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2024-04-30

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通用8篇)

篇1: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07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导致部分地区政治动荡。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吃粮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

2、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我国平均2000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400人就有一名,比如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

3、大家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国人口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个矛盾在农村尤为明显。

4、种植业劳力老龄化、收种手段依赖机械化将来必然出现“少数人的农业”和“季节农业”以及“粗放农业”现象。

二、目前千阳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干部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水平。

1、从学历来看,多数人员是中专及以下的;

2、从从事农业专业工龄看,10年以下的占一半。“书本型”多,“实用型多面手”少。

3,从职称结构看,多数是初级职称的人员,真正科班出身、专业素质高和群众认可有实际技术水平的人员只占少数;

4、素质高能力强的借调到其他单位“非农业技术”化了。

(二)干部总量偏少,严重影响发展的后劲。

1、真正服务农村的专业干部少,特别是一线力量少(全县13万人口,县乡农技人员在岗23人,其中领导、文书、报账员、工勤人员就占去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岗位);

2、基层农业服务体系 “线断、网破、人散”问题由来已久;

3、业务领域在扩展(沼气、改厕、节能、农产品安全检测、其他行政部门协作项目、协作工作等),编制却在调剂中减少。

(三)总体经费不足,严重阻滞技术的提高。

1、历史遗留的农业系统超编问题难解决,在岗干部工资不能足额、及时发放,其他福利待遇几乎没有,导致农技推广人员底气不足,“五一”、“国庆”节工作忙离不开,工龄假没机会安排,身心压力得不到释放,中老年技术骨干健康状况堪忧;

2、经费的严重不足,钱少事多,疲于应付,阻碍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扩散推广。

(四)县乡体制不顺,开展服务的困难重重。

1、乡镇农技站垮掉后,由县直管村,服务粗放,出现大片盲点;

2、新兴的重要业务(如沼气、改厕、节能、农产品安全、各种行政统计、协作项目等)没有岗位和从业专业人员,主要靠代管、兼管、代办,顾此失彼,单位干部不堪负重,下面群众意见多;

3、干部纵向、横向交流少,观念老化,能力水平一般化,没有多少成果对农民和农业产生过大的实实在在的影响。

三、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

1、加大贯彻《农业法》力度,建立对县乡政府重视农业科技工作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2、要加大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财政预算要保障干部的工资待遇和工作经费以及设施仪器更新经费,并用适当的经济待遇稳住人才,激励人才;

3、营造农业科技工作的积极氛围。要对农业科技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的优秀事迹要善于挖掘,善于推介;对其中德才兼备的应该予以优先提拔到乡(镇)或在县农业系统单位任职。一般干部应该在不同的农业事业单位之间交流,熟悉多种实用业务技能。

(二)优化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

一是按新形势新任务确定编制,设置内部站室,保障干部总量满足岗位所需,县、乡一次配齐人员;

二是限期解决非专业人员(领导、工人)达到专业人员水平问题,过期达不到的推出技术单位;要求现有的专业人员学历提升,农艺师达到农业大专,高级农艺师达到农业大本;

三是建立干部到基层服务锻炼制度,一般必须在乡村服务锻炼5年,并取得实际经验和综合能力。作为升职称、县级农技推广单位招聘条件。

(三)建立职称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

消除满足达到中级职称混终生的制度基础,破除技术职称只上不下的潜规则。

1、现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人员未能在3年内取得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二等奖或5年内未能取得市级农业科技推广成果一等奖,应该取消现有职称和工资待遇标准,降为低一级的职称和相应待遇;

2、技术干部出现重大工作失误或者农民代表民主测评优秀不过半的,下聘到乡或村锻炼提高,以观后效。

(四)健全农业科技人才的管理机制。

1、首先要严格目标考核奖惩。一是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制度;二是考核其工作业绩,实行绩效挂钩制度;

2、实行单位与村民代表联合考核制度,引导干部把向领导负责与向农民群众负责同等重视;

3、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把个人利益的获得与团队业绩优劣挂起钩来。

篇2: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还不到全部农业劳动力的20%。在中国,平均农业劳动力只有1/。而在发达国家,平均农业劳动力高达1/400。如荷兰受过中等教育有90%,其中12%都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

种植业劳力老龄化、收种方式总是倾向于机械化会导致发生“少数人的农业”和“季节农业”以及“粗放农业”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除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吃粮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2]。

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从来都不缺少人口,而真正缺少的是人才,特别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而更希望走向城市生活,因此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根据上述的一些原因可以得知,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发展农民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营造农技推广工作良好环境

2.1 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通常都只重视大型项目的`建设,或是财政收入,有的领导认为“农业生产要靠经验”“实用技术农民都会”,导致不法分子打着科技的名义,出售劣质的农业商品,久而久之对农业科技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且还降低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信心。

对回归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其专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工作实绩上,对职称评定应当坚持重业绩,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贡献的原则,切实改变以往以论文或其它非专业学科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硬性标准的做法,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主评价依据,切实提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3]。

2.2 改善推广环境

要不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舍得使用政府的财政,为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做好准备,试验示范,名、特、优品种引进筛选工作,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农业推广经费真正用在点子上,要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拓宽种子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比较集中稳定的种子基地。加大农业服务范围,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的吸引力,让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田间,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支新的,向农业方向发展的人才队伍,并且巩固市场监管和增加执法检查力度,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理顺关系,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3.1 乡镇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行政领导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政治教育;监督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做好上级业务组织所给的每项业务工作;调节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一些相关组织间的各个关系;监督并鼓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根据标准规定明确使用自主权,避免他们合法权益受到损伤。

3.2 县级业务行政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招聘体系;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考评;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工资福利的待遇。

3.3 乡镇政府和县级业务行政组织完成相关协调工作

主要是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考评及录取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违纪处理手段,加强管理有关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4]。

篇3: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1 充分认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 需要做好农业新科的推广工作, 对农业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 加强农村生产力、完善基层农业环境;同时, 还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有的一切都表明, 充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如今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还不到全部农业劳动力的20%。在中国, 平均农业劳动力只有1/2 000。而在发达国家, 平均农业劳动力高达1/400。如荷兰受过中等教育有90%, 其中12%都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

种植业劳力老龄化、收种方式总是倾向于机械化会导致发生“少数人的农业”和“季节农业”以及“粗放农业”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 在2007年, 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 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除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吃粮大国, 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2]。

须知, 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 从来都不缺少人口, 而真正缺少的是人才, 特别是在农村, 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 而更希望走向城市生活, 因此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根据上述的一些原因可以得知, 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 对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发展农民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营造农技推广工作良好环境

2.1 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当前, 一些地方政府通常都只重视大型项目的建设, 或是财政收入, 有的领导认为“农业生产要靠经验”“实用技术农民都会”, 导致不法分子打着科技的名义, 出售劣质的农业商品, 久而久之对农业科技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并且还降低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信心。

对回归乡村, 服务农民, 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 其专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表现在工作实绩上, 对职称评定应当坚持重业绩, 重实际操作能力, 重效益、重贡献的原则, 切实改变以往以论文或其它非专业学科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硬性标准的做法, 将他们的工作业绩, 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主评价依据, 切实提高待遇, 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3]。

2.2 改善推广环境

要不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舍得使用政府的财政, 为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做好准备, 试验示范, 名、特、优品种引进筛选工作, 科技示范园的建设, 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确保农业推广经费真正用在点子上, 要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 拓宽种子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比较集中稳定的种子基地。加大农业服务范围, 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提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 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效率, 因地制宜, 发展“一村一品”经济, 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升农业的吸引力, 让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田间, 根据农民需求,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 培养一支新的, 向农业方向发展的人才队伍, 并且巩固市场监管和增加执法检查力度, 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理顺关系, 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3.1 乡镇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行政领导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政治教育;监督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做好上级业务组织所给的每项业务工作;调节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一些相关组织间的各个关系;监督并鼓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根据标准规定明确使用自主权, 避免他们合法权益受到损伤。

3.2 县级业务行政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招聘体系;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考评;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工资福利的待遇。

3.3 乡镇政府和县级业务行政组织完成相关协调工作

主要是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考评及录取工作,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违纪处理手段, 加强管理有关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4]。

4 不断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4.1 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农民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使用者, 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有决定作用。故要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确保科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做到各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科学性, 制定以市场为导向, 以科技为手段, 政府指引, 农民参与的农技推广方式。

4.2 增强技术培训

全面采取农业科技入户方式, 采取基层农来技术推广工作者包村联户体系, 慢慢实现农业推广工作者抓科技示范户, 科技示范户带领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体系。采取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 发展农业技术现代化, 信息化远程服务, 为农民解答各种问题;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区域, 创建新技术, 新品种, 并将其进行推广, 加强基层建设, 实施科技下乡方案, 展示各种各样的科技流动服务, 开展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多与一些相关部门交流, 并进行适当的合作, 凭借他们的技术和人才发展, 处理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任务中出现的技术困难, 加快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4.3 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发展各项技术服务, 把农业推广技术向各部门发展, 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农户的责权利有效地联系在一起, 建立起共同发展, 各有利益的方案;实施寓教于乐, 形式丰富的途径, 由广播报刊、科普杂志、短信、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各种介质传播, 实行培训授课与现场示范相联系的方案, 组织农民田间观赏, 鼓励农民学科技, 并有效使用科技,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同年龄人的参加培训的水平, 牢记在生产中关注农民的创造, 通过各种专业协会, 专业机构和科技致富领导人指引附近的农户, 让他们的实践经验获得更多的指引, 让农民愿意接受培训;要提高市场信息的传播率, 展示农技机构的技术与信息方面的优点, 对产前的工程进行选择, 将产中的技术指引与产后的销售服务归到工作考核中, 给予农民相对完善的服务, 把更多科技成果带到农民生活中去。

4.4 大力推进各项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抓实抓好青年农民的培训, “阳光工程”培训, 绿色证书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 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 总结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对于很多的问题与挑战, 只要政府和群众都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必能打倒一切困难, 胜利就在眼前, 获得持续的成功与发展, 促进农村服务, 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 增加资源面、增加发展途径与发展手段, 用最好的基层农业推广技术让农业反哺工业, 农业推动经济,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并能一直增加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知识, 农产品的生产有较好的保障, 做到科教兴农战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摘要:乡镇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农推广任务落实到位, 因此, 农技推广任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实现了“三农”服务, 还把科学运用于平时的农业生活中。基于此, 就如何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促进农业生产加速发展,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建议,改进

参考文献

[1]孔祥智, 楼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2 (1) .

[2]周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9 (10) .

[3]田素妍, 李玉清.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 2009 (4) .

篇4:改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建议;改进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63-02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完成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主要介质,在加快农业生产力发展,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年来,由于农村经济改革与产业机构的调整优化,基层农机化产品由简单机械化向全自动、信息化方向发展,故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变成历史[1]。所以怎样在农业技术进步的十分迅速的时候,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到没有漏洞,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和农民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与重要。

1 充分认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目标,需要做好农业新科的推广工作,对农业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加强农村生产力、完善基层农业环境;同时,还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有的一切都表明,充分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如今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还不到全部农业劳动力的20%。在中国,平均农业劳动力只有1/2 000。而在发达国家,平均农业劳动力高达1/400。如荷兰受过中等教育有90%,其中12%都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

种植业劳力老龄化、收种方式总是倾向于机械化会导致发生“少数人的农业”和“季节农业”以及“粗放农业”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2007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使许多地方出现了各种除经济以外的社会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吃粮大国,粮食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2]。

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里,从来都不缺少人口,而真正缺少的是人才,特别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人都不愿意继续呆在农村,而更希望走向城市生活,因此两极分化十分严重。

根据上述的一些原因可以得知,扩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发展农业现代化以及发展农民存在十分重要的意义。

2 营造农技推广工作良好环境

2.1 基层农技推广中存在问题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通常都只重视大型项目的建设,或是财政收入,有的领导认为“农业生产要靠经验”“实用技术农民都会”,导致不法分子打着科技的名义,出售劣质的农业商品,久而久之对农业科技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并且还降低了农民使用新科技的信心。

对回归乡村,服务农民,艰苦奉献的农技推广人员来说,其专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农技推广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表现在工作实绩上,对职称评定应当坚持重业绩,重实际操作能力,重效益、重贡献的原则,切实改变以往以论文或其它非专业学科水平作为职称评定硬性标准的做法,将他们的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作为主要主评价依据,切实提高待遇,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3]。

2.2 改善推广环境

要不断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舍得使用政府的财政,为基层推广机构的基础设施做好准备,试验示范,名、特、优品种引进筛选工作,科技示范园的建设,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确保农业推广经费真正用在点子上,要加快构建现代种业体系建设,拓宽种子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建立比较集中稳定的种子基地。加大农业服务范围,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转变效率,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经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升农业的吸引力,让农业可持续发展。

深入田间,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培养一支新的,向农业方向发展的人才队伍,并且巩固市场监管和增加执法检查力度,为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理顺关系,实行双重领导的管理体制

3.1 乡镇政府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行政领导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素质教育与政治教育;监督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做好上级业务组织所给的每项业务工作;调节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和一些相关组织间的各个关系;监督并鼓励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根据标准规定明确使用自主权,避免他们合法权益受到损伤。

3.2 县级业务行政部门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

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与技术指导培训工作;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招聘体系;完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考评;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工资福利的待遇。

3.3 乡镇政府和县级业务行政组织完成相关协调工作

主要是指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的工作范围、考评及录取工作,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的违纪处理手段,加强管理有关农技推广的工作人员[4]。

4 不断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4.1 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

农民是农业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使用者,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成效有决定作用。故要创新农技推广工作的方式方法,确保科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做到各方面都具有相对的科学性,制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手段,政府指引,农民参与的农技推广方式。

4.2 增强技术培训

全面采取农业科技入户方式,采取基层农来技术推广工作者包村联户体系,慢慢实现农业推广工作者抓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户带领普通农户的科技入户体系。采取最新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农业技术现代化,信息化远程服务,为农民解答各种问题;通过农业科技示范区域,创建新技术,新品种,并将其进行推广,加强基层建设,实施科技下乡方案,展示各种各样的科技流动服务,开展多种农业技术推广活动。多与一些相关部门交流,并进行适当的合作,凭借他们的技术和人才发展,处理部分农业技术推广任务中出现的技术困难,加快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4.3 创办试验示范基地

发展各项技术服务,把农业推广技术向各部门发展,农技推广工作者和农户的责权利有效地联系在一起,建立起共同发展,各有利益的方案;实施寓教于乐,形式丰富的途径,由广播报刊、科普杂志、短信、电视以及互联网等各种介质传播,实行培训授课与现场示范相联系的方案,组织农民田间观赏,鼓励农民学科技,并有效使用科技,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不同年龄人的参加培训的水平,牢记在生产中关注农民的创造,通过各种专业协会,专业机构和科技致富领导人指引附近的农户,让他们的实践经验获得更多的指引,让农民愿意接受培训;要提高市场信息的传播率,展示农技机构的技术与信息方面的优点,对产前的工程进行选择,将产中的技术指引与产后的销售服务归到工作考核中,给予农民相对完善的服务,把更多科技成果带到农民生活中去。

4.4 大力推进各项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抓实抓好青年农民的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绿色证书培训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农村经纪人,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5 总结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我国农村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对于很多的问题与挑战,只要政府和群众都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必能打倒一切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获得持续的成功与发展,促进农村服务,带动整体的经济发展,增加资源面、增加发展途径与发展手段,用最好的基层农业推广技术让农业反哺工业,农业推动经济,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并能一直增加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能力知识,农产品的生产有较好的保障,做到科教兴农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孔祥智,楼栋.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2(1).

[2]周青.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的政府作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0).

[3]田素妍,李玉清.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行为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09(4).

[4]王春明,王立坤,马君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

篇5: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2008-07-31 信息来源:云南省楚雄州人民政府

视力保护色:【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2006)30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07)85号)精神,做好新形势下我州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就改革和加强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重要意义

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县、乡两级为广大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截止2007年底,我州有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703个(县级389个,乡镇314个),核定事业编制6103名(县级3683名,乡镇2420名),实有科技人员5665人(县级3327人,乡镇2338人)。长期以来,我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农业市场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农科技术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州现行农技推广体系中存在的职能不清、机制不活、素质不高、保障不足、队伍不稳、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必须尽快加以解决。

当前我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特点和任务看,农业科技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地位越来越重要。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从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改革和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巩固和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服务。

二、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目标。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科部门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功能完善、机制灵活、运转协调、充满活力、农民信赖的多元化的新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精简高效,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发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各级进行探索和实践;坚持统筹兼顾,与县、乡机构改革相衔接,处理好改革和稳定的关系。

三、稳步推进全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

(一)强化公益性职能。我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其承担的公益性职能主要是: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和林木病虫草鼠害、动物疫病、有害生物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机安全监理;农林水资源、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森林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管理,农村能源建设的服务、指导,野生动植物的保护管理;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安全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技术服务等。强化公益性职能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立足点,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要求,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明确细化、分解和落实。

(二)合理设置机构。各县、市要根据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水利、林业等行业特点,本着方便农民、有利于业务指导、有利于有效管理、有利于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对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因地制宜、科学设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级要本着科学合理、集中力量的原则,根据县域农业产业特点、森林资源、水系、水利设施分布和政府财力等情况,因地制宜综合设置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全州乡镇统一单独设置农业、林业、水利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按照《关于理顺州县市畜牧兽医管理体制的通知》(楚编发(2006)56号)的要求设置。农村经营管理机构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中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政府职责。乡镇农村经济统计职能划入乡镇统计站,农村经营管理人员调整充实到相关事业站所。

(三)理顺管理体制。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为便于县级主管部门整合县乡技术力量,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的培植,确保重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项目的实施,全州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管理的方式。在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管理站、水利管理站、畜牧兽医站的人员管理上,各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既有分工,又要相互协调配合。人员录用(聘用)、调配、职称(职务)晋升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工作安排、考勤等日常管理和考核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主管部门在对乡镇农科人员录用(聘用)、职称(职务)晋升和工作调配上,要充分听取乡镇人民政府的意见,乡镇人民政府在具体工作安排和考核中也要尊重主管部门的意见。在工作职责上,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提供服务和支持;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综合协调和监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注重协调和沟通,体现管事与管人相结合,确保机构有事管,人员有事干。

(四)科学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承担的职能和任务,合理核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编制。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上划管理、实行县级派驻后,其编制上划主管部门,实行单列,同时仍列入乡镇事业编制总额管理;各县、市基层农业推广机构保留原核定的人员编制不变,县、市编制部门要在保留的人员编制内,进一步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县级机构和派驻乡镇机构的编制,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管理人员编制、工勤人员编制,并严格控制管理和工勤人员编制。原则上派驻乡镇机构不核定工勤编制,管理人员由专业技术人员兼任,现有工勤人员要通过退休等自然减员逐步消化。要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要明确在编在岗人员和超编人员,并进行永久性公示。要积极做好超编人员的分流安置。为保证公益性职能的履行,应确保在一线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不低于全县农业技术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要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防止简单的合并。

(五)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后,人员实行聘用制,参加竞争上岗的在编人员,应具备竞聘岗位相应专业学历或取得国家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聘用办法由各县、市人事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并具体组织实施。

(六)提高队伍素质。为适应科技进步、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变化,各县、市要制定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规划,有计划、有目的地搞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建立经常性的培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要制定具体措施,促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要进一步落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技术职称评定和相关待遇等政策,对长期在乡镇工作且成绩突出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给予适当倾斜。要重视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

(七)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各县、市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考核体系,探索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服务对象3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各县、市要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将考核指标量化、细化,严格工作业绩考核,形成长效管理制度。要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连续3年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继续聘用。要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四、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保障经费供给。各县、市要采取有效措施,立足当地实际,根据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需要,切实保证对基层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财政投入。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基本支出及履行职能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证。同时,要积极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农作物和林木病虫害及动物疫病防治、农情统计、森林防火、汛情旱情监测等工作。各县、市要在整合现有资产设施的基础上,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原有设备的维护更新,逐步配齐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适应公益性职能要求所必需的服务设备,提高服务现代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改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条件。

(二)加强资产管理。改革中,要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平调和流失。对现有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资产要进行评估认定和清产核资,确保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拥有相应的推广设施条件。对用于经营性服务的国有资产可进行剥离,剥离后可出租或出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租赁或出售给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自愿领办、创办农业经营性服务实体的人员。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过去开展经营性服务所形成的历史债务,要在明确债权债务的基础上,分类处置,逐步化解。

五、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这次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全局性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务必抓紧抓好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全州改革工作于今年10月底前全面结束。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各县、市要高度重视,组建专门的领导机构和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县、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要集中精力,主动加强协调,亲自参与调研、制定方案等工作,及时发现和研究改革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州、县两级农业、林业、水利、编制、人事、财政、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改革工作,确保改革按时完成。

(二)深入调查研究。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关系到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利益,关系到机构设置和经费保障等重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慎重对待。各县、市要根据国务院、省、州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准确掌握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改革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特别是对改革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问题,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真正把情况摸准摸实摸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确保农技推广体系人员队伍稳定,为改革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各县、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力保障、竞聘上岗等关键环节,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基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政策。8月15日前各县、市要制定出初步实施方案,报经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后,组织实施。

(四)加强指导,抓好督促落实。州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各成员单位,特别是农、林、水、编办等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改革工作进度、制定实施方案等各个环节的督促指导,及时帮助各县、市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加强对各县、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督促指导,州人民政府将派出督导组对各县、市进行督查指导。

篇6: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了解基层街道宣传思想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更好的为区委、区政府建设文化强区提供现实依据,青年公园街道成立了由党办、群公办、人大工作室、街道团工委和社区居委会人员组成的工作调研组,于2008年3月28日至4月15日,通过与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青年公园街道思想宣传工作基本情况

(一)深化学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把理论中心组学习放到思想教育的重要位置。

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始终被当作重点来抓,对中心组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年初制定出全年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配档表,并适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保证突出重点,推动工作。从年初开始,中心组共钻研探讨了六个专题作为今年学习提高的主线: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二是深入学习“十一五”规划纲要,促进济南“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三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四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三农”道路;五是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六是深入学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结合“群众满意年”活动,领导班子和成员走进社区,走入困难群众家庭,通过开展“心连心、一帮

一、结穷亲”活动,“八包八做”活动和实施“民情日”等制度,党工委班子共为居民解决困难200余件,帮助下岗失业居民再就业282人次,结成扶困帮难对子92对,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赞扬。结合“学习型、创新型、阳光型、服务型”机关形象的塑立,在机关干部中通过开展以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为民服务能力为目的的“一二三四”系列活动,激发了机关活力,整个机关形成了一种比作风、比贡献、比形象的良好工作氛围。领导干部在学习工作中都做到了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深入基层、带头进行宣传的“五带头”,班子集体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活力得到充分释放,在思想认识上、理论素养、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和改善,谋求发展的信念更加坚定,干事创业的精神更加振奋。

(二)积极开展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和居民道德教育,为建设和谐社区培育文明道德的新风尚。

宣传工作着眼于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撑,在社区居民中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进行《“三树”、“四不”文明倡议》,鼓励居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文明行业风气,要求居民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践踏绿地、不乱摆摊设点,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与各沿街门头签定“环境卫生协议”,负责自己区域的环境卫生,各负其责,共同美化自己的家园。鼓励居民主动维护社区卫生,通过实现社区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全面提升社区形象,巩固居民道德建设成果,提高社区道德建设水平,深化居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通过在社区广大家庭中开展“家庭科普工程”系列活动,围绕绿化美化生活环境、活跃家庭文体生活、普及科学法律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和落后习俗、和睦家庭邻里关系等五个方面,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家庭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家庭的文明进步促进社区的文明进步。07年,完成报纸新闻宣传共70余条,其中,国家级10篇,省级23篇,市级42篇。广播电视宣传35次,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国家级报道3次;此外,青年公园的报道已扩展至网络媒体,各主流网络媒体的报道数十篇。

(三)倡关爱和谐之风,建人文特色社区,文明社区创建成效显著。

青年公园街道宣传工作实施以“关爱人、服务人、教育人、凝聚人”为内容的人文社区创建工程,通过推行人文政务、繁荣人文生活、实施人文关怀,培育具有青年公园特色的小巷文化,为居民提供一个“以人为本、相互关爱、融洽和谐”的生活环境,人文特色社区创建成效显著。

1、拓宽多种渠道,发展小巷文化,繁荣人文生活。首先,完善小巷文化配套设施。街道在五里牌坊社区修建一处绿色休闲文化广场。休闲文化广场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投入资金4万余元,硬化路面300平方米,修整绿地300余平方米,栽种绿植1500余株,安装健身器材3套和石桌石椅2套,开设“健康角”和“休闲文化区”各一处,极大的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为周围十几座楼的1200余户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通过“小巷文化交流中心”,吸引了一批热心社区建设、群众基础好的文化骨干。同时将原有的文化队伍整合成10支社区形象展示队,通过“街道、居委会、文化骨干”三级管理网络来发展小巷艺术,吸引更广泛的社区群众参加。通过社区“家庭联谊会”,将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居民家庭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达到增进沟通、增进友谊的效果,无论是书法绘画等高雅艺术,还是扭秧歌、跳健身操等群众性体育运动都能在“小巷文化”中找到。小巷文化的不断延伸和发展,繁荣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加深了居民之间的沟通,密切了干群关系,潜移默化的将居民的思想引导到了先进的文化中,形成了社区邻里之间友善、亲情的社区关系。

2、调动各方力量,发展社区服务,实施人文关怀。街道在创建人文和谐社区工作中高度重视社区弱势群体生活的改善和困难的解决,重点坚持“民情日”制度、“结穷亲”制度和“送温暖”制度,大力帮助和扶持弱势居民,使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工作长效化。一是深入社区、走入家庭,“民情日”制度畅通群众反映意见的渠道。通过“民情日”,为社区居民群众解决、处理各类问题200余件,通过多种渠道向10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救助基金30000余元。二是开展“一对一”结对子活动,“结穷亲”制度帮扶弱势家庭。目前各级领导干部和志愿者与社区的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共92对,帮扶活动中共送去帮扶物品约500余件,合计3万余元;为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100余件。党工委成立了一支为社区残疾人送温暖的“志愿者服务队”,有成员18名,帮助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对“零就业家庭”,实行免费登记、免费求职、免费培训,培训下岗失业职工70人次,为260名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

二、青年公园街道思想宣传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青年公园街道思想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基层文化建设同整个槐荫文化强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高度来比,差距依然明显,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其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辖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还不能满足当地群众的迫切需求,主要问题反映如下:

(一)经费投入不足。去年青年公园街道共投入文化事业活动经费8万元,其中街道的人均文化活动经费平均仅为5元。从以上的数据反映,城市社区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人均的文化活动经费少得可怜,与中央和省市关于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相距较远,极难满足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思想宣传工作的成效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二)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服务匮乏。在此次调研中还发现,街道一级的文化设施陈旧,文化服务匮乏,主要表现在三个不相适应上。一是与基层文化站阵地建设要求不相适应。一半以上的社区文化设施面积不达标,无影剧院、图书馆(室)等场所;二是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近几年,青年公园街道的经济呈高速发展态势,当地的群众年均收入增长加快,他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而目前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设施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于群众需求的增长,有些群众反映,在当地很少有好的文化活动可供观看或者参与,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极度缺乏,要不就是低质量,可供活动的文化设施陈旧、匮乏甚至闲置,使得为人民群众提供必需的公共服务品成为一句空话;三是与槐荫文化强区建设的要求极不相适应。经济发展到现在,文化软实力彰显其重要作用。当前区委、区政府已将文化强区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大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目前的基层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疲软,思想宣传工作要想取得实效难度逐年加大。

(三)宣传干部队伍有待加强。调查中还发现,大部分街道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是身兼多职,“一专多能”。既要搞思想宣传工作,又要搞纪检、行政、财务、计生等工作,主次不分,精力不到位。有的社区甚至几乎将文化站工作人员挪作他用。在座谈会和实地考察中还了解到,部分社区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个别文化员进到街道却没做过一天文化工作。

三、繁荣基层思想宣传工作、开创基层文化建设新局面的对策和建议

(一)从建设文化大区和“两个社会”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基层文化工作。基层宣传思想工作任重道远,肩负着为“小康社会”、“和谐社会”以及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的重要责任和使命。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基层思想宣传工作的重点。这几年青年公园街道的实践告诉我们,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与当今时代发展主题的有机结合,在于基层党员干部上下始终保持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有关。所以能否在思想宣传工作上走在全区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宣传的重视程度和文化建设的工作力度。因此,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才会对街道思想宣传和文化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加大基层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和设施建设力度。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应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区财政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每年至少安排财政总收入的1%用做文化事业活动经费,进一步引导和积聚社会力量,特别是鼓励民营企业投入文化建设,开展文化活动,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应该强制实现“街道有综合文化站,居委会有文化活动室”的目标。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2008年街道党建和综合考核指标。着力构建文化设施完备、文化机制健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宣传思想成果不断涌现的现代文化街道。

(三)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管理。基层应尽快调整、配备素质较好的专职干部到文化站开展工作,实行专职专用,同时要服务好街道中心工作。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构建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层次较高、年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社区思想宣传文化队伍。建议区政府对街道社区文化站人员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拨,并通过文化部门的有关业务考核,由人事部门择优录用。同时,明确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任命、调离、辞退、借用等须经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同意。

篇7: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基层统战工作是整个统战工作的基石,是基层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忽视基层统战工作,整个统一战线的基础必然不稳定、不扎实、不发展,并将影响到整个党的事业。当前,基层统战工作现状是统战对象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存在一些工作体制不够完善,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工作条件差,工作部门和地区差异性较大等问题。加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认真研究基层统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基层统战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抓思想认识,努力提高党政领导对基层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是前提

各级党委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党政领导对该区域统战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力度,要提高基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统战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就要把统战理论政策纳入领导干部培训规划,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党课教学课程;就要把统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统战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统战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就要把统战工作纳入各级检查考核内容,形成统战工作“抓领导、领导抓”的局面,党政领导班子不仅要过问统战工作,还要模范执行统战方针政策,要亲自参加统战活动,亲自做代表人士的工作,真正履行好对统战工作的领导职责。

二、抓宣传调研,努力夯实统战工作的群众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保障

当前,统战工作面临着很好的发展机遇,第20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新世纪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指明了统战工作的方向,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大宣传调研力度,让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统战工作的重要性,都来关心和支持统战工作。要加大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会议、新闻媒体、统战刊物,多层次、多渠道地积极宣传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普及统战知识,报道统战活动,推广先进典型,利用宣传部门、党校和统战队伍的阵地,大力宣传,动员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深入认识并亲自来做统战工作,为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开展提供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针对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多样化趋势日益发展,统战工作的难点、热点和敏感问题不断增多的新形势,要加大调查研究的力度,深入研究基层统战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当地工作形势和工作现状,深入研究事关统一战线全局和未来发展的基层动态,不断以调查研究推动工作创新,为新世纪

新时期基层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抓培养选拔,努力提高统一战线两支队伍的综合素质是关键

在基层统战工作中,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两支统一战线队伍的素质高低,是做好统战工作的决定性因素。首先,要选派德才兼备、年富力强、能吃苦耐劳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各个基层统战工作岗位上去,并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对他们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其思想素质、统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使他们成为具有“坚定的立场、民主的作风、广博的知识、创新的精神,”深受党内外朋友欢迎的合格统战干部。同时,还要加强对统战干部尤其是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交流、提拔和使用工作,使基层统战干部工作时有能力,工作见成效时有盼头,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其次,要针对统战对象的思想和素质复杂而又参差不齐的现象,健全机制,从长计议,有意识的物色一些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威望和能力的代表人士,对他们加强培训,加强培养锻炼,选拔他们担任统一战线各个界别的有关负责人或牵头人,进而通过他们影响他们所代表的该一领域的广大统战对象,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顺利更快捷地帮助基层解决所有统战对象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才能将基层统战工作做得扎实有效。

四、抓制度管理,努力完善基层统战工作新机制是保证基层统战工作的落实,必须用健全的制度去管理,必须创新和形成一套科学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各级大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党委统战部是主管统战工作的职能部门,是一个“口”,确立各级统战部对民族宗教、对台、外事侨务、工商联等工作部门的主管地位,从而使基层统战部能够真正有效地履行主管部门的职责,当好党委决策统战工作的参谋和助手。二是建立一体化的网络管理机制。配备乡镇(街道)统战委员和统战干事,落实村落社区统战工作责任人,落实三级网络(县、乡、村)两级责任制(乡对县负责、村对乡负责),实行基层统战工作网络化管理,并将统战工作纳入县对乡、乡对村的整体工作考评管理范围,从而使统战工作做到县、乡、村一个网络,三级联动。三是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党委要在经费预算、安排等问题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改变目前统战工作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干部待遇低的状况,保障各级统战工作正常运转。四是加强工作制度建设。要建立完善学习宣传调研制度,通报座谈谈心制度,走访联系服务制度,工作目标管理和岗位责任制度等,使各项制度坚持好、完善好,并产生良好的效应,从而推动基层统战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五、抓活动载体,努力创新基层统战工作新举措是着力

篇8:加强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建议

1 融安县乡镇农机站的现状

2002年乡镇机构改革后, 原来的农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兽医站、经管站、水保等单位合拼组建成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到2013年各个部门相继从农业服务中心中分离出去, 并独立成立站所。现融安县农业服务中心在各乡镇设置情况不均衡, 有的乡镇无设置, 有的乡镇设置一到二名农机技术服务人员。这些农机服务人员社会地位不高, 为配合乡镇政府工作的需要常常被安排从事非农机技术性工作, 本职工作处于一种不饱和状态。据数据统计显示:融安县潭头乡现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 201千瓦, 14.7k W以下的拖拉机有1 100多台, 14.7k W及以上拖拉机仅有52台, 大型耕整地配套机械偏少, 水稻插秧机5台, 水稻联合收割机42台。这几年来14.7k W以下的拖拉机以每年200台左右递增, 趋向饱和。

2 对策建议

2.1 大力促进农机的推广普及

加大农机推广力度, 以购机补贴为契机, 按照“跟进、配套、服务”的原则, 大力推广农机, 全面提升高效设施农业水平, 保障农民多样化的农机需求。通过举办特色农机集中演示、巡回展示、观摩、对比试验、农机科技下乡等活动, 广泛宣传推广先进的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 增加农民对新农机的知晓度, 激发农民的购机热情, 有效推动农机化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强化财政补贴引导和政策推动作用, 重点加强对特色农机科技攻关、试验示范、推广和教育培训方面的经费支持, 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支持、科研推广和农民参与加快农机发展;为消除农民应用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后顾之忧, 有关部门提供多种服务, 提前进行免费培训, 组织参观机具技术应用, 上门指导机具调试、操作, 同时根据用户要求随时做好跟踪服务;改变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方式, 不同规模、不同机具技术的现场会进村入户, 技术推广到田边地头。

2.2 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

为进一步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农业机械化意识, 使其更加全面准确了解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更好地为推进“精致高效农业”, “耕山致富”工作发挥作用, 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切实加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培训期间, 学员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系统学习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现代高效农业生产急需和重点推广的农机新机具使用、维护、机务管理及新技术推广等方面的知识。同时, 农机部门应该组织技术人员组成维修技术指导小组, 同时充分发挥乡镇农机站、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作用, 积极开展维修保养服务。在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机手家中为农民讲解农机具的冬季保养常识, 与机手一起拆卸机器保养, 对农机具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保养, 确保农机具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3 利用好发展契机, 深化农机推广工作

广西甘蔗高糖高产示范基地项目的推广与开展。2014年融安县潭头乡甘蔗高糖高产示范区的任务为1 500亩, 融安县要利用好该次发展农机产业新的发展契机, 稳步提升甘蔗机械作业面积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利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新成效并不断地加以推广深化, 并通过壮大甘蔗的机收服务组织, 提升服务水平, 更快更好地推动广西甘蔗高糖高产示范基地的建设, 实现既能壮大农机服务产业又能服务群众的双效收益。

2.4 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的支持

随着近年来大量农民外出务工和现代农业产业结构升级调整, 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都选用农业机械, 再加上国家对于农民购机补贴力度较大, 这都给基层农机推广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农机推广部门往往是最先了解农民用户的需求动向的部门, 同时, 农机推广部门在新技术、新机具的掌握上也属于行家里手。所以, 农机推广部门往往在农民朋友、农机科研单位、农机生产厂家之间起到了一个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农机推广的关键就在于要符合农民需求和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 讲求有效益、实用、高效、先进。农机推广部门应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党委领导对于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视, 例如可以让当地政府党委领导参加各种农机作业现场会, 让他们切身实地感觉到农业机械的作用。

2.5 不断完善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体系

完善的农业机械推广服务体系对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而言极为重要, 应该按照“加强县级、提高乡级、发展村级, 积极扶持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及农机专业服务组织”的原则, 健全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立起一支作风硬、素质高、业务精的集产品营销、教学培训、农机管理、推广应用、技术咨询、作业服务、维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农机推广服务队伍。同时, 要大力发展乡镇农机站建设, 使乡镇农机站的基层农机推广“前沿骨干”职能有效、充分地发挥。对于那些重大农业机械推广项目, 为了确保农机推广效果, 应该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工作人员、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推广组织。此外, 对各乡镇农机站实行责任制管理, 除“以钱养事”的资金奖励之外, 还要单独与各乡镇农机站签订责任状。年终按照责任状的完成情况, 挤出经费用于对各农机站进行量化奖励, 用以加强对基层农机推广队伍的管理, 确保队伍的稳定, 确保乡镇农机推广工作有人做事, 有钱做事, 与乡镇农机站建立“指导、协调、服务”的新型关系。

2.6 加大对优质农机产品补贴

农机补贴是国家长期以来坚持的支农惠农政策。针对目前优质农机产品价格偏高的问题,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优质农机产品的补贴。或者增加补贴, 或者给予优质农机生产企业、研发单位补贴, 使他们的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降低, 进而使得农机的价格也得以降低, 这样就能够提高农民对农机的购买力, 加速优质农机产品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卢正文.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北农机, 2009, 21 (03) :110-114.

[2]杨锁红.泾川县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09, 22 (10) :154-156.

[3]晨璐.农机推广项目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装备, 2010, 26 (04) :178-181.

[4]王冰.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 270 (14) :120-123.

上一篇:测量专业总结下一篇:2022年人才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