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思维 农产品营销的思维突破

2024-04-28

跨界思维 农产品营销的思维突破(精选8篇)

篇1:跨界思维 农产品营销的思维突破

跨界与融合 探寻农产品营销的突破口

农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在“互联网+”的召唤下,这个沉睡着的巨人,也跟着开始惺忪了。农业种养殖、加工方式、产品营销模式都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筹农业、线上线下、社群营销、粉丝经济等一大批新思维冲击着传统的农业模式,不断制造新的变化和商机。但是,传统农业的转型和升级,却不那么顺利,农民的互联网意识相对薄弱,观念保守,思维落后,很难再互联网的“风口”下,带动整个产业的升级。但机会往往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能深刻认识“互联网+”背后的商业逻辑,敏锐把握历史机遇的人和企业,才能在互联网春风的吹拂下,萌发新枝,获得新的突破和发展。

**集团作为在农业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的企业,对农业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能深刻理解互联网对传统企业带来的冲击,也能切身体会到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的痛苦与彷徨。但同时也明白,在互联网已经开始并终将颠覆一切的大趋势下,这个痛苦的转型过程是必需经历的。

农业转型是很难的,创新也非常不容易。但欣慰的是,其他行业,如零售业、通讯业、金融业、物流业的成功转型,为农业转型提供很好的借鉴。迅速成长为巨无霸企业的BAT+360,背后的发展动力,无不体现在商业模式和经营思路的大胆创新和彻底革命。因此,对农业企业来说,只有不断跨界,学习和借助其他行业或企业成功经验、做法,和农业及农产品行业全面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成功转型,业绩突破。

***作为***集团的重要业务单元之一,秉承了***集团在农业行业多年的经验和积累,以高端、健康、绿色食材为基础,以“多样的产品+自有的基地+互联网营销+对农产品定位的最高标准”为运营的商业模式。成立于互联网已经显著发展的2014年,具备了天然的互联网基因。因此,如果我们能以互联网思维来审视我们所处的环境,按照跨界思维提供给我们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打破思维的桎梏,一定就能找到业绩突破的出路。

跨界思维就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是指突破原有的思维和行为惯例,通过学习和嫁接外行业的做法或全面创新而实现价值跨越的企业行为,它能让一个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思路而实现跨越式发展。跨界思维也就是李董事长提出的“换脑思维”,只有不断的突破自己,打破传统界限,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品牌过剩的成熟市场中另辟蹊径,才能迈进新领域,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就农产品营销,并结合公司的实际,跨界思维就能带给我们以下几个方面的启迪,帮助我们找到业绩增长的突破口。

一、产品品牌化,是农产品运作的核心。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所谓农产品品牌是以农产品的区位优势、质量等差异性为基础,以商标、认证标志、产品包装等外在信息来传播农产品相关信息,从而区别于其他产品,使其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良好的农产品品牌形象,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质量承诺,另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了口碑和信任。遗憾的是农产品行业还普遍处在售卖原材料的阶段,没有品牌、没有包装、没有分级,能跑量但卖不出好价。遇到市场波动或产品滞销,往往是以价格战而相互搏杀,最终导致集体亏本。

褚橙是产品品牌化运作的成功案例。2010年,褚时健为辛苦培育的甜橙命名为云冠橙,但从前期的市场表现来看,有褚时健做背书但还是市场表现一般,无人知晓。2013年在本来生活以“励志”为情怀的品牌化运作下,彻底扭转了品类、产地对品牌的束缚,成功的享受到了品牌的“溢价”作用,使褚橙从激烈竞争的红海中脱颖而出。可以说,褚橙成功的最大启示就在成功跨界,借力专业机构,以品牌化运作农产品。这个品牌化,不仅是命名、设计、视觉,还包括品牌内涵、产品内涵、营销推广、媒体造势等一系列手法。后来的“柳桃潘苹果”也采用了类似的品牌化运作方法,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二、讲故事,可有效促进农产品的品牌传播

几乎每种农产品都有独特的地理条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同样孕育一方特色农产品,地理条件、人文背景、城市文化、产品知识、历史典故等都可以把农产品打造成独一无二的产品,结合社会化媒体,很容易在圈子内形成病毒传播。农产品的品牌化是必经之路,而品牌营销更离不开各种新媒体的传播,上面提到的“褚橙、柳桃、潘苹果”无不都是借助微博、微信形成病毒传播的成功案例。台湾的农产品营销,也更多是从讲故事开始,如借助电影《赛德克•巴莱》中的赛德克人抗击日本人的民族形象和故事,命名茶为赛德克的茶。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进行较为巧妙的结合。比如特色甜柿,通过“柿业发达”(事业发达)的取名,展示独特品质特性。其他诸如南舍难分(难舍难分)的南瓜、一举夺葵(一举夺魁)的秋葵干等。每一个农产品就是一个文化创意产业,把最好的品牌通过故事、文化传播开来,才能为产品增加独特的附加值。

三、提高包装人性化,让产品自己来说话

高定价的支撑点是什么?除了品牌化元素,产品包装实际比产品本身具有优先性。对于首次购买特别是网购的消费者来说,不能先尝后买,只能凭包装等判断产品的价值。包装绝不是要高档,而是要体现你对产品的尊重,这也恰恰传递出了对顾客的尊重。先敬罗衣后敬人,这个“敬”字,比货卖一张皮的“皮”字,更大有讲究。许多高档生鲜水果,多是多层包装,内部为泡沫箱,外被纸箱,中间还有隔断,这也是通过产品,向消费者传递出了“敬”。三只松鼠考虑到了消费者购买、食用的每个环节,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人性化服务:把坚果产品加工得更易剥,时尚质感双层包装,突出松鼠形象,提供各种工具,如开箱器、吃坚果的工具、扔果壳的纸袋、甚至还有吃完擦手的纸巾;在送给顾客的包裹中会有一些有趣的提示语,例如果壳袋子上的提示是:“主人,我是鼠小袋,吃的时候记得把果壳放进袋子里哦”,轻松有趣;它会根据主人的购买次数更换包装袋,力求达到每一次的服务都是视觉味觉共同享受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通过对产品的极致体验,牢牢锁住了消费者的心。

四、找到产品之外的特色,杜绝被贴上同质化的标签

初加工的农产品很多,而做精加工的很少,产品重复、同质化非常严重。而对企业来说,找到农产品的差异化非常困难。但如果跳出传统的思维,跨界去其他产品或行业,寻找营销灵感,往往会获得心有灵犀、柳暗花明的感觉。我们身边的创业新秀红薯王子孙国秀买红薯月饼的思路,就给我们很多启迪。传统的卖红薯月饼的做法,无非是宣传红薯的产地、营养、口感等,很难找到差异化的卖点。而红薯王子另辟蹊径,找到女孩子特别是年轻女性爱吃烤红薯的特点入手,主打情感牌,把红薯月饼打造成情人之间互相表达爱慕的媒介。推出了二块包装的月饼,一块蓝色包装13元,另一块红色包装14元。合起来就是13+14,取一生一世之意,仅限男孩子买来送给女朋友,上市后就被一扫而空,成了恋人之间互相表白的代表之物。其实,农产品由于其自身特点,非常适合情感营销,我们春节期间“有你才叫回家过年”的亲情短片,上线一周就获得了60万的点击量,成功的将品牌及价值植入了消费者的心中。

五、众筹开店,不花钱的开店模式

去年和公司几位同事一起参加北大汇丰学院的年会时,《1898众筹咖啡馆》模式的创始人杨勇先生,则给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开店的思路:利用熟人圈子,筹集不超过200人的合伙人,每人3万元,众筹开咖啡馆。筹集来的这些钱又以等额消费卡的形式返还给合伙人,这样既筹集了咖啡馆运营资金,又锁定一批最初消费群体,由于合伙人手中持有消费卡,除了自己消费,也会带熟人来消费。出于主人翁的精神和强烈的自豪感,他们也会会主动宣传咖啡馆,出谋划策提升咖啡馆业绩水平,大大减小了开店的各种风险。而这种开店方式,也被我省的晋商商会使用,30位会员共同集资,在金花北路长乐公园内开了一家晋商自己的众筹餐馆。这类例子还有很多。目前,还有企业将加盟和众筹模式结合起来,开启了加盟众筹店,效果非常好。

六、免费,是为了更好的收费

在互联网经济环境下,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免费模式,企业也愿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免费 体验,比如免费抽奖、免费优惠券、免费试吃等。这些都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家只有4个人的小公司,一年免费送出价值18.8亿元的睡衣1000万件,却净赚了7000万。他们是怎么做的呢:免费为消费者赠送价值188元的睡衣,但要求支付快递费23元。他们在这种免费赠送产品的中,每件生产成本8元,网站推广费3元,物流费5元。送出一件睡衣只付出了16块钱的成本,而消费者却付了23块钱的快递费。也就是说,他们只要送一件睡衣就赚了7块钱。最后,他们送睡衣一年就赚了7000万。这也是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魅力。我们常用的微信、360都是免费的,但是他们的公司却越做越大,为什么呢?在互联网上有一句经典的话:“羊毛出在牛身上,让熊去买单”。免费背后,一定有他的盈利模式所在。如果我们能开发一款免费的,带有珍佰粮LOGO的手机游戏,通过互联网传播,成功通关的消费者再免费送他一个珍佰粮小礼品,但要求留下地址并支付少量运费,相信珍佰粮品牌传播力度将会大大加强,同时也会吸引不少的粉丝,当然这个方案的执行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认真去考虑。

七、体验营销,是打动消费者的最佳模式。

体验式营销已在不经意间深入了我们的生活。去城区各大商场购买服饰,导购会建议你试穿;去4S店购买汽车,销售人员会带着你试驾;就连在街边小摊买糕点甜品,商贩都会掰开一些让你试吃„„。近年来旅游业日趋火爆,旅游的六大要素:吃、喝、玩、游、购、娱,不仅是是消费者旅游的目的,也是旅行社和景点的主要盈利模式。在台湾和日本,旅游业和农业庄园完美结合,成功将旅游业的成功模式跨界引入了农产品营销之中,打造出了以名、特、优、新的农作物为主的观光农园;以休闲养生为主的休闲农场;以农学教育为主的教育农园;以亲近自然为主的民俗民宿主题庄园。这种乡村体验式旅游,深得消费者喜爱,也使得农业庄园赚的盆满钵满,并逐渐形成了台湾的旅游名片。未来如果我们也能跨界学习旅游行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应用到我们的裕兴体验之旅和盘龙山生态旅游上来,一定也会取得不俗的业绩。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互联网打破了常规,也创造了机会,当传统行业对接上“互联网+”后,新的商业模式已经孕育在了新思维之中,只有跨界融合,不断探索,才能找到业绩的突破口。卸载昨天的思维模式,让大脑“空杯”,才能为创新留出空间。2016年是***集团的突破年,让我们一起来努力!

篇2:跨界思维 农产品营销的思维突破

坐在旁边的有位老太太可能没怎么看过外国人,开始觉得很好奇,越看越来劲,看了半天听了半天,最后老太太自己说了句话——我连斗大的汉字都不认得几个,咋能听懂外国话呢?

上面的老太太就有些思维定势了:外国人一定说的是外国话!在围棋中,定势是相当重要的,不懂定势不用定势会被认为不专业,也可能被同行唾弃,也必定将输给对手。在旅游市场营销中,思维定势却可能害死人,做死一个品牌。而旅游营销人打破定势经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我们再看这么一个故事——

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试验。他把若干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首尾相连,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英寸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最爱吃的松针。

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是不停地围绕花盆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毛毛虫故事告诉我们“盲从害死人”,不逃离思维惯性而进行创新就死亡。

规范的行为方式锻造了企业的规章制度,思想的价值认可形成了企业的核心文化,同时还有绝大部分操作手法、运作方式、行销手段基本上都是按照套路出牌,按游戏规则办事。这就如同人类的习惯一样,企业也有好习惯和坏习惯。借用最伟大的推销员一句话,好习惯是开启成功的一把钥匙,坏习惯则是向失败敞开的门。

谭小芳老师认为:在企业市场营销中,有时最怕的就是惯性思维,只看到人家怎么干的、前人怎么做的、政策允许的、行业的游戏规则等等。比如前两年就有景区模仿天门山的飞机飞越天门洞的策划案例,在自家景区来了个飞机飞越XX湖——效果很一般:媒体不关注、游客不买单;迷失在自己的惯用套路和行业人的惯性招数上。跟着人家的套路走可以成长、照搬人家的做法可以生存,但想快速成长和突破就得创新,必须打破惯性思维。

总之,在变化速度不断加快的年代,不仅要关注和追赶变化的步伐,更要鼓励使用创新的方法,使自己变得更快、更好、更异。当然,在模仿基础上的积极改进也是一种创新、把其他行业的成功模式用于自己行业也同样是一种创新。谭小芳在营销策划中一直强调——

1、首先,目标倒推:目标优先,现状第二!

中国经济一直到现在,都还存在很多的跳跃式发展的机会,如果发展按部就班,按现状来定营销目标,就容易失去跳跃发展的大好机会,

因此,要把眼光放远点,目标放大点,脚步再大一点,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事,先问我的机会在哪里,先问我是不是要超常规发展。

2、改变旅游的游戏规则:卖点优先,品牌第二!

常规的思维:品牌是企业的魂,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卖点只是品牌的一部分。但现实情况是另外一码事,在现在的营销中,中国还没有达到品牌消费的时代,真正重要的是卖点。一切的营销工作的重点和起点,都应该围绕卖点展开,而不仅是围绕品牌展开。营销的锋利尖刀不是来自于品牌,而是来自于品牌是否有卖点。提炼出锋利的卖点,是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谭老师认为:在提炼卖点的时候,也要打破游戏规则,你是苹果,我是梨,你是梨,我是苹果梨。只有差异化,只有创新化,只有唯一化,才是好的卖点。

3、改善渠道的游戏规则:服务优先,折扣第二!

助销,讲的渠道重心下沉,都是体现的是服务优先,折扣第二这个原则。我们的企业动辄以折扣为促销手段来吸引消费者,殊不知损了现阶段收益、毁了未来的品牌。

4、改变推广的游戏规则:公关优先,广告第二!

一直以来,企业都有深厚的“广告情结”,认为只要猛轰广告,销售自然上去。广告真的是营销的救命稻草吗?现在,已经是一个讯息过剩的时代。中国的营销环境与前相比,媒体数量增加了10倍,媒体的价格增加了10倍,广告的数量也增加了10倍,广告效果被稀释了10000倍,今天做广告,是在万分之一的效果上做创意。做广告是找死,不做广告是等死。怎么办?一个新品牌必须在媒体上有宣传报道,否则,它在市场上就没有机会。那么,应该怎么做品牌宣传呢?谭小芳认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宣传说明它是第一个,换句话说,努力在一个新品类里成为第一品牌。新闻媒体总是在寻找新闻眼,什么是第一,什么是热点,他们最为关心。当你的品牌能产生新闻,它就有了新闻的价值。—,当新乡关山炒作雪莲花的时候,也引起了新闻的炒作,产生了不菲的新闻效应!

篇3:浅析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

试想一家银行想要发展一亿储户, 需要多长时间和多大投入?这个目标腾讯财付通从拥有2000万绑定客户到过亿用了不到一个月, 而且没花什么钱!这一切, 发生的太快!仅在几个月前, 马云还在内部邮件中指示, 推出来后要打到企鹅的老家南极去。没想到, 几个月后的一夜, 微信仅仅一个春节红包测试版, 支付宝在移动支付端的老大地位就被重创。这对于拥有6亿用户期待在移动端发力的支付宝来说, 简直不能想象。

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2014年春节的10天内, 随着大量一二线年轻人回乡过年, 在年轻人群中已经引爆的微信红包将会被带到三四线城市、被传播到他们的亲人、同学和长辈身上, 如果这些与互联网前沿几乎脱节的用户能够通过红包开始使用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甚至会变成他们中很多人第一个接触到的手机支付方式) , 腾讯在支付的战略中收获的将是一个无比巨大规模的增量用户, 几乎不花营销成本, 轻松将手机支付从年轻人推广到全民。

改变这一切的, 只是一个小小的新年红包, 一个小小的基于微信小而美的移动应用场景。

在2014年春节的三天前, 腾讯财付通在微信低调推出公众账号“新年红包”Beta测试版。用户关注该账号后, 将可以在微信中向好友发送或领取新年红包。虽然产品团队并未对该功能进行大面积曝光, 但依旧很快在微信好友中引爆。借助微信群和朋友圈之间的传播, 很快吸引了超过千万用户的关注和分享。由于发放红包和提现红包均要捆绑银行账户, 本质就是开通微信支付, 一夜之间, 微信支付客户大增。而三天后, 移动支付格局初定。是的, 您还没看过瘾, 战役可能就结束了。我想这就是来自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力量, 也是来自未来的魅力所在。

二、微信红包产品营销思维分析

微信红包之所以红, 从产品营销思维角度分析,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核心原因:

(一) “简单”的力量:移动应用场景的小而美

它确实很简单。“新年红包”只需三个步骤, 就可玩转:填写红包信息、微信支付成功、发送给好友/微信群。用户只需进入微信“新年红包”公众号, 选择发几个红包、发放的金额, 写好祝福语, 通过微信支付, 红包就包完了。接下来发红包时可以发到群里, 也可以单独发给某个好友。当对方打开红包后, 只需要关联微信的银行卡, 领到的红包就会在一个工作日之后自动到账。“拼手气群红包”更受欢迎, 用户自己设定好总金额和红包的个数之后, 系统会通过随机算法生成不同金额的红包, 用户自己派送出去, 谁抢到谁可以从自己绑定银行储蓄卡中提到现金。从产品设计上看, “微信红包=AA收款+随机算法”的产品逻辑, 属于1:N也就是一对多的关系, 跟吃饭的时候AA制由某人从参与的N个伙伴手中把钱收回来是一样的。本质上, 这个方式和财付通在去年12月推出的“AA收款”服务号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随机生成”使得用户容易低成本把握自己的支出。用户体验操作简单, 始终是应用设计最深层的魅力。

(二) “社交”的价值:基于人性的传播驱动

派红包不是微信发明的, 也不是第一个做的。但是微信把它做活了, 是有原因和道理的。产品做得好, 时间赶得巧!顺应自媒体的传播路径, 抢红包功能将社交自媒体的传播功能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微信红包已经超出了红包的概念, 它更像是一个社交游戏。传统意义上的红包, 怎么也得几百块钱, 都是极为亲密的亲友之间的行为。这一特性甚至也延续在此前单纯支付工具的红包产品中, 微信红包则完全不同。如果发放时用户就知道肯定会拿到多少红包, 除了感谢很难有更多兴奋。微信红包的做法是让大家“抢”, 另外则采用了随机算法。抢到红包的人红包中的金额有多有少, 拉开档次, 会让每一次红包的发放都能有炫耀、有懊恼、有话题, 才会激发用户主动的分享和传播。除了产品的细节, 社交关系链的一决高下是关键。与支付宝相比, 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关系链, 即人的链接和流动。支付宝是通过通讯录或对方支付宝帐号的方式实现的, 而微信则利用现有的好友关系网络。简单来说, 用户通常不会主动添加别人为自己的支付宝好友, 只有在需要转账的时候才会添加对方信息。但是微信本身就作为日常交流的工具, 其好友关系都是在平时积累。在这种情况下, 人的主动传播显然更利于人群之间的互动和扩散。

(三) 凡事要好“玩”:产品思维的营销胜利

大家首先不妨设想一下财付通在PC弹出小窗口或者在高速公路打硬广告“快来绑定微信支付吧!”会付出什么代价和得到什么效果?财付通在微信的出手的确完全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 通过建立在用户彼此相识和信任的社交分享, 准确把握了用户的“低成本娱乐心理”, 想要发红包或收红包, 必须关联银行卡到微信, 这看似小小的一步如果通过正面的广告或营销将会花费巨额预算, 但却未必能收到成效, 然而在微信红包面前, 朋友的一句“给你发红包了, 关联银行卡收下吧”会比任何广告都有杀伤力。现实里地上有两块钱钢蹦儿都没人抢着捡, 微信红包中也许只会拿到一元钱的红包, 大家还是会抢得不亦乐乎, 为什么?因为好玩。打开红包之前不知道里面有多少钱, 有些小期待和兴奋, 这个感觉有没有很熟悉?

(四) 赢在一个“抢”字:满足你光明正大的贪婪

抢的乐趣。在这个一切皆娱乐的时代只有正能量的东西和顺应用户心理的做法才能得到快速和大量复制传播。在最初的产品设计中, 微信团队考虑过由用户向其他用户发起“要红包”。但是这个逻辑不符合“好玩”的互联网游戏规则, 被索要者的抗拒心理会阻止这场过年游戏的传播。近日支付宝也上线了“新年讨喜”的功能, 分别是“向老板讨”、“向亲爱的讨”、“向亲朋好友讨”和“向同事讨”4种方式。从支付宝公开的数据来看, 用户最多的还是发起了“向亲爱的讨”, 占33.7%, 而向同事则只有12.3%。虽然微信并没有公布具体的数据, 但是从用户的使用来看, 通过微信群分享的红包甚至达到“秒杀”支付宝的效果。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那就是抢到红包后, 再参与发红包的人并不在少数。因为有限量的“抢”红包既满足了用户的好胜心, 也让发红包者的“土豪”心理得到了满足。新浪微博也推出“让红包飞”的活动, 用户通过转发、评论、点赞等方式获取抽奖机会。但是, 同样是发红包, 用户会选择哪一种?不用我说大家也明白, 当然是好玩的那一种!

(五) 行进中“开火”: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从上至下不断试错的过程

其实派红包真的不是微信发明的, 也不是第一个做, 然而成功属于那些精准研发、快速调整的团队。有数据说2013年春节通过支付宝发出去的红包是164万个, 当时财付通才20万个。

今年财付通利用微信再派红包, 对外说花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开发产品, 12月开始公测, 实际上一年的产品思考;此后还立刻根据用户的反馈迅速调整产品。比如腾讯自己公开:为了达到操作简单的目的, 产品本身是经历过调整的。1月27日前, 用户在抢红包之前, 要先写上祝福, 然后才可以抢。最后还是改为先抢红包再发送祝福。当然这次看似简单的应用场景, 实际投入的人力物力都是很大的, 只是都躲在产品之后, 这都说明移动互联网就是一个从上至下不断试错的过程。

(六) 移动“微”支付:基于应用场景的移动购物市场必将爆发

i Research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2197.4亿, 同比增速707.0%。移动支付交易规模暴增, 反向O2O从线下到线上将成为2014年的主战场。微信支付在教用户绑定银行卡获得胜利之后, 势必在提高用户活跃度上推出更多的功能。从目前可以看到的是, 微信支付或将满足多卡用户的转账需求、信用卡还款等业务, 以及结合多种行业的服务公众号, 推出如医院挂号预约、快递支付等多种场景。一旦消费者用户习惯都用上了微信移动支付, 那么就会反逼传统企业提供基于商业移动化的服务。从其产品基因上, 轻APP既符合了小而美的移动应用场景, 同时又能与微信支付、微信朋友圈社交网络实现产品无缝连接。而且在智能云后台可同时直接管理企业公众账号和轻APP用户数据。任何一款产品的引爆的背后都是用户需求的满足, 春节时发红包是个刚需, 所以一场全民普及微信支付的浩大工程, 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而随时、随地、随身的获得可信任的商品服务也是一个刚需, 2014必将有更多企业、更多的商品, 与人链接。

三、结束语

如今, 互联网已经成为生活中的“水和电”, 成为我们的基础设施。微信红包的产品营销思维本质就是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品营销策略, 互联网思维将重塑企业价值链, 涉及商业模式设计、产品线设计、产品开发、品牌定位、业务拓展、售后服务等企业经营所有环节。今天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 就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任何一个要在当今社会立足的人, 都必须要建立一个互联网化的思维。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 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

摘要:一个企业的基因, 有的时候确定并决定一个企业很多的思维方式。阿里体系从诚信通的地面营销到淘宝、天猫的网络商业地产, 这一系列的成功更多是基于营销思维。而腾讯从将BB寻呼机+互联网=QQ, 到现在移动通信应用+移动互联网=微信, 一直是产品思维的胜利。两者还是有着一些区别, 而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 它更贴近于人;手机, 就像另外一个你。2013年底, 微信红包作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 它的火爆和成功, 以及后续可以无限延伸的商业价值, 都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营销课。

关键词:微信红包,产品营销,互联网思维,分析

参考文献

[1]窦滢滢.微信红包, 一石几鸟?[N].中国经济时报, 2014-02-18.

[2]常江.微信红包飘荡的气息[N].新华每日电讯, 2014-02-14.

[3]杨学成.互联网“干货”思维与“湿”营销[J].通信世界, 2013, (29) .

[4]朱建国, 朱玉升.论企业互联网产品营销之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13, (12) .

篇4:电通的跨界营销传播思维

摘 要:电通是日本最大的广告与传播集团,在为客户提供内容营销、产品技术创新等传播服务灌输了跨界营销思维。本文在跨界营销传播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电通的体育营销、影视娱乐和展览组成的内容营销领域、新技术产品领域、近年的跨界思维广告三个领域做出具体的分析。中国本土的广告公司缺乏跨界传播思维,是其未来其改革创新的关键。

关键词:日本电通;跨界营销传播;内容营销;科创产品

在2014年以来,跨界是營销圈最热门话题之一。许多品牌在初试跨界的甜头后,便开始了天马行空地跨界融合,从而产生了许多的新兴市场。“无跨界,不营销”的口号已经打响,跨界将成为营销的潮流趋势。

1 跨界营销传播概述

1.1 跨界营销传播的内涵

目前,跨界营销虽还没有公认的定义,但其基本内涵已逐渐明晰。跨界营销是指根据不同元素之间的共性,把一些本不相干的元素进行融合渗透,形成全新的用户体验,彰显出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并赢得目标消费者的好感,使跨界合作的品牌得到最大化的营销。“跨界”要求企业跨出自己所在的行业的界限。

跨界营销传播不应将对象仅局限在两个或多个企业的合作,一个企业参与到和其原有业务不同的领域中也应属于跨界营销传播的一部分。

1.2 跨界营销传播的分类与意义

跨界营销传播主要分为产品跨界、渠道跨界、文化跨界、促销跨界和交叉跨界等。它实现企业从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同一个用户特征,满足了其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的需求,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有助于提升品牌的竞争力。

2 电通的跨界营销思维

2.1 电通概述

电通集团(Dentsu Group)是日本最大的广告、传播集团,成立于1901年。日本电通整个集团有100多家的合资和子公司,拥有11000家以上的客户。其中,绝大多数业务来自日本国内市场,主要有联想、松下、丰田等。其广告代理在日本拥有高度垄断的市场地位。

2.2 电通的内容营销

电通统计发现,其内容、创意业务的增幅明显,尤其是内容方面呈现出U字型,奠定了内容成为电通的核心业务之一。电通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举办大型体育、展览等活动的经验,因此它能加速内容产业升级,迅速确定以影像娱乐、体育营销及产权为该产业的主要内容。

(1)体育营销。1964年,电通支援了东京奥运会的广告赞助活动,开启了它参加国家政策性质的广告赞助的业务。1997年,日本电通为长野冬奥会吸引了来自8家黄金赞助商的160亿日元的赞助费,并代理其广告及媒体投放,负责赛事直播期间的所有电视广告。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电通参与了东京整个申奥过程,为日本奥申委招募了多达21家的赞助商与超过1500亿日元的赞助费,创奥运会历史之最。电通将在东京奥运会营销计划和商业战略的制定中提供市场开发、特许服务等支持。电通将自己定位为长期服务于奥运会等体育赛事的企业,获得了许多国际性赛事、组织的青睐,如索契冬奥会、巴西里约奥运会等赛事的部分转播权已授予日本电通。

(2)电通与影像娱乐。电通早已与好莱坞环球影业等达成合作关系,投资日本动漫产业。电通每年投资约50部日本动画电视和电影,掌握了丰厚的IP资源。电通出资及参与的相关动漫作品约占日本全部动漫产品的50%以上,先后已出资、参与了《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知名动漫,其中以《千与千寻》最令人印象深刻。其在Youtube平台上开设了全新日英双语漫画频道——MANGAPOLO,播出了第一部作品《龙珠》。

在网络服务领域,电通的“电通Blue”公司涉水APP开发和运营等网络服务。音乐方面,形成了以“电通Music and Entertainment”为中心,出品歌曲并推进销售。

(3)电通与展览。以1970年参与大阪万国博览会为开端,电通在大版花卉博览会、冲绳海洋博览会、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爱知世博会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以2005年爱知万国博览会为例,电通策划了以“自然的智慧”为主题,以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绿色环保贯穿了整个博览会。

2.3 电通的科技创新产品

(1)灵犀。灵犀是电通安吉斯与湖南卫视合作推出的视频创新技术,能够重新定义视频消费,已应用于《花儿与少年》节目中。当消费者看视频时,对视频中的人物、商品等进行检索,并链接社交、电商等平台,粉丝与社群、消费之间的实时互动得以实现,使得视频内容向广告形式的转变。

(2)ICPAPER。ICPAPER是全球首个电路打印的数字化纸质媒介,能产生独特的光和声音效果,为用户创造全新的感官互动体验。未来,户外海报、平面媒体等都将在视觉表现上会有一定突破。

(3)Emotion Analyzer。Emotion Analyzer通过对脑电波的实时监控,读取人类感兴趣、喜欢、有压力、集中、困倦五种情绪,有利于研究消费者意向,应用于电通的营销方案,有助于提高营销的精准性。

除了以上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外,电通还开发了Social Ticker、Smile Explorer等创新产品,已远超越了一个广告、咨询公司的范畴。电通的跨界营销传播思维使得其为广告主提供了更精准的定位与良好的服务。

2.4 电通的跨界营销传播案例分析

电通为广告主执行具体的咨询、传播活动中,融合了跨界营销传播思维,意在为广告主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与关注。

案例一:慈善公益与音乐的跨界营销传播。

日本电通为帮助贫困人口搬离印尼海岸线,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捐款方式。其联合Spotify音乐平台,打造了名为Surfify的专辑。用户收听专辑,平台就将向公益组织捐赠一笔公益金。电通的跨界思维使得专辑点击量突飞猛涨,Facebook的点赞数增长了300%,并获得了听众的支持。

案例二:宝来与《功夫熊猫3》的跨界营销传播。

在《功夫熊猫3》的中国首映礼中,全新宝来成为首映礼的座驾。同时,电通为宝来打造的TVC和平面广告中,融入了“阿宝”的元素。在这一渠道跨界营销传播中,宝来借势电影形成话题,增加宝来的品牌能见度和话题度。

3 结语

电通在内容营销中,已展现出与传统或普通的广告公司之间截然不同的特殊基因。2000年后,内容营销就成为电通盈利的支柱之一。同时,其科技性也是大多数广告公司所不具备的。电通跨界生产高新科技产品和更新技术,也都为其传统广告业务的升级奠定了基础。电通的跨界已经让广告公司缘由的界限逐渐消失,广告公司能涉水的领域都不再被局限在资讯、营销、策划等方面。跨界营销传播成为中国广告公司未来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式。跨界营销传播为广告公司带来了升级创新的空间。在未来,内容产业、产品科技的创新及对其客户的跨界营销传播都会提高到至关重要的地位上来。

参考文献:

[1]周伟.发现跨界营销的规律与模式[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4):94.

[2]郑欢,金定海,顾璧君.跨界内容新市场,带动广告产业升级——日本电通经营策略转型的研究[J].现代广告,2009(4):63-72.

篇5:管理者的跨界思维

时下,户外品牌的身影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俨然成了衡量一个人时尚品位的文化象征。而要让这个文化象征正常经营和良好运行,则需要站在时代最前沿,从精准把握市场和用户需求变化的角度去考量了。对探路者董事、副总裁彭昕来说,这种角度的考量为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战略和跨界思维。在其看来,互联网运营模式下,只有跨界思维才能使消费者最大程度享受变化带来的好处和便捷。

用户体验是柄利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个管理者如果只看到视线内的一亩三分地,那他就很难打开视野和眼界,就无法创新地工作。一个合格和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光要知道自己行业的动态,还要知道竞争对手,知道可能影响本行业新模式和关联行业的政策动向。而跨界整合能摆脱单纯产品销售商的定位,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了品牌管理更深入的发展。曾是安踏品牌东区销售总监、阿迪达斯北方大区经理的彭昕,当然对此心知肚明。

“以用户为中心的跨界思维,是打造户外生态圈的服务内容之一,因为要参与这样或那样的活动所以需要这样或那样的装备,源头是在户外活动本身。整个户外出行活动的核心又是用户,外圈有攻略、资讯、社区、保险安全、救援、装备等需求。当生态大数据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可以做众包设计、团队定制。这样,在平台基础上,能够充分实现线上线下O2O运营、可穿戴设备开发、平台间资源开放与共享。一般线下业务以增强消费者体验、提供互动服务为主,将线上打造成产品+服务的互动分享平台,提高消费者的主动参与度。让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的数据共享和联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达到线上、线下一体化。”

传统企业应摒弃传统思维,建立互联网思维,这种思维不在于你有没有建网站,有没有在网上卖产品或服务。就像“用户”这两个字,很多企业对用户和客户没有明显的区分,常常混用,可是两者并不相同,用户是使用你的产品或服务的人,而客户是为你的产品或服务埋单的人。有时重合,有时不重合。从互联网用户思维来看,企业兜售的是参与感,用户体验至上。

由此,强调商品结合场景和体验的需求购买,在加大会员吸收力度的同时,提升触达用户能力,能够获得新的核心竞争力。他将探路者的线下客户资源、APP移动端客户资源、门户网站流量资源、平台流量资源,以及其他一些诸如微信/微博的资源数据汇集、互相引流均有望带来巨大的协同效应,通过大数据应用为客户关系管理和精准营销提供后台支撑。积极加快发展多品牌业务组合,匹配行业快速细分;稳定核心种类的销售规模,产品科技升级,强化性价比优势;基于用户分层和渠道分级,以极地仿生科技为核心差异化,打造极致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创新服务是把快刀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思维跨越没有界限,创新服务永无止境。大世界大眼光,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不仅代表着一种时尚的生活态度,更代表着一种新锐的世界大眼光,思维特质。

运用创新战略构建互联网机制下的户外生态系统十分重要。他建立一个围绕健康生活方式的社群生态组织,通过各种运动类目的用户研究,来做用户主导的开发。通过众测这种C2M的方式,让用户成为产品开发的主导者。比如,在完善户外活动服务平台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数字化的资源优势,以战略控股的户外活动网站绿野网为基础,搭建一个服务于全球户外运动和深度体验式旅行的服务平台。该平台不仅为顾客提供精彩纷呈的户外活动,同时以领队为基本单元模型扩大供应商,为其提供包括活动发布、预订系统、个性定制等全方位后台服务,架构起消费者与企业良性沟通的有效平台。

“通过户外综合服务平台,探路者增强与户外爱好者的互动,从而提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充分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在户外商品服务等方面进行交叉销售和业务协同,实现户外活动服务提供商和户外旅行综合服务平台之间的协同效应,带来更广阔的市场和盈利空间。”

户外用品设计的初衷是专为户外运动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如今,户外活动的大众化、产品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他建立一个快速应变的供应链响应机制,破除原来每年电话会的反馈沟通机制,以更快的速度?硗瞥龉丝头蠢⌒枰?的产品。通过供应链的方式,让更多用户的想法成为现实。

其实,跨界思维的核心就是用户体验、数据和互动,企业互联网化的主要途径是产品、渠道和营销模式变革,以及品牌和客户关系管理重塑。彭昕的跨界思维,紧紧围绕着用户,一方面为用户的户外出行提供咨询和保险等服务,另一方面为用户的户外出行提供服装、鞋品等装备,进而整合工厂、供应商、经销商等外围元素,打造属于户外爱好者和探路者的户外生态系统,进而形成公司的核心竞争壁垒。从深层次而言,对探路者整体的战略视野、组织架构、管理层和核心骨干的思维模式也是一个无形的提升。

篇6: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跨界案例

喝“蒙牛”用“滴滴打车”

“喝蒙牛赢取滴滴打车红包”的广 告似乎一瞬间就在微 信朋友圈刷屏了。蒙牛与滴滴打车,一个是极具市场号召力的乳业品牌,一个是用户数超过1亿、日订单量超过500万的移 动出行信息平台,二者强强联手形成了1+1>2的跨界整合效应,不得不说掀起跨界合作的热潮。

篇7:跨界思维带给教育怎样启示

作者:紫小涵 来源:现代教育报 2015-01-14

有数据显示,2014年被冠以全国性的教育论坛超过了1200场,也就是说,每天都有3个以上的论坛在同时拉开帷幕。更值得关注的是,以新媒体、第三方智库甚至其他行业为主办方的论坛大行其道,超过了任何一个年份,悄无声息中,一大拨业外族群穿越边界走进教育。

诸多积重难返久医不愈的教育沉疴,也因此迎来了跨界思维互联互通的新机遇。

无须多说,单是互联网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跨界思维,就向教育变革提供了许多全新的视角和多元的渠道。

首先是基于移动互联的用户观:把学生看作用户,研究他们的深度需求。

很多企业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客户概念,优先考虑的不再是产品和利润,而是把用户需求和如何黏住用户作为公司的重大战略;他们也改变了传统客户思维只关注大客户的习惯,转而面向一个个“最细胞”的用户;他们还改变了传统客户思维中一次性交易的短期行为,转而试图与用户成为终身朋友,进而希望与之长期合作,共同参与产品的开发。

这样的跨界思维方式,恰恰是校园里极度匮乏的,如何松一松抓分数、抓教育GDP的那只手,让教育者的眼睛不再仅仅关注教育的“利润”?

当我们把学生看作用户的时候,我们会更加在意他们的深度需求,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因材施教才会扎根课堂;师生成为合作者,共同开发和创造适切的课程产品才有了可能,师生平等的校园生态才会自然显现。这个时候,真实的教育才有可能发生。

其次,O2O学习模式:重新定义学习和学校。

无论我们是不是愿意,也无论我们是不是准备好了,以线上线下学习相融洽的O2O学习模式已经来到了孩子们中间。

线上学习的市场特性,必然要求每一家线上平台强有力的黏性,而游戏化便成为平台开发商的第一选择。当线上的学习因为好玩而模糊了学习和游戏的边界的时候,学习和学校都必须重新定义。

当孩子们带着线上的体验走进传统的教室时,也必然带来改变传统课堂的渴望。他们不会喜欢一面是火焰、一面是冰山的学习生活。因而,如何让学习变得好玩,以游戏化的思维解决长期困扰我们教学生活的顽症,是我们绕不开的选择。

第三,跨界思维:教育者内心要装着全信息的孩子。

互联网时代,当人取代商品成为所有信息的核心节点时,我们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主动或被动地进行着跨界知识储备。一个“个体”或“学校”的价值,是由连接点的广度和密度决定的,你的连接越广、越密,你的价值就越大。这种关联性向我们教育工作者猛击一掌。

本来,我们的教育就是特别讲究联系的,不仅包括知识内在的联系,也包括各领域之间的联系,然而不幸的是,分科教学画地为牢,恰恰让我们常常失去这样的关联。

育人本是系统工程,每一位教师齐抓共管,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才能产生教育效应,然而不幸的是,我们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痛心疾首。

每一位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我们不仅关注他们的分数,还应该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关注他们的生命健壮和精神成长,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如此系统地形成促进学生成长的关联性模型。教育,依然靠的是零散的经验和想当然的判断。

基于移动互联的跨界思维,让我们为之一振,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任何数据都可以转化为信息,任何信息都可以相互关联,任何信息的关联之中,都可能生成意想不到的观点。

留意学生的每一个微笑,关注学生的每一次感动。喜怒哀乐间,倾听他们花开的声音;酸甜苦辣中,欣赏他们果熟的欢笑。把学生们的一切一切都收入眼底,放入心间,每一位教育者的内心都装有一位位全信息的孩子,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进入理想天地。

篇8:跨界思维,让教育拥有智慧

郭元祥教授认为,要迎接教育智慧的到来,教师必须做好三个准备:教师的个人知识管理、教育学理解和教育机智。可以这样认为,教师如果没有这三项基本功,就不可能具备起码的教育智慧。这些准备固然重要,但它只是教育智慧的外在表现和获得教育智慧的一些内在的技术。也许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论述更能深刻地揭示获得教育智慧的本质, 他说:“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 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 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这句话告诉我们,跨界思维,让教育拥有智慧。

跨界思维,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一种思维方式,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义,但在商界,跨界思维已经被普遍运用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很多企业突破了过去传统的“客户”概念,优先考虑的不再是产品的数量和利润,而是把客户需求和如何黏住客户作为公司的最大战略。商界的跨界思维,实际上实现了由产品本位向客户本位的转变。如果说商业的跨界思维使商人拥有了商业智慧,那么拥有教育智慧的跨界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跨越本专业知识的界限。一个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定具备最基础层面的有关当代科学、人文及艺术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一般科学知识,还具备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性知识和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更要有相应的心理学、社会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第二是跨越本行业的界限。信息时代,隔行不隔山,商界的经营策略,企业界的新品开发战略,都能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第三是跨越思维定势的界限。这是教育学中最重要的思维跨界,它意味着教师要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立场,或以学科知识的立场,转向他人立场,由此向两极伸展:一极指向同一问题的不同思维者,仔细体会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从他人身上获取有益的智慧启迪;一极转向我们的受教育者,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让我们的思维去成人化,永远记住苏霍姆林斯基的精辟论述:一个好教师一定“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我们要从孩子身上去发现整个世界,去催生新生命的智慧。

上一篇:达利园暑期实习报下一篇:采供血机构国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