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以人为本

2024-04-30

要坚持以人为本(通用8篇)

篇1:要坚持以人为本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要坚持深入群众、集中民智,多倾听基层声音,多一点解决问题,少一点解释问题;要坚持体察民情、改善民生,多办为群众解决问题、老百姓感受到的实事;要坚持廉洁奉公、顺应民意,任何时刻不能放松廉政建设,特别在换届过程中要严肃纪律、风清气正。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前一段时间,我市集中开展了系列学习活动,深入开展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主题教育,同时结合工作安排,先后组织开展“解决问题月”、重大课题调研、“七一”走访慰问和干部下基层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对于“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发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杨善洲同志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骨干带头作用,他的事迹撼动了我的心灵。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牢记一句话:“监管不到位”就是犯罪。因为,药品、医疗器械它直接关系到大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公共健康问题上冒风险,就是草菅人命。为使命而工作,坚持公众健康第一,应该成为药监人一个响亮的口号。我们的责任感减弱一份,就会使公众健康利益受到的损害有十份,党和政府把守护公众健康的重任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懈怠。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建立在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之上。只有在我们的内心世界中,把老百姓当做自己的亲人,把老百姓的事

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才有可能怀有深深地同情感,才会把他人的幸福作为自己幸福的必备条件,才会把维护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

在狸桥我走访了近200户人家,多为低保户、五保户、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部分村民代表和一般群众。他们的家庭大多数是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随着与每一户交流的不断深入,对我教育就越来越大,感触也就越来越多,我真切地感受到:如果要在情感上与当事人有某一程度的对应和调和,首先必须尽可能努力把自己置于当事人的情境中,用心体会当事人可能感受到的每一个苦恼的细节;其次要把当事人的处境当作是自己的处境,努力使自己进行处境转换的想象工作。只有这样,被走访群众才会真正在情感上接受你,信任你,才会和你说真话,说心里话,说实话,你也才能知道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你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利为民所谋。

篇2:要坚持以人为本

胡主席指出,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坚持以情带兵、依 法带兵、科学带兵、文明带兵。这为各级管好部队、带好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一、坚持以情带兵,建立融洽和谐的内部关系 “感人心者,莫失于情”。一要热情知兵。知人方可善任,知兵才能带兵。通过“闻闻战士的汗臭味、吃吃战士的盘中餐、干干战士的体力活、睡睡战士的硬床板”的方式,加深对部属的了解,拉进与战士的感情,建立可靠的知兵基础。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弄清原因、正确解决。二要深情爱兵。营造“不爱兵就没有资格带兵”的氛围,对那些“有问题”的部属、“不合群”的士兵,做到不嫌弃、不冷漠,对他们在工作中哪怕一点成绩,都要及时表扬鼓励,用“爱”的暖流温暖战士的心田。三要真情育兵。带兵不是单纯地把人管住,而是要针对新时期士兵可塑性强、思想活跃、缺乏艰苦锻炼、求知愿望强烈等特点,创新教育方法,加大培养力度,提高育兵质量。

二、坚持依法带兵,真正把从严治军落到实处 依法带兵是从严治军的内在要求。一要破除以行政命令代替法规制度的做法。各级领导和带兵人要严字当头,从严律己,凡是条令规定的,坚决执行;凡是言行不符合法规的,立即纠正,切实解决带兵看重职权影响,无视条令法规,搞个人说了算的问题。二要破除以习惯性做法代替法规制度的做法。一些习惯性做法在一定时期对部队建设也起到了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有些习惯性做法已经不合时宜。比如,把带病坚持工作、几年不休假、家里有急事不回当作典型来宣传等现象。要勇于抵制传统思维,敢于纠正习惯性做法,把知法懂法作为基本素质,把依法办事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方式,把抓好条令法规落实作为基本督导,坚决废除部署犯错误罚款、扣工资,战士被子里压木板,睡前“小练兵”等不科学的土规定。各级领导和带兵人要不定期对部队出现的土政策、土规定进行查处,防止纠而复发。

三、坚持科学带兵,切实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益 官兵带兵说到底就是方法问题。一要训管结合。训练和管理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严格的训练能够直接提高官兵素质,打牢管理基础;良好的管理方法能保证训练安全和质量,巩固训练成果。要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通过多方面结合和多方位渗透,使训练和管理融为一体,产生综合力。二要疏堵并举。“大禹治水,重在疏导”。带兵也一样,不能统得过死,也不能放得太开,一味地堵、禁,单位就会失去活力,士气就会低沉;过于放得太松,人心就会涣散,战斗力就会下降。只有疏堵结合,有张有弛,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官兵的巨大潜能。三要预控相济。要在日常管理中适时预 测单位可能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在重大活动前及时预测可能发生的各类情况;在季节变化时定期预测季节特点带来的管理难点问题;在任务转换中主动预测任务性质会给官兵思想、行为上带来什么影响,尽可能把不利因素分析透,把措施规定制定实,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四要教养一致。培养一个单位的优良作风,必须在深入教育的基础上,从点滴入手,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始终如一地抓下去,才能养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

四、坚持文明带兵,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

篇3:新闻报道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实现新闻报道功能的要求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递信息、提供文化娱乐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功能, 而党报还肩负着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使命。要实现这一功能和使命, 除了要发挥媒体的主观能动性外, 最重要的一点是“抓住读者”。只有这样, 媒体刊播的内容才能有的放矢, 其功能才能实现。否则, 媒体就会成为“自拉自唱、自娱自乐”的空中楼阁, 党的方针政策也只能仅仅“落实在纸上”, 占领舆论主战场的任务也无从谈起。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社会生活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 传统的直接用党报来布置工作、管理社会、裁判是非已不再适用, 看报已不再同单纯的政治生活紧密相连, 它已成为群众闲暇时间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此时, 党报面向的不仅仅是党政领导机关与基层的各级干部, 而且要面向面广量大的普通群众, 地方党报一以贯之的一些做法应该随着受众的变化而变化,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满足读者需求”正在成为地方党报新的追求。

从目前看, 许多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还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 主要表现为过于呆板, 缺乏亲和力。新闻传播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传播的过程是传者与受者相互间的一种传递与交流。因此, 作为传媒之一的党报应当把握有效信息传播的核心, 即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使报纸更加贴近百姓大众, 力求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在内容上与受众息息相通, 凡大众关心的热门话题、所需要的生活信息以及可供消遣的娱乐资讯等都可以在版面找到;在报道形式上讲求时效性、平视性、可读性;在新闻事实与信息的传递上能以真以情感人。把握这个核心并以此推进地方党报的改革, 既符合受众的需要、时代的需要, 又是报纸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

二、新闻报道实现以人为本应关注的重点

党报要得到读者的认可, 必须从提供读者感兴趣的“大餐”入手。而提供可口的“大餐”必须要深入群众, 深入基层, 准确把握读者在不同时期及不同层面读者的“口味”。但从总体上来说, 有一种东西是人人皆爱的“美味”, 即具有地域和社会亲和力的信息, 它是最能贴近百姓实际需要的、情感上最能与读者沟通的, 能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 能引起受众的共同兴趣。

新闻学及新闻传播学的一些专家教授概括了信息传播人本理念应关注的8个方面:人的物质存在;人的经济活动;人的生活资料的消费;人的生存和安全;人的精神状态及其生存的软环境;引导人超越实利走向高尚;人的个体存在;普通人生。

笔者认为, 新闻报道实现以人为本应关注的重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与物质的必然联系。改革开放以后, 人们逐渐进入一个重经济、重实际利益的时代, 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欲望和要求在报道中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一味的避忌经济利益空谈理想、奉献、道德的传统报道思维不符合时代特征, 这种传统报道最大的害处就是不可读、不可亲、不可信, 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期的传播效果。要充分展示经济活动与人的物质生活的联系, 展示经济活动对人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而引起人们对经济活动报道的兴趣与关注。只有做好做足这两个“展示”的文章, 才能克服那种报纸出来以后“作者不看、编者不看、读者更不看”的无效传播的通病。同时, 还要引导人们随着社会物质资料的丰富而善于消费、学会生活, 向人们提供市场指南、购物向导、生活服务是党报不可回避的任务, 这也是新闻报道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是人与精神生活水平的必然联系。“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是对媒体这一使命的高度概括。地方党报应当关注人所存在的一个地区的精神现状, 关注人的思想灵魂和价值追求, 丰富和改善人的精神生活, 完善人的道德与人格。比如, 生存与安全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需求, 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影响人类生存和安全的重要资讯, 是所有读者共同关注的永恒热点, 党报在这方面提供必需的精神食粮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义务。在理直气壮地既鼓舞人们创造和追求美好生活和正当物质利益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公开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既提倡竞争、激励团体和个人的活力, 又要强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意识与法规意识;既要鼓励和引导人们合理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又要反对挥霍浪费的腐朽生活方式。

三是要充分关注普通人生、尊重人的个体存在。许许多多的普通人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地方党报应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 报道普通人的不普通的人生和人生经验, 开掘普通人身上的不普通的精神素质, 使最大层面的受众受到最宽泛最贴近的人生启迪和引导。对人有深入的理解和同情, 给人譬如下岗职工、残疾人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给予关怀和呵护, 给他们迎接生活挑战以精神力量, 或给予有效有用的有关他们生存与发展的资讯。要关注具有时代精神的各种典型人物, 他们是社会各类人群人生旅途上的“导游”。

人在新闻报道中是最具活力的要素, 没有人的报道必然枯燥乏味, 因此在报道中要切忌“见事不见人”。

三、新闻报道实现以人为本应注意的问题

1. 要掌握和了解受众心理, 满足受众需求。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地方党报遇到的精神产品如何做到“产销对路”的新问题。掌握受众的心理和心理态度实质上是要求地方党报的采编人员以全新的视角认识受众, 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愿望, 从而设法去满足他们。而在满足受众的过程中地方党报就可以“以党的正确思想影响社会舆论, 把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去, 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满足受众需求是满足绝大多数受众的合理需求, 要坚持为绝大多数受众服务。党报有一个重要的功能, 即舆论引导, 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一方面对一部分人不健康不合理的需求要坚决拒绝, 另一方面对社会上一些愈演愈烈的不正之风要坚决抵制。

3. 要有全局意识。

江泽民1996年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报社的同志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 坚持政治家办报,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登什么, 不登什么, 怎么登, 都要从全局出发, 从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出发。”新闻报道坚持以人为本, 要坚持“三个有利于”原则, 符合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篇4:电视剧创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电视剧创作的现状

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电视剧在量的繁荣背后,还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误区。理论上有很多的分歧点,譬如,电视剧是提供为人生的艺术,还是鼓吹为消遣的游戏;娱乐是灵魂的愉快,还是感官冲动的满足;电视剧作家、艺术家应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是做消费文化商品的制造者;世俗化是否就等于平庸化,就能够不要英雄;是消极地适应观众,还是适应的同时重视提升观众的欣赏水平;适应观众平民化的文化需求,是否就要媚俗;走向市场乃至市场化,是否就要媚俗;是造就平庸、纵容平庸,还是呼唤全社会增强反对平庸、抵御媚俗的能力;电视剧文本是否拒绝解释,或者无需解释。在电视剧创作实践上也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戏说历史剧多,反映民族精神的少。戏说历史剧多是反映皇帝宫廷生活,这类剧作在一段时期几乎占据着各家卫视的电视剧时段,而且戏说的成分多、猎奇的成分多、美化的成分多,停留在肤浅的宫廷生活表面,缺乏对历史的穿透和探究。二是现实题材中豪华偶像剧、涉案涉黑剧多,关注平民、关注其他题材的少。涉案涉黑题材模仿港台的多,有不少血腥和暴力场面,虽然其中有警示作用,但是情节雷同化、手法写实化、感官冲击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教育效果,有时甚至产生不少的消极作用。不少青春偶像剧把人物的生活圈缩小化,把人物社会生活抽象化,把人物性格简单化,把题材处理表面化,最终制作出来的偶像和偶像剧“非中国化”,脱离中国现实走向港台程式,居住豪华,生活奢华,环境浮华,不能够典型代表目前青少年生活,误导了正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三是短平快制作多,精心制作的精品少。以至于在某一档期多个频道同时播放一部电视剧,或者是一部电视剧在某一频道多次播出。由此看来,我国电视剧创作在量的繁荣背后存在着许多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电视剧创作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中的“本”,指的是我们处理任何事情、任何事物都要把人作为“根本”、作为“源”,也就是说要作为“主体”;相对于人被边缘化而言,把人作为目的。

韩庆祥先生在《解读“以人为本”》中把以人为本分解为三层基本涵义:其一,它是一种观念定位。它肯定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主体地位。其二,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即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需求、能力差异、人的平等、创造个性和权利,尊重个性发展和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断冲破一切束缚人的潜能和能力发挥的体制、机制。塑造人,就是既要把人塑造成权利的主体,也要把人塑造成责任的主体,即权利和责任相统一的主体。其三,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用历史的尺度,也要确立并运用人的尺度,要关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确立起终极关怀,要关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与人的个性,要树立起人的自主意识同时承担责任。这三层涵义具有逻辑上由个体到类群、由基本的尺度到上升高度的逻辑关系,内在的动力是人对自我精神境界提升的要求。

电视剧创作以人为本的具体内容是:从创作的出发点上,要树立娱乐性和审美性相统一、商业性和艺术性相统一的理念;从创作作品的主题上,要激励并肯定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人的神圣感、成就感、责任感及奉献精神,强化对不道德行为、违法行为的羞耻感、罪恶感;从创作作品内容上,要依据时代精神去观照历史、去面对现实、去探究未来,把人和事放在当下的时空坐标上,提炼出符合艺术创作规律的艺术真实,让观众“信服”,使观众“感动”;从创作的效果上,要获取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效益,也要符合电视剧作为大众艺术、工业艺术、商品艺术的基本规律,获取应有的经济效益。简单地说,以人为本,把从“人”出发作为一种观念、作为一种价值观、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归根到底是尊重人、理解人、服务人,做到这些方面,就能够在电视剧创作中赢得社会、经济双效益。当然,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原则或者基本的观念,要想真正达到这个目标,涉及的具体问题、具体要素还很多。

电视剧艺术作为人的精神活动,抒写或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并不是一种随意的事。近年来,有人认为我们过去的电视剧艺术过于强调理想主义,过于表现理想和崇高,精神和道德的东西太多,使电视剧艺术承受了不堪之重,电视剧艺术创作要回到本位。其实,要说回到本位,真正的本位是:文学是人学、艺术是人的高尚思想情感的外化,文学艺术离不开对健康的思想情感的抒写和表现。只有那些抒写了人类文明、进步、健康的艺术品,才能成为千古传诵、人人热爱的经典佳作;也只有这样的经典佳作,才能对人类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才能使人的审美行为和审美判断更趋于完善,才能使人的精神世界阳光灿烂、充满和谐和快乐。在今天的社会生活里,电视剧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才是健康的?才能够符合以人为本的法则?我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应该以提升人的现代人格为目的,这是大的方面;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应该培养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追求美和高尚的情操。这就是艺术的本质、生活的本质,也是艺术和生活本质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和意义。

篇5:工会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工会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组织,也是重要组织,不仅要做到关注职工动态,维护职工权益,还要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企业不能紧紧依靠生产、维护、技术开发等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凝聚人心、来保障企业的和谐稳定。

中国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广大职工的代表。工会组织与党组织的性质是不同的,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职工是整个企业的基础,优秀职工能够有助于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如何以职工的角度想问题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利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义不容辞的责任。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群众组织,虽然它维护的重点是工人阶级群众的具体利益,但必须把维护总体利益与维护具体利益结合起来,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利益,是确保工作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企业大局稳定的关键。下面就从四方面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到“以为人本”:

一、高度调动职工参与意识

工会是广大职工为了谋求共同利益,实现共同愿望自觉自愿的群众组织。工会具有很强的群众性,工会组织应当把企业的发展和维护职工利益统一起来作为落脚点,始终以服务中心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思路,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目标积极开展工作,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积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职工作为企业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把职工保护好,职工心里才会有企业,才能激发出强大的动力,才会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共同发展。如果不关心职工的利益和诉求,不能够为职工排忧解难,工会组织就很难赢得职工的信赖和支持。企业失去了效益,职工没有了收益,和谐没有了根基,企业就不会有发展。因此,企业工会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渗透于职工管理的全过程,着力营造友爱、和谐的管理氛围,激发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同度、满意度和忠诚度。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最根本的就是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职工在企业中处于相对弱势,由于各种原因,其合法权益极可能受到侵害。因此,工会工作形式不能过于简单,一定要深入到职工之中,要在工资分配、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方面积极为职工说话办事,要在制订各项政策、措施时,充分考虑职工的切身利益。面对困难时不回避、不退缩,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以坚持制度与情感相结合的原则,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同时,要定期关心职工情绪波动,以职工情感为核心,积极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使职工在工作过程中,了解到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培养职工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只有从细节入手,真正关爱员工,才能形成企业的人气。绿源达公司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工作中始终把保障职工利益作为第一追求。绿源达公司坚持每年安排专人购买各类书籍,在职工中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比武和岗位标兵评选活动;在各基层单位建立“职工之家”,并配备电脑、电视、书架、办公桌及活动器材;每月发放《绿源达报》、手机报,让职工在第一时间了解公司动态。

维护职工权益首先要做到了解企业情况、职工人员结构等情况。只有在全面了解掌握企业真实情况后,才能筛选、确定符合企业实际的办法。另一方面,要广泛深入的宣传、推行,利用报纸、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组织职工学习《劳动法》、《工会法》,让各职工提高自身维权意识,自主维权,从而协调稳定企业劳动关系。对职工反映的问题和所提意见、建议进行归类,分门别类制定对应措施,结合企业实际,依据政策、法规制定职工安置办法。

三、实际解决员工困难

企业工会应当把解决员工实际困难作为责任和使命,“有困难找工会”,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关注弱势群体、困难群体,这不仅体现了党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企业及企业领导者对员工的关爱,有助于企业和谐稳定,有助于凝聚人心,有助于构建企业在人文化关怀方面的竞争力,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安全感、归属感,从而激发员工更大的潜能。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做到依法、合规、合情、合理,兼顾眼前,考虑长远,确保队伍稳定和维护大多数职工的根本利益。公司工会要力求在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还要加大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让困难职工了解掌握并充分享受到各保障政策。广泛开展对困难职工的就业救助、就学救助、医疗救助,推动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化,为职工排忧解难。

绿源达公司今年对几名患病职工进行了慰问,并发放了慰问金;天气寒冷,公司及时为员工发放棉衣、棉鞋、棉背心等;冬供期间,对班组、站上的职工进行慰问,并发放了方便面、八宝粥、牛奶等慰问品,切实把公司领导的关爱送达职工,为职工的正常工作带来了保障。

工会要努力督促和协助企业各方面力量,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助职工提高科学文化和操作技能,增强广大职工在新形势下的技术知识竞争能力。绿源达公司工会每月会定期向各班组、站等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密切了解职工的困难、需求,要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上给职工解难,维修职工宿舍,修缮职工食堂、澡堂、厕所等公共生活设施,按有关政策和规定提高了职工的劳保福利待遇,积极研究落实职工安置问题,连续几年推出工会会员意外伤害保险机制,为每一位工会会员提供一份意外保险伤害,对因遇到急难险情造成人身伤害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工会会员实施救助。解除了在岗职工的后顾之忧,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只有多与员工交谈,帮助基层解决问题,才能切实的解决员工存在的困难,才能让工作更加深入人心。9月底,绿源达公司深入开展“走基层 转作风 解难题 办实事 促发展”主题实践活动,公司领导到加气站进行检查,叮嘱大家要重视施工作业安全,确保工程建设平安顺利的开展,并对施工人员为公司建设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代表公司向同志们表达了也日的祝福,同时还听取大家对于职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站内职工反映治安形势严峻,公司立即拨款为各加气站增装摄像头,为加气站的安全上了一道保护锁。通过这次活动,加强了与基层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切实帮助基层单位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指明了公司前进的道路。

四、定期开展文体活动

企业开展文体活动是为了满足员工精神文化方面的需要,其作为工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同物质奖励需要同样重要的意义。企业只有不断满足员工物质和文化生活上的需要,才能使员工有更大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工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有效途径,也是工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随着广大干部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逐步要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追求更多高尚文明的精神生活。因此,绿源达公司工会采用干部职工乐于接受的方式和方法,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化体育活动吸引干部职工,感染干部职工,一是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组织一些弘扬主旋律、歌颂祖国的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架起展示特长的平台,更好地发挥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以组织各种球类、游泳、爬山比赛和开展有奖知识竞赛等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形式,增进职工身心健康的同时,并增强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精神,提高了凝聚力。

篇6: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翟 不 理

南煤集团南庄公司

安全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

以“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第5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抓安全生产管理始终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以亲情为切入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人为本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已成为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安全生产管理更应如此。

我国大量的事故调查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都是由“三违”引起的,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实践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充分认识目前部分企业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文化意识不高、劳动技能和安全防范能力低下的现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

煤矿生产,安全为天。我认为,作为煤矿企业,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安全管理的总方针。安全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各种安全保护措施及规章制度,只有通过人的行动才能得到落实和执行。人的安全意识如何,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工作,决定着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因此,要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就必须抓好“人”这一至关重要的环节,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方针。企业各级管理者,要明确落实“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总方针的关键的环节就是要使每个

人都能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素质。要从“人”的管理上寻找安全管理的突破口,找准安全管理的切入点,充分做好“人本安全”的文章。以人为本,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治本之策。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最根本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培训教育,这也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潜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因素。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只有加强对人的安全培训教育,不断强化人的安全意识,提高人们的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人们的防范意识,才能筑起牢固的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思想上的麻痹松懈、心理上的侥幸,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才能把安全工作摆在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高度。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树立安全来自教育和培训的理念,就要落实好各项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方式,以贯彻煤矿“三大规程”和公司倡导的“三大体系”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操作水平、强化其自主保安意识、全面提升全员安全素质为最终目的,建立严格的学习、考核制度,教育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政治、安全就是稳定、安全就是发展”的思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是安全管理的核心所在。“环境造就人”,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对员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不仅可以感化人的思想、影响人的行为、提高

全员安全素质,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力保证。因此,企业各级管理者要从创建企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企业自身安全工作实际,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突出人性化、亲情化安全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抓安全、处处闻警钟、刻刻被提醒”的安全宣传氛围,形成独具企业特色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模式,不断拓展群众安全文化范畴,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水平。通过安全文化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职工的安全价值观,规范职工的安全行为,达到积累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为企业实现长治久安、健康发展创造有利地条件。

篇7:加强教师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论文

一个地区、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拥有一支怎样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应突出对教师的管理。而教师队伍是知识分子的群体,知识分子最注重人文道德,最追求公正民主,要使乡校管理达到既管人又管心的境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 应该坚持公正性和民主性原则

公正性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中尤其是人的管理中要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要求学校领导在工作中对每一个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处理每一件事都要公平合理,绝不能分亲疏、拉关系和感情用事。这样,一个单位才能有正气生机勃勃,领导才能在教师心目中建立起应有的威信,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戴,才能获得对每个教师提出一定要求的权力。

民主性原则要求学校领导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只要有利于学校工作的意见都要真心诚意的去听取,切忌独断专行,搞“一言堂”。领导要以诚恳的态度深入到教师之中去,与教师平等的交朋友,鼓励教师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尊重每个教师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设的.权利。遇事多同富有经验的教师商量,善于倾听和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要平易近人,温和可亲,不要打官腔摆架子,居高临下,以势压人。

2 应该把握“宽”、“严”尺度

“宽”就是要求领导者以宽厚的品格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容人,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宽厚、宽容、宽松,不仅是一个学校领导者成熟的标志,而且是现代管理意识与民主作风的体现,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当今时代,人们普遍的拥护温和、平等、民主的领导行为,再加上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分子,是教师,他们具有强烈的自尊、自信、思想敏锐,渴求民主,有主见,不盲从,重感情、重理智等心理特征。因此,运用“宽”的管理方式,不但可以使教师产生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可以为他们创造一种最大限度释放能量,展示才华,和谐舒适的工作环境,进而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创造性的工作状态。

“严”就是要求领导者要以严格的态度治校,严明的作风处事,严格的制度管人,创造严谨的组织效能。学校是人才摇篮,是知识的摇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摇篮。知识的问题、创新的问题、管理的问题都是科学的问题,科学的问题来不得半点马虎与应对。如果没有严格、严明、严谨的科学态度,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搞不好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严格、严明、严谨的态度不仅是领导者具有较高水平的标志,而且也是一位领导者坚持原则性、科学性的工作作风和敢负责,有魄力的表现。学校领导要切实运用好“严”的领导和管理方式,以保证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协调有效地运转。在处事上,小事要宽,大事要严;在用人上,容短要宽,扬长要严;在评价人上,小节要宽,工作要严;在干群关系上,待人要宽,律已要严。在制度建立和工作管理上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科学合理针对工作进行量化考核,要达到“宽”而不乱,“严”而不死的管理效果。

3 应该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3.1 在工作中事事率先垂范,用自己的言行示范人。在学校的管理中,领导要给广大教师起表率作用。领导的表率行为不仅影响和制约全体教师的行为,而且对广大教师的道德情感产生强烈的影响。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认识上的差异比以往更复杂,观念冲突更加激烈,在这种形势下,学校领导更应借助自身的人格力量来感染、影响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示领导者的个性,焕发出领导者特有的魅力,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反之,如果领导行为不端,表里不一,就会在教师中造成严重的影响。

3.2 注重师德建设,坚持理论学习,用正确的思想武装人。在实施对教师的管理中,学校领导必须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坚持以德为本,强师立校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此要求和约束教师,增强职业观念,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一定要坚持政治学习制度,利用各种形式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教师立志献身教育事业,全心全意,精益求精,在三尺讲台,默默耕耘,积极进取,无私奉献。当然,师德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为教师必须通过不断投身教育实践,由知、情、意、行逐步深化提高。一要用科学理论,正确思想武装头脑;二要以道德、制度、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三是以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自己。

篇8: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一、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 为“以人为本”思想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 要“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深层涵义, 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在现代意义上, “以人为本”思想应当包括以下三层涵义:

(一) “以人为本”的本位是现实的人

“以人为本”, 这里所说的人不是抽象的人, 而是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是指在社会关系中实践活动的人, 是客观现实中具体的活生生的人, 由于人的实践活动始终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 因此, 社会关系也成为人的本质存在的重要方面。人的实践活动规定了人的存在的本质、内涵, 人的社会关系则规定了人的存在形式、外延,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共同规定着人区别于他人的具体内容。

(二) “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是人的需要的满足

“以人为本”的“本”是指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人之所以成为人, 就在于人是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统一体, 所以“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就在于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不断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价值的实现是通过能动地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以自己物质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来达到的。我们既不能否认、贬低人的物质需要, 也不推崇“物欲至上”的形而上学的人性观。我们这里所说的人, 除了物质的需求外, 还有精神的需求, 而且精神的需求是更高层次的本质需求。物质需求是精神需求的基础, 精神需求是物质需求的升华。“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对人的物质关怀和精神关怀统一起来,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三) “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是人的主体性

现实的人的存在是“以人为本”的前提和基础, 但“以人为本”除了承认人的现实存在以外, 还要把握人的现实存在的主体本质。人作为世界上唯一能进行自我创造、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能动的存在物, 创造了自己的历史, 并且通过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 获得了人在整个社会中的主体地位。因此, 要阐明“以人为本”, 就必须明确人的主体性, 表明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主体地位。

具体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要树立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第一需要的育人理念。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就是“以学生为本”。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题, 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和为了一切需要发展的学生”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归宿。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 给学生提供最大的自由选择机会, 重视学生的个体需要, 关注学生共性和个性的差异。三是“以学生为本”, 意味着任何学生都应享有基本的权利, 我们应对他们的权利给予合理的尊重, 给予学生人性化的关怀以学生为本, 反思和纠正现实社会中违背人性发展、不尊重人的现象, 以不断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传统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

当前,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是, 目前我国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不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师生双方互动的整体, 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他们往往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 把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 不顾或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心理特点, 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固然重要, 但这对大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 这种模式不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使学生在自身成才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有效发挥。

(二) 过分强调统一性, 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过分重视步调一致, 企图用统一的培养标准来要求学生, 忽视了大学生主体的客观差异性。无论从教育方法上、教育内容, 还是教育目标上讲, 都存在“一刀切”现象。过分依赖单一的强制性的外部灌输方法, 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和塑造每一个人, 忽视和抹杀了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特性, 不利于学生个性化人格的培养。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没有个性发展的全面发展不是真正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是解决人的各种思想问题, 但是, 不同的大学生由于先天条件和后天影响的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思想问题存在差异, 素质结构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 在这种模式下, 思想政治教育也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 过于强调理性管理, 忽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人是统一于理性与非理性的存在物,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辩证统一于人的精神活动过程中。但是, 在以往思想教育过程中, 却过于强调人的理性因素, 偏重以理服人, 而忽视以情动人。认为学生管理工作就是管理学生, 作为管理者具有绝对的权威, 习惯于采用命令式的管理方式, 不能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 因此, 也就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工作重在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和帮助人, 更没有真正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此外, 制定了过于严厉的规章制度, 侧重以“管”为主, 通过“压、控”等方式规范学生。这种重视管理权力而忽视学生情感的管理模式, 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影响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能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

三、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以人为本”

(一) 注重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相统一

主体性作为人的一种特性, 集中体现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者的关系来看, 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教育中, 必须着眼于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改变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向灌输的方法, 从“教师”的单向运动转变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运动, 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二) 注重个性培养与整体协调发展相统一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重视大学生的内在需要, 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尊重并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 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倡导促进人的个性真正从不同个体出发, 对不同个性特征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 使不同层次、水平、性格特征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发展自己。同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 把大学生个体性的形成与社会整体和谐氛围创造性结合起来, 保证大学生个体性健康持续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三) 以人文关怀丰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以人为本”, 就要关注人的需要, 理解人的需要, 并满足人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我们要改变以往强制性管理的做法, 关心大学生的合理需求, 结合实际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想学生之所想, 急学生之所急。在师生之间形成情感互动,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积极倡导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 做到情理交融, 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情感连结, 实现二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这样,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才能具有说服力和感召力。

摘要: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赋予了“以人为本”深层次的时代内容和深刻的理论蕴意, 这就要求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与时俱进。然而,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缺失现象严重, 因此, 以以人为本为主线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于留成.坚持科学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10) .

[2]聂海霞.构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08, (5) .

[3]尼布尔.人的本性与命运[M].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 1959.

[4]唐国战.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4) .

上一篇:愿老师节日快乐日记下一篇:少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