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2022-08-21

第一篇: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

失地农民生存状况调查和分析

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被征地农民也在不断的增加,被征地农民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非常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我国部分地区失地农民的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在北京的周边,我们可以见到日益凸起的一幢幢高楼,一片片小区;从北京城里的二环、三环、四环,到五环、六环,城市越来越大了,一片片的农田不见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农民失去了土地。我家住在朝阳区酒仙桥地区,这是在建国初期建起来的老工业区,又是城乡结合部,多少年来,这里居住着许多农民,他们有大片的粮田,还有不少的菜地和家畜,农民以农为主,并将家里多余的房屋出租,或是从事餐饮业、服务业,这里的农民生活是比较富裕的,一点也不比这里的城市居民差。近几年来,随着商品房的建设,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占用,这里基本上已经看不到农田,农民的房屋被大量拆迁,据了解这里在拆迁的时候给农民以合理的补偿,有些房产多的人家得到了上百万的货币补偿,有的甚至几百万,应该说北京城八区的农民是幸运的,由于占用土地得到了应有的补偿,他们的生活是有保证的,最起码这一代人不会为他们的衣食犯愁,但是,这里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是否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我国广大的农村不会是这样的幸运,据有关材料报道,从1993年至今,河北省非农建设征地达80万亩,形成被征地农民40万人。衡水市桃城区,是河北省近年来征用农用地数量较大的地区。该区现有人口44万,其中农业人口20万。全区耕地面积34634公顷,人均占地1.18亩。近年来,该区被征用土地达7115亩,被征地农民为6998人,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各乡镇。随着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今后几年该区被征用土地的农民数量还将呈上升趋势。

根据《土地管理法》,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要给予经济补偿,并妥善安置被征地人员。国家支付的征地补偿费包括三部分,即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按土地被征用时发生的实际损失确定,土地补偿费按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至6倍支付,安置补助费最高不超过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10倍。部分地区的安置补助费经省级政府批准可适当提高,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两项之和不得超过前述标准的20倍。

现行《土地管理法》是1986年颁布的。这一法律确立的征地补偿办法,包括补偿费的构成、标准等从那时起一直延用到今年。但《土地管理法》颁布后的近20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长期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带动土地价格一再上飏,对被征地人员的安置成本也大幅上升。按照前述方法计算的征地补偿费,不仅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而且严重脱离土地的市场价格,使广大被征地农民产生极大的被剥夺感,加上部分地区征地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由此引发的矛盾十分集中和突出。此外,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尚属有效的划地安置、就业安置等安置办法,受我国人均耕地面积锐减、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等因素影响,现在已经不再适用。而其他安置措施,如货币安置、入股分红、社保安置等,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在很多地区实际上根本无法操作。2004年11月,国土资源部调高了部分地区的征地补偿标准,规定最高可达到耕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征地补偿费偏低的矛盾,但仍然不能满足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的需要。

从河北省的情况看,粮食产量较高的地区,正常年景每亩地一年可收入800元左右。按此计算,征一亩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合计可达8000-12800元,即使按30倍的标准从高计算,也仅为24000元。少数地区如城市近郊区、部分矿区等,因为土地价格较高,征地补偿费也相应较高。如石家庄市郊区,征用一亩地的补偿费可达10-20万元,但这样的地区毕竟只是少数,大部分地区的征地补偿要低得多。据河北省对255个被征地的纯农户进行的典型调查,他们于2002年获得的征地补偿,按当地物价水平计算,仅能维持2年6个月的基本生活。目前,河北省被征地农民中,除少数得到有效安置外,大多数成为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人员”。他们失去了土地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和生活来源,但同时却又享受不到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制度性的就业扶持和社会保障,不少人主要靠着有限的征地补偿费维持生活,结果是坐吃山空,当前生活水平下降。

二、河北省以养老保险为重点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的主要做法

据资料报道,河北省被征地农民已经成为一个人数颇为可观的特殊社会群体,不少人被征地后得不到妥善安置。群体性上访事件频繁发生,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缓解因征地引发的各种矛盾,在缺乏全省统一政策的情况下,河北省的一些地市制定、出台了一些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的临时性措施。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允许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组织、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商业保险,建立社区式的农民退休制度等几种做法。

近年来,河北省被征地农民人数急剧增加,他们被征地后的补偿和安置涉及的问题、矛盾很多,成为各级政府关心的热点问题。从2002年开始,河北省开始在廊坊、邯郸、唐山等地试点,探索建立适合被征地农民特点的生活保障制度,以解决他们最为关心的老有所养的问题,以此作为建立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的长效机制的突破口。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1、被国家依法征地后,人均农业用地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农民,经村民代表大

会讨论通过后可参保。被征地时已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可一次性交足养老保险费用,并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被征地时已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应一次性或逐年交足养老保险费用,待达到退休年龄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被征地时未达到法定就业年龄的人员,帐户资金不足时,由风险基金弥补。

2、按照国家、集体、个人三方分担的原则筹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其中,个人负担部分不超过30%,从个人获得的征地安置补助费中抵缴;集体补助部分不低于40%,从土地补偿费中列支;政府承担部分不低于30%,从土地出让金中列支。

参保人员个人缴纳部分和集体补助部分记入个人帐户,政府承担部分形成社会统筹基金。参保人员迁往外地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个人帐户基金本息余额一次性退还本人。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帐户基金可以继承。参保人员享受的养老保险金按基金筹集比例从个人帐户和统筹帐户中支付。

3、各级政府从土地出让金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养老保险风险基金,用于应付养老金支付标准上调等不确定因素导致的支出风险。风险基金实行专户存储。个人帐户和统筹

4、达到退休年龄的参保人员,养老保险金待遇按不低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参保缴费时尚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年龄每相差一岁,达到退休年龄时,养老金发放标准增加2.5%。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前已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原个人帐户不变,达到退休年龄后,其相应的养老金领取额可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合并领取。

河北省制定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在全国较早地在一省范围内统一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政策,在很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1、人民网、新浪网

2、《土地管理法》

第二篇:新生代女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为更好的了解80后、90后新生代女农民工生存状况,我们组织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活动,以期了解新生代女性农民工的整体情况,为指导、帮助或保护新生代女农民工提供依据。我们希望能得到您的配合,并对您的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我们会对您个人的信息加以保密,谢谢您的合作!

调查人姓名: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一、基本情况(4题)

1.您的户籍所在地是___省(市)___区(县)___乡(镇) 2.您的年龄是____岁 3.您的婚姻状况 A.未婚

B.已婚 C.离异 D.丧偶 E.再婚 F.未结婚登记同居生活

4.您的文化程度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中专 E.大专及本科及以上 5.您的家庭人口是

A.2人 B.3人 C.4人 D.5人及以上

二、工作情况(15题) 1.您的平均月收入

A.1000以下

B.1000-2000以下

C.2000-3000以下 D.3000-4000以下 E.4000-5000以下 F.5000以上 2.您对自己的工资收入状况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D.其他 3.您现在的工作属于 A.加工制造业 B.批发零售业 C.服务业 D.其他_____ 4.您外出务工的时间是

A.不到1年 B.1年—3年内 D.3年—5年内

E.5年—10年内 F.10年以上 5. 您有无务农经历

A.无,一毕业就外出打工 B.有,但是时间很短 C.有,时间超过一年 6.您平均每天工作的时间是

A.8小时及以下 B.8-10小时 C.11-12小时

D.13-14小时 E.其他_____ 7.您现在的工作是通过

A.亲戚或熟人介绍的 B.通过中介机构

C.通过政府组织帮助 D.自己找的 E.单位下乡招工 F.随包工头找工作 G.其他____ 8.您来城市务工的原因(可多选)

A.城市机会多,追求自己的梦想

B.增长见识,锻炼自己 C.向往城市生活

D.学点技术

E.在农村没有意思 F.多挣钱,改善生活 G.其他____ 9.您选择工作单位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可多选)

A.工资福利待遇

B.劳动强度 C.单位周边环境 D.技能培训 E.受人尊重 F.兴趣 G.其他 10.您目前更换工作的次数是

1 A.0次 B.1-2次

C.3-4次 D.5-6次

E.6次以上 11.您更换工作的原因是

A.收入太低 B.工作太辛苦

C.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D.与同事关系不好 E.学不到技术 F.没兴趣,感觉没意思 G.异性少,交男朋友不方便 H.希望多学些技能 I.其他

12.您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

A.从来没有

B.偶尔

C.经常

D.其他 13.您现在居住的情况是

A.单位或雇主提供宿舍 B.自己租房或与他人合租 C.无定所 D.自己或家庭购买房屋 E.直接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 F.其他 14.您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满意度

A.很满意

B.较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非常不满意 15.您在求职的过程中是否遭遇到以下歧视(可多选)

A.男女性别不同的歧视 B.城乡地域不同的歧视 C.年龄不同的歧视

D.教育程度高低不同的歧视 E.当地与异地户籍不同的歧视 F.其他(请说明)_________________

三、婚姻恋爱(13题)

1.您更趋向于通过什么方式认识恋爱对象 A.自由恋爱 B.父母或亲友介绍 C.婚介机构相亲 D.网络 E.其他

2.您选择恋爱对象倾向于选择 A.城市人 B.朋友同学 C.同事工友 D.网友 E.老乡 F.其他 3.您择偶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可多选)

A.感情好,合得来 B.对方经济条件好 C. 家庭、个人背景相当

D.相貌好 E.性格好 F.其他 4.您认为自己存在的婚恋问题是(可多选)

A.农村户口限制 B.不敢与城里人谈恋爱

C.交往圈狭窄老乡找老乡 D.很难接触条件好的

E.更喜欢网恋

F.其他 5.对女性农民工在城市中的恋爱,您认为是

A.为了选择终身伴侣,是婚姻的前奏 B.为暂时的排解寂寞,长久不现实 C.为了随大流,周围人都恋爱了,自己也得找一个伴 D.浪费时间和精力,没意思 E.其他 6.若与城里人谈恋爱,您担心的问题是(可多选)

A.无法融入当地社会 B.城市生活压力大 C.农村户口别人看不起

D.不了解对方的根底 E.双方各方面差距大 F.担心吃亏 G.其他 7.如果您遇到喜欢的异性,您会

A.大胆主动追求 B.会有所暗示,待对方主动 C.托人介绍撮合 D.考虑双方的条件 E.不为所动,压抑自己的感情 F.其他 8.您希望孩子将来由谁照顾

A.孩子的爷爷奶奶 B.孩子的外公外婆 C.亲戚朋友 D.自己带在身边照顾 E.其他_________ 9.如果您有孩子,目前是由谁来照顾的

A.孩子的爷爷奶奶 B.孩子的外公外婆 C.亲戚朋友 D.自己带在身边照顾 E.其他_________ 10.您认为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角色应该是

A.男主外女主内

B.女主外男主内 C.谁有本事谁主内外

2 D.男女共同主内外 E.其他_________ 11.您对男女之间不登记结婚而同居生活的态度是

A.完全接受 B.基本接受 C.不能接受 D.有些反对 E. 非常反对

12.您是否与配偶共同生活居住在一起(已婚者填写)

A.是 B.不是

13.您和配偶的联系频率(不共同居住生活的填写)

A.几乎每天 B.一周一次 C.一周二次 D.一月一次

E.一月二次 F.很少联系

14.夫妻两人在家中承担家务的情况是

A.妻子做的多

B.丈夫做的多

C.完全妻子做 D.完全丈夫做

E.双方共同分担

四、生活情况(8题)

1.您现在收入大部分是用于

A.供养子女 B.赡养老人 C.补贴家用 D.自己娱乐生活 E.其他 2.您每月花销中,房租水电吃饭在支出中所占比例大概为 A.80%以上 B.60%-80% C.40%-60% D.20%-40% E.20%以下 3.您平均每周业余时间的情况

A.没有业余时间 B.半天 C.1天 D.2天 E.其他 4.您业余时间的爱好(可多选)

A.逛街 B.K歌 C.上网 D.看电视

E.打麻将 F.看书学习 G.参加技能培训 H.其他 5.您日常交往较多的人是(可多选)

A.父母兄弟姐妹等亲戚 B.同乡同学 C.工友 D.网友

E.基层组织的工作人员 F.基本没什么交往的人 G.其他 6.您平常在工作或生活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您更倾向于(多选)

A.自己憋在心里

B.向同事或朋友倾诉 C.打电话给家人 D.希望男友或丈夫为自己出头 E.加倍工作 F.自己想办法发泄 G.其他 7.您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是

A.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D.说不清楚 8.在城市打工,您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可多选) A.收入低生活困难 B.住房难解决

C.找不到好工作

D.被城市人看不起 E.常常感到孤独寂寞 F.子女入学困难 G.工作缺乏安全保障 H.与配偶长期分居 I.无法照顾小孩 J.其他

五、权益保障(11题)

1.您认为企业女职工享有的权益是

A.休息休假权

B.女职工的“四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保护权

C.获得劳动报酬权 D.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权 E.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权 F.平等就业权 G.选择职业权 H.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 I.接受职业培训权

2.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

A.有劳动合同

B.没有劳动合同

C.不清楚 D.其他 3.您的工资被拖欠过吗

A.从来没有

B.偶尔被拖欠 C.经常被拖欠 4.您目前享有的社会保险有(可多选)

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生育保险 D.失业保险

3 E.工伤保险 F.农村养老保险 G.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险 H.其他 5.您了解或享受过女性职工“四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经期)的保护

A.不知道 B.知道些,没享受过

C.知道并且享受过保护 6.您或您周围的女性职工在怀孕时,用工单位是如何处理的

A.辞退,并解除劳动合同 B.怀孕女工主动辞职 C.正常工作直至休产假 D.其他

7.您对以下哪些行为反感,认为属于性骚扰的(可多选)

A.异性对您说黄色段子 B.异性对您发黄色短信或图片

C.异性随意触碰您身体的部位 D.异性在您面前故意搔头摆手 E.其他___

8.您周围的朋友、同事在工作中是否受到过性骚扰

A.经常受到骚扰

B.有时候

C.很少

D.从来没有 9.您周围的朋友、同事在工作中受到性骚扰的主要是来自

A.同事

B.上司

C.朋友

D.其他 10.您对劳动法律法规、工伤鉴定及处理办法等规定是

A.很熟悉 B.了解一些 C.不了解

11.您认为新生代女农民工权益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可多选)

A.就业歧视

B.女职工“四期”保护不到位

C.同工不同酬

D.技能不高 E.工资低 F.性骚扰 G.维权途径不清楚 H.其他

12.在工作中是否遇到过权利被侵害的情况,您是怎么处理的(可多选)

A.忍气吞声,怕被报复不敢投诉 B.自己与单位领导协商解决

C.向当地的妇联寻求帮助

D.寻求上级组织或单位工会的帮助 E.组织集体与单位协商解决

F.寻求新闻媒体、网络的帮助

G.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 H.只要达到目的,什么方式都可以 13.最近一年里在医院进行过体检或妇科检查情况

A.没有进行健康检查 B.单位或雇主组织了免费检查 C.自己进行健康体检

14.您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是

A.身体健康好 B.健康状况一般 C.不太健康 D.很差

六、城市融入情况(9题) 1.您对成为城市人的打算是

A.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城市人 B.找个城市人丈夫成为城市人 C.顺其自然 D.无所谓 E.其他 2.您来城里打工后最大的变化是

A.学会了技术 B.增长了见识

C.行为和消费城市化 D.更不愿意回农村务农了 E.其他 3.您认为自己的生活和消费方式跟城里人相比较是

A.差别大

B.差别小

C.没差别

原因是 4.您觉得自己在城里务工,身份的性质是

A.工人 B.农民 C.亦工亦农 D.其他 5.您在城里务工,一年能回家多少次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F.6次以上 原因是:

①时间 ②经济状况 ③工作地点与家的距离 6.在城市务工有什么感受

A.忧虑,压力较大

B.亲人朋友不在身边,常有孤独感

4 C.没有特别的感觉

D.很踏实,有归属感 E.其他 7.您在城市生活感觉到来自于城市人的歧视吗?

A.经常能感觉到 B.有时会感觉到 C.很少感觉到 D.没有感觉到 8.如果您有一笔钱,您最想做的事情是

A.在城里买房居住 B.回老家建房

C.用于子女教育 D.让自己上学 E.给父母补贴生活 F.其他 9. 您认为成为一个城市人面临的困难是(多选)

A.工资收入太低 B.住房无保障 C.子女教育

D.医疗无保障 E.自身素质不高 F.其他 七.对未来的规划(5题) 1.您未来的打算是

A.回老家务农

B.做小生意或者办自己的小企业

C.争取农转非,成为城市人

D.留在城市继续打工 E.没有想好 2.您的职业目标是

A.自己创业

B.技术工人 C.文职人员或管理人员

D.普通工人 E.回家务农 F.没有意向 G.其他 3.您认为自己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培训和帮助

A.提升个人职业技能 B.落实女职工的“四期”保护 C.提高工资待遇 D.解决就业问题 E.制订禁止性骚扰法规 F.普及法律知识 G.其他 4.如果妇联针对新生代的女农民工展开一些职业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劳动保障等帮助活动,您是否会积极参加

A.会

B.不会

C.视情况而定

5.您希望政府或妇联在哪些方面为您提供帮助(可多选)

A.帮助就业或提供职业培训

B.改善居住环境 C.完善农民工的社会基本保障 D.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居民身份歧视 E.帮助解决子女随父母就近入学 F.为自主创业提供资金帮助 G. 建立企业妇女维权组织,提供法律援助

H.其他(请举例说明)

第三篇:机投片区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问卷调查

尊敬的家长:您好!

感谢您填写此调查问卷。此卷是我校学生为参加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而设计的,藉此进一步了解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希望您认真填写,感谢您对我校学生社会活动实践的支持!(非失地农民家长不填此表)

一、您的年龄。

1、40岁以下

2、40—50岁

3、50岁以上

二、您的文化程度;您配偶的文化程度。

1、文盲;

2、小学;

3、初中;

4、高中;

5、职业中专;

6、大专;

7、本科

三、您的休闲娱乐活动一般是:

1、看书;

2、看电视;

3、喝茶;

4、打牌;

5、旅游

四、您目前的就业状况是:

1、种地;

2、经商;

3、办厂;

4、企业职工

五、征地前您的就业情况是,征地后您的就业情况是。

1、全部时间从事农业

2、多数时间从事农业,少数时间从事非农业

3、全部时间从事非农业

4、少数时间从事农业,多数时间从事非农业

5、没有就业

6、一半的时间从事农业,一半的时间从事非农业

六、征地前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征地后您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1、完全来源于农业;

2、多数来源于农业,少数来源于非农业;

3、完全来源于非农业;

4、少数来源于农业,多数来源于非农业;

5、没有收入来源;

6、没有收入来源;

7、大致农业一半,非农业一半;

8、其他

七、征地前您的家庭年收入是万元;征地后您的家庭年收入是万元。

八、土地征用后您的家庭生活水平有无变化?。

1、生活水平上升了

2、生活水平下降了

3、生活水平没有多大的变化

九、征用土地后,您的家庭生活是否面临困难?若是,有哪些?(可多选),其中最大的困难是。

1、基本生活难以维持

2、子女读不起书

3、生病没钱看

4、住房条件太差

5、找不到工作

6、没有任何抵御风险的能力

十、您是否参加了本地的养老保险?。

1、没有

2、参加了

3、打算参加

成都市机投中学2012年5月

第四篇: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状况

——关于征地及失地农民问题的调查研究报告

【摘要】通过对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抽样调查,研究认为失地农民已经成为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的不稳定因素,如何解决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本课题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全国部分地区解决此问题的经验提出解决江苏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征地制度/执行力度/保障机制

前 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特别是城市、城镇周边的农民,随着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农用土地被征用。农用土地的被征用,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据国土资源部统计,近七成是政府用行政方式征占土地。目前,全国失地农民总数在4000万人左右,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1]。我国有近十三亿人口,其中有八亿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将有近六亿农民成为失去土地的农民,他们必须逐渐从农民转变为市民[2]。另外, 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我国占用的耕地将超过5450万亩,失地或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800万,这就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进无出路,退无后路,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社保无份”的“三无人员”。由于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一生产资料,解决今后的生活问题成为社会焦点。在现有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制度和地方政府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某种程度的无作为下,失地农民的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侵害。计划经济时期的“剪刀差”让农民付出了约6000-8000亿元的代价,改革开放时期政府部门低价征用农村土地,又使农民蒙受了至少2万亿的损失[3]。而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有的农地制度没能真正解决好农民同土地的关系,也没有使保护耕地的主体和有效机制真正形成。在一些地方,土地纠纷已取代农民负担问题,成为农村群体事件的主要诱因。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等生产要素向工业集聚,经济文化活动以城镇为中心展开,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必然带来城乡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但是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调整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保障好农民利益,特别是不能正确处理好被征地农民利益,就会使工业化难化,城市化难成,社会稳定难保,党群关系紧张。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和发展问题成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各级政府施政的重大课题。

江苏省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也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建立了大量的工业园、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在江苏经济不断发展中建立起来的。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市大量土地被征用,使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出现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为了客观反映南昌市失地农民的生活和心理状况,经过近4个月的准备,我们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对南昌市失地比较严重的昌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00户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了解南昌市农民近

年来耕地被征用后的生活、就业及心理状况,及有关政策的执行情况。 调研过程及总结 。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实际的农村农民的生活,他已不是以前人们所想象那种田野似的生活了。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失去了赖于生存的土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已变的没有保障没有依靠的新的弱势群体。在调查过程中我看到了失地农民那些失落的表情和无助的眼神。在课题组写论文调查实际报告时一系列的事情在我们的脑海里闪现。那些无助的村民何时才不为生存困惑,何时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何时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估算,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利用低价征地高价出让,从农民手中拿走的资金约为2万亿元。我国的城市化之所以飞速发展,大都市建设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在做贡献,是农民降低了我们城市化、现代化的成本。如今,失地农民问题的出现,正是这种不合理的征地制度积重难返的产物。城市化在推进,土地在升值、但农民并没有从中得益,这样的现状显然需要改变。

解决失地农民的问题,需要彻底改变政府的决策观念和决策方式。农民离开土地进城已成为一个大趋势,城乡统筹发展已经成为现实的要求。在涉及土地收益分配这样与农民利益切身相关的问题上,政府应当有所作为。

城市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国家正在不断推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决策方式,充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在实行土地私有制的西方国家,城市化进程往往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在历史上曾经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完全能避免西方国家那种尖锐对立的矛盾,但能否做到这一点,还取决于我们具体的制度和政策安排是否合理,是否能兼顾各个方面的利益,尤其是能否妥善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城市化对农民来讲,应该是阳光而不是阴影,但如何通过政府的决策去创造阳光,还需要我们更多地关注农村、善待农民。

五、失地农民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一方面农民失去土地后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进行失地生活再安置工作。和得到安置费以后,可以有一部分机动资金,他们或是用来从商投资或是用于自己或子女的深造,从而生活变的更加富裕。但另一方面那些原本的种田高手,失去土地后便失去了工作,又没有其他的特长,断了收入来源或收入减少而部分村干部又不为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后的安置工作还侵占失地农民。从而生活变的贫困。从这可以得出政府基层的执行力度对失地农民再就业和提高生活水平有重要的作用。

(二)失地农民的心态和期望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与失地后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下降的部分农户进行了座谈,倾听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1)认为土地是生活的保障,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心里较虚,担心以后没有退路。有些农民尽管目前生活还过得去,但由于打散工收入不稳定,担心以后的生活问题,希望有比较稳定的工作维持生活。农民也普遍认为种田经济效益较差,但是有了土地就有收成,至少可以填饱肚子。希望能加快土地流转,让主要从事农业的失地农户能够承包多点土地。

(2)普遍认为征地款偏低。征地是国家建设需要,农民是支持的,而且多数农民认为征地对于他们来说暂时是有利的。但认为征地补偿款偏低,他们说土地是子孙万代的命根子,每亩征地仅6000元左右的补偿金很不合理。一位调查户说:“在征地问题上,征地补偿款很少,征地后农民缺地又缺钱”。

(3)希望政府着力解决医疗和教育收费的问题。他们希望政府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建设的步伐,在医疗方面给予有困难的失地农民适当照顾。同时希望政府加强对学校收费的监督力度,坚决制止学校的变相收费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一些特困学生的学费,以保证学生不会因贫失学。

(4)希望政府切实帮助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和创业。不少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建议政府多下乡调研,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有招工指标要对失地农民倾斜。部分失地农民没有创业启动资金,希望农村金融机构能放宽信贷条件,降低贷款门槛,帮助农民自主经营。

(5)是针对目前失地农民最担心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在今后征用土地过程中,对失地农民应区别对待,对那些只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应以土地换取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以土地换取就业机会等各种形式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政策的执行情况的总结和思考

(一)补偿方面

(1)征地补偿标准前后不够统一,差距较大

补偿随意性大,标准相差悬殊,农民难以接受。偏低的补偿费也不能全部补到农民和村集体手中,大多数乡镇还要抽取一定比例。

(2)少数农村基层单位补偿安置不够规范,透明度不高

目前农民征地补偿费共有四项: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上附着物补偿费和劳动力补偿费。调查发现,只有劳动力安置费和青苗补偿费补给了失地农民,其他费用多多少少被镇(街道)和村一级组织截留使用。征地补偿给农民的费用原本就不高,再被层层克扣,那么撤村建居后,这些集体资产就有可能成为村干部几个人所有。再加上农村公积金、公益金被镇或街道“一平二调”,失地农民确实分得很少。

(3)随便改变用地性质,土地成为开发商的高额利润。

在城市规划区内,本来是用作公用事业建设的,但不少开发商通过种种关系,变换土地性质,而且以低价拿进,高价卖出。过去买地多的开发商,一夜之间暴富。征地农民对此反响极大。【1】

(4)征地补偿分配不规范,有关细则规定不明确。

一是村集体与农民分配不统一,各村对留用部分的使用方式不

一、利用效果也不同;二是失地农民之间的分配比较混乱,不同的村分配的依据不同,农业户口、农龄、口粮、田亩面积等因素都可能构成分配的依据,不同的依据容易产生错综复杂的矛盾。

(二)在安置方面存在三个滞后

(1)征地规划和安居工程规划滞后。

从总体上看,各地在征地规划方面还相对滞后,随意无序,以至于有些农民不知所措,产生抵触情绪。

(2)就业安置措施滞后。

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没有即时解决,使失地农民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状况。

(3)相关配套政策滞后,失地农民得不到实质性保障。

主要是就业、生活、保障、医疗和教育等措施不够配套。征地拆迁后,失地农民的户籍、医疗、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如何管理没有明确;

(三)在培训方面存在三个不平衡

(1)地区性不平衡。

有的地方十分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领导机构,加大了宣传力度,政府还出资免费为农民培训,有序组织务工就业。也有一些地方对这项工作重视不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农民培训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滞后,尽管中央下拨了培训资金,可有的地方的配套资金迟迟不能到位;有的县区的农民培训费用尚未列入财政预算,连启动资金都没有。

(2)培训对象年龄结构不平衡。

各地大多重视35岁以下失地农民的培训,并推荐、帮助他们更好就业。而忽视了对年龄较大的那部分失地农民(男

45、女40岁以上)的培训,这一农村群体目前难以在城市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基本生活难以保证。

(3)培训内容和手段不平衡。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地在培训内容上存在盲目性、无序性倾向,有的没有按照失地农民和用工单位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有的只侧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而忽视企业用工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也不尽相同,差异较大。

(四)农民自身的原因

(1)农民自身综合素质低,就业观念相对落后。一方面,农民由于长期从事农业生产,普遍存在“两低”现象,即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有些年龄大、身体弱、面对当前技术工种多元化、专业化,对劳动力市场的适应能力比较差,“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另一方面,随着外来人员的逐渐增多,因而劳动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受陈旧观念的束缚,失地后使他们束手无策,不能面对失地现实去拓宽就业门路和寻找增收渠道,具体表现在打工怕吃苦,钱少不想挣,投资怕风险等。由于受陈旧观念的束缚,失地后使他们束手无策。 【2】

七、社会保障体系和执行情况的对策和建议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安置问题一直是政府的工作重心。本课题组根据大量的实地调查研究和结合全国部分地区解决此问题的相关经验提出解决南昌市失地农民安置问题。

(一)政府要改变决策方式、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失地农民维权渠道。

(二)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产权入股分享城市化后土地的增殖收益,从土地资产的收益中,切一块资金用于定向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保基金;工商业用地则应该实行租赁,由转让土地的农村集体组织向企业收取租赁费,同样用于解决失地农民长期保障的问题。

(三)推进征地的规范化、法制化。

(四)改革现有土地征用制度,尊重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土地补偿标准,调整土地收益分配。

现有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按土地的农业产值来计算的,没有考虑到土地的农业产值目前已严重偏低的事实,结果造成补偿标准偏低。而且,农村土地负载着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功能,失地后应该加以补偿,但由于企业用工方式的市场化和农村社会保障的缺位,这些都没有纳入现有补偿的范围。现有的补偿标准却是“买断式”一次性给付给。没有任何后续保障。

(五)监督的缺席是基层民主建设的“软肋”。

国家征地政策要求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必须向农民公告,但调

查发现,在很多农村这些方案都被村干部视为“秘密文件”,不轻易示人,以便对补偿款进行挪用、贪污。显然,我们现行的农村治理结构和我们推行农村基层自治的目的是一个悖论,距离真正的自治还有不小的距离。 真正有效的村民自治,是农民维护自身利益的制度保障。失地农民问题可谓触动了中国农村的深层次矛盾。要想让农民的集体组织真正为农民负责,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基层民主的实现形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显然这还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当前,失地农民的利益要想得到保障,村级组织可以说是最后一道关口。土地转让事关农民生存大计,无论是征地补偿款分配,还是土地转让的谈判交易,其过程都必须得到充分的监督。

(六)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参与社会就业的竞争能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始终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首要的问题,我国国情表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初级劳动力市场都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全国每年大约有250万左右的失地农民需要安排再就业。推进城市化的核心任务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因此,要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积极引导失地农民面向市场自主择业。

(1)注重推行市场化就业。

(2)多形式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

(3)多渠道拓展失地农民就业岗位。

(七)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及其营运方式改革

(1)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要充分发挥近郊农村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及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大力发展餐饮、宾馆、交通运输、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二是要合理利用村级发展用地,大力发展近郊工业,特别是适合于吸纳农村“两低”(低收入、低学历)剩余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以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是要积极鼓励农村劳动力去外地发展种植、养殖业和经商活动。同时,政府也要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创办三产服务项目。

(2)建立再就业创新机制。

(八)以“土地换保障”的思路,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形式的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

目前土地仍是广大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没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要积极推行“土地换社保”,逐步建立起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失去土地后养老问题的担忧,减少因养老问题产生的城市化阻力,从而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顺利接轨,铺通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道路。

(1)在今后征地过程中政府将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的征地前置条件,把不妥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就不允许征地作为改革征地制度和完善征地程序的重要内容。并且应严格、认真执行。

(2)为失地农民设立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应遵循“低进低出”的原则,即设计一种“少缴费、少得益”的新制度。参保者得益之“少”的下限,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为准。在明确将失地农民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同时,对一时安排不了工作的,要为失地农民办理失业保险,对享受二年失业保险待遇后依然缺乏就业能力、生活困难的,要让他们享受当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设立失

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专项基金。该基金不仅用于现在和以后被征用土地的农民的问题,对以前被征用土地的农民也要惠及。

(3)专项基金可通过如下渠道筹集:一是政府一定比例的财政拨款;二是从政府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不少于10%的资金;三是在行政划拨土地和有偿出让土地时,按照每平方米25元的标准提取资金;四是从土地储备增值收益中提取10%的收益;五是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社会各界捐献、国有资产变现收入等渠道来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经费来源。

总之,在解决失地农民安置工作问题上应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形势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具有本地特色的以市场为导向、操作性、可量化的多种途径并存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全省、全国的城市化在一个繁荣稳定的环境下顺利推进。

八、后记

此次的社会调查的结果有力地修正了我们对农村的一系列印象和臆想,我们在震惊之余不免怀有遗憾,那就是丰富多样、具有浓厚传统色彩的农村生活已渐渐被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慢慢替代,我们以无从发现与体验那种祥和的农村景象。取而代之的是城市化给予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政府的某些不作为给农村失地农民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我们坚信中国农村问题的最终解决有赖于广大农村的社会进步和政府部门的大力解决,这也是促使我们对农村问题的研究注入极大热情与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1】[ 作者:刘 峰 秦岩岩 林小丽 徐云飞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2】 文献。

第五篇:律师真实生存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拿到这张红色的律师执业证,实习律师们需要忍受一年的“零工资实习期”。

因为收入微薄,律师们不得不在法律和生存之间艰难选择。

律师,这个昔日和风光、尊重、高薪等词联系在一起的职业,如今却让从业者们感到了几乎无法承受生存的压力。日前,国内首次针对律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律师已成为城市中的低收入和无保障阶层。但与其他低收入群体不同的是,这也是一个全部拥有高学历、并通过了“中国第一考”的“精英”阶层。他们一面肩负着国家法制建设的重任,一面忍饥挨饿地在行业中打拼。

“中国第一考”

成为一名律师并不容易,第一关就要面对被称为“中国第一考”的司法考试。司法考试以难度大、通过率低而闻名全国,几乎没有人能一次通过,绝大多数人要考三五年,甚至有人考三五年都考不过。

2006年9月16日,一年一度的全国司法考试再次开考,28万多名考生迈进了“中国第一考”的考场。这是考生卢宇参加的第四次司法考试,4年前,他还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一年级的研究生。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报名参加司法考试。如今,卢宇已经是某国家机关人事处的工作人员。他说:“我有很多同学考了两三次后就放弃了,但我还想试试,毕竟通过了司法考试才能有进入这个行业的敲门砖。”卢宇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研究生,几乎每个人都有多次参考的经历。

稍微研究一下司法考试的人员构成就会发现,什么年龄段、什么学历的考生都有,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在律师事务所打工实习多年的年轻人,甚至中年人……每个人谈到司法考试都觉得是“巨大的压力”。

记者了解到,2002年司法考试的全国平均通过率为6.68%,2003年为8.75%,2004年为11.22%,2005年稍有提高为14.39%。但与其他考试相比,通过率仍然低得惊人。

而且,即使能够通过这样严酷的选拔,也并不能成为一名律师。这只是取得了律师资格,后面还有更艰辛的第二关、第三关……

“零工资实习期”

成为一名律师的第二关,是历时一年的律师事务所实习期,期满合格后,可以拿到红色的律师执业证。

在这一年的实习期中,刚刚通过司法考试的考生们,马上要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因为在实习期间,实习律师们的收入是由律师事务所“看着给”的。而对于这份收入,实习律师们往往有苦难言。

小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她的实习期是在父亲朋友的事务所里度过的。“很少听说实习律师能拿到高薪的,除非,他运气好,或者就是有其他的因素。”小闫告诉记者,“能够进入事务所实习已经很不容易了,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是找熟人才有实习单位,否则连实习单位都找不到。”

一位网名是“新小律师”的网友公布了自己实习期间的真实经历:“司法考试后,我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前台接待,每月工资250元。难道我们实习律师不是人,而是植物吗!”

记者了解到,即使在江浙等发达地区,实习律师们的月收入也只有900元左右。小闫告诉记者,还有很多律师事务所明确规定:“实习律师没有报酬。”即便如此,她和同学们还是会去实习。因为“如果不去实习,就永远没有机会上手,更谈不上积累经验了。”

孙先生是北京市一家律师事务所的负责人,他说:“每年到事务所来实习的学生不下三五十人,而且基本都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事务所只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参与实践的机会。如果支付报酬,事务所自身的运作就要受到影响。”

很多实习律师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而开始寻找其他工作机会。实习律师的“不安稳”,让事务所更加不轻易对实习律师委以重任。这就在实习律师和事务所之间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两者的矛盾也越积越深。

“初入行没有案源”

熬过艰难的实习期后,就成为一名新律师,他们接下来要面对的是比实习期更漫长的“案源匮乏期”。

小林已经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了3年,在这3年中,他接到的案子只有十几件。“当事人都愿意找老律师办案子,因为他们社会阅历丰富,关系广泛。我们因为没有实战经验,所以很难取得当事人的信任。”

因此,“只要有了案子,我们就累死累活地找材料、搜集证据、准备辩词。但是新律师的代理费很低,而且还要交给律师事务所费用和税费,真正拿到手的,还不够辛苦钱。”小林说,“谁能想到律师舍不得打车,还经常为房租发愁呢?可是,我们确确实实感到连房租都是压力。”

国内首次针对律师生存状态的问卷调查显示,42%的律师一年办理诉讼案件的数量不足10件,62%的律师一年办理的非诉讼案件的数量不足5件;从业3年左右的律师平均年工资在三四万元左右,除去办案成本后,收入只够“糊口”。而且,还有一些“新律师”由于找不到案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没有任何收入的。

专家:律师不是商人

广东明境律师事务所主任胡福传认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律师应该被视为低收入和无保障阶层。他展示了律师们的工资单,记者看到,多个律师因为没有接到案件而又要向律所交纳保险和管理费等,工资竟为负数。胡福传说:“律师的收入是呈金字塔式的,高收入者处于顶端,为极少数,有70%以上的律师生活艰难。”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王凡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律师的平均收费不如出租车行业,年毛收入不足10万元。

律师行业的起步艰难,使不少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不愿意去做律师。中山大学法学院对本科生做的一项调查表明,有35%的人志愿成为律师,而到毕业时,真正去律所工作的学生却是少之又少。中大法学院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有200人,只有一人与律所正式签约。中大法学院党委副书记莫华对此表示:“法学院学生出去做律师的正在逐年递减。”

一些学生则表示,他们不会选择律师作为第一职业,而是会考虑先做公务员,等到积累一定社会关系之后,才会考虑是否做律师。而那些步入律师行业的人中,很多人不久便转考公务员或从事其他职业,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心理方面的专家陈女士对记者表示,律师一面肩负着法制建设的重任,一面又忍受着饥饿在行业中打拼,这两方面的极端失衡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弊病。做律师是追求法律正义,还是干脆把律师做成商人?就现在律师的生存状况而言,无疑会把他们逼成商人。能够做到律师这一行的都是具有相当深的教育背景和高素质的人,让他们丢弃法制理想,由天使变成魔鬼,改变无疑是残酷的。中国律师行业因贫富不均而存在着青黄不接的断层。律师,尤其是年轻律师,是中国律师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关于职业发展的困惑与痛苦也是沉重的,社会应该关注律师的现实问题和长远发展问题,要给他们更多指导和关怀,用心解决他们的困惑和忧虑。

上一篇:农牧局关于农村工作下一篇:内容优化伪原创方法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