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行业深度报告

2024-05-14

新能源车行业深度报告(精选5篇)

篇1:新能源车行业深度报告

【关 键 词】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步枯竭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能源结构的调整迫在眉睫,新能源受到政府及企业的追捧。但由于技术及装备水平相对滞后,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程度的制约。据国家能源局介绍,“十二五”期间,中国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大规模扩张,清洁能源装机将达30%,为实现中国非化石能源在2020年达到15%的目标奠定基础。在新能源投资大规模扩张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发展的政策与经济环境;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太阳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风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核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生物质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中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技术装备行业发展情况。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通过对大量一手市场调研数据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观地剖析中国当前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的总体市场容量、市场规模,并根据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科研单位、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新能源技术装备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篇2:新能源车行业深度报告

在地球能源日趋紧张,汽油价格不断飙升的时下,人们在选购车辆的时候越来越倾向于环保节能的车型。新能源车从出现至今一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为顺应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和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品牌排名的关注,本小编根据市场多年的反馈、消费者的认知度、国内各大品牌近年来的发展现况、以及未来的发展状态等各种因素统计出新能源汽车排名最新报告。同时,本报告还从规模、质量、销量、研发能力、发展潜力、发展速度、经营时间、返修率、信誉度等方面相对客观、公正地评估目前行业的名牌。排名报告正文如下:

NO1:陆地方舟(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亚洲名优品牌、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

深圳市陆地方舟电动车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一家拥有纯电动乘用车标准和自主品牌企业,也是我国最早专门从事高效变频纯电动汽车研发及生产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01年起,该企业在默默中“十年磨一剑”,如今已完全自主拥有“高效变频电驱动系统集成技术”和“DSP电驱动控制系统集成”2项核心技术。同时,拥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动汽车整车关键电子辅助系统配套系列专有技术,荣获国家科技成果和发明专利100余项,是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中研发能力最强、掌握核心技术最多、技术转化成果最广的企业之一。目前,该企业在广东深圳、广西柳州、江苏如皋、佛山高明都已建立了汽车生产基地,越南、老挝各有一个合作股分公司,拥有纯电动汽车专用生产线,电动汽车检测线和电动车专用试车场等,具备年产2万辆电动车的生产和销售能力,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都不可小觑。

陆地方舟的车型种类繁多,包括电动小轿车、电动SUV、电动MPV、电动巡逻车、电动货车、电动观光车等等,该企业自主产权的高性能变频纯电动汽车更是备受国内际市场追捧,早在2007年就率先打开了国际市场,产品畅销欧美。陆地方舟三相交流电机自问世以来就一直让国内众多车企头疼不已,装配三相交流电机的普通车型经交流逆变功率便可瞬间达到20千瓦,最大爬坡度可以达到45%,高配置车型的最大功率更是可以达到60千瓦,澎湃的动力可以让车子瞬间提速到140km/h的时速,完全可以媲美一台燃油汽车。但每100公里的电耗量却仅需10千瓦时,使用费用只有普通燃油汽车的1/10,充电时间一般在6小时左右,快速充电则仅需10分钟便可以充满,其方便程度可想而知。

NO2:比亚迪(五大电动汽车品牌,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50强,中国汽车工业30强)

比亚迪发展至今,已建成西安、北京、深圳、上海四大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格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作为以电池起家的比亚迪,以其在电池领域的全球性领先技术和深厚的技术积累,秉承“技术为王”的技术研发理念,成功嫁接于汽车行业,以自身的技术优势构建在汽车行业的竞争优势,从而促进企业发展。比亚迪在可充电电池行业全球第二的地位、在铁电池方面的既有成就可以使它保持领先,而在成本上,比亚迪坚持技术创新来降低产品成本。铁电池的成本是锂电池的1/10,相比其他厂家的混合电动力车型成本更低,同时,比亚迪在制造链上固有的成本控制能力也能平移到电动汽车环节。

但是被光环笼罩的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也一直备受媒体和同行的质疑。由于比亚迪长期以技术保密为借口没能拿出现成的成品,其对外宣称的技术也从未被权威机构证实,业内也曾有人愿为E6出价百万,但求购无门。对此,比克电池公司CTO毛焕宇称,只有通过更多的实际应用,技术才能不断向前发展,为了技术保密而迟迟不推出新品,逻辑上并不成立。

此外,比亚迪E6一次性续驶里程300公里也备受怀疑,认为比亚迪的数字未经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的证实,一位深圳市政府的使用者说,F3DM充电后,如果开空调,其实只能开70公里,E6宣称充一次电跑300公里,可能是靠多加电池组实现的;曾担任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的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批评一些公司和专家“忽悠”外行人,只宣传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同样位于深圳的锂电池生产商邦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曹建华直言,比亚迪的单体电池并不比别人做得更好,E6达到300公里的一次性续驶里程,就是多加了一些电池组,这不仅增加车的重量,影响性能,还增加了成本。

NO3:奇瑞(十大电动汽车品牌,中国市场十大畅销轿车品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国家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行业领先品牌)

奇瑞公司一直很重视新能源车的生产,并且已经试制出了成品车,可能在明年批量生产,价位未定。经过9年的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坚,奇瑞已建立起健全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替代能源等新能源技术体系,形成一整套关键零部件研发能力,完全掌握了电动汽车开发的核心技术、标定技术和试验验证技术。奇瑞的新能源汽车工程一直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

目前,奇瑞已在上海嘉定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成了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十一五”期间,奇瑞共承担了9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并全部通过国家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奇瑞A5ISG、A5BSG、S11EV和S18EV已经获得了工信部发布的产品公告并入选了国家节能环保产品推荐目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课题的顺利完成,提升了奇瑞在行业的影响力,加快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环保汽车产品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步伐,也为奇瑞进一步承担“十二五”课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O4:吉利(中国企业500强,中国驰名商标,市场最具竞争力品牌之一,十大电动汽车品牌)

与奇瑞相比,吉利并没有去大量铺新摊子,而是把基础技术做好,既增强了技术核心竞争力,又降低了成本。随着技术比较成熟,吉利也开始逐步推出新的电动车型,而且在市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浪,EK和熊猫系列的纯电动车还未正式出场,吉利就收到不少消费者购买意向。

在上海世博会上,吉利展出的EK-1及熊猫牌电动汽车配置转向助力形式EPS技术平台受到了消费者及社会各界的好评,让不少竞争对手相互跟进此项技术。虽然目前吉利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新能源汽车的质量水平,但其价格定位都只是定在中低端产品上,相关的配套服务也显得捉肩见肘,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明显还缺乏竞争力。

NO5:长城(中国企业500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之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主要靠纯电动系统平台、混合动力系统平台两条腿走路,目前已成功开发出了七款新能源的产品:纯电动车长城欧拉、精灵EV、混合动力哈弗、炫丽智能起停、迪尔电动教练车、腾翼C20EV、腾翼v80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产品。

据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表示,未来五年长城将投入10亿元从各个领域寻求人才,从整车控制、电池、电机三个方面从国内和国际吸引带头人,推动新能源的产业化。但由于长城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上毕竟属于跟随者,没有深入研发电池、电机的整体团队。目前国家已经明文表示混合动力系统并不属于新能源范畴,但长城汽车却依然靠纯电动系统平台、混合动力系统平台走路,此举明显过于保守,长城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的起跑线上就先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在未来的新能源汽车竞争中表现究竟如何,依然值得商榷。

NO6:长安汽车(全国工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100强、中国上市公司20强之列,中国汽车行业前四位,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之首)

2008年7月,重庆长安汽车股份公司与重庆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了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公司,业务主要涉及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设计,电驱动系统零部件制造及纯蓄电池观光车生产、销售等业务。公司在“十五”、“十一五”期间一直承担国家

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是国家“十千工程”重庆市混合动力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实施单位,“重庆新能源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

NO7:北京汽车(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汽车公司,行业影响力品牌,电动汽车十大品牌,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11月14日,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北京新能源汽车公司为主体,通过合资合作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资源,依托自主品牌整车研发优势和平台资源,开发以纯电动为主,以混合动力为辅的系列乘用车产品。同年,北汽自主研发的“北京牌”纯电动轿车就开始出炉,为开创北京汽车的绿色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NO8:山东时风(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国家级特大型企业,十大电动汽车品牌,行业著名品牌)

时风集团成立于1993年5月18日,总占地3200亩,总资产60亿元,员工30000人。主导产品为三轮汽车、低速货车、轻卡汽车、电动观光车、拖拉机、发动机、轮胎、联合收割机。母公司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设四大产业工业园(即农用汽车工业园、轻卡汽车工业园、时风巨兴轮胎工业园、时风热电工业园),五个合资、全资子公司,六个专业生产厂,设有时风中央研究院。目前时风集团的农用拖拉机、收割机、三轮车、以及载货汽车产业确实名气不小,但在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上却明显与国内汽车巨头、新能源汽车专业公司有着明显的差距,其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研发能力目前也备受业内专家怀疑。

NO9:众泰(国内发展最快的民营汽车制造企业之一,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影响力品牌,中国-众泰控股集团)

众泰控股集团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关键零配件的研发制造为核心业务和发展方向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也是国内首批取得工信部生产与销售许可、上路行驶、实现批量试运营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现拥有浙江、湖南两大整车产业基地和众泰汽车、江南汽车两大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年产能可达

2万台,该公司除了附带电池销售的产品之外,还推出了“裸车销售、电池租赁”等适用于“换电模式”的电动汽车产品。

NO10:益高(中国“质量信得过产品”、国家特种设备制造企业、全国索道与游乐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单位会员、国内首个获世界范围内车辆识别系统认证电动车制造企业)

篇3:新能源车行业深度报告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根据《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将立足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文件中还明确了九大战略任务和重点——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其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十个产业被明确为重点发展领域。这说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明确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成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发展战略,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nlc202309020235

篇4:医美行业深度报告

目录 1、中国医美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正规医美机构逐渐回归.............3 1.1、颜值经济兴起,中国医美市场加速发展...............................3 1.2、正规医美机构市场份额有待回归...........................................8 1.3、民营医美机构成为供给主力军.............................................13 2、对比成熟市场:中国医美处于成长初期,机构盈利空间有望逐渐打开...........................................................................................15 2.1、对比美韩:中国医美行业供给亟待增长.............................15 2.2、对比香港:营销费用控制是医美机构盈利的关键............18 3、中国医美市场万亿空间可期.................................................23 3.1、中国医美人均消费额及人口渗透率增长空间至少 4 倍以23 3.2、预测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未来 3 年超过 3600 亿元,远期可接近2 万亿元................................................................................24 4、首次覆盖,给予医美行业“推荐”评级................................28 5、重点关注个股......................................................................28

6、风险提示.............................................................................29

1、中国医美市场保持高速增长,正规医美机构逐渐回归

1.1、颜值经济兴起,中国医美市场加速发展

1.1.1、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保持高增速 医疗美容是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技术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的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其衍生于临床医学,但区别于临床医学,医美是以审美而非治疗为目的,消费属性超过诊疗属性。

现代医美的需求来源于经济水平提升带来的“颜值精神”追求,与颜值挂钩的事物都会得到追捧。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叠加近年来 “网红效应”等因素影响,人们为颜值付费的能力和意愿均不断增强,医美行业需求快速发展。2012-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医美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到 28.97%,2012-2018 年每年增速均超过 25%。2019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 1769 亿元,同比增速仍达到 22.2%。

从需求人群看,中国医美需求以 20-25 岁的女性为主力。据新氧大数据统计,2018 年所统计中国整形人群中,女性占比 89%,男性占

比 11%。女性消费者中,其中以 20-25 岁消费者占比最高,2019 年达 38.57%。95 后成为互联网医美消费者主力军。

从求美动因看,需求者对医美的追求主要是自我欣赏与认可。根据新氧大数据,2018 年医美需求产生的内部成因包括追求完美外形、希望通过外形改善提升自信等自我审美认可占比达到 61%,较 2017 年提高 6 个百分点。

我们通过对各年龄段与人口比例进行测算,2018 年中国医美消费者总量约 1873 万人,进而估算中国医美实际消费者人均消费金额为7700 元,医美产品消费力显示较强水平。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医美消费重要市场。中国医美市场成熟较晚,萌芽始于受一战时期开启现代整形手术影响的 1929 年,但整体市场的起步期于 1997 年才出现,当年首个民营医疗机构开始布局整形美容市场。2001 年中国加入 WTO,经济社会开始大规模受到国际贸易与国际文化交流影响,医美行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

2013-2017 年,受互联网传播与颜值经济影响,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步入高速成长期,大众对美的追求不断多元化和个性化,对医美的接受程度也不断提升,新氧、更美、悦美等互联网医美平台崛起,大量民营医美机构不断涌现。

1.1.2、非手术类医美项目份额较大 医美项目类型包括手术类和非手术类,手术类常见项目包括眼睑整形术、隆鼻、牙齿拔除矫正等;非手术类主要是通过注射、激光及其他基于能量的皮肤治疗,常见项目包括玻尿酸注射、光子嫩肤及激光脱毛等。手术类整形项目一般具有价格较高、创伤较大、恢复周期长、风险较高、效果明显且具永久性等特点,适合需要进行大幅调整的消费者。非手术类项目具备单次价格较低、风险相对较小、创伤小、恢复期短及可多次进行医美调整需求的特征,但不具备永久性疗效,例如玻尿酸、肉毒杆菌素注射等维持时间有限,消费者在间隔一段时间之后需再次消费以维持效果。因此,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具备较高复购率,适合医美风险承受力较低、追求方便快捷、调整幅度小或需求变化频繁的消费者。

近年来非手术类项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市场份额超过手术类,且规模占比逐渐提升。2018 年,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市场规模达到 500 亿元,占比 41.08%,且存在进一步提升趋势,非手术类医美项目及其美容材料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1.2、正规医美机构市场份额有待回归

医美行业产业链庞大,从产业链各环节参与者类型看,总体呈现“枣核状”结构。上游主要包括药品、器械生产供应厂商及代理经销商,中游为医疗美容机构,包括公立医院整形美容科、大型连锁医院、中小型民营整形医院、小型私人诊所等多种类型,构成较为庞大且分散,下游终端市场主要为医美消费者,上游及下游参与者类型相对集中。

“黑医美”盛行,合法医美机构严重供不应求。根据艾瑞咨询《2020

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2019 年中国具备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 1.3 万家,其中医院类医美机构占比为 29.1%,门诊部类医美机构占比为 32.9%,诊所类医美机构占比为 38%。2011-2019 年,正规医美机构数量年复合增速为 12.69%,呈现一定的快速增长,但与医美市场规模 2012-2019 年高达 28.97%的年复合增长率相比,医美机构增速不及同期医美整体市场需求规模的 1/2,远无法匹配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正规机构提供的医美“席位”大额短缺,为“黑医美”留下生存缺口。

据艾瑞咨询统计,目前国内非法经营的医美机构数量超过 8 万家,合法医美机构仅占行业机构总数的 14%。新氧大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医美正规市场规模占比仅约 35%。“黑医美”的存在源于合法医美市场供不应求的矛盾,主因是庞大的医美需求与正规机构及医生培养与数量增长的不匹配,合法医美机构对医生、药品及器械、操作规范等要求程度高且严格,成立与审批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与较高成本,带来供给严重不足,导致需求等待时间较长、难以及时满足,部分需求转向响应更快、成本更低的“黑医美”。

短期来看,非正规医美机构占据的大部分现有市场份额有待转移至正规医美机构。长期来看,非正规医美机构将被持续取缔,正规医美机构将突出重围,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可期。

随着行业监管的不断加严及第三方平台的兴起,医疗美容行业加速出清,正规医美机构有望加速出圈。自 2016 年开始,国务院办公厅、卫计委、中国整形美容行业协会等主管机构相继发布《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7 版)》《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机构评价工作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明确医疗机构、医美医师及医美项目实施准入要求管理,引导消费者识别合法正规机构,防范不合规医美机构野蛮生长。北京、上海等医美市场较为发达地区,也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明确严厉打击医疗美容违法行为,加强对对药品、器械生产经营以及医疗美容广告的监督,从根本上肃清市场、引导消费。逐渐兴起的互联网医美平台,也通过平台机构审核、消费者评价等方式侧面填补监管空白,行业信息透明度增强,助力优质的正规医美机构树立品牌。

受上述行业外力影响,监管部门对“黑医美”的打击力度将不断增强,其占据的大部分现有市场份额有望持续转移至正规医美机构。不合规的企业将被加速出清,市场份额将逐步向正规机构集中。

根据企查查与天眼查数据,2018 年医美相关企业新注册量上升至近十年的增速顶峰,当年新增注册企业量接近5000 家。随着监管持续趋严,行业进入整合与调整阶段,2019 年新增企业注册量出现拐点,当年新增企业数 4482 家,同比下滑约 10%,医美机构行业调整初现。医美行业准入和经营门槛的提高为后续良性发展提供保障。

2015 年我国前 10 家医美机构市场份额仅约占 1%,2018 年前五大民营医美机构(美莱、艺星、爱思特、伊美尔、鹏爱)的市占率提升至 7.4%。行业整合并购逐渐加快,未来医美机构赛道有望跑出超大型行业龙头。

2015 年以来,全国整容医美执业医生数量增长迅速,据 2018 年卫健委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整形医院与美容医院医生约 7419 位(包括整形外科、皮肤科、中医科、口腔科部分医生),2015-2018 年整

形美容医院执业医生年复合增长率为 25.76%,正规执业医生的数量增长及队伍建设正在逐渐靠拢下游需求增速,合格医生供给与消费者需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助力合法机构进一步收回“黑医美”的大量市场份额。

1.3、民营医美机构成为供给主力军

医疗美容机构按照医院性质分为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包括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和整形专科医院,民营机构包括大型连锁整容医院、中小型医美机构及私人诊所。对于技术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而言,目前的整形美容科主要是以整复为主、美容为辅,服务对象大多数为因先天因素或疾病、外伤、烧烫伤等外在因素导致身体有明显缺陷或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消费型医美项目仅顺带经营,可选项目较少且基本没有营销推广,品牌效应与服务质量相对民营医院基础较为薄弱,市场份额占比较低。

民营整形医院由于其盈利性质,对品牌力、获客力、服务力的要求均高于非盈利公立医院,市场化定价模式也催生较高的价格水平,进一步提升“三力”水平。因此,民营整形医院在市场中发展迅猛,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迅速培育并提升,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公立医疗机构,中国医美市场已形成以民营机构为主导的行业格局,其中大型连锁机构以服务质量佳、医疗技术水平高、营销力度大而被消费者熟知,成为发展速度最快的机构类型。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18 年民营机构收入规模占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总收入规模的 81.5%,近十年医美整形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平均每年新增量约 2500 家,其中 2018 年新增企业同比增速高达 29.6%。

2、对比成熟市场:中国医美处于成长初期,机构盈利空间有望逐渐打开

2.1、对比美韩:中国医美行业供给亟待增长

医疗美容与经济发达程度高度相关,美国和韩国医美行业发展成熟。美国是全球医美市场率先超千亿(人民币)规模的国家,2016 年其医美市场规模已达 1020 亿元(折合人民币)。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开始持续繁荣周期,医美伴随进入高速成长期,同时期美国整形外科协会 ASAPS 成立,医美市场走向规范化发展。1992 年,医美级肉毒素诞生,美国进入微整形、轻医美时代,随后激光脱毛、玻尿酸等两项具划时代意义的微整技术相继问世,美国医美行业进入爆发阶段。

2004-2011 年,美国医美行业也经历了监管不足、“黑医美”频发的行业竞争混乱期和行业调整期,医美市场规模有大幅下滑。随着以 Realself 为首的美国医美第三方平台出现,行业信息透明度增加,医美市场增速得以逐渐恢复。目前,美国已成为全球医美法律最规范、整形项目最丰富、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

在韩国,医疗美容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2018 年韩国医美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83.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567 亿元)。韩国医美行业萌芽于朝鲜战争期间,起步较美国晚,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亚洲四小龙”的经济与居民消费力快速提升,韩国医美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在“输出型”经济战略定位下,2000 年前后韩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和资金投入支持医美行业进一步繁荣。2009 年,韩国医疗观光合法化,2015 年,韩国政府再次重金支持医美行业发展,计划到 2020 吸引 100 万外国医疗游客来韩国进行医美消费,医美经济输出战略愈发明显。政策全面支持和政府大力推广,是韩国成为全球医美渗透率最高国家的核心驱动力。

对比美国与韩国,中国医美市场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成长初期阶段。21 世纪初期,伴随着美容理念的逐步觉醒、肉毒素及玻尿酸等美韩先进医美技术和微整形项目开始传入中国,国内医美行业得以起步发展。2013 年开始步入成长期,距今也仅 7 年左右的时间,国内医美正在逐步成长为朝阳行业。

从经济发展进程看,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起进入高速发展的 40 年,改革开放至 2011 年,中国 GDP 年均增速保持在 10%以上,2007 年更是达到 14.23%的历史高点,多年经济增长积累的居民消费水平

有待释放。我国医美行业成长于 2013 年,正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红利带来的居民消费水平积累和提升。我国拥有高达 14 亿的人口规模,是美国的 4 倍、韩国的 27 倍,庞大的人口基数也为中国医美市场提供坚实的消费基础。

从供给端看,我国每十万人口拥有的医美机构及整形外科医生数量与成熟国家相差甚远。根据清科研究数据,韩国整形医院共 2500 多所,各类医疗美容机构 10000 多家,测算每十万人口至少拥有 23.9 家医美机构。而中国每十万人口拥有医美机构数量(包括非正规机构)仅为 6.6 家,拥有国内正规医美机构仅 0.9 家,机构资源供给紧张。从 2017 年的数据看,中国每十万人口仅拥有 0.3 名整形外科医生,而美国拥有 2.1 名医生,韩国则拥有高达 9.3 名医生。

2.2、对比香港:营销费用控制是医美机构盈利的关键

医疗美容机构收入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服务过程中或后续维护保养时销售的药品收入,二是设备使用、手术实施、专家咨询等带来的服务收入。高毛利是医美机构的普遍特征。2019 年,大陆地

区 六 家 典 型 医 美 上 市 机 构平均 毛 利 率 高 达 51.19%。

但对比香港医美机构,国内医美机构仍处于品牌建立和培育的市场分散竞争激烈期,各类医美机构还处于只能通过大力营销争相提高知名度的阶段。香港地区医美机构目前已形成医思医疗集团和必瘦站两大巨头竞争的市场格局,连锁化经营模式使得其规模优势明显、品牌效应显著、获客成本较低,在平均毛利率(毛利率计算统一口径:均为营业收入扣除存货耗材成本、医生雇员等直接人力成本)与大陆地区医美机构相当的背景下,整体营销费用占比较低,净利率水平显著高于大陆地区医美机构。

2015-2019 年两家香港医美机构的平均销售费用占比为 9.48%,而大陆地区 11 家医美机构的平均销售费用占比高达 34.86%,是香港地区医美机构销售费用占比的接近4 倍,导致 2018-2019 年大陆地区医美机构净利率出现亏损且亏损面出现扩大,再次从侧面印证我国医美行业正处于异常激烈的竞争阶段。

占比偏高的营销费用为国内医美机构盈利能力提升提供充足空间,假设国内医美机构营销费用能够降至香港医美机构 2015-2019 年平均水平,按照 2019 年国内医美市场规模与香港医美机构平均净利率计算,国内医美机构利润空间有望达到 360 亿元。因此,通过规模化经营或借助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渠道等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拓展低成本营销渠道、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将成为国内医美机构提高盈利能力的关键。

美国、韩国、香港的机构成功发展经验显示,大型连锁或大型中心医院是民营医美机构突出重围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在行业信息透明度不足,消费者建立品牌意识的阶段,医美机构以连锁化形式规模扩张,可在提升品牌认知度的同时通过规模效应摊薄获客成本,保证盈利能力,我们认为,此时大型连锁化运营的医美机构叠

加产品技术保障、服务质量高等优势更容易突出重围。

与此同时,精品型医美机构的生存也在互联网医美平台和审美需求多元化的助力下得到更多发展空间。精品型中小医美机构可以其细分领域精细化、差异化技术优势、医生口碑、高效率及服务质量领先,但一般营销费用有限,互联网医美平台的出现为精品型医美机构提供性价比较高的新型营销渠道。具备好口碑的精品型机构在具备用户分享功能的互联网医美平台也更容易产生流量聚集甚至打造出特别项目爆款,通过互联网放大获得高度曝光机会。此外,自 2016 年开始,国人特别是医美意识更加成熟前卫的 95 后消费者审美需求开始趋向多元化,不再追求模板化的“明星脸”“、“锥子脸”,而是追求符合个人脸部特色的美貌,对精品型医美机构“非流水线化”打造技术,以及更具差异化、精细化及订制化特征的需求逐步广泛,精品型医美机构在细分领域市场具备深度耕耘的空间。

互联网第三方医美平台在医美机构盈利能力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

不容忽视。互联网医美平台如新氧、更美等具备行业重度垂直、医美用户高度聚集、平台活跃度高的特点,在医美机构精准营销、缩短高频链接客户的周期和距离、大幅降低获客成本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新氧《白皮书》显示,2018 年医美机构在新氧平台的获客成本低于每人 400 元,而通过百度竞价、线下广告等其他传统获客渠道实际获客成本一般在 5000-7000 元/人,医美机构在医美 O2O 营销渠道相对传统营销渠道的营销成本可大幅降低 90%。互联网第三方平台将成为医美机构降低营销费用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成为医美机构盈利提升的重要途径。

根据德勤数据,近三年头部医美机构营销渠道比例发生巨大变化,2019 年线下营销费用占比明显下滑,线上营销费用占比增加 5.4 个百分点,其投放平台呈现多样化,其中百度引擎依赖大幅下降 10.2 个百分点,医美平台投放大幅增加 15.6 个百分点,与百度引擎平台占比接近平分秋色,互联网医美平台营销渠道为医美机构降低综合营销费用带来大幅助力。

3、中国医美市场万亿空间可期

3.1、中国医美人均消费额及人口渗透率增长空间至少 4 倍以 上通过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总额除以中国人口总额估算,2014-2019 年,中国全国人均医美开支从 35 元增至 126 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 29%,其中 2018 年正规医美市场、全部医美市场全国人均消费额分别为 41 元、104 元,与美国正规医美市场全国人均消费166 元、韩国医美全国人均消费1110 元相比,具备至少4 倍正规市场、10 倍整体市场消费提升发展空间。

中国医美每千人诊疗次数渗透率相对美韩具备 4 倍以上增长空间。

根据新氧《2019 医美行业白皮书》,2018 年中国的医美疗程消费量已跃居全球第一,超过美国等医美大国,但从每千人诊疗次数来看,中国的疗程消费量上升空间依然巨大。2018 年中国每千人诊疗次数为 14.8 次,美国为 51.9 次,韩国为 86.2 次,渗透率相对美国和韩国分别拥有接近4 倍和 6 倍的增长空间。其中,在 18-40 岁女性中,中国医美用户渗透率为 7.4%,韩国为 42%,中国适龄女性市场有将近6 倍的增长空间。

3.2、预测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未来 3 年超过 3600 亿元,远期可接近2 万亿元

医疗美容属于可选消费,可支配收入增长是医疗美容市场增长的基础驱动力。中国经济处于较为平稳上升的阶段,2014-2019 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复合增长率均高达 9%,人均消费支出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 8.5%、14.76%。消费升级不断,为国民医美消费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年轻群体以及医美渗透率的提高是医美市场的关键驱动力。随着消费升级进入 4.0 时代,医美消费波及的年龄范围不断扩大,新生代年轻消费者的医美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在新氧医美平台,2019 年 25 岁以下消费群体占比 54.10%,95 后以及 00 后新生代医美消费者受益于随着互联网医美平台新渠道的崛起而涌现,与 80 后消费者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医美消费的主力军。2018 年中国医美渗透率居首位的是 20-25 岁年龄层的消费者,其医美渗透率为 7.18%,其次 26-30 岁年龄层的市场渗透率为 4.45%,经测算年轻群体消费者约占人口总数的 1%。

从人口渗透率看,医美在中国的人口渗透率低于 2%,数据上看仍属于小众消费,存在大量潜在消费者。根据新氧大数据,2018 年,中

国对医美持正面态度的人群占比达 66%,其中 37%可接受微整,24%持欣赏态度,近5%的人接受手术类项目调整,医美消费的认知接受度正在逐步提升。随着非手术类轻医美技术和互联网医美平台的逐步成熟,安全便捷、价格透明等因素也将有效提高消费者的医美信心,医美服务有望逐步渗透大众生活和基础消费。

从地区渗透率看,经济发达地区医美消费能力较强,消费渗透率更高,医美机构发展也更为迅速、规模更大。目前,中国医美机构主要分布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包括北上广深、成都、南京、杭州、重庆等地。2018 年新氧医美用户在一线城市 18-40 岁的消费者中渗透率为 21.16%,随着合法医美机构的不断整合扩张,叠加成熟消费观念,一线城市医美消费渗透率存在进一步增长可能。而非一线城市人口占比约 95%,其渗透率在 18-40 岁群体中均不到 9%,相较一线城市拥有较大提升空间。同时中国 2.8%的城市占据了 53.7%的医美医生资源,非一线城市乃至三、四线城市下沉市场布局空间巨大。

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2017 年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为 1629 万次,同比增长 26.4%。2018 年中国每千人诊疗次数为 14.8 次,以 13.95 亿人口规模估算,全国诊疗次数共 2065 万次,同比 2017 年增长 26.8%。2019 年以整体市场规模 1769 亿估算,中国医美疗程消费量约为 2450 万次,2016-2019 年中国医美疗程总次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3.87%。

我们根据单次医美诊疗疗程价格与中国预估诊疗次数估算未来 3 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经测算,2018 年单次疗程价格约为 7012 元。基于 2016-2019 年中国医美总疗程消费次数年复合增长率 23.87%,单次诊疗费用增速以过去五年医疗保健及服务行业平均 CPI 增速 2.99%为基准,预计 2022 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将超过 3600 亿元。

我们按照前述全国整体人均医美消费提升至现有 10 倍水平(即

2019 年 126 元的 10 倍,1260 元/人,10 倍为按照 2018 年数据为基数测算中韩两国整体人均医美消费差距),以全国人口(基数 14 亿人)0.2%的年自然增长率测算,远期看中国医美市场经过未来20 年的远期发展,整体规模有望增长至接近2 万亿元。

4、首次覆盖,给予医美行业“推荐”评级

“颜值经济”催生大规模医美需求,中国医美市场加速发展,对比美国、韩国、香港等成熟市场,中国医美行业正处于成长初期,整体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在政策监管不断趋严、医疗安全意识不断提升、互联网第三方平台介入的背景下,消费者对医美品牌认知度将不断提升,“黑医美”生存空间将被不断压缩,正规医美机构有望实现突围。通过大型机构不断趋向规模化、连锁化经营模式,以及精品型机构不断专业化、定制化,医美机构盈利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医美需求人口渗透率及人均消费额提升的趋势看,中国医美行业长期万亿市场可期,我们看好医美行业在中国的朝阳发展前景,并看好正规医美机构在行业发展中可享受到的大量红利。首次覆盖,给予医美行业“推荐”评级。

5、重点关注个股

朗姿股份(002612.SZ):医美业务已成为公司业绩最为稳健、成长性最高的板块,疫情期间加强线上渠道营销并稳步扩张,预计将投入 0.36 亿元用于医美旗舰店建设,未来业务竞争力或将进一步提升。

香港医思医疗集团(02138.HK):集团医美及健康管理核心业务突出,客户粘性强,2017 年以来陆续收购大陆地区医美相关机构,29 未来将继续加快在中国内地业务的扩张,预期中国内地的业绩将继续以可观的幅度增长。

华韩整形(430335.OC):旗下医美机构运营优良,拥有中国医疗美容机构评价等级 5A 级医院,加大力度多渠道拓展客户,营收规模持续增长,营销费用有望降低,整体经营持续向好。

利美康(832533.OC):贵州省内唯一的一家民营三级专科医院,以牙科、整形科为主,2020 年上半年转型以全员营销、全员管理新模式,多渠道把控营销费用。

荣恩集团(835387.OC):旗下主要拥有六家全资子公司从事医疗美容整形服务,以美容整形外科项目为主。

6、风险提示

篇5:证券行业深度报告:回归经纪本源

目前国内券商的主营收入仍然以经纪业务为主,虽然其占比持续下降,但主要是因为佣金率持续下行(公开数据显示,行业平均佣金率从 年的 0.17%下滑至 年的 0.059%),两融业务等创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成交量波动。但总体而言,经纪业务收入占比继续下滑的空间缩小,行业业务结构相对稳定。截止 2015 年,行业经纪业务占比 42.4%,占比较 下降 16.3%,但收入却增长 51.53%。这主要是因为 2015 年全年成交量较高,以量补价的效果显现。而无论市场如何波动,经纪业务作为券商的主心骨,一直是券商业绩的晴雨表。对比券商历年业绩,“靠天吃饭”的特点仍然凸显,券商业绩与市场成交量关系较大。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主营业务,经纪业务具备低风险高回报的潜质,这是其他业务所不具有的。

提升佣金的可能性分析

目前市场一致预期未来 A 股市场的特征多为机构化和去散户化。然而值得思考的是, A 股客户一直以来仍以散户居多,并且这一趋势在未来是否会向机构化转型,仍需时间考察。就目前情形来看, A 股市场要想实现机构化仍然任重道远。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是 A 股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尚未能支撑以机构为主的市场。 相对而言,比中产阶级更富有的高净值客户更加追求服务质量——对于券商服务更多体现在投资建议和理财顾问等方面。遗憾的是,目前全行业的投资顾问都很难实现对客户群体的全面覆盖。仅以高净值客户而论,考虑一般沪深两市开户,市值反映的高净值人群接近70 万,但全行业目前取得执照的投资顾问人数仅仅 35174 人。 未来我国投资者伴随投资资产增长,对于券商服务的满意度可能将不再以佣金为主。参考美国全服务型券商的客户满意度,佣金已不再是最大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投顾能力,投资表现等更加能为客户带来高附加值的服务。

消费升级和金融服务的优质优价

随着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中国即将步入中产阶级陷阱的声音不绝于耳。可以看到的是,当前人民在一些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消费升级现象。 然而证券行业作为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行业,在一些传统消费领域转型升级之时,却依然以价格战这一略显单调的模式寻求市场竞争力。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 国内券商服务能力的优质优价尚未体现。

投资建议

长期来看,券商经纪业务为基石的格局很难撼动,即便近期越来越多的入侵者和概念似乎正在对行业造成冲击,但大经纪业务的根基在于国内众多的中小投资者。而中国市场机构化的过程仍然需要更多时间去考察,至少在当前时点,在对个体服务尚处于缺失的情况下去追寻机构业务是值得思虑的。 推荐标的:建议从安全边际及长期布局的角度关注券商板块配置价值: 1、攻守兼备的事件驱动、低估值标的:国元证券、兴业证券、国泰君安; 2、中长期布局的弹性标的:华泰证券、东吴证券、东兴证券。

风险提示

1、券商牌照放开风险; 2、佣金收费标准改革,导致经纪业务竞争加剧风险; 3、 权益类投资占比提升,市场行情震荡导致自营业绩波动风险。

报告大纲:

第一部分 证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章 证券行业概述

第一节 证券相关概念

一、证券的定义

二、证券的票面要素

三、证券的特征

四、证券的分类

五、证券的功能

第二节 证券市场相关概念

一、证券市场的定义

二、证券市场的特征

三、证券市场的结构

四、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全球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全球证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金融危机对全球证券市场的发展影响

二、全球证券市场情况分析

三、全球证券市场竞争分析

四、全球证券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五、未来全球金融发展变局预测

第二节 美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美国证券市场简介

二、美国证券市场监管机构

三、20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情况

四、20美国证券市场发展情况

第三节 印度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印度证券交易市场层次分析

二、印度证券市场主要力量分析

三、印度证券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四、印度区域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五、2015年印度证券市场分析

第四节 韩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韩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

二、韩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模式

三、韩国证券市场的竞争战略

四、开放后韩国证券公司变化

五、韩国股市展望

第三章 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回顾

一、20证券行业发展分析

二、年证券市场大事记

三、2012年证券行业盈利增长情况

四、2012年末证券公司总资产情况

五、2012年我国证券投资项下净流入情况

六、2012年对外证券投资情况

第二节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20我国证券市场十大事件

二、年我国证券市场十大案例

三、2013年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四、2013年证券市场融资分析

第三节 -2015年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2014-2015年金融证券市场运行情况

二、2014-2015年我国证券市场融资发展分析

三、20中国证券市场预测

第四节 上海、深圳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2014-2015年上海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二、2014-2015年上海证券市场成交额

三、2014-2015年上海证券市场统计数据

四、2014-2015年深圳中小板市场发展分析

第五节 香港证券市场发展分析

一、香港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

二、2012年香港证券市场重要事件回顾

三、2012年港股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四、2013年香港证券市场十大事件

五、2014年香港证券市场IPO情况

六、2014年香港证券和期货期权交易征费下调

第二部分 证券细分市场及相关行业分析

第四章 我国证券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2012-2014年我国股票市场分析

一、2012年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二、2013年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三、2013年我国股票市场十大事件分析

四、2014年我国股票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五、2014-2015年限售股解禁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六、我国股市市值居全球第三位

第二节 2012-2014年我国债券市场分析

一、2012年我国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3年我国债券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三、2014-2015年债券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四、2014-2015年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提速

第三节 2012-2014年我国基金市场分析

一、2012年基金行业发展情况

二、2012年基金行业整体运行情况

三、2013年基金行业发展情况

四、2014年基金行业发展情况

五、2014年基金公司产品业绩分析

六、2014-2015年基金行业的变化情况

第四节 权证在中国证券市场的风险分析

一、权证的相关概念

二、在中国发展情况

三、权证的风险分析

四、权证风险的规避

第五章 我国证券市场相关行业分析

第一节 证券经纪业务分析

一、证券经纪业务面临的问题分析

二、证券经纪业务难点分析

三、证券经纪业务与证券电子商务

四、《证券经纪人管理暂行规定》正式施行

五、证券经纪业务营销发展概况

第二节 网络证券发展分析

一、我国网络证券业的现状分析

二、我国网络证券业的发展策略

三、网络证券信息披露制度简述

四、我国网络证券监管分析

五、高性能网络助力证券新业务拓展

第三节 二板市场发展分析

一、二板市场的定义

二、国外二板市场介绍

三、二板市场风险投资机制

四、中国证券二板市场设立的比较分析

五、建二板市场时机已成熟

第四节 券商发展分析

一、2012年券商经营业绩分析

二、2012年券商经营业绩排名

三、2013年证券公司业绩分析

四、2014-2015年券商经营业绩分析

第三部分 证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六章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我国证券市场竞争格局

一、证券市场竞争排名

二、我国证券市场竞争格局

三、中国证券公司行业竞争特色

四、中国证券行业未来竞争趋势

五、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分析

第二节 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证券市场格局

一、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化效果

二、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市场格局

三、股权分置改革后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证券市场竞争分析

一、证券行业竞争发展概述

二、证券行业差异化竞争分析

三、远程教育成证券业竞争必修课

四、证券行业竞争集中度分析

五、专业化是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六、券商规范化竞争迈出的第一步

第七章 主要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二节 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三节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四节 国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五节 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六节 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七节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八节 长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九节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十节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介绍

二、公司经济业务发展情况

三、公司有劣势分析

四、公司最新动向

第四部分 证券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八章 -2022年证券行业发展环境预测

第一节 经济环境

一、2015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分析

二、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前瞻及政策走势分析

第二节 社会环境

一、2014年中国社会民生环境现状

二、2015年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成效

三、2016年中国信用体系建设展望

四、影响我国居民消费状况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三节 金融环境

一、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形势分析

二、2013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综述

三、2014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四、2015-2016中国银行业回顾与展望

五、2015年新增贷款、M2增速情况

第三节 我国证券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券商合规体系建设情况分析

二、依法查询冻结扣划情况分析

三、证券业推荐性国家标准情况

四、证券执法新体制的形成情况

五、证券行业政策指向意义明确

第四节 我国证券市场税收政策浅析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税种设置现状

二、我国证券市场税收制度的缺陷

三、我国证券市场税收政策的相关建议

第五节 证券行业规范发展回顾

一、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回顾

二、证券公司规范发展关键

三、证券公司三年综合治理及遗留风险化解

四、监管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第六节 做市商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启示

一、做市商制度与竞价制度的对比分析

二、做市商制度对市场的作用分析

三、做市商制度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启示

四、结论

第九章 2016-2022年证券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 我国证券业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我国证券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二、我国证券业面临的挑战分析

三、我国证券业的应对策略分析

第二节 2016-2022年我国证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三大因素主导未来走势

二、“十三五”规划投资机会

三、证券市场未来的希望仍在创业板

四、我国A股市场前景分析

五、我国证券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章 2016-2022年证券行业发展与投资战略探讨

第一节 证券公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分析

一、风险识别

二、风险衡量

三、风险处理

四、风险管理效果评价与反馈

第二节 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处置问题分析

一、风险处置的主要模式分析

二、风险处置过程中存在问题

三、完善风险处置工作的策略

四、证券控股公司的建设途径

第三节 证券公司股权改革路径及模式分析

一、海外投资银行股权激励机制分析

二、我国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存在缺陷

三、我国证券公司股权激励策略分析

四、我国券商股权激励适用范围分析

第四节 浅谈我国证券市场买壳上市

一、买壳上市的定义及原因

二、买壳上市的方法步骤

三、案例分析——大港油田控股爱使股份

四、我国证券市场买壳上市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浅谈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品牌营销策略

一、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的产品与定位

二、细分产品市场 确定不同营销方式

三、加强建设 实现营销目标

第六节 券商系期货公司的发展路径选择

一、券商系期货公司发展战略的最终落脚点

二、目前国内外期货公司发展模式对比

三、券商系期货公司优劣势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图表目录:

图表: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全国粮食产量及其增速

图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上一篇:对标先进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端午祭作文