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

2024-05-03

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精选8篇)

篇1: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

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

陈昌福(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中学,315113)

侧手翻是体操技巧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该动作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学生可以在体操垫上练习,也可在草地、沙地及松软的土地上练习,受青少年、儿童的喜爱中普及开展。就在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宁波市第八届特级教师跨区域带徒关于《侧手翻》同课异构的片段教学研讨活动。在所进行的六节片段教学中,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动作,影响到练习兴趣和技术动作的正常学习。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梳理成文与大家探讨,希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易犯错误一:蹬地摆腿无力,翻转不流畅 原因:动作要领不清,四肢摆动的协调性较差。

对策:教师要给学生讲清动作要领,教师可以出示自制“风车”,然后教师进行示范动作,使学生对侧手翻动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建立一个正确的侧手翻动作概念。之后让学生观察“风叶”之间的位置,让学生知道“风叶”之间的位置是有一定距离且相对固定的,然后让学生两腿开立、两臂侧平举,成一个“大”字,进行“大字摇摆”的练习。具体方法是:身体左右摆动,双脚轮换离地,上半身躯体向左(右)倾摆,幅度逐渐加大,甚至单侧手可触地。在练习时要注意摆动时上体要挺直,不能前屈。此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预摆的动作,提高全身配合四肢摆动的协调性。

易犯错误二:手、脚的落点不在一条直线上 原因:下手不正,侧翻不经倒立。

对策:给学生讲清动作要领,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加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然后多进行限制法来练习。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或是体操垫上画一条直线,让学生沿直线练习,要求手、脚撑地都依次落在直线上。练习时也可在地面或是体操垫上画两条平行线,形成一个平面区间,宽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让学生练习时手、脚撑地都依次落在两条线内。这两种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自我检查完成动作情况,保持侧身、手脚依次落地。该练习方法可以通过两拍来完成,一拍预备——侧身双脚踏直线,绷腿直腰作预摆;二拍开始——抬头看手挺肩臂,甩动臂腿依次落,沿着直线摆起来。易犯错误三:分腿倒立时曲髋、冲肩,侧翻不经倒立

原因1:动作不伸展,形成曲髋、冲肩,摆腿方向不正,侧翻不经倒立,动作变形。

对策1:教师给学生讲清动作要领,然后采用限制法来进行练习。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每组两根橡皮筋,各组先选出四名同学各拉住两根橡皮筋的两头,将两根橡皮筋形成一个宽度约为0.5米,高度约为1米的“巷道”其余同学为练习者,依次在“巷道”内进行侧手翻的练习。橡皮筋的宽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此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感觉能力,使学生的身体沿垂直面进行翻转,纠正学生练习时摆腿方向不正,倒立时曲髋、冲肩、侧翻不经倒立等多种错误动作,还能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练习时也可以让四名同学手拿海绵垫,将海绵垫横着立起来,让学生在两边立起来的海绵垫内进行练习,能起到相同的练习效果。

对策2:为了纠正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曲髋,身体不正的错误动作,可以运用橡皮筋来改进动作。具体方法是:先选两名学生手拉橡皮筋单手举起,然后教师进行示范。要求侧手翻动作在翻转成倒立时,教师的双脚位置高于橡皮筋的高度,象跳高一样翻越橡皮筋后站立。后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身体各部位应在同一个垂直面上完成动作,脚的位置才能更高”,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将多根橡皮筋设置成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进行由低到高的升级闯关练习。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各组选两名学生手拉橡皮筋,高度由胸部开始,其他学生依次做侧手翻翻越橡皮筋的练习,高度逐步增加,直至决出最后的冠军。此方法不但可以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练习的恐惧感,提高练习效率。

对策3:教师再次给学生重申动作要领,先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然后可以进行侧手翻碰触悬挂物的练习。具体方法是: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各组在体操垫上方悬挂一个软式排球,高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适当调整。然后让练习者在软式排球的一侧进行侧手翻练习。要求在练习中先落地一侧的脚来碰触软式排球。此方法可以让学生体会在身体的垂直面做动作,体会顶肩、立腰、展髋的感觉,矫正学生在侧手翻动作中不挺腰、不顶肩等错误动作。

原因2:做动作时头颈姿势不合理,大部分学生低头含胸

对策:教师给学生继续重申动作要领,让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和优秀学生的示范,使其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进行看标志物的练习。具体方法是:在地面或是体操垫上画一条直线,然后大致标出两手着地点的位置,在两手着地点之间贴上一个“笑脸贴”,让学生在侧手翻练习时眼看“笑脸贴”进行练习。要求是在左手下手侧倒时,头应左侧倾斜并向左旋转,眼找“笑脸贴”,在倒立时也应稍抬头,眼看“笑脸贴”,在倒立翻转推右手抬上体时,头应右侧倾斜并向右旋转,眼离“笑脸贴”。此方法不但可以矫正做动作时的头颈姿势,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降低学生练习的恐惧感,提高练习效率。

易犯错误四:翻转站立不起来

原因:经分腿倒立后,同侧的手与脚离得过远。

对策:可以进行台阶式侧手翻。具体方法是:让学生站立在稍高台阶上向低台阶做侧手翻的动作,来提高学生做动作的时间和空间条件,这样降低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在练习时易于完成动作。

篇2: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

侧手翻这一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动作完成的技术含量较高,对于小学生在技能的掌握还是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如何使其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乐观、乐于展示?

首先,邹南朋老师利用健身操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俯撑练习,锻炼手臂力量。再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学生展示,纠正错误动作,学生再次练习。最后通过游戏“士兵突击”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结束了本节课的教学。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我个人的提高是有指导性作用的,在此做一个分析。

1、教学目标设置中体现出学生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教学重、难点,教学中教师对动作的讲解示范到位,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区别对待,使学生对侧手翻有了学习的兴趣。

2、教师示范、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时机把握到位。这节课是侧手翻第二次课,在内容上先让学生形成对侧手翻技术的初步认识,通过教师示范口头讲述领会动作的要领。

3、课的第二内容作为辅助起到了锦上添花作用,不需要特意准备器材节约了时间,体现了课的实效性,如果过度使用器材可能会浪费学生的学习和锻炼的时间。

4、练习密度均衡。本课是侧手翻第二堂课,体育的最终理念是让学生多练、多思,使其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在本堂课中教师吧同学分为多个练习小组。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后自主尝试练习,同学们相互协助。或是一人多次练习;或是多人轮流练习。使同学们从试探性单个动作的练习到全套动作初步完成,在练习密度上均匀分配。

篇3: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

[关键词]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 易犯错误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70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是中学体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以动作速度为核心的投掷项目。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取决于实心球的出手速度、高度及角度,动作技术比较复杂,只有把各环节技术良好地衔接在一起,才能提高成绩。由于动作技术较为复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错误动作,影响了投掷的成绩。下面对易犯错误及对策进行探讨。

易犯错误一:投掷实心球动作不规范

[原因]技术动作概念不清,动作要领不明。

[对策]首先应该让学生对技术动作有一个正确的概念,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动作要领。其次要让学生知道投掷成绩的提高是需要技术动作作为保障的,要唤醒学生动作规范意识,不能出现只要自己力量够大就能取得好成绩的思想。再次从站位、持球、满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仔细观察,反复进行徒手的练习,提高规范意识。最后进行较轻重量的纸球、足球等投掷练习,待掌握技术要领后,逐渐用正规的实心球来进行练习,慢慢提高动作质量。

易犯错误二:投掷实心球身体没有形成“背弓”

[原因]在练习中学生动作概念不清,没有做到挺胸挺腹,手臂没有充分后展。

[对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背弓”的形成方法,让学生建立投掷中的“满弓”技术概念,强调身体向后做“满弓”动作时屈膝仰头,并通过反复的“背弓”定格动作,让学生体会“背弓”定格时的肌肉的协调用力,让学生逐渐适应“背弓”技术。

易犯错误三:投掷实心球腰腹与双臂不协调,出现脱节现象

[原因]动作概念不清,用力不连贯,用力顺序出现问题,动作协调性不够。

[对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出手时腰腹与双臂的协调运动,改变学生单纯地靠某一部分肌肉力量去投实心球的错误动作,然后多进行徒手的练习,注意用力顺序。可以利用学生喜欢足球的心理,在练习中用足球掷界外球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用较轻的足球替代实心球进行技术动作的练习,在练习中注意蹬地、收腹、投球等动作的协调,用足球替代实心球来建立肌肉协调用力的感知,使技术动作定格到规范动作,再用实心球替换足球进行练习。

易犯错误四:投掷实心球时肘关节下降,向下砸实心球

[原因]用力顺序不当,“背弓”没有做出来,投掷时低头,上臂用力不当。

[对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出手时两个肘关节不能过早弯曲,在投掷过程中要抬头看前上方,不能有低头的动作,并反复进行练习。对于学生出手时双肘下沉,出手点太低,向下砸实心球的问题,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手拿50厘米的藤条抽打前上方的固定物,使学生体会挥臂鞭打的动作。如果学生出手双肘下沉厉害,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练习时,用手在他的肘关节下降路线上轻托其肘关节,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

易犯错误五:投掷实心球出手角度把握不好

[原因]投掷实心球的角度掌握不好,或高或低。

[对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出手的角度,并反复进行练习。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教具,来掌握适宜的出手角度。如在练习者前面两到三米左右架设一条高度约为5米的橡皮筋,要求练习者在投掷实心球的过程中要越过橡皮筋,在反复调整和练习中,找到自己的出手角度,并使动作定型。还可以通过投掷击墙的练习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出手角度,可以在墙壁上画多个同心圆组成的标靶,让练习者在投掷中击中目标,这样就会帮助学生在练习中逐渐掌握出手角度。

易犯错误六:投掷实心球出手时机把握不好

[原因]学生对技术动作不熟悉,出手过早或过迟。

[对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出手的时机,并反复进行练习。可以借助一些辅助教具,来掌握适宜的出手时机。如在教学中借助皮带来进行练习,两名同伴抓住皮带的两头,练习者抓住皮带的中间进行投掷实心球的徒手练习。练习者通过下肢蹬撑、挺胸、引臂,体会身体超越器械,胸部带动手臂用力的感觉,反复练习,对于掌握出手时机有很大帮助。

易犯错误七:实心球出手时腕指无力,出手速度慢

原因:学生手指力量较差,出手时没有拨球鞭打,而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

对策: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来明确出手时应拨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并反复要求学生在持球时就应该保持两手手指适度紧张。让学生通过反复抓握铅球来发展手指、手腕力量,熟悉动作,发挥下肢力量和腰腹力量。

篇4:侧手翻教学步骤(范文)

1、准备活动

重点活动肩、腿

2、老师示范整个侧手翻动作

1、老师讲解动作要领

由站立开始,两臂向前上方摆起,左腿前举向前跨出一大步成弓箭步,接着后腿向后上方摆起,同时上体积极下压,前腿蹬地摆起,身体充分伸展,沿垂直经分腿手倒立,手脚落地成一直线。直臂,直腿、紧腰、绷脚尖.左右(手,脚)撑,推(蹬)地面要依次.摆腿,推(手)蹬(地)要加力.同时左手在两脚延长线前手掌外展90度撑地并带动肩头身体左转90度,右手依次向前经分腿倒立,接着左右手依次顶肩推手,一腿落地屈膝蹬地,另一腿侧伸落地成两臂侧举分腿站立姿势。

3、学生练习

先在老师或同学帮助下完成,再独立完成

4、老师纠错

教法

1、在帮助下做侧摆成手倒立练习,要求先摆腿后下手撑地

2、在帮助下做侧手翻,要求经倒立是两臂充分顶肩、分腿大、身体直。

3、在地上划一条直线做侧手翻,要求手脚都落在直线上,推手快

4、利用摆腿的力量加大重心的水平速度达到加快侧翻动作的完成。

5、帮助与保护:当侧翻接近倒立时,保护者扶腰顺势帮助练习者翻转站起

学法:

 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的动作,仔细听老师讲解侧手翻动作技巧、重难点、及注意事项等。

篇5:初中体育教学案例侧手翻

侧手翻对教学的场地,器材设备要求不高,既可以在垫子上学习,也可以在草地,沙地及松软的土地上学习,便于在青少年和儿童中普及开展,在教学中如何针对侧手翻的重难点采用适当的辅助教学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是关键。带着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

A.强化体侧运动,动作方法:1.两脚平行直立 2.左脚侧出,两臂侧举 3.上体左屈,头左转,眼看两脚左侧延长线1 ̄2米处,两手腕后仰指尖朝后 4.还原

B.扶墙侧平衡。动作方法:在墙上画一条直线,离墙1M左右身体侧向由站立开始,一脚站立,一脚侧举,同时上体侧倒,两臂上举头后仰,反复做侧平衡,要术:两手要对正直线,加大幅度后会落在体侧地面上,一手扶墙。

C.在墙上靠一块海绵垫,腹部靠墙做侧起分脚手倒立,然后依次推手,两脚落地成开立。

D.在帮助下做侧起手倒立及手倒立分腿。

E.在地上画一条线,沿线练习,重点提示抬头,睁眼,下手落地准确。

篇6:学生初学物理易犯错误及对策

学生进入初二开始学习物理,而在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急速发展,由儿童步入少年的人生大转变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半是青年,一半是儿童”的特点,加之不同的学生成长的步伐不同,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其思维依然缺乏严谨和全面,甚至表现出混乱。另外初学物理,不懂方法,不入门,致使在学习当中出现这样那样不该出现的错误。下面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以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或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1思维缺乏完整性表现在学习当中,遇到简答说明题出现说半截话的现象,把问题说不完整,说不透;有时只说因为不说所以,有时又只说所以不说因为,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总是考虑不周。

2思维缺乏严密性叙述问题时不注意定语的使用。例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学生叙述则为:“温度、面积和空气流动情况”,丢掉了相应的定语,然而正是定语代着某一现象发生的条件,没有相应的条件或者条件不符,现象就不会发生。

3思维缺乏准确性,用词不注意近义词的区别

4思维肤浅,以点代面。不能由现象深入到本质例如1:填空:

吸热熔化时温度不变,而

吸热溶化时温度升高。最佳答案为“晶体”,和“非晶体”,而有的学生则填写为“冰”和“松香”,这,大概老师讲解晶体和非晶体时,用的是冰和松香做的实验,结果学生只记住了实验现象,而对它们所代表的一般性的、本质的规律认识不够。

5思维混乱,答非所问或本来倒置例:写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生答为: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这显然与题目“加快蒸发的措施”的答案相混淆,答非所问。

另外,学生初学物理,不懂方法,不入门,下面谈一些这一方面的体会。

5.1采用“比较法”来加强对物理单位的感性认识有一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感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例如,选择:(1)下列几种动物,其重可能是30N的是()

A一只鸽子B一只老母鸡

C一只成年羊D一头老年

(2)常见的热水瓶,其容积大约为()

A200ml B20CL C2L D20ml

对于(1)。学生对“牛顿”大小的感性认识不强,但是对“斤”都比较熟悉,而“斤”与“牛”之间又存在着关系,1斤=0.5千克,1千克对应于约10牛,所以1斤对应于5牛,那么30N就对应于6斤,显然应该选择B;对于(2)。我们知道,实验室有一种烧杯,其容积是500mI,而一个暖瓶的容积大约为其4倍,即2L,故应选择C。在这里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注重实践,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方法,即采取把不熟悉的东西设法变成自己熟悉的东西,然后再以熟悉的东西为参照物,进行对比的方法。此法我认为非常行之有效。

5.2掌握计算题的解题“学问”:对于计算题,最好采取步步为营,分步求解的方法,而不要图省事,把所有的物理过程“杂烩”到一个式子中去。否则如果其中某一个环节出错,将会造成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失去整个题的得分的“悲剧”。

篇7:侧手翻教学易犯错误及对策

摘要:通过录像观看了1999-200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奥运会体操比赛跳马单项决赛,反复观看了杨亚红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的录像资料。研究认为:杨亚红是我国女运动员中最早完成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的优秀跳马选手,在近几年的全国体操比赛中多次夺得跳马冠军,她在跳马决赛中跳这个动作时从没失败过,成功率很高,动作稳定质量较高,能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杨亚红

中图分类号:G832.2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565-04

本文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杨亚红完成的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的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发展这类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数,对提高我国女子跳马的技术水平,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杨亚红,北京籍国家体操集训队队员,多次夺得全国体操比赛跳马冠军。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跳马有关文献资料30余篇。

1.2.2观察法通过录像观看了1999-2004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和奥运会体操比赛跳马单项决赛。

1.2.3专家访谈法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对教练员、运动员及体操与生物力学专家进行了调查访问。

1.2.4运动学研究法

1.2.4.1录像的拍摄2004年5月-2005年3月三次拍摄了杨亚红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动作。

1.2.4.2录像的解析与处理对拍摄到的原始材料,用美国ARIL运动生物力学高速解析系统,采用系统人体模型:21个关节点,25个环节控制点,解析了三套共250多幅画面,获得41 860多个数据,用数字滤波法进行平滑,截断频率为6。解析系统流程见图2,然后根据本课题研究内容采集了身体重心轨迹、水平速度、垂直速度及各关节角度等数据。

拍摄动作代号:三次拍摄杨亚红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2004年5月在苏州全国体操比赛跳马决赛中拍摄的动作代号为A1;2005年3月在国家队体操馆拍摄的动作代号为A2;2004年10月在杭州全国体操比赛跳马决赛中拍摄的动作代号为A3。

2结果与分析

2.1整体动作评价与特点

2.1.1动作稳定成功率高A1、A2、A3三次动作都成功的完成了,总体评价是踏跳有力,快速撑马推手和摆腿,第二腾空较高,转体速度较快,转体到位,落地较稳。

2.1.2时间分配特点从两脚触板开始至两脚落地,各阶段所用时间分配如下:踏跳0.08 s,第一腾空0.10 s,推手0.13 s,第二腾空0.98 s(表1、图3)。从时间分配来看,踏跳、第一腾空和推手所用时间极短,只占总时间的1/4。这是杨亚红完成该动作的一大特点。

2.1.3重心轨迹位移特点杨亚红A1、A2、A3三次动作身体重心轨迹走向基本相似。双脚踏上板后重心出现了很小的向下倾斜坡度,蹬离时重心又上升;第一腾空重心抛物线逐渐上升;撑马推手是在重心轨迹继续上升过程中进行的;第二腾空重心抛物轨迹先是逐渐上升,身体一边绕纵轴转体,一边绕额状轴翻转。距地面高度明显增加,能量转换性质主要是动能转化为势能,从重心最高峰值至落地重心轨迹逐渐下降,抛物线轨迹继续绕身体纵轴向左转体同时直体向后翻转,能量又从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并对落地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图4)。

2.1.4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变化特点A1、A2、A3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减小的。三次平均上板过程最大瞬时水平速度为7.53 m/s,经过踏跳和推手后,水平速度明显减小,推离马后第二腾空水平速度趋于稳定,落地时水平速度减到2.21 m/s(表2、图5)。

2.2各阶段动作技术分析

2.2.1踏跳阶段技术从测算的材料看(表4),两脚触板前上板过程最大瞬时水平速度,A1为7.63 m/s,A2为7.45 m/s,A3为7.53 m/s,三次平均为7.53 m/s,与过去研究过的材料相比,这个水平速度还是不错的,在《女子跳马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莫慧兰等5名运动员上板过程最大瞬时水平速度平均为7.50 m/s。充分说明杨亚红助跑和上板技术做得比较好,助跑和上板的水平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完全可以满足完成该动作所需要的水平速度。

踏跳是为第一腾空所需要的能量和获得的身体姿势做了充分准备,也是完成跳马动作的关键技术环节。

杨亚红的踏跳技术特点是:

1) 上板过程两脚积极主动去踏板,触板瞬间两脚应踏在重心投影线前面,形成一定的制动踏跳,这时上板角小于90°,A1、A2、A3三次平均上板角为65°(表3),这样一个制动角度为部分重心水平速度转化为部分垂直速度创造了条件。因为踏跳有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两脚踏在重心投影线前是客观需求,非常必要的。

两脚触板瞬间身体的姿态与位置对于 完成好踏跳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材料分析(表3、图6),两脚触板瞬间下肢各关节应保持适度的弯曲,A1、A2踝角平均102°,左右膝角平均为150°和154°,左右髋角平均为112°和120°,膝踝关节角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踏跳力量的发挥。

在两脚触板的同时,两臂微屈摆至肩水平位置(图6),A1、A2左右肩角平均为94°和105°,上体稍前倾,A1、A2上体前倾角平均为15°左右。触板瞬间两臂位置过高,上体过份后仰不利于做好正确的踏跳技术,获得最佳的蹬离角。

2) 两脚触板后经短暂的缓冲立即快速有力的蹬腿,充分蹬直腿,直至尖离板(图7),整个踏跳时间很短,A1,A2,A3均为0.08 s,杨亚红A1,A2,A3三次动作蹬离板瞬间重心垂直速度都有明显增加(表3、表4),三次平均由触板时的-0.28 m/s增加到离板时的3.70 m/s,相反重心水平速度都有明显减小,由6.60 m/s,减小到4.40 m/s,重心水平速度的损耗主要是克服脚对板的支撑反作用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垂直速度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双脚有力的蹬伸及踏板的弹性张力获得。

3) 两脚蹬离板瞬间身体位置和姿态发生了明显变化。上体前倾角和下肢各关节角度明显增大(表4),上体前倾角由15°增加到37°,左右膝角分别由150°和154°,增加到169°和175°,左右踝角分别由102°和102°增加到106°和113°,两腿充分蹬直,直至脚尖离板。这样身体重心位置高度比触板时增加了23 cm左右。

2.2.2第一腾空技术从重心在空中移动的轨迹曲线和腾空时间来看,身体重心在第一腾空过程中是持续上升的(图4)。根据公式T=V/g(V为离板瞬间重心垂直速度、T为到达重心抛物线最高点的时间),以杨亚红重心垂直速度计算T=3.70/9.8=0.38 即到达第一腾空抛物线最高点为0.38 s,而实际上第一腾空的飞行时间都没超过0.11 s也就是说撑马时身体重心仍保持上升势头。

杨亚红在蹬离前腹肌紧张、髋微屈,这样既可以避免挺腹影响力的传递,又可以拉长腰背肌有利于第一腾空加速的摆腿。这时,髋关节角度明显增大,尤其是右髋角,撑马时A1、A2、A3平均增加到157°。脚的运动速度明显加快,撑马时左右脚分别达到8.37 m/s和11.37 m/s(表5),左右脚速度不一样是因为摆腿过程中出现了分腿,按规则要求分腿是不允许的。

2.2.3推手阶段技术依次撑马依次推离马是侧手翻类动作最明显的一个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杨亚红左手撑马瞬间(图8),左手外旋,左臂弯曲,A1、A2左肘角平均131°,撑马的位置较低,靠近近侧端边缘,偏左一点,大约离远侧端马头1.00~1.20 m之间。由于撑马位置低,左手撑马瞬间身体重心高于左手撑马位置,因此,撑马角较大,A1、A2、A3三次平均撑马角为43°(表3)。

2) 右手撑马后立即进入左右手依次推离马阶段,肘角和肩角略有增加。离马时A1、A2左右肘角分别增加到147°和164°,左右肩角分别增加到129°和157°(表6),说明左右手有一定的推手顶肩动作,推手时间较短,约为0.13 s左右(表2),快速有力的顶肩推手使重心水平速度继续减小,平均减到3.23 m/s垂直速度虽没有增加,但仍保持2.68 m/s的较高水平,这对提高第二腾空高度有积极作用。

3) 依次撑马推手是在重心轨迹上升的过程中完成的。这时,身体继续向前、向上、向侧移动,两腿也继续向前、向侧摆动,离马时两脚并没有减小的趋势,左右脚分别达到13.30 m/s和11.67 m/s(表6),这是杨亚红完成该动作的一大特点,这对杨亚红完成第二腾空身体翻转极为有利。

4) 右手推离马时身体处于侧倒立位置(图9),A1、A2、A3三次动作平均推离角为78°,因为是侧手翻推手,重心和右手支点的连线与马水平面后夹角不可能达到90°,所以78°的推离角还是比较合理的。

2.2.4第二腾空技术1) 推离马后第二腾空身体重心抛物线轨迹逐渐弧形上升,抛物线的腾起角度是由推离马时的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决定的。根据计算,A1、A2、A3三次动作平均腾起角度为40°左右。当身体重心升到最高点后(图10),在重力作用下重心抛物线轨迹又逐渐弧形下落。

2) 要完成好第二腾空动作必须具备必要的腾空高度和腾空时间,这两个指标都是由助跑、踏跳、推手等前面几个阶段决定的,前面几个阶段技术做得好,第二腾空高度就高,腾空时间就长,根据材料(表7),杨亚红A1、A2、A3三次腾空高度平均为2.58 m,比马高1.33 m,重心上升的绝对高度为0.25 m左右(与推离马时的重心高度比)。三次腾空时间平均为0.98 s左右。

3) 杨亚红右手推离马后立即开始向左转体,转体动力主要靠头、肩带动,和两臂向胸腹前屈抱,以减小身体纵轴半径,根据动量矩守恒定理,(K=mr2ω),半径与旋转角速度成反比。半径越短,旋转角速度就越大。为了尽量保持身体纵轴转体半径,转体过程中头要梗直,身体伸直,髋角保持在160°左右。转完630°时身体重心离地面高度在1.25~1.30 m的高度上,略高于马的高度(1.25 m),转体角速度在15 rad/s左右。从图片分析,快转完630°时髋角开始逐渐减小,两臂向体侧移动,其目的有三点:一是增加身体纵轴半径,减小旋转角速度;二是减小横轴旋转半径,以加快身体的翻转速度;三是做好落地的准备工作。

4) 该动作绕横轴做直体翻转,翻转速度较慢,翻转动力:一是推离马时获得的翻转力量;二是转体时两臂向胸腹前屈抱减小横轴旋转半径,以加快身体的翻转速度;三是当身体转完630°后两臂侧伸,髋角减小,也能获得部分翻转动力,加快身体的翻转速度 ,根据计算(表7),从右手推离马至落地瞬间,身体横轴翻转角速度约为8.56 rad/s左右,从纵轴转体速度与横轴翻转速度比较,前者远远大于后者,说明完成该动作的主要矛盾是转体速度 。从图片分析,推离马后重心抛物线轨迹上升到最高点时身体翻转1/2周,上体基本立直,头朝上(图10),大约转体180°,余下的身体翻转和转体度数都是在重心抛物线轨迹下落的过程中完成的。只有加快转体速度才能在较高的位置上转完630°,才能为落地站稳创造有利条件。

2.2.5落地阶段技术杨亚红A1、A2、A3三次落地动作只向后动了一小步,落地还是比较稳的。说明杨亚红落地过程中符合前面讲的力学规律和基本要求,根据材料(表8,图11)亚红两脚落在重心投影线后面(对人体面向马的方向来说),落地角为63°左右,这样能形成比较合理的制动力矩,对抗向后的旋转力矩,落地角过大或过小都会使旋转力矩与制动力矩失去平衡,造成落地不稳。

3结论

杨亚红完成的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是成功的,结论如下:

1) 上板瞬间两脚踏在重心投影线前面,上板角约65°。经缓冲后踏跳快速有力,充分蹬直腿,直至脚尖离板,踏跳时间为0.08 s。蹬离瞬间已开始向右转体,蹬离角约79°左右。

2) 离板后在重心弧形上升的过程中左手积极撑马,同时继续转体,并加速摆腿,从离板至撑马第一腾空飞行时间要短 ,大约0.10 s。

3) 左臂屈肘撑马紧接着右手撑马,左右手依次推离马,肩角和肘角略有增加,推手过程继续转体成侧手翻并腿倒立姿势,同时两腿加速向右摆腿,右手推离马瞬间身体处于单臂侧倒立位置,推离角约78°左右。

4) 杨亚红第二腾空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为2.58 m左右,腾空时间约为0.98 s左右,右手离马后立即开始向左转体,转体的主要动力是头肩带动和两臂向胸腹前屈抱,转完630°的旋转角速度为15.07 rad/s,横轴翻转角速度为8.56 rad/s,该动作第二腾空主要矛盾是解决转体速度问题。

5) 第二腾空身体伸展和转体到位是做好落地的前提条件。落地时掌握好落地时机和落地角度,杨亚红落地角约为63°左右。落地瞬间,膝角和踝角尽量伸直,有利于延长缓冲时间,减小冲击力。

参考文献:

[1] 姚侠文.现代跳马技术与教学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3.

[2] 姚侠文,等.女子跳马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3] 李翠玲,等.从第34界体操锦标赛简析女子跳马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J].中国体育科技,2000(7).

[4] 姚侠文.从几次国内外体操比赛看女子跳马发展趋势及我国存在的问题[J].体操情报,1987(4).

[5] 姚侠文.李宁跳马侧手翻直体侧空翻转体630°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1989(12).

[6] 姚侠文,等.我国女子跳马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4).

[7] 姚侠文,等.女子跳马跳转180°屈体后空翻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8] 胡泳章,等.女子跳马发展趋势及各类动作技术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3).

[9] 姚侠文,等.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和跳转180°类推手技术的比较研究[J].体操信息,2000(11).

[10] 姚侠文,等.从悉尼奥运会评析我国体操女队的实力及新世纪的战略目标[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1).

[11] 魏栩.卢裕富跳马侧手翻跳转90°团身后空翻两周半运动学分析[J].体育科学,2001(1).

[12] 李翠玲,等.21世纪女子跳马的发展与我国女队面临的挑战[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

[13] 徐元玉,等.女子跳马前手翻类和侧手翻类动作推手技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10).

[14] 姚侠文,等.邢傲伟跳马侧手翻直体后空翻转体810°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402-404.

[15] 姚侠文.从全国体操锦标赛点评我国女子跳马若干问题[J].体操信息,2004(3):17-19.

篇8:学生初学物理易犯错误及体会杂谈

【关键词】初学物理;易犯错误

学生进入初二开始学习物理,而在这个年龄的学生,正处于身心急速发展,由儿童步入少年的人生大转变时期,一方面他们的分析判断,逻辑推理等思维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一半是青年,一半是儿童”的特点,加之不同的学生成长的步伐不同,因此相当-部分学生其思维依然缺乏严谨和全面。甚至表现出混乱。另外初学物理,不懂方法,不入门,致使在学习当中出现这样那样不该出现的错误。下面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以期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或学生今后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

1 思维缺乏完整性 表现在学习当中,遇到简答说明题出现说半截话的现象,把问题说不完整,说不透;有时只说因为不说所以,有时又只说所以不说因为,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总是考虑不周。例:要想使-束水平光线变成与水平面成60度角的光线、平面镜与水平面夹角为多少度?答案应为30度或60度,但学生多数只答出-个答案,虽然平时老师对-题多解的情况多次强调,但是学生一遇到新的题目,仍然会顾此失彼,考虑不详尽。

2 思维缺乏严密性 叙述问题时不注意定语的使用。例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情况”,学生叙述则为:“温度、面积和空气流动情况”,丢掉了相应的定语,然而正是定语代着某一现象发生的条件,没有相应的条件或者条件不符,现象就不会发生。

3 思维缺乏准确性,用词不注意近义词的区别 例如,填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要被测液体中。答案为:“安全浸入”或“浸没到”,而学生不注意“侵入”与“浸没”的区别,不加思考地填为“浸入”然而物理是一门科学,要讲究严谨,来不得半丝马虎。

4 思维肤浅,以点代面 不能由现象深入到本质。例如1:填空:吸热熔化时温度不变,而吸热溶化时温度升高。最佳答案为“晶体”和“非晶体”,而有的学生则填写为“冰”和“松香”,这大概老师讲解晶体和非晶体时,用的是冰和松香做的实验,结果学生只记住了实验现象,而对它们所代表的一般性的、本质的规律认识不够。例2:教材在讲解“惯性”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时,是由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亦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间,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直接得出来的,于是学生脑子里就产生了死结,认为物体只有不受力的时候,才具有惯性,而对“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一本质现象理解不了。

5 思维混乱 答非所问或本末倒置。例:写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学生答为:提高液体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这显然与题目“加快蒸发的措施”的答案相混淆,答非所问。

以上只是例举了有限的几个例子,学生作业当中类似的问题非常多。这些看起来似乎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我认为小事不小,小中见大,由小事可以窥见学生思维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如果从一开始就对学生严格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引导和帮助,培养学生严谨、深刻和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使学生做得更加完美,并且对以后的学习大有帮助。

另外,学生初学物理,不懂方法,不入门,下面谈一些这一方面的体会。

5.1 采用“比较法”来加强对物理单位的感性认识:有一类题目考察学生对物理单位大小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感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例如,选择:

(1)下列几种动物,其重可能是30N的是( )

A. 一只鸽子

B. 一只老母鸡

C. 一只成年羊

D. 头老牛

(2)常见的热水瓶,其容积大约为()

A. 200ml

B. 20Cl

C. 2I

D. 20ml

对于(1),学生对“牛顿”大小的感性认识不强,但是对“斤”都比较熟悉,而“斤”与“牛”之间又存在着关系,1斤=0.5千克,1千克对应于约10牛,所以1斤对应于5牛,那么30N就对应于6斤,显然应该选择B;对于(2),我们知道,实验室有一种烧杯,其容积是500ml,而一个暖瓶的容积大约为其4倍,即2L,故应选择c在这里我们一方面要求学生注重实践,另-方面要教会学生方法,即采取把不熟悉的东西设法变成自己熟悉的东西,然后再以熟悉的东西为参照物,进行对比的方法。此法我认为非常行之有效。

5.2 掌握计算题的解题“学问”:对于计算题,最好采取步步为营,分步求解的方法,而不要图省事,把所有的物理过程“杂烩”到-个式子中去。否则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错,将会造成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失去整个题的得分的“悲剧”。例如,有一题目为:-辆集装箱长为30m,以7m/s的速度通过一座桥,所花时间为20s,求桥的长度。此题解的过程可以分为两步:(1)车在20sFl马通过的路程为St=VT=7m/s×20s=140m(2)桥的长度S2=S1-S=140m-30m=110。有的学生将(1)、(2)两步合而为一,S=V车T+S车并且由于失误,将(2)中的“-”号写成了“+”号,这样在要求严格的教师手下,将会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一分不得。而如果分步求解,则将分步给分。

5.3 要培养物理情感和素质,用物理头脑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初学物理,对物理方法的应用不如数学方法显得轻车熟路,遇到某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时,不会用物理方式去解决,而是表现出惯性思维,采取纯数学方法。例如:在一只空心铁球内充满铅,总质量为(2690克,体积为300J米,这只金属球含有铁、铅的体积之比为多大?(P=7.8×103千克/米3、P=11.3×103千克/米3)学生解:设铁、铅的体积分别为x、y,则据已知条件有:

X+Y=300

7.8x+11.3y-=2690

解方程组得,x=200,y=100

答:铁:铅之比为2∶1。

这样用x表示某些物理量,把物理问题纯粹数学化,就容易忽略物理量的意义。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物理头脑,教会学生在理解各个量的物理含义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和书写物理过程,用物理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5.4 适当记忆或了解一些常识性的物理数据:现在的物理学习越来越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好多题目都要求对一些常性的数据有所了解。

例,选择:能装下1kg水的瓶子,一定能装下1kg的( )

A. 硫酸

B. 汽油

C. 煤油

D. 酒精

要回答此问题,需要比较硫酸、汽油、煤油和酒精与水的密度,因此要对它们的密度有所了解。大纲不要求记忆除水以外其他物质的密度,但是对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要求对它们的密度值有所了解。

上一篇:教育环境论下一篇:土石方开挖外运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