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

2024-04-30

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通用8篇)

篇1: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

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品质的培养

(浙江省台州中学 徐世德)

历史思维能力的内涵涉及三个层次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第一层次“是什么?”要求学生 “知其然”,从不知到知,具有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获取信息、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第二层次“为什么”? 要求学生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观点分析评论历史现象、阐述历史发展规律等能力。第三层次“还有什么?”则要求学生“豁然贯通” ,具有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敏捷性等思维品质,具备对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应用能力。思维 品质是历史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很多,本文仅从历史问题设 计的角度谈点粗浅认识。

一、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的抽象与概括水平。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为:能够在对 历史知识分析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其中隐含的人类社会变迁与发展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趋势;能够“以史为 鉴”、“鉴古而知今”,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需要学生进行 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操作的问题,能为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创造有利条件。教学时可创设新情境,提供 一些史料,并据此向学生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时应注意:①史料要隐含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规律。②提出的 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操作。例如,在讲授秦末农民战争时,可引导学生看教材中提供的史料: “农民把收获物的2/3交给政府”、“建宫室140多处……秦朝人口约2000万,被逼去建宫室坟墓、 修筑长城和戍守边疆地区的就在150万人以上”。引导学生从上述数据中得出结论:苛政暴政是秦末农民起 义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从而向学生揭示出隐含在教材中的“量变到质变”的原理,让学生把握政治、经济 变动的内在规律。其后可引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罪人,对吗?”这一问题,在学生讨论的基 础上,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看到秦始皇的功和过的两个方面,既要看到他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混战局面,建 立并巩固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一面,说明他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同时又要看到他施 行暴政,残暴专制,引起农民起义,表明他是有名的暴君。这样就将隐含在教材中的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 的观点揭示出来,引导学生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坚持两点论,要全面公正,克服片面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二、历史问题设计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活动中随机应变,不为习惯性思维束缚的能力。要求在遇到问题时,能根据问题的 具体条件,自觉地、灵活地变换自己思考角度和思考方向,注意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要善 于对历史现象或历史过程灵活地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高精度的提炼,以形成较强的迁移 能力。为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设计问题时应注意:①设问的角度要灵活。②问题要含有多个答案或具有多种解 决方法;寻找这些答案或方法需要学生作发散性思维操作。③问题具有迁移价值。具体可设计“发散式”,“ 辐集式”,“变换式”等历史问题。

1.发散式问题。发散思维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

[1][2][3][4]

篇2: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

勿容置疑,物业管理属于服务行业。随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物业管理企业不规范运作等问题被媒体频繁曝光,使物业管理行业的社会评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生存发展环境受到了极大影响,迫切需要物业管理企业规范经营,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实现良性、快速发展。

在物业管理的服务实践之中,物业管理企业要想获得持久健康发展,必须努力实现内在自然美和外在规范美的和谐统一。

一、抓住服务中人的关键因素,形成自然美

毫无疑问,物业管理服务的主体,是代表着物业公司的具体员工。他们身着公司制服,履行着服务的各项义务,一言一行,影响着业主或客户的认知,决定着物业服务质量的优劣和成败。业内人士都知道,物业管理行业的员工,主要来自于知识型的高端和体力型的低端。高端的员工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管理层和技术层,对业主或客户的接触相对较少,但决定着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流程;低端的员工数量庞大,主要集中在保洁、保安、绿化养护、维修等专业服务,长期处在服务一线,频繁接触业主或客户,直接反映着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形象。

如果物业管理企业对客户投诉的信息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反映最强烈、影响最恶劣的投诉往往集中在一线员工的服务态度不佳上,所谓“好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半句寒”,员工对业主的关切表现出来的冷淡和漠视,对业主的不尊重、不热心,都会在业主或客户心中留下难以修复和弥补的创伤。

员工的服务态度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基本品德修养、员工的培训状况,以及企业的文化理念。所谓“内在自然美”,就是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对员工进行激励、美化、塑造,让美内化到员工精神品质中,由内而外地流露、体现在服务实践中。

一是,准确分析掌握一线员工的群体特征和需要,有针对地进行激励。一线服务员工主要来自于农村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是经济上比较窘迫,人格上需要自尊,心灵上需要归属。这是物业管理企业进行激励性制度安排的重要依据,但大多数物业管理企业却在这方面存在重大缺陷。部分物业管理企业内部仍然存在严重的用工歧视,特别是对外地农民工,一味使用约束性惩罚制度,动辄使用“大棒”,缺少正面牵引的激励性制度,管理绩效存在诸多局限。

二是,塑造员工,让他们学会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在员工进入公司之初和工作过程当中,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意识,积极对员工进行跨工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他们消除“来京打工”的概念改而树立职业发展的长期理念;引导他们消除“打工赚钱、赚一笔就走”的简单认识,树立学习脱贫、增长技能、经营生活的理念;引导他们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思想,“即使要走,也要带走大城市的文明观念;即使回到家乡,也要因为这段经历成为不一样的农民;既然到了这个组织,就要学有所成,有所收获”。

三是,设身处地关心员工生活。对员工子女入托、上学问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遗余力进行帮忙;对保安员住宿条件比较困难的问题,通过增加室内电扇、解决洗澡等方法加以解决;在高温酷热天气中,给一线员工送西瓜或清凉饮料。通过点点滴滴的具体行动,使员工体会到组织的关心,拉近员工与企业的距离,感到自己是“有组织”可以依托的人,进而有意识地维护组织的利益。

通过以上方法,虽然不会使全部员工形成主动服务意识,但确实可以有效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职业态度,使员工形成发自内心的激励,进而产出自觉、主动、发自内心的服务,“把业主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这种基于思想品质的服务,必将表现出心灵之美、语言之美、行为之美、和谐之美、自然之美。

二、完善物业服务中的制度性因素,形成规范美

勿须讳言,物业管理行业仍然存在着少数不法企业侵占业主利益的各种问题,但也不可否认,物业管理行业正在不断规范。物业管理企业服务的规范性、经营的精约化和形象的品牌化正在受到业内的日益重视。规范是服务要求,精约是管理要求,品牌是发展要求。对于物业管理企业特别是新兴物业管理企业而言,要想实现快速发展,首要任务就是实现规范服务,打牢根基,即通过制度建设给外界以规范运转、规范管理的外在之美:

一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规范运行。物业管理属于微利行业,加之市场竞争不断升级,部分物业管理企业打肿脸冲胖子,不计成本承揽项目,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通过侵占业主或客户的合法权益转嫁成本,最终免不了出现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的纠纷。有鉴于此,国家 和地方出台了 《 物业管理条例 》、《 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 》等诸多政策性文件,对物业管理行业的经营、运行等进行规范,这是有眼光的物业管理企业在长远发展当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是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层次制度,更是物业管理企业不折不扣要执行的“宪法”。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进行详尽的梳理和系统的学习,既要学法用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更要自觉守法规范经营,特别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

二是,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精准设置服务流程。看过电视连续剧 《 大宅门 》 的人都有感触,“大管家”在一个家庭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承揽项目,多以包括保安、保洁、维修、绿化、设备管理、家政等多项综合性服务为主,业务面宽泛,劳动力密集,服务内涵丰富,实质上充当着成百上千个家庭的“管家”,身负责任十分重大,要管好自身庞大的“摊子”,服务好众多的业主或客户,就必须形成完整的企业规章制度,对员工的管理、对财物的管理、对设备的管理,都必须有章有法。

在服务中,还必须结合实际,做到精细、准确、全覆盖。精细是指服务的流程要周全详尽、尽善尽美,做到最细致、最具操作性;准确是指服务流程设计要切中要害,分工要清晰明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全覆盖是指物业财产记录要全覆盖,职责划分要覆盖服务项目,人员配备要覆盖到位,部门与部门的衔接、岗位与岗位的衔接都要“严丝合缝”,既不能出现物业财产遗漏,更不能出现管理漏项、有事没人管的情况。

只有提供服务的主体 — 员工,用发自内心的自觉主动服务与企业制度的规范约束的完美结合、和谐统一,物业管理企业才会真正实现规范经营、服务到位,才会实现物业管理企业与业主或客户基于诚信品质的良好合作,在发展中形成美誉度和良好口碑,从根本上推进物业管理企业品牌建设。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细致入微,将是物业管理企业长期的追求和努力向前的目标。

郑州华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篇3:注重组题设计 提升思维品质

所谓组题, 就是教师根据复习的专题、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 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 (相同的或相似、相近的) , 重新进行组合, 通过变题、编题、联题 (即联系不同或相同的题目) 等角度入手组织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一、注重递进式组题设计, 在形异质同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教学中, 由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有一个过程, 对各知识之间的联系的了解还不到位, 解题时往往错误较多, 有的错误是常见的, 也是可以预见的, 学生通常必须经过几次挫折才能掌握, 如果教师在教学时, 能选用适当的题组进行教学, 那么, 学生对数学问题本质属性的理解过程就会缩短, 对各知识之间联系的了解就会到位, 达到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掌握解题规律、巩固知识技能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案例1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增减性”的专题复习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组题:

问题一:看图说信息

如图1, 关于这个图象,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通过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 学生对用待定系数法求解析式、函数增减性、反比例系数与面积的关系做了回顾, 进一步地深化和熟练知识要点。)

问题二:比较大小

变式1已知点 (-3, a) , (4, b) 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请比较a与b的大小。

变式2已知点 (-3, a) , (4, b) , (5, c) 在此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请比较a、b、c的大小。

变式3若点 (-3, a) , (4, b) , (5, c) 在图象上, 请比较a、b、c的大小。

变式4若点 (x1, -3) , (x2, 4) , (x3, 5) 也在图象上, 你会比较x1、x2、x3的大小吗?

变式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有三个点 (x1, y1) 、 (x2, y2) 、 (x3, y3) , 若x1>x2>0>x3, 则下列关系是正确的是 ()

A.y2<y1<y3B.y1<y2<y3C.y3<y2<y1D.y2<y3<y1

点评:这是学生学习反比例函数应用时易犯的典型错误, 通过学生的讨论与反思, 让他们自己弄清楚错误的原因 (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没有理解透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由于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性质理解得不透彻而出现的思维障碍, 就出现了解题中顾此失彼的情况, 可反思归纳。该设计从一个基本问题出发, 进行一连串的变式, 降低了思维的起点,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变式1和变式2, 比较不同分支的点函数值大小;通过变式3, 学生认清问题本质, 考虑利用函数的增减性解决问题;设置变式4和变式5, 使学生融会贯通。另外, 通过多种方法的讲解与提炼, 学生掌握了直接求值、利用图象、利用函数增减性解决问题的3种方法。教师设置了“低起点、高落点”的连续变式性问题, 使学生积极参与, 勤于思考, 活跃思维, 提高了课堂效率, 同时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注重对比型组题设计, 在形似质异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利用组题进行教学, 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地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 题组的设计应体现梯度性和过渡性, 备课时要在精细化上下功夫, 使学生在题组的引导下, 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 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变。

案例2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章“抛物线与三角形的面积”的专题复习时, 笔者设计了如下的题组:

问题1已知:如图2, 抛物线y=x2-2x-4与y=x交于A, B两点, M是抛物线上一个动点, 且在直线AB的下方, 连接OM.

变式1当点M为抛物线的顶点时, 求△OBM的面积;

变式2当点M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 且△OBM的面积为10时, 求点M的坐标;

变式3当点M在抛物线对称轴的右侧时, 点M运动到何处, △OBM的面积最大.

课堂上, 学生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对问题中的三个小问题分别作了有创见的探索, 现把学生解决问题1的方法总结如下.

首先, 由解得A (-1, -1) , B (4, 4) .其次, 由抛物线y=x2-2x-4知y= (x-1) 2-5, 所以M点坐标为 (1, -5) .

方法1 (补图法) :如图3, 过B, M分别作y轴的垂线BG, MH, 垂足分别为G, H.所以

方法2 (割图法) :如图3, 设对称轴与直线AB交于E点.因为E点的横坐标为1, 由直线AB的解析式求出它的纵坐标为1, 即E (1, 1) .于是 (说明:将△OBM割为左右两个三角形.)

由B, M的坐标可求直线BM的解析式为y=3x-8, 从而可求BM与x轴的交点D坐标为于是

也有同学这样求D点坐标.如图3, 设对称轴交x轴于Q点, 过B作BP∥EM交x轴于P点, 所以而PQ=4-1=3.于是解得所以 (说明:将△OBM割为上下两个三角形.)

方法3 (平移法) :如图3, 过点M作MN∥AB, 交x轴于N点, 所以S△OBM=S△OBN.设MN的解析式为y=x+b, 因为M的坐标为 (1, -5) , 所以MN的解析式为y=x-6.于是N的坐标为 (6, 0) ,

(说明:问题 (1) 的实质是“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 求它的面积.”)

问题2如图4, 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 (1, 4) , 交x轴于点A (3, 0) , 交y轴于点B.求当点P是抛物线 (在第一象限内) 上的一个动点, 连结PA, PB, 当P点运动到顶点C时, 求△CAB的面积。 (2009年益阳市中考题改编)

问题3如图5, 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为C (1, 4) , 交x轴于点A (3, 0) , 交y轴于点D.试探究在抛物线y=ax2+bx+c上是否存在除点C以外的点E, 使得△ADE与△AC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 请求出此时点E的坐标,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2010年威海市中考题改编)

点评:在问题设计中,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出发, 遵循科学的认知规律, 按照从“特殊到一般, 层层深入, 梯度递进”的思路, 探索方法, 发展思维, 提高能力。在题组中, 问题1中的变式1 (已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坐标, 求它的面积) 是一个常规问题, 学生比较熟悉, 入手相对容易, 同时也是为了后面问题的探索做好铺垫, 它有着“脚手架”的作用;变式2是变式1的逆问题, 让学生在抛物线上找满足条件的点M;变式3是在动态过程中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值, 同前2个变式题相比, 对学生的思维有着更高的要求;问题2 (可仿照变式1中的方法2解决问题, 通过求解总结出计算此类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和问题3 (可仿照变式1中的方法3解决问题, 通过求解悟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运用等积变形, 构造平行线。) 是问题1的变式, 它改变了问题的呈现方式, 突出学生对问题本质的训练, 要求学生要有很高的模式识别能力。这3个问题是初中数学中解“抛物线与三角形的面积”的经典试题, 有很强的整体感, 不但突出问题的层次性, 一步一个台阶, 逐步深入递进, 而且体现了方法的迁移性, 并始终强调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同时, 问题的层次性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让不同的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成功。因此, 在编制题组时, 要坚持从特殊到一般, 从静态到动态进行设计, 在变式中追求问题的新颖性。

三、注重开放型组题设计, 在一图演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在进行数学复习时, 不能“就题论题”, 而应“因题生意”。最好能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载体中, 尽可能地回顾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与归纳性思维, 以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为学生的知识重组提供框架, 启发学生科学思维的方式。

案例3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章《圆的基本性质》复习时, 笔者给出了一道思考题:

如图6, 在中Rt△BCA中, CD⊥AB, 你能根据条件尽可能多地推出相关结论吗?

通常, 学生能提出有关角与边的几个结论, 能复习勾股定理及面积法等, 相关结论如下:

(1) ∠A+∠ACD=90°, ∠A=∠BCD;

在教师的引导下, 还能复习到与相似有关的结论:

(3) △ACD∽△CBD∽△ABC.

进而由相似比得到有关线段关系的结论:

(4) AC2=AD·AB, BC2=BD·AB, CD2=AD·BD.

变式1: (把此图“放入”⊙O中) 如图7, 延长CD与⊙O相交于点E, 连接AE, 还能进一步得出其他结论吗?

可引导学生进一步复习到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及三角形外接圆 (外心) 的相关知识:

(5) AB为⊙O的直径;

(6) ∠B=∠AEC;

(7) AB垂直平分弦CE, 且平分EEC、CAEE, ∠BCE=∠BAE=∠BAC.

变式2:若把⊙I“放入”此图中 (如图8) , ⊙I内切于Rt△ADC, 与Rt△ADC三边分别相切于点G、F、E, 连接AI, 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由此可复习三角形的内心与切线长定理:

(8) AE=AG, CE=CF, DG=DF;

(9) ∠EAI=∠GAI;

(10) ⊙I的半径 (其中S为Rt△ADC的面积, P为Rt△ADC的周长的一半) .

点评:以这个典型的直角三角形模型为基础, 能整合勾股定理、射影定理、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长定理及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等相关知识。这个开发性的复习载体, 为学生创设了典型的复习认知线索, 它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数学记忆, 启发学生思考的参照, 提高复习效率, 而且能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一图演绎, 培养学生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能力, 从中找出记忆中熟悉的部分, 进行联想、对比, 把问题所蕴含的孤立的知识“点”, 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 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 加强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 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使学生在解题中能够应用自如、有的放矢。这种对思维灵活性、深刻性、创造性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

四、注重归类型组题设计, 在多题归一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业评价考试中, 有许多试题是根据基本图形来巧妙设置的, 这样既考查了学生观察图形、提炼图形和运用图形的能力, 同时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基本图形的挖掘、探究, 并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基本图形, 抓住问题本质, 使学生肯质疑、善思考, 切实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也是学生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基本图形为载体, 激发学生探究意识、求异意识和发散意识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案例4在进行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相似三角形”复习时, 笔者选编了一组以平行线为载体, 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试题:

引例:先来看下面的一组图形 (图9、图10) , 不难发现点B、P、C在同一条直线上, 且∠ABP=∠APD=∠C, 我们不妨把具备这种条件的图形称为“一线三等角”型基本图形, 这个基本图形中有常用的两个结论: (1) 含有一对相似三角形:ΔABP∽ΔPCD; (2) 含有一个线段等积式:AB·CD=PC·BP.我们把它们叫做“一线三等角”型基本图形的一般性质。

问题1如图11, 已知直线l1∥l2∥l3∥l4,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是1, 如果正方形ABCD的四个顶点分别在四条直线上, 则________.

问题2如图12, 已知直线l1∥l2∥l3∥l4∥l5, 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如果直角梯形ABCD的三个顶点在平行直线上, ∠ABC=90°且AB=3AD, 则tanα=______.

问题3如图13, 现有一张宽为12cm练习纸, 相邻两条格线间的距离均为0.8cm.调皮的小聪在纸的左上角用印章印出一个矩形卡通图案, 图案的顶点恰好在四条格线上 (如图) , 测得∠α=32°.

(1) 求矩形卡通图案的面积;

(2) 若小聪在第一个图案的右边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盖印 (如图) , 最多能印几个完整的卡通图案?

(参考数据:sin32°≈0.5, cos32°≈0.8, tan32°≈0.6)

问题4如图14, 已知△ABC中, ∠ABC=90°, AB=BC, 三角形的顶点在相互平行的三条直线l1, l2, l3上, 且l1, l2之间的距离为2, l2, l3之间的距离为3, 则AC的长是 ()

问题5如图15, l1, l2, l3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平行直线, l1与l2间的距离是1, l2与l3间的距离是2, 正三角形ABC的三顶点分别在l1, l2, l3上, 求△ABC的边长。

点评:五个问题, 表面上不能直接找到两个三角形全等 (或相似) 的基本图形。但我们可以根据图形特征, 添加适当的辅助线, 构造出“一线三等角”型基本图形, 达到应用基本图形解决问题的目的。综上可以看出, 许多形式各异的几何图形, 它们大都有着内在的联系,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基本图形。在变中求进, 进中求通, 探索问题的本质属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发现和解决问题, 学会研究数学的方法, 学会数学地思考, 从而达到“做一题, 通一类, 会一片”的效果。这样不仅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与探索, 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观察、猜想、抽象、概括、归纳等手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比较成功的一些教学案例。通过形异质同、形似质异、一图演绎、多题归一等题组教学, 一方面很好地挖掘习题深层次的知识点, 纵横联系, 让学生不仅会解一道题, 而且会解一类题, 实现“以题梳理, 以题论法”的目标;另一方面让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 训练学生对数学方法的运用, 提高解题能力, 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发散性和灵活性。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数学的灵魂, 是学生思维的中心。教师在组织复习教学时, 应注重组题设计,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展现知识的内涵, 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 促进学生知识经验的迁移。将学生的思维水平由识记、理解、应用等较低层次发展到分析、综合、评价等较高层次。有效的组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思维能力,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数学,组题设计,章节复习,知识结构,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张清, 朱国荣.数学课堂教学“问题串”设计的实践探索[J].中国数学教育 (初中版) , 2009, (10) .

[2].沈岳夫.善把握求实效出提高——谈《四边形》复习教学策略[J].中学数学 (初中版) , 2009, (11) .

篇4: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

思维是人脑对表象、概念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过程。小学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正处于由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阶段。数学无疑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最有效的体操。可如何使学生练好这套“体操”,使他们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呢?我想,这就要求老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教给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的同时,注意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呢?又该如何来提升这些思维品质呢?对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积累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正确性

思维的正确性是指学生的思维指向正确方向的活动。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就没有思维的正确性可言。因此,要提升学生思维的正确性,必须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必须防止相关知识的混淆,通过理解与变式练习消除一些影响思维正确性的障碍。

1.加强知识的理解。许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一些性质定律,只有理解,才不至于混淆出错,才能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如教学加数或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的简便计算时,应联系实际,用浅显易懂的实例弄明白为什么多加要减,多减要加,少加再加,少减再减的道理。

2.加强变式练习。在提升学生思维正确性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的一些定势思维、习惯思维、顺向思维如果与练习所需要的思维方向一致时,正确性就高。反之,正确性较低,甚至很低。为此,我们要开展变式练习,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克服由定势思维、习惯思维以及相关概念的交错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思维的正确性。如教学“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以及“已知几倍数和倍数求小数”这几类应用题时,要加强正逆叙述题目的对比。而且最好在正向叙述之后,训练学生能够转为用逆向叙述形式来表示。如教学改写和省略、周长和面积、整除和除尽、直线和线段等相关或相近的概念时,就要加强辨析,在辨析纠错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的正确性。

二、在达标式训练中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思维过程的速度问题。我认为,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对一些基础的知识,要在懂和会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速度的要求。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在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后,不能只停留在学生能算出正确的得数上,还应该进一步要求学生算得迅速,使他们在“对后求快”,最后达到“又对又快”,最终实现凭直觉说出得数,做到思维与计算同步。再如三到六年级的学生计算与应用题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又对又快地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也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坚持每日一题,让学生天天接受分析数量关系的思维训练,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计算题练习或应用题练习,锻炼他们的注意力和解题速度。为此,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学期一次的低年级口算达标和中高年级的计算达标、应用题达际。这样的达标式训练是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的有力保障。特别是低年级,通过达标训练,有许多学生能在3分钟左右正确地完成100道口算练习。

三、在发散性练习中提升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对问题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分析,能通过不同途径去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规律,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较好地进行迁移,使思维趋于多向性。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我认为应该让学生掌握多种思考方法。比如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通过比较的思考方法加深认知;在解答分数(百分数)、比例应用题、求平均数、和倍、差倍等典型应用题时可用对应的思考方法;用一般方法进行分析找不到正确的解题途径时,可用假设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如鸡兔同笼问题);对顺向思考有困难的问题,要试着从逆向进行分析(如还原问题);为了把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更容易求解,可以把问题由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为了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觉得还应加强发展性思维的训练。通过一题多解,围绕一个中心进行的发散性练习对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有很大帮助的。但如何编选一些有发散意味的练习题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1.选择起点灵活的。如“8=?”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认识范围去选择答案。2.选择答案要满足多个条件的。3.能激发学生求知欲的。

四、在说理过程中提升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深刻性是指对知识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规律性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就题论题,而应该就题论理。也就是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时,不仅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简算,而且还要求说出这样简算的依据,甚至唤起学生对已学的简算方法的回忆,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开阔思维,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我们也可以通过根据已知条件、补充问题或根据一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补充条件,甚至在应用题里增加与解题无关的,但并不矛盾的多余条件教学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因为正确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很清楚已知信息的作用和地位以及该选的策略。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教材的难度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处于一种能够达到而又不是轻易达到的状态,要使他们既充满信心,而又常常感到自己的不足。

篇5: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

物业管理作为服务性行业,提供的是非凡的商品——服务。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住户对物业管理服务满足程度的探讨与研究。物业服务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业主的切身利益,同时也会影响物业公司的服务品牌,更关系到一个物业公司的前途与命运。只有提高了住户的服务满足度,才能相应提高市场占有率,物业管理企业才有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一、重视基层员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我们为了要保持在物业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关注物业管理过程中的服务满足度的问题,尽可能提高服务传递的质量。

“在服务行业,没有满足的员工,就不会有满足的客户”。给住户提供服务的员工是企业与住户唯一的接触媒介,假如员工对企业有不满情绪,将会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重视那些直接与住户接触的一线员工和基层管理人员,因为这些人员才是直接接触住户、并为住户服务的人。我们可以通过座谈会、企业文化培训、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公平竞争机会和完善的福利等方式,来提高员工的满足度和忠诚度,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每个阶层的员工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从而在服务中自觉形成“企业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进而实现住户满足的目标。

二、重视对员工的选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及对员工适当的授权 在物业管理企业,优秀的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者应该具备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对住户的宽容、根据情景不同而适时改变行为方式的能力和设身处地为住户着想的个人素养。这些人格品质比年龄、教育、知识、培训和才智更为重要。对于我们企业而言,聘用具有较高人际技能和人格品质的员工对于保证高质量服务是很重要的。虽然目前还没有一种完全可靠的测评人的服务导向的方法,但是大量的面试技术仍可用于评估要害岗位的管理人员和位居一线的员工,如抽象提问、情景小品和角色扮演等。一线员工直接与住户接触,除非住户投诉,一般情况下,物业管理企业无法有效地予以监督。为了保证在缺乏直接监控条件下的行为恰当,需要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授权。同时,住户也都希望被企业员工平等对待,希望得到与别人一样的服务,而必要的授权和适当方式的员工培训正是保证服务一致性的要害环节。

对员工的培训可以包括企业文化培训、专业技术技能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和聪明培训等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培训,将服务导向的价值理念灌输给员工,改善员工的工作态度,促进员工的团结合作,以提供最高品质的服务。专业技术技能培训不管是对清洁工、维修工、绿化工和协管员都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包括物业管理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沟通技巧培训可以使员工游刃有余地面对业主,从而减少或避免与住户接触时可能发生的摩擦。聪明培训是员工培训的较高层次,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情景学习等教育员工如何与住户互动以达到满足,比如:如何替住户分忧、如何与住户交谈、如何对待住户投诉等,重视这些问题能有效提高员工处理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员工队伍的斗志和员工的创造力。

三、建立ISO质量体系文件

我们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科学的服务程序和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服务质量保证能力,增强员工的管理素质,更好地适应市场和业主需求,为业主提供稳定且高品质的服务,从而提高物业管理公司形象,增强业主对我们公司的信心。推行ISO9001质量标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管理,改变服务质量不稳定状况,可使物业管理由人制转向法制,由被动转向自动控制,由自发的、分散的管理转为自觉的、系统的科学化管理。

四、品质检查抓细节,严格按质量体系文件执行

在各管理处日常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培训阶段结束后,员工重新投入工作岗位,整体的工作效果需要企业对员工培训后的结果进行评测,评测事项由品质经营部进行规范、精细化的品质检查,品质检查后由品质经营部提出问题项下发至各项目负责人处,各项目负责任人按照品质经营部的要求在 日内提交整改方案,并由各项目负责人按照一月的期限对存在的问题项进行整改。在问题项整改完成之后,各管理处负责人必须真实反馈品质提升的效果,生成品质提升报告后,由品质经营部申请组织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管理处负责任人共同参与进行对提升品质板块方面的讨论、分析和建议。此阶段有个重要环节,就是整改方案的再复检,不复检将影响品质检查的严肃性和持续性。

五、挖掘品质提升过程亮点,形成企业文化 对于服务品质提升计划的落实中,企业行政系统要全程跟踪,挖掘员工在追求卓越品质过程中展现的高风亮节或者创新思维等亮点,记录并且通报学习,形成企业的独特文化,增进企业员工的自豪感和团队荣誉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六、积极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与业主沟通,宣传服务品质提升成果

服务品质提升的终极目的是让客户满意,客户是服务品质水平的最终裁判,所以当企业在服务品质提升中除了常规的服务满意度调查要征询业主的意见之外,还要注重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增强与客户的情感沟通,用近距离的方式融洽地告诉客户,企业在提升服务品质上所取得的成效,让客户了解,最终让客户认同。

篇6:从“产品设计思维”谈物业服务品质设计与提升

一、我国饭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 服务意识不强。

饭店所提供服务的全过程都是以顾客满意为前提的, 在服务过程更掺融着饭店员工与顾客的交流, 顾客服务预期的衡量标准既主观又复杂, 过高或者过低估计顾客的需求都会使顾客产生不满情绪。我国饭店服务意识不强, 突出表现在不注重顾客为导向, 而偏向运营导向, 不能正确分析顾客需求, 不注重客户个性化需求。

2. 缺乏有效的服务品质管理体系。

我国饭店服务品质的管理方法生硬, 对一线服务人员来说, 处罚方式严肃而直接, 动辄扣发奖金, 苛刻的规定使其在服务过程中束手束脚, 忽视了顾客的需要和感受。而管理人员与顾客直接接触较少, 所采用的管理方式也会影响服务品质的提高。现行的服务品质管理多数只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没有注重方式的科学化和现代企业在管理方式上的改进。

3. 饭店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饭店服务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 饭店服务人员的技能和服务素质决定了服务品质的高低, 饭店服务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素质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根本保证。目前, 我国饭店业处于发展阶段, 入行门槛较低, 员工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另外, 我国饭店薪资较低, 难以吸引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员工的流动性大, 饭店对员工缺乏持久培训, 导致服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 制约了饭店服务品质的提升。

4. 饭店部门间协调性差。

目前, 我国许多饭店管理人员缺乏全局意识和责任感, 各部门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合作, 部门间在服务过程中服务信息传递存在差距和责任推诿现象, 严重降低了饭店的服务品质。当一线服务员由于授权不足, 需与其他部门协商时, 往往会因部门间协调性差, 不能提供让顾客满意的服务。

二、提升我国饭店服务品质管理水平的建议

1.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员工服务意识的培训, 使服务意识存在于每个员工的思想认识中, 才能在行动中将服务意识的培养与具体的岗位实践结合起来, 从而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增强服务意识有利于满足顾客多样性需求, 根据顾客的具体要求, 灵活地提供特殊服务。例如, 在登记客户资料时, 就应尽可能地详细记录顾客的一些特别嗜好、生日等信息, 当客人再次光临本饭店的时候, 服务人员就可根据记录提供服务, 让客人感受温馨家庭的感觉。

2. 建立完善的服务品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是提升饭店服务品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一, 制订服务品质标准及控制方式。饭店要各岗位、各环节的服务过程进行如实记录, 仔细分析研究, 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改进, 使之合理化, 形成服务程序。服务过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既是饭店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建立服务品质管理体系的保障。同时, 饭店还应制订服务品质检查程序和控制方式, 建立服务品质信息反馈系统, 分析服务不符合标准的原因, 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 实行首问责任制。就顾客而言, 可以认为任何一个员工都代表着饭店, 都应为他们解决问题, 尤其是第一个接待顾客的服务人员。为此, 应提倡首问责任制。凡是饭店在岗工作的员工, 第一个接受顾客咨询的人, 就是解决顾客问题和提出要求的首问责任者。首问责任人必须尽己所能给顾客提供最佳和满意的服务, 直至问题最后解决或给予明确答复。同时应对员工授权, 主要是对一线服务人员分享信息和权力, 让员工自己管理和控制一些工作,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服务人员直接面对顾客, 需要有足够权力才能满足顾客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处理意外事件。对员工授权, 也可以增加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让顾客体验到饭店员工负责、热情、周到的服务。

第三, 管理人员要实行走动管理。饭店服务绝大部分都发生在饭店内的各个营业地点, 发生在一线服务人员与顾客互动过程中, 管理者不能只坐在办公室, 制订管理文件, 而应该到服务现场, 了解客户需求, 了解服务人员的具体工作, 缩短与顾客和员工的距离, 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制订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方案。

第四, 协调饭店各部门工作。各部门之间应该注重合作与沟通, 以形成默契的配合。饭店各部门都是服务于顾客, 饭店物品的调用, 对同一顾客各环节的服务都需要部门间的协作。员工之间, 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合作整体, 提升服务意愿,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饭店服务品质。

3. 提高饭店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饭店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饭店员工管理重要环节。员工能否为客人提供高效的服务, 依赖于员工对于岗位业务及实际操作技能的熟悉程度。饭店应该根据经营发展的需要和饭店的实际情况, 进行人才的选拔和岗位的分配, 制定较为完善、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注重人员的技术培训、资格证书、专业知识和价值取向。对于员工的培训还应该是伴随员工职业生涯的连续过程, 这样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饭店的服务品质管理水平。

4. 创造和谐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饭店企业文化反映的是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取向, 良好的企业可以使文化员工之间、部门之间形成一个合作、团结的整体。饭店可以通过建立企业文化, 为员工创造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 使员工在面对客人时, 发自内心为顾客服务, 使顾客感受到真实的人情味。饭店还应建立有激励性的薪酬奖励机制, 对提供优质服务的员工进行表彰、奖励, 能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挖掘员工的潜力, 从而提高服务的效率。

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够提升员工的服务意愿, 对顾客而言, 在接受这种服务、感受这种企业文化的同时会提升对饭店服务质量的认同感。

三、结论

提高服务品质对饭店吸引新顾客, 保留老顾客有重要作用。各饭店应结合实际经营情况, 通过增强服务意识, 建立完善的服务品质管理体系, 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等措施, 提升服务品质, 才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摘要:饭店服务品质关系到饭店的生存和发展, 也是确立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本文对饭店服务管理中存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对于提升饭店服务品质有一定实际意义。

关键词:饭店,服务品质,管理控制

参考文献

[1]唐美菊.饭店服务的全面质量管理研究.商场现代化, 2008, (16)

篇7:谈文科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提升

一、文科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缺陷

地理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反映出的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它是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地理新课程非常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新高考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注重对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并且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更加注重量化的分析方法。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和高考的导向,笔者认为对地理学习有较大影响力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以下题为例,可看出文科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缺陷的具体表现。

例题:我国某一地理兴趣小组,在对某城市农产品价格及农事活动调查中得出如下数据。

根据所给资料信息,在距离城市1km处的土地上,从经济效益考虑,较适宜种植的作物是______、______。当距离城市超过30千米时,当地种植_______、_______经济效益最高。

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80%的学生认为这是难题,他们不知道如何处理分析数据,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并进行简单的相关运算来得出结论。对于这道题目,其实只需简单分析出经济效益是指考虑投入的总成本和市场收益的差值即可建立数据之间的联系,然后进行简单的运算就能得出结论。在此,其思维品质的缺陷表现如下。

(1)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他们看到的数据只是数据,无法进行应用层面的分析进而建立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2)思维的深度不够,抽象思维的能力差。思维的深度指深入地思考问题,通过概括抽象,透过纷繁复杂的地理现象总结出地理规律;通过分析感悟,揭示问题的隐含条件,善于发现问题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例如,在分析解答完这道题后有思维深度的学生应能进一步总结或把握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原理。但是多数学生只是为做题而做题。他们不善于从个性的现象中总结出共性的规律。再如,在评卷过程中诸如这样的答案“珠峰南坡地处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多,又是向阳坡,雪化得多,所以雪线比北坡高”,也同样凸显了学生在思维深刻性上的缺陷。当一种地理事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时,学生能不能抓住其主导因素也是其思维深刻性的具体表现。

(3)思维的变通性差。思维的变通性其实是在思维的深刻性上引申出来的品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的变通性主要表现为能理解同类问题从一种情境到另一种情境的转换,能理解不同图式的变换。

(4)思维的广度不够。思维的广度是指要善于全面地看问题。地理思维的广阔性是指地理学习中由一个地理要素的特征想到其它地理要素的特征。如由一条纬线、一条经线想到很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而不只是局限于图中的显性信息。其实这也是建立在思维能力深刻性上的一种品质,没有对地理规律的认识,学生的地理思维就不会形成广阔性的特点。在最近的调考卷中,要求学生比较刚果盆地和四川盆地这两个区域自然地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有些学生只注意到图中显性信息的显示(等高线、河流、经纬网等),答出等高线疏密的差异、河网密度的差异,他们想不到图中的隐性信息,在思维上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如上所述,文科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表现出思维品质的明显缺陷,而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有学习主体自身的原因,还有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如何改进文科生地理教学,如何实施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促成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

二、文科地理教学中思维品质培养的具体要求

突出人本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教学,发展思维深刻性

地理规律和原理是地理学知识的核心,只有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深层内化,才能对地理现象进行分析、比较、评判,形成解决地理问题的技巧,体现思维的深刻性、变通性。例如,懂得了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主要因素就能分析比较长江和刚果河航运价值的大小;知道了影响海水盐度高低的因素,把握了世界海洋盐度的分布规律,就能对各个海域的盐度高低作出判断,还可进一步迁移分析湖泊的盐度问题,如巴尔喀什湖东西部的盐度高低问题,大量引锡尔河、阿姆河河水灌溉后对咸海的影响(其中一方面影响是引起威海盐度的上升)等问题。在复习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一种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成因模型,是使学生对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行深层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突出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拓展思维广度

地理学是一门空间科学,空间想象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本能力,它是指能根据文字、数字、平面图式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适当的想象而在大脑中建立三维模型的思维过程。不同投影方式日照图的转换想象、根据等高线联想实际的地形起伏、从平面的方格状经纬网到经纬网的立体模型,有了这种想象才能真正清楚地理空间的定位法则。空间想象能力的最初培养就是要借助各种演示模型、多媒体动画先给学生以直观的信息,让学生从直观的信息得知各类图式的绘制过程,如等高线的画法等。这样当他们再看这类图式的时候就有可能进行实际模型的想象了。在复习课中教师还可常作这样的设计,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能力的常规性训练:第一步,选取某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W、120°E),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网格状经纬仪,并想像其自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第二步,在复习大洲、大洋的基础上,让学生在脑海中想像,这几条线穿过的大洲、大洋,重要的地形区、气候区等;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这几条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这时,学生脑海中的地球仪就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了。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会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

3.强化对学生洞察力的训练,培养思维独创性

洞察力就是指某些人所具有的深入细致的直接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就是要训练学生观察入微的能力。只有这种观察入微的能力,才有地理高考中各种精彩的答案。如2001年文综全国卷第36题,巴尔喀什湖的东部和西部盐度差异的原因,就有考生不仅注意了图中的河流信息而且注意到了一般人会忽视的伸入巴尔喀什湖中的小半岛,答题时就自然会考虑到:半岛的阻隔作用,使东西两部分的湖水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成为盐度差异的原因,这样的答案才具有独创性特点。平时的教学中,洞察力的训练是在地图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一些图像素材进行处理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反复看,然后组织讨论,使他们在倾听不同意见中集思广益,并逐渐克服粗心大意、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气。

篇8:浅谈小学数学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數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活动能很好地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下面我借助一节《圆锥的体积》的教学案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始,教师提出——

师:你们是凭什么来判断手中圆锥的大和小的?

生1:我们组是直接看的。

生2:我们组是通过比高矮得出的。

生3:我们组不仅比它们的高,还比它们的底面,是通过这两者得出来的。

师:你们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些数学量有关?

学生讨论后发言——

生1:我们认为它的体积与高和底面积有关。

生2:我们认为它的体积与高和底面半径有关。

……

教师在此处及时进行了引导——

师:我们刚学过的圆柱体积就与底面积和高有关系,那么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是否也有关系呢?

生(众):可能有关系。

师: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想,下面我们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装满。(教师为各组准备的空圆锥和空圆柱,有的是等底等高的,有的不是等底等高的)

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后——

师:从倒沙的次数看,两者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1: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2: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四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

生3:我们也是三次装满的,我们认为是三分之一,不是四分之一。

生4:我们在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不到三次就将空圆柱装满了。

……

结论的不确定,让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要求交换实验工具进行实验,教师理所当然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几分钟后,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说服不了谁。而这也正是即将水到渠成之时,教师及时发问——

师:你们把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进行比较,觉得哪个结论最恰当?是二分之一、三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呢?

学生迟疑片刻后,大多数都回答是三分之一。教师马上又问——

师:什么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生(齐):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它们的体积有这种关系。

我们看到,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观察、比较,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提升了思维的价值,发展了有效的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由此案例我有以下思考:

一、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必须激发学生内在需求。案例中教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小组合作学习。当他们自主地用高与底面同或不同的圆锥和圆柱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时,自然地引发了不同结论的争论,此时学生产生了要进一步操作验证的内在需求,教师及时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增强了对实验条件的辨别能力和对多余信息的判断能力。不难看出,学生学得主动,感受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必须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活动,学生一般都饶有兴趣,但如果教师的活动方案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想象力,不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那么思维的有效提升就是一句空话。在教材中,《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很少,教师没有拘泥于课本和过去的教法。学具袋中供学生使用的学具丰富,选择性大,操作过程灵活。而结论的不确定性,促使学生进行去伪存真的判别和有效的思维,教师及时满足了学生再次验证的要求。这就是说,给予了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时间与空间,学生探究的过程才能成为思维品质有效提升的过程。

三、实现思维品质的有效提升必须让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反思是提升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是增长智慧的必经之路,学生对学习行为的反思是改革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进而再次操作,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不仅切实体验了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且,思维品质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充分发展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咕咚来了》说课稿下一篇:英语比较有哲理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