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2024-04-26

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精选7篇)

篇1: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要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第一章 教育学的历史演进

1、我国古代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孔子。4

2、我国和世界教育史上成书最早的教学论专著是《学记》。7

3、《学记》7

4、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在教育学上的突出贡献是首创了“产婆术”。9

5、著有《雄辩术原理》的教育家是古罗马的昆体良。11

6、著有《大教学论》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12

7、著有《普通教育学》的教育家是德国的赫尔巴特。13

8、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倡科学教育,著有《教育论》。14

9、实验教育学强调运用客观、实验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教育成为教育学新流派。16

10、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18

11、终身教育21

12、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系统地阐述了终身教育思想。21

13、建构主义教育学主张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实现建构。23

14、怀特海的后现代教育思想是过程教育,其最大特点是强调教育的整合性。25

15、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家是蔡元培。26 16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教育理论。27

17、学校教育32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

1、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37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提出者是法国的利托尔诺。38

3、美国教育家孟禄是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38

4、创立“人力资本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51

5、教育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是简单的复制文化,还要重视文化的创造与更新,这是教育文化的创造功能。55

6、教育可以改变“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落后观念,强调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还可以完善人口结构。57 第三章 教育与儿童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应做到循序渐进。63

2、在教育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个别差异性的教育规律。64

3、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辨)65

4、只要教育得法,人人都可以成为歌唱家、科学家、诗人。(辨)66

5、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重要条件有哪些?76-78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素质教育

1、教育目的81

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89-90

3、联系我国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主要表现论述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哪些关系?99-104 第五章 教师专业化

1、社会发展要求教师具有怎样的专业角色?116-119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120

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创造性特点。121

4、教育机智

121

5、联系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论述教师应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123-124

6、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者。(辨)126

第六章 学生学习

1、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方式属于合作学习。144

2、从学习过程来看,把学习看成是复杂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属于认知学习理论。152

第七章 教育环境

1、家庭教育环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辨)165

第八章 课程理论

1、突破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属于综合课程。176

2、简述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91-194 第九章 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

1、课程开发

199

2、泰勒将课程开发与研制界定为确定目标、选择与组织经验和评价经验。这属于目标模式。201

3、课程实施

208

第十章 教学原理

1、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通过实验创立了发展性教学理论。241

2、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倡发现法。242 第十一章 教学原则与教学模式

1、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进行教学,这是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261

2、“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巩固性教学原则。274

3、教学模式

281

4、列出五种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283-290 第十二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

1、列举五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301-303

2、教学艺术

309

3、能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 是教学艺术的谐悦功能。317 第十三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第十四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

1、班级授课制

346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上课。366

3、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368-370 第十五章 德育工作

1、强调自主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属于“学会关心”德育模式。402

2、通过口头或书面话语讲述道德故事促进学生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方法是道德叙事法。407

3、举例说明如何贯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07

4、用德育原则和方法分析教育案例。405-410 第十六章 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组织好班集体只要维护好课堂秩序就可以了。(辨)421

2、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就是要关注尖子生教育。(辨)423

3、用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分析教育案例。427-436

4、班主任运用他人的英雄事迹和模范行为去教育和影响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属于榜样法。435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了班级授课制。436

6、班主任重视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和影响因素的整合,这强 调的新理念是一体化育人。439

第十七章 教育法规政策与教育管理 第十八章 教育测评

篇2: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一、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选择题20%、简答题26%、论述题24%、案例分析题30%。

二、试题类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括号内填写正确选项的字母)1.幼儿园环境设计的主要作用有(D)

A.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管理作用B.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制约作用C.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教育作用、管理作用D.调节作用、启迪作用、激励作用、制约作用

2.体现学前教育的功能特征的是(C)A.单一性 B.停滞性 C.发展性 D.狭隘性

二、简答题

1.简述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①家庭教育是其它教育的坚实基础;②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认识和步入社会的起点;③家庭教育是学前儿童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④家庭教育的各种因素是学前儿童性格养成的条件。

2.如何理解幼儿园所担负的保育和教育学前儿童的“双重”任务?

我国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概括地说,我国的幼儿园担负着保育、教育学前儿童及为方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这是我国幼儿园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幼儿园的社会使命。

理解与贯彻幼儿园的双重任务必须把握:①不断地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②努力拓展为家长服务的范围;③建立制度化的幼儿园工作运行机制。

三、论述题

1.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论述“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学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①解释“最近发展区”这一概念。②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儿童,将儿童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个体,承认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可能性。③教育应该超前于发展,创造“最近发展区”,推动或加速儿童内部的发展过程。④教育者要了解儿童的现状,作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⑤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育者要为不同的儿童创设不同的“最近发展区”,因材施教。

2.结合实例论述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

①幼儿园教育对儿童发展的诱导作用。学前阶段是儿童神经系统迅速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重大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其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能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适当的早期教育经验能显著促进儿童认知及各方面的发展,而长期教养经验剥夺则会使儿童认知发展停滞不前,甚至永久性丧失人类某些特有的能力。因此,我们各级幼教工作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并高度重视学前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后天教养环境。②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儿童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育或外界刺激,个体不断进行新的同化和顺应,如此循环不已,使认识结构不断创新,儿童心理的发展使由较低水平的图式达到较高水平的图式。因此说,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儿童主动发展的过程。

四、案例分析题

每天早晨晨间活动结束的时候,我就会拿起点名册准备点名。这天,我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不用嘴巴来点名,而是用眼睛来点名。”他们一脸的疑惑,好像在问眼睛怎么可以用来点名。眼睛又不能说话。我看着他们说:“我用眼睛看着你,对你眯眯笑,就是在点你的名字,你看到我,也对我笑一笑好吗?”表示你知道我在点名了。我点名完了,发现班上有一个特别胆小的孩子脸上一直都笑着,上课还主动举手了,这个进步可是不小啊。

请用学过的相关原理分析、评价该教师的行为,并分析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这个案例主要体现了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熟记儿童的名字。教师呼唤儿童的名字,会使他们倍感亲切,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这是对儿童的尊重和基本的礼节。因此,熟记儿童的名字是教师与儿童沟通技巧的第一把钥匙,也是进行沟通的基础。②选用适当的语言。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不要用生疏的字、词、句与儿童交流,应选择儿童容易听懂的字、词、句作为与儿童交流的媒介,用词要准确,句子表达要完整、具体。③眼光要与孩子直接接触。目光的接触本身就是一种交流和沟通,儿童通过教师的眼神能明白老师要说什么。教师要使每一个儿童的眼光都注视着自己,视线必须将所有儿童包围其中。在与儿童进行交流与沟通时,教师的视线最好与儿童平行,最好的办法就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老师重视他,与老师处于平等的位置。④语调语速要适当。教师说话的语调对交流起着重要作用。对儿童而言,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会使交流效果更好,更能激起儿童交流的兴趣和愿望。同时,与儿童沟通时的语速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交流时的音量也要适当。⑤语气要和善。教师与儿童沟通时,语气是否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善的语气,会使儿童感到亲切,更容易接受,这样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⑥善于倾听。在与儿童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⑦以鼓励、肯定、引导为主。每个孩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他们又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和极易受损伤的自信心。教师在与儿童沟通时,要充分肯定其身上的闪光点、进步和成绩,这样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和信任,对教师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就更加重视,并欣然接受。

三、考核内容与要求:考试标准参照教学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分析与应用三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如下:识记:指对于基本概念、基本命题等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表述(或者辨别、再认)。理解:指对于理论、原理、原则等深刻领会其含义,达到能够举例说明,能够归纳核心内容,能够正确阐释。分析与应用:指能够把学习的原理、原则、方法等运用到具体情境中,也就是运用学习的理论分析、说明、解决课程与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试卷包含识记、理解、分析与应用三个层次的题目,并强调对理解、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察。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是:识记占20%,理解占40%,分析与应用占40%。

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概述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各阶段的代表人物。理解:

学前教育学的发展脉络;各阶段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2.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理解:

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3.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方法 识记: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理解:

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功能与效益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教育的功能 识记:

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学前教育功能的特点;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理解:

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应用: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发挥学前教育的功能。2.学前教育的效益 识记:

学前教育效益的内涵;学前教育效益的特点;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理解:

学前教育的具体效益。应用:

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学前教育的效益途径与方法。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 理解:

学前教育在人的内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学前教育在人的外在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2.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 识记: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理解:

遗传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 识记:

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工作的原则。2.学前儿童体育 识记:

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与意义;学前儿童体育的内容与任务。理解:

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与方法。3.学前儿童智育 识记:

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与意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与任务。理解:

学前儿童智育的方法与手段。4.学前儿童德育 识记:

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与原则;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与任务。理解: 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与方法。5.学前儿童美育 识记:

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与任务。理解:

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途径。

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的生活活动 识记: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容;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理解: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应用:

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幼儿园生活活动。幼儿园生活活动概述 2.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识记: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类型。理解: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应用:

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3.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识记: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概念;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类型;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特点。理解: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意义。应用:

运用相关原理组织幼儿园游戏;运用相关原理指导幼儿园游戏活动。

第六章 幼儿园的环境设计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 识记:

幼儿园环境的概念;幼儿园环境的类型。理解:

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2.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 识记: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特点。理解: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3.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 理解:

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的内容;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的方法。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的内容;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的方法。应用:

运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相关原理分析幼儿园环境设计。运用幼儿园环境设计的相关原理进行幼儿园的环境设计。

第七章 幼儿园教师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

幼儿园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角色;幼儿园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2.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 识记: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种类。理解:

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组织教育活动能力。3.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 理解:

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基于“反思日记”的教 师成长;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应用:

运用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促进自身的发展。

第八章 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的家庭工作 识记:

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方法。理解:

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具体工作。2.幼儿园的社区工作 理解:

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原因;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应用:

运用社区与社区合作的方式指导自己的实践。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1.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与意义 识记:

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理解:

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意义。2.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 理解:

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原则;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的原则;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的原则。3.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 识记: 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理解:

国外幼教衔接的经验。应用:

篇3: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

考前出复习题划重点的相关背景分析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以来,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国家加快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从1999年高校开始实行扩招以来, 高等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 大量的中职学校升格为大专或本科院校, 使得高校的数量激增。很多高校不顾自身实际, 无限度地扩大规模, 进一步加剧了生源竞争, 导致很多本专科院校降低了招生门槛。而且, 受传统观念影响, 很多人普遍认为读中职低人一等, 从事脑力劳动才是体面的工作, 报考普高上大学才更有面子。由于上述原因, 报读高中的人数大幅提高, 读中职的人数则大为减少。

虽然目前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 逐渐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力度, 但中职学校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摆脱生源数量少、质量差的困境。如果考前不出复习题、不划重点, 绝大多数学生考试会不及格, 无奈之下, 考前教师被迫出复习题划重点。所以考前出复习题、划重点实属教师的无奈之举。

考前出复习题、划重点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考前出复习题、划考试重点, 对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严重地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 主要表现为:

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当学生习惯了有复习题和考试重点之后, 平时上课不认真, 睡觉、玩手机、旷课、考试作弊等违纪现象增多, 课堂教学常常因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配合而很难进行, 影响了教师上课的积极性, 增加了学生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难度。

影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有了复习题和考试重点之后, 有些学生即使平时不努力, 考前突击也能考出较高的分数并获得奖学金, 这对那些真正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的学生不公平, 对其他学生也有误导作用, 还会使学生养成一种不好的习惯, 加剧了学生的依赖心理, 还会使学生学习能力下降。据研究, 智力是学习的基础, 而记忆力又是智力的基础。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 都与记忆力密切相关。因此,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应强调其对记忆力的系统强化训练。如果长期不进行记忆练习, 可能会导致记忆力的衰退, 进而影响其对新知识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影响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查范围广, 内容全面且灵活多变。如果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 复习只以习题为主, 忽略了对课本的系统学习, 对知识的掌握不全面, 将很难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不能客观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试卷信度是反映试卷客观性和考试结果准确性的指标, 信度越大, 学生的考试成绩越真实, 越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和水平。但如果学生考前知道了考试的重点, 使得考试成绩过高, 则说明试卷的质量低, 信度差, 此份试题不能真实考查学生水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也不能了解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虽然生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空间, 但绝不能以生源质量为由而不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争创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出来, 对于不要求升学率的学校, 如中职卫校则主要是以学生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通过率来衡量。

根据南京财经大学程瑶教授等人对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量变化的研究显示:2008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达到高峰, 自2009年后逐年下降, 到2020年将减少30%左右。所以, 随着全国高考报名人数的逐年下降, 各高校招生困境日益凸显。目前这些规模已经扩大的本专科院校, 今后与中职学校的生源争夺战将更加激烈, 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和数量将会进一步下降。那么, 中职教育应该如何应对、如何发展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才能在激烈的生源争夺战中占有一席之地呢?笔者建议可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来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了解中职教育特点, 充分发挥中职教育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 特别是这几年国家对中职教育的重视, 中职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 逐步积累了一些办学经验, 增加了相应实训设备, 拥有一支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提出的“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标准, 以能力为本位, 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教理念和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层次培养的主要是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 即一流的技术工人。教学上减少了对理论的学习, 主要强调的是对方法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操作。因此, 中职教育比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文化课程设置上以“必需、适用、够用”为原则, 尽量减少了其学术性;专业课程设置以“应知, 应会”为度, 增加了实习、实训、综合实习和社会实践课程的分量。所以, 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 就业前景好。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也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 单靠两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教材就完成授课任务的时代早已过去。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 能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技能, 不仅能胜任一两门本专业课程的教学, 而且要具有整个专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能力。因此, 学校应与时俱进, 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各种继续教育的机会, 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培训等方式, 不断加强对多媒体信息等现代教学技术、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 以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此外, 教师还须拓宽相关学科知识, 具有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和接受新技术的积极性, 时刻关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现代职教理念, 并具备较高的教学、科研和开发创新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打造一支具有现代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才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目前, 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是以初中毕业没能继续升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为主。这些学生年龄不大, 一般都是16岁左右, 具有思想不成熟、心理素质较差、敏感又脆弱、遇到问题容易冲动、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等特点, 有部分学生很早就养成了一些诸如沉迷网络、抽烟、早恋等不良习惯。学习方面, 基础较差, 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厌学情绪非常严重。教师要充分了解和研究目前的中职学生, 要意识到, 虽然他们有较多的缺点, 但他们年龄小, 适应性好,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只要我们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因材施教, 制定适合中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 长期进行耐心正确的引导, 就能将这些不良习惯慢慢地改正过来, 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复习题题库建设, 提高学生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通过率首先, 复习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了解考试题型, 出题方式, 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对学生通过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 必须重视复习题题库的建设与更新, 要求题库的题型多样, 并有一定的题量, 题目最好是来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历年真题、国内知名大专院校以及权威出版社的相关试题。教师要对这些题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同时适当增加案例型和综合分析应用型题目, 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次, 要提高试题的质量。建议考前禁止给学生划考试重点, 考试试题也不能全部来自题库, 根据中职学校的生源特点, 在提高及格率的基础上, 可以从复习题库中出60%, 剩下的40%应来自题库以外。由于中职医学检验专业有国家的准入考试, 所以在毕业前最好按照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标准, 进行两次模拟考试, 增加学生的考试经验。再次, 平时每次考后教师应及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 对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教学质量、教学管理等进行分析和评价。这样有助于提高考试的科学性, 并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改进, 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

职业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中职学校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立足生源实际, 寻找问题症结, 发挥中职优势, 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社会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 才能使中职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吴丽萍, 施楚君, 许杰洲, 等.对174名学生临床基本技能理论考试成绩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6) :698-700.

[2]柴志欣, 冯平锋, 芮勇宇, 等.进行考试分析, 提高教学质量[J].检验医学教育, 2011 (1) :19-21.

[3]程瑶, 章冬斌.2020年前适龄人口变化与普通高等教育规模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科学, 2008 (5) :8-10.

[4]冯敬.对中职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与思考[J].遵义师范院校学报, 2010 (3) :61-63.

[5]邱鹏芳, 郑振佺, 袁洪斌.中职学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的SWOT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1 (13) :17-18.

篇4:教育学 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绪论

1.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2.教育学的萌芽和发展 A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B 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1776-1787年,德国哲学家康德曾4次在格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是较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的讲授。

1806年,赫尔巴特接替了康德在格尼斯堡大学的教育学教席,并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 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3个阶段)

<1>1861年,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出版

<2>20世纪初

1901年,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了“实验教育学”这一术语 1908年,德国教育家拉伊出版《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6年,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在批判脱离儿童生活的、以教师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基础上提出的)

1930年,我国的扬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D 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1963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教育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倡发现学习)

1975年,苏联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科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书中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3.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

第一章 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概念: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2.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 4.简单了解教育的历史发展P20-26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是整体性的发展,但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作出不同的分析。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理发展(机体的正常发展,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2>心理发展(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3>社会发展(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成长为具有社会意识、人生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现实的社会个体,能够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2.人的发展的特点(考理解)

(1)未完成性(兔子生下来就是兔子,人生下来还不是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人,还只是能变为人的小动物,能否变成人<狼孩>,将变成什么样的人,都是不确定的事情)

(2)能动性(人是能动地、自主地完成和完善的。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依据)

3.人的发展的规律性(5个)<理解,表现在哪>

(1)顺序性(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例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性。所以要求教育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发展。)

(2)不平衡性(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接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所以要求教育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关键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3)阶段性(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是,就会导致质的飞跃。所以要求教育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4)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所以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扬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发展)

(5)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所以要求教育把学生看成是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

4.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能动性)P34-40(1)遗传:<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5.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为什么)P44-51(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3)教育对人的作用越来越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功能

(1)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经济、政治、生态、文化)<1>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a 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力的基本途径(个体生命的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一个人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他才能成为现实的劳动力)b 现代教育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而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c 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依靠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和不断革新依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扩大脑力劳动者的比重,发挥劳动者在生产和革新中的创造性)<2>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通过传播与宣传一定社会的政治理念、意识形态,调控、主导一定社会的舆论和规范,积极地影响人、引导人,尤其注意通过培养年轻一代的政治理念与品德,以促进和保障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与路线的巩固和发展。<3>教育的生态功能

a 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 b 普及生态文明知识、提高民族素质 c 引导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能够在不痛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私层组织之间转换、调整和变动,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慧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给予保障的公关性事业)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的概念

广义:是指存在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a 教育总目的

B 各级各类的学校培养目标 C 课程目标 D 教学目标

2.教育目的选择上的两种典型的价值取向:(观点)

(1)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

<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3>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

(2)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

<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2>教育除了满足社会需要以外并无其他目的

<3>教育的结果或效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程度来衡量的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P85-98)

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人类社会历史也只能被理解为人的活动的历史。<1>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2>历史是人的正真自然史; <3>个体发展的历史;

<4>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人的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包括人的社会关系、道德精神、面貌、意志、情感、个性及审美意识和能力上的和谐统一发展。4.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所谓独“立个性”是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的关系式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上,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5.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正确而深入的理解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要把握以下基本点: <1>为年轻一代做人打好基础

<2>为年轻一代在未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3>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

第五章 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试试教育的机构体系及其组织运行的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赖以存在和运行的规则,如各种相关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概念: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什么学校施行什么制度P117-127)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改革的四个趋势(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2)全面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机构(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第六章 课程 1.课程的概念

狭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明确的说,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途径。

2.课程标准的概念: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刚要形式编制的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文性件。(2001年以前我国称之为教学大纲,2001年课程改革后改成为课程标准)说明:

课程一般由说明(或前言)、课程标准(明确总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将总目标具体化)和课程实施等部分组成。

课标在贯彻于落实课程方案中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不仅是教材编制的基本依据,而且是编号教材的前提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领悟与掌握一门课程的精神实质与学科体系,深入理解教材,正确进行教学设计(即备课)的有效工具。3.学科课程

(1)概念: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只是所组成的教学科目(2)优缺点: <1>重视承认生活分析及其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

<2>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3>强调课程与教材的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4>是一种静态的、预先计划和确定好了的课程与教材,完全依据成人生活的需要,为遥远的未来做准备,往往忽视儿童现实的兴趣与欲求,极易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脱节,导致强迫命令,使学生处于被动、消极,造成死记硬背而遭受种种诟病 4.活动课程

(1)概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也成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2)优缺点:

<1>重视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和阅历,以及儿童在学习中的自我指导作用与内在动力

<2>注重引导儿童从,通过探究、交往、合作等活动使学生的经验得到改组和改造,智能与品德得到养成与提高

<3>强调解决问题的动态活动的过程,注重教学活动过程的灵活性、综合性、形成性,因人而异的弹性,以及把课程资源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反对预先确定目标的观念

<4>不重视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和严格而确定的目的与任务的达成

<5>过于重视灵活性,缺乏规范性,其教学过程不易理性地引导,存在较大难度

<6>对教师要求过高,不易实施与落实,并易产生偏差,学生也往往学不到预期的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 5.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1)追求卓越的整体性课程目标

(2)注重课程编制的时代性、基础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讲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6.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

(1)小学教育,以综合课程为主

(2)初中教育,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

(3)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第七章 教学(上)

1.教学的概念:是在一定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下,能动的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2.教学的任务:(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能动的学习、运用和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技巧(2)发展体力、智力、能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情感与态度

3.教学过程理论的发展(了解,主要了解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杜威四人的观点P168-173)4.教学过程的性质:(P179-183)(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必须以交往为背景和手段

(3)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追寻雨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5.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主要有两种教学模式:一是以师生授受知识为特征的传授/接受教学,二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主动探取知识为特征的传授/接受教学)

(1)传授/接受教学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传授/接受教学是指教师驻澳通过语言传授、演示与示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通过知识传授想他们进行思想情趣熏陶的教学)A 基本阶段

<1>引起求知欲(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是贯穿教学过程始终的重要因素和任务)

<2>感知教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理解教材(感知材料与书本知识相联系,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巩固知识(理解和巩固知识是运用知识的基础)<5>运用知识

<6>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通过检查确定)B 注意事项

<1>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要割裂

<3>每个阶段上的主要功能因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2)问题/探究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阶段(问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要通过积极参与对问题的分析、探索,主动发现或构建问题心知,掌握其方法与程序,养成他们的科研能力、科学态度和品行的教学)A 基本阶段 <1>明确问题 <2>深入探究 <3>作出结论 B 注意事项

<1>要根据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

<2>要善于将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增长还是的探究目的上来

第八章 教学(中)

1.八条教学原则:

A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贯彻方法:a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b 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c 要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 d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B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并注重学以致用,发展动手能力,领悟知识的价值。贯彻方法:a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b 重视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c 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d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C 直观性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图像,聆听教师用语言对所学对象的形象描绘,形成有关事物具体而清晰的表象,以便理解所学知识。

贯彻方法:a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b 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c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 d 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D 启发性原则

定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他们经过积极思考与探究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学会分析问题,树立求真意识和人文情怀。

贯彻方法:a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b 善于提问激疑,引导教学步步深入 c 注重通过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启发学生获取知识 d 发扬教学民主

E 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是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F 巩固性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以便根据需要迅速在线出来,卓有成效地运用。G 发展性原则

定义: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但又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便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H 因材施教原则

定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区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2.教学方法的概念: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3.中小学常用的九种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问答法-教师提问)、读书指导法(学生自学,教师指导)、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讲演四种

讲读:读(教科书)与讲的结合,边读边讲,亦称串讲。讲述: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资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

讲解:教师向学生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论证。

讲演:教师在中学高年级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系统全面地描述事实,而且要通过深入分析、推理、论证来归纳、概括科学的概念或结论。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启发性、趣味性(2)讲究讲授的策略与方式

第九章 教学(下)

1.教学组织形式

(1)概念: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五种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特朗普制 个别教学制:就是个别指导,因材施教。较有针对性,但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

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学习所设置的各门课程。(一般认为,中国采用班级上课制上课始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于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道尔顿制:教师帮忙指定参考书和布置作业等,之后靠学生自学。分组教学制:根据学生水平分组教学。(能力分组:课程相同,学习年限不同。作业分组:学习年限相同,课程不同。)特普朗制:分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模式。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四大基本环节:备课、上课(关键)、课后教导工作、教学评价 备课:(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2)课题(单元)计划(3)课时计划(也就是教案)<教师要求:(1)专研教材(2)了解学生(3)考虑教法> 上课:六点要求——(1)明确教学目的(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外作业

课后指导工作:两个方面——(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第十章 德育 1.德育过程的概念: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2.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a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b 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基础 c 进行德育教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2)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a 德育要有全面性,促进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 b 德育具有多开端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德育要有针对性,对知情意行采取不同的方法方式(3)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

(1)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理论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引导学生审视生活、评价生活)

(2)疏导原则<要求>(案例,老师针对某学生的同一问题,教导方式不一样,那么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不一样。)

概念:是指进行德育教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也被称为循循善诱原则)基本要求:a 讲明道理、疏通道理 b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c 以表扬、鼓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长善救失原则(重在引导学生,调动其自我教育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克服困难)

(4)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要求> 概念: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也就是把人当人看)

基本要求:a 尊重和信赖学生 b 严格要求学生(5)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概念: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基本要求:a 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这点是进行德育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b 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也就是有针对性的教育)c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6)在集体中教育原则(即依赖学生集体来培养学生的某些品质,例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品质)

(7)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协调好学生各方面的教育,是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发展,保证学生品德发展)

4.教育途径与方法(了解)

(1)德育途径:(学校的全部生活,学生参与的各种活动和交往)a 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重要途径)b 劳动和其他社会实践(重要途径)c 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重要途径)d 学校共青团、少先队活动(重要途径)e 心理咨询(有效途径)

f 班主任工作(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g 校园生活

(2)德育方法:(即用来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完整品德的方法)

a 说服(摆事实、讲道理)b 榜样(模范)

c 锻炼(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

d 修养(教师指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调节,从而完善自我品德)e 陶冶(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f 奖惩(包括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即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作出评价)

g 制度(构建良好的学校制度,引导和规范学生)

第十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第十四章 班主任

1.班集体的形成阶段(1)组建阶段(2)核心初步形成阶段(3)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第十五章 教师

1.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专业性 2.教师的素养(1)高尚的师德

篇5:秘书学期末复习提示

法学科社会学类秘书(文秘)专业(现代远程教育·必修)工学科电气信息类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代远程教育·选修)

责任教师李柏梁

一、《秘书学(2)》复习和考试内容为《秘书学》课本的第十章至二十章,即会议组织、商务谈判、信访工作、接待工作、事务处理、领导者事务活动安排、党政秘书工作、企业秘书工作、涉处秘书工作、私人秘书工作和现代秘书职业。(课本186页至349页)

二、考试题型为:

名词解释15分(每小题3分,5小题);

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5小题);

简答题20分(每小题10分,2小题);

论述题20分(1题);

案例分析题30分(1题)。

三、鉴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学生与其他类别的学生,秘书学课程使用的是同一本教材(董继超主编:《秘书学》),同一本学习指导书(张继缅等编:《普通秘书学学习指导书》),同一本教学参考资料(董继超选编:《普通秘书学参考资料》),教学要求及试卷深度、广度都一样。

四、《秘书学(2)》早已提供了单元教学信息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

(九)(十)

(十一)(即课本第十章至二十章的教学内容)。各单元教学信息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问题、案例分析题以及阅读(《秘书学参考资料》中的有关领导人讲话和文章,有关法律、法规和法规性文件,有关秘书活动的论文)。

各地同样可以参考自1997年以来张继缅老师历年编写的《秘书学(2)》期末复习内容,因为总体要求是一致的。

五、案例分析题可以参考《秘书学学习指导书》中的案例分析题复习。但实际情况是《学习指导书》中与本学期教学内容联系紧密的对应案例并不多,且这些案例几年来已考过多次,因此也不排除另外编写新的案例来作为考题的可能。但不管怎样,学习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原理,并注重予以分析案例的能力,总是有益的。

《秘书学(2)》期末复习提示

《秘书学(2)》模拟试题

(一)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务2.企业秘书工作3.(狭义的)涉外秘书工作

4.私人秘书5.秘书职业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1—2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括号内)

1.按会议的内容划分,会议可划分为().A.综合性会议B.工作会议

C.大型会议D.专题性会议

2.商务谈判按谈判的正规程序划分,谈判可分为().A.双边谈判B.非正式谈判

C.正式谈判D.公开谈判

3.接待工作的作用().A.代表作用B.联络作用

C.传播作用D.互惠作用

4.秘书处理事务的特点是().A.政务性B.全局性

C.重复性D.智能性

5.私人秘书工作的特点是().A.选择的双向性B.商务性

C.女性化D.关系的雇佣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商务谈判中对谈判人员素质的要求有哪些?

2. 企业秘书应该重点发现和处理哪些信息?

四、论述题(20分)

试述当前会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五、案例分析(30分)

阅读下面的案例,试分析女秘书如何违背了现代科学管理中的“人本原理”。

女秘书的误区

“我们部门只有二十个人,但我发现我把他们全得罪了,原来很亲密的同事也都

避开我,我到底错在哪里?”

方云是一家公司的秘书,对工作尽心尽力,常常向我们这些局外人谈她的工作之道,“其实我是好意,我总想着沟通老板和员工的关系,帮助老板参与一些管理,甚至帮他对员工‘相面’。我觉得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

但是方云部门的同事并不这么认为,举出如下镜头,方云的所作所为确实让人不舒服。

镜头1:办公室里除了老板和方云还有阿强和阿水,这时方云和老板突然用很低的声音交谈一些公事,看上去很隐密。阿强和阿水立刻如坐针毡,觉得老板和秘书是不是在议论自己?

《秘书学(2)模拟试题

(一)1镜头2:阿强要辞职,老板让方云拿些遣散费来,方云立刻反驳:我觉得没必要。

镜头3;阿辉上班经常迟到,方云都向老板汇报,并且当着许多人的面说:“我觉得您不要对他期望太高,他是不求上进。”

镜头4:下班了,方云跟着老板一起出门,边走边说“先去接晶晶(老板的儿子)吧”。

尽管方云的老板和我们这些局外朋友都理解方云的好意;一切为了上司考虑。但

她的言行却将负作用反射到自己身上。

在工作中,聪明伶俐的女秘书应懂得谨慎从事,经常自我检查,避免陷入误区。

否则,不仅会引来流言蜚语,搞得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会破环公司形象,也误了自己的前途。

要求:1.运用相应的理论进行分析。

2.结合案例内容分析。

3.600字左右。

《秘书学(2)》模拟试题

(一)2《秘书学(2)》模拟试题

(一)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务是指行政管理中涉及全局性、长远性的高层次公务活动,如行政决策、行政指挥、行政监督、行政立法等。(14章240页)

2.企业秘书工作是直接协助企业领导人履行领导职责,在进行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为领导节省时间,扩大空间,拾遗补缺,综合服务的活动。

(17章289页)

3.(狭义的)涉外秘书工作,是指在我国境内具有外资成分或由外籍人员管理的机构、实体、组织内的秘书工作,或以境外人员为服务对象的秘书工作。(18章304页)

4.私人秘书,是指为私营企业、民办机构、个人或家庭所雇佣,提供秘书性服务的社会职业人员。(19章317页)

5.秘书职业,是指具有秘书知识和技能的人,受聘于单位或个人,协助领导者或主事者处理日常事务,提供综合性服务,并收取报酬的一种社会职业。(20章328页)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或少选不给分)

1.A.D2.B.C3.A.B4.C.D5.A.D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商务谈判中对谈判人员素质的要求:

(1)思想品德:要忠于职守、忠诚可靠、廉洁奉公;(3分)

(2)知识和能力: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专业知识,有良好的倾听、推理、判断和语言表达能力,有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资料;(4分)

(3)气质和性格:要沉着冷静、坚韧不拔、富有幽默感并注重礼节仪表且落落大方、风度优雅。(3分)(11章203页)

2.企业秘书应该重点发现和处理的信息有:

(1)政策性信息;(3分)

(2)科技性信息;(3分)

(3)经验性信息;(2分)

(4)市场营销信息;(2分)(11章300-301页)

四、论述题(20分)(要点)

当前,不少会议的会风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亟需改进。

会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会议过多过滥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议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令人担忧;

(2)会期过长,规模过大,规格过高;

(3)借开会之名进行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甚至滥发财物;

(4)会议纪律松懈,迟到、缺席现象普遍;

(5)会议内容空乏,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

(6)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查。

以上种种,大大妨碍了会议的成效,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改进。

(以上6个要点每个2分)

改进会风的途径包括:

(1)树立正确的会议观念,倡导开会中的务实精神和负责精神。(3分)

(2)现会议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3分)

《秘书学(2)》模拟试题

(一)3(3)变革会议的方式的手段。从方式上可多采用现场办公会、对话会、午餐会、限

时发言开会、站着开会等方式;从手段上,可多借助广播、电视、电话、计算

机等现代化通讯手段开会。(2分)(10章196页)

六、案例分析(30分)(要点)

这位女秘书的误区在于违背了企业秘书的现代科学管理原理中的“人本原理”。人本原 理,即秘书无论是与领导者相处,辅助领导工作,还是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组织机关工作,都应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6分)

(1)女秘书的职责是辅助老板工作,不得越权。但女秘书在镜头2中却反驳老板的意见,擅自做主,过度自我膨胀,表现出独霸一方的气势,以二老板自居。(6分)

(2)女秘书应主动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包括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她却不问原因就当着许多人的面对老板说职工阿辉“不求上进”,不仅损伤了自己的形象,影响了干群关系。(6分)

(3)女秘书没有把做好人的工作当作自己工作的根本。她在办公室里当着阿强和阿水的面窃窃私语,令阿强和阿水如坐针毡,阿强和阿水以为是在议论自己,破坏了公司和谐的工作气氛。(6分)

(4)插手老板的家务事。若因老板工作忙碌,偶尔将家务事交由女秘书代劳,无可厚非,但若成为日常工作,则有不当之处。女秘书要认清自己是公司的员工,而不是老板夫人。(6分)

《秘书学(2)》模拟试题

篇6:毛概 重点 期末 复习

简答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1就是运用马思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 提升为理论3是把马思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思中化重要意义:引导不断胜利,提供了精神支柱,开拓马思在中国发展新境界。中国进步与发展的原因:高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2毛思:形成:是马思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与 经验总结,是中国的集体结晶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公主和文化公主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马思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邓小平理论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形成的背景 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时代背景 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当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5科学发展观 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我国在新世纪的阶段特征是提出的现实基础,当代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的重要借鉴

内容;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导意义:它是马思毛思邓小平三代及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它是马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和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特征:1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确立依据:1 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 为了适应生产力3 符“三个有利于”标准进一步完善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发展,公有制与 非公有制 发展统一

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中共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培育四有青年:原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以马思毛思邓理三代重思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必要性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公民素质提出的综合要求(理想是核心和精神支柱道德是行为的规范和理想的体现纪律是实现理想维护道德的重要保证 文化是基础是形成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纪律观念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全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思的指导地位,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构建和谐社会 理论意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实践意义:1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重要组成部分2使社会更加和谐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3促进社会和谐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4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基本原则: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5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发展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促进2把改革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意义:1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于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2发展了马思的国家学说3体系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思路

论述:1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及分化(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求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制度。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内容有: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篇7:期末复习的策略

杨明同学的这种学习干劲是积极可取的, 可谓是“紧张有序”。那么, 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元素和催化剂呢?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一、明确期末复习的人力资源因素, 从而确立孩子期末复习的能动性链接

可以说, 在期末复习中, 一方面需要跟着老师的“布置和要求”走, 这是由于老师的主导作用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 老师组织的期末复习是按照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面向一个班级的一般水平而言。这种复习安排既有其广泛性, 也有其局限性, 主要是个体针对性有所欠缺。为此, 有些细心的老师就会准备几套复习方案, 以分给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使用。比如, 复习题就分为基础卷、达标卷、提升卷三个部分。即使是这样, 老师所解决的的也也只只能能是是期期末末复复习习中一个层面上的问题, 而不能够对每个孩子做到面面俱到。因此, 在认真接受老师指导的同时, 家长有必要发挥自己在孩子期末复习中的帮扶作用, 为孩子能够进行持久有效的期末复习护航。加上孩子本身, 于是就可以形成一个“孩子自我推进+教师指导+家长协助”的期末复习链接。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期末复习计划

这个计划可以由孩子采用适当方式自己提出。先口头的、简单的, 再书面的、具体化的, 经过家长熟悉和了解, 最后可以交给科任老师把关审核。

计划应该体现以下信息:

⒈突出目标性。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描述。一个明确的复习目标应该有两个基本的承载功能:复习进行中的方向标以及复习效果的“对照单”。其中, 我们又可以将这些目标归类和细化, 有期末复习总体目标, 各单元或称章节的复习目标等。对于这些复习目标, 一般可以在老师有序的指导下制定完成;当然, 学生或家长还可以参看一些正版的相关学习辅助资料予以获取和充实。

⒉突出知识整理的系统性。一是能够分类整理, 分类的标准或依据一般是对某一类相关特征问题的解答。当然对于一册课本来说, 可以按照一章 (一单元) 来做整理;二是知识整理中要突出“四个特性”:基础性、重点性、疑难性、针对性。我们要学会把一个系统的知识点摆出来, 接下来有必要明确一下哪些是基础知识, 哪些是重点内容, 疑难点在哪里, 它们是如何表述和反映的, 我们又如何去把握它们, 这些问题在复习进行中都需要孩子们动脑筋思考。而“针对性”, 就是要求孩子们能根据自己学习情况的不同, 做好“查漏补缺、有的放矢”的复习文章, 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注意知识整理上的规范性。不管是哪一门功课的复习, 我们都要注意按照知识本身的发展序列和表述要求做好规范性整理, 从而可以培养孩子有序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优化复习效果。

⒊突出复习题的针对性。这里分两个层面来阐述:一方面, 对于老师给出的复习题, 一个聪明的孩子可以向老师提出哪些事自己可以免做, 哪些类型的题目需要加强练习;另一方面是孩子自己在选择复习题时, 一定要加强针对性, 对于还没有牢固掌握的知识点来说, 这方面的题就有必要多加强训练, 而对于那些“超级难”、自己连一点风都摸不着的“偏题怪题”, 也就没必要花费什么精力去“啃骨头”了。

⒋在期末复习中, 不要忘记了阅读课本。在很多情况下, 甚至是一些老师, 往往是新课一上完, 书本就扔得老远, 取而代之的就是成本的练习册和考试卷, 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试想想, 在期末复习中, 孩子们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 在很多情况下, 教师口头讲解或“忽悠”一下, 相比让孩子们自己去翻阅课本做再学习再认识来说, 后者就会凸显主动性和深刻性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强烈的信号:要想解好题目, 一定要学好课本上的基本知识, 课本就是我们解题的钥匙。

⒌复习措施既要守住主要的、有效的, 又要能够灵活多样。教无定法, 但有章可循。就一个班级而言, 其科任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稳定性;就一个学生而言, 其学习方法同样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固定性。因此, 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积极引导孩子审视和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之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得到丰富和发展;二是恪守自己成功的学习方法, 并以这些为主, 灵活地结合其他方式提升学习效率, 既能学法兼收, 又能换一下思维方式, 相得益彰。

⒍进度表的安排要详尽严谨。复习进度表重在两个方面, 一是时间安排表, 二是复习内容安排问题。用一句话来说, 就是什么时候该复习到什么知识内容得有个明确的安排或规定。这是整个复习策略中的重点问题, 它就相当于一根指挥棒, 因此要细心制定, 做到科学合理。它可以在老师、家长、孩子三方的共同努力下予以敲定。

三、复习质量要及时检测, 适时改进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复习效果如何, 其做法通常是采用解答问题或考试的方式来实现检测的。这样做可以继续做一下“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做到再巩固再提升。当然, 当学生经过大量的复习工作还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时候, 我们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和进取心, 多帮助其分析失利或“学而不得”的原因, 要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 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四、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 取长补短

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成功率。因此, 要积极鼓励孩子多将自己的所想所学同人交流, 在老师师那那里里获获得得有有效效的的点点拨拨和和指指导导, , 在在同同学学那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交换, 在家长那里获得欣赏和安抚, 等等, 学生学法上、信息上、心灵共鸣上就会弹奏出一首和谐奋进的交响曲。

五、家长及时为孩子的功课复习排忧解难

上一篇: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真题(答案全标注)下一篇:江苏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