 自主完成P8

1二、三道题,要求认真答题,仔细检查。最后全班订正。

1、P81第2题: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

2、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元、角、分与小数的知识,在判断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加深对小数以意义的理解。

3、思维训练:一个5分硬币是几元? 7分,8分,9分,10分,11分呢? 师:小数和整数一样满十进一。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和小马虎去文具店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小马虎买文具用了几元几角几分吗?

五、课堂延伸

1、开森林食品店

师:请用小数为商品标注价格。完成填空,全班集体订正。

2、数的世界

篇13:小学三年级语音教学现状及反思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版,改版后的教材,更加突出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单元中,有单独的语音教学板块,即Let’s spell部分,这说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如何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成为我经常关注、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一、三年级语音教学面临的现状

我所教的三年级,只有16 人。优生很少,而学困生却不少。下面我将谈谈三年级语音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26 个英文字母容易与拼音混淆

这似乎是个通病。一年级学习了拼音,开始拼读生字。二年级继续强化拼音的拼读意识。通过两年的拼音学习和实践,学生似乎将拼音掌握得很“牢固”了。因此到三年级后,当他们再接触似曾相识的字母时,就会兴奋地脱口而出,将A a/ei/读成a,Gg/d誻i:/读成g等诸如此类的错误。

2.语音拼读意识不强

虽然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面对生词,本就语音知识匮乏的他们,寄希望于机械地模仿我的发音,这忽视了语音拼读的整体意识。面对着只有两三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拼读,心口难开。

二、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的措施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方法,逐步地解决问题,努力让学生爱上语音呢?

1.拼音的先入为主,造成了一定的语音学习混淆

我认为,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注意力,让他们先爱上字母。英文歌曲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观看英文字母歌的动画,学生被那鲜艳的色彩、卡通的字母吸引住了,甚至有学生还跟着哼唱了几句。尽管我听到了学生已经将英文字母误唱为拼音,也没有打扰他唱歌的兴致。教材内容安排先学唱字母歌,是为了能整体感知26 个字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因此在学歌中,我带着学生指读歌词,采用小组读、个人读及开火车读等形式,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较大的发音。对于小错误,我暂时先放在一旁,没有使劲去纠正其发音,以免打击他们语音学习的积极性。

(1)游戏方式巩固歌曲。全班开火车唱字母歌,而我随机抽取并出示一张字母卡片。当某个学生唱到出示的字母时,则站起来并大声唱出来,这能测试学生对字母的认读反应能力。如果学生错误,则会上台表演以示惩罚,学生表现得兴趣很大。

(2)绘本方式整体学习语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于是我利用绘本这种故事的方式进行语音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三年级下册就开始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了。第一单元是学习a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语音呈现环节,我在PPT中结合卡通人物出示了以下句子:This is the dad. He has a cat. The cat is in the bag. The bag is in his hand.“Meu , meu...”配上小猫跑了的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简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朗读故事,然后将标注了a的单词放在一起,让他们发现单词的共同点,即a在单词中的发音/覸/。延伸拓展环节,又以绘本的形式让学生分组阅读。我努力创设故事情境学习并巩固语音知识。

2.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语音知识,拼读意识在形成中,语音习惯也在培养中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我教会他们一套音标手语操,比如b/b/两手在胸前反向靠着,然后向两旁拨开;k/k/一手在嘴前做咳嗽状等。学生说说动动,显得特别有趣和兴奋,甚至他们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动作。我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因此,在以后的英语课中,面对较短的单词,我都会鼓励学生试着自主地拼读出来。起初,他们一时适应不了,但是只要我做出音标手语操中的动作,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小声拼读着。再加上评价机制的作用,即拼对一次就可获得3 分的奖励,这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拆分音素和手语操结合起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拼读意识。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单位,它是口语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人们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最小语音片段。一个音素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字母构成的单音。教学中,如单词cat就有三个音素/k/,/藜e/,/t/,在我动作的指引下,学生尝试着拼读。拼读不准确,我不及时纠正,直到有学生拼读正确,我予以加分表扬,这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次采用这种拆分法,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拼读简单的单词了。

三年级的语音教学,教师重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师生共同持之以恒地努力。强化拼读意识,大胆开口尝试,爱上语音!

参考文献

篇14:农村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反思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兴趣,他们才能产生自主阅读的内在动力和需要。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其一,可以通过故事诱导。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每当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时,学生都会变得精神抖擞,聚精会神。于是我在日常的教学中或是自习课上,常会给学生讲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并适当留下悬念,介绍相关的书籍给学生,让他带着疑惑去主动阅读;其二,可以通过竞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开展一些“小小故事王”“班级读书会”等,这样一方面让学生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舞台,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其三,可以通过榜样力量。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名人名家的读书故事,告诉学生,这些对人类社会有贡献的人,无一不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的典范,鼓励学生热爱阅读并热情地去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阅读中光有兴趣是不行的,学生不仅要爱读,而且还要会读,这样才能读得更有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巧妙利用教材课文,进行精讲多读,教给学生独立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自觉性。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其一,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默读,边读边批注等等。告诉学生每一种阅读方法适合的文本内容,文体形式等,让学生在拿到一篇文章之后,会根据文本特点和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其二,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积累和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我们要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积累经验,积淀预感,丰富自我。

篇15: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准备:

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陌生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

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如果小明问的是你,你能准确的告诉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索

1、图上只标明了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辨认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诉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诉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吗?

3、根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才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楚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诉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辨认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伸

介绍四大发明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第4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通过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篇16: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买 文 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教具学具准备: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2)填一填。

(板陈丽莉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应用。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陈丽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

3、思考讨论:

售货员阿姨把一件商品的价格写错了,原来是3.50元,她写成了0.35元,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评价小结:

篇17:三年级《文具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认、读、写小数。学习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片、学习单、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几天笑笑去晨光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这是当时的购物小票(出示购物小票),请看,这些数你们认识吗?这是以前学过的整数,那这些数在生活中见过吗?见过,但没有深入了解过,今天咱们就一起走进文具店,来探索这些数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合作学习,初识小数

(1)师:笑笑买的第一种文具是笔记本,这是它的标价,这个标价表示多少钱?铅笔标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尺子?钢笔?(2)提问:笔记本和铅笔标价中都有5,意思一样吗?为什么?你能像这样再提出一些问题考考大家吗?

(3)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了购物小票上的这些数原来和元角分有关,那么它们是什么数?和原来学过的数有什么区别?80页有你想要的答案。带着问题自学80页“认一认、读一读”。

(5)汇报:像3.15、0.50等这些数叫小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小数都可以分成小数点左边、小数点、小数点右边这三部分;数学家给这三部分也起了名字,第一部分是整数部分,第二部分是小数点,第三部分是小数部分。

如果给这些小数后面加上单位“元”,它就成了刚才在购物小票上见过的商品标价,表示价钱。整数部分表示价钱中的几元,小数部分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部分第二位表示几分。

2、小数的读法和组成。

(1)借助经验尝试读。师:按照你的生活经验,3.15怎么读?(2)同桌合作说方法:整数部分和整数读法相同,小数点就读点,小数部分一个一个读出数字(电话号码)

(3)带着方法练习读。

3、小数的写法

(1)会读小数很厉害,会根据几元几角几分写出小数更厉害。敢挑战吗? 9元6角5分写成小数是多少元? 4角5分呢?(没有元怎么办?整数部分写谁?写0占位)(2)“游戏接龙”:师介绍人民币,一人说几元几角几分,一人把几元几角几分化成小数。

三、巩固练习

1、我也来请客:练一练第一题。请大家吃一包饼干要花几元几角几分?谁还想请客?

2、当堂小检测:练一练第二、三题。

四、畅谈收获,总结全课。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认为自己表现怎样?认为今天学的小数怎么样?(小资料:小数的发展历史)

篇18:三年级数学《文具店》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

(一) 设计的理念

遵循《课标》理念, 追求“公开课”的常态化, 合理利用小足球开展多种学练活动, 在互动交流中学会动作方法, 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旨在通过教学的有效推进, 使学生学有目标, 练有进步;实现“团结合作, 人人进步”的课堂理念。

(二) 教材的选择

季浏教授曾提出, 运动技能的选择主要有三个依据, 一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二是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联系, 三是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脚内侧传球”作为小足球单元教学中的基础动作技能之一, 是区别于正规的足球脚内侧传球的。旨在创设轻松愉快、趣味盎然的学习氛围, 发展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在“体验式”、“信任式”的学练中感受传球的快乐, 力求学会“脚内侧传球”动作, 能够学会合作, 找到自信。

(三) 学情的分析

我校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基础, 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 且活泼好动, 敢于挑战新的活动内容, 少数因体质单簿或肥胖, 基本活动能力较差, 但他们团队意识比较强烈, 有一定互助合作的观念, 对足球的教学兴趣深厚且充满期待, 有利于组织教学的实施。

(四) 过程的预设

1. 身体总动员——热身运动:

创设“信号球”、“照镜子”、“钟点球”、“找朋友”等游戏情景, 激发学生对小足球兴趣, 为主教材的学习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

2. 快乐体验——合作学习:

以“快乐足球”为主线, 通过教师启发式教学, 理解动作要领,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练, 基本掌握动作方法。尝试从“丁字步”法→踢定位球→两人一组练习→运球射门练习,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在课堂实践中还通过观察 (老师或他人的动作, 了解动作过程) →体验 (定位球、活动球, 挑战自我) →比较 (自己和同伴的动作差异) →领悟 (动作的要领) →超越 (争做小射手) , 留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习空间。游戏“争当小明星”, 既发展了学生灵敏、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 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感受足球的魅力。

3. 快乐放松——恢复身心:

在教师的语言引导下拉伸肌肉, 放松心情, 通过大脑回放学练过程、游戏情景, 为自己在课中的表现亮分, 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反思

(一) 教学方法的反思

1. 要依据学生年龄特征选择方法:“以生为本”不能空谈

2. 要依据教师特点选择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用受教师的教学经验和个性特点影响。不同性格的教师, 呈现教学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但不管是活泼的、内向的、沉稳的还是幽默的, 实践中我们应以自己独有的特性选择教学方法, 通过我们的自身形象、语言、肢体等来演绎好方法, 而且可以着重运用某些方法。如, 本节课就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形象化的动作, 在教学中还引入“红太狼”的角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课堂更加有趣生动。课中在熟悉球性这样描述:“看老师, 滚一滚这只球, 滚一滚, 好像球儿给你脚底做按摩对不对?”、“我是红太狼, 踢给我 (教师跳起来向学生招手) , 我要把你们的爱心带回家, 你们愿不愿意?好, 祝贺你们!大拇指奖给你们。”

3. 依据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选择方法:

对于足球教材, 最根本的就是有球没球、有多少球、有什么样的场地等问题;但无论条件如何, 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 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如, 在学练过程中对“脚内侧”的认识, 通过“盘踢球”的练习, 将脚内侧“小标贴” (常态课中, 脚内侧“小标贴”可事先让学生用粉笔画个圆圈替代) 当作笑脸亲小足球, 踢球过程中能“用力亲到足球”等方法, 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动作, 体验动作。有人也许会说, 你这节课人手一球, 这样好的条件谁不会上, 可没有足球, 我们可以创造条件, 如:用纸球替代足球, 组织学生利用雨天室内课或在家动手制作, 给学生创造感受“足球”的机会, 这样, 我们同样可以让学生的足球梦有实现的可能。而面对不同的学生 (借班上课) , 更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作出调节。如:游戏“找朋友”在本校做, 学生有一定的足球运动基础, 学生兴奋, 有自信, 带球活动范围大, 效果明显。借班上课的学生不一定有足球运动基础, 带球活动比较小心, 范围小。因此, 教师的语言把握、现场调控也要及时跟进, 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 教学特色的反思

1. 整体性的游戏运用:

充分利用小足球创设多种游戏, 体现人球合一的教学情境, 使学练更有趣、更实效。如, 在准备部分中创设“照镜子”小游戏, 替代了平时的徒手操。初次执教, 动作创编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特点, 做到既简单易学, 又富有童趣, 效果较好。再次执教时, 主教材中“丁字步”等教学法的运用, 反过来对“照镜子”游戏有了新的启示, 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在兴奋、紧张的过程中感受所要学的动作。于是, 笔者针对主教材重新设计了照镜子动作, 从上肢到下肢、从动作的快与慢、从标准的体操动作到模仿小动物的形象、从动作迁移 (为主教材学习所用的辅助动作如:钟摆动作、丁字步站位的芭蕾手位、踢毽子、站立式起跑动作等) 到腿部各关节的活动, 动作编排新颖、有趣, 学生学得投入、开心, 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准备活动。

2. 针对性的讲解与示范:

说到讲解与示范, 大家一定会想到两个词:精炼与规范。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并能学会“脚内侧传球”动作, 并不是容易之事。在组内研讨的过程中, 在和足球教练的交流中, 笔者通过口诀和“丁字步”法来解决认知的问题。如, 以右脚传球为例, 动作要领口诀的第一稿:左侧一球支撑点, 膝盖脚踝向外展, 脚尖向上稍稍翘, 脚腕绷紧击球中, 踢完髋腿向前送。第二稿:足球在地上, 左脚在旁边, 快速甩小腿, 脚尖向上翘, 瞄准球后部, 用力踢出去。第三稿:左脚-左脚来支撑, 膝盖稍弯曲, 脚尖对前方, 离球约一脚;右脚-右脚传球时, 大腿向外翻, 脚尖向上翘, 踢球于中部, 传球方向正。第三稿中, “对”原来用的是“向”, “于”原来用的是“踢”。不难看出, 口诀的数次修改, 都是向着小学生的认知点靠近, 靠近, 再靠近。“丁字步”法的运用降低了技术动作要求, 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学生通过看示范动作→“丁字步”站位找传球方向→“丁字步”钟摆动作练习→固定球练习→传球练习→传球射门游戏, 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中, 教师结合形象的语言和示范, 使每一步都自然理成。

3. 互动性的激励语言:

教师就是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 针对课堂中因为学生走神、转换练习场景、纪律提示、队伍调动等, 恰到好处的运用互动性的语言, 比如, 说停——就停, 提问——回答等等, 这样就能起到了以小见大的效果。爱听表扬是孩子的天性, 好孩子是夸出来, 这些话我们不陌生。教师要舍得语言投资。笔者针对不同练习, 从集体到小组, 再从小组到个体,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肯定他们的进步。比如, “老师奖励你们每人一个大拇指。”——“谢谢老师大拇指!”、“顶呱呱送给你!”、红队的5号做得真棒!等等。课中, 互动声音响亮、师生精神饱满, 这就充分说明了有效运用互动性的激励语言的作用。

(三) 存在问题的反思

小足球教学和其它球类教学一样, 教学中可以看得出学生对球的喜爱, 但教学中我们有时很无奈或没有底。一是器材问题。球类器材不足是普遍现象, 前面我们说, 足球不够可以用纸球替代, 但纸球和真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水平一学生用纸球可以, 水平二、三的学生再用纸球就明显不过瘾, 也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部分教师对怎样教好球类教材钻研得不够, 觉得自己学的东西足够教小学生了, 成人化的教学现象比较严重, 特别是球类运动还不擅长的老师, 如何教会、教好就更是个问题了。三是如何根据不同水平段的学生,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计划, 让一线教师能“用”得着, “用”得好。

作者简介:

俞向阳, 江苏省小学体育特级教师, 盐城市首批市级“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优秀教练员、盐城市党代表、盐城市优秀党员、盐城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上一篇:社区工作培训心得下一篇:乡镇武装部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