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规范高效

2024-04-08

和谐规范高效(精选9篇)

篇1:和谐规范高效

和谐规范高效

创建地税强局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和平分局文明创建纪实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和平分局现有干部职工299人,担负着全区12262户私营以上企业及8793户个体工商业户的税收征管工作,是全市地税系统税费收入规模最大的分局之一。近年来,地税和平分局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文明创建为主线,内强素质,外优服务,和谐规范高效,严格依法治税,分局工作取得全面性突破,各项事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三年连续实现税费征收大幅增长,2007年全年实现税费收入 440,793万元,其中组织全口径税收收入302,191万元,同比增收48,919万元,同比增长19.31%。地税和平分局几年不懈奋斗树起了地税系统先进大旗,为壮大地方财力和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真诚与忠诚凝铸成串串闪光的税收数字,心血与汗水浇灌出朵朵灿烂的地税之花。让我们沿着和平地税人近年来的坚实足迹,去一路寻访他们的拼搏历程。

加强组织领导 夯实文明创建思想

在分局党组的带领下,和平分局按照新时期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和平区关于加速进入全国城市中心城区前列阵营的发展目标和分局工作实际,把深化创建意识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以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为目标,提出了“把和平分局打造成名副其实强局”的奋斗目标:一是培养全体干部职工的大局情怀,工作上追求卓越,优于他人,形成分局特有的风格;二是积蓄大局实力,依靠学习和实践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从而使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进而保证税费收入规模进一步扩大,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是体现大局作为,工作中要多出人才,多出典型,多出经验,为全系统“两个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又进一步提出了分局工作六项要求:一是牢固树立“聚财为国 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二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和组织税费收入原则。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兴税战略,让广大干部在严格执法、科学管理、优质服务中迅速成长成熟。四是培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弄虚作假,不好高骛远,靠实干积累工作业绩。五是依靠科技强税,不断完善征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上有所突破。六是借助外力营造良好的综合治税环境,依靠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依靠相关部门的协作,依靠纳税人的理解与配合,借鉴同行的好经验、好办法做好、做强和平分局的各项工作。

为实现既定的目标任务,和平地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创新、规范管理、和谐发展,围绕“抓创新、重规范、创文明”,不断加强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措施,把握工作脉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根本,以规范管理为途径,有力推进了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坚持精细管理 优化文明创建载体

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管理”是地税工作的必然发展趋势。鉴于此,分局按照精确、细致和深入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了示范所建设,深入落实了税收管理员制度,发挥税收管理员作为税收征管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并结合征管软件和征管工作实际,制作了“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将日常记录、日常检查、核查任务反馈、个体定期定额管理等内容通过手册集中反映出来,作为工作台账基础,促进了精细化管理。他们加大了“金税三期”征管软件的实际应用力度。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和挖掘利用,提高系统软件操作能力,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征管质量。强化税源监控、积极开展了纳税评估、严格以票控税,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了依法治税的力度。

分局紧紧围绕组织税收这一中心工作,把组织收入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分析收入形势及税源增减变化因素,抓结合,促征管,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他们落实稽查责任制,强化稽查监督管理,组织编写《稽查工作操作手册》,规范稽查各环节工作,创新稽查工作方法,逐步推广电子稽查方式,强化稽查透视征管力度,“以查促管”“以查促查”,成绩斐然。他们落实信息反馈制度,拓展稽查工作的深度和广度,用稽查结果折射征管现状,充分发挥稽查工作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全年审理稽查案卷1215件,税收专项检查选案101户,对征管提出可行性建议百余条。

为取得地方党政部门的支持,分局加强了与工商、国税、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了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定期汇报、联系工作制度。为坚持“公正、严格、公开、透明”的执法原则,分局严格执行减免税集体审批制度,全年共受理审批从事个体经营减免税302户,减免税额106万元,受理审批企业类减免税11户。他们建立了与纳税人的联系、走访制度,围绕纳税人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主动上门宣传税收,进行纳税辅导,落实优惠措施,扶持做大做强,以此不断充实地税工作的内涵、扩展地税工作的外延。

坚持以人为本 增强文明创建动力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地税队伍,是创建文明行业的动力源泉。分局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抓活动,建载体,把群众参与作为创建工作的切入点,开展素质工程,塑造文明形象,推动事业发展,并注重从三个方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修养。广泛开展以十七大报告和新党章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教育,并通过举办专题讲座、辩论赛等形式进行勤政廉政教育,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政治素质。通过设立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开展各项新颖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引导税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业务培训和竞赛,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能力,从而使得拥有各种专业资格的人数不断增加,近年来,取得注册税务师有19人,注册会计师有1人,注册律师2人。今后,分局仍将继续鼓励干部参加“三师”资格考试和提升学历的培训。三是改善办公条件,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分局领导强调:工作的事大家想。大家的事领导想;一方面要求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团结意识、创新意识,掌握税收工作、创建工作的主动权,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干干净净为国家干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税收工作做到家,做到位,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同时,完善了分局税务所办公条件,优化了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通讯和生活条件,为提高税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物质保证。

强化形象建设 营造文明创建氛围

作为全市地税系统纳税人总数最多,税(费)任务最重、压力最大的分局之一,分局在排除万难超额完成任务的同时,不忘扎实推进形象建设,始终坚持“纳税人至上,亲情化服务”的指导思想,抓规范,创优质从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纳税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把“服好务”作为创建工作的突破点,文明办税抓规范,既在征管上求突破,也在硬件服务措施和服务手段上双管齐下:

硬件改造———体现现代化服务。一是增加6个受理窗口,缓解申报压力。二是添臵47台显示器实行双向显示,增加办税工作的透明度。三是增添了48张填单台,并提供相应的各种填报样式和填报工具等,进一步方便纳税人。四是利用显示屏和触摸式查询机等现代化设备及时公布信息。

软件改善———体现人性化服务。和平分局通过在全系统率先提供几项新的纳税服务,开创了人性化服务新阶段。第一,设立“双语导税员”,解决了外籍纳税人语言沟通问题,成为第一个无语言障碍的申报大厅;二是制定分辖区按日申报方案,有效分流申报人群,实现科学合理申报;三是为重点税源企业纳税申报开辟“绿色通道”,被企业誉为“VIP服务窗口”,受到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素质提高———体现亲情化服务。聘请专家对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礼仪和业务培训,开展“假如我是纳税人”换位思考大讨论,通过提高业务能力和质量,达到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深层次服务的目的;常年坚持科长全日值班、政策咨询辅导、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度,人人都当咨询员、宣传员和辅导员,及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探索不断,前进不止,迄今,和平地税已逐步建立起和谐、规范、高效的专业化纳税服务体系。他们在用真情服务辖区、用奉献回报社会、用行动获得纳税人一片赞誉、用青春之光衬映着神圣的税徽、用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实监守来诠释着“全国青年文明号”这一称号的无上荣光。

扶助困难群体 彰显文明税官本色

地税和平分局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困难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助困、助残活动,积极捐款捐物。每逢重大节日、开学或学期结束,分局的工作人员都会来到砂山四校,将满载爱心的礼品和学习用品送到贫困学子手中,让这些祖国的花朵更加美丽绽放。从局长到各科所与贫困户、贫困生结对子20余个,走访慰问贫困家庭400余户次,积极组织参加市、区温暖工程、献爱心工程捐款捐物活动,为和平区长白地区农民工捐献图书杂志200余本,为贫困家庭患重病儿童、和平区慈善会等捐款31116元,又捐资30000余元建造“中国税务林”,和平地税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迎接奥运会 创建文明城”,分局认真开展“迎奥运百句英语会话”学习活动,大力开展“知荣明耻,文明出行”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的积极性,年轻同志争做奥运服务志愿者,16个科室共64名同志参与志愿协勤,充分展示了和平地税人“热情迎奥运,文明我先行”的风采。

随着各项管理的日益规范,干部素质的日益提高,和平地税两个文明建设取得瞩目成绩,一个健康向上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一曲创先争优的动人旋律已经奏响,一个和谐规范高效的税收新篇章已经谱写出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地税和平分局先后获得国家、省、市、区级嘉奖,近期又荣获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辽宁省文明单位、沈阳市纠风工作先进单位、沈阳市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市地税系统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先进单位、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达标单位、沈阳市先进团委、和平区纠风工作先进单位、和平区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向新高度挺进———地税和平分局正在昂首阔步迈入大发展的新征途!

篇2:和谐规范高效

规范财务构建和谐农村

姜堰镇是江苏省姜堰市的城关镇,现有20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农户13291户,农业人口37194人,耕地面积6亩,人均0.54亩.

作 者:姜艳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姜堰镇经管站刊 名:江苏农村经济英文刊名:JIANGSU RURAL ECONOMY年,卷(期):“”(10)分类号:关键词:

篇3:规范科学争一流和谐高效创特色

学校下辖3所完全小学,共有教学班58个,学生1700人,教职工152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1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7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

学校的办学思想: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管理目标:规范科学争一流、和谐高效创特色。育人目标:身心健康、品行良好、基础扎实、学有特长。办学特色:以体验教育思想为指导,在管理、教育教学等诸方面,引领师生通过行为体验、内心体验,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构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4:诗意 和谐 个性 高效

读过的一篇文章《语文天生浪漫》中有这样的文字:“‘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这种浪漫的情感如何落实在语文课堂之中,让语文课堂充满美感,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打造精品语文,助力学生成长,我想从诗意、和谐、个性、高效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点思考。

一、诗意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相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美丽的中文承载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不老的精神家园、精神高度。

首先,语文课堂要以情为纽带,营造语文教学的情意场。

语文是一种足以用来唤醒生命意识、丰富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的教育情怀,是一种能够带给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命体验的教育实践活动。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施教于学生,教师自己首先要进入角色,挥洒真情,用激发学生情感的语言,把课本中无声无情的文字变成有声有情的语言,使课本语言如出我口,如出我心,以此来感染学生,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哀江南》这篇课文生动地抒发了我国古代文人沉重的亡国之痛和社会变迁中的那份沧桑感,执教这篇课文时我在朗诵过程中插入《哀郢》的音乐,通过《哀郢》的音乐努力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学生。历史上谁教《哀江南》教得最好?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梁启超。在风云变幻的动荡时代,梁启超自身特有的人生体验、深厚的文学功底以及对昆曲艺术的挚爱与娴熟,边说边唱,边拍板,边落泪。凡聆听过梁先生讲课的学子无不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再达到梁启超先生那样的境界了。但是我们可以去追求这种境界,把它作为我们教学的一种理想。在教学中以情激情,让学生沉浸其中,去感悟去体会。

其次,语文教师要丰富自己的语言。语文是美的,语文教学的语言也应该是美的,或激情洋溢,掷地有声;或小桥流水,温文柔婉。比如课堂教学导语的设计。精彩的导语设计可以很自然地将读者带入课文的意境中,很自然地受到感染。教《孔雀东南飞》,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陆游一生抗金,梁启超称他为“亘古男儿一放翁”,然而放翁还有他个人生活上的不幸,他的那首《钗头凤》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也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索。我用陆游的这首《钗头凤》和唐琬的和词,叙述了二人离异后沈园的不期而遇,用这一催人泪下的悲剧故事感动每一个同学,进入到《孔雀东南飞》的教学情境中。教《琵琶行》我先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上一个琵琶,两边写上对联:一衫寒泪半哭红颜半哭己,千载琵琶也弹古乐也弹今。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音乐是心灵世界最美好的语言,当音乐流泻而出的那一刹那,我们仿佛看到空气中流动的是山,是水,是叶落,是雪飘,是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知,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恋,是瞎子阿炳辗转江湖的凄苦,是刘天华独卧病榻的呻吟——是千古的生命里道不尽的感动,这便是我们的古典音乐的魅力。而与这相媲美的是我们的古典诗歌,今天我们就学习将二者完美结合的千古名篇——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除了导语的设计,课堂教学中画龙点睛的点拨、教学语言的衔接等等都需要我们彰显语文课堂语言的魅力。

二、和谐的课堂

《论语·先进》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其中四名弟子各自申述自己的人生理想,畅所欲言,无所顾忌,教师微笑鼓励,他与学生之间的那种平等交流,积极鼓励,适时点评,真是其乐融融,如沐春风。圣人是这样做的,更何况我等凡夫俗子呢?一个好的教师,应该不是带着枯燥的知识点,而是带着智慧,带着亲和力,带着人格魅力,走到学生中间的。如果我们把那些被公推为成功之作的课堂,比如公开课、观摩课、课堂实录等,拿来分析研究,会发现如下一些共性:师生关系和谐。教师作主导,精力充沛,和蔼可亲,游刃有余;学生是主体,积极参与,兴致盎然,如鱼得水。课堂气氛活跃。既有理性的沉静的思索,启人心智;又有感性的热烈的碰撞,动人心扉。教学过程谨严。在看似自然随和的课堂环节里,却有着谨严的教学设计。整个过程引人入胜,起伏跌宕,渐趋高潮。教学效果良好。在目标的牵引下,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通过充实有趣的过程,顺利达成目标:获得知识,锻炼能力,熏陶情感。其实,课堂是一个民主的天地。教师的粗暴的批评、讽刺、挖苦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和志气,而真诚的肯定则可以让学生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获得足够的自信。

如何打造和谐的课堂?首先需要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与学生情意相通,水乳交融。不仅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人生的智慧,更要有激情的投入。这里,教师放下了自己的架子,学生忘却了教师的威严,师生的情感双向交流,智慧的火花相互撞击,教师迸发激情,学生体验激情,课堂成为展示心灵的舞台,成为师生情感激荡,心灵交融的文学殿堂。上海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上课总是满面春风充满激情,使学生如沐春风,既学到知识又乐趣无穷,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于漪老师的课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了他们的巨大潜能,学生主体地位也得到充分地体现,她的教学效果也是语文界公认的。有人这样评价新课改的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学生的光辉会使课堂充满活力。

三、个性化的课堂

每个教师可以有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耳目一新,富有个性呢?首先要对文本有个性化的感悟:即人们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出你的哈姆雷特,才是读出了你的个性。有了出于个人心灵的感悟,才能去感染和打动学生;有了你的批判精神,才会有学生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讲出教材中最震撼心灵的篇章段落,讲出读书的思考,讲出生命的困惑,开启学生的心灵。其次真正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无藏私品自高。多读书多思考。一个学校有书香之气,就显得宁静雅致而祥和;一个教师有书卷之气,就显得优雅而有品位。有的教师博学多才,一笔好字那叫养眼;有的教师说相声唱歌曲,一张嘴那叫养耳;有的教师文思滔滔,一纸文那叫养心。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同时允许学生个性化地学。比如我在讲《定风波》一课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设计了如下环节:首先设计让学生“课前演讲:题目: 的苏轼”;然后品读,提出要求,自由诵读与齐读、教师范读结合;接着小组讨论,共赏共析;再是“畅所欲言,展示个性”;最后“拓展探究,研读人物”,学生参与很多,老师点拨,整堂课环环相扣,紧凑而不呆板。最后有个学生总结这首词作人物时,解读说“苏轼缺乏安全感”,然后有理有据分析。学生的回答超越了教参,这是我没想到的,我不但对他敢于挑战的勇气表示欣赏,也满怀喜悦地肯定了她的观点。不过,学生的有些观点如果有悖常理,答非所问,我们也应适时提出更正意见,毕竟学生的思想并不成熟,老师要正确引领。

四、高效的课堂

高效课堂要把握好五个“三”: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三动:身动、心动、神动;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质量好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所以教师要倾心打造高效的课堂。

1.首先要静下心来钻研教材和备课,静下心来研究学生

只有备课充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才能游刃有余。必须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准确把握重难点,要充分研究好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的掌握水平和课型的不同设计灵活的教法。不管是新授课还是习题讲评课,要体现有所侧重,不能一把抓;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要有前瞻性,留有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避免出现一些设计上的无效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2.注意问题的设计,做好课堂提问环节

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要有思维价值。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评价及时到位。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勇敢地站起来,体面地坐下去。及时的肯定,必要的耐心,适当的有趣的课堂活动更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长期的、积极的内驱力。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在新课改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不再是口若悬河、唯我独尊的演讲者,学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教学环境,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材承载着知识,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体验,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需要他们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叶澜教授说:“在课堂里的教师和学生,他们不只是教和学,他们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把人创造性的力量诱导出来”。在教学中如何由注重教师的“教”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变“教”为“诱”,由注重教师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之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碰撞激情飞扬的场所,是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孔雀东南飞》教学中,我改变了按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分析的老套路,由学生在认真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发挥创造性,自编自演戏剧片断,听着同学们符合人物形象的台词,看着同学们设计的舞台动作、人物表情,非常欣慰,同学们也都身临其境,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有了更直观的印象,演出结束之后,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在“誓别”这一片断的处理上,学生们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创作了诗朗诵《誓别》,再加上《梁祝》那哀伤幽怨的曲调、蝴蝶双双起舞的画面,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巧妙结合,同学们动情地朗诵,同学们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为人物的悲剧命运唏嘘叹惋,也更引起对人物悲剧命运的思考。

篇5:和谐高效、思维对话

——关于构建高效课堂的感想

三官中心小学

贺 云

教学质量月活动结束了,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之前,我对自己的教学总是不满意,不知道该如何“打造优质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教学。在活动后的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中,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我觉得主要是如下几点:

一、课前有效的“文本解读”。

崔峦老师曾强调指出在文本解读中要注意四个问题:忌浅——浅尝辄止;忌搬——急于看教参;忌偏——不能正确地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忌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大量补充图文资料。

我觉得崔峦老师说的正是我和其他许多老师没有注意的问题。我们在准备教案时,总想着自己水平有限设计出来的教案一定不会太好。就总是急着去找教参,去网上找别人设计好的教案,稍作修改甚至是原样照搬,然后读几遍课文,再根据“搬”来的教案去找一些教学课件、资料,就拿着这些走上讲台了。

没有教师在课前对教材潜心的解读,细细品味,丰富文本,重构文本,超越文本这一系列的过程,哪来教师在课堂上的游刃有余,精彩纷呈?如果教师自己对文本一知半解、模棱两可,对文本的语言特点、行文风格等含糊不清,怎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感悟呢?正所谓“以其昏昏”,怎能“使其昭昭”?现在想来,真惭愧也!

二、教材内容的巧妙取舍。

平时上课,我和许多老师总在讨论一个问题:课文那么长,要学的东西很多,可时间总是不够,该怎么办?

现在我明白了,教材只是个例子,虽然它为教学提供了基本内容,但是语文教学的内容并不等于教材内容。我们要巧妙取舍,实现教材内容的最优化。这样的教学内容立足文本,但又超越文本,才能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三、提升教学氛围的感染力。

饱满的情绪,浓厚的兴趣,是有效课堂的主要特征。作为教者,我们在课堂上要以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以语言的情趣去拨动学生,以宽松的环境去放松学生,以特色的流程去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精神饱满;才能让学生如饮甘泉,轻松愉快;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为实现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四、突出主体,体现主导,提高课堂实效性。

在很多时候,特别是公开课上,我们往往会把课堂作为自己展示自身素质和授课技巧的表演场所,但叶圣陶先生说:“上课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工作,而共同工作的方式该如寻常集会那样地讨论,教师仿佛是集会的主席。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在教师是指导和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我们要遵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在给与学生自主参与的同时,用语文的方式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如质疑促思、角色体验、对比感悟、情景再现、补白想象、诵读体验、联系生活感悟„„在学生逐步提高自主阅读、自然感悟的能力的同时,教师要用心去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积极主动地进行智慧理答,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学习后的深刻反思,我明白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便是新课改所要求的优质、高效课堂。

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地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在一堂课结束后,给学生留下思维、留下语文意识、留下人文思想、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篇6:和谐高效

一、启动教师“异步授课”活动。

受“异步教学”思想的启发,我们于去年启动了“异步授课”活动。“异步授课”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在平日听课中发现,同样的内容,同样的教案,不同教师的授课质量差异仍然较大。二是随着学校的布局调整,每年都有部分中学或职业学校的教师到小学任教;三是我校每年都承接约10名乡镇教师的培训任务。由此导致了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教师跨学段、跨学科的调整,这项活动的目的就是使这部分教师尽快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新的教育教学环境。

所谓“异步授课”,就是指同级部、同学科的教师在传授同一教学内容时,师徒异步展开。师傅,由教研组长或名师担任,徒弟多是一些新教师和业务能力较差的教师。实施过程中,新教师先听后讲,进度一般推迟至1-2天。听课时,新教师大到就名师知识点的把握、重难点的突破、新旧知识的衔接、知识的梳理归类,小到课堂的组织教学、学生的组织管理、应付突发事件的教学机智等方面进行观摩取经,把好的方法融入自己的教学之中。

为配合活动的开展,学校单独印制了新的听课本,开辟了“新策略、新方法、效果、感悟、践行”几个栏目。以往的听课,教师记录更多的是教学流程与方法,新的听课记录,则促使教师在听课中,进行有效的理性思考,重在提炼、加工,让他们每个人听前有目标、听中有思考、听后有感悟、有实践,促进了理念到实践的飞跃。

“异步授课”,不是课堂实录的复制,而是定位在借鉴与创新的结合上。为此,我们在每周集体备课增加了研讨环节,老教师谈思路、谈方法、谈技巧,新教师通教材、熟教法,充分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达成共识,碰出深层次的理念与思想。自实行“异步授课”以来,调入我校的教师教学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提升,平行班的差距明显缩小。《烟台教育》刊物以“注重三个结合,开展异步授课活动”为题,刊发了我校的经验。

二、探索实施“目标导学下的思维课堂”。

课改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中虚假的东西太多,课堂上看似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教师授课自如,而课堂效率不尽人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多由教师在暗中掌控,学生任由教师摆布,消极被动地学习,长此以往,课堂的随意性大、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定时不到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思考、归纳重点等学习习惯。为此,近几年,我校开展了“目标导学下的思维课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关于“目标导学”。去年,我参加了省厅组织的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听取了十余位专家的报告,在听报告的同时,促使我对我校的课堂教学又进行深入的思考,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必须研究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张斌教授讲,“教师必须以某种方式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目标”,这与我们实施目标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相符合的。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目标、找出课时目标、各个环节目标并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采用不同方式,科学出示本节课的知识性目标,或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目标,让学生体验情感性目标;在课程结束前要检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为增强师生目标意识,我们还在黑板的角落固定了师生书写学习目标的空间。实施“目标导学”以来,强化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研究意识,学生也从小养成了学习的目标意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2、关于思维课堂。

新课改之初,学生个性过于张扬,课堂上热闹有余,深度不足,往往是老师提问的话音未落,学生或脱口而出,或躬身而起。香港中文大学侯教授听完内地一节小学课后的讲到:“课堂中,学生不断地抢答问题,但无法获得思维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没有停顿,需要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问题设计碎、杂、乱,缺乏思维的广度;二是教师提出的问题,或简单或作秀或无启发性,学生缺乏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四点:一是学生的有效思考需要有高品质的问题,问题要有深度,教师在备课中必须研究每一个提问的问题,要自问:我的问题有价值吗?二是教师要注意问题语句的逻辑性,提问的时机和科学性,要有利于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三是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先思考后回答。四是要求学生对问题不仅要会答,而且养成能用完整流利的语句来表述自己的观点。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索。上一年,我们把问题的设计和应用作为学校的科研课题,重点在语、数学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课堂上一呼百应局面少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个人的有序思考、小组的有效合作。课堂呈现更多的是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正如齐健教授所说的“思维需要科学的提问,要真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关键取决于问题的品质如何。

篇7:规范日常行为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规范日常行为构建和谐校园》。

悠悠中华,博大精深,上下千年,厚德载物。试问这盘旋于东方的巨龙,是什么让你如此伟岸?那就是文明礼仪,一种从古到今,源远流长的美德。

周公的“制礼作了”,孔子的“礼崩乐天”,致远的礼仪,经过千年的洗礼,形成了这讲究的国度。“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 律 己、敬人的一种规范,那是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

礼仪是一种不尽、永远鲜活的动力,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个人进步的重要途径。礼仪是一种衡量为人处世的标准,是体现人对社会认知水平和个人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它是你获得良好关系的桥梁,是你在生活中能如鱼得水的动力,是你对他人表示友好、拉近距离的捷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不懂得文明和严于律己的人,他将从一开始就被打入失败者的行列。试问:谁回对一个野蛮的人给予赏识、帮助呢?

伯乐虽能慧眼识马,怎会挑匹没有驯养的野马为千里之马加以重用呢?

又试问谁回对一个蛮荒的民族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呢?

一个国家再强大,怎会没有文明礼仪为奠基石,创造千年文化史而雄踞世界呢?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而学校的生活则是这舞台上精彩的一幕。在学校,礼仪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的真诚得体大方是学校的缩影,你的无理、粗鲁、忸怩是学校的投影,光只会从正面直接穿入,从不会转弯,人心亦是如此。

所以,回归本性吧!

所以,让那一目了然的差距缩小吧!一句“报告”,一句“老师好”,一句“谢谢”之类的文明用语都是你自身修养的表现。

随手捡起地上的果皮纸屑,乘车礼让等文明的行为也都是你高尚人格的体现。

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吧!让文明的礼仪之花在校园里和谐地绽放,让东方的巨龙飞得越来越高!

撰稿人:陈 燕

篇8:规范土地流转构建和谐农村

因此,引导农户将闲置的土地进行规范有序的流转,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更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举措。

1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客观必然性

1.1 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需要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由于比较零散,经济效益比较低。农业生产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路子,农业生产者需要通过入股合作社或租赁等形式流转土地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向城市集中,各村都产生了大量闲置土地。以葛坑镇为例,全镇现有农村劳动力8416人,迄今已累计转移6363人,全镇因缺乏劳动力造成大量土地抛荒;另一方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需要更多的土地来满足其生产和发展需求。

农业产业市场化的需要。通过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向专业大户、种养能手、规模化公司、农民合作社集中,形成连片专业规模经营,集聚了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可以克服小规模家庭经营的局限性,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2 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促进农民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村集体借助于土地集中连片、土地整理、招商引资等手段,提升土地利用价值,可增加集体和村民收入。如葛坑镇富地村把14hm2较贫瘠土地出租给“德贤百香果合作社”种植特色水果——百香果,租赁期限10年,每年每667m2租金300元。该合作社已投资30多万元,并招收土地出让户中的18名农民做工。目前,水果长势良好,而且市场前景广阔,让当地老百姓开了眼界,带动一部分人效仿种植。土地流转为农民做好农内和农外两篇文章创造了条件。

2.2 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

过去人人有田,户户种田,小富即安,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大家不能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可以使愿耕者有其田,愿经商务工者安心从事二三产业。因此,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分工分业,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2.3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农民承包地在使用权不变的基础上合理流动,并适度集中,有利于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经营者收入。从现实来看,农民仅靠几亩甚至几分承包地,要想富起来相当困难,只有让一部分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把承包地转让给另一部分农户,实行规模经营,采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收益,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3 土地流转应遵循的原则

3.1 依法原则

要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处理土地流转的有关事宜,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农户承包土地的剩余承包期。流转以后的土地,经营者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的用途,确需改变土地生产用途的,要依法报批。

3.2 自愿原则

土地流转形式由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确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农户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要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规模生产。

3.3 有偿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获得的收益,必须归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所有。要正确处理流转各方的经济利益关系,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长远利益。

4 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流转程序不规范

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大多以农民自发零散为主,农户与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大量流转很少;以短期性、季节性流转为多数,中长期不多。并且在流转中,往往是当事双方私下流转、口头协议为主,内容条款不全,权利、义务不明确,违约责任难以追究。

4.2 政策措施不配套

由于目前尚缺乏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配套政策措施,流转双方心存疑虑,担心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转让方只搞短期流转。而受让方为提高土地使用率,取得较高经济效益,又必须有一定使用年限作保证,不愿短期流转。双方想法不同,致使难以形成共识、达成协议。

4.3 农民思想较保守

部分农民小农意识比较强,即使外出打工、进城经商,也要保留承包田,不愿转让或转包他人经营。还有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影响下,有些农民只满足于现状,不想扩大经营。这种供方态度不积极,直接导致土地流转进程缓慢。

4.4 发展资金难筹措

大面积承包土地从事高效农业开发需要大笔资金投入,而土地承包大户、农业合作社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土地使用权作为抵押,很难从金融部门贷到款,致使部份业主在土地开发上存在资金困难,难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

5 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思路和对策

5.1 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要明确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发展效益农业的基础环节,是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只有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必须把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有序流转,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建立专门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办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土地经营权逐步向合作社、家庭农场集中流转。

5.2 积极引导,加大扶持

一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民群众宣传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民群众认识到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二要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关系,使之成为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倡导者、参与者、实践者。三要鼓励和引导土地向有技能特长、有资金实力、有经营能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四要加大信贷资金扶持,对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金融扶持。

5.3 坚持原则,稳步推进

一是必须坚持“依法、平等、有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由农民自主选择是否流转、采取何种方式流转。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原则。把劳动力转移较多、土地闲置较多的镇村作为土地流转的重点,循序渐进,稳步推进。三是必须坚持土地使用性质不变原则。坚持土地权属不变和土地农业生产用途不变,受让方不得擅自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不得抛荒或掠夺性经营。

5.4 加强管理,规范行为

一是严格保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禁止任何部门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二是对通过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的合作社,在政策上予以优惠,扶持合作社发展生产,解决各种困难。三是规范事后监督,加强合同档案管理,对流转中形成的合同、协议等要及时装订成册,整理归档。要做好流转合同履行情况监督,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协调和化解流转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保证和促进流转工作顺利开展。

土地对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着力解决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要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中的生力军作用,着力引导农民将土地向家庭农场、合作社流转,让土地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真正成为用益物权,鼓励农民踊跃参与进来,共享改革成果,共建和谐农村。

摘要:土地是农业的根本,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但如何规范流转,让土地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一个较大的难题。以德化县葛坑镇为例,提出土地流转一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土地流转,合作社,问题,意义

参考文献

[1]蔡虹,农村土地纠纷及其解决机制[J].法学评论,2008(2).

篇9:分组联动,和谐高效

关键词:分组联动;和谐高效;新课标;改革创新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是我校近些年来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谓“分组联动”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小组内互帮互助,各小组间进行竞争。通过“分组”这一形式,依靠组内互帮和组间互竞为学生提供一个参与的机会和展示的天地,搭建一个共同发展的平台。

一、分组联动的两大基点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师变“教”为“引导”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不厌其烦地讲授新知识,学生马不停蹄地记笔记。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像两条平行线,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很少有言语上的沟通,更极少有思想上的碰撞。而在分组联动模式中,教师终于“闭上自己的嘴巴”,把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讨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把以前间接地接受知识变为直接地获得知识。

2.学生变“学”为“探究”

在以往的学校教学中,学生一直以来都在接受间接知识,学习的都是既成的理论与知识,缺少了探索研究知识的过程,使得许多学生难以理解与消化所学的知识。在分组联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去讨论许多新的知识与学习方法,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当堂知识,也可以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

二、分组联动的三大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体现

1.分组

“分组”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基础。把班级平均分成几组,每组6~8人。按成绩平均分配组内成员,排成1号,2号,3号……每组都有两名组长,每人负责几名组员,每2人还要结成互帮对子,互帮互助互学,同伴不会的还要负责讲会。每组还有一条自己的名言准则。

2.展示

“展示”是“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展示”主要包括: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眼、耳,解放学生的脑,把以往的课前总结复习交由学生组织、主持,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分组进行提问,提问完实施加分制度,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回答的积极性。

三、中学英语分组联动课堂的基本步骤

1.课前展示

课前展示是分组联动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课前展示一般由各小组组长轮流主持,时间为5~10分钟,要有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作用就是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所学、丰富其知识含量、锻炼其胆量的平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合作与竞争的氛围中去。课前展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一举多得。

2.知识探讨

知识探讨是分组联动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先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地进行讨论,一同分析并研究新知识,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总结。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答案交给学生,然后小组内互相讨论,进行“一帮一”,然后由学生进行解答,学生解答不清的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并进行知识的扩展。这一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对一”的帮助也提高了基础差学生的知识含量。

四、在英语教学中分组联动应避免的问题

1.教师新课指导与总结的问题

分组联动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只是进行简单的提示与指导,余下的部分与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进行磨合与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深刻体会并充分运用分组联动教学模式,寓教于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学生积极性保持的问题

分组联动课堂教学的确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期进行中,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然而一段时间之后,就变成大部分学生积极,小部分学生消极。在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带给他们的成就感,获得学习成果后的兴奋和满足,教师与家长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及时肯定与赞赏都将是学生维持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五、分组联动和谐高效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作为教师,第一重要的工作就是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分组联动课堂教学则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型教学手段。在分组联动课堂上,学生主动了,大脑兴奋了,也能尽快地接受新的知识了。

上一篇:生之歌读后感下一篇:好课件吧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