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2024-05-08

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精选8篇)

篇1: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新课程的改革,让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对知识技能的机械记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在课堂教学中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摆好过程与方法,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日常的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师面前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组织活动,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在学习中更应该不断地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积极地经历学习的过程,从而培养他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活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都可以设计成学生愿意并且乐于参与的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此外,游戏则是低年级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开展一些“找朋友”“开火车”等游戏活动。

二、给予空间,经历充分的探索过程

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因此,低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成为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王国,教师在有序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要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让学生学会探索,乐于探索,善于探索,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给学生多一些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三、创设情境,感受强烈的实践体验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主要考虑教什么,怎样教,有时缺乏对学生必要的理解与关注。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来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了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后,我在本班开展了一次《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经历一次学习过程,首先提前几天布置活动课的准备工作,商店里的商品需要大家共同准备,请大家把平时使用过的玩具、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带来一些作为商品,并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定一部分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余的扮演顾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商品。在活动过程中,让买卖双方互相检查对方在进行人民币计算时有没有发生错误……在如此真实的一种情境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人人参与购物,充分体验如何取币、换币、找币,切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留有充分的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和能力。

篇2: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事例过程:

2013学,我教八年级语文时,学生郭晓飞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他,主动地去接近、帮助他,在学习上对他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他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加以奖励。为了得到奖励,他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也有了进步。我及时与他交流。此后,每次到教室去,他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多次家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他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二、反思感悟:

1、原因分析:

学习习惯不良的郭晓飞,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他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2、措施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奖苹果的办法,激发他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他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他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他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3、效果分析:

由于家庭等多种原因,造成了郭晓飞任性、孤独、自私、说谎、情感不稳定的性格特征,如果老师放任自流,那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欣赏,没有欣赏就没有教育。”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提炼成发光的金子,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学生,不失时机地为他们的点滴进步而喝彩。

4、教育反思:

篇3:“慢”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慢”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回想起来, 快节奏的生活围绕着我们:庄稼需要化肥、农药催熟;畜禽出栏要快;产品升级要快;工程建设需要快马加鞭, 提前完成任务;知识更新要快;经济需要快速发展……慢慢地我们的教育也在加速, 越来越快速化。以前的教学,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一道题需抄好几分钟, 学生有时间阅读、有时间思考、有时间做题;教师有时间想、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总结。而现在, 多媒体教学容量是以前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学生思考的时间都挤没了, 一道道题都成了“夹生饭”, 教辅资料满天飞, 学生整天做题, 搞题海战术, 学生学得越来越累, 但成绩没多大提高, 却常听到老师经常抱怨:这个问题已经讲了五遍、十遍, 还出错。教师也埋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 教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结果呢?

教育是慢的事业, 是一项“慢活”, 是一项“细活”, 是对生命潜移默化的事业, “润物细无声”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教育, 以“慢”的心态对待学生的成长, 等待孩子的长大。“慢”作为教育的一种艺术, 也需要宽容学生的不足、缺陷甚至错误。每个人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过程, 从犯错到成绩的一个过程, 从失败到成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跌宕起伏;充满荆棘坎坷;充满成功和喜悦。对学生来讲这是一种经历;是一种认识的展缓;是一种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用“慢”的心态来欣赏学生的成长。

对于“慢”的教育, 我们家长们显得不自信, 事事都想要让自己的孩子争先, 处处为孩子创造好的条件。新闻里曾提到,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上一所优质的幼儿园, 为了拿到进幼儿园的名额, 几个人轮番上阵, 排了两天一夜的队, 终于等到了进幼儿园的名额。为了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教育环境、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以后能进入好的小学, 家长吃尽了千辛万苦, 也给孩子加了太多的砝码, 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孩子达到难以承受的地步, 就会被压垮, 就会放弃, 家长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每年都会发生, 这也在提醒着我们, 对待孩子的成长要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用一种赏识的眼光、用一种赞许的眼光。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 我始终注意“慢”是教学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环, 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情况, 学生生源比较差、学习能力一般、又懒惰、不愿多思考, 通过“慢”的教学, 让学生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针对我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一节课我设计的内容不是很多。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第一课时, 主要讲解以下几个方面: (1) 什么叫等腰三角形? (2) 会指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底角、腰、底; (3) 等腰三角形关于角的简单计算: (1) 顶角和底角之间的关系; (2) 如何用顶角表示底角 (如何用底角表示顶角) ; (4) 根据第3个知识点有3~4道配套的填空题; (5)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何证明性质: (1) 等边对等角;性质; (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的中线、底边的高线相互重合 (三线合一) 。这些知识点足够我们班的学生理解,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参与, 整个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 学生也乐于发现新知识之间的关系, 这种“慢“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 将基础打牢。

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也是对知识慢慢积累的过程。出生时的哇哇大哭, 儿时的咿呀学语, 都是通过自己的表情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会了说话, 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这些都是在一次次错误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 从而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导向。而现在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孩子你没出生, 家长就在规划孩子的未来, 长大一些, 奥数班等各种培训班充斥着孩子的童年, 违背了孩子的认知规律, 这种情况使孩子从小就充满了胆怯、充满了厌学、充满了无奈。

慢和快是相对的, 教学中的“慢”不是拖拉;不是不完成教学进度;不是多头绪并进, 而是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 是循序渐进, 是一步一个脚印, 是将基本功练扎实, 从而能迈着轻松的“脚步”向目标前进。

篇4:语文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一、以课文为中心的“说文活动”

1.以单元为网,讨论式专题说文活动

教材的课文单元是根据文体特点编排的,我们可以根据单元教学的要求灵活地设计专题“说文活动”。如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三篇课文都是小说,我们根据小说教学的特点,以《孔乙己》为例,设计了一次“话说鲁迅小说”的语文活动。面对这个专题,学生议论纷纷,我指导他们去校图书室查阅资料,同时给他们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经过几天的准备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踊跃发言。有的介绍鲁迅生平,有的介绍鲁迅小说系列,有的讲述鲁迅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的分析小说中人物的个性,还有的朗诵鲁迅小说中的精彩片段——每位发言者都把自己的专题内容或编成知识提纲,或板书在黑板上,使听众看得见、听得清、记得明。这样的专题活动,参与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群体,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的活动中,正是每位语文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

2.以课文为本,总结式内容说文活动

对于课文的内容理解,传统的方法就是教师图解式的理性分析。这种教法是教师要求学生懂些什么,而不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懂得了什么,从这一点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强化了课文学习的共性,淡化了其个性,忽视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什么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就不可以自成一说、各抒己见呢?为此,我在进行课文内容的总结时,常常组织学生开展别开生面的“说文活动”。

例如,学习了《芦花荡》后,我让学生谈学后感悟。一位学生说:“老英雄并不高大,却用干瘦的躯体,抒写了壮丽的诗篇,这告诉我们,如果不能成为翱翔蓝天的雄鹰,不用悲伤,我们可以成为快乐的小鸟;如果不能成为宽阔的大海,不要忧郁,我们可以成为欢快的溪流。”另一位学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荆轲带走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却带不走那份赤诚与血性!当国土沦丧、生灵涂炭,神州大地到处都会有‘芦花荡,‘芦花荡里定会有你我的身影!”学生回答的角度不一致,但他们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以练笔为中心的“作文活动”

1.作自己要作的题目——征题活动

每次命题作文我先确定内容,让学生根据内容推荐题目,然后确定一组题目,由作文征题小组评选后,公布作文题目和命题者的姓名。这样,学生作文的题目是学生自己命的,又是自己在命题中自由选择的。因此,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作起来自然就会心顺、气顺、文顺、字顺了。这种命作文题目的形式对于学生的作文训练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2.选自己推选的作品——编辑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冗长的训练过程容易厌倦,应适时地用成功去刺激。因此,笔者在抓学生练笔的同时,每月举行一次“编辑活动”,即让学生从自己的练笔中推选一篇佳作,请同学写好文章评论,再借给其它同学看,这样学生感觉到自己有了读者,就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成功感。正是这种成功感的刺激,促使学生养成了认真观察和仔细认识生活的习惯。

三、以多读为中心的“背文活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能使学生广泛背诵,丰富语言积累呢?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教育,提高学生对背读重要性的认识,使背读成为一种主动行为;另一方面,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背文活动”,以活动促行动,抓活动促效果。组织背文活动分为三步进行。

1.教师开出背文名单

背文书目的确定,可做长计划,也可做短安排。所谓长计划就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中学阶段的背文书目作统筹规划。所谓短安排就是对每个学年或学期的背文书目作具体规定。根据教学的需要,我开出的背文书目单有:《名人名言三百句》、《诗经》、《唐诗宋词三百首》、《古代名文50篇》及语文课本中初中生必背内容。

2.建立背文篇目录

要求学生把能背诵的篇章及时登记在背文篇目表上,教师定时或不定时地进行检查,通过背文篇目了解学生背文的情况。

3.举行背文比赛

每学期开展两次背文比赛,或笔记或口背,形式不拘,以比促读,以赛促背,真正把学生的背文活动落到实处。严格地说,抓背文活动,是加强语文学习活动的硬件和基础工程建设。

四、以指导为中心的“讲座活动”

语文讲座是语文第二课堂的常见形式之一,在向学生传递信息、介绍学习方法、交流学习体会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讲座应据学情加强学法指导,培养鉴赏提高能力。

1.加强学法指导的讲座

培根说:“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事实证明,学法指导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应在学法指导的内容上,按不同年级、不同板块进行方法指导。如对初一学生可以开展以“怎样培养观察的习惯和品质,怎样拟定自学计划”为主题的讲座活动,到了初二可以开展以“引导学生立志学习,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主题的讲座活动。

2.培养鉴赏力的讲座

课标指出:应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就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要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和感受文学原著”。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文学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有关文学鉴赏知识的视频,指导学生如何鉴赏,逐步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篇5: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一、贯彻自主性策略,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操作时不能只用指导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片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孩子们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颗星星撒厂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二、善用游戏性策略,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积极性。

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学习数的形成,需要幼儿反复进行添上1个、去掉1个的练习。设计操作材料为一朵梅花,每个梅花瓣都画有一个小圆点,让幼儿用它玩“开花”游戏:先把每个瓣向花蕊折成合拢样。每个一朵梅花,操作时首先看见花蕊的1个小圆点,每打开1个花瓣,就增加一个小圆点,1个圆点添上1个圆点是2个圆点,„„依次打开。花开完再收花瓣,每次收拢一个花瓣,就是去掉1个小圆点,即6个去掉1个是5个„„,由于操作具有简单的游戏情节,幼儿多次“开花”、“收花”兴趣不减,达到了反复练习,体验数形成简单规律的目的;另外,也可用指定操作规则和奖励的办法来加强操作活动的游戏性。如?的组成,幼儿每两人一组,每组幼儿7片双色花片,每人轮流进行,在轮到自己撒花片前把花片分成两份,双手各拿一份,同时记牢手中的数量,如3和4,若花片落下时,显示出刚巧是4片红色和3片白色花,则为“中奖”,将给一朵小红花,在这富有刺激性的游戏中,幼儿将注意力集中在?的组成上,也就自然记准了7的几种组成方法,为了中奖,他们还会反复多次操作,学习的积极性就一直比较高。

三、活用互动性策略,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如9的组成,每两人一份巧巧棒(共9支),把9支棒分给两人有几种分法,两人轮流操作,一起记录,两人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有问题协商解决,或共同质疑;能力弱的还可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指导和鼓励,面对小伙伴,能力弱幼儿没了思想压力,不再有是否对错的顾虑,“玩”的大胆、积极。这样使幼儿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运用针对性策略,使幼儿乐于动手。

一般来说,操作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接收能力不同,年龄越小,差异越大,因此,小班幼儿操作活动以个别为主,中班在个别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增加合作,如两人轮流抽卡片,按卡片上的数字到箱中摸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大班幼儿则可以用多种形式开展操作活动。如小组活动:“撕纸列算式接龙”,要求幼儿把一张画有许多个同一物体的纸撕成两部分,组内幼儿从头到尾一次轮流撕,并根据撕的物体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在操作安排上,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数、学算操作活动,中大班多一些;小班的操作活动,一般以结合日常生活的游戏为主,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玩耍中感知数的概念。

五、巧用激励性策略,激发幼儿向上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幼儿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另外可用环境的激励作用,例如在墙面上布置“红星角”,激励幼儿不断争添星星。最后,教师应细心观察,及时指导。

篇6:浅谈创新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姓名:潘兴国单位:汝阳县上店一中

摘要:创新教育在教学中体现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应立足与日常的教学;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克服以往教学立足于知识的转化和运用,克服以往教学中存在的定向思维;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立足于活动、兴趣和能力的结合。

关键词:创新活动创新教育创新意思体育教学 世界的发展需要创新,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一个民族的进步要靠无数个人的创新。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活动课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传授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结合青少年学生的特点,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情愿的、主动的状态下掌握知识,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体育教学由于学科的特点所决定,它是与活动密不可分的,所以体育教学对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和深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篇7:活动在低年级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爱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永恒主题。赏识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优点、闪光点,予以及时鼓励和赞扬,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的教育行为,使学生把教育的要求内化为自觉行为,促进学生健康主动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他们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他们树立自信心、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例如2010学年度,我在教初中一年级语文时,学生王丽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不做,上课贪玩,老师头疼,同学厌烦。老师们苦口婆心地教育,收效甚微。我没有放弃她,主动地去接近、帮助她,在学习上对她降低要求,耐心辅导。我与她达成如下协议:听写字词,以5个为基数,多对一个,表扬一次。为了受到表扬,她上课开始认真写字了,虽然经常管不住自己,但有了转变;听写虽然不达要求,但有了进步。我及时与她交流:“有进步!你把错字写会,老师二次听写。此后,每次到教室去,她总是主动地把本子拿到我面前:“老师,我改写完了!你什么时候听写?”有一次听写字词,她居然全对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办法。

此后,我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我多次家访,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渐渐地,孩子学习有了进步,班里的脏活累活,他抢着干,在同学中有了威信,对学习感兴趣了,认真写字成为她语文课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样一名后进生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

后来我了解到学习习惯不良的王丽,由于父母感情不和,在争吵中长大,父母对她关心很少,感情上的交流沟通也较少,发现成绩不好非打即骂,使孩子从小养成孤僻、贪玩的内向性格,平时很少交朋友。但是内心渴望得到老师、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恶习”难改。

在本案例中,我首先从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多处,从细节入手,从易到难,采用表样的办法,激发她在学习上养成良好习惯,追求进步、渴望认可的本性,逐渐改变她的不良习性,特别是在集体教育行为中,她由于学习上的努力而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让她在班级中有了威信,树立了学习自信心,取得了进步。

篇8:小议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营造创造性氛围,培养自主意识

教学过程不单纯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所以,开展创造性思维教学,首先需要营造一种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

1. 尊重学生,培养自信。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情和才智能力,实行课堂教学结构的开放,进行平等的双向交流。在中学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是颇具深远意义的。基于这种认识,我经常对学生说“You are so clever.”“Never give up!”“Keep up your courage!”等激励性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经长期坚持,学生不仅由胆怯、忸怩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时有精彩表现。

2. 改进课堂,激发兴趣。

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掘“以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直观形象,如幻灯、图片、音乐、会话、游戏等教学手段,辅之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启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兴趣,变“疲劳波谷区”为“高潮兴奋区”。如我在呈现生词“mouse”时,就向学生们展示了一张老鼠在使用电脑和鼠标的小动画,这种直观的方法一方面使学生准确地理解了此词的两个含义,另一方面给学生以深刻印象,加深了其对此词的记忆。我还根据构词法知识让学生作比较记忆,根据语境猜想某些生词的意义,等等。这样,学生觉得学中有趣,学有规律,并在往后的学习中主动探索词的构成规律,科学记忆词汇。因为有了兴趣才会不懈地追求新的东西。我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情、动作和神态影响学生的情感,更主要的是凭借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但我认为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一点上,多考虑激发学生对情感信息产生共鸣的艺术手段,收效更大。

3. 提供机会,积极参与。

在一般课堂教学中,班级授课制教学有利于教师高效率地向全体学生传播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的相互作用及发展学生独特的思维风格。因此,创造性思维教学应采取集体教学与小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

(1)集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可以采用学生广泛参与思维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或全班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方法等。

(2)结对子或小组活动(pair or group work):结对子活动能给予学生面对面交谈和独立运用语言的机会,使其产生信息的交流,并且在双方的交互活动中获得反馈,给予修正。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题材更多样,使学生觉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其也就更有责任感,更能发挥自主性。结对子或小组等学习方式可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率。教师要尽可能地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间、师生间合作交往的主要形式,以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比如,我在教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4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本模块任务———为希望工程写宣传单,我先选一个小组为例,要求该组的每位学生阐述一个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第二步全组学生讨论,对所阐述的想法进行选择并修改。第三步宣传单成稿后,我和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评选,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并奖励优胜组。结对子或小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公平参与的机会,不但强化了团体的凝聚力,而且促进了学生构建水平的提高,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

4. 发展个性,培养人格。

学生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体组成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英语活动课由于有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需要。如较内向的学生在歌曲演唱、英语贺卡制作、书法竞赛活动中就能得到发挥,而活泼好动的学生则能在小品表演、游戏等活动中发挥特长。活动课上,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分配他们充当不同的角色,有创造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改台词、编戏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都能张开自主联想的翅膀,发挥他们的个性专长。

二、加强思维训练,增强创造能力

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使学生得到逻辑与形象、演绎与归纳、收束与发散、求同与求异等多种思维方法的培养与训练,使其养成善于运用想象、类比、联想、延伸、开拓等多种思维的习惯,以形成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激发想象力,发展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培养想象力不仅对发展创造力有价值,对思维的发展也很有意义。

我们在英语活动课中常让学生根据图画或教师提供的情景自编小品,让学生在设计小品中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进入所学情境之中,又超越教材本身,促其创造性思维得到了体现。

2. 结合教学内容,训练发散思维。

在英语课活动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游戏。在游戏过程的合作中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3. 积极给予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活动课开设可以减轻学生学习和运用新的语言知识时常有的紧张情绪,学生的身份已转变,他们在活动中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观众。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为用错了语言而担心,因为活动中没有错误纠正而伤害自尊心,或因教师插话改变、打消学生继续说话的念头。活动不仅为学生出差错提供了相对安全的“避风港”,而且创造了一种平等的气氛。有了活动,一切就变得轻松活泼,学生的思维也因此活跃起来了。

三、结合创新思维,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融进听、说、读、写活动是一个既自然又有用的方法。

听,是接受性活动,但同样可以培养创造性。

说,是培养创造性语言表达能力的极好活动形式。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对学生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阅读中,分析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人物性格、主人翁的优秀品质等,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方式。

写,可以是各种创新思维能力的综合表现。教师可要求学生每星期写一篇小作文,或设置某种写作情境,通过写作,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提高,对语言学习中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有很大好处。

四、总结

上一篇:科技档案管理档案实训讲座提纲下一篇:妈妈的手-描绘妈妈的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