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2024-04-13

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精选9篇)

篇1: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摘要:小学课标中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以及运用现代化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更是从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使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协调发展,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关键词: 培养 合作意识 合作学习

引言: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小学课堂中普遍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也是通过班级授课制度改革后所建立起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什么是合作学习

小学生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美国约翰思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和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沙伦博士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则是所有方法的基本特征。而我国学者王坦教授将合作学习表述为: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为评价

[1]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现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不够重视小学生合作学习的培养,本应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还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直接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我觉得王坦教授的观点是改善小学学正确合作学习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加有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语文不是一件难事。下面就我就浅要谈谈自己对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认识。

二、小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方面看:(1)假合作现象严重 在合作中,有些学生看似在讨论思考“实则根本不动脑筋”不集中精力,在组内互动时游离于明确的团体目标“或者借着互动的时间说闲话”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2)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个体之间有较大的差异性,就直接导致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学习枯燥无味的语文,这更是影响我们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从老师方面看:

(1)合作学习中老师缺乏正确的分工、引导 2001 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特别指出“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这也可以看出国家对合作学习的重视。而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发挥实效。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研究,课堂上马上就响起了讨论的“嗡嗡”声。几分钟过后,老师一喊停,学生又立马回到原位。接着就是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研究的结果。如果这个学生汇报的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老师就会喜笑颜开,觉得这个小组讨论的不错。这看似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可我们仔细想想,其中存在着很多不足。[2]

(2)合作学习的内容单一化。

合作学习的本质是让学生通过相互协商、共同分享、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如何让组内成员都能参与到学习当中,这对合作学习的内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习内容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合作学习的参与度。

(3)教师的引导过于形式化、表面化。走进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有大部分的老师只是将最基本的课文问题抛给学生,只要是稍微深刻的问题,老师就会采用“填灌式”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本就没有自主讨论,自主发现的机会。

三、改善合作学习效果的措施

我们都知道“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3]根据我实习的教学经历,我觉得强化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就是围绕“老师的分工、引导,”学生的合作兴趣、相互讨论、等方面来实施语文合作学习。

(一)老师的正确分工,引导 正如约翰逊兄所说:“合作小组的大小与构成没有固定模式,可以依据任务的性质完成任务的条件,组员合作技能状况以及所能支配的时间量而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通常为4—6人,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性别、个性特点、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合理差异而建立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既保证了组内特质的多样性,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全班各小组之间能够开展公平竞赛。”[4]因此,我就将我们班70个人分成了九个大组,十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定了一个小组长,而且做到了合作学习小组中男女生比例适当,使小组成员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让学生自己挑选合作学习的伙伴,使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合作环境中得到提高。[5]

(二)合作学习内容学习的多样化

识字是我们小学第一阶段学习的重点,因此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识字”这一块我大部分都是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每次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每几个小组负责三到五个生字的学习,可以通过讲生字故事,可以猜谜语,可以联系生活讲笑话等方式来理解识记。然后第二天用五分钟时间组内讨论,推荐代表上台发言。对于表现好的小组我会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们相互合作的兴趣,又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字是学习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中“臀”字的时候,我记得当时是我们最调皮的学生—熊峰那组讲的识记方法。一个同学说就是“月亮上建宫殿”可以让你来记住字形。对于字义,一个同学是讲的自己被狗咬的生活笑话来告诉全班同学的。讲完后全班同学都捧腹大笑,连我都偷笑了很久。其实在这之前我们班还是有很多同学不会写臀字,也不理解“臀”到底指的是哪里。不过,现在我们班每个人只要提到熊峰就都知道。顿时学生们的兴趣也高涨,我也借此大力表扬了他们小组的组员,让全班同学好好学习他们相互分享好方法。我相信之后我们班学生对于生字的学习会越来越有兴趣。这一方面的小组合作还是完成的非常不错的。

(三)老师深入文本的阅读引导

在阅读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处于垂直分化期和部分团体形成期,成员的团体意识有所加强,出现了制约团体成员的行为规范。[6]也就是学生积极参加讨论,都各自加入了合作学习。对于这一个语文教学环节不仅仅要求学生自己要勤思考,多交流,此外老师的问题设置和引导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要求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而且提出的目标要具有挑战性。才不至于是“形式化”的小组合作学习,也不是公开课上表演的合作学习。对于语文教学的版块合作学习,我认为阅读这一部分是最难的。我记得我在教《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时就是运用的阅读合作学习,我提出了五个主要问题,然后要学生合作探讨完成。

首先我就给出了十分钟让学生相互讨论前两个问题,看着学生们七嘴八舌,个抒己见,表面上讨论得非常的激烈,但是结果并不是预期的一样。我还清楚的记得有个小组连自然段落的划分都是错误的,那后面的答案就可想而知了。接下来我们进入的是第三个问题的讨论,我当时给了学生大概十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找出句子,小组进行分享。我记得有个同学通过对雨来的动作描写的分析,总结出了雨来对敌人的不害怕,也说出来了雨来的勇敢和聪明。当时我听完这个回答,给了这个同学掌声,因为从这组同学的回答中我又对我们班学生和我自己增添了几分自信,我相信我们班还是有些同学是很不错的,只是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

小英雄雨来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故事情节清晰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的人物传,讲述了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英雄事迹。文章分六大板块,而六大板块内容又互相联系,集中反映了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品质。这是学生应该着重把握和理解的。本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后面自己的了解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的同学没有完成学习任务。其实我之前预想了很多,对于一篇这么长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个很大的挑战。不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我平时引导不够,没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其实我们都知道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这不仅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也能使学生更能体验合作解决问题的乐趣,知道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增加成就感。我知道我的这种想法还是很好的,只是还没有用到合适的”战场上“。通过这一次的失败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四)改善假合作现象的“口语交际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7]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是非常的迷茫,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农村小学四年级的口语交际到底应该如何让进行,所以,本来是应该学生自由合作讨论的一堂课,就成为了我的“总结课”。

当时,我们学校的学生见到老师都不喜欢问好。当时在开学前几天,我就”看见老师或者长辈是否要问好”这个问题开展了一次口语交际课。当时我就是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的讨论。但是在最后进行成果回报的时候,基本上就只有成绩好的同学应付式的回答了几条理由,就连正方的五个小组的同学发言人都是寥寥无几。基本上就是围绕一个意思在说。所以,在最后这就成了我的总结课。

(五)提高学生积极性的的“作文合作学习”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8]而且美国《提高写作技能》一书开宗明义表明“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是啊,只有在彼此的交流中我们才会让我们写的技能更进一步。

我记得我当时试过一次同桌之间互相修改作文的合作学习。那时候,我是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之间相互改作文,我把我平时批改作文的方法都一一告诉了学生,让他们去修改评价同学的作文。但是对于刚刚有点思维方法和主见的小学四年级来说,这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有挑战。有很多同学只能看出简单的语句错误,对于一些稍微复杂的句子就不能诊断出来。不过,最让我惊讶的就是每个学生在发现同桌的错别字和语句错误的时候的惊喜表情,都是满满的成就感,似乎在这一刻他们都是自己同桌的老师。这些都说明我们班的同学是有着极强的上进心,求知欲。而且,他们都是努力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去帮助同学,去彼此提高。

对于这一次的小作文合作修改,每个同学都表现的非常好,我值得反思的就是我的引导没有到位,没有一步一步告诉学生到底应该具体怎么去看作文,没有借此来给出范文让学生有个直接明了的认识。都说“失败是成功母。”我相信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我对于引导学生的作文合作学习也会越来越有经验。能够让学生在批阅同学作文的同时“择其善者而学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去努力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相互学习的能力。

四、总结

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中首先应注重学生对语言的学习和实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言实践。准确理解语言,且合理运用语言,这是培养合作精神非常重要的途径。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实践技巧和能力,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逐渐发掘新内容。只有在语言实践中利用交流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才能使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进而实现教学的目的。合作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个体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备合作精神的工作者,然而学生在实践中往往缺乏合作学习精神,并且存在孤僻、自私等多方面问题,所以应确保学生具备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逐渐建立合精神,使他们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刻不容缓的教学职责。

宁乡县玉潭镇

胡伟

女 23 学庵小学

410100 ***

篇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初探

所谓合作学习, 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 以小组为单位形式, 为了相同的学习目标一起学习,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这个新的“学习共同体”中, 学生学习合作, 学会合作, 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阅读品悟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团队精神得到培养。

以下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建构和调整合作学习的小组。

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 首先要合理建构合作学习的组织。当前, 合作小组的建构涌现了各种不同方式的尝试, 有同桌2人组, 有4人组、5人组、6人组, 还有自由组合。笔者以为, 建构必须是动态的, 必须从实际出发, 合理和优化就行。它必须考虑以下因素:所教班级的年段及学生的知能基础;教学对象的个性状况和心理特点;小组组合是否均衡分布, 是否有利于在课堂内踊跃展示;每个小组成员是否都能有效地分工合作等。平时, 除常态的基本组合外, 根据不同课文特点, 还可以适当进行调整, 启动同质组合、异质组合、大小组合结合、自由组合等。不必千篇一律, 一成不变, 但求扎实有效, 收获丰硕。本人在实践中曾针对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课文采用了小组合、男生组合、女生组合、自由组合等形式, 都在不同程度上达到了合作的效果。

二、精心选择和确定合作学习的内容。

在实践中, 老师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导学单”、“导航单”、“活动单”等方式, 为孩子们制定了“合作学习”的内容。其中给我们的有益启示是:设计的内容必须紧扣文本, 具有必要性、可探性、激励性和趣味性, 减少随意性。学生自己能学懂的, 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 无需安排合作学习;独立解决有困难的, 学生最想表现的, 容易引起歧义的, “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 可以即时安排合作学习。“相异构想数越多的问题越适合合作学习。”《秦兵马俑》一文语言优美, 描写入神, 条理清晰。笔者抓住兵马俑个性鲜明、神态栩栩如生的特点, 将第3~10自然段, 放手给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 在比较宽裕的时间里, 要求各小组用“说、读、演、画”的不同形式尽情讨论发挥, 老师则从旁参与、引导。笔者发现, 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顿时被调动起来。之后, 根植于小组合作探究的全班汇报展示, 学生择其所爱, 大胆表现, 显得十分活跃, 表演和朗读都注入了丰富的情感。这样的合作学习设计, 既激发了孩子求知的欲望, 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发散了思维, 又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当众表演能力, 丰富了情感。

三、巧妙设计和安排合作学习的梯度

形式在课内, 功夫在课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尽量做足“功课”, 包括充分占有与文本有关的大量资料, 细心遴选文中需要合作学习的“点”, 提前考虑每个“点”合作学习需要的“序”和达到的“度”, 合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撞击的“火花”, 如何通过“二度合作”将课文学习引向深入等等。备课充分了, 才可能让一堂课宝贵的时间产生最大的效益。笔者曾有幸观摩了一堂古诗词《村居》的合作教学尝试, 执教者整堂课设计了“初见村居、走进村居、亲近村居”三个合作学习的“点”, 让学生从小组自学诗词, 读通诗词, 提出困惑, 从畅谈对村居的第一感觉开始, 接着在小组中通过集体反复诵读讨论, 厘清幽美的环境、人物的关系及各自特点, 继而让学生与词中的人物“零距离”接触, 感悟人物内心。这三个“合作点”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环环紧扣, 水到渠成, 学生始终兴趣盎然, 最后全班孩子的感情都融入到诗词的意境之中, 一个“醉”字自然脱口而出。当叫孩子扮作辛弃疾面对“村居”吟诵这首词时, 让观摩者油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 也不禁被感染了。可见, 课前这位老师对本文合作学习的考虑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四、努力具备指导合作学习的良好素养

有人说, “合作学习让我觉得课难教了”。是的, 它无疑向习惯于传统教学、局限于固有经验的我们提出了挑战。在当今信息社会, 世界距离、古今距离变近了,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多了, 独立自学的能力变强了, 他们已不满足于教师的“老生常谈”, 不满足于老师当“传道者”, 更希望老师是一个学习道路上的引航者, 是共同探究真知的朋友。因此, 教师的知识量储备、角色转换、学会平等和尊重、学会倾听、培养教学机敏乃至加强人格修养等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合作学习”时, 教师如何巡回组织指导, 迅速掌握“合作信息”, 在学生踊跃展示时, 如何把握契机, 运用教学机智, 相机点拨, 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进取的积极心态, 都是值得认真对待, 深入思考, 不断学习提升的。“打铁还得自身硬”, 教师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变了, 素质提高了, 指导“合作学习”才会越来越有创意, 越来越得心应手, 越来越有成效。

篇3: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键词: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33-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学习、探讨的能力,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广泛进行积极的社会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已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生生互动的合作学习方式则是关注中的热点。现结合教学中点滴体会及学习新课程后的感悟,谈一下自己的认识与做法。

一、吃透教材,认真备好课

教材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才能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积极教育因素,从而把握运用合作学习的时机;教师在备课时,还应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出发,综合分析合作学习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设计出相应的方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

二、教师统筹课堂,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合作学习关系

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策划者,应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合作学习氛围,具体做法如下:

先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习对象,使他们充满期待和兴趣;但这样容易出现“差—差”,“优—优”组合的倾向,直接导致合作学习对象的学习水平两极分化。教师此时应给予学生帮助,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各组成员尽量安排学习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学生在小组中既能找到能力水平相当的同伴,倾听他们的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又能使不同水平的同学相互交流,多层次提出问题,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

三、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当好导演

教师在学生互动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即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学生是“演员”。“导演”要发挥导演艺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能解决的问题坚决不“导”。在什么时候,教师才能引导呢?我认为以下两种情况,教师可去“诱导”:

1、当学生的合作学习偏离设计教学轨道较远时;

2、当小组内部分歧得不到解决时。但这时需注意,教师不宜“导”得过多,不能以自己或教参的观点代替学生的想法。

四、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学生明确提出要求

1、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

学生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必须明确合作学习的意义,它对学生端正合作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2、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遵循“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不嘲笑别人、对人要宽容”等原则;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顺利合作学习的准绳。遵循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则会优质高效,富于创造;背离它,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便会高耗低效,甚至很难进行。因此,强调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是很必要的。

五、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

1、合作学习讨论,提高了学生学习参与的广泛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动性,合理运用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由于合作学习小组是以自由组合为基础的,小组各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很小的。无论是优生或是差生,他们都能在这浓厚的情意色彩中,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谈论感兴趣的动画片那样充满热情与争执。于是,沉默寡言的同学变得能说会道;害羞怕人的同学变得大方起来;成绩优秀的同学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了协调人际关系,共同进步。

2、“合作学习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合作学习作业”,就是合作学习小组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同小组内其他成员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合作学习作文”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事实证明,通过“合作学习作文”的训练,学生们写作文的积极性比以前明显提高,对语文学习也产生了兴趣。如“合作学习作文”、“ 合作学习排演课本剧”,“ 合作学习完成某份调查报告”等等,这些都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评价,培养学生思维的多维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 合作学习时,我们不妨将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后,再总结汇报评价结果,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篇4: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一、根据儿童差异, 构建合作小组

要想让合作小组更具有实效性, 教师首先要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经过自己的实践、探索, 我认为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分组要遵循“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 优势互补”的原则。

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 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如我班共有35名同学, 我按照前后座位组成了8个4人小组和一个3人小组, 这样有利于上课时根据学生需要随时调整为配对形式进行活动。由于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 各方面存在差异, 因此, 在进行小组搭配时, 我有意识地将不同类型的孩子分在一组, 使每一组中既有能力强的, 也有能力较弱的, 力求在长期的合作学习中逐步实现以好带差, 形成互补。

2. 明确分工, 培养合作能力。

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每个成员个人的职责也要明确, 这样在活动中才能相互支持与配合, 共同完成任务。

在小组分工上,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我设立了小主持、小老师、播音员和助理播音员。这样的分工两周轮换一次, 让学生轮流担任不同的角色, 以全面提高素质, 形成“对话、共事、倾听”等合作技能, 初步具备一定的合作能力。

小持人 (组长) :负责引导小组活动、分配发言机会, 组织好纪律, 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小老师:依据合作时组员的态度、交流的质量等给组员打分。

播音员:集合组内交流成果, 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

助理播音员:补充播音员发言时遗漏的部分。

3. 小组成员应该是动态的, 可以是组间男

女生的互换和交流, 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和轮换, 还可以按照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自由组合。

例如, 教学《蜘蛛织网》时, 在朗读七种小动物说话的不同语气这一环节处理上, 我让喜欢不同小动物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组进行朗读和排练, 然后在全班进行合演。这样的设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演自己喜欢的角色, 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种合作方式能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满足, 体验成功。

二、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要想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还要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 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 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 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展。在合作学习之前, 教师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 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

三、根据教学内容,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朗读感悟课文为重点。围绕本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感悟课文。

1.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 设计合作学习内

容要做到难易有度, 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识字、写字课教学中, 我把每节课的知识点设计成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比赛, 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在低年级教学中, 生字的认读、写是重点, 在教学中我让识字量大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在巩固生字时请学生上台当小老师。学生在领读时不仅能扩词, 而且能针对不同特点的字教给大家不同的识字方法。在写字教学中, 我让学生自由组合, 比比看谁写得好。这样一来, 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会把字写好。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 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导入成功, 能够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 延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动机, 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激活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激情, 降低知识的难度, 实现由旧知自然地过渡到新知。导入的重要作用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一致认可, 教师也都非常注重导入环节的设计, 但是一些教师的导入过于程式化与机械化, 这大大降低了导入的有效性。如何设计新颖而高效的导入是我们在设计导入环节时的中心问题。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导入的几点原则。

一、趣味性

篇5:小学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理念 氛围 模式

一、明确语文合作学习的理念

语文合作学习讲究的是和谐及共同发展,但合作教育并不排除学生个性的发展。恰恰相反,合作学习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的。然而,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观念不仅存在于教师心目中,而且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认为老师说的总是对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绝对的权威。虽然“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道理我们都懂,也知道要那样做,虽然我们一直把学生尊称为教学的主体,一再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作了百分之几的“主”呢?学生眼里有老师,在老师的面前,他们敢作多少个“主”呢?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必须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自由感,没有胆怯,也没有对老师的依赖,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不怕出错和失败,真正实现心理表达的自由和开放。这种空间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新的师生观,注意平时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尊重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冲动”,理解学生的异想天开甚至是胡思乱想: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发自内心地欣赏和赞美学生的一切努力:宽容学生的幼稚。

二、创造语文合作学习的氛围

1.分小组合作学习。它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4-6人,创设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实现学习的预期目标。分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建立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

2.分层次合作学习。它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每组同学完成适合自己水平的那一组后可向更高一层迈进,真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主动发展。把学习看成是在每个学生不同的知识世界里,通过自身的内化、重组、操作和交流主动进行建构的过程,这就表明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促使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同时,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真正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体现了现代教学论的观点。

三、建立语文合作学习的模式

语文课堂学习经历了三种模式:第一种是教师绝对权威而学生绝对服从的“填鸭式”“满堂灌”:第二种是教师在行动上似乎并不专制但思想上却分明是学生的主宰的“诱导式”,又称“启发式”;第三种是师生平等和谐,教师在保持教育责任的同时又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进步的教学相长式的“合作学习”。毫无疑问,今天我们提倡并需要的语文课堂学习,正是第三种。

课堂学习模式:第一步:教师创设情境,出示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学生独立思考,动脑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同时自学课本,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与辅导。必须从教学目的出发,紧扣大纲和教材。凡是有悖大纲或是游离于教材之外的问题,都不宜在课堂上过多讨论。例如,《山中访友》这篇课文,如果老师“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学生肯定会无所适从。我在教这篇课文时只提了几个问题: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认真阅读文章,想一想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细致深入地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这样就把本课的内容全覆盖。由这几个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向标,学生围绕着它自由发挥提出问题。老师一定要善于拟题。再者,提问要有逻辑性。提问要根据课文的体裁、文章的特点来安排,注意思维的逻辑性。第三步:小组内部交流答案,探讨最佳方案,教师巡视情况。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抽样展示尝试结论。学生自由发言评价,展开讨论。例如,在教《山雨》一课时,学生围绕下山雨的情景展开讨论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先从让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描述所看到的景象理解“雨前”景象,接着引入“雨中”景象,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欣赏雨中的颜色,集体品读,最后,小组讨论“雨后”景象。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的画面呢?品读鸟的叫声为什么如此动听?作者是怎样描写雨后山林的幽静的?谁能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评价是非、好坏,放手让学生寻根究底,充分发挥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互助性和互动性,让他们在相互争论中,补充和校正,得出相对一致的看法,最终获得答案。当学生们经过讨论和补充后,依然不能获得全面准确的答案时,我就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和引导。第五步:教师简要小结,肯定对的,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批评。根据小组成员在本次作文的表现,给每个人评定等级,并负责把集体讨论的内容、素材、初稿、修改意见、二稿等材料按顺序装订好,交由教师审阅或各小组交换评改。

篇6: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合作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我国对合作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开始研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和责任, 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在小学英语中实施合作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因材施教, 这样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 研究小学英语合作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教学内涵

合作教学是国际广泛认可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和策略, 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明显的区别, 主要在于合作教学更加注重团队意识和集体协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任务, 教师和学生在合作教学过程中各自有分工和任务, 在教师的引导下,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 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 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积极因素, 目的在于提高学习团队的学习效果, 培养所有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以此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合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合作教学主要是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和主动性。合作教学停留在形式阶段的主要表现为:学生合作讨论的时间不够。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教学任务过重, 课时比较少, 这样留给学生进行讨论的时间就比较少, 往往是学生刚刚对合作教学有一定的理解, 就被教师的教学任务打断, 这样对提高小学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非常不利的。但是, 在教学任务的压力下, 很少有教师认真的去开展合作教学, 这样导致合作教学的时间不够, 影响到学生学习小学英语的积极性。而且有些教师在分组时缺乏对整体的考虑, 不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 不关注不同学生的心理现状, 不利于合作教学模式的展开。

2.部分学生学习不积极。由于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不同, 所以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是不相同的, 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要高, 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要低些。主要原因在于小学教师长期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也是沿用传统的学习方法, 对新的教学方式认识不够深刻。在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了Before you start后, 要积极展开讨论,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合作教学对小学英语来讲还是新事物, 如果短时间内不能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达到教师和学生的预期期望, 他们就会对合作教学产生一定的质疑, 不会自觉的去推广合作教学。

三、加强合作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对策

1.把握合作教学本质。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合作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合作教学的本质。在合作教学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各种教学因素之间要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和教师之间都是有所体现的;最后合作学习的导向是殊途同归的, 他们最后的目标都是相同的。总体来说, 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合作教学概念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深对合作教学的理解, 并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合作的策略, 避免对国外研究理论的生搬硬套, 抛弃本本主义。

2.激发学生合作兴趣。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对小学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是小学英语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过对很多调研学校的学生进行访谈, 可以发现, 一些学生并不喜欢合作, 因为他们在小组合作谈论时并没有多少发言的机会, 导致他们的学习机会大幅减少, 他们认为听老师直接讲解会更好。还有一些学生不愿开动脑筋, 不喜欢、不愿意合作。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积极的开展合作, 导致学生们对于合作学习兴致缺失, 首先教师们应该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了解到合作学习对于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并且应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结语

合作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有明确的分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合作教学不仅能够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进行因材施教, 这样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平.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 2014 (8) .

[2]杜富珍.英语教学中如何搞好合作学习[J].甘肃教育, 2013 (8) .

[3]李秋华.初中英语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2013 (2) .

篇7: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主要以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合作为基础,合作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以掌握新知,内化运用,信息反馈,延伸升华为主要教学阶段。在所有的运行机制中,又以合作调控机制为保障,不断调整合作思路、形式与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环节中,至关重要的是掌握新知阶段的合作和内化运用阶段的合作。教学中要充分抓住这两个环节开展实质性的“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让学生更全面、更多样地开展主体实践活动,从而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

以《赠汪伦》(苏教版第十册)一课的教学为例,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操作环节如下:

一、合作确定教学目标

《赠汪伦》一诗千古传诵,为了激起学生兴趣,课伊始,教者便让学生在古典音乐的渲染中,闭上双眼听录音介绍。录音主要介绍了李白“为民做官”的个性以及在桃花潭这个地方结识友人汪伦的经过。再让学生初读全诗,做到将诗读正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关于这首诗,你最想掌握什么?”然后通过师生合作交流,从许多目标中确立了“能有感情地吟诵这首诗”,“能较深入地理解这首诗”,“能结合语境运用诗句”,“还想再学学其他送别诗”等目标。

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掌握新知——在教学《赠汪伦》时,教者充分发挥了合作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入情入味地朗读全诗,在理解“欲行”、“踏歌”、“不及”等词语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充分质疑,通过不断地引导与筛选,提升问题的质量。

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合作情境中,体会分别时的依恋之深,从而触景生情,表情达意,有机地融合了学习小组的“组内”、“组际”资源,教师真正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组织者、服务者。

内化运用——这一阶段是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尝试运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进知能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学中,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练习运用诗句:

生1:其实,当我们送别亲人、朋友或与朋友、亲人分别的时候,都会有那种浓浓的感情,那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友人送我情”或是“不及我送友人情”吧!

生2:“上学期末,我的朋友张丽在上海送我上车回家,当时我的心情十分感激,就是想不出符合当时心情的一句话,如果我早学过这首诗的话,就一定能脱口而出了,真遗憾!”

……

信息反馈——教学《赠汪伦》时,教者在学生充分合作学习后,以小组为单位集体汇报合作成果,全班同学参与评价,展开讨论。在朗读指导中,教者借助打分评价的方式进行:

师:谁尝试着把这首诗读出感情?

生1:(饱含深情地朗读了一遍。)

师:你读得真不错,98分,想听听建议吗?

生1:(很愿意。)

师:如果你能将“忽闻岸上踏歌声”一句读得再惊喜些就更好了!

生1:(再尝试朗读,进步很大!)

生2:(迫不及待地尝试朗读。)

师:你读得真好,还加上了动作,给你110分!

……

显然,学习合作体已充分形成,师生借机点评,既大加褒奖优点,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的合作才是真正的互助交流,才是真正的高效合作。

延伸升华——教者在课尾设计了一个启发谈话,以便让同学们归纳本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这堂课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踏歌”一词的意思了,“踏歌”就是边用脚打节拍边唱歌!(说完,他便模仿起来。)

生2:“我与李晓辉一起学得很过瘾!我们一起查阅资料,弄懂了李白离开桃花潭后的去向。”

生3:“诗中借助景物来表达感情,方法很妙!”

……

教师简要小结,肯定优势,指出不足,适当讲解,并进行相应的奖励及评价。应该说这是一个合作有序,学得轻松,议得充分,颇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案例。

一、设定颇具吸引力的激励目标

大量的研究表明,合作教学要想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学生们得朝着共同的组织目标努力,其次是有赖于所有组员都能进行有效的个别学习。

二、培养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

我国学者将合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分为两部分:“学术性目标(即通常所讲的教学目标)与合作技能目标”。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者通常十分注意学术性目标,往往忽视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的培养,从而直接影响合作教学的顺利进行甚至严重削弱合作教学效果。

三、树立“有容乃大”的合作理念

像团体赛一样,每个成员都必须表现出最高竞技,才会使团体夺取佳绩。合作教学中,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成员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向别人表达观点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自己向别人借鉴提高的需求。

四、选准合作的内容与时机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宜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知识点密集的内容便不太适宜。如《爷爷的芦笛》(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中,“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永远长不结实”这句话的理解,只要学生认真阅读都会有参与讨论的欲望,很易合作;但若是《清平乐村居》(苏教版第九册)一词要读的有意境、押韵,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便不够现实。同时,合作教学也不是每刻均可用的。合作教学认为组织学生学习的情境有三:合作、竞争、个人,但课堂活动的主流应是学生的合作活动。显然,合作教学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合时宜时,竞争和个人活动能增益于合作教学。”

五、优化合作的对象组合

篇8:胡伟小学四年级语文合作学习初探

一、确定合适主题—开发广阔丰富的综合性学习资源

选取合适的主题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在选择主题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注重课内外的资源整合。

(1) 从课文中拓展主题。如苏教版一年上册学完《秋姑娘的信》和《看菊花》等课文后, 学生对秋天有了更深的了解, 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走进大自然, 收集落叶, 做成树叶贴画, 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又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苏教版三年上册第六单元的三篇课文《石头书》《小稻秧脱险记》《航天飞机》和下册的《水上飞机》《跟踪台风的卫星》《恐龙》等均为科普类文章, 指导学生课内认真研读课文, 深度理解课文内容, 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外推荐阅读相关的科普书籍。这样, 学生用课堂教给的阅读方法去读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外书, 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又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见闻。课内知识可以得到课外延伸, 课内和课外知识也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2) 从实际生活中挖掘主题。“生活处处有语文”, 生活是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 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我们不能忽视身边这最好的资源。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 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习语文的最根本目标。 (1) 因时制宜。在每年九月的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 让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标准的普通话带回家, 帮助家人纠正错误读音;还可以几人自由组合成立“纠错小分队”, 利用课余时间到街道、社区查找不规范用字, 反映给相关主管部门进行更正。 (2) 因地制宜。每一个地方, 每一个社区, 甚至每一所学校都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如抓住地方的资源, 我设计了“我是家乡小导游”的活动, 让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家长的带领下去领略当地被誉为“天下绝景, 宇宙之谜”的白水洋宜人的自然风光, 感受“奇特景观”的自然魅力, 并搜集相关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让学生从这些自然资源中汲取营养。学生回校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撰写解说词, 有来宾到来时, 就可以担任讲解员。这些资源都是从本地、本校开发的。 (3) 因趣制宜。如低年级“识字加油站”这一活动板块就是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依据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二年级时开展了“家用电器知多少”的活动, 每个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研究的项目, 老师引导他们用“剪贴报”的形式收集自己认识、了解的各种电器。学生由电器的名称、用途而认识了更多的汉字, 识字量增大, 增强了阅读的兴趣, 也为写话打下了基础。

二、注重指导过程—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性学习模式

(1)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善于发挥中低年级学生爱动手的特长,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他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自主地投入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去。同时结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如:剪贴画、小制作、手抄报等, 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使他们觉得这种学习就跟“玩儿”一样, 是一种享受, 从而对学习保持一种热情、一份冲动,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2) 分工明确, 团结协作。鼓励学生按自己的个人意愿自由组合学习小组, 教他们如何分工合作, 选拔培养学有余力、有号召力、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 训练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

(3) 教给方法, 循序渐进。语文综合性学习贯穿于各个学科之中,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随着老师的传授, 知识的增长, 自身逐步学习、吸收、创新等环节慢慢地形成和提高。如中年级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苏教版三下练习六“想想做做”:校园绿化情况调查表) 之类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教师要提供资源导航, 先教给学生要搜集哪方面的资料, 通过哪些途径搜集, 引导学生迅速有目的地寻找到某些资料, 使学生能很快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接着指导他们如何选择处理搜集到的资料, 如何设计表格等。第一次可以由老师设计好表格, 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选择资料来完成表格各项内容;下一次就可以拔高要求,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表格并完成。

三、组织丰富活动—保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兴趣

(1) 评比、比赛。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搜集资料的乐趣, 可以组织学生建立资料本, 拿到班上进行评比, 从封面设计到资料内容, 全方位地进行评比,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期中, 模拟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赛”, 在班级举行“课外识字比赛”, 鼓励全员参与, 先在小组内选拔, 每个小组选出两名代表参加班级比赛, 最后决出冠军, 对优胜学生给予一定奖励;每学期末, 开展“智慧之星”等知识竞赛, 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内外知识的积累, 既激发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兴趣, 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自编自导自演。现代的孩子受发达的电视媒体的影响, 特别爱好表演等表现形式, 可以鼓励学生改编课内外的故事, 表演童话剧、讲故事等;也可以自主创作, 如给读过的篇目进行续写;还可以大胆想象, 综合自己的积累产生新的想法。

四、落实检查评价—保障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果

无论多么有意思的活动, 如果只布置而不去检查, 久而久之, 学生便会失去兴趣和动力。因此,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检查和评价。由于中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 判断力差, 为便于操作, 主要采取定量评价 (评星) 的方式进行。要在事先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设计好评价量表, 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1) 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有助于学生明确影响学习的因素, 逐步培养其评价、调整自己活动的习惯和能力。老师通过学生自评也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 以利于改进教学。

(2) 同学互评。小组同学之间展开互评, 不仅可以加强监督、互相学习, 也为教师评价提供更为客观的参考依据。

(3) 教师评价。教师评价重在激励, 应把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从学习态度、参与情况、合作精神、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还要针对班级出现的共性问题加强指导, 同时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小组给予相应帮助, 使全班学生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水平均衡发展。

篇9:小学语文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初探

关键词: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沟通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53-0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背景下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又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关注生生之问的交流。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的课堂上,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把小脑袋转过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没有实质效果;有的课堂,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个别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五点:

一、构建合理的小组交流的形式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关注生生之问的交流 ,因此各组员的搭配极为重要。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开展要做到:一要合理分组。教师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使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如在诗歌教学上可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强弱搭配,在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和写作水平进行综合评估后对组员合理搭配,尽量让组员们能够取长补短。二要分工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不能仅是停留在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的表面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合理分工。

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在小组成立之后,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受以往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刚开始学生们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够适应。大部分学生只表达自己的想法,缺乏与小组内其他成员讨论和交流的意识。有些成绩好的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不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无论工作还是学习,只有善于与人合作,才能做好事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利用自己自行查找的资料和积累,与组员合作、探究,解决个人无法很明确掌握明白的内容,解答疑惑。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1、精心选择合作探究的内容

小组合作学习一般需要五到十分钟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如果内容选择上不合理不科学,那就浪费了宝贵的時间。所以在确定小组合作内容时,我首先选择的内容学生之间可能会有不同的认识,有不同的发现。这些问题应该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在教学中,当学生的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问题涉及面广、学生回答不全面时,或者是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我们最好都能及时地安排小组合作探究。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才会收到相互启发的功效。

2、做好阶段性学习计划

因为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学生基础知识不同,思维能力不同,特别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更加明显,因而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使知识基础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不可忽视的难题。在具体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是阶段性的学习法,即将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兼顾能力差异,布置的作业分为层次不等的问题,有些同学只要解决基本题,有些必须完成更高层次的题目,对那些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思维拓展训练,在解题讨论时互相帮助。这样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学习,让各层次的同学的学习都得到满足,同时也充分利用学生本身最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小组合作的过程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自主能力差,在语文课上采取合作学习形式时,需要教师精心组织、策划,避免学生在互相争执及拖延中浪费学习时间。所以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在合作学习时,让学生有秩序地分别发表自己的心得和建议,避免个别学生独占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同时也避免了争着说、同时说的无效学习行为。

2、由于班中分成了若干个学习合作小组,教师无法一一顾及,这就需要学习小组中有一个组长来组织小组的学习行为。这个核心人物在开始的时候,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在教师组织下的学生群体认定,或者是学生自发认定。

3、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不可避免学习伙伴之间会存有意见冲突,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小组成员之间有时会争得你死我活,从而造成了学习的偏向。所以在组织时要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总结。

五、精心设立评价机制、多元评价激励促进合作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评价的过程中应做到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侧重于学生间的互评;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对小组的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上一篇:一年级周记:令人后悔的一件事下一篇:周蓉家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