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评审委托书

2024-04-24

项目评审委托书(精选8篇)

篇1:项目评审委托书

财政投资项目评审委托书

xxx财政局 :

根据x政〔2008〕第55文件和x财办〔2006〕第15、16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规定,兹委托你单位对xxx市xx区xxxx中学新建xxxxxxxxxxxx等工程进行评审,该工程已竣工,造价约xx万元,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请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及预算定额规定,本着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评审及时为我们出具评审报告。

xxx市xxx区xxxxxxx中学

二0一一年八月十九日

项目主管部门领导签署意见:

财政部门领导签署意见:

篇2:项目评审委托书

白城市财政局综合科:

我单位建设的棚户区改造新城家园B、C、D区环境景观、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程需审定招标控制价,申请综合科委托白城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进行评审。

白城市中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限公司

篇3:项目评审委托书

委托——代理理论是伴随着代理人问题的出现应运而生的, 它是西方企业契约理论的重要发展。委托代理关系是一个人或一个组织 (委托人) 委托其它人 (代理人) , 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 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这一契约关系中, 人们将能够主动设计契约形式的当事人称为委托人, 而将被动接受或拒绝契约形式之间进行选择的人称为代理人。在信息经济学中, “委托人”是指不拥有私人信息, 在信息处于劣势的参与者;“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 在信息重具有优势的参与者。因此, 信息不对称问题实际就是委托代理问题。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在1970年提出的。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 这就是美国人常说的“柠檬市场”。这三位经济学家因对这一理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1年度经济学诺贝尔奖。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于是便产生了代理问题。当前, 委托——代理经济学中的代理问题一般是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委代关系形成以后, 在机会主义的动机下, 代理方利用其信息优势会隐瞒对委托方不利的信息和行为, 让委托方遭受损失, 代理方则通过损人而实现利己的目的。而逆向选择一般假定在事前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可以投机, 称为事前机会主义。这是由于委托方在交易中处于信息不利地位, 不了解代理方的真实情况, 可能把事情交给最不称职的代理方, 导致事与愿违, 获得最不利于自己的交易结果。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信息的差别已成为社会生产和分配中不可忽视的基本因素, 信息的不对称对市场交易行为和市场运行效率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 信息的差别将导致传统的市场价格机制失灵。乔治·艾克鲁夫的“柠檬原理”正是说明由于信息不对称的产生, 导致了市场失灵的情况。信息的差异将会导致低质的产品或服务排斥优质的产品或服务, 系统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在财政投资评审领域中, 存在着政府、业主 (建设单位) 、承建商、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多元化的经济主体。他们相互作用, 相互独立的存在和活动于建设市场, 他们之间的交易活动都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型的合约关系。形成来政府与业主 (建设单位) 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业主 (建设单位) 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承建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由于我国政府项目法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政府授权的项目法人往往是项目的使用单位。“建设与管理”相混淆, 造成管理者的各项责任难以落实;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称, 造成“项目法人缺失”。建设单位更难以积极主动有效地控制投资, 甚至行为失范, 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其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项目投资决策阶段, 表现出隐瞒真相, 较大地风险偏好, 这往往倾向于预期收益大, 同时风险也大的项目, 这就是逆向选择;二是在与承包商进行交易的过程中, 表现为较强的寻租倾向, 容易被对方收买, 甚至和承包商合谋, 共同侵害国家的利益, 出现道德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 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化。建设单位, 即便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般也没有能力进行项目建设, 只能在建筑市场上进行交易。通过签订承包合同的形式, 将项目分别交给设计单位, 承建商、监理单位, 进行设计、施工、监理。于是, 他们之间便构成了一种非常密切的信息经济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理论上, 当建设单位与承包商 (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统称) 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后, 业主与承包商就形成了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共同体, 两者的利益应该是一致且权责对等的。但是, 建设项目一般投资额大、工期长、工程量大、不确定因素多, 而且在生产之前就要进行定价, 是一项技术综合性强、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属知识密集型, 又属劳动密集型, 很多质量问题要在使用过程才能逐渐暴露出来。而且, 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比建设单位更了解环境。因此, 在建筑市场上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社会经济主体应满足如下假设:人是自利的、人是理性的或人是有限理性的等, 建筑市场中的经济主体理所当然将效用最大化作为追求的最优目标, 趋利避害是经济主体的本性。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 任何一方都在有意或无意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决策行为。只要涉及执行合同的信息在双方间拥有不对称的或事后的惩罚轻微, 这种意识就会变成现实。在建筑市场上, 建设单位与承包商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这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再者, 信诚制度在我国尚未确立, 这就决定了项目建设的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容易出现。

在这种情况下, 有些承包商可能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 通过损害业主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施工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无理索赔;设计单位设计深度不够、出现“三边工程”;只对技术负责而无经济观念, 一味使用高新产品;过度追求安全系数, 不优选经济技术方案;“肥梁、胖柱、大基础”比比皆是。不仅使业主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 而且监理单位监督不力、偷懒、隐瞒真相, 甚至与施工企业共谋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也给建设单位造成了经济损失。当然, 这些属于建筑市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另一方面, 建设单位处于信息劣势, 不了解承包商的详细情况, 以低价中标法选择承包商。而资质和信誉差的承包商先以较低价争取到工程后, 再设法从其它方面牟利。这样业主选中的往往是最差的承包商, 这就是建筑市场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逆向选择问题。

财政部门在对财政性投资项目进行评审的过程中, 同样也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或发生代理问题。再者, 由于我国尚未确立真正意义的项目法人制度, 导致“项目法人缺失”。经济主体的趋利性, 也令建设单位只受益而无需承当风险, 缺乏控制造价的动力。更为甚者与承包商沆瀣一气, 损坏国家利益。这样就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出现的委托——代理问题, 如数留给竣工阶段。因此, 竣工决算审核阶段, 委托——代理问题也就更加集中, 由此带来的风险也就更大。

也许有人会问, 我们为什么把人想得这么坏?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学常识问题, 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中各种问题的根源都在于制度建设。在设计制度时不是假设人性好, 而是假设人性坏。人是理性的, 即在付出劳动既定的情况下利益最大化, 或者获得利益既定的情况下付出的劳动最小化。其实, 人性的善恶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是制度。在这种假设前提下设计的制度, 才能使善的人性充分发挥, 恶的人性得到制约。那么, 从经济学的角度, 我们进行制度设计不是杞人忧天, 而是未雨绸缪。

针对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代理人问题, 经济学家进行了努力不懈地探索, 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和理想。

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第一、让代理人拥有剩余索取权, 从而激励代理人;第二、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来约束代理人的行为;第三, 设计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 并对代理人的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和准确评价。

据此, 为解决财政投资评审委托——代理关系的代理, 我们设计了下面的方案。

1.立法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以立法的形式建立完善的立法管理体系。明确项目法人的地位, 赋予管理项目的权利。同时, 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 使项目法人成为责、权、利的统一体。建立和完善财政投资工程管理规章和操作程序, 建立全国统一、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竞争定价的财政投资工程交易市场, 将设计、施工、监理全部纳入政府采购。彻底解决“项目法人缺位”问题, 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建立以出资人为投资主体, 产权明晰, 具有约束激励机制的专业化、社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 这是规范业主行为的一种选择。

2.确立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制度。全过程造价控制法就是在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工程发包阶段、合同实施阶段把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 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 保证投资目标的实现。决策阶段, 建立专家论证制度;设计阶段, 实行设计方案 (技术和经济并重) 比选法, 推行“限额设计”;施工阶段, 严格控制工程变更, 推行“风险包干”制和“无现场签证”的管理模式;竣工决算阶段, 这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最后一关, 必须坚持“初审——复审——三方会审”制度。同时加强合同管理。

3.建立严格的激励和约束制度。在现代经济学中, 委托——代理理论需要解决委托人如何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 激励和约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激励就是给人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 以刺激为委托人工作;约束则是运用法律、制度、社会道德等手段抑制代理人对个人欲望的要求, 激励就是强化“剩余索取权”制度在运用。代理人与其实际的工作业绩和努力程度直接挂钩, 这是各层次代理人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动力并能约束自身行为的根本原因。委托人应将项目的增量值让渡一部分给代理人, 改革当前以工程造价为标准的计价基础, 按比例计取设计费和监理费的方法, 实行优质优价。确立委托代理双方的共同目标, 产生双赢效应。约束则是加大对代理人的惩罚力度。对于蓄意制造虚假信息、隐瞒真相等损害委托人的代理人实施严厉的罚戒。推行“道德标准只能0次违规”的原则, 实行“黑名单制”。一旦违规, 即清理出局。实行工程质量保险制度, 用市场手段解决代理人问题。总之, 千方百计使代理人不能说假话, 更不能做坏事。

篇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审浅析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概述

土地属不可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和利用的外部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生产大国,土地资源更珍贵。土地开发整理是国家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的有效途径。

1998年9月28日中华人发共和国第八号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并于1999年1月日起实施,土地开发整理有了法律依据;2000年国土资源部制定并实施《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 号)等部门规章,各省也参照制定出台了各自的实施规范及细则。2001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在各省、市全面展开。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特性

2.1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区较远、交通不便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主要为农业用地开发整理,项目分布于农村耕种地或离村庄较偏远的地方,交通不便利。

2.2建设周期短、施工受气候、季节影响大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周期一般为1-3年(重点及示范项目不超过3年、补助项目1年),项目施工受气候影响较大,在北方地区,冬季冻土,无法施工,在南方地区,雨季也不能施工。项目目的是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产出率,让农民增收,项目施工时还要要考虑农民的耕种季节,尽量不影响农民耕种。

2.3资金无偿投入

当前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资金投入基本上是无偿提供,从国家到地方,制定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规定,基本上都是以无偿提供为主,有偿使用为辅的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投资多元化,应当对有偿和无偿的范围应有原则的界定,转变成以有偿使用为主,无偿提供为辅。

2.4无法形成实物资产移交

项目投资大部分不形成实物资产交付使用,除项目资金用于购置与项目配套的设备形成固定资产外,开发整理后的土地移交用户,不进行固定资产移交,直接冲减投资。

2.5项目费用按预算核定

项目实施执行预算管理,超支一律不补。项目按下达预算执行,如项目投资需增减,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其他费用按工程费的一定比例核定,并有明确的开支范围和标准。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审重点及难点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审在评审目的、程序、内容与一般基建项目评审是一致的,但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其特点,在项目评审重点及难点上存在一些需特别关注的内容。

3.1实施执行管理

3.1.1管理制度的执行

因项目实施起步晚,各省、市、县起步时间参差不齐,部分项目实施单位首次承担,项目管理制度执行,如项目招投标、合同管理等没有经验、不规范;项目法人制、监理制流于形式等。在评审时,评审人员需重点关注,且有时需帮助协调、解决评审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3.1.2执行管理

国家投资项目执行管理过程涉及多个部门,项目承担单位有的是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中心,也有的是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而实施单位大部分为县级土地开发整理中心。在资金拔付管理、费用支出上存在:项目前期工作费、业主管理费、竣工验收费等项目承担单位留下一部份再拔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或都实施项目报账制,按项目进度拔款;工程款、规划设计费、测量费等有的由省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支接支付;有的拔到项目实施单位由实施单位支付。项目资料、档案分部门管理,在评审及核查时,需各部门同时提供资料才完整,在评审过程中需各相关部门配合、协调。

3.2工程费用的控制

3.2.1工程量计算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量准确计量存在较大困难。设计规划图计量及实物计量都存在较大困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规划内容均为不规则体,无详细标注尺寸、无法按图准确计算工程量,而实物计量也存地困难,尤其是土石方工程的工程数量难以准确计量,故如何审核该分部工程的工程量尤为重要。可采用挖填总量平衡、平均挖填高度等方式筐算工程量的合理性。

3.2.2综合单价的确认

项目涉及的工程内容较简单,但工程量大,综合单价的细微差异可导致总价相差较大产生较大差异。尤其在开发项目中土石方工程所占比例较大,综合单价影响工程总价比较突出。项目通过招投标后,投标范围内的综合单价大部分已确定,但因为招投标过程不规范,很多项目施工单位采取低价中标或不平衡报价,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变更、签证方式从新确认综合单价获取高额利润,如何确认这部分综合单价尤为关键。

3.2.3工程变更、签证及措施费用

项目普遍存在前期可研、规划设计不到位,实施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签证较多,有些工程变更、签证工程量比招投标时的工程量都大,设计、现场监理人员如把关不严,该部分工程核实较为困难,只能通过评审人员经验来判断其合理性。

3.3其它费用的控制

其它费用包括前期工作费、竣工验收费、业主管理费和不可预见费等。各项费用均有明确开支范围及标准。评审及核查过程中,其它费用超支情况经常发生,特别是前期工作费中的可行性研究费,预算编制费、土地清查勘测费因市场竞争不充分,合同价一般都高于规定开支标准。

3.4资金管理与核算

3.4.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具有来源的固定性及使用的限制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 号)明确规定了资金的使用的范围、开支标准等,项目资金管理属专项资金范畴。

3.4.2资金拨付渠道:三种资金拨付渠道,财政渠道(财政部-省财政厅-州财政局-县(市)财政按进度拨付)、国土渠道(财政部-省财政厅-省国土-州县(市)国土部门)、财政国土混拨。

3.4.3项目资金核算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为了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都能清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评审的全过程,财务评审人员必须编制科目对接表、调整分录明细表及国土资财会计报表、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会计报表两套报表。

3.5规划设计与预算执行情况对比分析

项目实施预算管理,超支一律不补。而项目前期可研、规划设计较粗糙,资金计划下达后需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和预算或者在实际施工中直接更改设计,为了控制项目投资不超过下达预算,项目承担单位往往通过减少实物工程量或删减工程内容来控制总投资,大部分项目工程实施内容及实际投资与项目规划设计与下达预算相差较大。

3.6土地权属及效益评价

土地开发整理的总目标是保持国家耕地的总量平衡,但最根本的是使农民受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制定好土地权属方案、做好权属调整工作是项目能否申报及实施管理成功的关键,国家〈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做了明确规定。

篇5: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托书

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托书

评审委员会:

经审核,同意我(厅、局、总公司、单位)等位同志申报评审资格,现推荐上报,请予评审。

特此委托。

(单位盖章)年月日

篇6:项目评审委托书

一、“法人委托书”的管理

1、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法人委托书”的申请审核、证件办理,变更、注销登记、遗失声明和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并为公司归口管理部门。

2、本公司颁发的签订合同的“法人委托书”,采用由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印制的“法人委托书”文本,在有效期限内可连续使用,但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3、凡不持有“法人委托书”因特殊情况需对外签约者,由所在部门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法定代表人批准,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具体办理一事一委托的临时“法人委托证明”事宜;未取得“法人委托书”及“法人委托证明”的其他人员一律不得对外签订合同。

4、凡持有“法人委托书”对外签订合同者,必须严格遵守本公司制定的信用(合同)管理规定和相关的配套制度,做好合同台帐记录,以备考查。

5、凡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办理变更或核准注销手续:  “法人委托书”授权内容变更;  证件有效期届满,不再续展;  持证人因工作变动,不再对外签约;  持证人因调离本公司、退休或死亡;

 持证人因违反本公司管理制度,情节严重需撤消的;  持证人擅自涂改授权内容、转借和弄虚作假的;

6、凡核准注销人员的“法人委托书”证件,由所在部门负责收回交管理机构统一处理。

二、合同签订前的评审制度

(一)合同评审程序

1、合同承办人将合同草本及相关资料交信用(合同)管理员初审;

2、信用(合同)管理员填写合同评审表中初审记录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审批,签署审批意见。

3、特殊/重大合同,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审,信用(合同)管理员汇总各部门会审意见后交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主管副总批准实施。最终由法人代表审查决定。

4、信用(合同)管理员将合同评审表归入该合同档案。

(二)评审内容

1、签订合同前必须严格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主体资格。

 对法人必须审查原件或者盖有工商行政管理局复印专用章的公司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 对非法人经济组织,应当审查其是否按法律规定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对分支机构或是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设立的经营单位,除审查其经营范围外,还应同时审查其所从属的法人主体资格。

 对外方当事人的资格审查,应调查清楚其地位和性质、公司或组织是否合法存在、法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公司或组织注册地。

2、签订合同前需要审查代理人的代理身份和代理资格。 代理人职务资格证明及个人身份证;  被代理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

 代理行为是否超越了代理权限或代理权是否超出了代理期限。

3、签订合同前,必须认真审查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对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负有提供专业性较强的劳务、工程项目或限制经营项目等义务时,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提供由政府法定机构颁发的经营许可证或资质等级证书等证明。

4、签订合同前,应当仔细审查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证明资料,必要时应到签发部门进行验证或进行实地考察,以防对方当事人伪造或变造证明材料。对方当事人提供的各种证明资料中所使用的当事人名称、印章等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5、下列资料不能作为主体资格和履约能力的证明资料,但可归入合同档案保存,以备考查。

 业务人员名片;

 企业简介、各类广告、宣传资料;  各类电话、等通讯工具号码;

 对方当事人提供的未经我方合同承办人见证而复制的或未与原件核对无异的复印资料;

合同签订、履行、变更和解除制度

一、合同签订管理

1、合同承办人签约前必须对对方主体资格、代理身份、代理资格、履约能力及合同可行性进行审查,并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备合同评审机构进行评审。

2、订立合同的主体,必须是法人或者是取得营业执照的非法人经济组织。集团公司内各单位的业务部门不得以本部门的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3、公司对外签订合同,应由其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人授权的代理人进行。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公司名义对外签订合同。

4、严禁将合同业务介绍信转借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介绍信的存根应当保存五年,以备核查。

5、除及时清结者外,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合同文本国家或省已经发布示范文本的,应当采用合同示范文本。销售部门必须使用国家统一的购销合同文本对外签订合同;如果没有合同示范文本,应当参照类似的示范文本。采用合同示范文本时,可以根据所订合同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补充约定。

6、合同及其有关的书面材料,应当语言规范,字迹(符号)清晰,条款完整,内容具体,用语准确、无歧义。

7、订立合同,必须完备合同条款。合同条款一般包括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和质量,价款和报酬,履行的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及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8、订立依法可以设定担保或者对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没有把握的合同,应当要求对方当事人依法提供保证、抵押、留置、定金等相应形式的有效担保。

对方当事人提供的保证人,必须是法律许可的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对对方当事人的保证人的主体资格和清偿债务能力要参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审查。

9、对外签订合同,要明确选择纠纷管辖地,并力求选择本公司所在地仲裁机构或法院。

10、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应当亲自在合同文本上签名盖章。

11、签订合同,应当加盖单位的合同专用章。严禁在空白合同文本上加盖合

同专用章。

 合同专用章的刻制由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刻制合同专用章,如发现有此类行为的发生,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凡需刻制合同专用章的部门和分公司,必须由申请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报告,并由主管领导审批签字,同时按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用途提供合同专用章刻制的数量、要求和样章草图,合同管理机构审查后统一办理。

 凡持有合同专用章的部门和分公司,应做到合法使用、专人保管。如遇工作需要,需携带外出,应事先办理借用手续,用后立即归还。

 合同专用章的保管使用的检查工作列入每年的合同检查范围之内。 合同专用章不得代用,混用。发现利用合同专用章进行违法活动,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者,依法追究其行政和法律责任。

 凡遇合同专用章遗失,在当地市级报纸上刊登遗失声明,办理相关证明材料。

 凡遇合同专用章变更,需重新刻制,其申请程序与手续与新申请相同,原合同专用章交还信用合同管理机构统一处理。

12、订立依法应当办理批准、登记、见证、鉴证、公证等特别程序的合同时,应当依法办理特别手续。

13、合同承办人应将合同的副本一份及时送交本单位财务部门备案,作为财务部门收付款物的依据。

二、合同履约管理

1、法定代表人全面负责合同的履行。合同承办单位、部门和人员具体负责其订立合同的履行。新任法定代表人应当继续履行前任法定代表人依法订立的合同。

2、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应当对对方当事人的履行能力进行跟踪调查。如发现问题,合同承办人要及时处理,必要时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现场考核合同标的情况和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

3、接收标的必须经过严格的验收或商检程序。对不符合制度的标的应在法定期限内及时提出书面异议。

4、合同结算必须通过本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对合法有效的合同,财务部门必须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结算。对未经合法授权或超权限签订的合同,财务部门

有权拒绝结算。

5、凡与合同有关的来往文书、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都应作为履约证据留存。

对我方当事人的履约情况,除妥善保存有关收付凭证外,还要做好履约记录。我方当事人收到对方当事人通过邮递方式传送的与合同有关的法律文书时,应当连同信封一并收存。通过邮递方式传送与合同有关的法律文书时,必须使用挂号信函,并保存邮局收据、回执备案。

6、合同管理员负责监督检查合同履行情况,按时间顺序及时建立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台帐。

三、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合同的变更与解除由合同承办人以书面形式报合同评审机构审核,批准后,尽快与对方签订变更或解除协议。

2、对方当事人作为款物接收人而要求变更接收人时,必须有书面变更协议。严禁未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书面材料而凭口头约定向已变更的接收人发货或付款。

3、我方当事人遇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履行合同时,应当及时收集有关证据,并立即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同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减少损失。

4、发现对方当事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时,合同承办人应当催促对方当事人采取有效补救措施,收集、保存对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有关证据,及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报告。

5、我方当事人因故变更或解除合同,应当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当事人,说明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因和请求对方书面答复的期限,尽快与对方当事人达成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协议。

客户授信与年审评价制度

1、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客户的信用信息,对客户实行分级管理,将客户的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级,分别制订不同信用等级所对应的信用额度、信用期限、信用折扣。

2、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建立每位客户包括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电话、信用标准(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信用等级内容的表单,并及时进行动态更新。

3、信用(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制定客户信用申请表、客户调查表、客户信用审批表、回复客户的标准信函等表格;受理客户信用申请;采用对客户进行走访、调查、向有关部门收集客户资信状况资料等方式掌握客户信息,填写客户调查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报主管副总审批后,确定信用等级,并及时回复客户。

4、对客户实行跟踪管理,补充客户信用信息,每年末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书面的年审评价报告,并根据年审报告及时调整客户信用等级与授信额度。

5、对延迟付清款物的客户,视情节轻重给予信用等级的降级处理;对恶意拖欠款物的客户授信额度为0,要求采用即时清结的方式或列入黑名单,拒绝业务往来。

6、各业务人员应及时收集客户信息并向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反馈;信用(合同)管理机构应定期将客户信用状况评价结果反馈公司各相关部门。

客户信用档案建立与管理制度

1、建立完整的合同档案。档案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 谈判记录、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报审及批准文件;

 对方当事人的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事业法人执照的副本复印件;  对方当事人履约能力证明资料复印件;

 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合同承办人的职务资格证明、个人身份证明、介绍

信、授权委托书的原件或复印件;

 我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 对方当事人的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和主体资格证明资料的复印件;  双方签订或履行合同的往来电报、电传、信函、电话记录等书面材料和视听材

料;

 登记、见证、鉴证、公证等文书资料;

 合同正本、副本及变更、解除合同的书面协议;  标的验收记录;

 交接、收付标的、款项的原始凭证复印件。

2、公司所有合同都必须按部门编号。信用(合同)管理员负责建立和保存合同管理台帐。

3、合同承办人办理完毕签订、变更、履行及解除合同的各项手续后一个月内,应将合同档案资料移交信用(合同)管理员。

信用(合同)管理员对合同档案资料核实后一个月内移交档案室归档。

4、各公司及部门应于每年的一月十日和七月十日前将本公司管辖范围内上年度和本年度上半年的合同统计报表报送集团公司信用(合同)管理机构。

各公司及部门应于每年的一月十日前将管辖范围内上一年度信用(合同)管理情况分析报告报送集团公司信用(合同)管理机构。

5、建立完整的客户信用资料,包括客户信用申请表、客户调查表、客户信用审批表、回复客户的标准函、客户信用表单、授信资料、年审评价报告等,并附客户概况、付款习惯、财务状况、商账追讨记录、往来银行、经营状况等调查原始资料。

6、客户信用档案的查阅需填写查阅申请单标明查阅人、查阅客户名称、查阅用途,由档案管理员填写借阅时间、归还日期。信用档案的缺失以及涉及商业秘密内容的泄漏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

7、配备大专以上学历,具有数据库检索服务的能力和经验的人员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8、档案管理员必须经过企业信用管理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应收账款与商账追收管理制度

1、建立应收账款帐目,明确应收货款,分期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的数额、期限、应付款人等内容。

2、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分级表,将应收账款按账龄分为合同期内、进入预警期内、到期、逾期、进入最后通牒期,进入专业追账期、付诸法律期和坏账期八级,制订相应的催收措施。

3、对应收账款加强日常监督,根据实际情况每周或每月打印出会计账上全部接近到期的应收账款记录进行分析和诊断,对每笔账款作出处理意见。

4、制订商账(逾期应收账款)追收办法,培训催收、追收人员。

篇7:项目评审委托书

(样式)

委托人: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职务:

受托人:

广州市华昊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委托人是

国家/地区的公民/法人,现委托上述受托人代理对第 类 第 号

商标进行如下“√”评审事宜:

□驳回商标注册申请复审案

□商标异议复审案

□撤销注册商标复审案

□注册商标争议裁定案

受托人代理上述评审事宜的权限为: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商标评审规则》规定的本案有关评审活动。委托人特别声明包括下列第 项权限:

① 承认对方评审请求 ② 放弃或者变更评审请求 ③ 撤回商标评审申请

委托人签字(盖章)

****年**月**日

★ 填写本委托书时请认真阅读背面的说明。

附:

商标代理组织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说明:

1.商标代理委托书须由委托人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委托事项和权限后为有效。

2.委托授权的商标代理权限未经特别声明的均为一般代理,即不包括商标代理组织代为①承认对方评审请求;②放弃或者变更评审请求;③撤回评审申请。如包括前述某项或多项权限,应在指定的空格内填写上述权限的相应序号;否则,视为不包括上述权限。

3.委托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填写有关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姓名、职务栏目,并应在委托人签字盖章处由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4.商标代理权限发生变更或者解除商标代理关系的,委托人应当书面告知商标评审委员会。

篇8:项目评审委托书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教育过程与质量的均等, 为了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 上海推行“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建设, 最近又总结“新优质学校”的发展经验, 树立了一批改革卓有成效的学校典型, 而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对薄弱学校实行委托管理, 则是这些改革经验在全市更大范围的迁移辐射。

委托管理作为重大机制创新项目, 虽然启动时间仅有4年, 但已经在带动全市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日前, 笔者作为崇明县委托管理学校的项目评估组专家, 对7所受援学校进行考察, 现根据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客观分析, 并且提出深化委托管理机制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 受援方情况

崇明县与全市其他郊区义务教育发展相比, 其他地区由于外来人口增长和户籍人口导入引发学龄人口的持续增加, 而崇明县近年来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却在迅速减少。

2005年, 崇明县小学在校生数达23733人, 初中在校生数为26953人;至2010年, 小学在校生数达19085人, 初中在校生数为15722人, 小学与初中在校生数分别下降了19.6%和41.7%。随着大桥交通发展和城镇化加速, 崇明县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同时又面临生源往市区及南门、堡镇流动的双重压力, 在笔者所考察的7所农村学校里, 近五年规模几乎都萎缩了近三分之二。

因此目前崇明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四个共同的问题——一是普遍小班额, 推行小班化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二是相应产生教师超编, 大规模的教师脱产进修应该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可选政策;三是与此相关的生均公用经费总量减少, 导致办学成本提高, 成为普遍性问题;四是现有生源中外来人口约占三分之一以上, 学习困难和家庭困难“双困”学生占有相当比例。

1. 学校类型具有代表性

崇明县接受委托管理共7所学校, 用A、B、C、D、E、F、G作为代码, 小学共有4所, 其中B小学为第二轮延续学校接受了四年支援, 其余学校都是两年期限。E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F、G学校是初中。这些学校非常具有代表性——都是农村学校, 且涵盖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主要类型。

2. 确定受援对象时, 市、县思路的碰撞

市教委委托管理文件精神明确选择最薄弱学校作为受援学校, 以期望尽量抬高区域内底部学校办学水平。而崇明县教育局认为:应该让更多的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辐射的效益, 规模过小的学校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因此一些仍然保持相当规模但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的学校被列入受援名单。据了解, 其他郊区也存在把一些发展水平中等甚至中偏上的学校作为受援学校的情况。对此, 市教委需要与各区县加强沟通, 统一思想, 但不能强行规定, 因为薄弱始终是相对的, 委托管理的目标也是有限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对各地区、各所学校薄弱的原因 (生源、管理、教师观念与教学方式等) 作进一步分析, 寻找相应对策、制定弹性政策。

(二) 支援方情况

上海基础教育已经转型进入内涵发展阶段, 因此托管工作与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方向密切相关。如近年来提出的教学“五环节”、加强教学有效性、课程领导力和教育质量监控、校本研修等, 都成为支援学校工作的重点。在崇明县的委托管理学校中, 支援方的着力点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是规章制度建设,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是培育学校特色项目。但必须看到, 近期出台的绩效工资制度和“定编定岗”改革也对委托管理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 正面效应在于部分学校抓住契机, 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 负面效果是政策实施时期正值中期评估时候, 部分学校教师产生抵触情绪连带着对托管工作满意度的下降。这些情况不仅崇明县有, 在郊区同样存在。

1. 支援方具有多元性质

支援方主要是上海某中心城区, 派出五所优质学校 (以a、b、c、d、e为代码) , 其中三所小学、两所初中。这五所学校都采用“一对一”模式, 优点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母版复制性强, 教学指导与教师培训有实体支撑, 缺点在于两所不同学校的特色项目不一定匹配。

支援方中有两个民营性质的中介机构 (以f、g为代码) , 中介机构支援的优势在于资源丰富, 高层专家指导力量强、缺陷在于学科、教研、教师带教的针对性较弱。这两所中介机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 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方式:f托管的E学校是九年一贯制, 因此利用中介机构的优势建立了两个民办学校 (一所小学, 一所初中) 作为间接的支持基地, 主要是教师培训;g本身是中学为主体的中介机构, 托管的却是D小学, 不能完全照搬中学模式, 所以运用了其托管的10所学校中共同的小学资源, 主要是建设课程资源信息平台、边研发边支援的方式。

2. 不同的托管主体面临不同的问题

作为全市公共服务管理探索, 虽然目前中介教育机构数量有限, 发育并不完善, 但市教委积极鼓励与支持多种托管主体存在, 尤其是吸引民营中介机构的介入。为了引导中介机构做好托管服务, 市教委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该类机构进行托管的必要资质 (如驻校人员资格、托管实体的资格、专家尤其是学科专家的资格等) , 同时由于中介机构大量聘用退休人员, 成本费用肯定高于一般托管学校的在职人员, 市教委在经费拨付时应当有所倾斜, 建议高出20%。另外崇明县过隧桥成本比较高, 拨款中也应该考虑这一因素。

在一对一模式中, 支援方压力非常大, 主要是人员紧缺, 在实施绩效工资和定编定岗的今天, 如何设计灵活机动的临时编制政策及考核机制将成为深化托管工作的一个重要支撑。

二、托管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讨论

(一) 双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问题

上海某中心城区教育行政部门选择区内有实力、有经验的优质学校承担托管任务, 说明有大局观。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心支持力度还不够, 主要是缺少激励机制, 没有把支援学校、校长、教师承担的工作纳入相应的考核范围, 也没有组织这些学校进行托管工作的经验、教训交流, 以至于学校各自为阵, 难免会走弯路。

崇明县教育行政部门经常参加学校的活动、对支援方教师的生活给予了照顾, 总体上比较重视这项工作。但在遇到问题后及时协调处理以及组织受援学校讨论交流还不到位, 需要进一步改进。

建议市教委在后续托管工作开展中, 要对双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予以明确, 并加强督促检查。

(二) 学校托管的具体问题

1. 学校的配对问题

托管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个配对难题, 中介机构一般很难胜任, 应该选择同样学制的学校更有利。跨学段托管如中学托管小学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 主要是缺少合适的驻校人员及教师指导团队, 同样学段的学校配对比较合适。

托管时间是有限的, 一些名气很大、实力过于强的学校由于自己起点高, 改革任务重, 在托管中可能会要求过高, 指导也不一定有很强的针对性。如b小学在两轮托管的最后半年多时间, 才把7个项目收缩为3个项目, 原因在于原先铺开的工作面太大, 反而难以见成效。这启示我们, “门当户对”可能更容易沟通, 项目会更适合实际, 工作开展会比较务实。

2. 托管的时间问题

两年托管时间值得斟酌, 一般规律是:第一年交流感情、建章立制, 第二年才能开展有序工作。在项目结束时, 双方正好是感情最融洽的时候, 成效也逐渐显露, 项目却结束了, 建议调整为2~3年一轮, 由托管双方自主确定时限。

3. 校长的管理主体问题

崇明县教育行政部门做了规定, 受援方校长一律担任副校长, 由支援方校长主持工作, 在7所学校中, 有几位是其他学校新调任的校长。这一做法利于尽量避免工作矛盾, 为支援方校长开创局面创设条件, 弊在于受援方校长降位后容易产生思想情绪, 但各校情况不一样, 与校长的个人素质有着密切关系。

不同的校长组合可能产生不同的情况:

——双方新校长同时到位, 切入口会共同选择加强调研、寻找问题, 而且容易沟通与交流。

——支援方校长过于强势, 受援方校长往往一年后还不能完全进入角色, 托管管理主体难以转换, 这在托管结束后会直接影响受援学校的正常发展。

——受援方校长非常强势,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但支援方校长较弱, 会造成学校在起始阶段就混乱。

我们在崇明的评估中, 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发现。

4. 前期的思想准备及合作机制建设

由于对托管名称的误解, 受援方所在的乡镇政府、校长、教师包括部分家长初期都有一些不理解, 因此必须做好充分的统一思想准备。

——不少学校都提出了“软托管”的定位, 明确“输血-造血”的思路 (一年后转换领导主体) , 部分学校能够定位在“双赢”位置上, 更有利于双方工作的开展。

——前期的工作团队感情交流至关重要, e学校与G学校以工会形式签署“姐妹学校协议”, 工会则利用教师节开展两校教师活动, 双方党支部也结对。在整个托管团队中, 双方党、政、工、团、人事、总务等成员全部进入, 党支部、工会在托管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感情合作的作用。

——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非常重要, 主要是驻校人员需要与受援学校经常交换思想, 在感情融洽基础上建立工作威信。而指导教师也需要耐心细致, 尤其在听受援学校教师上课时候 (一般最初都不欢迎随堂听课) 必须做好思想工作, 不能居高临下。

——崇明县农村学校教师来源比较复杂, 如E学校是小学、初中两校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师的群体磨合尚未完成;B学校原来由四所村小合并, 教师团结问题没有完全解决, 超编的人浮于事以及实施绩效工资又激化了原来矛盾, 因此支援方需要化解疙瘩, 真心实意地帮助才能获得信任。

5. 托管方案的制定及通过

——托管方案制定必须经过仔细调查。d学校仔细分析了崇明县教育部门和初态评估小组对F学校情况的报告, 以此为依据, 结合自己的调研, 综合形成意见后制定方案, 托管方案的针对性就比较强, 为以后托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必要基础。

——另外一种方式是, 结合支援方的强项和受援方的弱项制定托管方案。如a学校数学强、A学校数学弱, 而A学校有“鸟文化”传统, a学校没有这一特色, 如此确定的托管方案也能迅速找到操作要点, 方案可行性比较强, 且可能形成互学互帮的“双赢”局面。

——还有一种方式是, 受援方希望支援方全面介入, 以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如G学校的新任校长希望借助e学校的托管机会, 全面理顺各种关系, 因此双方合作制定的托管方案就比较全面。值得总结的是, 托管方案制定后, 经过G学校各级工会小组、教代会的层层讨论和审定, 形成一致意见, 合作的基础非常好, 方案的贯彻落实就比较到位。

6. 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托管资料积累

托管时间只有两年,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托管工作, 制定具体工作计划就非常必要。c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十分翔实, 细化到每学期每周的具体安排, 会议都有记录, 整个托管工作的档案资料齐全, 有据可查, 相比之下个别学校托管工作计划初始阶段制定没有切实到位, 后续工作中产生的问题都与此有关。

在托管资料积累方面, 应该单列, 以便评估, 个别学校混杂在学校分类档案中, 致使检查评估困难。

7. 经费管理与使用

大部分学校都有托管经费审批使用制度。在托管方经费使用中, 如果是外聘管理人员或外聘专家指导, 人头成本费用就很高, 其次是交通成本。驻校人员有的是驻在学校宿舍, 有的是外借房子, 开销比较大。值得注意的是, 各校对于“如何在与托管项目有关的开支”理解上不能统一, 在全员发放还是个别做事人身上发放也做法不一样, 对此市教委应予以明确。

三、对主要托管项目的评价

(一) 制度建设

除完善常规管理制度以外, 各校都重点建设了备课制度 (崇明县教研室研发了一套统一备课参考, 好处在于对新教师、不自觉的教师形成规范, 可以照本备课, 缺点在于遏制了好教师的创造性, 托管学校如何把自己的备课经验与崇明县要求相结合是新制度建设的重点) , 听、评课制度 (崇明县教研室有一套听、评课打分表, 托管学校如何把自己经验本土化也是重点) , 质量监控制度和教研制度。这些制度有的是从无到有, 有的是不断完善, 制度建设是托管工作的启示点, 为学校今后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其中F学校利用绩效工资契机, 创设了一整套激励制度, 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值得总结。

(二) 聚焦课堂

1. 帮助教师正确理解教材

由于崇明县历史上的交通不便原因, 农村教师对外交往少, 学校之间交流也少, 信息量相对就少, 加上学校班级数缩小后教研组人数变化, 使部分教师在教学目标解读以及正确理解教材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各支援学校都重视在解读教学目标和教材上分享经验, 取得明显成效。值得注意的是, 市区学校英语都用牛津教材, 而崇明县则用新世纪教材, 不同英语教材解读对支援学校既是一个考验, 也是一个补充。

2. 同课异构

不同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是教学目标解读和正确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手段, 对于受援学校教师而言是一种直观的学习机会, 效果非常好。

3. 组织好随堂课和公开课

这个环节既需要制度设计也需要精心指导, 学校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如c学校确立“六步法”系统听课等。

4. 加强命题与质量反馈

a学校委派经验丰富教师研究A学校学生的实际, 然后指导命题。在委托管理中, 一些支援学校曾经尝试过把本校考卷简单移植过来测验, 结果不仅成绩差距很大, 而且影响了受援学校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而改变为指导命题后, 即提高了学科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质量反馈上, a学校对每一道题都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了电子档案;c学校还参与阅卷, 及时掌握反馈信息, 以修改指导方案。

5. 帮助困难学生

d学校和e学校在困难学生辅导中发挥一定作用, 不仅指导受援学校教师补差, 而且自己带头补差, 获得学生、家长好评。

(三) 特色项目发展

崇明有些学校有非常好的特色项目, 如A学校的鸟文化, C学校的乒乓球, F学校的艺术与舞蹈等, 继承发扬受援学校的传统, 把原有特色项目做强, 是双方必须形成的共识。在这些项目发展中, 支援学校也受益匪浅, 成为形成“双赢”局面的基础。

需要关注的是, 崇明县农村学校中有一批搞活动、带比赛内行的教师, 单打独斗能力强, 但上课水平一般, 如何集聚发挥他们的作用, 崇明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所思考。

(四) 教师队伍发展

两年托管时间极为有限, 从输血到造血机制形成, 关键在于提高受援学校教师队伍水平。据考察, 各支援学校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模式是模仿-跟进, 最有效的方式是“一对一”指导, 如G学校的青年教师在支援学校教师直接指导下获得语文大奖赛一等奖;还有跟岗培训, 即把受援学校教师带到支援学校去跟岗锻炼, 其中一些技术层面和方法层面的先进做法迁移效果明显, 但真正转变思想到发挥主观能动性, 还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相比之下, 听专家大报告的效果则不明显。

对于崇明县的农村学校, 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当务之急。

四、若干具体建议

1.市教委在确定后续委托管理学校时, 可以把公建配套等新建学校纳入范围, 时间宜定三年为好。

2.对于延续委托管理的学校, 应该确立在双方有明确意愿、效果明显的学校, 两年时间比较恰当, 应该让受援学校校长为主进行管理。对于效果不明显的学校, 需要决断结束委托管理关系。

3.不同地区, 要考虑成本, 拨款经费要适当调整。

4.要组织专项经验交流和培训, 如如何建立感情基础、如何制定方案与计划、如何进行资料积累, 如何自评等。

上一篇: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分析与反思下一篇:我爱我的医院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