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024-04-17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通用8篇)

篇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观点对照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那种把学生当着等待灌输的容器的“满堂灌”、“填鸭式”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所谓“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呢?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特征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民主与平等包括知与情两个方面。从知的角度看,师生只是先知者与后知者的关系,并不存在尊卑关系。从情的角度讲,小学生与教师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

2、组织小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认为,学习是满足个体内部需要的过程。对于教学来讲,合作学习的假定是:“只有愿意学,才能学得好。”只有满足学生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才会愿意学,才会学得好。从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看,其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是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和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争。同学之间通过提供帮助而满足了自己影响别人的需要,同时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了归属的需要。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有机会形成良好的人际技能。当学生们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时,他们学到的就会更多,学得也就更加愉快。

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加以科学利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师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小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小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到主动参与评价。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评价。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悟和情感体验的特点,因此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重视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与进步。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语文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

(2)、学生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法

1、朗读法

教师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把文章的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让他们去细细品味。除了范读外,还可让小学生自己进行朗读。学生朗读使教师与学生跟教材的距离均衡,通过分角色读、个别读、分组读、接龙读、齐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贴近教材,感受文章节奏。

2、想象法

人的思维力、想象力非常奇妙。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对知识的接受,又点燃了学生热情的火花。在教师有表情的朗读同时,让学生闭目,发挥想象、调动听觉、嗅觉、味觉来感知课文中的景色美、人情美、意境美。使学生“入其境”,进而“会其意”,培养了小学生的创造思维。

3、表演法

让小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生动、直观的理解。通过表演法不仅使所有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而且,运用动作、语言、表情来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帮助记忆。

4、比较法

所谓比较法,就是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也就是求同辨异法。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让学生找出同类型不同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开拓思维空间,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5、悬念法

悬念是指人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它往往使人对所讲内容产生一种欲知后事如何的迫切需求。悬念所造成的这种“急盼”、“渴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注意力加倍集中,求知欲尤为旺盛,思维更加敏捷。

6、故事法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接受生动有趣的东西。挑选一

些与课文有关的故事,既丰富课文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

7、音乐法

音乐能提高人的鉴赏水平,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推动人们奋发向上,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小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中。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注意问题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体现语文课的特点。有些教师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取代朗读,课堂上听不见琅琅的读书声。而《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因此,语文课要“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读达到对语言的理解、品味和积累,获得情感的熏陶。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未轮流发言完就草草收兵。合作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3、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比例。有些教师课堂上过多地让学生活动,最终导致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有困惑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维,并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4、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新课标强调学生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表面上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探索精神给予鼓励,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5、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要适当控制。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必须为本课学习任务服务。如果安排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偏长,反而影响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应把激发兴趣作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避免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

以前,在小学语文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被动的、消极的,是被灌输的器皿,是书本的奴隶,教师的“应声虫”。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长期固定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认为课文阅读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讲意思,存在这种心理现象比比皆是,学语文简直一点味道都没有。《语文标准课程》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即要求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教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语文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精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篇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2、能够引导小学生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只要教师提出的学习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自然乐意去学。如果教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由提问,自由发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自主锻炼思维,拓展思维,使思维素质产生发散和迁移。

3、可以小学生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语文教材中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有很多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景物,美好的.情境……。小学生的情感是易于激发的,之所以对课文所塑造的英雄人物升腾起崇敬之情,对祖国山河的壮美为之赞赏,对不幸人们的同情……都是为情所驱动而产生的体验。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4、能够锻炼小学生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阅读一向是语文教育的重头戏。阅读文章时,可以培养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及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查阅各种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所带来的满足感及成功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从阅读课文,理解课文自然上升到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多层次、全方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教学效益立竿见影!

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及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如,阅读教学中的讨论、交流,作文教学中的评议、修改)有意识地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二是在口语交际课上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三是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二阶段培养中年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求是求佳意识。这种意识表现为好奇性、想象性、敢于冒险、敢于向困难和权威挑战等心理倾向。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语文课程标准》也体现了对个人的独特见解、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重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中年级(3----4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判断能力,因此,教师要在正常的阅读、习作、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同时,侧重对中年级的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训练。

第三阶段培养高年级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现代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就是信息量剧增、信息传递速度快捷、信息传播途径多样化。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和传播媒体的飞速发展,要求每位合格公民都要具备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新变化,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源,拓展视野,获得选择、判断信息的技能。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标准5--6年级)”,“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标准5--6年级)。”语文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40分钟,还应从生活出发,把生活和课堂很好地联系起来。这就需要课前作一些准备,从书籍、电脑等媒体中搜集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所以,教学中,教师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应侧重对5----6年级学生培养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信,息的基础上,正确地处理、运用信息,并重视信息的表达形式和表现结果的能力。

篇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教育发展,教学

改革是促进事物发展的不懈动力, 对于教育教学也是这样, 为了不断地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相关部门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小学语文是一门十分基础的学科, 也是小学教学体系之中最为重要的学科, 小学生只有掌握了小学语文的知识, 才能掌握语言工具, 才能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由此可见, 小学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各个科目改革的重点, 但是, 现阶段,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们应该科学地对待这些问题, 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理念落后, 学生压力过大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文化积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相对较为落后, 仍然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 并没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另外,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 造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 忽略了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残酷分数与升学的压力之下, 小学生没有一个轻松的课堂与学习环境, 承受着本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2.课堂气氛沉闷

众所周知,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是这样, 应该对课堂教学予以充分的重视, 但是,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相对较为沉闷, 学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综合发展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现阶段,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冰冷的文字, 严格的考试, 这就让语文课堂失去了原有的生机与活力, 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 造成了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教学效率低下。

3.教学方式落后, 多媒体手段缺失

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深刻地改变了现代社会的生活与生产方式, 对教学的发展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现代教育教学而言, 多媒体技术对各个学科都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 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扩充课堂知识容量, 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更多的便利。但是, 由于条件和理念等方面的综合原因,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没有广泛应用多媒体手段, 仍然使用较为单一的传统手法, 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做到与时俱进

时代在发展, 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尤其是新课标颁布与实施以来, 我国教育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进步与发展, 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 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积极学习与利用现代教学理念, 做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新知识与新方法, 推进现代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进步。

2.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中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还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如, 课本剧表演、分角色朗读等, 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让学生爱上课堂, 爱上语文。

3.丰富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丰富教学模式, 活跃课堂氛围。比如, 在学习《看浪花》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 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 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的气势与壮丽的风光,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虽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我们只要正视这些问题, 采取积极的措施与方法就一定能克服这些问题, 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希望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带来相应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马晓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学周刊, 2014 (04) .

篇4: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为了加快推进素质教育,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去年5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8月,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接着,《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实验区开始使用。因此,准确把握《课标》精神,并以此为依据改革教学,便成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个人学习、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体会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同道们。

关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语文教育专家们在各种媒体上已经发表了多篇论文,论述深刻,阐释清晰。因而,本文主要是结合本地的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实践,第一,谈谈对语文课程目标的认识,第二,就实现课程目标提出几点教学建议。

我们知道,课程目标对于教材编写、教学、评价等起着决定作用,因此,改革语文教学,首先要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当我们把《课标》精神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结合起来思考时,就会对语文课程目标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那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调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好基础,语文教学在培养合格公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

正确运用中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是每位公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语言的习得是人发展的基础,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标准之一。只有每位公民都具有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正常交际的能力,才能保证每位公民在现代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语文教学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任。同时,语文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和人生,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形成创造性地应付社会的能力,成为自觉、自治和负责的公民奠定基础。

语文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作为义务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语文教学理所当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身心条件和背景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接受语文教育的机会,并都能够达到最基木的要求。

语文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在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他们创造丰富而有序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课堂和自然环境中通过主体参与和体验,获得语言的发展。

2、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

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各有侧重”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各内部课程设置要具有对应性,并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区分能级”是指不同学科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探索过程和发现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量不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有长效短效之分,学科教育类课程内部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能级,实现学科的互补;“明确阵地”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内部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课外教育阵地和社会教育阵地,立足于不同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育知识学习和语文教育能力形成。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

“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

“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3、课程目标

既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那么语文教育就应该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课标》在前言的“课程性质与地位”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并对语文素养进行了具体阐述。“课程目标”部分,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课程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实施建议”部分,又围绕如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出了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可以这样说: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贯穿于《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也是我们领会、执行《课标》精神的核心。

篇5:如何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改革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4-0100-01

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对话互动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凸现,有利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互动:

(一)要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的前提。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读活动。

(二)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小学语文教材负载着传承基础的文化功能,其本身就是一个敞开的文本。学生只有善于与文本对话,从“对话”中自主获取知识,才能适应信息社会对知识学习的要求,才会受用终身。

(三)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学生与学生心灵的交会。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对话教学的组织形式。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老师,要有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意识,要善于把学生之间的对话逐步引入正题或组织正反两方面的辩论,让学生置身于一种合作氛围中,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他们之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

(四)知识碰撞,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给”永远只能给死的知识,而“碰撞”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引导相互间用知识交换并碰撞,是实现学生与知识信息对话的关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知识碰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知识信息对话,产生智力碰撞,从而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而作文教学一般从作文指导入手。小学阶段是儿童观察活动的“敏感期”。最佳的习作训练形式是观察作文。可着重安排对动物、自然景物、建筑物以及人物的动作、对话、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训练,让学生获得丰富而鲜明的感性表象,帮助他们从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筛选”出典型表象,借此培养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精确性。

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从鼓励学生习作入手,抓住学生作文的最大优点和最大不足予以点评。基础知识如错别字,用词不当,病句,不连贯等不足之处点明就行;教师应该把修改的权利还给学生,而不该包办代替。在鼓励的同时,情感沟通比技巧传授更为重要。为此,教师应该主动敞开胸怀,与学生展开“零距离”的心灵碰撞,撞出火花撞出激情,撞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和心灵之中沉睡的巨人。等到那巨人被撞醒,学生也敞开心扉主动笔谈他的成功、他的失败、他的`喜悦、他的烦恼、他的亲戚朋友、他的老师同学、他和他们之间的误解与理解、悲欢与离合……的时刻,这便是培养了学生写作能力潜力开发得到成功的标志。在作文评改上,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差异,有所区别,侧重对待。优秀生以“评”为主,中差生以“改”为主。这是因为优秀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础,需要锦上添花。教师应在文章的立意、结构等写作方法这些有一定难度的方面提高要求,给予指导。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无疑要承担创新教育的重任。因此,更新教育观念,破旧立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呢?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取决于培养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注意开发智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必须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自己学习也不会,就更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便成了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

篇6: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被重视起来,并作为重要的目标。教育工作不但要分析小学语文目前教学模式的现状,对于其劣势和不足进行了解,还应该提倡“以生为本”,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从而使小学课堂语文教学的高效性得以有效地实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若想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有效地实现,就应该对小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和兴趣特点充分地重视起来。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模式摒弃,倡导多媒体式的教学,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倡人性化教学,将课堂语文教学情境进行创设,从而使小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得以激发,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滞后

新课程标准改革以后,对小学教育也具有新的要求,小学课堂应该“以生为本”,教师应该将引导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既要将小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提高,又要将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锻炼。但是,从当前的小学生语文教学来看,与新时期对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却是相反的[1]。小学语文模式大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很少有参与课堂的机会,还是死记背或者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记忆知识,以及被动地接受知识,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比较滞后,小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锻炼。现阶段课程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重视,如果运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理想的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就难以实现。

(二)过于注重理论知识

从当前来看,针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运用的都是传统式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也没有很高的学习兴趣[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与现代化的社会没有互相融合,无论在设置语文教学的内容上,还是讲解语文课程的方式上,仍然比较传统,以为重要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将理论知识进行灌输。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的主宰能力比较强,提出问题时,很少给小学生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教师甚至没有小学生将问题回答,就将问题解答了。还有在语文教学上,要求小学生死记硬背,体现了小学教学理念的落后。

二、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探索新的语文课堂组织形式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形式,都是将教师作为主体,大课堂的语文教学对其比较有利。但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提倡将学生作为主体,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因此,有效且积极地开展小组教学模至关重要。有效地运用小组教学,能够将集体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将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提供,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无论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对于班级和小组以及个人多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对于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重点地加强,将小学语文大课堂的讲解学习方式尽可能的削弱。在对小组进行划分时,一般是每个小组6个人,将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别的相互进行搭配,小组建立起来并稳定以后,过一段时间还需要适当的进行调整,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不但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同时,还能够使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

(二)开展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现代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很好的支撑,对于教育事业也是如此。为了能够跟上现代信息时代的步伐,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转变,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融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有效运用多媒体式的教学方式,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有效的提升。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将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开展,能够借助多媒体的平台,来将有关的文本和图片以及视频来进行展示,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网络资源和庞大的数据库,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来进行丰富,从而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代化得以实现。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够将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得增强,还能够展现出该节课语文的文章结构和知识点,辅助效果非常好[3]。例如,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猜谜语“红院门,白院墙,里面坐个白胖子”,打一食物,引出花生。再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小松鼠找花生的动画,并配上儿歌,从而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了与新时代基础教育要求相适应,必须要将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和模式进行转变,致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得以有效的实现,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娜.浅析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中国校外教育,(25):96+100.

[2]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17):273-274.

篇7:小学语文考试改革论文

弊端一:由于考试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检测,也是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在凭考分升学的情况下,考试成了指挥棒,怎么考,就怎么教。老师教学的着眼点是围绕着指挥棒转,注重的是怎样得高分,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为考试服务的误区,而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改革了考试,有助于使广大语文老师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认真地去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研究如何通过语文教学去提高学生的素质,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弊端二:传统的语文考试,总是笔试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考试的内容有限的,往往只限于教科书,无形中造成了学生只把眼光盯在教科书上而忽视了课外阅读。事实上,通过广泛的、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同时又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我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就是这个道理。然而,由于这样考试的导向,造成了学生知识面过窄,知识结构残缺,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归根结底,是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因此,改革考试考试,势在必行。

弊端三:由于考试以笔试为主,并且是一纸试卷定高低,无形中使学生形成了不健全的学习心理:即不重视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而考试前搞突击,死记硬背,背作者,背造句,背中心思想……老师则在考试前组织学生集中复习,突击复习,搞“卷山题海”,做大量习题。更有甚者,一张练习卷要机械地做上几遍,直到上面没有一个错字、一处错误为止。平时的作业,也是机械重复的多,缺少创新性,而且经常做那种“滚雪球”式的作业,无效劳动多,其价值甚微。这一切无不是为了就会考试(笔试)。这样做的后果,不仅学生知识学得死,思维僵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也大大加重了学习的负担,课外时间被剥夺,学生不能主动地进行学习,依赖性强,严重地影响了个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语文考试存在的问题是比较突出的,对语文教学的许多方面产生了误导,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化。改革语文考试已迫在眉睫!

二、对考试改革的初步探索

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手段有两类----考查与考试,而考试又是指挥棒,起着导向作用。因此,评价搞好了,无疑会促进教学的改革,从而使学生从应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那么,改革的途径、方法何在呢?

一、树立正确的语文质量观

语文质量观,也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看法。过去,只要一提到学生或班级的学习质量,往往就会根据他们考试所获得的分数来衡量:分数高的自然质量好,分数低的那自然是质量差了。由于这种质量观的影响,导致学生们语文方面的高分低能。显然,仅仅使用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全面的。树立起正确的语文质量观,就是要公正的、客观的、全面的去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看他们对语文知识与技能掌握的情况,又要看他们实际所具有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既要看单项的语文能力,又要看综合的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教学及学生的语文学习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二、加大考查的比重

要想全面、正确地评价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并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健全的学习心理,就不能仅仅着眼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更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因此,就要加重考查的比重,使考查参与学生学习语文的全过程。就是说,要在日常有步骤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和练习中,即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胡计划地给学生记分,期末综合评价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时,这种记分要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样做,不仅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对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较充分地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能促使他们懂得学好语文贵在口、耳、手、脑并用,贵在听、说、读、写并进,贵在平时的训练、练习中下苦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增加口试的比重

语文考试只用笔试不科学,首先就在于它忽视了口头语言的听和说。口头语言的听和说与书面语言的读和写都是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实际中,有的学生笔试时成绩平平,但在朗读课文、看图说话、即席演讲、口语交际等方面毫不逊色,其口试成绩往往名列前茅。相反,也有的学生笔试成绩优异。但在口试中成绩却很不理想。所以,就要像重视书面语言一样重视口头语言的训练的考试,要在考试中增加口试的比重,促使学生从过去只重视笔试转化为笔试与口试并重,这样所反映的学生成绩也必然更为客观全面,也有利于强化师生对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视和训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学主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两种语言能力相互促进,使学生通过日常严格的训练逐渐形成全面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命题的改革

命题改革,是考试改革的重要环节,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主、客观题型相结合题目分客观型和主观型两类。选择题、判断题、填充题、排列题、改错题等都属于客观型题目,作文题、问答题、阅读分析题等属于主观型的题目。客观型题目要求明确,答法单纯,覆盖面广,评分客观,但也有其局限性,即很难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命题时,目的选择题型。一般情况下,席卷要做到客观型题目与主观型题目相结合。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要逐渐增加主观型题目,减少客观型题目。

2、命题即要重视测试语文知识,更要重视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命题要从考查能力入手,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为了真正考查学生的能力,就不能只考教材中的内容,还要考与教材同质的内容。当然知识点一定要紧扣教材。

3、命题要有笔试,有口试,做到口试与笔试结合,以全面考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4、要增加操作考试的命题。

如查字典的考查,一定要让学生真正使用字典这个工具进行考查。可提供一定数量的字,按指定的方法,限定时间,让学生到统一的字典上查出要查的字(写出字所在的页码);还可提供一定数量的词语、词组,限定时间,让学生到字典中查出带点的字,选择字的义项(把义项序号写下来),这是据词定义能力的考查。如让学生根据说明搞个小制作,叠个小玩艺儿等。当然操作上尽量要简单。评定时不看成品之精巧程度,主要看学生对文字说明的理解与运用。

篇8: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不足

1. 填鸭式教学

填鸭式教学, 即灌输式教学,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不可否认,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导小学生学习生字、生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但也具有很大的弊端。填鸭式教学将小学生视为教学的客体, 小学生成了课本的记忆存储器, 而老师则成了完成这种记忆的督导者。实际上, 填鸭式教学不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虽然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学生感性的一方面即热情的性格及进取心都逐渐地在丰满, 自我个性在不断地发展。若是单纯地对小学生进行重复式灌输, 并在灌输时施加压力, 小学生由于情感的脆弱会产生知识接受障碍, 并会产生“师道尊严”的印象, 阻碍其以后建立自我驱动式的学习观, 在学习上也容易出现残缺学习, 不利于把握学习内容的整体。

2. 教学方法单一

在整个小学时期, 小学生注意心理的转变是从无意注意逐渐转向有意注意。在刚入学的时候, 他们的有意注意往往是被动的, 而且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也往往占据优势。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从书本到作业, 忽视了小学生的注意心理和形象思维的特点, 只是进行语词的抽象教学而很少和现实世界产生联系。进行语文教学时, 教师往往只是通过朗读、背诵、默写等强调学生对语词的识知, 而忽视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这样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产生“人云亦云”的学习结果, 而不能恰如其分地将所学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建立联系, 从而所学为所用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方式单一也不能吸引小学生的学习注意, 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二、小学语文教改方面

1. 建构主义教学

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学生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全新学习理论, 相应的教学理论也随即产生。建构主义提倡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 学生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上, 虽然建构主义未必要在细节上逐一贯彻, 但应该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师的上课时间是有限的, 但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 教学任务在传道授业解惑之外, 更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 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如课前两分钟演讲、课下百字日记、用自己语言复述课文等。

课前两分钟演讲, 就是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 学生表现的好坏都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在老师的长期鼓励下培养其自我表现的欲望。课下百字日记, 教师可以每周以所学过的部分单词为基架, 让学生以这些单词造句以描述自己本周内的生活。这种学习作业不仅复习了所学过的生字, 也让这些学习内容融入学生的自我生活, 增强其记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是一种学生的课堂即兴发挥, 老师通过学生复述课文环节, 可以有效的检验学生学习的不足, 进而调整以后的教学方案。另外, 学生一旦有了复述课文的习惯, 在面对可能的提问前, 也会最小限度地阅读课文, 实现变相性质的复习。建构主义不是一味地抛弃填鸭式教学, 建构主义只是方向, 但在实施建构主义教学时, 填鸭式教学的一些方法如重复、强制也是必需的。

2. 丰富教学方式

鉴于小学生注意心理及形象思维的特性, 有必要在三个方面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首先, 在教材的选定上, 应该选用插图丰富、故事性强的课本作为教材, 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教材里不应是抽象的课文, 小学生的学习未必能达到教材撰写者的初始设计。众所周知, 童话是家长们在儿童睡前讲述最多的故事, 若能选用较好的教材并以讲故事的色彩来讲出课文内容, 则学生的无意注意便会被调动, 进而更多地关注书本内容, 实现自我阅读。其次, 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上, 应该多多采用图片、动画等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元素, 这样小学生的形象思维便会充实起来, 听课积极性的提高, 学生较为容易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再次, 在教学组织活动里, 教学的趣味化依然是适用的。现在电视台的一些节目如《成语英雄》就通过竞技的方式, 来提高了参赛者的学习欲望, 而这样的范式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被借用。如通过讲谜语来实现学生对课文描述客体特征的把握;又如, 通过词语接龙来实现学生对课文的复习及把握。

三、小学语文教改的外在保障

教育是全社会所共同参与的活动, 小学生的学习同教师的讲授、学校的支持及家长的欢迎都是分不开的。除了教师在课程讲授上进行立意更新外, 学校和家长方面也需要形成一个外在的保障。于学校而言, 学校领导应该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的先进教学理念。如美国小学强调的是小课堂, 教学活动是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所以在美国的小学课堂上, 教师并不强求学生怎么坐, 甚至可以趴在地上, 只要注意听讲就可以, 而其教学的理念就是一起“玩”, 在教学游戏中来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中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当然并非要照抄照搬国外经验, 但学校对教学组织者———教师的包容和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生家长方面, 学生的背景各自不同, 家长的教育期盼也不同, 但无疑家长们应有一个共识, 即快乐地去学习及学习产生快乐, 应该成为学生少年时期的一个美好历程。

参考文献

[1]赵厚锋.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1) .

[2]周洪.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 (13) .

上一篇:赞叹的近义词同义词反义词下一篇:留学英国奖学金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