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

2024-05-07

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精选6篇)

篇1: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

长江师范学院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报告》

一, 导语

农民工,是指在本地乡镇企业或者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农民工是我国特有的城乡二元体制的产物,是我国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农民工包括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在本地乡镇企业就业的离土不离乡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是外出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离土又离乡的农村劳动力;狭义的农民工主要是指后一部分人。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狭义农民工的数量为1.2亿人左右,广义农民工的数量大约为2亿人。在西方经济学与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劳动力市场有多种理论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新功能主义社会学家皮奥里(Michael J.Piore)的劳动力市场的二元结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存在着第一(首届)和第二(次属)的二元劳动力市场。前者特点是工资高、劳动条件好、工作有保障、福利优越,后者特点是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该理论比较准确地揭示了当前工业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为分析我国城市社会中的劳动力市场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理论视角。

在我国农名工则是第二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他们是当前我国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本文是在抽样调查了社会不同领域195名农民工生存就业的现状的情况下进行探讨的。

二,正文

1,农民工就业的现状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在社会上总体地位不高,工作和收入不稳定困扰着他们中的许多人。具体来说其就业面临如下问题:

首先,从总体上看,农民工人数庞大,中国农村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目前全国有约4.89亿农村劳动力,除去从事农副业者及在乡镇企业工作者外,仍有1.5亿剩余劳动力,他们中大部分转向了城市。其次,农民工个人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

(1)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农民工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

(2)求职手段低:农民工就业利用初始的社会网络,有调查表明,有68.2%的人是以亲戚、朋友介绍的方式进入城市打工,而不是通过正规的劳动力市场。

(3)职业选择面窄:农民工大都从事城市居民不愿从事的“脏、累、苦、险”等职业,如清洁工、建筑工、保姆、服务员等工作。

(4)工资待遇差:次属劳动力市场普遍存在超时间工作、超强度劳动,而工资却极低,又没有什么福利待遇,不享有城市居民所拥有的住房、医疗、失业、义务教育、养老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也没有被纳入“三条保障线”内。

(5)农民工讨薪难:农民工大部分没有和企业签订合同,不能加入工会,更没有自己的农民工组织,工资被人为地压低,并且被拖欠,农民工讨薪成本高昂,至少收益的三四倍 再次,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如在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各种公共服务规划并没有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存在和需要,对这些人的社会管理费用也没有包括在政府的正常财政预算中。同时,一些政策和法规也有不完善之处,如《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但一些企业经常在试用农民工一至两个月后,以不合格为由将他们辞退。

1Times New Roman

不少学者通过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得出以下几种观点

1从制度障碍的角度。许多学者把农民工的不公正待遇认为是以户籍为代表的人为造成○

种种限制,如蔡昉等通过分析测算得出,农村迁移劳动力和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工资差异中,只有24%能够被个人特征的差异所解释,而剩余的76%是被户籍制度和其他一系列城市偏向福利体制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政策带来的,此提出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打破这些壁垒,减少劳动力市场的扭曲,建立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在21世纪之初,一些省市(如浙江省、宁波市、石家庄市等)颁布了硬性条件,解除农民工的种种限制,农民工的近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放开限制和降低留城市户口的门槛并不必然带来经济门槛和素质门槛的降低,反而由以前单纯的户籍有形壁垒,转变成了学历、技能、高昂住房费用等的无形成本。因此,是否笼统的提出户籍改革、建立统一劳动力市场就能根本解决这一难题值得商榷。

2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有研究表明在非正视劳动力市场中,进城农民工的教○

育回报并不十分明显,工作年限不仅失去人力资本积累的意义,甚至还影响了收入的增加

[7]。人力资本缺失不是农民工处于劣势的唯一原因,社会资本的匮乏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把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网络,认为表现为血缘、亲缘、地缘形式原始的“强关系”在低级的劳务市场上发挥重要作用,而利用业缘等“弱关系”在首属劳动力市场更容易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人力资本越高则拥有和获取社会资本的能力越强,对于初次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来说,社会资本的作用远远大于人力资本。因此提出加快培养人力资本和提升社会资本的建议。

3从信息不对称角度。有研究表明农民工能力弱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信息能力弱势,由○

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工在劳动力价格、社会保障、公共产品享用、文化娱乐消费上表现出来的弱势很大程度上与其弱信息能力有关,提出增强农民工信息能力,特别是准产业工人地位和市场结构交换能力.4认为缺乏相关利益集团的推动。新制度经济学的利益集团相关理论表明,劳动力供过○

于求的宏观环境中,农民工的分散化和普遍存在的搭便车的行为,以及一些政策上的失误,使得当前中国社会难以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农业利益集团,农民工无法形成有效的组织,产生自发自觉的集体行动改善自身的处境。为此,建议组建农业利益集团来解决三农问题。5认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对于农民工的种种不公平待遇,很多研究都提出由政府发○

挥主导作用。如由政府加强教育、提供中介服务来减少信息不对称、甚至提出对企业工资的确定、合同的签订和社会保障进行强制性的管制,将农民工纳入工会组织来推动农民工的发展,增进农民工的权益。

从不同文化特质和生活方式的角度。社会学家认为城市具有别于乡村的一整套社会与文化特质。农村生活体验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心理的、思维的、人格的特点是无法适应现代城市生活。农民工进入城市,不仅体现为地域空间的迁移、社会角色的转变,更体现为一种精神空间的迁移。这种城乡之间的“文化震荡”让农民工不知所措,而又无法抗拒,农民工在城市中无法获得相应的归属感,依然是城市中的边缘人。

以上研究均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对农民工就业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具有非常强的借

1Times New Roman

鉴和指导意义。但是人力资本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文化演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信息不对称也是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政府对农民工就业的各项措施,是否存在政府失灵,即是否存在矫枉过正或者无法达到预期良好目标,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与前面的研究不同,本文认为,与其它市场一样,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也是由市场交易双方、市场中介、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交易过程几个方面构成的。本文将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主体和各个环节进行经济学分析,以期对农民工就业研究能够有所裨益农民工生存的一系列问题

农民工问题是指中国大陆由于农民进入城市参与经济活动后涉及的一系列权益保障的总称。

针对农民工问题,现在在政策研究界、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一是部分学者的观点,让农民工在城市住下来,“三农”问题将不存在。二是国研中心研究报告的观点,创造将农民工转化为稳定的城市产业工人和市民的制度环境。农民工问题在建国后三四十年前表现得尚不明显,但到了改革开放以及建立市场经济的今天,城市与乡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当致富成为人们第一需求和追求目标时,城市人占有各种政策的抉择领导地位、占有意识领先的统治地位、占有生产资料转化成货币的掌控权等等,当处在两眼墨黑最封闭的乡村的农民进城务工时,自然会对他们制造出许多政策的限制,强加给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赋予一些带有歧视性的概念、名词。

再说农民工在就业方面,城市制定外来劳动力分类目录,把脏乱差工作留给民工。农民工从事行业的基本特点是:体力要求较高的房地建筑工、城市清洁和环境保护的操作工种、绿化养护的苗木工、居民家中的钟点工或保姆、厨师、服务员等脏、累、险、差工种。出现这些限制和歧视的主要原因是意识问题。因为意识的误区,导致制定政策的错位。其一,在决策者眼里,因为存在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利益之争,即农民工进城就业,加剧城市居民的就业矛盾,因此城市政府的政策趋向与城市居民的利益趋向一致。其二,政府害怕“城市病”,从而试图将农民圈在农村。

其三,我国各大城市存在“隐性超城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入必然使城市的“超城市化”进一步加剧,城市治理成本大幅加大。

其四,城市劳动力失业给城市政府带来的成本十分巨大,而农村劳动力找不到工作最多也只是回家种田,政府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

其五,城里人对农民工的歧视一方面源自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等由于出身形成的尊卑贵贱观念;另一方面则是一部分城里人认为农民工抢他们的饭碗而产生的反感和仇视。这些原因虽是城市限制农民工进入数量、工种限制等歧视性政策的直接理由,当然农民工就业歧视也有一些其他深层的政治、经济等综合因素。

农民工问题的根源在于城市文化派生出来的对乡村的政治、文化、经济的排斥而产生的人的等级观念的歧视。这就是有的学者所说的农民属于“草根”底层,城市人属于“花草”上层。因此,解决了农民工进城问题,即便让他们在城里住下来,并不能从根本解决所有农民问题,更不可能出口狂言“三农问题将不存在”。这种理论观点,实际属于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形而上学、纸上谈兵。

3, 调查结果

1Times New Roman

一、农民工就业条件和生存状况逐步改善○

1、改善生活、增长知识、学技术是农民工进城务工的主要目的 ○

2、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基本得到落实,收入水平有所提高 ○

3、社会保障进入农民工领域 ○

4、部分农民工取得专业技术证书,成为企业骨干 ○

5、七成以上农民工具有相对稳定的住所,随迁子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机会 ○

6、绝大多数农民工逐渐适应城市生活 ○

1Times New Roman

篇2:农民工生存就业调查

调查地点:接受调查者:

1、性别: A.男□B.女□

2、年龄: A.18岁以下□ B.18-24岁□ C.25-34岁□ D.35-44岁□ E.45以上□

3、您目前从事什么工作?A.环卫工□ B.建筑□ C.餐饮服务□ D.家政□ E.工厂工

人□ F.打零工□ G.其他□

4、文化程度:A.小学或以下□ B.初中□ C.高中或以下□

5、月平均工资水平:A.500--800□ B.800-1200□ C.1200-1500□ D.1500-2000□

E.2000-3000□ F.3000以上□

6、每天工作时间:A.8小时以下□ B.8-10小时□ C.10-12小时□ D.12小时以上□

7、您平时有加班吗?A.没有□ B.有□

8、基本工资多用于(多选)A.日常生活开支消费□ B.租房□ C.储蓄□ D.子女教育

□ E.赡养老人□ F.娱乐消费□ G.其他□

9、您平时是否有什么休闲活动?A.上网□ B.运动□ C.看电视□ D.闲聊□ E.逛街

□ F.其他□

10、您目前通过何种方式解决住房问题?A.自己租赁□ B.与他人合租□ C.单位统一租赁□ D.自己购买□ G.其他□

11、您是否签定了劳动合同?A.没签□ B.签了□

12、下列社会保险你或单位为您参加了吗?A.工伤保险□ B.医疗保险□ C.商业保

险□ D.失业保险□ E.养老保险□ F.其他□ G.不了解□

13、对用工单位的首位期望:A.按时发放工资□ B.办理劳动医疗保险□ C.降低工

作强度□ D.得到公平待遇和相关技能培训□ E其他□

14、对政府的首位期望:A.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保障合法权益□ B.尽快解决

子女上学难,学费不合理问题□ C.完善户籍制度□ D.得到相关社会保障,如保险医疗等

□E.其他□

篇3:浙江民企农民工生存状态调查

时间选择《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年后, 样本选择民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和地域文化差异度较高的温州、宁波、金华、舟山四个地区, 采用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的方式, 有效回收781份问卷, 个案访谈56个, 并采访了12位企业管理人员和60多位普通市民, 保证了调研资料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2 浙江民企农民工概况

2.1 年龄和学历结构

被调查者中, 男性占67%, 女性占30.6%。他们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9~40岁之间, 19~30岁和31~40岁分别占比42.8%和31.1%, 7成以上为青壮年劳动力。

调查显示, 相对于城市工人, 民企农民工的学历整体水平较低。小学 (及以下) 学历和初中学历分别占比30.3%和46.2%, 高中和大专 (或以上) 学历分别占比16.1%和6.1%。访谈中被问起对未来的打算时, 多数农民工表示无奈:继续干, 能干多久是多久。问卷数据反映, 浙江民企的农民工以从事技能要求低或重体力的工作为主, 从事建筑业和加工制造业的分别占32.7%和30.1%。一边是薪金低或劳动强度大但从业人员密集, 一边是高薪金要求有技术专长但找不到从业人员, 这种低薪找不到工作高薪无法刺激其从业的现状, 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民工潮与民工荒并存的矛盾现象。

2.2 与城市的融合程度

被调查者的家庭有1~2人来浙务工的占调查总数的62%, 有3~4人的占29.3%, 4人以上的相对较少。可见, 不少农民工已把整个家庭迁移到了浙江, 但由于种种原因, 他们无法真正融入城市社会而成为边缘群体, 与城市的融合度不高。以下几个方面作为解析。

2.2.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调查显示, 子女教育问题最让他们为难, 随父母到务工地就读需缴纳一定金额的借读费, 还得考虑学业的连续性;在老家就读做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长期缺位对孩子成长不利。几位农民工父母的采访节选如下:

陈某, 男, 安徽, 33岁。

“我小孩在民工子弟小学读一年级, 今年暑假, 学校说小孩可以放在学校读兴趣班, 我想很好啊, 老婆也好出来做点活, 但要交600块钱, 一共8个星期, 只管中饭, 太贵了。现在老婆只能在家看孩子。”

李某, 男, 河南, 38岁。

“正在为小孩读初中着急啊, 小孩到市区好点的初中要交7000块借读费, 那个初中还不太愿意收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

徐某, 女, 江西, 27岁。

“小孩在老家, 爷爷奶奶带着。这边教育好, 但幼儿园费用很高的, 过几年攒够了钱, 一定把小孩接过来。”

几位被访者均表示子女教育非常重要, 然而, 访谈和问卷数据分析发现, 农民工群体对子女教育满意度甚低。在有子女的受访对象中只有26.4%的人对子女教育比较满意, 46.8%的人选择了不满意或不够满意, 主要原因:

一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园费用负担过重。公立幼儿园和少量的私立高端幼儿园服务质量好但收费高数量少, 小型私人幼儿园虽然收费低, 但管理质量无法让人放心。部分父母只能为此放弃工作机会, 选择在家带孩子。

二是各种名目的借读费、赞助费阻挡了农民工子女享受公办学校优质教育资源, 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许多农民工子弟暂时无法享受。

三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地位尴尬。农民工子弟学校多数为私人筹建管理, 财政少量支持。学校财力一般只能勉强维持运转, 无力改善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和公立学校差距越拉越大。

2.2.2 社会保障问题。

新《劳动合同法》强调了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保险福利与安全保障, 但调查发现, 民企中的农民工在此方面的现状不乐观。参保率普遍较低, 保险险种覆盖不全面, 参保农民工大多数只参加五项社会保险中的一项。调查统计结果, 54.8%被调查者无任何保险, 参加全部社会保险仅占18.3%。在对企业的安全卫生保障的满意度调查中, 36.7%认为较好, 38.7%认为一般, 24.6%认为不够好, 其满意度略高于社会保险。

2.2.3 与市民的关系。

作为“新兴市民”的农民工, 他们在“原住民”心中的角色是复杂的。大多数市民对于千里迢迢来浙打工的农民工们充满了同情、关怀和感激, 但也有不少市民抱怨, 由于农民工的存在, 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安全感略有缺失。而农民工也有他们的想法:“城里人看不起咱”, 这是调研中听到的较多的一句话。农民工无比羡慕真正市民们的生活, 他们渴望真实地融入所在城市, 但被城市边缘化的现实又让他们对身边的“原住民”心存戒备, 仅35.8%的受调查者认为市民“比较友好”, 与市民的和谐程度比较低。

2.2.4 与雇主的关系。

笔者与十多位来自化纤、汽配、物流、皮鞋和零部件制造等行业的民营企业主进行过面对面的交流。受金融危机影响, 众多民企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 大批民企不得不通过减少产量、缩减用工成本等措施来避规风险, 而这都直接导致农民工薪金水平增长的停滞, 有的甚至失业。对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企业主认为法律对保障农民工权益的作用是比较大的, 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幅度的提高了, 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 一些民企在压力面前选择牺牲民工的利益来保障企业的效益, 农民工和企业主的冲突自然也就发生了。据统计, 拖欠工资、工作强度大或环境恶劣、社会保障严重缺乏是发生冲突的三大主要原因。

雇主与农民工, 作为利益直接冲突的双方, 农民工往往最终以自我利益的牺牲为代价平息冲突。调研组在宁波曾了解到受雇于一家罐头厂的一位十四五岁初中生模样的女孩, 她说像她这样趁暑假从外地 (多为安徽, 江西, 山东等省份) 来浙江打工的学生不少, 她在厂里一天工作15个小时左右, 按时计酬, 多劳多得。女孩因为受不了超负荷的工作不想干了, 结果女孩不仅拿不到工资, 还要罚350元的违约金, 雇主说“合同”上写明的。

调研过程中我们欣喜的发现, 与父辈们不同, “80后农民工”更善于处理与雇主的关系。他们看重发展机会, 敢于表达真实感受。交流发现, 他们中少部分人表示有本钱了准备回乡办企业, 大部分人不愿意走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路, 他们比父辈更希望能在城市立足, 受人尊重, 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城市为坐标, 极力摆脱“农民工”的痕迹, 不再以“过客”的眼神看待城市, 希望从“打工仔”转变为“创业者”。

2.3 维权意识

总的看, 民企农民工自身维权意识有所提高, 但不够健全的制度因素, 依然使他们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难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当问及对新《劳动合同法》的了解情况, 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太了解, 很好的利用这部新改善的法律的更是少之甚少。没听说过和不太了解的占57.2%, 一般了解的占30.9%, 比较了解的占11.9%。66.4%被访者所在的企业没有成立工会, 相当数量的被调查者不知道工会是什么。

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 在被调查者中只有38.1%的农民工与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 在这38.1%的人中, 46.8%的人认真看过合同的相关条目, 18.7%的人没看合同就签名按手印。不少农民工表示, 其实他们并不清楚正式合同是什么样的。

在合同期限方面, 40.5%的人签订了1~5年的合同, 31.2%的人签订了3个月至1年的合同, 12.7%的人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 签订10年以上或3个月以下合同的农民工占15.6%。

在调研中, 我们还发现在新的劳动合同法情形下的一个新现象, 很多企业尽可能多雇佣劳务派遣工、期限不足一年的临时工, 或和员工签订工资福利一定终生的长期合同, 目的在于规避法规的一些限制, 最大限度的减少劳动力成本。

当问及遇到不公平待遇时怎么办, 33.3%的受调查者选择会向老板反应, 25.5%选择打官司, 19.6%选择寻求工会帮助或上访, 其他21.6%的人选择忍忍算了。

当问及对新《劳动合同法》实施的感受时, 大多数人对其信心不足, 认为要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需很多的努力。

2.4 生活水平

调查显示, 民企农民工的月工资在800~2000元范围的为多, 有19.3%的人表示通过兼职或特殊补贴能得到年1000~2000元的额外收入, 其它大部分人仅有基本工资一项收入。综合考虑四地区的物价水平, 收入相对偏低。

对民企农民工支出情况进行了统计, 平均每户每月支出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分别占30.6%、29.3%、21.6%、10%、5.5%。除了房租和基本生活费, 一般严格控制额外花费, 物质生活水平普遍较低。问及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工资, 多数人认为在1500~2500元之间, 比目前实际收入高出300~500元, 与全省居民可支配收入大致相当。

2.5 综合生活满意度

在最后的“综合生活满意度”调查中, 2.9%表示很满意, 33.2%表示基本满意, 35.4%表示一般, 不够满意的有25.1%。选择不够满意的有5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收入太低或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工作生活条件差、生活枯燥、简单劳动学不到技术。

3 结论与建议

综合分析得到:民企农民工生存状况有所改观, 但不容乐观。农民工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一支不可或缺的主力军, 但一直作为边缘化的特殊群体工作和生活着, 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而有效的保障, 缺乏归属感, 综合生活满意度不高。笔者认为, 树立共谋发展、共享成果, 和谐共处的观念, 改善政府管理理念和提高农民工素质是改变现状的前提条件。

3.1 构建农民工市民化机制

历史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割裂了城市和乡村的融合性。接纳农民融合于城市, 变成新市民, 不是扶贫济困, 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和要求。政府需要转变管理理念, 由排斥、管制农民工转变为服务型政府。一是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 以满足各类公用设施公平向农民工开放、各种公共服务覆盖到所有居住人口的要求。二是出台政策要充分考虑农民工利益, 要使农民工真正得到平等待遇和实惠。三是建立农民工市民化长效机制。由传统的“劳动力管理”向“居民管理”模式转换, 由以治安为主的防范式管理向以政府为主导的服务型管理转变。浙江义乌成立“新义乌人工作委员会”和“新义乌人服务中心”, 为农民工及子女提供服务平台的做法值得借鉴。四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浙江的义乌、东阳、永康等地进行农民工居住“集宿化”的尝试, 深受欢迎。依靠政府引导, 乡、村、企业出资修建农民工居住区, 大量农民工住上了干净低租单元房。五是探索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和维权机制。由政府和社会共同筹集, 建立农民工救助基金, 给予遭遇生活困境的农民工应急救助。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通过缩减程序帮助农民工尽快解决纠纷。六是统筹安排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根据人口的分布状况和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 对当地民工子弟学校的布局进行统筹规划, 同时通过师资帮扶提高民工子弟学校教学水平, 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办学, 为农民工解决后顾之忧。

3.2 全面提升农民工自身素质

一是通过媒体、联谊等培育原市民与农民工的现代市民意识, 树立文明、开放、兼容的新观念, 引导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二是把农民工纳入城市职工技能培训体系的服务对象, 通过市民夜校、机构专业培训、校企联办等模式为农民工开展礼仪、法律、安全、文体、技能等培训, 全面提升农民工综合素质, 从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提高生活水平。

摘要:以民营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和地域文化差异度较高的温州、宁波、金华、舟山四个地区为样本, 运用问卷和访谈法, 考察所在地农民工的生存状态, 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企,农民工,生存状态

参考文献

[1]张雪筠.《农民工与城市主体社会》[M].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2]李涛, 李真.《农民工流动在边缘》[M].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6.

[3]陈诗达.《2007浙江就业报告:农民工问题研究》[M].中国农业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7.

[4]赫广义.《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篇4: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调查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典型调查 生存现状 发展选择 推拉理论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工渴望通过进入城市工作来改善自身命运以及实现家庭期望,但是他们在城市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令人堪忧,他们的最终归宿是城市还是农村,政府应该如何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安居乐业?据2013年农民工监测报告统计,新生代农民工12528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46.6%。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但却由于户籍制度、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保障制度等原因,很少能享受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公共福利。

《2014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作为重点工作,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农业转移人口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数据的统计研究刻画了城市化过程实现的微观机制,展开对这一群体生存与发展的描述分析,将能够搜寻到应对农业转移人口问题的微观举措。

二、样本选择

本研究的数据收集采用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两种手段,网络调查的主要支持平台是QQ。实地调查的地点集中在深圳市宝安区,调查对象为1980年后出生的在深圳务工的农村户籍人口,最终分析样本数量为374个。男性占比为64%,平均年龄约27岁。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63年,调查对象普遍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约40%的调查对象具有专业劳动技能,是否具备劳动技能与年龄直接相关,劳动技能基本是在工作过程中积累,学校缺乏技能教育。已婚未婚比例均衡,大致各占一半。

三、新生代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

(一)收入和消费指数

收入和消费指数包含四个变量:新生代农民工每月工资收入、每月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主要消费支出类型以及手机的购买情况。调查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平均每月工资收入在2011年至2013年依次为:2193.82元、2721.74元、3177.62元,收入呈不断增长趋势,且新生代农民工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不显著,但目前普遍水平还较低;平均每月消费支出占收入的比例为53%,消费需求呈不断扩大趋势;60%的调查对象的主要消费支出类型为食物支出,消费结构比较初级,消费主要用于满足生存而不是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对手机的追求跟得上时代步伐,调查对象中60.9%拥有智能手机,其中13.8%购买iPhone系列,并且注重更新换代,智能手机作为新兴事物的代表以及身份品味的象征被广大的新生代农民工所接受,也说明消费主义在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中开始盛行。

(二)住房指数

住房指数包含四个变量:目前住房类型、人均居住面积、住房内是否有卫生间、期望住房类型。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住房类型中,约30%的调查对象为集体宿舍,60%为私人出租房,10%为其他住房;人均居住面积低于6平方米的调查对象比例约为30%,联合国规定的住房贫困状态就是人均居住面积低于6平方米;住房内是否有卫生间可以作为住房条件的一个代理变量,仍然有8.5%的调查对象住房中没有卫生间,上述两个变量表明目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状况堪忧;期望住房类型中,选择单位宿舍的约占30%,选择回农村建房或买房占37%。由于福利房分配制度的排他性和商品房市场的外部性,城市没有面向农民工的住房制度安排。

(三)就业指数

就业指数包含五个变量:职业、培训、跳槽次数、每月加班时长、期望就业。74%的调查对象为普通员工,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分别占比为16%、10%;22%的调查对象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其他接受过培训的形式主要是单位组织的培训;调查对象的跳槽次数均值约为3次,更换工作频率高,由于缺乏人力资本,职业固化在低端,只能不断跳槽,就业稳定性较差。每月加班时长均值为46.4小时,劳动时间长,强度大。期望就业中,29%的调查对象期望从事雇佣劳动,54%期望从事自雇经营,17%则期望从事农业生产。

(四)保障指数

保障指数包含五个变量:社会保险、签订合同、职业隐患、工资拖欠、企业福利。调查对象中,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最广,高达87.6%,享受“五险一金”的比例仅为4.2%,而完全没有参与保险的比例为11.5%,社会保险的不健全降低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抵御风险的能力。16.6%的调查对象没有与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劳资关系中失去话语权。职业隐患是指劳动者从事的工作是具有明显的或潜在的健康安全隐患,存在职业隐患的比例高达66.6%,且大多企业没有采取有力的防范措施,与城镇职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多从事脏、累、苦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工资拖欠的现象时有发生,24.6%的调查对象常面临工资无故拖欠,劳动权益受侵害。31.6%的调查对象从未享受过企业发放的福利,未被纳入正规福利待遇体系。

四、新生代农民工发展选择的推拉因素分析

迁移的推拉理论指出影响人们迁移的因素中存在着促使人口流动的力量以及阻碍人口流动的力量,即在流出地或流入地同时存在“推”和“拉”的若干因素,推拉因素的较量和综合,促成最后人口是否迁移。本文关注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选择属于二次迁移的范畴,适用于推拉理论。受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分割体制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选择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徘徊。

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四个迁移意愿:深圳、中小城市、农村、不清楚。其中,13%的调查对象期望未来能够留在深圳;34%的调查对象期望未来迁移至其他中小城市,其中愿意返回原籍城市的高达85%;32%的调查对象期望未来迁移回农村;21%的调查对象的迁移意愿不清楚。接下来,从调查数据中发现哪些因素是城市和农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推力和拉力。endprint

(一)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推拉因素

问卷设计中,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包括:生活质量差、工作艰辛、难以照顾家人、子女教育问题、经济收入没有达到预期、不能融入城市生活、对未来的迷茫、其他。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拉力包括:城市工作挣钱多、城市有更多发展机会、城市就业机会多、想学专门技术、城市生活更便利、为子女成长发展打基础、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其他。调查数据显示,43.1%的调查对象认为城市的推力主要是生活质量差,47.4%的调查对象认为城市拉力主要是有更多发展机会。

(二)农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推拉因素

农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拉力包括:照顾家人、家乡生活费用低、人际关系融洽、不愿放弃农村土地、农村会有许多发展机会、其他。66.9%的调查对象认为农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拉力主要是方便照顾家庭。

五、结语

通过对深圳市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发现,目前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仍然堪忧。本文的启示是,政策制定者需要优化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可从两个方面努力: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的制度障碍,包括社会保障制度、企业用工制度、住房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逐渐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制度保障。第二,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状况,积极促进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扶持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创业。

参考文献:

[1]Todaro.M.P. A Model of Migration and Urban Unemployment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9

[2]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3]白南生,何宇鹏.回乡,还是外出——安徽四川二省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2(3)

[4]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5]李实.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农民工状况[J].劳动经济研究,2013(1)

篇5: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大量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寻找生计现象,然而再为城市创造财富,付出劳力的同时,他们却依然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中做着工人的工作,并未得到正式的工人的待遇和地位。因此,借暑假时间,我进行了一项农民工生活现状的调查,希望能够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二.调查对象:东莞农民工群体

三.调查方式:走访、问卷调查、资料查找等 四.调查地点:东莞各城乡结合部,工业区

五.现象与分析:

1.大量农民工仍积极进入东莞

据网络资料显示,广东省东莞市全市人口近154万,其中外来人口人数高达458万,但从当地各政府部门实际统计,外来务工人员总数早已超过600万大关。虽受近来的内地城市化影响,东莞的外来人口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笔者对多家农民工家庭走访后发现,目前在东莞各工业区工作的农民工大多来自四川、湖南等省份的农村,且大多数受访者表示其村中年青劳力近七成选择在大城市中打工。

2.收入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八月启动的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国家对农民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大多农民依旧选取外出务工经商,生活状况依然十分辛苦。据了解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收入为1000元,一半以上的农民月收入在800元以下,只有一成超过1500元,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从事的多是技术含量低,工资水平低的职业,他们的收入水平没有随我国经济的发展而明显提高。究其原因:①自身素质和能力使其大多在报酬较低的产业部门就业,如制造业,居民服务业,建筑业等所需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偏低。②社会不太健全的制度使得农民工就业受到不公平待遇,从而阻碍个工资水平的提高。3.权益保障问题

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时间大多是每日8至10小时,超过四成受访者表示曾经每日工作超过12小时,这与他们的工资完全不成比例。究其原因主要是某些私营、个体业主追求高产量,高效益,而工人也为了挣更多钱主动拖长工作时间。

他们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方式仅为看电视,睡觉等,几乎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然而农民工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和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应该积极营造一个适合农民工消费的文化娱乐环境。

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全国农民工的报酬总体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数企业任然存在克扣或拖欠报酬的现象,近四成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任何劳动合同或协议,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补贴,57%得不到工伤补偿,80%的不能带薪休假,90%没有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享受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些农民工只要有活干,有钱挣就行了,签不签合同在他们看来关系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他们建议:①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由于《劳动法》的规定比较宏观,对涉及保护职工收入所得、社会保障、人身保护方面的规定不够具体和完善,缺乏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这给劳动执行部门的执法活动带来很大的困难和压力,使《劳动法》的很多规定难以落到实处。②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这项制度对于保障职工的合法工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很重要的作用。③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各项工会在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要进一步加对修改后的《劳动法》的宣传贯彻力度,充分发挥各线工会作用。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多提供及时准确的务工信息,多提供务工岗位,减少农民工外出务工盲目性,使其外出更容易找到活干,并开办一些技能培训班,让农民工接受正规专业的培训,拓宽就业门路,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①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种税收和费用所困,如工商税、体验税、健康证及卫生许可费用等,这些相关费用农民工都希望能有所减免②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例如:农民工外务工经商,错过了参保时间或参加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又无法到属地指定参保医院就医,处在两地为难的境地。农民工生病大多能撑则撑,实在不行才去买药,2/3不上正规医院看病。其原因有:①正规医院费用太高。②他们没有习惯上正规医院就医。③没有钱,为了节约。

部分人认为:要改变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善其生存环境,最根本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打破城乡户籍限制,让农民工与城市人享受一样的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待遇。4.居住问题

据网络资料统计,外来务工人员30℅居住在集体宿舍里,21℅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在城郊之间。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近40%的农民工长期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除了日常生活用品外,没有其他娱乐用品。近年来由于城区拓展、改造,市区一般楼房的租金逐年升高,再加上其他水、电、暖气费用,成本就更是升高了,所以大多农民工都住在城乡结合处,有的几家或全家住在20—30㎡的房间里,生活空间狭小,环境极差,交通不便,安全没有保障。

既然工地居住条件如此艰苦,再加上他们长期在外务工,为何不由乡里人转变为城里人呢?据深入调查,要实现这种转变有两大必不可少的条件:①在城市里有稳定的职业和工作。②在城市里有固定的住所。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正在城里务工的亿万农民工都希望实现这种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容易。众所周知。,由于户籍、岗位和技能等制约,进城农民从事的多是最脏、最重、最险、最累的活,劳动条件差,劳动时间长,劳动报酬低,解决住房问题比城里人更加困难。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5.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受访者表示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

据多人口述后统计有四成农民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们在乡村小学上学,平时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知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这对孩子们的成长都非常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有部分人甚至走上犯法的道路。然而被接入城市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上学一年需缴纳学费近2300元,占家庭总收入的20%还多,另外许多孩子上学需缴纳一定的借读费,赞助费。据报纸新闻资料报道:5000名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有2500名缴纳借读费,赞助费,每人平均交1230元,这笔支出对农民工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五.总结

篇6: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目标:近些年来,大批农工涌入城镇打工。他们的到来为城市又增加了一条风景线,又多了一群忙碌的影子。他们用自己的汗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对于后来进入城镇谋生的农民工来说,他们的生活方式或许与城镇人口显得有些许的差别。更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较脏,工作较累,常常衣冠不整,因而常常受到人们的另眼相待。与城市人的生活显得格格不入。我利用寒假的空闲时间对农民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从而进一步了解农民工的现实生活状况。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5日——2011年3月5日

调查对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

调查方式:走访、交谈、网上调查

调查地点:山东省潍坊市xxxxxxxxxxxx

山东省安丘市xxxxxxxxxxxx

到目前为止,城镇中已有大量农工。他们干的往往是最脏、最累的活,然而他们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就在他们身上却存有大量的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他们的生活现状也牵动着社会上许多人的心,现在就将此次实践活动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

根据走访调查得知,潍坊市新安街道北韩村七成农民到城市打工,绝大多数人进城打工就是为了挣钱。为了见识世面、积累经验的占少数。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仅靠庄稼地里的农作物来维持生活已经越来越不现实。北韩村虽处在平原,但水源条件不是很好,不适宜种植经济作物,因而庄稼地里的收入很少。再加上子女上学,人长世事等等哪一样都离不开钱,农民工只有到城市务工才能缓解一下家中的经济压力。而家中原来的庄稼地也中上了

较好管理的树木。现在庄稼地中树木所占比例已越来越重。而家中青壮年也几乎常年在外,因而家中留守的几乎全是老年人。

二、农民工收入问题

尽管国家对农民工减少了各项收费,减轻了很多负担,但是农民工为了生计还是不得不进城打工,生存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根据网上调查的数据知,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的平均工资为1000元,其中男性农民工收入为1070元,女性农民工收入为780元。农民工收入普遍没有城市居民高。他们所从事的多数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这样的行业既脏又累,工资还低。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农民工的工资依然没有较大长进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一、农民工接受的教育文化程度较低,只能从事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而这种部门的工资是较低的。

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严格限制农民工加入某些行业工作。

三、农民工权益问题

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进城的农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3天,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近一半的农民工每周工作七天。长时间、高负荷的劳作必定会导致农民工身心疲惫。某些包工头为了追求高效益,不顾农民工的身体劳累,想方设法的拖延时间;随着近年来国家对农民工工资的重视程度逐年加大,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但由于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近40%农民工未和企业签订合同,有一半农民工拿不到加班费;57%得不到工伤补贴;80%不能带薪休假;90%不能享受住房补贴或住房公积金;80%的女农民工无法实现带薪休产假;12%的农民工不清楚,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全国政协委员吕传赞和一批专家提出,要想解决农民工屡遭侵权问题,必须:

1、加快劳动保障立法步伐。

2、建立欠薪保障制度,推行企业拖欠工资情况申报制度。

3、充分发挥各项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

在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方面:

1、农民工自谋职业中被各项税收和费用所困。

3、新型合作医疗方面很受农民工关注,农民工愿意积极参保,但是属地原则制约了该项保险的落实。

四、农民工居住问题

大量农民工进城后,住房问题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多数农民工居住在简陋的宿舍里。30%居住在集体宿舍里,21%的农民工居住在缺乏厨卫设施的房间里,8%的农民工居住在工作地点,7%居住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13%在城市里没有住处,只能往返城郊之间。

在寒冷的冬天,当我走进临时搭建的工棚时,感觉到有风不停地从门外透过缝隙刮到屋内,其温度和室外不差上下。工人们介绍说:“由于工棚用简易的材料临时搭建的,密封性很差,晚上冻得都穿着衣服睡觉。”

通过实地调查和面对面访问得知:近40%的农民工长期居住在工棚或集体宿舍,这些地方既狭窄又拥挤,室内东西又脏又乱。

我们可以看见,农民工居住条件的恶劣既有他们经济收入低的原因,也有相当多政策不到位和资金不足的政府力不从心的原因。因而农民工居住问题只能靠市场手段,靠租房或购房来解决。

五、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近几年来一直困惑着人们。在农民工家里,剩下的或许只是老人,这样不健全的家庭成员关系必然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这样的成长环境,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孤僻,甚至很难与他人交流,最终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由于家里老人缺乏科学知识,缺乏法律意识以及教育现代孩子的正确方法,必将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孤僻,不能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

六、农民工给社会的巨大考验

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给城市交通、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带来严重的考验和巨大的冲击。在潍坊市调查过程中,强烈感觉到:加强农民工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农民工,让其懂法,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自身权益,特别是人身方面的保护。

上一篇:大班一周工作反思下一篇:小手拉大手我是东道主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