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论文

2022-04-28

[摘要]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论文 篇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就要求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民亲民、近民懂民、利民为民、惠民乐民。其中,前提是重民亲民,基础是近民懂民,关键是利民为民,目的是惠民乐民。

要重民亲民。重民就是要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有着强烈的民本意识。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真正英雄。中国古代许多先贤都主张重民思想。孟子讲,一个人得到了诸侯喜欢就可以做大夫,得到天子喜欢就可以作诸侯,但只有得到民众的喜欢才能作天子,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拥护也就当不成天子,体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重民思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要充分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深入挖掘群众中蕴藏着的智慧和力量,组织带领他们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重点,解放思想,扎实苦干,实现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亲民就是要视普通百姓为亲人,感情上亲切,行动上亲近。把群众当作养育自己的人、有恩于自己的人、血脉相通的人,带着深厚感情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尽心尽力,不计得失,不求回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只有做到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忧乐,才能赢得民心,赢得党的事业不断向前。

要近民懂民。一是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农家小院和居民社区,去聆听群众最真实、最公正的话,坚决反对坐在办公室空想,远离群众的做法。二是要换位思考,揣摩群众的真实意图,理清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使自己的工作谋到点上、挠到痒处、揉到疼处,这样才能解决好群众盼望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事情,收到雨中送伞、雪中送炭的效果。三是要按照民利高于一切的指导思想,认真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政之所兴,在顺民意;政之所废,在逆民意”。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使我们的方案更合理、更实际、更能代表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执行起来会更加顺利。四是我们每个干部必须公道正派,廉洁为民,谦虚待人,诚实守信,与群众成为朋友,使组织的意图群众乐于接受,自己的工作群众乐于配合支持。

要为民利民。要努力去帮助群众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一是要敢于碰硬。要养浩然正气、昂扬锐气,以政策法规为武器,以人民群众为靠山,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不怕得罪人。要不回避矛盾,面对困难,发扬“亮剑精神”,迎难而上,克难制胜。如果绕道走,不仅眼前的问题解决不了,而且久而久之就会问题成山、积重难返,影响一个地区的风气和工作。只有敢于碰硬,按照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解决问题,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拥护。二是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问题要解决,各方要和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既要按照政策法规公道行事,又要注意策略方法,把握主动权和节奏,灵活执行,使问题和矛盾在和谐的气氛中得到妥善解决,不留后遗症,也不横生枝节,引发新难题、新纠纷。三是要甘于奉献。奉献是共产党人宝贵的品格,也是完成任务、成就事业的前提。每个人都要自觉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人民的需要、组织的需要紧紧联系在一起,自觉回报人民,无私奉献社会,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创造骄人业绩,描绘风流人生。四是要精益求精。把平凡的事干好就是不平凡。要有精品意识、榜样意识,高标准干好每一项工作。坚持抓具体、抓深入、抓细致,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真正把群众的难题解决好,把群众盼望的事落实好。五是要坚持民利。党的方针政策与人民利益是一致的,因此,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要不走样、不跑调,要通过我们的工作更好地体现群众利益,怎样有利于群众就怎样落实,决不能为了少数人甚至一己之利,与民争利。

要惠民乐民。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富起来、乐起来,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党和政府更加重视民生,不断出台促进发展、惠及百姓的政策措施,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截流”,确保人民群众得到实惠,高兴起来,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体会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作者系博爱县委书记 本栏目责任编辑:李 陆

作者:葛探宇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论文 篇2: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银行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

[摘要]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可以说,这就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将其应用于即将改制上市的中国工商银行,对把握大局、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中国工商银行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高目标。马克思、恩格斯从来就深切关注人的发展、全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全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毕生研究的主题和为之奋斗的最高目标,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标准。

以人为本 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围绕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提供充足的物质文化产品和服务,围绕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未来的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给人的全面发展赋予了新的含义,这就是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成果,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对新中国建设五十多年经验的正确总结。树立以人为本和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就是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促进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没有人的发展,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起点和归宿,是对人类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科学发展观中处于核心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要求我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原则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更充分地体现以人为本,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进步,才是坚持了科学的发展观,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二、坚持以人为本,是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根本出路

中国工商银行是世界上公认的我国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是被列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之一。借鉴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成功之道,中国工商银行的改革发展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

姜建清行长在《落实全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部署,全面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企业步伐》的讲话中指出:工商银行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实践“五个转变”的要求,是今后一个时期全行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席卷全球,企业的兴衰不可预测,正是兴也勃焉,衰也忽焉。企业的兴衰固然有经济环境的制约、业务发展的效应、突发事件的影响,但究其原因,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纵观世界上各大企业无一例外,不管是享誉世界的微软、或是遍布全球的通用、还是走出国门的海尔,他们的成功都印证了其以人为本的真理。

中国工商银行作为世界上人力资源规模最大的金融企业,作为即将上世的商业银行,在外资银行全面进入中国已经到计时的今天,若想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后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人为本,实行人才战略,这是工商银行改革发展的出路所在。

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人员众多,但真正懂得现代金融规则和金融运作的人才确是少很。我们大部分员工还停滞在计划经济的经营模式上,思想上还缺乏现代金融的意识,对国际金融业即将全面进入我国,还大多停留在口头上的“狼要来了”。对“狼”来后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对国际金融业的规则内涵和现代商业银行带来的机制风险,还只是在想像之中。

众所周知,不但外资银行进入后的市场搏杀,需要现代金融人才,就是我们练好自己的内功也需要更多的现代金融人才。姜建清行长为2004年工商银行的工作确定了明确的目标,但不管是提高利润水平、化解不良资产、整合创新机制、拓展国际业务、建设现代信息工程,还是推进综合改革都离不开现代金融人才。我们需要有一批忠诚于工商银行、有强烈竞争意识、过硬现代金融本领、推动工商银行不断向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工商银行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正如姜建清行长指出的那样:“建设现代金融业,人是最重要的因素。面对新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全行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开拓和创新队伍建设的思路与方法,加快建设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良、勤奋敬业的员工队伍,为全面推动现代金融企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是工商银行永远立于现代金融之林的根本出路。

三、坚持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的金融员工队伍

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因为人是具有无限潜能的生产力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是工商银行发展的根本出路,以人为本同样也是龙江工行重振雄风的希望所在。

回顾过去,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依托着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转轨和改制,企业走入困境。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走入了经营的低谷。时逢党中央调整政策,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举,给龙江工行的振兴带来了一片生机。

为此,我们要响应省行党委的号召,坚决贯彻落实总行党委部署,在推动现代金融企业建设中,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本质和核心。

一是要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实行领导班子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选拔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思维敏捷、具有开拓精神的干部,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对领导班子实行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机制。将其切身利益与工行盈亏联在一起,激励他们千方百计地为工行扎实工作。在干部选拔上,坚持任人唯贤。坚决反对跑官、买官。对拟进入班子的干部,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考核,听取群众意见,防止走过场。反对任人唯亲,拉帮结派。调动班子的积极性,真正把基层的领导班子建成战斗堡垒和经营管理的带头人。

二是搞好全员培训。加强思想培训,培养员工具有“爱我工行”的事业心、为工行发展作贡献的责任感、为龙江工行振兴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对员工进行金融法律法规培训,增强法制观念和风险意识,依法合规经营。进行全方位的业务培训,开发和营销新产品,掌握新业务,提高技能。学习现代国际金融知识,掌握现代金融本领,积累知识力量,增强竞争力和综合素质,造就一大批“一专多能”的优秀人才,建设符合国际规范的现代商业银行。

三是引进高级人才。实施人才战略,不惜重金,引进高级人才。为高级人才的成长创造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释放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高级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落实高级人才的物质待遇。发挥高级人才的裂变效应,带动一大批人,研究现代金融的发展,破解龙江工行的难题,储备人才,迎接外资银行进入的挑战,与外资银行争夺优质客户市场。把握龙江工行的发展,创造最大的效益。

四是创造拴心留人的机制。努力改变员工与同业相比待遇偏低的现状,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使员工抛弃自卑感,增强自豪感,争得在金融界与同业平等的社会地位。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心甘情愿地为工行的发展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避免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各专业的优秀人才纷纷流向外资银行和外行的高薪岗位。

五是树立先进典型。大力宣扬我行的先进典型,在全行提倡“爱我工行,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先进典型实施重奖。弘扬正气,以点带面。使员工看到希望,奔有方向,干有所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一切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尽可能满足个人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做到以人为本求发展,围绕经营齐攻关。龙江工行将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赵学清: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8年1月1日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年2月20日

[3]黄明祥:简论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观[J].中国城市金融,2004年6月

[4]马蔚华:论商业银行的科学发展观[J].金融研究,2004年7月

[5]王江:转轨经济中商业银行制度变革与风险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作者:刘近山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论文 篇3: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我们建党和执政以来在国家发展观上的历史性突破。“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而全面地理解并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从孔子的“仁者爱人” “泛爱众” “修己以安百姓”到孟子曰:“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以及《尚书》提出的“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人身依附关系严重的封建社会,这种民本思想对于抑制过度的剥削和压迫、保护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历史的进步性。但是,在笃信“君权神授”、讲究“三纲五常”的封建帝王眼里,“民”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真正主体力量。由于封建统治阶级与广大民众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期盼开明君主实现“民本”思想,只是一种幻想。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本质上就是“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和发展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发展。人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认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全人类的解放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

在我们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就是无条件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奋斗。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党的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衡量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标准。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要求全党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

邓小平同志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的地位,把生产力的发展看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本。这就在最根本的意义上抓住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实质。“人是生产力中最根本的要素”从根本上说,生产力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他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根本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

胡锦涛同志说,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试金石。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努力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强调的发展,应是全面、协凋、可持续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等。

传统的发展观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片面地把追求经济社会发展乃至把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当作目的,以大量耗费资源和污染环境为特征和代价,直接损害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导致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急剧恶化。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一个整体,主要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以人为本是根本目的。发展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才能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核心、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政治生活的需求,把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利益实现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发挥他们参与科学发展和支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党的群众基础,才能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

(一)要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定要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坚定不移的将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中心工作,只有如此,才抓住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前提和坚实基础。但是,现实中,有的同志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发展是硬道理”理解为只要发展经济,又把发展经济理解为不顾一切地追求GDP的增长,结果是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态,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损害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为目的的科学发展理念,就必须忠实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的根本目的。

(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人的发展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首先,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因为人的基本特性就是社会性,只有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等得到了发展,人才能发展。其次,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人的发展。因为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又是社会发展的目的。社会不能脱离人而存在,社会的发展没有人的发展也将难以实现。

(三)是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或者说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同自然界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相融合、相一致。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

【参考文献】

[1]薛德震.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N].人民日报,2004.

[2]沈宝祥.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

[3]徐绍川.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J].党建研究,2005.

【作者简介】曾云燕(1976-),女,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作者:曾云燕

上一篇:保险业必然选择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糖尿病参保患者医疗保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