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新政策

2024-05-01

个税新政策(精选6篇)

篇1:个税新政策

增加了两项居住时间的证明材料,解决了只有暂住证才能证明在京居住时间的问题。

经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将因任职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连续缴纳6个月个人所得税的凭证,或连续缴纳6个月社保(五险)的凭证,作为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有效证明居住时间的材料,解决了部分流动人口只有暂住证才能证明在京居住时间的问题。(连续缴纳6个月的起止时间是指,申领当月的上月前推连续缴纳6个月。)

对已领取居住登记卡的群众,如符合新增两项居住时间证明材料之一条件的,可持居住登记卡和证明材料,到现住地派出所申请换领居住证。

篇2:个税新政策

《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义务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也应该按照规定办理自行申报。个人所得税共有11个所得项目,其中,老百姓尤为关切的主要是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即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本文重点谈谈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希望能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起到一定提醒作用。

一、各种奖金

职工的奖金种类繁多,有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实行“双薪制”单位为其雇员多发放一个月的工资(即13个月的工资)等等。

政策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对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先进奖、考勤奖等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1:某单位职工王某,每月取得基本工资2000元,此外于1月取得上年先进职工奖1000元,于2009年7月取得半年奖5000元,每月正常取得加班奖300元,考勤奖200元。(例中各项奖金都不是全年一次性奖金)

计算:王某1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1000+300+200-2000)×10%-25=125(元);7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5000+300+200-2000)×20%-375=725(元);其它每个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000+300+200-2000)×5%=25(元)。

政策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规定,对年终加薪、实行年薪制和绩效工资办法的单位根据考核情况兑现的年薪和绩效工资等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收入全额分摊至12个月的数额确定适用税率,再按规定方法计算应缴税额。

例2:某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张某,单位对其工资实行年薪制。即每月发放其基本工资3000元,12月份再一次性发放全年奖金12万元。此外,2009年12月张某还取得单位发放的第13个月工资6000元。

计算:张某12月份共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120000+6000=126000元,按国税发[2005]9号的规定,126000/12=10500(元),应适用税率20%,应纳个人所得税126000×20%-375=24825(元),此外,当月基本工资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2000)×10%-25=75(元)。则张某12月份共应纳个人所得税24825+75=24900(元),其它每个月应纳个人所得税75元,全年共应纳个人所得税24900+75×11=25725(元)。

二、各种津贴、补贴

1、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政策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国税发[1994]89号)规定,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是不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补贴、津贴或者不属于纳税人本人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收入,不征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误餐补助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5]82号)规定,国税发[1994]089号文件规定不征税的误餐补助,是指按财政部门规定,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3:某单位职工孙某经常出差,2009年7月,孙某共出差10天,按出差实际情况计算,取得工资3000元、差旅费津贴250元。10月,为提高全体职工的中秋节福利,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每个职工500元。

计算:孙某2009年7月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2000)×5%=50(元)。其当月取得的差旅费津贴250元是按实际出差的情况计算发放的,是名副其实的差旅费津贴,按规定不征税,但对单位10月份以误餐补助名义发放的500元福利,应并入取得该项所得的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

注意事项:凡不是名副其实的差旅费津贴,均不能适用税法不征税的规定。

2、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

政策4:《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 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规定,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但对外籍个人以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仍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20号)的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例4:某单位按规定对职工按月发放住房补贴,但未按规定参加医疗保险,而是对职工按月发放医疗补助费。职工赵某每月取得工资2500元、住房补贴300元、医疗补助费100元。计算:赵某每月应纳个人所得税(2500+300+100-2000)×10%-25=65(元)。

注意事项: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没有扣除标准,应全额征税。此外,外籍个人政策特殊,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4]020号)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籍个人取得有关补贴征免个人所得税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7]54号)的规定,外籍个人以非现金形式或实报实销形式取得的住房补贴、伙食补贴、搬迁费、洗衣费,按合理标准取得的境内、外出差补贴,取得的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为合理的探亲费、语言训练费、子女教育费等免征个人所得税。

3、防暑降温费、职工食堂经费补贴

政策5:《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企业发放的防暑降温费和职工食堂经费补贴属于工资、薪金所得中的津贴或补贴,应该计入工资总额缴纳个人所得税。

例5:江苏省B企业,2009年按规定对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按每人每月16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按每人每月130元的标准发放了4个月的防暑降温费。此外,为方便职工,该企业还以就餐卡的形式向职工发放食堂经费补贴,每人每月100元,由职工在单位食堂刷卡消费。计算:单位在发放防暑降温费和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时,应并入职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注意事项:政府规定的防暑降温费标准仅是发放标准,不是免税或扣除的标准,应缴纳个人

所得税。

4、福利费

政策6:《个人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福利费,即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从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免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生活补助费范围确定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8]155号)规定,生活补助费,是指由于某些特定事件或原因而给纳税人本人或其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困难,其任职单位按国家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向其支付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下列收入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范围,应当并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一是从超出国家规定的比例或基数计提的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二是从福利费和工会经费中支付给本单位职工的人人有份的补贴补助;三是单位为个人购买汽车、住房、电子计算机等不属于临时性生活困难补助性质的支出。

例6:A单位2009年1月从单位按规定提留的福利费中向困难职工李某发放生活困难补助500元。为庆祝“三八妇女节”,3月向单位全体女职工发放福利每人300元。此外,4月份还以福利费名义为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王某购买笔记本电脑一台,购价8000元,王某当月还取得工资4000元。

计算:单位向李某发放的困难补助属于税法规定的免税福利费,而向全体女职工发放的过节福利则要并入女职工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依法扣缴个人所得税。此外,高管王某4月份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4000-2000)×20%-375=1625(元)。

注意事项:按税法规定,从提留的福利费或者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生活补助费才免纳个人所得税,直接从管理费用等项目中支出的福利费不免税。

三、各种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1、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政策7:《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0号)规定,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建金管[2005]5号)等规定精神,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倍,具体标准按照各地有关规定执行。单位和个人超过上述规定比例和标准缴付的住房公积金,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7:某单位职工范某,2008年每月应发工资4800元、个人负担社会保险费300元,单位替其缴纳社会保险费500元,个人每月按5000元的工资基数按10%的比例缴纳住房公积金500元,单位也为其缴纳相等金额的住房公积金。因此,王某每月实际取得工资4000元。王某所在设区城市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1500元。(假设例中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均在税法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内)

计算:由于单位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均在税法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因此不需要并入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住房公积金,其缴纳比例为10%,未超过12%,但缴纳基数5000元超过了1500元的3倍,因此,可以免税的住房公积金为1500×3×10%=450(元),范某每月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为4800-300-500+(500-450)×2=4100(元),应纳个人所得税(4100-2000)×15%-125=190(元)。

注意事项:如果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存部分和个人缴存部分金额不同,则应分别计算调整;如果缴纳的基数超过标准但比例未超过标准的,对基数进行计算调整;如果基数未超过标准但比例超过标准的,需对比例进行计算调整。

2、年金以及其它商业性保险

政策8:《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规定,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是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收入,在计入个人账户时,应视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与正常工资、薪金合并),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算当期应纳个人所得税款,并由企业在缴费时代扣代缴。对企业按季度、半年或年度缴纳企业缴费的,在计税时不得还原至所属月份,均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不扣除任何费用,按照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的批复》(财税[2005]94号)规定,单位为职工个人购买商业性补充养老保险等,在办理投保手续时应作为个人所得税的“工资、薪金所得”项目,按税法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为员工支付有关保险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国税函[2005]318号)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例8:2009年6月底,某企业为职工张某向一家商业保险公司购买健康保险2000元,并在7月上旬向保险公司缴付该保费,该职工7月取得工资4000元。刘某的月工资总额也为5000元,企业按月为职工刘某缴纳年金,每月计入个人账户的金额是500元。

计算:该企业7月应申报扣缴张某的个人所得税为(2000+4000-2000)×15%-125=475(元);应按月申报扣缴刘某的个人所得税为[(5000-2000)×15%-125]+500×5%=350(元)。

注意事项: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年金,不是全额计征个人所得税,而是按规定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才缴纳个人所得税。此外,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如为从事高危工种职工投保的工伤保险、为因公出差的职工按次投保的航空意外险)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四、其它各种福利

政策9:《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个人所得的形式,包括现金、实物、有价证券和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的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有价证券的,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所得为其他形式的经济利益的,参照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对上述各种形式的个人所得,只要个人取得了相关经济利益,且税法没有规定免征或不征税,企业在支出时都应按税法规定进行扣缴个人所得税,切不可局限于对现金发放形式才扣缴个人所得税。例如,单位为职工提供免费旅游,按《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免费旅游方式提供对营销人员个人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4]11号)的规定,应与当期的工资薪金合并,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五、三种情形的一次性收入

1、职工取得内部退养一次性补偿收入

政策1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58号)规定,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应按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的所属月份进行平均,并与领取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后减除当月费用扣除标准,以余额为基数确定适用税率,再将当月工资、薪金加上取得的一次性收入,减去费用扣除标准,按适用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例9:2009年,职工王某,在其所在企业办理内部退养,取得一次性收入36000元,王某取得该收入的当月取得工资1800元(王某办理退休手续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为24个月),请计算企业在发放一次性补偿时需要对王某代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计算:第一步,36000/24=1500元;第二步,1500+1800-2000=1300元,根据1300元可确定其适用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25元;第三步,(36000+1800-2000)×10%-25=3555元。即企业当月应对王某扣缴个人所得税3555元。

注意事项:个人在办理内部退养手续后至法定离退休年龄之间重新就业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与其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同一月份的“工资、薪金”所得合并,并依法自行向主管税

务机关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

2、职工取得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一次性补偿收入

政策1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规定,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以个人取得的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除以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以其商数作为个人的月工资、薪金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在本企业的工作年限数按实际工作年限数计算,超过12年的按12计算。

例10:2009年,职工李某,因与其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80400元,当地上年企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8000元,其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为13年,请计算该单位在支付该一次性补偿收入时应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计算:第一步,80400-18000×3=26400元;第二步,因13>12,故26400/12=2200元;第三步,(2200-2000)×5%×12=120元。

注意事项:企业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宣告破产,企业职工从该破产企业取得的一次性安置费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常见问题解答

1、问:我单位某职工月工资2500元,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合计260元。另我单位实行年金制度,个人每月缴费100元、企业缴入个人帐户400元,请问该职工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答: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职工在依法参加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主要由个人缴费、企业缴费和年金收益三部分组成。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694号)文规定: 100元的个人缴费不得作为保险在当月工资薪金所得税前扣除;企业缴费计入个人帐户的400元与当月工资、薪金分开,单独视为一个月工资,不扣除任何费用计算应缴税款。该职工应缴个人所得税:(2500-260-2000)×5%+400×5%=32元。

2、个人取得高温补助是否需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故个人取得高温补助需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3、张某2009年12月工资2200元,其中养老保险400元。另外取得年终奖金1500元,请问张某12月份应交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篇3:个税新政策

一、纳税筹划概念

纳税筹划指的是纳税人在针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法安排的同时,通过不同方式尽可能合法降低缴纳的税收。纳税筹划这一行为在我国是允许的,前提是不可以违反相关法律以及税收规定等,保证其合法性。正式开展纳税之前,必须要针对纳税主体具体经营活动以及投资活动等一系列与税收相关的事项开展科学安排,通过这种方式减少纳税金额或者尽可能推迟纳税时间等,属于一种谋划行为。从另一个角度上看,纳税筹划事实上是纳税人面对政府关于税收方面的政策所作出的各种反馈。

二、纳税筹划思路

纳税筹划就其目的和结果而言,常被称为节税。综合分析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相关内容可知,其基本纳税筹划应按照以下步骤实施:一方面,可以针对应纳所得额进行尽可能减少;另一方面,尽量促进边际税率的有效降低。2011年中旬,我国针对个税的修改方案顺利通过,自此以后,工薪所得免征额不再是过去的2000元,而是上升至3500元,其税率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过去的9级变为7级。

三、纳税筹划操作措施

充分利用新税率对工资薪金、年终奖进行纳税筹划,是纳税人达到节税目的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合法地节税,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

1. 避开税率表收入无效区域

“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多发1元,个税多缴几万”等现象,主要来源于“国税发[2005]9号”———《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针对该通知的内容进行分析可知:我们必须要针对工薪薪金具体税率以及相应的速算扣除数进行综合分析,据此实现对年终奖适用税率的科学计算。事实上,在我国,通常选择超额累进税率针对个人所得税进行有效计算,按照公式“年终奖金的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年终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来开展科学计算。综合分析理论算法相关内容发现,计税过程中以12个月作为依据,因此,通常要求速算扣除要×12,综合分析分档计算以及按速算扣除计算结果之间存在的区别,立法人员虽然明知两者存在不同,然而,如果将一次性年终奖另外设置一个独立的月份进行征税的话,已然能够大大缓解纳税人纳税压力。按照理论计算方法,针对本级速算扣除数进行计算时,应将上一级最高税基乘以本级税率扣除上一级税率所得差,其乘积再加上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假设选择理论速算扣除方法进行计算,年终奖税收在具体临界点上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且相对较公平。(18000×10%-X)=(18000×3%-0),X=1260。如果选择税法速算扣除法开展计算,针对18000的临界点,税额会出现以下区别:(18000×10%-105)-(18000×3%-0)=1155,针对54000的临界点,税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差金额为6105元,如果临界点为108000元,税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相差金额为11055元。针对各个税率晋级临界点,均可能会出现类似的现象。针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可知,1元税差实际上是真实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但会在1元临界点发生,不管在什么临界点区域,均可出现一个不增加税后收入区域,该区域也被称为无效区域。无效区间可以通过解方程,比如在临界点上方的奖金为X元时,税后收入和低一档的税率的临界点税后收入相等。即:18000-18000×3%=X-(X×10%-105)可得出X=19283.33元。可知,当一次性年终奖在18001元和19283.33元之间,并不会给纳税人增加收入,反而给发薪单位增加1283元的工资性费用,该费用作为税收贡献了。在54000档附近,同样存在无效区域。比如在临界点上方的奖金为Y元时,税后收入和低一档税率的临界点税后收入相等。54000-(54000×10%-105)=Y-(Y×20%-555)可得出Y=60187.50元。可知,当一次性年终奖在54001元和60187.5元之间,并不会给纳税人增加收入,反而给发薪单位增加6187元的工资性费用,该费用作为税收贡献了。以此类推,税率表往上的档次也都存在奖金增加,税后收入不增加的无效区域。因此在选择年终奖时,一方面要避开无效区间,另一方面应尽量选无效区间的余额减去1后的余额作为年终奖最佳金额。

2. 偿债方式不够多元化

如果甲企业发展经营趋于稳定,针对企业员工的个人年收入,一般可根据上一年度的年收入进行科学预计。如果甲企业所有月份在具体适用税率方面比年终奖具体适用税率要高,或者低于年终奖税率,就可能需要针对两者进行科学分配以及筹划,通常可借助EXCEL规划求解模型来解决该问题,解决过程中,可以将员工月度工资收入设置为变量x,而将其年终奖金设置为另一个变量y,针对两者间税负最低的搭配进行求解。针对不一样档次税率差进行筹划的过程中,应注意下面几点:(假定不考虑扣除费用)

(1)月度工资税率为3%时,年终奖适用税率也为3%,无税率差筹划空间。

举例:员工张某预计2012年度年薪65000元。其中:每月工资4000元,年终奖17000元。

方案(1):12个月工资个税(4000-3500)×3%-0=15元,12×15=180元

年终奖个税:17000×3%-0=510元

2012年度张某应缴个税=180+510=690元

方案(2):12个月工资个税:(5000-3500)×3%-0=45元,12×45=540元

年终奖个税:5000×3%-0=150元

2012年度张某应纳个税=540+150-690元

结果:方案(1)、方案(2)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相同。

(2)月度工资税率3%,年终奖适用税率为10%,当月度工资应纳税所得额与3%税率临界点1500元之间的差额,形成不饱和区域,这就是避税区域。可以通过年初的筹划进行安排,将年终奖分摊到月度工资上,降低年终奖适用税率高于月度工作适用税率,避免年终奖适用税率高于月度工作适用税率。以此类推,在下一档税率级次也同时存在不饱和的避税区。

举例:员工赵某预计2012年度年薪78000元。其中:每月工资4000元,年终奖30000元。

方案(1):12个月工资个税:(4000-3500)×3%-0=15元,12×15=180元

年终奖个税:30000×10%-105=2895元

2012年度赵某应缴个税=180+2895=3075元

方案(2):12个月工资个税:(5000-3500)×3%-0=45元,12×45=540元

年终奖个税:18000×3%-0=540元

2012年度赵某应缴个税=540+540=1080元

方案(1)-方案(2)=3075-1080=1995元

结果:方案(2)比方案(1)节税1995元,方案2优先采用。

(3)由于速算扣除数未采用理论速算数,月度工资适用税率应当等于或高于年终适用税率1个级次,当两个税率跳级时,增加了纳税人税负。当月度适用税率和年终奖适用税率相同,同时,由于实际实算扣除的影响,优先分摊到月度工资上,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年度最后几个月份加大比例分摊。

举例:员工丁某预计2012年度年薪208000元。其中:每月工资9000元,年终奖100000元。

方案(1):12个月工资个税:(9000-3500)×20%-555=545元,12×545=6540元

年终奖个税:100000×20%-555=19445元

2012年度丁某应缴个税=6540+19445=25985元

方案(2):11个月工资个税:(12500-3500)×20%-555=1245元,11×1245=13695元

第12个月工资个税:(12500+4000-3500)×25%-1005-2245元

年终奖个税:54000×10%-105=5295元

2012年度丁某应缴个税=13695+2245+5395=21235元

方案(1)-方案(2)=25985-21235=4750元

结果:方案(2)比方案(1)节税4750元,方案(2)优先采用。

综上所述,针对不同年薪员工,甲企业要“量身定做”,选择最适合的节税方案;在2011年度里,上述几个优选方案为企业员工节税达80余万元。另外还需要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密切合作,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提前合理、合法筹划薪资方案。因此,在不增加企业薪资成本前提下,增加员工可支配财富,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更好地为企业发展而服务。

摘要: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已于2011年9月1日实施,在个人所得税纳税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规范新税法的前提下,选择不同的方案,给纳税人带来的税负轻重也是不同的。本文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基于该背景进行探讨,通过阐述年终奖计税的基本原理,分析了新个税政策下工资薪金的筹划思路以及具体操作措施,即合理规避工资薪金个税筹划的原则。

关键词:新税法,工资薪金,个税,纳税筹划

参考文献

[1]张凤霞.浅谈如何提高统计信息的质量[J].内蒙古统计,2005,(5).

[2]赵红雷.加强统计信息管理提高统计服务质量[J].上海铁道科技,2008,(1).

[3]蒙志伟.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问题反思与改革[D].暨南大学,2009.

[4]白鸥.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5]徐德利.高校财务管理个人所得税系统的实现[D].吉林大学,2009.

[6]唐爱平.热议个税新标准[N].湖南日报,2006.

[7]孙玥.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路径选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篇4:个税改革的整体思路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个税;改革;简化;抵扣

一、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个人所得税在2011年进行了一次修改,但是这次修改也只是将免征额由之前的2000变为3500,改变了部分累进税率,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大幅度的修改,个人所得税依然没有摆脱工资的尴尬境况。

二、现行个税制度的分析与批判

自2011年个人所得税法修订以来,个人所得税制在中修修补补延续到现在,但是随着整个国家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2011年修订以来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越来越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既不能体现公平,也无法促进效率,更无法通过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来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首先,经济新常态之下,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会被扭曲。经济新常态之下,为刺激经济宽松的流动性会成为一种经常性刺激措施,具体到社会层面会出现意味着可能有比较频繁的通货膨胀,比如,某人工资为3499,现不需要缴纳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工资涨到3674元,增长5%,此时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此时通货膨胀率为10%的话,则这个人的实际收入是3394元,不及免征额3500却需要缴纳工资薪金的个税。

第二,经济新常态之下,企业的融资方式在未来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多层次的融资方式构架中无论是债券交易还是股权交易都会成为企业常见的选择,个人投资人或者债权会得到股息或者是利息,这两种方式都会将个人的所得税率锁定在20%,这意味着投资人或债权人的收益再高也不能对其按照高税率征税。

第三,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的诸多规范不是通过个人所得税税法来体现的,而是辅以大量的公告,国税函等形式,这些规范性文件散件于各处,纳税人人了解起来非常麻烦,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需要将个人所得税法各种规定吸纳到个人所得税税法当中,纳税人了解和使用起来一目了然。

第四,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总体上是收入决定税基类税种,换句话说,个人所得税中能够差额征税以及允许成本扣除的范围是比较有限的。最重要的工资收入或者劳务收入除了按比例可以扣除的免征额以外,其他支出几乎都不让扣除,这就使税收实践有时会缺乏以人为本的关怀。比如某人以劳务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2015年收入5万。当年生病花销3万,基本生活支出3万等等,这些都不能完全扣除。

三、外国个人所得税制度

从借鉴完善中国税制的角度来看,世界各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虽各有特色,但是依然有许多共性。各国在解决公平与效率问题时,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综合税制方式,这是基于个人收入总量的征收方式,综合税制与累进税率相联系,意味着纳税人收入越高对应的税率越高,税负也越重,在這种思路之下,税制的公平原则得到较好的实现。还有就是分类税制,比如说对资本利得的征收,有些国家对资本利得按固定税率征收,并且税率与所得无关联,纳税人按固定比例征收税负相对按累进制度征收就要减轻许多,这可以满足税制的效率需求。

从各国个人所得税差异的角度来分析,扣除项目就显得各具特色。虽然各国的扣除扣除项目大体都分为三类,一类是生计类扣除,一类是费用类扣除,还有一类是特别扣除项目。美国的生计类扣除可以由纳税人的申报身份确定,比如美国的申报的身份可以分为已婚单独申报丧偶、户主、已婚联合申报等。据澳大利亚税务局网站及英国税务海关总署网站等信息2014年度,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的生计扣除之前的6 000澳元调整为18 200澳元,英国的标准是每人每年10 000英镑,韩国为每人每年150万韩元。2015年美国个人免税额调整到4000美元,作为生计扣除一定是一个动态的金额,原因是随着社会物价水平的提高,纳税人的名义收入在提高,与此对应的名义免税额也应该有所提高。这样也可以防止纳税人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动态生计扣除调节机制是许多发达国家税制成熟的重要特征。

费用类扣除与纳税人整体需求无密切关联,但是与纳税人收入取得相关。在英国土地和建筑物的收入与相对应的租金、保险费、维修费、服务费等具有配比关系,所以这部分租金、保险和维修费用等可以扣除。自由职业所得所支付的个人养老保险等也属于费用扣除之列。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中也有费用扣除的规定包括与工作直接有关的车辆及差旅费,两个不同工作地点之间往返的费用以及因工作需要而发生的家庭办公支出,包括购置计算机、电话及其他支出都可以扣除。

特别扣除是指生计扣除以及费用类扣除之外的部分,主要由纳税人的家庭关系及个性化必须所形成的扣除。以澳大利亚配偶为60岁以上低收入或无收入澳大利亚的居民为例,15万澳元以下的应纳税所得额在其配偶9974澳元时,可以申请配偶扣除。据韩国国税厅网站资料,20岁以下的子女在韩国每年有150万韩元生计扣除。如果纳税人抚育有6岁以下子女的还可以额外扣除100万韩元的生计扣除,养育子女越多,生计扣除越多。

四、个税改革的整体思路

首先,要解决个税领域的正税清费的问题,在个税领域同其他中国的税种一样,现阶段除了有大量的税收规定以外,还有许多不在税之列的费。比如过桥过路费等,这些同样是纳税人的支出,但是不被税所统计,往后要以税取代非规范的费的问题。现行的社保费就需要与未来的社保税相统一。

其次,要解决不同税种之间的交叉问题,比如流转税依据货物流转环节而产生,财产税依据持有财产的阶段而产生,比如赠与他人房产,被赠与人既有所得税的关系,还有房屋持有阶段的财产税的关系,如果这种税的比重不协调,意味着纳税人的实际负担在加重。

第三,坚持综合税制与分类税制相结合的原则,属于劳动性支出的可以将其归属于综合税制部分,按累计原则进行纳税,可以尽可能缩小劳动力之间劳动差异带来的不平衡。

第四,坚持个人收入与扣除类一致的原则,即丰富个税的抵扣,不仅包括生计抵扣,还应包括费用抵扣以及特别扣除类抵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个税的个性的公平,也可以促进纳税人税收遵从的提高。

五、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建议

第一,简化税目。简化税制不仅仅是整个税制改革的要求,也是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具体要求,因为在现行十一大类的划分之下,存在着将不同收入划归不同税目的问题,而这些划分可能引起税企争议。将个税按劳务及财产与偶然所得类进行大类划分,可以充分体现综合税制的特点,全面涵盖税企争议。

第二,简化税率。目前的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包括比例类也包括累计类,比如20%的比例类和工资薪金的7级超额累计等。尤其是7级超额累计部分,个人有足够的纳税筹划方法将其转化为低税率处理,所以个人很少能够满足7级累进要求。所以还不如对其进行税率上的调整。

篇5:个税新政策

社会养老保险难以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需要其他养老模式进行补充的环境下,保险公司经营的养老保险显然成为补充型养老保险的重要选择。国务院办公厅在月8日颁布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政策建议,正是肯定和确认了补充型养老保险在国民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上海保监局虽已将个人税延型养老险试点列为20首要工作内容,但税务机关已表示,可能尚不具备相关征管能力。

“税收抵扣”更为合理

所谓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是指个人所缴纳的保险金在一定金额之内,可以在税前工资中扣除。目前国内的专家学者对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解侧重于“延迟纳税”:现阶段在个人所得税前列支保费,退休后领取保险金时再补缴个人所得税。但是,如果我们将“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表述简单地理解为养老保险的投保人可以通过延迟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方式支付相应的保险费,就会出现如下的运行过程:为了鼓励投保人投保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给予投保人实行延迟缴纳应缴的个人所得税的优惠待遇,从而保证投保人具有支付相应保险费的能力,并且还要明确在未来特定的时间段内投保人必须补缴因领取养老保险金而延迟缴纳的税款。

通过认真分析长期期缴型养老保险业务的流程,就会发现这种在缴费期满之后要求投保人补缴高达20年甚至更多年份的税款,不仅投保人很难承受,而且税务部门实施补缴环节的过程将非常困难。

采用“延迟纳税”的做法在两个方面很难操作。一方面,目前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对于养老金实行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这项“个人养老保险延迟纳税政策”旨在加大公民的基本保障程度,所以如果对此项养老保险金单独征收个人所得税显然不合理,也就不应当对于劳动者退休后的政策性养老收入征税。另一方面,退休职工每月通过延税养老保险领取的保险金能否达到个税起征点,将直接影响补缴个税的缴纳。投保人在购买保险支付保险费和领取保险金处于两个不同的生命阶段,其边际税率有非常大的区别,而且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面临不断提高的趋势,相当一部分劳动者在退休后将承担很少或者免缴个人所得税,延迟纳税政策就会落空。因此,全面分析“研究对养老保险投保人给予延迟纳税等税收优惠”的政策建议的内涵,可以发现采取“税收抵扣”政策更加合理,因为只有这种政策才可以使养老保险投保人真正获得税收优惠,“延迟纳税”只不过是相关政策设计过程中的表达方式。

但是,相关部门之所以采用“延迟纳税”的形式是考虑到国家税收收入的平衡。那么,如果换成“税收抵扣”,国家的税收收入会不会大幅度地减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篇6:新个税工资计算含北京社保概要

员工成本 应扣个税 实发工资合计姓名职务本市(1 工资总额 岗位工资 午餐补助 扣除

(迟到事假 其他津贴 应纳税所得额 五险一金 社保基数 个人承担 小计 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20.00%10.00% 1.00%0.30%0.80%12.00% 3,117.36 1,000.00 500.00 50.00 15.00 40.00 1,512.36 3,379.00 1,200.00 600.00 60.00 18.00 48.00 1,453.00 3,087.00 1,400.00 700.00 70.00 21.00 56.00 840.00 3,528.00 1,600.00 800.00 80.00 24.00 64.00 960.00 4,330.00 2,000.00 1,000.00 100.00 30.001,512.36 33,748.38 14,641.20 7,320.60 732.06 219.62 404.82 10,430.08 五险一金

上一篇:搜索引擎营销的效果下一篇:青岛啤酒营运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