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2024-05-04

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精选6篇)

篇1: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左2)14日到台中逢甲大学与青年对谈,畅谈工作经验。图片来源:“中央社”

中新网12月14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爱拼才会赢,你有拼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你没有拼,一定不会成功。”台湾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14日勉励年轻人要执着、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及乐观,扎实度过每一天。

郭台铭14日来到逢甲大学体育馆和大学生分享他的人生价值观,上千名大学生前来聆听。主持人提问,一名成功年轻人应具有何种条件?郭台铭说,做事要执着。他说,最好的工作就是兴趣、理想、金钱结合在一起。

郭台铭说,像他第2个太太曾馨莹很喜欢跳舞,舞蹈是她的一生志向,毕业后就靠跳舞赚钱。

他表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有没这个心,这个才是关键。

郭台铭也以台湾“高球天后”曾雅妮为例。他表示,曾雅妮13岁打高尔夫,当初从早练习到晚,过程非常辛苦。

郭台铭也说,要有面对挫折的勇气,也就是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他说,一定要记住,没有失败,怎么可能有成功,而且没有连续性的失败或重大打击对当事人而言,这样的成功绝对不结实。

他表示,一定要乐观,他常和同仁说,天底下没有完美办法总有更好方法,他也以宏达电工程师山区迷路为例,就是因不放弃、乐观精神及求生意愿强烈,终于获救。

篇2: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斯卡瑞猎头提示: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商学院教授,任职于哈佛商学院总经理及技术与运营管理部。1995年度麦肯锡奖得主,克里斯滕森是“颠覆性技术”这一理念的首创者。

我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的课程,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优管理论”及其由来。在这个主线上,我套用许多模型和理论帮助学生从多方面思考,在总经理职位上如何激发创新及促进成长。在每一堂课中,我和学生们都会应用这些理论去研究一家公司,观察它过去的发展历程,并探讨怎样的管理行为方可达致预期效果。

在这课程最后一天,我要学生们转而将这些理论应用于他们自身,就以下三个问题找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一、怎样确保职业生涯的快乐?

二、怎样使自己与配偶和子女的关系成为一个永恒的快乐源泉?

三、怎样保证自己不会有牢狱之灾?

这最后一个问题听起来像开玩笑,实则不然。我的31位罗德斯奖学金同学中,就有两位坐过牢。杰夫·斯基林(Jeff Skilling)——前安然(Enron)公司执行长——就曾是我在哈佛商学院的同学。他们都曾是好人,但因为某些原因在人生路上步入了歧途。

当学生们讨论答案时,我就以我个人的人生经历为例,讲述如何应用课堂理论,去指引自己的人生决策。

管理是最崇高的职业

对于第一项问题:如何乐在工作?Frederick Herzberg的理论给了很好的启示。他认为人生的主要动力并非追逐金钱,而是寻求学习机会,在承担责任中成长,乐于奉献他人,及因成就而得到认同。我告诉学生们,在成为学者前,我曾经营一家自己的公司。那时我曾有过一个幻想,我设想,有天早上我的一个女经理颇为自信地离家上班,然而十个小时后当她开车回家时,内心却忿忿不平,无比沮丧,觉得不受重用和被轻视。可以想见自尊心受损会怎样深刻地影响她与孩子们的相处。我的想像也会快进到另一天,当她开车回家时,心里充满自尊心得到满足的快乐——她在学习上获益多多,因成就价值而被认可,为重要提桉的成功贡献良多。

我在想,这会对她作为一个妻子与母亲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我由此得出结论:只要做得好,管理就是最崇高的职业。没有其他任何职业可以拥有如此多的手段帮助人们学习和成长,鼓励承担责任并因成就获得认同,以及倡导为团队的成功做出个人贡献。现在越来越多的MBA学生入校时以为商界的工作就意味着在某个公司里从事买卖与投资。这是很不幸的。做生意远不如塑造人得到的回报丰厚。我希望我的学生们离开课堂时能明白这一点。

创建自己的人生策略

第二个问题——怎样使自己与配偶和子女的关系成为一个永恒的快乐源泉,这个问题可以应用一个关于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理论。

它的主要启示在于一个企业的战略是由管理者投资的项目类型决定的。如果不能非常娴熟地控制一个企业的资源分配,那么由此引发的一切将会与管理者的预期大相径庭。因为企业的决策系统常常被设计成倾向于投资哪些回报最快也最直接的项目,所以往往缺乏对长期战略的投资。

自1979 年以来,我一直关注着我哈佛商学院同学们的命运。在同学会上,我见到愈来愈多同学郁郁寡欢,与配偶离婚,或与子女疏远。我可以保证,他们当初毕业时,没有一个人的人生策略是想走向离婚,养育一个与他们疏离的孩子。然而,他们中很多人却事实上选择了这样一条人生策略。原因何在?他们没有把他们的人生目标摆在前头,并以之为出发点去分配时间、精力和聪明才智。令人惊讶的是,在哈佛商学院每年从世界各地招收来的900名顶尖学生中,相当一部分人甚少思考他们人生的目的。我告诉这些学生,哈佛商学院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个机会去深刻反省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认为未来还可以有更多时间精力去想这问题的话,他们就太傻了,因为人生只会变得越来越忙碌:你要挣钱还房贷,你每周得工作70个小时,你将结婚生子。

对我而言,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人生目标一直是我的必须。话虽如此,我其实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真正把它想明白。当我做罗德斯学者时,课业要求相当繁重,相当于在我既有的牛津课程中,额外再加入一年的课程份量。但即使十分忙碌,我仍决定每晚花一小时阅读、思考并祈祷,为何神要让我存在于这世上。这是一个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的承诺,因为每花一小时在这上面,我就少一小时学习应用计量经济学。我内心也曾挣扎过,怀疑自己是否真能负担起这课业之外的每天一小时,但终于还是坚持下来,并最终悟出我的人生目的。

假如我当时把那每天一小时用于学习最新技术,以解决回归分析中的自相关问题,那才真的是浪费我的人生。我每年用到计量经济学工具不过数次,但我每天都在实践我的人生目的。它可以说是我这辈子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我向我的学生们承诺,如果他们肯花时间去理清他们的人生目的,将来回望时他们将发现这是他们在哈佛商学院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他们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他们的人生将像一艘无舵的海船,在惊涛骇浪中备受打击。理清人生目的,比学习任何管理学知识,如“基于活动的成本核算”、“平衡计分卡”、“核心竞争力”、“颠覆性创新”、“4P”、“五力模型”等等更有意义。

我的人生目标源自于我的宗教信仰,但是信仰并不是唯一的方向标。例如,我以前一位学生,把他的人生目的设定为,把诚信观念带入他的国家、繁荣国家经济,并培养他的孩子们像他一样致力于这个志向,并彼此扶持。他的人生目标聚焦于他的家庭和社会,恰与我相同。

职业成功不过是一项达成人生目标的工具而已。若人生缺乏目标,生活将变得空洞。

分配你的资源

你如何分配你的时间、精力及才智,将最终形成你的人生策略。

我有一大堆“业务”在竞争这些资源:维持与妻子的美满婚姻,养育“棒”小孩,奉献于我的社区,取得职业成就,奉献于我的教会,等等。这情形就跟一家公司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我只有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智,我该怎样分配呢?

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抉择可以让你的人生选择偏离你的预期。有时这会是好事:有些机会不期而至。但如果你的人生投资错误,那么产出将会很糟糕。每当想起我那些并非故意但却投资于空虚与不幸的同班同学,我简直难以相信,他们的困扰竟然与当初的短视有关。

当一个人渴求有所成就时,哈佛商学院学生也这样,若他们拥有额外半小时或一分精力,他们会在不自觉中投资于那些能产生最实际效益的活动中。我们的职业往往给我们最具体的证据来表明我们在进步。你推出一款产品、完成一个设计、做一次陈述、终止一项销售、上一堂课、发表一篇文章、得到薪水、得到升职。反过来,在你与配偶及孩子们的关系上投入时间与精力却并不会带来同样快速和直接的成就感。孩子们每天都会淘气。几乎只有沿着这条路走上20年,你才能把手插在裤袋里然后说,“我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或是好女儿。”你也可能忽视你与配偶之间的关系,日复一日,也看不出事情似乎在变糟。那些追求卓越的人们总是会有这种下意识的倾向,令他们对家庭投入不足,对职业却投入过度,尽管亲情才是快乐的最大最持久的源泉。

如果你追究商业失败的根本原因,一次又一次,你会发现失败总是起因于对短期成功的偏执和满足。以这个视角观察人生,你会看到一模一样令人吃惊和发人深省的思维模式:人们在他们嘴上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的投入越来越少。

营造文化 在我的课上有一个重要的模型被称为“合作工具”,其基本意思就是做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管理者并不像某些人吹出来的那样容易。敏锐地洞察迷雾重重的未来并规划出企业所需的航向调整是一码事。而说服那些没有预见到未来变化的员工,让他们组织起来齐心协力将企业驶向新方向,却完全是另一码事。知道使用什么工具能带来所需的合作是一项关键的管理技巧。

这个理论将每一个“合作工具”标记在一个二维坐标系统里,一个维度是企业职员对工作回报的认同度,另一个维度是他们对执行指令是否能产生预期效果的认同度。如果员工在两个坐标轴上都是低认同,你需要使用“权力工具”——强迫、威胁、惩罚等等来确保合作。很多企业都是从这个象限开始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公司的创始管理团队,在规定什么必须做以及怎样做的时候都要扮演这样一种霸道的角色。如果员工在相互协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再获得成功,就会开始形成共识。麻省理工学院的Edgar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这个机制建立的起来的。最终,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他们做事的方式是否会带来成功。他们只是本能地,以假定的前提去接受工作的优先顺序,遵循工作程序,而不是通过清晰的决策。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营造了一种文化。文化,以一种不可言传但却无法抗拒的方式,将那些已经实践证实、被广泛接受的行为方式确立起来,供企业成员处理重复性问题。文化也为不同类型的问题规定优先顺序。它是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工具。

在应用这个模型来解答第二个问题——我怎样确保我的家庭成为一个永恒快乐源泉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很快发现父母能对孩子使用的最简单的合作工具就是权力工具。但是它也存在一个时点,在十几岁的时候,权力工具就不再起作用了。在这个时点,父母们开始希望,他们与孩子在很小的年龄就已经合作建立起了一种家庭文化,在这个文化中,孩子们本能地相互尊重、服从父母、也能分辨是非。就像公司一样,家庭也可以有文化。这些文化既可以是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也可以是在无意识中演变形成的。你希望你的孩子充满自尊与自信,无惧任何人生难题。但这些品质不会神奇地在中学时代自我塑造出来。你必须将这些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融入家庭文化中,而且要尽早。就像公司员工一样,孩子自尊与自信的养成,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磨练出来的,在成功的喜悦中总结而来的。

避免落入“边际成本”的迷思

在财务与经济学中,我们学过在评估不同的投资选项时,应该略去“沉没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应基于不同选项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来做出决策。而在我们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这种教条会误导企业固步自封于过去的成功中,而非引导企业面对未来的挑战。假如我们知道未来恰如过去一样,那么这种方法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未来是不同的——而且肯定不同于过去——那么这种方法就是一种错误了。

这个理论针对的是我和学生们讨论的第三个问题——怎样过一种正直的生活(远离牢狱之灾)。事实上,每当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面临对与错的抉择时,我们常常不自觉地应用这个“边际成本”的教条。会有一个声音在我们耳边响起:“瞧,我知道按照一般的规矩,大多数人都不会这样子做。但这次情有可原嘛,就这一次,没有关系的。”错误的事情“只做一次”,其边际成本看起来总是非常低。它把你骗进去,而你甚至不曾看清这条路最终会通向何方,以及它所包含的全部成本。所有形式的不忠与不诚,它们为自己辩解的理由都是那种边际成本经济学,“就这一次”。

我想跟各位分享一段我自己的人生经历,正是通过它,我开始了解“就这一次”所具有的潜在危害。我曾在牛津大学篮球队打球。有一年我们参加在英国相当于美国大学篮球联赛(NCAA)的比赛,当时的队员可说是我此生最好的朋友。我们甩掉了所有的对手,以全季不败的战绩杀进四强。冠军赛安排在星期天。然而我在16岁时已经对神许诺绝不在星期天打球。于是我找到教练,告诉他我面临的难题。教练跟我的队友都大感困惑,因为我在球队中担任首发中锋。每一位队友都跟我说:“你必须参加比赛,难道你就不能破例一次吗?”

我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因此我走开并祷告,问神我该怎麽办。我得到一个很清晰的感觉,不应违背对神的承诺。因此我最终没有参加冠军赛。

从很多方面来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决定,因为它仅涉及我一生中几千个星期天中的一个。理论上,我确实可以越界就这麽一次,只要未来我不再犯就好。其逻辑正是:“这次情有可原,就这么一次,不要紧!”但回头来看,对这类诱惑的坚决抵制,已证明是我这一生最重要决定之一。为何?因为我的人生永远都“情有可原”。如果我那一次越界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肯定将一而再,再而三地越界。

这件事给我的教训是,“永远(100%)”坚守原则,比“经常(98%)”坚守原则要容易。如果你基于“边际效应分析”,屈服于“就这一次”,就像一些我以前的同班同学曾经做过的那样,你终有一天会后悔的。你一定要非常明确,自己能容许到什麽程度,并在安全范围内划清界线。

牢记谦虚的重要性

我得到这个启示,是在我被哈佛学院(Harvard College)要求去教授一堂关于谦虚的课程的时候。我让每个学生描述一位他们认识的最谦虚的人。由此发现这些谦虚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有着高度的自尊。他们知道他们是谁,并对此感觉良好。我们也同意,谦虚不等于自我贬低的行为或态度,而是待人接物时表现出来的对他人的尊重。从这种形式的谦虚出发,就能自然而然地产生好的行为。例如,如果你非常尊重某人,你就不会去偷他的东西,也不会对他撒谎。

谦虚地处世很重要。在你进入一个顶级研究生院以前,你的知识几乎都来自于那些比你更聪明且更有历练的人:父母、老师、老板。但一旦你从哈佛商学院,或其他顶尖学术机构毕业,你每天接触的人中,多数都不会比你更聪明。如果你表现出来的态度是,只有比你更聪明的人才有资格教你,那么你的学习机会就会非常有限。但如果你很谦虚,渴望向所有人学习,你的学习机会就是无限的。通常而言,只有你对自己感觉很好,而且你想帮周围的人,让他们也有良好的自我感觉时,你才会变得谦虚。当我们看到某些人以一种攻击性的、傲慢的、损人的方式对待他人时,这种行为几乎总是内心缺乏自尊的外在表现。这些人只有贬低他人,才能使自己感觉良好。

选择正确的标尺

去年我被诊断出患有癌症,让我觉得我的生命可能会提前结束。万幸的是,现在看起来我会被赦免了。但是这段经历给我的人生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我清楚地知道,我的理论给许多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我知道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但是,当我面对绝症,很有趣地,我发现这个影响力对现在的我根本无足轻重。我终于了解,上帝用以衡量我人生的标尺,不是金钱,而是每一个生命因我而改变的人。

我认为这对我们所有人都适用。别为自己的个人声望而操心;你应该操心的是,那些你曾经帮助过的人,是否会变得更好。这就是我最后的建议:想想你的人生该用什麽样的标尺去衡量,找到答案并据此度过每一天。这样到生命最后一刻,你的人生就会被判定为成功。

篇3: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1 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格

爱国主义精神, 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是我国几千年来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在当代中国, 爱国不仅是一名普通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 更应该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爱国情操, 不仅仅是对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 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它的最高境界应体现为知行统一, 把爱国之心转化为报国之行。大学生不仅要有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而且要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 自尊自信, 自立自强, 同时还要克服狂热狭隘的爱国主义倾向。只有这样朴素的爱国情感才能上升到深刻的理性的爱国情操, 成为人生恒久的动力。大学生要树远大理想, 立报国之志, 献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自觉地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前途联系起来, 在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学生是青年中掌握知识多、思想观念新、富有青春朝气的群体, 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理应用更高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要锻炼品格, 磨砺意志, 提高自身素质, 完善人格品质, 努力做中华民族美德的传承者, 做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做新型人际关系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

2 应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 用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和重要转折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现在,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 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十分珍惜难得的在校时光, 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发奋学习, 立志成才。大学里的主动学习, 使很多学生产生了不适应性, 有些学生开始逃课, 厌倦上课, 尤其在看到现代社会激烈竞争、工作难找、理想与现实产生矛盾时, 甚至对学习产生了恐惧。作为大学教师, 就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 使学生知道学好专业知识是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固的基础, 不仅如此, 还应多鼓励学生学习一些课外知识, 这样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就业拓宽思路, 能更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学习是学生的天职, 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牢牢记住的主要任务。要有学习的主动性, 从所学的知识中找到乐趣, 运用正确的、辩证的观点和矛盾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还要加强各门专业课的学习, 增强动手能力, 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来应对将来工作和生活各种挑战。学习是一件既非常艰苦、又充满快乐的事, 必须日积月累、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实际学习生活中, 大学生要有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 积极的学习态度, 不断提高创新意识, 培养创造能力, 提高动手能力, 敢于打破常规, 敢于突破传统, 努力开拓新的领域, 具有不懈的进取精神, 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3 认真进行思想素质的提高, 强化责任意识

当代大学生除认真学习外, 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 强化责任意识, 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 不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克服自私和任性。对于由于自身原因引起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 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学生。对于质疑的问题, 要有明辨是非的思想观念, 要勇于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监督, 在不断学习中进步与成长。

4 明辨是非, 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要有明辨是非、豁达的人生态度。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 始终用最乐观的精神、最积极的思考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 他们则往往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往往不从自身的人生态度去寻找失败的原因, 总将问题归结于他们的境遇是别人造成的, 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大学生的成长历程可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要经历许多曲折;平时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许多挑战和困难;人际交往中有时会受到别人误解和抱怨。这时尤其要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种淡泊名利的超然心态、一种坐看风云起的大将风范。面对挫折与困难, 要善于看到光明, 把不利因素看作是对自己人生的考验,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通过奋斗, 破解难题, 化解风险。与人相处, 要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 文明守纪, 诚实守信。只有这样, 才能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 才能拥有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

现在各种“文化”和“主义”充斥着整个社会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 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 甚至有的学生沉迷其中。对于此类的思潮, 必须要有正确的认识, 明辨是非, 坚决抵制, 否则, 在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上受到一定阻力。平时的一言一行反应了一个人的素质与修养, 在学校期间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 养成良好的自身素质, 把握好自己的言行。

5 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大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例如去学校餐厅、图书馆、校外的养老院、社会福利院等地进行勤工俭学等等。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生活、从生活中感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方面, 能够帮助别人;另一方面, 在帮助学生体验生活, 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也增强了对社会的责任感。

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等活动, 寓教育于活动之中;通过军训、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等活动, 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网络建设, 使网络成为弘扬的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手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宣传、新闻、出版等方面要坚决弘扬主旋律, 以正面宣传为主, 树立先进典型, 抓好示范教育, 为大学生价值观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法制建设, 规范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 就必须把价值观体系的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 使一些基本的社会价值观法制化, 通过法律手段来弘扬某些价值精神, 使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绍玉, 冯佰侠.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J].中国青年研究, 2002 (05) .

[2]谢俊峰.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高校安全稳定[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S1) .

[3]王本常.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成才中的作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1997 (01) .

[4]杨建华.再谈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J].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学报:汉文版, 2008 (02) .

篇4: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一、当前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多元化, 具有较强的利己倾向

从马家安统计的数据分析可见, 学生的选择涉及到除“高分”外, 取向多元。在学生的选择中, “亲情、健康、爱情”是排在前3位的, 而“亲情”与“健康”更是遥遥领先于其它选项。在综合评分中“亲情”的得分最高, “健康”其次, 事实上在学生的选择中选择“健康”的人数最多, 选择“亲情”的次之有261人, 但最终有185人保留了“亲情”, 保留“健康”的只有51人。这两项反映了学生首先关注自我 (健康) , 同时又害怕没有心理上的依靠 (亲情) ;从访谈中发现, 学生选择及最终保留亲情, 主要原因有:心灵的寄托, 经济的基础, 真实而容易把握, 感恩心理等, 我们可以发现除感恩心理外, 其它原因都不得不说其具有利己倾向;对于“友情、诚信、爱心”这些与他人相关的选项显然不是大学生非常看重的内容, 选择“友情”的有126人, 但只有4人最终保留“友情”, 选择“诚信”的人数仅占20.8%, 最终只有7人保留, 仅占选择人数的10.6%。当前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倾向体现出重实用价值, 轻社会价值与理想价值的倾向。

二、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教育对策

1、确立主导价值观。

只有确立先进的主导价值观, 大学生才会有一个主导的价值标准。当然, 这个价值观体系不是僵化的, 应该是主导性和多元性统一的价值观体系。这一主导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的、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以爱国为主要内容的价值观。

2、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场所, 所以解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的困惑, 加强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必须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净化社会环境。

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 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 环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的作用, 环境既能强化价值观的教育, 又可消融或抵消价值观教育的积极作用。

4、重视家庭教育,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加强文明家庭建设,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一致, 形成卓有成效的德育合力。

三、要把实现个人价值与为社会创造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人具有社会属性, 一切活动离不开社会, 大学生亦如此。从这个角度上讲, 大学生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歌德曾说过:“你若要喜欢自己的价值, 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在于创造, 奋斗和创造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如果不是通过给社会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空言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种想法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到头来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人只有把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和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人生价值的标准

人生价值标准是人关于如何创造自己的历史才是有价值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抑或是有负价值的这类标志总体性价值观念的范畴。人生价值标准的确立与导向同商品价值规律的关系问题, 并不是从来就存在着的。首先, 商品价值决定原理弘扬了人的根本价值。在自然经济条件下, 人们只能朦胧地意识到人在世间是最宝贵的, 人能创造出物品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其次, 价值实现原理强化了社会价值的优先地位。再次, 价值规律有利于将地域性的个人改造成为世界性的个人, 它是历史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强大杠杆。

五、人生价值的评价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价值是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的一般定义, 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对于作为主体的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因此, 可以从人生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的社会价值两个方面来把握人生价值。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是不同的, 使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统一的中介或根据就是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认为,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是劳动的结晶。人生价值观即人生观, 就是人生价值的观念反映, 是人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评价活动所凝聚的产物。人生观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世界观对人生观起着指导作用。

总的说来, 一个人追求的人生目标固然是越高越好, 但更重要的是切合实际, 敢于和善于从基础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好高骛远往往一事无成。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很多, 我们应当鼓励他们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环境只能确定一个人的空间位置, 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存在价值。一个人只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融入到社会需要的洪流中去, 才能真正体现他的存在价值, 才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家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2 (02) .[1]马家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调查与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 2008, 2 (02) .

[2]陈文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6) .[2]陈文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与引导[J].思想教育研究, 2009, (06) .

[3]邢子宾.浅析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0 (3) .[3]邢子宾.浅析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20 (3) .

[4]许定雄.转型期人生价值标准的偏移与矫正[J].求索, 2003, (2) .[4]许定雄.转型期人生价值标准的偏移与矫正[J].求索, 2003, (2) .

篇5: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一、网络文化的双重性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全世界的电脑能够通过网络联系起来, 进行通讯或分享信息资源, 计算机网络时代下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非常重要。如恶劣凶杀暴力事件的频频发生, 各种事故等人难以预测和左右的外界条件, 是产生冲击力的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因素。但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中学生冲击甚大。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 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 由于缺少辨别能力, 一味模仿, 也是造成中学生非正常心理的一大因素。与此同时, 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上, 学校教育存在相当大的弊端。比如:片面追求升学率;重课内的教学, 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 轻后进生。另外, 很多学校口头上说是实行素质教育, 实际是应试教育, 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从而使许多学生深感枯燥乏味, 心理恐慌, 信心不足等等。还有部分教师欠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中急需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不善于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惯于不自觉地将许多本来属于心理问题的东西看成是思想意识问题。如:把学生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不稳定情绪看成是故意破坏课堂纪律, 这种把学生心理看成思想问题来处理的方法, 必然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教育的失误是网络时代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直接表现。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家长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等对学生品德修养。

二、网络时代各种消费观念对青少年的冲击

青少年学生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 他们的各种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 因此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社会的发展, 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对子女有不切实际的期望, 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学生的好坏, 给他们施加压力, 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更有些家长本身品德低劣, 作风不正, 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受经济体制变革的冲击以及西方后工业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其社会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人们的思想意识。现代人与传统人在思想观念、生存方式上的巨大反差, 是现代社会大环境中的突出特征。也就是说,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大环境中的主流意识是市场经济的, 而不是计划经济的。这至少可以说明,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环境更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开发和应用, 只有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都很强的人, 才有可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 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然而, 对于今天还在成长中的独生子女们来说, 他们所面对的小环境, 却大部分都处在一种家庭计划经济的氛围内, 而且与我们过去“贫穷”的计划经济不同, 今天的孩子, 既“享受”着计划经济的“无忧无虑”, 又享受着物质生活的富裕与满足。就物质环境的富裕来讲, 常言道:“逆境出人才”, 客观的顺境生存状态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孩子自强自立的氛围, 但更主要的不在于顺境生存本身, 而在于家长主观的意识、自身的素质。新近有调查证明, 现在许多家长虽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但“家教”素质却普遍偏低,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溺爱过度。当代青少年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成长, 他们的各种条件相对都比较优越, 因此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三、当代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 随着科技信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冲击越来越大, 在一些学生中, 认为有钱没钱成为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这种社会风气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活动可以由被动教学变为自发地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改变。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生整体素质面临新形势, 由于当前纷繁复杂的消费观念与金钱至上价值观的影响, 学生需要在学习活动中, 逐步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 把握一切发展机遇, 以先进的价值观和高素质的思想修养, 排除一切腐化堕落思想的干扰, 用优异的学习成绩和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迎接一切挑战。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种种难题, 积极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对青少年开展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强化审美教育。学校要配合家庭积极引导青少年合理消费, 对子女不合理的消费要求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进行拒绝, 正确引导中小学生的消费行为。学校要经常性地与社会相关部门联手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人生价值观教育的种种活动, 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有利于促进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健康价值取向。中学生是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线建设者, 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直接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繁荣富强, 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途和命运。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 大多数中学生并没有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在当今网络文化泛滥的构建时期, 只有培养和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 对青少年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冲击。面对这些冲击, 通过与社会相关机构联手组织活动, 进一步开展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符合时代发展并且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

四、素质教育中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论

在当代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缺乏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剖析的相关内容,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般的批判资产阶级人生价值观, 而是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的人生观, 因为他们把资本享有的人权粉饰成抽象的、普遍的、人人都享有的人权, 这种人权, 对于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 往往只能是欺人之谈。人权又成为吸引人民同它一道推翻专制制度的旗帜和口号。但是, 在资产阶级利用人民达到自己的目的时, 无产阶级也利用资产阶级来争取和实现自己的人权。在资产阶级统治的现实王国中, 人权本质上只属于资产阶级, 在应然领域, 资产阶级人权是作为一种愿望、理想和要求而存在的, 它宣布一切人生而自由、平等, 享有天赋的人权, 甚至在宪法中加以确认。

结束语

篇6:郭台铭与大学生分享人生价值观

一、学习孟子“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尚公精神境界, 增加中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孟子·梁惠王下》节中, 孟子劝齐宣王“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就是“民亦乐其乐、民亦忧其忧”, 这是孟子的与民同乐思想。末一句“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这不仅是对宣王, 而且是对一切统治者或更多的人说的, 是与国家、民族、人民同欢乐、共命运。孟子提出的“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体现出孟子高尚的精神境界。孟子这种思想在当时的历史中虽然有维护封建制度的作用, 但在另一方面, 将国家、人民、乃至社会的利益置于第一位,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以及强调个人对国家、民族、人民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等, 这些高尚思想都应加强中学生人生观教育时大力弘扬。

二、学习孟子“修已修身、反求诸已”的人生观, 加强中学生自身修养

孟子在“性善说”中, 认为人性中具有善端, 提出“仁、义、理、智”四德, 而重在人为。孟子还提出了扩充善端的修善途径, 即“寡欲、养气”等。“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根据。孟子还提出了“反求诸己” (《孟子·离娄上》第四) “内视”等原则方法, “反求诸已”, 包括自我体验、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只有受教育者主动积极的参与, 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才能实现内化, 进而进行自我教育。这一点对当前加强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有着很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三、学习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浩然之气, 做一个一身正气的人

孟子十分重视人格的尊严, 重视人的志气, 反对出卖人格, 出卖灵魂丧志以求荣。孟子提出“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无论是处于贫贱还是富贵, 都应保持志的不变, 这便是中国人应具备的正气、骨气, 亦即浩然之气。在历史思想史的学习中, 我们要教育学生生就要生得光明正大, 顶天立地, 死也要死得其所, 为民族、为公义而死, 义无反顾。“舍生而取义, 杀身以成仁”, 光照千秋, 这样才能为世人所景仰, 更值得在中学生中大力弘扬。

四、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生存与发展观, 不断磨炼中学生的意志品质

孟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聪明才智, 都是从艰苦和患难的锻炼中得来的。人之所以有道德、智慧、本领和才能, 是由于他经常处于灾难逆境之中, 他们时常提高警惕, 考虑患害也深, 所以他们往往通情达理。孟子说“有终身之忧, 无一朝之患”, 一个人只有终身处于思虑之中, 才能避免随时可能发生的祸患。人常在困难忧患中生存成长, 要发奋有为, 时刻处于兢兢业业之中, 勇于斗争, 以此修已, 则可以造就英雄, 以此治国, 则可以免患图强。这一认识在当今社会仍然很有借鉴意义, 它反映了道德教育与修养中的一条规律, 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与道德品质, 乃是造就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的必备条件。

总之, 在高中思想史的学习过程中, 我们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我国古代思想史的学习, 取其精华, 将其与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 并以此为切入点和着力点, 在推动高中思想史内容学习的同时, 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以加强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摘要:孟子的“仁政“”舍生取义“”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的人生观, 直到今天, 仍然闪耀着现实的光芒, 对今天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此我们在思想史的教学中应大力弘扬。

上一篇:先进基层党支部推荐下一篇:新版7年级语文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