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形式与传统技法比较研究论文

2024-05-16

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形式与传统技法比较研究论文(精选3篇)

篇1: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形式与传统技法比较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与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如同姊妹艺术一样,其形式语言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远古彩陶所开创的陶瓷花鸟装饰,曾产生和促进了传统花鸟画的生成和发展,花鸟画的成熟又回过来引导陶瓷装饰走向繁荣。笔者以两者的形式语言为视角,比较两者在形式语言上的共性和个性,并说明了两者的传承与变革之关系,力图为我们鉴赏与创作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提供参照。

1 传统工笔花鸟画与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的形式语言概说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形式语言是艺术家根据自己的创作观念,通过精心的构思,运用中国画所特有的“笔墨”技法在宣纸上对画面进行位置的“经营”,色彩的合理搭配,从而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的过程。

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的色彩粉润柔和、丰富多样,技法细腻,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工艺特征,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

这两种不同艺术种类的形式语言有着相似性,但又有其各自的独特性。作为“纯艺术”种类的传统工笔花鸟画,它以构图、线条、形状、色彩、色调等艺术语汇等构成了其自身的形式语言;作为工艺美术种类的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来讲,它以造型、色彩、装饰技法等艺术语汇构成了其自身的形式语言。那么下面就两者在形式语言中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2 两者形式语言的相同之处

2.1 丰富多样的构图

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充分借鉴了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构图形式,但由于其器型本身是丰富而又不断变化的,所以构图形式也是因型而异。同时由于每个艺术家风格的差异,其构图形式往往不受某种特定程式的约束。一般而言,我们大致可将两者的构图形式归结为:a.全景式构图。从图1、图2中可以发现:两件作品的内容相当丰富,各种禽鸟、花卉、树石都完美融合于画面之中。这种构图形式趋于饱满,非常讲究对画面“势”的营造:首先,画面所描绘的物象具有一种勃勃的生机;其次,整个画面井然有序,紧密而又有节奏感,物象的造型灵动充满活力。b.折枝式构图。这种构图形式比较自由,又十分讲究。首先,对于画面“四面八方”的营造非常讲究,画面中上下、左右的正中和正角的部位是折枝构图中比较忌讳的地方。其次,根据所绘花鸟的高低、俯仰之间情境表达的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在塑造艺术形象时,我们可以舍弃那些繁缛的细节,从有限中表现无限,从而使画面形象简洁生动、富有意蕴。正如清代的李方膺所说:“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悦目三两枝。”c.半景式构图。在半景式的构图之中,两种艺术种类都讲究“计白当黑”,用心经营画面的空间布局,根据所绘的物象的不同,通过点、线、形状、色彩等在空间位置上的大小、比例、聚散等的运用以便更好地表达画面的意境。黄宾虹曰:“作画如下棋,需善于作活眼,活眼多棋即取胜。所谓活眼,即画中之虚也。”

2.2 以线造型的技法

“线”是艺术创作的精髓,它贯穿于中国自古至今的绘画历程之中。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道:“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花鸟画的线条本身就是一种“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主客观统一,就是一种“画为心源之文,有别于自然之文。”从图1中我们看出:线在工笔花鸟画的运用当中,逐渐形成其独立的欣赏价值,呈现出节奏、韵律、疾迟、顿挫的美感意味。从图2中可以看出: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在线条运用上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技法与美感相一致,可以说,以线造型是两者艺术形式语言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作为传统工笔花鸟画来说,笔墨在宣纸上的运用讲究所谓的“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水墨比例,运笔疾徐有致,从而达到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象形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法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于用笔。”花鸟画家正是通过运用精湛的线条笔法来表现大千世界生动传神的艺术形象,从而更塑造出了饱含审美意蕴的艺术作品。

2.3 注重写实的色彩

视觉艺术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形,一个是色,这就犹如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色彩在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不仅可以使作品更加准确地描绘出现实世界的花卉禽鸟,而且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间接地反映着社会生活,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精神面貌,还可以更好地抒发自身的情感和思想。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曾说:“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色彩带给我们的美感是丰富多彩的。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与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的色彩关系上有很多是明显相通的,比如:色相,色彩的冷暖、深浅、对比、变化等等。

3 两者形式语言的不同之处

3.1 适形的构图

中国工笔花鸟画根据其画幅形式的不同分为:立轴、横批、手卷、册页、团扇等不同的形式,它是在一个二维空间平面上的表现,整幅画构图完整,运用的是散点透视的方法,在构图中保证整幅画中只强调一个“画眼”,即只有一个视觉中心。我们在构图时也会经常用到“S”形、“之”字形等等,能够产生一种抑扬顿挫、曲回往复的节奏旋律等美感形式,这说明构图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是“法无定法”。宗白华先生曾这样描述:“我们的视线是流动的、转折的、由高转深,由深转近,再横向于平远,成为一个节奏化的行动。”在意境的统摄要求下,艺术家应在有限的画幅中追求多变的形式语言,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

从图3、图4中的范例中可以发现: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需要根据器型变化来进行构图,水仙花在工笔花鸟画中平面展开,但在瓷瓶上就需要依据瓶型的转折进行适型的变化。杨永善先生在辨析陶瓷形式语言时即指出:“陶瓷造型有着独立的视觉艺术语言,具有自成体系的造型方法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它的形式语言不同于雕塑、绘画和图案,其造型的审美特征表现为对形态的直观感受,以及材料和技术准确而充分地发挥。”说明了陶瓷艺术在形态上独特的艺术美感,一般是在二维或者三维的立体造型上塑造艺术形象,在绘画与图案的结合方面我们可将其构图形式大致分为:a.单一的中国画构图方式;b.接近中国画的图案构图装饰;c.以中国画构图装饰为主,图案装饰为辅;d.图案装饰为主。这种立体造型上的构图方式,可以拥有多个画眼,在构图上具有独特的“通景构图”,使得欣赏者在观看时产生“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这是由于其本身的载体所决定的。艺术家在进行粉彩工笔花鸟艺术创作时根据主题的需要,再结合具体的器型,进行合理布局,讲究画面的“起承转合”,使得造型和装饰完美融合,充分体现出艺术作品的形式美。

3.2 材料的质感

材质是艺术的形式语言中最直观的,也是艺术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必须了解各种绘画材质形成的视觉效果,既要懂得各种材质的内涵,又要不断扩大其外延。

就传统中国工笔花鸟画而言,其工具和材料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在改进。但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基本上还是所谓的“文房四宝”,就是笔、墨、纸、砚。这些工具材料的性能,决定了中国画的特点。艺术家运用变化无穷的笔法在绢和纸上作画,更加发挥了笔情墨趣,同时也形成了多种皴法、描法和笔法、墨法。

景德镇陶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享誉世界。陶瓷材料一般是由硅酸盐矿物质组成,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对材质的要求很高,一般需以细瓷为载体,如图4中的粉彩瓷瓶,胎质致密洁白,釉质光洁温润,以其独特的材质美感,带给人们一种有别于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享受。这些承载艺术作品内容的陶瓷材料,如同传统工笔花鸟画所使用的绢和宣纸一样,这是两者材料所根本不同的地方。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与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相比,它的表现材料目前已经也大大地拓展了。现代社会的开放型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多样化决定了不同的材料在艺术创作中多元化的应用,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陶瓷艺术创作风格的演变已经突破了传统,依靠许多新材质的不断发现和应用,使它们“各尽其才”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各种材料之间完美融合、相得益彰,艺术创作便可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生命力。比如木材、塑料、金属、玻璃、岩石等和陶瓷材料的有机融合,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是变化万千的,我们需要在艺术实践中去努力地挖掘不同材料的特性,从而创作出更加独具特色、更加符合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艺术作品。

3.3 复杂的工艺技法

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角度而言,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是运用笔墨等技法手段在平面的宣纸上描绘客观物象,即画即成。而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是在高温烧制好的白瓷胎上,用油调制珠明料作画,用粉彩颜料经过特定的工艺操作流程填色完成之后,再次入炉经780℃左右低温烧制而成。如图6,作品烧成后颜色不仅固着在瓷釉表面,而且光泽晶莹、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雅致等特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艺术作品烧制时,艺术家对于窑炉温度高低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最终效果的完美呈现与否,所以这就决定了粉彩装饰艺术具有较强的工艺特性。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不仅要懂得瓷绘颜料的科学搭配、绘制技巧工艺性能、还需要了解各种色彩在窑火中烧制呈现最佳效果的温度以及各种材料的运用使作品产生出什么样的艺术效果等等。

在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中,在技法上,胡美生教授曾把粉彩线描的特点概括为:淡、细、匀、柔、俏,这些是其主要的特点,但不是唯一的品评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作出改变。就传统粉彩的花与叶的绘制方法来说,主要有勾勒法和没骨法。没骨画法是受到中国画的影响于近代才逐渐形成的。粉彩花朵的没骨画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烟煤调和乳香油勾线,然后在其轮廓内平填玻璃白,并用净颜料洗染。第二种是先用淡墨勾出花的轮廓,然后根据花瓣的外轮廓薄薄的平涂一层玻璃白,然后用羊毫楷笔蘸取以水调试的洋红等色料,按照花瓣的层次、转折关系在玻璃白上拓染。这种方法要求下笔肯定、快速,忌讳在玻璃白上重复涂抹,对于枝叶的勾勒,可以根据其形态,运用线条的粗细、浓淡、起伏、顿挫等变化,表现出枝叶的起伏、转折等各种形态特征。民国时期出现了具有文人画意的新粉彩,传统粉彩技法被不断突破,如王大凡开创了“落地粉彩”技法、刘雨岑开创了“水点桃花”技法等,从而使粉彩工笔花鸟装饰进入到现代发展阶段。此后,现当代一些粉彩艺术名家又不断探索发展着新的装饰技法……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其工艺技法的复杂性。

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现代粉彩工笔花鸟装饰艺术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不断地尝试创新,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材质上都有新的突破,尤其表现在粉彩工艺与其他釉上彩、釉下彩以及色釉等的相互结合形成的综合装饰技法,这使得粉彩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语言。

4 结论

自粉彩花鸟装饰诞生之日始即是在不断地对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借鉴中向前发展的,现代粉彩花鸟装饰也不例外。不过,现代粉彩花鸟装饰在借鉴传统工笔花鸟画在构图、线条和色彩等共性特征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在器型、材质和工艺上的个性特征以及不断融合其他装饰类型,从而形成了有别于传统工笔花鸟画的艺术与工艺特色。通过二者的比较也使我们得到很好的启示:在现代的陶瓷艺术创作当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借鉴和吸收优秀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立足于陶瓷艺术本身独特规律的基础之上,做到两者之间更完美的融合,不断地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只有这样才会在艺术创作中产生绵延不断的“源头活水”,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3]李文跃.景德镇粉彩瓷绘艺术[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4]邹晓松.传统陶瓷粉彩装饰[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5]黄周生.粉彩与陶瓷装饰相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陶瓷,2004(04)

篇2:现代工笔花鸟画创作形式与传统技法比较研究论文

当代花鸟画发展概况

20世纪初,在中西两种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古老的花鸟画艺术并没有被西方绘画所摧垮,反而表现出了一种顽强的生命力,为其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当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也让中国的花鸟画创作也呈现出了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创作者在艺术价值观上也出现了分流。一种是迎合主流的审美观,旨在参展或获奖;一种是走市场化道路,希望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一种是坚持传统,并尝试获得雅俗共赏的效果。这些变化难以用是非对错来进行区分和形容,只能视为是一种客观环境下的多元化表现。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一些青年创作者成为了花鸟画坛的主力军,他们普遍都是艺术院校的科班出身,不但有着较为扎实的创作技术,而且也还有着丰厚的艺术修养,更表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意识,在整体文化背景下,尊重当代人的审美需要,通过大量新的绘画语言和技法的运用,在表现出鲜明个人风格的同时,也使传统花鸟画呈现出了全新的风貌。体现出了当代创作者对这门古老的绘画艺术所做出的独到贡献。

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技法的发展

1.构图的发展

构图在花鸟画中,又被称为“置陈布势”、“经营位置”等,是花鸟画创作的一项基本技法,并对画面表现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代创作者在充分借鉴全景构图、边角构图、折枝构图、留白构图等传统技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点、线、面的深入思考,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要,创造性探索出了很多新的构图方式。如满构图。在当代这个视觉图像时代下,一些平淡无奇的作品已经很难再引起观众的注意,唯有让作品呈现出一种新奇感。才能让人们停下匆匆的脚步,仔细的观察作品。而满沟图就是在这种审美心理下出现的,画面中各类表现事物几乎占满了所有的空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孙冀的《太平梨花》,一眼望去,满眼都是白里透红的梨花,且因为梨花的花瓣很小,使得画面的真实感大为增强,好像眼前真的有一片梨花,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又如平面构图。伴随着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很多创作者也从平面设计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并将一些平面设计的构图手法运用到了花鸟画中。如画家陈林,其在构图上就有着鲜明的构成主义风格,喜欢用墙体、屏风等事物,将整个画面分为若干个不同的空间,并由此体现出一种纵深感,和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田中义一的构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他的《盛宴》中,就巧借一扇门,将整个画面分为了前后两个部分,表现出了强烈的“走入”感,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此外还有装饰性构图、陌生化构图等,都体现出了当代创作者在构图方面的创新。

2.色彩的发展

色彩是绘画作品给观众留下的第一印象,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哲学、心理学等多个方面。从整体上来看,传统花鸟画色彩可以用“雅致”来概括,是一种朴素思想的表现。而在当代花鸟画的创作中,则融入了更多的主观性因素,即通过对“随类赋彩”观的突破,努力避免色彩的单一化和程式化,使色彩真正成为表现个人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工具。如画家孙冀的作品,色彩都是十分艳丽和饱满的,在他的《霜色染山林》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似火的枫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但是与此同时,却没有任何的“匠气之感”,一方面是源于创作者对固有色的真实再现,另一方面则是将主观情感融入了其中,并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另一位画家江宏伟,善于将西方色彩观念运用到花鸟画中,在他看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让曾经艳丽的宋画蒙上了一层灰色的调子,与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灰褐色表现十分相似。这既是传统花鸟画的色彩现状,也是当代创作者在色彩上的大有可为之处。对此他效仿西方古典绘画,通过反复的晕染,使作品呈现出了一种朦胧的感觉和古色古香的味道。再如江宏伟学生雷苗,其喜欢通过一遍遍反复的描写和渲染,将色彩处理的含蓄、朦胧而隐逸,在此基础上,再十分自然的引入几个半透明的光斑符号,从而有效避免了画面的过于沉闷,为作品平添了几分灵动。可以说,当代创作者在色彩创新上是大胆而多元的,使色彩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价值和功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成为了当代花鸟画中的标志性因素。

3.造型的发展

造型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传统的花鸟画中,多采用以线造型的方式,不仅能够正确反映出形体的透视关系,而且也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单一的造型方式难免会导致创作的模式化和趋同化,所以很多创作者开始将一些新的造型技法运用到了创作中,既保留了传统花鸟画以线造型的审美特质,又呈现出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效果。如雷苗的作品,其在造型上追求一种真实感,并注重对细节的刻画,但是这种对真实感的强调,并不是对客观物象的机械描摹,而是融入了个人情感的再现和表现的融合,因此整个画面效果让人觉得十分舒适和雅致。如她的《花卉条屏》,其对每一片芙蓉花叶都进行了悉心的描摹,但是对线条的运用却十分简练,给人以清新灵动之感,既有着宋画的风韵,又有着西方绘画的写实美感。又如何曦的《陌生》,虽然也是强调写实,但却呈现出了另一种风格。这部在全国美展上获奖的佳作,先用现代主义绘画中的写实手法,画出了一座座玻璃幕墙,而幕墙上空则是用传统笔墨技法画成的一只燕子,用一种隐喻的手法表现出了当代人在生活中受到的种种限制和束缚。可以看出,当代花鸟画对于传统花鸟画的写实造型是十分认同的,但是又根据个人表现需要对其进行了多样的创新,既充分表现出了个人的情感,也获得了与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了创作的初衷。

4.工具材料的发展

工具材料作为创作者的“武器”,同样对创作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当代花鸟画技法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的花鸟画创作,多使用熟绢或熟宣纸,其优点是材质较好,有着细腻的纹理,而缺点则是色彩的附着力差,难以进行反复的渲染。很多时候创作者想进行一些补充和完善,但是受到材质的限制只能作罢。在当代,很多创作者都认识到了传统材料和工具的这种局限性,为了获得更好的表现效果,将一些新材料新工具运用到了创作中。比如在材料方面,如亚麻布、的确凉、树脂布、皮纸、高丽纸等,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同的材料在纹理、质地、色彩附着力上各有不同,给了创作者以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也由此带来了多元化的表现效果。又如在颜料上,传统花鸟画的颜料都是来源于大自然,可谓是一种天然色。而在当代花鸟画中,则加入了丙烯、进口水彩、水分颜料等,使色彩更加鲜明和艳丽,充分满足了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再如在工具上,毛笔一直是传统花鸟画创作的主要工具,虽然经过多次革新,但是仍没有脱离毛笔的大范畴。在当代花鸟画创作中,则是排刷、喷枪、拓印、撒色粉等一起上阵,让画面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效果。但是这种创新也引发了一些争议,一些创作者陷入了尝试新工具和新材料的误区,从而使花鸟画传统的笔墨表现和气韵精神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这也给了当代创作者以深刻的提醒,即无论是哪个方面、何种形式的创新,都要遵循花鸟画最本质的艺术规律,否则就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创新。

综上所述,艺术形式是推动一门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源动力,也是引起内容变革的催化剂,这一点在花鸟画的发展上表现的十分明显。千百年来,正是无数位创作者在技法上的不断创新,才使当代花鸟画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面貌。而当代创作者所做出的各种探索,则更体现出了当代人对这门艺术所做出的独到贡献。所以需要每一个创作者都树立起一种学习、借鉴和创新的理念,既要积极吸取他人优秀的创作经验,也要结合个人创作实际进行主动的创新,并由此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也只有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花鸟画艺术才能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并再次迎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景。

篇3:浅议现代工笔花鸟画技法

南齐谢赫在著作《画品》提出了“六法论”, 将绘画造型、构图及技法等一一进行说明, 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 从而也成为后代画家衡量绘画作品好坏的标准。此“六法”对绘画技法分类阐述, 以下我们就从技法方面来谈谈现代工笔花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工笔花鸟画表现手法

自唐宋以来, 工笔花鸟画的表现手法已经基本定型, 后来历经元、明、清的不断探索和拓展, 但基本的面貌没有改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手法:勾勒法、勾填、没骨三类。到了现代, 这些手法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 相互接近, 彼此渗透, 使传统意义上的勾勒法和勾填法在画家的实际创作中已经没有明显的界限。所以会看到很多现代的花鸟画作品中很多手法并用, 却也不影响画面的美感。

1. 勾勒法

勾勒法是花鸟画兴起之初就有的形态, 主要表现就是以浓墨勾出对象轮廓, 然后“层染”着色。染色完成之后, 用重墨在原来的轮廓上重复勾画, 这次称之为“勒”。这种方式可使对象更加丰满生动。此法在重彩画中多有应用, 例如牡丹红嘴雀画法。

2. 勾填法

勾填法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形成, 但是直到今天仍被普遍应用于工笔花鸟的绘画中。勾填法即先勾出物体的轮廓, 但要实现考虑好所要表达的是重彩还是淡彩, 根据重彩和淡彩选择合适颜色深浅的线条勾画, 然后“层染”着色。勾填法和勾勒法不同在于, 勾填法色不能侵线, 而勾勒法不做要求。梧桐麻雀画法就是典型的勾填法。

3. 没骨画法

没骨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画家徐熙、徐崇嗣祖孙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据宋代董逌《广川画跋》载:“沈存中言:徐熙之孙崇嗣, 创造新意, 画花不用墨, 直选色渍染, 当时号没骨花。”没骨画法的显著特点即是不用墨线勾勒, 直接用颜色晕染形体, 此法区别于勾勒和勾填法, 是另外一种工细虚实手法。没骨法强调画面轮廓清晰, 层次清楚, 尽管没有轮廓线, 但仍要骨气充实。

在色彩的应用方法上, 没骨更强调二色或者多色相接相撞的方法来取得色彩深浅的变化, 要求画面写实细致, 形神兼具, 又要丰富和谐, 艳丽雅洁。例如石榴长尾雉的画法。

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家能很好地把握传统工笔表现手法的精髓, 将其更加完善地应用, 并大胆地将各种表现手法融入到画面中来, 主要突出时代气息, 从色彩的应用到题材的范围不具一格, 体现了多元化时代气息, 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艺术形式表现得更加完美, 也为未来的工笔花鸟画走向创新指出了方向。

二、工笔花鸟画色彩

色彩是工笔花鸟画中最重要的部分, 用色彩来描绘不同的物体、时间、地点。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在用色上往往强调固有色, 与西方绘画不同, 西方要求考虑环境色, 光源等对物体的影响而产生的变色。随着近代很多画家引进西方的色彩技法之后, 现代的工笔花鸟画画家在运用色彩上也会考虑色彩学上的色相、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 把握色彩的浓度、配色的主次关系、深浅关系、对比关系等, 从而发挥色彩在绘画上的美感。

现代的工笔花鸟画在色彩上有很大创新, 主要表现在讲平面化的色彩赋予动感。在考虑传统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运用上要求的固有色基础上, 统一画面色调, 将冷暖色调、对比关系以及环境光影响的变色都非常好的展现在绘画中。这些我们从黄静的工笔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到其独特的色彩风貌和表现技法。

另外,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 画坛中出现了大融合的现象, 可以从中国的很多工笔花鸟画家的作品中看到西方和日本绘画的影子, 也可以说他们对我国现代发展中的工笔花鸟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工笔花鸟画经营位置, 即“构图”

经营位置讲的就是构图。中西方的画家向来都非常看重构图, 构图的巧妙和独特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的构图, 将形式与情意一起考虑的。在进行构图时, 必须考虑主次、大小、多少、轻重、疏密、虚实等关系。花鸟画的构图美不美, 有时要考虑一枝一叶的位置和层次关系, 任何一个地方考虑不当, 都会影响全局, 因此必须把握协调、统一、对比、节奏、均衡等有关形式的原理和法则, 反复琢磨。

现代工笔花鸟画作品有的场面宏大, 有的内容丰富, 所以都要求构图饱满, 能给人的视觉以强烈的冲击力, 因此要在构图上采用“平面构成”原理排布“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要在画面上强调主观因素, 必要是巧妙安排虚实, 弱化空间感, 以表现空灵的意境。如陈之佛先生的花鸟画作品要求构图完美的理念, 他在构图时在草图上反复推敲, 从草图到正稿, 再到拷贝稿直至描绘到宣纸上, 仍要不断调整, 甚至赋上颜色后, 还要继续修改充实, 知道满意为止。例如其作品《荷花鹡鸰》, 可以从图上清晰地看出, 在绘画荷花、小草、鹡鸰的设色之后, 有用白描勾勒出数根小草, 以便画面更加完满、生动自然。

四、工笔花鸟画材料分析

从历史上保存的传统工笔花鸟画作品来看, 很多底布材料是主要熟绢及熟宣纸。尤其是在唐代以后, 丝织业逐渐发达, 画家们都喜欢用绢来绘画, 进而发展到用纸作画。这些绢和纸的优点是表面纹理细腻, 材质较好, 但其缺点则是色彩附着力差, 无法反复的渲染。有的工笔画采用其他材料如水彩纸、麻纸、高丽纸等, 也有的效仿国外的油画将其绘画在木板上, 当然这些革新的绘画材料也能画出特殊已经的工笔花鸟画作品。

现代工笔花鸟画家已经将创新作为首要目标, 但如何创新?在创新的同时不仅要结合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 还要表现自身的独立特点。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探索中, 西方绘画对中国传统工笔画的影响不可避免, 我们一定要很好地把握审美价值观, 既结合西方绘画的有益特点, 又汲取中国优良的传统, 创造出符合新时代面貌和气息的现代化作品。

参考文献

[1]傅京生.中国花鸟画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

[2]韩纬.中国画构图艺术[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国企改革三十年下一篇:行政职责和行政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