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4-04-23

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精选6篇)

篇1: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彬县城关小学 李亚妮

自从我校去年所有教室全部安装鸿合i学多媒体一体机后,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深刻感受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明显优势。

经过将近一年的尝试,我感觉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整合,可以使教育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认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数学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丢弃传统教学手段,两者要合理结合运用。小学生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经验性学习,经验的获得大都靠亲自实践操作实现,没有大量的直接经验的积累,感知成为蜻蜓点水,表象无法在大脑中建立。例如,《教室有多长》教学就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现代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为教学服务。

无论怎么讲,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育教学的途径和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根本目的是向学生展示一些形象思维的东西,使学生的视、听感官受到刺激,但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或不能科学地利用多媒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懒惰心理,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华而不实的课件往往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如有些教师在课件上设置上每一步都有声音,每题都有精美的图案背景,点击它还会以动画形式展示答案,这样的训练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那些动画图片身上,使学生产生视觉干扰,引发视觉疲劳,达不到训练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计科学简明的课件,以更清楚直观的形式辅助于教学。

三、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应注重实用性

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应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内容确定形式,首先考虑教学的实用性,在实用的基础上再考虑切近生活的实际性和课件的美观性,而不宜把课件做得太花哨,否则会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教师与小学生之间言语的及时交流,组织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传统教学的优势,是任何现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重点内容时,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不给学生留足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学生活跃、师生配合协调,做到了以学生为主,其实,课后,学生脑海里多是课堂中热闹的场景,完不成接收知识的要求。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无疑是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非常重要的,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内容提要:多媒体 数学教学 问题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传统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各有利弊,要合理取舍,不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恰当地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非常重要的,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重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篇2: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华亭县西华初中

马燕

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科学,教科书中只能用从静态的图片、苍白的文字来说明,使活生生的生物好像失去生命力,而微观的现象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又无法看到,抽象的知识无法理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好填补了这一缺陷,它的应用使生物学知识突然间变得有趣味性,也拉近了生物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知识性、娱乐性、新颖性结合在一起。

多媒体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注意,但同时心理学也表明,声、光、电、色等图像长时间运用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高度兴奋状态,易疲劳,当然会降低效果。所以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与教师本身素质有很大关系,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更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师要对多媒体教材进行必要的处理

教师要想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首先要“通读”有关多媒体教材(幻灯片、教学光碟、影片、录音等),充分了解这些教材的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片长、编者意图。录像片、科教片必须多播放几遍,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备课时才能全面考虑,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在考虑使用多媒体教材时,要根据教学的时机需要,有选择地使用。同时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配套媒体教材的时候,有的内容配套媒体教材中没有,这时教师可考虑在其它教学录像资料片中选择、剪辑,填补配套媒体教材的空白。现有的配套媒体教材,在内容选择、时间编排上不尽人意,同样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选择地进行剪辑为教学所用。教师在了解多媒体教材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选择或剪辑好教材后,就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精心设计好教案,考虑最佳的教学方法,特别是电教媒体——音像教材与其它传统教学媒体如挂图、模型、标本等的有机组合运用,并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特有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才能有效地发挥音像教材这种电教媒体的优势,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

2、转变教育观念,适度运用多媒体

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者有无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地位,甚至出现一些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后无法进行教学实践的情况,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课的局面。在教学中就按照课件设计思路按部就班,鼠标轻轻点,图片张张过,层层推进,全然不顾学生所思所想,而传统教学媒体——黑板,一个字也没有或者只有标题,忽视传统媒体的作用。结果反而使教师缺失了教学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学中的机智、灵感闪而复失,教学过程浅入浅出,教学艺术的锤炼也便无从谈起。

要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转变是关键。要在现代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的应用到生物教学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所以,在一堂课中是否使用多媒体以及使用哪种多媒体应该根据教学的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选择。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不能只重模拟轻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科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些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地分析和理解一些生命现象的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可以对实验中动态微观的过程或周期较长的过程进行宏观连续的模拟。这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也是有利的。但是有些教师为了省事,而将一些可以通过课堂上实际动手做的实验用电脑动画展示了事,只让学生观察到模拟现象,充其量只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实验教学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代替的,计算机的应用应该是有助于实验教学,但绝对不能取代实验教学。

篇3: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求知欲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所谓问题教学法, 就是通过“问题”, 引导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 学会创造, 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从“问题教学法”的内涵中可以看出其具有的鲜明而独特的基本教学特征: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 以问题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 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体验。

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运用问题教学法注意的问题

(1) 强化问题意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 要结合相关内容,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 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出发, 主动经历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 富有个性地发展自己的见解, 以利于培养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创新精神。而问题教学法恰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质疑、探究、展示自我的舞台。它一般包括:提出问题, 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 收集资料和证据, 解释、评估、交流和推广等环节。问题有的是教材给出的, 有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强化问题意识, 这是成功组织教学的重要前提。

第一, 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 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 以带动他们的创新型思维。高水平的富于探究性的问题是教学的精髓, 因为它益于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积极进行发散思维。将教学内容激活并转化为一系列问题, 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探究性问题, 都能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这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当然, 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梯度, 否则, 学生的思维难以启动跳跃, 到头来徒劳无益。通过“问题”进一步明确和分解教学目标, 使教师和学生的行为活动更具有针对性, 减少或避免教学活动中因偏离教学目标所做的“无用功”,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 准确把握问题教学法的时机, 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觉提出问题, 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景, 鼓励提问, 促使学生产生疑惑, 提出问题, 这不仅可以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认知内驱力, 调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而且有助于学生摆脱接受知识时思维的迟钝与定式, 在探究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 灵活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寻求最佳方式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 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的问题。教师要用婉转的语言告知学生, 因为与上课内容联系不紧密, 建议在课外帮助他解决;第二类, 与教学内容有关, 但没有切中要害关键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 也可请同学帮助解答;第三类, 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 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对提问的学生加以鼓励, 甚至可以把问题公布出来,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 作为学习的重点。

(2) 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课程新理念实践最大的拦路虎, 莫过于教师滔滔不绝, 学生专心听讲, 看似有规有矩, 其实学生是被动听课, 难学易忘且纸上谈兵, 基本技能难以得到培养。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感情、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学生而言,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 上课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给学生, 也是和他们一起分享、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体现自我实现的过程。课堂中, 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教学气氛, 教师尊重和关爱每个学生的发言权, 遇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 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 为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造一个氛围, 使他们敢于质疑、勇于争论, 从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表达欲望。这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 而是发展思维。”同时, 课堂上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和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提出有独到之处的问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一要转变观念, 明确教师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摒弃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做法;改变教师永远是主角、是支配者, 学生是配角、是服从者的陈腐教学模式;改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好教师的陈腐观念。教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和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 成为学生探索的领导者, 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二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不只是别人研究成果的获得者, 更应是研究者。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学科知识基础, 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 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组织协调教学能力的提高等。否则, 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发挥不了应有的功效。三要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要求在实施问题教学时, 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 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为关键, 以开发挖掘学生发展的核心潜能为重点, 精心准备材料、巧妙设计问题、适时启发诱导, 及时归纳总结, 使学生这个主体的认识能力、智力潜能、个性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实践证明, 新课改环境下政治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 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 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 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 从而为中学生全面提升的素质打下坚实基础。但也应看到, 在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时, 必须克服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形式化和绝对化的倾向, 只有这样“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篇4: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合理;教学手段

2013年9月,临潭教育局在全县举办了一届青年语文教师优质课教学竞赛,我有幸作为校代表参加了此次竞赛,受益颇多。参赛教师的课件内容丰富,重点鲜明,目标明确,能够在短短的45分钟将知识的重难点传授给学生,整堂课的气氛融洽,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资源,但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应合理运用,注重实际,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虽有其鲜明的优点,如为课堂增光添彩,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一些视频、动画等的辅助资源便于抽象知识的教学等,但是我们也不应该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事业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发挥了其独有的不可取代的作用,它是我国历代教育者不断研究的结晶。在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其不可取代的地位,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渠道,而多媒体教学只能是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存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要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多媒体这种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多媒体教学要和教学内容相结合,突出重难点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和图像等资源,而这些视频和图像虽精彩纷呈,却和教学内容南辕北辙,导致学生一整堂课都在浏览这些影像资料,一无所获,偏离了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意图像资料与教学内容相结合,避免华而不实。对于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抽象的语文知识以形象可感的形式转化出来,以使学生便于理解记忆。对于部分难点,教师应将多媒体的优点充分地运用起来,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出发点,密切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排除疑难点,促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三、多媒体教学要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

教师、学生、教材、媒体是现代教学过程的四要素。其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中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而不是强加灌输。而学生则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他们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对知识的构建应由其主动完成,而不应受外界刺激被动完成。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动建构对象,且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出来。而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是用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索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的。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教学过程四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这一辅助教学手段,而不是把多媒体当作教师灌输知识给学生的工具。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学习态度和方法的指导,加强教学反馈

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可以使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在多媒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一味地读死书、死读书。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播放课件时,要注意播放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太快会让学生跟不上速度,太慢则容易使学生分散注意力。同时,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在观看课件或图像资料的播放时做笔记,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疑惑的地方记下来,以便接下来在同学讨论和老师指导中将自己的疑惑解答出来,使学生学有所获。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及时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他们,学生有所进步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学生有问题和错误时,教师也应该予以及时的纠正。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学习中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会充分地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但是,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深刻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存在,切不可让华而不实的图像资料充斥整个课堂,最终导致学生一无所获,偏离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并让多媒体发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排除疑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作者单位 甘肃省临潭县回民中学)

篇5: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道县四马桥中学

胡旭

***

摘 要: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教育教学中,这对中学历史教育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就目前教师的水平,运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些问题。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际,从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扩展知识等方面对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和注意的进行了探究,以期对历史教学谨防走入误区起借鉴作用。关键词:激发兴趣;启迪思维;拓展知识。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助教"和"助学"的功能。但在实际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容易进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探究,并作出了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应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出现的错误两方面进行了探究,具体浅谈如下:

1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1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视、听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多媒体教学中,老师用POWER POINT、超级解霸等软件对存储历史资料的录像带、音带、VCD、CD、图片等进行编辑,剪辑而制成的历史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映射出来,使本已过去的抽象苍白的历史事实,以多种形式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种形式多样、新颖独特的教学手段,易吸引学生注意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已过去的历史现象生动、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

生面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空间感和距离感。对于一些重要历史知识或难以归纳、比较的知识点,利用投影提供给学生,有助于加深印象。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接受教学,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尤其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愿望,探索问题的激情。如引导学习中国史中的《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由学生先欣赏动漫曲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再设问:岳飞为何怒发冲冠?激发学生兴趣,由此导入新课,新颖趣浓。

1.2应用多媒体设置历史情境,增强历史教学的过程性和体验性。

新课改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只重学习结果不重学习过程的弊病。以前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一般分为知识、能力和思想教育三部分,无论哪一部分都是结果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强调的是结果,关注的是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及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这种结果性目标,实际上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对学生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现在新课程标准将“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实际上是承认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中,对于所讲的历史,老师和学生都是“置身事外”,学生听老师客观地简要地叙述历史过程,然后去记忆所谓的历史结论。学生不但缺乏参与和体验,对历史结论也往往没有认同感,无论是课堂效果还是学生的记忆效果都不甚理想。古人早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日常的教学不可能让同学们通过事事“躬行”来加深理解和记忆,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帮助师生创设特定的历史情景,达到同样的效果。

如《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一课,课文内容比较晦涩抽象,学生很难理解。笔者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了二毛这个生活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物,通过他设厂、留学等经历很巧妙地把课本中的知识串了起来,学生不但学得兴致勃勃,而且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变化也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

历史情景不用都要贯穿整堂课,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可以就某个知识环节来进行情景设置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参与课堂。比如关于“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笔者通过网络课件设置了“如果你是当时驻欧洲、亚洲、美洲的记者,你会在当地看到哪些变化?请你写一篇新闻报道。”这样一个情景,让同学们通过“石中论坛”来发表发表见解。学生得出的结论有理有据,远远超出课本和老师的预料。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应用多媒体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展现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一)化难为易,有效解决难点

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动态为静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学习历史的最大的缺陷是历史不会重现在眼前,而多媒体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遗憾,在学习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战争时,多媒体的优势会发挥的淋漓尽致,只要教师勤于动手搜集信息,什么样的资料都有,用录像的动感会把学生真正引入激烈的悲壮的战争之中,这是任何学说家无法比拟的效果。任何难点将会化为思想的认识。

(二)扩展知识

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多媒体为之提供了多彩的艺术空间,为想象插上了起飞的翅膀。众所周知,历史上的唐玄奘西天取经,实际上是一人一马穿行沙漠而已,通过拓展想象,而我们当今所欣赏的《西游记》 的唐僧取经的故事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途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辛感人的神化故事。

2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谨防走入误区

作为新世纪的教育,没有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难以想象的,作为一名工作在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我在工作中大量尝试了信息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但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对此我进行了一些反思和新的探索不,谨防走入误区。

2.1思想认识的误区

教育理念决定教育行为,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问题上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首先要不断学习,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⑴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可有可无的。历史教的是过去,但过去的事情是无法重演的,这要求教师必须借助其它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历史。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其中一个必然选择。可见,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历史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并非是可有可无。⑵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万能的法宝”,它可以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任何技术都不是万能的,多媒体也不例外,多媒体辅助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手段有着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它的作用也是有限的,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因素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不能削弱教师的作用,而且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更显重要。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2教材处理和素材选择的误区

教材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来组织教材、补充资料,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是如此。中学历史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方面还存在着三个倾向:⑴舍弃教科书,一味追求课外的“新史料”。例如,有的教师在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往往花很多时间去查找课本上没有的文字、图形、图像等,反而忽略了教科书上本来就有的图文资料。这不仅浪费了很多时间,而且脱离了课本,不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领会和把握。因此,要处理好课本资料与课外资料的关系,应紧紧围绕课本精选课外资料。⑵偏离重难点,过分强调课堂的“大容量”。要根据课本的重难点选取相关资料,并应注意适当、有度和高效。⑶缺乏实效性,过重突出课件的“时髦感”。一

个好的CAI课件,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前提下,应该文字取舍精当、动画清晰、色调和谐、音乐优美,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2.3教法运用的误区

现代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任何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都各有其长短,任何一种课型的教法也不是单一的、僵化的。在中学历史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中,我们要防止:⑴邯郸学步,丢弃传统。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辅助作用教师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应巧妙结合,有机统一,两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⑵重形象直观,轻抽象概括。掌握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⑶重课件演示,轻思维点拨,能否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和中心地位,能否较好发挥教师课堂组织和点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诱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是目前历史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3结束语

总之,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迅速和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给中学历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手段,当然也给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成绩和问题并存,优势与缺陷同在。我们只有迎难而上,扬长避短,才能克服盲目走出误区,不断地总结经验,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尽可能熟练地广泛地运用新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发挥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最佳效益。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1)

[2] 高金岭.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J].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黄华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J].辽宁人民出版社 [4] 刘

篇6:浅谈运用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

在新课改条件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方式,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究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提升化学实验水平,革新化学复习课学习模式,争取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从以上四点简要谈谈自己的肤浅之见。

【关 键 词】

化学

素质教育

教学机智

实验

复习课

一、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新大纲”)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要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实验教学

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教师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创造条件完成学生实验,可以把一些知识改为学生实验,提高实验质量。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二、深究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

由于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因此,化学教师要深究化学课堂的教学机智,具体来说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设计好化学教学系统

化学教学系统的设计是化学教学工作中的最基本环节,根据化学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结合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具体情况,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对不同层次的化学教学系统规划出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1)要熟练地掌握教材。(2)要熟悉学生情况。(3)要充分备课。(4)对演示实验有充分的准备。(5)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

2、掌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必须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思想品德等,对课堂教学能做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和恰当的处理。

如何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进行随机调控,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提出几种应变技巧。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

(2)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

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善于反诘和回避。当学生所提问题的实质要澄清,或者问题的依据不明确时,要善于反诘,让学生在新的条件下思考找出结果。如果学生所提问题不属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后学习中还要研究)或重点时,应予以回避,可以婉转加以说明,适可而止,避免节外生枝纠缠不清,小题大做,喧宾夺主,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提升化学实验水平

1、明确选择仪器的原则,正确选用仪器

实验中,培养学生准确地选择仪器,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之一,在选择仪器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选择仪器。

(2)根据控制化学反应速度的要求来选择仪器。在实验室里,为了达到安全而又迅速地制取某种物质,有些反应需使反应速度加快,有些要控制生成物的量,则反之。为此,在实验中要采用适应这些要求的装置。

2、分析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实验操作的正确与否,不仅是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先决条件,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所必需的。

(1)剖析一个典型实验,讲清一类实验的操作内容,对这些操作,应讲清它们的知识、理论根据。

(2)通过对某些实验操作的分析,向学生阐明实验操作的要点。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操作内容和要点,独立地进行实验,往往能提出一些改进某些实验的设计。

3、根据实验内容,处理好演示实验

准确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在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中起着示范作用,而且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从而更好地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更加系统、深化。

4、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

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为此,我们要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1)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2)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3)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的能力。

四、革新化学复习课学习模式

复习课中的内容,是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不少学生觉得什么都会,但应用起来却不能得心应手,知识网络化和可具体化水平较低。如果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时,采取简单的知识重复和题海战术的方法,则无益于提升学生知识的运用水平。而好的复习方法,可使学生在认知和掌握知识水平上产生质的飞跃。因此,教师复习课教学活动的组织应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善于促进、启发、引导和激励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协作、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学习方式,千方百计地开发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在理解中有创新、在旧知上有发展,在归纳知识中善于梳理和对比,在运用知识水平上得到完善和升华。具体措施是:

1、明确目标

教师应根据情境创设的气氛和复习的内容,恰当的引入复习目标,复习目标一要抓住并列与相关的知识间的横向联系,进行横向整合。二要抓住知识的上、下位关系,构建起由大到小排列的层次性知识结构来组织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设计出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容量、提出时机适中的高质量问题。

2、激发兴趣

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独出心裁,创设情境,根据那些和学生知识经验有一定联系,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知识的结合点上巧妙设疑,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解决新的问题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入到复习的氛围之中。

3、分析类比

教师应根据本堂课设定的知识目标,开放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整理、分析类比,使零散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对于实验的装置、操作方法、原理都相似的实验,复习时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化学中许多概念和原理相似或相关,许多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也

相似或相关,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归纳,在比较中区别出它们的个性,在归纳中提炼出它们的共性,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准确、更全面。

4、运用创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迁移再加工,将原来死知识加工成规律性好、条理性强的活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着重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引导探索适合学生自己个性特色的学习方法,并能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将各类学习方法内化成自己的学习素质,以降低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

总之,在新的教育条件下,广大化学教师一定要钻研教法,探究新的教育模式,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的化学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2郝金声著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上一篇:赛普私教课程学习内容以及模块下一篇:追溯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