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劳动合同

2024-04-26

江苏劳动合同(精选6篇)

篇1:江苏劳动合同

来源: 作者: 日期:11-03-19

F 、甲方同意为乙方提供如下福利待遇: 。

G 、 甲乙双方需要约定的其它事项: 九、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经甲乙双方协商约定,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1 、劳动合同期满的;

2 、---------- ;

3 、---------- 。

十、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一) 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应当依法执行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续订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二)当事人一方故意或者过失违反劳动合同,致使劳动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并给另一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规定或者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十一、劳动争议处理

(一)甲乙双方因履行本合同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甲乙双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甲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和规章,损害乙方合法权益的,乙方有权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举报。

十二、其他

(一)劳动合同期内,乙方户籍所在地址、现居住地址、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应当及时告知甲方,以便于联系。

(二) 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没有规定的,通过双方平等协商解决。

(三)本合同不得涂改。

(四)本合同如需同时用中文、外文书写,内容不一致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五)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六)本合同于 年 月 日生效。

法定代表人签名: 乙方签名: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甲方盖章:

签章日期: 签名日期:

甲乙双方自愿申请劳动合同鉴证的,应当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鉴证机构盖章: 鉴证人签名:

鉴证日期:

附件

劳动合同变更记录

经双方协商同意,对 年 月 日签订的劳动合同作如下变更: 。

法定代表人签名: 乙方签名: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甲方盖章:

签章日期: 签名日期:

鉴证机构盖章: 鉴证人签名:

编辑

篇2:江苏劳动合同

性质:

地址:

电话:

法定代表人:

乙方(工人)姓名:

性别:

年龄:

籍贯:

现住址:

乙方属性:(在□打上√号)

原固定工□

合同制工□

临时工□

身份证号码:

×劳合 号单位劳同书 号

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按照用工有关规定考核后,同意招、聘、雇 为本公司员工。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 ,同意签订本合同,并达成协议条款如下:

一、工作任务及工种:

乙方同意按甲方生产(工作)需要在 岗位,承担 工作任务,为 工种,因生产情况变化,甲方有权调整乙方岗位工种,如乙方认为难于适应调整的岗位、工种、可申请离职。

二、合同期和试用(熟练)期:

合同期从一九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试用(熟练)期满,甲方应及时对乙方进行考核,合格者定级定薪,不合格可延期或辞退(延期不得超过三个月)。如过期不考核,视为合格,履行合同。合同期届满,经双方同意,可以续订合同。

三、劳动时间、报酬、保险、福利和政治待遇:

1.劳动时间:每周实行 日工作制,每日为 小时制,每月预计加班 小时,月加班时间不超过36小时。

2.劳动报酬:

(1)按规定甲方结汇后的职工工资部分,由甲 方依照政府现行有关规定办理实行,根据乙方的岗位、责任、技术水平、工作(业务)性质,暂定为每日工资 元×25.5=月工资 元。晋级加薪每年的月工资增 元至 元不等。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月工资按计件单价结算,具体办法可在本合同双方约订栏中约定,甲方因故停工连续 天以上,或月累计 天以上,每天发给乙方 元作为基本生活费。甲方每月至少发放一次工资,每月 日为发薪日,超过规定日期的从第六日起生意安拖欠工资的 %赔偿乙方损失。

(2)奖金:应按单位的经济效益和乙方的劳动贡献定,一般每月 元至 元;年终奖金每年视效益另定。

(3)加班工资:法定节日为 %。公休假日和平时为 %。从事夜间(22时至次日6时)工作的,每班发给 元作为夜餐津贴。

3.劳动保险和福利待遇;①甲方必须按规定为乙方办理退休养老保险、待业保险和工伤保险,按规定缴纳保险金(临时工的社会保险每月自付 元,先由甲方支付,后在其当月工资中扣除;临时工不享受待业保险待遇,在未实行工伤保险前及甲方没有为乙方办理工伤保险时,乙方在合同期间因工伤、残、亡的,按现行规定、办法执行);②乙方在合同期患疾病或合同期满但在治疗期内的,甲方应根据其工龄或累计投保工龄发给一定比例的工资:根据其工龄或累计投保工龄发给一定比例的工资: 年以下的 %, 年至 年为 %, 年至 年为 %; 年的以上为 %,其医药费报销 %,或每月发给乙方 元包干使用。需住院治疗的应经公司批准,其住院的医药费应实报实销。③乙方为已婚女工的,产假期间甲方发给100%的月工资及生活补贴和全勤奖。④在合同期内,乙方服务每满一年,甲方应根据有关规定每年为其安排探亲假一次,共 天,夫妻生活在一地,与父母异地的,每满四年为其安排探亲假一次,共 天。临时工在甲方工作满一年以上再续签合同的可安排探亲假,其探亲假为 天;满一年以上的,每年探亲假为 天,在批准探亲期间,均发给月工资及各种补贴(不影响年终奖);路费按规定报销或实行包干制。⑤法定节日及遇乙方婚、丧假期,甲方必须将乙方按规定所休假天数视为有薪假期;如超过几天数经批准可作事假处理,否则,按旷工处理。

4.政治待遇:乙方在合同期间,有权参加员工大会和经选 举的员工代表大会,参加政治活动、技术文化学习、评选先进、晋级提拔及申请参加工会、党、团组织。在不影响生产(工作)的情况下,甲方应允许乙方参加上述组织的活动。

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1.甲方必须为乙方提供生产厂地和生产工具,乙方个人专用工具应妥善保管,丢失应按使用年限折旧赔偿。

2.甲方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乙方岗位工作需要发给劳动保护用品:丢失不补;保健食品(费):

3.甲方应为乙方提供住房,房租、水、电费由乙方自付。如房租按商品化标准收取的,甲方应给乙方住房补贴。每月为 元;如乙方自行解决住房的,甲方应给乙方住房补贴。每月为 元;

4.膳食:甲方自办食堂的,按饭菜成本收费;不办食堂,在外搭膳的,所需管理费由甲方支付。甲方给乙方膳食补贴每月 元。

五、劳动纪律:

乙方在合同期必须遵守如下纪律;

1.按时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

3.爱护单位财产,不得无故损坏,不得贪腐、盗窃单位财物;

4.上班工作时间,不得做私事,不得看无关书报;

5.保质保量(合理的)完成当班、当月任务,不得投机取巧;

6.听从指挥,服从调配,不得打、骂、吵闹,影响正常的工作秩序;

7.有事要请示报告,不得擅自主张。

六、合同的解除及其责任:

1.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①双方一致同意的;②符合本合同本条下述第3项和第5项规定的;③乙方试用期满,不符合录用条件或本人不愿意供职的;④乙方患病(不含职业病)或非因工负伤,经治疗不能复工或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⑤甲方濒临破产处于法定重整(整顿)期间需要裁减人员的;⑥甲方因生产、经营、技术条件发生变化,经劳动主管部门确认无法调剂的富余人员;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合同自行解除:①甲方宣告破产;②乙方被除名、开除、劳动教养或判处徒刑的。

3.乙方在合同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以辞退:①严重违犯劳动纪律,影响生产、工作秩序的;②违反操作规程、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③服务态度恶劣,损害消费者利益,影响甲方声誉的;④有贪腐、赌博、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尚不需追究刑事责任的;⑤无理取闹、打架斗殴,严重影响社会秩序或犯有其他严重错误的。

4.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不得解除合同:①合同期限未满,又不符合本合同第六条第3项所列情形的;②患有职业病或因工负伤未能治愈恢复健康的;③患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的;④女工在孕期、产假或哺乳期内的;⑤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国外探亲在规定假期内的。

5.甲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辞职:①调整工种后所从事专业不对口,不能发挥技术特长的;②人格受到甲方负责人侮辱的;③甲方连续两个月不支付工资的;④甲方不履行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国家政策、法规、分割工人合法权益的;⑤经国家有关部门确认,甲方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恶劣,无有效的保护措施,严重损害工人身体健康的;⑥经甲方同意,自费考入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学习的;⑦经有关部门批准,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或国外定居的。

6.任何一方解除劳动合同或是否续订劳动合同,应提前三十日通知对方,并按有关程序解除或续订合同手续。

7.任何一方违反合同规定,解除合同,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对方有权根据其责任和造成的后果,追究对方直接经济责任;如赔偿培训费或补偿给对方 个月工资。

8.乙方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应发给补偿金:①合同期满终止劳动合同的;②依本合同第六条第一款第一、四、五、六项和第五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拖欠工资的还应补发所欠工资及利息)。补助费标准按乙方在甲方服务的工龄计算:每满一年的,计发解除劳动合同当年本人一个月的平均工资;满半年不足一年的,按一年工龄计发;不满半年的,计发半个月的平均工资。

9.按照本合同第六条第1款第④项解除劳动合同的,甲方发给乙方 个月平均实发工资的医疗补助费。

七、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1.

2.

八、本合同未尽事宜或合同条款与劳动法规、政策规定有出入的,按现行劳动法规和政策执行。

九、本合同从签订日起,经劳动部门鉴证后生效,涂改或冒签无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委托代表人签字:

篇3:江苏劳动合同

一、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现状概况

建国以后, 江苏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人口转变过程, 目前保持着低于2.1的更替水平, 除人口总量之外, 人口的年龄结构也随之产生重大变化。

1. 少儿人口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数量比例概况。

在人口年龄划分中, 常常将少儿人口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将老年人口的年龄界定为65岁及以上。根据2014年江苏省统计年鉴资料, 从1953-2010年的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 少儿人口数量由1964年的1 772万人减少至2010年的1 023万人,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 数量大幅增加而且所占总人口的比重也持续快速增长。

2. 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概况。

通常将处于15~64岁的人视作劳动年龄人口, 这部分人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劳动力。人口生育率的变化不仅影响着总人口的数量, 还会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人口的比例状况。1953-1964年间, 江苏省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由2 183.21万人变为2 514.48万人, 增加了300多万人, 但是由于当时人口出生率和生育率较高, 使得15~6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并没有上升, 反而发生1%的轻微下降。在1964年之后的几次人口普查中发现, 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 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也持续提高, 从1982年开始依次为65.48%、69.46%、71.52%、76.11% (见表1) 。目前看来, 在满足劳动年龄且有参与劳动意愿和事实的这样较高比重人口的条件下, 将为经济生产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目前江苏省70%比例的劳动年龄人口有助于促进拉动生产, 促进消费。

二、江苏省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的趋势分析

劳动力人口抚养压力用抚养比来表示, 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 (15-64岁) 人口数之比, 这个比值体现劳动力人口的社会抚养压力大小, 即一个处在劳动年龄的劳动者所需要负担的少儿和老年人的比重。社会抚养压力又分为少年儿童抚养压力和老年抚养压力。江苏统计年鉴数据显示, 江苏省的劳动力抚养压力不断增大。

1. 少年儿童人口的减少降低当前人口抚养压力, 加剧未来劳动力抚养压力。

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以来, 我国的生育率发生了巨大转变, 总和生育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5.8降低到了目前的1.8左右, 低于更替水平, 持续下降的生育率导致了三十多年来新生人口数量的减少。进入90年代之后, 江苏省内初婚年龄逐渐提高, 生育旺期的妇女数减少, 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 导致少儿人口数量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少儿人口的抚养比在1990、2000、2010年呈现降低, 到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已经低于20%。 (见图1) 。在这逐步降低的少年儿童抚养比之下, 掩盖的是未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严重问题, 是未来社会抚养压力急剧增大的问题。由于出生率的下降, 人口自然增长维持在2%的水平, 使新生人口数量越来越少, 这样将严重影响未来年轻劳动力进入劳动生产市场的人口数量, 在不久的将来, 劳动力的储备和供给将面临短缺的社会问题, 也必然反映为社会抚养压力问题。低水平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使得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逐渐减少, 随着时间推移, 未来劳动力人口内部将面临老化, 中年劳动力多于青壮年劳动力时还将导致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

2. 老年人口抚养压力持续增长。

与少儿抚养比不同的是, 江苏省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始终处在上升阶段, 对劳动力人口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严重。从江苏统计年鉴的数据来看, 江苏省的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所占的比例增大, 必然表现为劳动力抚养压力加重。1953-1964年间, 由于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以及1959年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三年自然灾害, 使得死亡率较高, 在这个期间老年人口抚养比由7.75%下降至6.57%, 但是1964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0年的老年抚养比达到14%, 与少儿人口抚养比只差3%。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报告, 2010年我国大概每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 2020年约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一个老人, 2030年约2.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1个老人。随着人类生命周期的发展, 目前占据人口较大比重的劳动力人口将步入老年, 现阶段江苏省处于15~64岁劳动年龄的人口已经达到70%以上, 在这个年龄阶段中, 他们不断创造价值, 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劳动力资源, 参与社会生产, 但是一旦他们进入老年退出生产活动时, 将从一个生产者变为消费者, 意味着他们将对社会产生很大的赡养负担。因此, 江苏省老年人口对于劳动力人口而言的抚养压力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对策建议

在面对抚养压力的趋势变动可能带来的复杂的社会问题时, 应采取积极地措施, 未雨绸缪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

1. 改革退休政策, 出台促进老年就业的方式。

在江苏省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中, 老年人口比例的逐年提高, 给劳动力人口造成抚养负担。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 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将导致高退休人口赡养率, 政府若适时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利于缓解老年人口的赡养负担。目前的退休年龄较低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和劳动力供给不足。因此, 江苏省应该尽早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与年轻劳动力相比, 已退休的老年人口虽然身体素质不如年轻人朝气活力, 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积累使他们拥有特有的优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 老年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便基本退出劳动市场。但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高学历劳动者进入劳动市场的起点时间受到推迟, 而且很多从事知识技术积累性价值高的职业的劳动者在到达退休年龄时退出经济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人力浪费。因此鼓励老年人再就业重新参与市场, 充分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对于缓解劳动力人口对老年人抚养压力具有很大帮助。江苏省可采取“企业返聘”等形式促使省内老年人再就业, 充分发挥“余热效应”。

2. 改革生育政策和鼓励生育的政策。

在人口年龄结构转变的过程中, 为及时的保证人力资源的充分供给, 需要从多方面采取应对措施。适时实行普遍放开“二胎”政策, 增强符合条件家庭的“二胎”生育意愿。江苏省由于多年来贯彻落实生育政策, 少儿人口的抚养压力逐渐下降, 但是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总的抚养压力大幅上升。根据人口成长的生命周期, 为更好地进行未来劳动力人口储备, 减轻抚养压力, 需要适时适度的调整生育政策, 使生育率逐步稳定在更替水平并适应社会发展。目前由“双独二孩”转变到“单独二孩”, 江苏人口增长趋势应该难达预期。尽管目前江苏省已经开始实行“单独二胎”的生育政策以适当提高生育水平, 但是在由“单独二胎”向“单独二胎”的转变过程中, 实际申请二胎的生育意愿并未有明显提高, 主要也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随着教育水平提高, 生育观念转变, 以及生育第二个孩子意味着需要付出很多“机会成本”、养育孩子的生活成本过高, 很多人往往在孩子数量和质量问题上更倾向于选择养育高质量的孩子, 而不是数量。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要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 采取措施鼓励符合二胎生育条件的家庭, 提高生育意愿非常必要。

四、结语

人口是推动整个社会前进的重要支持动力之一, 目前江苏省劳动力人口比例大,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本。但随着生育率降低和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 未来江苏省劳动力人口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抚养负担, 因此应重视人口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通过改革退休政策和出台促进老年就业的方式改善当前的劳动力抚养压力趋势, 改革生育政策和鼓励生育的政策来改善未来的劳动力供给, 只有这样, 江苏的劳动力抚养压力的增大趋势才有可能再未来得到缓解。

摘要:随着生育率降低和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加, 未来江苏省劳动力人口将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抚养负担, 应重视人口发展带来的社会抚养压力问题。为缓解江苏的劳动力抚养压力的增大趋势, 应该改革退休政策和出台促进老年就业的方式改善当前的劳动力抚养压力趋势, 改革生育政策和鼓励生育的政策来改善未来的劳动力供给。

关键词:人口抚养,压力,劳动力,江苏省

参考文献

[1]陈涛, 陈功, 宋新明, 等.从人口抚养比到社会抚养比的探索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 2008 (2) .

[2]李魁.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政策建议[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4 (55) .

[3]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办公室.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读本[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8.

[4]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 2007 (1) .

[5]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兼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J].中国金融论坛, 2004 (2) .

[6]张绍合, 贺建林.从抚养比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政策取向[J].当代经济管理, 2007 (4) .

[7]林刚.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基于山东的数据[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12.

篇4:江苏劳动合同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江苏;公共政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9-0466-02

收稿日期:2013-10-16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1SHC006);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编号:08JYB002);江苏省常熟市软科学研究计划(编号:CR201109)。

作者简介:施杨(1980—),男,江苏淮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E-mail:6910683@qq.com。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而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就要求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地方用工短缺、提升农民素质、加速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1-2]。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转移人数多、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全面认识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建设,对江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1.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

一般来说,农业资本增加和科技进步往往会引发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土地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近年来,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离土农民数量不断增加。1995—2011年,江苏农村总人口由2006年的5 136.93万人下降到2011年的3 009.44万人,下降了41.4%,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农业人口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据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村常住劳动力资源总量为3 060.4万人,其中,农村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为967.5万人。随着江苏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许多农民的部分或全部土地被征用,变成了“非城非农”的失地农民。

1.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区域

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他省份农村劳动力外流不同,随着中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增强,以及受本地生活习惯和风俗特点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以江苏省内劳动力转移就业为主。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约75%的人选择留在江苏省内工作,其中,在乡外县内的农村劳动力占24.40%,在县外市内的农村劳动力占14.90%,在市外省内的农村劳动力占35.70%;选择去省外的农村劳动力仅占25.00%。大部分农民倾向于在本地生活、工作,选择外出打工或外出创业的动力不足,这一现象在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尤为明显。

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方向

目前,江苏农村劳动力的流向呈现“多元化、阶梯性、双向性、灵活性”的特点,其中,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主体地位。江苏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数分别为24.41万、608.36万、343.73万人,占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的2.50%、62.30%、35.20%。大部分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在就业时往往更愿意从事符合自身实际能力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2.1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就业难度大

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江苏农村劳动力结构同样存在量多而质次的问题,尚未形成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本。与城市劳动力相比,江苏省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文化知识水平不高,难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江苏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农村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文盲有8.71万人,占0.90%;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47.06万人,占15.20%;初中文化程度的有683.06万人,占70.60%;高中文化程度的有112.23万人,占11.60%;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6.45万人,占1.70%。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比例明显偏低,并且受自身教育水平及旧观念影响,这部分劳动力安于现状、思想保守,这减弱了其对自身接受再教育的投资力度。

2.2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单一,就业方向选择少

从职业技能来看,江苏省绝大多数劳动力没有接受过系统职业技能培训,没有从事其他非农产业的基本能力。以苏州市为例,2008年苏州农村劳动力掌握职业技能的有17.50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10.52%,其中,具有技能等级的有10.30万人,占掌握职业技能人员的58.86%,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6.19%。鉴于农村劳动力本身素质的有限性,大部分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可以从事的职业种类较少,大多为一线操作工,对技能要求较低,这也导致农村轉移劳动力大多流向第二产业,且不愿跨区域流动。

2.3农村转移劳动力年龄分布欠合理,稳定就业性差

从年龄结构上看,江苏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凭借自身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强壮等优势,纷纷涌向城镇,农村滞留的劳动力就会以老龄人口为主,不利于农村劳动力的持续性转移。江苏第二次农业普查公报显示,户籍外出从业劳动力中,20岁及以下的有99.65万人,占10.30%;21~30岁的有279.61万人,占28.90%;31~40岁的有316.37万人,占32.70%;41~50岁的有185.76万人,占19.20%;50岁以上的有86.11万人,占8.90%(图4)。农村转移劳动力年龄分布呈现地区差异,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地区农村转移劳动力具有低龄化,30岁以上的比例达到46.7%,大量没有职业技能的青壮年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由于自身职业规划不明确,稳定就业性差,很难适应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nlc202309042150

2.4农村转移劳动力收入不高,持续增收困难

目前,江苏省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带动农民收入结构的持续变化。2011年,江苏省农村劳动力人均纯收入10 80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5 747元,经营净收入 3 780 元,财产性收入476元,转移性收入801元,分别占农村劳动力人均纯收入的53.20%、35.00%、4.40%、7.40%。大部分转移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从事的就业岗位仍以体力劳动为主,具有一定生产技能的岗位就业者较少,因此,农村劳动力工资性收入增长速度仍然不快,直接影响人均纯收入的增加,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劳动力对自身权益认识不够,拖欠工资、少缴或不缴社会保险现象仍然存在,这给农民持续增收带来一定困难。

3加快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3.1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统筹体系,落实相关配套措施

3.1.1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城乡一体化”理念,着力把握“三农”和“三化”的互动关系,积极探索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优化城镇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挥城镇对农村辐射和带动效应。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管理体制,消除农村劳动者与城镇劳动者在劳动就业、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性、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努力把扩大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实现经济与富裕农民的同步推进。

3.1.2持续完善充分转移就业考评机制按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就业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精神,将创建农村劳动力充分转移乡镇、村、社区作为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的主要抓手。按创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要求,明确提出把农村劳动力就业纳入整个社会就业体系,帮助有就业能力及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提高农村就业率。

3.1.3加大转移就业的财政投入合理核定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服务等支出成本,各级财政要安排转移就业专项资金,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公共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公共实训基地能力建设,落实公共财政项目资金的合理分摊。持续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对转移就业的财政扶持力度,使农村转移劳动力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3]。

3.2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支持体系,促进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3.2.1优化传统农业布局针对江苏农村可耕面积减少、产业结构显著升级的特点,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来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优化农业资源利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加快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使更多农村劳动力从传统耕种模式中解脱出来,加快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步伐,克服农村劳动力闲置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与此同时,鼓励具有农业职业兴趣和能力的农民坚持从事农业生产,留住农业第一线技术人员,防止农民盲目转移和过度转移影响江苏农业的持续发展。

3.2.2大力发展农村私营经济针对江苏各地尤其是苏南发达地区农村二、三产业迅猛发展的现实,进一步优化现代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产业,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苏中、苏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通过招商引资、鼓励自主创业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村私营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在本地就业、就近就业。

3.3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就业服务能力

3.3.1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平台按照“重心下沉、服务前移、职能延伸、管理提升”的总体目标,完善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在设立镇级劳动保障所的基础上,在每个社区(村)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为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职业培训、职业生涯指导、职业咨询与介绍、就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经办等就业服务,落实农民非农就业的免费登记制度、免费培训制度、奖励中介和鼓励企业用工制度,切实降低农村登记失业率。

3.3.2完善基层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本着“区域联动、信息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当代信息技术在农村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强基层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通过整合一定区域内企业用工信息库、求职人员信息库、失业登记人员信息库等信息平台,及时广泛发布各类招聘会、招聘岗位、职业培训等信息,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与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科学制定转移就业方案提供信息支持。

3.3.3完善区域劳动力市场按照全面规划、重点部署,有选择、有步骤地建立“功能完善、法规配套、机制健全、指导及时、服务周到”的农村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针对江苏农村劳动力以本省就业为主、外省就业较少的情况,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登记和统计制度,定期调查并公布各地企业不同层次、不同工种(职业)的供求情况,加强苏南、苏中、苏北劳动力市场的紧密联系和合作,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动态最优配置。

3.4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3.4.1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按照“技能培训进乡镇,职业指导到基层”的总体思路,注重发挥江苏各地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的作用。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政府买单、农民免费受训的形式,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4],针对有转产、转岗就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重点做好劳动预备制培训、农村劳动力输出培训、当地就业培训和返乡培训。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工种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持续开发实用性培训项目和课程,完善“培训—认证—就业”一体化服务,构建立体化职业培训体系。

3.4.2大力发展社会培训机构针对公办培训机构师资、场

地、经费紧张的困难,有效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特别是企业和大专院校、农民合作组织、科研单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针对各地二、三产业的人力资源需求,依托各类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较多的区域开展集中培训,建立农村劳动力输出地培训到地方企业用工的“绿色通道”。深化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制度,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受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长效机制。

3.4.3加大创业培训支持力度各地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业培训管理模式,对有自主创业愿望的农村劳动力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项目咨询等创业服务,强化创业意识、创业风险防范、创业能力培训。完善并落实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为农村创业者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采取多种途径支持和激励农村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5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3.5.1完善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险机制整合制定社会养老保障管理办法,完善农村多层次的养老保障制度,规范各项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衔接办法,加快“新农合”向城镇社会保险的逐步接轨。针对农村劳动力跨区域就业参保难、社保费转移难、权益保障难的情况,制定和完善参保对象异地养老、异地医疗、异地支付结算等办法,重点落实跨区域大病统筹医疗制度,切实维护农村转移劳动力异地就业的社会保障权益。

3.5.2完善農村劳动力劳动维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城乡所有用人单位的动态监管机制,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实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和网络化管理,实现城乡劳动者劳动合同签订、社会保险交纳、劳动权益维护全覆盖。在乡镇企业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提高企业的法律意识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的劳动争议预防调解体系,推进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劳动维权法律援助机制,强化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切实维护城乡劳动者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忠群,彭发清,张黎晓.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11(3):36-37,56.

[2]董舟,田千喜. 农业技术进步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11(9):172-174,178.

[3]兰景力.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影响分析[J]. 学术交流,2011(4):139-143.

[4]赵万一,黄忠. 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N]. 人民日报,2012-03-22(07).束剑华,刘海明,邬雨刚,等.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与农业高职教育专业体系优化[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9):468-470.

篇5:江苏省劳动合同最新

江苏省劳动合同1

甲方:____

乙方:____

甲乙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协商一致,达成以下条款:

一、甲方聘请乙方为专职司机。

二、本合同自____年__月__日起至____年__月__日止,期限届满本合同自行终止,经双方同意,可以另签劳动合同。

三、其中试用期为一个月即____年__月__日至____年__月__日,试用期限内甲方有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若乙方造成甲方车辆等到任何损失,应照价赔偿。

四、乙方经甲方聘用后,自愿将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交给甲方保管,一直到离职为止。

五、甲方给乙方的薪资待遇:试用期一个月,工资是3000元/月,试用期一个月过后,甲方聘任乙方的,乙方受聘期间的报酬构成为:3000元。发薪日应在下月份1日支付。

六、甲方车辆的保养以及车的正常维护由甲方来承担。

七、乙方在聘用驾驶员岗位期内应遵守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公司彰程办事,准时上班,按照公司的需要,自觉加班,不讲怨言,爱岗敬业,吃苦耐劳。

八、乙方在聘用驾驶员岗位期内,发生车辆违章违纪和车辆碰撞等事故,均由乙方本人负责本公司概无责任。

九、乙方在工作期间内每天对车辆进行保养、擦洗;每天对车辆进行检查,保持车辆状况良好再行驶。绝不带着毛病上道。如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发生交通事故,责任都由乙方来承担,本公司概无责任。

十、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其有权进行本合同规定的行为,并已采取所有必要的公司行为授权签订和履行本合同;

(2)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对其构成有约束力的义务。

十一、合同的变更、终止和解除

1、岗位聘任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确需变更的,双方应协商一致,并按原签订程序办理。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的,原合同效力不变。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聘任合同自行终止:

(1)聘任合同期满,或聘任合同约定终止聘任合同的条件出现;

(2)甲方撤消或解散。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甲方可以随时解除聘任合同:

(1)乙方在试用期内不胜任岗位要求;

(2)乙方严重失职、渎职,给甲方造成不同程度的财产和经济等损失。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号码:

江苏省劳动合同2

甲方(聘用单位):__________

乙方(受聘人):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丙方(担保人):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兹因甲方工作需要,决定采用人事代理方式聘用乙方从事相关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聘用期限

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共_____年_____月,其中试用期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共_____月。

二、聘用岗位及职责

乙方应服从甲方工作安排,在聘用期内履行以下义务:

工作岗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责及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甲方的各种规章制度,接受甲方的劳动安全教育,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

三、乙方完成本合同规定的岗位工作职责后,甲方应向乙方支付以下待遇

1.甲方以现金形式按月支付乙方工资,采取(月,周,日,定额)工资制,(月,周,日,定额)工资标准为人民币_____元。

2.甲方支付乙方的其他待遇(保险方面):按照市人才交流中心规定。

3.甲方支付乙方必需的劳保用品和工作工具。

四、聘期管理

1.甲、乙双方执行_____山市人才交流中心《人事代理合同_____号》。

2.聘用期间,乙方人事档案,人事关系由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代理,所需费用由乙方支付。

3.聘用期满后,经双方协商,可以续聘,续聘合同另行签订。

4.在聘期内任何一方提出解除聘用关系,须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并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根据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五、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甲方可以提前解除本合同

1.乙方在试用期内不符合聘用条件的;

2.乙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甲方规章制度,情节较为严重的`;

3.甲方因工作原因必须撤消岗位,又无法重新安排工作的;

4.乙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岗位工作的;

5.乙方不服从甲方工作安排的;

6.按照国家及甲方有关规定可以解除聘用关系的。

六、甲,乙双方聘用关系解除或终止后,乙方自谋职业

七、甲,乙双方协商的其他条款

合同终止不再续聘或解除合同的,乙方须按甲方规定办理离校手续。

八、本合同在执行期间产生的争议,由_____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调解,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可提请上级政府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九、乙方若有违反本合同约定条款的,按甲方人事代理聘用人员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责任。其他未明确的,按甲方有关规定执行。

十、丙方自愿为乙方提供担保,乙方若出现违反本合同约定事项,丙方承担连带责任。

十一、本合同经甲,乙,丙三方签(章)并经_____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鉴证后生效,合同期限届满,合同自行终止,甲,乙双方聘用关系终止。

十二、本合同一式四份,甲方、乙方、甲方人事部门、__________市人才交流中心各执一份。

甲方(用人单位签字、公章):__________

甲方(人事部门签字、公章):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乙方(受聘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丙方(担保人签):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人才交流中心鉴证(公章):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江苏省劳动合同3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委托代理人________________

注册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劳动者)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民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口所在地_____省(市)____区(县)__ _____乡镇___________村

邮政编码__________

现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第一条 甲乙双方可以随时终止本合同。

二、工作内容

第二条 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担任______________工作。

甲方根据工作要求对乙方进行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乙方应当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按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时间

第三条 乙方每周工作______日,分别为周______;每日工作______小时。

四、劳动报酬:

第四条 甲方按小时计酬方式支付乙方工资,标准为每小时______元。

甲方向乙方支付工资形式为____________(直接发放/委托银行代发)。支付周期不得超过15日。

五、社会保险

第五条 甲方应当依法为乙方缴纳工伤保险费。

六、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六条甲方根据生产岗位需要,按照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对乙方进行安全卫生培训和职业培训,为乙方提供如下劳动保护条件和劳动防护用品:_________________。

七、劳动争议处理

第七条 甲乙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通过申请调解、仲裁和提起诉讼解决。

八、其他

第八条 甲乙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本劳动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本劳动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甲方(公 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委托代理人

(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使 用 说 明

一、本劳动合同(参考文本)供用人单位与从事非全日工作的.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参考使用,主要适用于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等流动性较大的劳动者。非全日制用工也可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二、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的情况应如实填写,凡需要双方约定的内容,经协商一致后填写在相应的空格内。双方约定的增加事项填写在第八条内,但双方约定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三、签订劳动合同,甲方应加盖单位公章;法定代表人、委托代理人或负责人及乙方应亲自签字或盖章,其他人不得代为签字。

四、本合同应使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炼、准确,不得涂改。

篇6:江苏省劳动合同实施条例

(2003年10月25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13年1月15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条例。

依法成立的基金会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组织,属于前款所称的用人单位。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人格尊严、安全健康和获取劳动报酬、参与民主管理等权利,不得通过制定规章制度免除用人单位责任、加重劳动者责任、排除劳动者合法权利。

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按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约定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不得损害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的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应当主动、如实告知劳动者,或者采取公告栏、书面文本、电子邮件、本单位网站等便于劳动者知晓的方式公示。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作为重要职责,广泛听取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组织和用人单位代表组织等相关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涉及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劳动合同制度的实施进行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检查,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动争议。

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组织协助做好本辖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的有关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用人单位代表组织组成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协调处理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 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制定劳动规章制度,履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等情况进行监督。

第九条 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促进平等就业工作,消除就业歧视,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模范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应当如实向劳动者告知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工作内容、岗位要求、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职业危害和劳动条件等。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岗位,还应当告知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内容,并在劳动合同中载明。

劳动者应当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如实说明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就业现状、健康状况、竞业限制等情况,如实提 供自己的居民身份、学历、工作经历、职业技能等证明。

第十二条 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

劳动合同同时使用中文和外文文本的,合同内容应当一致,不一致的以中文文本为准。

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用人单位应当自劳动合同订立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将文本交付劳动者本人,不得扣押。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培训、学习的,劳动关系自劳动者参加之日起建立。

第十四条 企业停产放长假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离岗休养人员以及其他协商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人员,同时与新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从事全日制劳动的,应当将其与原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情况告知新的用人单位。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可以对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偿作出例外约定。

第十五条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须停工治疗的,在规定的医疗期内,试用期中止。

第十六条 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续订劳 动合同,但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在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不与用人单位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自劳动合同期满次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劳动者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七条 按照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劳动合同期满后自动续延的,视为双方连续订立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延长劳动合同期限,累计超过六个月的,视为双方连续订立劳动合同。

第十八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连续订立了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在第二次劳动合同期满三十日前,书面告知劳动者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期满三十日前,书面告知劳动者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十九条 劳动合同期满前,符合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未书面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也未 书面提出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在用人单位工作的,视为劳动者同意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三章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应当实行同工同酬,对相同或者相近岗位上的劳动者,执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制度。

第二十二条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双方可以协商;协商不成的,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实际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高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及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实际履行的内容确定;

(二)实际履行的内容低于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或者集体合同规定标准的,按照其中有利于劳动者的最高标准确定;

(三)没有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或者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

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和集体合同规定的劳动报酬、劳动条 件等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天气作业和高温作业的,应当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岗位津贴。

用人单位支付的高温津贴不得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的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劳动的,应当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劳动者的书面同意。

用工单位安排被派遣劳动者从事特殊工时工作制岗位劳动的,应当在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或者事先征得被派遣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单位的书面同意。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为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不再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一)用人单位以委派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岗位变动的;

(二)用人单位因资产业务划转、资产购并、重组等原因导致劳动者岗位变动的;

(三)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其下属分支机构或者关联 企业间流动的;

(四)用人单位及其关联企业与劳动者轮流订立劳动合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依法约定的服务期长于劳动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续延至服务期满;双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二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与其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就劳动者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通知期以及提前通知期内的岗位调整、劳动报酬作出约定。提前通知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对处于竞业限制期限内的离职劳动者应当按月给予经济补偿,月经济补偿额不得低于该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

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不履行竞业限制义务,但劳动者已经履行的,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给予经济补偿。

竞业限制约定中的同类产品、同类业务仅限于劳动者离职前用人单位实际生产或者经营的相关产品和业务。竞业限制的期限由当事人约定,最长不得超过二年。

第二十九条 变更劳动合同应当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 致。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注明变更日期,但提高劳动报酬等有利于劳动者的情形除外。

当事人一方要求变更劳动合同的,应当将变更要求书面送交另一方,另一方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未作出书面答复的,视为不同意变更劳动合同。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可以中止:

(一)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

(二)劳动者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的;

(三)劳动合同因不可抗力暂时不能履行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中止期间,劳动关系保留,劳动合同暂停履行,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劳动报酬并停止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合同中止期间不计算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劳动合同中止情形消失,除已经无法履行的外,应当恢复履行。

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的,通知用人单位所在地工会。

第三十二条 用人单位依法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 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的,其额外支付的工资应当按照该劳动者上一个月的工资标准确定。上一个月工资不能反映正常工资水平的,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确定;不满十二个月的,按照实际月平均工资确定。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第三十三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和该法施行前的有关规定,终止劳动合同或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前后的适用条件分段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计发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标准为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按照最低工资标准确定。

第三十四条 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并给予经济补偿。劳动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还应当给予劳动者不低于本人六个月工资的医疗补助费。患重病或者绝症的还应当增加医疗补助费。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五十,患绝症的增加部分不低于医疗补助费的百分之百。

第三十五条 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应当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技术资料等,并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手续。

劳动合同因劳动者退休而终止的,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约定仍具有约束力。

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十六条 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用工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人数占本单位用工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比例。

企业将其业务发包给其他单位,但承包单位的劳动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使用企业的设施设备、按照企业的安排提供劳动,或者以企业的名义提供劳动,以及其他名为劳务外包实为劳务派遣的,其劳动者的人数纳入前款规定的比例计算。

第三十七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双方约定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从其约定。

第三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应当为被派遣劳动者在用工单位所在地办理社会保险。

第三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应得的经济补偿,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劳动 者的劳动报酬、经济补偿,不得不缴或者少缴社会保险费。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以及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务派遣单位按时足额支付被派遣劳动者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等费用。

第四十条 被派遣劳动者一方与劳务派遣单位通过集体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技能培训、安全卫生、保险福利、女职工权益保护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

用工单位在开展集体协商时,应当听取被派遣劳动者的意见。被派遣劳动者可以推选协商代表,与用工单位就同工同酬、劳动标准、加班费、绩效奖金和与工作岗位有关的福利待遇、岗位培训、工资调整机制等开展集体协商。

第四十一条 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

非全日制用工不适用带薪年休假、加班加点、医疗期等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接纳全日制在校学生进行实习的,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劳动环境,不得安排学生从事与所学专业无关的高空、井下作业和接触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物品的劳动,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者劳务派遣单位组织、安排和 管理实习工作。企业不得安排总时间超过十二个月的顶岗实习,不得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每日超过八小时、每周超过四十小时。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用人单位应当对实习学生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预防劳动过程中发生事故。企业应当按照实习协议为顶岗实习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企业应当按照约定的标准直接向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实习报酬,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学校不得克扣或者拖欠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报酬。

第六章 劳动合同监督管理

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与劳动合同制度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完善劳动合同文本,建立职工名册,规范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行为。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薪酬调查和发布制度,指导用人单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书面材料审查制度,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情况进行监测。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 门的要求,报送反映用人单位依法成立情况、招用职工、遵守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规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参加社会保险等情况的材料。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机制,依法开展行政调解工作,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对重大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通报有关部门。

第四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用人单位劳动关系守法诚信档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对存在严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的用人单位可以向社会公布,并将有关情况通报有关部门。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依法行政,秉公执法,按照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

第四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和信息化、教育、公安、住房城乡建设、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工会应当帮助、指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 订立和履行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就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和重大事项的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等问题进行协商,向用人单位反映劳动者的意见和要求。

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工会有权督促用人单位及时改正;用人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提请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第五十一条 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应当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就劳动政策的制定、劳动标准的确定以及集体协商争议和劳动纠纷的处理等涉及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引导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遵守职业道德,提高职业技能。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一)招用企业停产放长假人员、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离岗休养人员以及其他协商保留劳动关系的不在岗人员,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继续留用劳动者工作,但自期满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

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劳动合同期满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

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并解除劳动关系的,还应当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第五十三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不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选择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解除劳动合同,但未支付或者未足额支付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第五十五条 劳动者违反本条例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归还用人单位的财物、技术资料等,或者未根据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手续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用工单位未向劳务派遣单位按时足额支付被派遣劳动者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等费用,致使劳务派遣单位无法向被派遣劳动者足额支付劳动报 酬、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用工单位在其未足额支付费用的范围内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向劳务派遣单位支付社会保险费。

第五十七条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总时间超过十二个月、每日超过八小时或者每周超过四十小时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以按照受侵害学生每人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克扣、拖欠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实习报酬;实习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企业足额支付实习报酬,并按照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顶岗实习学生加付赔偿金。

第五十八条 顶岗实习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因没有按照规定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或者意外伤害保险金不足以赔偿的,由企业承担赔偿责任;组织实习的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者违法行使职权,给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 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上一篇:教育学期末复习重点提示下一篇:文安地震与首都圈地区数字化应变资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