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护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目的探討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瘀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护理论文 篇1:

护理干预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作为病毒性肝炎的患病大国,重型肝炎(简称重肝)病情危重、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病死率较高,近几年来国内外人工肝支持治疗持续深入的研究与广泛应用给重肝患者安全渡过危险期及为肝移植创造了条件。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重肝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方法:对90例重肝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非护理干预组。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非护理干预组的患者。结论:通过护理干预组行人工肝治疗可以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人工肝治疗顺利进行,确保了病人的安全。

【关键词】:重肝;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护理干预

重肝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进行的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不理想。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简称人工肝(artificial liver,AL),是国外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为重肝患者提供体外肝功能支持的治疗方法,给重肝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已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手段,由血浆置换、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吸附、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等组成,其中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目前人工肝最常用和主要的方法[1]。血浆置换是通过血浆分离器滤出并丢弃含有毒素及致病物质的血浆,代以置换同等量的同型新鲜血浆,同时补充患者缺乏的白蛋白、凝血因子,保持内环境稳定,代替肝功能,赢得肝细胞修复时问,使患者过渡到肝脏再生而康复或为肝移植等待供肝赢得时间[2]。但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发生低血压、低血钙、过敏反应、精神紧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我科于2003年10月~2009年8月对90例行人工肝血浆置换的重肝患者实施有计划的护理干预。明显减轻了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了术中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人工肝治疗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90例重肝全部是来自2003年10月~2009年8月我院住院的重肝患者,诊断均符合2000年全国病理性肝炎会议制订的诊断分型标准[3]。对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进行护理。

1.2仪器与材料:北京伟力血浆置换仪,P2S(中空纤维膜型)血浆分离器,血路管,穿刺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生理盐水,血浆。

1.3方法:将所有病例按治疗时间分为2组。2003年10月至2005年l2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32例治疗72次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8~68岁、平均39.5岁。其中慢性重型肝炎26例,药物肝炎2例、亚急性肝炎4例。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58例治疗110次设为干预组。其中男44例、女14例,年龄22~63岁、平均38.2岁。其中慢性重肝49例、药物性肝炎3例、亚急性肝炎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4统计方法:使用SPSSl2.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

2护理措施

2.1干预组

2.1.1术前干预

①心理干预:目前接受人工肝治疗的患者病情都较重,药物疗效不显著,加之对人工肝支持系统了解甚少,害怕穿刺,担心在手术中发生意外,另外加上费用昂贵等问题,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表现为忧虑和恐惧。预防措施: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取得其高度信任,对患者的言行、情绪、配合治疗及饮食睡眠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摸清患者存在哪些心理障碍及产生的原因,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其自我调节,消除心理障碍,保持稳定情绪。同时积极争取家属的密切配合,向患者及家属阐明人工肝治疗虽然费用较高,但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相对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更好。让患者感到家庭的温暖以此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加其依从性。

②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大多不了解人工肝治疗方法,心理压力较大,对其安全性及疗效缺乏信心,担心治疗失败或治疗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向患者及家属简要讲解人工肝治疗的原理,效果和方法。使患者及家属对治疗过程初步了解,可介绍典型成功病例,消除患者顾虑。最大限度减轻其紧张心理,取得配合。

③评估患者病情:如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等情况。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凡血压偏低、心率快、体温高须纠正以后才行人工肝治疗。

④环境的准备:治疗室单独设立。严格消毒,每次进行治疗前对治疗室行空气消毒2小时,地面及物表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84消毒液擦拭,治療室内安装空调,使室温保持在220C~260C。根据病情予以保暖,以促进末梢循环。

⑤患者准备:病人严格卧床休息。根据病情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治疗前一餐鼓励进食进水。并在术前排空大小便。

⑥物品准备:治疗室除常规配备人工肝治疗仪外,还配备心电监护仪、氧气装置、恒温器、输液架、抢救药品及器械等。

⑦建立体外循环:术前为患者进行颈(股)静脉穿刺置管术,采用高流量的双腔导管,保证血流量充足稳定。

2.1.2常见并发症的干预

①血浆过敏反应:是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除各种过敏源外,与供血血浆中抗白细胞抗体有关。为防止血浆过敏反应的发生,均于置换开始时给予非那根25mg肌注,治疗中用生理盐水500mL+氢化考的松100mg在治疗中维持静滴的措施防止过敏反应发生,术前须做好“三查七对”,严格核对血型、日期,了解患者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出现畏寒、寒战、全身荨麻疹等过敏迹象,应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静注,或异丙嗪25mg肌注,适当补充钙剂,以缓解症状。正确保存和融化血浆,应在水温不超过37℃水中震荡融化。治疗中应密切观察,争取在最早时间里发现患者发生的瘙痒、荨麻疹等过敏反应迹象,以便尽早遵医嘱予及时处理,将患者因过敏反应带来的不良后果降至最低。

②血压下降:多为一过性血压下降。于治疗初出现,主要考虑为有效血容量减少,血浆置换时血浆渗透压下降,血管内水分移人组织中造成血容量减少或血浆置换过程中血液输出速度过快,输出量过多等原因导致血压下降。针对这些情况,采取的预防措施有:血泵速度从50~70mL/min开始,根据血压和病人反应以10mL/min的速度缓慢递增至120mL/min的速度维持,一旦出现血压下降,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和血滤出速度,同时快速输入平衡液,必要时用升压药。部分患者过于紧张、疼痛刺激也可造成血压一过性下降,要充分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应建立静脉通路,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及末梢循环,当患者血压低于90/60mmHg或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人并输入林格液或升压药。

③出血倾向:重型肝炎患者本身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血浆置换时经过肝素化过程及大剂量血浆置换,常引起血浆中大量凝血物质及血小板丢失,使患者出血或原有出血症状加重。主要表现为患者深静脉置管处渗血不止。采取的预防措施:治疗前应根据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在保证管路畅通情况下尽量减少肝素用量,治疗后应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穿刺部位有无渗血等,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遵医嘱及时处理。

④枸橼酸钠毒性反应:因血浆中含有枸橼酸钠抗凝剂,可竞争性地与体内钙结合,使血钙降低,表现为口唇、面部、手足发麻或有眼花、胸闷、下肢抽搐,经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后迅速缓解。为预防枸橼酸钠毒性反应,常规术前予以1O%葡萄糖酸钙10mL+5%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能减少低钙血症的发生。

⑤感染:重型肝炎患者白蛋白及白细胞均减少,机体抵抗力下降,加上在血浆置换过程中丢弃大量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而造成免疫球蛋白丧失,进一步降低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极易并发感染。因此,术前要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护好血管,避免反复穿刺,穿刺结束后,固定好单针双腔管,并予3M敷料覆盖;术后保持局部敷料的清洁干燥,每1~2天局部予0.5%的碘伏消毒,并更换敷料,夏季每天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观察穿刺点皮肤有无红、肿、痛及有无脓性分泌物,以及病人的体温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治疗环境应严格消毒,对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

2.1.3术后干预

①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每天监测体温、脉搏、血压,观察神志、插管处是否有淤血、皮下出血或血肿,导管有无脱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②嘱患者卧床休息,如为股静脉置管,嘱病人屈腿角度应大于90度,鼓励并协助患者做主动或被动的膝关节伸屈或踝关节运动,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密切观察下肢有无肿胀,以及肢体色泽、温度是否改变,浅静脉是否充盈。

③导管的护理:用抗生素(肝素、万古霉素混合液封管)正压封管,防止导管堵塞。保持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外口管路末端用纱布包裹,减少了感染的发生。固定好导管防止脱落,如发现导管阻塞切忌向内推入,以防血栓脱落造成栓塞,可负压抽吸将凝块吸出。如发现局部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细菌培养。置管处定期更换敷料,有污染及时更换。

④饮食干预。人工肝治疗后由于体内毒素暂时性下降,及内环境的改善,以及部分人工肝治疗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防过敏。术后患者食欲可有不同程度改善,而此时患者的肝脏功能及胃肠道水肿充血未完全恢复。突然进食过量尤其食入过多蛋白质,可引起血氨升高。肝昏迷及消化道出血。因此在冶疗后24~48h内应控制饮食,可少吃多餐流食,给予高糖、低脂易消化食物,适量优质蛋白及含维生素较丰富的饮食,出现肝性脑病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酌情給予冷流质或禁食。

2.2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如:术前介绍、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创口的护理等。

3结果(见表1)

由表1中可以看出,干预组的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讨论

血浆置换是一种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疗法。行血浆置换治疗可使患者生存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血浆置换的过程中及治疗后各种并发症常有发生。对人工肝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了解到血浆置换的相关知识,缓解了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减少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血浆置换治疗的顺利完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求我们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段钟平,郑素军.人工肝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9):680—681.

[2] 曾斌,郑会丰,林爽丽.小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在伴发肝衰竭的多器官功能

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生进修杂志,2006,29(7):36—37.

[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牛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

作者:叶珍珠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护理论文 篇2:

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临床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指标、生化指标、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瘀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高于对照组的65.12%(29/43),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CGRP、内毒素、IL-6、hs-CPR、TBIL、ALT、AST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肝化瘀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生化指标及凝血功能。

关键词:清肝化瘀方;慢性重型肝炎;凝血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毒素;炎症因子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7002

Clinical Study on Qinggan Huay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Routin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IAN Qian1, ZHANG Jie1, XIE Xinke1, WEI Hailiang1, YAN Shuguang2, LI Jingtao1

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2. Basic Medical Colleg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 China

慢性重型肝炎以乏力、身目黄染、食欲降低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提示转氨酶、胆红素升高。我国流行病学相关研究显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慢性重型肝炎最常见因素,易合并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而危及生命[1]。本病病机复杂,目前认为炎症因子、纤维化、氧化应激失衡、微循环障碍等均与本病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凝血功能明显异常[2]。西医治疗以护肝降酶、抗病毒为基础,根据病情可选择血浆补充凝血因子。中医认为,湿热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重要病机,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已有较长病程,病情重,瘀血内生。清肝化瘀方是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协定方,本研究观察其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患者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2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慢性重型肝炎湿热瘀血证患者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年龄35~69岁,平均(42.17±5.82)岁;病程3~6个月,平均(3.82±0.74)月。观察组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38~71岁,平均(43.60±6.14)岁;病程3~6个月,平均(3.67±0.68)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20171102)。

1.2  西医诊断标准

患者均有乙型肝炎病史,总胆红素(TBIL)≥171.0 ?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等转氨酶水平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3]。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制定湿热瘀血证辨证标准。主症:乏力,身目黄染,胃纳差,皮肤灼热或瘙痒,口苦口干;次症:鼻齿衄血,肝区刺痛,口渴,大便不调;舌脉:舌红苔黄腻,可见瘀斑。

1.4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均有乙型肝炎病史;③初次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①对受试药物过敏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研究;②已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或肝癌;③合并甲型、丙型等其他病毒性肝炎;④预计生存时间<8周。

1.6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低脂饮食。阿拓莫兰(重庆药友制药,批号20171209)1.8 mg+5%葡萄糖溶液(华鲁制药,批号20171114、20180612)100 mL,静脉滴注,1次/d;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批号20171025、201800715)465 mg+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针(瑞阳制药,批号20170916、20180814)+5%葡萄糖溶液(华鲁制药,批号20171024、20180912)100 mL,静脉滴注,1次/d。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根据病情选择输注同型血浆及纤维蛋白原,必要时行人工肝治疗。连续治疗8周。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清肝化瘀方。药物组成:茵陈30 g,丹参20 g,赤芍15 g,大黄9 g,郁金10 g,茯苓15 g,栀子10 g,枳壳15 g,甘草3 g。由本院中药房按标准煎煮法煎取300 mL,每日1剂,每次150 mL,每日2次,口服。连续治疗8周。

1.7  观察指标

1.7.1  中医症状积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对黄疸、乏力、腹胀、胃纳差进行评分,按轻、中、重分别计1、2、3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情况。①黄疸。轻度:TBIL>正常上限,但≤2倍正常上限;中度:TBIL>2倍正常上限,但≤10倍正常上限;重度:TBIL>10倍正常上限。②乏力。輕度:自觉乏力,休息后可缓解;中度:乏力明显,持续存在,但尚可耐受;重度:乏力明显,持续存在,不能耐受,严重影响生活质量。③腹胀。轻度:自觉腹胀,可自行缓解;中度:腹胀不适,呈持续性,但尚可耐受;重度:腹胀不适,呈持续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④胃纳差。轻度:食欲降低,每日进食量减少1/3;中度:每日进食量减少1/3以上,但不超过2/3;重度:每日进食量减少超过2/3。

1.7.2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及内毒素

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3500~4000 r/min离心10 min,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合成基质偶氮显色法原理基础上测定内毒素。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研卉生物公司)说明书操作。

1.7.3  炎症因子

分别于治疗前后清晨空腹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3 mL,3500~4000 r/min离心10 min,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说明书操作。

1.7.4  肝功能

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贝克曼LX20型)检测2组TBIL、ALT、AST水平。

1.7.5  凝血功能

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血凝仪(SYSMEX-CA700)测定2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

1.8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制定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中医症状积分降幅≥2/3;有效:中医症状积分降幅<2/3,但>1/3;无效:中医症状积分降幅<30%或未改善。

1.9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37/44),对照组为65.12%(28/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死亡率6.82%(3例)低于对照组的30.23%(1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黄疸、腹胀、乏力、胃纳差,积分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各项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CGRP、内毒素、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浆CGRP、内毒素、hs-CRP、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水平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BIL、ALT、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BIL、ALT、AS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2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慢性重型肝炎具有病情重、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特点,以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胆红素代谢失常患者表现为严重黄疸,肝功能衰竭是其主要特征。肝脏在机体凝血系统功能正常维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参与有毒物质代谢,当肝细胞大量坏死后毒性物质无法代谢及分解,激素灭活功能减退,机体内环境紊乱又不利于肝细胞再生,使死亡率明显升高[6-7]。重型肝炎病机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方面[8]:病毒作用下,MHC-1等抗原干细胞可引起超敏反应,对肝细胞造成原发性损伤;肝细胞大量损伤后Kupffer细胞活力可明显降低,清除内毒素能力下降,导致内毒素堆积,从而引起继发性损伤,长期累积可引发内毒素血症,增大治疗难度。研究表明,血清神经肽存在于正常肝组织,其数值水平与肝脏受损程度相关。贾泽博等[9]发现重型肝炎患者随着疾病发展至晚期,CGRP水平可逐渐升高,呈阶梯状递增状态。炎症因子水平失衡与本病的关系已得到证实,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从而产生的肿瘤坏死因子-α在全身炎症反应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可刺激IL-8等促炎癥因子水平升高,从而加重肝损伤[10]。hs-CRP对于炎症评估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既往研究多强调其是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hs-CRP的相关研究日见增多[11]。研究表明,重型肝炎患者血液hs-CRP水平高于健康人,hs-CRP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功能活化,影响肝脏微循环血供,导致肝细胞缺血缺氧,影响肝细胞正常代谢而加重肝损伤[12]。本研究显示,2组治疗后CGRP、LPS、IL-6、hs-CPR水平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显著。

中医学认为,重性肝炎是由外感“毒邪”所致,外感湿热疫毒或饮食不洁,浊毒内生,毒邪起病急,易导致气血凝结,疫毒之邪深入营血,瘀热相搏,津液燔灼,胶着不化,故而病情缠绵难愈。毛德文强调重型肝炎病机中“毒”邪致病的重要性,认为瘀、毒胶结是发病的基础,并创立凉血解毒化瘀的治疗法则[13]。康良石在治疗重型肝炎时提出“疫郁”理论,并首次强调重型肝炎治疗中清热解毒方剂应用的重要性[14]。周仲瑛[15]认为,重型肝炎基本病理因素为火、毒、湿、瘀、热,提出凉血解毒化瘀法治疗本病时应首选犀角地黄汤。曹辉等[16]认为,湿热疫毒是肝衰竭的启动因素,早期湿热内阻,热邪可损伤津液,疾病后期则瘀血内结,慢性肝衰竭患者病程长,常表现为湿热、瘀血并存的局面。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机体呈现低凝状态,凝血功能障碍,但久病多瘀,局部仍可因缺血缺氧而表现为高凝状态,此时适当采用活血化瘀药物不但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还可促进肝细胞修复,减轻门静脉压力。清肝化瘀方由茵陈蒿汤加减而来,加强了清热化瘀作用。茵陈为君药,清热化湿、退黄。栀子清热化湿、解毒退黄,加强茵陈功效;丹参、赤芍凉血散瘀、消肿,且可清解血分热邪;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且可清热化湿、化瘀,上述药物为全方臣药。枳壳疏肝行气,可使肝气疏泄正常,郁金化湿消肿,其中枳壳入气分,与丹参等活血化瘀药物气血同调;茯苓健脾渗湿、安神,加强全方化湿功效,湿去则热邪无所依附,且茯苓还可健脾益气,固护脾土,避免寒凉药物应用损伤脾胃,上述药物合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

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更显著,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BIL、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09%,高于对照组的65.12%,病死率更低。分析其原因,主要可能有以下几点:清肝化瘀方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hs-CRP、IL-6水平,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预防病变进一步发展;方中丹参、赤芍等活血药有助于改善微循环,提高Kupffer细胞活力,降低内毒素水平。

参考文献:

[1] 朱立娜,黄初军,唐源,等.某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与转归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122-123.

[2] 黄素琼,蔡丽君,王晓栋,等.慢性重型肝炎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8,30(5):968-972.

[3]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功能衰竭与人工肝学组,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功能衰竭诊疗指南[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6(6):422-425.

[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62-167.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6.

[6] 李玉冰,陈清荣,吴丽华.重症肝炎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51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22):43-44.

[7] 张文凤.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分子吸附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清除和肝功能的影响[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8,25(6):863-866,917.

[8] 王晓晶,张小平,宁琴.肝衰竭的免疫发病机制[J].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4,30(10):984-991.

[9] 贾泽博,王欣,车军,等.神经肽CGRP、VIP、NPY检测在重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7,26(9):1033-1034.

[10] 周青,谭德明,易钊泉,等.血清降钙素原、内毒素和常用炎症指标结合MELD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价值的评价[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8(4):388-394.

[11] 张蒙,付贤云,王丽娜,等.乳果糖联合双歧杆菌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6):598-600.

[12] 刘丹,万十千,朱清静.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重型肝炎并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8,28(2):85-87.

[13] 龙富立,石清兰,王秀峰,等.毛德文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的临证思维总结[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8):1479-1480.

[14] 阮清发,康旻睿,康素琼.康良石教授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经验[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2):277-278.

[15] 周仲瑛.重症肝炎辨治述要[J].新中医,2002,34(3):3-6.

[16] 曹辉,张玮.凉血解毒化瘀法在治疗重型肝炎中的临床运用进展[J]. 辽宁中医杂志,2017,44(4):871-874.

(收稿日期:2019-07-01)

(修回日期:2019-09-09;編辑:季巍巍)

基金项目:陕西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研课题任务项目(15-LC014);陕西中医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9-YL05)

作者:边倩 张杰 解新科 魏海梁 闫曙光 李京涛

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护理论文 篇3: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 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09.04.079

重型肝炎是以肝细胞坏死、肝功能衰竭为特征的危重疾病,由于肝脏严重损害,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和大量毒素堆积,反过来又加重肝细胞坏死和肝功能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尽管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但病死率仍高达70%以上。我科2001年8月至2007年10月采用中药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56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男46例,女10例;年龄23 ~ 76岁,平均39.6岁。所有患者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重型肝炎诊断标准[1]。亚急性重型肝炎8例,慢性重型肝炎48例;按重型肝炎分期,早期16例,中期32例,晚期8例。11例伴Ⅱ度肝性脑病,28例有腹水,11例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2 治疗方法 重型肝炎患者均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能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血浆制品、促肝细胞生长素、利尿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支链氨基酸、抗生素等内科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应用WLXGX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装置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每次血浆置换量2000 ml,血液流出速度60~10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与置换液补充速度均为20~30 ml/min。每例患者根据病情治疗1~3次,平均1.77次/人,每次操作时间2.5~4 h。术前常规给予肝素抗凝,小剂量地塞米松或异丙嗪预防过敏,每输入1000 ml新鲜血浆补钙2 g。置换结束后按每例患者肝素用量的1/3~1/2 量给予鱼精蛋白中和体内过量的肝素。每次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电解质、内毒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血浆置换治疗后加服自拟赤丹汤(赤芍、丹参、麦芽、茯苓、猪苓、金钱草、生地、五味子、甘草等组成),每日一剂,水煎成400 ml,分3次服。每2周为1疗程,一般用1~3个疗程。

3 疗效判定标准及治疗结果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并发症治愈,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值3倍,PTA≥ 80%;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并发症治愈,TBIL和ALT下降50%以上,PTA≥6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病情加重,死亡,放弃治疗,自动出院。治疗结果:显效28例(50.0%),有效15例(26.8%),无效13例(23.2%),总有效率76.8%。本组患者共行血浆置换99次,其中13例出现皮肤瘙痒和荨麻疹,6例有低血糖反应,5例出现手足抽搐、口唇发麻。均经对症处理后得到纠正,并继续完成血浆置换治疗[2]。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重型肝炎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有较严重的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厌油腻、腹胀、腹水、发热、出血倾向、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等,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状态、黄疸是否加重、出血表现、消化道症状有否改善并测量腹围记录出入量,监测肝功能,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医师处置。及时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2.血浆置换的护理 ①术前护理:人工肝治疗室应严格消毒,室温调整在24℃~26℃,治疗室内应备有氧气,心电监护仪、生理盐水、抢救药品及用物等,嘱患者进食高热量饮食。②术中护理:治疗中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体温变化,必要时吸氧,密切观察跨膜压、动、静脉压,观察有无出血、凝血、低血压、低血糖、皮肤瘙痒、荨麻疹、手足抽搐、口唇麻木、感染等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并协助处理。③术后护理:做好深静脉置管和穿刺处护理, 穿刺针拔出后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肘静脉穿刺点按压15~20 min,股静脉穿刺点按压30 min,以预防出血。有出血倾向者酌情砂袋加压,术后6 h内减少穿刺下肢活动,并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出血。

3.休息与饮食 要求患者卧床休息,说明卧床休息可节省能量消耗,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增加肝脏血液供给,有利肝脏炎症恢复。耐心向患者说明饮食与肝脏疾病的关系,鼓励进食富含高热量、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可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禁止饮酒及禁食刺激性食物。

4.心理护理 重肝病人常因病情危重,造成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烦燥易怒等,护士应以和善、真诚、理解的态度,同情关心、体贴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讲解有关重型肝炎的医学知识,说明加强保肝、积极配合治疗的必要性,经常与患者沟通,使患者能自觉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5.用药的护理 为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护士在用药前要向患者详细讲解药物名称、剂量、用药方法、次数、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使患者有自我监测的能力,及时发现,及时处置。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药物组合。这样才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9.

[2]刘三都,杨庆坤,林开颜,等. 赤丹汤配合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12(4):227-229.

(收稿日期:2009-05-22 修回日期:2009-07-30)

(编辑:凌 琼)

作者:王忆春

上一篇: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探究论文下一篇: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