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教学设计教案

2024-04-25

《错误》教学设计教案(通用8篇)

篇1:《错误》教学设计教案

错误(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引导和训练对诗歌的多元解读

2 在对诗歌的意象分析和古典诗词的引申阅读中,体会此诗的古典美

3 背诵此诗

教学重点:

在多元解读的引导过程中,寻找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渊源关系,体会诗歌的古典美

课    时:1

预习作业: 反复朗读诗歌,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诗中的“你”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教学步骤:

一  朗读

二  作者简介

郑愁予,台湾诗人,原名郑文韬。(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古典味)

三 多元解读

设问:一首好的诗歌总是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错误》就是这样的好诗。诗中隐含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请你们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明确:从对“我”与“你”关系,身份的不同理解出发,会有以下几种解读

1 “你”听到“我”的马蹄声,把“我”当成“归人”,最终发现只是一个“错误”

2 “我”爱上了江南的“你”,而“你”把心扉紧掩,在“你”的眼里“我”只是一个“过客”

3 “我”就是“你”等待的“归人”,但“我”却不能为“你”驻足,“我”只是“你”生命中的`一个“过客”

4 “我”就是“你”在等的“归人”,“我”回来了,但又将开始另一次的远行,短暂的离别之后“你”又将遥遥无期地等待

5 “你”是“我”在苦旅中的一个期待,一种想象,一种慰藉,就像《雨巷》中的“丁香姑娘”,若真若幻

根据作者在谈写作灵感时所说,他是要表达“母亲”的等待,大多数评论家也认同第一种解读方式,但是每一个读者用心的审美体验都是值得尊重的。

四 赏析和引申

1 意象鉴赏

设问:请结合诗句说说诗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提示:把握诗中的意象)

明确:莲花:美丽,容颜易老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寂寞,封闭,没有生气    青石的街道向晚:冰凉,冷清  跫音不响:细节,暗示在倾听

2 引申

(1)设问:既然是“错误”,为何谓之“美丽”?

明确:“我”达达的马蹄使“你”误会,以为等候的人归来,这是一个“错误”,但毕竟让“你”尘封已久没有生气的心湖荡起了一丝涟漪,经历了失望--惊喜--失望的变化,这种感情历程本身就是美的,美丽却不完美,这就是“美丽的错误”

(2)诗歌的构思来源于古典诗歌中的“闺怨诗”  唐人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和宋人柳永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就是“美丽的错误”(王昌龄《闺怨》)

诗中还有一个隐藏的角色:游子--“你”等待的那个没有归来的“归人” ,我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首游子诗来读(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无题》杜甫《月夜》)

总结:从题材到意象,意境都能找到与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这构成了这首诗歌最大的特色:古典美

五 布置作业:读舒婷的《双桅船》,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在迟疑

岸呵,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篇2:《错误》教学设计教案

课时计划(备课时间9月11日第3周)第1课时(总第7课时)

课题 教学目的 重点 难点 教法和手段

错误 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的艺术特色 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诵读法

赏析法

一、 导人新课

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两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朗读诗歌

二、总体把握(师生活动:学生诵读-教师简介)

1、 诗歌内容

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

明确:见《教师用书》

2、 诗歌特色

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明确:主要有:(1)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2)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华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3)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4)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二、 具体赏析(师生活动:提问-讨论-分析)

1、“错误”

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讨论明确;大致有:(1)女子错误地以为来人是归人;(2)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3)“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错误”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1)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2)“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3)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3、 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

四、再读诗歌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诗歌

2、 试将本诗改写成一个故事。

篇3:《错误》教学设计教案

一、跳进陷阱———体验纠错过程,感悟数学原理

错误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原有知识不断尝试的暂时性结果。它只能反映学生在数学学习某个阶段的水平,而不代表其最终的水平。数学学习实际上是不断地提出假设,修正假设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正视错误,不应盲目回避。同时,让学生经历尝试、修正的过程,能使他们意识到,学到的不只是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发现错误,改正错误,进一步感悟数学原理和本质,对于学生完善知识与提高能力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例如:学完整式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后,学生对同底数幂的乘法还是不太熟练,对法则的理解也有待于深化,针对这些我抛出了问题:已知xm=2, xn=3,求xm+n=?很快有学生说答案是5,接着很多同学也随口附和,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还在深思。我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学生都告诉我:xm+n=2+3=5。这时我发现已有另一些学生举起了手,表示反对,人数也已比刚才沉思的学生要多了。我就故意吊他们的胃口,继续问其他学生:那是怎么得到的?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陷入了思考(而那些已觉悟的学生,迫不及待地举手,有些差点就站起来了)。渐渐地,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但我还是忍着,因为此时还有七、八个学生仍在发愣。我启发道:既然xm+n=2+3,那言下之意就是xm+n=xm+xn。这时学生都说错了,根据同底数幂相乘法则,应该是: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结果应是xm+n=xm·xn=2×3=6。这时,我知道他们都懂了。果然在后面的“幂的乘方”教学中得到了验证。已知xm=2, xn=3,求x3m+2n=?学生拿到题目很兴奋。我问:会吗?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很自信地说,能自己解决。这说明我先前的教学是成功的。

相反,如果我来先强调法则,我想学生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理解深刻。这样,要解决“已知xm=2, xn=3,求x3m+2n=?”,就又会碰到困难。让学生先吃一堑,再长一智,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臻完善,不断成熟。

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一文中提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状态,包括他们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因此,教师应正确地看待错误:暴露错误,反思错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创造力。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感悟道理、领悟方法、发展思维、实现创新,促进学生完善思维的深刻性、完整性、严密性。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也因此而精彩,“错误”因此而美丽。

二、不跳进陷阱———正面引导,防止消极的思维定势

也有老师认为如果这个错误的陷阱很深,掉进去的后果可能很严重,或者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对错误的第一印象会严重影响知识的形成。这样是不是还有必要让学生尝试体验错误?

所谓思维定势是一种按常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它可以省去许多摸索、试探的步骤,缩短思考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思考,不利于创造。还会因固定方法的限制,妨碍对新问题的具体分析,甚至产生错误结论———消极影响。

如何有效处理纠错中的思维定势,避免负迁移?将错就错,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探索心智的欲望是一方面。而恰恰有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将错误的信息抛给学生,然后再纠错,势必在学生脑子里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容易造成以后的“思维定势”。有时在教学中还是应正面引导,以避免负迁移。

例如在比较-x2和(-x) 2时,从读法上把它们区别开来,以防止以后出错,读作:“x平方的相反数”,而(-x) 2读作“负x的平方”,从读法中把它们实质性的东西区别开来,然后在其他习题上加以巩固和反馈。如:-22-33+(-3) 2=?过一段时间再去检查一下,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犯错了。而有的教师是尝试性地将“-22-32+(-3) 2=?”先让学生做,等学生错了,再去比较,当然很多学生还是能接受的。但是学生一开始的错误信息印象是比较深刻的,很难彻底地纠正过来,以后再次出错的机率也会很高。让学生自主学习是对的,让他们经历一个困惑,挫折甚至失败的过程也是重要的。但是这样的经历势必要耗费时间和精力。假如学生由于消极的思维定势,反而使错误印象加深,那么反其道而行之,何乐不为?

1. 加强对比教学。

对比分析法是使学生掌握概念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重要的思维方式。对相似、全等等相关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不仅能使知识本质更加清楚,而且能确切地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有利于防止或消除知识的负迁移。如相似对比、新旧对比、系统对比、正反对比、正误对比、结果对比等。例如,了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3是不等式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在这里犯错误,其原因就是受等式的性质2,以及方程的解是一个数的干扰。事实也证明,把不等式的有关内容与等式及方程的相应内容加以比较,使学生理解两者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学好不等式。

2. 加强探究教学。

探究教学的精髓在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思考和合作讨论,从而获取知识。通过探究以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知识的构建,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对学生减少或避免在学习中出现的知识的负迁移现象是有帮助的。譬如:定义与概念是教学的精髓,是灵魂,是对数学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抽象,只有准确理解概念,才能防止定义和概念的负迁移现象,才能准确运用定义与概念。

3. 加强习题教学。

教师可在布置数学练习中有意选编一些容易使学生做错的题目,让学生去做、去思考,从而使他们吃一堑长一智。在教学中还应围绕若干重点、难点和疑点,从不同角度构造问题,通过演练促使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例如:已知y=(m2-1) x2+(m+1) x+m=0是一次函数,求m的值。误解:根据题意得m2-1=0,解得m=±1,故m的值是±1。剖析:若题中已说明它是一次函数,就必须考虑“一次项的系数不等于0”的条件,即m+1≠0,即m≠-1,故m的值是1。

三、重视错误,灵活教学

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重视错误,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并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教材,以及学生认知水平有充分的认识,打造更加有效的课堂,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 重视基本概念、规律的建立与引入,形成科学的思维定势。

在进行基本概念的教学时,应通过大量的举例、观察,突出概念的关键要素,抓住问题的本质,讲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而不能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中产生“盲点”。教师应将科学的数学思维程序充分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结论,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规律是怎样得到的,其运用范围是什么,运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防止出现习题与公式之间的机械式条件反射避免形成不良的思维定势。

2. 加强变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诱发有利于正迁移。

在数学概念和规律的应用中,特别是学生思维发生障碍时,教师要予以适当的引导,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变更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那些隐蔽的本质属性,以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负效应,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许多同学经常会机械地套用定理的表达式“a2+b2=c2”,而忽视该表达式成立的条件: (1) 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a、b分别表示两直角边,c表示斜边。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这两个条件,我特意设计如下两个问题:(1)在△ABC中,已知a=3, b=4,求c的值;(2)在Rt△ABC中,已知a=3, b=4,求c的值。许多学生一看到问题(1)就脱口而出:c=5。我反问:“对吗?”一些思维缜密的学生一下子反应过来:△ABC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本题不能用勾股定理求解。对于问题(2),也有不少学生回答c=5。我抓住这个机会,让学生进行讨论,便会有学生意识到c不一定表示斜边。这样,我抓住了错误,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定理成立的条件,克服思维定式。

3. 排除迷信,提倡质疑,鼓励标新立异。

排除迷信现成的解题方法,积极质疑。教师可安排几个陷阱,让学生顺利掉入陷阱,激发学生质疑能力,使其从根本上理解数学本质,掌握数学规律。例如: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均满足方程x2-6x+8=0,则此三角形的周长为。反应快的学生很快地报出答案是10。此时,有学生附和着,也有学生露出疑惑的眼神。很显然,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主要是没有考虑到题目中隐含条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而按平常的思路解得方程的解是x1=2, x2=4,再结合三角形构成的条件,边长是2、2、4则不能构成三角形,那么边长就是2、4、4。于是我就抛出这样的疑问:只取方程的一个解,行吗?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学生纷纷找出错误所在,并得出正确的解答。我想,教学中多选择这样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提出疑问、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的良好习惯。

4. 构设错析课,增强讲解的针对性。

教师把学生某一阶段学习某知识时所犯的错误进行记录并分析,作为分析课的内容。在课内讲解时,要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并给学生展示揭示错误、排除错误的手段,使学生会识别错误、改正错误,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总之,要通过课堂教学,不仅教会学生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识别对错,知错能改。

5. 统计和分析错误。

要求学生每单元结束后,对自己的错误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分类与分析,也可组织全班进行“错误例子”的交流和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纠错的速度和准确率。

总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提升思维水平的教学方式,就是科学的教学方式。遇到陷阱“跳”与“不跳”都是好策略,只是何时跳、如何跳、什么地方跳的问题。只要能够做到合理科学地针对不同的教材、学生,以及教学动态,而游刃有余地加以处理“错误”,课堂也就随之有效而闪光。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徐利前, 王前.数学与思维[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薛法根.错误的价值[J].江苏教育, 2005, (2B) .

篇4:郑愁予《错误》教学设计

1.朗读并分析全诗,学习诗歌所运用的古典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2.掌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特点。

3.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二、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分析古典意象品味诗歌优美的意境。

2.体会诗歌“美丽的错误”之格调美。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思路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摇电子白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

听安雯《月满西楼》新古典主义歌曲,请学生谈谈感受。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看歌词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歌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参考:哀怨、忧伤、无奈

(二)整体感知

1.读诗歌

(1)初读:全班齐读,正音。

柳絮(xù)、跫(qióng)音、春帏(wéi)、窗扉(fēi)

提醒:注意音准、重音、节奏、语气、语调

(2)再读:请一位同学读,其他同学思考

1)诗中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哀婉、无奈、淡淡的愁怨

2)诗歌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参考:一位痴情女子默默等候丈夫归来,等来的确是他人归来的马蹄声。

2.讲故事:请一位同学讲述故事梗概(用自己的语言)。

参考: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变化过程,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生气。这时,街上传来了达达的马蹄声,给极度失望的她带来了新的希望,但这只是个“美丽的错误”,那并不是她所盼望的归人,而是个过客。(注意故事叙述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作题解

解题:这样一个故事,为何取名《错误》?

参考:“我”的出现是一个错误;女子的判断是一个错误。

(三)诗歌解读与意象分析

1.找寻意象

(1)请同学默读诗歌,找出诗中出现的意象。

参考:莲花、东风、柳絮、城、街道、蛩音、春帏、窗扉

看看这些意象分别用了什么样的修饰语?

参考: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紧掩

(2)这些修饰语可以归类吗?

参考:

1)比喻类:(开落的)莲花、(小小的寂寞的)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小小的紧掩的)窗扉

2)否定类: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2.诗歌理解及意象分析

(1)前奏部分

思考:

1)谁在等?

参考:闺中女子在等

2)等了多久?

参考:等了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

3)作者如何表达这种久等?

参考: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4)为何选用“莲花”意象?

参考:“莲花”是江南特产,呼应故事地点,莲花是一种纯洁美好的意象,象征着女子的美貌和坚贞。

5)“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是一个什么句式?这样用的好处是什么?下面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参考:倒装句,应为“容颜如开落的莲花”。增强诗歌的音节美和语言美。音节美:“落”与“过”押韵;语言美:诗歌语言的独特魅力。

下面还有: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2)主体部分

思考:

1)此处“东风”指什么?

参考:东风:春风,百花之媒,东风不来喻心上人的信息没有传来

2)“柳絮”指什么?

参考:“柳”为“留,“絮”为“绪”,喻指绵绵不尽的思绪

3)作者为什么说“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是真的吗?

参考:因为女子始终等候在闺房,在她那里只有“听”,没有“看”,自然不会关注外界的变化。

4)作者说“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为何心可以比作城?比作向晚的青石街道?

参考:狭小、寂寞、冰冷

5)对于女子的“心”还有描述吗?什么特征?

参考: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封闭

6)这颗“心”会在何时变化?

参考:听到“蛩音”

7)这颗“心”被点燃之后,女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参考:由“听”转为“看”。揭开“春帷”,希望化为失望。

女子的心:狭小、寂寞、冰冷、封闭

女子的心:盼望——希望——失望

(3)结尾部分

思考:

1)“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句在全诗结构上又什么作用?

参考:响应首句“我打江南走过”,将镜头放大拉远到虚无而广阔的空间和连绵不断的时间长河中,不但使前后文互相呼应回照,更重要的是能使本诗结构均衡,不致前挤后空或前空后挤。

2)既然是错误,又说是美丽的?不矛盾吗?如何理解?

参考:不矛盾。从情感上来说,因为马蹄声是美丽的,女子因为听到这个心情发生变化;从情节上来说,这个故事是美丽的,因此错误也是一种美。

3)请同学找找身边与“美丽的错误”类似的现象。

参考:善意的谎言

(四)小结

1.尝试背诵诗歌

建议:尝试背诵线索:我——你——我

2.艺术特色梳理

参考:句子长短错落,音韵和谐;意象传统,比喻别致;诗歌融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与一体。

(五)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2.将郑愁予的《错误》与温庭筠的《望江南》相比较,二者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参考: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小词,每当看到思妇闺怨的诗词,首先萦回于我眼前的就是这望江楼上痴望终日的伊人形象。其希望、失望乃至绝望,令人柔肠寸断,哀婉欲绝!一千多年之后,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短诗《错误》,诗中也有一个倚楼望归的女子。它莫非意味着人们也许永远也等不到他们所爱、所期待的东西,任凭魂牵梦萦,望眼欲穿。为什么千年以来女子“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从而“肠断白蘋洲”?只因为她们所等待的男人在她们的生命中,多半是“过客”,而不是“归人”。二者都是描写了女子万般期盼佳人归来,却终究没有等候到心上人归来的画面,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写“美丽的错误”,在这些词句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古代女子一股幸福的暖流袭遍全身之后又骤然化为深深失落的情感。我们在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中一样读到了那“美丽的错误”。不同的是,温词中的过客是乘船,而郑诗中的过客是骑马;温词中的有对女子出现了正面描写,而郑诗中没有。

教学反思与探讨

1.作为一堂公开课的教学,我们没有华丽的雕饰,只是朴素的教学。通过一首新古典主义歌曲把学生带入相同的诗歌情感,为学生理解诗歌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初读之后,让学生来自行讲述诗歌叙事化的内容,这样又将诗歌文本内容降低一个层次,使得郑诗可以走近学生。随后,让学生自行提炼本诗理解的最大障碍——意象,通过引领性的解读分析,学生可以渐趋深入到诗歌意境。主体部分一连串的比喻修辞为本诗那个“楼台”上的女子形象作了一幅很好的塑像,一种中国独有的古典女子情节油然而生。带着此种认识再来回归诗歌主题、总结诗歌特色,显然已不再有太高难度系数。

2.对于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错误》本身存有一定难度,好在第一单元讲解时,《沁园春》《相信未来》等诗歌,我们已经针对意象、情感等展开过一定解读,学生至少对于诗歌中的意象感觉不再陌生。尽管后人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分析种种,但我们认为,文本的解读始终是第一位的,诗歌教学如果没有意象的理解和情感的疏通,再深刻的哲理传授都是一纸空文。故而,我们结合学生的自我认知,将文本分析落实透彻,每位同学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都能各抒己见,特别是初读之后,笼罩着一层浪漫色彩的情感诗歌,更是职高生的青睐之作。我们以一首充满古典意味的《月满西楼》歌曲掀开本诗教学,或多或少带给学生几丝哀怨美的感受,学生可以跟随老师问题的预设,老师可以跟随学生理解的困惑,彼此主动地去疏通诗歌、品味诗歌、鉴赏诗歌,过程中他们积极表达着自己的意见,浸润在诗歌的情感中理解男女主人公,甚至于设身处地地延伸心理想象。我们认为,在纯熟的文本解读基础上又能做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诗歌教学是成功的。

3.诗歌文本历来以开放的文本结构存在,读者既是欣赏者,又是创作者,品读诗歌本身也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我们在诗歌教学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与想象活动,但凡学生的情感体验被打开,空间想象被激活,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互通对话就能自然实现。因而,引导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弥足珍贵。

篇5:《错误》教学设计教案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上》。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放课文朗读录音,指名让一名学生朗读,教师评点。

四、整体把握诗意。本诗写了两个人,“我”和“你”,“你”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我”是一个过客,打江南经过,“我”的马蹄声让“你”产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五、分析诗的“前奏”。

1、学生齐读前奏部分,讨论前奏中比喻运用之妙。

2、教师分析:一个柔弱的女子,在闺中,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春去秋来,独守空房。“花无百日红”,加上“相思催人老”,无尽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颜憔悴了。诗的前奏短句和长句交错,短句暗示过客之匆匆,长句暗示思妇等待之悠悠,诗人用“莲花的开落”来喻指女子红颜的消退。

板书:莲花开落——相思无尽,红颜消退。

六、分析诗的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本部分。

板书:寂寞的城

街道向晚封闭、沉闷

春帷不揭落寞、孤单

窗扉紧掩

3、问:这个女子的心情是封闭、沉闷、落寞的。春帷不揭说明什么?

明确:说明她的院子里没有人来,没有一点动静。

4、问:她甚至封闭到了连窗帘也不拉开的地步,那么,她在干什么?

明确:在等待。苦苦地守侯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出现。

板书:等待

七、分析诗的第二部分

1、过渡:闺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现,那么,她等到了吗?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变化的?

2、学生齐读本部分。

3、在百无聊赖中,街道上分明地传来了越来越近的“达达”的马蹄声,一丝希望在她心中升腾。大家设想一下,这个女子会做出什么动作来?她在那瞬间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确:她会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开窗帘向外张望,满心希望马儿送来的是“她”的“白马王子”,心中充满了惊喜。

板书:(蹄声)

惊喜

4、问:事实又是如何?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残酷的事实,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一名“过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马王子”。“她”只好千万个不愿意地放下了窗帘,悄然转过头去,双眼已经模糊;马上过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滞的无情的帘子。这时,女子的心里充满了失望。

板书:(过客)

失望

5、问:请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产生了这次错误之后,这女子的心理又会如何变化?

明确:她会在心里嗟叹“应念我,终日凝眸。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后,她又会在“期待”到“惊喜”再到“失望”之间不断地反复。为什么呢?

明确:我们想象一下,这位过客走了之后,如果窗外又一次响起马蹄声,她会怎样?显然,她还是会重复刚才的动作,即使“过尽千帆皆不是”,但当第一千零一片帆过来之时,她还是会举目远眺,随帆移动自己的目光,无怨无悔。情至深处,“肠断白频洲”啊。

八、总结

1、问:本诗题为“错误”,这为什么是一个错误?(学生讨论,教师分析订正)明确:(1)女子误以为“我”是她的心上人归来了;(2)“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2、问:为何又说这个错误是美丽的呢? 明确:达达的马蹄声给了女子希望,虽然最后以失望告终,但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女子的生活起了裢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板书:(美丽)(错误)

九、解决课后练习。

十、扩展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2、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篇6:《错误》优秀教案

《错误》它用富含哲理的语言,以一种内心剖白的形式与学生进行对话,说明了在人生道路上面对错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重要意义,从而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要正确认识它,并采用积极的态度改正它。

学生分析:

我校一贯重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平时班中有犯了错误的学生,全班同学都敢于批评指出,以理奉劝,并能热情帮助其改正错误,班中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风气较浓。所以学习这首诗歌先让学生反复吟诵,在读中感悟,再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与情感的参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用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例来丰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在反复吟诵中感知、体味、感悟这首诗歌的内涵。

3、抓住关键词句,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4、培养学生正确面对错误,积极改正错误的品格。

5、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分组采访身边最敬佩的人是怎样看待错误的。要求定好采访对象,拟好采访提纲,再做好采访记录,最后全组讨论写好采访后感。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采访你身边最敬佩的人怎样看待错误的,让大家当了一回记者,现在我们召开一个小小的采访发布会,请各组的首席记者简要地说说采访的情况。(各组代表汇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外国儿童诗《错误》,相信能让大家对“错误”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板书课题,生齐读。)

结合本单元“语文天地”中“初显身手”环节,课前指导学生调查采访自己身边最敬佩的人如何看待错误,让学生合作完成采访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为上课伊始营造氛围打下感情基础,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同桌互检识字情况。

学生的识字水平各有不同,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利用了学生本身具有的资源,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学生自己练读课文2~3次,把课文读通读顺,边读边做批注。

3、四人小组练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不理解的问题。

三、品读诗歌,感悟内涵

1、开展“读诗擂台赛”:各组比赛读;男女生赛读;师生接力读;个人挑战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以读代讲,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多的时间走进文本,碰撞心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及相互间的评价,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

2、各学习组选一小节诗品读,讨论说说对该小节诗的理解。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1)生:读了第一小节我们知道了每个人,特别是每个年轻人都免不了会犯错误,就连成吉思汗这样的大英雄也不例外。

(2)生:从第二小节中我们知道了错误会给人带来很大的危害,但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就如平常说的“吃一堑,长一智。”

生:我们小组是这样理解“错误可能是下一次错误的开始,失败也可能是成功之母”。如果一个人犯了错误,不及时反省,改正错误,那以后还会犯更多的错误。相反,如果认真反省,在前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并用曾经犯下的错误不断提醒自己,激励自己,就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因为害怕犯错误而停止做事情。

师相机向学生推荐“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要重复错误。――周恩来”、“我的最重要发现是由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等警句名言,加深学生对该小节的理解。

(3)生:从第三小节我们知道了错误并不可怕,天才和伟人也犯错误,但他们用积极的态度去改正错误从而获得成功。……

师先相机引导学生说说天才和伟人怎样用积极的态度正确地对待错误的。再让学生想像如果他们错误地对待错误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可结合爱迪生发明电灯的实验过程等事例进行分析。

最后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讨论说说对“可怕的不是错误,可怕的是错误地对待错误”这句话的体会。

个别汇报。(在此之前老师可看情况,列举“小时偷枚针,大了偷块金”这个浅显的俗语说明“漠视错误的存在,任其发展下去,这样错误地对待错误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来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打开思路。)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第四小节诗歌,了解在人生道路上正确对待错误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找出这节诗中词语反复朗读,再与删去重复词语后的诗句作比较,体会诗歌上句尾与下句尾重复的效果。

3、学生默读课文,找画出诗歌中自己觉得最形象的话与同学互相交流说一说,再多读几次,感受诗歌生动、形象的描写。个别汇报。

4、学生齐读诗歌,用心倾听自己与心灵的对话。

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写心得笔记。(任选一题写)

(1)选诗歌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结合自己的亲自经历和体验,写写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检查反思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存在的错误,并写写自己学了诗歌后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错误,要怎样采取积极的行动去改正错误。

2、作品交流。把作品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学生相互看一看,评一评,改一改。

五、小结,布置后续作业

1、再次修改作品,整理成文。

2、回访本组课前采访的人,与他谈谈你学了课文后的新想法。

篇7:使用成语常见错误教案

1、望文生义

2、一词多义

3、感情色彩

4、谦词、敬词

5、使用对象

6、词的功能

7、词的轻重

8、形近音近义近词。

一、望文生义

1、别无长物:[错误]再也没有别的长处。[正确]再也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

2、不可理喻:[错误]不可理解,不可思议。[正确]不能用道理使其明白,形容态度蛮横。

3、明日黄花:[错误]未来美好的事物。[正确]过时的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或消息。

4、功败垂成:[错误]失败后又取得成功。[正确]将成功时遭到失败,含有惋惜之意。

5、春意阑珊:[错误]春意正浓。[正确]春意将尽、衰落。

6、蹉跎岁月:[错误]坎坷岁月。[正确]浪费光阴,虚度光阴。

7、人心不古:[错误]思想不再守旧。[正确]人心不像古人那么忠厚淳朴,常用于慨叹人心险恶或人情淡薄。

8、罪不容诛:[错误]罪不该死。[正确]判死刑还抵不了其罪恶,形容罪大恶极。

9、五风十雨:[错误]风雨成灾。[正确]风调雨顺。

10、久假不归:[错误]请了长假不回来。[正确]借了别人的东西长期不归还,占为己有。

11、大方之家:[错误]举止大方、慷慨的人。[正确]学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12、三人成虎:[错误]几个人团结在一起就有如虎的威力。[正确]谣言经过反复传播,就容易让人信以为真。

13、七月流火:[错误]七月盛夏炎热季节。[正确]夏末秋初天气转凉。

14、不名一文:[错误]不值一分钱。[正确]没有一分钱,极贫穷。

15、高山仰止:[错误]望高山而止步。[正确]比喻道德高尚,令人无法企及。

16、不足为训:[错误]不足以作为教训。[正确]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仿的法则。

17、见危授命:[错误]在危急时刻接受任务。[正确]遇到国家有危难,不惜献身。

18、目无全牛:[错误]鼠目寸光,观察不周。[正确]技术熟练到得心应手的地步。

19、危言危行:[错误]危险的言行。[正确]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20、穿靴戴帽:[错误]穿戴靴子和帽子。[正确]写文章或说话在头尾部分套用一些空洞说教。

21、师出无名:[错误]出自无名之师。[正确]做事缺乏正当理由。

22、爱莫能助:[错误]喜爱,但帮助不了。[正确]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同情。

23、便宜行事:[错误]做事很方便。[正确]根据当时当地情况,自己决定适当的处理方法,不必请示。

24、侧目而视:[错误]斜视,瞧不起。[正确]斜眼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情态。

25、、差强人意:[错误]令人不满。[正确]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26、屡试不爽:[错误]屡次试验都没有成功。[正确]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27、得意忘言:[错误]浅薄的人得志后就胡说八道。[正确]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28、登堂入室:[错误]登门造访。[正确]比喻造诣高深的程度。

29、金口玉言:[错误]含有哲理的好话。[正确]原指皇帝说的话,亦泛指不可改变的权威性的话。现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含讽刺意味)。

30、曲尽其妙:[错误]乐曲美妙动听。[正确]委婉细致地把妙处都表达出来,指表达技巧高明。

31、万人空巷:[错误]街道上空无一人。[正确]许多街、巷的居民都走了出来,形容盛大集会或新奇事物哄动一时的情景。

32、哑然失笑:[错误]无声地笑。[正确]忍不住笑出声。

小结:

1、记关键词的意思。

2、了解出处。

3、很多情况字面意思不是实际意思 二、一词多义

1、左右逢源:一是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阻,属褒义;二是比喻处事圆滑,属贬义,现在以贬义用法较常见。

例句: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错

2、灯红酒绿:既可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形容都市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

例句: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正确

3、秀色可餐:原形容妇女美貌。后也形容景物秀丽。

例句:苏杭山水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称之为“人间天堂”实不为过。正确

4、粉墨登场: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例句:为纪念中国话剧百年诞辰,话剧界一些前辈粉墨登场,重新排演了《雷雨》等经典剧目。正确

5、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

例句:事件发生之前,政府并没有一个运行有效地预警系统,老百姓只能在假想中自我分析,因此,这次“非典型肺炎”所引起的恐慌,并非空穴来风。正确

6、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的很彻底。

例句:“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正确

7、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

例句:TVB编剧可谓想入非非,将《水浒传》和《无间道》凑成一个现代警匪故事,只是想象力太丰富就流于胡编乱造。正确

8、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

例句:老校长性情极温和,却是一个绵里藏针的人,在原则问题上,他向来是非分明,一丝不苟,对师生要求严格。正确

9、按图索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例句:他们根据受害者提出的线索,先找王某,再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制造假酒的黑窝。正确

10、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例句: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作了日寇的走狗。正确

11、瞻前顾后:既形容做事情以前考虑周密细致,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例句:我们做事情有时候要瞻前顾后,考虑周全。正确

12、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例句:事实告诉我们,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是不受时空局限的。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正确

13、不三不四:一般是形容人不正派、不规矩。也用来说明事物不成样子。

例句:本来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得不三不四。正确

14、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例句:交易会展览大厅里陈列得一件件色泽莹润,玲珑剔透的玉雕工艺品,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客商的青睐。正确

三、感情色彩

1、单一色彩:半斤八两、平分秋色

2、中性色彩:左右逢源、按部就班、瞻前顾后、绵里藏针、按图索骥等。

四、敬词与谦词

(一)、敬辞

1、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2、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3、高朋满座: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

4、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5、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作示范。

6、洗耳恭听:洗清耳朵,恭敬地听讲。形容恭敬而认真地听人讲话。(多用于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7、虚怀若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空旷深广。形容非常谦虚。

8、虚左以待: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位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

(二)、谦辞

1、百身莫赎。即使使用自己一百次生命,也无法抵消或赎回这一过错或遗憾。如,父母相继去世,儿女们心中的遗憾百身莫赎。

2、班门弄斧:班,指古代的巧匠鲁班。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3、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4、敝帚自珍。本指自己的破扫帚当作宝贝一样爱惜,喻指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很珍爱。如,我所写的拙作多有粗疏,然敝帚自珍,还想再行修改,以求长进。

5、避让贤路:交印辞职,给才德高的人让路。常作老年引退的自谦辞。

6、不材之木。本指不能成材的树木,常用作自谦之词,用来指自己才能平庸。如,对您的厚爱,我深表感谢,但我是不材之木,恐怕有负先生的厚望。

7、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8、不足挂齿。“不足”即不值得,“挂齿”即放在嘴上讲。意思是不值得一提。如,这区区小事,实在不足挂齿。

9、才疏学浅。才识不够深广,学问实在浅薄。如,我实在是才疏学浅,自愧不如呀!

10、诚惶诚恐。原为敬辞,是封建时代奏章中的用语,表示对皇帝既忠诚虔敬,又惶恐不安。后用来谦称自己做事有诸多忧虑,非常谨慎。如,我自从任职以来,诚惶诚恐,生怕有愧于大家。

11、地主之谊。“地主”指当地的主人,“谊”是“义”的通家上。即“责任、义务”的意思。指招待客人,这是当地的主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如,欢迎高贵的客人来到我们这里,我一定尽地主之谊。

12、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13、东涂西抹:本指妇女涂脂抹粉。后常用作提笔作画、写字或作文的谦辞。

14、绠短汲深: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

15、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6、挂一漏万:挂,列举;漏,遗漏。提到一个,漏掉上万。形容列举到的很少,遗漏掉的很多,很不完备。

17、管窥蠡测。出自《汉书·东方朔传·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管”指竹管,“窥”,即看的意思,“蠡”指用贝壳做得瓢或瓠瓢,“蠡测”是指用瓢来舀测海水,本意是指从竹管中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用来喻指眼界狭小,见识浅短,对事物了解片面,认识浅薄。如,我才疏学浅,在此妄发议论,难免管窥蠡测。

18、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在好的东西的后面,通常只用在自己的作品,表示谦虚。

19敬谢不敏: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指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客气话)。20、硁硁(keng)之见。出自《论语·子路》:“言必行,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为粗鄙浅薄的见解。用作自谦,形容粗鄙浅薄的意思。如,我的硁硁之见,恐见笑于大方之家。

21、滥竽齐门(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中滥竽充数的故事,后用作自谦之词。指本无才能却占据其位。如,我才疏学浅,与大家一起共事,真是滥竽齐门。

22、聊表寸心:聊,略微;寸心,微薄的心意。略微表示一下心意。

23、命途多舛。“命”即命运,“途”指经历,“舛”为背离、不一致之意。指命运和经历常与自己的主观愿望背离、不一致。常用作叙述自己遭遇时的谦辞。如,我这些年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如,他近年来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24、驽马铅刀。“驽马”指劣马,“铅刀”指用铅做的刀,铅的硬度很低,铅刀无法锋利。借以比喻能力微薄,才识平庸。如,我才微学浅,驽马铅刀,恐不能担此重任。

25、抛砖引玉。表面意是自己拿出来展示的只是一块砖,而引起对方拿出展示的却是一块美玉。借以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如,我先谈一下自己的拙见,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26、蓬荜生辉:用以称谢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称谢别人题赠的字画送到自己家里。蓬筚:即“蓬门荜

户”的简称,用蓬草、荆竹作门的草屋比喻穷苦人家。

区区此心:区区,微小、微薄。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7、犬马之养。出自《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后人将“犬马之养”用为供养父母的谦辞,指自己供养父母做得不太好。如,我无能,犬马之养不能尽意,实在惭愧。

28、容膝之安。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本指可以立足的安身之地,常用来谦称自己的居处狭小。如,我退休之后在一小城,虽无豪华居处,但有容膝之安,因此感到满足。

29、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谦称自己未尽职责。

30、率尔操觚。“率尔”是不经意、随便的意思,“操”是持、拿的意思,“觚” 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版(木简)。本意是褒义的夸奖之词,指随手拿起一块木简就可以写出好文辞,形容作者文思敏捷。后来又演变为一个贬损之辞,常指轻率下笔、草率成文。多用此意为自谦。如,我的这篇拙作,率尔操觚,不成体统,望您不吝斧正。

31、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32、望尘莫及:同对方相比,差之甚远。

33、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报酬。

34、信笔涂鸦:形容字写得很坏。

35、贻笑大方:贻,留给;大方,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学者或行家笑话。36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37、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38、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愚笨的人多次思虑问题,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得到一定的收获。也作“愚者一得”。

五、词义轻重失当

例句:刚一起跑,高三⑵班的夏丰就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分析:“后起之秀”指后出现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用在例句中大词小用了。

例句: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分析:“哀鸿遍野”比喻旧社会到处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用在例句中程度太强了。

六、词的功能:

1、望其项背(多用于否定句)

2、司空见惯(不能带宾语)

七、形近音近义近词

1、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2、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3、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篇8:英语教学管窥错误

错误就是语言学习者用外语说话或者行文时出现的与目标语正确表达法相偏离的一种现象。Corder (1967, 转引自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1995) 对“errors”和“mistakes”进行了区分。他认为“errors”指在语言学习者中出现的与目标语不同的形式, 这些错误不符合语言规则, 表现了学习者在现阶段的语言能力;而“mistakes”指因表达时紧张、疲劳等原因引起的口误, 即使说母语也避免不了发生这样的错误, 外语学习者一般可以依靠自己的判断力改正这样的错误。但由于“errors”是介语中间的一部分, 学习者很难察觉到自己犯的错, 所以这种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如果有教师的引导, 这类错误便能有效地得到纠正。

二、为什么要分析错误

学习语言有一个过程, 需要遵循一些既定的规律, 在学习的阶段中, 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学习语言的各个阶段都有它的独立性, 但每个阶段的独立性并不会持久不更, 随着时间的推移, 他们总是会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下一个阶段, 一步步向目标语接近。语言学习中, 有一个词叫做“中介语”, 它是语言学习中各个阶段的具体表现。错误则是贯穿在中介语在各个阶段里发展的显著表现。错误一方面表现了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自身使用语言规律的方式和技巧, 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学习者的自我思维及对问题的一些认知。教师对错误的性质及根源做出科学系统的分析, 有助于判断学生的语言发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同时, 教师还可以积累教学经验, 对同阶段的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预见性的判断, 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或避免学生出错。

三、产生错误的原因

引起错误的主要因素可归纳如下:

1、受母语的影响而出现的错误因

因表达习惯的不同而出现的错误

例如:一般来说, 汉语的谓语是没有字形变化的, 英语则不同, 它的谓语变化多端, 如果对英语的时态、语法等知识掌握不熟练, 不能准确判断英语动词随着时态的变化应该做出怎样的转变就很容易在英语应用中出现错误。另外, 英语和汉语在动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使得学习者容易受母语的影响而出现的错误。这种错误在以汉语为母语, 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学习谓语动词时尤其显著。又如, 在汉语中, 第三人称单数“他、她、它”读音是相同的, 但是书写却不一样。而英语中, 这是三个完全独立的词, 不论是拼写还是读音都不尽相同。这种差异会造成英语表达时“男女不分”的情况, 有的人甚至会把“他的老婆”说成“her wife”。再举一个例子, 汉语在名词前不是十分必要时是不用代词的, 但是英语则要用。比如说, “我把手放在口袋里”英语要说成“I put my hand into my pocket”。

像这样的情况很常见。比方说冠词、时态、语态、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还有词序之类的, 英语存在, 汉语却没有;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 词序不同, 因而受母语的影响出现错误, 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广泛存在。

(1) 因文化差异而出现的错误

外籍教师经常称赞中国学生“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当听到“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这样的回答时, 他们往往一脸迷惑。受中国人爱谦虚的影响, 学生还常将“不用谢”说成“No, this is what I should do”, 这些都是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令母语者莫名其妙的笑话。

2、习惯表达法理解偏差而出现的错误

不管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存在特有的习惯表达方法。要想说一口流利的地道英语就必须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法。而掌握一门语言的习惯表达法绝非一日之功就可完成, 需要长久的摸索和实验。举个例子, “换句话说”在英语中是“in other words”, “偷某人的东西”和“抢某人的东西”分别是“steal something from somebody”和“rob somebody of something”。这类习惯表达在英语习语中特别多, 也是学生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 要注意引导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收集和记忆。

3、泛化语言规则导致的错误

因忽视或未掌握语言规则的适用范围而过度套用语言规则。如学会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后, 出现I heared we would have a meeting tomorrow这样的错误, 而He explained me how to take the medicine则是基于这样的句型:She taught/showed/told me how to do it.

4、语法规则、句型结构掌握不好导致的错误

这类错误主要表现在:冠词, 形容词, 副词, 主谓一致, 倒装句, 疑问句, 感叹句, 祈使句, there be句型等等。如:He has made a great progress this term.She sings very beautiful.和There were many people attended the meeting.都是学生书面作业中常见的错误。

5、教师教学造成的错误:

教师教学时过度强调某一语法现象, 致使学生因担心不会使用而出现了滥用。如当教师让学生记住第三人称单数主语谓语动词要加s时, 学生就可能说出这样的句子:He must does it today.

四、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

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观点来看, 学习语言会有一种习惯养成, 错误会成为一种负面刺激植根于学生的大脑之中, 容忍错误是危险的, 因此要采取“有错必纠”的行动。通过学习和实践, 人们总结出一个规律, 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指导老师可以从学生所犯的语言错误中得知学生的学习状况, 从而指导他们改进错误。因而部分人会对错误“过分宽容”。“过分纠错”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语言时有所顾忌, 不敢大胆使用, 而“过分宽容”会让学生胡乱发挥, 缺乏约束性, 在学习中“信马由缰”, 不注重规范和既有的准则。很明显, 这两种极端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因此, 教师必须针对不同情况, 区别对待不同的错误。

英语课堂教学的活动通常分为“交际性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y和“非交际性活动”Non--communicative activity两大类。在交际性活动中,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活动来提高自身英语表达能力, 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就一定不要“过分纠错”。学生只有大胆的说出口, 才能在错误中不断成长, 由不敢开口到“结结巴巴”, 直到最后的流利的对话。在非交际性活动中, 则要加强纠正错误, 因为这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使用语言, 强调的是严谨, 纠正错误便是必要环节。

当然, 不纠错不是说对错误置之不理, 只是更注重学生的自由发挥。纠错也不是指对学生进行职责训斥或者只是简单的告知他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出现错误, 指导老师都要引起注意, 都要在适当时候采取适当方式加以引导纠正。

五、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纠正错误应讲究一定的艺术, 教师直接地或过多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降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对他们学习英语产生负面影响。如果教师在纠错的时候能运用一些技巧, 使学生心悦诚服的接受, 从而加以改正, 必定会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研究并制定一些纠错的策略和方式, 这一步在英语教学中尤为重要。

1、纠错要含蓄

英语课堂上, 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或回答问题发生错误时, 有的教师会直接打断学生的话, 然后说出正确的形式, 这样方式对学生会产生负面影响, 一方面他们在公众场合不敢轻易开口说英语, 另外, 所产生的挫折感会使他们降低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对自己失去信心。如果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能够采取含蓄的方式, 不仅能够有效地纠正错误, 还能防止学生产生挫折感。含蓄纠错一般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 教师可以重复自己的问题和学生的错误, 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通过一番思考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比方说,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学生却回答:I’m reading a book.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应该继续问道:You say you are reading a book at this time yesterday.I am sorry.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教师通过重复学生的回答和自己的问题来含蓄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第二, 扩展句子。比方说学生答话:I am interesting in reading books。这时教师说:Are you?That’s good.I am interested in reading books, too.What else are you interested in?教师扩展了学生的病句, 使他们能很快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2、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有的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不理解, 有的是因为误解了老师的意思。教师如果急迫的想要将错误纠正过来, 就会使学生缺乏对错误的认识, 如果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出现那样的错误, 很有可能下次会犯同样的错。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是指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察觉到自己的错误, 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避免下次再犯那样的错。例如教师让学生翻译“他已经回家了”这句话。学生把它翻译成“He has went home。”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提问:“He has what?”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 自己改正过来。教师可以重读“已经”, 强调“已经回家了”。或者用疑问句的方式提问:“has went or has gone?”使学生自我思考, 及时纠正错误。有的时候, 教师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提示和启发学生, 而不明确指出具体错误。

3、鼓励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互相纠错可以促进彼此平等互动, 鼓励学生相互纠错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发生错误, 经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依然不能察觉到自己的错误。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其他同学帮忙来激发课堂的积极性

“Who can help him?”简单的一句话既不会伤害回答问题学生的自尊心, 也能带动课堂氛围, 促进大家积极思考问题。在平时课堂练习的时候, 教师可以让其他学生认真听一个学生的回答, 并从中找出错误。在互相纠正错误的过程中, 大家就能知道在学习中容易犯哪些错误, 从而加倍谨慎, 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同样, 在练习题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批改, 指出彼此的错误, 引以为鉴, 并从中加强。

4、调动全班集体纠错

在英语学习中, 有的学生犯的错误比较典型, 甚至会反复出现在大部分学生中间。这种错误很难一次纠正过来, 即便两个学生相互纠错的过程中可以指出这种错误, 但是很难形成深刻的印象, 达不到纠错的目的。这种情况下, 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帮忙纠错, 让犯错误的学生记住错误的同时, 也让全班同学注意到这一点。比方说,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说了一句“I am disappointing at the result.”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转而向集体提问:Do you agree with him/her?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disappoi nting”and“disappointed”?通过所有学生的讨论和研究, 纠正回答问题学生的错误。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学生会积极互动, 认真思考, 从中获得启示, 降低犯错的几率。

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很平常, 教师不能因此处罚或者挖苦他们, 那样只会让他们丧失信心, 降低学习的热情, 甚至自暴自弃, 产生自卑心理。反之, 采用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增强求知的欲望。此外,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他们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控制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以减少他们犯错的几率, 这样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促进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彩凤:《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5年。

[2]尹刚、陈静波:《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

上一篇:第六课画展设计画展下一篇:心游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