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2024-04-17

七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精选8篇)

篇1:七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初看这个标题,七步教学法是比较熟悉,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直在坚持,进门测10分钟,授新课一节课2,3个知识点,查落实,补缺漏,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习题练习,出门测每周都有,时间在20分钟左右,天天练便是我们的每日一题,示结果,课前测,周测成绩,课堂表现及群内批改作业,都是我们教学成果的展示。

教师这样坚持,除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向家长展示我们机构完整的学习体系,教学结果外化,即便孩子的成绩不尽如人意,家长们也能看到老师的付出,认可我们的培训机构。

七步教学法不仅是教学法,还是管理法。如果每个老师上课都是凭个人经验,临场发挥,教学效果肯定不会有保障,校领导方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对每节课的课堂情况都了如指掌,所以一套完善的教学流程就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教学和管理。

培训中还对我们现在使用的高思教材进行了解读,寒、暑的教材是夯实基础,起一个预习的作用,春季、秋季的同步课程是难点突破,这也解释了一些程度较差的学生直接跟同步课吃力的问题原因。对教材的掌控,在今后的招生工作中,也能更好的向家长们提供帮助。

我们现有的模式中,课堂展示部分还是欠缺的,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反馈,给出建议,让教学延续到家庭,形成一个闭环,这样孩子才有进步的空间。家长会这个环节也可以考虑,动员家长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家长提前了解我们的教学理念,调整对孩子的期望点,正确理性的看待孩子学习问题。

篇2:七步教学法的心得体会

当然,这20%的知识很难确定,因此,这就回到开头讲的,任务驱动学习,你的任务是什么?只学那些解决这个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就够了。今后如果需要其他知识,再套到自己之前学习所建构的框架里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也就有了七步学习法的第一个阶段,预研。这个阶段,你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给自己制定行动计划。

寻找资源,了解全局。对于一项完全陌生的技能,你需要对这项技能有个全局性的了解,知道这项技能有哪些关键概念、有哪些子技能。通常你可以通过搜索来获得大量的资料,大致阅读搜索排名靠前的几篇文章即可;当然,阅读这个领域大家公认非常棒的书籍的目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我在学习Spring的时候,就是在谷歌搜索“SpringJavaBooks”,然后发现了《Spring实战》这本书,接着又在亚马逊、知乎、京东、豆瓣等网站,知道了《Spring揭秘》、《Spring技术内幕》这两本国人写的好书,通过翻阅目录,可以发现这些书都是从Spring的控制反转讲起的,也就知道了控制反转是Spring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定义成功的标准。如果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学习,那标准很好定义,就是解决工作中的那个问题。而如果不是工作所需,又要怎样定义“成功”呢?道理其实很简单,学以致用。学唐诗,会背,不算学会了,会解读唐诗,嗯,算入门吧,会写唐诗,噢,那你算学会了。只有把所学用到实践中,才算是“学会”。在学习Spring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义的标准就是,使用Spring写出一个小型的Facebook,可以发布动态、查看动态、评论、回复和点赞。很明显,要是我写出了这么一个系统,那我至少也掌握了Spring的基础,以后需要学习Spring的其他功能,都可以很快上手。

创建学习计划。如果说上一步制定的是大目标,那这一步就是要制定小目标了。王健林都说了,凡事都要从小目标做起,比如先赚一个亿。制定小目标能够让你把行动落到实处。还是以我学习Spring为例子,既然目标是写出一个微型Facebook,那么我要做的就有:学习Spring的核心概念控制反转(这是学习其他东西的前提)、使用SpringMVC搭建基础框架(这是搭建应用的常用框架)、开发用户注册登录模块(需要学习如何对用户进行鉴权)、开发发布动态的接口(需要学习如何编写restful接口和如何操作数据库)、开发其他接口。

七步学习法 —— 实施

在预研阶段,你给自己制定了很多个小目标,或者说小任务。接下来,你就要一个个的解决。这也是学习过程最有趣的部分,你会发现虽然解决的任务不一样,但是解决的方式却是类似的,你只是在不断地循环下面这四个有趣的步骤:

开始学习,浅尝辄止。这一步,主要把你这个目标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粗略的浏览一遍,记住,你的目标是实现你的小目标,带着目的去阅读,只看对你有帮助的知识。

动手实践,边玩边学。接下来,你可以开始着手解决自己的小目标了,按照教程一步步操作也好,自己摸索也好。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遇到很多你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你在学习摄影,各种光圈在各种环境下拍的照片效果不一样,你会好奇这是什么原理,先记着,遏制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继续操作。而我在学习Spring时,则是按照《SpringinAction》中的代码实例,进行操作,看到程序运行结果和自己期望相符,则说明运行成功。当然我会有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要使用这样依赖注入的方法呢?构造器注入和set注入孰优孰劣等等。

全面掌握,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一步,就是为了解决上一步中,在实操中产生的大量疑惑。你可以借助搜索工具,一一解答自己的疑惑,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时,也让你对这项技能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我学习Spring依赖注入的过程中,我通过搜索工具,对上一步产生的疑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所得也成了后面我写的博客里的精华部分。

乐为人师,融会贯通。如果你想深入地掌握一门学问,想对这门学问做到融会贯通,那么你必须要做到“好为人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在将自己所学知识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你要花时间将自己学到的东西从大脑中提取出来,以别人能够理解的方式组织起来。在经历了整个这个过程之后你会发现,有很多你以为自己明白了的知识点,其实并没有摸透。于是你会将那些以前自己没太明白的东西联系起来,并且简化自己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将它们浓缩并经常复习。有很多“好为人师”的方法:撰写博客、录制视频、发表演讲、和朋友探讨等等。关注我博客的朋友应该都看过我在学习Spring依赖注入的过程中写的《用小说的形式讲解Spring》这一系列的文章( ̄▽ ̄)~_

总结

篇3:浅谈电力拖动的七步教学法

步骤1:学生自学。上课前先让学生自学本节课的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 对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上课时可以特别留意不懂的地方。

步骤2:学生讲解。学生经过自学教材, 大多能理解教材中的内容, 因此上课时, 可以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对照具体的控制线路, 给其他学生讲解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其他学生则倾听该同学的讲解, 对讲解不对的地方提出改正的意见。

步骤3:教师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讲解和改正意见进行反馈, 指出错误, 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指导, 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

步骤4:学生质疑。教师讲解、指导后, 学生难免还会有不懂的地方, 教师应留出充分的时间, 让学生质疑, 并回答学生的疑惑, 直到全体学生都理解、掌握为止。

步骤5:学生操作。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操作, 安装具体的控制线路, 并通电试验。学生通过操作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 提高了学习兴趣。

步骤6:学生互评。对安装的控制线路, 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 互相打分, 改变教师一元评价的做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意识。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很有帮助。

步骤7:教师总结。教师指出学生操作中的优点与不足, 指出学生操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与归纳。

下面以电动机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一节为例, 说明七步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如下图。

步骤1:学生自学。先让学生自学接触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一节, 自学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几个问题, 比如: (1) 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图中符号QS、FU、KM、FR、SB各代表什么?它们的用途如何? (2) KM1的常闭触头、KM2常闭触头有什么作用? (3) 何为连锁?图中哪几个触头互为连锁? (4) 该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 自学的效率会更高。因为本节内容和上一节内容相比, 只增加了KM1常闭触头与KM2常闭触头, 因此难度并不大, 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步骤2:学生讲解。请一位学生上台结合上述问题讲解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学生可能讲解得不够全面, 可能有错误, 可请其他学生补充、指正。

步骤3:教师指导。学生的讲解可能有不正确、不全面的地方, 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指导, 指出学生不正确的地方, 补充学生不全面的地方。例如教师应讲解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1) 正转控制。

对于本节的重点内容———连锁, 应进行重点讲解。接触器KM1、KM2两个常闭辅助触头, 在控制电路中起的作用是相互牵制对方的动作, 故称为连锁, 这两个辅助常闭触头就叫连锁触头。

步骤4:学生质疑。对于教师的指导、讲解, 学生可能还有不理解的地方, 应该给予学生质疑的机会, 学生可以向教师提出疑问, 教师应耐心地回答。

步骤5:学生操作。经过以上几步之后, 学生已基本上掌握了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 但对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 只有经过实际操作, 才能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培养动手能力。让学生按照接触器连锁的正反转控制线路图安装出实际控制线路并通电试车。在安装中要提醒学生按照维修电工技能考核评分标准规范安装, 按图提供的电路及电机功率, 选择安装器材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并填写在表中;检测器件元件布局合理、整齐, 布线规范、整齐, 横平竖直;导线连线紧固、接触良好;在接线桩上标出线号, 按图接线正确;正确调整热继电器;通电试车一次成功;通电操作步骤正确;穿戴好防护用品, 工具配备齐全;遵守用电操作规范;工具器材摆放整齐。

步骤6:学生互评。安装好控制线路后, 可以让学生互评, 互相打分。让学生互相打分, 改变教师作为唯一评价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步骤7: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不足的方面予以指出, 并给每位学生安装好的控制线路打分, 对本次课的内容作一小结。

在运用七步教学法教学法过程中, 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也要重视实践操作的运用。因为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学生只有掌握了理论知识, 才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学生若没有掌握好理论知识, 比如看不懂控制线路图, 在操作中就会感到无从下手;同样若学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缺少实践操作, 那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往往只是一知半解, 难以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因此, 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同样重视, 两者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篇4:“交互式七步教学法”的探究

一、交互式七步教学法的内涵

“交互式七步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主体的教学结构模式,力图把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的过程;把课堂变成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平台;把课堂变成一个师生共享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方式的平台。它强调交流,因为交流可以互享、借鉴、相互启发、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它强调互动,因为互动可以让课堂活起来,互动可以整合各种学习资源(人力、物力、时间、空间),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优势,互赢互补,互相激励,相互促进。

二、交换互式七步教学法的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中,突出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足够的提问和思考题的时间和空间,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积极性,讲究教师要服从学生需要,教学设计要服从课堂,进度要服从效果。

2.先自主后合作原则。强调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个体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再发挥群体合作优势解决问题。

3.过程性原则。学生的能力的培养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能达到的,而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知识(概念、公理、公式、定理、法则),解题思路(方法、规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能力。

4.交流互动性原则。交流互动,完全摆脱教师的说教和书本的权威的束缚,给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的广阔空间,交互成果、共享成果,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反思整理,及时巩固。

5.创造性原则。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索、动口交流、动脑思考、交互碰撞产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6.反馈性原则。交互式七步教学模式及时交流、互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点拨,及时引导,及时反馈,及时矫正,针对性更强。

7.控制性原则:每一个步骤均有时间控制,这样既保障教学内容按时完成,又可促教学效率提高。

三、交互式七步教学法基本步骤及操作要点:

一步导入(2分钟)。新课引入时,教师的导语要精炼、生动、激趣,让学生想学;过渡练习要少而精,让学生便于新旧知识衔接;耗时要少,能让学生尽快进入新课学习。

二步自学(7分钟)。

1.自学要求要明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确定自学要求,以便学生自学时方向明、抓关键。教师可以用小黑板、投影等形式将拟订的自学要求以提纲式或问题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独立阅读课本,边读边思考,通过尝试理解领会新课内容。

2.学生自主探究。根据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文本,自主探究、探索,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3.教师参与。教师巡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虑进行启发、诱导、释疑,并适时对学生质疑过程中比较集中的问题加以记录,以便在讨论或精讲新课时做针对性地讲解。

三步质疑(5分钟)。根据自学过程中学生所引发的思考、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问题、相互解疑,教师再组织学生筛选有价值的的问题,提供探讨。

四步探讨(10分钟)。探讨即探究、讨论。探究、讨论阶段按以下步骤进行:

1.自主探究,围绕质疑阶段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小组交流讨论的准备;

2.小组讨论:充分交流自主探究成果,虚心倾听他人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成果,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寻求同伴帮助;

3.同伴互助:发挥群体功能,相互解决个人没能解决的问题。

4、实例举证,小组内列举相关实例加以运用和验证。

5.生活应用:小组内例举如何在生活应用的实例。

6.把小组学习讨论成果表达呈现在学习卡或板卡上,做到人人熟知本组要交流的学习成果,以防小组学习活动中出现边缘成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步交流(7分钟):

1.部分小组代表交流(交流人员由教师临时随机指名,以防个别优秀学生代替全组讨论交流的状况。)以2~3组为宜。

2.教师点拨。教师适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点拨和引导。

3.学生认真倾听,发现问题,民主纠错,要求学生找出其他同学交流时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六步交互(6分钟)。

1、交互成果、共享成果。小组之间的交互过程,都是有效积极的,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各小组间交换、轮换学习成果(板卡),相互取长补短。这个过程很重要,至少每组要轮看其他5组以上的学习卡,既可以充分学习他组的学习成果,又可达到反复强化重难点,增强记忆,提高课堂消化效率。

2、反思整理。相互借鉴、相互启迪,各自反思,个人用学习卡及时整理当课学习内容、方法,及时巩固、提高。如果当堂不能完成整理任务的可课后继续完善,这是一个学生的自我内化的过程,为提高内化的成效,教师要适时检查。

七步拓展(3分钟):

结合实际,适度拓展,课内外联动,培养学生课后学习、阅读、研究、探究的兴趣。

篇5:七步教学法心得体会

进入职场,你要学的东西绝对不比读书时少,学商务英语、学PPT、学Excel、学思维导图......而且职场不是学校,可不会让你慢慢磨一个学期,刷上几本习题再来考试,基本上要你即学即用。如何高效的学习一项技能,或者说如何高效的自学,就成了很多人必备的技能了。这篇文章,就来高效地告诉你,如何高效的学习一项技能(好拗口...)

高效学习的关键有三点:

首先,在你决定做一个上进的孩子,开始学习之前,你得先问自己一句:

好了,现在你已经将一些你心血来潮想骑的毛驴...哦不,是心血来潮想学的技能过滤掉了,你要学的是真正对你有用的技能。那么应该如何高效的学习一项技能呢?《软技能—— 代码之外的生存指南》这本书中,作者总结了自己的一套“十步学习法”,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浓缩了一下,给大家介绍一套“七步学习法”。

很多人的学习方法就是找到一本书,然后从头看到尾。这样的看书很容易陷入漫无目的的过山车式阅读。而且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把书中的知识全部学习,80%的问题是由20%的知识解决的,最好的入门学习,就是将那20%的知识学了。当然,这20%的知识很难确定,因此,这就回到开头讲的,任务驱动学习,你的任务是什么?只学那些解决这个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就够了。今后如果需要其他知识,再套到自己之前学习所建构的框架里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也就有了七步学习法的第一个阶段,预研。这个阶段,你要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需要学习哪些知识以及给自己制定行动计划。

在预研阶段,你给自己制定了很多个小目标,或者说小任务。接下来,你就要一个个的解决。这也是学习过程最有趣的部分,你会发现虽然解决的任务不一样,但是解决的方式却是类似的,你只是在不断地循环下面这四个有趣的步骤:

篇6:《七步诗》的语文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第一层是初读课文,感知诗意。第二层是充分想象,体会感情。第三层实感情朗读,再次加深领悟。最后通过赏诗,达到深华的目的。学生经过这一堂课的学习,确实加深了对曹植的理解,对故事背景的理解,对《七步诗》的理解,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理解表现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集体朗读时的感情还未表达得非常到位,教师因为时间关系也未进一步指点。古诗本身的文化魅力还体现在她语言本身,这一堂课花在这方面的时间较少,故而“泣”与“煎”的品赏还不够。

1、读诗,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灰的一生。课堂上有学生缺少常识,说石灰是经过“千锤万击”从深山开采出来的。于是我讲解并引导学生弄清石灰生命历程: 千锤万击,石块出山 → 烈火焚烧,成为生石灰 → 浸泡水中,粉身碎骨,成为熟石灰 → 粉刷墙面,留下清白

2、品味“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从这两词想到了“磨练”与“韧性”、“锻炼”与“坚强”之间的.联系,理解到“磨砺”与“成器”、“历练”与“成长”之间的关系。

3、品味“粉骨碎身”、“要留清白”,联系历史上的仁人志士之表现,板书:铮铮铁骨,浩然正气。想起一首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师生感慨:人活着,要做一棵挺立的精神之树。

4、读,铮铮铁骨可见。

篇7:“五环七步”教学法简介

一、课改的目的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就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同时启迪其自由天性。所以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即:尊重人,塑造人,发展人。在我国,教育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公民及建设者。为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我们就得和学生一起寻回我们都惦记珍惜的学生应有的宝贵品质:一是梦想和激情,不能一味的现实、麻木和呆板、得过且过;二是积极的人生态度,不再消极沉重、及时行乐;三是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再对学习畏难与排斥;四是活波开朗、随和大气的个性,而不是说谎、暴躁、玩世不恭、自暴自弃。

我们的教学改革目标,一是实现有效教学。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享受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改变教学的整齐划一为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新;改变单纯的以知识灌输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学会学习。从由单一机械的书本知识转为学生回归生活、回归经历;从独立分科到全面综合;从封闭保守的教学到开放的多边交流。二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以培养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的。新的师生、生生关系的建立,课堂组织形式的重构,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堂管理模式的创新等等,都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群体规范和行为标准;培养学生对群体的依恋与满足,发展群体内聚力;创设了开放的交流通道,让学生能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情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等。学生的学习权和个体尊严受到尊重,其责任得以强化,其作用得以彰显,学会了尊重知识、尊重他人,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得到培养。所有这一切又提升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成就其人格之美。使其逐步成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合格公民及建设者。针对目前我校实际,为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理念层面的问题流程化,我们特提出“五环七步”教学模式,即导学案下课堂教学流程的重建。

二、“五环七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五环七步”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学练结合。该模式突出“三个为主”: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发挥“四个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导学案的示范作用,多边的互动作用。

三、“五环七步”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

所谓“五环”指的是导学案的五个组成部分:三维目标——基础应用——巩固强化——提升训练——总结拓展。所谓“七步”是指课堂教学的七个步骤:情景导入——目标展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答疑点拨——当堂训练——总结反思。

四、导学案的“五环”

1、明确目标。学习目标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因此,目标定位要明确,要突出,要适合,要使用叙述性的语言,把学习目标由宏观变微观,化抽象为具体。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课堂教学也要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目标达成与否。

2、基础应用。没有基础就没有提升,任何学习都不能忽视基础的作用。基础应用主要是指采用独学、对学的方式对教材新知识的要点提炼、简单运用,使学生对本节学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目的是抓住本节教学中最基础、最本质的东西,为下一模块的知识拓展或提升奠定一定的基础,文科性质的学科还要注意要强化记忆。基础的检测通常用抽查或抢答的方式来烘托课堂氛围,调动个学习小组成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3、巩固强化。此环节就是根据各小组成员展示、教师点评更正后进一步强化记忆,加深理解,实现学会,为提升训练做好基础准备的环节。

4、提升训练。此环节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和适度拓展,让学生在独学过程中体验分析思路、解决关键点和答题注意事项等,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任何教学要有突破就必须在提升训练环节做到位。对学生而言,只有提升了你尚未掌握的知识,才是成长了的你。教师可以运用概念变式、背景复杂化和运用实际环境等手段,编好练习,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的训练。编制练习时必须注意,应当使联系的思维过程具有合适的梯度,逐步增加创造性的因素,可以将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和变化,使之与尝试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题的组合应有利于学生概括各种解题技能或从不同的角度更换接替技能和方法。此外还可以用多种形式给出问题条件,使之受到训练,提升能力。巩固强化是对知识的理解层次,提升训练是对知识的运用层次。

5、总结拓展。课前、课中、课下是学习的完整过程,我们的总结拓展即是教师认真指导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完善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形式有,总结归纳:对本次课讲授的知识结构、主线进行归纳总结。要尽力突出主题,纲目分明,同时弄清容易模糊和误解之处,以理解难点,掌握重点,理解深刻。拓展延伸:在理解新课内容的基础上,借助于联想,适当拓展知识面,在巩固新知识的同时,能举一反三,进行创造性思维。设疑回应:在导入新课时,设置有疑问,在课程结束时,解决课初提出疑问,与导言相呼应。必要时可再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置悬念,留到下次课来解答。画龙点睛:有的课程或章节内容,学习时需要详细推导,尽情铺垫,在课堂结尾时用二、三句话点明重点、要旨,更显生动有神。学生会有所顿觉,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

五、课堂教学结构的“七步”

1、情景导入。教师要紧紧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借助课本资源、生活常识、身边事例、矛盾冲突、演示试验等,积极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情景等,使学生在注意力集中、思维最积极的状态下进行尝试学习,同时教师适时地对学生这种心理倾向予以调解和促进,使之保持明确的指向并维持一定的程度。

2、目标展示。展示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并知道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

3、自主学习。学生在导学案的基础应用部分的引导下看教材,查资料,找出基础点,用红色笔圈出重、难点,完成导学案任务。这一过程原则上以学生自学为主。如有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则由合作探究完成。

4、合作探究。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对导学案中的巩固强化部分所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探究。合作探究是课堂核心,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展开的合作学习,重点是把握教材重点内容,交流预习时所掌握材料,互相启发,得出结论。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合作力量的无穷,感受学习的快乐,实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构与内化。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聆听,要让学生“七嘴八舌”,要让学生说错误、说不足、说疑问、说方法等。

5、释疑点。这是解决实际困惑,稳固、提升知识理解的重要环节。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答疑点拨,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更能促成问题的解决,还能开发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教师的答疑点拨穿插在各小组的互动过程中,通常是在一个问题的展示、点评和质疑之后,学生不能自己解决时,教师才介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误区、知识盲点等进行纠错、补充和强调,加深学生对该问题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6、当堂训练。检测是明晰学习效果的最好手段,是对学习问题解决情况的了解,也是制定下一步学习方案的抓手,另外也是学生养成长久的学习习惯的保证。此环节通过导学案中提升训练部分所设计的练习来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当堂检测的题量要适度,难度要适中,以10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个别学科可以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保护差生积极性,促进优生成长。由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可以采用对子互换导学案,相互批阅或直接出示答案、组内研讨的形式处理,教师对存在问题较大的题目当众提示一下即可。

7、总结反思。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通过从个别抽象到一般,从特殊中归纳到普通的归纳总结,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并为下一步学习预留伏笔,实现完整学习。该环节必不可少。

篇8:物理七步“开放”教学法

一、熟悉课标

课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航标”, 亦是评价教与学效果的依据。在讲课的前一天, 发放印制好的章节“课标”为学生自学指明方向。例如: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的压强”一节课标如下:知道1.托里拆利实验说明了什么。2.大气压强的大小。理解大气压强存在和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有压强的事例。3.会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学生有了“课标”导向, 可对章节重点内容准确把握, 有计划地提前“准备”, 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发现、储备问题

要求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阅资料, 不仅对知识建立起初步印象, 学会一些较容易的知识, 而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简明扼要地提出问题, 并写在“问题录”上, 便于课堂上发问。

三、学生组织节目

老师随机指派两个“节目主持人”, 利用试题单向学生提问, 让学生抢答、集体答、指定答等。这些题紧扣教材, 绝大多数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问题简单, 不转弯抹角。

四、共同解惑

解惑是每节课的主要教学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解决学生在预习、自学、查阅资料等过程中产生的理解不清、不深的知识问题, 学生已通过储备, 记在了“问题录”上。如《大气压强》这一节, 学生提出了下列一些问题:

1.托里拆利实验为什么用1 m长的管子来做?为什么用水银而不用水?2.老师:我在资料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把托里拆利实验顶部开个小孔, 会看到什么现象?在管子腰部开个小孔呢?这一过程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采用生问师答、生问生答、打擂台等方法解答。

当然, 由于学生素质有差异, 所提出的问题要加以控制、引导, 及时对学生的精彩表演进行肯定和赞许, 特别是成绩稍差的学生, 更应注意激励、表扬, 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希望。

五、学生出课堂达标题

通过出题这一方式, 再次深层次理解、掌握本节知识内容。也是诊断学生学习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当堂目标达标情况, 以及时反馈调控, 定向指导教学, 从而强化和及时补充知识。具体作法是:1.首先对学生提出要求:命题要以课标为依据, 突出重点、难易适度, 少而精, 适合当堂回答。2.学生在5分钟内出2~3个题, 学生出好题后,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交上自己的题单, 教师用“视频台”展示, 学生集体解答。3.再把其他组中与前面不同题由学生向大家展示, 其余学生解答。4.老师对出的好的“题”进行夸赞, 使学生在荣誉的驱使下, 挖空心思的钻研。

六、评价和矫正

评价和矫正是教师和学生具体了解达标情况和巩固、强化及补充应学知识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 采取同桌互评, 邻组互评、一对多互评、多对一互评、教师评价等方法评价。如: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课堂不活跃的学生, 给予表扬评价;成绩一般的学生, 采用竞争评价,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促进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更加努力拼搏。

七、学生小结

每课时结束时, 先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 然后请学生讲本课时学了哪些东西, 有什么经验教训, 解题时找到了哪些规律、有什么技巧。此过程一般在课堂最后几分钟时间里完成, 若确因时间不够, 亦可让学生小结在作业本上做为作业。

上一篇:爱在其中作文下一篇:用互评法教学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